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共17篇)
1.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一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剪纸教学 莘县俎店乡中心小学 韩月红
教小学美术不就是领着孩子们画上一些画,再涂上一些颜色吗。曾经对于美术一窍不通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在学校让我担起了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后,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研究,在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尤其是对剪纸教学这一块可谓是情有独钟,在钻研教材和动手实践之余,课下我经常请教村里一些会剪纸的婶子、大娘们,渐渐的掌握了一些剪纸的要领和技巧并融入到自己的剪纸课堂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体味着剪纸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尽管自己是个外行可仍然很想把自己对于剪纸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见解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教师要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作用
我们常说教师要成为源头活水,我们要想教好孩子们剪纸,首先要有比较充分的剪纸方面的知识,从而让我们的课堂语言充满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具有一定的语言吸引力。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奇葩。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成人的艺术活动,但小学生学习剪纸,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剪纸的特点是单纯、朴实、线条简练、粗健,线条块面高度结合,富有装饰性,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剪纸课教学,可以丰富和扩大小学生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既了解制作剪纸作品的全部过程,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净化心灵,从而充分发挥美术课教学的授业、传技、育人的作用。
(二)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剪纸这一民族艺术,确实不容易。但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学生在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时,会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表现得十分好奇和喜欢。同时把我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剪纸艺术,我再当场剪纸给学生看,当他们看到我像变戏法一样剪出各种小动物,兴趣就更高了。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我和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有精美的人物脸谱,美丽的花鸟,教室的玻璃上也贴满了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憨态可掬的奥运福娃,令人目不暇接,每到节日我和学生们都设计剪纸,为节日增添了色彩,也让孩子们的才智得到了发挥,这些作品引来了孩子们关注的目光,啊,原来用纸能剪出这么多漂亮的东西!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直接感受到美的存在,触摸真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游戏实践中学习剪纸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通过多种方法让孩子发现折叠剪纸的奥秘,孩子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蝴蝶、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剪纸作品。利用对折的方法,先剪个苹果、梨子,或一个瓶子、一只蝴蝶,略加一些剪纸语言,也就是剪纸的装饰纹样,如锯齿纹、月牙纹、橄榄纹、云纹等。当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时,一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奇画面,这种惊奇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再去实践。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实践与再创作的同时适当增加难度。例如,在苹果图形上添加些较难的图案与花纹,增加作品的美感。学生多数对鱼、蝴蝶、小兔等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同时,让学生们欣赏不同年级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小朋友惊讶羡慕时顺势引导:“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剪纸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月牙纹、锯齿纹,我们就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创作一些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自然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动手设计自己喜欢的小作品。
(四)展示作品,自评互评,体验成功
教师和学生从家里带些单色的衣物、日用品等,事先布置在教室的黑板上、墙上,或摆放在讲桌上,待学生的作品完成了,分别粘贴在自己喜欢的物品上。如在一件黑色毛衣上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在一件白背心上贴上一个红色的团花,奔马贴在背包上,“雪花”“喜”字贴在窗户上,并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互评、点评,得出结论:黑色的中式毛衣佩上红黄蓝三原色的蝴蝶,使色彩更亮丽,为传统的民族服装增添了现代感,这类作品的装饰性强,赋予服装以活泼、灵动;贴在背包上的奔马,更能体现主人的个性;雪花体现小朋友对冬天的喜爱。总之,每幅作品都能显示出小作者非常独特的创意,而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内心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小学生剪纸作品讲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都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也更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我们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为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真实感受的学生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学生平等地建立自信心,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学生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涵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
总之,剪纸随心所欲的情感抒发和无所拘束的自由表现,正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也决定了儿童剪纸所特有的稚拙、质朴、活泼、奇特的原始审美品格。我喜欢儿童剪纸,也希望更多人的都来关心儿童剪纸,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更应该关注学生这种艺术的学习,挖掘孩子们的潜在特质和艺术情操培养。
2.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二
由此可见, 写生在美术教学中必然起到重要的作用。写生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审美经验。它与创作的关系是写生为创作做好了技巧上的准备, 从写生到创作的步骤就是:确定创作的主题, 带着问题进行写生, 将在写生中的鲜活感受转换到绘画创作中来。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写生练习。
一、写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都知道,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 而美术课的写生练习, 则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在平时的观察训练中, 引导学生们从单个物体到一组物体, 一个模特到一个场景的外形、特征, 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原则不断增强视觉感受, 有助于学生养成对各种事物留心看一看的兴趣和习惯, 为创作活动积累素材。通过美术课的写生,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美术角度观察, 侧重物体的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方面, 把自己感知到的物体记住, 看到的东西就会更多更细了。长此以往,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同时, 还开拓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经验, 并能在画纸上反映出自己感知到的物体, 为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提供了基础。
二、写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写生的内容十分广泛, 有风景写生、花卉写生、人物写生、动物写生等, 为了避免流于单一枯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学校内外的条件, 将写生的地点与对象作相应的调整。只要安排适当的内容, 选择适合的场所, 让学生多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 人物、花草树木、房屋、天空、大地, 信手拈来, 学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 他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因为他们对走出室外充满好奇心理, 对自然的亲身感受远远高于对书本范例的感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贴近自然, 感受自然, 收集灵感, 陶冶情操。在写生中, 通过让学生慢慢掌握写生的基本要求, 使他们知道立足于不同角度, 就可以画出不同的画面来。此外, 写生的形式和画面的表现可以尽量多样化, 比如速写、简笔画、素描、水粉、水彩等。只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行, 不必拘泥于像不像。随着写生次数的增加, 学生的绘画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并且经常都能出现新的好作品。总之, 通过积极开展写生练习, 使学生有充分的精神自由、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 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能力。
三、写生有助于提高造型能力
阿恩海姆曾说过艺术家的优越性在于:“他不仅能够得到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能力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些经验的本质和意义, 从而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技巧”。技巧的提高首先是建立在对对象的直观感受的基础上, 然后把这种感受加以深化、提炼, 最后内化为画家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
首先, 写生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力, 这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基本前提, 也是创作的基本前提。这种感受力就是建立在观察和感知的基础上, 比如在观察客观对象中感受到线条、明暗、色彩、物体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写生, 可以锻炼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形式组合, 从而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
其次, 写生最为直接地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 这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关键。在日常的美术学习中, 临摹占了很大的比例, 临摹是把别人的东西复制下来, 而写生更注重把活生生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刻画在纸上。在写生中, 我们不仅要对客观对象、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感受, 而且还要将个人感受转化到画面上来, 这时更需要学会如何处理画面, 比如如何构图,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 比例的掌握, 光线的变化, 透视的规律等等。绘画者要学会自己去处理画面, 这也是加强造型能力的过程。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个人的绘画习惯, 对于绘画中结构、质感、光色等一系列构成要素的偏爱, 和对于材料的把握运用, 最终会在创作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在写生中自我的主观处理, 能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 从而提高造型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学习时, 不仅仅是凭借感觉作画, 而且在作画中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能找到新的发现, 进行大胆的创造。
3.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三
[关键词]写生教学 由易到难 精选内容 降低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8
写生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写生教学真正走进美术课堂,让写生教学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一、由易到难,提升能力
教师之所以不愿意让学生写生,安全是一个方面,但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梳理能力还不够强,再加之绘画技能还不高,而写生又是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总担心学生画不出什么东西来。学生的写生过程是一个从无意识的思考到有意识的思考的迈进过程,学生对于那些复杂的写生内容虽然在刚看到时内心非常激动,也非常想把它画下来,但是受美术功底的限制,他们往往画到一半便会感觉太难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最终这样的写生就会半途而废,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生兴趣。所以,在学生刚接触写生时,我们应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的原则,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写生对象让学生进行写生,而当学生能够有序地观察写生对象,并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寻找到写生的突破口时,那么写生便轻而易举。
