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2024-10-05

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共10篇)

1.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一

试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战略选择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和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要求,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与跟随模仿战略、均衡战略与非均衡战略、人才战略与基础战略、文化战略与行动战略的选择思路。

论文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创新型国家;非均衡战略;人才战略;文化战略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下简称骨干校)建设是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职教体系的背景下进行的,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由外延扩张型转为内涵提升发展型、由自身独立发展型转为校企互动发展型、由规模驱动型转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相比,骨干校建设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方,更加注重系统设计,建设目标的重心也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转向体制机制创新,涉及到的是一些更深层、更复杂、更综合的问题。因此,制订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战略,既是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有效保证措施,也是骨干高职院校重要的建设内容,对于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带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无疑具有关键作用。笔者结合实际谈一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战略选择问题,以期与高职院校同仁一起讨论。

一、自主创新战略与跟随模仿战略

从建设基础和综合实力来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整体上有一定差距,这一点毋庸置疑。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应在以下方面认真借鉴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一是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更好地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让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引入职业院校,使职业院校成为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平台;三是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创造条件。

但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模仿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做法,亦步亦趋、照抄照搬,不仅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而且还会导致巨大损失。这是因为:(1)骨干校建设面临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环境和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未曾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2)尽管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总体来看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离现代职教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才刚刚开始;(3)骨干校建设单位的要素组合与示范校存在差异,即使示范校建设中的成功方案,也需要加以改造后才能应用。从建设环境的要求来看,在办学主体结构或者说办学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是国家骨干校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多数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职技教育)都是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而不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日本、韩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在企业进行,德国的“双元制”也是以企业为主体,澳大利亚的TAFE实际上是行业主导的。我国建国初期的技工教育主要由企业举办,中专教育和大专教育主要由行业举办。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多数职业院校改由地方政府主办,这就为职技教育校企分离埋下伏笔。目前的校企合作之所以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以自身生存和发展作为出发点,较少考虑企业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反映的是职业院校的诉求,而不是企业的诉求。一些人希望以立法形式使企业承担职技教育的义务,但如果单纯是为了办学而办学,那只是一种零和博弈,这种强制性的合作很难持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对企业和职业院校均是如此。由于职技教育具有公益和私益双重属性,其资源的配置应该采用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调节保证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有效性和灵活性,以政府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向性、整体性和稳定性。

因此,我国的职技教育应采用政府和企业双主体结构,在垄断行业和大型企业实施企业办学模式,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资助,职业院校依据企业需要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自主确定招生规模、自主决定师资聘用;在中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采用政府办学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给予适当资助,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按政府计划确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本和末的关系,办学模式合理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均衡战略与非均衡战略

我国的高职教育面临着重大转型和办学体制的改革,而不仅仅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为期三年的国家骨干校建设中,需要处理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专业建设与非重点专业建设、专业能力培养与通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基础能力建设与重点项目引领等一些列的复杂关系。骨干校建设的项目属性客观上要求在既定领域和重大问题上实现突破,但学校内部工作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又要求实现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这就涉及到均衡战略与非均衡战略的选择问题。

经济学上有一种“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普遍规律,通过资源集中配置可形成具有极化效应(向心力)和扩散效应(离心力)的增长极,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逐步实现由增长极向外部的梯度转移。教育部制订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明确提出了“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这符合非均衡发展理论。从总体上看,这一计划先后遴选100所示范校和100所骨干校进行重点建设,目的就是让这些学校起到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从学校内部来看,建设项目只是选择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而不是建设学校的所有专业,同样也是为了发挥这些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中存在着大量亟待改革的问题,资源又相对短缺,若不能集中力量在少数重点专业、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而是采用“撒胡椒面”的方式,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有的骨干校建设单位以“协调发展”为由,将多数专业和计划外的内容都列入到建设方案中,试图以均衡战略带动学校整体发展,这样就消弱了重点内容,其结果将是事倍功半。

非均衡战略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标是以重点专业、重点领域的率先发展带动其他专业、其他领域的发展,而不是全面限制非重点领域的发展;协调发展并不等于同步发展,没有“领头雁”、“领头羊”的作用就会导致组织混乱,也就无法实现协调发展。事实上,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底子较薄,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专业和教师可能会不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专业退出机制和教师退出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撤换发展中的“短板”同样也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国家骨干校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办学者应该抛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落后思想,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作出贡献。

三、人才战略与基础战略

教师既是骨干校建设的客体,也是骨干校建设的主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精品课程建设等项工作之所以效果不够理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类似,国家骨干校建设也需要处理“大师”与“大楼”的关系。经过多年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有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水平还很低,多数达不到应有要求。若不实施人才战略,骨干校建设的目标必然会落空。

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增强创新能力。新型工业化对高职教育及其师资提出了很高要求,最突出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实现课程内容的更新,能够根据企业技术的发展,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课程标准中,并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过程,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二是不断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全面关注生产过程要素和学生个性因素,使虚拟仿真教学与真实现场实习相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高效化和优质化。

2.优化师资结构。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专兼职结构等方面严重失调,这也是造成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失调的重要原因。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就没有优质的课程。在骨干校建设中,应将师资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根本性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首先,应通过大批引进博士和优秀硕士毕业生,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尽快形成基础性课程教师以高学历人员为主体的格局;通过大量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尽快形成专业实践课教师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格局。其次,在教师引进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使师资队伍能够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比其他类型教育更加重视教师的性别比,使之与相应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本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基本一致,以便形成校企融合的职业院校文化。

3.转变教育理念。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在骨干校建设的现实过程中,传统工业化的`理念与新型工业化的现实相互碰撞,在建设思路上产生了一定的混乱。为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牢固树立两种观念:一是树立科学的大局观念,将骨干校建设置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之中,以国家发展核心战略决定院校发展战略,坚决纠正“为了办学而办学”的本位观念和照顾小团体利益的自由观念;二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师资所具有的时代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特征,纠正将高职院校教师视为“二流教师”的错误观念。

