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精选10篇)
1.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 篇一
1 聋生的特点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听力损失的影响, 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 尤其是对言语的理解有着正常人相象不到的困难, 聋生由于自身缺陷的限制以及手语内容的局限性, 使学生在听学和自学时, 会有很多障碍, 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参与正常社会交往的桎梏, 他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也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聋生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眼睛, 以目代耳进行补偿。有时他看“懂”了, 但脑中并没能真正理解。而教材的编排是系统性的, 出现一种类型的例题后, 其习题一般很少变化。聋生在经过几次实践后, 明白这一点, 于是只要教师今天课上的例题记住了, 做作业时也千篇一律地跟着这样做。在“恰巧”做对后, 更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就形成了强烈的摹仿习惯, 作业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复制。这就出现了聋童学习中的摹仿性。因此, 加深聋生的记忆与实践的能力, 使聋生更加适应课堂学习, 总结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反思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2 课堂小结的特点
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 不论是游戏式的课堂小结、还是图表式的, 都有它共同的特点。
2.1 课堂小结应具备它的整体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 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课尾时, 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必须对课堂内容系统整理, 同时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总结, 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
2.2 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有针对性
高效的课堂小结应当不枝不蔓, 有理、有节、有力, 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做到少而精, 简明扼要、语言精炼。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 将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 课堂小结要深入引导学生记忆
课堂小结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由过程的“入乎其内”到结末的“出乎其外”, 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 鼓励学生多加思考, 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 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 促进他们的思维由感性感知到理性认识的开掘。所以,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 绝不仅仅是基本内容的把握, 而是由表及里的规律探寻, 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深入。
2.4 趣味性和激励性
充满情趣的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在一节课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放松, 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即教师在课前经过对授课进度和内容的周密筹划, 进行精心设悬, 触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3 如何针对聋生设计课堂教学小结
当一堂课结束时,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所作出的归纳总结, 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进行整理, 有益于教师自己知识的梳理, 也有益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而聋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 需要运用丰富形象的课堂小结方式, 这样才更好的有益于学生的记忆。
3.1 把游戏溶于课堂小结中, 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尾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 能让学生调节疲劳, 保持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到上课并非枯燥无味, 而是妙趣横生。这样将课堂小结有机的溶于游戏活动中, 使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仅放松疲惫的身心, 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使枯燥乏味除法计算变得生机盎然, 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学习兴趣, 收到“课以完, 趣犹存”的效果。
反思:聋生由于自身的心理缺陷, 对于外界的反映较弱, 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差, 教师打破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总结方式, 在系统的学习之后, 运用游戏式的小结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课堂小结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新授知识, 也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2 在课尾组织小型的竞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赛能够鼓励人争先创优, 在课尾时通过分小组提问的方式组织竞赛, 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获得小红花或者小红旗。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更加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集体荣誉感, 打破聋生易孤僻的特点。
反思:人人都有上进心,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 聋生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 他们比起正常的学生来说更希望受到老师的夸奖, 同学的赞赏, 喜欢参加比赛, 希望自己和小组获胜, 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更加重要的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
3.3 运用图表绘画增强学生的记忆
这种小结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 引导、归纳、小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图画进行表达、阐述自己对一堂课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
反思:聋生由于听力的损失, 较之平常人而言, 想要达成对文本的真正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更多更大的障碍。但是, 他们的视觉相对而言却得到了较好的补偿。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补偿能力, 运用图画和手势增进他们对课堂的理解。
3.4 课堂结束后, 加深老师与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交流
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收获, 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 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小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聋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 向其提问, 请求指导, 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聋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 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进行合作学习。
反思: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师生间和聋生间的交流, 对于培养聋生合作精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小结是开放的,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 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课堂教学总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 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 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适当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掌握内在联系, 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 课堂小结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4.1 课堂小结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回笼知识、突破重点
课堂总结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把握。在讲课的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通过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激发学生乐于学习, 积极参与的热情。
4.2 通过课堂小结, 学生能够升华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 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 通过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 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 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并通过归纳小结, 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为新课作铺垫。
4.3 课堂小结也有宜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进一步认识
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 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 “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 应是一种回顾, 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 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们也应该认真的思索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 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 结语
总之,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 课堂小结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 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 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 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新知识模块的建立, 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
作为一名聋校教师, 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以聋生为本位, 想他们所想, 设身处地去考量, 设计更多适合聋生的教学模式, 做教学的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有较高素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田忠才, 田书新.课堂小结五法[J].河北教育, 1998 (5) .
