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2024-07-05

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精选11篇)

1.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一

三、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

1. 强化审计风险意识。由于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是一项涉外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也不能出差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和外资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同时由于审计机关考核机制等原因,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在一些审计机关不受重视,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不够高,有的项目投入时间和力量不够。如某审计机关在审计一个资金量非常大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时,结果仅两三名审计人员花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审计;还有一些审计机关所提交的审计报告基本的数字都存在错误,报表勾稽关系不正确,一些内容甚至前后矛盾。这些都是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外资审计人员和领导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做到不出审计风险问题;同时调整对外资审计处室、人员的考核机制,使其能积极认真的进行外资审计工作,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2.规范审计程序。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具有公证审计的一面,和社会审计有相似之处,即拥有自己一套较完善的审计程序《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操作指南》及各种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相关规范,其中尤其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操作指南》对贷款审计从审前准备阶段开始到最终审计报告的出具等阶段应该履行的审计程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如果审计人员按照相应的审计程序及规定进行审计,则一定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可以适当减轻审计人员责任,毕竟审计人员已经认真的履行了审计程序,尽职地开展了工作。当然审计人员还应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实施审计程序,如根据审计调查的情况,有重点地细化审计程序,以发现揭露问题为目标,而非机械照搬。

3.加强外聘人员的指导和管理。首先,加强对行业专家的聘用和管理。前面已经提到,国外贷援款项目所涉及到的行业较多,其中一些行业专业性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应该考虑聘请相应的行业技术专家作为审计组成员来参加审计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在聘请行业专家时,审计人员应该事先根据项目特点和审计要求,给专家制定相应的审计工作大纲,必要时也可以让专家提交相应的专家技术报告,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其次,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工作的指导管理。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所擅长的审计业务主要是财务报表审计,那么审计组应该着重发挥其在这方面的优势。对项目执行情况及舞弊的审计,最好由外资审计人员自己完成。如果由于外资审计人员严重缺乏,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也不得不交给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审计时,则尤其需要加强对其培训指导,帮助其转变审计思维方式,从宏观着眼,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另外,对会计师事务所人员也有必要建立人才库,审计时选用熟悉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审计人员,否则,不熟悉项目审计特点,势必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4.加强项目协调管理,防止上下脱节。由于国外贷援款项目点多面广,往往授权给多个审计机关,受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一些项目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缺乏交流沟通,各自为阵。项目的各级组织者应该改变这一情况,加强对项目的统一领导,协调管理,增加交流沟通。比如,可以在审前制定统一的审计方案,集中培训,形成统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审计思路;在审计过程中加大对各级审计机关的指导检查力度,增加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的深度和力度,扩大审计成果;在审计报告阶段认真仔细复核审计报告,对存在疑问和不清晰的地方及时沟通及时修改;审计后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取长补短等。

2.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二

关键词:尼加拉瓜,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0引言

国际工程项目指的是工程项目从咨询到监理的全过程,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且采用国际通用项目管理模式的工程。与国内工程项目相比,国际工程项目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承包与发包形式多样;二是按国际通用模式来管理工程运作;三是建设周期长且风险大;四是项目利益关系复杂;五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且可变因素多。因此,通信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应牢固树立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意识,即利用风险管理工具来预测、识别、评价和应对工程项目在生命周期中所遭遇的风险,以保证项目合同的顺利履行及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2014年2月-2015年8月,笔者作为承载网负责人参与了尼加拉瓜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据此,笔者针对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普遍性、绝对性、可转移性及参与方对风险的不兼容性,并结合在尼加拉瓜的实践经验,浅析通信工程海外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通信工程海外项目的风险识别与评价

尼加拉瓜地处中美洲中部,其中部为高地、东部为海岸平原及其西部为沿岸低地,同时这一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目前,尼加拉瓜仍为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其失业率非常高及其居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另外,尼加拉瓜在电讯方面的建设非常薄弱,但除固定电话以外,手机和网络已在这一地区得到了普及。通过调查发现,在拉美全球化程度排名中,尼加拉瓜排名第三,且被誉为是中美洲最安全的国家,因此尼加拉瓜是中美洲地区重要的投资地。实践表明,准确识别和评价项目风险是决定通信工程海外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而对尼加拉瓜来讲,其主要面临如下风险:

(一)政治风险

一般来讲,当地的政治风险是海外通信工程项目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其指的是东道国的国内政治局势可能损害跨国企业经济利益的风险,其中包括:

1.政府干预风险。政府对跨国企业的干预包括区别性与非区别性干预,其中区别性干预尤为严重,其指的是东道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和打压外资同行企业所采取的系列措施。

2.歧视性惩罚。所谓歧视性惩罚,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制定干预政策来迫使外资企业陷入亏损境地。

另外,在政治上,尼加拉瓜的国家治理能力很弱,政局极不稳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难免会对这一地区通信工程海外项目的建设产生重大威胁。

(二)经济风险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经济风险指的是项目在其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项目主体因此可能蒙受经济损失的几率。针对这一风险,一般从影响项目收益的因素着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如下几点:

1.外汇(或汇率)风险。一般来讲,海外通信工程项目的周期超过1年,而在招投标环节便已确定了工程的承包价格,因此一旦汇率在项目周期中发生较大变动,便会损害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在尼加拉瓜的工程市场上,汇率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合同价格风险、施工物资采购风险、工程款结算风险和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应加以重视。

2.通货膨胀风险。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尼加拉瓜在2015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5.357%,在世界上排名第48位,其中在1987-1990年经历了特别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因此,在尼加拉瓜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风险考虑其中,因为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造价,并迫使承包商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

(三)项目承包分包商的风险

分包商与总包商之间是一种承发包的关系。国际工程项目的规模往往十分庞大,因此分包项目所带来的风险也会增大,其中由分包商自身条件所限所带来的风险将会增加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分包商时,应全面考虑分包商的实力及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换而言之,项目分包商的合理选择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承包商所面临的风险,甚至可将一些风险背靠背转嫁给分包商,因此在尼加拉瓜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正确识别和评价来自项目分包商的风险。

