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运行质量保证

2024-08-21

体系运行质量保证(共11篇)(共11篇)

1.体系运行质量保证 篇一

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

2011,我单位认真贯彻“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需求为目标,防检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促进单位达到“创优质工程、树企业形象”的质量管理目标。

1、成立机构,建立制度。单位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设立了办公(质检)室,负

责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办公(质检)室主任由单位技术负责人XX兼任,专职质检员有XX担任,建立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制度》,可随时调用单位测绘仪器用于测绘成果质量检查,达到每个项目都经过单位质检后才交客户使用。

2、坚持合同评审和技术设计制度。再承接测绘任务时,进行了合同评审,保证

具有满足任务要求的实施能力和符合测绘资质规定的业务范围。合同评审结果作为技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测绘任务实施前进行技术设计的项目进行技术设计,设计书经过委托方审批批准后,才进行实施。

3、建立测绘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在测绘任务实施前,有单位技术负责

人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书进行作业,对其所完成的测绘成果的作业质量负责。

4、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制度。对测绘成果实施自查互校、两级检查。作业小组实

施自查互校后方可提交过程检查;经过程检查的测绘成果必须通过单位质量检查机构或质量检查人员的最终检查,评定质量等级,编写报告。

5、建立测绘仪器管理制度。单位使用的GPS、全站仪,水准仪每年送相关部门

检定一次,保证使用的测绘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测量仪器有保管员单独管理,定期对测绘机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6、建立职工培训和奖惩制度。对单位职工实行分层次的组织岗位技术培训,实

行岗位管理。对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章、违纪人员进行处罚。

2.体系运行质量保证 篇二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改善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有效途径

按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与运行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是将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物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应用, 是对物业管理与服务适应于国家政治与经济改革、增强物业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程度的大胆尝试。

1.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宗旨是通过持续地满足顾客需求, 增强顾客满意度, 而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则在此基础上还考虑了有效性和效率方面, 将顾客满意和产品的质量目标扩展到了包括相关方满意和组织的业绩提高的程度, 而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宗旨也是首先在保证业主 (顾客) 满意的同时, 进而达到相关方满意。

2.保持物业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 S O 9 0 0 1国际质量体系实际上是保证物业质量和设计质量一致的监控体系。有了这个体系, 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服务质量就多了一份稳定性和保障性。在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中, 要求企业首先要做到质量目标与质量改进策划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 应立即制定改进措施, 实现滚动式提高;对不合格情况制订预防措施, 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防止不合格情况发生;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使业主的投诉和建议能得到及时反馈, 促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在质量管理领域, 当前国际上用于提升各类组织质量与业绩、增强顾客满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国家或区域质量奖评价准则、ISO9000族标准、6SIGMA。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SO9000族标准, 资料显示, 机关、学校、事业、服务企业通过认证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表明, GB/T19001已经在服务类型的组织中发挥了作用。

4.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组织的基本质量管理要求, 是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 强调建立系统化的体系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规范与控制, 这对尚不成熟、有待完善与规范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来说, 无疑是最适宜的。

5.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要求, 不但为物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了解差距、找到原因、实现与时俱进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更能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并最终实现业主与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目标。

6.增强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当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业主委员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招标单位或业主委员会对物业进行招标时, 除了对投标物业管理企业的资金、人员、技术、力量、管理服务水平有要求外, 大多数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必须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因此, 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招标人、采购人对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质量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在市场上参加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的“质量基石”和“金字招牌”。

二、物业管理适用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关键点

1. 明确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

物业管理企业是服务性企业, 它所提供的产品, 就是向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服务行业八大需要 (物美与价廉、及时与周到、安全与卫生、舒适与方便、热情与诚恳、礼貌与尊重、亲切与友好、谅解与安慰) 和六大特性 (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 , 研究、识别、确定业主的需要和期望, 结合物业管理行业和本企业特点,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样的方针和目标应是被全体员工广泛接受、理解的, 应是被业主和社会广泛认可的。

在方针/目标的内容上, 应体现企业对物业服务质量的承诺, 强调顾客 (业主) 至上。目标应围绕方针, 尽量量化, 可以设置“服务的总满意率”、“报修的及时率”、“房屋主体及公共设施的完好率”、“清洁的及时率”, 以及“对所管物业的评优承诺”等质量目标。

在方针/目标的实施上, 应大力宣传, 不仅使组织的所有员工理解和贯彻, 还应向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和社会公开, 体现组织的服务承诺和社会义务。

质量目标如何进一步细化、分解呢?笔者认为, 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质量指标"的概念, 对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分项目地展开, 最终分解到班组甚至个人。这样做, 可以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也可以使服务的对象 (业主) 深刻感受到物业服务的持续改进。

2. 编制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应依据“管理的系统方法”的质量原则,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的文件。体系文件的制定必须确保职责体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这四大过程的实现。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遵守“写所做的, 做所写的, 力求简洁”的原则, 在编制中尽量结合工作内容采用日常工作中的语言, 使手册和程序文件具有符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也是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汇编, 用来指导、规范、约束员工的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应遵守“每岗位规章制度要齐全, 只要岗位在, 谁做都一样”的原则, 其中应包括各类管理办法、岗位职责、操作规范、考核办法, 作业指导书应具有实用性和易懂性。

3. 制定合理的全员培训措施

依据I S O 9 0 0 0质量管理体系中“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的质量原则, 制定合理的全员培训措施。培训方案可依据企业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的需要来制定, 培训内容可以是管理理论, 也可以是专业技能, 或是内部规章制度的学习等;培训也可依据岗位需要分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 如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讲座等;也可根据工作职责分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 如对基层服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结合工作特点和需要分别进行培训。

4. 组织内部相互沟通的形式和方法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责分配及服务提供, 要根据服务对象 (业主) 的需求和期望及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应规定各自的工作内容应达到的水准, 尤其应注意协调管理处与公司、专业班组 (部门) 与管理处、各班组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相互间的接口, 避免遇事谁都不管或谁都去管的极端做法。

物业管理企业需要与社会各个方面打交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 每个员工都是公关人员。对外如此, 对内亦然。2 0 0 0版ISO9001标准要强调内部沟通 (5.5.3) 。物业管理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和程序, 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范围、内容和工具等。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体系, 及时进行有关企业的发展、方针/目标、服务理念等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使员工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5. 开展符合行业特点的品质督导工作

物业管理的产品是服务, 服务的特性在于产品提供是一个过程, 因此服务品质的监控应该是动态的。物业管理的主要顾客接触点在于服务现场, 在于一线员工。所以在企业内开展有效的、动态的、持续的品质督导尤为重要, 它不同于体系内审, 品质督导更多的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层面, 通过督促指导, 监督考核的方式落实和保证各岗位质量要求。物业管理品质督导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 根据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计划督导和突击督导。

