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共18篇)
1.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一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档案
基础档案管理:
1、单位基本情况;
2、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机构、职能与分工;
3、职业卫生防治管理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4、单位职业卫生防治工作计划,包括方针、目标及实施方案;
5、职业卫生防治管理制度;
6、职业卫生防治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7、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年度总结等。
二、相关技术档案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主要包括:
(1)职业卫生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书;
(2)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书;
(3)上级管理部门审查意见书;
(4)上级管理部门验收意见书;
2、职业卫生项目申报资料
3、生产工艺相关资料,包括:
(1)生产工艺流程;
(2)生产使用和储存的材料、生产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清单及其中文说明书;
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
5、职业卫生防治防护档案,包括职业防护设施清单、维修档案;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档案。
6、职业卫生防治培训档案,包括培训人员、内容及时间等。
7、职业卫生防治监护管理,主要包括:
(1)职业卫生防治监护委托书及职业卫生防治检查机构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2)职业卫生防治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3)职业卫生防治检查机构出具的检查结果与评价报告;
(4)职业禁忌征、职业病人检出名单;
(5)职业禁忌征、职业病人调离及安置情况;
(6)个人职业卫生防治监护档案。
8、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
(1)救援组织和人员职责;
(2)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
(3)预警设施;
(4)应急设施;
(5)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
(6)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
(7)财产保护对策。
三、各种汇总资料,主要包括: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职业卫生防治监护结果:
3、职业病诊断及鉴定;
4、职业病人处理、安置情况;
5、宣传培训计划;
6、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
7、劳动者因职业病死亡资料;
8、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
四、监护档案管理
1、职工医院做好定期的井下职工健康体检的归类存档工作;
2、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职业病疑似病例,及时通知劳资部门组织人员到有资质的部门做好鉴定工作,通知及组织情况要有档案。
3、对每次岗中体检的统计、总结档案。
4、职业病确诊人员的健康康复档案。
5、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职工的健康档案及岗位评价材料。
6、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档案、及健康状况变化情况,职工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卫生有关及判断职工是否继续该工种的评价材料。
7、岗中检查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职工调离原岗位的书面材料。
8、上岗前、离岗时的健康检查档案由劳资部门存档。,其他健康档案由医院存档。
2.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二
1 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卫生部对15个省市30个区县的乡镇企业职业危害情况调查表明, 83.0%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9], 主要为尘肺、中毒、噪声损伤。随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工艺的引进和使用, 还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病例。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方面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防病能力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某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不惜降低招商门槛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 致使职业危害源头得不到有效控制[10]。在中西部地区, 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材料仍广泛存在。广东一家制鞋厂出现数十人急性中毒, 经初步调查, 是因为车间使用一种没有任何成分说明的所谓“环保万能胶”。资料显示, 由于监管不力等原因, 大量成分不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使用, 给工人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此外, 尽管法律规定对违法立项建设的企业最高可罚50万元, 但对某些不良企业而言, 其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 因而他们无视《职业病防治法》, 我行我素。有的地方还以种种借口, 阻止职业卫生部门的检查。
1.2 企业方面某些企业生产水平不高、技术设备落后, 产生了大量的职业危害因素。
一些单位或业主将淘汰下来有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能力的单位和个人, 如:从大企业向小企业转移, 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以及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造成职业病危害由特定人群向社会人群扩散, 这是农民工职业病多发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维护职工健康的责任意识, 没有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一些规模小、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 频繁轮换农民工;甚至违规使用成本低、毒性高的化合物, 一旦发现农民工患职业病或有患病苗头就立即解雇。有些企业对农民工和本企业固定职工的劳动保护待遇实行双重标准, 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告知其作业岗位危害因素、不进行岗前培训、不给农民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不给农民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和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不安排“三岗”职业健康体检, 尤其是不安排农民工离岗前查体, 一旦农民离开企业, 企业就不再认账。这些农民工一旦患上职业病, 其诊断、治疗、工伤补助就无法落实。
1.3 农民工方面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很多农民工文化素质低, 找工作不易, 只顾埋头干活赚钱, 对职业病危害茫然不知。有些整天与水泥、白灰、沙子打交道的建筑工人, 竟不知什么叫“尘肺病”。有的油漆工不知油漆含苯会引起慢性中毒, 竟说:“开始是有些味, 闻着头晕、恶心, 后来慢慢习惯了!”无知即无畏, 他们最终为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付出了代价。由于农民工依法享有的职业病危害知情权被剥夺, 对职业病知识了解甚少, 造成他们普遍对自己所在的企业和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几乎全然不知。“只要发工资就行了, 我不知道用人单位还要提供劳动保护”[11], 成为不少企业农民工的普遍看法。
2 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保障措施
职业病问题是和传染病同样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不采取有效的措施, 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的职业病发病趋势如不尽快遏止, 我国将为此失去大量的强壮劳动力, 其结果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 国家卫生、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2006年底联合呼吁:“白伤大于红伤, 尘肺猛于矿难, 职业病防治刻不容缓”[12]。解决农民工职业病危害, 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 保护农民工职业生命质量, 行之有效的办法, 建议如下:
2.1 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本辖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
作, 并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把防治职业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上级党委、政府要将辖区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考核下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强化具体内容的监督考核[13]。
2.2 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组织。
在现有法律允许范围内, 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权益保障组织, 用于对农民工指导、培训和援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使之成为维护农民工自身利益的最有效途径。
2.3 加强农民工健康教育,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新时期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健康, 首先要避免和减少由于职业卫生及职业安全问题对农民工造成的机体健康损害, 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使农民工了解自己及其所处的环境, 包括生活和作业环境, 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 以及个体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并参与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的改造, 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自觉做好自我防护。无锡市全面实施农民工健康教育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体化进程,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4]。
2005年卫生部和疾控中心印发了《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农民工专题》小册子, 在农民工中广泛散发、大力宣传, 提高了该人群的预防职业病危害的知识水平。同年, 上海出台了农民工可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常州也曾报道[15], 他们对50家企业的农民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并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经过一年的干预, 这50家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比原来提高了102个点, 预防职业病知识的知晓人数由354人提高到3 217人。他们的做法为预防农民工职业病危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了提高干预效果, 《职业病防治法》是预防农民工职业病的法规保证[16], 应积极宣传落实。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农民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学习、运用法律捍卫自身利益, 为社会多作贡献。
2.4 加强卫生执法力度。
卫生监督机构应该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普及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宣传和严格执法, 促使企业自觉做好农民工的健康保护工作, 提高广大用工单位及工人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5 多部门合作, 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产生严重危害的企业的专项整治, 改造、降低直至消除危害因素, 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病率。
2.6 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加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投入, 特别是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 合理调配资源, 建立健全适合于管理农民工主要就业场所———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农民工健康监护问题的解决有希望, 但它与《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一样, 任重而道远。
摘要:我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已经由过去的国有企业正式工人转嫁给进城务工的农民, 以致农民工成为我国当代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对象。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弱, 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大大增加了职业病防治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相应的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保障措施。
3.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职业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应用,给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档案工作步入信息时代的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适应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一、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1.学校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够
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管理漏洞百出,一旦需要查找相关档案时,往往是无从寻找。目前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主要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档案工作在短期内不会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能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對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发展规划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与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不相适应。
