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共14篇)
1.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篇一
农村中小学师资及培训现状 科学创新实践论文
一、师资培训的意义
以人为本,学校体现的更具体。学校离不开教师、学生。学校服务的对象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其次是教师。因此,学校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师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教育是人性化的,我们心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把孩子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需他们所需,急他们所急。从学校规划到具体的内容方式,都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教育关键的人力资源。师资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制约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应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才能适应一代代的学生。
二、师资培训的现状
8月13日—7月15日,参加黑龙江省“十五”期间中层干部培训班学习,201月—2月,国家举办的二期义务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有《新课程的背景与目标》、《课程改革理念与更新》、《化学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与分析》、《创设教学设计》、《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微型实验》、《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终身学习自我完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能力培养训练》、《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新课程的教学策略》。3月,参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项目”培训,3月20日—3月20日,参加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拜泉县中层干部培训班学习,203月15日—3月15日参加“国家行政学院远程培训部”举办的“校长培训平台”。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困难
1、农村中小学亟待补充新教师,教师老龄化,兼退休及英年早逝的现象,又兼近未补充新教师,教师队伍可想而知,因此,亟需补充新教师,以阻滞农村学生因师资而流入城里的现象。
2、远程教育手段必将成为师资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
一是远程教育传播的速度快,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二是建立中小学教师资源库,开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使教师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是经费投入少,减轻了国家、学校、个人的经济负担。
四是教师的时间比较紧,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充电学习,就如同这次校长培训一样,非常好。
我觉得能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这条是最重要的,还可以慢慢咀嚼,反复观摩,太好了!我从中体会和受益很深。
2.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篇二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元阳县安坟寨小学、牛角寨小学、水朴龙小学、新广平小学和百胜寨小学5所农村小学为调查对象, 从中随机抽取95名教师进行调查。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 共发出问卷95份, 收回93份, 其中有效问卷87份。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试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科及自己参加科教研情况、参加或指导科技活动情况等。第二部分用于了解教师对基本科技术语、科技观点、科学原理规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促进社会发展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问卷内容主要调查被试者对科学技术知识原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实践 (研究) 能力、科学 (研究) 方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问卷编制借鉴了宋天乐所编的“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程度
从表1~4可看出, 农村小学教师对基本科学术语的掌握情况较好, 回答正确率平均值为89.9%, 对基本科学观点的掌握情况一般, 回答正确率平均值为60.9%,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科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 回答正确率平均值分别为56.0%和51.45%。
从表5可看出, 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具有学历差异性和学科差异性, 教师学历越高回答正确率越高, 理工科教师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文科教师, 大学本科学历理工科教师回答正确率最高, 为25.2%。
2. 科学精神的掌握程度
科学精神这部分将抽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通过教师“对教材中知识点是否质疑”教师“对教材中质疑的知识点如何解决”和“在科学上没有什么不能怀疑的”三个题来对教师的科学精神进行调查。
第一, 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质疑。绝大多数教师是“偶尔质疑”占74.3%, “经常质疑”占20.2% (其中文科类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最多占82.9%) , 从不质疑的教师占5.5%, 几乎都是活动课的教师。
第二, 解决“质疑知识点”的途径。采取“与同行商量”的占38.2%, 其中数学教师占的比例较高, 为68.6%;有54.5%的教师采取“自己查资料”的方法, 其中语文教师居多, 高达88.2%;有7.3%的教师是既采取“与同行商量”, 又通过“自己查资料”两种途径来解决质疑知识点。
第三, 在科学上没有什么不能怀疑。这一题是以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调查的, 有55.7%的教师回答正确。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农村小学教师科学探究精神不强, 仍需加强培养。
3. 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首先, 本次调查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衡量基本科学方法的调查题目: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最好的方法是 () 。
A、征求患者的看法;B、用医药知识来证明;C、将患者分成两组, 一组服药, 一组不服药, 然后观察记录, 比较两组的结果;D、不知道。
被调查教师的回答正确率为50.8%。
其次, 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特点, 本次调查中还选择了一题与教学科研有关的题目:在某校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验中, 属于无关变量的是 ()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考试成绩 D、不知道
此题被调查教师的回答正确率为53.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农村小学教师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 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教师掌握程度较好, 理工科教师掌握程度优于文科教师, 体育、艺术和活动课教师掌握程度较差。
4. 科学实践能力
第一,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主要以是否会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 上网获取信息, 设计教学软件三项操作情况进行调查。三项操作均掌握的教师占55.4%, 只掌握其中两项的占41.3%。其中, 从学历上看文科类本科教师最多, 占78.5%;从任教学科上看, 也是语文教师用得最多, 占40.7%;其次是数学教师, 占33.4%;使用最少的是活动类教师, 仅占18.1%。
第二, 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
指导学生开展过下列活动吗? ()
A、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表示一个物体或其他;B、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 (纸工、木工) 解决;C、组织学生采集制作动 (植) 物标本;D、其他活动;E、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展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 指导学生进行过前三项活动的教师占95.0%以上;从学历上看, 大学本科理工类教师最多, 占76.8%;从所任学科看, 数学教师最多, 占52.7%。
在“未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原因调查”中, 认为“学校所提供资源有限, 设施、设备不具备”的较多, 占79.5%;认为“学生年龄小, 不易开展”的, 占22.7%;认为“教师本人动手能力差”的, 占5.8%。
5. 科学态度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以下题目分析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态度:
“碱液使萝卜变蓝”说法的反应 () 。
A、相信这一说法;B、很想试试;C、有机会做个实验;D、一定做个实验。
调查结果显示, “很想试试”的教师仅占14%, 选择“有机会做个实验”的教师占86%, 在被调查教师中没有人选择“相信这一说法”和“一定做个实验”这两项。从学科分布看, 文科类和理科类教师多选择“有机会做个实验”, 活动课教师多选择“很想试试”。
通过以上调查可知, 农村小学教师对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 仍需进行相关培训;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 但科技兴趣和科学探究意识有待提高;约40%的教师科学研究能力不高, 56%的教师对常用的科学方法了解不足, 由于方法和能力有密切关系, 对方法理解水平低是造成科研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存在学历差异和学科差异, 学历越高科学素养越高, 理科教师科学素养显著高于其他学科教师, 艺术类教师及体育教师科学素养较低, 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1.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资
