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企业

2024-08-07

诚信是企业(精选11篇)

1.诚信是企业 篇一

诚信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基石

一、食品行业面对挑战更是面临机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3.1万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0。今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很有可能给全球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的食品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这对我国的食品行业来说,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食品企业将会有一个大发展。一是虽然有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以及我国今年遇到的巨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势头未减。截至2008年7月份,国内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3332.9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8%;四川省震灾后的食品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都有较大的增长;河北省虽然经历了奶粉事件,但是发展的速度并未放缓,各种经济指标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预计今年我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将达40000亿元。

二是中小食品企业发展的后劲开始显现,农村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以及对三农工作的推动,再加上国家宣布在2010年底之前投入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银行信贷以扩大内需,这些都为食品企业包括中小食品企业更好更快地反哺农业以及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机遇;

三是食品安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食品行业已经开展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使食品安全生产变为食品企业的自觉行为,中国食品企业生产的安全绿色、价格低廉的产品反而是今后产品出口打开国际市场的一个新的优势。四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食品工业已经为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再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可以预测,我国的食品企业将在为解决三农问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作出新贡献的同时,整个食品行业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二、时代需要信用经济社会呼唤诚信道德

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关系食品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需要法制上、标准上和制度上的保证,但这只是外因,而诚信,则是需要食品企业和食品生产者从自身上建立起一套道德保证体系。

食品生产就是良心生产。讲良心,就是讲诚信;讲诚信就是讲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大自然的法则。

对道德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

第一,是大自然的道德。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天道。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道,以赤道为界越接近南北两极温度越低就是道;我们人类顺应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德。所以,人类随顺大自然,就是对我们生存的环境讲道德,就是实现科学发展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果人类不讲道德,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这种惩罚已经开始降临了。臭氧层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空气被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等。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顺应大自然的法则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是社会人的道德。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从始至终贯穿着道德二字。落实在人伦上“五伦”就是道。父子、兄弟、君臣、夫妇、朋友,这就是道,这不是谁的发明,是我们的老祖宗一代代自然传下来的。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是德。父子亲爱是德,长幼有序是德,君臣仁义是德,夫妇有别是德,朋友有信是德。在我国古代,秤杆上有三颗星分别叫做叫“福、禄、寿”。缺人一两叫做缺“福”,缺人二两就叫缺“禄”,缺人三两就是缺“寿”。这种警示业者自律的诚信文化,反映出我们的先辈们以讲诚信为本,以讲道德为本,把诚信与个人幸福、经济收入以至于生命等同起来的朴素情感。在当代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一传统美德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者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没有国界,没有民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道德。上个世纪欧洲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讲了一句话,他说,21世纪是东方中国的世纪。为什么他这样讲?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看到了中国道德两个大字。第三,是食品行业的职业道德。食品企业产品的生产标准就是道,规定的生产工艺流程就是道,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就是道,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就是道,道就是不以小利而失大义的良心、责任心;而严格按照产品的生产标准、规定的生产流程、操作规范生产出安全、合格的食品就是德。为什么一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全社会都是人心惶惶?因为消费者怕买到不讲道德的厂家生产出来的食品,而不讲道德和诚信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抛弃,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食品企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原因。相反,凡是讲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食品生产企业心是安定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食品企业却在食品安全风暴中崭露头角的真正原因。民以食为天。食品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讲良心生产、讲诚信道德。因为诚信、道德是食品企业生存的基石。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识到了。

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在开展信用评价工作

在食品行业开展信用建设工作,有四点重要意义:第一,积累信用就是积累财富。信用度越高的企业,进入社会范围越宽,从而获得的资源成本就越低。与企业上下游客户交易中还可以取得较好的赊销或赊购的商业信用等加速商品销售,从而减少商品储存和保管费用的支出。第二,有了信用就有了通行证。信用品牌成为中国食品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食品企业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实现信用管理和信息的共享。第四,风险预警。参与行业信用评级可及早发现和找出经营不善及财务趋向恶化的症状,对企业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从而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稳健的财务计划。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把在全国食品行业中开展的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加强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食协组织专家共同编制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办法》。经网上公示和广泛听取企业会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后,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在全国食品行业中开展“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评价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企业信用等级和评价标准。为了统一、规范评价工作,整规办和国资委实行信用评价工作“三统一”,其内容是,统一信用等级标准,即统一划分为AAA、AA、A、B、C三等五级;同一行业信用评价的名称、证书、证牌和标牌,由全国整规办和国资委统一设计样式,统一编号;统一有效期,评价结果有效期

限统一定为三年,企业申请上一级信用等级的不受有效期限制。

评价标准包括五个部分:企业基本素质和管理状况占5%,经营效益和发展趋势占20%,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占30%,食品安全信用占40%,社会责任和社会信用占5%。

二是评价申报程序。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结合行业特点,采取企业自愿如实申报,省市一级食品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中食协专业委员推荐审核,中国食协最终审定三个步骤。

突出评价工作的行业特点。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评价工作中突出了食品行业的特点,将食品安全的内容列为评价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评价信用的同时评价出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的标准中突出了一个重点和两个保证,从而为食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重点就是企业应参照中国食协制定编制的《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通用示范文本》,建立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档案制度。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是食品生产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记录,主要内容涵盖了食品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和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环节(包括采购、加工、流通、消费)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个食品生产链全过程的良好生产规范。示范文本也是按生产经营基本规则、食品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对涉及食品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整合。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应该是公开的,企业要按照经营档案实行阳光下的生产。企业申报信用等级必须建立生产经营档案。

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的落实要有两个保证:

一是食品安全的组织保证,即食品安全师岗位的设置。中国食协食品安全师培训工作的推出,是顺应了我国食品工业继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赋予我们行业协会的历史机遇,是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一项创新。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一支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具有专业素质的食品安全人员队伍,同样是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评价工作中明确了企业应设置食品安全师岗位。中国食协也在积极努力,通过对食品企业现有从业人员、食品行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为食品企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人员。这项工作也得到了一些政府的支持,深圳市政府在部署食品安全工作时,就要求食品企业要设立食品安全师的工作岗位,要持有中国食协食品安全师的培训证书上岗。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中国食协已培训出近2000名食品安全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二是为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证。评价工作要求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应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食品可追溯是指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对食品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当食品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避免问题扩散。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已经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研制开发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条型码可追溯技术,并在一些企业中开始应用。

开展信用评价工作,是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和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升企业诚信品牌为目标的一项新的工作。中国食协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立足于协会的职能,把这项工作融入到为企业和会员服务之中,通过这项工作,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的品牌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自律水平,规范行业内部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奖优汰劣,正面褒扬和失信惩戒相结合。鼓励守信企业,同时逐步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并依法对外公布。协会在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工作中,通过为信

誉良好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向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良好信用企业的信用信息,鼓励、褒扬诚实守信企业,培育企业诚信品牌。

