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朋辈报告

2024-12-15

社会工作朋辈报告(精选7篇)

1.社会工作朋辈报告 篇一

朋辈心理咨询论文

朋辈心理工作的意义与实施

院 专 业 年级班别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 月 日

摘要: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心理联络员后,我开始接触到朋辈心理辅导在这一概念,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活动、培训的开展,我逐渐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积极投入到朋辈心理工作中去。这篇论文与朋辈心理工作有关,下文主要分别介绍了三个方面:我对朋辈心理工作的认识,朋辈心理工作的有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并发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1朋辈心理工作的概念与内容 1.1朋辈心理辅导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带来更有效的效果,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它是指受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员,对与自己年龄相近和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的同学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近年来,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成为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

1.2心理联络员的概念

朋辈心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心理联络员,而心理联络员这一概念,就是学生中朋友一样的同辈心理辅导员。这一概念有如下含义:

第一,学生朋辈心理联络员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第二,学生朋辈心理联络员有别于老师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其所开展的工作、活动以及进行的心理辅导中,主要扮演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倾诉、共情、沟通和帮助、支持、引导的角色。

第三,学生朋辈心理联络员的职责是为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或疏导,发挥的是协助和心理支持以及信息沟通的作用,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功能,因此,工作要把握分寸,对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大包大揽。如果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个案,要及时报告与反馈,同时要保护好同学的隐私。2高校推行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

2. 1弥补高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目前高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单凭教师的力量开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并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的效果。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主动作用固然重要,但仍需要广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支持配合。朋辈心理辅导可以解决一些较为简单心理健康问题,因而使得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扩大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的覆盖面。朋辈心理辅导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2.2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趋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而这一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有些学生常会感到无助、迷茫,对自己失望,缺乏安全感。当他们面临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又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心理危机就会产生。朋辈危机干预机制的启动,意味着开始了最基层的心理危机干预。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较,朋辈心理辅导具备同龄优势,更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

其一,大学生更愿意跟同龄人交流,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同、接纳和关爱。因为大学生的生活圈子相似,有相似的生活方式、经验和观念,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容易理解同学的想法,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帮助同学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其二,不少大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对心理辅导教师存在恐惧心理。而与朋辈辅导员进行交流,可以使大学生在较为放松的心情下倾诉自己的问题,容易消除紧张感。其三,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并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的大学生,可以先由朋辈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疏导,打消顾虑,并及时转介专业心理辅导教师。

2. 3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朋辈心理辅导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一,朋辈心理联络员与同学们共同生活和学习,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可以及时发现和协助缓解。其二,对于个别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同学可及时报告老师,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其三,朋辈心理辅导可实现“ 助人自助”,被咨询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调适方法,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调节、缓解和排除障碍,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达到“自助”的效果。作为助人者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助人”过程中也能实现“自助”,朋辈咨询员需要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并从中寻找自我价值,收获成功的体验。3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对策 3.1朋辈心理工作的实施

朋辈心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危机干预,朋辈危机干预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观察了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建立反馈;采取措施,做好保护;延伸关注,提供帮助。

同时,为切实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并内容丰富的培训,如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开展专题讲座、观看心理健康电影等,内容包括心理危机个案分析、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处理、一般心理咨询技巧等,努力推进朋辈心理联络员危机预防与干预能力,以利于形成全面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针对如何提高朋辈危机干预的成效,院校如何加强对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工作,构建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朋辈辅导员的培养周期较长,人员容易流失,高职院校如何建立和完善效果评估与激励机制等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朋辈心理工作机制。