从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尚未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有些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学历、知识、年龄、职称结构都不尽合理,还有些部门档案工作人员未接受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些档案人员对档案事业认识不足,缺乏勇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档案事业缺乏热情,观念落后,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有为难情绪,沉湎于保持现状,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的管理层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的管理层片面地认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只要做好育人和相应的科研工作就足够了,从而忽视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于总结学校的教育经验,积累和探索学校的教育方法,维护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力资源档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学校管理层的不重视,因此导致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松散,即使学校有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也由于领导不闻不问,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人员培训力度差、待遇同比教师或其它岗位差,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动态不稳定,档案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
2.学校档案管理中服务意识差管理水平落后
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服务意识较差,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的需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手工阶段,不能与时俱进,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方式和档案建设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和完整性差。由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缺乏培训学习机制,相互之间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交流少,导致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
3.学校档案管理的档案收集、归档意识差
通常学校的大量经费和人力资源都投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教学设备设施与教学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档案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由于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紧张,因此在档案建设管理时通常将重要的档案文件放置于个人手中,认为方便查找。这就造成了档案丢失或档案被破坏的隐患,不利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管理的收集和档案归档意识较差,一些教职工甚至不愿意将档案交规学校管理,这既有教职工档案归档意识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高校档案管理水平较差,甚至有档案丢失的情况出现,因此也导致教职工对于学校的档案管理信心不足,不愿将档案交规学校保管。
4.档案管理相对滞后,档案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从目前现状看,一方面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方法落后,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主要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少足够的资金作保证,没有完善配套的硬件支持,对档案设施的配套、档案的管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都缺少相应的投入。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缺少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靠自力更生开辟财源举步维艰,在其人、财、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只注重与办学直接相关的投入,优先考虑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千方百计挤出的资金也只能用于学校教学、科研重点项目的基本建设,无法筹措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学校电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提升新认识,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才能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己任,以档案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档案开放利用服务为方法,以档案队伍建设为契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目前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学校领导要重视此项工作,档案部门也要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尽快规范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使档案信息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档案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
(1)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为适应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批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掌握网络信息的技术人才。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就是开展档案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区分,按照《保密法》严格界定使用权限,并通过授权机制限制用户的访问权,以设置密码、验证身份等方式限制登录访问。二是由于网络易受到黑客攻击、网上窃听与篡改、病毒、程序缺陷、技术淘汰等众多问题的威胁,还要注意档案数据存放的安全,防止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三是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中,要增强安全意识,按照档案保密规定,对网上发布的信息要严格审核,保护上网信息的安全。
总之,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档案管理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服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主动为学校的档案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转化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菊.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7期
[2]窦丽娟.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四
1、为了维护职工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2、职业卫生档案包括:
(1)职业卫生记录卡。
(2)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平面示意图。
(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一览表。
(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卡。
(5)职业病危害、职业中毒记录卡。
(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
(7)职业中毒事故报告与处理记录表等。
(8)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监督文书清单及有关文本。
(9)职业卫生管理计划、目标、方案、程序、指导书、管理制度。
(10)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11)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2)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档案,
(13)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汇总资料;
(14)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有关资料。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4、人事教育部负责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
5、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6、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
7、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
8、随时、定期地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档案资料。
9、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10、职工离开企业时,有权索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企管部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
11、职业病诊断,鉴定单位需提供有关资料时,企管部应如实地提供。
12、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5.职业卫生健康监护制度 篇五
总、则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具体要求,依照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本制度。
1.2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建康及其相关权益,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促进公司生产、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
1.3 公司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活动。
职业卫生管理各部门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施工生产项目部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3.2 经理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3.3 劳资部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资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患者上岗,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上岗;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4 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3.5 员工在施工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职业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内容与要求
4.1 总则
4.1.1 公司职业卫生工作在业务上纳入公司安全部管理。
4.1.2 安全部需配置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进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索取有关资料,生产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真相。
4.1.3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女工劳动保护的规定,充分照顾女工的生理特点,保护女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健康。
4.1.4 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必须就地组织抢救治疗,并在事故发生的七十二小时(重大急性中毒事故应在二十四小时,重大急性中毒事故指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急性中毒三人以上的事故)内向所在地劳动卫生监督机构及企业主管部门及当地劳动部门报告
4.1.5 确保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评价、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相关费用。
4.1.6 患职业病的职工,按照规定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
4.2 职业健康监护
4.2.1 职业健康体检
(1)按结合生产实际对职工实行上岗前、换岗前、退休前及有关特定体检,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2)职工的体检由安全部、医院会同劳资部、公司工会结合用工安排协同制定体检计划。
(3)上岗前体检:新上岗的员工需上岗前进行体检。
(4)换岗前体检:因工作需要进行换岗的员工需进行体检。
(5)退休前体检:到年龄退休的员工需进行体检。
(6)特定的体检:司机,接触粉尘、噪声和危险物品处理人员需定期体检。
(7)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室,保管保存相关档案资料。
4.2.3 公司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放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2.4 公司对接触有毒有害工种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危害严重的应每年检查一次,疑似放射损伤的人员或诊断为放射性疾病的员工,每年须检查一次,并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或由职工医院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健康体检。
4.2.5 员工在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按正常出勤处理、外出检查、应按出差处理。检查者如需进一步住院治疗,需有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防治研究所出具住院证明,住院期间,不在享受出差待遇,住院天数超过三十天(含),停发住院期间奖金。
4.2.6 员工被诊断患有职业病后,公司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组)的意见,安排其医治或疗养,并按国家规定享受职业病待遇。
4.2.7 公司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定期轮换。
4.2.8 公司一旦发现传染病例,必须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及时通报公司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使得病情在最小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常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4.3 职业危害检测
4.3.1 粉尘、毒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每三个月测定一次,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有害物质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每六个月测定一次,经验收认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未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一年测定一次。
4.3.2 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进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的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四级”检查制度。
4.3.3 对职业危害检测出的异常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努力降低和减少职业危害的产生。
4.3.4 公司安全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辐射、水污染等职业危害的检测工作,并做好数据存档。
4.4 职业危害控制
4.4.1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劳动卫生防护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4.2 防尘技术措施。
4.4.2.1 凡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mg/m3以下),严禁干式作业。
4.4.2.2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加强对通风除尘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并建立操作、维护、检修管理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任何单位未经公司安全部同意不得停止运行或拆除防尘设施。
