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交谈时的礼仪介绍(精选10篇)
1.商务交谈时的礼仪介绍 篇一
关于与人交谈时的目光礼仪的解说
目光是人在交往时,一种深情的、含蓄的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现的意义和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
注视时间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目光接触应该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其余30% ~50%时间,可注视对方脸部以外5~10 米处,这样比较自然、有礼貌。
注视区域
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一般分为公务凝视、社交凝视、亲密凝视。
(1) 公务凝视。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区域。
(2) 社交凝视。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
(3) 亲密凝视。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注视方式
无论是使用公务凝视、社交凝视或是亲密凝视,都要注意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固定在所要注视的位置上。这是因为,人本能地认为,过分地被人凝视是在窥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私。所以,双方交谈时,应适当地将视线从固定的位置上移动片刻。这样能使对方心理放松,感觉平等,易于交往。
当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注视对方;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眼睛,这是一种既讲礼貌又不易疲劳的方法。如果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就要用柔和友善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区;如果想要中断与对方的谈话,可以有意识地将目光稍稍转向他处。尽量不要将两眼视线直射对方眼睛,因为对方除了会以为你在窥视他心中的隐秘,还会认为在向他表示不信任、审视和抗议。但在谈判和辩论时,就不要轻易移开目光,直到逼对方目光转移为止。当对方说了错误的话正在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而要用亲切、柔和、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否则对方会误认为你高傲,在讽刺和嘲笑他。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否则对方会以为你听得不耐烦,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2.简析商务交谈礼仪知识 篇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以期打开国际合作之门。
一、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尊重隐私,商务礼仪交谈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交谈的态度。交谈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和对待交谈对象的基本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交谈的态度有时甚至比交谈的内容更重要。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与一个外国人初次打交道时,交谈的态度通常会更受对方的关注。对每一位参与涉外活动的中国人来讲,要想使自己交谈的态度符合要求,就必须注意以下3个基本要点:
(1)注意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选择何种语言,是大有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通用语言或直接使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为了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则只能使用自己国家的国语,然后再通过译员进行翻译。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精通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在非正式场合哪怕是现学上几句,也可以令对方倍感亲切。
(2)注意神态。此处所谓的神态,特指交谈时的表情和动作。与外国人交谈时,在神态上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不论是自己说还是在听,都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咄咄逼人。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画脚,对对方指指点点,拍拍打打。
(3)注意语气。与别人交谈时,讲话的口气不可不慎,此即所谓语气问题。同外国友人交谈时,在自己的语气方面,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在交谈当中,在不故作姿态的前提下,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对对方喝来喝去,也不宜在语气上显得奴颜婢膝、曲意迎奉,一味讨好对方,迁就对方,附和对方,而不顾自己的国格人格。
2 称呼的使用。称呼,指的是人们交谈时所使用的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当选用的称呼主要有如下几种:
尊称。它几乎用于任何场合,主要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女士”。应当强调的是,在称呼一位妇女时,最好根据其婚否,分别以“小姐”或“夫人”相称。若一时难以判断,则可称之为“女士”。在有的国家。“阁下”这一尊称也可以使用,但只适用于对部长,将军以上高级官员。许多时候,尊称可与姓名,姓氏或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
荣誉性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若交往对象拥有在社会上备受重视的学位,学术性头衔,专业性技术头衔,军衔,爵位。例如“博士”,“教授”,“医生”,“律师”,“法官”等等,均可使用作称呼。有时,这类荣誉性称呼还可以与姓氏、姓名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乔治·马歇尔教授”,“黑格将军”。德国人、奥地利人很重视职衔的称呼,如果他们是博士、教授,应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称号,他会很高兴。