3.2队伍建设形成体制

为了加强对朋辈心理联络员的统一管理,应在全校范围内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并协助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在总体规划下开展各项活动。我校就有校心协这一心理工作组织,带领心络展开各项活动。朋辈心理联络员的招聘、选拨和培训等需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按规定有序地进行,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效能。3.3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朋辈心理辅导团体成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并乐于服务同学,综合素质高,因此,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需要规范化和系统化。首先要加强朋辈心理联络员的职业道德,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在专门的咨询场所进行心理辅导,不与求助者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等。其次,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高校专业心理辅导教师需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3.4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要完善和改进朋辈心理联络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本的解决策略是真正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指导和重要的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丰富的主题资源,是对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和有效的补充,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社会工作朋辈报告 篇二

一、国内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组织现状

1. 国内高校研究生的特点

在国内高等院校中, 研究生的管理培养模式区别于本科生, 形式更为分散, 研究生在校期间, 大部分时间是以实验室或课题组为组织单位进行科研工作与日常生活。

2. 高年级研究生的群体影响力

在研究生群体中, 同实验室或课题组的高年级学长, 或传统意义上的“大师兄”, 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尤其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 与同门师兄接触的机会与时间会远高于辅导员或其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传播者。

3. 传统朋辈教育模式应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 研究生管理模式的分散性, 使得传统的朋辈队伍选取模式难以覆盖至研究生全体;另一方面, 传统的朋辈教育模式需要对参与者进行大量培训, 而高年级研究生由于科研压力或者个体性差异, 无法满足长时间的相关培训要求。

二、研究生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创新与尝试

1. 构建优秀高年级研究生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优秀研究生朋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关系到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一支优秀的朋辈思想政治队伍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朋辈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 传统的朋辈选拔机制在研究生中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所以在选取朋辈队伍时可以充分利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已建立起的实验室或课题组单位, 挖掘各单位中满足要求的高年级研究生, 建立起与高年级研究生的友好互利合作机制。

2. 重视与朋辈队伍的交流和宣传

在实施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以及与高年级研究生朋辈队伍的交流与沟通中, 要注意对朋辈队伍的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研究生的个体意识强于本科生, 所以再采用传统的培训与教育模式, 起到的效果较为有限。针对这种情况, 应适当调整与朋辈队伍的沟通方式, 采取更人性化、更高效的交流途径, 了解他们的诉求, 宣传我们的思想。

3. 努力构建完善的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构建完善的朋辈体系是朋辈模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虽然简化了传统的培训计划, 但是仍需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包括高年级研究生朋辈队伍的选拔方式等, 这些都是完善朋辈模式的内容。

三、推进基于朋辈模式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与思考

1. 基于朋辈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意义

经过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院系层面的创新与尝试, 基于朋辈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取得了初步成绩, 经反映, 各研究生实验室与课题组的沟通联系有所增加, 通过茶话会等形式的活动, 与高年级研究生间建立起了良好畅通的交流平台, 并且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各实验室或课题组单位得到了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的传播。

2. 基于朋辈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思考

朋辈模式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所实践与应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传播的补充与扩展。但是在研究生范围内, 受限于研究生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朋辈模式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得到大量应用。所以, 如何更好地利用朋辈模式是值得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思考与努力的。

摘要:高校研究生群体管理方式分散, 一般以实验室或课题组为单位, 弱化班级概念, 传统的集中式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增加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针对这种现状, 本文在传统“朋辈教育”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年级研究生在群体中的影响力,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紧密联系高年级研究生, 采取自上而下, 覆盖全体的学生工作开展方式, 在院系级层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朋辈教育,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1) .

3.朋辈督导的角色转换 篇三

关键词:督导 朋辈督导 角色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实习督导的一种特殊形式, 朋辈督导对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课外实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的重视。但是,由于朋辈督导往往是年龄、资历等各方面相仿的同龄人,在工作过程中身处不同角色时,容易造成自我角色混乱,因而想做好朋辈督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一、督导及朋辈督导

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朋辈导是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在督导下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年龄、经验、阅历相仿,工作中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但在生活中二者可能是朋友、同事或其他亲密关系。

普通社工督导和朋辈督导有着很大的区别。普通督导分为师徒式督导、训练式督导、管理式督导和咨询式督导,一般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督导,所承担的角色都比较固定。但是,朋辈督导承担着更多的角色,比如,生活中与被督导者是朋友或同事;学习中,要给呗督导者提供专业意见,但这二者又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如生活中的朋友怎么在工作上比较严厉?