我刚让学生进行写生时,并没有带着学生走进自然,去寻找一些写生对象来让学生写生,而是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有规则的形体来让学生写生。一开始只让学生对单个形体进行写生,比如正方体、长方体、三棱体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写生技能后,我再让学生对一些组合体进行写生。在这一过程中,先是小型组合,然后是多物体组合,最后再让学生走进校园画学校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走进自然进行写生训练。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它既遵循了学生的知识生成规律,又让学生感觉不到写生有难度,让他们对写生逐渐产生兴趣。
二、精选内容,激活内需
学生对写生内容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写生质量。如果学生对写生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会有将所看到的事物画下来的渴望。可见,精选写生内容,提高写生兴趣是促进学生高效率写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安排学生写生时,我们要精选写生内容,所安排的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快速地吸引学生到写生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各种场馆,让学生在这些场景中学会观察、思考与领悟,从而促使他们对这些事物产生美感,在这种美感的促进下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写生。
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全班学生去野炊,当学生来到一条小河堆正准备埋锅做饭时,却发现河里的水黑黑的,还散发出阵阵臭味,河边的野花都被这河水给污染了,都快要枯萎了。这时候,有一名学生慢慢地走到小河边,用他的小手将河边一棵快要死掉的小花轻轻地挖起来,并走到河堆上,将花重新栽好。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就走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要把这棵小花给挖起来移到别处栽呀?”他说:“老师,你看看这棵小花快要死了,如果再不移到别处的话,它就会被这里的污水给害死的。”他的话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同。学生的这种爱护自然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我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用你们的画笔将这样的情景画出来呀?让我们共同呼吁所有人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学生们听我这样一说,纷纷说“愿意”。这样,学生的写生积极性就被我调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不同思想的写生作品,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降低标准,学会放手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总会要求学生在绘画时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一部分学生由于画得不好,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就对美术产生厌学情绪。其实,由于受年龄与水平的限制,学生是很难独立创作出一幅完美的美术作品的。从保护学生的美术兴趣的视角出发,应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学生才会对美术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慢慢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写生教学中,我并没有对学生做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写生。结果有的学生用水墨来写生,有的用蜡笔来写生,还有的学生用水彩、水粉、素描等形式来写生。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写生作品,我都持表扬的态度,从而让学生对写生越来越感兴趣。
总之,写生教学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美术教师,在平时应加强写生教学,通过写生教学强化学生的美术功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4.浅谈中学美术写生课 篇四
美术写生课,是让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和评价美的教育课程。美术写生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进行静物、人物、风景写生是很有必要的。
写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起着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视觉写实表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但有培养学生写生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学生感觉器官,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等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突出重要的教育作用。
写生画的教学内容科学性强,其教学过程 是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发展过程。
一、感性阶段
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内容,是学生以自然为师直接观察和发现的成果。“直观感受”是写生教学的优势,美术教学应当珍惜。“范画临摹式”的写生教学在今天的美术课堂中十分普遍,虽然能起到参照和借鉴作用,但是贻误了学生作画过程中的宝贵的心理操练。学生画出的画象一张复印稿,构图、角度、造型、线条,甚至表现形式都十分相同,学生没有感性阶段,仅仅复制了别人的理性表现,因此是不科学的,所以直有充分发挥视觉的直观感受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实物才是写生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奏。
二、理性阶段
学生虽然没有依赖临摹范画和步骤图的要求了,可是单纯“师法自然”也会导致对自然的模仿依赖。写生教学毕竟也是一种模仿性教学,为了避免写生模仿教学养成依赖模仿的心理定势,在写生教学训练与发展写实表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创造性的表现才能,保持写实表现与忆、想创造表现两个表现能力并行不悖地发展均势。遵循写生教学的科学性与忆、想创造的艺术性教学互相配合,以创造性表现为目标的美术教学指导思想,从而奠定学生更好的进入理性阶段。
写生基础知识,包括作画的方法步骤、构图、比例、透视、明暗调子、色彩知识等,这些基础知识虽然较枯燥,但营养丰富。老师要采取灵活且有趣的教学方法,反复训练学生巩固与理解写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视觉可以看到的,经过观察思考和一些趣味性的表现活动是可以让学生理解的。例如:透视基础理论知识。以枯燥的理论讲解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观察带动思考,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遇见问题,(本文来自本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给学生心理操练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思考空间,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讲解和指导,在观察与发现中找到答案。作业 讲评可以采用观察范画、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小组评比等形式,教师采用鼓励与暗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进行心理操练的自觉思考。
三、再感性阶段
写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反复递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学生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学生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写生教学在此时采取“再感受阶段”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作业 不满意,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不愿再学的消极情绪。教师如果想采用强制交作业 的手段来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其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非但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在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情操、加强理解、拓宽视野等方面心理教学过程 和视觉感受再提高的过程。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谈心,解答学生的困惑。将一些自己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坎坷和乐趣,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或看一些风光片,利用休息日搞几次郊游或看一些美展等,重要的是让学生放下画笔全心地感受生活。教师在此阶段要“放”且要“放”的开。学生经过此阶段后,描绘的内容和形式开始初显内心深处的内涵。
四、再理性阶段
写生是实物、表现、想象、记忆、创造、加工、情感的渗入等多方面的融合。配合的方法就是在备课时注意穿插,尽量综合写生教学在空间观念和造型表现训练方面,尤其在选择课题内容时,要充分发挥视觉表象、形象加工等方面的“美术语言”表达方法。学生在此阶段学习时,不仅仅是凭借感觉作画,而且在作画中凭借多次的直观感受不断找到新的发现,还可以进行大胆的创造性。让学生的智能得以升华。
5.美术写生教学反思 篇五
《植物写生》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中的内容。授课时我能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相机渗透传统文化。当学生说完自己喜欢的植物后,我引用了《论语》中的“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使学生明确了植物的生长是千姿百态的。但当学生艺术实践时,我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题上成语。
对于平时成语积累多的学生这不成问题,但是有的学生画完后根本不知道可以题什么成语。在奖励机制的作用下我发现有的学生主动帮助本组学生想可用的成语,如一名学生画了荷花后正为题字犯愁时,另一名学生就积极动脑为她想出了“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句子。但是有的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意图,题的是自己的话。有的学生积累的传统文化太少又想不出适合的用语,只能把别人的照抄一遍。
课下我反思后认为,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我就应该让学生尝试用成语概括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初步为学生艺术实践时用成语题字铺路。另外课前我就要准备一些描写植物的成语,提前板书在黑板上,课上可以供学生参考,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想到更多此类的成语,这样题字时他们就不用犯愁了,既节省了题字的时间,又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利用为作品题字这种形式可以巩固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将美术与语文学科联系起来,打破学科本位,走向学科综合,还可以锻炼他们写艺术字的能力。触类旁通,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习惯后,就会自觉地注意积累成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字,延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6.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六
【摘要】笔者认为兴趣和信心是靠每获得一点点成功慢慢累积的。在儿童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写生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对生活状态的敏锐体验能力,它是学生获得点滴成功的基石;美术创作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表达和一种情感的宣泄,它是学生建起高楼大厦的砖瓦。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统一的教学无疑会带来儿童美术教学上质的飞跃。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儿童的审美感受,情感经验,自由精神,创造才能,伦理能力等在内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写生训练美术创作统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现阶段儿童美术教学中,强调记忆、创造和想象。但是,我们首先已面临着一大挑战:儿童的生活环境,社区家庭文化逐渐把孩子培育成“温室里的花朵”以及商业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的一切便利产品让孩子无法看到对象本来的样子和本质的东西。长此以往,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若单从言语和知识方面去传达,并未让孩子亲身感知,试问他们能拿什么来记忆和想象?他们能创造什么?他们拿什么去热爱、去流露和发泄自身的情感以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然而,美术活动的意义之一,在于极大地发展了儿童的感知觉、观察力、记忆力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力(绘画技能和想像创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的统一可作为我们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尝试。
众所周知,儿童对美术的热情与渴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往往用画笔不厌其烦地阐释他们眼中的世界。然而,几年儿童美术教学以后,我们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人普遍对绘画的热情退却了,甚至连拿起画笔的信心也丧失了。作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探讨现阶段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儿童自身美术水平的发展带给美术教学的问题
