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4-08-21

思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2篇)

1.思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一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主题】 “亦师亦友”

【引入】

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

——冰心

【教学分析】

中学生对于老师有一种复杂的心理:首先,每个人都有一种怀旧情结,中学生也是如此,喜欢把现任老师与过去的老师加以比较,总感到现任的老师不如过去的,再加上一部分同学原来是老师的“宠儿”,可能现在受宠地位消失了,一种失落感就随之产生,心理失衡也接踵而至;其次,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期,渴望被尊重是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此时中学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尤其是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同学的警觉和注意。于是,老师的批评被一些同学误解为是与自己过不去,是与自己作对;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表扬也会被认为是为了反衬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对老师由猜疑到成见,由成见到仇视,最终走上和老师对着干、自暴自弃的道路;最后,对老师要求过高,容不得老师有一点点过失,而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却过分地原谅与迁就。这样便形成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错位,从而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耿耿于怀。

因此这堂课旨在引导帮助学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并敢于坦诚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师生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且和老师也可以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帮助同学认识到师生对立会严重影响学习。

2、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通过沟通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理解老师

2、难点:学生自己肯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努力 【课时安排】

20min

【教学方法】 讲授法、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心灵相通

小强在初中可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掌上明珠”,因为成绩好,又是班干部,学校里、班级里有什么获得荣誉的事,总少不了他。平时与同学有点矛盾,老师也总向着他。

可是上了高中,班主任似乎对小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照顾。更让小强不能忍受的是,新班主任没有原来的班主任那样细腻、亲切,有时批评起来简直让人受不了。尤其是一次语文课,小强旁边的同学说了句笑话,他笑出了声,班主任竟当众批评了小强。从此之后,班主任在小强的心目中竟犹如“魔鬼”,他的一言一行,都令小强厌恶,小强常常和他对着干,小强也由乖孩子变成了有点顽皮的学生。

小强有时明知自己不对,但就是觉得这样做很开心,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俨然是一个“英雄”。随之带来的后果是,小强的成绩每况愈下。回想起和以前的班主任和谐亲密的关系,小强不禁黯然神伤,要是原来的班主任能继续跟上来,那该有多好啊!(大家谈)

1、你们认为小强现在的心态如何?

2、你们如何帮助小强走出这片心理的“沼泽”呢?

3、你们希望师生间的沟通方式应该有哪些?

4、总结一下大家最希望的沟通方式(不超过十种),然后,大家想一种自己认为最真挚的表达方法,找一位同学代表献给你们的老师。

5、通过这次讨论活动,对你今后与老师沟通,有什么启发呢?

二、内心独白

1、你是否有过类似小强的遭遇?如果有,请描述一下经过。

2、老师批评你的情形中,最令你难以忍受的几次是什么?你认为这些问题是由谁引起的?

3、解决的结果是否令你满意?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4、以后我会采用什么方法来与老师沟通:

三、角色扮演

试着与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看一看学生的不同交流方式,老师的感受是什么?

1、对于误会不理不睬,老师会感到:

他就会(行动):

2、对老师的误会很反感,并用很差的态度说出来,老师会感到:

他就会:

3、真诚地通过当面交谈、电话或书信与老师交流,老师会感到:

他就会:

四、动脑筋

通过角色扮演,我已经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了:

以后我会采用

方法来与老师沟通。

★小锦囊

你常常觉得老师管得很严,其实是由于你的“独立心理”在作怪。你觉得干涉你的自由。你心中不断膨胀的自我不愿认同任何规矩,而老师却恰恰是规矩的施加者,从而使你觉得双方格格不入,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束缚你,因此对老师的行为有所误解。

常言道:“玉不凿不成器。”你的能力和才华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下,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发挥。而老师正在尽心尽力地雕凿以使你尽快“成器”。你现在能够正确理解了吗?

五、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传统师生关系与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各自的特点:

传统师生关系主要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权威,是不允许挑战的。但是,现代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老师,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同辈之问传递。这样,老师的角色也就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管理者、引导者、帮助者、探讨者,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甚至在某些知识上还要向学生学习。

(二)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学会尊重与体谅。

首先,老师可以对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认识到每个老师、班主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女老师的细腻、亲切固然是一种好作风,而男老师的果断、豪放也并不是什么缺点,让学生学会既要能接受和风细雨式的教诲,也要学会接受急风暴雨式的批评,只要老师的动机并非出自恶意。

其次,让学生明白,老师也是与你我一样的凡人,也会因自己的情绪不佳、身体欠佳、家庭变故等原因引起冲动、激怒。如果能设身处地宽容、体谅老师,待老师明白事情原委后,也会对你产生感激和信任。

2、学会沟通,加强信任。

学习生活中,师生之间的误会、误解在所难免,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作为学生,当误会、误解产生之后,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不要妄加猜忌,须知坦诚的对话和交流是师生之间建立信任感的前提与基础。做到这一点,便会发觉老师并没有和谁过不去,有时或许是因为“恨铁不成钢”的急躁而已。

3、正确归因。提倡换位思考。

事情的产生总是有种种原因,在遭到老师批评时,要积极去寻找自己受批评的原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反省自己,设法一点一点地改正错误,不断提升、完善自己。有时。还应从老师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尽量避免顶撞与抗拒。

4、妥善、冷静地处理师生间的冲突。

防止在双方不冷静的情况下使事态进一步恶化,而使冲突升级。同时注意增强自己的心理耐挫能力,拓宽自己的胸襟,从而赢得老师的尊重与信任。

(三)实用的自我心理平衡术。

因师生关系不良而给人带来紧张感、冲突感和挫折感,使心理失去和谐而处于理念、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冲突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失衡。在此介绍了几种实用的自我心理平衡术,你也不妨一试。

1、自嘲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常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尴尬或难堪的场合,这时如果一味埋怨别人,逃避现实,往往会使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坏。心理学家建议,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自我调侃,通过自我贬抑,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自己的心理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平衡。

2、遗忘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面临的冲突事件太多,就会烦躁不安,紧张惶恐,情绪会很低落。现实中不少人终日生活在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中,反复品尝所受的挫折打击,想得越多,心情就愈加忧郁。对现实就愈加不满,心理就愈加不平衡。

哲人告诉我们:必须学会遗忘。遗忘一场不愉快的争吵。遗忘一段忧伤的情绪波折,遗忘一次倒霉的遭遇,遗忘一种无法挽留的美丽……

3、激励法。

给自己一个激励。确立一个值得去追求的目标,激发起自己行为的积极性。

4、移情法。

将原来对某人或某物的情感扩展到别人或外物上,以维持情感的平衡。学习环境和师长对象改变了,便应及时地调整心态,适应环境,改变方法,把满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总结】

诚然,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仅靠学生的单向努力是不够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情感互动,更需要老师教学艺术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亦师亦友”的关系形成。

2.思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二

一、反事实思维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1. 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