二、角色转换

(一)双重角色

朋辈督导不同于普通的社工督导最重要的体现是朋辈督导的角色,朋辈督导具有双重角色:工作上的领导和生活中的朋友。以笔者为例,2012年7月至8月,笔者在张家港民政局实习,一方面作为领队,担任着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实习之前,主要负责上传下达,首先和民政局领导沟通实习的具体事宜,与实习单位做好接洽,包括实习人员、时间、生活安排等,然后将沟通好的内容告知老师,再将老师的要求传达给民政局领导,等所有内容都确定后,我再通知学妹们实习的相关事项,做好老师、实习单位领导和她们之间的桥梁。另外,到达张家港工作逐渐开展起来,我会在工作上给她们提供一些支持和建议,对于她们做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做得不对或者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指出,并教她们如何修正,有时还会跟她们换位思考问题等。当学妹们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或者疑惑,我会提出建议给她们参考,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她们解决,尤其是跟我一组负责民政局贫困生生涯规划项目的学妹,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担任着她的专业督导。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我是她们的学姐,熟悉之后更是朋友或姐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跟大家在生活上有了更多的接触,生活上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大家都会有一些沟通和讨论,关系也慢慢亲密起来。我也会关心学妹们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如吃饭、生病、安全等,尽量照顾好学妹们的日常生活,以保证正常的实习工作。

(二)角色冲突

第一次担朋辈督导,在初始阶段,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自我的矛盾,有时候在处理自我角色时,不是非常的恰当。比如,由于和学妹们生活中相处过多,关系过于亲密,一开始交代的一些事情和任务未能引起她们的重视,导致有些工作要进行事后的弥补。另外,由于关系过于亲密,当她们在工作上犯错时,不知道该用多严厉的态度来处理,怕过于严厉会影响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朋友和姐妹关系,但是如果太过宽松则不能让她们意识到問题的严重性,这样很容易在以后的工作犯其他错误甚至是同样的错误。反过来,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本来我是想以朋友的身份邀请她们一起参加,但是不知道她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参与进来,会不会不想参加而迫于我们是“学姐”或者“领导”而不得不给面子?这也是我无法确定,所以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也会受到工作关系的限制。对于这个严与宽的度,我觉得自己处理的不是特别好。

(三)角色调整

既然朋辈督导出现了自我角色冲突,不可避免的就要想办法解决。不过,我认为对于处理“督导”和“朋友”这两重角色的矛盾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督导指导和实务操作,才能合适的处理好双重角色的矛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既维持好朋友关系,又帮助别人做好专业工作,达到服务案主的目标。

三、结束语

朋辈督导在实务过程中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角色混乱的角色,工作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相当关键。在我国,朋辈督导发展的还不是很全面,理论也不是很完善,更多的是应用于心理辅导等领域。希望通过更多的实务过程,是朋辈督导理论更加系统化,实务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社工督导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汪隽,王河.大学生朋辈辅导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2(4)

[2]张丽丽.朋辈辅导的社会工作模式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

[3]李超.朋辈辅导及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施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2)

[4]曾庆璋.朋辈辅导在贫困大学生全人发展中的实效性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8)

4.社会工作朋辈报告 篇四

朋辈心理辅导具有非专业的特殊性, 不需要专业资格证的入门钥匙, 所有经过专业心理知识培训的人员都可随时对周围的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因此,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朋辈心理辅导具有广泛性。为了方便管理, 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可以以侵室、班级、社团、专业等特点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 并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工作网络。通过网络化管理和引导, 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完善自身的同时, 以专业性的心理知识来解决周围学生的心理问题。

