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

2024-11-17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共8篇)

1.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 篇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并举简单例子说明

1.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例如,在我国开展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实施了一项让西部居民吃水不再难的工程---母亲水窖工程,该工程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此时xx公司向该工程捐款500万元人民币,我们说该公司在承担一种有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的社会责任.2.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的管理下级人数的个数.例如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为5人,此时我们说,该部门经理的管理幅度为5.3.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不由组织的层级结构限定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有利于改进组织的绩效,同时满足了员工的社会交往需要.例如,员工们在餐厅或过道里的交谈或者在公司体育锻炼场所中的沟通都属于非正式沟通.4.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具有唯一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当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是新颖的,不经常发生的,信息模糊和不完整的结构不良问题时,需要采取非程序化决策.例如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当时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的以往的方法来应对,只有采取针对问题现场制定方案,我们称这一决策过程为非程序化决策.二 简答题

1.管理职能理论与管理角色理论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 管理职能理论认为管理者都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基本职能.其中,计划职能是指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组织职能是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领导职能是指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控制职能是指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管理角色理论依据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划分了十种管理行为,进一步组合成三种管理角色,分别是,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 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 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职能理论与管理角色理论的联系表现在, 管理角色理论中的许多角色可以大体归类到一个和多个管理职能中,例如人际关系角色是领导职能的一部分,资源分配角色是计划职能的一部分,与此同时 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2.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人人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集体主义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人们希望群体中的其他人(诸如家庭或一个组织)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并保护他们。中国集体主义色彩较浓厚, 而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个人英雄主义

(2)权力差距:权力差距是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文化尺度.中国的权力差距较大,多数人越是对上级依赖,对上级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而西方发达国家权利距离较小,上级仍具有权威,但下级并不恐惧或依赖上级.(3)不确定性规避 :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程度的文化尺度.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较强,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不确定性规避较较弱,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力.(4)生活的数量和质量:有的民族文化强调生活的数量,特征是过分自信和物质主义,有的民族文化强调生活的质量,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他人幸福的敏感和关心。在这一

点上中国强调生活的质量, 而西方发达国家民族文化强调生活的数量.3.何为决策的满意原则?决策者为何要遵循满意原则? 答: 管理者面对着复杂的内外环境,有时候决策问题也是模糊不清的,同时存在时间的约束,管理者更加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决策方案及其执行后能产生的情况,同时管理者受自己个人知识,预测.信息收集的局限,因此管理者在作决策时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只是在处理某些简化后了的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我们称其为有限理性.正是由于以上分析的一些局限性不可能分析到所有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澳门只能制定满意的,这就叫做决策的满意原则.在制定决策过程中,管理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会仔细的定义问题,会清晰具体的规定目标,同时完全理性建立在如下一些假设的前提下,1.问题是清楚不模糊的.2.要达到单一的,清楚的目标.3.所有的方案的结果都是已知的并从中选择能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4不存在时间和成本的约束.分析这些假设条件,我们发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决策者制定决策时遵循满意原则,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也就是说他们所接受的决策方案只是足够好的,令他们满意的方案,这是由前面分析的各种制约因素所决定的, 因此管理者在实践中只能以满意的标准来制定决策.4.机械式组织与与有机式组织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机械式组织是传统设计原则的产物,它具有严格的结构层次和固定的职责,强调高度的正规化,有正式的沟通渠道,决策常采用集权形式。它是按照不同的设计原则对组织的划分.有机式组织是相对于机械式组织而言的,它是现代组织设计原则的产物,强调纵向和横向的合作,职责常常根据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更多地依靠非正式渠道进行沟通,决策常采用分权形式。有机式组织具有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分权化的松散结构和具有熟练技巧的职业化的员工,能够领先职业标准来指导自身行为,无需过多规则和直接监督.机械式组织与与有机式组织的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式组织

有机式组织

1、严格的层级关系

1、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2、因定的职责

2、合作(纵向的、横向的)

3、高度的正规化

3、不断调整的职责

4、正式的沟通渠道

4、低度正规化

5、集权的决策

5、非正式沟通渠道

6、分权的决策

5.影响控制系统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规模.控制系统应该依组织规模的变化而不同.小型组织更多的依靠非正式的个人控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的同期控制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需要靠正式,非个人及广泛的规章制度.(2)职位和层次.一个人在层次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越高,对多种控制标准的需求就越高.(3)分权程度.分权程度越高,就需要管理者反馈员工的决策和绩效.(4)组织文化.如果组织文化是公开及有帮助的,那么就需要非正式的自我控制.如果组织文化是一种威胁,互相不信任的文化,那么外部强加的,正式的,广泛的控制是最有效的.(5)活动的重要性.如果一项活动极其重要,那么就需要更为复杂和广泛的控制.反之,若一项活动重要性较低,则只需要松散的,非正式的控制.三.论述题

1.试述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及相互区别.答: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贡献(1)提出了四条管理原则,分别是开发出一套科学方法,合理挑选员工,与工人合作,管理者和工人承担各自胜任的工作.(2)时间与动作研究消除多余的工作.(3)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报酬体系.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主要贡献

1)提出管理的几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14条管理原则.(3)官僚行政组织.行为科学理论主要贡献:(1)认为人是组织的重要资源.(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对员工的影响.(3)激励理论等

三种理论的区别:科学管理是从改进操作工人的效率和效果方面考察的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关注组织的整体以及如何使整个组织更有效.行为科学理论强调组织中人的行为,关注管理中人的方面.2.试述传统组织结构的主要缺陷及现代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答:传统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简单结构,职能型结构和事业部型结构.简单结构就是一种低度部门化,宽管理幅度,职权集中于一个人手中,且正规化程度较低的组织设计,其主要缺点在于只适合小企业,对成长后的企业不适用,并且过于依赖一个人是有风险的.职能型结构是将相似和相关职能的专家组合在一起的组织设计.其缺点在于会使管理者看不清组织整体的最佳利益,职能专家相互隔离,不了解其他单位工作.事业部型结构是一种由相互独立的单位或事业部组成的组织结构.其缺点在于活动和资源重复配置导致成本上升,效率降低.现代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p279-282): 1.基于团队的结构.2.矩阵型结构 3.项目型结构 4.无边界组织 5.学习型组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的特定的技能来履行他的职能和活动,这些技能就叫管理技能。主要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例如基层管理者具有的一些指导员工完成具体操作方法的工程技术,高层管理者具有的分析能力等等,这都是管理技能。