4.4.2.3 凡进入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好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4.4.2.4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加强对职工的防尘知识教育,对新上岗职工需从事粉尘作业的,公司各级安全教育必须要有防尘知识内容,并经考试合格后可从事粉尘作业。
4.4.2.5 有粉尘作业的单位应当实行清洁生产,经常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卫生和地面润湿,以减少二次扬尘。
4.4.2.6 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10mg/m3的产尘点或职工个体呼吸粉浓度超过5mg/m3时,由单位主管生产领导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将分析报告报公司安全部。
4.4.3 防毒技术措施
4.4.3.1 依靠科学技术,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禁止使用危害严重的化工产品,加强通风。
4.4.3.2 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防错误操作,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4.4.3.3 消除或减少铅毒发生源,降低生产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厚,达到国家规定标准0.03mg/m3以下。
4.4.3.4 在那些通风不良的电焊作业场所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措施,使空气中锰烟浓度降低到0.2mg/m立方以下,有锰烟作业场所内严禁吸烟,喝水,进食。
4.4.3.5 喷漆时,用采用密闭的操作或局部抽风排毒等综合性预防措施,使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下降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为100mg/m3)。
4.4.3.6 在进入密闭的场所,如地下室、油罐等环境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4.4.3.7 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放射不同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害大与毒害小的应隔开。
(2)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和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3)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对散热和有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4)经常有人通行的地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装置,并不的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4.4.4 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措施
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生产中红外线和紫外线主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的物体,如气焊和气割等。
4.4.4.1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攘铱特指防护眼睛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吸水式滤光镜片或反射式防止镜片。
4.4.4.2 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电焊手套和鞋盖等。
4.4.5 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4.4.5.1 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
4.4.5.2 控制噪声的传播:合理布局,应从消声方面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4.4.5.3 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4.4.6 防暑降温措施
4.4.6.1 高温作业人员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水,要供应充足的清凉茶水和含盐饮料。
4.4.6.2 每年暑假来临前,做好防暑降温宣传工作,使职工懂得防暑降温基本知识,掌握预防中暑及中暑后自救、互救的方法,同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做到以防为主。
4.4.6.3 高温期间、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和班次,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4.4.6.4 对从事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4.4.7 冬季施工作业现场应注意防寒取暖,防止冻伤。
4.4.8 加强作业场所的日检工作,确保照明设施的完好,对于因环境原因导致的光源不足,必须增设照明。确保作业场所的光照度符合操作要求。
4.4.9 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国家职业卫生方针、政策和法规、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员工再教育等安全活动宣传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辨识及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
相关记录
5.1 《体检计划》
5.2 《人员的任命书》
5.3 接尘史、接触噪音史证明
5.4 《职业病诊断申请书》
5.5 用人单位出具的职业史证明
5.6 《矽肺档案》
附则
6.1 本制度与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国家和上级法律法规执行。
6.2 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6.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六
树脂公司 李禄华
四川永祥树脂公司从投入生产以来,始终坚持职业卫生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职业健康管理责任,积极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作业场所管理、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方面的工作。
2017年度为加强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更进一步体现公司高度重视一线员工从事职业健康的管理,圆满的完成了年度体检计划,由于每一次的体检人数较多,给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为了保证职业健康档案的完整、准确,不能有任何差错,树脂公司安全环境部从未因此而懈怠,以热情饱满的精神加班加点进行整理工作,对每一份体检报告结论进行录入,在录入的过程中要对体检报告身份证编码详细核实,以防把一些同姓同名员工的报告弄错;除此之外还要对体检报告挨份进行编号对号归档,这些细微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做起来是非常需要细致耐心;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到今年体检了还没有档案的员工,针对对此种情况,按职业健康管理相关规定,必须做到一人一档,档案里还应该建立劳动监护档案,对劳动者相关个人资料信息进行规范填写建档,通过这些细微的工作,促进了公司职业健康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更彰显了树脂公司安全标准化职业健康推进工作。
7.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七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对当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涉及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个主体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的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领导不重视职业卫生, 只重视经济效益和现场安全生产, 健康检渣时未提供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按监护周期检查或只做常规的普通健康检查, 或经常忽视上岗前、离岗时、离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使用流动工人加大了上岗前的体检率, 不利于管理;职业体检结果未如实告知本人, 害怕职业病诊断带来经济损失;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 有待加强。
1.2 劳动者
工人大多数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 害怕有病了会下岗, 关键还是缺乏职业卫生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部分劳动者认为体检项目多, 就自行减掉部分体检项目, 或当体检结果有异常时拒绝复查。
1.3 职业体检机构
现在职业体检机构基本上都是进行健康检查, 没有特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针对性体检。能力有限, 技术力量跟不上, 很多职业体检都是走过场。职业体检机构也不去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只是向工人询问一下工作环境情况, 简单判断一下毒物接触情况, 给后面的职业病诊断带来一定的负作用。部分机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缺乏高层次专业人员, 缺乏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群体的危害程度评价, 不能为用人单位管理层提供职业病危害治理的有力依据, 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需求。
2 对策探讨
2.1 用人单位
①加强用人单位领导预防职业病的意识。很多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1]。只有领导有了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防治职业病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用人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各管理部门都要有明确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抓好职业卫生工作, 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落实好职工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工作。避免一些用人单位不惜以牺牲劳动者健康为代价追求高额利润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使领导和职工从上到下都意识到职业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 克服重“工伤”而轻“软伤害” (职业病) 的旧的思想观念, 不要拿劳动者的健康生命作赌注, 要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职业病方针。②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与职业卫生培训是增强用人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和职业病防治意识, 使领导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用人单位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 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 保障劳动者健康。③用人单位要着力推进职业危害检测工作, 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危害检测报告定期上报制度。对作业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的化学因素、粉尘 (特别是存在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污染和存在其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至少要开展4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用人单位要定期向安监部门上报检测报告制度, 督促用人单位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 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用人单位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2.2 劳动者
加大对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力度, 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懂得进行定期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 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 使其掌握操作规程, 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3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①应建立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2], 建立一种行之有效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信息化, 为做好健康检查的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科研等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为卫生行政部门客观及时地掌握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的健康状况,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②应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系统, 并进行网络直报, 规范、合法地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加强监督指导, 保证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 确保职业健康监护目的的实现。③加强职业体检机构内涵建设, 提高体检质量和水平。体检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查设备;医院应派出以副主任医师为主、由主治医生以上人员组成的体检队伍, 从技术力量、职称等方面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指定专人负责体检的组织实施, 选派体检组织者和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参加相关培训, 提高组织者和主检医师的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水平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对所有体检医师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整体水平;明确职业健康检查操作规程, 制定和逐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做到一人一档;体检后免费为用人单位提供健康咨询、讲座或义诊, 使员工能针对体检结果及时了解相关预防保健或诊疗知识。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 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规范、高水平、人性化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3], 实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并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总之,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要从人、财、物及软件上加以保证, 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 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体检任务, 为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职工健康保驾护航, 促进用人单位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职工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用人单位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昌运.石化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现状与分析.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6, 6 (9) :45-46.