反事实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 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状态, 而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反事实思维的两种机制的中介作用而产生, 即比较效应和因果推理效应, 两种效应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反应。当我们将任何一个客体与某个标准进行比较时, 比较效应就产生了。例如, 如果某学生没通过考试, 他意识到假如当时他更努力地学习就会通过, 他因此会产生一种具有影响力的对后续行为存在因果联系的先前行为, 这种行为接着可能会增强后续行为的产生。这种结构是从社会比较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例如, 把自己跟优秀的人比 (上行, 反之为下行) 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但也会产生积极的和有宣传效应的影响。此外, 反事实思维的因果推理效应对青少年的情绪状态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 上行反事实思维容易产生比较效应, 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此时, 我们就可以通过因果推理效应对这种负性情绪进行改善。可见, 反事实思维对情绪的调控作用主要受到比较效应和因果推理效应的影响。

2. 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对于同样的事件结果, 不同的反事实思维可以引发不同种类的情绪。上行反事实思维多引发负性情绪, 使人对未得到更好的结果感到后悔、内疚和自责;下行反事实思维则能使人意识到避免了可能更坏的结果, 因而产生幸运、庆幸和满足等正面情绪。准备功能指通过这种思维方式, 个体能够为将来做准备, 并改善自己未来的命运。此功能的作用机制以因果推理为基础, 准备功能通过在反事实命题中建构前提事件和结论的因果联系而得以实现。

二、反事实思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1. 增进青少年对反事实思维原理的认识。

由反事实思维的分类可知, 上行反事实思维使人想象未得到更好的结果而引发负面情绪;下行反事实思维则能使人意识到避免了可能更坏的结果而产生正面情绪。因此, 我们可以向青少年讲解有关知识, 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辅之相关的具体例子,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同时, 鼓励他们使用下行的反事实策略, 尽量避免上行的反事实策略。也就是说, 当青少年遇到他们认为后悔的事情时, 我们要鼓励他们把事情想象得比可能的结果更好, 而不是更差, 这样才能使他们不至于产生过多的负性情绪, 较快地调整心态。

2. 正确引导, 使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情绪。

反事实思维具有情绪和准备功能, 能调控人的情绪状态, 也能使人从过去的事例中获得经验, 并为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而形成有效的计划。尽管反事实思维的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设的,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反事实的心理模拟, 使青少年意识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汲取教训, 从而为以后采取相应行动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奠定基础。反事实思维常常与情绪状态交织在一起, 情绪既是引发反事实思维的原因, 又是反事实思维的结果。负性事件往往引发上行反事实思维, 而上行反事实思维又强化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又进一步引发反事实思维, 从而使负性情绪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我们可以利用反事实思维引导青少年管理和调控其自身的情绪, 避免他们的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3. 积极实践, 使青少年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3.消极思维有碍健康 篇三

A growing amount of research shows a pessimistic outlook can take a huge toll on your health. This may be because pessimists are not as good as optimists at handling stress, which taxes the immune system and causes other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high blood pressure. Optimists go into situations with more confidence, so events seem less threatening and stressful. And in situations where stress is unavoidable, Positive thinkers also have stronger coping methods. 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 may also lead to a longer lif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ose who were pessimists had a 19 percent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Studies of HIV patients also have found that the health of optimists doesnt decline as rapidly.

Fortunately, even a confirmed negativist can change. To start, experts recommend using a trick called creative accounting. Keep a mental checklist of all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 to you. Simply focusing on the positive can boost your mood. You can also try to avoid upward comparison.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one prettier or wealthier, but constantly comparing yourself to them will leave you feeling down and envious.

Finally, recognize how your mood affects your outlook. Optimists know that if they are in good spirits, their day-to-day experiences and interactions are more positive. So see if you can muster a smile. The result might be a happier—and healthier—you.

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悲观厌世会大大有损于你的身体健康。这可能是因为悲观主义者不像乐观主义者那样善于处理压力,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导致诸如高血压之类的健康问题。乐观主义者具有更强的自信心,所以事情在他看来较少具有威胁和压力。在压力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思想乐观的人也拥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多看事物的积极面也许会导致长寿。调查者们发现,悲观主义者死亡的机率多19%。对艾滋病人的研究也发现,乐观主义者的健康不会迅速衰退。

幸运的是,即便是一个程度很深的消极主义者也可能改变。首先,专家们推荐一种被称作创造性记帐的方法。在脑中保存一张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好事的清单,把思维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就可使你的情绪高昂起来。你还可以有意避免攀比。总有一些人比你更漂亮或更富有,但如果经常把你自己同他们做比较将使你感到沮丧和妒忌。

4.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四

薛源源 第一课 欣赏他人的成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2、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3、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学会真诚的赞美他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教学重点 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学会赞美他人 教学难点 用欣赏的心灵去发现人们身上的美好;赞美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理性解读:(板书)

一、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罗丹的一句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都会因为你的眼光不同而不同,只有懂得欣赏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因此,学会欣赏,善于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所以,„„

(板书)(1)学会欣赏,善于发现,你将会眼界大开。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划线)让学生欣赏一系列图片。(图略)(板书)(2)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学会欣赏的人,走进玫瑰园,见到的一定是鲜艳的色彩,闻到的是甜蜜的芬芳;不会欣赏的人,见到的只是荆棘满丛。欣赏,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生活是一面镜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它就呈现美丽,反之则呈现丑陋。因此在欣赏的目光和氛围中学习生活,我们会更加愉悦自信地去做好我们该做的一切。

二、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

(1)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之处 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某些值得欣赏的地方,不同的体态有不同的美,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美,还有一种深刻的美。有的人才智出众,心灵手巧,值得欣赏;有的人学习勤奋,锲而不舍,值得欣赏;有些人也许看上去平平常常,但如果深入观察,也能发现他们的好处,也许脾气好、热心肠等。善于欣赏别人,处处可以发现人们身上各种不同的闪光点。(2)欣赏他人的价值

欣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能使人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同时,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欣赏他人能使人减少自私和抱怨,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划线)

3、结合书中的图片以及阅读卡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感受微笑的作用: 微笑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欣赏他人的方式。

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会让对方感到我们的自信和友好,同时感染对方,使彼此亲切。微笑可以鼓励对方的信心,可以融化人们之间的陌生和隔阂,为你打开通向友谊之门。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4、名言解析 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粮。——马克·吐温

问:马克·吐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形象地说明了赞美的作用和力量。)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一句赞美的话使本来办不成的事办成了,使本来阻止不了的行为阻止了。适当的赞美,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

第二课 学习方法我最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2. 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PPT、学习方法自测纸张、把学生分为分为8个小组。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小明的自述:我是一名学生。我非常贪玩,整天沉溺于电子游戏厅,耽误了学习。我现在非常后悔,这学期自我感觉学习非常刻苦,但一个学期下来,学习效果并不好。而我的同桌与我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因“过去不懂事,耽误了学习”。六年级时,我们相约要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他没有我花的时间多,但在学习上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进步很快。他说学习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习惯好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学习习惯和方法真的这么重要吗? 思考:小明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2.学习方法自测下面是10个问题,你实际上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评分和解释方法: ①依实际情况记分后统计出自己所得的总分 ②总分在100分以上表明学习方法好,86~100分算较好,65~85 分为一般,51~65分为较差,50分及50分以下属很差。

教师: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吗?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能够做到重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不要把学习方法看得太神秘,要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好习惯好方法是可以养成的。那么,我们同学中间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呢?