6. 应注意资源管理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物业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的对象可以是员工、行业信息 (包括业主信息、社会信息等) 、供方 (原材料供应商、物业服务分包方等) 、基础设施、设备、工作环境以及财务资源等。控制的关键在于利用资源使业主满意。可以根据业主的需求, 根据合同要求配置、调整资源。物业管理是一项涉及多种专业的行业, 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并胜任本职工作。对员工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更是物业管理企业不能忽视的。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程序, 控制、满足资源的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1. 合同评审

物业管理企业的台同评审范围, 一级为各类租赁 (企业如有该项业务范围) 和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标书或合同的草案、业主公约及正常服务范围以外的业主/住户的服务需求记录。其内容和形式复杂, 进行合同评审的方式也可有多种, 如授权不同级别的人员审核, 会议的确认、会签等。因此必须明确哪些需要进行合同评审, 如何评审。

2. 采购

在实施采购控制程序时, 对物资的采购, 物业管理企业一般采用定点的做法, 即指定几家常用物资种类较为齐全、信誉较好的市场 (如国营五金店) , 把它们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作为物资供应点。遇到零星采购, 采购人员就不一定会“舍近求远”到合格供应商处购买。那么, 如何保障采购的物资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如何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文件中应有相关规定。此外, 对于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分承包方 (如清洁公司、电梯维护单位等) 的选择和评审中, 应建立分承包方档案;每年组织对合同期在一年以上的合格分承包方进行一次年度复审;对《合格供应商/分承包方名单》定期更新, 实行动态管理等工作均不能忽视。

3. 供方合作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涉及社会资源广泛, 提供服务灵活的产业。涉及的采购种类多, 供方多。另外, 由于物业管理采购产品多为易耗品或日用品, 供方准入门槛低, 售后服务差, 市场上供方良莠不齐。还有一些服务性供方, 其产品提供过程就是服务提供过程, 涉及法律风险多, 对顾客服务质量影响程度高, 对组织的服务成本影响大。因此, 实现良好的供方合作战略, 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能有效控制法律风险、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

4. 过程控制

物业管理企业在编制《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中要反映出对影响过程质量五个因素 (人、机、料、法、环) 的控制以及参照政府有关规定合理收费并定期向业主管委会汇报的承诺。对各类意外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也应有文件规定。

5. 顾客服务

扎实基础服务:物业管理基础服务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为顾客实现的服务内容, 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核心工作。因此, 在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扎实基础服务内容, 明确服务要求, 理清基础服务脉络和流程, 用严谨、高效的过程服务, 规避法律风险的发生。

6. 开发特约服务

物业管理行业应始终以顾客为导向, 持续把握和分析客户需求, 以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期望为使命。基础服务仅是顾客需求的低限, 而物业管理特约服务渲染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内涵, 通过服务创新, 服务过程创新, 给顾客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特约服务, 实现顾客持续的认同和追随。

四、坚持强调持续改进

对物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应首先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如按5.6管理评审、8.2.2内部审核、8.5.1持续改进、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等条款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文件化程序。企业应建立开放式的信息收集、沟通系统, 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和数据, 根据8.4条款“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应注意利用平时在各类检查活动、服务提供过程、内审、业主投诉等记录中的信息和资料, 分析服务的开展情况、水准、内部管理水平。“持续改进”要求企业对员工提供适宜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使每一个员工将服务、服务过程、体系改进作为自己的目标。在企业内部沟通中, 应确定改进的目标, 及时通报改进情况, 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提高、完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和质量成本控制, 保持和提高物业管理质量要求, 通过流程优化, 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 建立企业质量文化, 凝聚企业质量文化氛围, 充实和丰富企业文化, 提高和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

对物业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应首先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要求企业对员工提供适宜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使每一个员工将服务、服务过程、体系改进作为自己的目标。在企业内部沟通中, 应确定改进的目标, 及时通报改进情况, 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提高、完善。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 持续满足顾客期望的、潜在的需求, 持续保持顾客的高满足度、高认同度, 最终达到顾客的持续追随。C H F

参考文献

[1]张新峰.企业怎样搞好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J].安装, 2005 (4) .

[2]杨俊平, 龚爱民等.物业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金牌服务精英制胜技巧[D].黑龙江文化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1

3.体系运行质量保证 篇三

【关键词】合同评审;策划;输入;控制与协调

Project design process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iles to run

Sun Ya-jie

(Hydro and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Xinjiang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do the side to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work. Quality documentation in the project so as to achieve the formation during opera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ile integrity, timeliness and control procedures.

【Key words】Contract review;Planning;Enter;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项目负责人负责所承担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各专业负责人做好本专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设计管理部和专业室主任分别负责检查和指导项目及专业的质量体系运行工作。项目不分大小,均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未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设计文件不得出院。重点考核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文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文件的完整性、时效性及控制程序。

1.合同评审与签订

1.1 合同等级的划分:(1)设计合同收费20万元以下(含20万元)的合同为小型项目合同。(2)设计合同收费2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的合同为中型项目合同。(3)设计合同收费300万元以上的合同为大型项目合同。

1.2 合同的评审范围:(1)每项合同签约前均应进行合同评审;(2)合同的范围:与顾客之间以任何方式传递的、双方同意的要求,如:委托书、合同、标书、上级指示或文件、口头定单等;(3)对无书面方式接到的订单应采取措施形成书面文件,并得到顾客的确认。

1.3 合同评审内容:(1)顾客的要求是否明确并形成文件;(2)合同中如有和投标不一致的要求是否都已得到解决;(3)合同内容及顾客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4)技术能力和按期交付能力能否满足合同要求以及履行合同中存在的风险,降低风险的措施必须确定。

1.4 合同评审的方式:(1)大、中型合同采用会议方式评审;(2)小型合同采用不同级别人员审批方式确认。

1.5 评审记录: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合同评审,均应记录,由设计管理部填写、保存。(1)会议评审结论;(2)合同修改内容;降低履行合同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1.6 合同签订:合同一般采用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标准文本。小合同也可以采用与顾客商定的合同格式,合同由设计管理部负责签订并填写设计咨询项目合同评审表。

2. 设计/咨询的策划

2.1 设计管理部根据合同的要求:与院领导协商确定设计/咨询项目负责人,并向项目负责人下达“设计/咨询任务通知书”。项目负责人与相关专业室主任研究合同内容和要求,对设计/咨询进行策划,具体落实设计/咨询任务,并编制相应的“设计/咨询计划书”。

