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2024-08-05

培养学生抗挫能力(7篇)

1.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篇一

挫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

8、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另外,媒体上也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受了点委屈就跳楼,许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高考生成绩一直很好,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考上名牌大学不成问题,可高考后自己估分觉得考得不理想,感觉对不起家人,就留下遗书自杀了,结果是这个孩子的成绩考得很好,只是当时估分不准确,如果他的抗挫能力强一些,现在应该是个坐在课堂里学习的大学生,将来还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现在留给家人的确是无尽的痛苦。这些案例比比皆是,其实都是缺乏抗挫能力的表现,曾经有一个专家对幼儿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有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幼儿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孩子显得那么脆弱?

1、自身因素:当前,日益竞争的社会使得家长对孩子过分重视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和奋斗精神,缺乏独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的准备,这是儿童容易受挫的最大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比如生理方面,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画一个很形象的人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不出来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心理方面的,如果一个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和毅力,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采用回避的态度,也是造成挫折的原因之一。

2、家庭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环境方面,随着独身子女的日趋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是在温室里、蜜罐里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逆境教育”。

(1)包办代替

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没有了任何实践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第一、事事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2)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大人不应嘲笑孩子,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而是应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3)针尖对麦芒

挫折教育不是针尖对麦芒,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过度的挫折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4)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孩子输了比赛哭是种自然发泄,也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家长不能说“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应帮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过度预期孩子的能力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又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需要。由于家长的这种态度,孩子也逐渐对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这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欢他了,这会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和失败。

(6)家长的处处迁就,对儿童需要的极力满足,又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

(7)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真实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8)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许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之情,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孩子受挫。当他们预见孩子可能碰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自己挺身而出,为孩子扫除障碍。

家长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举动和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在父母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一旦碰到问题和困难经常会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不敢去面对,还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更别说去想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了。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轻易受挫。

3、外界原因:此外,还存在一些外在原因使得孩子受挫。比如:孩子去参加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输了的孩子必定会受挫,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努力,而是因为冠军只有一个。抗挫能力的培养: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我国自古就有“自己跌倒自己爬起”的古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小的方面来说,对于他们个体的成长有利,大的方面来说,今天的幼儿将担负起明天社会发展的重任,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好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温室的鲜花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才会让孩子活得更好。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承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因此,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抗挫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反复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点,不少家长也都常常为此大呼小叫,而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法很不利于幼儿的心理成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遇挫时要进行冷静的对待,不过分去放大自己的挫折感,这是克服挫折的重要因素。要随时暗示自已:困难谁都会遇到,“既来之,则安之”,用心理暗示缓解挫折感。例如,自己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给自己打气,使自己感觉到希望。还应创设一种宽松的情境,让幼儿自由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不满,以缓解他们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孩子很生气,甚至大怒的话,则应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找到自信,从而减轻或消除挫折感。

3、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这个是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如孩子学写字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临摹。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4、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5、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肯定,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些有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述伟人成长的经历、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6、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脸、穿衣、整理床铺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应随时教育,随时观察,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难就无力应付,时时会被挫折压得垂头丧气。能力强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们也能积极地从其它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补偿。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7、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8、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溺爱,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9、进行体能上的磨炼,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例如,冬季来临时,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炼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孩子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孩子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的磨炼。

10、通过批评、忽视等方式,使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现在的一些孩子聪明伶俐,但由于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结果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们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孩子做主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11、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12、利用现实生活,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和抗挫能力,父母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应要求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排除这些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地成熟起来,提高独立处事的能力。

当家里发生一些变故时,父母不要向孩子隐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磨难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财富,如果父母向孩子隐瞒实际情况,孩子就会失去战胜磨难的机会。失去这种生活实践的机会,对孩子来说损失是非常大的。

13、生活中寻找逆境教育,提高幼儿抗挫能力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是磨炼孩子意志和毅力的运动场。但挫折教育,也并非是让父母去搜索挫折,给孩子预制挫折,而是主张顺其自然,让孩子在挫折中体验真实的生活。适度和适量的让孩子感受挫折,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鼓励孩子,当他跨过了无数道沟沟坎坎之后,就能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人生修为。生活中,小挫折无时不在,让孩子经常有一些小挫折,在解决小挫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抗挫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失败的原因有多种,除自己的原因以外,也会有外界的原因,我们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下次尽量避免,只要努力争取,就会成功。

14、有意设计障碍,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众所周知,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注重幼儿早期自信心的培养,将有助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家长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可以培养孩子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碰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预备,并能冲破阻碍、重新站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可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从而培养他们挑战困难与挫折的自信精神、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当然,家长在给孩子设置障碍时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的障碍困难程度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提出: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们家长就应该遵循这一理论,为孩子设置适度的障碍,才能让孩子不断体味到成功,增强自信,从而产生战胜挫折的动力。

