《围墙》的读书笔记(13篇)
1.《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一
中华精神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中华精神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关键字:读书笔记, 母亲节, 小学生, 教育, 感恩, 妈妈, 中华精神读书笔记
诚然,至者,信哉!人世间,若无精神,人之立、军之威、国之强、民之富,则无从谈起,无由成就!所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细细读完这本《中华精神》,我心情无比激动,受益匪浅。原来古人早就拥有了那么多高尚而美好的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等等,都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们是中国瑰丽灿烂的历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是五星红旗上一片红色。想到人们的高尚精神,再想自己,我无言以对,暗自羞愧。记得有一次是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正玩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哎呀”一声,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跌倒了。本想上去搀他起来,却禁不住同学叫我玩耍的诱惑,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匆匆地绕道走了。但就在忍不住回头时,我看到了一位同年级的学生正跑去搀扶他,不禁脸红了。
说到感恩,我想起了妈妈。有次听爸爸说,在妈妈怀着我的时候,真的是受尽了“磨难”,脚浮肿得厉害,早上睡的香,晚上又不睡,连着几个月,爸爸妈妈都没有一夜睡过完整的觉。刚出生时我才五十厘米,如今,我都一百四十多厘米了,想想这其中得有父母多少的心血啊!原来心里一直有点恨妈妈,因为她对我很严厉,有时我还真有点怕她。听过爸爸的
话,我的眼里不禁泛出了泪花,感觉心里的恨消失了,对妈妈只有感激。今年母亲节,我就亲手给妈妈做了个小礼物,用卡纸做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对妈妈的祝福和我想说的悄悄话,以此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还记得妈妈收到礼物时,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亲情很珍贵,但友情我也同样非常重视的。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陈一晔,和我同级,每次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都好开心。每当我去她家作客时,她总是会热情地招呼我,有好吃的东西也总会分我一半。每当遇到不懂的题目里,我们就会在一起讨论、交流,虽然有时我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马上又和好如初了。我们俩还经常在一起做手工,比如纸花、小纸船等等,看着我们开心的样子,妈妈常说我们要好的就像两姐妹。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我真心地希望和我的每个朋友的友谊之树都常青。
人们的高尚精神教育了我,我也同样会以古人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快快行动起来吧!中华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阅读相关文档: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600字-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00字-读书笔记 让男孩一生成功的睿智故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带银铃的长臂猿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会正面思维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双城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诺桑觉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生死攸关的烛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热爱生命读书笔记700字-读书笔记 森林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幸福的鸭子读书笔记600字-读书笔记 梁思成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贪心的夫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钟的生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虎娃金叶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再造卓越读书笔记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2.《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二
一、记录读书过程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因此,读书笔记应成为真实记录学生阅读史的载体。透过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要能看到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进度和概括能力等情况。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每周读一本书”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书一个小时,同时要简单记下每天的读书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书名、阅读进度、阅读时间、主要情节等内容,也可以适当摘录一些优美的语言材料。例如我班一个学生某一天的读书记录是这样的:“2014年9月2日,星期二,《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一章,约3000字,读了半个小时。第一章主要写了可怜的玛利欧周六晚上替爸爸照顾报摊,整整一个晚上,只卖掉了十五份报纸和四份杂志。”记录读书过程,学生需要回顾故事内容,内化和运用文本语言,进行简要的总结概括,这其实就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过程。真实记录是基础,坚持每天记录是关键。
二、写下点滴感受
对于一本书而言,能触发读者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因此,教师不妨指导学生及时记下读书时产生的思维火花、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批注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训练他们学会运用批注,聚焦精彩句段,圈圈点点,把有感受的地方画出来;联系自身和生活想一想,把思考和发现及时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要有感而发。如读《时代广场的蟋蟀》中的“玛利欧拉出了一张面巾纸,把蟋蟀放在上面,然后又拿了一张,用来掸掉它身上的尘土。他轻柔地拍弹着蟋蟀坚硬的黑色外壳,还有触须、六条腿和翅膀”,有学生圈点了“放在上面”“掸掉”“轻柔地”“拍弹”等词语,同时在读书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玛利欧的善良和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三、迁移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读书,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还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两个角度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我班一个学生根据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句子进行仿写,写下了“凝视的时候,日子从目光中溜走;谈话的时候,时间从语言中溜走;嬉笑的时候,时间从笑声中溜走”。学生从文本局部细节入手,不仅学会了排比句的写法,更感受到了时间的易逝与珍贵。再比如,我在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活动,要求大家在两周之内读完金波先生的《乌丢丢的奇遇》,同时完成一个创意读书笔记———模仿小说写一个章节。学生是善于模仿的,学生是喜欢想象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才情,他们写下了 《强盗感动了》《皆大欢喜》《蓝天下的小鸟》《自信的小乌龟》《挺立的玉米》等创意作品,从整体结构入手,迁移写作方法,文笔生动流畅,丝毫不逊色于作家。