2.理性决策:所谓理性决策,就是完全着眼于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进行的决策。例如现在一个邮递员要去十个地方送信,然而不同的路线组合的方式很多,当他把所有的不同的路线组合都列举下来,找出每条路线的距离,然后选择最短距离的路线时,他的这种决策行为就好似一种理性决策行为。

3.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行为。例如有的企业推从一种创新,对每一个员工的创新精神很重视,而有的企业却十分的保守,墨守成规,这就是两种类型的组织文化。

4.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是指一个组织的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好了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二 简答题(答案要点)

1.比较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与不足。答:科学管理是从改进操作工人的效率和效果方面考察的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关注组织的整体以及如何使整个组织更有效.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贡献(1)提出了四条管理原则,分别是开发出一套科学方法,合理挑选员工,与工人合作,管理者和工人承担各自胜任的工作.(2)时间与动作研究消除多余的工作.(3)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报酬体系.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主要贡献

1)提出管理的几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14条管理原则.(3)官僚行政组织.不足之处组要包括:忽略了组织中人的因素,只适合于相对静态的环境,没有重视管理中的权变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2.三个和尚没水喝和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体现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答:体现了管理中的集体决策的问题,首先集体决策是有团体中的多个人参与决策的制定过程,而不是由一个来来做决定。集体决策由他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集体决策能够使信息更完整,带来的方案更多,对方案的接受程度更大,以及更具合法性。所以我们会说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体。

但是另一方面集体决策也有他的缺点,比如由于是集体决策容易造成责任不明,出了问题没有人负责,同时集体决策需要花较长的时来协调不同的观点,最后集体决策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效应,就是说因为是集体决策大家都依赖其他的人来做决策,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所以就造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场面。

3.我国过去大量存在的三边工程(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为什么会以失败而告终? 答:三边工程就是在最开始就没有关于整个工程的计划,没有整个规划。缺少计划带来的损失。往往在施工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现勘探的某些地方又不利于施工的继续进行,给整个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

计划是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目标,以及开发出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工作.计划会给我们带来如下一些好处:

1)计划建立了协调,他给出了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的努力方向.(2)计划可以通过迫使管理者具有前瞻性来降低不确定性.(3)计划还可以减少活动的重叠和浪费.(4)计划设定了目标和标准,这些目标和标准可以用于控制

正是因为三边工程忽略了计划的用处才会导致许多工程的失败?

4.如何从费德勒模型理解领导权变理论?

答:⑴定义:一种领导理论,认为有效的群体取决于领导者与下级打交道的风格以及情境对领导者的影响和控制程度之间适当的匹配。

⑵最难共事者问卷:一种度量某人是任务导向的还是关系导向的调查问卷。

特点:将个体的个性和特点与情境联系起来,将领导效果作为二者的函数进行预测。⑶权变因素:

领导者—成员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依赖、尊重程度。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程序化程度。

职位权力:领导者拥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

⑷结论:三种权变因素构成了八种情境,其中在十分有利和十分不利的情境中,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工作得理更好,在中度有利或不利的情境中,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工作得更好。⑸提高领导者有效性两条途径:

1、你可以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

2、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三.论述题

1.组织文化对各种管理活动的影响? 答案要点:(5)

组织文化是什么,即回答组织文化的概念.(6)

组织文化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实践性和可塑性等几个方面)(7)

组织文化的分类:强文化和弱文化,(8)

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文化制约者管理者的行为,它象一个自动过滤器,左右着管理着的知觉,思想,感觉和行动.强文化把哪种选择是可取的, 哪种选择是不可取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同时也把哪些行为是恰当的也传递给了管理者.最后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几大职能展开说明文化在管理中的影响.(具体见课本P78)

2.部门化方式及其发展趋势劳动分工理论的意义及变革.答: 答案要点

部门化方式:职能部门化

产业部门化

顾客部门化 地区部门化

过程部门化

部门化的发展趋势:跨职能团队和顾客部门化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劳动分工理论的意义: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在不同工作间的转换时间

有利于机器的发明 劳动分工变革:劳动分工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并不能无限的来细分劳动,这样容易产生劳动者的效率的下降。

200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这些相关群体与组织息息相关,或是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反过来,这些群体也可能影响组织。利益相关者既包括组织内部的群体,也包括外部群体。管理者不得不与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和工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供应商、地方社区、股东和投资者、竞争者、债权人、社会和政治活动群体、贸易或工业协会,以及政府。

2.直觉决策: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这种决策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决策者的判断,直接决策情况下管理者系统性和详尽的问题分析来制定决策,胆直接决策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直觉决策是理性决策的补充。3.组织结构

答: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4.路径-目标模型:

(1)内容:有效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为下属清理各种障碍和危险。

(2)内涵:指出有两类权变变量,一类为环境变量,加一类为下属个性特点的一部份,领导行为应环境要求如下属特点灯匹配。

●指导性行为:与创制类似,包括设定目标、布置工作、使下属知道如何完成任务和采取具体的措施提高业绩。“指定任务有困难”

●支持性行为:与体贴相似,包括对下属的关怀,关心他们的利益。“下属很大压力” ●参与性行为:给下属发言权和决策权。“需要下属对决策支持的时候”

●成就导向型的行为:比如,通过设定挑战性目标,期望他们能被实现、相信下属的能力,来激励下属有高水平的业绩。“因为没有太多的挑战而产生厌倦情绪却能力强的下属

二 简答

1.理想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如何

答:韦伯`描述的一种理想的组织类型——官僚行政组织,这是一种组织形式,其特征为,依据劳动分工的原则,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他的理论成为当今许多大型组织结构设计的模型。人后根据见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第35页,图2-2.展开来说明。

2.学习型组织的涵义及其特征如何?

答:见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第282页,图10-24展开来说明。

3.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集权与分权:集权化反映决策集中于组织中某一点的程度,分权化指低层人员提供投入决策或则实际作出决策的程度。见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第273页,表10-2。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展开即可。

4.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方式与下属成熟度应如何匹配? 答:赫塞——布兰查徳的情景领导理论

(1)定义:是一个关注下属准备状态的权变理论。赫塞、布兰查徳认为,成功的领导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选择的过程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而定。(2)成熟度:个体能够并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程度。(3)领导风格:

①告知(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

②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示性与支持性行为。③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共同渠道。

④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支持。(4)成熟度的四个阶段:

R1:对于执行任务既无能力又不情愿;

R2:缺乏能力,但愿意从事必要的工作任务; R3:有能力却不愿意干领导希望他们做的工作; R4:既有能力又愿意完成任务。当下属的成熟度水平不断提高时,领导者不但可以减少对活动的控制,还可以不断减少关系行为。

5.组织规模与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有效控制系统的?

