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精选9篇)
1.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一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管理办法
(鲁教科字〔2009〕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高校科技项目)的管理,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培育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我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校科技项目是我省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支持我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科技人员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三条高校科技项目分为资助经费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每年集中申报一次,研究期限一般为2至3年。资助经费来源于省财政设立的山东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省直属高校中青年教师和科技人员申报的项目。
第四条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处是高校科技项目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立项、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申报
第五条高校科技项目采取限额方式申报。
第六条申报条件
(一)选题学术思想新颖,符合我省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或较大的应用前景。
(二)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我省高校在岗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学风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须具 1
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重点支持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三)课题组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主要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项目的研究,所在单位能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
(四)项目负责人无主持在研的高校科研项目。
(五)申报自筹经费项目时,须提供出资证明。非省直属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只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
(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申请的项目,提倡跨学科、跨院校、跨部门联合申报,发挥群体优势,联合攻关,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第七条申报程序
(一)省教育厅每年4月底前下发本高校科技项目申报通知,确定各高校项目申报限额、条件、程序和有关要求等。
(二)各高校根据省教育厅申报文件确定的限额及要求,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校内申报,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在对初审结果校内公示(不少于7天)后,确定申报的项目。
(三)申请人应如实填报《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项目组成员均应在申请书上签字,不得代签。
(四)项目负责人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对本校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所在高校学术委员会应对申请项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等进行全面审查,择优推荐。有合作单位的,应在申请书上签署合作意见并加盖公章。申请项目的内容应真实,并无对他人科研成果知
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及其纠纷,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承诺对此承担责任。
第三章评审与立项
第八条高校科技项目评审与立项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正合理、择优支持”的原则。项目的评审过程分为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和审批立项三个阶段。
第九条形式审查由省教育厅科研处负责,对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评审;专家评审采取通讯评议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
第十条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对专家评审通过的资助经费项目及经费额度进行联合审批立项,并下文公布。自筹经费项目由省教育厅审批立项并下文公布。
第四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项目批准立项1个月之内,签订《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简称《合同书》)。资助经费项目《合同书》由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与省教育厅科研处签订,并作为拨款和结题验收的依据;自筹经费项目《合同书》委托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报省教育厅科研处备案。逾期不报,且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或项目负责人提出无法落实《合同书》确定的条款,作自动放弃处理,则撤销该项目。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进展报告》,重点反映研究项目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和下工作计划等。进展报告应于每年1月底前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省教育厅科研处,其中,资助经费项目的进展报告将作为下一拨款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研究人员发生变动、研究内容上有重大调整以及须延期、中止的项目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省教育厅审批。其中,延期项目延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四条省教育厅科研处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进行抽查。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五条高校科技项目经费主要由山东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和承担单位自筹等构成,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第十六条高校科技项目资助经费按照一次核定、分拨款的办法下达,其支出的范围及管理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山东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鲁财教[2008]16号)执行。
第十七条因故撤销或中止的项目,除停止拨款以外,视情况收回已拨经费的全部或剩余部分;对违反相关规定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发现并核实后,将撤销对项目的资助,直至收回已拨全部经费。
第六章结题验收
第十八条高校科技项目应在合同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结题验收。一般情况下,基础研究类项目提交结题报告,应用研究类项目采取会议验收或通讯验收。
第十九条采用结题报告结题时,需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并附带相关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采用验收方式结题时,专家组应包含技术、财务、管理三个领域的专家,会议验收一般不少于7人,通讯验收一般不少于5人。课
题组应提交验收申请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书》,附带相关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需要进行成果鉴定时,可与验收工作同时进行,但需提交成果鉴定材料。
第二十一条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被SCI、EI、ISTP收录)、专著、软件、数据库、模型、专利等。项目成果均应标注“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A Project of Shandong Province Higher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和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得作为结题验收材料。
第二十二条项目结题验收以《合同书》为基本依据,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核,提出结题验收意见。
第二十三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通过结题验收:
(一)未完成《合同书》的主要目标任务;
(二)提供的结题验收材料不真实、不完整;
(三)擅自修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
(四)超过《合同书》规定期限6个月以上,且未报省教育厅审批;
(五)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
(六)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或作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要进行整改完善,并在6个月内再次提出结题验收申请。
第二十四条未通过结题验收或无正当理由中止研究的项目负责人,3年之内不能申报高校科技项目;对不认真履行项目组织和管理职能,违反相关规定,甚至弄虚作假,项目结题验收通过率低的高校,省教育厅将视情况减少其项目申报限额,直至暂停受理其项目申请;对项目管理规范,结题验收通过率高的高校,将适当增加其项目申报限额。
第二十五条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若科学意义较大,应用前景较好,需在该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究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后,视情况给予连续资助。
第二十六条高校科技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参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办发[2002]30号)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山东省教育厅负责解释。2001年印发的《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2.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二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武术课,发展
1前言