农村教师科学素养水平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培训等教研活动的开展, 要耗费人力、物力, 这与资金密不可分, 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资, 这样才能够使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2. 加强以科学性质为中心的培训, 并且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 而且在培训中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合理设计培训内容, 以科学性质的培训为中心, 摒弃传统“满堂灌”的培训方式, 注意将科学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有效地融入其中。为了培训能够切实有效, 要做好评价工作。当然,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如研究报告、论文、考察报告等。
3. 加强对教师的科学史教育
加强科学史教育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史记录了科学发展的产生、发展、规律等内容, 而这些内容对人们的科学学习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科学历以下教师和文科类教师的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是教师对科学知识、科学性质等的认识不深, 因此加强对科学史的教育, 可以增强对科学的认识。首先要进行一般性的介绍, 然后组织实践来提高, 可以就某一科学事件来开展活动, 让教师相互讨论, 相互交流彼此的意见, 加深对其的了解。同时, 学校应在一些业余时间为老师开设科学史课程, 多接触与科学有关的知识, 来完善科学知识体系, 加强对科学方法、科学性质等的认识, 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4. 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
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制定激励机制, 鼓励农村教师提高科学素养, 如举办科学知识竞赛,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教师的潜能, 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进而提高整体水平。
5. 鼓励师范生投身农村教育
师资与教师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 目前高校的师范生很少在农村任教, 这样就导致农村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 要以两会提出的部署师范生免费制度为契机, 鼓励师范生积极投身农村教育, 这样农村的师资条件提高了, 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
摘要: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红河州元阳县乡镇小学的调查, 了解了边疆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 并对提高边疆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边疆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天乐.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北京市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2)
[2]王幼琴.必须大力提高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J].上海教育, 1995 (10)
3.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篇三
一、科学教师素养的提高
科学的性质是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的一门科学,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学习科学的条件得天独厚,学生的日常生活、居住环境更贴近于自然,这正为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实践科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时机。我在科学教学中把握时机,拓宽思路,走出课堂,亲身经历,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中观察科学现象,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日后乃至终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把自己在农村学校科学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以丰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入门教育
三年级初学科学,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活经验较低,但他们此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科学课报以极大的热情,同时也是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启蒙阶段。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亲历自然,实地观察、亲自栽培、饲养等活动,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如,在学习水生植物这一单元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池塘进行寻访,找到了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水域,考察了路线和池塘周边的安全因素后,带领学生去池塘实地观察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学生兴致勃勃,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池塘边,学生惊奇地发现了生长在池塘内的各种植物,在教材中图片的比较下,大家很快就认识了水葫芦和浮萍,还有水花生。大家通过对比观察明确了这几种植株的外形结构特点,认识较深刻。这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问:“老师,为什么水葫芦漂浮在水面,而水花生部分在水下,部分在水上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课堂顺势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亲自动手揭开谜底。”每小组领取水葫芦、水花生、小刀等材料,这时小组开始剖开水葫芦膨大的叶柄,呈现在眼前的是较大的海绵体气囊,又拿起茎细叶薄的水花生,不约而同举起手:“我们找到了它浮在水面的原因了。”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水葫芦是带了“游泳圈”。但大家也不要小瞧水花生,它的茎也是中空的,也会有部分露出水面。学生还观察到芦苇、莲、菱等不知名的水生植物。
通过本次野外观察活动,学生懂得了,他们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亲自观察、实验答疑解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愿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优良品质。
三、建立开放性的科学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科学课程要打破纯应试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广泛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多途径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这部分内容与农村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我就和家长沟通得到帮助,选择到农户庭院中找寻科学的“印迹”。(1)安排小组进行起铁钉、螺丝钉、大头钉比赛。这时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工具选择科学,动作熟练,也有部分学生工具使用不当,动作笨拙。完成后优胜组介绍经验,落后组查找原因。这一环节中正确使用工具很关键。(2)师:谁的力气大,能掐断6号铁丝?同学们面露难色,可瘦弱的张同学不知在哪拿了一把管钳,自信满满的,难不倒我,不仅轻松掐断了铁丝,还说明了原理:省力杠杆帮了我。赢得了大家的掌声。(3)找寻简单机械活动。在农用拖拉机上找到了轮轴类工具:摇把,后箱安装了定滑轮;还发现了墙角边的木梯;不甘示弱的同学干脆在台阶上搭木板推独轮车;还撬动大石头;牛棚内还用上了铡草刀。用压杆井打水。大家可为是各显神通。最后同学们还一一说明了每种工具包含的原理。一堂大家动起来的科学课在普通的农户院內结束了。
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具体而真实,我们的父辈们一直在运用着科学知识,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具的灵活运用也减轻了过繁重的劳动负担。
科学只有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并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要将学习、探究与实践相结合,而农村大背景下,为科学实践探究提供了广阔天地,只要教师善于选材,调动、引导、组织、帮助学生,就会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4.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篇四
邮编:413000 详细单位:修山镇花桥港小学 姓名:钟文武 职务:教师 职称:待定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 桃江县建设东路9号
在教学过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以来致力体现的核心理念。而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过程。
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分析),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获取知识。
一、学生学情分析要落在“实”处
对学生的分析不外乎4个阶段:学期初学情分析、课堂学情分析学期末学情分析。学期初学情分析
在学期初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刚接一个新班时,教师通常会了解学生上学期成绩,了解学生操行评语,与相关教师了解班级大体情况,通过对学生已学过的教材的分析确定学生现在应有的智力、非智力水平。
课前学情分析
课前学情分析是在备课过程中发生的,就是教师通常所做的学情分析。教学论是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准备性、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几大方面进行分析的。教学前的学情分析应达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以决定先要复习哪些学过的内容,选择何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等。
课中学情分析
