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15篇)
1.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一
幼儿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语言教育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工作,肩负着激发幼儿语言天赋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提问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幼儿语言教学经验,主要阐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和经验丰富的幼儿语言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语言训练,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问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开启幼儿智慧之门。同时,提问还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纽带,可以增强师生联系,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提高幼儿的语言意识
幼儿的语言正处在不断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提问内容,避免提问内容过于复杂,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还要避免提问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智力。提问要把握好尺度,找准提问的.关键点,从而发挥提问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提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找到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教学中,这则故事诙谐幽默,通过描述两只老鼠的不同经历,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大家猜猜是谁?此时大屏幕出现两只老鼠的图片,幼儿会顺势说:两只老鼠。
然后继续提问:我们一起学习过《猫和老鼠》的故事,那么你们知道老鼠最害怕谁吗?学生齐声说:猫。幼儿教师继续说:今天请来的两只老鼠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我们要怎么称呼他们呢?学生说:叫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本次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有话可说并且学会倾听。
二、在语言教学的重点处提问,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时候更需要层层递进,挖掘知识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让幼儿更好地驾驭语言知识。在实际语言教育工作中,经常会有幼儿教师提问一些固定答案的问题,比如“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容易使幼儿对课堂产生反感。幼儿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并且给予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积极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参与热情。比如在《五彩生活》语言活动中,幼儿接触过各种颜色的水果,所以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更加踊跃。
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问题进行提问,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问:孩子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说说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有的幼儿说红色的是草莓、樱桃、红苹果,有的幼儿说黄色的是橘子、橙子,有的幼儿说绿色的是西瓜、青苹果。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在教学互动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幼儿的语言天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三、在幼儿的疑问困惑处提问,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发展与他们的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紧密相关,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互相渗透和配合给幼儿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在教学时,幼儿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因为幼儿遇到疑问或者困惑时,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承前启后,环环相扣的作用,不断拓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加深幼儿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幼儿,要适当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每个幼儿都能经过思考回答出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百鸟园》语言活动,教师设计了大树和许多小鸟的场景。让幼儿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视频资料,对语言活动产生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欣赏的过程中幼儿会非常认真和仔细,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屏幕。当欣赏完资料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复述看到的内容,并且与幼儿进行互动,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小鸟有名字吗?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为大树上的小鸟取个好听的名字。这就刺激了幼儿的求知欲,进而说出各式各样的名字,有的说“五彩鸟”,有的说“彩色鸟”,有的说“彩虹鸟”。
四、在引起联想和想象处提问,奠定幼儿的语言素养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很独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需要引导幼儿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巩固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奠定扎实的语言素养。幼儿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幼儿被动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活跃起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幼儿的可塑性强,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去鼓励幼儿勇于实践,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比如在《鸡和小鸭》语言课上,幼儿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给幼儿讲故事,当讲到小鸭不小心掉入一口枯井时,幼儿教师把握契机,让幼儿去讨论怎么才能够救出小鸭子。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在电视里学来的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让小鸡去找小鸭的爸爸”,有的说:“找警察叔叔来帮忙”,有的说“找一条绳子把小鸭拉上来”,更有小朋友受到《乌鸦喝水》的启发,说:“在枯井里灌满水,小鸭子就会游上来。”这节语言课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提问的时候要结合现实生活,为幼儿构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2.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二
课堂提问是中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 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1.1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开端
课堂提问有时是为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提出的, 以便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先导, 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上课开始, 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比较常见.问题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在教学中, 巧创情境, 提出问题,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提出的问题紧密围绕教学要求, 对整堂课起关键作用, 通过提问可使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的内容出现认知冲突, 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 使之产生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如教学“同底数幂乘法”时, 教师可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计算2x3·3x2=?学生的答案可能是6x5或6x6, 究竟哪一个正确?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1.2 课堂提问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让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 合理地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 可设计一些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的准备.
1.3 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这种提问主要是为引入新概念、新定理而设计的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特别是对那些缺乏独创精神的学生可刺激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回答与老师的引导, 学生在脑海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对这些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新的结论, 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2. 如何设计好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
2.1 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在意图要清楚, 明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 否则提问也是徒劳的.备课时,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 要研究提问的目的, 使其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可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 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 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 理解知识的启发性提问, 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等, 不论哪一类型的提问, 都要把握学生固有的认识和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 帮助他们发现这一矛盾, 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 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否则就等于白问.
2.2 提问要有启发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取决于教师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在启发上下工夫, 富有启发的“问”, 就是“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 给学生指出思维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因此, 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要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 达到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
2.3 提问要深浅适度
对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逐步突破难点.提问时应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 这样的提问常常没有或很少有启发性.提问过难非但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反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4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提出后, 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 然后再叫某一学生具体回答, 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都积极思考.不要先提名后提问, 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 更不要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 否则均不易引起全体同学思考.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分配给全班同学, 设计提问一方面要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 教师要事先分析学生知识的缺差面和疑难点,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 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 使其在各自己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2.5 提问要灵活多变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 因而不排除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 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 当场设计出一些问题, 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于老师的提问, 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的, 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 为什么会错, 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稍有疏忽大意, 就会导致错误.一般地, 学生的认识总是从不全面、不深刻或出现谬误经过多次反复和争议逐渐发展起来的,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容易忽视定义、定理的先决条件, 常常受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对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缺乏深入挖掘或滥用类比等.因此, 在学生易产生错误处进行提问, 教学做到防患未然.