高等体育院校开展武术课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学生对习练武术的积极性很高,而由于每个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师资和学校对武术课安排情况的不同制约着武术的发展。由于武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及传承价值,武术一直作为体育院校教学的一部份,是体育院校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体育”的开展,体育院校的武术课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武术的开展和实施情况存在着诸多的实际问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学校图书馆和现刊阅览室查阅了武术课开展的相关资料,在电子阅览室查阅了关于学校开展武术的论文30篇左右为本论文的撰写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编制了问卷,在山东体院、菏泽学院、聊城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随机发放了200分问卷,回收了187份,有效率为93.5%。
2.2.3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Excel对所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一步研究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根据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以此提出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对武术课的师资、武德、内容情况分析
3.1.1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对武术课的师资力量现状分析
武术课的硬件设施是保障学生学习武术的基础,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将直接影响武术课的顺利进行。武术课在高校教育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武术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来表现武术的自身价值[1]。
通过对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师资情况的现状调查表分析(见表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中,非常满意和还算满意度高达90.91%,只有少数的8.02%不太满意,只有1.07%的同学很不满意。这说明高校武术教师在学生看来是非常称职的,能满足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欲望,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相比于对老师的高满意度,学生对高校所拥有的武术硬件设施的满意度就下降了许多,将近半数的学生认为硬件设施一般,还有8.55%的学生很不满意,这可能与许多体育院校武术课大多是为了丰富课程科目为目的,并没有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另有25.13%和21.93%的学生分别对硬件设施感到满意和很满意,这说明有将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硬件设施能满足他们的课程对设施的要求对此表示比较满意。
3.1.2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对武德教育的模式现状分析
根据武术教学的特点,武德教育的模式可归纳为:课堂讲授模式、课堂渗透模式、课外活动模式、内容结合模式、环境陶冶模式、行为训练模式、评价模式和榜样模式等等[2]。武德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作用,环境的约束和课堂的教育。从学生对武术的热爱程度和认识上可以看出学生的武术的热爱程度。
通过对山东省体育院校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度调查(见图1) 得知。有27.81%的学生对武术很了解。有39.04%的学生比较了解武术,30.48%的学生表示对武术只是略有常识,另有2.67%的学生对武术完全茫然,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武术有一定的了解。 武术在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的普及度比较广,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武术不了解或完全茫然。
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可大致归纳成三点:一是对道德的认同感降低;二是对道德的贬低;三是对道德缺乏的敬畏;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3]。学生对武德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图书上的认识。体育院校的武德理论和实践的不一,导致了学生对武德的错误认识,体育院校在加强理论认识的同时更应加强实践的可行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武德的教育。武德的滞后也是导致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足的一个方面,学校只重视技术的发展而对武德的教育不够。
3.1.3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高等体育院校的武术教学一般以基本功、初级长拳为主,内容的陈旧、武术教学的方法和学习内容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武术的主动性和兴趣。
通过表2可以看出,武术课的内容学习初级长拳的人占到了总人数的42.87%;24简式太极拳为25.67%;初级剑术的为26.20%;其它的只占5.35%。可已很明显的看出武术课的教学还是初级长拳的比重最大,而初级长拳的、初级剑术和24简式太极拳的课程为多,而其它的只有很少的高校开设其它的课程。 (如跆拳道、军体拳等)。
通过图2可见,学生喜欢的武术项目中跆拳道的喜欢程度最高,而长拳、太极和散打的喜爱程度有所下降。教学的发展不能只限于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能只限于传统的教师示范讲解法,而应该把多媒体也应用到武术课的教学中去。随着武术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其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也都逐渐发生了变化,故今后要适应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在教学方式等方面就必须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5]。使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更进一步创新与当代的教育模式并驾齐驱。 从而把武术能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中去,使武术能在高校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1.4山东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课的安排
高校武术改革是高校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创编简短、有表现性、观赏性,便于教师教学, 学生训练的武术套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把与武术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中,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使学校的教学不再枯燥单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武术。
由表3不难看出体育院校所开展的武术课内容,大多以传统武术为主,占65.78%。其次现代武术,占25.13%。只有少数体育院校开设了跆拳道、柔道、军体拳和女子防身术这类武术课。 传统武术作为我国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因此,在体育院校中开设的最为广泛,同时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武术也走进了学校成为教学内容, 成了武术教学的一部分。一些学校正在尝试开设跆拳道、军体拳等近年比较流行的武术形式。这样学生不在单一地只接触传统武术,有助于学生发展个人爱好。同时也与社会流行的趋势相结合,但规模非常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影响高等体育院校武术课开展的因素分析
学校师资的欠缺、对武术的不重视。武德的理论和实践的运用不合理,导致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够。教学的内容陈旧和单一、教材的不统一和更新过慢。课程的选择不够和课程的内容不够充实,是导致武术的发展过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学校的师资教学武术课的安排进行总体分析后,学生认为学校开设武术课有利的因素(见图3)。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习武术可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强身健体。有43.31%的学生认为武术课可以陶冶情操性情、增长课外知识、发展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可以学到武术礼节及理论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有的学生认为武术表演可以丰富校园生活,通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同学对待武术的态度是认真和尊重的,认为学习武术可以内外兼修,这也与武术的自身特点密布可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之所以认为武术有利的地方是武术表演让学校活动增色,可能与该校重视武术表演,而对武术本身的教学重视一般所导致。学生普遍反映武术教学的内容单调,而部分高校对于武术技术教学和理论讲授未能充分重视,以至教学模式单一。 而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适应现代武术教学,为了使武术教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高校应在武术教学设备、教学制度、现代化教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7]。
通过图4可见,学校有阻碍开设武术课的原因中,29.41% 的学生认为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21.39%的学生认为在武术方面的教师师资缺乏是阻碍武术课开设的原因。另有一些学生表示,场地器材的缺乏、教学内容的陈旧、对武术课的安排不合理也是阻碍武术开展的原因。因此,要开设好学校的武术课, 首先,必须加大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加大师资力量,增加对场地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只有这样武术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由于学校领导重文轻武的思想没能得到改善,直接导致学校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使学校的武术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本来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很高,但由于学校领导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一些爱好武术的学生也没能好好地学习武术。场地的不足和学校对武术师资投入的缺乏导致学生没有专业的场地和器材使用,使得学生没办法更好地学习武术。
(2)由于学校对武德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大,使学生学习武术之后无的放矢。教师对武德的教育缺失,使学生对武德的学习不是很透彻。
(3) 武术课的教学由于学校课程的选择与学生喜好的项目有很大的差别,武术课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
(4) 学校的教学由于教材的单一和武术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熟练程度欠佳,使学生产生对武术的厌倦。武术课的单一和乏味也是学生对武术热爱程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4.2建议