根据我国美术教育家王大根对儿童美术发展的划分来看,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符号期向写实期的过渡时期,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美术作品和阅历的增加,有了空间深度的感觉,逐渐摆脱了儿童画的天真、大胆、稚拙的作画特点,他们本能地认为绘画应讲究逼真、具体、实感,即“象”。所以在表现对象时,绘 1
画风格不自觉地倾向拘谨、工细。这一阶段,教师本应以学生为中心,供给学生一些必须掌握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帮助儿童顺利地从符号期过渡到写实期。但是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往往没有把握这一重要时机,疏于技法的传授。在他们进入高年级以后,留下了一时难以弥补的缺陷。儿童由于缺少了向高一级绘画攀登的阶梯,只能长期处于“眼高手低”水平,这将直接导致儿童对美术失去信心和兴趣。
2、儿童美术教学中缺乏写生训练
美术更多的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首先必须借助于观察。我们知道,写生是提高儿童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场地等教学条件的限制等种种原因不能充分地开展写生教学,使儿童美术创作指导依然凭借已有的经验和模式进行,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往往只是重复自己的过去,呈概念化和程式化。所谓的想象和记忆也只不过是对画面情节的设计和内容的重组或被简化成了一种单调的拼图游戏。因此,对于儿童而言,美术也失去了它特有的创新、发展、审美等功能和意义。
3、对儿童美术创作认识的偏差
我们认为,儿童美术创作的完整内涵主要应包括美术技能技法和创作灵感两个方面,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单独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影响儿童美术创作的发展。所以,我们既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作灵感,又要加强儿童绘画技能技法的培养。这并不是要回到以往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片面强调技能技法的老路上去,而是让美术技能技法的训练与创作灵感的挖掘之间达到一种更和谐的状态。但在当今的美术教学中的部分美术教师片面认为儿童美术教学要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讲究技能技法就会束缚儿童的手脚,因此,在儿童美术教学上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对那些“天真无邪”的作品,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倍加赞赏,甚至到高年级仍疏于技能技法的指导。由于方法上缺少基本技能技法的指导,许多儿童就在自身的困惑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矛盾中丢失了原先那种对美术的热情。
二、如何进行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统一的教学
当儿童美术教学存在的这几点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责任首先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发现美,再是创造美。即我们如何对儿童美术进行写生训练和美术创作统一的教学?
1、让儿童明确写生训练和美术创作的理解。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是训练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是美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根据描绘对象不同分为“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写生训练也是初学者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儿童美术创作是学生自由想象和创造的载体。美术创作的形式有: 意象画、联想画、抽象画、变形画、自由画、记忆画、想象画。
2、让儿童懂得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统一教学的合理性。
我们知道,儿童写生训练是低年级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术创作的难点。(1)由于写生训练是培养科学观察方法的重要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对生活状态的敏锐体验能力,并引导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解决“画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将头脑中的种种意象转化为画面,构思落实到构图当中的问题。那些形象便成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和发挥一切想象力进行创作的根本。
(2)由于写生训练是掌握美术技法的重要途径之一。解决“怎么画”的问题:即如何造形、如何用色等,最终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美术创作离不开写生训练,它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的内容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我们通过写生训练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一定水平后更好地流露自己的情感。经过多次的写生训练,将大大地改造了儿童的知觉,把知觉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儿童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感知觉体系,再进行艺术创作,再进行写生,反复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及踏实认真的品格,促进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和对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个人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3、让儿童懂得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统一教学的可行性。
王大根在《美术教学论》中提到,“如果课程采取让学生实际观察苹果、鸭梨,再自己动手作画的方式,感性的认识、初步的写生意识培养所形成的概括表现方法就能在实际活动的基础上主动形成,这会使儿童认知体系在现有水平上,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独立的系统。”可见,两者统一教学是有利于儿童提高综合素质的。
在两者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关注写生训练和艺术创作有机统一的每一“过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从写生到创作再到写生都有一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实现了“质的飞跃”的重要因素。其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或
讲解,向学生提供各种思路,指出画面中在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各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最终要让学生独立去想、去画、去创造或是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完成。笔者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践,深刻地感受到它所体现的优越性,并为解决现阶段儿童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三、儿童美术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统一教学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为写生训练与艺术创作统一教学创设条件。硬件设施:有一个宽敞的美术室和比较齐全的美术器具及教材;师生共同拥有一个收集废旧生活用品的百宝箱或真实物品图片,如电筒、水壶、杯子、书包等,便于写生训练。软件方面:结合现阶段儿童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拿一物体让儿童观察(如苹果)并动用各个感官功能尽可能掌握物体的特征,了解儿童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要求他们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美术想象创作,以此制订适合儿童能力水平的写生训练和美术创作统一教学的一套计划。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学会观察。师生一同在校园“寻宝”,以自由宽松的氛围开展教学。对观察对象有所选择,一般以较为简单的形象开始入画。当找到一个“合适对象”,教师以速写形式进行示范指导(附1:范作《可口可乐瓶》),让儿童了解写生是怎样实施的,并在示范过程中用幽默且通俗的语言概括带过写生的概念、写生的好处等,进行“启发教育”。
教学体会:儿童对写生教学很有新鲜感。他们在此教学中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尤其是对美术失去兴趣的五、六年级儿童对美术也重新投以热情,教师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使儿童目睹这一从选择对象到快速写生的过程,使学生发觉写生不难,而且发现生活中可入画的东西很多,逐渐使他们无形中加倍注意生活中的事物,进而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另外,对于好动的一、二年级儿童,写生使他们变得安静些;对于其中粗心的,写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对于有坚持写生的习惯的儿童,可培养他们的毅力、恒心和好奇心。
2、树立信心,观察生活。对儿童进行写生训练时,必须注意儿童的身心特点,不能讲过多地道理,写生物也不能变动太大,被观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开始,如先通过观察写生我们身边的杯子、门窗、文具盒、桌子、椅子、书包、电话机、自行车等等(附2:
一、二年级儿童习作《妈妈的包》、《茶壶》、《电话机》、《自行车》等),让儿童能很好的把握,体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到路旁的电话亭,街道,房子,树木,山川,河流等。对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画的学生大力
夸奖,鼓励他们自己说,说说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下次写生就会增加几张从不同角度画的作业。到小学中年级,我就明确提出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表现的要求。有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后,儿童画起来一点也不吃力,比例、结构、轮廓都容易画准确并能深入刻画了。
教学体会: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让儿童找到成功的感觉,其实就在于教师对儿童的了解情况。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儿童主动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并独立地完成了写生作业。同时,他们也从中学会感受身边美好事物的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进而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3、想象和创造美。教师可以对话式的教学入手,旨在对儿童的人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培育,要求他们大胆进行儿童美术创作。创作的命题的基本要求能够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和兴趣,有一定的宽容度。技法要求贴近童真本性;突出主题的“儿童味”(即“童趣”); 突出画面布局的整体性;突出表现手法的夸张性。
教学体会:由于儿童经过一段教学时日后,头脑有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积累。在只要教师稍做引导,他们便可在接下去的创作过程中顺利开展。这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创作作品更具“儿童味”。这也是我们儿童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
4、在多元性评价中体现儿童美术作品的价值。让儿童在全班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以及心得;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点评或进行同学间互评;布置一些小型的展览,供儿童参观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组织儿童参加一些赛事活动,进一步发挥儿童的命题创作潜力。
教学体会: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既是一次写生创作过程的终结,又为下一次写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经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的审美意识。我们在点评儿童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儿童的看法,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欣赏和评价作品,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作品。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布置展览的时候,要注意作品选择的广泛性。因为,当一个学生的作品被展览,被同学认可,对他而言,这种精神的满足远比作品的本身有着更大的意义。(附3:儿童获奖作品《哥哥的生日》、《爱劳动》、《小雷锋》)
四、写生训练与艺术创作统一教学打破了哪些格局。
总的来说,两者的统一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
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主要表现在:
1、打破儿童美术作品成人化趋向的格局:儿童美术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保持儿童画的个性特色,在创作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特定年龄所表现出的思想,指导儿童画创作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作品终究是要由儿童自己来画。我们成人不能一味地想成全自身的视觉感受而抹杀了儿童美术的童真本性。两者的统一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表现自身的机会。