[2]秦秀立.让学生做课堂小结的尝试[J].思想政治课教学, 1997 (9) .
[3]谢本琼.探索利用聋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N].毕节日报, 2009.
[4]杨青华.浅谈对聋生句子教学的几点认识[J].青海教育, 1999 (11) .
2.教学总结反思 篇二
我这学期教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所带班级分别为初二年级一班和二班。这学期的教材除过第五和第六单元的古文,其他的课文主要是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学上,我在把握这些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学习。大作文一共写了六次,随笔写了十四次,听写了五十余次(有时是让小组长进行听写及默写),认真地批改完了语文练习册并填写完毕教师学习手册,基本认真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项任务。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收获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收获如下:
第一,“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前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走上讲台以后才真正体会到。教师经常批改各项作业真的很辛苦,尤其是语文老师要批改作文,这项工作真的非常考验教师的各项智慧,甚至有的教师因为长年的辛劳患上了职业病。
小时候,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魅力,这种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于是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因缘际会,大学学的专业就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本以为语文非常好教,只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加上有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给学生讲解就万事俱备了。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特别是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迷茫过、失落过,幸运的是在这期间有我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在教学上的指导与殷切期望,再加上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张张可爱无邪的面孔,使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业,尤其是经过了考研的意志磨练,使我更觉得自己要做好教书这件事。那时,我总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All our dream can come true,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成为现实。)这句话现在依然是我的座右铭,它激励我坚持并且坚定地朝着教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因此,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苦中寻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任劳任怨。
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天使,他们即使有各种各样顽皮的行为以及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同学、朋友、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这也不排除一些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毕竟他们还是孩子,意志力、自控力比较薄弱。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危机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危机,发展的过程就是化解发展危机的过程,12—18岁的孩子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时期。就像卜岩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的,“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财富,老师应该珍惜获取财富的机会”。我也特别喜欢那些总是挨批,但又总是对老师笑眯眯,特别尊重老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用一位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伤学生千百遍,学生待我如初恋。”学生很可爱。而且思维永远都是那么活跃、敏感。因此,教师讲话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骂,更不能打。教师不能保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的姿态,要能够与学生处在一个平台上,与学生平等交流,用心灵沟通。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这是我在这学期又一个大的收获。教师的工作是在一天一天地上课、一次一次地批改作业、一个一个地晚自习中熬出来的。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对自己有高的标准和严的要求,就一定要有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各项工作。即使你侥幸逃过了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检查,但是却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逃不过良心上的质问。事业要靠本领来成就,语文老师也是一门事业,因此,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每次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以及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上镶嵌着的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课备好,这样才能把课讲得精彩,方不辜负这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觉得教师要想把课上精彩,就要认真地反复阅读文本,并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要借阅工具书查阅,直至弄懂弄通为止。如果自己对一些字词和内容模棱两可,那又如何来教学生呢?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才能给学生讲解。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反思和敢于质疑,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知識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学习知识。
只是纯粹地灌输知识的老师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好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申老师也说“学生很聪明,他们是一点就通,一说就会,一拨就转的。”面对聪明的学生,教师就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环环相扣,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判,真正会思考、会阅读。在这一点上,我常常以惠老师和穆老师为榜样,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比如说我设计的《台阶》一课,最初是倾向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经过穆老师的指点,不仅全文的线索马上理清了,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们的教学设计就是在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而不是干巴巴地提问。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做一名认真备课的教师,并要时时处处向优秀看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学问家。这种学问家,应该是拥有语文教育的智慧,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并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涉猎,都有所知晓,不断积累,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文本进行设计以后,对教师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任教师讲课的时候容易落入这样的窠臼:全部都是教参内容,缺乏自己的理解与解读。而文本分析的完整,也离不开适当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止于至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掌握学科专业性的本体知识、教师教育的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更要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书香能致远”。
