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
主题解读: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国际奥委会在7月5日于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一百一十九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同意创办青少年奥运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OlympicGames,YOG),简称青奥会,它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8月,新加坡举办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
青奥会除了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的教育与文化活动,传播奥运精神和强调奥运价值观,使青年人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国际奥委会还将通过电子数字平台等最新的传播媒介,在青奥会召开前后,开展全世界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把外国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青奥会上,让大家都认识举办国。
的夏季青奥会举办权花落南京。希望通过本主题大单元的活动,进一步普及青奥知识,让孩子们融入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传承奥林匹克精神,表达对青奥的期待与梦想,展现南京青少年的风采
主题活动:
一、“我们为青奥加油”啦啦操升级活动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张承晨、三年级班主任
人员:三年级全体学生、六年级部分学生
具体安排1.三年级学生利用阳光活动时间集体训练,统一动作。班主任全程管理。
2.六年级啦啦操队员利用晨间活动时间训练。
二、“我梦想中的青奥会”主题绘画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陈琳、全体美术老师
人员:全校学生
具体安排:1.美术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创作,形式不限,纸张统一。
2.评出优秀作品,装饰教学楼,作品照片挂网。
三、主题班会
时间:第二周、第四周
责任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
人员:全校各班
具体安排:1.班会主题:1)抽签国家的体育与文化;2)青奥知识普及
2.2月份由学生文化中心组织抽签和提供青奥知识题库。
3.3月份各班组织班会活动并上交相关资料,年级主任进班观摩、留图片资料、挂网。
四、解读青奥会徽,评选校级会徽
时间:第三周开始
责任教师:美术老师、学生文化中心
人员:全校师生
具体安排:1.美术老师利用美术课组织学生解读青奥会徽。从色彩、线条、图案、文字四个方面了解会徽创作理念。(微课程)
2.展示校级优秀作品,由学生文化中心牵头评出四幅候选作品。
3.全校票选最佳作品,作为本校运动会会徽,使用期限四年。
五、校园吉尼斯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班主任、学生文化中心
人员:全校师生
具体安排:1.班级学生自主申报班级吉尼斯项目并评选,设计装饰班级吉尼斯墙(学校提供标题和标贴),填写相关表格上交学生文化中心。(1-3周)
2.学生文化中心根据班级吉尼斯上报情况设定校级吉尼斯项目并评比,完成吉尼斯墙。(第4周)
六、青奥百科知识竞赛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王诚成、五年级班主任
人员:五年级学生
具体安排:1.王诚成老师搜集整理青奥百科知识题库,并在五年级综合
践课中教授(1-3周)
2.五年级学生统一时间青奥百科知识问卷测试.(第3周下半周)
3.每班问卷测试前10名学生组成两个团队进行班级知识竞赛,胜出团队参加校级比赛.
4.校级比赛12进6、6进3。具体操作另行通知。
七、“砳砳带你游南京”青奥小导游展示
时间:第一周开始
责任教师:毛爱农、六年级班主任
人员:六年级师生
具体安排:1.将南京十一区二县以抽签的形式分到各班,组织班级同学追寻当地的特色、自然人文景观、历史等。(玄武、白下、建邺、秦淮、鼓楼下关、浦口、六合、栖霞、雨花、江宁、溧水、高淳)(1—3周)
2.以PPT的形式展现,辅以介绍,在报告厅展示评比,时间十分钟。所做PPT和文字稿挂在校网上。(第4周)
八、“小小青奥会”全校运动会
时间:4月11、12日(暂定)
责任教师:骆峰、学生文化中心、体育老师、班主任
人员:全校师生
具体安排:1.开幕式以青奥参赛国为单位入场。(现场抽签)
2.开幕式表演将跆拳道(张铁虎负责)、啦啦操(张承晨负责)、空竹(陶红伟负责)、花式篮足球(孙茂龙、沈方勇负责)、花样跳绳(陈郸负责)、教师广场舞(请退休教师负责)等列入其中。(第1周开始编排设计并训练)
3.比赛项目将田径项目(三-六年级)与趣味亲子游戏项目(一、二年级)相结合。具体以赛事规程为准。(第3周发放,骆峰负责)
九、主题征文、小报评比活动
时间:4月
责任教师:语文老师
人员:全校学生
具体安排:1.主题为:《牵手青奥,拥抱未来》
2.四、五年级为主题征文;三、六年级为小报创作
3.每班报送优秀作品5-8篇至学生文化中心,征文为电子稿,小报为原作品。(第9周)
4.学生文化中心组织老师进行评比,并将获奖作品橱窗展示。(第10周)
主题环境布置:
校园氛围营造:略
教室氛围营造:1.青奥主题板报;2.绒布墙布置成班级吉尼斯墙。
2.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 篇二
一、单元导语的构成
单元导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导入、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专题;二是规定、提出学习和思考的任务、要求、重点、方法等,即训练重点(一、二、三年级主要是第一部分)。我们以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导语为例:
“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让我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这一导语的第一部分向我们提示了学习、体会的思想内容、思想情感,即“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这是继续学习、感受“人间真情”的人文专题。第二部分给我们规定、提出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主要有两项:一是“读懂课文、体会情感”,即感受真情的美好;二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其中第二项是本组教学的重点、关键。也就是说,体会本组所描写的人物的美好心灵只是基础,关键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这种美好情感的,是以学习如何表达为重点的。第二部分还为我们提示了学习方法,即先读懂课文,体会情感,这是基础;然后提示把教学的着力点转移到学习作者如何表达、抒发这种情感的,这是关键。
由此可知,单元导语是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教什么”、“怎样教”两个方面和两个角度进行规定、提示的,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乃至落脚点。
二、单元导语的解读
根据我们多年进行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的体会,解读单元导语,要有系统思想和整体观念:把一组教材放置在一册、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来思考,把一篇课文放置在整组教材之中来解读,从而弄清这一组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一课在这组课文中所处的位置,进而明确教学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1. 人文专题的解读
一般地说,某些人文专题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会连续出现,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理清某一人文专题的发展脉络,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教学的着力点,教在点子上。以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导语为例: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此类专题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已有涉及,即“体会父母所付出的辛劳”。与三年级的这一专题联系起来解读,我们就会发现,两个同类专题虽然都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但是侧重点不同:三年级的侧重点是初步体会和感受,而且仅是一个侧面,即体会父母付出的辛劳;而五年级的侧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也就是从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些隐含在琐事之中,甚至是批评训导之中所表现出的父母之爱,从而“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深沉之爱,由于是隐含的,不容易发现,需要细心体会;宽广之爱,则是讲爱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即父母之爱的无处不在、无处不真、无处不深。