答:组织规模。一个小规模的组织更多地依靠非正式的个人控制为主,而大规模的组织一般需要以正式的规章制度作为主要控制途径。

组织文化。自主、信任、开放的组织文化是以非正式的自我控制为主,而对于信任度低、靠威胁的组织文化,就需要以正式的外部控制为主

四 论述题

1.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答:结合116页表5-1左边的一系列观点展开即可,注意要结合三鹿奶粉事件。

2.试述决策对各项管理职能的影响。

答:其实这道题目和06年的试题有一定的重复性

1计划.计划中的决策问题主要有确定组织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个人目标的难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战略保证目标的达成.2.组织.组织中的决策问题有确定合适的管幅度,采用集权还是分权,职位应当怎样设计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等诸多方面.3领导,领导中的决策包括怎样处理员工情绪低落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最合理,以及有关激励员工的问题等方面.4控制.控制中的决策问题包括要对哪些活动进行控制,怎样控制,绩效偏离到什么程度才算显著偏离等.注意:以上4点一定要充分展开,最后还要总结.一。名词解释

使命,指挥链,社会企业家,平衡积分卡 二,简答 “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本位主义”反映了什么管理问题?应根据什么管理原理解决? 2一般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3管理幅度扩大化的原因,必要性和效果

4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要根据满意原则制定决策? 5为什么解决了工厂的噪音和粉尘问题不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三,论述

1,无边界组织的内涵,结果,以及实现途径

2,结合实际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具体途径 四,计算题

1,线性规划,最大利润 2,网络计划图 五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航空公司的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案例二

1,三种领导方式及结果

2,是不是在所有特定情况下领导方式都有效

13年

名词解释:多国公司,头脑风暴法,组织绩效,有机式组织

简答和论述:

1、“学校不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管理者”的观点正确么?为什么

2、“三边工程”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

3、领导权变理论的指导思想,以及各个模型是什么?

4、管理学理论是怎么发展的?强调的重点是怎样变化的?

5、管理跨度不断加宽的原因要求结果是什么? 解答题:一个是网络图一个是盈亏平衡点

案例分析:学习型组织以及变革型管理方面的知识。

12年 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2全面质量管理 3价值链管理 4非确定行决策 简答题

1、管理者需要哪些技能,如何形成这些技能

2、决策的风险有哪些,以及产生原因

3、为什么高层管理者要有很强的概念技能

4、管理和领导的区别

5、传统指挥链与现代指挥链的区别 论述题

1、领导权变理论

2、如何激发组织创造力 论述1全变领导理论内容 2如何激发培育创新力 计算题 考的是风险型决策。2 考网络图

2.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 篇二

记者:金融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遭受冲击, 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此时国家出台《规划》, 对我国物流业在金融危机中, 以及今后的发展有哪些意义和影响?

罗永泰:国家出台这一《规划》, 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下的物流业形势的确很严峻。

从理论上说, 物流一般伴随商流。国际金融危机下商流大量减少, 物流自然也会随之下降。就我国情况来看, 受此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外贸行业, 尤其是与物流相关的航运、港口和国际货代业等。有数字显示, 1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近几个月来的新低, 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下降了5.7%。这种影响通过产业链条逐步向上下游扩散, 影响到其他的经济领域, 进而使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向物流业各个层面传导。统计数字表明, 2008年, 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同比增长率, 从第三季度的19%迅速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

考虑到物流业与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九大产业所形成的纽带作用, 2月25日, 国家将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而且《规划》又在近期出台, 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及时的一个规划。这不仅对于我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物流业长远发展也是意义深远, 是我国物流业调整发展的重大机遇。

可以肯定, 《规划》是我们国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指南, 特别是其中着重提到了我国物流业未来十大发展任务和九大重点工程, 在很大程度上, 这“十大主要任务”和“九大重点工程”为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为中国物流业走出“寒冬”指明了道路。

记者:《规划》中强调了物流业重组是这次主要任务之一。但从总体上来说, 国家主要扶持的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 那么中小物流企业处于什么位置?在“重组”中他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罗永泰:的确, 国家在《规划》中讲到的“十大主要任务”, 提到了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从目前公布的规划来看, 主要会扶持国有大型物流企业, 而对于民营中小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则难以显现。

我们知道,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很多物流企业面临订单锐减、内外需求减少的局面, 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我国的物流企业中95%为中小型企业, 大部分企业的物流系统效率低, 物流成本高,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兼容性差, 标准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服务产品单一等等, 导致企业利润低、收入不稳定,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配送和生产, 并影响着物流业服务水平整体的提高。从实际情况看, 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已经开始退出物流市场。这样的“位置”, 既是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小物流企业“危机”, 也有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当然, 国家并不是对中小物流企业不予关注, 而是鼓励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如《规划》中提到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加强资源整合, 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求等等。可以看出, 国家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是给予关注的。我认为, 中小物流企业走出“寒冬”, 走向“暖春”, 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以物流供应链管理为本。

提升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 优化资金链, 以获取竞争优势, 正成为中小物流企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中小物流企业应以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为基础, 从信息化建设和高级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 进行针对物流供应链的结构调整, 实现业务能力升级。

二是要向高技术专业化物流服务商转变。

目前, 物流市场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物流项目, 如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危化品物流等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中小物流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特色物流需求, 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

三是要深度挖掘物流潜在需求。

一方面, 从事制造业的企业自营物流占到很大比重, 物流外包受到内部利益关系、物流运作效率以及利润流失等制约, 物流企业需要以高效的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服务为委托方, 提供高价值的物流服务, 实现“双赢”;另一方面, 在扩大内需背景下, 城乡居民消费品物流需求大、需求形式多样化就成为必然, 中小物流企业则可以依靠完备的物流配送网络, 在“物流长尾”中寻找出路。

四是要加强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

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 到2010年, 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 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但是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 物流人才被列为中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尤其是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所需的物流设计师等高素质物流人才, 将成为中小物流企业在“洗牌”中取胜的关键之一。如果有人说, 谁掌握了人才就掌握了企业的命运, 当然并不夸大!

五是要加强中小物流企业间的合作。

中小物流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一个有力保证。“抱团取暖”, 建立中小物流企业间“资源共用、信息共通、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合作机制, 这无论是对当前还是对长远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讲, 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

记者:从流程上来讲, 物流业是整个流程的“终端”。那么, 在当前制造业面临“危机”的情况下, 物流业对制造业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是怎样的?物流业如何在“危机”中振兴?