(1)把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作为学校应把文武结合的思想运用于实践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和意志力,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清晰地掌握武术的精髓, 而不应只侧重于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偏离了人身体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2)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力度,增加武术理论课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及口述的形式来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习武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习惯, 以及培养正义感、责任感。
(3) 高等体育院校的武术教学应首先加强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开设的课程应多元化,不能只单单是武术项目,应多开设一些现代的竞技武术,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三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现状的深入分析,本文指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办学体制 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上,仍有不少高等职业院校承袭着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体制、模式,致使高职学校常会出现生源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山东省的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上述问题。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地理位置优越、行业门类齐全、各种经济成份并存,这对山东省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类技术人才就业创造了天然有利条件,同时这也为建立具有山东省特色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探索出具有山东省自身特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对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现状分析
1.1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现状。截止到2011年,在山东全省范围内,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计71所,在校生83万余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2.45%,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统领半壁江山。从布局结构上看,全省的17个地市都设有高职院校;办学主体方面,其中政府举办24所,行业企业办学27所,社会力量办学20所,办学格局形成多元化的趋势。
1.2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现状分析。山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一些新兴高职院校的出现,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升学问题,但是高职类院校与重点院校还是有很多差别。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注重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与企业合作。山东杏林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以“企业冠名”的专业班,如“钱江班”、“海信班”、“佳怡物流班”等等,这种订单式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主要特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整合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优势,将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环境与传授实际经验的实践环境进行整合,进一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则与“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合作,还与多个国外高校建立“专本”“专本硕”连读项目,这样学校可直接进入合作的境外知名大学深造,能够取得国内外两个学历。
2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但是也存在问题。在政府部门主办的24所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行政决策中政府意识过分突出,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学术特点;在管理上,学校对教学、科研的部门不够重视,造成学校各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为师生、为教学服务的主客体关系倒置。虽然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小、基础弱、地位低、办学经费不到位,专业发展不平衡,民办高职院校也因为受到一系列显失公平的外部政策,只好在夹缝中求生存。
2.2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 合作层次浅。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仅限于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并且大多数学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只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的比较少。对于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为学校提供的帮助主要集中于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捐助相应的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等,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与真正的校企合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2.2.2 缺乏整体运筹、通盘考虑。目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合作,很少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合作关系的。要做好校企之间的合作工作,对于学校来说,需要统筹安排,同时将企业与相应的办学要素进行结合,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构成独具特色的整体。
2.2.3 运行局限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目前的校企合作来说,没有充分认识企业的教育环境,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只是初步的认识,按照教学计划,只是完成其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实习的时间比较短。
3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解决对策
3.1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解决对策。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到2015年,逐步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2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解决对策
针对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的特点,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3.2.1 制定符合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立足山东、服务华东,围绕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主导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蓝色半岛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区域经济,明确培养方向,设置合理的专业知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计划。
3.2.2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主要通过订单班、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的模式来实现。
①所谓“订单教育”又叫“订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和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堂设计中,融入订单企业的特色文化,同时企业可以参与教学,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企业的需要,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地培养,毕业后学生直接进入企业。②“顶岗实习”该模式也叫“2+1”模式,按照这种模式学生前两年需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进行实训。“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一方面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实践能力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顶岗从事实际的工作,以职业人的身份完成实际岗位的工作。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在“订单培养”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③“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所谓“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交替进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然后在学校弥补实践中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使得学与用相互结合。按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培养方案通常情况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3 “联合共建”。“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行业、企业、校校合作办学模式,上述三方要与学校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行业联手专业建设是由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开展课程内容改革等。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毕业时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工作。校校合作指高职院校是国内和国际院校合作,主要是专业联合建设、学生交换学习,学校相互承认学生所修的学分,共同颁发学位证书等。
参考文献:
[1]李佑成.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邹晓春,李佑成.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3]谢广山.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4]吴绍芬.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5).