建立定期发布制度。协会每年定期发布企业信用情况。按照评价办法,信用等级的有效期为三年;与全国被授权的其他行业一样,食品企业的信用评价工作每年一次,并将当年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情况定期通过政府、行业、社会和新闻媒体公布。

信用管理服务。信用评价工作也为协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供了工作创新的机遇。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同时,中国食协也在探索为食品企业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服务,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向有关政府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获得信用优良评价的企业,其通过的评价标准是由中国食协制定并报经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认可的,在行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但是,这项工作刚刚开始,许多配套工作还未跟上,因此,我们将向有关组织、支持开展这项工的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对于信用优良的企业应当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从而实现奖优汰劣、培育食品企业信用品牌、规范市场秩序的目标。为了使评价工作更加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们特别邀请了行业专家、政府监管部门的官员和企业信用管理专家参与评价工作。对于企业申报的财务资料,我们使用了国内先进的Z理论系统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也愿意邀请财务、信用专家到企业中去,为企业的信用、财务情况作更深入的分析,提出完善和改进企业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分析、建议。同时开展食品安全师和企业信用人员的专业培训,为企业提供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技术服务工作。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如果有人问今后能够实现食品安全生产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在每个食品企业从业者的心里。如果每一家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者、从业者都能上顺天道,下顺人道,遵守行业道德,都能自觉地顺应大自然的法则,自觉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自觉遵守食品行业的职业道德,类似问题奶粉的灾难就不会发生,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就会有坚实的基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王伟)

2008-12-05 09:35

2.诚信是企业 篇二

商业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不仅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所决定, 而且也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 对商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它的基础诚信。可是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很多商家往往对此熟视无睹, 不闻不问, 以至于很多商家都变相而且是轻松自在的玩起了“狸猫换太子”的游戏。

长期以来, 中国的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平等, 所以造成了许多中资企业在海外免税岛等地注册, 然后资金再汇回国内, 享受所得税的或减或免等超国民待遇。以至于这种企业以功利为宗旨, 视诚信为儿戏, 两头吃、多头占。

比如, 今年3·15晚会曝光, 长期以来, 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实施着与国外不同的售后政策, 在中国宣称的“以换代修、整机交换”并没有真正更换整机, 通常沿用旧手机后盖, 以逃避中国手机三包规定。另外, 我国三包规定要求, 笔记本主要部件保修两年, 但苹果Ipad整机只保修一年, 对此, 苹果售后工作人员回应称, 这是因为Ipad并不是电脑, 不能按电脑三包执行。然而,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方网站赫然显示: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CCC认证时, 多款i Pad的产品名称都标注为“便携式电脑”。

除了苹果, 大众、江淮、网易、周大生等其他多家遭曝光的企业对于问题的回应都显得诚意不足。这些其实都是利欲熏心的一种价值符号。

■根在信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确立了一套如何做好人的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有“修身”, 才有其他。“修身”指个人的道德修养, 首先得把自己修炼成有道德修养的人, 才能做成其他事业。“修身”的标准则是“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最低标准是“独善其身”, 自己做一个好人, 最高标准则是要“兼济天下”, 承担“社会责任”。各地方的商人无论是否读过儒家的书, 都按这一标准要求自己, 并努力实践。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 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 它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大量而广泛的实践证明,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 但是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 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而塑造和坚持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对形成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独特文化特征, 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为市场经济中, 企业诚信具有经济学价值, 是对企业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价值的肯定, 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市场流通企业比喻成“舟”, 那消费者就是“水”, 载舟覆舟, 根在信用。市场流通企业的真诚服务将直接决定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满意度, 而消费者的忠诚度、满意度也直接决定着市场流通企业的发展前景。

所以不难发现,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 是构建诚信基础的保障, 它在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人的因素, 不仅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每一个想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 必须都应该行之有效清晰可见的价值理念, 并作为其每一步发展进程中共同遵守的精神指引。

■利在德行

任何社会都需要底线, 也就是一种类似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这种基础的社会秩序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或正式的基础制度混合构成。如果在道德信念上无法“固守根本”, 就由于对商业利益的贪婪追逐, 很多企业屡屡突破道德底线, 难免会有很多突破底线的事情发生。商业贿赂的存在, 就大多与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失范有必然联系。所以, 重建职业荣誉感, 加强职业道德约束, 是抑制商业贿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故此,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但同时也是道德经济。法治和道德都是行为的规范, 法治用以治坏人, 成本很高, 道德却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约束, 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且不需要什么“执法成本”。就连被称为“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 写过著名的《国富论》, 他之前还写过一本重要的《道德情操论》。

西方管理者强调“制度高于一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正是因为公平的制度可以抽离掌权者人性本能对于企业运作的不利影响!

比如在著名的思科公司, 绝不存在任何特权阶层, 掌权者也必须接受制度的规制。他们无论员工级别高低, 其办公室面积相差无几;办公地点不设高级管理层专用车位, CEO约翰·钱伯斯一样得自己到处找车位;所有员工出差乘飞机, 一律坐经济舱, 要享受商务舱的舒适, 只能自己掏钱补足差价;谁用完会议室谁负责清理, 总裁也不例外……

因此, 要诚信生产和诚信经营相适应的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 一方面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有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使失信企业无空可钻, 对其失信行为的惩处有法律的依据。

3.诚信是企业的不朽品牌 篇三

是什么造就了成功的企业?如何才能保持企业百年不衰?年初,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500强企业,沃尔玛以2198.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跃居榜首。沃尔玛的胜出在于八大要素:真实的、稳健的财务状况;突出的、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理念;公平对待员工;激励;创新。这八大要素都与上述企业竞争力的第三层面的内容直接相关。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不论你是大是小,或者生产经营什么,都必须用诚信来塑造你的品牌。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长久生存,首先就得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无法取信于人的品牌必将不能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度。即使是大品牌,虽然有一定的根基,但倘若利益熏心,在生产中偷工减料,在经营中打歪心眼,如商业欺诈、制售伪劣产品、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行为,虽然能够得到暂时的销量、利润与名气,但它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却下降了。失去了消费者对它的信任感,最终会使自己的品牌贬值,甚至会有倒塌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引起了我国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更引发了人们对企业的诚信与责任的探讨、思考与认知。因为,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与国家是一个有机体,不仅关系自身利益与发展,它还承载着社会责任。企兴,民富、民安、国强;反之,会给国家造成损失,也会给社会增添负担,更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4.诚信是企业 篇四

关键词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诚信意识诚信管理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国社会各界对诚信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因为信用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诚信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尤为重要。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这些行为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动摇和打击了人们对企业的信任,恶化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损害了守信企业的利益。什么是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基础质量承诺、推行服务承诺、塑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只能在顾客消费者认为是可靠可信的基础下.才能得到丰富的收益与回报.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就会让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上层领导与下层领导.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同样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下.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反之如果缺乏互信.企业整体就会失去战斗力与凝聚力.首先,要把保证质量和满足顾客要求放在第一位,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营销服务应对系统,及时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实现以客户满意为理念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体系:第三,要积极更新经营理念,推动企业诚信建设。通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全员信用观念,使诚信变成员工自觉行为,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企业建设诚信文化的必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 “—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了诚信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