2、打破儿童美术作品空洞性的格局:在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每一件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必须有可看的东西在里面,它可能包含了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表达的是小作者的一份心思和情绪。另外,写生素材的积累能在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挥实效。两者的统一,更大程度上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打破儿童美术作品、“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中”的格局:那种跟着老师看一点画一点的传统教学方法或者“手把手教”的方法已不适合这个时代了,我们的儿童美术作品决不能没了创新和想象。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走进生活,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写生训练与美术创作的有机统一适合于各个年龄段,只是各个年龄段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画家,但是要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爱观察、爱生活的人,一个有感情的人。我认为一个爱观察、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综合素质发展较全面的人。三十年代初,著名的美术教育理论家丰子恺就艺术教育做过这样的表述“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力加著:《萌动与发展——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
2、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
7.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七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年龄多在7~13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时期, 对于美育的感知能力非常强, 这个时期虽然有些叛逆, 但是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是很快的, 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1.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时期, 同时在该时期内也容易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美术教育, 可使孩子形成不同的审美观,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能够陶冶情操, 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精神, 使其人格更加完善。
2.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提高学习能力。美术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还可以通过给定一个事物或者是参照物, 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表达事物, 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造的过程中也使得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3.转移孩子的不良爱好。随着时代的进步, 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 由于很多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之比较贪玩,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等因素, 使得许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漠视, 若能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可逐渐使其从网络世界摆脱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老师和家长的负担和担心减少, 还能使孩子避免失足。
4.与多学科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美术教育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却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和其他学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 对于一些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内容, 往往会配以一定的插画或者符号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有美术教育来作为基础的。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出, 相比城市的美术教育来说, 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思想重视程度。在农村小学中, 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家长以及学生都将美术课看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 即使学校给学生每周都开设了美术的课程安排, 但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 孩子都把精力用到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当中, 往往忽略了美术的学习, 长期这样下去, 学生自然就会对美术的学习失去热情和兴趣。产生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应试教育政策, 由于美术不作为中考中的一门课程, 所以导致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美术学习能力差, 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从而更是极大地削弱了一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 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的时间, 会霸占美术课的时间, 用来复习主要学科, 从而使得农村的美术教学名存实亡。
2.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相比于城市来说, 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 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客观, 由于美术的学习, 需要画笔、画板、图纸等工具, 使得其需要的投入要高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许多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即使有的孩子是有美术天赋的, 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
3.美术教学资源匮乏。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学校中未设有专门的美术教室, 美术教学设备和相关图片资料也是十分单一。教学过程中, 老师只是依靠教科书、彩色粉笔和寥寥无几的教学模型。学生最基本的绘画工具就是铅笔和水彩笔。根据调查发现, 在农村的美术教学中, 很少涉及到蜡笔、颜料等等。大多数家长只是让孩子学好主科, 因此不会花费过多的资金来为孩子购置美术用品, 因此这些因素也制约了农村小学中的美术教育的发展。
4.师资水平和力量不足。由于农村小学比较重视主科的发展, 思想观念陈旧, 因此使得其美术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 很多都不是专门美术院校毕业的, 自身能力也不是十分突出, 也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此外, 对于评职称和相关奖励的过程中, 学校领导也不会优先考虑美术教师, 而且在经费规划方面, 也不会给美术教学投入过多的资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美术教师会有消极怠工的表现, 从而也不会教授给学生更好的美术知识。
5.美术教学的模式单一。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遵循教学大纲和课本, 仅依靠两者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 以及自身的实际条件所限制,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一种应付心理。老师也不会刻意地去帮助学生完成一部好的绘画作品, 只是当学生哪里出错时, 老师就手把手地帮其修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 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没有被开发出来。由于仅限于教科书的教学模式, 也使得孩子对美术的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会在美术课堂上进行主科的学习。
三、针对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转变美术教学的思想观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农村小学对于美术教育都缺乏重视程度, 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 从而使得其形成了落后的教育管理意识和教学设施、不足的师资水平和力量、短缺的教学资源等等, 导致新旧教学模式一体化, 互相并存,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模式课程改革的实施进度。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美术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 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形式更加广泛, 才能给学生和教育都带来巨大的益处, 也应该适应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就应该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 活跃教学气氛, 使教学方法趋于多样化。因此, 老师也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 增加体验生活的经验, 开阔自己的眼界, 从而去感知美术给生活带来的无限魅力和遐想。此外, 从学生家长和学生自身来说的话, 家长也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也要做到多支持、多鼓励, 不断增强孩子学习美术的信心, 不要将美术认为是一种负担, 有的时候它不仅不会是负担, 还会为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使孩子身心放松的同时, 也陶冶了情操。
2.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和水平。如前所述, 在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中,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的普遍学历并不高, 从而降低了教学能力。因此,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首先应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对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 只有拥有了优秀的教学团队,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术教学工作的进行, 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绘画比赛, 来提高教师的职业业务水平。此外, 学校也应给予美术教师足够的重视程度, 提高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这对提升师资水平都是有利的。
3.教学模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只是依靠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多从身边寻找可用元素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手工制作时, 不要只是局限于剪纸, 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材料, 如纽扣、葫芦等等, 都可以进行手工制作, 不同颜色的种子也可以用作工艺品的制作原料, 教师要善于发现材料, 精心制作, 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4.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 不能让农村的孩子因为没钱买美术材料而没法上美术课, 也不要让农村的美术老师不要因为缺少美术教学设施而感到力不从心。因此, 政府不仅要给学校配备相应美术课程的教材, 还要给学校配备一些与美术相关的书籍、资料、挂图等等, 此外, 在教学设备上, 也应多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 应该给学生配备专用的美术教师, 引进多媒体仪器, 使学生和教师都能体验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经济条件允许下, 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方面的杂志、图集等等, 以使学生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挖掘他们的潜力。有时还可以举办一些画展或者是绘画竞赛,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 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 还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从事美术教育这么多年以来, 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农村中想要将美术教育良好地开展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 问题也是日积月累所显现出来的, 这也是所有农村的共性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也不可能马上解决, 但是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我坚信, 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统一团结起来, 共同为美术教育的学习做出努力, 农村的美术教育一定会有起色, 并会向着积极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农村小学美术课的现代教学——浅谈如何上好《雄伟的塔》一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4) :243.
[2]苏海霞.新疆伊犁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D].新疆师范大学, 2010:213-124.
[3]张永权.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与教材内容的整合研究——以陇南农村小学第一学段使用的人美版《美术》教材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 :34-37.