参考文献
[1]郭友敏.试论中学数学课堂提问[J].数学通讯, 1997 (05) , 5-7.
[2]黄振伟.谈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J].河南教育, 1999 (06) , 21-22.
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三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提问;原则;要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03-01
提问时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历史教学中提问的艺术,能使学生更好地记牢课文的知识点,通过启发思考能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的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提问原则
1、准确性: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学习的重点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问题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切忌模糊不清,歧路亡羊,留有岔道。例如:“秦灭六国时哪一年?灭了哪多少国家?”问题在时间、空间概念上含糊不清,学生难以答出精确答案。
2、新颖性:如果问题设置新颖,就会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这一子目的提问,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本上所学过的陈毅的诗《梅岭三章》,随着背诵:“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学生在不经意间对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的领导的领导人陈毅、游击战争的艰苦困难等知识点、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得到掌握。
3、整体性:提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设置问题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善于予以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可提问的要点
1、设置要巧:设疑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提问时应该选择好最佳的切入点,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事件的比较、思维的转折点、知识的隐申等等。
2、提问有度:问题设置要疏密结合,留给学生充分思维空间。提问太多,学生反而不能真正地独立思考,而且还会破坏课堂结构的严密性与完整性。可是也不能没有问题,不启发。应该在每提一个问题之后有一定的时间停顿,这样才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应变有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能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提问,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及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由于素质的差异,提问方式和难易程度也应有所不同。
4、方法要活: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采用一种“曲问”的艺术方法。在将八年级历史第三册第2课中的有关“请并进入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问题。在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先提问在读书分析。问:“郑成功及其子孙长期战据台湾与清朝对抗好不好?”“郑成功的后代投降归顺清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讲正文。这样的“曲问”,起到的作用有:一是提出悬念,以更好地引入正文。二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现状的能力。三是联系了当今大陆与台湾的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实际。郑成功的子孙归顺清朝,实现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四是使学生懂得清朝设立台湾府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提问的应用
提问的内容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如讲完“闭关政策”一目内容后,我给学生提出一种带有假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开放性地讨论回答:假如清朝不实行“闭关政策”,中国会怎样?思考片刻后,学生一个接一个回答:有的说中国是封建社会,不实行“关闭政策”也比不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的说只要中国是君主专制统治,人民照样受压迫剥削;有的说不实行“闭关政策”中国会很强大,中国人多,定不会受外国侵略,会打败外国侵略者等等。有些学生还用课外时间写成小文章交给我。虽然有些学生答的观点不是很对,但这种提问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今后探索问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主题意识,每当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对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对其中充忙智慧的思想火花要给予鼓励,使之愈发闪亮;对其中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现实,理解历史,发现问题热情帮助学生解决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浅谈中学课堂的提问技巧的论文 篇四
摘要:教学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要遵循准确性、新颖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巧、有度、善变、灵活。提问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堂提问 原则 要点 应用
一、提问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提问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针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进行。从教学角度说,每节课都有一个中心内容,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问的设计应围绕其展开,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抓住教学的难点设问,平中出奇,浅中见深,理清头绪,化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原则要求在提问时应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特别是信口提问一些无关痛痒的枝节问题,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从学生角度来说,针对性原则要求教学中的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设计,关键在于是否启动了学生心理上新的需求,是否指向了学生的潜在水平到现实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在学习心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特征需要来进行,设计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求应有所不同。
2.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重要的是善于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各种问题。亦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必须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价值,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引导学生到思维“王国”去探求,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需要他们跳一跳摘果子时,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摘下思维的甜果。
3.效益性原则。中学历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遵从学校教育的要求,它亦受到严格的限制。首先,它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一学期设多少学时历史课,一周几学时,一节课45分钟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其次,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一学期讲授多少内容,每周的教学进度,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都有着一定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提问设计的效益,切切不能多多益善。一堂课仅短短的45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课堂提问,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提问的方法
1.直问和曲问。直问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提问的目的在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切入主题,获得直接的答案。如:“党的一大何时召开?”“《农政全书》的作者是谁?”这种提问主要是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帮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为下一步的内容作好铺垫。曲问是一种迂回的提问方式,问在此而意在彼,曲径通幽地引入主题。
2.趣问和妙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就离不开趣问和妙问。趣问指用形象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提趣引思,使无疑变有疑。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提问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深刻持久得多。妙问是指出其不意的发问。出其不意地向学生呈现“不是问题”的问题,从而诱发他们相应的思考。
3.窄问和宽问。窄问即针对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分析的提问,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其内容有哪些?等。宽问即概括性的提问,即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进行逻辑归纳和概括的提问,如:应该怎样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作用?这种发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对比和深入分析。因此,对这类问题所作的构答常常要超越课本知识,而包含一定的个人判断因素。由此可见,窄问具体而明白,宽问概括而富有逻辑性,课堂教学中应视教学需要而有针对性运用。
4.单问和重问。单问是指仅提一个问题,然后释疑。它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针对其重点内容而设问,一堂课的提问往往由几个单问组成。如讲《美国内战》一课,讲原因时可提问:“为什么说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讲过程时可设问:“《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的颁布,对战局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讲意义时可提醒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在小结全课时进一步提问:“有人说,美国史的基本特点是美国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这段美国历史,且又涵盖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能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重问是指系列性的提问,它可以由宽入窄,亦可由窄入宽。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环环相扣的问题组,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提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
5.浅析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篇五
新泰市广播电视台
张莉
