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运维制度

2024-08-29

浙江运维制度(8篇)

1.浙江运维制度 篇一

运维人员管理制度 日常管理

1.1 考勤管理

1.考勤登记

(1)运维人员上下班实行签到、签退的考勤制度,必须由本人在考勤登记表中签到、签退,不得委托或代签,如发生代签,代签者及被签者均视为旷工处理。

(2)运维人员同省局工作时间一致(机房值班人员、节假日、特殊情况除外),上下班时间:8:30~11:30,13:00~17:00。

(3)运维人员需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每月迟到/早退 3次以内例会进行批评,3次以上的通报所属公司。(4)按月形成考勤汇总表上报相关负责人。2.出差

(1)运维人员因公出差的应填写《出差审批表》,经相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出差。

(2)运维人员出差过程中无需进行考勤登记,出差结束后,需向省局相关负责人汇报出差情况,并开始正常上班履行考勤登记制度。3.请假

(1)运维人员不得无故旷工,工作时间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请假必须本人履行请假手续,填写请假申请单,提前安排好工作,保持联系方式畅通。

(2)运维人员休假须本人履行请假手续,填写休假申请单,提前安排好休假期间工作,保持联系方式畅通。

(3)运维人员请事、病假1天(含)以内,由其所属项目组长批准;超过一天的由省局相关负责人批准。

(4)运维人员如遇突发性疾病或突发事件无法事先请假时,应及时通知其所

属项目组长并提交省局相关负责人批准。请假结束后需补办请假手续,未补办请假手续的视为旷工。4.临时抽调

(1)运维人员临时被抽调进行其他工作时,需填写请假申请单,并提前安排好工作,留下通讯方式,按规定审批通过后方可离岗。

(2)省局各相关单位临时抽调运维人员时,统一由省局相关负责人审批并由相关单位领导签字确认。

1.2 日常行为规范

1.上班期间应精神饱满,穿着得体,仪表整洁。禁止穿背心、短裤、超短裙,禁止穿拖鞋,鞋面应干净,头发干净整齐。2.礼貌待人、文明服务,言谈举止谦和、诚恳友善。

3.保持个人办公区域整洁,不堆放与工作无关的报纸、杂志等物品。办公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工作文稿放置妥当,严防遗失、泄密。及时清理办公室卫生,确保办公环境干净整洁。4.严禁在省局办公场所吸烟。

5.每日工作结束后及时关闭个人电脑及相关外设,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关闭须向相关负责人说明,并做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6.运维人员必须遵守办公区人员出入规定,不得擅自带领无关人员进入省局办公区。

1.3 日常工作规范

1.运维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省局的各项规章制度。

2.上班期间应从事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得看与工作无关的报刊、杂志或书籍,不得玩游戏、不得上网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下载和阅读与工作无关的文件、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处理私事。

3.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出现疑难技术、业务问题时应及时汇报省局相关负责人协调解决,并服从工作安排。

4.运维人员上班期间应讲普通话,上班时间不聊天,不高声喧哗,不打闹,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5.严禁运维人员使用工作电话拨打或接听任何私人电话。

6.在服务过程中,需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服务耐心细致、热情周到,积极与用户沟通,及时掌握并反馈各种信息。7.上班时间应坚守工作岗位。

8.服务单位需要与信息中心签订保密协议,服务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协议。安全管理

1.基本要求:

(1)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局制定的安全保密制度。(2)在省局工作的运维人员须签署保密协议,并严格遵守。

(3)运维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心办公安全管理要求,私有设备(包括计算机、笔记本、移动存储设备等)一律不许带入办公区,确因工作需要须填写私有设备进入申请单,经批准后使用,但不得接入办公区内网。(4)严格内外网管理,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从内网拷贝并向外携带办公区数据、文档、程序等信息资源,确因工作需要,须填写内网刻录文件申请单,批准后方可在指定计算机用光盘进行拷贝。外网的数据进入内网,必须在指定计算机上,并进行严格检查杀毒后,方可进入内网,避免将病毒或木马等带入。

(5)办公区外网计算机需安装指定系统及防毒软件等必要软件,严禁接入办公区内网,不得保留与工作有关的文档、图片等电子文件,因工作需要上传下载的文件须及时删除。2.外网计算机:

(1)外网机器供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协调工作使用,不得浏览、下载、查看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文件,不能用上网机器与他人进行网上聊天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外网机器上不得保留与省局有关的文档、图片等电子文件,下载与省局有关的电子文件要及时删除;

(3)未经批准不得带出有关省局的任何数据。

2.浙江运维制度 篇二

抓管理, 靠制度管事, 是工区班组建设实践得出的首要答案。

其一, 工区领导层面, 从班组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发,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工区成立了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集体研究, 共同决策, 建立制度保障、制订工作进度、明确绩效标准、定期检查反馈、坚持持续改进。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工区领导班子24小时跟班制度》, 通过对工区10个运维班组进行摸底调查, 开展员工座谈等形式, 确立了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特色培育”的班组建设工作思路, 制订出台了优化运维班组管理半径、成立机动运维班等举措, 全面提升运维班组工作绩效。

其二, 工区专职层面, 从班组建设的过程管控出发, 制订完善运维专业标准和规范。包括安全工作、专业管理、台账规范、绩效考核等各类规章制度46项, 工作流程15项。针对运维班组实际情况制订了实用性强、可操作的运维班组工作标准, 明确规定了班组6大类通用台帐, 以及设备检修记录、保护校验记录等8类专业台帐的填写标准, 并形成汇编下发班组, 使班组标准化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其三, 工区班组层面, 从班组建设的末端治理出发, 严格执行各类制度和规范。各班组不折不扣地落实工区制度, 将制度规范体现到具体行为上。班组制定了详尽的《班组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工作任务分解到人, 确保“定责”清晰明确,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用好结对共建平台, 班组之间通过查阅资料台账, 检查工作现场、分享管理经验等形式, 实现先进经验在工区内部的全方位辐射, 全体班组取长补短、齐头并进。

运维工区的班组建设注重决策思路、狠抓专业规范、严查工作落实, 形成了思想目标统一、专业标准统一、工作行为统一, 造就了“十个运维班, 同一个声音”的整齐划一的格局。

二、文化引领, 美丽和谐的运维家园———着力解决班组建设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 建设思路

科学管理的逻辑在于制度, 即“要我这样干”, 人本管理的逻辑在于文化, 即“我要这样干”, 这是解决如何进一步深化这一问题的关键。变电运维工区正是注重以人为本、文化引领这一经验, 将上级要求、制度规定这一外向性要求转变为内生性动力, 从而助推了班组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 建设理念

工区在班组建设过程中注入“家”的温情, 以班组小家温暖人心, 成功应对了“三集五大”的改革任务, 使班组及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具有运维特色的“家”品牌也在公司的改革实践中得以孕育并收获。“家文化”的内涵不断充实:“我的变电站我的家”是我们的家训, 我们的家教是“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团队、爱我们身边的人”, 我们的家规是“每日反省、努力工作、学会感恩、戒骄戒躁、微笑处事、忘却烦恼”, 同时明确了“建家行动123”为我们的家务, 即健全一个网络、围绕两个重点、开展三项活动。

(三) 建设足迹

2012年是工区的“班组建设提升年”。工区开展“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班组建设系列文化活动, 不断增强工区“家”的感召力。设计制作了班组文化手册, 举办班组长俱乐部活动, 邀请专家举办“修炼心智模式、铸造和谐团队”专题讲座, 开展“粽情飘香话端午”、“我爱我家班组名片设计”、“书海扬帆香溢运维”、“我行我绣绣运维风采”等特色活动, 丰富的建“家”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家”的氛围, 促进了“家”的和谐发展, “管理之家”、“学习之家”、“巾帼之家”、“创新之家”、“安全之家”等, 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小“家”涌现出来, 呈现出班组建设百花齐放的景象。