罗永泰:《规划》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入规划中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制造业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成本压力已经不能简单依靠降低物流成本来解决。可以肯定地讲, 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将在制造业的竞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高效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一体化服务, 将成为实现“两业”联动的关键。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 目前, 在全国物流总额中, 工业品运输的金额达到了总额的88.8%。制造业与物流业是鱼与水的关系, 在制造业“危机”的背景下, 物流业振兴自然存在难度。首先, 在制造业萎缩情况下, 物流需求明显下降, 如何在满足有限的物流需求前提下开发潜在有效需求, 成为物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其次, 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最后还有观念、利益分配与政府政策的问题, 其中制造业要有物流外包的观念, 制造业与物流业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 政府应对“两业”联动发展有政策支持。

我们认为, “两业”联动应该重点推动建立“高效统筹、取长补短、深化协作、政府支持”的机制。首先, 要统筹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利益关系, 以合理价格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其次, “两业”之间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发挥制造业研发生产优势和物流企业高效配送网络优势, 将合作拓展到价值链的服务层面, 使物流企业在扮演更重要的价值链服务角色, 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 提供价值链的增值服务;第三要加强“两业”之间的协作, 为制造业的前置 (后置) 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 组建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提升整个价值链;最后, 还需要政府加强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规划》的出台, 对于我国物流业长远发展也是意义深远, 是我国物流业调整发展的重大机遇。那么, 现代物流的发展, 对我国经济整体的影响, 对国计民生有着哪些重要作用呢?《规划》中值得注重和思考的又有哪些?

罗永泰:现代物流在某种程度上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国家把物流业列入振兴产业之一非常英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农村物流也会因此而产生巨大效益。甚至对“十二五”也一定会产生巨大作用。

现代物流的功能主要有:一是现代物流从总体上缩小了时空距离, 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二是物流网络技术以及GPS系统的应用, 使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节约了资金, 降低了运营成本;三是现代物流使管理和信用在产业链上实现了融资和金融的创新。四是现代物流实现了流程再造, 形成了价值链运营一体化;五是提供信息、担保等服务, 使整个作业链的诚信体系得到了加强。

在《规划》中值得注重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扶植大型公司。企业发展在于它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调查中小企业物流园区, 见到的常常是运输场加仓库的形式, 这样就曲解了现代物流的含义。中小物流企业的重组, 自然会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 能够提升服务水平的快速发展, 不然则在重组中被淘汰。

其次, 在物流金融创新上, 要注重物流金融创新的担保体系和融资功能。那么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创新呢?我认为, 第一要有很好的物流公司;第二要有诚信的体系;第三是金融产品在抗风暴中要起到作用;第四是大宗的商品应该建立价格发现平台, 展开有效的竞争, 使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挥它的地位;第五是政策支持。政策支持还是要有的, 比如税收方面、技术升级方面和绿色物流等方面的支持。

记者:正如您所说, 《规划》出台以来, 方方面面均认为国家这一举措非常及时。您认为这个《规划》中有哪些对物流业发展有价值的闪光点?

罗永泰:农村物流是闪光点。农村物流不同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概念, 它包含了农资、农产品、以及农村消费品等内容, 与城市物流比较, 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

《规划》把“农村物流工程”列入规划中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很重要。尤其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 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 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等等。这不仅会对农村物流产生很大影响, 也会对食品安全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重农村物流的发展, 有利于降低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 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涨价, 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利用与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组织创新;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 进而开辟新的就业门路,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快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等等。

此外, 农村消费市场应该是多模式的。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是大文章, 我希望有责任的物流企业承担起这个重任。可以包括农村的化肥种子, 包括厨厕设备等等多模式的服务。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 注重农村物流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的安置问题, 使他们在活跃的农村物流中转向成新兴的农业工人。这不仅对我们抗击金融风暴非常有战略意义, 更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很有益处。

另外, 大宗商品物流也是闪光点。《规划》中提到了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 还有钢铁、汽车、化工、烟草、糖类、粮食、药品以及塑料等大宗商品的物流体系。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积极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 促进大宗商品物流业务就成为必然。

毫无疑问, 绿色物流更是闪光点之一。《规划》中提到了“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 发展绿色物流”等非常重要。

所谓绿色物流, 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它是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建立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从理论上讲, 绿色物流理论改变了原来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开环型物质单向流动模式, 而构成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型物质流动系统, 为此引入了逆向物流的概念。所谓逆向物流是指在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活动。可以说, 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 将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还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应该说,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也是人类共同的需求和愿景。

记者:从专家学者的角度, 您认为眼下最应关注的要点是什么?

罗永泰:我们关注的要点应该是如何加强物流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 建立物流企业评价体系。可以说, 科学合理的物流法规与标准, 是实施物流管理的依据, 也是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

物流法规与标准应涉及以下内容:一是物流企业业务范围界定;二是物流企业资质标准;三是按业务范围与营业规模划分的企业分级原则与分级标准;四是针对不同级别企业的分级优惠政策;五是城市物流运输车辆的分级标准与行驶、停靠限制规定;六是物流辅助工具、设备的规格标准;七是物流行业统计标准等。

3.大学课堂管理初探 篇三

[关键词]大学 课堂管理 师生关系 课堂秩序

[作者简介]何云剑(1977-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外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教育理论研究;何红华(1968-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及素质教育研究。(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64-02

很多大学教育者有这样的共识: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实践,还取决于有效的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中会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课堂秩序不规范、学生逃课现象突出、师生关系冷淡疏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在将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试着解决,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堂秩序不规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大学课堂秩序不规范的原因。(1)大学扩招后学生素质整体大幅度下降。我们很清醒地看到,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高等教育已经迅速地、真实无疑地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毫无疑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必然要逊色于“精英式”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2)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意识的整体滑坡。市场经济打碎了旧的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课堂秩序的混乱就是社会道德滑坡的一个反映。(3)新“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大学扩招速度过快,毕业生增多,还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非正常因素的干扰等,导致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泛滥。许多学生无心学习,直接表现就是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冲击。(4)中小学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缩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和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学起、从小养成。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顾成绩,忽视了德育和素质教育。这种影响就集中反映在大学阶段,特别是在大学的课堂上。(5)新一代大学生中一些人伦理道德、做人规范的缺失。新一代大学生中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放纵自由,一些人更是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懂得、更不关心做人的基本规矩。在大学课堂上就反映为不懂规矩、不守纪律、不讲礼貌。