4.开拓培养渠道。我国高职教育师资的最大问题表现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培养渠道,培养过程杂乱无章。在师资严重缺乏的条件下,高职教育界提出了兼职教师替代策略,希望通过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解决师资问题,但由于企业技术人员也相对缺乏,而且兼职教师也需要有一个培养过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尽快建立较为完整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体系,是骨干校建设的关键内容。“双师型”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主要通过企业来培养,而提升其基本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高职院校与现有技术师范院校合作,培养适应高职院校需要的职教硕士和职教博士;二是在国家重点大学根据高职院校需要设置高职院校师资专业,合作开发新的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培养适应高职院校需要的师资。

5.改革评价方式。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背景下,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骨干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为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它也可以反映出社会对高职院校师资的满意程度。与普通教育不同,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不能仅由内部人员进行,而应主要依靠企业人员进行。在评价内容上,由重点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转为重点评价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包括工作流程的适应和人际关系的适应;在评价方法上,由听课和书面考试为主转为面试和工作能力鉴定为主;在评价主体上,由校内人员为主转为企业人员为主。尽快建立起行业主导的评价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师资水平升级的有效措施。

四、文化战略与行动战略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生产一线实用人才,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育类型。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强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强化高职教育特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还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需要建设强大的高职教育文化;没有文化支撑,示范(骨干)校建设就可能陷入“细节主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为发挥国家骨干校的带动作用,一些建设单位明确提出“实施文化管理战略已势在必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弱点不是基础设施和师资,而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符、课程结构与未来技术结构不符、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等现象的存在,是高职教育缺乏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聘请普通本科高校人员担任顾问甚至是校长、对待问题不敢实事求是等,都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许多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都提出聘任“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试图以此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对于“能工巧匠”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歧义。有人认为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高级技术人员、技师等”[5];也有人认为只有技师才算是能工巧匠,甚至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能选聘工程师作为“双师型”教师来培养。在课程改革中,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学习项目与中职雷同甚至出现难度“倒挂”、用“实践专家”过去的工作经验确定未来的工作内容、忽视学生个性培养和职业发展需要等现象。诸如此类的问题足以说明,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行动就会失去方向,也就无法担当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任。

总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所面临的问题,科学进行战略选择,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实现自身转型。

2.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二

1. 1建设资金来源多样性

这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资金来源,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大体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专项资金、行业企业投入专项资金和自筹专项资金。可见,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

1. 2建设资金使用阶段性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通知,学院的建设工作在2011年启动,历时3年。从前两年的建设实际看,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在项目建设资金的划拨、筹集、预算、申请、使用、核算、绩效评价等容易腐败的环节,由于制度不够规范,监管得不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项目参与人员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关, 使得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加大。

1. 3项目建设创新性

本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启动于2006年,目标是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具体的建设中,围绕校企合作体制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内容展开,项目建设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因此,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监管需要结合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建设的进展不断改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在监管方面要做到创新。

2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管途径

2. 1制定和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监督,需要健全法律、法规,确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制度,资金的监督、审计工作才能有章可循,建设项目监督工作才能顺利、全面、有效地得到实现。所以,在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启动时,学院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应根据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规,在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定期审核稽查制度》、 《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必须首先建立,同时在此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要求下,结合学院纪检监察工作条例及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学院有关的制度暂行办法等规定,健全现有的 《学院设备物资采购审计办法》、 《基本建设工程、修缮工程及其他工程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及 《学院物资购置管理、 监督实施办法》、《财务处财务运行监督办法》、 《财务开支审批报销程序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使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成为建设资金的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良好的机制。

2. 2加强事前审批,事中监管

第一,强化建设项目事前资金预算监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将着重围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等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展开针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了使建设项目资金的效益得到提升, 对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学院应根据建设方案全面综合考虑,为了便于管理,应该将一级建设项目分解成若干二级建设子项目,同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影响因素,采用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对项目进行估算,以在完成各级项目活动后,对所需的建设资金进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及双重估算,最后形成年度资金预算和总预算。各项经济因素是在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充分考虑的目标,学院现有资源状况摸清楚了,项目建设需求才能得到真实反映,在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一定要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效益性。

第二,实施建设项目事中全过程监管,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定期汇总项目建设进度及有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是建设项目事中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手段,使得监管目标得以实现。一是通过对比分析,定期将项目资金使用实际数据、 阶段项目完成进度与预算计划绩效相比较,确定项目资金是否取得预期成果,并及时发现预期和实际的差距,采取补救方针,使得各项目按时、按要求高水平完成; 二是全过程监管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规范性,严格按照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来进行监管。主要包括的项目有: 专项资金是否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有必要对项目建设资金的预算进行调整、程序是否合理,在项目建设涉及重大问题决策、使用大额资金时决策是否合理规范,需要招标的重大硬件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是否符合既定程序, 公开采购的项目物资设备是否透明。除了这些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管,学院还要强化项目参与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责任制,明确每个参与人员的责任; 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制订合理的监管方案; 加强对问题出现后的风险控制。

2. 3在专项资金运行过程中加强责任追究

在专项资金的运行过程中,要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中心,审计部门、监察、纪检部门要立足于教育,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要从防范的角度出发,履行自己的 “监督、 教育、保护、惩处”四项基本职能,全过程监控项目建设,使得项目廉政责任制得到建立和完善。要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方式,积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对建设项目的效能进行监察,为了了解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定期对其进行专项审计。要积极面对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做到不捂着、不回避,当项目建设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在追究责任人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达到警示的目的,使得干部、 教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得到提升。

2. 4考核资金使用效益

考核资金的使用效益很有必要,可以发现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为整改打下基础。对考核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可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审核稽查项目财务报告,重点审核稽查项目收入支出情况,看是否款项被挪作他用; 二是审核稽查项目资金预算和年度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看各个项目的资金预算是不是合理,预算的执行是否到位,到决算时资金是否出现了盈余或者赤字; 三是根据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核查具体的资金利用是否违反了有关的管理制度,私自挪借转移专项资金、弄虚作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行为是否存在、项目建设的进程是否合理; 四是审核稽查项目中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 各项支出的程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各项专款之间的挤占现象,支出的用途是否记录清晰等。通过加强核查审计, 使得项目建设资金的会计记录既真实又合理合法。

3.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三

下面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种植国培班为例,提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来看这个班的学员构成情况和培训基本情况,如下表:

表一:2013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种植专业国培学员基本情况表

(培训时间:2013年10月25日至2014年1月16日)