我们设置的情境应符合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受失败而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不必急忙去代替包办,更不能埋怨或奚落幼儿,应该留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方法,必要时给予一些指导。

在设置障碍时,父母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因为设置障碍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刺伤孩子,抑制孩子的积极行为。父母在为孩子设置障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障碍的对象是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

设置障碍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总是一帆风顺,所以要给他们增加一些挫折。而对那些受挫较多、性格内向而又脆弱的孩子,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2)设置障碍要适度和适量

由于孩子受挫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在设置障碍时,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设置障碍应该越少,障碍发生的频率应该越抵。对于受挫较多的孩子,设置障碍应少,甚至可以不设障碍。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3)设置障碍要循序渐进 障碍的设置应该具有渐进性。障碍应该由小到大,由少逐渐增多,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这会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心摧垮。(4)设置障碍要与鼓励、表扬相结合

设置的障碍应与鼓励、表扬相结合。当孩子排除了障碍、战胜了挫折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强化孩子积极的行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5)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感到委屈是难免的,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后,对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要给予温情的鼓励以及必要的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及时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反应,及时地树立信心。

父母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有时候,父母不妨延迟、拒绝,让孩子尝尝挫折感。比如,孩子要吃饭时,故意晚点开饭;孩子想要玩具时,不妨可以拒绝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经历一些困难与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6)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15、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

16、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抗挫折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

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应自己爬起来,成人尽量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其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立自强。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要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个打击都有它应有的意义。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是所有成功者的感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想让孩子见到彩虹,那就让他们迎着风雨而行吧。

17、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18、懂得关怀,及时疏导,正确理解挫折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在受到挫折后,最需要父母的爱,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足够的爱,更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当孩子受到挫折又难以排解时,教师、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的态度,而应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因此,家长教会幼儿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家长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分析受挫原因,使幼儿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抖擞精神、重新再来。

家长还要正确地做好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工作。家长错误的疏导方式,家长这种看似爱孩子,安慰孩子的方式是不太明智的,他们往往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不愿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无挫折的氛围。长此以往,孩子的抗挫能力会比较差,人格发展有可能不是很健全。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怨天尤人,把责任和过错都归结到周围的人、事和环境上,认为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幼儿教育专家摸索出一套帮助孩子挫折疏导的对策,步骤是“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进行适当的心理释放,接着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孩子重拾信心,最后是对孩子进行身体扶触,进行抚慰。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手工作品,但老师并没有表扬他,孩子就会很沮丧。用上面疏导法,我们可以走到他的身边,与他一同谈谈老师没有表扬他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可能是别的孩子的作品完成得更出色,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作品过于简单,还有可能是孩子在制作手工作品时是违反纪律了,这些都可能是老师不表扬的原因。如果我们与孩子一一分析了,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接下来,要让孩子心理宣泄,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不高兴,可以大声喊一喊,哭一哭,或者做一个怪脸,把不高兴赶走”。然后,我们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你的作品大家都很喜欢,下次完成时要听清老师的要求,你会做得更棒”,或是“如果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遵守纪律,那你就更棒了”。最后,我们可以抱抱孩子,让他知道他是受大家欢迎,大家很喜欢他。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要平和地对待孩子的荣誉,孩子得了奖固然可喜,但父母也没必要心花怒放,适当还可低调点,但孩子失败了,受挫折了,这时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当孩子已经尽力而为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奖励她,鼓励她,让她知道父母并不是因为她的优秀而爱她多一些,而是时刻关心她。

19、利用家庭氛围,合理引导幼儿面对挫折

家庭生活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优越的物质环境,往往会造成孩子“精神缺钙”,家长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能让优越的物质条件成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相当重要,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效仿父母,假如父母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碰到困难百折不挠,孩子在敬佩父母的同时,也会模拟父母,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此外,在对孩子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轻松愉悦的家庭气氛,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父母为孩子决定一切,让孩子在选择中悟出点道理。而在强调挫折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那么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多方面进行求助,而不是在一个点上感到闷闷不乐。

幼儿眼里,父母非常高大,无所不能,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家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当我们家长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恐慌、惧怕和退缩,一定要冷静勇敢,不能退缩。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如,在家务劳动中,可让孩子一起做;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一起讨论,当家里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时,家长不能慌张、急躁,要镇定自若,并且告诉孩子:“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相信一定会有办法解决。”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20、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勇敢面对挫折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会碰到各种难题,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接触社会、熟悉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同伴交往,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开始,如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发生了矛盾,哭着向家长求援,家长不要急着去帮忙,对孩子所碰到的这种挫折应该和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应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到更大的天地中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我们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如我园就曾经举办过生态夏令营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寄宿一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夏令营开始的前一两天,确实有孩子因为想家、自理能力较差等原因哭鼻子,闹情绪,但在老师的积极疏导下和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面前,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即使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一化解,那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自然,接近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学会了生存、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做人!