[2]宋钰.谈我国职业健康监护信息资料管理与利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5) :423-424.
8.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八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整理、档案保管和档案分类等职能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可以说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一、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到自觉维护历史真实面貌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尊重历史、记录历史、维护历史、衔接历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等事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档案不仅仅是记录了历史的真实性,也是后人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凭证,可以说档案的内容真实与否对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档案管理人员遵循职业道德准则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对档案内容不清楚的地方应多加分析,不能随意改变档案内容,造成历史的失实。对待档案失实的内容应多加鉴别,并且在备注中附加说明。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将历史的真实记录保存下来,并且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为考察历史的真实性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此,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尊重历史、维护历史,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为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提供可靠的凭证,这是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
二、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到忠于和热爱档案事业
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展现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应热爱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忠于档案事业、热爱档案事业,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岗敬业的态度、默默奉献的品德、勤奋好学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真正价值,否则档案管理人员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则成为天方夜谈。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到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具有服务性特征。档案管理人员是通过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为其他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大众服务的。大力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于社会与人民,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挥,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档案管理人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服务是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的工作。例如,档案内容的丰富性、整理的条理性以及档案收集的完整性等,这些都关系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2)档案管理人员应采取多种途径方便使用者利用档案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方法与方式查阅档案信息,积极主动地服务使用者。例如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将档案参考资料编写发布在互联网上,开放档案目录,举办档案展览以及实现查阅资料的服务等,方便使用者查阅档案信息,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3)档案管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使用者,最大限度地给使用者提供周到的服务。
四、档案管理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档案内容进行保密,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尊重文件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各种泄密行为做斗争。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从事有害于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但可以进行有利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活动。档案管理人员应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在反复实践工作中逐渐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
五、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高度的法制意识与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基本的法律意识与观念是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也是对现代各行业工作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客观需求。所谓法律意识与观念就是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的意识。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准则就是《档案法》,其主要作用是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行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不得擅自公布档案内容、伪造档案、倒卖档案等,应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六、总结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档案管理工作行为执行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肩负着档案管理改革的重担。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为社会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慧,何敏.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6):119-123
[2]彭波.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8(11):164-169
[3]萧丽景.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J].企业技术开发,2013,29(23)104-106
[4]李桂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9(14):166-167
9.煤矿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篇九
1、目的为规范我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特制定此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焦化三厂所有在岗职工。
3、内容及职责
3.1安全科为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机构,遵照国家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职业健康计划。
3.2安全科配合厂办公室组织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在岗期间、离岗前和应急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4.1上岗前和离岗时体检:
4.1.1办公室将即将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以及脱离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他的人员(含退休、内退和转换岗)名单通知安全科,由安全科向公司安全处提出上岗前、离岗和转岗健康体检申请。
4.1.2对体检查出的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禁忌,以及未进行上岗前体检和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安排相关危害作业;对没有进行离岗体检,并未取得疾控中心证明的,不得办理相关调动、离岗、退休等手续。
4.1.3对检查出的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禁忌,以及未进行上岗前体检和体检不合格者不得安排相关危害作业;对没有进行离岗体检,并未取得证明的,不得办理相关调动、退
休等手续。
4.1.4 各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工从事对胎儿、婴儿有害的作业。
4.1.5对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等情形的,应组织安排从事结束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2在岗期间体检:
4.2.1根据体检计划组织安排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定期体检,对在体检期间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体检的,应进行书面说明,并在补检时间内组织安排体检。
4.2.2对检查出的职业禁忌症,应通知办公室,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检查出的可疑职业病,应组织诊断资料,报公司安全处。确诊的职业病纳入职业病管理,进行康复治疗。
4.2.3在应急情况下,向公司安全处及时提出申请,组织对紧急接触人员进行相应项目的体检;如因事故接触某种毒物或放射线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疾控中心进行应急性体检。
4.2.4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妥善保存,并纳入职业卫生档案中;对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的体检档案本人有权查阅并复印。
4.2.5对需要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的,应组织安排。
4.3应急性体检
4.3.1 在应急情况下,由于工作需要进行检修、抢修或事故等原因,解触或准备接触某种毒物或放射线时,需进行
应急性体检,以掌握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减少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4.3.2 在应急情况下,应及时提出申请,组织对紧急接触人员进行相应项目的体检;如因事故接触某种毒物或放射线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性体检。
4.3.3 对应急性体检结果即刻报告被体检单位,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下开展检修、抢修或事故处理,体检结果应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1要建立健全厂内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保存。
5.2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妥善保存,并纳入职业卫生档案中;对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的体检档案本人有权查阅并复印。
5.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5.3.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5.3.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5.3.3职业健康休检结果及处理情况
5.3.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
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6.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10.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
1.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俗话说:“空口无凭,立字为证”。从档案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这里所说的“字”理解为档案文献资料。档案之所以具有这种凭证作用,其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具有其它资料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职业技术学院档案资料对于学校来说,如同一部电影,它详细真实地反映了这所学校从建校开始到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它以纸质、电子等各种不同的文献形式真实而客观地记载着一所学校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务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可以说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完全可以从档案工作上反映出来。反过来说,一个学校档案工作的水平,就是这个学校各项工作水平的缩影。职业技术学院档案资料是广大师生员工劳动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认识和把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
2.当前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突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办学模式,向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办学形式、办学层次、自身功能、内部管理形式的多元化,这些变化,极大的丰富了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的内容,为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技术学院改革的需要,及时调整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从目前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为:(1)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不够重视;(2)档案干部队伍不够建全,业务能力和素质偏低;(3)档案工作必备的物质条件较差,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落后于需要;(5)档案工作在学校整个工作中位置不明显,影响不大;(6)对档案工作的宣传教育比较薄弱,教职工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了解不多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发展的需要。
3.如何做好新时期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工作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思想建设