3.浅谈读书笔记的写作 篇三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式、评注式、心得式和鉴赏式。其中又以评注式、心得式和鉴赏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批注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加大语言积累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将读物中一些精彩的语句、观点或材料摘抄下来,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化用;而评注式读书笔记不但要摘录,还要在后边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将两种读书笔记方式结合起来,对增加例证、积累优美语句、提升思想都有很大帮助。且看下面的几则例子:
我的城市,我的半个城市,在饥饿和屈辱之中,曾经酝酿了暴动和罢工。在长长的黑夜之中,革命带着它的辉煌承诺(语言的深刻犀利又完整委婉),走进每个人甜甜的梦乡。
我常常在薄暮时分走过我的半个城市。沿着苏州河北岸,穿过一片又一片的棚户区。旧貌未改,但热闹了许多。弄堂里依然拥挤不堪,一根又一根的竹竿横在中间,上面晾着五颜六色的衣裳。许多小孩窜来窜去,屋里有着锅碗瓢盆的声音,有些男人在屋外修理着自行车,有些男人则惬意地抽烟喝茶倚在门口闲聊,这常常使我想起我年轻时代的乡村岁月(注意用细节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几笔带过,境界全出)。
也许,我是偏执的。(有些短小精干的语句意义深刻,不妨让其单独成段,效果会更好)
以上几则材料摘自我校高二学生在阅读完蔡翔《底层》以后所做的读书笔记。学生在摘录的片段后分别从语言风格、艺术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加以评析,如此以来,学生既可以积累优美文段,也可以借鉴其写作手法。
二、心得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理应成为教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方式,因为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请看笔者的学生在阅读了读本中的选文《金字塔》之后所写的一篇读后感选段:
实际上,坟墓对民族与文化的启示意义,远比普通建筑有更为直接与锐利的感染力。金字塔被称为世界奇迹,其雄伟的形体屹立于久远的背景下,传递出人类初期即诞生的哲学思想与内心渴望:“人绝非因为感到自身的卑微才筑起这样的陵墓。他们这样做是由于本能地意识到自身的不朽。这座坟墓绝非生命历程完结的界碑,而是进入无限生命的标志。”这样庄严与肃重的表达,使关注死后永久归宿,忽视人世生活的思想不断流传,展现出超越死亡的生命自信。除了哲学范畴的教益,坟墓亦有文化和德行的荫庇——托尔斯泰墓园的幽静与生机,延续了一代文豪人格的伟大光辉,亦记录其一生对于人生真理以及灵魂自救的不懈追求;中山陵沉郁博大的氛围,存留墓主人积极的社会理想,也给予后人前来瞻仰时肃穆的心境;乃至平民山头坟冢,其上树木常青,也是留予子孙思慕先人,勉其质朴德行的呈载。
学生从金字塔上升到对一般性坟墓的哲学思考,认识到坟墓对民族与文化的启示意义,远比普通建筑有更为直接与锐利的感染力:坟墓绝非生命历程完结的界碑,而是进入无限生命的标志;同时坟墓亦有文化和德行的荫庇的功用和价值。而这些绝不对原文思想的机械复述,更是完成了一次心灵对话,做出了个性化的解读。
三、鉴赏式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在进行阅读训练时,通过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妙处,从而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有了较强的语言能力之后,在锤炼作文语言的同时,也使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鉴赏式读书笔记的写作,通过这种对字、词、句的感悟实践,通过对写作技巧的借鉴,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其对文章的文旨文脉文风的感受力,提高对文章的感情倾向、感情色彩的感受力。请看下面文字,这是学生读了《巴黎圣母院》之后就其中的一段对话所写的。
这段文字是写学生们以嘲笑和讽刺的掌声欢迎走来的校长的场景。一连串不间断的语话,将学生们对校长的讥讽表现得淋漓尽致。
称呼的变化很值得玩味,先是“校长先生”,后是“蒂博校长先生”、“蒂博赌棍”、“老傻瓜”,最后是“掷骰子的蒂博”,一次比一次无礼,一次比一次大胆,最终不仅直呼其名,还为其添上“掷骰子”这一特性,学生们对校长好赌的讽刺显而易见,所有的话中均用“您”,然而此时的“您”,已不再是尊敬的意思,而是对校长作为学校头面人物还好赌成性强烈的讥讽与批判,让人对道貌岸然的校长感到可笑。
学生们的话也各具特色。“他跑到这儿来干什么呀?怎么,他把骰子丢下啦?”明知校长来接待外国使团,却用夸张、惊奇的语气一番讽刺。“屁颠颠的样儿”直接写校长骑着骡子趾高气昂的样子,“骡子的耳朵还没有他的耳朵长”将校长与骡子对比,更突出了校长的无威信,学生们的大胆,更添一份讽刺色彩。“昨晚,您经常掷出双六吧?”内容愈发直白、直接,问句的形式更将学生们的嘲笑充分表现。“瞧他那张老脸”、“仿佛包了一层青皮”,直接评点起校长的长相,多么胆大,多么讽刺!
“哇”、“嘿”、“噢”等语气词的使用,也为文字增色不少。
胆大而无礼的学生,可笑而可悲的校长,构成精彩而别具一格的讽刺!
这段话着重从称呼的变化和语气词使用等方面深入挖掘了学生欢迎校长的场景中所透露出来的挖苦和讽刺效果,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类似的写作中借鉴和提高,这些方式对提高写作能力无疑具有示范作用。
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读书笔记的写作,做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有关读书的读书笔记 篇四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
程。”“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
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三、《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 篇二:关于读书笔记的写作
关于读书笔记的写作
一、读书笔记的性质:
一种文体,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1.先有阅读后有笔记。
阅读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对文本材料所蕴含的信息的发现、确认、整理、加工。不是单纯的消费活动(消费就是把资源转换成垃圾),阅读是生产新的精神产品的过程。
阅读是对文本材料的精加工,正如同去菜场买菜:泛览,审视(审美期待:期待视野有多大,你能发现的境界就有多大。读书、赏景就是读自己的心灵)。审视时头脑里已经有精神活动:想象、构思、设计、规划。
想法明确之后决定购买(借阅),然后有择菜、清洗、切菜、归类,等待烹饪。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分类正是创造新信息的精神活动。
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在欧美国家,文法学校是精英教育(博雅教育、通才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文法学校重点内容是训练阅读能力。历史、文化、艺术、学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其热门学科。阅读为什么被精英教育所重视?因为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认识活动。有人说:生活是一部书,人生是一部书,人心是一部书,社会是书,历史是书,世界是书,世间万事万物无非是我们的认识对象,需要读懂它们。读书能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认识方式,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善莫大焉。