2.2 重视心理委员队伍建设

朋辈心理辅导员中以班级心理委员最具代表性, 他们了解周围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变化, 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援助, 并可进行长期的心理跟踪, 必要时对其进行主观干预。在定期开展的心理知识普及工作中, 心理委员无论是对知识的理念进行传播, 还是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捕捉, 都能够起到骨干作用。当发现心理产生较大问题的学生时, 能够快速反映到校及相关工作部门, 劝告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机构进行心理解惑。因此, 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 教育其做好心理跟踪服务, 将小问题进行及时排解, 大问题及时上报, 避免产生过激的心理行为问题。

2.3 推行多元化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模式

大学生心智逐渐成熟, 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机率。高校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理念等的普及, 通过开展讲座、体验式学习、横向心理教育交流、心理竞赛等多元化活动, 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关系及问题。首先, 建立辅导站, 保证朋辈辅导员7*24H在岗, 实现无缝心理辅导;其次, 构建并完善心理健康辅导网络, 实现线上、线下心理辅导;最后, 建立朋辈心理互助、自助辅导模式, 通过互助、自助等形成帮助大学生自己或相互之间及时进行心理排解, 提高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扩大心理适应范围, 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2.4 重视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性

目前我国仍在完善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体系。整个社会对于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规范都亟待提升。大学生个体心理问题辅导时, 需要考虑个人的隐私性, 采取一对一的朋辈心理辅导。可由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问题答疑, 帮助其产生抗压力, 提高适应能力;可开通朋辈心理热线方式, 不见面即实现心理释压;也可通过网络开通心理辅导, 将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总结答疑, 大学生可以随时访问网站进行心理疏导, 还可以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留言, 通过私信交流通道完成心理问题解疑。

3 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3.1 应提高朋辈心理辅导人员的综合水平

朋辈心理辅导的效果与朋辈心理辅导员有着直接关系, 其专业性, 责任心和自身素养等均影响着心理辅导的效果。因此, 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应具有必备的职业操守, 懂得尊重来访者的成长背景, 个性特点等, 能对人负责、不作价值判断、一视同仁;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个性开朗, 能够与周围学生和睦相处, 能投入助人、聆听、共情、关心生存、触抚心情;掌握基本辅导技巧, 不断积累经验, 多学习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积累不同的引导方法, 不断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素质。

3.2 应认识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

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优点, 但也存在缺点, 相对于专业的心理辅导, 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这使得其发展受高校、社会及家庭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因此, 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需要高校提高重视, 通过多种渠道来完善朋辈心理辅导的制度和保障机制, 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使社会和家庭逐渐接受这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咨询师缺乏的情况, 应让心理辅导成为辅助咨询的有效方式。

3.3 应与专业心理辅导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够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 但人员配备远远不足, 而朋辈心理辅导能够用自己的资源去帮助别人, 为专业心理辅导承担部分工作压力。二者相互合作可以产生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还可以在校园里建立一种人文关怀和同辈支持的行为和氛围。因此建议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 要将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性心理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 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有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熊兰, 吴宇, 潘广川.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的现状及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02) .

[2]王鹤艳.探析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在高校的构建[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04) .

5.朋辈辅导总结 篇五

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一个学期的“朋辈辅导”小组活动已经结束了。首先我们(姜达珍、刘晨光、李浩)很荣幸担任第四组大一十位组员的辅导员,带领他们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小组活动。下面我将对这一个学期以来的朋辈辅导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首先,在正式的小组活动之前,我们以QQ群的形式将辅导员和组员聚集到了一起,我们辅导员在群里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和对朋辈辅导活动目的与流程的简单介绍。组员在群里畅所欲言,表达了他们对朋辈辅导活动的很多想法与建议。瞬间,我们辅导员与组员的关系拉近了很多,达到了破冰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多对活动有用的信息,为我们后来的活动做一个很好地铺垫作用。