[4]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当前,在山区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审美能力的灌输和融入,因此,必须要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提升问题。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教育部门和校领导意识淡薄,尚未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2、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学生自主探索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3、教学目标片面,无法达到美术教育应有的目的。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础的“美感”,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4、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他们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于是大多都是敷衍、应付了事。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1、联系学生特点,提高审美品位。生活中既存在美也存在丑,美术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习有滋有味,提高审美品位。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小学生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在欣赏过程中,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他们的素质才能更全面的得到培养。
2、感受自然之美,强化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源于对美好事物的充分感受。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美,动植物以及各种生态形式,存在许多新奇而又美丽的形状和色彩,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大课堂,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各种生物的丰富色彩,感知变化万端而神奇的各种物体的形状,比如观察感受校园绿化植物美丽色彩和校园建筑物的美观造型,激发其审美情趣。笔者的花卉写生课,都会提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不同花卉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从叶、花、果到纤维的木质肌理,无不强调亲自观察和体验,用意就在于促进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对形体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美术写生课的兴趣。学生在充分感受大自然之美时,会获得一种愉悦的感受,这种愉悦长期占据心灵,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3、通过审美创造,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审美创造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美術活动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创造劳动,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往往注重技能的训练,看重画面的效果,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的是孩子色彩、线条较完美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了美术本质论的学习,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情感,漠视了孩子在活动中审美愉悦。画画应该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流露,真实情感的宣泄,要让孩子带着愉悦的情感去画,必须要让孩子对客体产生一种生命的自我发现,有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于是,我们把艺术创造活动引入美术活动中,并以美术为切入点,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按创造的原理加以沟通,提高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作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小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推动小学生审美联想和创造。艺术创造活动给予了小学生深刻的审美体验,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以体验的形式存在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农村小学生的底子较薄,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把握审美能力提升的方法,提出一些比较科学的教学措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丽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1):18.
[2] 杨文春.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J].现代教育教研.2015(6):62.
[3] 董晓龙.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设置[J].成才之路.2015(3):45.
9.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九
这个类是在建模领域。本课程是本教材系列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自行车素描,指导学生观察精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本课的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建模性能;困难:如果和与自行车的良好性能。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这一课的困难,所以在设计这个班的自行车零件的拼图时,孩子们可以积极参与,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时间从谜题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在学生欣赏作品后,引导孩子观察自行车可以使用什么线显示学生观察轮子的纹理和一个小螺丝在自行车上培养孩子观察良好的习惯,而且还学生在自行车上观察和表征的细节。在老师的示范-首先固定了大部分的自行车的位置,如车轮,汽车篮和链接到他们的身体,然后进行细致的表征。首先从我们最近的距离,以便不塑造线交叉,然后到形象的细节。
在这个类后,孩子们都是 可以使用线条显示自行车的一部分,局部之间的比例也很好,大多数学生可以使用平滑的线条来显示,但是因为是在教室里,有很多限制:因为它在ppt Put自行车的照片,让孩子们画草图,也不是特别清楚,让孩子们不是很清楚观察,在描述自行车的时候,当地不是特别小心,下次在这节课可以试试一下室外,学生围绕自行车360度草绘。
10.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十
论文关键词:美盲 误导 来不了 养不起 不稳定
论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尽管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使学校艺术教育步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明确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美盲”,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致使一些农村小学的领导认为美术课是“调剂课”,可以是“口头上重要,工作中次要,执行中不要。”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甚至停开。
其二,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它是一个眼、脑、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范画、挂图、图书资料起着重要作用。只有见到大量的优秀作品和具体的实物,学生才能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才能深刻体会。但一些中小学校领导不愿投入资金 改善教学设施,购置教具和资料。
其三,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农村小学迫切需要大量的美术教师。虽然我国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加之近几年来各院校的扩招,美术师资毕业生虽然数量多,但农村学校美术师资却存在“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的现象。现将原因分析
“来不了”。上述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外部环境让美术教师和美术师范毕业生“心寒”,加上我国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多,而且受思想观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经济等影响,一些高师的美术毕业生贪恋城市,认为到农村、山区中小学是“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的农村、山区工作,甚至放弃分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养不起”。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受限制。一般情况下,一所农村小学养不起也用不足一个专职美术教师。这就使一些学校为 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排够课时或照顾老弱病残,而让这些根本不懂美术的老师教美术,或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表上,教学得不到保证。即使有一名专职教师也成了基础课教师,或成了跑腿的、打杂的,使之不能专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学科。
“不稳定”。农村学校无能力更多地“创收”,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社会的一个低水平线上,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美术教师除完成美术课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多项琐碎繁杂的工作。如:开展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为学校办板报、墙报,为各班级布置教室,为节
日庆典和上级各种检查活动写标语、布置会场、美化环境等等。白天上课,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而这些工作并不起眼,不计报酬和功劳。美术课非统考科目,在评职、评优、晋级等方面不便计算成绩,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认,加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具缺乏等诸多因素,导致在农村、山区工作的美术教师不安心。在教学上,不研究大纲和教材教法,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解决当前农村学校美术师资问题,稳定教师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要增强教学设备的投入,按“普六”的标准配齐设备。同时,要改善美术教师的教学条件,每学期应提供一定的教学业务经费,以保证美术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把美术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术教师的评职、评优、晋级、奖金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并能根据美术科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公平的考核考绩制度。美术教师对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办板报、校园环境的美化、为其他学科绘制挂图以及为节日和会议刷写标语等,都应为美术教师计算工作量。尊重他们的教学劳动和科研成果,鼓励、支持他们外出交流学习、进修、函授等,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对美术教学和教师也要提出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领导与教研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把美术教学工作列入检查的项目,每学期要 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经费和设备添置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综合 素质评估,要有计划地对美术教师特别是兼职美术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八).[2]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1.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质量;新路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部门对农村教育加大了投资力度,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硬件建设,都让农村教育大有改观,但是,由于城乡经济文化的客观差异,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还相对滞后。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家只盯着语、数、外三门主课程的分数上,认为美术课是“副”科,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菜”,对学生的升学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不愿让孩子把精力花费在此门课程上。加之受农村经济与环境的限制,家长也不愿把钱花在美术工具的购买上,学生手中的学习材料,用具少之又少,在课堂上,即便是教师讲解得再精彩,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课堂便失去了价值,美术教育质量便大打折扣。如何改变困境,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作为教师应积极思考,探索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新的出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转变观念,清楚的认识到,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的育人功能不容忽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小学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欣赏、创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美的情操,陶冶他们的完美人格。
二、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游戏、故事、短剧等,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体验美术学习,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此外,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走入了农村课堂。充分利用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辅助教学,不但使美术教学显得更直观,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活用教材