我们的教育“理所当然”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无用才是大用,合理生活,健康的身体,乐观心态,协调的人际关系,健全的心智,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片面追求学业成功往往扭曲了人格。
2.阅读的心理准备
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具有超常的自信,觉得世上的一切都是明明白白,都被他看透了,他根本不承认生活完全可以是另外的样子。一个过于自信的人当然不需要读书。
家长:人这一辈子,总归要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过日子,读研又能怎样,在
外地打拼又能怎样。
领导:要想做好工作必须争取一把手重视,否则工作不可能有起色。
庸俗的生活观念,污浊的专制文化是阅读活动的一剂毒药。所以现在的社会上很多人漠视读书,认为这是无效的投入,读书是幼稚,是犯傻。
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既要有自信心,也要有谦恭心和敬畏心。
自信心:作为勤勉、守法的公民,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对家庭、社会有权利有义务,我做到了该做的一切,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包括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人格的尊重。
谦恭心:作为一个处在自然、历史中的人类个体,我对未知世界要有好奇心,要向往真善美,有寻求真理的热诚和活力,有参与社会变革的愿望和实践。当前社会阶层固化,价值观念固化,“知识改变命运”已经失效。这是一种发展的阻碍,是病症。我们每个人需要提升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改善自己也改善社会。
有了对社会、对自己的端正认识,阅读才可以正常进行。
3.阅读的事可广可狭,它可以是读书、读图、读影视、读音乐。我们在阅读书籍、文章或其他艺术作品时,遇到作品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就成了读书笔记。
常看到有些书记述的人和事、讲的道理打动了我们,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被人办成了,我们会深受感动,喜不自胜,想和人交流,想说点什么,写点什么,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奇心,探索心,进取心是可贵的精神品质。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污染你孩子的心灵。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只有奋斗,只有自强不息,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鲜亮光耀的色彩,我们的生活画卷才会闪光。读书笔记的实质是记录自己所看到的文字材料。内容包括:看到了什么,怎么理解它的。
4.阅读的事可深可浅,它可以是日常的文化消费、休闲行为,也可以联系到阐释学(人是善于给事物赋予意义的动物——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与“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久旱逢甘雨与洪水猛兽,他乡遇故知与老乡老乡背后一枪以及“他人就是
地狱”)、接受美学(读者与文本对话,补充空白,期待视野,理想读者=真理)、现象学(人的感受器官有明显的局限性。世界是主观的,精神的而非物质的、客观的。要正确认识世界必须搁置前人的认识,直接面对现象)哲学理念,构建一种对文本的理解,推进“理想读者”的形成。
读者有期待视野,与呈现视野复合最为理想。有解读不足、过度解读的现象。当前的方、韩之争,易中天《我看方韩之争》,有人读出:易中天两边讨好,准备开溜。
张召忠对伊拉克、利比亚战争信息的解读。
阅读的目的:怀着真诚的心愿去理解和解释文本、解释世界,形成最正确的理解,真理就在我们共同参与中实现。读书笔记应该是记述(相对)真理的实现过程。
二、读书笔记的类别
两件事:记述与评论感发
三种情况:
◆学者的笔记——作为研究的起点
文章形式:
1.评注式。批注:金圣叹评《水浒》、《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成为研究古籍不可缺少的资料。
写在书的页眉页脚、左右边缘。《四库全书》电子版设了批注的功能。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摘要帮助别人提高选书、读书的效率,难度不大,十分有用。
有人采访某电影演员,问所演电影的主题是什么,“这怎么好说?”
2.记载式。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学术研究最常用的方式)。
电视剧《围城》中李梅亭逃难中带2个大箱子,一个装读书卡片,一个装药品。确保他既能当教授,又能活下去。
卡片好处是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现代信息技术流行之后的方式-保存全文)。这种方式最实用,但是也是懒汉的方式,无任何加工。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本人写论文前,必从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搜集数十篇论文泛读和精读,有一个专题的论文汇集,恶补相关知识。
◆职业人士的笔记——保持某种思想认识水平或专业水平,为完成工作职责所必须:党员、教师、医生、工程师、律师、建筑师、会计师。。。
文章形式: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阅读作品之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1.摘记要点2.阐发心得,写自己的读书体会、感想、收获;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
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每篇800字,每周2篇
实小教师的假期功课:8—10篇指定材料的阅读体会。要保持“专业人士”的专业水平,必须阅读专业领域内的最新资料,否则知识老化,沦为不专业。
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医生,必须是博士,读尽所有专业文献。
◆普通公民的笔记——提高文化素养
文章形式:摘要式、心得式
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 篇三:关于诚信的读书笔记
诚信伴我行-------读《师德与教师职业》一书有感
敖吉一小 白亚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身为新时代的年轻教师,终身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我最近一直在看一本《师德与教师职业》的书,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更是让我印象深刻: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故事中学生抄袭作业无疑是不诚实的表现,而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诚信是一个流行词,曝光率非常之高。那么在全社会都高谈诚信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来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诚信,怎么样做才是真正的诚信呢?在我看来,这非常有必要。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有“一诺千金”、“一言 1 九鼎”、“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古训。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他以实际行动给儿子上了一堂及其重要的人生第一课,教会了他做人的根基是诚信,又教育了多少代人。“商鞅变法,取信于民”为建立诚信守约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法制标新立异。商家合法经营,是诚信;人们之间相互平等交往,是诚信;教师传道受业解惑 ,也是诚信。
曾子以信教子的故事告诉世人诚信的可贵,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说,曾子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那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又何止是一个孩子?是否更应该懂得在当今社会遵守诚信的美德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呢?