采访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关于新闻采访,学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其中,美国学者肯·梅茨勒教授给出的定义颇具代表性:“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按照这个定义,记者与采访对象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是采访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说,采访中的提问,其作用无非有二。其一是提示性,提示或交待你这个问题的来源或背景
材料,或者是,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记者提出一个思考问题的新的视角,引起观众的注意。其二是连贯性,也就是说,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叙述事件所必须的脉络。
当然,除了提问的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之外,具体到不同的事件,提问的艺术和技巧也各不相同。应时而变,因地制宜。通俗地说就是“有人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严肃、庄重的场合或采访重要人物时提问要精练、准确,语气要庄重、认真,给人可信、可靠的感觉;在报道轻松、明快的新闻时,宜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以亲切、随和的语调,让观众轻松、愉悦地感受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人物;在突发的报道中,所提问题要直指要害,以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现在,做现场报道,尤其是面对一些批评性报道,提问的难度和技巧就更大。因为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往往都是采取回避、或答非所问、或东扯西拉,记者若没有思想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不同的现场采访,其技巧的运用也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记者怎样灵活的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怎样巧妙地用提问方式将信息引出来就变得尤为重要。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采访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要准备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为赢得采访机会,记者不但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还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心理战术,把采访对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事先在其长短上均应精心设计、推敲,原则是易短勿长。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限,提问一长,采访对象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了一通较长的问题后,采访对象只能要求记者:“记者同志,请你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西方记者很讲究这个问题,善于将问题设计的简短、明确,他们讲究“报酬递减率”,即提问越长,回答越少,甚至有去无回。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过程,记者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像“请您谈谈体会”、“请您说说感受”之类笼统、空泛的问题,往往使采访对象茫然无措,不知从何谈起。提问要具体,具体地发问才能得到具体、有意义的回答。记者在采访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不可喧宾夺主。主持人要注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实真相,而不是把采访对象的思维禁锢在他指定的范围内。同时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
记者在提问时要“口”、“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中。人的内在思想,有时会在一瞬间通过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采访者能在瞬间分辨出这个动作、眼神对采访主题的重要性,并能紧紧抓住这个瞬间就可能溜走的机会,迅速转变话题,穷追不舍,挖掘到事件背后的故事,丰富采访内容,丰满地反映出报道事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问的工作,被采访者精彩的叙述和评论,往往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是成就好作品的关键之一。所以记者只有认真地研究这门提问的艺术,掌握多种提问技巧才能让采访成为真情实感的交流、思想文化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实现采访意图,取得最佳效果。
1、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2、用内行话提问。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
3、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4、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镇长,镇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喜欢养兰花,就从养兰的技术到兰花寓意的品格,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采访非常顺利。
5、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观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想,想观众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观众,观众才会喜欢看你的文章节目。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
6、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7、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8、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6.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篇六
摘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数学中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但同样具有数学所具有的种种特点。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与此同时,中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低于美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明显低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仅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如何提问、学生如何提问的必要性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
目录
摘要................................................................................................................................1 1.教学提问的概念........................................................................................................3 2.教学提问的流程.......................................................................................................3 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3 3.1提问技巧掌握的必要性.....................................................................................3 3.2提问技巧的分类................................................................................................4 3.3提问的注意事项................................................................................................4 3.3.1发出问题......................................................................................................4 3.3.2引导回答.....................................................................................................4 3.3.3总结提问.....................................................................................................5 4.学生课堂提问的技巧...............................................................................................5 4.1学问题的概念.....................................................................................................5 4.2学生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5 4.3提问能力缺乏的原因........................................................................................6 4.3.1缺乏提问的意识..........................................................................................6 4.3.2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6 4.4小学生数学课提问技巧....................................................................................6 4.4.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6 4.4.2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6 参考文献.......................................................................................................................7 1.教学提问的概念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指教师对学生提问,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排除个别课堂上个别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2.教学提问的流程
在提问的课堂教学中,通常的教学流程就是教师讲解新知识、新概念,接着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反反复复的提问与回答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巩固了知识,而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提问、逐步转向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提问课堂上,教师往往是预先设计好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只要顺着这些问题拾阶而上,一般都能够顺利地到达目标。一个问题不能把学生的思路拉过来,那么我们再尝试用另一种提问方式来逐步牵引、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3.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3.1提问技巧掌握的必要性
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把提问当作他们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有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在校平均每天要提问大约400个问题。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经常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可见,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