本组安排了四篇课文,从四个侧面来描述父母之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特殊情况下父母之爱的伟大;一类是《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三篇课文,是讲日常生活中关心、教育子女的父母之爱。尤其是父母“无情”的批评、有意识的“冷漠”也是爱。
从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受、体验来看,第一类是极其特殊的,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而第二类是一些生活琐事,尤其是那些“无情”的批评、父母有意识的“冷漠”,学生就比较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了。我们在教学这组教材之前,做过这样的调查:“在生活中,你感受到父母之爱了吗?请举例说明。”结果,90%以上的学生写的是自己生病的时候母亲守候在身边、下雨的时候父亲冒雨来送伞等特殊情况下的父母之爱,只有两三个学生写到了父母给他洗衣服、为他操劳等爱的事例。可见学生对父母之爱的认识和感受是比较单一的,这恰恰是学习这一组教材的关键所在,即让学生通过这一组教材的学习,提升对父母之爱的认识。
经过将这一专题与同类专题联系起来分析、解读,我们就可以充分认识到五年级的这组教材不是让学生感受一般意义上的父母之爱,而是让他们从生活的多个侧面,尤其是那些严厉的批评、“无情”的冷漠等方面真正感受、认识到“这就是爱”。这是本组教学的着力点、落脚点,这样解读才符合并能体现编者的意图。
2. 训练重点的解读
从四年级开始,单元导语在第二部分为我们规定并提出了语文训练的重点,一般有三个方面: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表达;语文实践活动。所不同的是有的年级、有的单元是提出了一个方面,有的是多个方面。
那么,怎样清楚明白地解读语文训练重点呢?我们以把握“阅读方法”为例: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导语:“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编者规定、提出了“读课文,想画面”的要求。这是从阅读方法方面提出的,是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方法,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要真正弄懂这一要求,一般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弄懂什么是“读课文,想画面”,它与“一边读,一边思考”有什么不同;二是为什么要“读课文,想画面”;三是怎样引导学生“读课文,想画面”。
“读课文,想画面”是一种通过阅读有关景物、人物等语言文字的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图像”,是借助于想象、体验进行阅读的方法。这种阅读方法与“一边读,一边思考”不同,前者是一种形象思维,更多的是想象、体验和感受,后者是一种抽象思维,更多是质疑、思考和感悟。进行这种阅读方法的训练也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即在头脑中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学时可采用语言描述法,如“我仿佛看到或听到了……”;闭眼想象法,如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读;还有朗读体验法、绘画还原法等。这样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对训练重点进行解读,教学时就能比较准确、扎实地体现和落实编者的意图。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体会到,如果把某些训练重点放置在教材系统中思考、解读,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教学时会更加心明眼亮,教在点子上。如“读课文,想画面”不是在四年级才提出的,实际上在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中已经提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可以看作是这一训练要求的源头;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又提出了“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的要求,这可以看作是这一阅读方法训练的发展;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单元导语里再次提出:“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可以看作是这一阅读方法的提升。这样解读,弄清了它“来自何方”,我们就知道“读课文,想画面”这一训练重点是在什么基础、起点上进行的;弄清了它“走向何处”,我们就明白这一训练重点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它的归宿是什么,进而明确“现在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四年级开始,在单元导语中,编者陆续规定、提出了“领会表达”的任务和要求。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提出“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是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优美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还要关注课文中这些优美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以落实课标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学段目标。还有些单元导语的规定和要求是偏重于领会语言表达的,如,前文所述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导语:“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在解读和教学时要特别用心弄清楚此类编者意图,避免把劲用偏了。
总之,这样解读单元导语,看似“复杂繁琐”,似乎“小题大作”。但是这样做,不仅能使教学明确方向,把握关键,教在点子上,提高教学的实效,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师自身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三、单元导语的运用
单元导语这一文本要件是很有用处的教学资源。为此,在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在解读单元导语,把握了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还要把单元导语作为教学一个单元的首要环节,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以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导语教学为例:
“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1. 展示导语,梳理任务。
在进入本单元的教学之始,我们向学生亮出导语,引导学生梳理出四项学习任务(实际也是学习目标、方向、重点),即:
①理解本组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理解思想内容)
②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领会语言表达)
③读课文,想画面。(阅读方法)
④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语文实践活动)
2. 分析任务,明确重点。
在这四项学习任务中,根据学情,有两个最为重要,有必要分析、明确。一是读课文,想画面;二是体会作者的生动描写。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知道了“学什么”的基础上,又弄清楚了“重点学什么”和“怎样学”。
3. 点拨疑难,把握关键。
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也是教师比较忽视和混淆的,即“自然景观”与“自然奇观”不同。一般地讲,前者侧重于描写景观的“美”,后者侧重于描写景观的“奇”。为了让学生把握这一关键,我们在教学中出示一组既有自然景观又有自然奇观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区分辨别“自然奇观”与“自然景观”的不同,从而弄明白学习本组的关键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观)。有了这样的点拨,学生在学习《观潮》《鸟的天堂》等课文时,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会有意识地发现、理解课文所描写景观的“神奇、奇特”之处,也有利于完成好“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这一学习任务等。