文以载道,语文老师更是教育专家。真正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能够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能给学生在人生上的启迪,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慈眉善目、虚怀若谷的,每每听他讲话,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高处指引和激励着你,使你不断进步并且始终不会迷失方向;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学问家,时时处处在引导和唤醒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文化。这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
3.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 篇三
物理这门课程, 学生们从初二就已经开始学习, 到了高中, 由于高中物理的考查范围扩大, 难度也有较大幅度提高, 不再是以记忆为主, 所以,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较大。再加上即将面临的升学压力, 导致一些原本对物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 到了高中之后这种兴趣就没那么浓厚了, 甚至已经没有了兴趣。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想学好物理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整体情况, 找到共性问题, 并适当加以引导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近十年的物理高考题中不难发现, 现在高考物理考查最多的是基础知识部分。对于一些物理较差的理科学生来说, 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 高考想要过B不是很困难。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的提问、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的批阅、平时的大小考来了解这些同学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症下药。特别对于处在第三阶梯的学校而言,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该抓住基础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 我们应该在平时给以更多的关注, 而非一味埋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 应当激励他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惑, 并要求学会勤动脑, 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的练习中也可以有意识地降低一些难度, 让这部分学生活跃起来, 建立信心。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 我们应该提高平时练习的质量, 让他们发散思路, 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提问
我个人认为, 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同时, 教师也有这样的一个疑惑:我也经常提问啊。这里面的提问是指有效的提问, 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和引导, 而不是一味地问一些意义不大, 可问可不问的问题。有效提问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已经到达了何种程度。并且, 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那么怎么才能提出有效提问呢?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挖掘教材更深一层的内容。平时教师要多做题, 从题中找关键问题, 充分挖掘, 一题多问。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突破教学难点。所以, 多提问, 特别是有效的问题, 不要吝惜那么一点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 对学生百益无害。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做好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建立物理概念、模型、学习物理的基本理论、揭示物理基本规律都有很大的帮助。在高考中实验所占的比例也很大。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都比较抽象, 只有把抽象化为形象, 学生才能理解与接受。所以, 做好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形象, 从而才能有效地学好物理, 觉得学习物理并不是一件难事, 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 最终更进一步。举个例子, 比如在上“力的分解”这节课时, 可以在物理实验室上,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来体会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准备一块长薄木板, 把一侧垫高, 让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 让学生观察木板的形变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原来重力产生了两种作用效果。从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总结出力的分解一般方法就是根据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这样就避免了繁重的讲解过程, 又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意识到原来学习物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四、更新教学观念, 重视知识的梳理和融合
在物理考试中, 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信息处理以及适当的表达能力。所以, 用75%左右的时间复习好物理知识, 抓重点复习, 用25%的时间来梳理各部分知识点要。评讲时要有针对性, 坚持讲与练有机结合, 不能以题论题, 要遵循讲练并重的原则, 一定要精讲精练, 特别要注意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定时做练习, 使学生在解题能力和速度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五、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学习、充电
4.关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教学质量 三段式教学法
本学期,我校继续实施“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教务处的指导下,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指导,在不断改进,学习中,自己收获多多。
首先,在这一学期中,我在这新的教学理念的带动下,在同行们的共同探讨中,使我在工作中收益非浅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我把三段式教学模式小组探究式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15分钟内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并根据初中学生的情况紧扣新标准,先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推敲案例。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三段式”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 nb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其次,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各学科新课程改革中,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最后,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反思与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让“三段式教学法”发挥更大作用。
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三段式八要素”课改实施方案
5.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 篇五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改革 经验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1
一、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改革要求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多加入一些能够体现人文精神、民族气节以及时代精神的历史事实,致力于对学生求真、求知、求善的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工作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其内容不仅仅只存在在反侵略或者推翻强权的战争中,像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现代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都可以体现出爱国之情。