表二:2013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种植专业国家级培训基本情况表

根据此次国培情况,结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种植专业培训课程不宜逆栽培周期安排

作为北方省份的河北省,四季分明,作物生长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10月份。本次培训所在地——秦皇岛市昌黎县周边地区有一年一熟的种植习惯,而本次培训却安排在10月25日至来年的1月16日,正是该地区的休作期。因此,本次培训安排的主要课程比如“农作物病害诊断与防治”“有害昆虫的识别与防治”“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番茄种子生产技术”“果树高效栽培技术与实践”“菜用枸杞的种植与加工”“花卉生产栽培技术”“酿酒葡萄栽培”等只能在教室里进行,不能进行实地大田观测,更谈不上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培训质量难免打折扣。只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和“食用菌栽培技术”这两门课还能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

2.课程设置针对性有待加强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员来自全国北至内蒙、甘肃,南至云南、贵州、广西和福建,作物类型和品种根本不在一个区域范围。只有中原的河南省与河北省相对接近,但培训地秦皇岛因在河北省东北部,距河南省也有千余公里。课程设置完全以当地的作物栽培为准,因此对很多学员来说,所学内容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即使学成回去以后,也大多难以派上用场。二是学员为中职学校教师,而不是学校的本科生,课程在设置和授课体系上却没有体现出差别,仍是重理论轻实践。

3.培训内容过多

由表二可以看出,此次培训的培训项目总数为53项,总学时480学时,每项平均学时为9.1学时,仅仅为一个工作日多一点,培训者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一项知识和技能。作为国家级层次的培训,应该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让学员们学好学精。

4.集中封闭式培训时间过长

培训期间,学员中17人有12人请假回家。何以产生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学员在单位都是骨干,有的还是领导,虽身在外学习,但单位的工作不可能完全脱离,长达80余天远离家乡,其间肯定会有事需请假离开。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我认为有如下解决途径:一是培训项目设置应少而精;二是要根据培训科目选对时机,延长项目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三是实行就近原则,学员应选择种植模式相近、地域相近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

同时,笔者认为,实行“弹性学时+学分制”也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即培训基地网上公布培训项目、培训学时和培训时间,学员可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和学习项目,并通过各个项目的学习完成总学时,每项考核合格后即可认定结业。采用这种模式一是培训和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二是使培训更符合人性化原则,学员可以兼顾工作与培训、家事与学习;三是能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总之,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是国家投入经费的培训项目,广大学员都是抱着学有所成的迫切心理参加培训的。因此,好的项目一定要实施好,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4.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四

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方面

今年十月到十二月,我有机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三个月,八十多天以来,我无不在感受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踏着后稷的足迹,徜徉于美丽的西农,无不被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所感动,特别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的领导下,在班主任王毅老师的关怀下,在李鑫张延龙邓谨等优秀老师的教学实习指导下,我们受益非浅,专业水平、思想认识都有很进步提高,我想,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该更有责任和担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习中,实践活动十分丰富,西安植物园、西安城市运动公园、宝鸡天香食品与日光温室、西安华圣果业、周至冷调气调室、第十九届农博会、插花盆景实践、博览园、科技示范园、新天地、校园昆虫辨认与标本制作、北校区昆虫培养与动物繁育场、杨凌树木园、西农猕猴桃试验站与蔬菜试验站、凤翔苹果双矮标准栽培、蒲城葡萄园梨园桃园等地,踏遍了陕西的山山水水,获得了很多。通过生产实习,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熟悉生产车间的规章制度,了解生产装备,加深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工作方面

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激发我们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

(一)果树

1.通过实习,初步掌握苹果树的冬季整形修剪特点,及整形修剪技术。

2.通过实习,初步掌握梨树、猕猴桃以及桃树的整形修剪技术。

(二)花卉

通过实习,掌握各种花卉的分类识别和其形态特征的识别。并且掌握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所适应的环境。

(三)蔬菜

通过考察了解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了解观光农业的经验管理。

(四)设施园艺

1.通过实习了解主要园艺设施类型、结构、配套设备及设施利用。

2.对园艺设施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规划有个大概的认识。

3.了解园艺生产资料及蔬菜销售流通状况。

三、实习时间和地点

花卉:1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后又去一次)10.12-13南北校区 1 观植物及认病虫 11.5-11.9 渭河苗圃园 猕猴桃园 葡萄园 西安植物园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后10.23又去一次)雁锦花卉市场 杨凌树木园 12.17插花创作 12.18盆景艺术创作 12.9 新天地花卉繁育中心

设施:11.21 高陵 华圣果业 周至司竹镇冷调、气调储运企业设施 10.13-14陈仓天香食品 宝鸡半坑式日光温室(山东寿光技术指导)10.30昆虫标本制作 10.6黑河国家森林公园 教稼园 10.23 第十九届杨凌农博会

蔬菜: 10.16 太白山有机蔬菜园 12.4-5 高陵日光温室栽培黄瓜、番茄、辣椒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果树:12.5-12.6 周至西农猕猴桃试验站 蒲城梨园、桃园 凤翔苹果园 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

四、实习企业概况

华圣果业: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认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业产品出口示范企业,陕西省苹果产业化重点企业。经过数年努力,华圣果业已在国内鲜果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2000认证、欧洲EUREPGAP认证、HACCP认证、TNC认证、BRC认证等一系列国际高端质量认证,为陕西苹果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全球的消费者吃到最好的苹果”是华圣果业的产业理想,目前华圣苹果已远销到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五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英国、加拿大高端市场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五、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果树

主要是苹果、梨树、桃树以及猕猴桃的冬季修剪整形,树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二)花卉