21、重视游戏的作用,提高幼儿抗挫能力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的活动,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6岁的宝宝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时可以将挫折教育融入到游戏中去,孩子便于理解。比如障碍赛跑、远足活动等都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尝试,不断地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从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在设置障碍游戏时,家长应该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把握好一些困难和问题的难度,鼓励孩子试着去做。例如,对于3岁的孩子可以设计将玩具藏起来,让孩子们寻找;将鞋子换摆、衣服反放,让孩子去纠正错误等。对于4-5岁的孩子可以设置情景如在街上与家人走失,让孩子们想方设法解决,如上街迷路怎么办?遇见坏人怎么办?对5-6岁的孩子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如玩角色游戏、社会性游戏等等,通过活动与游戏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输赢,帮助幼儿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抗挫能力。

22、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制定抗挫实施方案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到的大多是赞扬声,因此常常自信满满,这时,家长不能一味地采用赏识教育,不断扩大孩子的优点而忽略孩子的缺点,要适时针对孩子的缺点设置一些挫折,有时需要打击一下能力较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面对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们应及时发现他们小小的优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其实,成人都不能保证做每件事都百分之百成功,那么我们不能要求能力弱的幼儿事事都做得非常好,而应给孩子可能失败的心理准备。准备失败,并不是放弃成功,而是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应坦然面对;准备失败,为的是使孩子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态度继续努力,争取最终的成功。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23、让孩子向自己学习,从父母的态度中学自信 “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强,有时候取决于你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每逢孩子战胜一次挫折,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把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面临挫折时,家长就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顾问”,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但最后还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实施。经常交给孩子一些完成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开始。告诉孩子:你一定能成!如2岁多的孩子因好奇拿一个瓶子,他单手握着瓶身,手小拿不住就摔了,这时家长不能责备他,而是要告诉他应该手握瓶颈较细的部分,并鼓励他再去尝试。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够以轻松诙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很好的榜样。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远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讲自己的失败体验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孩子会从你的故事中了解“错误和失败总是难免,它们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1)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阅读一些家庭教育书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按科学要求关心爱护和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子女观、儿童观、教子观。

(2)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并且父母长辈之间应相互关爱,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使孩子感到它不是父母天地中的中心,不应唯我独尊。爱孩子不可溺爱、纵容、控制或过分保护,爱应对孩子的行为负责任。

(3)当孩子无理取闹时,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让他自讨没趣。孩子的有害行为得不到抑制,则必须采取适当的惩罚,家长切记不能过度。

(4)为孩子提供与朋友交往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克服孩子害羞胆怯的心理。

搞周末聚会、生日会等,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快乐,逐步养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父母要有意识地领孩子到公共场所与其他孩子一起游玩。开始交往时,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怕与别的孩子接触,大人要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开始最好能找到熟人的孩子,或者大人与另一父母攀谈起来,让孩子心里知道孩子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从而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当孩子不懂玩伴的游戏规则而发生交往困难时,父母要及时帮助。但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不会玩就别玩”,这是孩子交往挫折中最可怕的挫折,一定会影响孩子终身的社交能力。

(5)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语言交流,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愿望能用语言进行表述,减少哭闹现象。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展示自己的才能。

24、理性评价孩子

心理学上,有种被称为“孔雀心态”的现象也正是如此。这些孩子通常比较争强好胜,非得事事都争第一,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联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迟。

作为家长,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孩子正视挫折。比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摔倒,有些家长急于把孩子抱起来,还拼命地跺跺脚,指责地板的过错。实际上,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如果摔得很痛,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哭几声也没关系。对稍大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学学象棋和围棋等,在下的过程中,不断地承受失败和胜利。有时候,家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创设条件,让他们尝尝失败的滋味。

25、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可能长大。当孩子犯错误或过失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着急、气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

当孩子有过错时,其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正面教育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高明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感化→说服→感化”,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重视情感的沟通。比如,父母可以先夸奖孩子说:“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就是前段的感化,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父母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母不要忘了鼓励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这样的正面教育就能使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误的几率。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做了错事就去批评他,应该给予孩子犯错误的权利。父母应给予孩子犯错误以及改正错误的机会,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后,作为父母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声中知错改错。

如果孩子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犯了错或遇到了失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让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尝试中得到保护和增强。比如,有的孩子想帮妈妈干点家务活,主动要求洗碗,可因为不小心而打破了碗。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该告诉孩子怎样既能把碗洗干净又不会摔破,接着鼓励孩子“这次洗得很干净”或者“不要泄气,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