一直以来,美术教学依赖于教材。教材是连接学生和老师的桥梁,在教学中起到中介和“话题”作用,是实施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无论哪一套教材,为了考虑教材的普遍适用性,教材中呈现的都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的“话题”与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活用教材。许多农村学生对外面的世界还是相当陌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没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如若照本宣科,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根据农村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前后顺序进行调整。也可根据农村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情况,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删减,或替换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利于学生接受的题材内容。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美术课题,可增加学习课时,拓展学习内容。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许多情况,我们应根据新课标精神,学生的需要等实际情况,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四、挖掘资源,寻找新路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本身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媒介与材质,让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有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如那苍山绿水,红花绿叶,各种果蔬,昆虫家畜,无不可作为学生写生的实物参照。手工制作课缺乏书中提及的材料?不要紧,在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石、草、木,这些资源唾手可得,不需分文,它们便是制作的好材料,另外,它们天然的丰富形态、质地、纹理、色泽,还能够成为美术鉴赏的好对象。农村有着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有着形态、物质各异的自然物品,有着独特的风情习俗,发现和挖掘更多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所用,相信这是一条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新路子。
总之,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这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自然会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丰子恺.《丰子恺文集》(文学卷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12.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十二
一、感受色彩的魅力,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 留下了色彩大师们珍贵的足迹。在欣赏大师们的名作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画面的构图、艺术特色、表现技法等方面认真地观察、反复欣赏, 吸收画面中的精华部分,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写生课的重要性, 通过作品赏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知识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 绚丽多彩。色彩画是运用颜色来描绘世间万物的, 色彩的描绘过程也是对事物表现和认知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些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光与色的关系。因此, 学生在色彩写生训练之前必须研究和了解用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色彩的基本知识。
三、重视学生对色彩观察力的培养
了解了色彩的一些理论知识之后, 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 首先把握住整体色调, 然后在此基础上, 去观察各个局部色彩与总体色调的关系, 绝不可直接从某一个局部着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从整体开始, 逐渐深入到局部, 然后再回到局部、整体的效果中去检验与修正, 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色彩之间的对比, 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
四、课堂教学直观演示
色彩静物画有利于初学者把握物体的形体结构和色彩关系, 是学习、观察、认识色彩和掌握色彩规律的基础。教师必须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利用课堂直观演示作画步骤,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 对作画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示范时要反复强调, 从观察思考、构图起稿、着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等都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使学生掌握作画的步骤及方法。
五、制定教学程序与方法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 在静物写生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观察思考
面对一组摆放好的静物, 让学生不要急于动手描绘。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 分析对象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及画面的总色调等。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第一印象。学生讨论过后, 教师进行总结, 使用创设静物情景的教学方法。
2、构图起稿
教师对静物写生的步骤进行配图讲解, 依据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 学生在勾画物体轮廓时可先用铅笔, 运用几何归纳的方法找出这组静物的大外形, 并将它们联系起来, 画出物体的形体特征, 确定好大的素描关系。
3、着色
在进行物体上色时, 要学会掌握色彩协调的对比度, 按照一定的顺序作画, 先把握住整体整组静物画大的明暗关系和大色调, 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 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
4、深入刻画
在确定了画面的基本色调后, 接着进入重要的刻画阶段了。要求作画者具有强烈的实感意识, 引导学生遵循刻画的顺序先主后次, 先近后远, 从实到虚, 逐步深入, 将各个部分形体结构、质地感受、主次关系、色彩冷暖等都详细的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应突出重点, 抓住本质, 以形体结构与明暗色调的关系为重点去充实, 注意物体的虚实及质感等的表现。
5、调整完成
细部进行深入刻画以后, 回到客观的静物上来, 恢复到第一印象, 认真分析物体, 找出问题, 调整修改。调整, 要从整体开始, 抓住整体, 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 使画面色彩效果既明亮又协调, 做到主题明确, 色彩绚丽, 和谐统一。在调整过程中, 培养学生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能力。
总的来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结合具体对象作具体分析。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 找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办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参考文献
13.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十三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术 素质教育
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大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和经济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主题,而美育又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育无论是在中小学、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还是在发展职业教育中,都占有显著的发展地位。国家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空前重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在广阔的农村中小学我国基础教育中美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做为长期担任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专业美术老师,做为中小学湘版美术教材的践行者,既有对目前现状的担忧,又有对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索。
一、美术课程要求与教材的使用现状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使学生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期望每一位学生对美术都感兴趣只是一种理想。“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却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尽力而为的工作。这就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2]
近几年,我们使用的湘版美术教材改变了以往视美术作为纯技能性,提升了具有人文性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祖国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体现了浓重的人文精神,从而走向对学生发展和能力的关注,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对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导向指南。特别是在开发与利用丰富的美术媒材,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进步。这些均为实验教科书的长处。
那么我们农村美术课的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我有必要在这里做出自己的工作感受和调查总结。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轻美育、重智育
无论是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还是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在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说过:“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郫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徙” [3]。因此,重新审视美育,界定其内涵,恰当地认识其特质和功能,确立现代美育观念,并以此为基础指导美育实践是相当必要的。
(二)、提高认识仍然是推广美术教育理念的缺失
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即使有一两个专业的美术教师,但由于教师紧缺,这些老师也被安排上其它课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的学校也只有个别几个学校,即使课程表上有美术课也是拿来应对上级检查的,其实是拿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统考的课。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没有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又如何谈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呢?所以我们西部教育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缺乏对人才的重视,缺少对美术教育的认识。
(三)、旧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仍然是阻碍全面发展的绊脚石
现在虽然我们虽然积极推行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学校对老师的考核,都是从文化课的成绩排名来确定教师考核的分数,如果没有统考科目,美术课的开设还算正常,但一旦有统考,绝大多数学校的美术课就成了其他文化课的替代课,学校对老师的美术课学期检查评价也是简单的查查教案,检查批阅了几次美术作业而已,是否按教材的要求上课都无关紧要,这个时候美育的所有功能都变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各教育部门应改变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体系,把工作重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重新认识美育在完善学生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改善教学条件,仍然是落实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美术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各种美术教具在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配备必要的美术器材是有效的实施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可农村学校的条件尽人皆知,绝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学用具根本就没有,就连最基础的画板、画架、石膏几何形体都没有,更谈不上配置固定的美术专用教室。