(二):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改革
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放性教学。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及现实问题等纳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关注社会,思考历史,给历史教学带来全新的思想观念;第二,提倡问题教学,开创探究性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方位多角度的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時,注重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对历史的学识并不只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迈入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对一些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独到的剪接,培养自身的创新以及探究的能力,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比于以往来说,历史教学的改革目前正处于一个大改革的时期,包括历史教科书的重新编写、历史教学目标的重新制定、历史教学模式的再次创新以及历史成绩考核等各方面的深入改革与创新,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在历史教学改革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也同时面临着诸多的困扰以及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并进行解决。
(一)、历史教材内容的改革出现的问题
(1)“地区保护主义”
“地区保护主义”是诗教科书发展的最难突破的一方面。虽说如今国家教育部门已经不再对教材书的使用进行干涉,但是各个省市还是会制定使用某一种版本的教科书,学校以及教师在教材书的选择方面没有主动权,导致教材书市场没有真正的经侦,不利于其发展。
(2)历史教科书内容编写上出现的问题
教科书虽然经过重新的编写,但是在内容上仍然是知识性大于探究性,在对教科书的编写形式上没有太突出的特色,大多数仍然延续传统的编年式的通史体裁,概念性内容偏多,知识密集性太大,对实际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自主钻研创新、发现并解决问题。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教学模式是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发现、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有一部分的教师开始在历史课堂上尝试并开设可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并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课堂内容以及课堂请示确实丰富多彩起来了,但在这种变革的新潮中,难免会出现流于形式的改革,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流走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与思想,从而违背了来时教学改革最本质的意义,所以存在有些人认为改革知识说说而已,没什么实效。
改革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导致仍然有不少人认为教学就是教教材,认为教科书就是所要学习的全部,将教科书的地位抬得过高等。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态,在历史教学改革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教育改革像素质教育靠拢
教育的目的是需要培养众多的有用之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要求每位公民都具备高素质。这就要求历史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在知识的传播上,还应该对道德培养、观念培养、心理建设等方面做出要求。
“历史给人以智能”。从历史上,我们可以总结经验、继承精华、吸取教训等,所以,历史教学在智能培养方面要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观察能力为核心,教师利用教材上以及课外的思考题、文献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字数分析、思考、总结、概括等,让嘘声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历史上杰出的任务的奋斗事迹、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培养出对国家兴亡、民族振兴有责任感的人才,历史教育是基础。
(二)、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
当前教学的改革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一,注重启发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教师在贝壳的过程中,要特别安排互动时间;
第三,课堂上要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检查,并不仅仅是背诵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能够从当时的社会形势、背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而非单纯的就事论事;
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过去性的特点,想要学生能够透彻的了解一段历史,单单只靠教师的口头陈述以及教材的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可以充分的利用声像教学,重现历史,但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切忌喧宾夺主,种类太多使学生眼花缭乱以致学习分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总结语:
历史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时努力的结果,而是奋斗在教育前线的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虽说目前仍然会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的。
参考文献:
[1] 李丽.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侯素迎. 关于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探讨[D].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6.《春酒》教学实录及反思 篇六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九月九的酒》)
师:同学们, 陈少华的酒醉了自己也醉了我们。听完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呢?
生1:这首歌曲调哀伤, 催人泪下, 听了让人想家。
师:你的情感很丰富, 老师分明从你的眼中看到了泪花。
生2:老师, 我想到了一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你意味深长的朗诵, 读出了离别之情。
……
师:是呀, 无论是歌曲, 还是诗词, 酒已经成为人们情感宣泄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今天让我们跟随台湾作家琦君品尝她家乡的春酒, 听听她把酒话往事, 遥寄心中情。
(一曲《九月九的酒》勾起学生对家乡的思念, 对文本思想的把握, 自然而然的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和欲望。)
二.回忆所学小议学法
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文章, 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此类文章呢?
生3: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我知道了读散文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写了他的哪些事?
师:你很善于总结。
生4: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读出了母亲的伟大, 并且学会了感恩。
师:你读出了情。
……
师: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在观察, 并用心的思考着、总结着。其实, 学习回忆性的散文正如同学们所言要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即:人、事、情。 (师板书)
(语文的学习要把握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不同的文体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三.美读课文品味《春酒》
师:我们说好酒要品, 好文章要读。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 说说文章围绕春酒写了哪些富有情趣的事情?
生5:我从第五段第一句话中读出了“喝会酒”。
师:读得很用心, 并且善于抓中心句。
生6:我从第三段中读出了“喝八宝酒”。
师:你今天一定收获不少吧, 回家后可以让妈妈给你做做呦!
生7:我从第一段读出了过新年的一些规矩。
师:想想自己过新年时是怎样的?