2.2 设计/咨询计划书的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咨询的阶段划分;(2)设计/咨询的进度计划;(3)设计/咨询人员和资源的配备;(4)设计/咨询评审的方式与时间;(5)设计/咨询的其它验证方式与时间;(6)设计/咨询确认的方式与时间。

2.3 设计/咨询计划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写、上报设计管理部。经设计管理部审核后,交业务副院长签署审批意见。设计工作即可全面展开。

2.4 随设计/咨询进展及情况的变化:当项目技术指标、进度、项目负责人变更、经费等发生变化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设计管理部审核,业务副院长批准,及时调整设计/咨询计划。编制的设计计划书应满足合同要求,进度计划和人力资源安排切实可行。

3. 设计/咨询的输入

3.1 设计/咨询的输入是设计的依据,也是评审、验证和确认设计/咨询输出的依据。

3.2 设计/咨询输入的内容:(1)产品有关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2)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要求;(3)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4)类似工程项目的经验或改进信息;(5)设计/咨询所必需的设计基础资料;(6)质量和进度计划的主要控制点。

3.3 在分阶段设计/咨询中,上一阶段的评审、输出和验证可作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咨询的输入。

3.4 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层次按照设计阶段的划分,设计/咨询输入控制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5 对设计/咨询的输入的适宜性应进行评审。所有的必要信息要正确清楚。对不完整的、含糊的或相互矛盾的要求,必须与提出要求者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取得一致并记录归档。

3.6 工程项目组负责对设计/咨询输入实施跟踪及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负责人研究解决。

3.7 项目负责人组织将上述设计/咨询输入的内容进行整理,并组织对设计/咨询输入的各项要求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填写“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并发至各相关专业设计室。

3.8 各专业负责人应会同专业室主任根据“设计/咨询计划书”、“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和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编制本专业设计指导书。专业设计指导书应进行内部评审。专业设计指导书是本专业每个子项的详细设计输入,明确设计依据、设计标准和具体要求,统一本专业设计技术措施。明确设计、审核、审定人员,同时按设计计划要求明确任务完成的时间安排。

4. 接口控制与协调

(1)本院与顾客的技术接口,应有书面规定并由双方责任人签署。内部技术接口必须填写“专业间资料交接单”,提交时间符合设计计划的要求。该资料应准确、全面、可靠、及时并符合有关规程与规范,满足接受资料专业的设计要求,并且图文清晰,文字说明正确。由于接口资料错误而造成的设计返工,由提供资料专业负责。

(2)为了确保设计项目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互相衔接,协调一致,避免错、漏、碰、缺等现象,实行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会签制度。设计图纸会签工作在多专业设计图纸审核之前进行,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做好图纸会签工作。设计图纸会签时,各专业设计人应主动介绍与其它专业相关的情况。对会签时发现的问题,应填写“专业会签记录表”,及时进行修改,修改结果需经相关专业验证。

(3)当设计/咨询工作涉及到同级人员之间的协作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在设计人员的确定与分工中予以体现,在设计/咨询过程中,允许进行必要的接口协调与调整。

endprint

(4)设计/咨询工作涉及院其他部门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设计管理部组织和协调。当设计/咨询工作涉及到与院外部的协作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设计管理部组织和协调。必要时,由业务副院长协调工作。在接口协调时,要根据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来明确接口关系。各项协调的结果必须形成文件,做好有案可查,且真实、准确、传递及时。对传递的重要资料、信息等要进行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

5. 编制设计文件及成品输出控制

项目负责人根据设计合同、“设计/咨询计划书”等安排各专业设计任务,各专业根据“设计/咨询输入控制单”和“专业设计指导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设计/咨询文件并完成专业间的有关委托和配合,设计/咨询方案应根据计划书的要求进行评审,设计/咨询内容和深度应达到行业规定的要求。设计/咨询文件在交付文印前,应按规定逐级评审(校对、审核、审定及设计评审和验证)并进行质量评定。设计/咨询评审中应做好记录,审查后,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咨询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各专业输出文件在交付项目负责人之前应对照设计输入要求等认真进行校审。设计/咨询和开发的输出的种类和形式包括:设计/咨询项目说明书、概算书、设备表、材料表、图纸、采购要求等。

6. 设计评审

设计的评审可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进行设计评审。对于施工图阶段,当设计要求与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变化不大时,可以不进行设计评审。设计/咨询评审通常采用会议形式进行。设计/咨询评审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室负责人和设计管理部参加会议,必要时应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顾客代表参加。设计/咨询评审内容及结论应予纪录、整理、由工程项目负责人保存。

7. 设计验证

设计/咨询验证是验证设计/咨询的阶段输出是否满足阶段输入的所有要求。项目负责人或其指定的设计人员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计的验证。验证人员编制“设计/咨询验证报告”,由专业负责人审批。项目负责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针对“设计/咨询验证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对设计/咨询进行修改。

8.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是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来表明产品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通常是对最终产品/成果进行确认,也可分阶段进行确认。项目负责人针对设计确认中提出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填写“设计确认报告”书面报告设计管理部。对已经完成设计确认的产品,顾客又提出另外要求时,项目负责人可以组织更改,以符合新的使用要求。

9. 设计更改的控制

设计修改采用修改图或“修改设计通知单”,修改图应编制设计修改计划并按设计评审、验证等相关设计控制程序实施,有关责任人签署后发出。工程项目负责人对设计文件的任何更改均要进行评审,以确保这些更改是否影响已经批准的设计验证结果。

10. 设计服务

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设计文件的交底、施工现场服务、工程验收及回访工作,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了解和掌握业主对我院设计工作及服务工作的评价,以便在以后工作中改进,提高我院的外部形象。

11. 文件存档

设计/咨询工程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负责将所有设计/咨询文件及相关记录整理后按《档案管理办法》归档,填写“文件移交清单”。

4.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篇四

根据

会议的安排,现将我项目部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 项目部质量体系简介:

我项目部的质量体系是在上级公司的质量体系框架下建立和实施的,是对公司质量体系的深化和细化。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1.质量目标和方针,2.组织机构,3.责任和权利,4.质量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5.质量管理实践。二. 体系的运行情况:

(一).质量目标和方针:分部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达优良标准,顾客满意率达85%以上。到目前为止,我项目还没有完整的分部工程提交验收,但各分项工程的验收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为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和单位工程一次验收达优良标准打下了基础,顾客满意度还未进行调查,无依据。方针是:“守诚信铸精品”。

(二)组织机构:

项目部质量机构是我公司质量管理机构的第三级管理机构也是基层管理机构,项目部内部又分为四级管理机构,即:项目经理(一级)——质量工程师,实验室主任(二级)——质检人员、试验人员(三级)——现场施工员、施工班组负责人(四级),项目部各级管理机构均有足够的人员配备,机构较为充实。(质量管理机构图见下页)

(三)责任和权利:

1.项目班子(项目经理)的质量管理职能是负责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对质量作出承诺并写成文件,保证项目的全体人员和各工作部门都理解并坚决贯彻执行。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所必须的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促进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

2.质量管理智能部门(质检组:质检工程师、质检员),负责项目的目标分解,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功能性施工项目、关键与特殊工序、现场主要管理工作等明确其基本要求和质量目标,工作控制要点,并要求责任部门和单位制订保证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定期组织对项目的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诊断和综合性考评,其结果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对施工全现场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加强质量成本、材料质量、质量检验、安全生产、施工进度等各项职能的协调与管理。享有与其职责相对应的目标制定分解与修改,审核和批准目标实施措施,对目标方针管理进行初步诊断考评,提出质量奖惩措施,制定、修改和解释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否决等权力。

3.试验部门负责项目的标准试验,质量检测检验,现场质量计量,参与质量评定,拌合物过程控制,质量成本、材料质量等工作。享有确定施工配合比,监督现场施工质量,质量否决等权力。

4.现场施工员、技术员、施工班组长负责按质检部门、试验部门的要求和规章制度、规程规范、质量标准组织、监督、检查施工作业,落实“三检”制度,享有与其职责相适应的现场检查、监督、管理和质量否决的权力。项目开工以来,各级机构均基本按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履行职责和权力,管理机构的运行是有效的,项目的质量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改进。

(四)质量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

我项目的质量管理程序是按照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的,其中规定了如《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物资管理控制程序》、《生产与服务提供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等有关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项目部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严格按程序文件要求规范各自的管理程序,有些程序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取得理清管理流程、划清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但有些程序没有得到充分的执行,工作还较乱,项目部将有计划地推进这项工作。

项目部质检、试验部门以及现场施工员、技术员、施工班组长的日常现场质量工作实质上就是质量的过程控制。基本程序按照《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按照文件规定项目部接受和配合公司的质量大检查以及总监办、业主的质量检查,项目部内部每月进行2~3次的质量检查,检查过程中作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验证。项目部以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要继续深化和细化,特别要注意提高检查的效果。

在资源投入方面,项目部在人力、资金、设备方面的投入比较充足,配备了相应的车辆、仪器设备、人员等资源,保证了资源的充分投入。

三.质量管理实践: 1.质量管理思想

项目部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开展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活动,全面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改进质量行为,并充分应用和体现到具体工作中,项目的质量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项目部和各作业班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质量方针的理解和质量思想的体会也不相同,还要花大力气加强宣传和贯彻。

2.基础作业

①.标准化工作:一是技术标准化,项目部坚持对产品从品种、规格以及尺寸、质量、性能方面坚持系列化和统一化,坚持工艺规程,操作方法和检验技术的标准化,严格执行相关规程规章,保证了工序质量和产品质量。二是管理业务工作的标准化,项目部努力做到工作的系列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②.计量工作:做到计量仪器和仪表设备定期检查、检定,正确使用和认真保管,保证发挥正常使用功能。在现场生产过程中保证正确投料、准确监测、精确测试检验和分析。

③基础资料工作:随着工序的开展,项目部及时收集、填写和整理好各种记录,如原材料、半成品验收记录、试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记录;隐蔽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处理卡;劳动力、材料、物资、资金的消耗记录等。

④.开展质量教育:项目部对职工进行了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质量责任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3.质量分析

项目部针对本项目的特点,认真分析浆砌构造物,片石砼构造物,土石方挖填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控制施工配合比、控制毛石供应量、定额领料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质量。

4.质量控制

①.认真编制、审核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制定科学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案,并认真检查准备工作的质量,做好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工程情况、设计意图、要求、质量标准和施工方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②.加强对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包装和运输,按技术标准进行进场检查和验收,按要求进行堆存,保管和加工,并按进度计划配套供应到现场。

③,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了对施工工艺的管理,严格督促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强化了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上一道工序的缺陷不排除前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加强了试验检查,测量检查和验收检查,保证按试验规程和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测量和验收。严格执行总监办规定的验收程序,即:施工班组报检——项目部质检员初验并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施工。没有项目质检员的初验和监理工程师的检查验收,决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筹建处、总监办,通过以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我 项目部的工程质量保持了较好的状况,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工程质量得到持续有效地改进,请筹建处和总监办给审查和指导。

路桥有限公司

公路

合同段项目部

二0

5.质量体系运行记录资料 篇五

单位建制文件、单位法人证书等法律地位证明材料;(授权书没有放在文件夹中)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等关键岗位的任命书;

授权签字人授权书和授权签字人情况表;

实验室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临时外出的代理记录;(注意关键岗位不在时与签字是否矛盾)

日常检测质量监督记录;监督情况记录表 PLC-LAB-BD-03 确保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以会议记录体现、文件发行,内审前的准备,内审的不符合项,能力验证安排及结果分析等,各岗位对质量体系的运行的建议,一个月一次)保密违规处理表 PLC-LAB-011

4.2管理体系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目录、作业指导书目录、各种管理表格目录;

质量体系文件的宣贯记录(含考试记录);(讲义可打印出来)(关于体系文件、认可准则的培训和考核可放在此)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报告(要有分析报告,未达成要有纠正措施)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

4.3文件控制

体系文件的发放与回收登记表

体系文件发放与回收登记表

PLC-LAB-BD-041 内部文件目录(对应的《文件管理总览表》,应体现最新版本)

文件修改页要放在每一文件的前面、修改申请文件更改申请表

PLC-LAB-BD-044 外部文件目录(技术规范和标准目录)作废文件(保留一份作废文件)资料销毁申请表

文件定期审查记录(质量负责人负责,在两次文件修改前要有审查记录)(要写出相应的修改情况)外部文件查新记录

文件资料补发申请表

PLC-LAB-BD-045 文件资料借阅申请表

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委托书

《样品委托检测协议书》PLC-LAB-BD-051 合同评审记录

《协议评审记录表》

PLC-LAB-BD-052 合同修改记录

新项目申请表和新项目评审表

4.5检测的分包

分包项目申请书

外出测试审批表

PLC-LAB-BD-061 分包方能力评审表

合格分包商汇总

分包方的证明材料(含分包方法人证书、计量认证证书或实验室国家认可证书、认可能力范围等)。

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供应商调查表供应商资质材料;