3.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设计;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21-02
一、单元主题活动的内涵
单元主题式活动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主要是指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以某一事先选择的主题为中心组织教育活动。这一活动首先就体现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即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的“小世界”之上,而不是以抽象的学科知识为本位。这就可以看出,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以某一学科知识为线索,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又可以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有益的系列活动内容。
我们也可以说主题活动将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事先计划某主题的系列活动,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完成,其线索始终是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因此它的开展可能受主题自身特点、领域目标与内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时,需要将各种学习内容、各种影响因素之间有机的联系,而不应该机械的拼对、组合。
二、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
“我的家乡”是一个已被多次采用的主题,主要目的是打破以往单纯的教学形式,通过三个阶段:搜集整理阶段、知识竞赛阶段、知识运用阶段,层层提高难度,环环相扣。不断鼓励幼儿在亲自的参与中去切实了解认识我们的家乡,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以新颖的方式与幼儿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自豪感。
1.搜集整理阶段——“这是我的家乡”。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活动实践中,因为受到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单元主题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一教学形式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新疆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同时指导和协助幼儿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家乡的美,从而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和协助幼儿给所有的物品进行正确分类。
这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以下活动形式的支持:
(1)此活动不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幼儿爱平时的生活中做有心人,去搜集材料,内容可以是挂历、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实物等。
(2)在活动室内设置四个展区,及时协助幼儿将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3)鼓励幼儿课余多到这四个展区参观,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组织幼儿品尝特色小吃,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展品,鼓励幼儿充实展区的物品。
(4)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协助幼儿分类,并请家长予以配合,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如果发现展区内的物品不够全面,教师应给予帮助。
2.知识竞赛阶段——“我爱我的家乡”。这一阶段的活动目标首先是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幼儿在第一阶段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其次是在竞赛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亲子的快乐。培养竞争意识;最后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品、布置竞赛的环境,同时邀请幼儿家长的参与。教师则在总结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展区中的内容,并提出任务,让幼儿通过说、唱、跳、画、写等表现形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最后教师在幼儿表述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之后再真正进入介绍竞赛规则、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3.知识运用阶段——角色游戏:“小小旅游团”。这一活动是为通过旅游观光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新疆乡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学习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幼儿爱家乡、夸家乡的情感。
教师可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再通过让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当一名好导游”,通过自由报名的形式,组成导游团,提出游戏要求:导游要负责向游客介绍美丽的风景、有趣的风俗、优美的舞蹈、土特产和特色小吃。之后幼儿开展游戏,教师客串角色指导。最后还可进行集体作画: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景象画出来。
这样,一个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就比较完整了。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主题的选择与确定、确定单元主题的目标及每个活动方案的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内容、“区域活动”、“环境资源”、“园外资源”等方面的配合,最后设计具体活动方案这几个环节。
三、单元主题活动的评价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述活动设计中,为了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活动所必须的材料、幼儿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教师还需考虑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哪些相应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中需要投放哪些材料,需要创设怎样的环境,需要以及如何利用园外资源等问题,还要考虑如何使这些方面围绕主题形成教育合力,如“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就这些方面可提出一些建议。
1.区域活动方面。
(1)美工区。除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新疆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我们还可陈列收集的各种泥制品,张贴各种泥塑作品的图片,如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可塑性不同的土,各种简易的雕塑工具,以及幼儿做泥塑时的各种围裙、袖套等,便于幼儿开展泥塑活动。在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特别是指导幼儿学习捏、塑、雕等用泥进行新疆少数民族艺术造型的方法与技能。同时还可为幼儿提供各色颜料,供幼儿为他们的泥塑作品上色,做彩泥。