由于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同时又是一项繁琐的服务性工作,并且很难产生明显的、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学校工作的整个系统中,它一直是一项默默无闻、专为他人“铺路”、当配角演员的工作。档案工作者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要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立卷、保管、统计、利用等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以事业为重,无私奉献,树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思想,淡薄名利,乐为人梯,甘为无名英雄。志存高远、胸怀博大,重事业、轻名利的品格,应该成为档案工作者的一种美德。有了这种奉献的理念,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宽大的胸怀,才能使自己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档案工作。事实上,档案工作者在为他人服务中也提升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2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站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来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稳定档案工作机构,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对档案部门的同志要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创造良好的环境。为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需求,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逐渐掌握计算机和其它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各院校应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如既懂档案学又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3.3增强服务意识,促进职业技术学院档案事业的发展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其根本就是做好档案的服务工作,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俗话说:“档案贵在活,而重在于用”。因为建立档案,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建立档案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它的有用性,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办公效率。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服务,就是要通过管理档案,利用档案汇编各类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学校领导决策、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为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信息資料。完整的档案资料在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学校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历史发展的足迹,看到在各个时期我们所取得的种种成绩和荣誉。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不足,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做好工作。完整的档案资料还可以为社会、为广大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包括在校学生和毕业生)提供便利的服务。例如,2007年,我们迎来了教育部对我们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整个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我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地位,这是关系到整个学校和每一个教职员工前途和命运的一件大事。
3.4协调各部门关系,逐步建立档案工作新秩序
档案来源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活动,从文件产生到归档要经历一段时间,经过许多环节,如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立卷、保管、统计等工作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文件材料的质量,影响文件材料的齐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与各职能部门及时沟通,要求各基层领导具体指导本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定期移交档案室(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在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协调好各种关系。首先要协调好领导之间的关系,争取良好的工作环境;再次是协调好与公文处理部门的关系,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来加强公文处理的统一性;最后要协调好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如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基建处等部门,确保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
3.5强化档案管理手段,实现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
职业技术学院档案资源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档(下转第86页)(上接第88页)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共享。这就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大规模地实现计算机管理,而网络化是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由纸质档案管理到电子档案管理的过渡。应用现代化办公设备,为档案利用者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宽带互联网的开通,使我们在吸纳信息的时空上产生了重大变革,表现出强大的优势。联网出现的文档一体化,为拓宽利用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档案部门可将电子文件加工、整理,转化为电子档案,使利用者可以在不同的区间、不同的时间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弘.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7,(3).
11.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档案管理,加强措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被评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我校被评为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 学校档案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档案建设水平的提高对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乃至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思考和探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后勤档案管理, 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 都具有深远意义。
1. 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档案的内容及范围
根据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和建设的要求及我校后勤档案管理的实际, 在我校的后勤档案管理实践中, 我们把学校后勤档案的内容及范围基本定为以下几类。
1.1 文件类档案。
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政策条例文件;上级领导对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任免、土地规划使用、基本建设、经费划拨、固定资产投资配备使用、水电建设要求及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指示、批示、规定等文件;后勤部门向上级呈报的请示、报告、报表, 等等。
1.2 行政文书类档案。
它是指后勤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文书材料, 如各类工作计划、年度总结、职工年度考核、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会议记录等。这些都是学校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学校在示范性项目建设中的决策和管理、实施情况、财务状况等。
1.3 基建类档案。
后勤工作包括校舍、食堂和运动场所的维修改造和建设等基建工程, 以及给排水、电缆安装、食堂锅炉安装等工程, 这些基建工程在实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文件资料, 如招标文件、图纸、投标文件、招标会议记录、合同、工程图纸、设备设施技术装配图、说明书、规划图、校园版图、规划建设图、地下管网图、供电系统电网图、地图、测绘图、技术检测数据、各类机械和设施大修改造记录等。
1.4 设备类档案。
设备档案是后勤设备在购买和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 包括合同、协议、验收报告、操作规程、全套技术资料及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使用情况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后勤处拥有很多重要设备, 如配电设备、食堂的锅炉等, 这部分档案资料一旦流失, 就有可能出现违规操作、保养不当等问题。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如对购买的时间、保质期、厂家的联系方式、维修记录等不了解, 就不能很快和商家或厂家取得联系并及时维修, 延误维修时间, 就可能对教学、科研、学生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一定要将这部分档案收集齐全, 归档, 以备查找, 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1.5 房地产业务类档案。
学校房产档案包括学校各类房地产的综合情况。如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和学校房地产管理规定、房产面积资料、房源使用情况、教师住房分配情况、房屋产权登记资料、出租房管理等档案, 这些档案为学校房地产管理提供了相关依据。
1.6 账表类档案。
包括后勤年度开支计划、报表、付款计划表、账表等。
2. 后勤档案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2.1. 对推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勤档案真实记录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工作、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后勤档案信息不仅能提供记录, 见证学校的发展, 而且能为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科学管理的依据, 有利于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工作质量, 增强工作效率, 对深入开展后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决策者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使后勤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如基建档案, 它是记载学校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 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 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 又是整个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 又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 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后勤档案是学校设备、设施管理和维修的重要依据, 它能使后勤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一些埋藏在地下的管道、电缆, 从表面看不见它的内部结构和位置, 如果没有技术档案及施工图纸, 要进行维护、维修是十分困难的, 出现故障时不知道具体位置, 就只能凭知情人的印象来估测位置并挖地三尺查找问题管道、电缆, 这样既费力、费财、费时, 又有一定的危险性, 同时影响教学工作及师生的正常生活, 影响校园环境的美观, 对开展工作极为不利。缺少后勤档案, 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变化和发展, 为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而且对学校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它不仅服务于今天, 而且有利于未来, 所以越来越受到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2.3 后勤档案是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 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我校始建于1931年, 是一所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牌中职学校。近年来, 随着学校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 我校的基本建设接连不断, 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随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越来越规范, 后勤部门的档案管理意识也应该逐渐增强。
3. 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档案管理的现状思考
3.1 档案意识淡薄, 资料收集不全。
由于中职学校后勤队伍流动性大, 人员不稳定,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容易脱节, 档案资料流向不清, 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
我校历史悠久, 部分房屋的建设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历史原因导致房屋的基建档案不完善, 资料缺乏, 因此基建档案管理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此外, 以前后勤管理部门缺乏后勤档案管理人员。部分项目实施后档案未能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导致建设资料不齐全或不完整。因此, 在项目的改扩建和建筑维护维修过程中, 要查找工程建设的原状图和相关资料, 显得非常困难。
3.2 缺乏系统的后勤档案归档流程。
后勤部门档案制度不明确, 缺乏系统的档案规整流程, 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在工作中, 经常出现后勤管理干事凭经验进行资料保存的情况。没有系统性, 缺乏统一编制要求和归档程序, 导致资料查找相当费力。
3.3 后勤档案资料记录不详细。
由于处室部门调整, 人员变动, 后勤在维修改造及装修过程中, 使房屋使用功能, 乃至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情况下部分结构发生变化, 经过多次维修改造后, 房屋的原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维修档案却没有及时归档, 时间久远后, 校内房屋的构造、管线走向等没有详尽的现状记录, 已存有的档案资料缺乏可靠性价值。
3.4 后勤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因此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 专业水平不高。
4. 加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4.1 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后勤档案管理工作。