(四) 建设成果

用爱家的情感爱企、以兴家的责任兴企, 工区处处演奏着精彩乐章, 员工身边处处演绎着感人事迹。当工作了27载春秋的老班长曾祖强因动脉血管瘤爆裂急需巨额治疗费用时, 短短24小时内工区260名员工的近十万元的爱心捐款及时送至了医院。当变电运维工区迎来每一项艰巨任务时, 我们有勇挑重任以站为家的安全专职张峰, 有夜以继日埋首于两票检查的首席技师官金兴, 抢抓时间踩着星光赶路的运维专职周宁……领导、专职、班组长、员工全力以赴, 变电运维工区“家文化”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 没有只是停留在表层上, 搁浅在制度上, 而是更加关注其细节、内涵和实质, 与公司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相融合, 与落实工区决策与和谐稳定相融合, 与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相融合, 收到了显著效果。截止今日, 工区自成立以来实现安全生产714天, 为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011年, 工区变电运维一班荣获了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 2011年、2012年工区3个班组荣获江苏省电力公司标杆班组称号。2012年, 工区成为南京供电公司首家挂牌的“班组建设示范单位”, 连续三年被评为南京供电公司班组建设标兵单位, 这些均是对工区班组建设工作的最大褒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 美丽中国”的目标, 变电运维工区将继续以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精神不懈努力, 让“制度管事、文化凝心”的管理手段为班组建设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 共建和谐美丽的运维家园!

摘要:2011年五大体系改革后, 变电运维工区新成立110k V及以下变电运维班组2个, 4个班组驻地涉及搬迁, 51名运维人员降岗、百名员工工作地点发生改变, 人员年龄老化, 结构性缺员问题更加突显, 工区的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 我们也看到当前工作的优势, 各运维班组工作内容相同, 专业要求相同, 因此更能体现出我们运维专业管理的规模效应。面对喜忧参半的现状, 工区领导达成了共识:要将工作重心放在班组, 狠抓“三基”工作, 致力提升班组建设水平。依据现代人本管理“抓制度、抓文化”的两个核心要义, 外在强化制度管事, 确保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内在强调文化凝心, 提高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将落实公司各项管理、各项任务的“最后100米”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3.浙江运维制度 篇三

一、林业“三定”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全省林业的快速发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就实行了“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林业经营体制。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省又开展了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工作,着力解决林业“三定”的遗留问题,进一步确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山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了新的认识,对进一步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经营主体的愿望更加强烈。面对林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和各项政策,紧密联系第一轮山林承包期陆续到期的实际,着力把山林延包工作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来抓,并于2006年初开展以“延长山林承包期、发放林权证、规范林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山林延包工作。目前,全省山林延包工作已全面完成。全省共完成换(发)林权证面积8657.5万亩,其中集体所有8258.8万亩,占95.4%,国有398.7万亩,占4.6%。在集体所有面积中,责任山2619.2万亩,占31.7%,自留山1878.9万亩,占22.8%,集体统管山3760.7万亩,占45.5%。通过山林延包,进一步明晰了林业产权关系,依法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推进了林权规范流转,优化了森林资源配置;统一了山林权属资料的归档保存,建立了林权管理制度基础;调处了大量的山林纠纷,维护了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和调整,林业产权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林农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不断巩固。据最新清查结果,2004年与1979年相比,全省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2006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1217.7亿元,位于全国前茅。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和调整,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合乎林区生产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意愿,不仅为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可靠保证,而且有效调整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统筹了城市与农村的利益,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浙江现代林业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拓展和延伸,是整个农村改革领域的扩展和深化。目前,我省林业产权主体已基本明晰,经营主体已基本明确,但林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各项配套改革有待全面推进。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要求,坚持林农多得实惠、生态受到保护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要创新林权管理制度。清晰明确的林权关系是是林业各项改革的基础,将林权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完善林权登记管理,积极发挥林权证法律凭证作用,与公益林补偿、林木采伐申请、流转、抵押等林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林权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向社会提供林权信息,使林权管理统一、规范、科学、公开。要加强林权纠纷调处,充分发挥乡村调解机构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调处机制,促进林区和谐稳定。

二要创新林业管理机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林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并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森林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林业经营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建立森林资源流转机制和林权交易市场,有序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山林资源生产经营环节向种植能手集中,向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积极培育林业产权交易市场,搞活经营机制。要积极探索并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步伐,提高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资产的能力,拓展信贷支农的渠道,激发林业创业富民的活力。

三要创新林业经营方式。在保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和产权清晰的基础上,以林农自愿为原则,组建新型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林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广大林农通过联户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和转包经营等方式,明确权利和责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和培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林农参与市场的能力。

四要加强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山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多种利益主体和各方面的利益,政策性很强,操作难度较大。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建立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机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准确把握政策,正确引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全省山区经济实现新发展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浙江实际来看,山区、林区的人民群众是我们要重点惠及的部分,关键是要发展山区经济,而林业正是发展山区经济、推动山区人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進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各项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努力把更多适宜发展生态经济的生产要素引向山区、引向林业,为山区致富、林农增收提供可靠保证。

一要切实转变山区经济发展方式。从我省山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山区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林字牌,大力发展竹、木、林、花、果、茶等具有山区特色的林业产业,积极开发森林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走出山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山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要积极为山区群众提供创业平台。山区经济要有新发展,就是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要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山区农村综合改革,破除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解决山区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更多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引向林业、引向林区、引向林地,不断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延伸林业生产经营的范围和领域,为广大林农提供创业平台,富裕广大林农,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山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路子。逐步完善基本合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调动林农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我省生态环境。引导林农依靠科技发展林业产业,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业经营科技含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对林农的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要鼓励科技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山区工作,为山区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加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林农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强山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山区基地作业道建设,努力降低林农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4.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篇四

为了规范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确保系统硬、软件稳定、安全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制度包括信息机房管理、服务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控制。

一、信息机房管理

1、硬件配备及巡检

1.1、信息机房按规定配备防静电地板、UPS、恒温设备、温湿度感应器、消防设备、防鼠设施等相关基础设施。

1.2、机房管理人员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度)对机房硬件设备设施进行巡检,以保证其有效性。

1.3、机房应建立相关的出入登记、设备巡检、重大故障等记录,并认真填写。

2、出入管理

2.1、严禁非机房工作人员进入机房,特殊情况需领导批准,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后方可进入。

2.2、进入机房人员应遵守机房管理制度,更换专用工作鞋。2.3、进入机房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

3、安全管理

3.1、操作人员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3.2、未经批准,不得在机房设备上随意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

3.3、软件系统的维护、增删、配置的更改,必须按规定详细记入相关记录,并对各类记录和档案整理存档。

3.4、机房工作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信息资料与数据。

3.5、机房内严禁吸烟、喝水、吃食物、嬉戏和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机房安静。

3.6、严禁在机房计算机设备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聊天、玩游戏),对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做到先杀病毒后使用。

3.7、机房严禁乱拉接电源,应不定期对机房内设置的消防器材、烟雾报警、恒温设备进行检查,保障机房安全。

4、操作管理

4.1、机房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脱岗,遇特殊情况离开时,需经机房负责人同意方可离开。