3.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4.指点迷津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⑴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 ①学习目标:即陈述近期目标或远期目标,学习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恰当,是指合乎学生自身能力;明确,是指不要含糊其持,笼而统之;具体,是指将目标细化。

②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科目和学习手段。③时间安排: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种管理,又称为时间管理,尤其是课余时间安排更为重要。时间安排要做到全面、合理、高效。

⑵预习与复习①预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回忆、巩固有关的原理知识、概念;找到新教材的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用各种符号标在书上;尝试做预习笔记。②复习:复习须及时、须思考、须多样,尝试回忆复习法;倒回复习法;协同记忆复习法。

⑶听课与记笔记 ①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②多思多问 ③有张有驰 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名人名言 ①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笛卡尔 ②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赫伯特·格乔伊

6、听力小测试 ①分三组同学进行听写 ②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记得多?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7、分享屋 ①学生共同学习书上提供的方法 ②找一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三课 男生女生对对碰

教学目标:

1.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距离拉大的原因,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道男女生存在着性别差异,因差异而产生矛盾;

2.面对男生、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站在异性的角度彼此尊重和理解,尝试并学习如何与异性同学沟通;

3.正视心理差异,积极面对,学会和谐相处,共同营造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体验(5分钟)1.听口令做动作 师:同学们紧张吗?老师有点紧张。咋们做个小游戏一起放松一下,好吗?游戏名字叫

做听口令,做动作。我们看一下游戏规则:同桌二人面对面;2.认真听好口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3.分享你游戏中的感受。好现在开始„„同桌的你经常帮助我,请让我握握你的手吧,谢谢你!拍拍同桌的肩,给他点鼓励,继续加油!同桌的友谊多么美好,让我热情地拥抱你吧!师:(指着一对男生或者女生)老师发现你们在游戏中特别积极,说说你游戏中的感受好吗? 生1:没感受;生2:很好玩——(玩的过程中很自然)师评价:从你们的拥抱中,老师看得出你们的友谊非常深厚,从你们的笑脸中,我明白你们的关系很亲密,是一对好朋友

师:老师发现了这一组同桌(男女生),没有完成第三个口令,为什么没完成? 生:不好意思 师:害羞、不好意思说明我们男女生有了朦胧的感觉,我们即将步入青春期了。2.换座位 师:为了消除大家的尴尬、不好意思,今天的课堂王老师想做一点改变,每位同学自由 选择座位。换位之前,老是想采访几位同学,小姑娘,你想和男生坐还是女生做。帅哥,你呢?看来女生都想和女生坐,男生想和男生坐坐,那么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男生坐这一边,女生坐这一边。下位过程中请同学们轻声、有序,我们比比赛看男生速度快还是女生先做好。(换座位过程中:音乐:《斗牛》)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男女生交往的距离

二、唤起记忆、现场调查(5分钟)1.回忆儿时感受 师:换好座位后,老师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距离拉大了。男生女生坐在一起就没有现在这么舒服(板书课题)这么坐,你们舒服吗?可是你们小时候男女生在一起可没有这么大的距离,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的感觉吗?跟着下面的画面我们回到小时候,看看那时候,男女生是什么样。课件展示,音乐《丢手绢》课件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语言引导。师:小时候的我们一起堆雪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们心却热乎乎的。幼儿园里我们一起包汤圆,我将白面偷偷抹到小女孩的脸上,瞬间她成了小花猫。最高兴的是,夏天我们一起玩水,我们用脚将水泼到对方身上。太有趣了!2.实话实说加深感受 师:你们找到那个时候的感觉吗,伴着这种感觉,让我们再做个小游戏——实话实说。男生们,小时候站路队和小姑娘拉过手吗?如果拉过手那么点点头;女孩们,小时候和男生一起玩过吗?如果玩过请你眨眨眼;小时候排座位,老师安排你和异性小朋友坐在一起,你介意吗?如果不介意,请你们微微笑?你们无声的回答已经将你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展现出来。师:小的时候,我们男孩女孩在一起有没有这么大的距离。老师和你们也和你们一样,小时候愿意和男生玩,而且玩得很开心,很自然,但是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感觉有一些„„有谁能说说我的感觉?

生:不自然、别捏、不好意思 师:对此,老师采访了一些老师和家长们,想听听他们的感受吗?(观看谈话视频)设计意图:通过小时候和现在的对比,突显男女生交往的距离和变化。再通过实话实话环节让学生慢慢敞开心扉。3.分析原因 看来家长老师们和我都有同感,为什么小的时候我们男女生玩的很自然,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却很不自然,你知道原因吗?(学生交流)生:我们长大了„„ 图片展示 师:是啊,男生女生长大了分不清男女的龙凤胎,由于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晰,原来的小男孩长成了帅小伙,原来的小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美女,„„男女性别意识越来越强;兴趣爱好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不自然的感觉是很自然的成长阶段,老师和你们的家长都经历了。听听现在的他们对于这时期的男女生交往又有哪些想法? 家长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性思考男女生距离拉大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心理变化的研究。

第四课 生活真美好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周围居住、生活环境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和各种动植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只有友好相处,才能和谐快乐。

初步了解美好的家园应该是怎样的,培养儿童初步的生态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激发儿童美化环境的创造能力。

掌握一些保护生态环境和用自己行动美化环境的具体方法,我们应该尽力创设美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大自然周围环境和人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破坏大自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入:

说说我的家园

课件展示长沙美景。

你生活在这么一个环境中感觉会怎样?

二、游戏场:下棋环保

这是一个模仿飞行棋的游戏,再以下棋的方式在游戏中渗透各种环保规则。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棋子,也可请学生自己制作。游戏时可请几个同学一组,先到终点者为胜。

1、交流:哪些格子要前进?哪些格子要后退?为什么?

2、环保棋中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指导。垃圾不仅对人类造成视觉污染,还会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污染、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废电池的危害。)因此,要对垃圾进行分类。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三、资料交流会

1、观看破坏环境的图片或课件录象。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1)乱排废气(2)乱放污水(3)噪音污染(4)乱砍树木(5)随地吐痰(6)乱扔垃圾(教室、家里……)2请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美好家园”的大讨论

先全班讨论:生活环境应包括那些方面:初步得出应包括:水、空气、周围环境、风景等等方面的结论,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还包括哪些方面?