3.2提问技巧的分类
根据提问的类型,教学提问的水平分类有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应用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综合水平提问、评价水平提问;教学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分类有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自答式提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总分式提问、台阶式提问、连环式提问、插入式提问;教学提问的具体方式分类有直问和曲问、正问和逆问、单问和复问、快问和慢问等
3.3提问的注意事项 3.3.1发出问题
发出问提要把握时机、对象、顺序、方式、语态等,待答中注重停顿时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这也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收到尊重的体验,教育是贯穿整个教学的每个细节,学生会根据老师言传身教地怎样对待他而形成其日后怎样对待别人的习惯,这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会学会尊重。3.3.2引导回答
引导回答是指对待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设法促使转机,重新发出问题,具体把题意说明,告知其问题的难点,逐步引导;必要时适当提示,稍微点拨;待回答完毕后补充修正,以求完善,有时候可能需要教师根据情况请其他同学补答、修正或替答,也可由教师本人做这些工作。
3.3.3总结提问
课堂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公正地指出其优点或不足。如有必要,教师可复述正确答案或再做简单讲解,以照顾到中下等程度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请有关同学复述正确答案,以加深理解。通过着整个步骤训练出的教学提问技巧,可以增强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使教学提问更积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课堂提问的技巧
4.1学问题的概念
数学问题的是指并非可以立刻求解或较令人费解的问题;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一个独创性的数学问题的重建离不开新的数学问题的提出。与此同时,一个人常常是在他产生和分析一系列相关的新的数学问题时,才会理解和欣赏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
4.2学生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从相关的报道和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学习特别勤奋但是,中国的学生只会回答教师课堂上的问题,而且这些答案几乎就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或者就是课本上所写的。这样的学生是很少有创造力的。最有创造力的是那些在课堂上经常提出新颖问题的学生,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它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从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低于美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明显低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4.3提问能力缺乏的原因 4.3.1缺乏提问的意识
在当前的教育中,学生为了分数、升学,只知道拼命记忆知识而不会对其产生怀疑,更不会带着怀疑去问底。教师们也比较习惯于讲解现成的结论,缺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些都不利于问题意识的产生。4.3.2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
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一方面是受错误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文化传统的制约。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认真学习,毫无疑问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会解书本上的习题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那些有了问题就去问老师的同学,会因为挤占老师的自由时间而未必成绩就很棒。提问和成绩似乎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成绩与升学却又必然联系,所以从教师一方或者从学生本身都没有太多提问的动力,更谈不上形成提问的习惯。4.4小学生数学课提问技巧 4.4.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提问是指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质疑,这是从源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开发创造力必要的环节。当然由于是小学教育,这些技巧方法需要教师明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熟能生巧,形成习惯。这对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会奠定很好的基础。4.4.2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
对已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问题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新回到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中,并在原有数学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个变化的或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些对于提问技巧具有非常大作用的技巧要可以去练习、培养。
参考文献
7.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七
一、紧贴内容,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提问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很多,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也很多,但如果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则会导致学生把握不住重点,分散精力。因此,教师的问要问在点子上。为此,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每一节的教学重难点,力求对每一节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维,避免设置的问题脱离教学中心这根主线,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提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对就知的复习型提问,引发新知的铺垫型提问,启迪思维的理解型提问,巩固新知的应用型提问,检测效果的评价型提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目标采用相应的提问形式。
二、精心预设,设计富有梯度的问题
为了调动班级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梯度。例如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 MC交于点E,直线BM, CN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这道题有困难,如果不降低难度,许多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可以提问:由题目中已知条件能证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学生回答出能证△ACN≌△MCB后,接着问能否证出△MC-F≌△ACE,再问能否证出△CEF为等边三角形。这样给学生的思维搭上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的收获,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精神始终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思维,巧妙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提问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数学思维的两大思想方法。一道题拿到手后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一般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这往往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些题目老师不能为解题而讲题,要明白教育的实质,要通过这些题目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提问时可以用综合法问同学们由已知条件能得到哪些结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再问哪些结论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再从结论入手问要解问题可以有哪几种途径,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锻炼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面向全体,提问要有广泛性和层次性
要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尽可能面广,更不能只盯住几个同学提问,只为了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提问,否则必然会让另一部分同学受到冷落,削弱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认为提问的问题与他们无关,从而不开动脑筋思考,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在证明上述题目中的△ACN≌△MCB时,可以将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让层次不同的三个同学来回答,这样既增强了提问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又让所有同学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使每一个同学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五、拓宽视野,提问要注意巧妙引申
提问时注意巧妙引申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比如在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引申提出:连接什么样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是菱形?是正方形?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点四边形的认识。
六、面对实际,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用已有的观念和意识去解决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能把数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便能起到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浅显的,随意的提问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的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于难点问题,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所以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定设问的难度和深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尊重主体,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不应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解决问题。新型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启发和引导,针对学生思维中的障碍,给予提示或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切忌随意打断或否定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模式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如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烦琐,比较繁杂,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将其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捷径上来。