[5]周玲.高职院校定位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6]山东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2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研究”(编号:2011GG365)研究成果。
4.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四
一、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
各有关高校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招生规定制订本学校招生章程,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按照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招生章程必须如实反映本校的实际情况,内容包括招生范围、学习形式、学制和年限、办学地点、录取原则、收费标准以及专业加试科目的时间、地点等。各成人高校应对招生章程的内容承担责任并负责处理遗留问题。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2018年仍将全面改革考生志愿填报和分省分专业计划编制方式,具体编制办法见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文件。
二、招生对象和报名条件
(一)招生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3.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二)报名条件
1.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以下简称高起本)或高中起点升专科(以下简称高起专)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证书的人员。
2.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持有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
(2)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
(3)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
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在确认过程中须提供相关证书以备查验,如因不能提供证书或证书造假造成后果由考生自负。
3.在中国定居并符合上述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在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报名。
三、报名和填报志愿
(一)报名
报名工作由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网上缴费三部分组成,网上报名时考生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并填报2018年成人高考一志愿,现场确认后再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进行网上缴费。1.网上报名
我省今年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24日-29日,每天8:30至17:00。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为唯一报名网站,其他网站一律不得以网上报名的名义组织考生报名。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必须由本人填写实际联系方式,不得填写函授站点的联系地址或联系方式,不得由函授站点代为填写。因填写函授站点联系地址或联系方式导致不能录取的考生,由考生本人和相关函授站点负责。已经录取的考生,出现问题要追究高校的责任。考生应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并参加考试,任何成人高校、机构和个人不得组织不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员异地报名参加成人高考。2.现场照相和确认信息 考生本人持二代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或士兵证、异地报名考生须持有户籍部门发放的居住证等相关证明材料、中职毕业生须持有中职毕业证书、报考专升本层次的考生须持有专科毕业证、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须持有相关证书),到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进行信息确认、现场照相。时间为8月31日-9月5日,每天8:30至17:00,逾期不再办理。
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要严格把关,严禁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的大规模异地报名。报名现场需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仪,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验,坚决杜绝持假身份证报考的现象。
对确需异地报名考试的考生,我省仍沿用往年的政策,按照教育部规定和《山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考生持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和有关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办理居住证。在成人高考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时,异地报名考生须提供报名确认所在地公安机关发放的《居住证》原件、复印件,且只能在《居住证》发放地确认点进行报名信息确认。无《居住证》的考生一律不予确认。对于把关不严出现的问题,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3.网上缴费
网上缴费时间为9月11日-15日,每天8∶30至17:00,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视为报名无效。3.单考单招
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批准的单考单招试点的高校,亦需组织考生网上报名、现场信息确认和照相。
(二)填报志愿 1.一志愿填报
考生在网上报名的同时填报2018年成人高考一志愿,时间为8月24日-29日,每天8:30至17:00。2.征集志愿填报
考生在12月上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要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查询录取去向,凡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上报名系统填报征集志愿,具体时间另文下达。
(二)网上打印准考证
考生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打印准考证,时间为10月23日-29日,每天8:30至17:00。
四、考试
(一)考试时间
2018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为10月28日-29日。
(二)考试科目
1.高中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英语、日语、俄语3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招生专业要求选择1种。报考高中起点本科的考生,除参加3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2.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为政治、外语和1门专业基础课。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各科类考试科目如下: 文史、中医类(录取时中医类单独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理工类:政治、外语、高数
(一)经济、管理及药学类:政治、外语、高数
(二)法学类:政治、外语、民法 教育学类(含教育类、体育教育类,其中,体育教育类录取时单独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农学类: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医学类: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3.成人高校艺术和体育类专业招生必须对考生进行专业加试,其它专业是否加试由各有关高校自行确定。如需加试,招生学校必须在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中注明并自行命题和组织考试,于录取前向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交加试合格考生名单。
4.统考科目按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11年版)的要求命题。所有统考科目每科试题满分均为150分;高起本、高起专的统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升本每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具体考试科目及时间如下:
五、评卷和录取
(一)评卷
今年我省成人高考继续实行网上评卷,评卷工作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成绩由考生本人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不对外公开。评卷工作意见另文下发。
(二)录取
1.2018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于12月进行,具体录取时间另文下达。2.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进行。即:在符合成人高校招生报名条件、考试成绩达到投档分数线的考生中,由招生学校根据“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和录取的专业,同时负责对遗留问题的处理。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录取时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对招生学校录取名单进行审核,对录取工作予以监督,对不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3.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对新生的最基本要求,参照考生统考科目成绩和我省的招生规模划定。其中,高起本、高起专的艺术类专业(史论、编导类专业除外)和体育类专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相应招生类型和考试科类最低控制分数线的70%,艺术类高起本、高起专考生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由招生学校录取时作为参考;高起专的公安类成人高校的全部专业、医学(药学类除外)专业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监狱管理专业、劳教管理专业,如上线生源不足可适当降低最低控制分数线,但不得低于相应考试科类最低控制分数线的70%。专升本和高起本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需报教育部备案。4.录取时,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按考生统考科目总成绩向招生学校顺序投档,对于有专业课加试的学校,根据加试合格考生名单向招生学校顺序投档。招生学校根据考生参加统考的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在考生文化统考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原则上按招生学校的加试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对于农林、水利、地质、矿业、测绘、远洋运输、社会福利类所有专业,以及专升本、高起本公安、监狱、劳教类专业,如上线生源不足可适当降分向招生学校投档,降分幅度最大不得超过20分。5.录取及投档照顾政策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考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经本人申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招生学校同意,可免试入学。
(2)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8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6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6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3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3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上述运动员经本人申请并出具省体育局审核的《优秀运动员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等学校学习推荐表》(国家体育总局监制),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招生学校同意,可免试入学。