除前文所述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外,国际工程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还应特别注意社会文化风险、自然风险、劳动用工风险和境外人身安全风险等。据资料显示,尼加拉瓜人十分崇尚自然,并赋以自然现象神秘的意义,因此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将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考虑其中;通信工程的施工需求大量的劳动力,而施工单位在境外用工中必然会受制于当地的法律和政策限制;社会治安和恐怖主义等是严重威胁每一位身处海外公民人身安全的尖锐问题,虽然尼加拉瓜在中美洲地区的犯罪率最低,但贫穷的社会局面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仍迫使外国承包商必须重视员工的安全问题。

2通信工程海外项目风险的应对

针对尼加拉瓜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并明确每一个环节中的风险点及其管理流程;其次应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并与当地政府建立基本的联系;第三应对重大风险进行重点控制,其中包括:

(一)汇率与通货膨胀风险的应对

在尼加拉瓜地区,针对汇率与通货膨胀风险,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一是在投标报价时,先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市场环境及汇率与通货膨胀的走势,然后再将其后2年的汇率贬值可能性考虑其中;二是在签订合同时,将合同价格与汇率、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如此通过将汇率与通货膨胀风险转嫁给尼加拉瓜方来减轻项目承包商的压力;三是在成本控制上,首先通过开展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当地的电信运营环境及光缆施工成本与光缆施工标准,并与当地国家电力公司谈判电杆租赁和光缆施工价格;其次,参与项目前期谈判,并依据前期合作备忘录,引导尼加拉瓜国家电力公司针对不同纤芯数和重量的光缆征收相应的租赁费,从而减少了最后一公里光缆接入的运营成本;第三,积极获取尼加拉瓜当地纤芯资源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公司运营成本和项目盈利等因素,调整组网方案,比如在笔者所参见的项目中,以单芯双向解决方案取代双芯双向组网方案的提议降低了纤芯租赁费用,从而减少了项目的OPEX费用。

(二)民族主义排斥风险的应对

民族主义排斥作为一种社会风险,其一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向政治风险转变,甚至与其他政治风险交融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尼加拉瓜地区,针对民族主义排斥的问题,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应对:一是立足海外发展的长远利益,改变一味地追求短期和单个项目“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观念,树立与当地企业共赢的理念,同时在材料采购中,尽量在满足成本要求的前提下采购当地企业的材料;二是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即吸收当地的员工参与项目建设,如此既可控制项目成本,又可密切与当地社会的联系;三是在当地员工的管理上,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四是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及积极参与所在地的社区建设,由此寻求政治支持。

(三)项目分包商的风险应对

在尼加拉瓜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科学应对来自项目分包商的风险,这是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重要手段,即在与当地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可将一些源自业主行为所致的风险或尼加拉瓜当地政府施压所产生的风险转嫁给当地分包商,从而实现汇率、通货膨胀等风险的背靠背转移。另外,在选择项目分包商时,应重点考察其所面临的合同条款风险、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分包管理风险、费率与政策风险及支付、汇率与利率风险等,即要求在项目前期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以便全面了解项目分包商的情况,注意重点考察项目分包商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将其与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以便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做到有备无患。

(四)劳动用工风险的应对

劳动用工风险一般是从法律层面上反映出来,因此企业在雇佣劳工时,应注重劳动用工的合理性,具体可从如下方面来应对劳动用工风险:一是聘请当地的律师担当法律顾问来负责审核劳动合同文本、劳动用工方式和薪酬制度等;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法律及缩短合同期限,在尼加拉瓜项目中,我们采用一年一签的方式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根据岗位的不同,在一年合同中设置1+11个月或3+9个月的来区别不同工种的试用期,从而实现对劳动用工风险的有效应对;三是制定人性化的制度来管理员工。

(五)境外人身安全风险的应对

人生安全风险是一种非常严重且特殊的风险,因此在应对人身安全风险时,不能仅重视成本目标,而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即海外企业从如下方面应对这一风险:一是与当地政府、安保部门及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尽可能争取当地民众的支持;二是组织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列为出国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增强其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驻外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机制,比如成立安全应急小组等。

(六)自然灾害风险的应对

在尼加拉瓜地区,自然风险一般包括地质灾害风险和动物袭击风险等。针对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风险,考虑到通信工程施工环节的特殊性,通常应从如下方面加以应对:一是加强所有外派人员的日常膳食及工作与生活环境管理,以实现对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应对;二是在野外作业时,邀请富有经验的当地人侦察和清理现场,并在施工作业时,指派专人负责警戒,以防动物袭击,同时配备专门针对动物咬伤的应急药箱;三是在雨季施工时,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变化,并避免将山区施工安排在雨天开展,同时注意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员,以便及时掌握山区的环境变化,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结束语

通信工程项目向海外拓展是现代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海外通信工程项目在风险管理上,应注意如下事项:一是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确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二是准确把握海外项目在风险管理上的特征,并按需调整国内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三是在开展海外项目风险管理时,将所在国家的政情、国情和民情考虑其中,同时参与管理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四是在风险管理中,应重视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应对,并将其贯穿到项目的生命周期中。

参考文献

[1]贺进.浅谈通信工程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170-171.

[2]赵新.海外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161-162.

[3]范勇.海外大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风险控制[J].商业会计,2015,12:33-34.

[4]程燕.论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5,09:48.