主要是陆地花卉和温室花卉的种类以及生活习性等。

(三)蔬菜

先进的现代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未来新型农业模式。

(四)设施

主要是参观大棚以及日光温室的结构。

六、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

(一)果树

1.苹果

(1)观察苹果的树姿(直立、开张、下垂);树形(开心形、纺锤形)干性强弱等。

(2)识别长、中、短梢、苹果的春、秋梢及其分界部位。

(3)调查苹果的萌芽率和成枝力,以及不同年龄植株的发枝特点。

2.梨同苹果

3.桃(1)观察树形(杯状形、漏斗形、半圆形、圆头形),干性强弱,分枝角度,枝条极性,中心干及层性明显程度。

(2)调查萌芽率和成枝力。一年分枝次数。观察其枝条疏密度及不同树龄植株的发枝情况。

4.葡萄

(1)观察其树体结构,明确各部位的名称:主干、主蔓、侧蔓、结果母枝、结果枝、发育枝、副梢。

(2)辩别冬芽,夏芽,主芽,后备芽,潜伏芽。

(二)花卉

1.陆地花卉

常见的有金鱼草、雏菊、金盏菊、五色椒、千日红、长春花、鸡冠花、凤仙花、紫茉莉、诸葛菜、虞美人、牵牛花、南洋杉、彩叶草、金叶女贞、孔雀草、半枝莲、金边黄杨、丁香、玫瑰、棣棠花、龙柏树、银杏、雪松、蔷薇、大叶黄杨、石楠、凤尾兰、、榆叶梅、紫薇、紫叶李、女贞、连翘、一串红、月季、栾树等。

2.温室花卉

常见的有白鹤芋、绿巨人、绿萝、万年青、紫背竹芋、滴水观音、龟背竹、网纹草、火炬凤梨、仙客来、鹤望兰、蝴蝶兰、金钻绿蔓绒、建兰、金桔、米兰、猪笼草、虎皮兰、君子兰、龙血树、吊兰、美女樱、巴西木、鹅掌柴、幸福树、散尾葵、宝贵竹、发财树、驱蚊草、迷迭香、四季秋海棠、牡丹海棠、串红、雏菊、紫罗兰、瓜叶菊、仙人掌、茶花、杜鹃、常春藤、长春花等。

(三)蔬菜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所以绿色蔬菜艺术为主题的现代化农业公园。以健康饮食、绿色保健为概念,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科普教育、身心调节为一体,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高级发展阶段,更是繁华都市中的一方绿色净土。

该园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在公园综合活动区内,分别有“观赏展示区”和“采摘游乐区”,园内种植了很多品种的蔬菜瓜果,具有强的观赏性、生产性和科普教育的效果。

该园在栽培时尽量运用优良的品种,结合科学的水肥管理,尽量搭架让瓜果生长,不仅节约土地资源,是生长出来的瓜果更具优质性和观赏性;种植时利用各种造型,展示了蔬菜公园的不同风采。

(四)设施

1.日光温室

(1)墙体方面

坐北朝南,北边为一堵非常厚的墙,起到支撑作用,同是也起到保温作用,外面是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很厚的墙,里面是土,一方面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土也是一种良好的保温材料,白天吸热,晚上可以放热,长时间维持棚内温度。上面可以行走人,如果没有卷帘机,可以在上面进行人工卷帘。在大棚的出口有大约 2米厚的墙体,出口很小,每次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

(2)拱棚方面

采用双拱结构,具有较强的载重能力,可以抵抗较强的大雪。采用钢管材质,温室薄膜采用整块一体,南边根基处有砖和水泥砌成的一道墙,这样可以有效的支撑拱架不轻易倒塌。

(3)内部设计

地面铺垫石子,以利于增加根系的透气性,同是也可以空去多余的水分,另外幼苗的根系在石子的影响下不易向下生长,因为下面的湿度小,减少定值时破坏不定根,缩短缓苗时间。靠近背面墙体的地面为硬化路面,在进出口处有一个加温设备,这样在冬天气温较低育苗的时候可以保持较适的温度。

(4)病虫害防治

在温室内部悬挂一些黄色的防虫板,由于一部分昆虫具有趋黄色的天性,这样以来就可以减少农药的污染。

2.现代温室

(1)外部结构

外部采用钢架结构,采用特殊玻璃材质来增加光线的透过率,有效利用光照,顶层有遮阳网,在光照较强时可以自动关闭打开。

(2)内部加温、保温降温设施

内部有暖气管道,在温度较低时可以加温保持温度的恒定,暖气管道铺设均匀,有效减小热量的不均匀性。在温室内部有一层帆布帘,在夜晚可以自动放下减少热量的散失。

(3)育苗设施

在育苗的温室内部,安装这可以左右移动的苗床,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水分的补充

在育苗棚内,采用喷灌方式。在一些观光式的栽培模式中,全部运用无土栽培,这样以来就可以进行立体的流动式的节水装置。

七、实习感想与体会

通过这些天的实习,我从中学到不少的专业知识,也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温室设施、有机种植、无土栽培等技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在脑海中也强化了许多,原来以为书本上讲的知识,都是很难普及的,现在感觉书本上的很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还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

5.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五

作者姓名:刘 兴 龙 单位名称:岚皋县职教中心

2014年8月

2014中职骨干教师电子商务省级培训总结

岚皋县职业教育中心 刘兴龙

今年6月15日---8月5日,我非常荣幸地到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全省中等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

现将本次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概况

本次培训内容为电子商务安全与技术、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网络营销、企业实践培训几大模块。培训总时长是50天,这对于强化我的职业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必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熟习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领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领导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为我们配备了很强的师资,并且邀请教育专家、电子商务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企业老总、网络营销总监、交大电子商务博导等为我们讲课。

二、培训课程内容精要、形式灵活、设置合理。

在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学习了电子商务安全与技术、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网站设计基础、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系统的硬件设施和架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架构、运行管理维护的特点和流程,以及物流、电子支付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等课程,使我深感以前对电子商务方面知识的匮乏,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电子商务最前沿的技术与发展,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储备。

在培训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培训班的学员到北京博导前程西安分公司、熊猫伯伯、为华网络等企业进行参观与实地考察,这些都是陕西电子商务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

通过参观这些企业现代化的营销、仓储、物流,了解了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听取了有关企业管理、经营策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讲座,尤其了解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现实和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的状况,真实感受了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间共同面临职业培训的新任务,为今后向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

最后一周的企业实践,我们去了博导前程公司,通过各个岗位的亲自实践,使我们对电子商务企业的职位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结合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特点,对企业用人、岗位特点、岗位要求有了清晰的了解,将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课程设置、人文培养、学生就业指导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同时,通过本次培训,也使我认识了很多奋战在陕西职教系统的职教人,通过交流,对全省各类职业院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对我们即将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6.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六