(3)参照教育部《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和“下基层”服务期满后接受成人本科教育招生办法(试行)》(教学厅〔2009〕6号)的要求,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相关项目考核合格证,经审查合格可申请免试就读山东省的成人高校专升本。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兵役退役考生,凭身份证、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士兵退役证和接收地民政局的证明信,可申请免试就读山东省的成人高校专升本。上述考生在户口或工作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办公室(中心)报名,并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招生院校及专业目录填报志愿。有关成人高校对报名人员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录取名单,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办理相关手续后发放录取通知书。成人高校在不超过本校上一年本科招生规模 20%以内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招生人数,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单独下达。报名人数超出计划数的,成人高校应对报名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4)运动健将和武术项目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须经省体育局审核并出具运动成绩证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50分投档(一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为30分),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①获得地级以上(含地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省(区、市)厅、局系统,国家特大型企业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及科技进步(成果)奖获得者。②获得省级工、青、妇等组织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称号者。③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上者。④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⑤烈士子女、烈士配偶。⑥边疆、山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国防科技工业三线企业单位(地处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除外)获得企业表彰的先进生产(工作)者。⑦年满25周岁以上人员。
(6)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符合上述照顾政策的考生必须于报名时交验相应的原始证件(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凭省级民政部门颁发的《自谋职业证》)。符合2项以上照顾政策的考生,其照顾分数不予累计。6.录取阶段,所有成人高校必须使用教育部“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分省(区、市)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在网上进行分省(区、市)计划的调整。
7.在录取过程中,对违反规定在报名时组织考生填报函授站点统一联系地址的院校,降低其录取比例或者不予增加计划。
8.录取新生名单由招生学校提出,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招生学校按审核后的录取名单将录取通知书统一寄送考生本人,不得由他人转交。
9.录取工作结束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向教育部报送录取新生的数据库,并向招生学校提供本录取新生名单。
六、新生复查 新生入学后,为防止考生持他人准考证报到,各成人高校要根据网上录取考生电子档案信息对已报到新生进行全面复查,对其中不符合条件或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对不能通过学籍电子注册的专升本新生,必须进行第一学历复核,不能提供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相应层次及以上毕业证书者,由招生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备案。
七、考生守则
1. 考生在信息确认时应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同意后签字。
2.考生必须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3.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居住证或士兵证、军官证等证件,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4.考生入场,除2B铅笔、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他科目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用品等。
5.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将《准考证》等证件放在课桌左上角以便核验。考生领到答题卡和试题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栏目。6.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7.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准入场。考试结束前30分钟经允许方可交卷出场,提前交卷出场的考生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8.考生必须按规定的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9.答题时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可将要修改的答案划去,新答案书写在划去答案的上方或下方,但不能超出该题的答题区域。严禁使用涂改液、涂改胶条等辅助物修改。
10.考生答题时应书写规范,避免书写过于潦草或字迹太小等情况;应保持答题卡卷面的清洁,不要造成答题卡折叠、破损,因折叠、破损的答题卡无法正常进行图像处理,影响评分质量。
11.严禁考生在答题卡的图像定位点(即黑方框)周围做任何涂写或标记。12.缺考考生的缺考标记由监考人员填涂,未缺考考生不得填涂。
13.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题、答题卡,不准将试题、答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14.遇试题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
15.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并按草稿纸、试题或答卷、答题卡自下而上的顺序排放好,坐在座位上不动,等候监考员将试题收好。无误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离开考场。
八、答题卡内容及填写要求
1.考生答题前必须仔细阅读答题卡上注明的注意事项,并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个人信息是否相符。
2.按规定选择使用考试用笔,第I卷需用2B铅笔填涂,第II卷需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4.答题时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可用修改符号“==”将要修改的答案划去,新答案书写在划去答案的上方或下方,但不能超出该题的答题区域。严禁使用涂改液、涂改胶条等辅助物修改。
5.考生答题时应书写规范,避免书写过于潦草或字迹太小等情况;应保持答题卡卷面的清洁,答题卡不要折叠,防止破损。折叠及破损的答题卡无法进行正常图像处理,影响评卷质量。
6.严禁考生在答题卡的图像定位点(即黑方框)周围进行任何涂写或做任何标记。7.缺考考生的缺考标记由监考人员填涂,未缺考考生不得填涂。
九、网上评卷专用答题卡(样张)
十、其他
(一)对违反考试有关规定应予处罚的,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执行。
5.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繁荣我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下称社科研究),保证社科研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下称高校社科计划)的编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条
高校社科计划是我省科学研究和教育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快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推动我省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条
高校社科计划贯彻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多形式立项,多渠道融资;实行省教育厅和学校两级管理。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五条
高校社科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实行限额申报,由省教育厅科研处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往计划完成情况核定申报指 标;申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第一季度。
第六条
高校社科计划从资助形式上分为经费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非省直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只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
第七条
申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项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探索性课题。
2、项目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3、具有学科结构和梯队合理的项目组,科研工作基础扎实。
4、项目申请经费实事求是,预算合理。
5、项目近期可望取得预期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6、学校管理组织健全,具备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资金自筹(匹配)能力。
7、自筹经费项目应提供本学校或外单位出资证明。
8、教学研究项目和已列入有关部门科研计划的项目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申报。
第八条
申请者应具备的条件
1、项目申请者必须是高校的在岗教学、科研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年龄在55岁以下。
2、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学风,并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与精力。
3、项目申请者(即项目负责人)协调参加研究工作人员组成课题组并担任组长,必须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是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
4、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尚未完成者不得申请新项目。第九条
高校社科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或其他形式的申报。
第十条
申请者要认真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第十一条