父母在鼓励孩子时切记一定要发自内心,千万不要对孩子怀有不认可的态度。有位妈妈说:“我试着去鼓励孩子,可孩子却说我在欺骗他,根本不是在鼓励他。”这是因为这位妈妈平时经常批评、否定孩子,在鼓励孩子时仍然用否定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自然觉得妈妈的鼓励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鼓励当然不能奏效。还要注意避免空洞的夸奖。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对孩子说一百遍“你的画是最棒的”,或者告诉他:“你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但实际上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么真的做得好,什么不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全面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有了这种教育观念,就不会因孩子一时的失误或一时的表现不佳而大发雷霆了。

孩子犯错误后,父母不要埋怨他们,也不要奚落他们,要想想自己犯错误时的情形,轻松地对孩子说:“这个错误我也犯过,让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办。”然后帮助孩子从失败和错误中走出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战胜困难的自信。

26、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强迫他们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孩子总会不开心。要是让孩子按父母的意图去行事,就可能引起孩子的敌对情绪和反抗。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相信自己天天长进,那么父母就必须鼓励他们,允许他们变化,允许他们自己作出决定。父母总是不让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就会人为地推迟孩子学会料理自己生活的时间,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依赖感,缺乏自我决策的意识。应该自己做主。于是,两代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如果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强,父母就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当孩子面临一些难以选择的问题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自己来拿主意。”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应该把选择的权利尽量放给孩子,在作出关于孩子的一些决定时,也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作为父母,不应该对孩子事先作出假设或者限制,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父母能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做事情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做事过程中,才会形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由于他们的弱小,他们也许会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有勇气去学习,并进行各种尝试,使自己能够适应并融入这个世界之中。做父母的不要去控制、指挥他们,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去适应这一切。

27、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实,孩子生来就是自主自动的。无需父母监督,他们就会奋力学习行走,一旦学会了走,他们就要试着奔跑;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主动询问不明白的事情;他们会独立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讨厌别人的干涉。孩子在独立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会体验到各种情感,这种体验反过来影响着他们做事情的欲望和兴趣。由于他们的努力,事情做成功了,他们的心情和别人帮助或者强迫下做成功是不相同的。这种成功的喜悦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会激起孩子争取更大成功的欲望。即使有可能会遭遇失败,但这种失败的情感体验也会让孩子产生继续努力以获取成功的毅力,完全不同于父母强迫或禁止所造成的失败体验,后者只能招来孩子的怨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益处。

其实,孩子只要成为孩子自己,别的并不重要。孩子只要能够健康地成长,能够快乐地做自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孩子最大的心愿。父母如果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或者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不仅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还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实在不可取。父母也不要拿“好孩子”的标准作标尺,在自以为是的心态下作出“不符合孩子意愿”的行为,那对孩子将是最残酷的。

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过多地“控制”孩子,会使孩子习惯于服从而丧失自我意识,缺乏独立精神。如果孩子像影子一样经常附属于父母,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孩子不知道做些什么事情时,父母不要总是说:“快,赶紧去学习!”而是要说:“想想看,你最希望做些什么?”“如果你愿意,你就去做吧,只要记得把功课完成就好!”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懂得自我安排时间。

28、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

在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父母都应该懂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与探索意识,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臂膀里。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小房间或者小角落,这个属于孩子的空间,也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建设,包括选择书桌、书柜、玩具、图书、装饰品及各种学习用品等。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养几条小金鱼、养几盆花等。只要孩子能够独立地支配自己的小天地,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自己的小主人。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摔倒就心痛,父母有时也要硬下心来,“别管”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锻炼他们迎接人生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不去“管”他们,是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能做也应该做的事情:能穿衣服时就让他自己穿,能吃饭时就让他自己吃,能洗衣服时就让他自己洗,能自己背东西时绝不替他背。父母这种“别管”的做法,能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主、自强。孩子能完成他可以做到的事情,孩子就会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增强自信心。

当然,父母的“不管”做法,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能力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确实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孩子,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商讨解决办法,不过这一切也要建立在尊重孩子情感的基础上。进孩子的房间时,父母要养成敲门的习惯,应该这样问:“孩子,妈妈(爸爸)可以进来吗?”同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看到孩子的日记本时,应该主动问:“妈妈(爸爸)可以看看吗?”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要坦然面对,说:“没关系,妈妈(爸爸)只是关心你,如果你不愿意,妈妈(爸爸)就不看,妈妈(爸爸)只希望你能够把心里话告诉妈妈(爸爸)。”