8.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八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误区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而进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①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②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是教学之大忌。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③陷入浮光掠影的误区,使学生浅尝辄止。这样的问题浮光掠影,学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④陷入单调直露的误码区,使学生思维僵化。这些提问的共同点就是过于单调直露,不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⑤陷入惟我独尊的误区,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声断喝,要么置之不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⑥提问思考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就让学生回答。
二、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确是当前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1.课堂提问重精
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2.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课堂提问重情
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把这种感情溶进到你的言语中,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出能进。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
4.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5.课堂提问重评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9.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 篇九
要注重课堂的艺术效果,那么就要注重艺术的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艺术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掌握提问设计艺术。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组成因素。下面就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学生回答谈谈我的看法。
(一)艺术设计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间口头交流信息的一种活动,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怎么样去设计课堂提问?首先要明确设计提问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科学性
教师设计的提问要难易适度,保证科学性。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或答得没劲。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即设计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2.要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乏启发性的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领悟和发现,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一位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争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又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3.要注意广泛性
教师设计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现在,有些教师往往爱提
问少数“尖子”学生,不爱提问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就使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对待,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提问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广泛性,这样才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用心回答问题。
(二)艺术的提出问题
有人说相同的教案让不同的老师上,那么效果就会完全不一
样。我想相同的教学提问设计,不同的老师来问,效果也许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只有教师善问,才会有学生的善答。所以我认为,除了艺术的设计问题之外还要艺术的提问。
1.分式提问
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本身又不
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回答了诸多小问题之后,再综合探索大问题。其特点是“以大领小,从小到大”。这种提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常能收到条理清楚的教学效果。
2.阶式提问
是指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
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就像攀登台阶一样,步步升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求知的新天地。这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问题,组成了层次分明的台阶,每解决一个问题,就爬上一层台阶,问题解决完了,思维便爬至顶点,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3.环式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另一个问题,首尾相连,一追到底。一连串的提问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括宽思路,促进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的作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于是解数学问题便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
内容。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
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习题课的类型和目标
数学习题课按教学的情境与目标的不同,大致可分成下述三类:
第一类习题课是在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时,为准确认识新知识的内涵、条件、范围及基本运用方法而设的习题课,这种习题课不一定单独进行,往往是与讲授新课结合在一起,可称为形成性习题课。
第二类习题课是一个单元结束时,针对本单元的学习过程,针对
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错误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的带有提高性质的习题课,可称为小结性习题课。
第三类习题课是学完数学知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或是
对数学思维的形成及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而难度又较大的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及减轻学习困难、提高某些能力与方法的运用水平而设置的习题课,可称为专题习题课。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
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例如,学生初学绝对值,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可设计如下一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等于6的正数是_____,绝对值等于6的负数是______,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_____。
2、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绝对值大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
3、绝对值小于3.5的整数是_____,绝对值小于5而大于
2的整数是_____。
(二)、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数学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因其内
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三)、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
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B组:(1)(-a+b)(-a-b)(1)(-m+3n)(m+3n)
C组:(1)16(a-b)²-9(a+b)²
(2)(a-b+c)(a+b-c)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
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B组题为发展性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组题为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抛物线经过(1,3),(-1,4),(0,4)三点;
2、已知抛物线经过顶点(2,4),且过原点;
3、已知抛物线经过(6,0)点,且x=4时,有最小值8;
4、把抛物线y=2x²-4x-5向左又向上各平移3个单位;
5、已知y=ax²+bx+c,当x=1和x=2时都有y=5,且y的最大值是14;
上例是不断改变条件来逐步加深研讨问题的。还有一些题目也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结论来加以研讨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五)、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教学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
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10.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十
涛雒中心初中 李胜洁
八月十五日听了曾翠琼教授的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讲座,真得感触颇深,字字句句道出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问题的一些困惑,从中学到了一些颇有高度的理论知识。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把英语纯粹当作评议知识来讲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转向思维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课堂提问包含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问答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对师生间能否相互交流,问答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让学生做出应答反应。因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前可适当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通过手势、音调、音量的变化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进行提问,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进行提问。
3.如果教师自问自答的目的不是为了承前启后或是作为引言来导入新的授课内容的话,教师最好不要自问自答。若代替学生回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4.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害怕课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来打破这种沉默,这样做使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又怎样来回答问题呢?