公务性称呼。在公务活动中,一般可以直接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例如。可称其为“部长”、“总理”、“总裁”、“科长”、“主任”,等等。不过,有的国家并不习惯采用此类称呼。国外称行政职务的情况多见于高级职位,如总统、部长、市长等。而一般职务,如司长、处长、科长等,在西方很少能听到,特别是在企业、公司中,基本不称职务,平时此类公务性称呼,可以分别与尊称、姓氏、姓名组合在一起使用。
一般性称呼。只称姓,还要加上先生等尊称。除非很熟,一般不直接称名。
特殊性称呼。它主要是指对于王室成员或神职人员的专门性称呼,例如,“陛下”、“教皇”、“神父”、“牧师”、“阿匐”、“拉比”,等等。
3 内容的选择。进行交谈时,最重要的当推其具体内容。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时,特别是与其进行较为自由的非正式交谈时,必须对其内容斟酌再三。一般认为,与外国友人交谈之时适合选择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表示敬意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独特的习俗、杰出的文化、突出的成就。与外国人交谈时倘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无疑会令对方感到自豪和愉快。
(2)欢快轻松的内容。有些时候,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跟别人闲聊时,往往不宜选择过于深奥、枯燥、沉闷的内容,以防曲高和寡,令人不悦。此时此刻,不妨谈论一些令人感到欢快的内容,例如,娱乐、休闲、时尚、影视、赛事烹饪,等等。有时,还可以天气作为交谈的内容。
(3)交谈对象确有所长的内容。在交谈中直接向交谈对象进行讨教,不仅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
只要讨教的内容确为对方之所长,通常都会令其倍感重视。 于 www.kanzhun.com 二、商务礼仪中的馈赠礼仪
互送礼品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送礼是必要的,是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送礼时的热情要适度,有时过分热情反倒适得其反。所以,在对外送礼上,主要应该防止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防止过多。第二,防止过于贵重,使别人不敢轻易接受。第三,防止体积过大,以方便携带。一般而言,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礼品的接受这3个方面的内容:
1 礼品的挑选。在礼品的挑选上,要对送礼对象的爱好、兴趣做些简单的调查,因人而异,投其所好。此外,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对方基本的忌讳。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要送酒、猪皮产品。送花时,西方国家比较忌讳双数,喜欢单数,一般不送单一的花种,会让颜色搭配得更加丰富,看起来更漂亮。各国对颜色都有忌讳,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红色和蓝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很多国家以黑色为葬礼的颜色。灵车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在馈赠行为当中,主角当然非礼品莫属。挑选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时,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准则:
(1)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礼依然要讲究“礼轻情义重”。有时,“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往往更受对方欢迎。因为在许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2)体现礼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说:“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宾赠送礼品,其实也是一样。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等。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往往便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3)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送礼的针对性,是指挑选礼品时应当因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指的是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得到受礼人的欢迎。因事而异,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比方说,在国事访问中,宜向国宾赠送鲜花、艺术品。出席家宴时,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土特产和工艺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时,则宜向对方赠送鲜花、水果、书刊、CD,等等。
(4)重视礼品的差异性。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因此,务必要将此视为送礼之时的大事,此即涉外礼品的差异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对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在挑选时,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一是与礼品有关的禁忌;二是与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这六个方面的禁忌,有时亦称“择礼六忌”。
2 馈赠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不仅要重视具体品种的选择,而且一定要注意赠送礼品时的方法。根据礼仪惯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具体是指在礼品的包装,送礼的时机、送礼的途径这3个方面,必须表现出中规中矩,不乱章法。