其次,我们在十月下旬进行了第一次的小组活动。这次的活动主题是“大学生适应性”,因为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校园,大学的生活和高中生活完全是两种概念,他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学生适应性的问题。我们活动前讨论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活动目的其一是调动气氛,组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其二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组员学会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其三是增强组员之间的团队凝聚力。第一次活动结束的很圆满,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的效果。

再次,在十一月下旬时,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小组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业管理”。提前征求了组员的意见,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为了活动能达到更好地效果,邀请了大三的三个学习比较突出的学姐学长加入到活动中来。正式由于这个原因,组员在这次活动中很积极,比较有热情,在提问讨论环节都积极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烦恼,学姐学长也一一为他们进行了解答,大二次活动在大家的互相交流中结束了。

最后,我们在十二月下旬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小组活动。我们起先定的主题是“职业生涯规划”,可是大多组员的反应他们在面临大学里的第一次考试时存在很多的烦恼和问题,同时,我们考虑到职业规划可能对大一新生没有多大的效果,所以,最后我们将主题定为“考前指导”。本次活动还有一个很新颖的地方,我们采取了三个小组同时进行活动的方式,九个辅导员一起策划,一起分工完成整个活动。我们重点针对组员如何复习,如何克服焦虑心理策划游戏和方案。活动最后,组员基本上都是笑着离开的,他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也收到了预期的目的。组员同时也都表达了不舍之情,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二、以专业为本,实践检验真理

这一学期的朋辈辅导小组活动采取的是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式,这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们虽然在大二下学期学习了完整的小组工作理论并进行了实习,可是毕竟经验不足,要独立完成一学期的朋辈辅导活动,我们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小组活动的程序进行,先破冰,后活动。在每次活动的一开始,我们都是先安排一个小游戏,让组员都参与到其中,这样就调动了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气氛,使下面的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都用到了很多的专业技巧,例如同理心、鼓励、支持、聆听、引导、空椅子。

虽然,我们还算不上真正的社会工作者,我们的确在运用社会工作的技巧的方法在做活动,本着以专业为本和助人自助的理念,争取将整个活动做得更好,结果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三、小组活动中的收获

1、专业知识的巩固。通过一个学期的小组活动,我觉得我们对小组工作的专业知识理解的更透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学到多少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是不会记在心里,运用于真正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的。做得越多,我们对专业知识就了解的更深。

2、大三与大一关系的拉近。通过这次的朋辈辅导活动,我们与组员的关系加深了很多,我们相当于交到了十位新朋友,更何况帮助学弟学妹是我们的职责。学弟学妹从我们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3、凝聚力的增强。在朋辈辅导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辅导员更团结了,不管什么事都能够一起讨论,很好地解决问题,成为了很好地工作伙伴。同时,组员的凝聚力更是得到了增强,他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从不认识到熟悉,到最后成为一个团体,共同面临挑战,是活动让他们聚集到了一起,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4、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小组活动需要主持人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活动规则讲清楚,解决一切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三个朋辈辅导员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四、小组活动中的不足

1、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活动过程中,主持人的音量和表达方式存在一点小问题,是的活动效果不是很突出。

2、技巧运用不自然。由于经验不足,主持人在运用技巧时有一点生硬,是的活动过程不够流畅。

3、组员的重视度不够。这是所有组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在活动前期老师对大一新生没有强调这次活动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组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辅导将工作做得更细致。

总而言之,在朋辈辅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得到了锻炼,收获大于遗憾。这是一个利己利人的活动。我们是第一届开展朋辈辅导的辅导员,对于好的经验,我们会认真保存,对于不足,我们也会认真反思。我们真心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能够汲取我们的经验,将这个特色活动继续延续下去。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工111

朋辈辅导员:姜达珍

6.朋辈心理辅导 篇六

富有爱心的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大学生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班开始了。这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将经历新的深化和发展。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近年来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们在卫生所徐所长的热情运作和学生工作部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等一系列工作,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有的工作还很难形成系统,触角不能延伸到学院每一角落。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院—系部—班级、宿舍”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使三级网络无缝对接,进行朋辈互助是非常重要的形式。