几天前发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件事引起了我关于诚信深深的思考,上半年期末考试前,中心学校通知全乡各学校将对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的班级和各人进行奖励,身为三年一班班主任的我更是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本班学生,班级学习劲头一度高涨,一时间掀起了刻苦学习的浪潮,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本班数学,语文成绩分别取得全乡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成绩公布之日,班级沸腾了,好多同学高兴地向老师说:我们这下终于可以获得奖品了,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全班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发奖品的日子终于到了,当我满怀期待地来领奖品时,却发现只有一张薄薄的奖状,但我明明说给孩子们奖品的,这不是欺骗孩子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高尚道德的人才,必须要认真贯彻诚实守信、言行 2 一致的行为规范,就要追求“以德立身”,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所以我毅然决定我自己来给孩子们买奖品吧,我到书店和学习用品店给孩子们买了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忘不了那一张张领到礼物后的笑脸,看到这一幕我眼睛里有东西在打转??这是努力换来的喜悦,这是拼搏过后的欣慰,我给他们的承诺兑现了。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数的定义,众多的称谓,其核心内容都阐释了教师理应是真善美的化身。教育的确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教师肩负着承传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人品应成为社会的楷模,人性的标尺!教师诚信危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不仅会严重污染和影响教育的纯洁和教育环境、教育秩序,而且教师的不诚信行为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
2014年10月10日
篇四:关于读书笔记的七篇范文
关于读书笔记的七篇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笔记范文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读书笔记范文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第三,我也想对活着的蒋筑英、罗健夫等同志说几句话。共产党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是随时随地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十亿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切。我们不是那种认为一个大学生“不值得”为一个农民的生命而牺牲自己的人,那样的人,如果在别的岗位上,当然也不会冒死去抢救一个小学生,或者同一个甚至几个拿着凶器图谋犯罪的歹徒格斗。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但是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我想,蒋筑英和罗健夫都并不是必然要死(我不懂医,不知道罗健夫同志所患的“低分化恶性淋巴瘤”和蒋筑英同志所患的多种凶险疾病能不能在早期治愈,这里是假定能够)。如果他们还健康地活着,尽管报纸上不会这样大量地表扬他们,但是他们却能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多更重大的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经常提倡自我牺牲,但是我们不是说一个共产党员或先进分子的生命和健康就不重要。生命和健康,这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而建设伟大的****祖国的资本,它们不是属于我们个人而是属于祖国和人民的,对于党员,就是属于党。我们反对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损公利私,而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别是有了严重的病,还是要治,并且要治好。
——胡乔木:《痛惜之余的愿望》
读书笔记范文四
读《命运》有感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之占他命运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把握,把握命运,多简单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随时都可以改变它的!只要你愿意。读书笔记范文五
读《评说玫瑰》有感
这篇文章很早前我已在《故事会》上读过,当时我就很喜欢它,现在又反复读了几遍,印象更深了。它的名字叫《评说玫瑰》。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深深的哲理。两句话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玫瑰园里,有一对双胞胎和她们的母亲。双胞胎对玫瑰园的看法是这样的:“这是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这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都有花。”
道理很明了不同的角度看事物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法则可以用到任何方面,只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话,会有最好的结尾!不信,试试看吧。
读书笔记范文六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道理
“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
不会发生。”这句话你相信吗?我犹犹豫豫的,半信半疑。
又一起的《读者》里,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不会发生》,它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好神奇耶!
神奇归神奇,我还是认为这是一句安慰人的话,因为这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如果烦恼都不会发生,那还烦恼什么?如果真的是对的,那„„不是太伟大了?
我做了一个实验,写下了3个烦恼,果然,一个也没发生,实在太令我吃惊了。你一定不信,我看你可以试试。(那个烦恼一定要现实哦)
读书笔记范文七
读《绿屋的安妮》有感
《绿屋的安妮》写得不错,内容也很有味道,好!
11岁的孤儿安妮被错送到住在绿屋的一对夫妇家,因为安妮的可爱,那对夫妇收留了安妮。于是绿屋的安妮上学了,发生了许多让人又可气又可笑的故事„„
看完了这本书,我不又喜欢上了安妮这个人物形象,她活泼、大胆、可爱、聪明、善良,最重要的是她极富想象力,乐观极了,在她眼里,什么都是美好的。她爱说话,中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倒希望和她交朋友,有她在我永远都不会寂寞了。
我希望能做个像安妮一样的女孩,讨人喜欢的可爱女孩。因为女孩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又一本拙劣的员工思想教材——不得不读《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感--随遇而安--读后感