申请者所在学校应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对《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基本科研条件能否保证和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等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由学校社科管理部门汇总后将《申请书》一式2份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1份及其电子版材料报送省教育厅科研处。
第三章 项目审批
第十二条
省教育厅科研处依据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之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三条
审查通过的项目按所属学科领域进行分组并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四条
评审专家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对每个申报项目进行量化赋分。
第十五条
省教育厅会商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财政支 持情况确定资助比例,并联合发文下达社科计划。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高校社科计划管理实行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
1、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是否按计划投入了研究力量;
2、学校是否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研究经费是否到位,开支是否合理,管理是否规范;
4、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十七条
检查采取不定期实地检查和定期填报检查报告书的方式进行。项目负责人每年末填写项目本进展情况报告书,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于次年1月报省教育厅科研处。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中不得擅自更改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内容或延长研究时限或终止计划,确因不可抗拒原因需要更改或终止的,学校应及时提交更改或撤项申请报告,并附项目实施小结,报经省教育厅批准。
第十九条
对严重失职等主观原因造成项目失败的项目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高校科研计划;所在学校要有处理意见并写出检查。
第二十条
高校社科计划研究经费,来源于省财政补助、社会支持和学校自筹。省财政补助经费在确定计划时一次核定,分拨款,原则上实行无偿使用,其不足部分,学校应适当予以补足。
第二十一条
项目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其支出与管理要严格 执行《山东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鲁财教[2008]16号文)的规定。
第五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二条
高校社科计划项目完成后,应及时作出工作总结,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经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连同成果材料一式3份报请省教育厅结题。
1、所获理论性成果应随时写出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2篇以上。
2、尚未正式出版的成果(书稿)和研究报告等应用性成果,由学校组织同行专家评审验收。可采取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方式,参加评审的专家不得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五分之三。
3、正式出版著作名称应与原计划项目保持基本一致。
4、必须有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署名者所产生的成果。
5、资助项目的成果评审验收,确需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的,应由学校提出申请。
第二十三条
成果出版发表时须注明“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字样,无标注成果不予作为项目结题材料。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和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应用单位对成果的反馈意见,要及时报省教育厅科研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6.山东省电影学校 篇六
山东省电影学校是一所艺术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隶属山东省文化厅。学校始建于1965年,“文革”期间停办。1979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组建;1992年被省教委评为全省办学水平合格学校。学校占地26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教职工109人,有专业技术职务的83人,其中高级职务29人;在校生1000余人;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
学校现有电视节目制作、话剧与影视表演、播音与节目主持,舞蹈表演、杂技表演、美术、装潢设计、电子声像设备、音乐(声乐、器乐演奏)等九个专业。同时承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成人大专班函授教学和该院山东地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学校设有高标准的灯光、音响、电脑设计、影视编辑、形体训练、音乐,多功能报告厅等实习、训练场所4000余平方米。200余台高配置微机和校园网的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我校实验影院集科研、教学演出,新技术推广及对外经营为一体,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美国SR.D数码立体声音响设备,是省城首家高标准影院。
7.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七
一、山东省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大幅下降, 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 部分领域有所增长,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12年,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6:51.4:40, 整个产业结构呈现“2-3-1”的格局。按照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今后山东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将继续下降, 第二产业仍将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将占有更大的比重, 到2015年我省三次产业比例的目标是达到7:48:45。
十二五时期, 山东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体系,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山东对人才需求趋势的预测
未来一段时期, 山东省总体就业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劳动者就业比例将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略有增长;第三产业明显增长。人才需求热门行业将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建筑业、生物工程、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物流、旅游等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随着产业升级, 山东省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一是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目前, 山东省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供给较多, 但知识层次高、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却十分紧缺。从2011年初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看, 山东高技能型人才的求职者 (技师、高级技师) 仅占总供给的1.5%, 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 高技能型人才将逐步成为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主体。
二是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随着山东省产业层次的提高, 企业要求求职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 能适应多种工作, 像兼设计和生产于一身和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沟通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继续走强人才市场。
三、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高职教育发展迅速, 2012年, 山东拥有高职高专院校75所, 在校生76万余人, 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5.8%。在规模扩张的同时, 山东高职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涌现出一批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
现阶段, 山东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专业结构还不合理。在“十一五”期间, 山东省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比为3.7:59.2:37.1, 而相对应的专业结构比为3.6:21.8:74.6, 二、三产业相关的专业比重与其产业规模很不协调, 从而导致制造业人才紧缺, 而服务业人才相对过剩。
另外, 各院校专业设置的集中度较高, 计算机、会计、电子商务、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复率都高于50%, 专业雷同必然会使竞争加剧, 影响各院校的招生和就业。
二是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尤其是文科类专业, 缺少相应的实训基地和实习场所, 很多实习实训都是流于形式。
三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匹配, 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四、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山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 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人才的适应性。
1. 围绕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专业, 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就得新增改造。“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更应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首先, 要通过深入的调查, 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 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 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目前, 山东省高职院校设有专业405种, 包含制造、财经、电子信息、土建、教育等各类专业。各地人才服务中心及劳动行政部门要定期收集和公布人才需求信息, 减少职业院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其次, 专业设置应重点体现山东省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积极增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等工科类和涉海类专业。