3、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世界各国或中国各地的一些环保措施,环保规则资料和相关的法律然后进行交流谈体会,说说哪些条款我们可以借用,共同来创设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4、把讨论的公约写在书上。

第五课 妥协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妥协的必要性。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在妥协中达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在集体的生活情境中善用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合理妥协是必要的,体验妥协有时更容易解决问题。难点: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适时合理妥协。【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教材观察岛中的图片,并请学生举例说明、回答 问题。

2、请同学们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图中的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4、教师小结:妥协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顺利,合理妥协是必要的。引出本课主题。

活动一:粉笔向外冲

1、教师先把活动要求讲清楚,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每组4-6个人,将瓶中的粉笔拉出来,看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

2、教师负责计时。在玩的过程当中不 可以发出声音。游戏过程中若粉笔折断,比赛则重新开始计时。

3、请获胜的小组分析成功秘诀。

4、教师总结:在小组合作中,妥协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达到双赢的 效果,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妥协。活动二:生活对对碰

1、让学生充份的读懂、读透情境里的故事。再让学生体验。

2、可以采用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视野来谈想法。

3、教师总结:在生活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变化,我们想要到达的目标暂时难以达到,或者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就要学会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分享屋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从感性的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让学生把合理妥协内化,学习到妥协的方法。拓展园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故事。

2、说一说你的感受。

3、教师总结:学会妥协,并不是认输,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合理地运用。

第六课 增强记忆有策略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探索记忆的规律。

2、帮助学生运用记忆的规律探索记忆的方法。活动重点 记忆的规律及运用。

活动难点 通过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等方法,让学生拥有记忆意愿。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期末考试即将来临,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你是否想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让自己记得更轻松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记忆之门,探索记忆奥秘。让我们先来做有个热身活动:全体起立跟着老师来做手语操。边说边做。摸摸你的头顶,说说这是1;眨眨你的眼睛,说说这是2; 摸摸你的鼻子,说说这是3;指指你的嘴巴,说说这是4; 拉拉你的耳朵,说说这是5;摸摸你的脖子,说说这是6; 拍拍你的肩膀,说说这是7;揉揉你的肚子,说说这是8; 拍拍你的大腿,说说这是9;敲敲你的膝盖,说说这是10 谁来做一遍,做得好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记的呢(请一好一差代表)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大家能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这就是记忆。那么你想不想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如何? 二.进入新授

(一)、观察岛。请看我即将出示的材料,上有三行数字,每行12个。你可任选一行,在30秒内读完,然后把那些记住的数字写出来,位置可以颠倒。出示数字材料。上面的数字是: 63、85、34、27、59、48、92、47、12、75、28、41 76、29、59、24、67、19、83、49、23、91、12、46 58、62、87、93、25、98、28、32、45、16、73、51(2)让学生任选一行读30秒分钟。(3)让学生默写。(4)记忆自测结果评价(5)?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数字的

(二).活动营

1、编故事(1).按要求编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事情 请便一个形象的故事,将有图提供的词,数字全穿起来(2).写下记忆感受 高记忆力的途径之一 要记住所学的东西关键是—— 生:兴趣。师: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好奇,才能很好地记住好它。

2.趣味读数 图中有3组数字,请用谐音把这些数字组合成句子。比一比谁组合的句子更有趣 0564335---169815178----3.14159 3.找规律 面与线;相向与相背;曲与直; 三.课堂小结------分享屋

第七课 网络连着你我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层层推进。

1、你上过网吗?你们上网干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上网的经历。如:玩游戏、聊天、查资料、看电影、看书、听音乐、交友等)

2、网络,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快乐,也让远在天涯的朋友近在咫尺,网络连着我和你。(板书:网络连着我和你。)

二、走近网络,感受神奇。

1、网络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有很多特殊的作用。

(1)自读课本95页的短文《爷爷与网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网络是怎样帮助爷爷的?(板书:销售产品)

2、对这位爷爷来说,网络是好帮手,对清华大学女学生朱玲来说,网络可是大救星呢!

(1)自读94页下面的事例。

(2)交流:网络带给朱玲姐姐的是什么呢?(板书:求医问药)

3、我们年纪小,许多程序还不会操作,但你一定见过其他人上网,你知道上网还能做什么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如网上购物、交手机费、网上找工作、交朋友、听音乐、看电视,等等)。

4、小结,板书:结交朋友、获取知识、方便生活、娱乐休闲。

5、过渡: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

三、走进网络,亲身体验。

第八课 一切皆有可能

观察岛

调节情绪,创设氛围,出其不意的结果会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兴趣。

1、请学生预测一下,自己在1分钟内能在原地转多少个圈?然后请几组学生上前,一名学生转圈,另一名学生用秒表计时。检测一下转圈同学的预测是否准确?

2、面对不同的两次答案,你有什么感想?提问一两个学生。

3、老师总结:结果完全出乎意料,然而我们能够给自己的震撼还远远不止这些。

4、心理引导: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活动营

通过“挑战自我”,引导学生不过高估计困难,低估自己的潜能,遇到困难时不轻易向困难低头。

教师小结: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为自己设限,过高地估计困难的程度,而低估了自身的潜能。引导学生平时在遇到问题时,不要轻易向困难低头,应该尽量试一下,而往往就是“这一下”,会是我们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和学生一起鼓励那些表演的学生,不管结果好坏。

分享屋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归纳出激发自己的潜能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来激发自己的潜能,分享成功的经验。

2、老师归纳总结激发自己的潜能的方法。

5.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五

(一)引入: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呈现名人拼搏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曲吗?

学:知道啊,是《真心英雄》。

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学:喜欢。

师:好的,听过这首歌再结合刚才播放的图片,我请几位同学谈一谈,看过这段影音视频材料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甲:名人的成功也是来之不易的。

学生乙:成功路上会有很多困难,我们只有战胜困难才会最后取得胜利。

学生丙: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敢于面对这些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

(二)引出主题: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说的都非常的好,要想成功必须努力拼搏,只有战胜困难和挫折才会胜利。就像这首歌中所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同样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你们,周围的同学是全新的面貌,他们有不同的气质和性格;文化课的门类增多了,课本加厚了;并且住进了集体宿舍,生活没有父母的照料等等。高中环境的这些变化让你们适应起来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这节课就来谈谈怎样才能更好的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三)填写适应困难卡:

师:升入高中后你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样的心理感觉哪?高中的环境你们哪些能够适应?哪些难于适应?下面请你们写下来填到适应困难卡上,写下来后你们小组首先交流讨论,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适应问题,我请同学来读一下。

适应困难卡:

升入高中后我能适应:

升入高中后我不能适应:

学:好(学生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已经讨论完了,下面我首先请各组代表谈一下你们小组同学升入高中后面对的适应困难。

学生甲:我能适应学校的环境,但是不能适应的是有很多同学不认识,和他们在一起很拘谨,在宿舍经常要值日,还要自己洗衣服。

学生乙:我能适应餐厅的伙食,但是不能适应的是时间太少了,没有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还有就是升入高一后,新开设了很多学科,功课太多。

学生丙:我能适应高一老师的授课方式,但是不能适应的是学习压力大,感觉自己现在学习不如初中时优秀,宿舍的同学太多,有点吵。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一下升入高中后出现的适应困难,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际适应困难 (2)学业适应困难(3)寄宿适应困难

二、人际适应困难的应对:

(一)案例分析:

师:谈起人际适应啊,曾经有位同学这么对我说:他说升入高中后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他感到很紧张,不知如何是好,老师让每个人作自我介绍,当轮到他时,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手心直冒汗,当时的场面非常尴尬,自从这次以后,他不敢和同学们一起说话,一想起这件事内心就很紧张很害怕,课堂上也不能集中注意听讲。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遇到的人际适应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啊?