课中学情分析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不好操作的一个内容,需要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状况作出判断、分析,并及时作出回应,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直接相关。在教学中我尝试用以下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1)提问分析学情
由于课堂学情分析有明显的即时性,学生带给教师的信息经常在教师还没有办法作出分析处理时便一闪而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有意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主动对学生进行分析和判断。(2)田野表格记录分析学情
课堂上,教师除了可以如上所述那样积极主动地分析学情之外,对那些一闪即逝,无法或还没来得及处理的学生信息该何时进行分析处理呢?质性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田野研究是一种非常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田野研究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记录个体的行为。课堂就是的田野,教师就是耕作者,最方便去真实地进行课堂学情记录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教师在课中分析时变被动为主动,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了解,从而帮助教师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学情分析
课后学情分析也是教师较为熟悉的,一般可以通过课后反思、作业分析、测验等来实现。课后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但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进行反思是非 的有效性,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
2.实验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学中实验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充分发挥实验的“发展”功能。例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中,第二个实验是让学生能看到或感觉到热的传递方向,根据书上设计是要准备两个铁架台中间拉一根铁丝,然后在铁丝上由学生粘火柴棒进行实验。老师在教学时就可对材料进行了处理。利用以前学具袋里的材料,把实验中的铁丝换成了铜棒,因为铜棒较粗夹在一个铁架台上就行了,而且火柴棒粘上去也更为方便,也不影响实验效果。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还会有他们的自己的创造。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有在金属棒上涂上凡士林的,有在金属棒上涂上蜡烛油的。基于这点,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了多种适合学生探究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超市式”材料区:有涂了蜡的金属棒、涂了凡士林的金属棒、没涂任何东西的金属棒等。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取实验材料,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考虑各种因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手段运用要落在“实”处 1.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要实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指出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师的许多讲解时间,而且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有许多教师认为课件做得越华丽越漂亮就是一个好课件,实际上这样反而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降低了一节课的效率。例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情境过滥的现象。如:“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件展示,放大镜下各种昆虫的图案:蝴蝶、蝗虫、蝇、蟋蟀等。学生一边看一边叫:真漂亮啊!这时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抢着回答:我看到了蝴蝶美丽的翅膀,蝗虫的大腿„„这些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不但冲淡了学生的科学学习,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5.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篇五
汉川市毫洲小学:夏兵峰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但是农村小学该如何开展这门课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小学科学教材的应对策略
现在我们小学科学教材是粤教版,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教材在选择和编排方面的科学性不强,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利于当地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我的应对策略如下:
1.请学校重视科学
学校要改变对科学课的态度,在科学课教师的配置方面,不能把其他学科的教师安排在科学课中,因为科学课需要专业的教师来开展,而且学校应该注重科学教师提出的意见,投入资金来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积极支持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这样的科学课才能够达到新课程规定的要求,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学校应为科学教师的成长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通过培训可以充分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提出自己在科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3.学校还应该选择符合新课标,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科学教材
二、科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如《大气压力》一课,在讲完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 传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应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理?”有的学生说是*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水才能被吸入口中。
三、亲身经历实验,体验快乐课堂 1.科学教学应到大自然中去。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要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搭建、设置、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探究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材料的呈现,活动的开展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植物的奥秘》一课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知识,难以理解、记忆。于是,我把学生带到田野里,挖几棵完整的植物,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我拿着这几棵植物,指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先让组长一一学一遍,然后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2.教师要善于用幽默、旁征侧引的语言进行教学。
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的教学时,我试着运用多种方法去教,结果前几期的学生,都不能掌握好。经过培训后,我尝试把光合作用中所需的阳光、水分、二氧化碳等物质条件,说成是零件,叶片当加工厂,产生的新物质-淀粉、氧气,说成新产品。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知道了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在哪个地方制造,制造出的新物质有哪些。而在执教《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铁架台、滑轮2个、线绳、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实验方案。人人动脑,个个动手。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这样在下面的实验操作中小且还明白了光合作用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知识。
四、实验教学,让学生人人参与
科学课应把课堂的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学生。在科学教学中实行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使学生都有所成就达到课堂高效。
组通过合作探究,快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6.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点滴体会 篇六
黄梅思源实验学校: 於松洋
内容摘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工作轨迹,感受到那一位位充满活力的青年优秀教师,那一节节撞击智慧火花的科学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至深。同时,加深了我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意义的认识,学生学好科学课程是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自然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小学科学常识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规范和繁杂,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方法,自主探索。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之目的。那么,针对农村小学而言,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这就引人深思。在此,我谨以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谈我的一点点教学体会,与之勉之!