2.对策。(1)国家、社会以及各界人士应该积极树立起新的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来引导人、鼓舞人。(2)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整顿纪律,恢复大学课堂应有的秩序、氛围和尊严。教师要敢管,要认真管,还要针对个别人具体管。(3)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过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立足于现实,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帮助学生认识到好好学与学习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觉意识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他律”。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形成“自律”。(4)以新的角度来阐释和捍卫“读书有用论”,驳斥新“读书无用论”。对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就业压力条件下产生的新“读书无用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痛苦而长期的过程,但学习又是一个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二、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逃课现象是大学课堂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它主要表现“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无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人在课堂而心不在。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种种诱惑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扭曲。有些学生会认为学习上课是无足轻重的事。这正是学生逃课现象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

2.新人际关系与生活方式的确立与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新的人际关系开始形成,生活方式也由中学阶段在学习方面由老师“严格监管”和在生活方面由家长“一切包办”的方式转变为在学习方面由老师“引导与启发”和在生活方面由学生“自主与自立”的方式。因此,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很容易茫然或无助,也容易产生随波逐流或自我封闭的倾向。这些就会表现为:在遇有困难或诱惑时,逃避上课、逃避学习。

3.学校考核制度的宽松和监管力度的缺乏。学校考核制度相对宽松,对于一般课程而言,一些学生只需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试;而且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考试通过率,考前给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容易。这样就给学生这样的印象:平时上课不重要,只要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通过考试。所以,学生对平时上课的出勤并不在意。即使有严重的逃课现象,学校的监管力度总是不够,逃课的学生也不总会受到惩戒。

4.学校以及周围的诱惑太多,大学课堂吸引力不足。高校周围的录像厅、网吧、游戏厅和一些娱乐场所等都给大学生极大的诱惑,再加之黑心老板的黑心经营更给大学生逃课创造了不良的社会氛围。相比之下,大学课堂吸引力则显不足:教学内容老一套,信息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材陈旧过时,很难教给学生当前最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逃课现象必然是屡禁不止。

5.学生的自傲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自学收获大。这些学生一般通过“隐性逃课”的方式去学自己认为重要或当前紧迫的课程,上课时人在课堂也若有所思、若有所学,但在下面所学、所想却与本堂课内容相去甚远,所以整节课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第一,学校应开展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加深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第二,在考试制度上,应该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在监管制度上,可以进行有区别、有针对地检查和督促。第三,学校应该加强课程建设与师资建设,使适应新时代的课程走进课堂,使德才兼备的老师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还应注意现有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加强对学校周围娱乐场所的监管,使其负面降到最低;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积极向上、自律自立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第五,课堂教学中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抽学生上台答题,有意留出“漏洞”,让学生置疑,共同发现“问题”后再进行纠正等方法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三、师生关系冷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前,在大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出现冷淡疏远的迹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冷淡疏远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主义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教师既要搞科学研究,写论文,出著作,又要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教学就会出现精力投入不足的情况,课下备课不充分,课上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教师的投入不足必定会影响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产生消极的师生互动。

2.教师对学生的偏见。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主要表现为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习态度、不同行为表现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偏见。比如,对学生的失范行为,如怪异发式、刺青等另类行为和触犯班级纪律的行为,有的教师就会显露出个人偏见,这也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冷淡疏远。

3.师生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对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研究,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师生情感沟通也不够。而沟通不畅就会造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互不了解,互相抱有成见,这必然造成师生关系冷淡疏远。

4.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学生是已经进入青年期的学生,由于生理成熟、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不同步性,使学生在情绪发展上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易激动、不稳定、具有心境化趋势等,这使他们容易因各种矛盾或冲突而产生不良情绪。学生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就会严重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关系冷淡疏远。

对于学生师生关系冷淡疏远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第一,要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大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要学会接受学生,特别是接受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避免歧视与偏见,教师尤其要改善对后进生的态度,对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使学生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人。第二,重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大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信号,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相互交流。第三,要善于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学生的不良情绪早发现、早预防、早疏导,避免学生的不良情绪造成更大的破坏。同时,发展融洽的师学关系,及时弥补因学生的不良情绪而造成的裂痕,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爱其学”,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主要表现为:学生上课消极被动,沉闷冷漠,不积极思考,不愿开口说话,总保持沉默;也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参与课堂活动。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现象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思想散漫。二是在课堂上,学生常发现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与赞同,有时还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对自己课堂表现的否定性评价逐渐积累就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三是中国学生从小被告知“枪打出头鸟”、多说话就会多做错事,造成了学生胆怯、焦虑、怕丢面子的心理。四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好。有的照本宣科,不能综合运用事例分析、研讨、多媒体等方式和手段授课;有的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实用性,没有说服力;有的整堂课都是面对计算机屏幕读课件,讲课死板,对知识点的分析不深。

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第二,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要善于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展示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第三,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应注意鼓励、表扬、发现学生的长处,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用目光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焦虑、胆怯、怕丢面子的心理。第四,教师要讲师德、讲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授课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吉彦波.高校考试腐败面面观[J].兵工高教研究,2002(4).

[2]王益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3).

[3]吴晓玲.对我国教学转型期课堂秩序变化的一些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1).

[4]李如海.高等教育观与质量观论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

[5]陈益林.论教师偏见[J].美中教育评论,2006(2).

[6]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12).

[7]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吴晓玲.对我国教学转型期课堂秩序变化的一些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1).

4.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 篇四

一、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拥有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到博士后完整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和统计学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9个硕士点、35个本科专业。

其中,拥有产业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等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等一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统计学、税务、保险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学院与数量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专业的基础上于2009年合并组建而成。其中原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经济信息系。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辽宁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学院院长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三、项目背景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用工程思维和方法解决管理问题,是工程领域的MBA,是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结合而成的具有交叉特点的专业。工程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活动,是系统工程思想与方法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中的综合应用。主要解决如下五类工程管理问题:

1.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即建设工程管理);

2.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制造工程管理、产品工程管理);

3.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即技术创新工程管理);

4.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即区域系统工程管理);

5.复杂金融产品和重大信息工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过程的风险分析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即金融信息工程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与风险管控)

最新调查显示,全球500强多数企业的CEO及全美大型企业22%的CEO,都有和工程相关的教育背景,其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

四、项目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依托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和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在工程、制造、服务和公共管理等行业承担重要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包括以下四个方向:

1.制造工程管理方向

面向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制造行业中从事产品研发、市场分析、技术创新、规划设计、流程优化、质量控制、项目管理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培养既具备扎实工程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性思维、系统工程方法,又具有技术组织和协调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成为总工程师、技术总监、产品总监(经理)生产总监(经理)等。