4.2、机房工作人员在有公务离开岗位时,必须关闭显示器;离开岗位1小时以上,必须关闭主机及供电电源。

4.3、每周对机房环境进行清洁,以保持机房整洁;每季度进行一次大清扫,对机器设备检查与除尘。4.4、严格做好各种数据、文件的备份工作。服务器数据库要定期进行双备份,并严格实行异地存放、专人保管。所有重要文档定期整理装订,专人保管,以备后查。

5、运行管理

5.1、机房的各类计算机设备,未经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编写、修改、更换各类软件系统及更改设备参数配置。

5.2、各类软件系统的维护、增删、配置的更改,各类硬件设备的添加、更换必需经负责人书面批准后方可进行;必须按规定进行详细登记和记录,对各类软件、现场资料、档案整理存档。

5.3、为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对各业务单位、业务部门等送交的数据及处理后的数据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交接登记手续。

5.4、部门负责人应定期与不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并作为人员考核之依据。

二、服务器管理

1、服务器管理

1.1、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通信设备是信息网络的关键设备,须放置在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

1.2、服务器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除系统维修和维护时间外,要保障服务器24小时正常运行。

1.2、不得在服务器上使用不安全的软件、U盘和移动存贮设备,使用上述设备前一定要先做好病毒检测。1.3、不得利用服务器从事工作以外的事情,无工作需要不得擅自拆卸服务器零部件,严禁更换服务器配套设备。

1.4、不得擅自删除、移动、更改服务器数据;不得故意破坏服务器系统;不得擅自修改服务器系统时间。

1.5、定期进行服务器系统扫描,及时关闭可疑的端口与服务,经常查看服务器运行日志,检查服务器磁盘空间(或其它存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服务器异常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1.6、管理员对服务器管理员账户与口令应严格保密、定期修改,以保证系统安全,防止对系统的非法入侵。

1.7、对服务器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泄露、丢失及破坏。

1.8、及时处理服务器软硬软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所有工作中出现的大小故障均要作详细的登记,包括故障时间,故障现象、处理方法和结果。

1.9、双休日、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处理。

2、服务器病毒防范制度

2.1、服务器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立即处理。

2.2、未经上级管理人员许可,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

2.3、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2.4、及时关注IT行业病毒防治情况和提示,根据行业提示调节服务器安全参数,避免服务器被侵袭。

2.5、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在系统执行拷贝、运行等操作前,检测文件是否感染病毒,发现病毒自动清除或由管理员选择处理。

2.6、定期实施静态杀毒,对服务器统一杀毒处理。发现系统遭到严重病毒攻击并形成一定破坏时,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向相关单位反映情况,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最大限度控制受损面。

3、数据备份与检查

3.1、服务器的数据库必须做好备份,定期(如每周或每月)做好日志文件的备份。服务器内的重要数据做好不同介质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3.2、每月定期检查备份数据,如有损坏,及时重新备份。3.3、备份的数据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盗等设施。

3.4、建立双备份制度,对重要资料除在服务器贮存外,还应拷贝到其他介质上,以防遭病毒破坏而遗失。

三、信息系统应用管理

1、应用管理

1.1、系统投入使用前,依据公司的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原则,结合该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性,业务部门组织系统使用部门共同制定该系统的应用方案。

1.2、系统出现问题时由资产归属单位自行负责管理、维修和维护;出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将异常现象、发生时间和可能的原因作详细记录,并立即提交给上级部门,由专业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1.3、系统账号及权限由使用单位进行管理,确需技术支持时,上级部门可对使用单位进行指导。

1.4、权限中的账号中的信息、数据按规定划分,用户可根据其账号的权限进行阅读、使用。使用单位根据用户的职责权限编发账号,每个用户对应唯一的账号,禁止使用他人账号,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使用者和账号泄露者共同承担。

1.5、系统中的管理员账号和权限,经使用单位提请信息部门授权后,方可使用。

1.6、信息系统用户离职、调动时,其使用单位必须向信息部门出具离职、调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系统管理员及时对其账号进行撤销或修改。

1.7、系统使用的相关资料应有使用单位进行保存,在信息部门进行备案。

2、应急处理

2.1、在信息系统准备阶段,由承建商、使用单位、信息部门三方共同编制紧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信息系统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信息部门依据紧急预案,向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及时通报故障情况。

2.2、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信息部门依据紧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抢修,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

2.3、应急处理结束后,信息部门应认真总结应急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和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

2.4、信息系统应急处理详情见附表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3、数据备份与恢复

3.1每周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备份,确保业务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地转储到备份介质上,备份介质需标明备份日期和备份内容,严格控制知悉此备份的人数,备份的数据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

3.2对备份数据进行登记管理,备份可采用磁盘、移动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

3.3、涉密文件和资料备份应严加控制。未经许可严禁私自复制、转储和借阅。对存储涉密信息的磁介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及保密期限,并视同纸制文件,分密级管理,严格借阅、使用、保管及销毁制度。

3.4、新系统上线运行时必须做好系统的完全备份,根据业务频率和数据的重要程度做好增量备份。

3.5、技术人员每周将备份上传至信息部门,信息部门管理人员对备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3.6、技术人员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信息系统变更管理 4.1、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及重大变更需上报机电管理部审批,审批完成后方可执行;若需中断业务时需向公司汇报批准后执行。财务、全面预算等重要保密系统需经财务系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操作过程必须详细记录。

4.2、信息系统变更的实施需报公司审核批准后执行,变更实施需由信息部门组织实施,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操作,变更过程必须详细记录并保存。

4.3、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异常情形时,系统管理人员应立即上报业务主管部门,由业务主管部门启动“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联合信息部门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4.4、信息系统的新系统接入或旧系统删除操作需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4.5、信息系统的变更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系统管理人员不得擅自进行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软件版本,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的环境配置。

4.6、系统变更程序必须遵循与新系统开发项目同样的验证和测试程序,测试通过后方可进行变更,必要时还要进行额外测试。

4.7、各信息系统相关设备资料(系统驱动、设备说明书、系统授权书等)要按照相关技术档案存储制度保存,以备查看。

4.8、对信息系统的备品备件必须详细记录,保证数量及型号满足系统应急,如有缺失必须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并做好标签,明确功能。

五、信息系统应用控制: 5.1、针对手工录入、批量导入、接受其他系统数据等不同数据输入方式,系统将自动对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校验。

5.2、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各信息系统的口令、密码要求严格保密,严禁擅自更改或泄露系统访问授权。

5.运维管理制度考试题2 篇五

(二)1、生产准备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A)、(B)、(C)、现场交接验收、验收启动等。A、组织准备 B、人员准备 C、技术准备 D、资料准备

2、公司生产准备工作坚持统一管理、(B)的原则。A、各负其责 B、分级负责 C、公司负责 D、分公司负责

3、组织编制本单位生产准备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培训、(B),参加启动方案的审查。A、竣工验收方案 B、交接验收方案 C、竣工预验收方案 D、转序验收方案

4、依据相关规程、规范,组织制订、审查、批准各专业(B)和各类(D),组织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交接验收。A、竣工验收方案 B、验收大纲 C、竣工预验收细则 D、设备验收卡

5、组织工程验收工作,对各专业组验收情况进行督查,并组织分公司编制(C),上报工程启委会及省公司相关部门。A、验收小结 B、验收总结 C、首检式验收报告 D、验收材料

6、分公司负责新建工程图纸、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负责(D)、(A)、(B)以及(C)的编制。A、验收细则 B、附录

C、现场运行规程 D、验收方案

7、分公司负责对线路本体及通道内各类(C)安装数量进行统计,并编制技术规范书,上报运维检修部审批后进入采购流程。A、警示牌 B、杆号牌 C、标示牌 D、相序牌 8.分公司负责编制生产(C)的具体资金使用计划,并上报运维检修部。A、大修费用 B、技改费用 C、准备费用 D、运行费用