再次, 专业设置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对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予以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突出特色, 避免在设备和师资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开办“热门”专业, 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
2. 按照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并提高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在模式上主要有产学合作、工读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就目前而论, 企业在整体上对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仍然有待提高。企业和学校要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 拓展合作层面。例如, 可以在高校和企业点对点式合作的传统模式基础上, 促进高校和企业集团进行合作, 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机制, 即在地区政府的支持下, 打造一个基于人力资源的培训、行业研究以及标准制定, 以师资培训和人才服务为一体的政校企三方共建的实训体系。地方政府也应从经费和政策上予以激励和保障, 比如对企业可减免部分税收, 对学校和企业给予适当补贴等。
(2) 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要围绕学生岗位技能培养, 兼顾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构建实用的课程体系,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深入调研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 以真实的工作流程为导向, 安排课程内容, 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安排教学, 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学习,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及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 这样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
3. 适应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层次。
产业转型升级, 使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 一些新兴行业, 如新材料、海洋生物制药等行业的技术人员, 大专学历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我省的高职教育通常是使大部分不能考取普通本科的学生进入职教体系中, 这些学生本身基础差, 很多毕业生在知识更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上仍然较弱。从劳动力市场看, 本科录取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门槛也逐渐提高。这些因素都迫切要求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近年来, 专科与本科学历学制衔接的主要模式就是专升本。2013年, 山东省在11所高职院校进行了“3+2”培养模式的试点, 即前3年在高职高专院校培养, 然后进入衔接的本科高校学习2年, 目的是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今后, 山东省应继续探索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 例如, 将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升为高职本科院校或者将与高职本科教育类型相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为高职本科教育。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sdfao.gov.cn/art/2011/4/1/art_1347_12669.html.2011-0401
[2]李真真等.山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5) .
[3]赵惠娟, 刘晓萌.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12) .
8.广东省经贸学校:打好三张“牌” 篇八
近几年来,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牢牢把握我省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和谐教育为核心,以强化技能为重点,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口”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注重打好经营管理、学生技能、办学特色三张“牌”,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
经营,学校管理的王牌
省经贸学校校长许琳伟认为,学校办学成本主要有资源性成本、管理性成本和人力性成本三大块,而其中的资源性成本,即学校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的成本是每年都要按计划增加投入的,但管理性成本和人力性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为了在建设资金比较紧张,没办法一次性把新校区建设好的情况下实现新校区建设和扩大办学规模两不误,许琳伟校长在学校管理上提倡“经营”理念:适度负债、分步建设、滚动发展,走循序渐进的和谐发展之路,把最好的资源用到学校发展上,创造条件用于增加优质学位。新(北)校区一边建设一边使用,实现了校区建设与学校规模同步发展。
首先,“经营”好内部管理,科学控制办学成本,创建节约型学校,为发展“挤”出资金。一是学校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制度,坚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从严控制费用支出(特别是管理性成本开支),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把资金主要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上。二是通过实施“以事设岗、一岗多责、满负荷运作”的全员聘任制,合理拉开教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大可能的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严格控制编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节约了人工成本。
其次,经营好学校的资金运作。省经贸学校在划归教育厅直属后,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这无疑给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带来压力。但省经贸学校不等不靠,通过 “三个一点”,即自筹一点、贷款一点和社会融资一点,实现了新校区建设投资多元化,减少了学校投资的压力和风险。所有重大基建项目和设备采购都进行招标,降低投入成本,并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减轻资金集中投入的压力。2007年向国家开发行贷款2500万用于新校区建设,学生宿舍大楼和室内体育馆需投入的4000多万准备引入部分社会资金建设。
再次,学校在招生宣传工作上主张经营意识,积极做好招生工作,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学校发展积累资金,进一步把学校做大做强。学校采取了“主打东西两翼、兼顾粤北,保住珠三角,开发外来工子弟学校,寻求校外合作办学,建立生源基地”的招生策略,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近几年招生规模屡创新高。2006年学校招生1330人,2007年招生1536人。2008年招生1844人,2009年招生近3000人,实现了学校的规模发展。
技能,学生就业的王牌
中职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即是培养职业技能的教育。省经贸学校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技能强,广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形成了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
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教特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与相关企业、行业加强并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省经贸学校深谙此理,近几年,学校先后与广东省物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广东鱼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广东省金属材料公司、广州市弘森商贸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就业提供了平台,加强了学生的技能实训。学校与近400家用人单位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为各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实习锻炼机会。学校聘任企业专家参加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和教研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例如学校与广州军宝汽车服务中心合作开发了《汽车后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网》。这是我国南方首个为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和交流而开通的网站,不仅为南粤中职学校培养汽车后市场人才搭建了平台,更是填补了中国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的空白。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习、就业等各个环节都有企业的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教学零距离。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中职人才培养的智力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时要是专家,在传授专业技能时则要做师傅式的能工巧匠。为此,省经贸学校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聘上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敢于打破用人界限,每年都从企业聘任一批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专业教师,大力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几年学校从企业引进的专业教师已达62人,占学校专业教师的68%。这一批教师掌握着行业企业最新的技能和经验,对劳动者岗位能力的要求非常熟悉,他们的成功引进和有机融入,能促使专业课堂的教学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这批教师在引进后,还能为学校带来他们在行业和企业长期工作所积累的各种资源,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习与就业等各方面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零距离”。一是课堂与实训零距离,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场所的实训中心上课,实训设备与企业相同或仿真,或把课堂搬到企业,直接带学生到企业见习或实习;二是教师与专业零距离,学校绝大部分专任专业教师都是从企业引进,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另外还经常请企业专家来校培训和讲座,老师就像是企业的师傅,学生就像是企业的学徒;三是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零距离,教师开发实训教材,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训项目和实训标准,学生学的就是企业用的;四是教学模式与实际操作零距离,按企业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教学的纪律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开展双证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经贸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双证或多证毕业教育,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保证学生双证或多证毕业。经贸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双证”通过率平均达85%以上。