5.有意识地指名让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这种定向的回答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而并非随意指定任何学生。
6.一般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重复自己的问题。因为在重复问题时,往往词语上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导致与开始所提的问题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学生的思考中断或引起思维混乱。
1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十一
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层
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四、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得好,拈出一点,可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学习《迢迢牵牛星》,拈出“远和近”的矛盾等。
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 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准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1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十二
一、进行充分的提问准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更好的提问效果,应该做好充足的课前提问准备。在课前提问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提问的内容是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贴近教学内容,进而使提问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2)问题的难易度。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制约了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应该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而在进行问题的设置上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使自己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适应,这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点能够进行充分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二、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喜欢数学,变被动学为主动的求知欲。所以,课堂教学的气氛不能过于紧张,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轻松和愉快,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再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认真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还应该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以进一步调动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使课堂教学形成非常融洽的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能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提问对象应有所侧重
在提问方式上,教师需要采用面向全体和面向个体的提问方式,而提问方式的选择应该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设计。像一些大众化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以及与本堂课知识紧密结合的问题,教师应该向全体学生提问;一些能够体现学生能力的问题以及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个体提问的方式,向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问;而针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向一些后进生提问,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四、问题情境的设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在相应的情境中,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置过程中,不能够盲目地进行设置,应该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平时生活中的喜好进行设置。设置的情境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容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有效率。在设置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提前准备一些道具,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提前准备的道具增加情境的真实感,进而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效率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五、时间上重点把握
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点把握提问的时间和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提问的时间方面,应该是在教师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之后,留给学生大概5分钟的时间进行消化和掌握,接着让学生针对于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与老师进行探讨最终掌握,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几个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上,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至少应该给学生留3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不可在提出问题之后立刻让学生回答,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思考,才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六、评价要客观和科学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掌握方法,如一些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理想、回答的答案不正确时,这个时候不能立即进行否定,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问题的回答,并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使其了解到自身答案中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们进行改正。而针对于一些问题回答的非常好的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但是不可太过夸张,以防止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回答问题,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全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教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而运用有效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提问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提问的技巧和有效性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十三
近段时间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提问技巧》这一课程,本人获益良多。的确,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本人在备课时并没有考虑“提问”的设置,随意性很大,结果出现总是问一些让学生厌烦的简单问题,还有一些问题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课堂气氛因此而乏味或紧张,师生之间的交流遇到了障碍。所以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在备课时要注重教学的导入与提问的技巧。
通过学习后我茅舍顿开,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课堂的导入形式:利用插图,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视听导入法;音乐、歌曲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学生表演导入法;游戏导入法。
2、注重课堂的提问形式与技巧
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让学生做出应答反应。因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前可适当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通过手势、音调、音量的变化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使学生感到能够回答并产生愿意思考的积极态度。
2)、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师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难度降低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
3)、化解难点时提问 教师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和学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强练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能逐步化解教学难点。
4)、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害怕课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来打破这种沉默,这样做使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又怎样来回答问题呢? 英语教师在课前设计提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5)、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对设计的提问应该精心选择,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尽是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以免浪费教学活动的时间。
6)、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使学生感到能够回答并产生愿意思考的积极态度。
7)、要考虑多种水平的提问,简单问题的提问和复杂问题的提问相结合,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相结合。
14.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 篇十四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选)》为例
李银伟
2010112189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地理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华师大地理教学实验室的分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出地理课堂教学的技巧,以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提问 技巧 启示
一、分析实验内容:水资源合理利用(节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西安市常规课)
二、分析实验过程:
此报告是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教学过程分析实验室为媒介基础,运用实验室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析程序,科学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选)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视频分析,其具体分析过程和结果如下: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有效选择视频分析的评分项目,以确保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析的针对性、科学性。
其后观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选)的教学视频,初步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开展情况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做出本课堂的教学实录(教学实录附后)。
再次,对照本节地理课堂教学实录,重复观摩本节地理教学视频,依据选定的教师与学生的评分项目开展研究,记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各种具体行为的发生次数及累计时间;并根据实验室的《基于地理新理念的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对所选定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定性评价,分为“优”“良”“中”“合格”“差”,然后输出本节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具体行为开展的次数、时间及评价的统计表,如图所示:
(老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分析结果)
时间:2010-12-16 17:02:04
授课人:009 课程:水资源的利用
老师行为:
导入 优
承转 优
提问 优
结束 优
讲解 优
板书 优
用图 优
媒体 优
评价 优
组织 优
学生行为: 回答 优
讨论 优
读图 优
演示 优
教态:优
老师点评的内容: 教学理念:优 教学目标:优 教学技能:优 教学互动:优 媒体整合:优 教学模式:优 教学特色:优 整体效果:优
累计时间: 0:47
累计时间: 0:36 累计次数: 4 累计时间: 1:31 累计次数: 8 累计时间: 1:25
累计时间: 1:36 累计次数: 3
累计次数: 2 累计时间: 0:52 累计次数: 6 累计时间: 0:0 累计次数: 1 累计时间: 0:46 累计次数: 6 累计时间: 0:39 累计次数: 3 累计时间: 8:12
累计时间: 6:22 累计次数: 10 累计时间: 3:27 累计次数: 4 累计时间: 3:7 累计次数: 8 累计时间: 2:59 累计次数: 6 累计时间: 15:55 学态:优
整体效果:优
(学生行为和老师整体效果评价)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赋分:
三、实验分析结果:地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通过视频的分析,我总结出李志伟老师提问的技巧如下:
1.朗读提问
朗读提问就是基于教材、课件及其他文本所呈现的文字、图形、表格等知识语言符号体系的口头表达。
通过让学生对课件展示的具体知识的朗读,有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短时记忆的效果;
也为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延伸性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推理思维的锻炼,例如:视频中学生1关于香港供水知识的朗读,使学生们知道了香港虽然位于沿海,但是水资源依然非常紧缺,进而联想到香港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哪些,联想到水资源从哪里供给,通过什么方式供给,供给地对输出的水资源有何种条件的制约„„
此外,朗读提问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无形中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标准语言规范的教育。
2.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就是要求学生识别地理问题的条件与原因,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本段视频中李老师两次用到分析提问,一次是反馈后提问,一次是讲述后提问。
①T:【反馈并分析提问】好,请坐,你朗读的非常的好,老师非常的感谢你。同学们互相可以把它讨论一下,是吧,讨论一下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工农业增产的哪一方面,我们生活的那些方面。(00:32)②T:【讲述并分析提问】好,那我给大家展示几幅我们课本的图片。第一个是2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了蓬迪加尔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第一幅图片。再看第二幅图片,是1870年,看,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再看下一幅图,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好,我下来把这三幅图放在一起,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进程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03:13)
这两次提问不仅很好的承转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很好地激励和引导学生深入下一个知识条目的理解和思考。
李教师富于激励性的反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基于了解本知识的兴趣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信心及决心,拉近师生心理感情的距离;李老师又紧跟其后调动全班学生热烈讨论,是学生饱满热情下衍生的对新知理解的火花得到充分碰撞,使学生迅速初步交换彼此的观点,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
李老师颇具情感的讲述,尤其扩展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思索的地理范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丰富的人文地理表象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历史和现实,这种由近及远、由古及今的讲述手法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求知欲的强烈迸发和共鸣的持久回旋。3.理解提问
理解提问就是教师为推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维加工过程进度的有效干预和有益介入,其形式包含转化、翻译和解释说明。
本视频中一处理解提问是这样的:
T:【理解提问】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那我们从而想一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是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利用海水?(02:15)这是转化的形式进行理解提问,让学生从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说明学生是否对其理解。
理解提问的有效运用可以达到“举一隅,而反其三”的效果,促进学生正溯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延伸,有益于学生由已知向未知的探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活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发生互联,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启发性。4.评价提问
评价提问就是对学生分析结果的标准化厘定,往往伴随着分析提问后的教室的判断性追问,往往以两分法为指导,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科学估量学生当前分析的对错、利弊、优劣或者扬弃,促进学生辩证的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地理问题。本视频的一处评价提问如下: T:【评价提问】你们讨论的非常的激烈,你们讨论的有结果了吗?(03:46)
适时的评价提问,不仅是良好的导入或者承转机会,而且是师生交流的绝佳契机,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利用这项技巧来调适不同学段的性别学习地理的差异,比如,高中男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不及女生强烈,所以,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对男生予以积极的评价,鼓励其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动机,令其在默默中意识到学习地理对其终身发展的作用。
5.运用提问
运用提问就是地理教师创设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地理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储备和新知识,使思维身临其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能力。
此视频中运用提问是这样出现的: T:【运用提问】海水淡化技术来了之后就利用海水,是不是?(02:19)知识的习得离不开运用的检验。运用提问,可以迅速评价学生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发掘学生学习的障碍和综合能力发展的短板,予以及时的介入和调整。运用提问,能够使地理课堂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体验无缝链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可感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树立在生活中感悟地理的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地理感知的敏锐力。
四、实验启示:地理课堂提问的方法启示
通过对教学视频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做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不难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据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
1.培养亲密的师生友谊,构建和谐的伙伴式关系 S1:【回答】 其中水域面积达到370万平方公里,绿化率达到9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水质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可直接饮用,并通过东盛供水工程间接供往香港。(00:13)T:【反馈并分析提问】好,请坐,你朗读的非常的好,老师非常的感谢你。同学们互相可以把它讨论一下,是吧,讨论一下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工农业增产的哪一方面,我们生活的那些方面。(00:32)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积极的友好的同学生交流的方式,极大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认识到了二者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会在工作中处处营造和谐的伙伴式课堂氛围,积淀深厚的师生友谊。