29、用“同理心”面对孩子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所面临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理去看待这件事。比如孩子养了许久的宠物突然丢失或死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伤的同时要告诉孩子生命的规律,帮他从悲伤中走出来,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顾。30、教孩子学会等待 从孩子7―8个月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在有要求时要“等待”。例如:给孩子喝奶时,告诉他奶凉了才能喝;学精细动作时,给孩子一块包着糖纸的糖,告诉他自己耐心剥开才能吃到糖;排队上汽车时,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才能达到目的。学会等待,是我们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31、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无论什么处境都能生存。海湾战争之前的伊拉克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没有谁要为吃喝忧愁。但战争之后的经济制裁,不知有多少人饿死病死,儿童更首当其冲。所以父母有责任训练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孩子吃饭挑食是通病,究其根源,都是父母宠坏的。五花八门的补食早吃坏了孩子的胃,然后还埋怨孩子不吃饭,不吃蔬菜。一方面父母可以讲故事(小动物的故事更好)来开导孩子吃东西不能挑食,另一方面还可以领孩子到山村去体会那里孩子的生活。或者带孩子到野外郊游,尽量带一些普通食物,在饿了的时候,孩子也会忍着嘴吃。使孩子懂得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般食物也可以充饥而让人生存下来。训练有素的孩子比只知道享受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强,长大之后,遇到同样困难时,一个会成为英雄,另一个可能会跳楼自杀。

32、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波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浪。

33、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他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做。如果女儿的算术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算术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给他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34、运用“3C”策略帮宝宝度过困境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1、调整:所谓“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小红花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小红花,可能还能评上‘好孩子’呢。”

2、挑战: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3、承诺: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

2.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篇二

近年来,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趋强烈。教育家、心理学家、家长、教师等纷纷意识到并发出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一、对学生挫折心理的认识

什么是“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心理学上指人们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 遇到了种种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致使其无法实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 是人们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必经之路。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 学生的挫折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 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不理想, 从而无法面对来自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 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当的行为, 或自责, 或冷漠退让, 或放弃追求。女学生姚某某, 其姐性格泼辣, 能力强, 学习成绩一直优秀, 最后考上了南京大学。家长受其姐的影响, 对其也有较高的期望。但姚某某喜欢聊天唱歌, 又是“追星族”, 再加智商也不如其姐高, 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经常受到批评后, 她干脆不学了, 任成绩一路往下滑。

2. 人际关系方面。性格孤僻, 行事独来独往, 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 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 不合群。如学生陈某某, 低年级时成绩不错, 到五年级时, 父母离异, 法院把他判给父亲。父亲给他找了个后妈, 后妈对他态度很恶劣, 瞧他不顺眼。小孩子难免贪玩, 做出一些大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但其后母不懂教育方式, 轻则一顿骂, 重则一顿打。时间久了, 陈某某对她恨之入骨, 对家庭失去了希望, 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一个人独来独往, 出现了逃学、旷课等现象。

3. 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 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 或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 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王某某, 对上体育课很反感。因为他身材矮小, 无论跑步还是跳远都比不过别人。

4. 自尊心方面得不到满足,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 觉得样样比不过别人, 产生自卑心理。如学生沈某某, 自以为学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 但期终在同学的推荐中, 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情绪很低落。

由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各异, 自我调适能力不同, 反映出来强度也有所不同。

面对挫折。学生的不良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逃避型。以逃避方式对待挫折, 如自杀。也有的学生意志消沉, 对人对事漠不关心, 逃避同学和老师。

2.嫉妒型。遇到挫折时就嫉妒别的成功的学生。如自己没被选上班干部, 就以为老师偏心, 不公平。或者虽然也渴望被重视, 但苦于自己能力有限, 很难出类拔萃, 从而心怀怨恨, 产生嫉妒心理。

3.自卑型。遇到挫折就会全盘否定自己, 认为自己没用, 感到心灰意冷。无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久而久之形成自卑。

4.狂躁型。有些学生由于受到挫折, 心理严重失衡, 稍有不如意, 便暴跳如雷, 从不考虑做事的后果。出了问题又不敢面对, 只是后悔不已。

5. 抑郁型。遇到事情过度伤感, 长期不能恢复, 忧心忡忡, 情绪悲观沮丧, 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对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让学生作好受挫的心理准备。

老师要教育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 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近人意的事情。当前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生活在较优越的环境中, 被父母视为“小太阳”, 受到百般呵护。家庭的优越环境, 使学生认为现实生活是一帆风顺的。老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挫折, 作好心理准备, 这样才能在遇到挫折时不惊慌失措。我的做法是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受挫的故事, 像贝多芬、童弟周、爱迪生等。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 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才获得巨大成功的, 使他们从小就对生活中的挫折有预期的心理准备。

2.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挫折。

教师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接触劳动, 并创设受挫的情境, 使学生能体验挫折。

A.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最好的体验挫折的途径。学生从不会到会, 从会到做得更好, 这中间就要让他去克服困难, 去承受失败的痛苦, 去享受获得成功的欢乐。低年级学生可侧重培养自理能力, 要求摆脱依赖,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