9、负责做好备品、备件、仪器仪表、专用工器具的检验、入库管理工作,建立备品、备件、仪器仪表、专用工器具(A)。A、管理台帐 B、专用台帐 C、实验台帐 D、保管台帐

10、选派适合的(C)进驻工程现场,参加工程建设,跟踪了解工程进度和质量,提出优化意见和建议,落实技术监督和反事故措施要求。A、负责人 B、专责 C、生产骨干 D、技术人员

11、线路投运前需制定(B)、(A)、(D)和有关生产管理制度。A、验收大纲 B、现场运行规程 C、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D、验收卡

12、组织进行交接验收,参加工程的(C)和(A)。A、竣工验收 B、现场监督检查 C、阶段验收 D、隐蔽工程旁站

13、公司生产准备人员配置应满足(B),业务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同时按要求进行(C)。A、人员要求 B、工作要求 C、专业培训 D、技术培训

14、新(扩)建输电工程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列有充足的生产准备费,要求(B),确保各项生产准备工作顺利开展。公司输电工程生产准备费由省公司统一管理,使用计划由运检分公司报公司运维检修部审核,经公司分管领导或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上报省公司生技部批准。A、自由使用 B、专款专用 C、按需使用 D、先使用后申请

15、工程建设单位提前(C)向运维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填写《验收申请单》 A、5天 B、3天 C、一周 D、10天

16、交接验收复验完成后,运行单位应出具(B),报告应明确是否具备投运条件,经领导小组组长签字、批准,并将验收报告报送省公司有关部门及调度。A、验收小结 B、首检式验收报告 C、验收总结 D、验收材料

17、验收结束后应及时出具(D),对验收发现的问题向建设单位明确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A、验收小结 B、验收总结 C、首检式验收报告 D、验收意见

18、验收实行责任(B)制度,由于验收工作不到位造成电网或设备事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A、追究 B、追溯 C、负责 D、考核

19、定期开展设备(C),做好危险点预控,组织开展日常巡视、检(监)测工作,并负责巡视质量管理。A、检查 B、监测 C、运行分析 D、巡视

20、开展输电线路(D),制定治理措施,及时开展设备消缺,做好设备状态评价、设备评级等工作。A、巡视 B、监测 C、治理 D、隐患排查

21、每条线路要有明确的(B),不得出现空白点。多个单位共同维护的线路,其分界点原则上按行政区域划分,共管单位协商后,由上级部门明确。A、分界

B、运维管理界限 C、责任人 D、标示

22、分公司要建立健全线路(A),每条线路(D)都应有明确的巡视责任人,巡视责任人应相对固定,通过技能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A、巡视岗位责任制 B、运维台帐 C、责任人 D、或区段

23、分公司应加强(B)基础数据管理,按规程规范有关要求备齐制度、图表、资料、记录及相关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技术管理。A、运行

B、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C、档案 D、数据录入

24、分公司应按照(C)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发现缺陷后及时开展消缺工作,提高设备消缺率。A、检修 B、运行 C、设备缺陷 D、电力公司

25、运维检修部(C)应定期组织开展设备运行分析,适时开展专题分析,制定整改措施。A、每周 B、每季 C、每月 D、每年

26、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评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运维检修部每年至少组织(1次)设备评级,评级结果应报省公司主管部门。A、2次 B、1次 C、4次 D、3次

27、根据巡视不同的需要(或目的),线路巡视分为三种:(A)、(B)和(C)。A、正常巡视 B、故障巡视 C、特殊巡视 D、监察巡视

28、线路发生故障后,不论开关重合是否成功,均应立即组织(B),发现故障点后应及时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应保护故障现场。A、正常巡视 B、故障巡视 C、特殊巡视 D、监察巡视

29、故障巡视应及时(D),对故障现场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现场拍摄的录像或照片),引发故障的物证(物件)应取回,以便为故障分析提供证据或参考。A、汇报 B、巡视 C、办理工作票 D、发现故障点

30、应根据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适时开展(C)或监察性巡视等,确保输电设备运行安全可靠。A、正常巡视 B、故障巡视 C、特殊巡视 D、夜间巡视

31、线路巡视中,如发现(A)或遭遇(D)等情况,巡视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分公司应及时安排处理。A、危急缺陷 B、一般缺陷 C、异常情况 D、外力破坏

32、线路巡视中,应加强线路保护区的管理,对线路通道、周边环境、施工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线路通道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好(A)工作,严防外力破坏对输电设备造成严重影响。A、电力设施保护 B、电力设备保护 C、附属设施保护 D、运行线路保护

33、巡视人员应及时做好(A),分公司应定期检查巡视记录和现场巡视质量,运维检修部应进行抽查。A、巡视记录 B、巡视质量 C、巡视工作 D、巡视准备

34、分公司每年应对输电线路通道开展(C)次全面普查,掌握通道内树(竹)木生长、建筑物、地理环境、特殊气候特点及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电力线等详细分布状况,对重要线路或特殊区段应逐档绘制线路通道状态图,并根据通道状态变化动态修订。A、3 B、4 C、2 D、1

35、在输电线路重点地段保护区的区界上,应设立(B),并标明保护区段和联系方式等;在外破多发区、盗窃易发、人员密集、施工作业等重点区域应加强(C)宣传,设立宣传牌,通告保护区内严禁事项;在跨越重要公路和航道的区段,应设立明显(D),标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A、围栏 B、明显标志 C、电力设施保护 D、警示标志

36、针对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固定施工点,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与之签订(B),必要时应向地方政府电力设施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要加强重要区段、重点施工时段的运行巡视,必要时派人(D)。A、施工协议 B、安全责任书 C、检查 D、现场监护

37、加强对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流动作业(如吊车作业等)隐患管控,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采取各种形式对有关单位和人员开展(B)。A、技术培训 B、安全教育 C、义务教育 D、技能培训

38、分公司应加强输电线路(A)和(C),根据检(监)测数据和信息,开展统计分析并掌握线路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A、带电检测 B、设备巡视 C、状态监测 D、标准化建设

39、分公司应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的日常检测管理,根据线路运行状态合理确定检测周期及工作计划。要完善线路运行在线检测手段,配备充足的测量仪器。新投运的输电线路投产后(一个月)内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检测工作。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40、每年(A)前应对重点防雷区段进行线路基础(B)检查和接地电阻检测,大跨越及重点区段应适当增加检测次数。线路发生雷击故障后,应对故障杆塔进行(D)测试,并通过雷电定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A、雨季 B、接地体 C、附属设施 D、接地电阻

41、分公司应加强对采空区(A)的检测,特殊情况应缩短测试周期;污秽严重地段的现场绝缘子污秽度应加强定点(B)或根据巡视情况选点测量,重点地段每年应适当增加测试次数;根据相关规定,应加强对(C)抽检和(E)检测。A、铁塔倾斜 B、测量 C、复合绝缘子 D、接地电阻 E、瓷质绝缘子

42、分公司应加强对线路夏季高温时段和满载、重载时段导地线(B)和(C)测量工作,对线路重点区段和重要跨越地段的红外测温和弧垂测量应(D)检测周期。A、紫外成像 B、红外测温 C、弧垂 D、缩短

43、根据线路运行状态,适当增加夜巡次数,及时发现线路电晕放电隐患;对电晕放电较严重的部位,及时进行(A)分析,立即制定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A、紫外检测 B、红外测温 C、带电检测 D、原因

44、维修工作应按照有关检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执行,更换后的新部件的强度和参数不得低于(A)。A、原设计要求 B、原设计96% C、原设计95% D、原因原设计80%