(1)重视礼品的包装。以前,中国人送礼,只重货色,不重包装。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大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硬纸盒一装了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在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送礼时不可或缺。否则,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贬值”。有鉴于此,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一定要事先进行精心的包装,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都要尽量择优而用。与此同时,送给外国人礼品的外包装,在其色彩、图案,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
(2)把握送礼的时机。在涉外交往中,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具体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送礼目的不同,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 一律。依照国际惯例,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会见或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向交往对象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观看文艺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游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
(3)区分送礼的途经。送礼的途径,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时,他们各自往往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大都可以由送礼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有些时候,例如,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喜礼,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如果有必要,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通常,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应附上一张送礼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也可以放在一封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后再设法将这个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有可能的话,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
3 礼品的接受。接受礼物时,西方国家的朋友喜欢当面打开,而且讲几句赞赏的话。在商务礼仪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大致上有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过分地进行客套。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应当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对方握手,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在接受礼品时,面无任何表情,用左手去接礼品,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2)启封赞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而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并且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这种中国人以前难以接受的做法,现在已经逐渐演化为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必须讲究的一种礼节。在许多国家,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都会被视为失礼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对此无必要予以注意。
3.自我介绍时的基本礼仪 篇三
在进行自我介绍时,接下来你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先递名片再作介绍,自我介绍时先递名片为佳。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要养成名片使用规范化的习惯。要先递名片。先递名片有三个好处,其一,少说很多话。我什么头衔,什么职务,就都没有必要说了,其二,加深对方印象。其三,表示谦恭。不仅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地位低的先介绍,交换名片的时候,也是地位低的人先递名片。,实际上也是对对方一种尊重,等于说了很多话。
进行自我介绍时,然后要注意什么呢?长话短说,语言精练。
在专业的场合就不同了,公务介绍含有四个要素。哪四个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您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正昆教授。在此单位、部门、职务、姓名全出来了。但要注意。父母给你起名是如何浮想联翩,而你的名字跟你坎坷人生如何相关?这都属于废话,进行自我介绍莫谈这些。此外,自我介绍时务必要使用全称。当你第一次介绍你的单位和部门的时候,别忘记使用全称。有时候报单位时,要报清楚,该报全称的时候报全称,该报简称的时候报简称,否则很麻烦。自称的话招人笑,称别人的话不礼貌。
在公关交往中,往往需要介绍别人,向他人介绍。介绍别人时,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谁当介绍人呢?家里来了客人的话,一般是女主人当介绍人。家里来了客人,客人之间彼此不认识的话,女主人有义务把大家作个介绍。单位来了客人一般是谁当介绍人呢?单位来的客人一般是三种人。第一种人,专职人员,公关,文秘,办公室主任。第二种人,对口人员。比如我找你销售部李经理,你李经理就有义务把我跟其他在场的人不认识的人作个介绍。同样的道理。假定你李小平在宿舍,你是学生,我到你集体宿舍找你去,我是你叔叔或者你伯伯,那我找你的话你是不是有义务把我跟你同学作个介绍呀。叔叔这是我的同学谁谁谁,这是我的好朋友谁谁谁。你一定要及时地介绍一下。否则我们大眼瞪小眼,这是谁呀?都互相猜忌。我找的是你,你就有义务介绍。第三种人,本单位的领导。单位来了贵宾的话,由谁来作介绍?本单位职务最高者,比如你是公司董事长,我是省长,我省长到你那儿视察工作去了,那你这个董事长就有义务把我这个省长和你的员工作介绍,你就别拿公关经理来招呼我。说实话,公关经理认识我,我可不认识他呀。这是对贵宾的一种尊重。总而言之,谁当介绍人的问题很重要。
第二,要征得双方的同意。我当介绍人,我介绍双方认识的时候,我得先征得双方同意,否则好心不得好报。我就遇到过这种事:有人说老金我跟你介绍一人,可我们俩早认识了,早认识你来介绍不是画蛇添足吗?