发展职业教育,振兴名族工业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承担培训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培训的专业是机电技术应用。通过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各项课程考核成绩优秀。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国家教育部门和校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走出去才发现我们距离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差距,真所谓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有交流才会有提高。通过这次学习充分的感受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办好职业教育的决心。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和任务是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 “ 双师型 ” 优秀教师,并且经过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熟练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

7.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班主任,师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因此国家拨出专款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我校作为培训基地, 从2007年起举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国家在专门的网站www.cvett.cn上开设了“学员天地”, 学员在参加培训过程中可以随时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可能直接影响培训学校的声誉和基地资格。因此, 为了更好地为学员服务, 我校为每个专业设立一名班主任。作为培训班工作的主阵地, 班主任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 作为2010—2012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训班的班主任, 针对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计划周密, 强化服务意识

2010年本专业共29名学员, 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既有汉族又有少数民族, 学员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异较大, 因此, 班主任必须计划周密, 强化服务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首先, 做好学员报到的接待工作。由于学员来自全国各地, 在邻近及规定两天的报到时间内随时可能有学员到达, 班主任都应热情接待, 让学员有宾至如归之感, 此时班主任必须意识到, 你的一言一行是代表一个学校、一个学院, 甚至可能代表一个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如果给学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以后的工作就比较容易开展起来。其次,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学校为学员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沟通学员、教师和有关部门的联系;贴近学员的学习生活, 反映学员的要求;组织学员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规范学员的行为;及时反映和解决学员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总之, 要在服务中进行管理, 在关爱中开展工作。

二、搞好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由于学员是来自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 整体素质比较高, 个性强, 但缺乏凝聚力;再加上培训时间只有两个月, 培训过程环节多。因此, 只有政令畅通, 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显然选拔好班级的主要干部, 是保证政令畅通的前提和基础, 甚至可能决定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班长必须在入学一周后公开选举, 千万不要指定, 同时宣布一个月后如不能胜任可进行改选。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 分工明确。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临时党支部, 选举党支部书记, 成立支部委员会。班级管理以班长为主, 党支部主要负责学员政治思想工作、宣传和组织工作。同时, 班干部必须接受学员的监督, 定期进行考评, 可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发现不称职, 学员意见较大班级干部, 应果断更换, 以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和凝聚力。学员自己选出来的干部, 又受到学员的监督, 威信自然很高, 班主任少加指导, 就能够通过班长和党支部书记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 这样也有利于增强班委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形成班级的骨干力量, 充分发挥班干部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培养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引导学员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组织好专题研讨活动

由于学员培训任务比较繁重, 学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时间比较少, 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员的迫切要求。针对学员的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比较迷茫, 我们专业利用学员休息时间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专题研讨会”。每个学员15~20分钟的发言时间, 学员把领会的专家讲座理论结合自己所在的学校具体情况, 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作用和办学方向, 树立了今后的努力目标。针对学员的科研总体水平较低, 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方法研讨会”。首先, 每个学员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其次, 让科研能力强的学员结合实例重点介绍自己的科研方法;最后, 班主任进行总结指导, 学员进行研讨, 使每个学员明确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努力方向。总之, 研讨会上学员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勇于探索, 理论联系实际, 效果良好, 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差异, 利用周日组织了“学员授课大奖赛”, 让每个学员通过15分钟的微格教学, 从讲授内容、表达能力、仪态仪表、板书、讲授艺术、创新、启发式教学等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 聘请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现场打分, 专业点评, 赛场气氛异常紧张激烈, 掌声不断, 精彩无限。有的学员说, 这场面胜似“竞选州长”, 这对每位学员既是一次挑战与锻炼, 也是一次砌蹉与学习的难得机会。值得注意的是, 活动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 精心组织, 千万不能流于形式, 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有自己的小家庭, 两个月的培训过程中, 学员难免想家, 为了使学员能安心学习, 班主任要督促班委经常组织文体活动。班主任最好亲自参与, 我们专业举办了三人篮球对抗赛;排球随机分组赛;乒乓球个人、团体对抗赛, 学员同院领导、教师对抗赛;羽毛球混双比赛。节假日要经常组织学员联欢会或座谈会, 最好邀请院领导参加, 学员们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 欢歌笑语, 畅所欲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学员很容易融入到集体中, 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 加强了学员之间的感情, 有效缓解了学员的思乡之情, 为顺利完成培训任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

由于培训过程环节比较复杂, 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方法, 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企业实践活动, 教案与试讲, 教学研究论文, 实训作品等,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首先, 协调好同接待宾馆负责人的关系。由于学员的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 安排好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其次, 协调好同授课教师的关系。由于培训过程涉及的授课教师有聘请的有关专家及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 难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事情, 班主任要随时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 把汇总后比较集中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授课教师, 使授课教师能及时做出调整, 达到学员满意的效果。第三, 协调好同有关领导的关系。及时了解和反馈学员的合理要求, 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提高办事效率;不能短时间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避免矛盾激化, 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六、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寓于各项工作中, 使学员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次, 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及协作能力, 尤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总之, 班主任要本着向学员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完善自己。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素质高, 其言行才能更加具有说服力;才能避免学员产生逆反情绪, 真正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做到为人师表, 强化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每天面对学员,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 以身作则, 以模范的行为当好学员的表率, 至关重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要正确看待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得与失, 一身正气, 言传身教, 坚持无私奉献的精神, 才能在学员中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