又一本拙劣的员工思想教材——不得不读《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感 当笼罩在我们上空的政治迷雾渐渐散去,意识形态控制的手段也随之寿终正寝。这是一大进步。从梦幻中醒来的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而理智,于是如何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要说目前通用的招数,不外乎经济的胡萝卜加生存的大棒。相对于前者的颇有威力,后者却使人颇有微词。《你在为谁工作》无疑也是其中的“一棒”,也无疑又是绵软无力的一棒。近年来诸如此类的小册子很是流行,之前就见过《谁动了我的奶酪》,据说是利欲熏心者炮制的,却冠以“美利坚进口”之伪名。后来又有《送给加西亚的信》,令人费解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教人诚信敬业者可谓多之又多,何必非要舍近求远呢?这样说并非是因为抱残守缺敝帚自珍,而是其中明显迎合了国人迷外的媚俗倾向。仅从题目上看,前两者还有些许象征意味,而这次的《你在为谁工作》却是直白无误由说教演变为训导。但三者的共性都是:因为浅白所以流行,因为浅陋所以武断,因为粗暴所以无效。让我们瞧瞧《你在为谁工作》是如何完成上述三大使命的。1.从形式到内容到方法的浅白。全书共分五章,各章有五至七节不等,各章节有其题目,各小节围绕本章展开,形式上有序而不乱,可使读者一目了然轻松进入正文阅读。再看精心设计的内容:“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你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了吗”,“敬业,最完美的工作态度”,“决不拖延,立即行动”,“从优秀到卓越”。如果我是企业主,我也会对此青眼有加,用最少的语言概括除了最需要的东西,这是多么符合老板的心态呀!而各小节的题目,十之八九都是口号,口号也许会打动人,但也只是一刹那的事,随后便是如闻痴人说梦般的愕然。全书内容可以翻译为:提高认识转变态度——马上行动起来赶快努力工作——太伟大啦你成功了,这简直就是一部题为《王者之歌》的优美三部曲。可能吗?也许只有在刚上班的头三个月我会相信。而从本书的论述方法来看,以大量的举例引证加主观阐发最为突出,前者多为名人富豪之言行范例,后者又言之凿凿语气肯定无疑。表面看似案例分析,大有mba教程之派头,其实却是简单的模仿秀加教父口吻的混合体。2.学理和逻辑上的浅陋。《你在为谁工作》整部作品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也即凡是依靠本人的劳动而获得薪酬的行为均为工作。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工作是人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这话本身没错,但是用错了地方。其实国外理论中早有“工作”与“劳作”之分,但也不得不悲观的承认,由于人类社会尚处于极不完善的发展阶段,真正拥有工作者少之又少,能从事与之才智、兴趣相吻合进而实现其“自我”的人实属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的人只不过是糊口谋生的劳作者。既然在学理上站不住脚,可以说我们都在工作,但不能要求我们为工作而以命相搏。就像梵高可以为画画割掉自己的耳朵,但我们不能。所以即便是抬出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也不能使我们对“努力工作便可实现自我”的空头支票发生幻觉。而拿天纵其才的比尔?;盖茨说事就更显荒谬,单其传奇经历就和普通人毫无可比性而言。3.态度粗暴。说其态度粗暴,是因为无视人这一复杂而巨大的存在,故而论述中缺乏人性的关怀与温暖。相反的,那种冷漠仿佛是针对机器的态度,说让你on就不得off,说让你run那你stop就肯定是错的。那么无效和反感都是必然的效果。请问:假如一位员工连同自己衣食住行养老抚幼上的困难都无法彻底解决的话,他还怎么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呢? 当然,这本书也并非毫无作用,它至少可使我们由此引发许多思考。而公司的用意也无疑是好的,但只有双向的思考才是工作的改进成为可能。
浴火重生的灵魂——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匿名--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读《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篇五:关于自然的读书笔记
读《世界地理未解之谜》有感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存的星球,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她广袤丰沃的胸膛,哺育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她巍峨挺拔的肩膀,承载着亘古绵长的历史重托。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对其所生存的星球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她的诞生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谜团;她的存在就是一幅撼人心魄的美的传奇。在浩渺的宇宙中们为何只有小小的地球能适合人类居住?地球到底是如何让形成的?很多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现在开始慢慢了解。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60多个地理谜题,涵盖着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绮丽诡异的地理面貌,感受神秘之境,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做一些为他人为社会有益的事情,也许很多人认为,我们不是专门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我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只需要静静的等待结果就行了。其实并不是,地球是所有人共同的家园,她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保护她。我们也可以阅读一些科研方面的书籍,既可以增
加阅读量,又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关于世界的奥妙。贡献不分大小,在于我们做或不做,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有句古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的就是我们该与去尝试。
根据记载,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影视作品中的极光都有着变化着的颜色和形状,出了神奇美之外,这些绚丽的壮观的极光同时也有着极大的破坏力,给交通、通讯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骚扰电离层,影响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人们想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去了解极光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通过实验,有科学家得出结论:极光是空气稀薄的高层大气里的大气放电所造成的。这个结论在当时也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证实,但随即有人提出:“高空空气发光是怎样引起的?激光为什么多发生在两极?”等问题,于是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验,开始有人不断假设,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一切答案的可能,也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解开,但人类已初步了解了它的许多方面,而且科学家正在检测及研究,不久我们就能了解绚丽壮观的激光的秘密了。
作为一名文科学子,虽然对许多理论专业术语并不熟悉,但我也了解到了,极光现象只出现在两极是因为地球就像一个以南北极两级为地磁两极的大磁铁。而从太阳出来的粒子流就是指南针,它飞向两级的方式是螺旋形的。而每门学科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会贯穿的,对
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假设。就如同哲学当中事物的发展一样,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一切事物都是两面的,需要用辩证法的思想来思考,这样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5.《谈读书》的优秀读书笔记 篇五
学了培根的短文《谈读书》,使我感悟很大,明白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从而也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学的一篇课文《心声》。它讲述了主人公对于《万卡》故事的情感以及他的内心世界。他多么想在课堂上满怀感情地朗读《万卡》,而老师却说嗓音沙哑,拒绝了他的请求。
终于他实现了他所想的,满怀感情地高声朗读了它。故事中的万卡有着和主人公相差无几的生活,主人公也正是感触到万卡的那份情感,才会朗读的那么富有感情。这正是读书的目的啊。一本书及至一篇好的文章会让你了解整个世界,叫你读懂生命的意义,能叫你变得更加聪慧,能叫你成为一位智者,能叫你对人类真理有更深的认识,也能让你感受到那份至高无尚的人间情感。
与《谈读书》相对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它主要讲述了读书的要决——会意和虚心。是啊,想要真正去弄懂一本书时,可能会有困难,但是当你虚心去领悟时,你将会了解到它真正的意境,而对于会意,陶渊明则是有独到之处的见解,那便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而我们也许不必做到如此,只需深深探究,钻研再加上虚心便可以和书合为一体,想一想人书合一将会是何等境界?