1制度建设的层面。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

诚信文化理念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企业才能拥有比较广泛的客户,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使企业高效益可持续地发展。一个缺乏诚信理念的企业,短时期内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利益,但”轻言必寡信”,长此以往,必将自我毁灭。只有诚信企业才能最终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格局。诚信企业文化的建设

那么,知道了企业文化的现状及一些相关因素后,怎样才能建立好的诚信企业文化呢?这就需要在价值观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上加以改进与完善,最终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的文化体制。

4.1 价值观诚信化

诚信的价值观必须深入人心。建立在诚信基石上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能提供人与人相互信赖、相互悦纳、相互认同的意识纽带,能使个人在诚信文化中获得归属感,获得作为社会一员、企业一员的自豪感,获得与他人在一起共同创业、实现价值的依托感以及同他人、同社会、同自然的血肉联系和共生共长的整体感,从而排除戒备感、孤独感、无力感、压抑感和失落感。要使诚信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必须在科学定位、舆论氛围的基础上,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和形式。

4.2 品质诚信化

“市场竞争最终是名牌瓜分天下”。这是红豆集团董事长周耀庭曾经说过的极有体会、富含哲理的话。现代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更是名牌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有的是自己的品牌,但缺乏名牌。成功的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能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吸引大家关注、欣赏、品味的目光,能促成公众购买消费的行为,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和竞争的法宝,谁拥有成功的品牌,谁就拥有一定的市场;谁拥有响当当的名牌,谁就拥有更大的市场。

名牌产品不仅使用价值可靠,而且是文化品位的标志。名牌效应本质上是信用精神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诚实守信的企业品质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或新的资本形态,特别有助于名牌效应的发挥。

4.3 宣传诚信化

知名度是一个企业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企业“名气”大小的“量”的客观尺度。知名度包括公众对企业的名称、标记、产品种类或服务内容、企业领导人等情况知道和了解的程度。在企业形象的塑造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是一项日常的、长期的任务。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在信息的海洋里航行的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信息传播,使尽可能多的公众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诚信的宣传得“美名”,欺骗的宣传得“恶名”。宣传是必要的,但宣传未必是好事,问题在于宣传什么,怎样宣传。知名度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有好的、肯定的方面,即“美名”,也有坏的、否定的方面,即“恶名”。就一般意义而言,企业所追求和得到应该是好的、肯定的方面,这才是对企业有意义、有价值、有作用的知名度。而这种美名的获得,不论选择什么媒介,采用什么方式,花了多少代价,归结到一点就是两个字:“诚信”。诚信的宣传亮出了企业的“真心”,赢得了公众 的信赖,得到了顾客的“真心”。

4.4 服务诚信化

美誉度是一个企业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是评价企业“名誉”好坏的“质”的客观尺度。在今天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少企业在热衷于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美誉度的提高,结果造成了不该发生却又经常发生的遗憾。

诚信的服务是提高企业美誉度的最有效的途径,虚假的“服务”则是伤害企业美誉度的自残性利器。两种不同性质的服务,其区别性表现及客观性效果大相径庭。

首先,诚信的服务具有真诚的态度,企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体现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面对顾客,工作人员言语上热情耐心,态度上和蔼可亲,但虚假的“服务”则不同,这种所谓的“服务”,以欺骗顾客的心理,用过份热情的态度和夸张掩饰的微笑,紧紧盯着顾客口袋的银子,稍不如意,则会“晴转阴天甚至狂风暴雨”。

其次,诚信的服务信守诺言,真诚到永远,不论售前、售中服务还是售后服务,都能体现一颗真诚的心,尤其是售后服务则会更加迅速及时、便利体贴、周到全面、保质保量,绝不违背诺言,但虚假的“服务”则视“承诺”如儿戏,售前容易售中难,至于售后则更难。

再次,诚信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赢得顾客的最大满意,从而能够赢得顾客的心,提高企业的美誉度,而虚假的“服务”则会令顾客失望、伤心,最终失去顾客,使企业的美誉度受到自残性的伤害。最终只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销声匿迹。

4.5 管理诚信化

诚信的管理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根本途径。在当代社会,企业管理的理念层出不穷,企业管理的办法丰富多彩,但所有理论、所有办法能够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共同点、基本点,归结起来还是两个字:“诚信”。

欺骗性的管理失人心、损形象、没文化。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认识到诚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仅从拖欠民工工资这一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来看,就暴露了企业管理上的巨大黑洞,损害了这些企业的形象。由此可见,诚信的管理对企业的形象作用之大。

总之,在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经济时代,诚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来讲,诚信的文化不仅能够吸引住顾客,提高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而且对本企业的员工也有一种激励作用,使员工觉得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所以在企业的价值观、管理、产品与服务上都注重诚信的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果能尽快完善企业的文化,那企业也将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向军.论科技企业领导者诚信建设[J].科技与管理,2006

[2] 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 定雄武.企业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诚信是企业 篇五

好身上没带零钱,全是100元的人民币,一时找不开。好心的卖葱大妈先让李明与他爸爸先拿葱回家做红烧鱼,然后再送葱钱也不迟。回到家,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葱钱。李明死活不同意,讲道理给爸爸听:“诚信很重要,人要讲诚信,大妈种点葱不容易......”最后,李明还是说动了爸爸去还钱,

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语到出了诚信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不禁为自己过去的幼稚无知而感到羞愧。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不是诚信真正其内在的意义,只不过是诚信的一面罢了。诚信就是诚实,讲信用。诚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生意场上要讲信用,要公平竞争,不能使用旁门左道;买卖场上要讲城信,要货真价实,不能以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利益;考场上要讲诚信,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用炸骗手段作弊。我觉得诚信好比是一面忠诚的镜子,它会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心灵上有没有污斑。我还觉得,在思想里,人们也不能没有诚信这面忠诚的镜子。一旦没有了这面镜子,我们内心的美与丑就没有了可以衡量的标准了。正如古代一位君王李世明所:锛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眩诚信对社会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假如这个社会一旦失去了诚信,人们生活在互相猜疑中,那社会将会怎么样

6.诚信观是人们对于诚信的认识 篇六

为何社会愈文明,失信的现象却愈严重呢?当你实践诚信之道时,会否感到无从入手?不用担心,我们从日常生活各方面出发,不论在学业、人际交往,以至将来在工作、营商、政治等方面,教你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并以中国历史小故事,说明个中大道理。诚信之道,由你做起!现代社会失信的思考失信面面观。