学生甲:多和同学交流,过一段时间大家比较熟后就好了。

学生乙:不能总是回忆以前的事情,让自己开朗一点,大方一点。

学生丙:学会和同学相处,提高交往技能。

(二)人名复印机游戏:

师: 好,针对同学们谈到的方法,我们来做一个人名复印机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全班同学分N个小组,每个小组7位同学,这7位同学站成一排,从第一位同学开始做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第二位同学首先复述第一位同学的姓名和爱好后再说自己的姓名和爱好,同样第三位同学也要首先说出前两位的同学的姓名和爱好后再说自己的姓名和爱好,以此类推,直至第7位同学正确无误的把前六位同学的姓名和爱好说出来,最后看那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游戏开始)

学:好

师:游戏做完了,我再请同学们写一下自己是如何做到和同学们自由交流的。

学生甲:做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干大声说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学生乙:做自我介绍时要面带微笑,说话要温柔一点。

学生丙:别人说话时自己认为对的时候要点头,适当的给别人一些反馈的意见。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其实同学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只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积极乐观的信心就可以了,我们越是害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就越容易紧张焦虑,说话语无伦次。

三、学业适应困难的应对:

(一)案例分析:

师:在初中时,有些同学也许是一位学习出众的尖子生,而进而高中后,突然感觉周围高手如云,学习成绩并不是那么优秀,于是感觉自己并不出众,为此而感到伤心难过。同学们说说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如此的痛苦?难道是他们真的不如别人优秀吗?

学生甲:到了高中后会有学习更好的同学,感觉学习压力大也正常啊。

学生乙:高中本来课程就多了,所以学习起来肯定会更吃力,只要明白高中和初中的是有区别的就行了。

学生丙:他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了,也许自己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自己想想的那么差。

师:对,他们在比较时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总是拿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他们无意中把自己的期望看得太高,而自我评价又太低。我们提倡的比较是自己和自己比较,参照对象应该是自己。

(二)学习计划表:

师:好,下面每个同学填写一个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内容包括:现在自己的学习情况、希望学期末达到的目标,自己应该如何努力。

学习计划表:

1、我现在的学习情况

2、我希望学期末达到的目标

3、我要付出的努力是

学:好的。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写过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了,然后把自己的学习计划拿给同桌看,你们拿到同桌的学习计划表后要在上面写一句激励的话语,如:你一定能成功或者你一定会做到的,送给你的同桌好吗?

学:好。

四、寄宿适应困难应对:

师:刘烨在初中时一直是在家居住的,升入高中后就开始寄宿在学校,学校的宿舍是8个人一个屋,于是他就感觉人太多了,根本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宿舍的同学也不注意卫生,脚很臭,他闻到就不舒服,并且晚上自己还想看会书,可是10点半就熄灯了。于是他感觉自己很难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有的同学给他支了几招你们看看行不行?

(1)改变环境:给学校老师反映,要求专门给自己一个宿舍,并且晚上一直有电。

(2)改变他人:让宿舍里所有的同学出去住。

(3)改变自己:???

学生们:前两点都不行,只有学会改变自己。

师:那好,我想问一下有哪位同学是在升入高中时才开始寄宿的,请举手?

学:我

师:请你谈一谈他该怎么办?

学生甲:他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高中生大家都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啊,大家聊聊天很热闹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学生乙:大家都是高中生了,应该自己学会洗衣服的,晚上放学后时间本来就很晚了,要放松一下,好好的休息,明天才有精神更好的学习啊。

师:我下面再请在初中时就开始寄宿的同学谈谈这位学生该怎么办?

学生甲:我是上初中时就开始和同学以及住学校宿舍的,感觉住在宿舍也挺好的啊。大家都住在一起要多交流,相互谅解,这样才会相处的更愉快啊。

学生乙:在学校就是个集团的环境,我们要学会自己主动地适应,不要斤斤计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学生丙:寄宿在学校可以锻炼我们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后走向社会做事情就会顺利。

师:同学都说得非常的好,我真为你们能想出这么多办法而感到高兴,寄宿在学校可以锻炼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属于一个集体,我们只有学会改变自己适应寄宿生活,才会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6.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六

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7.围绕思维过程审视教案设计 篇七

按照教材的演绎过程设计教案, 还是按照知识的发生过程设计教案, 不论是主观的还是潜意识的, 都是教师经常面临的选择.我认为教师对教材, 不同于学生对教材, 不能停留在对结论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因为教材的编写, 为了规范和简明的需要, 往往压缩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掩盖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发现过程;隐去了数学思想的详细阐述过程精简了规律的提炼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设计时, 总能针对“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进行思考,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并且娴熟地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 在课堂营造适合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氛围.优美的教学层次可以使学生思维环环相扣, 它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在下面从思维过程审视《棱锥的体积》, 这堂课以如图1设计.

考察上述教学设计, 是按演绎过程设计教学, 上一个结论是下一个结论推导的主要依据, 直至最后一个层次, 学生在教学结束时才对本节课是研究棱锥体积豁然开朗, 教学的严谨是足可称道的, 其他教学内容教学中也常有这样设计的思路.教学过程中为什么一开始就安排“用平行平面截得两个等底等高的三棱锥, 所得截面面积相等”这个层次, 而且接下来为什么仅仅研究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 会使学生感到突然.至于后续的“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体积相等”这个层次提出的缘由, 学生思维也是被动的, 接着便被教师牵至三棱锥体积公式和棱锥体积公式的结论证明过程中去了难怪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认为教材演绎是教育法的颠倒.与按演绎过程安排教学不同的是按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设计教案.本节课的主题是“棱锥的体积公式”.为此必须过一道坎:“棱锥的体积公式可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研究入手”.

为了帮助学生跨过这道坎, 可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即在学习平面几何时, 知道多边形面积计算是没有现成公式的, 但有面积计算的方法, 即割补成三角形, 而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熟悉的.所以可用割补法把问题转化为对三棱锥体积公式的研究.接着一道坎是为了获得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需引导学生想到“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锥体积相等”, 为此可以从平面着手进行类比, 就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这是三角形面积的性质.于是从空间也可猜测即“等底等高的两个三棱柱体积相等”.基于以上思考, 可有如框图2设计的教案.