七、开拓性工作

首先, 班主任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指导思想, 要搞好服务, 必须经常深入到学员中间去, 善于和学员交朋友。只有交知心朋友, 才能在短期内了解到他们的各方面的情况, 进而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在深入了解学员的同时, 还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因人而异。如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学员的报名表、找学员谈心及问卷等方法, 全面掌握学员各方面的情况, 才能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对症下药, 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针对不同的学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这点显得尤其重要。其次, 有些方面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员参加各类活动要准时;要求学员生活检朴, 节约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 班主任自身能否做到, 是管理效果的关键。第三, 政令畅通, 把工作落到实处。班主任同班长、党支部书记每天要碰头, 定期召开班委、党支部委员会议, 及时了解学员各方面的情况, 提高工作效率, 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充分发挥班委和全体党员的模范作用, 通过他们就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避免意外的事件发生。第四, 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性。由于学员年龄跨度大,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何短期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显然单纯说教式的教育, 作用越来越小, 效果越来越差。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大力宣传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思想, 淡化学员以自我或以宿舍为中心的个人小圈子, 强调学员的言行代表一个班集体的形象, 代表一个专业的形象, 甚至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强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严格要求与热情服务相结合, 注意发挥和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要不失时机、因势利导, 着重引导学员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一旦使学员树立这种荣誉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 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室和宿舍的卫生就会变得整洁, 学员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化解, 互帮互助的事迹就会层出不穷, 一个奋力拼搏、团结互助、充满朝气的班集体就会呈现在您的面前。其最终目的是净化学员的思想, 为学员创造一个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第五, 敢于接受学员的监督。班主任的工作是面向每一个学员, 必须本着公平、公证的原则, 制定有关班规前, 要充分发扬民主, 才能达到真正实施的目的, 否则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另一方面, 工作中难免有偏差和失误, 作为班主任有时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 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 一种做法是把这件事不妨交给学员, 通过班委和一般的学员了解其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 班主任可通过单独谈心, 获取翔实的反馈意见, 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找出自己的失误和不足, 如能主动承认自己的工作失误, 学员会更加尊重您。另一种做法是直接采取无记名问卷的方式, 主要包括工作、意见和建议两个方面, 工作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职称, 由学员负责统计结果并当场公布, 班主任不要怕丢面子, 要正确对待学员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您的工作就会提高得更快, 学员们会更加信任您。

在学校有关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 经过班主任和学员的共同努力, 2010“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9名学员顺利完成两个月的培训任务, 并通过了严格的各项考核。经无记名问卷调查, 学员总体满意度为100%, 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详见www.cvett.cn“学员天地”专栏)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教育部公布的学员网评结果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班主任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的作用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要求班主任应具有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和开拓性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1999.

[2]周石林, 周东翔.对创新教育本质的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1, (24) :17-18.

[3]邴正.以德求师, 以德育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11) :15-16.

8.高标准建设国家示范区 篇八

两化深度融合的浙江实践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浙江省根据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建设工业强省的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生产过程为切入点,着力推进智能制造

把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节点,组织实施了“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两次召开全省“机器换人”现场交流会,在全省制造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装备。据统计,2013年1—11月,全省已实现“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投资4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人数同比减少了9.2%。同时,还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较快增长,初步尝到了以“机器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的好处。

以商贸流通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开拓市场、突破需求不足制约的重要抓手,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电商换市”工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电子商务拓市场实施方案》,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目前,全省已建成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生意宝等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传化“公路港物流”等物流平台,以及一批全国知名的行业性电子商务网站,全省共开设各类网店90万家,占全国的14.7%,65%的中小企业已应用电子商务。

以智慧管理为切入点,开展智慧城市试点

把民生领域的信息化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领域,组织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坚持项目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模式创新、投资和服务模式创新,努力以公司化和市场化机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截至目前,纳入试点的20个智慧城市项目中已有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10余个项目实现成功应用,共引进央企、外企在浙投资智慧城市项目资金800多亿元,累计起草完成72项智慧城市领域相关标准。

以营造氛围为切入点,全力抓好宣传培训

把提高基层政府和部门人员对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基础性工作,采取会议、论坛、培训、宣传、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加强两化融合知识的普及。特别是2013年以来,把宣传发动提升到两化融合工作的突出位置。从2013年11月份开始,以省政府名义在全省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组建了10个宣讲团赴全省11个地市、20个工业强县、党校、科研院校等开展了33场两化深度融合主题宣讲活动,毛光烈副省长亲自主讲了5场,普及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超过1.3万人。

建设国家示范区的浙江计划

2013年10月份,浙江省经工信部批复同意,开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将在国家工信部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从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入手,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层面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分管省领导担任副组长;地方各级政府成立相应机构。先在条件成熟的市、县(市、区)政府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以后逐步推广到全省。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自2014年起除现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5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外,省政府再新增一部分财政支持资金;市县政府也要加大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全省两化融合评估机制与考核制度,对全省各地“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区域两化融合总体水平按年进行评估、考核、通报,促进两化融合责任的落实。

从建立两化深度融合指导员制度入手,加强服务指导

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建立两化深度融合指导员制度,组织全省经信、科技系统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千名干部和两化融合专家,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蹲点服务活动,总结各地典型经验,排解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启动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百千万培训工程”,完成两化融合进企业、进产业集群宣讲活动100场以上,培育企业信息化管理师1000名以上,结合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普及培训两化融合实用人才10000人以上。鼓励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技能培训,加大各类媒体两化融合知识普及宣传力度。

从开发“百千万新产品”入手,加强智能装备和产品的产业化

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在深入抓好“机器换人”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智能化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的开发工作。组织实施“百千万”新产品开发计划,力争每年开发万种智能化新产品、千台智能化机器、百套成套智能化装备。发挥工业设计(创新设计)对新产品开发支撑作用。继续抓好12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18年全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化率达到60%以上。

从实施“千企机器联网工程”入手,加强智能装备的网络化应用

大力推进工业物联网的应用,组织实施企业“千企机器联网”工程,每年选择1000家企业推广应用连续生产、联网协同、智能管控的制造模式。积极开展无操作工制造企业的示范,加快企业数控机床、行业专用设备、工厂辅助配套设备等的智能化改造和联网应用。提高ERP、MES和机器设备网络的互联互通集成能力,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等要素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从发布“双百推荐目录”入手,加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培育

更加重视第三方服务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研究制定扶持发展两化融合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政策意见,积极搭建供需合作交流平台,编制发布《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优秀服务机构和优秀解决方案(双优)推荐目录》,培育100家以上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两化深度融合优秀服务机构和网络工程公司,推广100个适用面广、应用成效突出的两化深度融合优秀解决方案。

从“千家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入手,提升企业素质

以各市、县(市)工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选择全省1000家企业列入全省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引导企业信息化从D级→C级→B级→A级逐级登高发展。通过五年努力,80%以上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B级以上,30%以上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A级。