4.商务介绍礼仪学问 篇四
首先可以是自己介绍自己,但是介绍的前提是双方地位都对等的条件下,且在自我介绍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对方的身份喜好等,以方便自己寻找到谈话的切入点后再进行自我介绍,这样才会显得不突兀,并且比较容易让人记住自己
如果自己介绍自己实在显得不方便,那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人介绍自己,如可以让自己同行的朋友或同事向对方引荐自己;当自己年龄比较小时,可以找一个长辈来引荐自己
介绍的时间。介绍时最好简洁,言简意赅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等便可,介绍完后还可以顺便把自己的名片也递上就好。总之,介绍自身的情况时不可讲太多的废话,这会消耗别人的耐心以及难以让对方记住
介绍的原则。首先要分清谁求谁,如果是自己有求于对方,那就先做自我介绍;其次是职位的高低,如果自己是低职位就先介绍自己;再者就是年龄的大小,年龄比较小的要先介绍自己;顺下来就是性别,男性要先介绍自己;最后是国籍,如果有外国人来访,则自己要先向外国人介绍自己
介绍的场合。介绍时不仅要看准时间、地点等,最好尽量选在对方比较空闲然后情绪也比较好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既不会打扰到对方,又比较容易让人留下印象
介绍的态度。对方是否想与你交谈或者倾听,取决于你表现出的态度,所以在态度上一定要注意,要尽量做到自然、友善、亲切、随和。要给人一种落落大方的感觉,既不能过显傲慢让人反感,也不能露出畏怯和紧张,容易被他人所轻视,要表达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的真诚情感
自我介绍方式
工作式:
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如“你好,我叫,是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X,在X学校读书。”
应酬式:
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你好,我叫。”“你好,我是X。”
交流式:
适用于社交活动中,愿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它大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如“你好,我叫X,在X工作。我是X的同学,都是X人。”
问答式:
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问什么就答什么。
礼仪式:
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如“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X,是X学校的学生。我代表学校全体学生欢迎大家光临我校,愿望大家……。”
介绍礼仪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介绍的场合
双方见面后,宾主就应相互介绍。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为宾、主双方充当介绍人和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三种情况。在无第三者的情况要进行自我介绍,其常用语言是“我叫×,在某单位工作。”“恕我冒昧,我是某某单位的×。”“您就叫我×好了”。如果一方是二人以上,则由身份最高者出面做自我介绍,然后再将其他人员按一定顺序一一介绍给对方。
如何介绍
为宾、主充当介绍人,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介绍。一般是,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以示对客人、年长者和女士的尊重。
5.涉外商务礼仪介绍 篇五
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问好、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礼仪:在涉外活动中的介绍礼仪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自我介绍要简单并且介绍内容全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介绍他认识要注意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
问好: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
6.商务礼仪中的介绍礼仪常识 篇六
尤其是介绍长者或者领导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尊称以及职称来介绍,这样会让被介绍者感到脸上有面子的,也会表现出你的礼貌以及教养。
彼此介绍而非单方面
介绍他人的时候不要只是介绍一方,另一方不管不顾就那么晾在那儿,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会让双方都会感觉到尴尬的。
介绍他人时要起身站立
7.商务谈判的介绍礼仪要求 篇七
为他人做介绍时,需要把握下列要点:
1、注意时机
在商务谈判中,遇到下列情况时,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
①本人接待的对象遇见了其不认识的人,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②打算推荐某人加入某一方面的交际圈;③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④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2、了解介绍的顺序
在他人介绍中,介绍的顺序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根据商务礼仪规范,在处理为他人做介绍的问题上,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规则。首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然后先介绍位卑者,后介绍位尊者。这样,可使尊者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
根据规则,为他人作介绍时的礼仪顺序大致为:“尊者居后”,男先女后、轻先老后、主先客后、下先上后、如果双方都有很多人,要先从主人方的职位高者开始介绍。