在现今世界各地,失信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信用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扰乱生活秩序。例如,在中国大陆,有些政府官员欺上瞒下,贪污情况严重。在商业交易中,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目前中国约有35% 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此类产品的产值年均高达13,000亿元。商家对顾客态度冷漠敷衍、虚假广告、毁合约、作假帐的现象相当普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发生过不少惊人的贪污案件,如「葛柏案」、「律政高官受贿案」、「圆洲角短桩丑闻」,至于街头行骗、盗窃、信用卡赖帐等现象俯拾皆是。

失信的原因,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现代人虽利用科技创造了物质财富,但自己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现代人每天营营役役,为的是赚多点钱,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但道德价值观念却开始失落。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冲击下,现代人普遍认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比中国传统美德如诚信、刻苦、勤奋更为重要,社会崇尚金钱、权力,以此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反观人类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崇高理想、道德情操则被逐渐遗忘。

当现代人意识到自己可以积极争取权利和利益时,却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无规定和不受约束地为所欲为,因此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诸度外,作出种种自私行为。例如中国大陆的经济开始急促发展,但信用制度、市场规则尚未健全,于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就会钻制度、法律不完备、执法不严的空子,不讲信用,形成现今种种「见利忘信」的现象。

自我修养,儒家十分重视「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齐家、治国(这里指诸侯国)、平天下,都以自我修养为根本。子路是孔子的门人,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答:「修己以敬(谨慎)。」子路又问:「这样就足够吗?」孔子答:「修己以安人。」子路再问:「这样就足够吗?」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这里是把「修己」作为「安人」、「安百姓」的前提,孔子认为君子应先慎重地培养、训练自己的道德品质,然后再去治人,再去治百姓。孟子也明确地阐述了「修身」与「家」、「国」的关系,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孟子作出结论:「君子之守(操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荀子从「修身」的社会效应角度指出:「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遵从道德原则),如是则贵名(美好的名声)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荀子认为其理想人物圣人和大儒,都具备道德上最高的品格。若一个人能实践道德,便会正如圣贤般留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百姓就会如雷霆般拥护他。儒家经典《大学》对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作出了更为具体、更为系统的表述,当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大学》逻辑地得出结论说:「自天下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不论是什么人,都以修身养性为根本。

根据「修身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个人在求学阶段,务必先从自己修身养性做起,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诚信品格,诸如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不护短亦不造假,在无人监督时亦能自律,勇于改过等。正如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

学业,在学校读书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犯上不少错。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全无过失。不过,我们应持诚实态度对待过错,知错即改,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超越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和知识,走向成功之路。

孟子曾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通常人们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若有别人对自己给予善意的批评,当事人会受益非浅。东汉尚书令左雄曾推举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后因左雄推荐贪官冯直为将帅,周举以此上书皇帝,揭发左雄罪状。左雄知道自己的过失后,即赔礼谢罪,说:「我曾是冯直之父的部下,又与冯直是好朋友;现在周举以此来揭发我,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天下之人因此更加尊重左雄。

在学业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隐瞒错误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只要是犯了错误(如说谎、考试作弊等),迟早会被人发现。传说宋代奸臣秦桧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杀害忠臣岳飞。秦桧死后,王氏叫道士招魂,看见秦桧在阴间受审。秦桧对道士说:「可否代为通传我的妻子,东窗的事已被发现了。」可见纸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同时,学贵在勤,勤能补拙,历代不少名人都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求学,如「苏秦发愤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勤学」等,成功非侥幸,只有诚实、刻苦、排除万难的人才能成功的。

诚信高考,2010年高考,湘潭全市五个县市区15个考点都将启用身份证鉴别仪,首次对考生身份证进行核验,以防止舞弊代考事件发生。考生的违纪作弊受到处理的一律计入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对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或将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发现违纪舞弊现象,可拨打电话予以举报。

按照省考试院规定,今年必须对考生的身份证进行鉴别。湘潭市教育考试院已统一购置身份证鉴别仪,将分发到全市所有考点,由专人对考生身份证进行检查校验。身份证鉴别仪长约10厘米,宽8厘米,厚度不到4厘米,只要将身份证插入就能在瞬间识别证件的真伪。

此外,严禁考生携带各种无线电通讯工具和具有贮存功能的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严禁考生穿校服、制服、佩戴校徽、手表和饰品进入考场。

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每一个人所期盼的。为了营造这种和谐的关系,我们平日与人交往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以诚相待,东晋高道葛洪在《抱朴子·交际》中,反对「匿情而口合」、「面从而背憎」,故我们应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真诚是友谊的生命,如果对朋友诈伪而无真诚之情,这只是「乌集之交」。只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才是「腹心之友」。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于《法言·学行》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若交朋友而不交心,不能开心见诚,这种缺乏真诚的友谊是难以持久的,故人际交往贵在真心、交心与知心。

以信相交,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欺骗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而真的朋友,能做到如《礼记·儒行》所言:「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没见,当听到有关朋友的谣言,彼此仍能互相信任。

以道义相交,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深刻地分析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形者忠义……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终始如一。」真正的君子之交以道义为基础,真心相待,友谊是持久的。相反,小人之交以势利为基础,虚假造作,友谊是短暂的。

以平等相交,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贵者一方不应以自己的年资、地位、权势、财富作为交友的资本,彼此应当相互尊重,做到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遇到显贵的人,不会因此奉承巴结;遇到寒微的人,不会因此傲慢自大,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贵之处。

工作,当你日后离开校园,投身社会工作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呢?那么,请你紧记这三个要诀:身为下属应具有敬业精神,凡事做到精益求精,完成本职工作,切不可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欺骗上司。《管子·乘马》篇曰:「非诚贾(不是诚实的商人)不得食于贾(以商谋生),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只有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方可事业有成。所谓「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诚信是百行之源,也是成事之本。

身为上司,若日后你成为别人的上司后,你在用人时,必须奉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宋代欧阳修曾在《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曰:「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任人之道有二个要点:一是选人一定要选准,要选德才兼备的贤者;二是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亦注意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信任),然亦不可遽信(「急于相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虚伪不实)以投之。一有偏好(特别的或不正当的爱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这就是说,上司对于下属应当用人不疑,这是对诚实君子而言;而对那些曲意逢迎、极力投其所好的人,必须加以警惕,并对他进行了解和考察,以辨其真伪,切忌轻信。

同事之间,要以诚相待,切不可互相猜疑,各怀鬼胎。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诚信具有双向性的,只有自己以诚对待同事和朋友,才能得到他人以诚相报。这样,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营商,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有一位外国专家曾讲过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公共关系政策。」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

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所以,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都十分相信「南坡布」。只要去买布,看见是吴南坡的铺面,不管精恶长短,买了就走。

为政,若你将来毕业后打算从政,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呢?正如《吕氏春秋·贵信》所言:「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对于从政者来说,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政府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政府,遵纪守法,所以对于政府来说,祸莫大于无信。