(2)阅读区。将幼儿收集的有关新疆民俗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图画书资料整理起来,建立一个可供幼儿进行查阅与阅读,并分享各自的发现的阅读区,此过程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对于一些幼儿不懂的地方及时进行指导。
(3)科学探索区。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因此在这个区域,教师可以将收集的关于不同少数民族服饰方面的图片为幼儿一一展现,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感受、体验与交流不同少数民族服饰、习俗方面的不同。
2.环境资源方面。整个活动设计都建立在教师引导和家长参与的基础上,因此可利用幼儿收集的图片或自制的各种泥制品等设计布置幼儿园环境。
3.园外资源方面。一般在幼儿园开展单元主题活动时,家长的参与仅仅是停留在提供资源或材料的层面,并未有深入的参与。因此,幼儿园应向家长进行宣传,积极争取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积极参与单元活动的生成、选择和设计。在活动进行中,积极调动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亲子游戏。活动之后,家长还要积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幼儿一起谈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启发与帮助幼儿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幼儿成长记录袋。
当然,园外资源还包括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幼儿园周围的各种相关资源,如少数民族服饰店、少数民族用品店,等等。
四、总结
作为目前幼儿园中重要活动形式的单元主题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多种理念的影响,也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诸多变化。在开展单元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有得也有失,正确认识单元主题活动的长处和局限,是不断完善单元主题活动所必须的。
通过“我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可以看出单元主题活动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主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主张通过这种整体性知识影响儿童,建构起儿童内部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期间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所有的儿童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专题中的同一内容,主题教学变成各学科或领域的“大拼盘”;把主题当作“箩筐,只要相关的,教师都往里装”,这样就容易出现讲蝴蝶的故事、跳蝴蝶的舞蹈、唱蝴蝶的儿歌、画蝴蝶、剪蝴蝶……
因此,我们要求:单元主题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应是自然、有机的,水到渠成式的,不能将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活动之外,而忽视主动建构的过程,不能为准确地执行设计好的活动方案而不顾幼儿的反应等。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春燕等.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
4.主题单元设计 篇四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4 课时,本单元共研习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其特有的纤细、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理在其诗词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诗词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崇高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这些构成了她的生命意识学习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抒发的情感,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主题下由《声声慢》《永遇乐》两首必学诗词和《渔家傲》《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四首课外自读诗词组成,另外再联系学生初中时背诵掌握的其他李清照诗词,这些诗词是漂泊中的李清照感情的真实告白,学习这几首诗词,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清照幸福过后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及有关诗篇,了解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为李清照写小传另外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生命意识,展示自己对李清照的理解与评价,撰写李清照诗词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2.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李清照的深切情怀,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 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怀的? 如何评价李清照的才华与性格?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2课时)专题二:光阴的痕迹——李清照诗词中的时间意识(2课时)专题三: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1课时)
专题一
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李清照、赵明诚的夫妇之爱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例外,他们志趣相投,互敬互爱,带近代爱情色彩作为古代知识女性的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是任何男性词人所不能及的反映到词作中,就表现为对夫妇之爱的深情歌唱、倾诉和积极给予词人这种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超前”意识,是她高度体认自我、肯定自我的表现清照是一位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成熟女性,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因而,易安词中显现出极为鲜明的主体性,她作为恋人的形象情意绵绵,以至于九百多年之后的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她特殊的爱情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理解其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相思?
如何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走近李清照 问题:
1.你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词?你对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有哪些了解?
2、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上网查阅李清照的相关资料,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读诗入门 问题:
1、读诗词有哪些要求?
2、你能选取其中的一首词,为其编写一份诵读指导吗? 为提高诵读效果,活动前播放阅读文本的示范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朗读效果 活动三:品味鉴赏 问题:
1、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首词,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的?
2、再从所选诗词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自由品读
3、你能从这几首词中找到他们的词眼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吗?
4、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活动四:合作探究
问题:
1.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仅仅表现为相思之苦吗?