45、(D)工作应根据架空输电线路隐患排查大纲的有关规定实施常态化管理,并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各类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A、事故处理 B、缺陷处理 C、防汛应急管理 D、隐患排查

46、分公司应及时组织输电线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B),全力做好重大隐患管控和治理工作。A、设备台帐 B、隐患台账 C、责任制 D、事故台帐

47、设备缺陷按照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B)、(C)和(D)三类。A、紧急 B、危急 C、严重 D、一般

48、发现设备缺陷时,根据缺陷情况及缺陷性质启动缺陷管理程序,包括缺陷的(A)、(B)、(C)、(D)等环节,缺陷管理应做到全过程闭环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A、发现 B、建档 C、消除 D、验收 E、上报

49、设备缺陷的处理时限。危急缺陷处理时限不超过(A);严重缺陷处理时限不超过(C)月;一般缺陷处理时限原则上为(B)设备停电,最长不超过一个例行试验周期,可不停电处理的一般缺陷处理时限不超过(D)月。A、24小时 B、下一次 C、一个 D、三个 50、缺陷建档。运维或检修人员发现缺陷后应及时参照缺陷定性标准进行定性,在(C)工作日内录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启动缺陷管理流程。A、两个 B、五个 C、一个 D、三个

51、缺陷处理后,运维人员应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在(D)工作日内由运维人员录入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缺陷处理流程的闭环管理。因客观原因未彻底消除的缺陷,应由验收人员将原缺陷消除后,将重新定性后的缺陷录入系统启动流程。A、两个 B、五个 C、一个 D、三个

52、(B)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案件处理及对外联络等工作。

A、安监质量部 B、公安保卫部 C、运维检修部 D、运检分公司

53、分公司应在公安保卫部的领导下,建立电力设施保护(C)、(B)和(A)的机制。A、群防群治 B、警企共建 C、政企协作 D、义务巡线员

54、公司发现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隐患后,应及时向当事单位(人)下发整改通知书,当事单位(人)逾期未整改的,应及时报告(B)和(C),并配合处理。A、当地政府

B、政府电力行政管理部门 C、公安保卫部 D、电力公司

55、分公司发现任何(B)和(D)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危害电力设施安全行为并制止无效时,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电力主管部门和公安保卫部,必要时应驻地值守。A、企业 B、单位 C、团体 D、个人

56、分公司应加强输电线路(A)和通道(C),根据输电线路重要程度和线路通道环境状况,合理划定输电线路可能发生(B)、(D)等特殊区段,按区域、区段设定设备主人和群众护线人员,明确责任,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A、状态管理 B、外力破坏 C、隐患排查治理 D、盗窃

57、新建输电线路电力设施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应与电力工程建设(A)、(B)、(C)、(D)。已运行的电力设施中不符合安全防范技术标准的,应制订整改计划逐步改造。A、同规划 B、同设计 C、同施工 D、同验收

58、输电设施不允许非法搭挂各类(B)、(C)等。A、通信线 B、线缆 C、装置 D、广播线

59、公安保卫部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信息报送责任部门,应设置(C)负责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及上报工作。A、两人 B、兼职人 C、专人 D、负责人

60、分公司对发生的特、重大事件要求(B)小时内将有关情况以电话、手机短信或传真等方式第一时间报告公安保卫部及相关部门;事件发生后(D)小时之内将事件初步分析报告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报送;一般事件纳入生产运行周报的报送内容。A、1 B、2 C、6 D、12 61、分公司每月(A)日前以电子邮件方式报送上月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月报至公安保卫部;每季度后第1个月的(B)日前报送上季度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季报;每年1月(C)日前报送上年度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计划。A、2 B、5 C、10 D、15 62、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专项检查每年不少于(C)次,年终进行综合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运检分公司年度业绩考核。运检分公司应建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考核制度,制定实施细则。A、3 B、5 C、2 D、1 63、家族缺陷是指经确认由于(A)、(B)、(C)等同一共性因素导致的设备缺陷或隐患。家族缺陷实行“两级认定、一级发布”的原则。A、制造厂设计 B、材质 C、工艺 D、制造

64、家族缺陷管理流程分为(A)、(B)、(C)、(D)四个环节。A、信息收集 B、分析认定 C、审核发布 D、排查治理

65、防汛检查时间:每年(A)月底前完成检查。A、3 B、5 C、2 D、1 66、分公司防汛值班由领导带班,有关人员轮流值班。值班人员要忠于职守,保证(B)畅通,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带班领导报告。A、信号 B、通讯 C、信息 D、联络

67、在防汛值班期间,运检分公司每日下午(B)前上报防汛日报,每周四(C)前上报防汛周报至公司防汛办公室,由防汛办公室审核后上报省公司。A、18:00 B、17:00 C、12:00 D、10:00 68、汛后应及时进行防汛总结,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每年(C)前上报公司防汛办。A、3月20日 B、6月30日 C、9月30日 D、1月10日 69、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做到(B)清楚、(C)清楚、危险点清楚、(D)清楚、责任清楚;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A、工作责任 B、作业任务 C、作业流程 D、安全措施

70、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应突出(B)和(A)两条主线,实现事前管理、过程控制,达到预控目标。A、质量 B、安全 C、任务 D、流程

71、在编写作业指导书(卡)之前,必要时应进行(B),根据现场环境和作业内容等,在作业指导书(卡)范本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危险点分析,完善控制措施、作业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等。A、现场调查 B、现场勘查 C、审核 D、批准

72、现场作业指导书(卡)都应有编号,且具有唯一性和(B)。A、严肃性 B、可追溯性 C、目的性 D、操作性

73、作业指导书(卡)一经(C),必须严格执行。如因现场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指导书(卡)与实际不符等情况时,必须履行审批手续。A、编制 B、审核 C、批准 D、同意

6.售后服务、运维办事处管理制度 篇六

运维办事处是负责公司在异地的工程项目售后、为公司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一个综合性职能部门。

1、办事处全面负责对所辖地区各工程项目完结后的技术支持,承担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如:客户关系维护、日常运维、定期巡检等工作。

2、办事处经公司授权后,办事处应本着有利工作、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统一管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协调配合、工作有序,优质服务,并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负责办事处工作信息的管理与保护,严禁泄露任何商业类信息。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与利益,规范操作,不得有违规违法行为;禁做有损公司利益的事。

4、如发生服务质量、安全等工作中引发的争议和纠纷,办事处须在2小时以内报告公司,以便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不瞒报或延报,办事处在处理重大事故时,对外发布的技术处理措施(方案)和结论性处理意见,须经公司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对外发布。办事处难以协调解决的,应及时报送公司,由公司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出面协调处理。

5、项目竣工验收后,办事处须配合系统集成部完成交接工作以及有关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便于后续开展售后运维工作。

6、按要求建立客户档案,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如实填写各项报表,定期检查和整理文件资料,确保公司资料文件的完整和有序性,保证资料查询的方便、及时和准确。并对各资料文件进行分类管理,按月定期汇报公司,反馈各类报表。

7、在日常工作中,应保持现场整洁,不乱摆放维护工具等,维护完成后,清理现场,填写公司统一制定的维护单据,返回公司存档。

8、日常巡检过程中,应仔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若涉及第三方原因,需向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巡检完成需签收相应的巡检单,统一存档返回公司,以便为客户提交服务报告。

9、驻场维护时,严格遵照客户作息时间或上班规定,若客户与公司达成了其他工作要求和规定,按要求严格执行。

10、办事处人员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言谈举止得体;办公区域与休息区域划分明确并保持整洁。

11、办事处人员电话须24小时开机,无故原因导致公司或客户无法联系者取消当月话费补助资格。

12、严禁办事处人员私自直接向客户收取货款、结款、或借支现金。

13、合理计划、开支办事处费用,不虚报、多报各项费用。以上均为公司驻外运维办事处必须执行的基本规章制度,办事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此制度!