一、提高思想认识。
说实话科学课实验课,由于农村学校实验器材还不充足,设备也不太齐全,亦得不到各级领导的应有重视,虽然开课,教师也是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加上学生记录操作步骤而取而代之,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操作,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削弱了其动手能力。有的教师是为实验而实验,许多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顾依据现有的实验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听着老师的指令,机械地摆弄器材,取些数据,填填表格,表填完了,实验就完成了。所以,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想实验教学真的有出路,我认为教师就要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性要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以往,我们有些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出所有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去做,这样学生不是通过自己探索出实验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如讲到《年轮》时,实验前,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木质的横截面分组分发,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比我讲的要清楚多了。又如讲《形形色色动物》时,学生根本不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我就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科学走进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科学。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这样会使学生做起实验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土法上马,自制教具。
土法上马,自制教具是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结合教材实际做一些教具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可以达到教师预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我把一个玻璃茶杯 用墨汁将全身涂黑,只留下长4厘米,宽2厘米的缝隙,然后用电筒对着小孔一照,发现光通过茶杯的小孔,应该反射在小孔对面,然而反射在另一折;又如在教《让灯亮起来》一课前,我就自制了一些相关的教具,组装了简易电路图。总之,只要大家做生活有心人,科学就在身边,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眼里有资源,心理有教育,科学资源就无处不在,更是取之不竭的。
四、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在思想上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等来了设备,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这是很不现实的。我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进行替代和补充。如教《用根茎繁植的植物》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夹竹桃、天竺葵,我都不太认识,何况学生呢,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用本地随处可见的杨柳、葡萄等植物进行压条、扦插实验,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呢。又如在教《家养小动物》 一单元,我预先让学生喂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以及生活习性等等。诸如此类的像《养蚕》、《青蛙》等内容。皆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栖。这样就接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也比较生动形象、深刻。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虽然很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地形、作物、水域,等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水资源的利用、土资源改造与利用、茶叶的加工等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五、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稻谷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7.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篇七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脱胎于以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带来了新颖的教学理念, 内容涉及更加广泛和科学, 突破以往只局限于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介绍。作为一线教师, 必须快速调整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进而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教师要重视学科理论、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学习。
首先, 要注意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注重掌握前沿知识, 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确定一个方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可能你的业务很精, 但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而脱离时代发展的轨迹, 可能就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情。
其次, 要重视一些流行软件的学习。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声音处理软件Cool Edit Pro、动画制作软件flash、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asp网页制作等, 要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各种软件的操作水平。
最后,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强化集体讨论, 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积累,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是诠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实现教学相长的科学, 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理论的指导。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理解教学现象, 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使自己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时刻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信息技术又不是什么主要课程, 教学有什么可以反思的?”常常有人会这样说。其实做任何事, 要想取得好效果, 都需要及时反思, 尤其是需要针对做事前的预期规划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反思, 是教师职业规划和自我成长的重要策略, 正如某位专家曾说:“写一辈子的教案不能成为名师, 但认真写三五年的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名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智慧及教学效果作深入的反思, 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巧妙之举、失误的处理或者是疏漏的地方, 并及时记录在册。通过反思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直击问题, 直面挑战, 留底备查, 使之成为今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改进和借鉴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 反思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进行反思:一是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 包含教学质量测评、课堂的进展过程、学生的评价反馈等, 教师要寻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当然, 也包括有哪些成功的做法、特色的处理。二是对教学评价的反思。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 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突破重难点等诸多问题, 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对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反思, 包括教学的过程、方法, 甚至包括语言、板书、课件、教学智慧的处理等。三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这是课后反思的比较常态的做法, 即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的差距及其原因, 通过反思进行二轮甚至是三轮设计, 修改完善, 促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三、不懈探索, 孜孜以求
信息技术教师不懈探索可以弥补学科本身的先天不足, 从而实现自身不断的超越。勇于探索, 应该成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职业规划的动力源泉。
在过去的计算机学科课堂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去教一些软件操作方法, 教师成为微软公司的软件培训师。然而, 在新课程背景下, 所有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比其他学科开设得晚, 可以说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 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尚无权威定论, 这导致许多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 不知如何有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机遇, 为其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平台,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实践, 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促进自身职业规划。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姿态, 不断地学习、借鉴、探究和反思,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开拓与创新, 最终实现自身职业规划的完善, 使教学生活有为有味。