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在其著作《傅子·义信》中,援引了两个历史典故说明这一道理。其一是昏君周幽王为了取悦宠妃褒姒,以烽火戏弄诸侯,失信于诸侯而亡国。其二是春秋时期,齐襄公令连称、管至父戍守葵丘,时正值瓜熟,答应他们明年瓜熟时由他人接替。结果,齐襄公失信,二人以此为借口作乱,并弑齐襄公。傅玄就此作出结论:「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诸侯秉信,而境内以和。」只要君主与诸侯互相信任,信守诺言,取信于民,天下自然太平。可见,取信于臣民是何等的重要。

从政者最重要是取信于民,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呢?其一是为官清廉,其二是秉公执法。明初名儒梁寅在石门山讲学,其中一名学生初为官,前去请教梁寅。梁寅认为做官的三个要诀为「清」、「慎」、「勤」。所谓「清」,即是反贪倡廉;「慎」即是为官慎重认真,不马虎从事;「勤」即勤敏执政,力戒懒惰。这样,方可取信于民。

西方哲学家、伦理学家与中国圣贤一样,都十分重视诚信之道。究竟西方人眼中的诚信之道是怎样的,这与中国的诚信之道有何不同?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实践诚信之道?相信大家都听过「金斧银斧」这个寓言故事,但当中寓意你又领略多少?

西方哲贤看诚信,西方哲贤对诚信之道的诠释,并不像中国儒家经典般有条理和系统。现主要挑选出几位较具代表性的西方哲贤,谈谈他们眼中的诚信之道。

人生修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人类如果只会讥讽而不务实,这是一种不足;而言过其行,名过其实,这又是一种虚夸。所以,他在《尼可马克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一书中提出「信实是虚夸和讥讽的中道」,并肯定只有既不过誉亦非不足的中道之信实,才是一种美德。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Alexisde Tocqueville)主张以诚实的态度对待生命。他指出「生命既不是受苦,也不是欢乐,生命只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业。我们必须诚实经营这事业,直到生命终结。」所以,我们在生命历程中,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人际关系,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认为诚信是最能使人安心的东西。而美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外交家班哲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进一步认为人与人之间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幸福,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认为:「从来最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坦白直爽的行为、信实不欺的名誉的。」

英国小说家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更具体强调朋友、夫妻、父子和同伴之间要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她曾说过:「两个灵魂结合一起,在彼此的工作、成就与不幸中互相支援,直到最后告别的静默时刻降临,这是何等美妙的事。」

政治,希腊著名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对政治的诚信十分重视,他认为国家起源于自由人的「共同协定」,所以诚实地遵守这一项协定是人们的义务。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吉诺维希充分肯定诚信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信任是国家唯一的支撑物,也是国家稳定的维持物。」

经济,美国著名学者佛兰克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诚信是一种工具,而信用就是金钱,他说过:「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相当可观。」这就是说,信用是一种能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精神资源。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无形资产的社会功能。

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充分肯定诚信在商业社会中的作用,指出「大商店的老板是珍惜自己的声誉的。假如他们出售劣等的掺假的货物,最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大零售商在自己的买卖里投下大宗资本,骗局一旦被识破,就要丧失信用,遭受破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指出伦理道德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性资源」。比较中西诚信之道相同之处,中西思想家均肯定诚信之道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秩序的基础,并肯定诚信的基本含义都是诚实不欺。

相异之处,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也有不同之处:「原善说」与「原罪说」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相信只有上帝会赎人类的罪,拯救人类的灵魂,人类才能求得至善和幸福。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身份」伦理与「契约」伦理,中国人所讲的诚信主要是一种「身份」伦理,而西方人所讲的诚信则是一种「契约」伦理。

在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社会里,主要是在家族、部落和村镇等狭小的范围内讲诚信,这是身份网络中的一种宗法亲情伦理。主要要求臣民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完全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不是建立在彼此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臣民、子女、妻妾试图摆脱这种依附关系,就会受到家族和国家的严厉惩罚,以至死刑。

7.诚信也是生产力 篇七

日前, 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赖焕俊教授公开表达了对道路运输企业诚信现状的担忧, 并认为尽快建立道路运输企业诚信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诚信危机根源: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任何企业诚信问题的产生, 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与企业经营者缺乏内在的诚信自律有关。从根本上来说, 是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联系在一起的。”赖焕俊说。

在赖焕俊看来,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也有消极作用的一面。市场经济以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 当在它还未得到充分发展、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市场主体很容易处于一种失范状态。

这种失范状态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与职工、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结构不平衡, 利益关系不顺, 缺乏公平性, 从而导致不诚信现象必然发生。

就道路运输企业外部来说, 表现为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结构不合理, 缺乏公正性。这样, 坑害国家、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不诚信现象必然也会发生。在市场经济运作中, 必然会出现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 自觉违反游戏规则, 经营不讲诚信, 铤而走险, 不遵循相应的法律与诚信规范的现象。

“当然,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中诚信问题的产生, 也同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有关。”赖焕俊举例说, 一些道路运输经营者忽视企业的诚信建设, 只重视物质利益的功能, 用纯粹的经济手段运作经济, 不重视诚信等非经济因素的经济意义, 不懂得企业经济的发展是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结合作用的过程。

在这样的企业中, 高尚的诚信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扬, 不诚信的东西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政府:尽快建立道路运输业诚信体系

政府是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 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时, 政府就有必要出手。

赖焕俊认为, 政府要消除诚信危机, 建立诚信体系, 首先必须建立起保护诚信者权利的法律体系, 同时, 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实守约的道德共识, 使诚信者获得较高的收益、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人们的普遍尊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建立企业诚信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 强化诚信的法律地位。

诚信体系的形成不仅仅指望道德的力量, 还要加快诚信的有关法律体系的建立, 对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的氛围。赖焕俊特别强调, 加入WTO以后, 我们要熟悉和遵守“国际游戏规则”, 做到与国际接轨, 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为我所用,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再好的法律规定和市场制度都要靠执法者去监督执行, 执法者的素质关系到执法水平的高低, 而目前, 在市场执法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多不足。

赖焕俊举例说, 有的执法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 特权思想严重;有的执法人员从事执法工作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 执法行为不规范, 执法不公正、不严格,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 搞权钱交易, 徇私舞弊, 贪脏枉法。

因此, 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都亟待提高,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对失信者加大查处力度, 要使失信者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风险成本”远远高于其“违法收入”, 以至于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而对道路运输行业中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 赖焕俊认为要“落实具体措施, 标本兼治, 有效地解决, 特别是对反映强烈的、直接侵犯运输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要从严、从重查处”。

比如, 事实确凿的要进行停业整顿, 并对经营承包者和司乘人员重新进行上岗培训再教育;后果严重的要依法取消经营资格;对于违反行业规章超类别、超范围经营、擅自改变营运线路、降低服务质量的经营行为也要严格查处, 后果严重的还要停业整顿。同时对运输企业发生的运输服务质量事故, 一律要记录在案存档, 作为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此外, 赖焕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道路运输企业诚信的评估中介机构, 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评估, 并向社会公布其信誉等级, 以培养和滋润健康发展的运输市场环境。