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也是束缚学生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问题,对于美术课,农村的学生往往对老师安排的任务难以完成,大多数学生不愿花钱去购买必要的工具材料。例如:国画,农村的学生很少有人为学习新课而去买毛笔或者宣纸,更不用说颜料之类的。学生的购买的泥塑材料如橡皮泥等基本上都是便宜的过期的材料,泥塑教学也就只是一句空话。还有对于学习用具,乡镇上很多商店都没有,到市里去买路途又远。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学习用具,就连最起码的纸、铅笔都没有,你让他画,就随便撕一张草稿纸几个人合用一支铅笔来随便的画一张应付你,久而久之,学生、教师对上课的兴趣越来越差,上课时教师就顺其自然,安排学生上自习,做作业等。长期下去,学生、老师都把这些课当成自习课。可想而知,农村中小学如何能使学生的美育得到发展,如何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条件仍是当务之急,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教与学的现状中,如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教育专家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通过美术课的教与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积极健康的生活品味的感知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14.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教学 篇十四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应有的突破。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硬件设施薄弱,同时美术课也不在考试范围内所以并未受到重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新课改已在全国中小学展开,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直观—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美术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的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孩子们非常喜欢每周一节的美术课,他们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出来,每当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都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1] 可见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对于每一个农村的孩子,理所当然的应当接受美学教育,该享受到美的熏陶,因为接受美学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一样有利的学习工具,因为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科间的整和与联系了。朱光潜曾说:“任时空变换,艺术作品是不朽的。”[2] 新时代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将面临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会前进步伐。因此,他们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才多艺,美术,就是他们多才多艺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硬件设施薄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多接触、多感悟优秀作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让美术课不再封闭。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多年来,农村小学美术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这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和新的教学方式并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当然,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内容和成功的经验,但缺少开放性、太注重机械化的模仿;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从封闭走向开放,把生活嫁接到绘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来解读课本。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让学生自由大胆的表现。
美术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最不最求标准答案的课程。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课内向课外延伸。
美术课外活动是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在农村,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义比较强,抓住家长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做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美术学习用品以此来带动班里其他同学的进步。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1.绘画方面,可以走出户外,看看家乡小桥、流水、大树以及成群的牛羊,可以用速写或者线描的方式进行表现。
2.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学生服装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色等进行游戏)
3.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可以利用牛奶盒或者其他食品包装盒进行手工制作。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如山区学校可进行竹工、木工制作;湖滩地带学校可用柳条、芦柴、编管或制作草编小用具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
4、张扬个性、体验情感。
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殊不知运用情感因素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酣畅淋漓的抒发出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行成了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设定一些“情感背景”,也可以创设具有情感色彩的形象,譬如,运用电教手段,通过音乐和画面,将蕴含在作品中的隐性情感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真心的情感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诚挚,从而养成美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农村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多重社会力量的配合,在教学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采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手段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需要提高家长与学校更加重视和参与的意识,力求达到美术教学的协调统一的开展,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只有解决好阻挠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种种不利因素,才能使美术课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5.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十五
学校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技术教育, 而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 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学校美术教育应体现全面育人观念, 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针对美术专业素描写生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我国有好多有识之士早已开始着手研究, 本文根据目前的素描写生教学提出几点注意。
二、善于观察, 注重训练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造型阶段比较好, 但明暗调子表现较差;有的整体表现形象的能力还可以, 但构图方面总出问题;还有的同学比例构图解决得不错, 但对形象结构理解不到位或体积塑造能力较弱, 空间感表现较差等。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理想、爱好和愿望,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院校或系科, 因为不同院校、不同系科专业考试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命题、作画要求和评分标准也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指导学生针对所报考院校的具体要求, 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与训练[1]。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 但进步很小, 甚至长时间停滞不前, 这往往就是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表面上看, 他们老老实实, 勤勤恳恳, 但不知道及时总结经验, 不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知道解决什么问题, 也就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 出现了盲目蛮干主义。这就要引导他们注意研究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避免少走弯路。作画前, 要引导学生把摆在面前的石膏或人物模特儿的各个局部作为一个视觉整体, 纳入到画面基本的构图内, 暂时省去形体、结构和调子等局部。写生时我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入角色, 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切忌漫不经心、胡思乱想、精力不集中。首先, 把物象的外部轮廓大形和基本特征抓住, 牢牢记住他们给你的第一印象。然后, 把每一局部都作为整体关系的一部分, 和其他部分反复比较, 只有从整体对比中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某一局部真实的形体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上下左右同时看, 画左边, 看右边;画上边, 看下边, 整体观察、整体思考对象的各种关系, 从而摆脱局部观察的不良习惯, 把对象鲜活、生动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特征迅速地表现出来。
三、分析思考, 统一协调
动笔之前, 要给学生有一个充分感受被画对象的过程, 包括对象的基本形体比例、明暗层次、气质、环境、个性特点等, 把对象的整体感受印记在脑海里, 要带着感情去画, 观察写生对象的神态表情, 并认真思考需要采用的方法与手段, 包括构图、绘画风格等。如果缺乏对形象本质及内部结构关系的理解, 就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陷入盲目照抄和拼凑表面现象的不良习惯, 导致结构松散, 体积感不强, 画面花乱。要知道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 没有局部的整体, 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 没有整体的局部, 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 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 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 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 哪些地方深点, 哪些地方浅点, 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 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 却知之甚少, 或一无所知, 因此, 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在写生过程中, 我指导学生进行认真、严谨、科学的理解与分析, 忠实于对形象的观察和感受, 诚恳自信地表现形象特征。
素描过程就是比较, 比较, 再比较, 就是靠比较的方法, 比色调的深浅, 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 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注意形象的特征、神态、动势, 注意背景及服装颜色在画面上构成的黑、白、灰层次, 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 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因而它不单单是怎样画的问题, 而是要学会如何思维、如何观察、如何运用“对比方法”。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发挥平时对头像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塑造方法, 全面深入地刻画每一个局部, 突出模特儿的个性和神态。时刻把握好深入的分寸, 既要有精细的刻画, 又要有适可而止的概括。既有精彩的局部, 又有完美的整体。
四、结论
成绩好坏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最终效果, 它是考官评分的主要依据。我发现有的同学考试过程中错误地认为, 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 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 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捕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 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同学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同学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 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 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 失去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 概念化, 脸谱化等。因此, 我让学生撇开其他各种因素, 以画面为中心, 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
摘要:把素描写生作为模仿自然的再现体转变为对绘画本身形成方式的追求, 把模仿世界的意识转变为创造世界的意象, 不仅是绘画发展的方向, 更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目前的素描写生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素描,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16.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十六
息烽县永靖小学 王竹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鲁迅先生就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二、农村美术的现状:
你可曾想过,学生手里没有蜡笔、没有颜料、没有调色盘,如何作画?没有卡纸、没有胶水、甚至没有剪刀如何制作工艺品?也许你会想:农村孩子的手里没有这些工具是再平常不过了,美术课把它挪用来上语文数学兴许还能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呢?何苦自寻烦恼去思索这些无聊的问题!你这样想也许有你的理由,有时也是农村教学的无奈现状。但我们也该知道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啊!