签报

PLC-LAB-BD-071 采购申请表

PLC-LAB-BD-072

验收单

PLC-LAB-BD-076设备申购单 采购合同

PLC-LAB-BD-074 合同评审表

PLC-LAB-BD-075 4.7服务客户

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报告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登记表

PLC-LAB-BD-081 4.8投诉

投诉及处理记录。

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不符合工作评审报告

4.10改进

改进的相关证据

持续改进计划 PLC-LAB-BD-131 4.11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处理单

4.12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制定、执行、监控计划表 预防措施实施验证记录表

4.13记录的控制

检测原始记录

记录保管一览表(应有编制、审批)归档资料汇总目录 所有资料要做封面和目录 文件资料借阅申请表 资料销毁申请表

档案的放置方式不符合要求如保密、档案柜、目录、检索等

4.14内部审核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资料含计划、通知、首/末次会议

签到表、会议记录、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内审报告;(内审不符合报告的有效性验证应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确认其已采取的纠正措施有效)

4.15管理评审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资料(含计划、通知、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体系运行报告、管理评审改进跟踪记录、管理评审报告);

无各部门的书面汇材料 改进的证据要附在后

5.2人员

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检测员证、仪器操作证)情况一览表;

业务人员技术档案;(培训履历)(人员档案需分人整理,内容要充分)

人员档案卡

人员培训计划及总结;(到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与培训计划对应,临时培训要有申请,每次培训要考核);

培训效果确认有没人签字培训内容要有体系文件和标准的业务人员考核记录。

对检测人员务必进行针对标准和设备的闭卷理论考试和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参加的实际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的要求如下: 针对检测方法:

(1)检测项目所依据的标准代号及名称、(2)检测方法原理的理解、(3)对操作步骤是否熟悉(含样品的前处理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4)对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否了解、(5)方法对设备、试剂(培养基)的要求是否熟悉、(6)对数据的处理是否熟悉、(7)对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干拢因素等性能是否了解;

针对检测设备:

(1)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2)设备对环境的要求(3)设备的操作过程

(4)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维护项目及方法(5)设备的校准证书和校准结果(6)设备的期间核查项目、方法及结果(7)设备使用说明书

5.3设施和环境条件

对实验区域要有类似“限制进入”的标识;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批准记录;(不能写到实验室做测试)环境温湿度监测记录表

PLC-LAB-BD-181 夜间巡查表

5.4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本单位使用的标准方法一览表; 标准方法查新记录;

例外情况下允许偏离的申请、批准记录。偏离许可申请审批表 PLC-LAB-BD-211

非标准方法的申请单

允许偏离的验证记录(取样量、试剂、设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记录 标准方法确认记录 新项目申请和评审

5.5设备

仪器设备总表;

主要仪器设备档案材料;

(设备档案要做目录,把各种资料集中放置)

仪器设备使用授权表 设备使用情况表 设备维修记录表 设备报废(停用)表 设备·档案卡 设备借用表 设备期间核查

5.6测量溯源性

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表要有上次检定的具体时间 仪器设备校准结果记录表仪器设备校准延期记录表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延期申请表

5.8检测物品的处置

样品交接登记表; 样品标志卡

放在实验室的样品要有标识;

5.9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质控工作计划和有效性评审;(到期的计划要实施,实施过程的记录要完整)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材料;(要有计划,要有评价报告,如不合格要有纠正措施)

5.10结果报告

6.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 篇六

一、运行概况

在上一的管理评审会上,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改进计划和纠正措施,对一些潜在问题也制定了预防措施。通过跟踪和验证,存在的问题都已得到了解决。

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入、持续、正常的运行,今年我院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工程设计方面

①对大中型项目做到事先检查、事先指导,由总工办提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定,确保设计图纸满足顾客的要求和国家的各项规范要求。

②加强各专业之间相互沟通,保证互提资料的深度,对设计图纸进行联校,并签字确认。

③对交付使用的工程进行回访,收集顾客的意见,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力求做到顾客满足。

2、在人力资源方面

①提高新招聘人员素质,今年新招聘技术人员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名,本科学历7名。

②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参加院内专业技术讲座学习,派部分技术人员出外参加《建筑结构设计疑难问题解析》、《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抗震设计规范》等新规范新技术的学习。

3、在生产设施方面

①新购计算机18台。

②购买天正建筑软件(新版)一套。

二、运行情况汇总

在今年6月份我院进行了内部审核,在内审中提出问题34项,其中轻微不合格5项,主要在于设计与开发7.3条款中和持续改进8.5条款中,经过各部门的努力,上述不合格项已全部关闭。

几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我院深入实际的运行,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使我院的设计质量逐步提高。2008年7月份,我们对质量管理文件进行了局部修改,主要是提高了我们的质量目标,将工程设计优良品率由原60%提高到70%,顾客满意率由原80%提高在85%。

从2002年以来,每年都接受恩格威认证中心的监督审核,总体来说我院的质量管理运行情况还是比较满意,对我们的实际工作评价也是好的,给我们发了监督审核的通过合格证,同意保持认证注册资格证明。我们要对本次监督审核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得已解决。

三、今后的建议和任务

我们单位搞ISO质量认证并不是为了取得证书,而是为了加强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设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从而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信誉,拓宽我们的设计市场,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按照ISO9001:2000的标准来管理工作。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进步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层层抓落实、抓到位,加强对全院人员的责任心教育,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和质量预控点,进一步强化每一位员工的质量意识,确保我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7.体系运行质量保证 篇七

关键词:质量体系,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0 引言

近几年, 企业中普遍掀起了建立质量体系, 实行第三方认证的热潮, 并且许多企业已经取得了认证证书。这标志着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事实证明, 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对企业获得顾客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然而, 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仅是企业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最低起点的一个证明, 在取得认证后, 企业不应出现自满或松懈的情绪, 在肯定证书作用的同时, 还应对ISO9000系列标准有一个全面和不断深化的认识, 面对动态发展的客观环境, 如何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

1 正确对待质量体系认证

企业通过认证, 表明企业建立的质量体系满足和符合IS09000族标准的基本要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质量体系的第三方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现场及体系要素进行的抽样检查, 根据抽样检查的结果来判定企业的质量体系合格与否。这其中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为没有抽到的部门或要素不一定不存在问题。所以说, 企业仅仅以认证审核中出现问题多少来判定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或要素的受控情况就可能出现偏差。 (2) 实践证明, 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 同样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才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并逐步向更高的质量管理目标迈进。

2 如何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最根本要求是:“应该做到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 做到的要有记录”。除此之外, 为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2.1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定期、不定期的检查, 实施有效的质量监视和测量, 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视和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 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 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对监视或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要查明原因, 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尽快解决, 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 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