摘要:职业规划是学校教师坚守教育阵地、保持工作激情、获取成功体验的重要前提,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谋求个人发展, 值得深思和探究, 本文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去阐述。
8.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16-001
一、充分准备器材
以前,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用的科学实验室,没有与科学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甚至没有科学课专任教师,科学课任课教师只能用自制的简单教具和学生科学课学具袋中的材料上科学实验课。江苏省“四配套”工程为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配置了与科学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农村小学通过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整合学科间、学校间的多种资源,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学课教师要准备所有的实验材料,工作量必然相当繁重。所以,作为科学课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配套的实验器材,而应该开动脑筋,利用身边资源,发动学生多渠道充分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例如,在教学“解释”一课前,我去找学校附近的水果摊老板,说上实验课需要一些腐烂的水果,水果摊老板很热情地免费送给我很多。再如,在教学“观察”一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自带少量茶叶到学校来,再根据学生带来的茶叶种类,适当地添置了缺少的茶类,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茶叶,望、闻、含、泡、饮……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经历着准备时的激动与好奇、课堂上的学习与交流、课后的反思与回味,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开始实验之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让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要提前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制定相应预案,以随时对实验方案做出调整;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
例如在教《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知道借物漂浮、改变形状、改变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捞铁牛》和视频《竹排漂流》,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沉在水里的物体可以浮起来。并进一步产生疑问: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有哪些方法呢?让学生根据已准备的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并启发学生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实验。在看过学生的方案设计后,我问学生:如果用你的方案,沉在水里的物体无法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方案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将情况考虑充分,备好实验预案。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设计本身,也会考虑到实验材料的选择、步骤先后、实验变量等。
三、确立实验小组
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与表达,因此,实验分组必须科学、合理。一个好的实验小组,必须分工明确、无缝合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吸收、改进小组其他同学的观点,能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探究结果的举措,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创设恰当的实验小组合作机会,确立合理的实验小组。教师要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操作、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发言交流,提供组内成员更正、补充、争辩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确定小组每个成员的分工:如“实验组长”、“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各分工的职责,教给学生各分工参与实验的详细做法。分工采取轮流制,可以固定时间轮流,也可以根据不同学习任务轮流。教师要教给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发言,能独立思考并围绕实验发言,发言时要有充分的证据,口齿要清晰流畅,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学会倾听,听清别人的发言,边听边与自己的观点对照,提出质疑或能用别人的观点理清自己的不同观点,不随便插嘴;学会协助,要耐心热情地协助小组内暂时不能完成任务的成员顺利完成任务。
四、准确规范操作
在学生实验的各个阶段,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要领,如视线要与刻度相平,对温度计读数,视线不能高于或低于刻度;用酒精灯盖子熄灭酒精灯火焰,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将试管略倾斜,滴管口伸入试管内轻贴试管壁,往试管中缓缓注入液体,不能将滴管和试管垂直注入;闻不明物体气味时要用手在物体上方朝鼻子轻扇,不能将鼻子直接靠近物体大口吸入。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全面分析、考虑误差、整理器材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将实验完整或部分向师生演示,对于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不成功的原因,引导他们改进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牢记操作规范,我特别设计了让学生闻气味的环节:将采集好的气体瓶带到实验室,指名学生来闻气体的味道。学生在1米远外就向我表示气味不太好闻,我让学生把鼻子贴近瓶子使劲闻,结果学生被呛得满脸通红,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我告诉学生瓶中的气体是氨气,氨气的气味是刺激性的。再讲解闻气味的规范操作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牢记闻气味的规范操作方法了。
9.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1 篇九
叙永县赤水中心校:罗小兰
论文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本文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一些经验交流,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让学生认真学科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科学的魅力。
关键词:
科学素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享受科学
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时代和民族振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细心地引导、耐心地培养。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得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农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尤
为重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校生活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定期创办科普小板报和手抄报,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军事„„还可以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展示科技成果,给予及时的奖励。农村小学还可以根据学生家长多数是农民这个特点依托家长的帮助,让学生对果树嫁接,让“多果树”不再是幻想,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中提升科学意识、培养了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让学生认真学科学,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农村学校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源,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的,完全不能满足小学生浓浓的求知欲望,农村小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课堂无疑是最好的阵地。这给上科学课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学科的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辅导作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观察实验现象,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与渗透,充分发挥科学课的优势,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三、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会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发挥农村优势,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农村学校就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大自然给予的天然条件,开展相关的科技制作活动。如农村的学生每天都以花草树木为友,对于蝴蝶、蜻蜓、鲜花、小草和树叶都亲密无间,所以学校可以开展制作动植物标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注重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科学实践活动。
农村学校一般都是学生少、班型小,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时要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把着眼点都放在农村、农业、养殖业上。
如我校所在的叙永县赤水镇是一个水果大镇,每个学生家里都有水果,我们学校高年级组开展了“制作水果电池”的科技实践活动,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相关的科学现象,收集有关电池的种类、危害、应用和制作方面的知识,将不同的水果作为实验对象,在家长的辅导下测量电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明白水果是可以作为电池的,还让学生记录和观察各种水果的生长情况并作好分析和建议。