7.浙江运维制度 篇七

关键词: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参保意愿

中图分类号:C931.7; F84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06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15-04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浙江省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经济发达,政府财政实力雄厚,早在2007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就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含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在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浙江省又率先建立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截至2010年末,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170万人,享受基础养老金的老年人达578万人。①

激励机制(Motivate Mechanism),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激励城乡居民普遍参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据笔者了解,激励理论在我国各行各业大量应用于实践,但几乎没有文献专门研究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激励机制。

在此背景下,我们从浙江省目前实施和大力推进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发,以城乡居民的参保意愿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和解释这些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因素如何约束和影响城乡居民的参保意愿,并据此设计针对性的激励机制。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描述

本文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我们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市下沙社区、兰溪市香溪镇、磐安县玉山镇、青田县温溪镇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2%。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16-59岁的城镇、农村居民,其中男性124人,占53.9%,女性106人,占46.1%。其中城镇户口66人,农村户口居民164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36-44岁年龄段的人最多,占总数的39.6%;其次是18-35岁的年轻人,占34.8%。具体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

二、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因素分析

本文选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作为直接衡量参保意愿的指标,因为参保率能较好地体现参保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影响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主观方面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来源、收入水平、风险预期;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地区差异、传统养老观念;政策因素包括政府补贴、缴费水平等。在确定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后,根据问卷设计,选取了7个容易量化的指标作为实证分析的影响因素变量,对取得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所有变量采用强行进入法(enter)。从最终结果来看,除个别因素,选取的变量与参保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较为理想,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

1.年龄因素分析

此次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的是18周岁,最大的是59周岁。年龄均值为38.61周岁,同时38岁的调查对象最多。27-37周岁及38-48周岁年龄段的城乡居民分别占了32.6%及41.7%。根据年龄分组和是否参保的交叉制表可见,调查对象中38-48周岁的人已参保的总数最多,占总参保人数的45%,49-59周岁的未参保人数占1.7%。由此可得,随着年龄的增大,养老保险意愿越强,人们更愿意缴费参保。

2.文化程度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保意愿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接受程度。受教育水平的层次不同,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我们假设,文化程度越高,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越大。从数据统计中看,文化程度样本多集中在初中档次,占38.3%,高中或中专占调查样本的28.7%。

就文化程度与是否参保的回归结果来看,p值为0.054,如果显著性水平?琢为0.05,因此不因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文化程度对是否参保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这点和前文中对于文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假设有点不符。其中大多数年轻的城乡居民学历也相对较高,但也可能因为已参加了其他险种的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不大。同时由于年纪尚轻,养老风险还不大,往往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此并没有直接体现文化程度越高,参保意愿越大。所以,回归结果得出的相关关系也符合现实意义。

3.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分析

根据数据频率分析可得,60%的人对城乡居民参保政策了解较少,了解的占30%,对政策一点不了解的还有15.7%,非常了解的仅有3%。参保意愿的离差平方总和为56.890;如果仅考虑参保者对政策了解程度单个因素的影响,那么参保意愿总方差中,对政策的不同了解程度可解释变差为6.572,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为50.319,他们的方差分别为3和224,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观测值为13.483,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琢为0.05,由于p值小于?琢,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参保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参保者对城乡居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越深,则其需求意愿也会越强烈。同时我们发现,那些不愿参保的城乡居民中,部分原因是对该项政策不了解。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广大城乡居民尽早参保。

4.收入因素分析

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收入、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子女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商业保险、集体福利、租金、土地征用补偿等方式。通过多重响应分析,我们发现,调查者中36.9%的人主要是打工收入;其次是经营收入,占22.9%;第三位是农业收入,占20.7%。

根据先前学者们的研究,收入水平对农民的养老保险需求意愿影响最为直接,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参保者对养老保险费以及风险的承受能力。根据参保原因统计可得,有40.3%的参保者在参保时候主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调查中可知,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参保者对养老保险费用的承受能力越强,他们越倾向于考虑将来养老金数额以及综合考虑政府补贴。

若参保者认为自己尚且年轻,现在缴费参保期限太长,或者认为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保障力度不强,这部分人群就会持参保观望态度,因此出现有支付能力却无需求意愿的现象。一般来说,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最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越高,因缴费困难而不愿意参保或持观望态度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5.参保成本分析

养老保险的成本角度看,从直观上来说就是人们每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这是显性成本。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已参保者中缴费档次最低也是绝大多数参保者选择的档次是100元/年,缴费档次最高的是5000元/年,均值为450元/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较高,63.6%的参保者表示自己选择的缴费对生活基本没影响。

但是,城乡居民在选择参保缴费的同时还有机会成本。从现金结余用途的频率统计中我们发现,子女教育、养老保险是所占比率最高的前两位,而且现金结余用于子女教育最多的是38-48周岁的人群。如果选择养老保险,就意味着放弃或部分放弃例如子女教育、修建住房、生活必需品、卫生医疗等较为基本和迫切的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选择养老保险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了。

6.农民的养老观念

浙江省的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过多年实践,浙江省城乡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已有基本认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7.4%的调查者认为参加城乡居保有必要,认为必要性一般的占31.7%,仅有5.2%的认为参加养老保险是没必要的。调查显示,在对未来养老途径选择上28.1%的人愿意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7.6%的调查者想通过自我储蓄养老,23%的人选择子女赡养实现养老。因此,我们认为城乡居保的推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年轻人尽管目前不愿参保,但已有一定的参保意识。然而,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依然强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子女赡养依然是国民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子女赡养、自我储蓄等其他养老途径,都会对是否参保产生直接的替代效应。

7.未参保原因分析

通过对未参保原因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23.8%选择等年龄大了再说,19.1%的人想看看实施情况再定是否参保,14.8%的人表示对政策不了解而未参保,只有7.8%的人是因为经济问题未参保。由此也进一步证明,经济因素并不是影响年轻城乡居民参保的决定因素。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人来说,现在参加城乡居保缴费最少40年,在60周岁之后领取养老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养老保险未来收益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容易出现等年龄大一些再参保的权宜思想。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设计

目前尚未参加的城乡居民中,44.36%的人表示以后愿意参保,44.36%的人持观望态度,同时也有11.28%的人员表示不愿参保。在根据上文分析城乡居民参保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如何将持观望态度及有参保意向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制度中来,笔者将从政府、个人两个角度设计针对性的激励机制。

(一)政府角度激励机制

1.财政激励。财政激励是指运用财政补贴的手段,激励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更多的参保缴费。政府为养老保险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是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既要补“入口”,又要补“出口”。政府对选择不同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员给予有差别的缴费补贴,多缴多补。缴费补贴作为城乡居保筹资渠道之一,减轻了参保者的缴费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缴费能力。缴费补贴是城乡居民参保的重要激励因素,在对已参保者缴费档次考虑因素的统计中可见,18.8%的人考虑的是政府补贴的高低。地方政府也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养老金待遇。另外,缴费年限养老金作为浙江省首创的一项激励政策,受到民众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激励16-45周岁的青年城乡居民参保,建议制定出台缴费年限超过16年的激励措施。