B.体育锻炼。抗挫折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即使你知道要正视挫折, 克服困难, 如果缺乏毅力, 将会倒在困难面前, 以致半途而废, 一事无成。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 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培养毅力, 是培养抗挫能力的一条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径, 平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常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比如绕操场跑三圈, 第一圈很轻松, 第二圈累得难耐, 想打退堂鼓, 我就给他们加油打气, 鼓励他们跑完, 只有坚持到底, 才是胜利者。

C.开展少先队活动。对学生来说, 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含其中, 才能使他们在玩与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可利用晨会课开展专题讨论, 如说说理想, 谈谈考试不理想怎么办等;可利用班会课开展各种主题队会,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感染, 受到触动, 真正地开始理解并体会到挫折教育的内涵。

1.让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有位伦理学家说“心理健康的尺度是到处都能看见光明的秉性, 到处都能看见光明。”换句话说, 是能变换角度看问题, 始终能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其消极的一面, 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挫折也是如此, 它一方面可能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痛苦, 但另一方面它又给我们受教益和磨炼的机会。我们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同样要教会学生往好处想, 看到挫折积极的一面。我班一位母亲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2.让学生在集体中提高抗挫能力。老师对受挫折的学生尤其要有强烈的爱心,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平时与学生多交流, 有困难要帮助学生去克服。多关心班中的“弱势”群体, 通过家访, 与家长密切配合, 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努力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 改变引起挫折的外部环境, 转移注意力, 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目的。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将班级变成一个友爱的大家庭。

3.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篇三

小学体育抗挫力培养策略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使得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对孩子缺乏意志力培养。当前,大量的实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育中,对于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外界的消极影响不能有效抑制,就会对其产生制约,不利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而通过实行体育教育,强化小学生的抗挫意识,提高其抗挫能力,则能够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的体育实践研究表明,很多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缺乏意志和自信的情况,这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人的意志力不强、受到群体反应影响等,由此导致其害怕体育学习,甚至逃避体育课,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学质量。此外,很多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方法单调,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此难以促进学生抗挫能力的加强,从而无法保证体育教学质量,难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十多年后的未来,小学生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如果意志力不强、抗挫力不强,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由此可见,小学生抗挫力的提升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策略

1.加强教师对于学生抗挫力培养的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关键在于加强教师对于学生抗挫力培养的重视。只有促使教师引起足够重视,才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贯穿抗挫教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如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在打球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靠个人进攻得分,却都不太会传球,教师很奇怪为什么能够进攻,却不太懂得传球,访问的小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是因为传球过程中会遭到阻碍,由此使得球被夺走,从而失去投球机会,因此不敢轻易传球。总而言之,就是由于学生对于传球的抗挫力较差,对此,教师应当加强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抗挫力,在打球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的将球传给队友,在自己无法进攻得分的情况下,即使球有可能被别人抢走,也应当进行尝试,经过几次训练,一些学生开始尝试传球。有时候,也存在球被抢走的情况,但教师依旧让其进行传球训练,慢慢的,学生对于传球形成了抗挫意识,提高了抗挫能力,在面对传球失败时不再唉声叹气,而是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下次拿到球后仍旧传球得分,由此形成了传球意识。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抗挫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在篮球练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习效果显著。

2.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意识

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遇到问题时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甚至难过。这些都是其缺乏抗挫意识,抗挫能力较低的表现。因此,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意识,以增强小学生的意志力。每个小学生所能承受的困难和挫折程度不一,因此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当小学生出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都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应对挫折。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抗挫意识,由此提高其抗挫能力。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在刚练习投球时容易遭遇挫折,看着投篮板不高,自己的姿势也正确,但就是投不进去,而别的学生则能够轻松投进去,这时小学生容易产生沮丧心理,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篮球学习。对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如投篮姿势再调整一下,力道再大一点或小一点,等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进行投篮示范,并鼓励学生再次进行投篮训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指导后增加了信心,最终投篮成功。而学生由此也获得了更大的激励,更加愿意进行投篮训练,于是投篮技术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屡败屡战精神,正是其抗挫意识不断提高的表现。

3.开展体育实践,培养学生抗挫力

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需要通过开展体育实践来表现,这不仅对于学生抗挫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对于其增强信心、强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学习篮球技巧后,宁波江北区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对于角色定位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决定,如有些学生善于进攻,有些学生善于防守,有些学生善于合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定位,并对学生的比赛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记录每个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不断强化,而对于不足则要不断改进,以促使其更好的应对篮球比赛。通过开展体育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在比赛中感受竞争,强化抗挫折意识,不断总结应对策略,以提高抗挫能力,最终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才能不断促进小学生意志力的增强,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教师应当强化对小学生抗挫力培养的认知,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抗挫力,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利.體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2).