3.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三

[关键词] ERP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我国的企业自1991年开始引进ERP系统,其实施情况是:有10%~20%的项目可以按期、按质并在预算范围内成功实施;在系统集成方面:有超过50%的是失败的;约30%的系统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只实现部分集成;而剩余10%~20%的成功案例大多是由三资企业创造的。因此,关于如何保证ERP项目能达到计划与实施同比、同步?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如何实施风险控制问题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生产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ERP项目实施风险分析

企业ERP系统的应用不同于新设备的应用,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方法。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观念能否转变;决策者应该具备对新型管理机制的认知与理解。因为在系统实施之前,充分了解系统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和风险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软件匹配风险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的组织机构臃肿、绩效管理滞于形式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很多企业想借助ERP的管理理念来改善企业管理机制。但是,当前国内的ERP产品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标准化与成熟度不足、缺乏实施队伍与实施方法等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ERP软件和服务商就显得尤为重要。

ERP系统的选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选择系统时,不仅要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还要多考虑企业独特性的需求,ERP软件的风格一定要与企业文化相符,对各种ERP软件的优缺点应充分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选择便宜的。否则,在系统实施后,就会发现具体业务及管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此时已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2.实施风险

ERP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风险。实施风险主要包括:实施队伍的组织、实施时间和进度的控制、实施成本的控制,以及实施质量的控制和实施结果的评价。

(1)实施队伍组织。ERP系统是一个管理项目,而非仅仅是一个IT项目。不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尚未认识到这一点:在实施系统时仅由技术部门负责,缺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项目经理由技术部门的领导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并未能亲身投入到系统实施的领导与监管工作中。这将对ERP的实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2)实施时间和进度的控制。许多企业在ERP项目实施的开始就没有制定明确的、可行的实施计划,造成不能按时实现目标,项目的完成遥遥无期,领导和实施人员丧失信心,原定的目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最终半途而废或系统上线严重延误。

(3)实施成本。ERP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如软件成本、实施咨询费用等,实施结束时资金的支出往往远远超出当初的预算,许多意想不到的开支使成本急剧增加,实施的成本可能是软件价格的三到五倍。从而可能导致资金短缺、甚至影响到项目的实施。

(4)实施质量的控制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不少企业在实施之初没有制定实施的目标和期望,在实施过程中未能随时控制实施质量,在实施完成时不知道如何进行实施成败的评估,造成“为上系统而上系统”、“系统上线就算成功”的现象,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3.需求调研风险

一方面,企业在选型阶段,听信软件服务商的游说而选择了不恰当的软件,这样就会导致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后还要逐步完善项目的范围,不断地修改ERP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样必然会导致双方尤其是实施企业资源和时间严重的浪费。

另一方面,服务商为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合理。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是在更高的层面理清企业的模式、流程和方法,属于宏观概念,因此风险很大。

4.系统集成风险

企业中原先各自分离开发的一些自动化信息孤岛在与ERP集成时会发生很多接口上的困难。要将其有机地集成并非一件易事,数据的共享需要数据的规范和利益各方的协调,一旦考虑不周,很难将系统集成起来。

5.数据风险

ERP软件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数据。ERP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系统的命运,对风险的控制影响巨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ERP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企业各个方面数据的及时共享,从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但这种信息技术也同时能够使得错误的信息被迅速扩大和传播。以错误信息为依据所做的决策也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可能使得企业因上ERP系统而犯更大的错误。

(2)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更为重要。作为基础数据的静态数据在系统中会多次被引用,多次参与运算或大批量的被引用,就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效果。静态数据的细小错误,是有很大风险的,且企业规模越大,这种风险越大。试想,某一物品的计划价格高出一分钱,入库数百万件的话,将可能产生数万元的误差。

其次,目前ERP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和数据保护的现象。诸如不注意口令保密、数据的备份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一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导致系统的瘫痪。二是一旦发生水灾、火灾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及硬件、网络故障和误操作给ERP系统数据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6.终止风险

有许多ERP厂商将项目的验收作为项目的终止,以为这样就已经信息化了,可能存在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因而缺少持续运行的制度,缺少项目总结,缺少问题移交等情况。

二、ERP项目实施风险控制

企业上ERP之前应该首先把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好;然后做出一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ERP系统需求分析,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个好的ERP。

1.软件风险控制

选择ERP软件时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理解ERP原理,分析企业需求,选择软件,选择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在选择ERP软件之前,企业首先要分析企业自身特点,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型,了解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哪类软件能适应企业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选择软件的过程中管理业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制定明确的整体选择目标,对不同管理业务需求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从各使用部门出发去考虑软件的选择问题。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软件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特点外,还应详细考察软件供应商或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在购买软件的同时还要购买服务,选择软件功能不能按企业的大小来区分,而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生产组织方式、经营管理特点的不同来选择适用的软件。产品结构简单,软件功能应覆盖进销存,继承财务管理,以控制资金流为目的。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的软件功能还应由MRPⅡ扩展至供应链管理,通过控制物流达到控制资金流。对大批量生产的集团公司软件功能应着重分销管理,以减少分销点的存货加快资金周转。

2.实施风险控制

(1)实施队伍的组织。实施队伍和实施人员对于ERP系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由具有丰富ERP系统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的咨询人员和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起组成项目实施小组,共同进行项目实施工作,可以提高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缩短实施周期,减少实施风险。

有的企业采取将ERP系统实施完全外包给软件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或者相反地,完全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单独进行项目实施,这些做法都将增加系统实施的风险。没有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软件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无法对企业的业务和流程有深刻的了解,从而难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ERP系统实施;反之,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缺乏对软件的深入了解和项目实施的经验,在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机构的工作时存在种种不便,对推动和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存在困难。

由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咨询顾问共同组成项目实施小组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将软件系统的知识和项目实施的经验传授给企业的用户,使企业能够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经历“知悉-接受-拥有”的过程,最终实现企业自身持续改善的目的。如果企业内部的实施人员经常变动、不能专职稳定地参与项目的实施工作,把实施项目视为外来咨询人员的责任而不是企业自己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咨询人员对企业用户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从而造成系统上线、咨询顾问离开、企业用户不会维护使用的尴尬局面。