交通运输企业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身份信息、企业不良行为预警揭示信息、企业不良行为警示信息、企业良好行为信息等四个方面, 收集到的这些信息经评估中介机构审核后, 建立企业诚信评估档案;并运用现代科技的信息传输手段, 建立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 向社会提供咨询, 以维护交易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并用以警戒不守信用者, 督导其改正, 限期内未整改的要将其公布于众。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对诚信守法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优惠和奖励, 使其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道路运输企业:讲诚信创名牌

企业诚信危机的产生, 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与企业经营者缺乏内在的诚信自律有关。因此, 在政府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市场的同时, 道路运输企业自身更要身体力行。

诚心相照, 是人心凝聚之魂, 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只有企业全员以真诚之心相照, 才能把诚信落到实处。

因此, 赖焕俊认为, 对于道路运输企业, 首先要树立企业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管理者以身作则, 带好头, 对待每一位下属要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个性, 在言语、生活和思想上, 真诚地关心职工;同时也要使全体员工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 也是企业的立业之基, 人不讲信誉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企业不讲诚信就不可能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没有诚信, 产品就没有出路。只有诚信才能铸就企业的成功之路。

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讲诚信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到消费者的利益。在赖焕俊看来, 目前我国的运输生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发生任何交通事故, 不仅给运输消费者带来痛苦和损失, 对运输企业的信誉和运输行业的声誉也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因此, 要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政策规定, 建立制度, 加强检查, 落实措施, 努力做到各企业全员都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除了每年继续组织对运输企业和运管机构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外, 还要采取治本的措施, 加强对运输经营活动关键因素的驾驶员的管理, 实行行业培训、持证上岗、企业聘用、统一管理、严格考核, 解决在经营活动中驾驶员只对车主负责, 只讲经济效益, 不顾旅客利益、企业利益和行业信誉而超载、超速、违章经营等不诚信行为。

此外, 创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逐鹿市场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道路运输企业创名牌, 以名牌抢市场, 在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 应当说是企业谋求发展的明智之举。

然而, 创名牌需要的是企业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 任何时候, 不忘把消费者利益作为企业利益的根本出发点, 使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信誉=消费者=企业利益=职工利益, 并明确自身在此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诚信如金”, 它是企业辉煌的保证;“诚信如水”, 它是企业赢得顾客的桥梁。建设现代文明企业, 构建与世贸组织相一致的市场经济信用秩序, 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当务之急。

因此, 政府、企业、经营者有责任共同构建一个诚信的市场环境, 对守信者, 要大力扶植, 对失信者要坚决加以制裁, 否则社会经济很难健康发展。

8.诚信是企业 篇八

5月1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席主席、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在北京主持“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并在会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他对于诚信经商、捐款以及中国房地产未来走势的看法。

“恒隆是一家笨笨的公司,从来不送礼”

2015年1月,陈启宗在致股东函中表示,恒隆的“财政实力仍然极之雄厚”。除2013年外,恒隆连续第9年年结时净债务为零。与上一财政年相比,截至2014年12月31日,恒隆年度营业额上升81%,至176.06亿港元。

对于这家已有超过50年地产经验的公司来说,如何看待诚信?如何面对近年来社会普遍对地产商持有的负面评价?

陈启宗表示,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起飞的时候,市场上总是有很多不正规的情况。就像200年前的英国、100年前的美国,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市场都是不规范、不重视信用的。但是慢慢的企业会发现不重视信用的企业活不长,这些企业早晚都会被市场淘汰,因为消费者会把不讲信用的企业摒弃。

“所以讲信用是企业自身保护自己的方法,讲信用对社会好,对自己的良心好,当然从竞争层面也是对企业本身好。”陈启宗说。

不过,陈启宗也表示,有些人有些时候是短视的,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很多人不讲信用。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不能在市场里建立信用的企业也都活不长,因为环境在改变,社会越来越重视法制,不讲信用的公司终究会被淘汰。

陈启宗还回忆起恒隆的创办人,他的父亲陈曾熙。陈启宗表示,从他做生意开始,父亲从来没有给他介绍过一位香港的官员人士,而且他父亲也不认识这些官员。“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吃亏,但是恒隆就是这样一家笨笨的公司,从来不送礼。”陈启宗说。

投资内地地产:只做前两名

除了上海恒隆广场、港汇广场外,近年来恒隆在内地投资了许多新的项目,除了对上海、天津的投资以外,在无锡、大连、沈阳、昆明、武汉都有其已经开工的商场、酒店等项目。

陈启宗表示,恒隆为内地新项目,即上海以外的所有项目,承诺投资的金额约达港币920亿元,其中已经投放约54%,这可能是地产业中闻所未闻的。有部分证券分析师质疑,认为恒隆面对的主要难题是商铺供应过剩。陈启宗表示他并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在每个二线城市,恒隆打造的豪华购物商场通常只有最多一个直接竞争对手,而当地可以容纳最少两个。恒隆的一贯目标是要成为参与的每个市场里的最佳购物商场。

“只做第一、第二,第三都不行。恒隆以高档商场为主,辅以写字楼和高档住宅,永远选在市中心的最好地点,这些都没有改变。”陈启宗说。

与此同时,陈启宗也表示,20多年前内地基本上没有房地产商,20年后内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住房房地产,而且已经进入了后发展时期。所以现在很多城市的房地产都是供过于求,房地产商从零发展到一百,现在又调整回来。

“房地产发展价格飞升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到比较平稳发展的时期,这也是一件好事。”陈启宗说。

不把金钱财富留给子孙

2014年9月,陈启宗、陈乐宗兄弟,通过家族基金“晨兴基金会”,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约27亿港元),创下哈佛建校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Julio Frenk称,这笔捐款将支援师生延缓和克服全球面对的四大威胁,包括传染病、环境卫生危机、贫穷和人道救援的危机,以及失效的医疗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在《福布斯》2014香港富豪榜上排名第17位,净资产29.5亿美元。陈启宗说从父辈开始,陈氏家族有不成文家规,家族财富不传承。他说把钱留给孩子是最傻的事情,给孩子道德认知和教育机会就够了。

谈起“为什么不捐助中国的大学”的质疑,陈启宗表示,其实他一直都在捐助中国的5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今年已经是第20年。不过他的惯例是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只不过哈佛这笔捐款数字比较大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陈启宗说,给中国这5所大学的捐款,是每年给每所大学100位、共计500位大学生助学金,早年间他还会去和学生聊天。陈启宗回忆,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很穷,本来给他们的钱是吃饭用的,但他们舍不得把这些钱用来吃饭,而是去吃别人的剩菜,省钱来买书。

9.诚信的作文:诚信是最宝贵的财富 篇九

——题记

曾经读功一标书,提到了美国人的花费答题。书上说:美国我都是在花将来的钱而享蒙当初。尔就有些疑惑不解了既然美邦己皆是“举债度日”的,一旦呈现了恶棍的山姆小子不肯还钱怎么办?