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后勤档案, 必须调动相关参与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让其一起进行后勤档案资料收集。为确保学校在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过程中各类改、扩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系统, 我们收集从建设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 把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 同步进行。同时根据后勤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 对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 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 方便利用, 保持其整体功能, 并将完整的档案按规定移交学校综合档案室。
4.2 配置专业的后勤档案管理人员。
后勤档案的管理人员, 既要懂后勤各类工作的专业知识, 熟悉并参与各类建设项目从筹划到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以全面准确地完成档案的搜集、整理工作, 又要懂档案管理知识, 完成后勤档案进行分类归档流程。随着国家相关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法规的出台, 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档案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 因此, 档案管理员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熟悉后勤档案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 才能满足现行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
4.3 抓住重要环节进行管理。
对后勤档案的管理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是要抓住重要环节进行管理, 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次要方面的档案管理。比如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三个阶段, 其中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属于新建项目的档案资料管理范畴, 也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房屋使用过程中, 经常使用和查阅的档案资料主要是房屋施工的技术资料, 因此, 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应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中的重点。在整理施工档案的过程中, 从分部分项工程开始收集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归档, 特别要注意基础、结构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资料收集整理, 尽可能地通过资料、图像、声像资料等形式将整个施工过程按时间顺序进行记载, 再现施工过程的技术历史。在使用阶段主要是工程维修、改造项目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 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日志, 保存大修、改扩建等过程的施工记录。管理员往往只重视土建改造的档案管理工作, 忽视其他方面的档案管理。
4.4 完善档案管理及交接制度。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建立了学校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了后勤档案管理的范围, 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后勤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的要求, 明确后勤档案管理员的职责等内容, 使后勤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 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4.5 加强后勤档案的电子化水平。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学校后勤档案管理的进步, 图纸实现了电子绘图, 使档案工作从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现代化设备建立档案工作网络, 通过计算机对文件、档案、音像资料等信息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 为后勤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现代化提供了便利。对于学校示范性新建项目的档案管理, 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加强电子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后期资料, 我们通过电子扫描的方式将其形成的电子文件保存下来, 从而将无电子版本的存档文件制作成电子档案资料保存, 提高后期档案管理工作归档的电子化率。
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后勤工作任务重、琐事多, 因而完善的后勤档案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近几年来, 我们在学校的后勤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思考与实践, 不断完善后勤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给后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成为学校示范性工作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赵英芳.在中等专业学校评估中看学校档案的作用[J].兰台内外, 1999, (02) .
[2]刘索珍.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17) .
12.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二
院医〔2014〕02号
关于制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制度的通知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经院务会议研究决定,特制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我院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二、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年满 18 周岁。
2.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3.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4.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5.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医务科负责向省卫生厅为其申请办理 《放射工作人员证》。
四、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2.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不超过 2 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3.医务科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医院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卫生监督局的统一培训和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五、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1.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 90 天,定期送往广州南方医大医疗设备综合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知个人。
2.医院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放射工作人员可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医院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六、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正确佩载个人剂量计。
七、职业健康管理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隔不应超过 2 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3.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医院应当对其行离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5.医院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在市疾控中心统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6.医院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7.医院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8.医院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② 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③ 职业性放射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9.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医院承担本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
八、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九、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由院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务科负责对个人剂量监测的管理及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
十、医院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监护档案,相关表格见附页。
珠海中山医院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放射 健康 监护 通知 发:医务科
珠海中山医院 2014年8月1日印发
13.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三
20xx年,伴随着新形势和新政策,新要求,石桥驿卫生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版)》要求及相关的新要求,在区卫计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心安排部署下,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管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和重点人群管理,对信息不全和有问题的健康档案、陈年死亡档案进行了整改清理,结合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扶贫行动,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真正让辖区居民体会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充分调动职工、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建档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参与,包村到人,明确各项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公共卫生工作专项实施方案;实施乡对村月督导制度;成立专项服务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技术小组,采取进村入户调查、统一体检、随访管理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居民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二、规范有序地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我镇管理总人数34641人,截止20xx年11月15日已完成建档32093人,建档率92.64%,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29818人,其中纳入重点人群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4087人,高血压患者2936人,2型糖尿病患者903人,重症精神病患者128人,0-6岁儿童243人,孕产妇245人。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二)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今年我院继续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规范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三)实施以户为单位建档、统一编码,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的档案目录。为了加强健康档案户口化管理,有效提高重点人群专项服务质量,对辖区居民实施以户为单位建档,统一按照国家新规范要求编制17位档案编码,以村为单位建立辖区情况一览表与档案目录。
(四)居民健康档案实施动态化管理。认真开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更新工作,每月汇总健康档案更新情况,对当月新生儿、死亡户口迁入、迁出及流动人员信息及进更新;对在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就诊或住院情况及时填写就诊单并更新相关信息;通过开展慢性病随访、健康体检等工作所掌握的信息更新居民健康档案。
(五)完成问题健康档案整改。对于健康档案中存在的多户主家庭、身份证为空人员及重复建档人员,我镇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对存在问题的27个健康档案进行了整改,完成了27份无身份证档案信息完善。新建档案140个,维护档案信息133条,初步完成了健康档案的整改工作。
(六)村级档案全部收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对于动态档案,按照相应规范要求村医及时更新并按分类存放管理。
三、项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健康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前期建档经验不足,服务不规范,录入信息不完整,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并重,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
(二)村卫生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配合力度不够,服务水平有限,人员梯队不尽合理,部分村医年龄偏大。
(三)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来。
(二)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与培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14.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四