什么是朋辈互助?所谓的朋辈互助就是指同龄人之间的心灵互助。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朋辈辅导”的概念。“朋辈辅导”是指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朋友之间进行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心理帮助。

设立朋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培训,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在学生中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是重要的组织保证。

学校心理中心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

在培训上岗后,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热情地投入工作,应该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变化; 应该坦率、真诚、热心地为有需要的同学主动提供帮助;应该将主动求询、倾诉,克服封闭压抑,积极开放自我等心理健康理念渗透到周围学生心中。同时,还应该密切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将其发现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教师沟通,寻求积极的解决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 朋辈心理辅导员以接受宣泄、解释、鼓励、指导与督促,改善周围环境等多种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在做一名好的倾听者的同时,还要做一名解惑者,为同学间的心理冲突提供帮助,还要配合学院心理中心宣传、组织和参与讲座、沙龙、同辈团体训练等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心理委员的工作不仅是针对心理问题来开展工作的,更多的是要从自己做起,开展班级的心理活动,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实现身心健康。

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

首先,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其次,助人与自助是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助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

第三,朋辈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你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要有效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前提是同学们必须具备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为此,我们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你们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互助技能的培训,帮助同学们提高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能力。希望通过培训,培养一支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推动同学之间心理互助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

关于活动的开展,对大家提几点建议和要求:

一、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是前提

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问题,可以说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知识与帮助,因此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和对别人提供帮助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个有责任的细心人是关键

心理委员作为班级的一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干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否具有责任感本身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体现,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长。

三、尊重同学是最起码的要求

心理委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同学,要为同学保密,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更是要如此,一定要为同学着想,要把对同学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我们很有可能没有把事件处理好,相反,造成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在同学中间留下极为不好的影响。

四、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支柱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作为心理委员,自己都处于一个心理亚健康状态,就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这就要求心理委员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调节,劳逸结合,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不可以心浮气燥,急功近利。

五、善于沟通是提升工作效能不可缺少的因素

沟通是一门学问,心理委员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沟通的方式不仅仅是语言,这是最初级的,有时候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许比语言更有效。

六、真诚地付出爱心是工作的境界

一个人能力强,有魅力,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适合从事班级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委员只有真诚的付出,发挥亲和力,才能深入到同学当中,才能获得同学的接受与欢迎,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与信任,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

7.社会工作朋辈报告 篇七

一、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辨析

在已有的文献中,朋辈一词的含义是指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社会生活背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年龄相当的关注共同问题的个体。而当前对于朋辈心理咨询的含义,也并未获得完全一致的意见。Tindall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而在咨询中提供倾听、支持、意见沟通,但“很少或不给予劝告”。[1]而我国的闻羽等人[2]则认为在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员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而及时的监督和干预。

综合当前研究者对于朋辈心理咨询含义的界定,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借助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的特点,一是心理咨询员与求助者在年龄、身份或社会生活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或一致性。二是心理咨询员必须是经过心理专业培训、具有一定资质的大学生担任。三是心理咨询员必须遵守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如保密性、价值中立等,但在危机干预等方面可具有一定程度的暴露性(如及时报告给辅导员老师或相关机构等)。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中的问题

1. 心理咨询员的个性特征

作为朋辈心理咨询中的心理咨询员的学生,并不是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是要与另外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打交道,无论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程度的轻重,毕竟都是需要他们去应对的。因此作为心理咨询员,应该能够“走进去、跳出来”。否则容易受到别人的情绪及思维的影响,不仅没有解决对方的问题,反而会导致心理咨询员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朋辈心理咨询中作为心理咨询员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与稳定的情绪特征,不容易受到求助者的情绪的影响而导致个体心理的困扰,同时,心理咨询员又能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拉近与求助者的心理距离,以使得咨询的效果更佳。然而究竟应该选拔什么样的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员,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 咨询内容的保密性问题