生7:没有什么迎神拜佛的, 很自由。
师:看来, 你比作者要幸福多了。
生8:第九段还写了作者泡八宝酒的事, 只是味道不一样了。
师:你还善于联系上下文比较阅读, 真好。概而言之, 无论是新年的春酒还是邻居困难时的会酒无不渗透着浓浓的风俗之美。在这幅图画中有一些人的一些事, 是否触动了你的心灵。让我们成立摄制组, 根据课文的描写, 对童年的琦君、母亲、乡邻中任选一人拍几张照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的细节做好点评, 并自由组合, 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展示。
琦君组:我们组研讨的是作者琦君, 一共有28人喜欢她。我们选取的画面有以下几幅, 我们请三位代表依次展示。
生10:我喜欢第三自然段的“我呢, 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 用筷子点一下酒, 舔一舔, 才过瘾。”这句话中的动词“靠”“点”“舔”写出了作者的调皮可爱。
师:你善于抓住关键词赏析。仅仅只是写作者吗?
生11: (研讨乡邻的组高高得举起手) 老师, 作者能在每个人怀里都靠一下, 可见他们乡邻间的关系融洽呀!试想一下, 如果陌生的话, 敢不敢靠呀? (话毕, 掌声四起。)
师:掌声是对乡邻组的最好的褒奖, 请作者组继续展示。
生12:我喜欢第二段的最后一句。一个“偷”字传神的写出了童年琦君的可爱。一个“舔”字可看出作者的贪婪, 对春酒的喜爱。
师:来老师这有一杯酒, 你能把当年的情景再现吗?
此生含羞地摇头, 另一生端过酒杯尝试着做着, 引来学生的欢笑。
生13:我喜欢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把作者比作蜜蜂, 形象生动写出“我”的幼稚可爱, 真传神!
师:作者巧用比喻让文章锦上添花, 我们要学以致用啊!接着请研讨母亲组展示。
生14:我们组有19人喜欢琦君的母亲。我们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妈妈, 我们希望自己的妈妈也这样。
师:你们很有思想, 对妈妈也提出要求了。
生15:同学们请看第七段的最后一句话。从“母亲高兴得两颊红红的”看出母亲的热情, 而且“母亲是滴酒不沾”可看出母亲的淳朴、善良。
师:多么勤劳的母亲呀, 怎么不让作者怀念?请乡邻组展示。
生16:请同学们齐读第六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中“巴结”一词是贬义词褒用, 请大家看课下注释是指人做事勤快。
师:你真是慧眼是真!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 在三个组的展示中我们感受到故乡的人情美, 让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读琦君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她的文字清新、素淡、文笔如行云流水, 舒放自如, 而最精彩的莫过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因此, 美读环节仅仅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展开, 让学生朗读、默读, 读中品味语言, 读中理解文本。)
四.感悟乡愁诉说真情
师:同学们, 琦君家乡的事让我们难忘, 家乡的人惹人喜欢, 而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跳读课文, 勾画出文章的主旨句读一读。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默读课文, 圈点勾画, 师巡视。)
生17:我找的主旨句是文章最后一段话。我从中读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生17双眉紧蹙, 语调凝重地读)
师:你能说说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吗?
生17:语速慢一些, 语调低沉些。
(生齐读感悟)
师:作者如此地思乡一定和她的经历有关。
(多媒体投影: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 1949年迁至台湾, 1983年定居美国。自从去了台湾以后, 琦君50多年没有回到过她的故乡———温州。她在乡书中曾深情地说:“来到台湾, 此心如无根的浮萍, 没有了着落, 对家乡的苦念, 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 90高龄的琦君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永远地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 她在病榻上还一再念叨: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最后, 她的骨灰被带到了家乡温州, 了却了她的心愿。是啊,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故乡才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 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事历历在目, 让我们以“我最爱故乡的为题写一段话, 抒发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生5分钟写作)
生18:我爱家乡的星空。也许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我们仰望的是同一轮明月, 同一片星空。可是, 夜幕中总有一些不同, 那就是家乡的味道呀!
夏夜星空满天, 好似一片流动的银河, 把家乡的每一片土地照亮。我熟悉星星的位置, 熟悉赏星的人, 更熟悉童年的脚印。
上初中了, 离家远了。天上的星星依旧闪烁, 微风中不再有童年的气息, 却让我日夜的怀念!