[2]张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

4.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篇四

目标不明确: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与职场新手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先就业后择业不失为当下一策略,但大方向必须清楚,个人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必须结合最终的职业生涯为基础,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在物质上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大部分人来讲是当前最切实际的。具体的目标可以从基本生活保障开始到生活品质的提高。

这一层次的飞跃正是自身能力的不断突破过程.对生活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的“蚁居”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为何选择一线城市,拿着高薪的薪水,却过着“蚁居”生活。相对来讲,在一线城市中所创造的机遇,发展机会,更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修养。人生永远都是水深火热,必须要通过一些检验,谁都跑不掉。“

抗挫能力差:职场新手在初涉新的行业,新的岗位,作为基层人员,需要向上司学习的东西很多,难免初期会犯大小的错误需要上司及时纠正与指点,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干到这个职位上,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领域很多,沧州myjob提醒您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方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在工作上出现意见分歧时,切不可全盘否定上司的看法,站在对立面去反驳。如果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可以通过在工作实践中去检验。

职场新手往往”棱角“比较尖锐,自尊心强,下属因为犯错而遭到上司的呵斥或批评时,不要觉得丢脸,更不能因此怀恨在心,而应端正心态,把上司的训斥视为对自己的培养与教育。过了这个”坎“后,自己带团队再回首会特别感谢上司的昔日栽培。要记住,邢台myjob提醒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正是我们进步的开始,如果想逃避问题你会找到借口,你想解决问题你会找到方法!

5.抗挫班会教学设计 篇五

„„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佳木斯市松北小学

于吉伟

2013年12月2日

《面对挫折和压力》教学设计

„„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抗挫、抗压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挫折的良好意志品质,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挫折,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

2、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讨论问题相互沟通的能力和遇到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2、在遭遇挫折时,能善待挫折,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方法:案例法、启发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课型:班会课

教学准备:收集案例

教学过程:

1、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对挫折的感悟。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对挫折的认知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 直接进入课题,提问引起学生注意:

生活中,我们常常祝愿他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笔直、宽阔、平坦的大道,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坎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只不过或大或小罢了,它们就是我们平时所遭受的挫折。那么如何面队挫折和压力呢?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班会课 黑板标题:《面对挫折和压力,选择坚韧》。

二、新课教学

1、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挫折”?谁能把自己理解的“挫折”的含义说一说?

播放:播放张海迪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回答

2、以案例分析,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 下面我们来看以下这两个案例:

(1)13岁的高士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校授课全部要用英语,可高士其入学时只懂一点英语。入学时,除了英语他的各门功课都特别突出,学校特准他一入学就跳了一级,怎么办?他不懂英语,是无法听课的,时间一长,各门功课都有要落下来。少年高士其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较大的考验,可以说这是他遭受的第一次挫折。但高士其没有退缩,没有等待,没有犹豫,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竟然获得了英语优等奖章,而且接着又开始自学起法语和德语来。

(2)一名15岁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与家长赌气离家出走,到一网吧上网打游戏,由于通宵达旦上网,过度兴奋、紧张、疲劳引起剧烈头痛。次日凌晨4时多,昏迷跌倒在电脑旁,后被警方“110”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因脑出血死亡。

提出相关问题:

(目的:通过例子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1、这两个少年都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对待的?

2、小活动

请学生思考并举例(要求古今中外名人从挫折中汲取力量,走向成功的实例。)

3、请同学具体谈谈自己所经历的一些挫折及受挫后的做法。引导像高士其积极的做法。

三、追求根源,分析原因

1、大家想一想挫折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而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具体如何做?

分成五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设定一个小组长,组长负责记录讨论情况。

(目的:学生认真听讲,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积极发言)

小组讨论得出:

产生挫折的原因一般有(1)自然环境和时空的限制;(2)人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造成生离死别;(3)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的不理解;(4)人的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水平等的限制,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挫折。面对挫折,我们要学生自我疏导。放大心胸,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并不是多了不起的大事,记住,要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合理宣泄,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调整目标,实现自我价值。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有畏惧害怕的心理,应该斗志昂扬,用坚强和勇气去面对。

2、面对生活的重压,你怎样面对和排解? 听音乐、宣泄法、转移注意力法、自我安慰法。

四、总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正面面对,而不是逃避放弃,勇敢的战胜困难和挫折会使我们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经历挫折,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可以促使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迎接更大的挑战。面对挫折,我们选择奋起;面对压力,我们选择坚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获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看世界名著《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学唱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作品名称:《面对挫折和压力》会课教学设计

作品姓名:于吉伟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松北小学

职务/职称:小学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邮编:

154025

6.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篇六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应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少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确实,孩子们从襁褓中开始牙牙学语,就享受着语言表达的快乐,他们乐此不疲的表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如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以来是我在实践中困惑且不断探索的问题。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课题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希望能在实践与探索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4、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克服惧怕心理。