书是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书是精神家园,在你烦恼的时他是一颗解忧的灵丹妙药;书是财富,是一笔永远赚不完的巨额资产。
6.读书的好处有哪些读书笔记 篇六
总觉得应该经历一些东西,然后记录下来,才能证明自己是在成长的。比如读书这件事。对外,只是更好的完成工作;对内,学习经验锻炼能力。
导火线是因为那天我参加了Q1季度述职,很垃圾。早就通知了,前面不想写,就一直拖拖拖,拖到前一天晚上。一晚上睡一会写一会睡一会写一会,好不容易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了。为了提神醒脑,早上灌了一杯咖啡,觉得紧张。
幸好,幸好我是第一个,大boss在面试,没有听到我的述职。但是其他的领导也还是说我的PPT的逻辑很乱啦……毕竟生搬硬套了好多分析工具,然而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涵,我就一直低头写笔记。
结束后,老板也要了我的PPT想看一下。看完他说了一句:你写的.什么玩意儿……?你这要是被老黄看到,绝对要被怼!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其实也帮老板写过好多述职PPT了,自己也写,但质量终归是低了不只一星半点儿。总感觉他们的述职思路很清晰啊,为什么自己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一样了呢?一到述职,就是脱胎换骨掉一层皮,很累很累啊。
我想要工作能够轻松一点,效率能够高一点。同时自己内心非常不齿我司的运营管理工作,在我看来没啥特别好的举措和经验值得学习。只不过自己又拿不出其他的方法,于是也只能随波逐流。每天看数据,逼运营做数据的日子我受够了。还有老人告诉我,你应该卖惨。读书笔记.如果要这样继续下去,我宁愿什么都不做。为什么再也没有了最初的热情?我想要工作有意义,但这个意义不是我,也不是好看的数据。
我还想对我的舍友说一声感谢。由于她频繁的更换工作,让我有了不安的感觉,让我觉得能力平平还奢求一份好工作的人是多么的可笑。我一定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现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要等到有一天要离开的时候,发现除了离职证明就没有东西可以带走了。
我想要带走许多许多东西,无形但包罗万象。
7.《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七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资产阶级,社会进步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一生的思想涵括世间万象,从政治学,哲学到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无不闪耀着卢梭智慧的光芒。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基于自然人性观点,即私有制的出现致使人类进入文明世界并逐渐丧失自身本性,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消除社会不平等的状况。总体来说,卢梭的“自然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通读此书后,我从以下几个阶段概括出了卢梭的基本教育思想:
1 婴幼儿时期教育:儿童就是小大人
作为启蒙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十分重视“自然”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符合自然规律的天然事物才是符合理性的,才是符合美的标准的。因此,从一切事物的本源上来说,卢梭认为“一切由自然创造的事物最初都是好的,但最终在人那里变坏。”为了保持人出生时的美好天性,卢梭特别强调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在塑造人才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资产阶级的先锋代表人物,卢梭倡导的是如何将爱弥儿培养成典型的资产阶级贵族青年。卢梭对早期婴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教育儿童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世界,学会自我保护,并了解自己对外部世界的需求;让儿童通过实际行动去满足自我的欲望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他人;儿童通过自我经验逐渐的了解自我及他人,在向外部世界靠拢的过程中,儿童本身的一些自然天性开始被成人世界的习惯规律所取代。
虽然本书写于两个多世纪之前,但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卢梭对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仍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卢梭从理性启蒙主义的人本论出发,承认了婴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平等存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儿童一向是受到忽视的,婴幼儿时期的孩童甚至被看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非独立平等的社会个体。而卢梭却提出“孩童就是小大人”的观点,提倡父母要平等理智的引导,帮助儿童的成长。另外,在道德教化上,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总是好的,孩童的淘气甚至偶尔的“恶行”完全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和无知,因此在理性成熟之前的婴幼儿时期,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会孩童如何通过实际经验区分善与恶。
2 5-12岁时期的教育:人道至上、否定教育
度过婴幼儿时期之后,儿童对于世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开始在实际行动中接触,融入世界。在与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自然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出来,其进一步体现是人身上的“人性”或“人道”,即用爱的精神,无暇的眼光去对待他人,享受童年。为此,卢梭提出了几点教育原则:提倡儿童的独立自主;对儿童既不能过分严苛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儿童分清“欲望”和“需要”之间的关系;给儿童有所限制的自由,引导他们遵循自然及社会法则。
尤其吸引我注意的是卢梭提出的以下一个观点: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法则是浪费时间,而不是去节省时间。在资本主义自由之风盛行之际,卢梭也将自由思想运用其中并提出了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类生命中最危险的阶段是从出生到十二岁之间。这是错误和邪恶自由滋长的阶段,且没有方法来抵制它们。即便有的话,因为其根基如此之深,时间也会在拔除它们的同时慢慢耗尽。”针对其特殊性,卢梭提出此阶段教育的“否定性”,即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递美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孩子们的心智受到恶行和错误的干扰。“开始阶段对孩子什么都不要做,这样你才能培养出天才神童。”
相反,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却是完全把此时期当做“灌输期”,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而一味的向其灌输各种新知识。从幼儿园到小学,各种课余辅导班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童年在消逝,原本灿烂单纯的儿童世界被成人的规则和要求所充斥。卢梭在两百年前描绘的理想教育世界在今日的社会里是否还有立足之地呢?答案无从知晓。
3 12-15岁:自然,快乐的学习之道
当儿童成长到十二三时,其内心的力量和渴望发展到鼎盛阶段。他对外部世界和自己有了更多的疑问和渴求,而在卢梭看来,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在于学习。
比以往的学习观念相比,卢梭的思想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实际经验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强调儿童要学会如何自我选择对其来说最有用的知识;强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轻视书本的媒介传递作用,提倡儿童要无障碍的接触其学习对象。为了教会爱弥儿如何认识星球,地图以及区域,“我”选择带着他去亲身游历而非被动接受书本上的静态知识,以使他在亲身感受中去接纳理解知识。
如上文所提,“自然”一词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虽然其中某些观点过于极端而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其崇尚积极向上,独立思考,乐于实践的教育主旨却值得后世借鉴。
具体来说,卢梭对12-15岁的儿童最重要的建议在于接受完全自然的教育,即忽视书本及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他看来,“让书本消失而只剩世界,让教导消失而只剩事实。读书的孩子不会思考,他仅仅会读;他也没有接受教育,而只是在学习字词。”一切人为的东西在卢梭的眼里都是与自然世界隔了一层的,因而是不真实,不能代表真理的。在现代的观点来看,其思想的确有失偏颇,但令一方面,它却可以引发我们对现代教育的深层思考。学校教育制度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可,但看到无数儿童被禁锢在铁门之内,书桌被课本习题占据,我们不禁发问:学校,书本真的能提供给儿童学习成长所需的一切知识吗?少了自然的滋养,孩子的成长算得上完满吗?