师:描写生动, 让人身临其境。
生19:我爱家乡的小青山, 也许她没有庐山的雄伟, 没有华山的高大, 但她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小时候, 和伙伴们一块在那捉迷藏;长大后, 攀山越林磨练自己的意志。小青山, 我为你魂牵梦萦, 我为你牵肠挂肚, 我爱您!
师: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生20:我爱妈妈包的肉包子。包子的馅有粉条、黄豆芽、肉末。蒸上15分钟, 揭开锅, 一个个馒头就像一个个笑脸, 让人忍俊不禁。咬一口, 香喷喷, 还有妈妈的味道。
师:你真是个孝心的孩子!
师:一杯春酒醉了母亲, 醉了我, 醉了无数作者的心, 撩惹起我们或伤感或甜美的心绪, 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优美的散文, 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 琦君散文构思的特点, 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仅仅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 所以我设计了读中悟情, 写中抒情的环节, 让学生在读文本、读作者加深对文本主题的深化。)
教学反思: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 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 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 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这节公开课结束后,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首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 我整理的经验如下:
1、课堂教学紧凑, 能够环环相扣。无论是经典的导入, 还是恰当地过渡, 使人感到如清风拂面, 记忆犹新。
2、以生为本, 彰显个性。课堂上给后进生展示生字词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 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小组合作研讨人物, 学生畅所欲言, 爱憎分明, 让我刻骨铭心。
3、联系生活, 抒发情感。教学中, 我善于引导学生从读文本到读作者, 情感得到升华, 而“诉真情”的环节给了学生说话的平台, 陈慧珍讲述妈妈包的包子, 情真意切。邓扬帆回忆家乡的小溪, 富有诗情画意。同时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
7.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 篇七
关键词:行动导向,电工电子,反思
0 引言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是指将教学认知过程与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独立地收集信息、独立地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地实施、独立地评价”, 在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全面提升素质和综合能力。目前, 部份院校已经开始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改革, 但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全面, 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还存在疑虑, 并且在应用和研究时比较保守、按部就班, 缺乏创新与发展。我们在借鉴其它院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 不仅将实施行动导向法教学的班级和其它班级进行比较, 也将同一班级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 及时地反思和调整。
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成六个步骤, 如图1所示。
步骤一, 资讯。教师需要准备好上课用的设备、工具、耗材、参考资料等资料。首先由教师提出任务,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资讯问题采用资料脚、图书馆、专业杂志、互联网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单进行查询。
步骤二, 计划。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参考资讯内容采取小组方式制定工作计划, 可制定多个工作计划,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独自完成, 如遇到学生存在共性问题时, 可进行二次资讯或者给与学生一定的提示和帮助。
步骤三, 决策。小组通过分析讨论, 确定最终的工作计划。小组要对成员的工作进行分配, 并对计划进行展示和讲解。
步骤四, 实施。学生按照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执行, 将实施结果记录在实施单中。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 一般情况下由学生组内讨论解决, 如遇到涉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问题, 教师要及时制止。
步骤五, 检查。实施完成后,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有, 小组自检, 组内互检, 教师终检。
步骤六, 评价。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首先由学生进行自评, 然后教师根据在实施、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需要针对每个问题分别向学生说明后果和避免措施。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反思
2.1 设置合理课程内容
适合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内容应来源于真实的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性活动, 并且课程内容不能以书本为主, 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 在对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炼, 通过教学化的处理, 才能开发出具有教学价值、能够培养完整行为能力的课程内容, 这样才能把企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现出来。而职业院校往往将课程内容的设置工作交给专业教师去完成, 教师由于“缺乏企业经验”或“对行动导向教学理解不够透彻”,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 单兵作战, 与企业缺少交流协作, 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2.2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 如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法, 需要由具体学情而定, 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同一门课的不同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 同样的内容也会根据不同的班级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13 (3) 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例, 部分学生基础差, 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在进行学习情境时出现很多问题, 这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教学方法, 如表1所示。
在第一个学习情境中, 采用了引导文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 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13 (3) 电气自动化专业班7 个小组在资讯和计划环节非常吃力,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我们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将引导文法和传统的讲授法交替使用, 给与学生一定的提醒和帮助。第二个学习情境依然采取引导文法, 此时多数学生已经掌握咨询问题的处理方法, 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讯环节, 但是由于教师在第一个学期情境的计划、决策等环节参与过多, 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没有得到有效锻炼, 出现了分工不明确, 实施、检查比较混乱的情况。为了增强小组成员间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评价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法, 增加了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终达标4 组。在进行第三个学习情境时, 学生在资讯环节出现了“磨洋工”的现象, 经过整理学生反馈, 有学生认为引导文法很难, 把握不住学习的重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 这时我们及时将学习情境3 和4 调整为项目教学法, 多数小组达标。经过几个学习情境的磨合, 各组基本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新型的教学方法, 学生和老师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
2.3 建立良好的评价考核体系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评价考核体系, 围绕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环境, 尽可能量化评价指标。为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应引入多方评价, 及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点评、企业第三方评价等。我们在三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中, 发现有个别学生无论如何动员也不肯投入到学习中来, 也出现了学生在进行几个学习情景后对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失去兴趣, 课堂效果变差的情况, 这时需要一个严格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 否则学生会疲于这种教学方式, 丧失学习的动力。