经贸学校既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根据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分类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志愿队、文艺社、礼仪队、计算机俱乐部、英语俱乐部等社团,并结合学校各类专业课的设置,每年有针对性的举办技能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学校技能节的开展非常有特色,由每个专业部主办,学生社团承办,专业教师指导,要求每个专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技能比赛。通过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兴趣活动引导的联动与配合,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省经贸学校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拿起来会做,见到人懂礼貌,新环境能适应,有困难能解决,有机会能抓住”。
特色,学校兴盛的王牌
质量为立校之本,特色为兴校之源。省经贸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胆创新,提升办学经验,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特色“经贸”。省经贸学校大力推行任选课制度。任选课是为了拓宽知识和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几年来学校已开设了近100门的任选课,并初步构建起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任选课课程体系。任选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一部分是学校特色课。省经贸学校所有专业从2008级开始都开设《市场营销》、《财税知识》、《商务礼仪》、《口语训练》四门特色课程,让每个毕业生都学会经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凸显学校“经贸”特色。
特色课程。省经贸学校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模式上,从“课堂教学”向“一体化教学”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行为导向、小组讨论等转变;在教学手段上,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向多媒体技术转变。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综合实训和考试命题方式、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商品经营》课程将教学内容作重大改革,将购、销、存、经营分析等内容同时在一门课程内讲授,由两名教师共同上课,采取以实训教学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组织,着重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仓储作业实训》课程将全部考核内容分为二十项实训环节,实行百分制,每个实训环节再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改变了笔试考试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
特色专业。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省经贸学校改变了以往的学科教育体系,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每年都开展两次专业论证和调研,根据生源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专业和改造老专业,近五年新开发了商品经营(汽车商务、化妆品经营)、计算机及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国际商务(外贸单证与跟单、国际货运代理)、商务外语(外事与签证服务、国际贸易、商务日语)、幼儿教育(幼儿英语)、会计(证券与理财)等13个新专业(方向),改造了物流、商品经营(连锁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及应用等14个老专业(方向)。现经贸学校开办有10个专业共27个方向,其中商品经营和物流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学校专业(方向)数是2006年的3倍多,专业特色日益明显,形成了“大专业小方向”、长短线专业相结合的特色专业群。
特色德育。学校一贯坚持“德育为先”、“德艺双馨”的德育工作方针,努力构建以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以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体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活动为平台的育人机制,育人效果好。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制定德育工作方案,指导和协调学校各部门全面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建立了六级值班管理制度,管理严格、规范。德育工作制度化,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长抓不懈。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学校对学生进行操行分量化考核,通过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团员、“每月一星”等活动,树立集体和学生模范。重视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发挥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第二课堂活动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9.山东省高等学校 篇九
教育部:让每所学校都有好师资
■教育改革
为加快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教师和校长,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办学条件是基础 师资配置是关键
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工作背景是什么?
答: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置是关键。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配备的重要举措,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立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城市择校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战略举措,进一步突显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近年来,各地对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一大批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为国家层面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各地对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的呼声十分强烈,在国家层面出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文件时机已经成熟。
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去
问:《意见》包括了哪些主要内容?
答:文件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内容。
一是加快建立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二是合理确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
三是不断创新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支持鼓励各地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四是建立健全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交流轮岗是国家赋予校长教师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既要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出明确要求,又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进行政策引导。要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方面制定优惠倾斜政策,激发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到艰苦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工作作为培养锻炼校长教师的重要平台,与校长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有机衔接。
五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六是切实落实交流轮岗工作的责任主体。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并明确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各县(区)要根据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交流轮岗的具体要求和支持政策。
把交流变为校长教师的内在需求
问:教育部对下一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哪些工作考虑?
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考虑。
首先,加速改革进程。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研究制定了《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总体实施方案》,对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做出了具体安排。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的总体工作目标是:从2014年开始,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推进这项改革的分年度工作进度安排为:2014年进行总体部署和经验交流,印发相关政策文件,启动推进交流的专项工作措施,交流轮岗工作初见成效。2015年通过专项措施、经验交流和新闻宣传,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6年将对先行先试、取得显著工作成效的省份开展检查验收,予以宣传表彰。2017年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专项督导检查。2018年对工作滞后或不力的省份,逐省进行工作指导和帮扶,要求提出
整改措施。教育部将严格按照工作进度抓好工作落实。
其次,加强政策指导。据我们了解,近些年来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改革试点。2013年以来浙江、福建、陕西、江西、河北、贵州等省已出台由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指导意见,将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我们将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落实三部委文件精神,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的政策文件和工作实施方案。教育部将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政策指导。教育部还将通过试验区、示范区建设,支持鼓励地方推进改革,总结推广地方的成功经验。
【山东省高等学校】推荐阅读:
山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6-22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考录取查询08-26
山东春季高考本科可以填报几个学校09-26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学校10-06
山东省档案08-02
山东省健康情况10-07
山东省教师研修网10-01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