以上对两种教案的比较分析, 旨在指出思维过程对教案设计所起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演绎与发现对学生思维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

8.浅探创新思维与学生心理 篇八

教育学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自主探究新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笔者认为,把握学生的心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其次是创设情境,开展各项活动,拓宽创新舞台。

一、激活创新意识,宽松学生的创新环境

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追新、探新、创新的内在需求和意向,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景和心理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需求。

1.丰富的活动形式,增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独立探索、自主认知、自我发挥个体潜能,创造出认知新思路、新办法的良好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情绪会激活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活跃学生思维,从而积极愉快、敏捷流畅地启动创新思维。而创新意识是指人遇到任何问题都善于从新角度思考,不满足于现状,急切渴望创新的稳定心理意向。勿庸置疑,有了兴趣,学生才渴盼新创造。

实践中,笔者抓住二者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诱导学生进入“无师自通”的境界。

一是将竞争机制纳入活动中,以“竞”刺激学生强烈的好胜心,以“争”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引导学生在想中竞,在竞中争,在争中学,在学中创。整个竞赛中,学生的思维由“沉睡状态的感知——兴奋状态的获知——创新状态的探知”逐级升华。这种方式拓宽了学生创新求知的思路,不仅提高了学生“乐学”的情绪,而且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发散性的求新思维。

二是欣赏表演式,唤醒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增强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特意安排了“舞蹈表演”、“服装设计表演”、“美发美容表演”、“绘画表演”等课题,用艺术的“美感”魅力,诱发学生创造性设计表演的意识,让他们“观其形”、“感其情”、“得其意”、“悟其美”,并随之产生新主张——用新方法尝试的动力,“不知不觉地,形式与美感化为自己的独见了。”

三是辩论探讨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独自创造美。辩论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由于意见相左而辩,辨论促使他们的探索欲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产生,因为在“辩”中人多智广,可相互启迪和触动,产生一些新颖的思维方式和独创性的结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充实的内容,增途径,筑起学生的创新平台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杜威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能改变别人的心理,唯一的方式是利用天然的或人为的物质条件,引出别人的某种应答活动。”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动地表现创新意识。因而笔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活动课程资源,创设五彩缤纷的活动内容,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开放、立体的活动空间。

一是“自主”的团队活动,激发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人的艺术首先在于使学生产生上进心,而要如此,就必须使他们认识与了解自己。”因而在团队活动中,笔者有意识地设计以“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锻炼为中心的活动课题,不断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是缤纷的文体活动,发展个性特长,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发展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或演,或唱,或跳,或掷,或说,或辩,锤炼口才文才、竞技才能、表演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特长,生龙活虎地展现自己独新的风采。如艺术活动中自编话剧《变色龙》中警官的扮演者,是一个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得笨拙不堪的“后进生”,然而在剧中他借幽默滑稽的神情、动作,将“见风使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阿臾奉承、恬不知耻”的“变色龙”的个性表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他的故作谄媚状又拉腔拉调模仿“警官”讨好“将军”的语言,真是入木三分,令师生捧腹大笑,大家无不惊叹他的创新性的表演特长。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把“活动内容”这根弦调谐到学生主体“特长”弦的频率上,才能产生谐振。和谐多彩的活动内容,既体现了实践活动能发挥学生特长、培育人才的功能,又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创新舞台

心理学专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活动在人的智慧、思维和认识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创新精神实质上是一个参与创造的活动,是完成创新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力量的体现。不言而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聚焦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上,而且要将目光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

9.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篇九

东桥寨小学

韩发社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调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找到化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型:

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

三、教法设计:

情境设计、集体讨论、问卷调查,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趣引题。

1.成语接龙游戏:分组比赛,每组第一个同学说一条成语,后一个同学接前一个同学说的成语的最后一个字续说一条成语(可以是谐音);30秒内接不上者,全组同学唱歌结束。

2.教师导课:刚才的游戏活动,大家一定感到很开心是吧?可是,想想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不是每一天都像现在这样开心呢?下面,请欣赏小品《王小毛的一天》。(二)情境设计,引出问题。

1.(小品)王小毛的一天:王小毛正迷迷糊糊地睡着,爸爸摇醒他催他上学。王小毛一看表“哎呀,又要迟到!”顾不上吃早饭急急忙忙去学校。老师:“王小毛,你又迟到了,扣你们组得分。”组长批评:“王小毛,你经常迟到、不交作业,害得我们组得不上优胜红旗!”王小毛气呼呼地坐在教室里。

2.集体讨论:王小毛的这一天过得怎样?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样帮助王小毛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小结:

王小毛因迟到、未交作业,受到老师、组长的批评,心情不好,非常烦躁,上课情绪很坏,没心思学习,会影响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这些问题都是王小毛迟到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①王小毛设计定时闹钟提醒他按时作息;②让王小毛的父母催他按时作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问卷调查,自诉烦恼。

1.师:同学们最近有什么不顺心或烦恼的事情,这些事情解决了没有,怎么解决的,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怎样,请你写出来。

2.收集资料,归类整理。

3.择其典型宣读,总结解决途径。

(四)角色扮演,亲身体验。

1.情境1:荣荣的同学过生日,要好的几个同学前去祝贺,荣荣也想去,跟爸爸要钱买生日礼物。爸爸:“小孩子过什么生日?老子长这么大了,还没过过什么生日!”荣荣非常生气。妈妈知道后,劝解荣荣:“你爸爸对你发脾气,是他的错。可你要理解你爸爸不同意你给同学祝贺生日的原因:一是咱家庭经济不很宽裕,你们现在还小,没有经济能力,买礼品会增加家长负担;二是学生互相讲排场祝贺生日,会助长不良风气。我看表达祝贺生日的方式不一定非得买礼品撮一桌,你打电话祝贺、自做生日贺卡也挺有意义。” 2.情境2:小明做完家庭作业,预习了课程后,打开电视看甲A联赛。爸爸制止道:“你初中课程那么紧张,还有闲心看电视。”小明说:“爸,我已做完了家庭作业,也预习了课程,我现在头昏脑胀,想放松一会儿。爸,就让看一阵子球赛放松一下吧!”爸爸:“那你就看一会儿,早点休息吧!” 3.讨论分析:

情境1荣荣听了爸爸的话后心情怎样?(非常生气、烦恼);听了妈妈的话后心情怎样?(理解,心情好些)假如你是荣荣你的感受怎样?(心情很坏→经过分析→理解)情境2小明想看电视遭爸爸反对后心情怎样?后来怎么解决的?(开始不顺心→向爸爸讲明原因→求得爸爸理解→支持小明)(五)总结归纳,寻找办法。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情境设计、角色扮演、讨论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就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怎么办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遇到这些问题后应该做到:①冷静分析;②自我疏导;③寻求帮助,积累经验;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

10.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通过学念儿歌,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若干;

2.手偶玩具豆豆熊和嘟嘟医生;

3.洗手儿歌动画及有关正确的洗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点心: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我请小朋友们吃点心。你们应该对我说什么呀?

2.请幼儿闻一闻点心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点心的的欲望。

3.谁想吃呀?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想吃,在吃之前我们先要做一件什么事?

4.如果我们吃东西前不去洗手会怎么样呢?

二、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看手偶表演

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豆豆熊为什么会肚子疼啊?它应该怎样做呀?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洗手的,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4.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饭前便后不洗手及吃手现象,鼓励幼儿说一说洗手的重要性。

过渡语:嘟嘟医生会对豆豆熊说什么呢?