同时,从本文调查数据可见,绝大多数参保者选择缴费档次是最低档次100元/年。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一旦确定缴费档次就不能更改。参保者因经济条件等其他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选择了低挡缴费,日后选择高档次缴费,政府也应当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中完善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正。总之,进一步发挥财政激励作用,在地方可承受范围内,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立法激励。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权集中在政府层面,社会保险中部门分割、部门之间易发生博弈,各部门利益通常不能协调一致。通过立法来界定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主体和管理主体的权责,以此减少政府自利行为导致的寻租行为。中央与地方存在利益分歧也是影响社会保险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作为社会保障法中的“基本法”,首次确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填补了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空白。但这远远不够,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然薄弱,应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一系列的特殊法如《社会养老保险法》,更加明确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便于未来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体化。通过立法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则,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网络体系。

3.公平激励。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长期以来,养老保险制度亦呈“二元性”。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割,养老保险待遇存在巨大差距。按社会属性群体划分,参保对象可划分为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纯种植业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参保对象的激励。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破除城乡分割,将不同的人群逐渐纳入到统一的城乡居保体系中,将养老保险的“小碎片”整合为“大碎片”,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公正公平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既有助于对各类劳动者的有效激励,扩大覆盖范围,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二)个人角度激励机制

1. 参保意识。千百年来,我国提倡和崇尚孝道,农民的养老意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观念和土地保障养老。同时,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往往基于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并发挥自身理性对农村政策进行解读,多将自己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费用看作是一种将在养老收益的投资。此外,由于养老保险的收益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期限体现,农民广泛存在的小农意识也阻碍着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和接受。“老农保”失败的教训,使得农民对政府的公信力尚存顾虑,担心政策的朝令夕改,导致出现参保意识并不强烈。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较强的养老风险和需求,参保意识较强,基本都已参保缴费。在未参保的人群中主要是一些灵活就业人员,这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参保意识淡薄,将他们吸纳到养老保险中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因此,政府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应当继续普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宣传政策,灌输社会养老意识,解答问题,以期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意识,增强了群众的参保意识,从而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

2.预期收益。第一,提高参保者对城乡居保的收益预期。从收益的角度看,养老保险的收益不仅体现为农民所能获得养老金的实际数量,也体现为养老金能给农民老年生活所带来的真正保障水平。从持续收益预期考察,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纯种植业农民的预期值是依次增高的,而购买养老保险的效用对他们是依次减弱的。②因此,通过完善基金监管机制,保证基金的安全性,降低制度风险,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制度的稳定性来提高收益预期,激励其尽早缴费,多缴多得。第二,降低参保者的消费风险。养老保险准公共产品,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看,参保者购买保险产品,必然存在体现自身特点的消费风险知觉。即人们对未来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和水平的不确定,以及购买城乡居保的机会成本等将影响是否投保缴费。城乡居民可以通过了解政策、提高参保意识等自身努力来减少知觉风险,作为养老保险提供者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努力为参保人员提供消费风险降低的途径,保障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缓解参保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农民的未来消费信心。如此能够扩大内需,拉动即期消费,又能够激发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农民的就业和消费预期。第三,降低参保者对城乡居保的风险预期。因为养老保险的领取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年轻人在如此漫长的一个时期内,将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风险,参保者对到期能否兑现,投保的基金能否保值等心存疑虑。当前每人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在现有物价水平和消费标准下只是低水平养老保障。参保者在年老时的养老保障水平不仅跟自己个人账户缴费多少有关,同时也受到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降低机会成本,尽量减少农民把购买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投资行为,逐渐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满足参保者年老时基本生活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具体分析年龄、收入、文化水平、对政策了解程度、参保成本、传统养老观念、未参保原因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重大影响,并据此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设计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运行的过程,也就是激励工作的过程。这个激励过程从城乡居民参保之前开始,贯穿于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全过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浙江省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还是十分强烈的,有44.36%的城乡居民表示愿意参保,44.36%的人持观望态度。我们的目标是16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有参保意愿的城乡居民都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激励机制目的在于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为推动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发挥效用,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典型引导、帮助群众算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重点做好45-59周岁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16-45周岁中青年参保缴费,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参保率。

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地方政府可承受范围内,进一步完善现行参保缴费政策,继续加大缴费激励。调动农村居民对较高档次养老保险的投保积极性,激励和引导他们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从而满足城乡居民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3.提升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提升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是提高农民政策预期的有效途径。基层组织和干部是加快推进城乡居保政策的主导性力量,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同时采取各项措施,广泛宣传和传递政策信息,耐心地解决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疑问和顾虑,引导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保积极性。总之,要增强基层组织和干部服务意识, 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提高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注释:

① 岳德亮.浙江各市县均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10-10-9.

② 刘自敏、邱恬.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J].乡镇经济,2009,(08).

参考文献:

[1]赵伦、张翠莲.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效用与农民心理预期分析[J].乡镇经济,2008,(08).

[2]孙健、申曙光.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05).

[3]张慧霞、王东.社保制度的建设:多元利益的博弈—从农民和农民工的参保行为反思社保制度的建设[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4]李艳荣.浙江省新型农保制度中的政府财政补贴及其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8).

8.浙江运维制度 篇八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公司各用人单位的招聘和录用活动,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确保公司获取发展所必需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原则

公司招聘员工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考评、择优录取、合理配置的原则。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总公司、生产厂、销售公司所有在编合同制员工。

第二章 招聘释义及相关管理职责

第四条本规定中的“招聘”,分为内部招聘、外部招聘两类。

第五条内部招聘

内部招聘指在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公司通过通知及公司网站向内部员工发布信息,并对有意愿的员工进行甄选的招聘行为,内部招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应优先在公司内部实施招聘;

2、与外部招聘相比,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内部员工;

3、员工参加内部招聘,须征得主管领导的许可;

4、内部招聘操作流程、审批权限等参照外部招聘执行;

第六条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指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并对应聘者进行甄选,为公司招募到合适人选的一种行为。

第七条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指公司针对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举办的专场招聘活动。由于其特殊性,每年的校园招聘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各单位协助实施。

第八条各工厂、营销中心在招聘活动中的职责与权限

1、负责提出本单位招聘需求(包括临时性和的),报总公司审批;

2、负责根据审批后的招聘需求制订本单位招聘计划;

3、负责根据招聘计划组织实施本单位招聘工作;

4、负责提出拟录用候选人名单,报总公司审批;

5、负责协助总公司组织浙江公司校园招聘工作;

第九条总公司在招聘活动中的职责与权限

1、负责提出浙江公司招聘需求与招聘计划;

2、负责提出总公司招聘需求与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审批各下属单位的招聘需求;

4、负责对各下属单位推荐的录用候选人进行审查与审批;

5、负责组织浙江公司校园招聘工作;

6、负责组织浙江公司部分关键岗位(如核心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

7、负责对各单位较大型的招聘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第十条公司招聘活动一般遵照如下流程:提出招聘需求、制订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简历筛选、初试、复试、背景调查、确定录用。

第三章 招聘需求与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第十一条 招聘需求及分类

1、招聘需求的提出:

各单位因业务量出现较大变化、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需要调整、或人力资源流失需补充等情况需要增加人员,可提出人力资源招聘需求。一般而言,人力资源招聘需求的提出应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扩大编制:用人单位业务量变化使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要通过增加编制来达成合理的人员配置(任何单位增加编制招聘,均须由总公司总经理批准,未经总公司核定编制的单位补员招聘,按照增编招聘对待);

2)储备人力:因预测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或预期的员工流失和退休情况、或为完成人员更替而提前进行的人员储备;

3)离职补充:因员工退休、员工辞职、合同终止解聘、意外死亡等原因而产生的岗位空缺;

4)短期需要:因业务量的周期性增加、员工各种原因的休假(病假、产假等)而产生的临时岗位空缺进行的人员补充。

2、招聘需求的分类:

招聘需求分为招聘需求与临时性招聘需求。

招聘需求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计划,通过对本单位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详细分析,提出的为完成经营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临时性招聘需求是指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需要立刻招聘人员,本单位无法通过内部人员调配来解决,但又未列入本招聘需求与计划的情况。如,因工作内容的变化需增加编制,或因人员流失需补员等等。

第十二条招聘需求的审批

招聘需求由各单位于每年10月底前,根据本单位次年人力资源业务计划,填报《招聘需求表》,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按程序报总经理审批后,批复至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制订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临时性招聘需求由各单位填写《临时性招聘需求表》,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按程序报批后,批复至各单位,由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任何单位增加编制招聘,均须由总公司总经理批准,未经总公司核定编制的单位补

员招聘,须按照增编招聘对待。

第十三条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是人力资源部门依照经审批后的招聘需求制订的关于招聘活动开展详细情况的计划。招聘计划与临时性招聘计划需填报《招聘计划表》和《临时性招聘计划表》

招聘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招聘实施与参与部门、人员需求情况、拟采用的招聘渠道、费用预算以及时间安排等,其中临时性招聘计划费用预算应包含在预算范围内。

各单位的招聘计划、涉及3人以上的临时性招聘计划应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执行。

需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的招聘活动,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制订招聘计划和组织实施,各单位配合。

第四章 招聘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四条招聘工作由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招聘计划组织与实施,相关业务部门参与对应聘者的筛选并与人力资源部共同确定录用候选人。

招聘工作包括以下内容:发布招聘信息、应聘资料收集与筛选、初试、复试、确定录用人员名单等。

第十五条发布招聘信息

1、选择招聘渠道: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应根据招聘岗位、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与人员要求、新员工到岗时间等的要求和招聘费用的额度来确定适当的招聘渠道。

公司外部招聘渠道包括:

1)、通过新闻媒介(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发布招聘信息;

2)、参加各类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

3)、大专院校招聘;

4)、人才中介公司、专业猎头公司推荐;

5)、知名人士和内部员工推荐;

6)、其他途径。

2、对外发布的招聘信息,应按照公司统一的“招聘信息模板”中的内容与格式制作。

第十六条简历筛选

1、人力资源部门对所收到的简历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初步筛选。

2、将筛选过后的简历推荐给用人部门进行二次筛选,确定初试人选;

3、人力资源部门与用人部门共同确定初试时间、地点、方式;

4、人力资源部门填写《初试人员汇总表》,并负责通知应聘者;

第十七条初试

1、初试由人力资源部门主持,相关部门参与;

2、初试重点对应聘者的价值观、职业性向、个性品质、能力进行考察

3、初试应聘者应当场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并承诺对提供的所有填报信息(包括在总公司及其下属单位内的亲属关系申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4、人力资源部门核对应聘者相关证件的真实性;

5、笔试: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应进行笔试,笔试由用人部门根据招聘岗位的不同情况制定测试题目,或由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题库中随机选题;

6、面试:面试应由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共同组织。每个参与面试的人员,须如实填写《应聘人员初试评估表》,交人力资源部存档汇总;

7、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初试评估情况,提出复试人员名单,及复试时间、场所、方式等建议,经相关用人部门审核确认。人力资源部须填写《应聘人员初试评估汇总表》,并附相关材料:应聘人员简历、《应聘人员登记表》、应聘人员相关测试答卷、《应聘人员初试评估表等》。

8、人力资源部填写《复试人员汇总表》,并负责通知应聘者;

第十八条复试

1、复试由用人部门主持,人力资源部组织、参与;

2、复试重点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等;

3、参加复试人员须如实填写《应聘人员复试评估表》,交人力资源部门存档汇总;

4、根据复试评审表的汇总情况,由用人部门提出拟录用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门确认,本单位总经理审核。

第十九条总公司审查与审批拟录用人员

各用人单位拟录用人员需填报《录用人员审批表》(并附简历、面试评估表),报总公司按程序审查与审批,审批后方可录用。

第二十条确定录用

1、经总公司审批同意录用的人员,各单位人力资源部应向被录用人员发出《录用通知书》,中层以上岗位、涉及公司重要机密等岗位,发放《录用通知书》前须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项目包括:

1)、学历、职称资格调查;

2)、工作背景(以前工作单位、职务、解除劳动关系原因等);

3)、职业操守(以往是否有违反公司合同、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

4)、其他(个人品行、家庭情况、信用调查、亲属申报核实等)。

2、未通过复试人员由人力资源部将其资料录入公司人才储备库备用。

第二十一条凡一次性招聘的人数在10(含10)人以上的招聘活动,一律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招聘或派员参与。

第二十二条校园招聘

1、校园招聘是公司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公司对外形象宣传的窗口。在校园招聘中,公司主要是为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储备需求。

2、各用人单位应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次年的校园招聘需求(作为招聘需求报告的附件),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

3、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将组织总公司各相关部门,对各单位校园招聘需求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浙江公司次年校园招聘需求与招聘计划,报总公司总经理审批;

4、经总经理审批同意的校园招聘计划,将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各单位人力资源部协助实施。校园招聘工作原则上应于次年4月前完成。

第五章 试用及转正

第二十三条报到

1、新员工应按《录用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到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如在超出规定报到时间5日内,仍未到人力资源部报到且未与人力资源部联系者,取消试用资格;

2、新员工报到前应到公司指定医院按公司规定项目进行全面体检,体检费用先由本人垫支,待转正后可由公司予以报销。新员工体检项目应包括:心电图、血常规检查、肝功、乙肝两对半、胸透、内科、五官科及耳鼻喉科检查等,各单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岗位要求增加其他体检项目。

3、新员工报到时须出具身份证、学历证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体检报告、免冠1寸近照、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文件、公司人力资源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同时将个人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告知人力资源部;

4、人力资源部门核对证件及相关资料后,与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应包含在合同期内),并从报到之月起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第二十四条职前培训

员工上岗试用前,必须参加职前培训,职前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主持,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职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公司组织机构、公司规章制度及福利、投诉及合理化建议渠道、财务会计制度(费用报销)等;

2、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规程等(可由用人部门负责培训);

3、员工均在员工培训登记表上签字,由人力资源部存档。

第二十五条试用

1、凡上岗试用的新员工,试用部门的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引导,使其尽快适应公司企业文化、熟悉岗位专业要求,并培养新员工的职业信心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试用人员试用期内每月应向本部门负责人上报试用工作报告;

3、人力资源部、试用员工直接上级根据试用人员试用期表现情况,应不定时与试用人员就试用期工作情况进行沟通,并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适当引导,使员工对以后在公司可能的职业发展及规划有所了解。

4、用人部门应定期对试用员工的各方面表现情况进行鉴定考核,并将结果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5、试用人员工资标准原则上按所试用岗位上年平均月工资总额的70%发放。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十六条转正

1、新员工试用期为一个月,原则上不允许提前转正。校园招聘并提前到公司实习的新员工试用期从获得毕业证之日起开始。

2、员工试用期届满时,由员工本人填写《员工转正申请表》,由试用部门负责人会同人力资源部对其进行考核,填制《员工转正评估表》,由人力资源部按程序报批。

3、在试用期结束前,由人力资源部门将《转正评估表》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员工本人。

第二十七条试用人员一般不宜担任经济要害部门和核心部门或涉及公司重要商务机密的工作,也不宜安排负有重要责任的工作。

本制度中未明确说明的审批权限按总公司下发的《人力资源审批权限》执行。本制度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制度施行前的相关规定,凡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附:

1、招聘流程图

2、员工招聘与录用管理制度附表

上一篇: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总结下一篇:生命的痕迹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