3、掌握介绍的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为他人作介绍时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式:也称为标准式,主要介绍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实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举个例子,如:“请允许我来为两位引见一下,这位是卡修公司营销部主任××,这位是腾飞集团副总××。”
简单式:即在介绍时,只介绍双方的姓名,甚至只提到双方的姓氏,其它方面无须提及,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举个例子,如:“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谢总,这位是胡总,希望大家合作愉快。”
附加式:也可以叫强调式,一般用于强调其中一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望引起另一位被介绍者的重视。举个例子,如:“大家好!这位是腾飞公司的销售经理胡先生,这位是小儿张飞,请各位多多关照。
引见式:这种方式实用于普通场合。介绍者只需要把被介绍者双方引到一起即可。举个例子,如:“两位认识一下吧。其实大家曾经都在一个公司共事,只是不是一个部门。接下来的,请你们自己说吧。”
推荐式:这种方式是指介绍者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再将被介绍者推荐给另一位被介绍者,介绍者通常会将前者的优点进行重点介绍。一般来说,这种方式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举个例子,如:“这位是朱子清先生,这位是河南众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经理。朱先生是经济学博士,管理学专家。赵总,我想您一定有兴趣和他聊聊吧。”
4、注意介绍时的细节
在介绍他人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一些细节:
①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作介绍之前,要先征求双方被介绍者的意见,切勿开口就讲,这样会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②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识认识某人时,一般应欣然表示接受。如果实在不愿意,应向介绍者说明缘由,取得谅解;
③当介绍者走上前来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均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者对方,态度要注意;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④在谈判桌上,视情况而定,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然后点头微笑致意;
8.交谈礼仪教案 篇八
教学竞赛教案
交谈礼仪
教学目标:
1.了解谈话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2.理解谈话时需要的态度。4.理解谈话时的语言技巧。6.理解谈话过程中表达的技巧。教学重点:
1.谈话的态度。
2.谈话过程中的礼貌用语。教学难点:
谈话的态度 教学学时:
一学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列举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交谈是一门艺术,交谈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懂得交谈礼仪能更好地沟通思想、增进友谊。
二、正文
(一)对方讲话认真听
(二)不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
他人讲话时不可随便插嘴,等说话的人说完再说。
(三)适当的应答对方
(四)使用礼貌用语
1、谈话的时候,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心态决定一切”(举例——学生问我的目标和计划)
第 1 页 云南联合经济学校
教学竞赛教案
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成为受欢迎者)
态度(技巧)——接受别人
换句话说,在与人交谈时,需要我们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所以我们经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生活中如果你要找别人的毛病,其实太容易啦!像什么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反复重复、发言有误、念错字、腔调不男不女等等,这样的毛病随处可见。
所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位同学,有时候我听见一些同学说来到这里没有学到东西,你们想一想,你们在上课听讲或者看书时,难道就找不到一点对你有帮助的地方吗?如果你看一本书,有一句话能记下来,这本书就没有白读和白买;听老师讲课,只要学到一个观点或者技能,那你就没有白上这堂课。
归根结底,这个是心态的问题。
谈话过程中需要我们抱着一颗健康的、平等的、宽容的心态。
所以说,不能抱着找毛病的心态去。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人缘不好,关系不好,人际交往一塌糊涂。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不容人(到哪里都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能这样比吗?
举例:我27岁,和一位72岁的老人比记性,他比得过我吗?但反过来这位老人比我有经验、有阅历。
所以说,交往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2、谈话过程中的五不谈
1)不要训斥别人
与人打交道,不要动不动就训人家。要与人平等打交道。
2)不要挖苦别人
不要挑人家不对,拿身体缺陷或者生活中的不足之处来挖苦别人。(老人记性不好,不要挖苦。)
3)不要纠正对方
人际交往很多问题难说对与错,你吃酸,他吃甜,谁有道理,谁对谁错。其实对与错是相对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你是很难说对与错的。
4)不随便去质疑别人
不要随便对人家说的话表示怀疑,尤其不要当众去表示怀疑。
5)不要随便去补充别人
每一个人关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不要随便补充人家。如:人家说食堂涨
第 2 页 云南联合经济学校
教学竞赛教案
价了,你接着补一句“肉菜也涨价了”。
(四)谈话的形式是什么?