1 关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传统意义上的居民健康档案, 就是所谓的病案, 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符号、文字、图表等资料的总和, 其中包括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等。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运而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指对居民健康相关活动过程的电子信息化记录, 不仅有居民接受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所有记录, 还有居民接受保健服务, 计划免疫接种、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所有记录等。但是对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具体涵义界定,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工具, 二是电子病案的高级形式。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将居民的个人健康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后, 将之传输、存贮于互联网服务器中, 以便能够随时随地地查看、检索、维护和统计个人健康信息, 从而为居民的疾病诊疗、健康风险评估, 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保健指导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 最大程度地为居民个人健康提供帮助。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讲,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远远大于传统的健康档案, 这不仅包括医疗活动过程中患者的保健史和个人生活史, 还包括一个公民从出生之后, 终其一生所有的卫生保健信息记录。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2 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2009年4月26日, 我国新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 要在今后3年加快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健全居民基础医疗服务体系,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这些要求为我国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 我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还处于一种各自建设、各自开发的状态, 这对我国的医疗改革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可能由此导致医疗卫生信息成为一座座孤岛的状态, 因此区域卫生信息化必须实现急救、计生和妇幼等系统在内的相互联系、数据共享的良好局面。再加之我国现行的医疗资源分配十分不合理, 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 由此导致农村医疗资源匮乏, 所以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 所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就是连接规划区域内各机构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 是让规划区域内各信息化系统之间进行有效信息整合的载体和前提。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相关卫生机构的信息平台, 对于促进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是极为有益的。
3 如何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从目前来看, 我国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如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软件实施费用、系统维护费用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都开始着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但利用率却很低, 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难以回收, 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这些都使得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很难有效推广, 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解决。
在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方面, 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 方可见到明显成效。
首先,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要具有不可分割性。一个区域内信息平台有且只能有一个HER系统, 如以市为最小单位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时, 全市居民的健康档案由市级信息平台统一采集、管理, 不能下设区或县级健康档案平台。省级平台负责省内各区域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 以及跨平台的业务协同, 综合分析、决策, 不负责省级健康档案的存储。
其次,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在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时, 要遵循卫生部发布的相关健康档案数据集及标准, 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不同业务系统厂商间相互兼容性问题, 同时便于后续的平台扩展及平台间互联互通。
再次, 要弄清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性质, 不可与传统健康档案混为一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不是简单的病历数据的上收、存储和使用, 而是要发挥它的综合作用, 为居民的健康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 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归属方面, 要由市或区卫生局主导建设, 同时健康档案的所属权归卫生局所有。卫生局要负责健康档案的安全管理, 隐私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权责明确, 条理清晰。
总之, 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入手, 才可以见到明显的成效。另外,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还要强调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样才能在危急及重要关头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参考文献
[1]姚志洪.健康档案[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
[2]吕晓华, 陈志远.国内外居民健康档案研究与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3) [C].2009.
[3]杜兆辉, 彭慧珍, 沈佳妮, 等.社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遴选实践与体会[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3) [C].2009.
[4]俞华.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公民健康权利的重要载体,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2) [C].2009.
[5]成福春, 尹岭.构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系[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二) [C].2007.
15.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五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人员 职业素质 提高
對档案管理而言,职业素养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性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等。档案管理的质量在很大成俗上受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对档案事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性要求。所以,对于高校档案管理而言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了解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最终获得社会的重视与认可。
一、职业素养对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的提高对高校档案管理来说,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也就是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才会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并且充分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推动高校档案档案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效端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切实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事业和高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升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保守观念,然后结合高校实际确立一套符合时代要求、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观念。经过这种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明确好服务方向,树立科学的服务态度,不断健全服务的具体方法,从事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2.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其工作的价值就在于是否能够真正为工作决策提供实际性的服务,如果不能保证服务的质量,就很可能会失去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了解并熟练掌握科学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工作技能。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现代化社会是电子化的信息时代,并且便利的信息交流使得信息量编的越来越大。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就需要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第一,制定业务技能的学习计划,然后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第二,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具体操作,灵活运用网络与多媒体,快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第三,做好档案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然后建立并不断健全借阅、保管制度,真正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例如著录、整理、收集、鉴定等工作。
4.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与发展
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这样一来就需要是实践当中不断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另外,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认为,不管是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都需要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在通过自己努力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从而不断提升作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1.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正视自我
首先,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与能力,然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想切实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对自己有较为全面客观的正确评价。另外,角色定位的实质上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依照自己的实际需求,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方向。由此可见,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在工作中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才能真正旅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2.进行自我批评与教育
要想切实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实现。在实践当中,工作人员需要依照职业画的道德要求,还需要对自己的日常言行与思想定期进行检查与反省。在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真正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展现出自身的良好职业素质,通过自身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更好地履行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始终坚持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从本质上讲,自我修养是一项长期化的艰巨工作,如果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能长期坚持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工作,就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腐败思想的侵蚀。因此,从事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培养和替身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方面要做到持之以恒,从而使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对高校以及社会的服务作用。真正做到为现实服务、对历史负责。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中,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相对较广,尤其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身心素质、政治素质,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这样一来,才能不算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因此,在实践当中,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真正了解好玩掌握职业素养对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最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升每位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俊英.知识经济条件下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 卢青兰.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7).
[3] 徐莺.浅谈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05).