我们学校的不远处有一条可流——赤水河,它原本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里面有很多小鱼,可是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污染、电鱼、捕鱼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学校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系列实践活动。开展沿赤水河两岸调查走访活动,活动走访了赤水河两岸5个村庄,走访了村干部和七旬以上老人,向他们请教赤水两岸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所积累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号召全镇的人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积极参与保护赤水河的行动。
农村学校虽然硬件设施少,但是有很多科学活动室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完成的。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虽然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彩能够帮助科学家准确地观测天气,我们农村的小学生也能用简单的工具来发现天气变化的信息。
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动手动脑的科学实践能力,从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青少年科技创新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
(1)提高认识,为开展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我们在校园内张贴科学家的挂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充分利用每年的科普周开展科技教育专题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留心生活,挖掘创新的源泉。
科学技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事事有科学,处处可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个善于观察的细心人,如:2009年湖南踩踏事件后,学校大力强调楼道安全问题,很多学校的教学楼都存在踩踏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有人逆向行走的时候更危险,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学校有个同学就用“科幻画”的形式发明了“防踩踏楼梯”的大胆设想。又如我镇是地理面积比较大,镇内海拔高度差距大,5、6
月份当镇上的温度达到20多度的时候,中沙村的温度还在10度以内,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调查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
2008年5月12日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谁也不会忘记,我们学校虽然离震中很远,但是那种摇曳的感觉和地震的破坏性我们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我们学校就有1同学设计了相关的科学幻想画,他把每个家庭设计成了一把可以飞翔的大伞,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伞自动收紧,像热气球缓缓上升便躲过了地震的侵蚀。
(3)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比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 “我爱科学”演讲比赛,“科技创造未来”科幻征文,“读一本科普好书”读后感,科技小论文、我的科技小制作等科技活动。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科学的魅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探索的乐趣,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教师的赞扬等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学生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充分的给予正面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肯定的举动往往在学生的心中会荡起层层涟漪,使学生产生暖意,觉得老师时时刻刻在关心注意他,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吝啬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创新的愉悦,对于培养科学
素养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也并不是简单的一节课和一次活动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新时期的教师从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享受科学等几方面着手,孜孜不倦辛勤的耕耘才能见到成效。
附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人民教育
2、《科学课》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
10.农村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篇十
一、整合农村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1、学科渗透
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首先从课堂人手。因为课堂是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而又自然地渗透科技知识,使学科知识更精确、更丰富、更生动;使科技知识更具生命力、更无处不在。
2、兴趣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组织成立各类科技兴趣小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一系列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能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习科技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
3、课程教学与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环保综合实践活动,考察家乡水源水质保护情况,定期开展培训,记录数据,编写简报,以扩大影响,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4、构建多平台的信息资源
由于网络环境中的海量信息,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可以将要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达到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与此同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筛选、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及其价值。
通过网络创设、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而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这种教学结构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而且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内涵。提高科学教育效果
1、利用校园资源,拓宽课堂空间
校园资源主要指校园环境资源。校园日益美化,有绿化带,有花坛,动植物群落趋于稳定,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利用校园环境来开展的教育活动,带学生走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和学习,让学生在环境中更好地理解环境、关心环境,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对环境对生命的责任感。
2、挖掘社区资源,开展综合活动
社区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能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开展的“探究学校门口的交通”科学实践活动,“垃圾的分类回收”调查和宣传活动,到酒厂的参观酿酒工艺活动,对养殖厂进行的考察活动等,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增加了他们与社会密切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3、运用社会事件资源,填充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资源,人类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前进。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让他对社会及生活中事件中的科学知识有所体认,促使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才会到生活中去学科学。
4、结合家庭资源,实践课堂知识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空间,每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必须回到家里来进行消化吸收。家庭中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奠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①动手动脑找欢乐。家里栽的花,种的草,养的可爱的虫鱼鸟兽,就是天然的科学学习资源。
②书报杂志巧利用。利用家庭藏书,报刊杂志等拓展学生知识面。
③家庭废物巧变宝。家庭中每天有许多废弃物产生,科学教材“废物利用”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废物设计制作的小用品、玩具、装饰品等。
三、强调两个主体。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动性
在课堂上,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定位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位置,支持和帮助活动的起始和深入,通过多元化的课程构建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来实现学生的获取,而不是单纯的施加。在课外的调查中,让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事先未知的困难,从开始调查的兴致勃勃到实地调查中体会苦、累,是学生珍贵的个人体验。
坚持以课堂探究为主体。通过动手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学习的核心。
11.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十一