我曾带过一个二年级的班,由于学生们以往几乎不上美术课,对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欠缺。在一次语文测验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区分音节,并用规定的颜色表示出不同种类的音节。而大多数学生拿着笔竟不认得颜色,涂出来的颜色也乱七八糟!有一道看图写话的题目,要学生看卷子上的前三幅图补画第四幅,然后编故事。学生犯难了,许多人不敢下笔,勉强画出来的也是不知所云,学生们想不出也画不好。我看着他们,陷入了沉思:难道他们不爱美术?美术课的缺失对孩子们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三、农村的丰富美术资源:
春天,农村的田野新意盎然、一派生机,美丽的野花、青青的柳条、可爱的小蝌蚪都能成为孩子们表现春天的材料;瓜果溢香的夏季,小院里爬满的藤条,色彩纷呈、形状各异的瓜果也能成为美术课程资源的新角色;金黄的秋又带来了彩色的树叶、黄澄澄的稻草、花籽草籽更是不计其数;看似单调的冬也不示弱,干树皮、小松针、杀鸡宰羊剩下的羽毛无一不是美术课的好材料!
四、采用多种方法促进美术学习:
1、把美术课还给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走进大自然”的课程活动指导孩子把美丽的春天带到校园,布置教室;也把蔬果带到学校,制作成有趣 的饰物,一个个小故事就在边动手边叙述中诞生„„
2、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孩子们在折折剪剪、拼拼摆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自信心。
3、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特别是和语文课相穿插,语文的学习效果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更浓了,小眼睛里也透出求知的光芒!
孩子们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更加有信心,对生活多了一份热爱,使他们对生活产生了许多向往、惊奇和追求,培养了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孩子们喜欢美术,只是需要教师的一点点用心,一点点呵护和不知疲倦的指导!
(获:贵阳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17.浅谈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篇十七
【摘要】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虽然农村中小学学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现在仍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文章就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影响因素、推进方法,重点对农村美术教师如何推进美术教育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目录
序言..............................2-
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2-
(一)、经济落后......................3-
(一)、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3-
(三)、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乡土化教学...........3【参考文献】............................-5-
序言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虽然农村中小学学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现在仍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通过近几年对农村美术教育的调查和研究,深感搞好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制约因素,发展思路和对策作了论述。尤其是站在一个美术教师的立场,如何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开展特色教学进行了探究和尝试。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认识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深入人心,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在城镇美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农村美术教育却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体制还不完善,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学生人数及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学校领导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广泛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农村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霍州为例,全市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近2/3,约19万。全市农村有学校205所,有学生4900多人,而仅有30名美术教师,大多数都在城市的学校。全市的农村学校几乎都没有从正规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在我市的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也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
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
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农村人口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全民族的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全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关系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
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文明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与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联系起来,有利于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积极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另外,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农村地方经济中,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在许多地方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民间美术工艺的发展自然就会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三、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剖析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落后
农村经济与城镇相比发展基础差、速度慢,农民收入少,政府教育资金困难大,是影响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落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到教育教学实践上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设备,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具,教学操作起来难度大。
(二)、重视不足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美术在现行的农村教育观念中被学校、家长视之为“副科”另眼相看,更有些地方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不学美术差别不大,对于学校的声誉,学生的前途无关痛痒,美术课充其量不过是应付上面检查时的点缀而已。学生迫于考学压力,无暇顾及,教师上课十分被动。
(三)、管理不严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校级管理者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很难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美术教学质量考核的办法,因而对于美术教学工作无法评价,无从奖惩,也导致部分美术教师上课缺少压力,没有动力,教学行为不积极。
四、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在我市的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美术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美术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情绪日趋严重,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考虑生存问题去了,用于自身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导致部分农村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手段单
一、方法呆板,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议: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补充农村美术教师,并将农村美术教师工资发放做出统一规定,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落实各种待遇。
2、大力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师德”和“业绩”一票否决制。
3、努力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农村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尽可能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调动全体农村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条件艰苦、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根本上就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不配套、办学条件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整体效果极差的根本原因。主要科目教学面临的条件尚且如此,经费都难以保障,何况是作为“副科”的美术。这种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及时解决的话,对于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美术教育学生来说,必将成为政策的牺牲品,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更成为无源之水。长期这样下去,对于农村学校入学的孩子们来说,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议:
1、进一步完善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特别是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改变过去人、才、物等资源向城镇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与城镇学校一样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美术教育发展步伐。
2、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开辟多种渠道开展美术教学。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挖掘内部潜力,重视美术教育教学;其次,要努力与强校联合,增加交流,建立与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互动机制,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乡土化教学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原因,作为一名农村美术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对农村的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主动担负起农村美术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特点大胆地进行农村美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1、摆脱教材束缚,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开展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美丽的七里峪》、《中镇风光》、《霍山神韵》、《我为家乡设计的桥》、《水果拼盘》等。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1、更换内容。教材中《高大的楼群》,农村的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模糊,因此我们可以把内容改成画家乡的新居。
2、扩充内容。如剪纸,结合农村当地的民间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2、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察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此时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的桥、设计的路、设计的广场等等,同时学生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2、探究教法,开辟新天地
组织“生态游”,开放主阵地。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设计出如《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捏泥人》、《种子粘贴》、《玉米根艺造型》等工艺课。
探索综合课,能力多元化。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面积的提高,农村的美术教育也能逐渐走向正规。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村美术教育已成为农村教育的软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关泛关注,切实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变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教育均衡发展真正成为现实,让农村的美术教育早日走上正轨。同时,农村的美术教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来共同推动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陈振石.素质教育中教育者的价值取向[J].教书育人,2003,(2).
【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推荐阅读:
浅谈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10-26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12-04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11-25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06-22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08-15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09-01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07-03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教师09-09
浅谈农村小学三生教育的有效实施07-22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