2.金融信息工程管理方向

面向金融行业中从事大型金融信息系统工程和金融服务工程的系统规划与布局、信息分析与处理、网络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金融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持、金融分析与管理人员;培养具有扎实信息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又具有金融行业的领域知识与金融信息化管理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如系统分析师、金融信息总监、金融分析师、数据分析师等。

3.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方向

面向电信、医疗、电力、物流、旅游等公共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在海量数据环境下对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的需求,从事数据架构、数据价值挖掘、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智能决策的各级分析与管理人员;培养具有较强的问题发现能力、特别是具有商业分析和优化能力以及决策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如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维护工程师、数据架构师、数据分析师、数据优化师、商业分析师、行业咨询师等。

4. 大数据财务分析与风险管控

面向企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财务管理、资金运营、成本分析、风险控制、投资分析、管理统计的各级分析与管理人员,培养既具有大数据商务分析能力,又熟悉财务管理业务的高级财务分析与管理人才,如财务总监、高级理财专员、理财顾问、风险分析师等。

5.建设工程管理方向(本方向为投资工程管理学院招生,联系人:张老师。咨询电话:0411-84710435)

面向工程建设行业,如建筑工程(房地产)市政工程、公路桥梁工程等建设开发过程的工程施工、采购与管理人员;培养工程项目决策、投融资管理、技术经济论证和项目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如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投资)等。

五、项目特色和优势

1.学校优势

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

2.学科和专业方向优势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2014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第二层次。该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在辽宁省属学校排名第一,财经类院校处于前列。

制造工程管理、金融信息工程管理、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大数据财务分析与风险管控、建设工程管理五个特色方向,既是工程管理领域的主流方向,符合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也体现了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的特色和优势。

3.师资队伍优势

学院具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辽宁省教指委副主任、海外特聘兼职教授、兼职教授、海外优秀博士等。同时,学院还聘请一批在国内知名企事业工作的兼职研究生导师。

4.高水平科研成果优势

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群体、杰青、面上、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经费达到1000万元;完成企业技术合作和服务项目,经费近200万元;产出一批高水平论文,为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建设奠定了科研基础。

5.奖学金

设有多种命名奖学金和国家、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学院优秀学术论文奖等。

6.在职双证、周末上课

7.共享东北财大校友资源,搭建知识、人脉、事业的平台。

六、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下同)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5.大学管理学基础论文 篇五

《浅谈立足管理心理学》

摘要: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发现个体在组织中的积极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是个人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与态度等等。本文立足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对“参与式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笔者在学生组织中的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将参与式管理与学生组织的建设结合起来,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更好地实现学生组织的“以学生为本”的目标。

关键词:参与式管理 学生组织管理 影响因素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国际化、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具有更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他们不再盲从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而是自主地选择道德价值和规范。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人格、地位、权利得到尊重,作为成熟的个体,他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体意识的增强,向传统的学生组织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高校学生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在管理学中参与式管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这种管理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个体心理这个微观层面来深入的剖析“参与式管理”在学生组织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参与式管理”的概念界定

参与或参与式管理意味着个体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强调每个人对自己工作任务的责任义务和主人翁意识。激励、提倡并奖励员工时刻想到以客户满意和提高企业运作水平为目标。但是在任何一种条件下,参与的管理模式并不排斥最初的外部管理和指导,去塑造和引导个人,包括教导个体如何学习自我控制。

参与式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成员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管理工作,让组织的下级成员和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这样使得成员能够感到来自管理者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选择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继而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参与式管理也唤起每一位成员作为“组织的主人翁意识”,从而给人一种成就感。组织成员因为能够参与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这种参与式管理既能对组织成员个人产生激励,又可以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二、学生组织实施参与式管理的基础

(一)组织内部成员的认同感

认同是通过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来发挥作用的,即组织成员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同时成员的思想和感受也受他人影响。 所以,认同是一种双向互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每一位刚刚进入高校的同学,选择加入的学生组织或学生团体时,都要经过一番思量,加入这个组织能否得到锻炼,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同学们选择加入某个学生组织并且在其中发挥作用,首先都是必须建立在对这个学生组织认同的基础上。个体只有对自己所在的组织加以认同,对组织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予以认同,才能产生融入这个学生组织的归属感和促进学生组织进一步发展的使命感。所以,个体参与组织的管理是基于对组织的认同,同时,参与式管理也会增强个体对组织的归属感与使命感,进一步加深已有的认同感。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要使成员形成参与行为,首先必须要让成员个体对学生组织以及组织的负责人产生认同感。作为学生组织负责人要获取认同,就需要展现出自己工作能力突出、富有感召的一面,使得同学们被负责人的能力所吸引,促动他们加入组织当中;通过日常工作的交流进一步突出该学生组织的理念,“工作理念”反映了该学生组织的价值观以及使命感,可以将理念以口号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口号让成员对该组织以及组织所坚持的理念产生认同和价值归属感,使成员进一步团结起来,极力发挥自己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组织建设中,学生组织的负责人应当充当本组织精神理念的传呈者,一个具有一定权威、值得成员信赖的管理者会使得价值观念人格化,形成开放、平易近人的管理风格。

(二)平等

马斯洛认为,组织中的平等满足人们对自尊、和安全的需要并产生一定的归属感,这都源于个体在组织中得到的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同时,这种平等的感觉也直接影响和作用着个体的心理因素,决定参与动机和积极性。

一个平等的学生组织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成员的参与积极性,缓解新成员的紧张感,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使成员易于融入其中。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个人特质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才华,在学生组织中有些人是天生的管理者,有些人是天生的辅助者,天生的管理者似乎更有领导的能力,有号召力感染力,但在执行力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然而组织中的辅助者似乎更加沉默,但是却有着缜密的思维,遇事可以冷静地思考,执行能力强,所以二者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学生组织中所需要的人才。如果“管理型”与“辅助型”能很好的结合,就利于组织的发展。在日常的管理中无论是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都应该努力树立一种“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的观念,爱护每一个干事和下属。营造一种平等而温馨的组织氛围,使学生组织逐渐发展为一个大家团结一心,互相关爱的组织,发展一种“家文化”的概念,这将会极大地促进干事们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参与式管理的进行。

(三)组织与个体发展的机会

对一个学生组织而言,如何获得长足的发展,可持续的进步?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干事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另一方面,对干事进行经验的传授,并多提供锻炼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灵活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两个方面共同进步及符合个人成长的需要也能够便于组织工作的更好开展。伴随着参与式管理的实施,干事能力的提高就变得更加重要。但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刚刚接触学生活动的一年级同学而言,经验的不足使得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疏忽,这时,组织的管理者应当将错误和问题当做促使下属进步和发展的机会来对待,耐心进行指导、传授经验,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有利于提高组织成员参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此外应当明确,只有组织成员的进步,才能实现组织的发展。