9.国家骨干专业建设标准 篇九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荐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工作部署,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进行了预审、论证。专家组在听取学院汇报、认真审阅材料的基础上,对照教高[2010]8号通知要求,经认真研究、评议,形成以下意见:

一、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 1.理念定位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苏北,面向行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准确;‚行知共举,德技双馨‛的育人理念科学;‚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清晰;‚围绕食品产业链,做强优势专业群‛的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契合行业产业需求;‚振兴苏北,服务三农,服务食品行业‛的办学目的明确。

2.行业背景

学院依托的食品行业产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

产业、常青产业,也是发展空间极大的朝阳产业,它是整个工业经济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是应对危机、扩大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它的人才需求一直十分旺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习惯和饮食结构正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变化,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成为公众普遍而重要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三鹿奶粉‛、‚苏丹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从反面警醒了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目前,行业专业人才总体数量缺乏和质量偏低的状况,迫切要求食品高职教育培养大量‚德技双馨‛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院根植于食品行业产业,一直坚持围绕食品行业办学目的不动摇,与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行业企业保持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产品,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办学机制体制改革,成立学院理事会,实践公办高职院校在理事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牵头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共75个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了‚江苏食品职教集团‛,较早试行了校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构建了融食品研发、食品生产、食品营销、食品检测和服务等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多方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行业的结合更加紧密。

3.地理优势

苏北五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53%,人口占43%。学院是从全省高职教育布局和均衡发展需要出发而唯一申报建设的国家骨

干高职院。学院地处苏北区域中心,所在的黄淮海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和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洪泽湖水产养殖久负盛名,所在地江苏省淮安市,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也是闻名中外的酒乡。食品加工、酿酒和餐饮业一直是区域内的传统和优势产业。近十年来,在‚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和‚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中国〃金湖荷花美食节‛等经济文化活动的推动下,区域内餐饮、旅游业迅猛崛起,提高了淮安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现代高效农业、食品业、餐饮旅游服务业等诸多产业的升级转型。‚雨润‛、‚旺旺‛、‚福满多‛、‚金龙鱼‛、‚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竞相在此集聚,产教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

4.办学成效

学院是国内唯一独立设置的以食品科学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创建于1960年。50多年来,学院在师资、设备、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都形成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目前,学院拥有38个围绕食品产业链设置的专业、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两个省级实训基地,现有教师中,食品大类专业教师占58.6%,且多为高职称和‚双师‛型;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设置规范》、《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实训基地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性方案》的起草单位;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7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教材被评为江苏省评优精品教材或立项精品教材,3个专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或建设点。3

由学院牵头主持制订的《淮扬菜通用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业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是中国川、淮、鲁、粤‚四大菜系‛中唯一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推动了中式烹饪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突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连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接受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位于我省高职院校前列,具备了建设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和条件。

二、建设方案基本评价

学院围绕申请进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充分地准备。学院提出的‚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五个项目’,建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专家组认为学院提出的五个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可行并富有创造性。

1.校政行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实施‚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工程‛,进一步优化理事会指导下的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四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①探索和实践公办高职院校在理事会指导下的校企合作运

行机制。学院理事会主要由省内外食品行业精英组成,成员分工明确,有六位成员具体负责对重点建设专业或项目的指导、咨询工作,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机制融合贯通:理事会实行年会制,院长向理事会报告学院工作情况及未来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征询理事会的建议;党委在学院重大发展规划、重要事项决策前充分征求理事会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学院还将邀请理事会成员列席学院重要会议,推动和促进党委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②共建和完善校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院在理事会指导、协调下,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并积极探索现代股份制企业运作模式,运营和发展食品工业园。学院与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江苏今世缘酒业集团等行业企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江苏淮扬菜烹饪学院‛、‚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两个校行、校企联办二级学院,使之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初试和中试基地、学生真实介入生产的现场、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基地及企业文化的展示中心。

③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充分发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作用,与‚雨润‛、‚今世缘‛等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理事企业、龙头企业合作制定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新专业,合作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作制定行业岗位标准和合作就业等,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修订食品行业企业标准,进一步推进食品工业的规范化、标准化,面向全国职业教育院校培养食品及相关专业师资。

④共建和优化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学院不断完善和优化共建共赢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和优化理事会信息平台和‚江苏食品职教集团信息资源库‛;二是强化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共同制定和实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长效管理规范;三是通过联办二级学院和订单培养,拓展校企、校行合作培养人才的深度和广度;四是服务地方经济、集团成员,为食品行业企业、区域内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提供培训服务和成人学历教育等。

学院多元合作、多种运行形式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切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符合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2.重点专业建设

学院实施‚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重点‚专业建设工程‛,提出了‚进一步围绕食品产业链,重点建设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烹饪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等4个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的专业建设构想,思路清晰、依据充分、构架合理,既体现了学院的优势,又符合发展现代食品行业产业的要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①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框架内,不同专业创新衍分出‚六融合、分层递进‛、‚三融入、学训交互‛、‚三段递进、学做一体‛、‚三对接‛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具体模式,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显著的培养效果。

②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院根据大食品行业产品多样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就业岗位(群),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与‚今世缘‛、‚旺旺‛、‚快鹿牛奶‛及‚双汇‛、‚雨润‛等区域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合作,将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分别内化于专业课程中,形成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技能包,融技能、知识与素质为一体,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及省财政支持建设的‚食品工程实训基地‛、‚烹饪工艺实训基地‛和食品工业园为平台,校企共建‚苏食苑宾馆‛、‚今世缘酿酒车间‛等‚校中厂‛;扩大校外重点骨干实习基地‚厂中校‛的规模,强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

学院‚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真实化等建设措施,契合行业企业需求,体现了食品类专业特点,符合职业教育最新发展方向。

3.“双师型”教学团队与“发展型”管理团队建设 学院‚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着力建设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发展型‛管理团队,实现师资队伍的‚1519‛目标和提升管理团队服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实施‚师资五项建设‛计划,即师德建设:评选师德标兵,把师德作为教师各项考核与评比的重要内容;名师建设:参加和组织教学名师评选活动,营造争当名师、奋发进取的氛围; 7