在实施项目的组织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ERP系统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实施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才能完成,因而,如何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安排跨部门的实施人员、避免出现扯皮现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实施时间和进度控制。ERP系统实施通常需要三至六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控制项目进度、确保整个实施过程能够按照预计的时间表进行,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3)实施成本控制。ERP系统的实施成本通常包括:硬件费用、软件使用许可费用和软件培训费用、实施咨询费用及维护费用等等。根据国外ERP系统实施的成熟经验,一般实施咨询费用是软件使用许可费用的1.5~2倍。国外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咨询顾问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国内企业尚未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甚至最终不能成功实施。

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实施费用,结合项目进度和时间安排,将实施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是每一家实施ERP系统的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不少企业由于不能按照项目时间进度计划开展实施,造成时间的延误和实施成本上升,客观上造成实施的不成功。

3.实施质量的控制和实施结果的评价

除了对ERP项目实施需要进行时间和成本的控制,对实施的质量和最终实施的结果也需要做出评价。

(1)需求调研风险控制。企业在ERP选型阶段,应充分描述自己的目标,服务商用IT技术实现软件系统功能,双方应该随时互动,这样才能准确定义即将实施的ERP项目的范围。服务商和企业双方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务必在合同签订之前准确描述和把握企业的需求,界定项目的范围和目标。并且将项目的范围明确写到双方的服务合同中。

(2)系统集成风险控制。可通过系统测试来完善实施应用方案,通过事前控制,避免事后的风险。通过系统建设阶段的系统集成测试,即模拟运行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提供解决方法,来优化系统的流程。

如先在周末进行正式数据模拟运行,各个部门的业务代表负责本部门的所有业务操作,并提供相关的报表要求。通过”感观”交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那种盲目的赶进度的上线模式。

4.数据风险控制

在ERP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数据和信息。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种。在系统实施前,要做好静态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系统实施之初,要做好动态数据的转换工作。

(1)静态数据的准备。在ERP系统中静态数据很多,如存货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产品结构(BOM )、工艺流程等等。静态数据准备工作是项目实施中的基础工作,整理、准备的静态数据将最终用作产品环境的正式数据;数据整理的进度将直接影响系统上线的进度;数据整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以后产品;环境的运行质量。

①静态数据准备也往往成为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瓶颈。静态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大小,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关系很大,基础管理到位的企业,静态数据比较完整,好整理,基础管理不到位的企业,不少环节缺少应有的编码,实施顾问要和企业方商定编码方案,如物料编码规则、供应商编码规则等,都需要制定。所以,静态数据准备要用专业的方法来做,也可以作为一个子项目来管理,要提前做好计划,制定静态数据准备方案,提出要求,召集相关人员讲清楚整理的目的和要求,最后做好测试和检测检查。

②静态数据成功导入之后,在系统上线前,需要对ERP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一方面,测试是为了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避免把错误遗留在批量发布部署阶段:这时候发现的问题比较容易修改和调整,一旦方案被最终确认,将会面向所有ERP的用户发布,当最终用户开始使用后再发现系统存在问题,那么修复和调整的工作量就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加,要对每一个用户重新发布,对他们做解释说明和必要的培训,更严重的是有的错误甚至不能动态修复,要修复就要所有用户停止使用,重新来过,这样很可能导致系统的失败。

(2)动态数据的转换。静态数据录入或导入到系统后,系统进入动态数据转换阶段。

①首先要制定一个详细而可行的动态数据转换计划。在这个计划中要明确转换前数据准备的时间、负责的人员等信息,明确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并在时间紧、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安排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人员的落实,数据的来源、数据的校验等,并提前通知到各单位、部门和个人,有必要的话还应该通知客户的相应供应商和客户,使得各方面资源都能够统一配合。

②动态数据转换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任务,而且一定要快速、准确按时完成,动态数据的转换在系统实施中周期相对短暂,一般在4~5天的时间就要完成转换工作,因为系统正式上线之前,原来的系统已经停止使用,所以需要提前将业務单据处理掉,或将业务单据压一段时间,然后在新系统中补录等等。为了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动态数据的转换过程要尽可能地快,以缩短业务等待的时间。

如果能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对动态数据进行转换,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于数据引发的ERP项目实施的风险问题。

5.持续运行阶段风险控制

在正常运行ERP之后,做好思维准备。从ERP系统的主体来说,企业首先要有企业会出现暂时低潮的思想准备,因为ERP是个系统工程,是对企业深层次问题的改变,是一次变革。新事物的初始阶段,必然会涉及到适应性的问题,而实践表明,那些在实施阶段非常顺利的项目,也无法避免新系统启动后的适应期。其次,要有持久性的心里准备,大多数企业在实施了ERP后,许多人就会大松一口气,重视程度下降,这样往往会对整个系统失去控制,企业应该把ERP看作改革平台,而不是改革起点。

企业实施ERP系统是效益与风险并存。在充分认识到ERP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应该防范风险。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才能成功实施ERP系统,这是任何一个准备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应该有的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蔡颖:APS供应链优化引擎(ERP高级计划)[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王纹:MYSAP集团战略管理[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

4.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篇四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例如:沈阳某公司承建的太阳广场,由于对项目的融资风险估计不足,投入工程款2800万元,因甲方(香港某公司)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被迫停工,使乙方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它是分析和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包括风险的辩识、风险的估计及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风险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几乎是空白.因此,风险管理仍是一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学科.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

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3 工程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在我国承建非洲某国公路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因技术条款中忽略了铺路砾石的强度指标,施工中不得不进口砾石,工程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工程严重亏损.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配.如果业主的合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是否隐含着风险.3.2 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FIDIC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1个分条款增加为5个分条款,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堆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3.3 利用合同形式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稳定且承包单位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实际造价突破计划造价的可能性不大,其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自留加风险控制策略,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式;对予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程项目,其风险量较大,应采用风险转移策略,用单价合同报价方式,将工程量变化的风险全部转移给甲方;对于无法测算成本状况的工程,贸然估价将导致极大风险,只能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将工程风险全部转移给建设方.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3.4 非计量风险的防范