三、参与式管理的心理因素分析

作为一种行为,参与也必定受行为主体的心理特征所决定和影响。参与行为主要是受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以及激励等因素的直接作用和影响。下面就运用这些管理心理学中基本的概念来解析参与式管理的作用。

(一)需要与动机

依据心理学界的定义,“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体现在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所以,需要产生于个体对某种事物或目标渴望或要求,如果一个人的需要能够得到适当的满足,那么其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但是需要并非如此的简单,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要求, 学生加入各种学生组织是一种对于“自我实现”的要求。在学生组织中实施“参与式管理”就是由于干事们有着主动参与组织管理,提高自身能力以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满足下属的这些需要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干事“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推动力”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高校中同学们的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开始追求社会性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加入各色的学生组织,他们迫切的希望通过在组织中的锻炼提升个人能力,增长才干、挖掘自身的潜力,如果学生组织的管理者对干事们这种强烈的需要不予重视、支持和鼓励的话,那么这种参与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会挫伤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相反,如果管理者队成员这种参与愿望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予以支持,那么这种参与的愿望就会被转化为参与的动机,和一种行动力。

(二)态度与价值观

态度决定着个体的参与行为和参与程度。 由于个体所处的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每个人对某一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也不同。在学生组织中,有的成员对于参与管理的态度是积极的,有时成员则可能是被动的,服从他人制定的规范。组织内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由成员对组织的认识和主观评价决定的。对于学生组织的管理,需要通过塑造学生组织的良好形象,来来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组织;营造开放、平易近人的组织氛围,有助于增强成员对该组织的认同感,一般而言,多是大学三年级的同学在学生组织中担任管理者的职位,他们可以用自身丰富的经验来帮助干事们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到不仅是工作中的上下属的关系,更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学生组织中干事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对其参与行为都有这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着两个重要的因素呢?笔者认为要改变干事对于组织的态度,就必须要使干事的价值观与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念实现统一。对于高校中的学生组织而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宗旨,是贯穿着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的组织。任何一个学生组织的正常运转都要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基本前提。作为学生组织的管理者,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本组织的基本立足点,强调组织中每个学生的价值和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地体现,形成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实质是以组织中每位成员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站在干事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能够强化干事们对组织的认同并且鼓励参与行为,激发干事们参与组织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双赢。

四、结语

6.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 篇六

《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公共管理

2、公共管理环境

3、公共政策

4、政策评估

5、公共信息

6、“4E”取向(有关名词应写出中英文对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优势

3、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积极效果

4、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5、伦理在公共管理功能表现

6、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

1、试论转轨时期我国政府角色的转变

2、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进行比较

四、综合分析题(20分)

7.浅议大学班级管理 篇七

在班级管理流程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仅凭理所当然地随意处理和解决问题,主观臆断、无章可循、甚至家长作风,要学生盲目服从,任意处罚学生的话,不但会让失理的学生觉得班主任处事没依据和不公正,而且会使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压抑其创新思维和应有才干的发挥,进而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恶化,破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般认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爱心”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如果只有情,班级管理缺乏力度,也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与随意,因此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软硬兼施。

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笔者在担任辅导员及新生班主任几个月来,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班级管理思路,总结如下:

一、做好表率,树立威信,于细微处关心学生

刚任新生班主任时,恰逢新生军训,班级管理一些工作主要依靠助理班主任。我简单把任务分派给助班后,助班负责组织学生开始行动,搞好军训及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很快我发现学生整体素质不齐,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等,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顶着毒辣的太阳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而有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缺少锻炼的同学到军训后期则会出现晕倒的现象。刚入学的他们,对周围环境都不是很熟,在整天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时,特别希望自己的班主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困难面前,采取各种办法去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因为此时的他们对其他同学还是有一定的防备心理,而班主任此时成了他们最信任、最可亲的人。发现此类问题后,在军训时,作为班主任则应该每天去军训现场看望学生,主动找身体较差、有困难的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如果此时,总采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的话,比如:整天军训现场喊口号,要求自己学生表现要怎么好的话,则不但不会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会让学生对班主任有种恐惧心理,害怕见到班主任,进而不敢向老师说心理话,对老师有防备之心。另外在担任新生班主任头一周,除了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解决好报到、注册、入寝、军训等入学生活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还需要选好几位临时班干部,做为联络员、军训组织管理员,掌握学生生活现状,并有必要召开几次班会,让学生彼此了解,相互认识,从而走向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让学生从“有事先找班主任”过渡到“有事先找班干部及同学,解决不了的再找班主任”。因此新生班主任应变说教为行动,做好表率,树立威信,于无声处胜有声,不仅要把握好班级全局工作,而且要处理好与学生相关的小事和细节问题。

二、不搬教条,适当指导,于无为处胜有为

大学班主任和高中、初中、小学班主任同为班主任,但是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教导方面有很大区别。从小学到大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导也从细微处开始转变到宏观上,大学班主任应该给学生自由,不能对学生什么事都过问,只是对其在前途、人生观、价值观上等进行指点,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无为”之难。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最需要的是锻炼,而不是包办。班主任成功的教导是给学生打足勇气,使学生不断磨练自己,于失败和挫折中丰富人生阅历,最终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比较忌讳的是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使学生成为机器,只知道接受指令,丧失了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班级管理上,我“大权旁落”,实行“民主自治”和“助班适当指导、班委负责制”,定期在班会上进行“民主测评”,看学生对班委工作的满意度,当满意度降低时,和助班及班委共同找原因,指导班委工作方法,收效颇好,不过这点与助理班主任的负责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开学以来,每当我看到学生做错了事情,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想教导学生,有点担心学生出事什么的,有时控制了自己,等到学生难以解决时才施以援手;有时控制不住,对学生指指点点,而且态度有点差,一反班主任和蔼可亲的常态,出力不讨好,学生反而更加手足无措,一方面自尊受到了刺激,自信心也下降,另一方面连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都受到影响。到此时我明白做到“无为”是多么不容易。随着经验的增长,我对学生的教导越来越少,直到关键处加以简单指导,减轻了工作负担,真正培养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聆听者。