2.2 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 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实施内部审核, 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有效,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 资源的需求, 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因此, 内审和管理评审是企业内部对质量体系评审、检查、评价的方法, 是实现企业自我完善的重要管理手段。

要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 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 应制定出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时间计划, 务必按期进行。第二, 从人员素质上予以保证, 要求具有一定能力, 经过培训并可以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参加。第三, 做好审核及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在内审和管理评审前, 应制定出文件化程序, 并准备好内审和管理评审所用资料。最后, 对于内审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进行跟踪验证, 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3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 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 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质量体系文件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法规, 应进行不断完善, 使该文件在符合ISO9000标准的同时, 又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随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 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 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 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 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 都应是严肃的, 经过严格审批的。

2.4 继续加强教育和培训, 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 企业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 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 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 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因此, 企业应将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在质量意识教育方面, 应围绕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方针、目标的宣贯和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教育, 大力培植企业的质量文化, 通过多种渠道向员工灌输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 从而使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深深植根于员工的头脑中, 形成质量潜意识, 自觉把质量意识、名牌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质量培训方面, 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目标和规划,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对企业员工, 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培训, 不断对员工知识技能进行更新和补充, 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岗位技术骨干。使员工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大大提高, 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企业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坚持持续改进, 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个体系要有活力, 必须具备不断完善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等。为了做好持续改进, 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建立质量目标, 作为业绩评价准则。质量目标为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同时将质量目标按职能和部门逐层分解, 并以此为依据, 通过实际结果与评价准则的对比, 也可对各部门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此外, 应注意将质量目标尽量量化, 以便准确考核与评价。

第二, 建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机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才能为充分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发现问题机制应包括: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视和测量而发现的问题,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在质量记录中记录的问题等。提出问题机制包括:操作人员在具体应用时对体系的符合性提出的问题, 质量改进时提出的建议性问题等。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 应首先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其次应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 并以统计分析结果作为评价各部门业绩及进行收入分配的依据;接下来通过分析, 将信息转化成经验, 根据实际需要再将有关经验形成文件, 然后通过文件实施, 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最后应通过业绩评审, 对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培训或调整。

第三, 通过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市场调查等信息的收集, 运用统计技术将有问题或有潜在问题之处进行数据分析, 明确改进区域,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四,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意识。围绕组织的方针目标和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潜在的问题, 及时分析原因, 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对确认有效的措施按规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除此之外, 应注重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意识, 企业在不断制定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同时, 必须在整个质量体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 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认真分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和顾客意见, 确定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根据已出现的问题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预先消除一切可能产生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保证同类的不合格不会发生、可能出现的不合格不会出现, 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为企业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为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在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后, 应采取有效措施, 将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避免言行不一、行政命令代替程序、只说不做、只做不记、随意性强、概念模糊等情况发生, 确保“应该做到的要写到, 写到的要做到, 做到的要有记录”, 并将ISO9000系列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逐步完善, 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法, 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获得顾客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理解与应用[M].知识产权出版社.

[2]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预备知识培训教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体系运行质量保证 篇八

关键词: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空前的发展。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面临挑战。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我国高等学校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开始引入教学监控机制,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与学科发展的基础,那么,教学质量监控将成为维护专业教学质量的“利器”。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为深入研究专业分类,构建全社会、全方位、多维度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明了方向。在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专业教学中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把监控程序贯穿于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始终,并不断探索完善实施的方法,是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专业教学质量概况

教学质量观是对教学优劣程度的总体性认识,在教学、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教学质量观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是艺术专业科学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前提。教学质量观是随着不同时代教育的发展而变化的。市场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质量应体现为培养人才的社会针对性。艺术专业教学质量是反映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与特性的总和。

高校扩招后引发的教学质量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建立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当前各级教学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特别是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类院校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艺术行为的多样化带来了学术的多样化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的艺术格局,很大程度集中的凸显为如何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决定了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院校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尽管在微观上,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决定了艺术家个体相对的自由,但在宏观上却必然受到该机制的影响。

二、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组成。在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下,形成具有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四方面的全面的、客观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确立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

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监控,其主要监控点为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以及专业设置等;二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三是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二)构建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艺术类专业作为学校专业的一部分,既要满足学校对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又要根据专业实际来构建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实施学校、院系、教学团队、班级四位一体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职能部门实施一级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职能部门是每个学校独立设置的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教学质量监控职能部门主要通过构建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监控和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艺术学院实施二级监控

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是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艺术学院及其教学质量监控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依照监控与评估制度和考核标准执行教学监控与督导,对本学院部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此保证本单位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3.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实施三级监控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监控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本教学团队的实施落实情况。重点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教师教案及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等。主要通过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自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4.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实施四级监控

学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受益者,同时直接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是在艺术类专业及团队直接领导下,为专业教学工作提供信息的群众性组织。

三、构建艺术专业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广西外国语学院及所属二级学院非常重视艺术专业发展,教师整体结构合理、课程设置完善。受到多方的认可及好评。

(一)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到位

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专业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根据学校教学制度和工作機制、听课制度,校领导深入二级学院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和检查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例会,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学院领导、学校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学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部署本科教学工作,集体研讨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措施和办法,提出教学改革新举措。

(二)专业教学管理规范

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专业所在二级学院——艺术学院实行学院、教研室二级管理。各级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艺术专业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任教师试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学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较好。专门成立了艺术设计学专业建设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和项目建设带头人,分别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每个项目都有相应负责人。

实行定期听课查课制度,院领导亲自监督教师授课情况,深入课堂听课,并做授课情况记录,对学生的到课情况、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及时掌握。根据掌握情况,参与教研室会议,提出整改方案,监督各教研室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三)加强教学状态数据、教学文件等档案的管理由院教学干事具体负责的学院教学档案,大至分为六类:第一类, 教学制度类。教学制度包括学校的教学制度和院的教学制度。如:教学规章制度、学生手册、学科建设规划等等。 第二类,教学管理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简介、课表、开课一览表情况、教学任务落实表;考试安排、学生成绩表(各科成绩,四、六级外语考试成绩)、多媒体设备等等。第三类,实践教学类。包括实习计划、实习协议、实习报告等等。第四类,师资队伍类。包括本院教师名册及基本情况等。第五类,教学成果。包括学院教师获得的各种教学奖。第六类,日常工作。包括教学简报、教师评教表、有关教学方面的通报、会议通知等等。

参考文献:

[1]施建青.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高教与经济.2008.03.