1. 利用农村庭院优势,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在农村, 许多农户有较为宽敞的庭院, 这正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教五年级的“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等课, 如果要做演示实验, 这可需要好几天, 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条件好的城里学校可以利用视频或其他的课件演示, 而农村大多数学校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在庭院找个角落, 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种子发芽实、绿豆芽的生长过程。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基地, 便于观察实验, 还可以把观察到的现象写成《植物随便插也能成活吗?》《夹竹桃有毒吗?》这样的好文章。如果进一步种些蔬菜、花卉等, 不但绿化美化庭院, 还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依托农村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我们农村有湛蓝的天空, 洁白的云朵, 茂密的森林, 数不清的野花野草, 名目繁多的动物。利用这些城里没有的丰富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们学校成立了“红领巾气象站”,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条件, 开展了气象观测活动, 搜集了谚语1000多条, 先后有近百名学生掌握了初步的气象知识, 自己动手编写了《气象小知识》《红领巾气象站》《气象谚语大全》《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云》等材料。这样, 学生看多了就记得多, 理解得多, 观察能力就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开辟农村活动基地,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把对科学课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农村小学一般都有一些空地, 可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为生物园地, 结合课本中观察实验内容, 有目的地种植一些花草、蔬菜和本地常见作物。由学生亲手种植、管理、观察、实验、分析、研究植物生长发育, 并由小组每天指派学生做好观察记录。此外, 生物园地还可饲养一些小动物, 如小鸡、蝌蚪、昆虫等, 以便作长期跟踪观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小制作及小发明, 如制作电动航模、玩具、小电扇等。有些科学实验材料实验室没有, 但是在农村那些材料容易收集, 如用废木条做杠杆尺、支架, 酒瓶盖做砝码, 可在“杠杆尺”等课中使用;教学“电磁铁”时, 可用铁钉、废旧漆包线、电池制作高效电磁铁在实验中使用;其他如用废铁片做电键、叶轮模型, 乒乓球做地球仪等。我们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那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学生常常到万木林采集动植物标本, 参观那里的标本展览室, 回校后加以制作。
4. 开发农村生活资源,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为了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让学生随时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在农村有的是庄稼、蔬菜、果树林木。一般家庭还养有牲口, 有的家庭甚至养蚕、蛙、蛇等动物, 这就是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植物美丽的姿态、生长的过程, 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直观知识。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举行科普小论文竞赛和科学知识竞赛。如《家燕生活的观察》《蜘蛛捕食的有趣现象》《小鸡饮水的教训》等。
5. 针对农村学生的天性, 设计科学教学内容
农村的孩子天性爱玩, 好动。如在教学《电磁铁》一课, 让学生亲自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学生最爱玩磁铁了, 通过操作, 明白了“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现象。这样, 本来很抽象很深奥的科学道理, 通过探究摸索变得直观、浅显了。
6. 根据农村学校特点,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为了美化学校环境, 营造环保氛围, 学校可以利用花圃、走廊、生物园等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我校六年级 (3) 班在班级讲台和窗户边分别摆上了几盆好看的室内花卉, 不但增加了教室绿意, 缓解视觉疲劳, 而且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科普的“绿色种子”。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科学实践活动, 让家长、学生一起参与。如:五年级“做一个生态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等, 这些课题有了家长的参与就容易多了。同时, 我们要求每班定期出好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开一次有关科普的中队会、布置一个科技角、听一次科普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观看科普录像、阅读科普读物、制作科技作品、了解科学家的简历、提出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等。
7. 结合农村社会环境,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我们学校把万木林、自来水厂、电站、水库、果园等作为科普基地, 每年带学生到那里学习、参观、考察;考察中, 曾经有个学生问我:“高山越高, 离太阳就越近, 怎么高山会更冷呢?”这样的问题用语言描述, 说服力似乎不是很强, 但是, 登上了海拔1383.7米的郭岩山, 在强烈的风吹下, 就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了。在万木林里, 他们认识了许多动植物, 还初步了解了它们的分类和区别。去了自来水厂, 通过对家乡的水资源进行调查等, 从而更加珍惜用水。他们还写出较好的小论文来, 如《家乡的水资源调查》《毛竹生长过程》等。
12.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篇十二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问题逐步暴露了出来。从表面上看,部分问题源于一些教师的科学知识不够扎实,但隐藏其后的根源是对“科学的性质”没有正确掌握。比如某小学三年级一次科学探究课上,孩子们对于第3次与前两次不同的实验结果并不产生质疑或好奇,而是不假思索地将前两次相同的结果填进实验记录表。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使他们认识到求真是科学的灵魂。
南京大学教育系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学教育中心合作,在初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37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是城市教师)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有关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即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理解,以及教师们在教学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等。同时,调查将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水平与其学历、职级、科学课教龄、已有培训经历、工作前专业等因素进行联系,从而找出其中主要影响因素。----编者
13.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篇十三
泉港区驿坂小学 陈俊阳
[摘要]寄宿制是规模化办学的一条必由之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必须积极探索、研究寄宿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寄宿制管理模式需要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要重视课余生活的科学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根据区域和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多的优势,科学组织、指导寄宿生切实利用课余时间,激发他们课外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增进寄宿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学得更好,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空间里放开思维,放飞心灵,彰显个性特长。
[关键词] 寄宿生;课余生活;科学管理
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没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成果积累,必须依靠学校自身边实践边探索,逐步积累,不断创新。如何根据区域和学校自身特点,充分发掘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科学组织、指导寄宿生切实利用课余时间,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满意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管理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一、积极构建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
(一)采用“五级管理模式”,实现层次管理
1.校长包校:校长是全校寄宿生管理第一负责人,全权负责整个寄宿工作的领导、决策、指导。主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整个寄宿班的全盘统筹工作,包括寄宿生的分班、值日等安排、寝 1 室编定、床位落实、寄宿生管理委员会组建及寄宿生的保卫安全。直接对校长和学校负责。
2.行政包层:学校行政一班人,全员参与寄宿生管理,按要求按时间按地点(负责楼层)到位参与管理。
3.班主任包班:班主任为寄宿生管理中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寄宿学生人数清点、思想工作及与家长和学校行政的联系等。
4.辅导老师包堂:辅导教师针对寄宿生具体情况,制定当晚辅导计划,主要负责当晚寄宿生的学习辅导。
5.大队委包评价:在学校大队委中专门设立寄宿生管理委员会,由寄宿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寄宿生的日常检查和评比。
(二)加强三类协调,形成寄宿生管理合力
1.加强行政之间的协调,统一思想搞好寄宿生管理工作。2.注重学校与家长的协调。3.加强教师家庭内部的协调。
(三)关爱学生,实现人文管理
1.视学生为已出,关心爱护学生,做好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校应专门成立寄宿生心理咨询室。
2.学校后勤部门全心全意地搞好服务工作。重点包括学生饮食、居住、卫生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给寄宿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4.努力建设浓厚的寝室文化。
二、努力形成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具体模式
(一)加强寄宿生课余学习管理 1.实行寄宿生课余文化辅导(1)每晚上两节晚自习,由任课老师包堂,第一节课学生自习,适当集中讲授,第二节课进行个别辅导,老师负责课堂纪律的管理。同时负责当晚寄宿生人数的清点。
(2)寄宿生每天早餐前进行30分钟晨读,由学校安排老师进行管理。
2.对在校寄宿的学生实行个性特长辅导。例如可以在每天下午开设书法、绘画、篮球、花样跳绳、象棋、乒乓球、阅读、广播等兴趣小组,丰富寄宿生课余生活,培养寄宿生个性特长。
3.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开辟寄宿生蔬菜劳动基地,组织寄宿生外出踏青、秋游等活动,解决寄宿生由于在校时间过长而与社会接触少的矛盾。
(二)加强寄宿生保育管理