4 15-20岁:学会生活,爱己爱人
时光荏苒,爱弥儿已从孩童时期慢慢的过渡到成人期,而卢梭也对这阶段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们有两种生命:一种是活着,一种是生活……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开始学会如何生活,并且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不再陌生。”在卢梭看来,生命最重要的品质在于激情和爱。因此,这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道德教育和社会关系教育。
按照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时,他的视野便从儿童时期只关注自身而慢慢的扩展到周围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卢梭认为,“儿童的第一种感觉是爱自己,第二种是从第一种当中衍生出来的,那就是爱他周围的人。”一个人在这阶段受到的最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如何了解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并以仁爱之心处理好这种关系。
另外,卢梭还重视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去感受激情。对此他提出了两种看法:
1)体验处于整个物种及个体之间的人类关系;
2)让灵魂按照这些关系所要求的规则去产生感情。”卢梭强调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个人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朋友同苦同乐,体验人生的不同滋味。
5 结束语
8.读书笔记:有效阅读与写作的法宝 篇八
语文学习没有太好的办法,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只要多读多写就可以了。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前提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做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持之以恒地写读书笔记会让我们收获什么呢?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一是它可以帮助记忆。有许多学生很爱读书,看了一本又一本,读了一篇又一篇,课余时间几乎是手不释卷,可遗憾的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却并不见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当他阅读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时心领神会,感慨万千,但时隔不久,印象就逐渐淡漠甚至完全消失了,日后写作急需引用读过的某些语段或论点时,却模模糊糊再也想不起来。这并不是书读得量不够多,而是书读得质不够好,没有把书中的知识“记住”。毕竟“过目不忘”的人太少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必须记住,读书笔记便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是可以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汇。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个勤快的读书人,摘出文章中好的词句和段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分析。随看随记,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坚持下去,必然受益。
三是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不断积累自己的生活素材。写文章,没有切实的材料或资料,文章写出来就会空洞无物。写作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写作,大多来自对生活的灵感与顿悟,只有有了灵感,写作才有冲动,才能自由表达。而这种表达的基础并非突如其来,有了平时的积累,写文章就可以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语言的积累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可见,读书笔记对写作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感染力。
四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做笔记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会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在阅读过程中触发灵感,冒出思想的火花,产生一些新见解、新构思、新发明。这些可以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日益提高。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课外阅读和写作的质量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读而不写,印象不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读物、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方面,我的做法有以下四种。
1.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为写好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例如《三亚落日》一文,作者对三亚落日做了细致的描写,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感悟三亚的美,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词句
2.列提纲。如写出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即可。
4.写书评。如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例如在学生学完了《三克镭》之后,我还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原著《居里夫人传》。读完了全书,学生对居里夫人无私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我就试着让学生写出对书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评价,写一写对《居里夫人》这本书的评价。通过写书评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写好书评至关重要,同时在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因此,学生要学会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上下一番功夫。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界沟中学)
9.《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九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调子,将作者所有的情绪色彩,五彩缤纷,以一种自然的手法轻轻地“画”出来,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啊。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缓缓的,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年华……景色、物品、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朴实的诗。
这本书由五个故事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以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主人公?英子,以她孩子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述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从顽皮至懂事的成长经历,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又纯洁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将自己的世界里关闭,而是敞开心扉与人交谈,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把她认作三姨,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给他背着“我们看海去”,为他的事迹而感动,不敢看他被抓;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早上一大早起来找她梳头;看着兰姨娘乘着车远去,想起了往事的一切。透过英子纯洁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无邪,却道尽当时的复杂社会。
10.《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十
你看过《雾都孤儿》吗?主人公是一个苍白瘦弱、个子矮小的孩子,他叫奥立弗,出生在济贫院,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从没感受过,一丝一毫的亲切和温暖。然而,有许许多多同龄的小朋友却能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享受着百般的关怀与,这是多么不平等的世界啊!
奥立弗九岁时被送到棺材铺当学徒,不堪其苦跑到伦敦,落入贼窝,被行窃,甚至还被入室抢劫,被主人家的佣人打伤了。一个幼小、纯真的孩子,却要难以承受的,这是多么悲惨的童年啊!
这个无任何亲人的孩子,流浪在陌生的街头,谁也不认识他。万家灯火时,孩子可以由父母拉着手快乐地回家。而他只能孤伶伶的坐在角落里面像做梦似的过着一天又一天……他那幼小的心灵该是多么的凄凉!
奥立弗一再遭受,谁都会这个无情的,奥立弗被打伤后,们逃跑时将昏迷的奥立弗扔在了荒地里,奥立弗迷糊中受着巨痛爬到一户人前,这正是们想要打劫的那一家。他们会怎么处置这个小男孩呢?他们救了他!这一家人细心地照料着奥立弗,并收养了他。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查明了奥立弗的身世。
11.怎样写读书笔记 篇十一
嘿,这本书真不错!图文并茂,还加了注解。我大体上可以读懂,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读书笔记。于是,我和表哥便相约去向爷爷请教。
爷爷说:“笔记,笔记,就是拿笔记下来而已。至于记什么,怎么记,全取决于你读书的目的。学校让你们诵读《弟子规》,是为了什么呢?”
“这还用说?当然是要让我们懂得应该遵循哪些道德行为规范。”小羽说。
“更主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我补充说。
“由此看来,你们的读书笔记应该以写读后感为主。写读后感也是不拘一格的。可以先摘抄《弟子规》上的有关语句,然后就此发表看法。也可以像记日记那样,按日期来写自己的阅读心得。”
“我要送给你们一件小礼物。”说着爷爷便翻箱倒柜地找出两本很漂亮的小本子,“不过礼物不是白送的,得先在上面写一篇读书笔记给我看。”
我俩就像从首长那里接过枪一样,毕恭毕敬地向爷爷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接过小本子:“坚决完成任务!”