非计量风险指政治、经济及不可抗力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政变、法律制度的变化等;经济风险包括:外汇风险、通货膨胀、保护主义及税收歧视等.这些风险在国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一旦发生将导致灾害性后果,常常被称作“致命风险”.对于政治风险,只能作定性分折与预测,承包商应在投标决策阶段加强调查研究.经济风险一般不可避免,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对于若干种经济风险预测的数学方法,由于置信度较低,不宜作为项目的决策依据.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泉眼、流砂等.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3.5 非计量风险管理和措施

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对影响项目目标的重大风险进行预测,研究各风险状况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即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在投标报价前,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

5.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控制调研分析 篇五

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审计活动自始自终存在着审计风险并且具有潜在性。每个审计项目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根据当前执法环境和法律背景的变化以及审计质量现状,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必须面对审计风险,必须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但就实际而言,目前还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内部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视审计风险的存在,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与控制审计风险呢?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的产生,才能寻求措施有效去防范和控制风险。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目前由于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一是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为单一,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欠缺,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因此也很难写出有力度的审计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二是风险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欠缺。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风险意识淡薄,常常因操作行为不当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产生。还有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对审计工作缺乏责任心、使命感,甚至出现内部审计“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所有这些将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2、内审方式和方法的滞后性。内审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目前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而未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不公允等。这些显然会带来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内部审计在性质上属于企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的管理控制行为,审计人员工作范围局限于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员工长期共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和感情联系。单位终考核评比及竞争上岗方面普遍实行民主测评,内审人员的“前途命运”往往又与被审计对象息息相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难免有所“顾忌”,放不开手脚,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最终使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

4、审计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健全性。

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对审计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执行效果如何,都关系到内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如果审计单位缺乏这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就不能对审计过程和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失去对审计人员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使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进而带来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针对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影响因素,应采取以下防范和控制措施:

1、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后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及时掌握审计新技能、新方法,提高查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审计协调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新形势的需要,从业务技能上防范审计风险。再次要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2、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6.继保运行前的分析与风险控制 篇六

摘要:保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最后一道屏障。做好手术前和期间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操作控制的危险因素分析,安全相关人员解释了如何使继电器网站的安全性措施安全继电器和有序的方式,保护现场工作安全,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保护,安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保安措施到位,继电保护测试仪 随着电力的不断扩大,继电保护,增加了日常经营和管理的复杂工作量。在系统运行方式,设备维护的变化,新设备投入运行,这将上升到保护配置和变更管理有关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值。

继电器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保护继电器最后障碍的工作,因为技术更复杂,更小的工作涉及循环在家等原因,要求就业保障都十分严格。历史经验表明,基本的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和疏忽,是造成事故的继电器。因此,了解安全有序的工作现场的继电器操作,提高工作质量是保证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溢价。继电器应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必要的安全措施。

一个好的运行前的分析和风险因素的控制

由于自身工作中继技术的复杂性,必须对一些错误的关键设备和重要电路非常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但往往还需要更专业,更多类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一步协调。因此,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需要确定风险和动态风险点,并加强多学科,相互协调,多类型。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而不是危险因素预前控制是保证业务在主要领域的安全。

(1)确保安全检查之前,组织和技术措施是正确的声音。变电站二次回路依赖于设备的运行模式和系统要求的工作状态。因此,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明确了电力设备和电力中断的目的,安全继电器人事措施,以防止设备故障运行的前提条件。

(2)在风险和风险点的初步分析好工作,确保现场作业安全。在收到的负责人及该人在与任务的特点,工作组负责的任务,调用相应的人员,如在鉴定和危险点分析工作秩序。鉴定的具体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责任,明确要求和控制措施,以通知工作人员。

(3)跨专业的沟通加强,以防止不安全事件。继电器野外作业,通常包括合作中最专业,如通过漏电保护装置,例如增加金额可能电压,电流回路和仪器仪表等专业高压输电交叉保护,也装修的跨设备的存在。因此,继电器的人对工作负责的工作前,应全面负责相关专业工作和个人或小组负责的项目进行沟通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因为他们的措施安全,防止生病或相关专业的不确定事件的结果不一致。

2工作在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野外作业,除了从经营的质量直接影响其自身的技术和安全人员的行动,但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幽默,在一天的工作状态,经验等,目前的情况是,一个员工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任务执行相同的操作,加工手段和程序不同。因此,要防止“情感,体验,乱”的效果操作人员的行为。有必要通过实施“作业指导书”和“次要工作电路技术安全等级的措施”,规范经营行为,确保质量和现场作业安全的标准作业。

2.1准备工作的指示正确地,动态地添加

“操作说明”中,以下三个方面的一般性内容:第一,程序,指导方针和工作规则的不同类型,去粗取精,并巩固和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事故双方,障碍

和在提炼的规范和标准形成的工作失误,三是根据其工作人员的技术和业务特点,以提高工作绩效,以整合所有的体验质量,经过充分讨论的结论。当法规,规章,准则和检讨或修订标准,以应对“作业指导书”中的有关修改和完善,最新的技术来发现需要加强的异常情况的监督,以及普遍缺陷。应该补充的动态。而在动态的过程和转让的具体困难和危险点补充和修改。如“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的变化和新产品,新原则,为保护设备的新版本在工作等,也应该有具体的差异,考试和“作业指导书”康复特殊的内容,并重新明确的重点。

2.2使用正确的操作说明

“使用说明书”等文件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行动。应用领域,注重改造指令“规定”更具操作性,或卡表的标准化进程,以提高执行的有效性。在标准化的“业务指导”或代替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其他进程,注意电脑控制,自动安全保护装置的软件版本和价值。此外,实施过程中,应按照“作业指导书”为维护操作步骤严格按照,维修责任应在任何时间分享签名。对于质量的追求。

2.3加强使用管理“为机票的二次回路安全技术措施”

以全面遵守“高性能电路的技术保安措施,投票”的工作。电路,以防止故障的重要技术措施。继电器现场操作。根据之前已知的二次回路图的具体任务的要求,尤其应明确和相关的任务,但运行循环。如果设备上或在路上再次运行约拆过,短的工作,加强师关,过程控制短接线技术。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履行监督和签名制度,加强评估和监测,以保护现场操作不会删除不正确,捞出沥干复位错误错误恢复,流量和崩溃恢复。