9.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自查总结 篇九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自查总结

1.职责不清车轮转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人员职责划分不清,遇事互相推诿,车轮大战;应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人员职责,责权利统一,实施相关有效考核。

2.文件失控难识断需要文件指导的场合没有建立文件,文件要求不明确,文件缺乏可操作性,文件只是“摆设”;应针对需要建立所需的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做到操作性强,工作有据可依。

3.目标制定有点难未认识到制定目标的必要性,随意根据各类不同的需要而定制(不是“制定”)或更改有“弹性”的目标,缺乏对目标的管理、考核;应实施真正的目标管理,制定有用、可行、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目标,同时在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相应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实际、全面、有效的考核。

4.缺乏记录假证现对各类记录未作出要求,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甚至记录造假;应确定各类记录要求,规定记录的方式和具体要求,利用记录的结果考核体系运行情况、产品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情况,积累有用的数据,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发展趋势和结论。

5.人员资格无人管各岗位上岗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无法确定,缺少对上岗人员的资格考核、认定和岗前培训;应对岗位人员资格要求作出规定,并对上岗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进行考核和认定。

6.培训充数装门面缺少应有的培训,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只是为应付外审而做样子;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验证培训的有效性。

7.研发变更家常饭研发项目没有或仅有大概的计划。对研发的产品要达到的指标没有界定,对研发产品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缺乏关注,随时根据现实情况改变研发路线和计划;应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等一系列工作,研发计划及相关工作需变更时应按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

8.供方更换很随便不按照合格供方名录采购产品,经常以价格便宜作为采购的依据,对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管不力;应严格执行供方管理控制程序,按照考核、评价和重新评价准则加强对供方的管理,加强对采购产品的验证和控制。

9.过程控制难改善缺乏对过程应有的控制。没有对需控制的各类过程制定完善的控制措施,基本靠操作人员的经验自我控制过程,缺少过程记录,出现问题时无法追溯原因。应建立完善的过程控制保证能力,必要时制定完整、完善的各类过程操作指导文件和各项措施,应靠执行制度来保证产品质量。

10.设备用坏才去管未建立全面的设备管理制度,不设或少设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设备资源不充分,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不按要求正确使用设备,有时因设备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按期维护、保养设备,保证设备满足生产和产品质量所需的能力。

11.测量设备无校验仪器仪表测量设备管理混乱,无台账、无校验计划,未经检定或漏检的仪器仪表在使用甚至在检验岗位上使用;应建立完善的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定期送检仪器仪表,禁止使用未经检定或漏检的仪器仪表。

12.产品检验不规范许多应有的检验过程没有建立,检验规范没有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执行产品检验制度不严格,随意产品放行。应建立规范的产品检验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定的检验规范覆盖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产品放行职责明确,有产品质量情况的汇总分析。

13.顾客满意口号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满意只是作为口号喊一下,并不认真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处理顾客投诉走过场,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只是为应付外审做的样子;应引起对确保顾客满意问题的重视,并有具体行动,真正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并利用该结果改进相关工作,在各方面做到顾客满意。

14.原因分析在表面对于所遇到问题的原因分析仅限于表面,不愿追究更多和更深层次的原因,举几个简单事例作为应付;应建立真正的长效改进制度,形成坚持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机制,对现实和潜在的问题深入挖掘根源,摆脱强调客观理由或仅限于表面的所谓原因分析。

15.持续改进哪里见持续改进只是空谈,没有改进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也没有考核、激励和对作出的有效改进的固化。应将持续改进贯穿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制定改进计划并付诸有效实施。

10.食品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总结 篇十

经过议定几个月的实战运行,环绕进程方法,对进程进行把握和办理,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办理职责

1、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系统贯标专班,式样了适合我公司质量系统运行的《质量手册》、《程弁言件》订定了各种法则 ,各工种行业教导书 ,岗亭责任制 ,构成了以文件为根据的质量系统办理。

2、调整落实了各部分人员的配置设备摆设,使质量系统运行构造布局清楚,层次明白,各部分质量职责明了。

2、资本办理

人力资本办理:

1、对扫数办理人员和部分员工进行了ISO9000的专题培训进修,参培人数占全员总数50%以上,进步了对标准的认识和明白。

2、注意培养进步员工本质,使扫数员工都参加了各车间、各部分构造的技巧知识教训,经过议定考核根本能满足各岗亭工作的必要。

根本办法

做到了出产配置、计量配置有专人管、有档案、补缀有筹划、运行有记录,始终保存了扫数配置处于精良状况,确保了出产的必要和产品格量。

工作环境

我公司为创设精良的工作环境,对部属工公司物、料、配置履行定置办理,使物、料、配置等摆放有序、标识明白,过道纯熟。对各部分办公环境渐渐获得改进和进步,经过议定环境的改进,对外提拔了企业的办理形象,对内使员工本质和涵养获得进步。

3、产品兑现进程的把握

1、对供方和需方,采购和销售部分都进行了严厉当真的评审,所供物质和出产产品根本满足了我公司的必要和顾客要求。

2、建立和健康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兑现进程的扫数可追溯的质量记录。产品格量在出产进程中做到了每道工序有自检、互检、专检,使产品格量获得有效进步。

3、财务部分对所办理的物质入、出库手续完好,各种物质标识明白根本做到了帐、卡、物符合。

4、测量分析和改革

1、质检部分专检人员对产品出产进程进行了测量,每个月对原材料采购,出产产品进行了当真的统计分析,对同等格品做到了有把握、有处理、做到了有改正、有防备等必备的办法和伎俩。

2、销售部分对我公司出产的产品和办事进行了专访和测量,顾客如意率在95%以上,完全符合我公司订定的质量目标要求。

3、5 月 5 日进行了内部质量考核,触及总经理、办理者代表及各部分,共发觉 3 个平常同等格, 各责任部分已采纳了改正和防备办法,经过议定整改已获得内审人员验证。

经过议定 几个月的质量办理系统运行实战,质量办理在我公司根本构成了收集化、系统化,在我公司上、下全部员工的互助竭力下质量系统运行在我公司是适合的,也是富裕有效的,可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另有差距,存在一些题目,详细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目标未对各部分进行量化、考核。

2、车间人力资本配置设备摆设不敷,出产周期未能满足顾客要求。

11.城市运行指数体系构建研究 篇十一

一、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现状

为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西城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坚持以“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城市管理进程。

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系统是基于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九个标准子系统,针对西城区的区位特点而建立,由五大核心平台和六个支撑保障平台构成。五大核心平台包括城市运行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城市运行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城市运行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城市运行信息资源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移动办公平台。六个支撑保障平台包括城市运行管理运维保障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构建平台、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发布平台、城市运行管理通讯保障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移动支持平台。