2、如何利用文本资源,关注学生语言和写作技巧积累。

3、怎样指导观察积累,充实材料库,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4、如何进行人性化的评价,增强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2、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3、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4、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9—2010.10)准备阶段。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提出新的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加强管理。请专家论证方案,申报课题方案,再搜集相关的资料,组织培训,推出研究策略、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2010.11—2011.7)实施阶段。在骨干力量研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展开研究,认真做好阶段性课题的总结与反思,并编排《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论文集,完成《案例集》和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阶段(2011.8—2011.9)总结阶段。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七、主要研究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先进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答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饿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城市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题,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任,作文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作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2、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协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无比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如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活动等等,切实提高学生苦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四)营造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样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旧司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题材,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舒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协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这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小学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字斟句酌。我们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倡导互批、自批和众批,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及调查报告

(3)低、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录4次。(4)相应的论文。

7.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篇七

关键词:九年级;抗挫能力;正面鼓励;教材;实验教学

现象:

我校地处城镇与农村结合部,农村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最近几年学生家庭正在从农村向城市转化,农民变卖土地一夜之间成为财富的拥有者,我校九年级学生经历了八年级的分化,九年级又面临升学压力,在此背景下九年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不正常现象:例如上课钤响后你还会看到一片混乱——有人在教室内前后跑动,有的大喊大叫甚至你能听到刺耳的漫骂声,他们完全没有要上课的意思,直到你用力的拍几下讲台。

分析: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应对,先是分析个例:以九年级具有课上不良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先是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入学前状态,七年级、八年级时在班内的表现。得知这几个学生有着共同的问题: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内心发生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抗挫能力差。总之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学生因种种不同的原因受挫折而转型形成的。而班中其它大多数学生只是受其影响:在学习中一旦受挫,或在同学交往中遇到问题就顺势而下与那几个“坏”学生同流合污,目无尊长,为所欲为。由此看出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抗挫能力已经迫在眉睫,而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

措施:

一、在物理教学中正面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是一种最基本的抗挫心理素质培养方式。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我会积极的发现被挫折打倒的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极时的夸大表扬使学生建立自信,提升抗挫折能力。面对九四班“问题学生”赵一次在课堂上主动提示同学们“别说话了”(他本意是不要影响他进行“地下活动”),我抓住机会大加表扬:“赵同学最近表现进步很大,有了集体意识,知道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看好多同学也愿意维护我们这个大集体的得利益,那我就委托赵同学做为物理课堂上的纪律班长好不好?”赵惊异的看了看我,在以后的几节课上,他有所收敛。当然在下课时我会加强进攻,以保证我的胜利果实。当然我还要想更多的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份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点抗挫心理。

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抗击挫折的心理教育和训练,使学生主动的培养自己的抗挫意识

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从文本中的榜样人物身上感受他们的心理品质、顽强的意志获得情感体验,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曾经历了1000多次的失败。而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和帮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自我完善,最终实现抗击挫折的教育效果。一旦学生有了主动意识,抗挫能力会迅速提升。因此在每次教学内容设及到科学家时,我都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讲讲科学家的故事,同时让其它学生发表对故事的认识。加强学生培养自己抗挫的意识。

三、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升抗挫能力

在中學物理的演示实验中,很多实验是前人经过反复的实践、多次的实验才做成的,体现了前人百折不挠的实验精神,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此实验。边做边说明多个科学家的认识,还原定律得出的过程,这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学生会意识到一条定律的得出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终才得出。通过实验,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能教会人们生活。同时在实验中设置挫折,真正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例如:例如在电学的测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实验中,我去掉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使学生设计实验依然完成测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就是一次次抗挫的过程。这样及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抗挫能力。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抗挫心理

由于中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仍处在自然状态,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学校又缺少培养交往能力的计划和目标,因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可以通过课堂的小组活动设置交往障碍,锻炼学生的交往协调能力,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使学生明白由于社会条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但我们可以借助同组同学集体的力量,实现共同利益。

五、在作业、考试评价中,树立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抗挫能力

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战胜学习困难取得胜利的喜悦,提升抗挫的信心。因此我在留作业时,总是采用“小剂量”习题,使学生主观意识到“量小”我能完成,提高学生完成这件事的信心。同理我们还可以设置考试的难度来实现对学生抗挫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六、“常督促、勤反馈。高目标,小步子”策略

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习惯的养成应经常督促、检查,及时地批评或表扬。抗挫折的训练也是一样,离开检查、监督,那么再好的计划都将落空,检查监督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高目标小步子的策略会使学生乐于长期克服困难,提升抗挫能力最终取得胜利。

结果:

经过一年来对学生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明显增强,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毕业前班内面貌焕然一新。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网下一篇:给人以启示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