起初我又望了另外的一些书,这个谜团才结启。本来美国有个信誉局,若是某臣涌现信用奉规,便告诉各大银言封宰他所有的借款,此招是以使其无坐身之地。据说,某些罪犯不怕违背法律,却独独不敢得罪信用局。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诚信问题。中国事个五千年的文化古国,诚信一贯是中国人引认为傲的美德,“人无信不立”,老少无欺 的故事陶冶了我们多少千年。

华韶以诚待人

华韶和王朗一起趁舟遁难。有人想取他们一讫逃走,华韶立刻谢绝了他。王朗说:“船上还拮据,有什么不能够呢?”于是那人上了船。后去匪徒追到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华韶说:“既然未经许可了他,怎么能由于情形紧迫就抛掉呢?”于是仍带着那集体逃跑。

陶走知学子

陶行知的儿子陶晓22岁要到成都一个无线电建制厂学习工息,须要一份资历证亮书。晓刚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一份晓刚学校的毕业证书。在沉庆农作的陶行知晓得此预先十分赌气,击电话要晓刚将证实书即时寄归。他说:“咱们必需保持‘宁替实红丁,不干假秀才’之主意。‘寻求真谛作真人’,决不向虚假的社会教习跟让步。”

诸如斯例还良多:历史上,勇敢擅战的关羽;事实生涯中,不把坏米售给大众的一般工人,他们都是诚信之人。可睹,从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诚信。实在诚信,不仅关涉到经济范畴;理论上,它终极影响的,仍是人口。试问:有谁乐意生活在一个毫无保险感、末日人心惶惶的国家。一个人的信用,反映的是他本身,而一个社会的信用,反应的却是民族的精力艳量。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干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度,能力为国内所信任。

10.诚信是企业 篇十

做人讲究的是诚信,没有了诚信,就会一事无成,有了诚信你就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有了诚信,才有成功,没了诚信,只是一场空。

今天一早,爸爸妈妈就叫我起床了,我慢慢地爬起来,一看时间才8点钟,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漂流,我高兴地不得了,大热天的还恨不得跳下水呢!我吃完早餐,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总觉得自己还忘记了什么东西。我想啊想,想到了今天要和佳伊去图书馆看书。

我犹豫了一会儿,和爸爸妈妈说我不去了。爸爸妈妈疑惑不解的问我:“怎么不去了?刚刚不是还挺开心的吗?”我回答道:“我今天答应佳伊一会要去图书馆看书。”爸爸妈妈好像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随随便便说:“你打电话告诉佳伊,说你今天要去漂流就好了嘛。”我坚决的说:“不!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反悔!我宁愿不去玩也要遵守诚信!”爸爸妈妈笑着说:“好好!小小就知道讲诚信,长大了也要守诚信哦!”我让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与佳伊相约的地点,和佳伊去了图书馆。

小小的我还不知道诚信是什么,只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则心里会感到羞愧。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们做一个守诚信的人,不食言。我们不能把爸爸妈妈教育我们的话从左耳进右耳出,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收到了父母的教育。

诚信是一把打开成功的钥匙,只有他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如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而忽略了一个做人最重要的基础美德,那就是——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和父母就教我们做人诚信。曾经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背着七个背囊去过河,这七个背囊分别是:诚信、美貌、健康、荣耀、财富、姻缘和才学。但是船夫告诉他,小船超载了,让他必须扔一个背囊,年轻人想了一会儿,毅然把诚信扔下了河。船夫生气的对他说:“我不渡你过河了!”“为什么?”年轻人问。“因为你是一个看重一切,却唯独舍弃诚信的人。”

其实的确如此,一个连诚信都不要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成功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鲁迅曾经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然而,在我们青年一代,在祖国、学校、家庭正需要我们培养诚信,坚守诚信的时候,好多人却在“权力”、“金钱”、“美貌”中将它抛弃了,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人和野兽的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不可磨灭的信任,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么你真的是禽兽不如!有一个老太太,是卖葡萄为生,后来因为年迈,不能继续卖葡萄了,她在门口放了一个箱子,上面写着:园内有葡萄,摘后请自觉付钱,还画了一个笑脸。人们无一不被老太太的信任所感动,竟没有一个人拿了葡萄不给钱的。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美德。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

诚信的联想

世界上并非只有抢劫的、偷东西等行为的人才是坏人、骗子,我觉得不讲诚信的人也是很不受别人欢迎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失去了诚信,就等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同学,他很不讲诚信。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我忘记带公交IC卡,他带了卡,帮助我刷了卡。我说下次请他吃冰激凌感谢他,并且约定了一个时间。约定的时间到了,我在校门口等他,等了他很久很久,可他一直没有来。我问了一下其他同学,他居然不按约定,先走了。我非常生气,我再也不理他了,这就是不讲诚信的代价。

朋友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失去了朋友等于失去了一大笔财富。你听说过吗?有一个叫“曾子杀猪”的故事,故事里说曾子的妻子去菜市场买菜,孩子要跟着去,妻子就劝孩子不要跟着去,骗孩子说回家给他杀猪。结果妻子回家看到曾子在杀猪,连忙让他停下来,曾子说,家长骗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就骗家长。这也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本来是答应爸爸妈妈要写作业的,结果我把收音机打开了,躺在沙发上听故事,我听得到如痴如醉,咔嚓一声,啊,是钥匙的声音呀,我连忙关掉收音机,跑回去,可惜已经晚了,爸爸妈妈看到了我,所以狠狠批评了我。惩罚我一个星期不准看电视,因为这件事情,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11.诚信的根基是什么 篇十一

在讨论这些学者的观点之前,我们先介绍西方社会科学中研究诚信或信任问题的主要取向。诚信、信任、信用与信誉这几个词汇的含义有差异,但是又紧密相关,虽然一些学者试图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区分,但是有关它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事实上是交织在一起的。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这里回顾的是信任研究的主要取向。

几十年来来自不同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文化与经济研究等的研究者提出了无数的信任定义但是至今没有达成共识。信任定义的不一致反映了对信任的理解的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信任研究的不同取向。大体来说在西方社会科学界的信任研究中,存在以下五种取向。

第一,将信任理解为对情境的反应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在社会心理学家多依奇(Deutsch,1958的囚徒困境实验中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会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信任被看作一个由外界刺激决定的因变量。

第二,将信任理解为个人人格特质的表现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

其代表人物有心理学家罗特(Rotter)、怀特曼(Wrightsman)等。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人性的看法会使他她形成对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通常期望generalized expectancy或信念。有的人倾向于信任他人;有的人则倾向于怀疑他人。持这种取向的学者编制了很多量表来测量人们在人际信任特质上的个体差异。