2.如何评价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清照的诗篇,了解李清照的幸与不幸,了解古往今来人们对她的评价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相关书籍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李清照爱情诗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编写一份诵读指导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读自评 评价指标:注意读音、节奏和语气,理解到位,读出感情 2.对李清照诗词词中景与情、词眼的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3、对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的评价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光阴的痕迹——李清照的时间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经历是季节的冷暖交替,文字是情感的花开花落.李清照擅长将情意杂糅进她眼中的一花一草,深情流转却又不动声色,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一感一伤、一叹一吸都会在她的文字中流淌伴随着相思之作,李清照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关于时间流失的题材词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芒的体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比怜惜的美好感情;词人经历了幸福甜蜜,也遭受了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词作中闪现着幸福已逝、青春不再的时间意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愁”? 怎样表现“愁”的? 词人为何而“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寻“愁”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语句表达了“愁”?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析“愁”
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愁”的?她为谁“愁”?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解“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对比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你能感受到时光刻在这位伟大女性身上的痕迹吗 ?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晏殊、晏几道等人表达“闲愁”的诗篇,查阅北宋与南宋后期的社会背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深刻性
活动四:再次朗读《声声慢》《永遇乐》《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以品带读,加深对“愁”的内涵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对词人表达“愁”的技巧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清照诗词中时间意识的理解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2课时)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难以抛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地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李清照在诗歌中,锋芒毕露,壮怀激烈,慷慨陈词,爱国情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李清照诗词中爱国意识的理解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了解李清照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意识 分析评价婉约词人笔下兼具的豪放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
怎样理解《渔家傲》中描写的梦境? 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你觉得《渔家傲》的风格与李清照其他大多数诗词的风格有何异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活动一:继上堂课反复诵读六首诗词
学生品读文本《渔家傲》《武陵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渔家傲》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梦境的?怎样理解作者的梦境?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 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教材说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是整个教材;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读懂简单的诗词及文言文,;
1、在教学中,执教者力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反复;
2、力求课堂环节明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约;教学目标:;知识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教材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唯一的宋词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教材所选的李清照《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属于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作品,教材编入这两首词,意在使学生了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内容、风格上的特点。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清新、寂静的意境,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值得品味。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读懂简单的诗词及文言文,但对于作品意象、意境及情感的把握还不到位,还需要学习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比如知人论世,因声求气等。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执教者力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反复诵读作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
2、力求课堂环节明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家经历对作品内容、风格的影响。
2、总结李清照前期作品的特点。
方法与途径:在诵读中体会李清照词的声律之美。
情感与评价: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词的意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现代教学手段:PPT,视频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词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教学准备:
课件、《醉花阴》视频。教学过程: 导入
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
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环节一:美之探源
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 伉俪情深 后期: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
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晚景凄凉:宋人又有李改嫁张汝舟的说法,婚后不久即“讼而离之”。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书》中说:“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意思是:我与这个人(指张汝舟)实在难以相处,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清白白之身,嫁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呢?!张汝舟纯粹是一个市侩小人和骗子,一心想获取她的古籍和收藏的金石书画。张汝舟感觉捞不到好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出来。因
此他恼羞成怒,借题发挥。平时故意与李清照过不去,经常找茬辱骂李清照。每天动手动脚,打骂凌辱。事情发展到这种恶劣地步,李清照彻底看破了张汝舟的丑恶嘴脸和罪恶用心。因此李清照决不会屈服忍让,坐以待毙。她要严阵以待,掌握张汝舟的把柄,适时给予反击!后来李清照终于发现张汝舟曾经跑官买官,利用行贿和欺骗手段获取官职。李清照掌握这一情况之后,对张汝舟毫不客气,马上向官府检举揭发了他的丑恶罪行。
当时根据宋代刑法规定:妻子揭发丈夫的罪过,也要负连带责任。就是说,就算是妻子告发丈夫的罪行是事实,证据确凿,妻子也要跟着服刑两年。那么,李清照要揭发张汝舟的罪行,自己不是也要被判两年徒刑吗?对于这一点,李清照心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她决心已定,丝毫不怕,绝不悔改。心甘情愿入狱坐牢,也不愿跟张汝舟苟且凑合。哪怕自己被判处多年徒刑,也决不能让张汝舟这样的市侩小人和骗子逍遥法外!因此,李清照检举揭发了张汝舟的罪行之后,自己也跟着进了监狱。然而,李清照入狱不久,她的故旧亲友不会坐视不管,朝廷里的有势力的官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样,张汝舟将受到朝廷严厉的惩罚。而李清照在监狱只关了9天,就被官府衙门释放出来。
李清照再婚与离异,前后只有100天时间。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②代表作品
反映到作品中,她的词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后期多写伤时感怀,怀旧悼亡,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念奴娇》(萧条庭院)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③这首词是在什么样情况下写的,让我们了解写作背景。PPT3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④关于词牌PPT4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环节二:美之理解
①有感情自由朗读两遍,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②结合文下注释,借助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5.第七单元主题教学反思 篇五
后两篇课文,我只想将重点放在读熟课文后,了解主人翁的美好品质即可。我决定将重点放在《山茶花》这一课。因此,第一课时,我将重点放在字音上,读词,读句子,读段。特别是对于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多次反复让他们朗读词与句子,力争让任何人都做到将文中的每一个句子读通顺。通读了课文后,我请他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山茶花。异口同声“美”。接着让学生在文中用“”划出山茶花美的句子。
《山茶花》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因此,上课时,我直接请学生将他们划的表现山茶花美的句子读出来。你一句,我一句,他们竟然将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找出来了。我表扬他们会读书。接着我请他们自己归类:“你们认为哪几个同学的句子讲的是一个内容?”聪明的学生在分类的时候,马上就明白了作者在写山茶花美的时候,既写了山茶花的颜色美,又写了山茶花的形状美。引导学生体会了山茶花的这两个特点后,我请学生关上书本,静静的休息。我借助PPT出示了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内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有了前面的引导,他们一下子发现了相同点都是颜色,而不同点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更具体,白茶、墨茶和粉茶的颜色描写的更详细,更具体。我告诉学生这样一种写作的方法叫先概括后具体。文中还藏着一处,你能找出来吗?