尽管朋辈心理咨询是非专业性咨询,但由于涉及到求助者的心理层面,因此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依然适用。心理咨询员与求助者相互之间的熟悉性,确实有利于心理咨询的及时开展,但是由于时间、地点随意性相对较大,而且朋辈心理咨询员自身的非专业思想,容易导致咨询的保密性问题受到影响。吴思宇指出,心理咨询员是否能做好咨询工作的保密工作,是否能做到在专门场所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帮助,是否能够做到不合来访者发展咨询以外的关系等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3]同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的学生干部是否应该具有心理咨询者的身份,值得商榷。

3. 咨询技巧与方法掌握问题

朋辈心理咨询员即使进行过相应的培训,也并不能给予心理学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全部。这就容易使得心理咨询者由于自身心理学知识的欠缺以及技能技巧不足而导致咨询效果的差异。某高校对朋辈心理咨询员60学时的培训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而因学时有限培训目的很难达到。心理培训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并不能有效提升心理咨询员的心理咨询的技巧与方法。

4. 心理咨询的实效性问题

尽管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但由于其目的在于给予求助者心理的安慰和支持,帮助当事人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因此朋辈心理咨询不同于同伴间的互助行为,带有一定的专业色彩,从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方向来看,咨询的目标已经从障碍性心理咨询模式转变为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但由于求助者和助人者都来自同一群体,心理咨询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受到一定限制,加上其身份、地位的相同或相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易使心理咨询员的思维与发展性眼光受限,因此心理咨询员能否把握好咨询中的发展性目标,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三、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发展趋向

1. 培训前的筛查方式与内容的探究

在对朋辈心理咨询者进行培训之前应该先进行相应的筛查,选择适合作为心理咨询者的个体,进行相应的培训。当前研究者已经开始采用相关的测评方式来筛选咨询员,如李辉[1]、林静[4]等人采用SCL-90、16PF等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筛查和评定,但不同的研究者所使用的评定方式及筛查标准并不相同。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工具、从哪些方面进行考察才能更能够有效地筛查出朋辈心理咨询中适合作为心理咨询员角色的人员,应该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尽早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心理咨询中的督导与疏导

作为朋辈心理咨询中的心理咨询员,由于咨询对象具体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所咨询问题轻重也有所不同,因此专业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督导制度和后续的培训制度,同时根据心理咨询员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同时在心理咨询员咨询过程中进行督导,使得“助人”目的能真正实现。同时专业咨询教师应定期对心理咨询员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其心理垃圾,帮助其在朋辈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成长。

3. 朋辈心理咨询的衔接

在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筛查和培训工作,选拔录用了一批作为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但是学生的阶段性和流动性导致培训出的学生可能做了一年的工作就不再做了,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又重新开始新的筛查和选拔、培训工作,心理咨询员的任职以及工作的传承,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予以思考的问题。

目前,对于朋辈心理咨询的模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如果我们能更全面地考虑相关的问题,从人员的选拔、培训及使用策略方面步步把关,相信在大学中推广朋辈心理咨询,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僧多粥少”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

摘要:朋辈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研究表明,当前并没有很好解决诸如心理咨询员的筛查、保密性工作、咨询与方法技巧的掌握以及朋辈心理咨询的实效性问题。因此,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的筛查与培训制度,同时专业教师做好心理咨询员的疏导与督导工作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问题,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黄小忠,龚阳春,方婷,李伟健.朋辈心理咨询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2007(12):1145-1147.

[2]闻羽,桑志芹.朋辈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J].江苏高教,2009(5):151.

[3]吴思宇.对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及建议[J].才智,2009(3):175.

[4]李辉,杨婉秋,张满堂,等.学校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选拔、培训与评估[J].云南电大学报,2007(1):36-38.

上一篇: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下一篇:中国十大饮料品牌 十大名牌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