西城区还建立了城市管理与应急指挥大厅,为政府提供了一个集城市运行预警监测、综合指挥调度、现场图像监控、智能决策分析、信息共享服务、电视会议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联动指挥平台。这些平台和系统现有的数据类型可以为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积累的丰富历史和实时城市运行信息可以为城市运行指数的实施提供数据保障。

二、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城市运行系统有着不同的理解。基于西城区城市管理的工作任务,西城区城市运行指数可界定为:将西城区一定时期内城市运行状态及管理效果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的数值形式,是综合度量西城区城市运行状态及管理效果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可分级表征西城区城市运行状态及管理效果的状况和程度。

(一)PSR模型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即压力-状态-响应),是环境质量评价学科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子学科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模型,最初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avid J.Rapport和Tony Friend(1979)提出,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PSR模型初期一般用于构建环境问题的评价体系,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PSR模型从社会与环境有机统一的观点出发,表明了人与自然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能更精确地反映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类似的复杂巨系统指标体系的构造提供了一种逻辑基础。

PSR模型基于系统的状态、压力和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构建模型框架,这一框架模型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考查环境问题变化的起源与结果,即人类活动对运行系统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使运行系统改变了其原有的性质或资源的数量(状态);人类又通过设计实施管理策略等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以维持乃至优化运行系统的状态。

(二)基于PSR模型的指标体系框架

“压力”表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城市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的负荷,如天气(暴雨、极端气温等)、人口(人流量、人口密度等)、交通(交通拥堵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水、电、气和热等)。值得注意的是,供电、给排水、供气、供热等运行状态对一个城市至关重要,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到城市运行的诸多方面,都会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致命的。例如,城市的大面积停电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要受到影响,其他的一切活动,不论是生产、交易、金融、交通等同样要受到影响。

“状态”一般用来衡量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状态的变化。结合城市运行管理工作的内容,城市运行状态分为两种情况,即常态和非常态。城市运行常态主要分为四大方面:设施环境、市容环境、秩序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运行非常态指安全环境,具体包括各类突发事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因为社会安全事件的数据比较难以获取,而公共卫生事件不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所以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只考虑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这两种突发事件。

“响应”指标显示社会克服安全危机、保障安全及维持城市运行状态平稳的能力,指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现有的管理能力。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决定着城市运行的平稳程度,所以城市管理职能履行情况类的指标是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的选取

基于PSR模型和指标的选择原则,从城市运行指数的内涵出发,并参考现有构建城市运行指数的相关方法,采用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方式,以西城区城市运行指数作为目标,把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分别反映其主要特征的要素组成。第一层是城市运行因果关系的体现,包括系统压力、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第二层是反映第一层的组成要素。系统压力包括天气压力、人口压力、交通压力、能源与水供应压力等;系统状态包括城市管理常态和非常态事件;系统响应选取城市管理的应对能力作为评判依据。第三层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是城市运行综合指标体系最基本的层面。城市运行指数可由各个指标值通过一定的模型或方法计算得到。

根据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模型框架,依托西城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获取情况,基于实用性、综合性、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汇总出西城区城市系统压力、城市系统状态、城市系统响应方面的41个基本指标,建立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如表1。

nlc202309051321

三、城市运行指数的构建

(一)城市运行指数的计算

西城区城市运行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CR——为西城区城市运行指数;

i——为指标的序号;

sci——为第三层指标的得分值;

ωci——为第三层指标的绝对权重,由第三层指标的相对权重与其所在的第二层、第一层的相对权重的乘积计算得到。

西城区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具有分层特点,因此不仅可以计算西城城市运行指数,还可以计算各层次的分指数,例如西城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中的第一层指标(系统压力、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三类)和第二层指标(天气、人口、交通、能源与水供应、设施环境、秩序环境、市容环境、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工作效率、工作评价十一类)的分指数也可以用加权方法计算出来,这些分指数可以为城市运行管理不同层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具体算法如下:

第一层分指数=∑(第二层指标的相对权重*第三层指标的相对权重)*第三层指标的分值

第二层分指数=∑第三层指标的相对权重*第三层指标的分值

由此可见,计算第几层分指数,则由该层所求分指数对应的指标下所有指标的相对权重与下一级对应指标相对权重之积(即绝对权重)乘以第三层对应指标的分值。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考虑到城市运行管理是一个对管理工作经验积累程度要求很高的领域,为了使权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应该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加权区别。因此可以先采用专家咨询方法来确定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再根据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三)指标标准的设置

根据评判标准的来源,在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定量化时,城市运行各指标的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颁布执行标准(如各种天气标准),北京市级、区级政府颁布的规划目标等。

2、区域类比:西城区实行分类分级的城市管理,管理等级可以作为区域类比的基础。

3、历史类比:城市运行是一个持续波动的过程,纵向比较可以确定城市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城市运行管理工作的效果。城市运行指数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通过不同时间城市运行状态的对比,确定当期城市运行状态的得分。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西城区城市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将全区分为政务活动区、金融商务区、繁华商业区、历史保护区、交通枢纽区、公共休闲区、生活居住区7个基本环境类型区域。分级分类管理将不同区域的管理工作划分不同等级,因此在确定相关的城市运行指标评判标准时,不同区域应使用不同的评判标准。具体到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中,比如秩序环境中的机动车乱停放指数、黑车拉客指数、无照经营游商指数、街头散发广告指数;市容环境中的道路清洁指数、工地围挡指数、违规户外广告指数、非法小广告指数、违章建筑数量指数、违章建筑面积指数;生态环境中的固体废物处理率等指标的分级情况都应分类别分等级进行说明。

四、城市运行指数应用对策与建议

(一)数据获取工作的完善

目前,城市运行指标体系中部分数据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上可以直接获取,而另一部分数据则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西城区正在进行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工作,将结合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内容,在顶层设计中充分考虑相关数据的设计与采集,拓宽和整合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相关数据的获取渠道。

(二)指标体系和计算参数的调整

城市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城市运行形势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对城市运行指数和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从而使西城区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和修正。

操作层面上,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城市运行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势,优化指标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如增减、合并、拆分或者调整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指标)和参数(如优化权重和优化分值),使城市运行指数能够准确反映城市运行的真实情况,为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石建屏,李新.API法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2.2(24):109-113.

[2]彭建,吴健生,潘雅婧等.基于PSR模型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12.7(31):933-940.

[3]叶立梅.对北京城市运行管理的思考[J].前线.2011.8:46-48.

(责任编辑:李利)

上一篇:阳光对小草的恩情读《游子吟》有感下一篇:关于人生励志的哲学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