1、说话要文明
怎样说话才文明,就是要说别人能听懂的话。(有的话别人听不懂,像方言、土语、黑话。)吃饭不说吃饭,说其他的等。
在与外人沟通交流时要讲普通话,讲的不好没办法,但是我们要去讲。
2、说话要礼貌
就是讲礼貌用语。比方说来了客人,我们应该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基本的礼貌用语:
问候语“您好”
请求语“请”
感谢语“谢谢”
抱歉语“对不起”
送别语“再见”
3、说话要规范
别人听不懂的词,含义高深叵测的词,庸俗、低级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词,有教养的人都不用。
(五)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谈话的问题,本质上讲是两个大的问题,就是说什么和如何说的问题。说什么指的就是内容,也就是不能说什么,应该说什么。
1、社会交往六不谈
1)不能非议国家、党和政府。
2)不涉及国家秘密与行业秘密。
3)不能非议交往对象。(不挑对方的毛病)
4)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行和同事。
5)不谈论格调不高的话题。(什么家长里短、小道消息、男女关系、凶杀惨案等)
6)不谈论个人隐私问题
现代文明要求——关心有度。
个人隐私五不问——收入、年龄、婚姻家庭、健康问题、职业经历。
第 3 页 云南联合经济学校
教学竞赛教案
2、谈什么话题较好?
1)对方擅长的问题。
2)时尚的问题。
3)格调高雅的问题。(哲学、历史、地理、建筑等)
(六)如何得体的表达?
1、善于交流——能说、会说
2、学会倾听
聪明的人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智者善听”。一句“您说的对”、“您说的我还真的不太清楚”,会让对方倍感骄傲,自豪。
3、学会尊重
4、学会接受
“礼者,敬人也”,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善于容人,不要以人之短来补己之长,要以人之长来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知礼、懂礼、用礼。
9.面试交谈礼仪 篇九
把自己的自信和热情“写”在脸上,同时表现出对去对方单位工作的诚意。
(2)落落大方。
要把握住自己,应答时要表现得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有问必答。碰到一时答不出的问题可以用两句话缓冲一下:“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怎么思考过。从刚才的情况看,我认为……”这时脑子里就要迅速归纳出几条“我认为”了。要是还找不出答案,就先说你所能知道的,然后承认有的东西还没有经过认真考虑。考官在意的并不一定只是问题的本身,如果你能从容地谈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欠完整,很不成熟,也不致影响大局。
(3)谨慎多思。
10.介绍商务接待的礼仪 篇十
商务接待礼仪流程正在成为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成功的客户往来,掌握和学习商务接待礼仪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详细的讲述了商务接待的流程细节安排以及商务接待工作中必须的礼仪文化知识,让接待流程化渗透到每一位商务工作人心中。
商务接待礼仪流程一:接待前充分准备
1、了解客户基本情况
商务接待第一步首先是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客户的单位、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职务、级别及所到访的具体人数;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到访的具体日期、时间、地点等。
2、确定迎送规格
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接待规格。
3、布置接待环节
在规定标准的范围内,安排接待工作用车、客户用车、客户餐饮住宿等。
4、商务接待人员选择
挑选好接待人员,根据接待人员工作的能力具体安排到接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
商务接待礼仪流程二:接待中服务工作
商务接待服务工作是商务接待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直接面对面的服务接待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按照接待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完成每一个接待服务事项。同时,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适时的修正原方案,组织实施。