双师建设:提出‚五个一‛(联系一个企业、搞好一个课题、带好一批学生、上好一门课程、精通一项技能)具体要求,新进教师必须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教学能力建设:开展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师接受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外结合、引培结合,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项目建设,师资队伍达到‚1519‛(引进1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聘请50名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大师担任学术带头人、增聘100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双师比例达到90%以上)要求。学院制订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双师津贴制度》等相关规章,能够保证上述目标和计划的实现。

学院在管理干部队伍中实施‚学习能力、履职能力、发展能力‛三大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兄弟院校交流任职和国外培训等措施,提升管理干部队伍服务于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和促进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学院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有关职能部门和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处、发展规划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在中层干部岗位职数配备上,适当压缩职能部门职数,向教学一线倾斜,符合‚小行政、大教学,围绕中心、提高效能‛的要求。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院在建设期内充分发挥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作用,实施‚立足苏北、面向行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出‚引领食品类高职教育的专业 8

建设,开展产品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对口支援西部高职院校‛等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与指导‛、‚产学研合作研发‛、‚食品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四个平台,组建食品加工技术工程研发中心、江苏省绿色食品研究会、苏北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绿色食品的开发研究、技术咨询等,推动特色产品向绿色、有机食品的转化升级。

本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具有显著的食品高职教育特色,对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5.区域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研究与文化环境建设

学院以‚关注民生,共保安全‛为己任,提出‚利用学院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参与构建区域食品安全预警与培训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参与区域食品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牵头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研究食品安全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建成江苏省淮安市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主动与区域内质检部门合作,积极承担食品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检验检测任务,建设‚淮安食品企业加工与检验人员培训基地‛,在三年内,对区域内食品类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检测检验人员进行一轮专项培训;三是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与文化环境建设,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理念作为行业良心、行业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宣传贯彻到人才培养、原料供应、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等环节的整个产业链,把饮食科学、饮食安全宣传贯彻到区域内广大公众;积极与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挖掘‚淮 9

扬菜‛美食文化底蕴,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栏以及‚每周一菜‛、‚营养与健康‛等栏目,着力提高公民的饮食文化素质。

本项目围绕专业,计划周密,措施实在,关注民生,融入生活,将有效促进行业企业发展,提高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保证五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学院从三个方面构建制度保障。一是‚项目建设制度保障‛,共八项。包括校企合作管理、项目工程招标管理、项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重大事项报告、专项咨询管理、信息流通、信息发布、考核监督等,以保证项目建设管理的严谨、严密和严格。二是‚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共五项。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弹性学制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三是‚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共八项。包括《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双师津贴制度》、《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实施意见》等。

三、建议

专家组对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建设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彰显食品高职教育特色 学院食品行业背景深厚,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建设期内,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高度,站在强国、富民、健民的高度,进一步把特色做强、做深、做透,努力成为食品类高职教育的引领者,成为食品科学走向大众的桥梁和纽带。

2.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实现多元合作的深度融合 学院牵头组建的‚江苏食品职教集团‛已经和正在发挥‚四合作‛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放大理事长单位的引领功能,在壮大规模、优化形式、长效机制、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合作方实现深度融合,促进集团健康、稳定、持久地发展;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为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3.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丰富办学内容与形式

学院要进一步发挥各种优势,立足苏北,服务全行业,开展行业就业资格认定、工人技术培训、企业员工学历提升、食品知识科普、中职毕业生学历继续教育、与中西部对口支援院校合作办学等多种内容与形式的教育教学形式,积极探索和争取‚学业水平+技能测试‛、注册入学等招生新政策、新途径,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学院提出的建设方案翔实具体,保障措施可行并富有创造性。建设方案实施后,必将有力地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并使学院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0.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国家标准) 篇十

一、定义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即: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

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

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

二、国内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全国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2009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统计数据)。

三、物流园区国家标准

1、分类

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2、园区建设基本要求 <1>、规划与评审

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

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2>、交通规划要求

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提出减小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主、次要道路应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

应建立并与国家现有的建筑标识系统、设施标识系统、机动车路标系统以及步行道标识系统的设计相衔接的园区标识系统。<3>、环境保护要求

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应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检测活动。环境空气应达到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

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达到JTJ 231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符合GB 12348中规定的Ⅳ类标准。

应规划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入驻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的经营单位来收购和处理这些废弃物。

鼓励入驻企业通过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基础设施建设

应遵循资源优化、合理配置、节能减排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以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各种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属地相关法规的规定。

应配套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排水、通讯、道路、消防和防汛等基础设施,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

应提供满足入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电力设施,根据所属地电网规划的要求,建设符合GB 50293和GB 50052要求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

应遵守节约用水的原则,提供满足入驻企业的供水设施,并编制符合GB 50282规定要求的用水规划;应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编制符合GB 50318规定要求的排水规划,并与所属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

如需建设供热设施,应符合CJJ 34的规定要求;如需建设燃气设施,应符合GB 50028的规定要求。

应统一建设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其消防设施工程应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单位建设,各类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 50016的要求。

各种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敷设,应符合GB 50289的要求。应为相关政府、商务、生活服务机构的进驻提供条件。<5>、信息化设施建设

应建设具有基础通讯设施和信息交换、电子服务等基础信息化设施。

应根据需要逐步建设具有对外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功能的信息化设施。<6>、规划推荐性要求

园区物流强度 交通连接方式 物流信息平台 <7>、物流园区规划推荐性指标

货运服务型

指标 园区物流强度 交通连接方式 物流信息平台

指标单位 万吨/Km2·年

指标值

空港型 ≥50

海港型 ≥1000

陆港型 ≥500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并存,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能为入驻物流企业提供符合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生产服务型

指标 园区物流强度 交通连接方式 物流信息平台

指标单位 万吨/Km2·年

指标值 ≥150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或毗邻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能为入驻物流企业和工业园区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和实时信息交换系统

商贸服务型

指标 园区物流强度 交通连接方式 物流信息平台

指标单位 万吨/Km2·年

指标值 ≥100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或毗邻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和在线交易服务

综合服务型

指标 园区物流强度 交通连接方式 物流信息平台

指标单位 万吨/Km2·年

指标值 ≥250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或毗邻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上一篇:大秦商务会所开业策划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研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