1.实行行政包层制度。行政人员每人每晚负责一个楼层寝室的寄宿生的管理,与学生同睡,保证寄宿学生的安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同时负责学生起床后的体育锻炼等。
2.班主任包班。班主任作为寄宿生的直接责任人,对本班寄宿生作全面的管理,对学生在校寄宿保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初步处理并向学校行政及时反映,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3.大队委包评价。在学校大队委中专设寄宿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寝室卫生、纪律进行检查与评比,学校生活教师负责指导与管理。
4.每层寝室设生活教师一名,负责寝室卫生、消毒、财产保管及中年级学生的生活照顾等(后来改由值日老师负责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由学生专干负责管理。5.学生饮食及居住条件由学校后勤负责,学校后勤应尽最大的努力完善好学生的居住条件,保证和改善好寄宿生的饮食。
(三)加强寄宿生心理管理
1.班主任包班。班主任对本班寄宿生心理健康负直接责任,负责寄宿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初步处理,并与学生专干及时联系,共同解决好寄宿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2.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学校安排专职心理老师负责,学生专干负责管理。
3.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发放家校联系卡,保持学校与家长间的密切联系,对学生在校出现的心理问题双方及时沟通,共同处理寄宿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丰富寄宿生在校生活。学校除在寄宿生中开展个性特长培训外,还可以在各寝室配备各种球类,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各寝室进行相应的布置,使寄宿生在校住宿安心,生活多姿多彩。
14.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 篇十四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如下:
1.实验硬件设施不足。
实验是需要建立在各种仪器和设备基础之上的教学。 但是, 当前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很多学校的实验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有些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器材, 部分学校拥有实验器材, 却只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 这样的设施配置严重影响当前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有序开展, 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模式应试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素质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学科。 但是, 实际课堂教学中, 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检查、考核, 将本该属于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回归应试教育。 课堂教学中, 教师干脆不做科学实验, 而让学生背诵一些现成的科学实验成果, 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而且, 理论课程远多于实验课程, 是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3.教师缺乏足够重视。
对于很多学校、教师甚至学生而言,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名副其实的“副科”, 对于这门“副科”,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太重视, 甚至不会将精力和心思“浪费”在这些所谓的副科上。 因为, 对于小学阶段的升学考试而言, 语文、数学才是重点科目,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知名度, 将所有精力集中在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学习上, 而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课, 则完全采取“背多分”式的教学模式, 严重背离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
4.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来讲,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方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一些精彩的科学实验。 但是, 实际课堂教学中, 尤其对于农村学校教学而言, 很多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多半是一些“兼职”教师, 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水平, 都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严重影响当前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实施和开展。
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资源开发策略
笔者分析了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那么,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积极开发实验资源,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呢?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资源开发来讲, 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前面我们谈到, 当前很多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师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 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认识不足, 因此,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资源开发过程中, 需要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让教师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课程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才会努力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2.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科学实验硬件设施匮乏的教学现状, 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校在实验设施配置上加大力度,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农村地区学生对大自然的充分了解,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中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观察生活, 了解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小实验,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想。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来讲, 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搜集一些有趣且简单实用的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 演示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上台和教师合作, 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 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互动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有力保障。
4.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开发实验资源。
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讲, 其最大特点在于亲近大自然。因此, 教师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资源开发中, 应当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包罗万象的事物, 同时, 可培养学生观察和反应能力, 帮助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效率及资源开发效率。
总之,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当根据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 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新, 将开发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资源, 确保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不再是摆设,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全面提升。
摘要:近年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影响下, 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备受广泛关注。但是,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 由于受教育理念和教育设施的影响,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不容乐观。本文详细阐述农村地区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并提出加大农村地区小学科学实验资源开发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农村地区,实验资源
参考文献
[1]孟庆娟.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大力开展自制标本活动.工作参考, 2005.
[2]李友成, 唐士列.改革自然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4.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08-09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06-22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09-01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06-14
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10-08
农村小学教师调查报告11-04
小学农村教师三育人事迹材料08-17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教师09-09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