3,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实施

安全的确会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关键在人,是人的安全,安全责任,安全技能和自我防卫意识。因此,安全管理应该反映人们对人性化管理的精神。要注意安全和人的心理技能训练,人员调配等,以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安全性。

3.1强化训练,掌握技能

接力非常专业的工作,其中包括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新技术,近年来大量,应用新方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继电器,频繁更换。它需要熟练的人员接力现有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掌握相关的通讯,网络和微电子技术。只要掌握了实用技能和操作方法为基础,在继电器人员有权支付深刻关注,最复杂的安全,品种繁多。因此,提高国防人员和业务能力继电器,继电器操作到位,确保以人为本的保护地管理安全技术素质。

坚持以“教育”不放松的工作,通过课堂,前安全活动,如通过事故案例,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等研究,阶级和其他形式。它促进了各种安全应用和观念,加强大气,教育官员建立一个继电器和大型网络的忧患意识,始终收紧字符串“安全”。

调整和训练思路的变化,以改变该国的课堂培训,实际训练和知识培训,改变现场问题的技术问题和答案,在职培训和其他形式的使用安全性分析,现场可以穿插到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分析,总结在规范的情况。在培训过程中,以改善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2合理调配人员,并加强业务监控

同在一个多元化的特点野外作业继电器,工作任务往往涉及大量的设备和运营管理人员分散,往往一个工作点工作的人很少,甚至一个人操作,设备维护操作明确的区分。因此,合理调配人员,加强运行监测是提供以人为本的工作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开展这项工作应该是相当不错的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在职责分工,在充分考虑所需的工作技能,安全意识,风险识别能力和动态的角度分析,甚至情感因素和其他性能人事负责人控制节奏行动中,国家合理把握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加强监测工作领域,以防止因疏忽造成的安全隐患的工作过程。在继电器实地操作,严格防止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没有投票权和其他形式的冒险行动,这些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在第一时相比,设备的维护是比较困难的检测和控制。因此,改善自我,意识领域的人员,提醒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考虑对方也有效地防止了必要措施,各类事故的发生。

4结论

7.工程项目招标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 篇七

根据能否可以利用, 风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投标人投机风险。投标人利用法制不健全, 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文件存在的漏洞, 采取低于成本价中标, 在施工过程中再实行高价索赔的投标策略, 从而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第二是投标人合谋风险。在投标前, 投标人之间可以达成共谋, 统一制定高报价策略, 由此来轮流中标或是在其内部进行三次招标, 将工程授予能给其它参与固标的投标人最大利益的投标人承担工程任务, 达到“围标”或“串标”的目的。

针对目前国内的招投标制度和办法, 投标报价风险成为企业能否中标的最大风险, 报价在招标中占的分数权重在40%-60%之间, 对能够中标起到决定性作用, 投标报价的准确与否是制约企业能够中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总承包承发包过程中, 投标者的报价过大幅度的偏离工程实际所需要费用, 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偏离, 都将有一方遭受损失, 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根据风险分析模型, 风险的有效分摊等价于风险发生因素的有效控制, 这类风险的引发因素主要有三个来源:

1.1 第一个因素主要集中在总承包商本身的能力方面。

在由传统承包模式转到总承包模式的过程中, 由于机构的设置、专业人员的配备等不到位, 承包商的适应能力难免有短暂的真空状态。如在自身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盲目地投标, 将引发投标风险。

1.2 第二个引发因素主要集中在总承包商的有意识行为方面。

在拥有比较全面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 总承包商的有意识行为主要是提高报价或降低报价的行为, 当业主在可供选择的且能完成合同的承包商唯一的情况下, 承包商可能采取提高报价的形式;承包商业可能采取人为压低报价、以获得中标的行为, 这两种行为也是投标风险的引发因素。

总承包完成的工作量较大, 其各项水平导致的报价也必然差别很大, 将导致投标者也可能属于正常的竞争者。同时不少钓鱼投标者也将混在里面。这些钓鱼投标者获得项目后, 施工过程中层层加码, 工程师不答应, 则以停工相要挟, 虽然工程师可以凭着合同条款对其进行惩罚。甚至撤销合同, 但若承包商真的因为罚款而破产, 对业主并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工程竣工投产的时间要大大推迟。

1.3 第三个引发因素主要集中在总承包这种模式本身方面

根据我国传统承发包模式下的基本程序不同分为构造招标和功能招标, 构造招标是在施工图方案确定之后进行的施工招标。招标单位或委托招标单位会根据初步设计编制译本表述, 里面包含了比较详细的既定工程设计方案, 投标单位购买标书后, 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投标书。列举相应的工程量和相应的报价, 这类投标者的报价在一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出入。另一类是在总承包的招标前期, 没有图纸, 只有一些功能描述和条件说明, 又被称作功能招标。由于工程总承包的特殊性, 工程总承包规模投资概算、产品方案、主要工艺及技术经济指标、物资供应方式和外部约束条件等。因此在实际工程进行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前期未曾考虑到工程量, 这些工程量增加导致的费用增加该由谁来承担, 也是国际上工程总承包纠纷不断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总承包前期的太多不确定性。业主在前期无法做出一个又参考价值的标底, 在我国目前工程施工市场过度竞争的状态下, 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为了生存, 恶性压价, 盲目扩张, 到处抢标, 其他企业迫于市场份额的需求又不得不迫于应战。如果投标单位恶性压价, 业主将面临风险:中标的供应商有可能是整体施工能力较弱的企业;因标价过低, 项目实施后, 承包商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继续施工, 只得中途停工;即使勉强维持工程进度, 安全、质量也无从保证。