商务接待服务要求接待人员特别是负责人,要掌握全局,善于协调和沟通;要求真务实,善于随机应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善于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同德,完成好接待任务。
1、客户迎接和食宿安排
提前到达指定的地点迎接客户,如果领导和有关部门去机场、车站、码头迎接客户,要确定并事前通报集合时间、地点、乘车安排和出发时间。
帮助客户与机场或车站联系签票、领取行李。
按照接待方针和接待方案,到达下榻或就餐的宾馆招待所,实施迎宾接待礼仪。
客户到住地后,安排人员分送行李,并将《接待手册》(内容包括住房安排,活动日程及乘车安排,就餐时间、地点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发给客户。
2、宴请
陪餐领导先到达宴会地点;
掌握宴请的人数、时间、地点、方式、标准,并提前通知宾馆;
精心编制宴会菜单,做好宴会设计;
摆放席位卡,并核对确认。接待人员提前一小时到宴会厅,督促检查有关服务;
严格按拟定宴会菜单上菜、上酒水等,特殊情况按主陪领导意图办理,准确把握上菜节奏,不宜过快或过慢;
接待人员人员主动引导客户入席、离席。
3、商务会见、会谈安排
明确商务工作会见的基本情况,会见(谈)人的姓名、职务、人数、会见(谈)目的、会见(谈)什么人,以及会见(谈)的性质。
有关人员和部门应做好以下准备:
提前通知我方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会见(谈)准备;
确定会见(谈)时间,安排好会见(谈)场地、座位;
确定记录员,如需翻译、摄影、新闻报道,要事先确定翻译员、摄影师并通知采访记者;
商务接待人员先在门口迎接客户,客户进入会议室后,我方人员应立即起身表示欢迎;
如果需要会谈双方合影,安排在宾主握手后,合影再入座。
4、商务参观考察安排
参观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做好,包括出行的物资、车辆;
提前筒子安排领导和随行陪同人员;
宾客在外的相关服务工作和联络协调工作认真负责;
协助接待地做好接待过程中的有关突发情况的现场处理;
旅行途中适时向客户介绍沿途的一些基本情况。
5、商务休闲娱乐
征求客户意见根据客户的喜爱和习惯安排活动项目。
安排活动场地、确定活动时间。
安排电影、健身、体育等娱乐活动,举办文艺晚会,接待之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客户兴趣灵活掌握活动时间长度。
商务接待礼仪流程三:接待后期工作
商务接待后期工作主要指接待工作结束后的欢送工作和经验总结。
1、欢送来访客户
欢送是整个接待过程最后服务,要认真对待,给客户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
核实客户离去所乘航班或车次抵达时间、地点有无变化,以及飞机(火车)停靠的情况。
按照接待方针和接待方案,设计和实施欢送礼仪。
为了表示隆重,参加接待服务的人员在客户住地列队欢送。
欢送人员目送客户所乘飞机、火车启动后再返回。
2、扫尾工作
主要包括清理房间、接待费用结算和资料汇总归档等。
3、总结经验
每次接待任务完成后,要及时、认真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进行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接待工作规律的认识,促进接待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商务接待流程中必备礼仪知识:
商务接待礼仪是商务工作总所必需遵守的行为规范,商务接待礼仪具有技巧性,规范性、对象性、权威性的特点。商务接待礼仪主要分为内宾接待礼仪知识和外宾接待礼仪知识。礼仪知识有:商务接待礼仪的原则,迎送活动的技巧,饮食和住宿的安排,接待现场的来宾应对方法。
商务接待人员必须熟悉并且运用自如的礼仪知识有:
1、接待客户乘车礼仪
知识要点:乘车座次安排、乘车上下车礼仪
2、接待客户时握手礼仪
知识要点:握手的顺序、握手的力度、握手时的其他动作注意事项
3、接待见面后介绍礼仪
知识要点:如何把自己介绍给客户;如何把领导介绍给客户;如何把很多人介绍给客户?
4、行进礼仪
【商务交谈时的礼仪介绍】推荐阅读:
谈谈交谈礼仪06-14
旅游服务礼仪交谈07-01
交谈礼仪的重要性09-20
职场礼仪:社交口才的基本交谈礼仪08-22
商务拜访时的礼仪02-01
礼仪口语:如何礼貌的结束与客户的交谈08-15
学会交谈07-26
电话交谈教案11-03
友善的交谈11-30
语言交谈的技巧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