《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文章,他们是很容易读懂的。复习旧知识,根据课题来提问:谁微笑着面对一切?“一切”指的是哪些?兰兰是文中的主角,我告诉了兰兰是我国的体操队员,介绍了体操后,让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兰兰,他们用“坚强”!我请学生用“”在文中划出表现兰兰坚强的语句。在体会读中,我扣住了“没有掉一滴泪”与“失声痛哭”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会到兰兰的坚强。
《一次著名的冲刺》教学反思
复习旧知识——根据课题提问。是哪一次的冲刺?为什么说是著名的冲刺?开头第一自然段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至于第二个问题,文中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完成的。因此,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完成这个问题,而是引导他们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文中描写了运动员外,还描写了谁?他们很清晰地了解,还有群众和工作人员。我鼓励学生用三种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划出描写他们的语句,然后再指导学生读。读完后,我请学生们回答:为什么是著名的冲刺?他们都面带笑容的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第七单元主题:坚韧、顽强》课后教学反思
没有涉及课文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仿照《一次著名的冲刺》去进行场面描写。不仅要写运动员,还要写观众、老师等,这样的训练是为了后面的习作《运动会》做铺垫。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对“开”的理解比较好,但是在“回”这个字的理解的时候,不理解水来势较大,断开的口却比较小,形成了“回流”的现象。这个时候,我请他们回忆下课出教室的情景,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语文乐园七》教学反思
“知识要在生活中积累”,平时,将这一句话丢给三年级的他们,他们还有一点不太懂。在本次乐园中,在教学“口头语”与“书面语”时,他们好像有顿悟的感觉。有个这样的场景:
师:回家后,见到妈妈,你会喊什么? 生(齐):妈妈。
师:有没有人一看到妈妈就喊“母亲“的呢? 生(哄堂大笑)
师:为什么笑呢?谁来说一说你们笑的理由吧!生(交流)
6.音乐歌唱祖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篇六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语文
数学
美术
外语
生物
历史
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地理
物理
体育 歌唱祖国
七年级
课内3课时,每周1课时
本单元是由演唱曲《彩色的中国》、《国歌》,欣赏曲《国歌》、《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以及知识技能与实践创造组成。学习主要采用歌唱、聆听等方式进行全面学习。在磅礴大气的音乐中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重点:歌曲的演唱,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
难点:节奏、节拍以及节奏型的理解,歌唱姿势的基本要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正确把握歌唱的基本姿势,理解节奏节拍以及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唱、聆听,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展开!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以及欣赏,学生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进而努力学习对应课标 1.能够感知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能够根据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去表现歌曲内容,进行即兴创编表演活动 4.能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你能举例你所知道的民族吗? 2.你知道中国地图的颜色有几种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专题一: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 课时)专题二:欣赏《国歌》、《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1课专题划分 时)
专题三:实践与创造
(1课时)其中,专题3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时 彩色的中国
课内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能够认识和掌握音乐中常见的音乐记号和用语,掌握歌唱的正确姿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与欣赏歌曲,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从而歌曲。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专题问题设计 聆听音乐作品,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视频、音频文件
钢琴 多媒体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了解祖国
1.欣赏祖国山河美丽的图片 2.观察地图
活动2:欣赏《彩色的中国》 1.读歌词,体会情感
2.欣赏歌曲录音
活动3:学唱《彩色的中国》 1.学唱乐谱
2.带着感情跟钢琴、录音、伴奏进行练习活动4:总结
讨论、交流彩色的中国什么颜色可以再多一些
1.能够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评价要点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精神
专题二 欣赏《国歌》、《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能够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努力学习精神状态 2.感受歌曲中蓬勃向上的民族张力以及民族魅力
1.你在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
2.谈谈你知道的类似的赞颂祖国的音乐作品
专题三 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创造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的诠释歌曲,表现歌曲 2.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够理解歌曲,知道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专题问题设计 不同场合《国歌》响起,我们的心情,奥运会带给我们的荣耀,谈谈你的感受
7.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之我见 篇七
一、树立“开发、调整、融合”课程资源的意识
根据《新课标》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体例已经是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的, 这就打通了小学和初中界限, 有效地保证了语文基础教育的连贯性。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新教材已经用“主题单元”取代了过去的“知识体系单元”, 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自然而然, 也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
新课标意义下的“课程”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纯文本课程”了, 而是既有文本的也有活动的, 既有音频图像的也有舞蹈器乐的, 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 等等。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教书育人的资源载体均可成为“课程”。面对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 过去的教学手段和思维显然是不行的了,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对教材 (课程) 进行“二度开发”、学科融合、对教材编排顺序进行调整等意识。惟其如此, 才能抓住肯綮, 纲举目张, 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强化科学编写单元课程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程标准变了, 教材变了, 教师的教学观必须要随之改变, 教师的备课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除了应有对课程资源“整合”的意识, 还得结合学段目标 (当然能贯通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好) , 科学编写每个单元课程教学目标, 做到对“主题单元教学”心中有数。
如在教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这一“单元主题”时, 就可编写如下的单元课程教学目标:本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 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 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 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 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 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本组教材以“人”为主, 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 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 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 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 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 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 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 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 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 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 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 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 略读课文4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三、科学实施“主题单元教学”的教学过程