2 招标中风险的防范

针对可能产生的招标风险,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业主进行顺利招标的关键, 综合上述分析,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2.1 业主应充分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和工程性质等, 以及业主自身招投标管理能力, 主要是有相关技术、经济和管理人员和编制招标文件、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 合理确定招标范围和招标方式。

2.2 对于公开招标方式, 业主应严格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 认真考察投标人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实力, 侧重于其总体能力是否适合招标工程的要求。

2.3 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和工程性质等, 以及业主合同管理能力以及工程管理能力, 确定工程发包方式。

2.4 科学制定工程标底, 充分考虑以下因素:适应工期目标的要求, 对工期提前因素有所反映;适应业主的质量要求, 对高于验收标准因素有所反映;适应建材市场的变化, 对价差因素有所反映;正确处理间接费等取费标准。

2.5 评标时以评标价最低, 而不是以投标价最低为准选择承包商。评标主要应考虑业绩和信誉、施工管理能力、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标报价四个方面, 并以百分制计分之。

2.6 业主为避免因承包商违约而蒙受损失, 应要求承包商提供可靠的经济担保, 包括投标保证函, 履约保函等。

2.7 对于第一类合同风险, 业主可以通过补充、完善合同条款,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而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或消除掉;对于第二类合同风险, 即纯合同风险, 业主可根据工程特点通过合同选择来回避和转移风险。

2.8 不可调值总价合同一般适用于工期较短, 对工程要求非常明确的建设项目, 业主可通过尽可能明确分部分项工程内容、范围及工程量, 提供完善的设计图纸来降低这种合同方式风险。可调值总价合同适用于工期较长, 对工程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规定很明确的项目, 业主可通过规定恰当的调价变动幅度以降低其风险。

2.9 估量工程量单价合同方式一般适用于工程性质比较清楚, 但其任务及要求标准又不能完全确定的工程项目, 目前在实践中国际上采用较多。对于估量工程量单价合同业主可以通过规定工程量极限变动幅度, 当工程量变幅超过极限幅度时, 才允许适当调整单价来降低风险。纯单价合同方式适用于没有施工图, 工程量不明确却又急于开工的紧迫工程项目, 业主可通过尽可能明确分部分项工程内容、范围及工程量, 提供完善的设计图纸来降低其风险。

3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投标是工程承包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而报价则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因素, 关系到承包商投标的成败, 加强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的分析和控制, 本着对风险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可以增加企业投标的成功率。减少因投标带来的各种风险, 增强企业的活力, 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摘要:市场经济商品交易活动中的风险, 是一种未来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或与给定情形下预期可能结果的差异性, 风险具有未来性、不确定性、会带来损失、特定根源、普遍性、可转移性等基本特征。工程项目交易不同于一般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易, 它具有产品交易与要素交易的统一性、业主和承包商都是在不完全信息下进行交易、交易的多阶段性、交易合同条款的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本文对工程项目招标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控制对策。

8.油田地面建设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 篇八

【关键词】油田地面工程田;风险;控制与管理

前言

油田地面工程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指油田地面的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进行建设的总称,包括管网建设、安全与消防建设、给排水工程建设、采出水处理工程建设及其他辅助设施建设。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为避免过度风险给石油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工程项目管理者应认识到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1、施工过程风险

1.1土方风险

油田地面土方工程中风险对施工的影响表现在(1)边坡设置坡度没有按照土质的类别进行。土石本身坚固性较差,基岩面或夹层倾斜度较大,施工时破坏了坡脚而引起滑坡。(2)边坡上放置的荷载过大超出土方的承载力。土堆密实性差,堆体超过一定的要求而造成塌方。(3)土方液化饱和已经没有承载力。土石本身层理发达,由于风化作用和降雨水流进入岩体,使土石破碎严重,容易滑动或塌落。

1.2气候风险

施工季节,暴雨、降温、大风、高温等天气往往不期而至,这种不确定性让建筑施工各个程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在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缓了施工进度,让工程无法在预定的施工工期内顺利完工。增加成本,减少收益。

1.3地下水风险

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体强度,对混凝土与金属材料和设备的破坏上。地下水中含有某些成分,对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金属等有侵蚀性和腐蚀性,它破坏混凝土基础,危害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稳定性。

1.4自然灾害风险

工程辖区范围内可受下列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如: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气候、水文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等;环境灾害如:由环境污染引起的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其他不可抵御的灾难性事件。这些都会影响项目的施工,引起人员的伤亡或已建好设施的损坏。

1.5施工质量风险

施工过程中,金属焊接质量水平低,电弧烧穿、夹渣和未焊透发生率高容易引发事故。防腐保温工程、动静设备安装、大型设备吊装等施工过程中未按施工标准施工。施工过程中的用料不当或滥用材料也是造成施工质量差的直接原因之一。

2、施工安全风险

2.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施工场地不良,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容易造成的事故。

2.2人的不安全行为 包括以下方面,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手工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3、风险控制与管理

3.1风险识别

地面工程建设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是风险管理中必要环节,对于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包括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工程项目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进行风险识别,将每项风险因素的权重和相应等级的分值相乘,求出该项风险因素的得分。得分越高者对工程影响越大,再逐项将各项风险因素的得分相加,可求得该项工程风险因素的总分也叫风险度,总分越高,风险越大。通过调查后确定风险目录摘要,可将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风险目录摘要并非一成不变,风险管理人员应随着信息的变化和风险的演变而及时更新。

3.2风险控制措施

3.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这种手段主要包括:拒绝承担风险和放弃业经承担的风险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处处回避,事事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停止发展。如果想生存图发展,又想回避其预测的某种风险,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除回避以外的其他手段。