第三,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是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人际态度。

其代表人物有社会学家刘易斯(Lewis)和威格特(Weigert)等人。他们对信任的特点、维度、基本类型等进行了颇为系统的分析。他们认为理性rationality和情感emotionality是人际信任中的两个重要维度二者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信任其中认知性信任cognitive trust基于对他人的可信程度的理性考察而产生的信任和情感性信任emotional trust基于强烈的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两种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信任大都是这两者的组合。他们还认为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都以认知性信任而非情感性信任为基础。

第四,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的产物是建立在理性的法规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

第五,将信任理解为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道德和习俗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

如果说第一、二种取向是从个人的层面来看信任,第三种取向是从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看信任,那么后两种取向就是从社会的层面来看信任。其代表人物有卢曼(Luhmann)、巴伯(Barber)、祖克尔(Zucker)、福山(Fukuyama)等。这些学者都讨论了不同于“私人信任”personal trust的宏观层面的信任现象但他们所用的术语不太一致如“系统信任”system trust Luhmann1979“基于制度的信任”institution-based trustZucker1986“非私人信任”impersonal trustShapiro1987“社会信任”social trust 如Earle & Cvetkovich1995等。近年来使用“社会信任”一词的学者似乎更多一些。

对社会信任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些人将它看作法规制度的产物认为人们之所以讲信任是因为受到法规制度的制约不敢作出违背信任的行为人之所以信任他人是因为相信这些社会机制的有效性,这种理解即第四种取向。另外一些人认为社会信任是文化价值观的产物人们之所以守信或信任他人是因为文化中含有倡导诚信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内化,此即第五种取向。也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这两种取向的综合,认为制度与文化价值观一起构成社会信任的基础。在有些理论中,文化价值观本身也是制度的一部分,所以在这样的理论中,第四和第五种观点也就合在一起。

采用前两种取向的多为心理学家。他们依照心理学的传统范式将信任理解为个人的心理事件只关注信任的认知内容或行为表现,而不考虑社会环境的因素。这类研究已经受到不少批评。社会学家多采用后三种取向。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信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与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因此不能将信任从社会与文化中抽离出来而要将它当作一个不可还原的多维的社会实体来研究。经济学家对信任的理解接近后两种取向,但是他们往往更强调信任的理性基础与制度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法规制度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第四种取向。

对于诚信的根基,前述四位学者的理解相当不同。大体来说,福山持第五种取向,认为信任是由文化决定的,它产生于宗教、伦理、习俗等文化资源;张维迎持第四种取向,明确指出产权制度是信誉的基础;李向阳则同时采纳了第四和第五两种取向,认为文化规范与制度安排分别是个人信誉和集体信誉的主要基础;郑也夫的观点涉及多个层面,差不多涵盖了上述五种取向,而且还特别讨论了信任与合作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张维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诚信与信誉的。他的论述并没有从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出发,而是从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现实社会问题切入。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诚信危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信誉,市场秩序混乱,老百姓缺少安全感。对于诚信危机,不少人都停留在道德义愤的层面,把注意力集中在骂骗子上面,甚至把愤怒发泄到来自某些地域的民工或生意人身上,好像把骗子批倒批臭,或者把某些省份的人隔离开来,就可以万事大吉。张维迎指出,“许多看似道德的问题,实际上可以从产权制度上找到答案。”企业的短期行为,扎根于我们现行的产权制度与政府管制上的弊端。通过多方面的论证,张维迎在书中阐释了一个核心思想: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毁坏了信誉的产权基础,限制了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

在张维迎的论述中,产权制度是一个比道德规范更基本的东西。他在序言中明确提出:“产权是社会道德的基础”。他的这个观点和福山对于社会制度与文化规范的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福山并不认为道德规范或文化价值观念是由理性的制度安排衍生出来的。福山指出,“法律、契约和理性经济为后工业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还必须用相互关系、道德义务、对群体的责任以及信任来激活它们。而这些是建立在习俗而不是理性的算计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道德规范并不是依靠理性制度生长出来的,相反,理性制度要得以生存和有效地运作,还必须靠道德规范来支撑。

在《信任》一书中福山强调文化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建立在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文化机制之上的信任程度构成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一个国家的信任度高低又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进而影响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福山指出,“群体的形成依靠的是信任,而信任是由文化决定的”。福山认为,新古典主义的经济模式向人们展示的人类本质是不完全的,“尽管契约与私利是人们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因素,但是最有效的组织都是建立在拥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的群体之上的。这些群体不需要具体周密的契约和规范其关系的立法制度,因为道德上的默契为群体成员的相互信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张维迎与福山的观点的分歧,我觉得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他们论述的焦点事实上是不一样的。李向阳的看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立论的不同。李向阳指出,在讨论信誉时,我们有必要区分个人信誉与集体信誉。“尽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无论从它们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来看,还是从它们的功能来看,两者都存在重要的差异。”就两者的决定机制来说,“个人信誉更多地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历史、道德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等”,集体信誉以个人信誉为基础,但是不等于个人信誉的简单加总,“集体信誉的实现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采用李向阳的这种区分,我们不难发现:张维迎关注的是集体信誉,更具体一点说,是企业的信誉;福山讨论的虽然是社会总体的信任度,但是他的出发点是社会成员的信任行为,更接近个人信誉。如果李向阳的观点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张维迎强调信誉的制度根基或产权基础、福山强调信任的文化道德基础就都是理所当然了。

针对中国社会目前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张维迎的观点更有现实意义。福山指出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社会中的信任度相差很大。美、日、德属于高信任度社会而中国与意大利、法国等属于低信任度社会。按照福山的观点,中国很难有效地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而且,要解决当前中国的诚信危机就得从重建文化道德观念开始。这种“从心开始”的观点在理论上很动听,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变成喊口号、走过场,弄得不好就只能去责怪祖宗。相反,从变革产权制度开始来根治企业的短期行为,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真正有效的途径,也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信任程度的可行之路。因此,张维迎提出的建设信誉的产权基础,可以成为中国社会重建诚信的一个突破口。

张维迎与福山的观点分歧,还牵涉到如何理解信任、理性与习俗三者的关系问题。这正是郑也夫在《信任论》中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我国学者研究信任问题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信任论》对诚信的根基进行了相当系统的分析。郑也夫从当代生物学、博弈论、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吸收思想营养,讨论了人类信任行为的生物学根源、心理根源、制度基础(理性)以及文化基础(习俗)。同时,他还以“杀熟”现象为例,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信任的起因,包括生物学根源、制度原因、政治原因、社会原因等。郑也夫还注意到了信任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特点,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信任的结构与特点很不一样,形成信任的根基也可能不同。传统社会中以私人信任为主,现代社会则更依赖于系统信任或社会信任。

上一篇:煤矿双基建设细则下一篇: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