下面, 以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管窥一下“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和范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学单元。我将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这只白鹅的特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与《白鹅》这篇文章一一对比学习《白公鹅》, 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 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动物的文章, 最后, 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 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种方法可广泛用于写同一类事物的几篇课文的教学。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以“可贵的亲情、友情”为主题, 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朋友的关爱, 并回报他们的爱。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 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 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 最后再回到课文, 升华情感。具体可设计为: (1) 初步感知整组文本——《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 让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激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 (2) 精读课文, 品味语言——学习课文, 把握课文最紧张激烈的矛盾处展开教学, 抓住重点词句, 认真赏析, 与学生达到心灵共鸣。 (3) 联系单元整组, 逐层升华——在一篇课文里, 学生能感受的情感是单一的, 如果能结合单元中的其他课文, 就能加深体验, 并且使其体验逐层递增。 (4) 练笔悟文, 体会主旨——通过感悟, 正当学生的情感在最高潮时, 通过练笔来释放他们的情感, 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来写, 引领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人间真情。 (5) 熟读课文, 加深情感——站在课文上, 再次回到课文中, 用心朗读课文, 相信比初读课文时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情感体验也将更加深切。
“主题单元教学”以其多元整合、均衡协调的特点, 首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 即明确本单元要带学生去哪儿、怎么带学生去以及怎么判断学生已经到哪儿的问题;还要明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文章的表述。若想明确这一系列问题, 老师们需要充分把握语文课程标准, 并提升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一个单元中的单元导语、课文练习题以及一些思考问题都需要考虑周全。运用大单元主题教学容易拉近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距离, 将阅读与零敲碎打变成整体教学, 变成高效、广博、精深的厚积薄发。
8.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 篇八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維、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原则
指导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趣味性是数学活动课的灵魂,趣味性原则就是要求数学活动课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取活动内容要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在乐中求知,增长才干。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数学活动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形式均要按学生的意愿确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活动过程由学生组织、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实践性原则。
数学问题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活动课要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动手操作,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既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又要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要注意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前提,应用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完成达到预定的效果。其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内容极其丰富。
1、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猜数学谜语、走迷宫、当售货员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及独创性。如二年级的“炒豆子”游戏,方法是:每2人为一组,每人准备9颗豆子。活动时,各自手握若干颗,两人同时口喊“炒豆子”后展开手掌,根据各人手中的颗数,立即相乘,报出乘法口诀及积是几,准时、快者得胜。这样反复数次或调换对象再进行,既提高了运算能力,又发展了智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并从中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2、操作、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能深化认识,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讲座
小学生学好数学,除智力因素和掌握学习方法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发展。如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习习惯、刻苦学习的精神等。这就要求数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责任感、自信心等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用讲座或报告的形式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家的成就和数学的历史,讲述青少年学生勤奋学数学的动人事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数学的思想教育。如:配合圆周率教学,进行祖冲之和中国古代数学史的讲座,配合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讲述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同时,利用这种形式还可以组织学生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才能的发展。
4、数学竞赛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心和上进心,希望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赞赏和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数学竞赛是学生表现数学能力的机会,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一旦他们在竞赛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数学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组织数学竞赛,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如在半期、期末或某一章节知识学习完成后,要综合检查学生所学内容的效果,可采取数学竞赛方式。竞赛可分为小组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单项赛、综合赛等。可用抽签答题,也可以进行抢答。在竞赛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社会调查
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数学活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搜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技和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把调查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引导学生作简要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6、办数学小报
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办内容丰富多采的数学小报,也是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尝试采用的一种办法。数学小报可以开设猜猜看、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脑筋急转弯、问题抢答、趣题巧解等栏目,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现精神和创造能力。
9.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4.拓展阅读古诗《登飞来峰》,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学校本课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首先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苏轼,通过学习古诗《题西林壁》走进美丽的庐山,感受庐山的万千姿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简单了解作者苏轼。
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齐读课题,同学们你能用“题”和“壁”分别组几个词吗?预设:题目、题写、题词 墙壁、石壁
(这是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3.检查预习,指读正音
(1)同桌相互读古诗,注意读准后鼻音。(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题西岭壁
横看 / 成岭 / 侧成峰,远近/ 高低 / 各不同。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二、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3.交流学习所获。