3.2.2控制损失 施工前应做好必要的地质、水文和地下管道的调查和勘察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土方开挖方案。目前施工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合理又准确的施工检验,有效的施工检验在降低施工的误操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使用施工检测记录,可以反映施工检验的水平。包括系统水压测验,连接点检测、工艺评定等。避免因施工不合格造成事故的发生。施工过程中的用料不当或滥用材料造成施工质量差,因此严把进料关,不合格材料坚决不用。对已采用材料,做好进出登记制度,能够追根溯源责任落实到人,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伪劣材料的使用,从而保证在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好各种管理制度,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用以保证风险因素能得到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针对人为风险因素,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3.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工程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通过保险,投保人将自己本应承担的归咎责任和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使其免受风险损失。非保险的风险转移的实施手段则是除保险以外的其他经济行为。例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风险的特殊施工时,可将其分包,将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2.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时这笔费用即可节余。风险自留在一些情况下是唯一可能的对策。有时不能预防损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别无选择,只能自留风险。

4、结语

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通过对风险进行恰当的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测,可采取断然措施以获取意外利益。做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重大决策的质量如果工程项目管理者事前已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即使工程项目遭到一定的损失,也会临危不乱,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因此在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井威.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若干合理化建议分析[J].山西建筑 2013,29

9.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九

摘 要:结合北京地铁1、2号线设备消隐改造工程,综合分析和研究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的技术风险,并提出规避技术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地铁改造 技术风险 标准 过渡方案

1、概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 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 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 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 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 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 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 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 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10.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十

3.1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科学决策,规避项目风险。在贷款项目立项时,必须寻找符合双方合作要求的基本点,根据项目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政府建设正常和发展目标,在世界银行政策和我国发展需要存在一致的情况下确定贷款项目的设立。同时,由于贷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必须对项目进行超前准备。另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需要经过世界银行和我国基建程序进行报批和评估,并加以论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技术的投入,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论证,并在世界银行评估和国内提供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立项,从而规避项目风险。

3.2加强风险预测,规避市场风险。风险无处不在。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的了解市场动向,掌握汇率和利率的变化形势,利用外汇期货保值,建立偿债专户等办法规避市场的汇率风险。利用利率互换法和外债余额递减等方法来规避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相关部门必须善于捕捉市场变化的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加强风险预测的准确度,采用这些措施进行及时的防范,保证资金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保证资金及时供应,规避运营风险。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经常会出现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落实,从而影响项目进程的情况。因此,世界银行和国内部门需要做好合作沟通,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融资,做好资金回收和偿还的时间计划,实现资金的再次利用,从而防止项目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放生。

4结束语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是当前世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贷款的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为世界银行贷款。对于国内来说,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严格的条件和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此类项目中,管理部门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项目管理和风险预测与控制,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意识。对于内部项目管理做到全面管理,提高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另外,加大风险评估力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规避,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倪冬梅.浅谈项目的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5):196-197.

[2]世界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宁城乡环境项目项目评估文件.(3):138-139.

[3]崔雪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风险与防范[J].北方经济,(11):63-64.

11.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十一

【关键词】风险安全;工程项目;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新的施工技术、工艺逐渐出现,使得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风险因素,因此必须积极做好风险安全的控制工作,避免工程建设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给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人为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引起工程项目风险安全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员,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能严格按照施工的流程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容易给工程项目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1]。目前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是由农民工构成的,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能力有限,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工作中往往依靠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施工建设,不能严格按安全规范进行,导致风险因素出现。工程项目建设的难度都比较大,对施工技术的需求也比较高,如果不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技术以及水平,就会给工程施工造成一系列安全问题。

2、管理因素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科学有效地管理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风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工作,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不明显,有的施工现场甚至没有安全警示标志,进入施工现场后安全设施佩戴不全,对于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安全风险的处理能力比较差[2]。

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努力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风险安全控制工作中,各部门对各自的工作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监理部门不能全面的进行监理工作,安全以及风险因素不能及时被发现,导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安全受到严重制约。

3、技术因素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对于工程的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的建设技术,就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造成威胁。由于工程建设人员大都是由农民工构成的,他们对先进的施工技术了解不够,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失误,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

4、外界环境因素

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都是户外进行的,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交通、自然灾害以及地质条件等,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辩识环境危险源,就容易给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风险因素,影响工程的安全。

二、风险安全控制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1、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

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做好风险安全控制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效果最佳的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安全进行控制,减少风险对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实现动态化的风险安全控制。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要包括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辩识清单、工程项目的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控制措施。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管理的任务、步骤、措施等进行细致的研究,积极做好工程项目施工的风险安全控制工作[3]。

2、工程项目风险事件的应对和预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对工程施工中已经存在或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了解评价的结果,明确风险是否能够接受以及风险的措施是否有效,对于风险过高的部分要编制应对措施并实施。做好工程施工的风险预警工作,成立风险控制小组,根据工程过程内部以及外部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变化,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将工程施工过程分为安全和不安全状态,对于不安全状态要进行有效地评估和分析。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设备故障以及结构问题等进行风险识别,对风险进行早期的预警,并在预警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应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减少事件的危害程度,避免出现次生风险和伤害,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安全控制的职责,避免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问题的出现。做好风险应急的演练工作,保证在问题发生时能够冷静、机智的处理。

3、做好风险安全的监管工作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识别的风险与事先判断的情况是否相符,并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重新分析和判断。明确风险是否按照已经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变化进行明确,了解工程施工是否存在新的风险来源。

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进行风险安全监管,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监管,及时发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4、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实现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可以利用预测控制法,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全面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各种因素,对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一环节进行动态化的预测和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对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内容进行管理,将实际建設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存在的误差,并进行改进,避免对后续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可以利用参数控制的方法,以预测控制方法为指导,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参数修正,将设计图纸与实际的建设情况相符合,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4]。业主、监理单位必须督促施工单位投入必须的安全资金,安全设施配置到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各尽其责。此外,事后进行控制,工程项目不同阶段施工完毕后,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取长补短,确保安全。

结束语

一般工程项目都是比较系统、复杂的工作,施工过程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安全控制,就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而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积极做好风险安全的控制工作,降低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实现质量合格、零安全事故的工程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冉龙华.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彭巍.地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朱云.项目管理在高速公路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

[4]宫志群.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评价[D].天津大学,20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下一篇:水的旅行记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