16.危险作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十六
(一)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业病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规定了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及作业管理,作业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职责。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单位。
第三条 公司卫生部门、安环部门、宣传部门及工会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第四条 公司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向公司领导、安环部门、卫生监督部门检举、报告。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二)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 公司各级党政主管领导在各自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内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全公司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指导、决策及监督管理。安全环保部代表公司安委会行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有权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群众监督。
第六条 安环部工业卫生科作为公司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全面负责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检测及公司安委会布置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七条 卫生部门负责职业健康监护,主要负责职业健康体检和医疗。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我公司仅以此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执行政策。
第八条 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必须配备或指定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三)第三章作业管理
第九条 必须认真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
一、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拟定生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先进生产工艺。
二、职业卫生设施的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并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及有关行业标准、规定。
三、对职业卫生有特殊要求的(如有毒、有害、有放射性)危害性较大的设计项目,必须经安环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后才能实施。
四、工程部门及施工单位要对职工安全卫生设施工程质量负责;设备及物资供应部门要对所购进设施、设备、防护器材的质量负责;安环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实行监督管理。
五、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有项目主管部门、安环部门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六、生产设备检修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同步检修,同步投入生产。
第十条 尘毒作业单位必须依据《国务院关于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及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尘毒作业管理。
一、尘毒作业现场操作尽量选择隔离化、遥控化、密封化等非直接接触作业方式。
二、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尘毒作业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三、尘毒作业场所控制室、操作室、人员休息室内,尘毒浓度不得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四、从事尘毒作业职工,要尽量缩短接触时间,要加强个体防护。非进入尘毒浓度超标场所作业不可时,必须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第十一条 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加强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危害作业管理。
一、涉及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害作业的建设项目,必须有防暑降温、隔声降噪、减振及电磁屏蔽等有效设施,并实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且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投产使用。
二、涉及有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有害因素作业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高温、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控制管理制度。
三、各单位必须加强高温季节高温岗位及其它岗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充足供应防暑降温药品及合格卫生的清凉饮料,卫生部门要做好高温岗位巡回医疗工作和中暑职工的急时抢救工作。
四、各单位要加强接触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作业岗位职工的个人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
第十二条 电离辐射作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及《放射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加强电离辐射作业管理。
一、计划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提前向公司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安环部门、公安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征得同意。
二、安环部门依据有关申报程序,按照《放射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向国家或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办许可登记。在拿到批文后使用单位才能购买。
三、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必须依据《放射污染防治法》和《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建立放射性同伴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使用,保管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在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电离辐射作业单位必须成立电离辐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建立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应懂得放射防护及相关管理知识,并认真执行国家及公司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五、放射作业场所、设施、设备及放射源储存库柜,必须设置明显的防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和连锁报警装置。
六、放射工作人员是指由于工作需要必须经常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该类人员必须经体检、培训合格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才能从事该项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定期体检和培训
17.用人单位如何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篇十七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日期:11-08来源: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
职业卫生档案是反映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其管理过程的综合记录,动态记录了职业病危害及其治理情况,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的义务、责任和评价治理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既可以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方便了安全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如下12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2.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4.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及其配备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6.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7.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8.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9.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批复文件;
1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18.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八
关键词:个性化,职业档案,管理,应用
一、中职生个性化档案建立的重要意义
在职业学校中, 班级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的管理水平不但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对中职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职业技能有着重要影响。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中职学生优点是职业技能强, 在当前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的形势下, 中职生应该充分展现自己在职业规划、择业、就业中体现出来优势。如果能在中职毕业生档案中增添学生个性化职业档案, 在记录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经历、政治表现等真实情况的基础上, 将学生本人在社会活动、个性特点、专长爱好等方面的个性情况进行统一规范纳入档案进行管理。不但对学生的档案应用与管理进行了强化, 而且对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拓宽中职生的就业、择业提供重要凭证, 意义重大。
二、中职生个性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中职生的个性化档案是将学生各个学期的政治表现、成绩、是否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爱好、特长、社会活动能力, 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情况进行逐一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学生深造、聘用、择业提供重要依据, 便于社会用人单位较好的挑选和正确使用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档案个性化管理必须坚持及时、真实、全面、规范。
(一) 及时记录整理。
中职学生完成某一项学习、实习或者一次社会活动后, 应及时将形成的有存档价值的文件进行整理, 形成材料。在每一学期结束后, 相关人员将这些材料进行分析, 做好登记, 将有价值的材料及时存档进学生各自的档案袋中。同时, 这些材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二) 评价恰如其分, 保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个性化的档案的内容应该能够全面所反映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对学生的评语时要要恰如其分, 用词要确切, 语言力求简洁、明了, 如实地记录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评语, 同时, 要实现规范化管理, 注重学生个性化管理档案的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 不但应坚持多渠道收集资, 而且应坚持分类立卷建档, 即将收集的各类材料, 按照学生档案管理的规则和要求, 分类管理, 立卷归档。
三、中职学校加强学生个性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 丰富学生档案信息内容。
学生个性化档案的管理要取得成效, 前提条件是平时要注重积累学生的点滴材料, 丰富学生档案的信息内容, 同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管理, 譬如某些学生英语级别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发明创造证书、能力技能竞赛证书等能充分反映出学生个性特征的信息纳入学生档案内容范畴, 让学生个性化的档案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其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
(二) 提高管理意识与收集意识。
学校应该不断提高对学生档案个性化管理的意识, 大力支持学生档案个性化管理工作, 大力宣传学生个性化档案的重要性, 为学生档案的个性化管理提供坚实的人力和资金保障, 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化档案对学生就业、升学以及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意义。同时, 要有强烈的收集意识, 对学生及班级的上报的任何一项材料, 都要分析研究, 及时记录, 及时存放, , 有时看似无用的材料在关键时却派上了大用场。此外, 根据档案的属性要进行分类, 清晰地列出目录, 使档案材料有“归属”, 对号入座, 便于及时查找。
(三)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切实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工作者队伍, 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是学校适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 搞好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个性化管理工作, 必须让档案管理人员拓宽知识面, 不断学习技术, 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 开阔视野, 增长技能, 以提高工作能力。同时, 要加强加强档案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的精神, 更好的为学生个性化档案管理服务。
(四) 加强学生个性化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 在中等职业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中, 产生的档案文件越来越多, 同时具备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周期性、分散性的特点, 这些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仅靠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操作方法, 已经远远不能应学校发展的需求, 而现代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 其方便与快捷的特点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开启了新里程。中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档案管理软件技术来实现学生个性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库, 把学生个性化档案资源放入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与查询, 同时, 学校要建立多层次的学生档案检索系统, 对学生个性化信息进行编研开发, 以便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给中职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贾月平.规范学生健康档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0年01期.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08-20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07-24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09-0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12-17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范文08-02
职业卫生健康应急预案10-21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07-10
职业卫生健康会议纪要09-04
档案管理员职业规划10-17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责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