(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色却各不相同。
4.明明同样是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看到庐山像()。”
7.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读成诵,领悟诗请
1.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咱们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读出庐山的奇丽景象,更要读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放课件)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小组合作学习《游山西村》
引导学生依据第一首古诗的学法学习第二首古诗。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古诗背景、诗人,然后放手让生合作学习。方法:初读读出节奏,再读了解诗意,诵读感悟道理。
五、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1.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对山西村村民热情好客的赞美,更让我们懂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知难而上,坚持不懈”的人生哲理。
2、以文帯文
对比阅读《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畏】怕。【 缘 】因为。【最高层】:最高处。
学生自由阅读,试着同桌说说诗句含义,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豪情壮志)
五、作业布置
10.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 篇十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的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
2、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
3、在读懂课文、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作者美好情感的。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共同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重组单元教材】
一、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于助人的风尚。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备注】:(学法指导)
一、《穷人》代阅读课文《小抄写员》
二、《唯一的听众》代文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
三、《用心灵去倾听》代文阅读《幸存者的记忆》 【课时安排】:预习达标2课时,课文学习4-5课时,群文阅读2课时,回顾与拓展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人间处处有真情——预习达标(2课时)【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二、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1.六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互助合作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的认读,词的理解,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整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调整。
二、、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字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搁”“裹”“虑”“歉”“溜”“割”“魁”等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
三、考查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运用。
学生可自由展示词语的意思,并选择造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1、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
2、学生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五、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其余学生可作补充。六.问题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提出来。
七、我的发现。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交流展示。作业设计:
1、学会本单元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积累好句子。板书设计:
11.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法初探 篇十一
那么,该如何把握单篇课文与单元教学之间的平衡呢?
一、深入研读文本,发掘教材价值
每篇课文当它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价值,我们称之为“文本价值”。当它被选入教材中某一特定单元之后,则又同时具备了选入之后产生的附加值,即为“教材价值”。单元中的课文因为相同的主题被组织在一起,这种单元式的建构方式,是基于组成单元的课文具有内容层面共性而言的。因此,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许多老师容易走入过多关注文本价值、忽视教学价值的误区。这种操作模式让文本丢失了它的范例功能,使教学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彰显。
主题单元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再过多强调课文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更加关注系统性。但是“不再过多”,并非“不要”,我们仍需坚持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由《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三篇诗文组成,深入地研读文本后,我们应发掘的教学价值应该是什么?它们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不同,分别以七律诗、记叙文、通讯的方式呈现了“八一壮歌”这个主题。所以在单元教学中,应专门抽出时间来理解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七律·长征》凝练的诗歌语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手法,《大江保卫战》点面结合、夹叙夹议的叙事方式。这样的解读,会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把握文本特质,精选教学内容
“教什么”与“怎样教”孰轻孰重?王荣生教授曾经这样说过:再先进的理念也要首先落实到“教什么”,否则,教得再精彩、再热闹,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大。这一点,对于主题单元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因为单元教学的建构与教学具有极大的自由空间,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安排的,所以对其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必要性必须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量。
那么我们怎么用好教材、选取好教学的内容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文本的特质,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选,带领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
仍以上述课文为例,虽然主题都是“八一壮歌”,可是教学侧重点是不同的,《七律·长征》一诗,精彩之处在于通过五幅画面的展现,再现“红军不怕远征难”,适合引导学生诵读,再现画面,积累语言文字。《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侧重于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展现彭德怀的内心冲突。教学中,可以抓住他为何爱大黑骡子却仍然要杀大黑骡子的矛盾点,引导学生体会衬托这种手法更能凸显人物的品质。《大江保卫战》以时间为序的展现手法,为读者营造出紧张、紧急的氛围,并通过场面描写刻画出解放军英勇无畏的形象。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两个场面描写,让学生感受场面描写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三、开发单元资源,合理拓展文本
主题单元的整合式教学,体现了单元学习的逻辑递进关系,源于单元,但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拓展与提升。主题单元教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适度拓展要注意处理好拓展内容与教材的内在关联度。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进行有效链接,将他们引领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4单元以《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组成了“世界各地”这个主题单元,练习中又辅以“世界名城”这个口语交际。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先领会三篇文章的构段特点,接着请学生收集世界名城的资料,最后将两者结合到一起,进行一次仿写。在这样的拓展训练中,学生有各种素材中的范例的指导,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可以看出,这个单元只做了一次拓展。因此,拓展并非越多越好,脱离了主题内容的拓展应当舍弃。
要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主题单元式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我们仍需努力探索,寻找出更多可行性的方案,让我们的教学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主题单元活动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单元设计11-25
英语主题单元教案08-27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元单元主题备课09-13
语文主题学习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10-22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09-27
辅导活动单元设计教案10-03
主题活动教学设计07-05
智慧教学活动主题09-25
感恩班级活动主题设计方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