到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和表哥又来到爷爷家,向爷爷交了上次布置的作业。
2012年10月6日 多云转晴
今天,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了这么一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艰难地爬上了车,站在一个坐着的年轻人的旁边。车上的乘客都把目光射向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这才很不情愿地把座位让给了老爷爷。
年轻人边让座边嘟嘟囔囔地说:“这是啥道理?花钱的站着,不花钱的反而坐着。”(按照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乘车是免费的。)
我听了这话,就感到很不舒服。《弟子规》上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良好的社会风尚。你现在年轻,随着时光的流逝,你也有年老的一天呀。所以我建议大人们也应该读读《弟子规》。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读到这几句,我不禁会心地笑了。这几句话太有针对性了,好像是对我说的,因为我叫门的时候就是这么回答主人的。
这样回答显然是不合适的。“是谁在叫门?”“我!”十分熟悉的人或许能听得出来,否则,主人便不知道你究竟是谁。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养成“人问谁,对以名”的良好习惯。
爷爷很感兴趣地看了我们俩的小本子。我的读书笔记是用日记的形式写的:
表哥的读书笔记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形式:
12.《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十二
一、养成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大凡人们读书, 只贪图一时的心领神会, 与作者一时的思想碰撞, 心灵交融的莫大快感, 从而忘记了读书的另一重要的目的意义, 即消化、吸收。学生尤其爱犯这类毛病。要想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1、明确作读书笔记的目的意义, 培养兴趣。
教学之中宜首先给学生讲明作读书笔记的目的及意义来激发他们的巨大热情。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认识提高以后, 作读书笔记就不再是他们的任务和负担, 而是兴趣之一。其次用名人作读书笔记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如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 在大英图书馆一坐就是数十年, 作读书笔记手稿达40万余页;欧阳修平生手不释卷, 一有心得、灵感就付诸笔端, 哪怕身处“三上” (马上、厕上、枕上) , 亦不例外。最后还得让学生明白, 很多文章的写作均来自于引用或转借他人所作。如宋代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作诗就有点铁成金的作法, 就是大量借鉴前人, 再化腐朽为神奇, 成就自己的作品。近代甚至有人提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偏激观点, 抄虽不足取, 但适当引用确能使文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大量名人的事迹必将激发学生的热情, 促进习惯的养成。
2、耐心指导, 养成习惯。
教学最初可以给学生布置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任务, 以后逐渐培养只要读书就须作笔记的习惯。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关键的一环还在于对其运用上, 在作文检查上可以对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的地方写上鼓励的话语, 如“此处引用得当, 乃画龙点睛之笔”;“名人言行, 是大家永远的表率”;“名人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你以母亲的背影为题材仿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 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 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通过批语, 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功感, 得到意外的惊喜, 既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与兴趣, 又让他真正地认识到读书笔记的作用, 养成读书必作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关键一点要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吸收的深度、广度, 原则上要做到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做到所选内容为自己喜欢、接受, 能为自己所运用。
1、原文摘录。
首先是摘录优美的词句。描写性的词句栩栩如生, 能让我们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议论性的词句使人感觉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成语言简意赅, 耳熟目详。俗语雅俗共赏, 简明易懂;名人名言, 如黄钟大吕, 谆谆告诫, 使人信服, 无可辩驳。一篇文章优美语句使用得当而且较多, 让人感觉作者才华横溢, 文采飞扬。摘录词语可以分别归类:如描写景物的句子可归一类, 须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许多文章皆须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 来勾划意境。写人类词语可归为一类, 要想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果没有恰当的语句组合, 准确的词语表达那是很难奏效的;要想表达胸中喜怒哀乐得失懊悔, 若没有抒情语句的导引, 纵有万丈豪情在胸, 出口也将黯然失色。须知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人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 那是我们写作的范本。
其次是摘录优美段落。作文中的开头俗称凤头, 凤凰的头部, 小巧玲珑, 美丽动人, 作文的开头亦然。俗话说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读书遇到好的开头, 要特别留意, 有的段落增之一词难免蛇足之嫌, 减之一词则意犹未尽, 只有长久把玩, 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作品的过渡段落, 具有承上启下的功效, 寥寥数字能联结全文自成一体, 是我们写作极佳的临摹本。作品的结尾俗称豹尾。有的结尾言简意赅, 收束全文落落大方, 决不拖泥带水;有的结尾点明中心, 抒发感情, 热烈奔放;有的结尾点到为止,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遐想不已。各自不同的优美段落, 自有其特色, 宜原文摘录, 做到时时回头翻阅, 既节约了时间, 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虽然我们有很多写作技巧、理论值得探寻, 但若抛开具体的句子、词语, 一切技巧、理论俱无从谈起, 若不是平时的厚积, 焉有关键时刻的薄发。
2、摘录大量事例。
有些特殊的文章不但要引用优美的词句, 还要使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实践出真知, 事实胜于雄辩, 特别是议论文, 如果平时缺少积累, 缺少搜集, 那是很容易陷入理论空谈的泥潭。摘录中可以是原文摘取, 也可是概括性地简录;对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迹还可以分组归类收集, 如名人求学类:马克思、毛泽东等人发奋读书的故事;鲁迅少年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作为座右铭;如立志类:唐代李白受铁杵磨成针的启发而发奋学习的故事;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事例搜集多了才会让我们写作时顺手拈来, 左右逢源。
3、勤写中心思想、段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不断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能力。一篇文章也只有思想正确, 立意高远方能称有价值、有意义。写读书笔记就是通过认真阅读文章, 掩卷精心总结, 书中自与古人会, 找出作品主旨, 对思想上与作者暗合之处、争议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尤其需要记录下来, 它不但是写作引用、借鉴的内容之一, 也将是自己记忆长河中的珍宝。文章的段落即文章的线索、脉落, 即作者的构思、作品的谋篇布局, 从中获取大量的写作技巧。
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段意, 学生不但会积累、吸收他人大量的思想观点、写作技巧, 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次阅读训练, 收获必将不小。
4、勤写心得体会, 捕捉写作灵感。
13.《围墙》的读书笔记 篇十三
在我看来,《家》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在书中,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全书用他的视角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家》的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此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而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个人物则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当时刚刚辞世的大哥李尧枚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论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在作品中,高老太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动,或以觉慧的眼光去评判他,潦潦几句的概括却从细微处刻划出高老太爷的形象。如年关敬神一节,几次提到“老太爷”,但只是这样一些句子:“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肃静了。”、“依旧是由老太爷开始向祖宗叩头。老太爷叩了头就进房去了。”“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他笑容满面地受了礼,便走进自己的屋里去了。”再如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于是在这样的描写中,“高老太爷”成为一个“类”的符号;并且,在小说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处在这样的地位的。
《家》中的人物,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培育,不同色泽思想浇灌、照射下生长。他们不象现在的我们,有着一层温室的护罩,他们直接面对着变幻莫测的风雨。
【《围墙》的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爱,需要围墙的防护随笔07-24
围墙砌筑施工方案06-22
学校围墙整改请示07-21
围墙工程施工工序10-10
围墙涂刷施工方案110-16
农村小学修建围墙申请报告06-17
围墙施工合同范本最新09-05
江苏常州中考满分作文:围墙外边08-20
新丰小学学校围墙修建协议书08-13
《茶馆》的读书笔记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