三、学习儿歌——《洗手歌》

1.引导幼儿观看洗手课件。

2.你们听到嘟嘟医生对豆豆熊说什么了吗?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

4.幼儿学儿歌。

四、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搓手心手背——冲肥皂——擦手。

3.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4.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如: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五、幼儿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1.教师:“现在我要分点心给小朋友吃了,大家先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2.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3.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

六、活动延伸:

11.影响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 篇十一

自信心。自信心就是指领导者在思想上坚信自己能够创新,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即使遇到阻挠和非难,也不改变信念,总是一往无前。只有这样,创造性思维才会产生并维持下去。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心理上缺乏自信,他工作起来就可能畏缩不前,不敢承接新问题,不敢开创新局面,领导者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可能产生。隶属于这样领导下的集体和活动很可能是死气沉沉、毫无创新而言。

情绪和情感。领导者的情绪和情感是制约领导者创造性思维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心境,如心情舒畅、乐观豁达会使人有“万事称心如意”之感。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也容易得到激发,从而提高领导和学习的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则会压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注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乐观、向上,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心境,从而感染自己和别人能够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积极而健康的激情能够激发领导者的身心两方面的巨大潜力,使人产生创造性的冲动,并成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活动的强大动力。纯真而高尚的友谊和信任能够激发领导者的激情、灵感和创造性思维。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无私的革命友谊在世界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马克思在不幸时刻把恩格斯的友谊和帮助看成是最大的慰藉。他在因贫困和疾病而痛失爱子之后写信给恩格斯说:“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为时刻想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在世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无私的友谊是激发两位伟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创作一部又一部不朽的著作、登上一个又一个科学巅峰的重要原因。

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自制性等特征。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时都会程度不同地遇到困难和阻力,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创造性思维活动就难以维持下去或者其活动进程就会变得紊乱无序。良好的意志品質是激发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新行为的“精神能源”。

想象力和灵感。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领导者在工作中应努力打碎束缚自己想象力的枷锁,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科学家会突然出现新的想法,领导者会突然想出新奇有趣的主意和管理办法。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具有非逻辑性、突发性、易逝性等特征。所以,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对灵感要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捕捉闪过脑际的思想火花。及时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

需要和动机。人都有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领导者一般追求的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如有实力、有地位,受下级尊重、被上级重用,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如果领导者的这些需要能够得到满足,领导者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调动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

激发或阻碍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现实领导活动中他们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领导者要用辩证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水平,从而不断开创领导活动的新局面。

12.思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十二

理论建构的基础

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信息加工方式划分为系列加工、平行加工等几种。系列加工是指信息加工按照确定的顺序一步步进行的加工方式,而平行加工则是指多方面刺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加工单元中同时进行的一种加工方式。

在多数情形下,人脑加工信息的典型工作方式是一项项地完成,各项任务之间存在着先后顺序问题,这相当于“系列加工”方式。就这种工作方式而言,要想提高总体工作效率,基本思路是提高每一子项工作的效率。这类似于计算机不断追求速度方面的提升,以缩短对每一项任务的处理时间,提升总体的性能。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提高计算机芯片运行速度方面遇到了瓶颈,不得不改变思路,探索和开发更多内核的处理器,并不断完善处理器的构架。前者实现了多线程的同时运行,而后者则在同样频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鉴于此,本文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重点将计算机的“平行加工”方式及处理器的架构与性能关系等问题与人脑的工作方式相类比,进而演绎出一些新的理论——“并行思维模式”理论、“思维架构”理论等。

并行思维模式

1. 计算机工作原理概貌

在计算机学科,任务、程序、进程、线程是几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现代计算机在工作时,一般都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活跃或者随时可激活的程序,也就是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计算机的某一个程序可以与多个进程对应,而一个进程中又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线程,一个进程的全局变量由所有的线程共享。在单核处理器的时代,表面看似同时运行的线程,其实是存在着先后次序的,各个线程之间不断切换轮流执行,它们各自占用的时间较短,人们不易或不能察觉到。随着多核处理器的诞生,计算机得以真正满足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不同线程的需求。

此外,在计算机学科,并行计算技术是一个被普遍使用的技术,它起源于科学计算,但已不再局限于应用在科学计算领域。广义上说,使用并行计算技术可以为多个完全独立的计算任务提供并行处理能力。狭义上,并行计算技术是指使用多个处理器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计算任务提供并行处理能力。

2. 类比及理论建构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似性。由此推断,人脑在工作时应该存在着典型或不典型的“并行思维模式”。

(1)程序与语言

当人要完成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任务时,例如读懂一篇文章的意思,理解一篇文章的内涵并加以记忆,若用计算机来类比,就好比是计算机要执行一项系统任务:完成对某个纸质文本的读取、识别、解读、存档。人脑在执行这个系统任务时,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基本“程序”:先阅读,初步理解字面意思,再查阅资料或者寻求他人指点,再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最后加以记背和练习;计算机也要为自己的工作任务选定程序:利用扫描软件对纸质文本进行扫描,利用OCR软件对扫描件进行识别,利用翻译软件、工具辞典软件及借助互联网支持对文句进行解读,对结果加以存盘等。

当然,上述“程序”都是宏观的、广义的,本质上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过程、流程。然而就其中某一个微观的步骤而言,计算机在执行运算时,还有其特定的微观“程序”(某个局部的、一段指令集),相应地,人在处理某一个思维任务如背诵文章时,也有其内在的微观“程序”。例如就背诵这个局部任务而言,要达到其目的,可以采取全文通读、整体背诵的策略,也可以采取分段记忆、逐个攻破的策略;可以选择朗诵的方式背诵,也可以选择默读的方式背诵。而计算机要完成某个动作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微观方式。例如,要将TXT文件转化为DOC文件,可以选择Word软件也可以采用WPS软件。此外,我们知道,编写计算机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语言虽不同,但却可以达到同样的最终效果。人其实也可以。

(2)进程与线程

其实,当“程序”为静态时方为原始意义上的程序,它只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而已,而当这些指令集处于执行的动态时,这种微观的、有生命的“程序”本质上就不再是程序了,更准确地说,它应该是“进程”。一个程序对应着一个或多个进程,这些进程的关系可以是先后的关系,也可以是并行、相互交错的关系,既可以同时运行又可以交替运行。当然,再微观一些来看,一个进程又可以有多个线程,线程不能单独执行,必须组成进程,通过创建多线程进程,每个线程在一个处理器上运行,从而实现应用程序的并发性,使每个处理器都得到充分运行。

相对应的,人脑在处理问题时其实也是可以多进程、多线程的,且也可以并行,产生“并行思维模式”的效果。例如,人在阅读书本时,可以边阅读,边解读字面意思,边根据其中意境加以想象,边背诵,这些“进程”之间从宏观来看,更像一种交错、并行的关系,而非绝对、死板的先后顺序——人在阅读文本时,也许并未刻意启动理解、背诵程序(进程),却已形成了理解(信息编码)和记忆。

人有能力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毫不相干的事情,这些现象说明了人的多种思维是可以并行的。也许有人会质疑:其中有些活动不是肢体、体力活动吗?要知道这些肢体运动并非是无意识的,需要依赖思维,本质上是并行状态思维的外显。