2.根据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科学建构问题模式 T:【承转】有结论了,谁想说一下这个问题?谁想发表一下这个见解?(00:59)SS:(举手)(01:00)T:【提问】董高州同学(01:01)S2:【回答】我觉得就是那个它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益,为什么呢,我们先从那个农夫山泉的这个例子来看吧,首先,第一点,就是它农夫山泉它自己的生产工厂全部建在这四个水源地的内部,这就远远降低了它生产饮用水的成本。第二,它所选取的水源地都是一些水质非常好的地区,这就造就了农夫山泉饮用水的质量:一个物美,一个价廉,这刚好符合了我们现在消费者的标准。这就是农夫山泉能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来:水资源的质量可以很大的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益。(01:45)T:【评价】好,请坐。你的逻辑推理的能力非常的强.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运用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科学合理的构建问题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增强其学习有用意识,加快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地理素养的熏陶。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生发问题的趣味性,增强其探知欲 S3:【演示并回答】我们知道在这个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人类是无法利用深层地下水,更无法从海水中置换出淡水来进行饮用的,所以在2000多年前,大家看这幅图,罗马人由于不了解连通器原理,在造蓬迪加尔输水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它的目的就是引用地表水发表农业生产。在那个时代,就是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所以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也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比如说埃及国,古代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三角洲,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在两河流域,还有中华文明是发源在黄河流域还有古代印度是在印度河三角洲,随着科技的发展,到1870年,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已经可以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植棉花,小麦还有玉米。下面关于海水淡化的问题,将由和我一起学习和研究的好朋友范英杰同学进行进一步的介绍。(05:16)只有坚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精心设计富有科学趣味的问题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增强其求知欲。学生只有自己主动的置身于具体的地理问题之中,才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积极建构新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达成。
4.保持教师主导地位,合理指导和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效果 T:【讲述并分析提问】好,那我给大家展示几幅我们课本的图片。第一个是2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了蓬迪加尔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第一幅图片。再看第二幅图片,是1870年,看,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再看下一幅图,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好,我下来把这三幅图放在一起,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进程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03:13)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设计师、脚手架和鉴定师。在学生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探究情境之中时,教师要能够预见可知或不可知的各种情形,积极予以指导和启发,对学生合作或者独立思考的结果予以科学中肯的反馈和评价,是学生的图式逐步同化和顺应,形成自己的品质。5.重视学生差异性特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学相长
15.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篇十五
一、提问注意的问题
(一) 提问前,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班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 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
有的老师喜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认为那样学生都能回答, 课堂气氛才好;而有的老师却认为, 提的问题应该有难度, 这样才能体现出深度和水平。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观点, 稍有不慎, 就会使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二) 提问时, 注意用语言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同, 带来的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因为这往往是学生能不能回答, 愿不愿回答的关键, 是学生积极性能否高涨的前提。首先, 老师的提问最好有亲切感, 其次, 老师的提问也要注意幽默感。幽默给人一种轻松, 一种兴奋, 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 会发挥自如, 把问题回答的更加理想。再次, 老师的语言应有激发性。中学生不像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积极性很高, 对此, 老师就应用有激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在谈到如何认识《马关条约》的危害时, 老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你回答这个问题, 没问题!”、“我看大家都能说出来”等, 使学生有信心, 只有有了信心, 一切才会有动力和激情。提问时, 应注意避免习惯性的重复。其实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没有听清楚。只要在提问开始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告诉他们你每次提问只提一次不会重复, 自然而然, 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听。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会导致有意义时间的丢失
(三) 学生回答问题时, 应认真倾听。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正在回答问题, 而老师却将目光转向窗外或看其他学生, 此时学生会迅速的作完回答。提问时, 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参与率。老师会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表现出偏见, 往往很少提问他们问题。而点那些积极的学生, 因为他们一般可以给出个正确答案, 使自己有点成就感, 看上去很有效率。但是假如我们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的话, 就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应避免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课堂上, 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很慢, 且语言表达相当有问题。因为时间有限, 有的老师认为与其浪费时间让学生思考, 还不如直接告知答案, 于是就会直接打断学生, 自己回答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 从而消极的对待这门课的学习。因此, 题目即使很难, 老师也不能随意打断学生, 而应充分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二、基本的提问策略
(一) 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施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手段,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 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想问谁就问谁, 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避免“对不对”“是不是”这类气氛式的无效提问。在备课时, 教师必须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做到目的明确, 有的放矢。提问时, 必须语言精确, 指向性清晰。
(二) 课堂提问要投石激浪。
心理学研究表明,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的起点是疑, 解疑的迫切感愈强, 思想也就愈活跃, 学生们积极性、自觉性也就愈高。一般地说, 在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 设疑角度越新颖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因此, 课堂提问要善于变换角度, 要有新鲜感, 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无论是学习前的导入性提问、阅读前的探索性提问、自学后的思辨性提问、巩固时的迁移性提问, 都应力求新颖精巧, 以增强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 问题的设计不宜太深, 也不宜太浅, 应该略微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水平
(三) 课堂提问要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要创设“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架设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 使学生能够以现有的知识去吸纳、同化新知识, 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在思维难度上呈梯度状态, 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 课堂提问要统筹兼顾。
首先, 课本知识是具有整体性的, 前后各章节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本质的联系, 每一知识点都处于特定的知识系统之中, 犹如一张“网”。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知识联系点、关节点进行设问, 以便揭示这种联系, 从而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效应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设计时还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 学生个性与学生个体的关系。课堂教学是三者的循环交流, 教师应时刻记住面对的既是学生个体, 也是学生群体, 要统筹兼顾。如向一个学生提问时, 既要注意该生的反应, 又要顾及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反应, 切忌被问者如临大敌, 全力以赴, 其他学生则觉得与己无关而袖手旁观, 达不到课堂提问的整体效应。
(五) 课堂提问要随机应变。
课堂提问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甚至出现偏差的信息反馈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应变能力及其他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 顺藤摸瓜, 及时剖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或偏差,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客观评价。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论文】推荐阅读:
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10-1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学高级职称论文)——浅谈如何转化农村数学学困生08-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论文08-15
谈海莲的论文《游戏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01
体育教学论文: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12-02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08-10
CAI课件在TBL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刍议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08-06
浙江省宁波市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8-30
图式理论在高一英语新教材阅读课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11-04
中学生议论文阅读技巧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