三、制好班规,合理实施,于理解处胜惩罚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新生一开学,在第一节班会上,让学生相互介绍,彼此初步认识,认真选好班干部以后,我便严肃向学生宣布班级管理办法,其中有上课不得迟到,课堂不得抽烟、接电话等,有奖励条款,但更多的是“违反……罚款……元”,这种惩罚方式在实行中效果不太理想,因为有许多意外情况没有考虑进去,比如考试成绩最后一名则罚款的话,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每个人的智商是不同的,而且成绩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差,但是在另一方面能力则非常突出,因此不能一刀切,要辨证的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后来我针对大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再加上已经成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于是进行变革,我和学生约定《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的行为规范标准,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有错必改是千古传颂的美德,要求学生以此为班规约束自己,而且让班委把班规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公告栏里。让班委对学生出格的行为进行记载,报到助理班主任那,助班先私下和学生谈心,要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对不听劝告和屡教不改的同学则报到我这,我会单独找其谈话,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认识到长此以往的话,则会酿成大错,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同时,逐步引导和鼓励犯错学生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攻破学生的心理防线,让他把你当他成最信赖的人。等学生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后,鼓励他在班会上向全体学生谈谈自己犯错时的想法,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班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并不是一纸空文,大家一定都会遵守,而且大大避免了学生再犯的可能性,也使全体学生学会了原谅别人的过错,学会同情理解、帮助犯错的学生而不是躲开他、唾弃他,增加了犯错学生“有错必认,有错必纠”的勇气,效果远好于各种严厉的处罚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0.

8.大学班主任管理 篇八

摘要:虽不如高中班主任这般繁忙,但是在大学里,一个班级的日常事务还是由班主任管理。本文主要通过强调在大学里班主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班主任。然后通过分析近些年来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班主任;问题;管理

引言: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重要难题。通过设置班主任这一职务,可以将数千万的大学生分而治之,有益于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但是笔者发现在我国班主任这一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教育与发展。

1.浅析设置大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大学是每个人求学的最后一站,也是学习本领的最后一站,在这一站中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站,而且很多大学知识都是实用型、研究型的,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中将每个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实践基地的建立都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而服务的。就业是每个学生所面临的客观问题,也是几十年来学校培养的最终目的,就业不光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价值体现,而且还是检验大学办校成功的硬性指标,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向社会,个个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在这关键的学习阶段,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管理好班级,抓好教学,严格要求大学生,积极引导就业,如果没有班主任强有力的管理,学生我行我素,那还有学习的氛围,没有了学习的氛围,学生们不就是虚度光阴吗,学生学不了科技知识,试问那什么来就业,那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1.2有利于学生安全管理

班主任就是每个学生的在校父母,班主任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成了最好的朋友和师生,既然是在校父母就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给每个学生安全的避风港,如果不设置大学班主任,那么学生的安全谁来负责?随着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再加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都是父母一手捧大的,不受气自私自利,经不起社会的考验,因此在思想上形成了脆弱的理念,一旦遇到生活和学习的挫折,思想上就支持不住了,发生跳楼、精神分裂等极端行为,如果有了至善志和的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给学生们像父母一样的关怀和温暖,那么这些极端情况就不会发生,所以班主任成了学生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1.3有利于社会稳定

我国的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既然是社会群体就有思想、思考和行为处事的能力,如果是好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则大学生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如大学生自愿者、大学生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帮扶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等,反之,如果大学生无所事事,荒废学业,打架吸毒、宣传邪教等,不但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反而会危害社会,给社会制造矛盾,有了班主任的管理,就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可以将这些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致于矛盾的激化和扩大,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当前大学班主任的管理现状

2.1缺乏高素质的建设性人才

高素质表现在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为人师表的规范,也是大学班主任胜任的标准。进入大学的学生,不管从思想上还是文化知识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准,要得到学生们得尊敬和佩服,班主任首先知识渊博,以知识渲染学生,以知识服众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赢得学生。然而事实上现在的大学老师包括班主任,在金钱至上和性开放的现代社会,能有几个做到呢?所以缺乏高素质的建设性人才进行管理,是导致大学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

2.2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体现在学生们的思想建设和管理者的道德品质上,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进而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凝聚力的涣散导致了学生思想的落后,而思想的落后正是缺乏班级凝聚力的表现,没有了凝聚力学生们就变得自私自利,不团结,这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深造。

2.3监督管理机制的匮乏

由于大学的年龄阶段和学习阶段,都强调的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现代大学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独立学习,因而也就放松了管理的理念,放松了监督的机制,前面提到,现在的很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不但老师不敢管,就连父母都不敢管,再加上现代社会处处都是以人为本的社会风气,这就加速了缺乏监督管理的理念,老师不敢管理了,自然也就不管理了。其次是学校的监督管理机制也要健全,只有老师管理了那还远远不够,学校匮乏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就会误导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3.如何做好大学班主任

3.1培养高素质的建设性人才

管理好大学生,首先班主任自己得有高深的知识,知识渊博了,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大学老师的风范,才能以知识服众于学生,教育和感染学生。大学生心底里自然也就佩服班主任,这样班主任管理起学生来才能胜任,因为大学生起码都是有文化有教养的群体,能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次,班主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德服人才是引导和管理学生的标尺。因此要提高班主任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修养,在学生当中真正树立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3.2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应多和学生接触,将自己置身于大学生当中,做教学上的能手,生活中的帮手,道德行为的行者,和学生们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生活、困难,并且努力解决,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大学生们共同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求学之路,

3.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班主任既是学生们的管理者又是他们的监督者,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还是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因为只有班主任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程度。其次大学也应建立学生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以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以制度去要求学生,才是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只有大家遵守了学校制度,按学校制度学习、生活、出行,才能约束极个别不听话的学生。然而学校领导的重视也很重要,领导抓老师,老师抓学生,这是永远不变的管理理念,领导重視了,才能主动去抓老师,包括抓老师的教学、道德建设等,老师管理好了,老师才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管理学生,自然学生也就能监督管理好。最后是社会的监督管理,社会将每一个人融入到大家庭中来,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和监督,这种监督管理是自发形成的,而这种自发形成的管理力量是巨大的,而且还是更有效的,不需要人的引导和强制。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大学班主任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该领域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学生、老师、校方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难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自主的思考者,管理他们就要从思想上引导,行动上树立典范,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强制管理,这样才能把大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好做强做实。

参考文献:

[1]刘莹石雪芹,白艳玲.大学班主任激励问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14(21):153-198.

[2]崔源琳,陈容容,刁虎欣.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其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性的影响[J].西南大学,2012,15(52):256-290.

上一篇:大班语言中秋节教案下一篇:谈谈企业用人和育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