(3)多线程与多核处理器

由于人脑只有一个,是否可以依托“多核处理器”实现多线程同时并行的效果?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人脑比电脑本质上要复杂得多,它有多个功能区域,有1000亿个神经元,大脑神经细胞间最快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为400多公里/小时,这是“超高速”的。而且在1秒钟内,人脑内可以发生10万种化学反应,这许多的反应在微观来看,类似于许许多多的微处理器都在忙碌地工作着,或者说,有许许多多活跃的线程在同时执行着。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正类似于计算机处理器的频率(即运行速度),这样来看,人脑就像一个高频率且超多核的计算机处理器,是当代计算机尚望尘莫及的。

再宏观一些,就处理某些具体任务来看,人脑工作依然可以被比拟为多核、多线程的。例如,观看一幅图画作品,也许人在第一眼“扫描”时就已经初步知道了画的组成概要、大致的颜色布局,而并没有进行“逐行扫描”或者按序“分块扫描”。画中的每一个局部都以光的形式同时进入眼球,传入大脑,被解读了。

(4)多功能问题

以上所述并行思维现象,更多的是把人脑比作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除了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外,还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等,这些逻辑部件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分工完成整体工作。而人脑本身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显然不单纯是个“处理器”,除了具有计算机处理器那样的控制功能和运算功能外,也同时具有输入、输出、存储等功能。其中,存储也同时包含了外部存储和内部存储。

在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中,和大脑功能最相似的应该是硬盘,存量大(但也有限)、速度快,而光盘、优盘、软盘等则类似于人类存储、读取信息的媒介——书籍、报纸(容量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大)等。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包括ROM、RAM、Cache(高速缓冲),这似乎与人脑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ROM是只读存储器,其中数据是事先写好的,工作过程中只能读取,断电后数据也不会消失,这就好比人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那些观念、概念、思维方式,它们用来指导、支持人的其他思维活动,可以立即调用,且基本不会再作修改,例如人们清楚地知道物体会自动从上向下掉落,知道热水会自动从热变冷等。RAM是随机存储器,存储单元的内容可随意取出或存入,这就好比人在接触事物时,大脑对这些事物的印象、理解是随着即时传入信息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这不恰恰就是建构主义理论中“同化”和“顺应”的基础吗),这些印象、理解、信息一会儿形成、一会儿删除,速度很快。Cache介于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是一个高速、小容量的缓冲存储器,它与中央处理器之间速度匹配,相当于紧靠工厂生产车间的一个临时仓库,方便生产车间随时、快速取料,这就大大提升了处理器的效能。人脑在处理系统问题时,其实也需要类似的“临时存储体”来快速地提供临时信息,例如,做一道多步骤的数学计算题、推断题,进入第二步分析时,头脑中马上需要第一步的信息、结论来支撑;进入第三步时,又立刻要用到第二步的信息、结论,而此时,再之前一步的信息、结论则可以暂时忽略、删除;如此递进下去。

所有这些类似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存储、运算、控制等功能,为人脑的多任务并行提供了另一种现实可能,当然,这种并行方式是宏观功能层面的。

3. 利弊分析

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不断开发更多核的处理器,为多任务同时执行提供支持。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同时运行的任务越多,计算机的效率就越高。受此启发,我们也许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依托“并行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既然计算机可以升级换代,人脑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只不过,计算机靠的是更换功能更优良的硬件,而人脑依靠的则是进行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人在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时,可以从不协调、手忙脚乱到渐渐娴熟、自在起来。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计算机时还会有这样的感受,计算机开启的程序(进程)并非越多越好。即便是使用的是多核处理器,如果开启的程序(进程)太多,则可能会出现“卡壳”“死机”的现象,这受制于存储器的性能与容量、软件的支持性等多种因素。多任务同时运行,有时高效有时反而低效。所以,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应该客观、冷静地对待并行思维问题,分析其利弊。

有的情况下,多任务并行可以促进思维、提高效率。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富有深意的话语,可以随即在大脑中调用和浮现出某些相关的场景、现象典故等,这些同步进行的形象化思维可以帮助人对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这也类似于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同时借助投影仪来展示形象化的视频、图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揭示的含义。

有的情况下,多思维并行却是有害的。例如,一边读书,一边又玩着电脑游戏或者想着游戏中的攻略、电视中的剧情等。此时,学习的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了,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对于学习、工作而言,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强调用心、专注、定神。只是在具体某个学习环节中才更适合启用“并行思维模式”(相当于一个进程中的若干线程并行模式)。

此外,人脑不同于计算机的一点还在于,其持续工作或者大负荷工作时是会疲劳的,从而导致效率降低乃至几乎罢工,而计算机只要处于通电状态且硬件未损坏、环境状况良好,其效能就是基本不变的,当然,这不包括软件系统的问题。所以,人脑刻意追求多“线程”、多“进程”,并不科学。

启示——“思维优化”的途径

1. 思维架构优化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主频、核芯数量,处理器的实际性能却相差许多呢?这是因为这些处理器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架构是处理器的基础,对于处理器的整体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处理器架构的更新包括了指令集的更新,对多核芯的支持,各个核芯间数据交换的优化,内存/缓存访问机制的改善,总线带宽的提升等,优良的架构不仅能提升性能,还可降低能耗。

类似的,人脑是否也有架构问题呢?应该有。我们知道,人在疲劳、头脑不清晰时,遇到事情往往理不出个头绪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效率低下,因为他的思维架构此时是混乱的。如果把人脑的反应速度比作计算机处理器的频率,一个反应很快的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速度是否一定也就快呢?显然不一定。也就是说,人脑的“思维架构”直接影响着其实际工作效能。优良的思维架构可以让人的思维、工作更高效,能耗也更低,让人面对复杂问题时不感到困惑、繁杂、费神。

由此可见,所谓“思维架构”,其实就是人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式、流程、路径,是人脑接受信息、分析及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些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流畅、通畅程度,最终影响到思维的质量与结果。人无需总是抱怨自己的头脑不聪明、不敏捷。如果能够注意训练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优化思维的“架构”,是可以在现有智商条件下,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的。这对学习后进生、学困生、不自信的学生而言,是自信的“源泉”,是其取得进步的重要支撑!

2. 软件系统优化

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被限制,其工作效能是否就没有提升的空间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我们知道,电脑的操作系统不同,使用的感受和实际工作效率也是不同的。具体到处理某一项具体任务时,如果使用不同的软件,最终效率和效果也不同。例如,进行视频的剪切、转化等任务,可以采用格式工厂、魔影工厂、QQ影音等多种软件,采用不同的软件,消耗的时间不同,编辑后的视频文件在质量(清晰度)上可能也存在差异。由此再来分析人的思维优化、能力提升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人头脑中运行的“软件”?应该说,这大致对应的就是人头脑中储存、运用的知识体系及处理问题的技巧。举例来说:数学中的证明题往往是可以一题多解的,采用某些方法也许非常便利,而采取另一些方法也许就变得非常烦琐,虽然最终结果相同,但过程不同。看来,头脑中存储和运行的“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在信息加工心理学领域,计算机模拟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受启发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方式,以信息加工心理学为视角,采用类比的方法,将人脑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相对照,提出人脑的“并行思维模式”理论及“思维优化”理论。其中,思维优化的途径包括优化思维架构和优化软件系统。

上一篇:现当代文学复习材料下一篇:安检护卫分队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