2.4 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从教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在小组和团队中自主地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高职的一部分教师来自高校, 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 并不了解专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各流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部分教师来自企业, 虽经验丰富, 但缺乏必要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驾驭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能力较弱, 因此,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 同时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 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授课方法、技巧, 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2.5 保障课程实施
实训设施设备是实施行动导向法教学的保障,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 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允许学生有犯错的权利和改错的机会, 同时需要具备真实或者模拟的工作环境的实训室, 这要求学校改善实训条件并且投入更多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耗材才能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3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职业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关键能力为本位, 实践证明,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效果明显。但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中不能简单的模仿, 千篇一律, 必须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地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有具备适合应用的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教材, 有相应的教学场地和硬件设施, 有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团队。此外, 教师还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灵活运用, 根据课堂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侯长剑, 王芳, 高粼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12) .
[3]刘美荣.行动导向在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10) .
[4]赵兴宇.行动导向教学的启示与反思[J].经营管理者, 2015 (12) .
8.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 篇八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学
在技工院校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每位专业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在技校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现代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把专业建设与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体化教学定义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人才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二、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体化教学是由教师设置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首先应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对工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最后进行实际操作的认识和训练。
一体化教学要求分解、整合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师生双方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最终完成工件的加工,做到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以专业理论为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一体化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的差异
1.课堂主体不同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而一体化教学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负责搜集资料,提出解决办法,进行操作实践,教师只需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控制课堂节奏。
2.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师专讲理论,实习操作教师专讲操作,两者没有有效结合。而一体化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训融合。“双师型”教师既是理论高手,又是生产好手,可以把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此外,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开发一体化教学工作。
3.课堂氛围不同
传统课堂教学机械、呆板。而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教师开展分组教学,各小组间相互讨论、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教学最终目标不同
虽然传统教学和一体化教学都将技能提升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但传统教学只注重技能,忽视了“人”的培养,而一体化教学则把“人”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如与同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能力、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企业“6S”管理规范内容及贯彻执行能力。这些都渗透到一体化教学中,以培养有能力的“人”为最终目标。
四、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总结
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把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从各方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促使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笔者要求学生掌握实训操作技能,并报考中级、高级技师技能考试;报名参加竞赛,并及时请教实习教师。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不再死学课本内容,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步变得丰满而形象,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五、技工学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以往各学科分开的格局,把所有学科知识以课题为主线融合到一起,按照工艺流程出现在课题中。在知识点不够系统的情况下,如何适时而又巧妙地衔接各课题的知识点,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第二,一体化教学课堂不像传统教学课堂那样形式单一,它要求教师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教学环节中,又能有效把控教学的整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勤思考、善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岗位需要,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冷冲压模具制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9.《杨氏之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九
1.会写6个生字, 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流利, 读懂句子。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收集广告语、谚语、歇后语, 观看小品、相声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阅读幽默故事、古今笑话。
六、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导语
同学们, 要是我问你, 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会说:那还用问吗?谁不会说话呀。如果我进一步问, 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呢?其实, 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 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 妙趣横生,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 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 。
2. 简介文言文与白话文
通过预习,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与我们平常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篇幅短但很难读) 对, 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古诗外, 都是现代人写的, 篇幅也较长, 我们叫它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是古人写的, 古人写的文章, 用的是文言, 因为他们惜墨如金, 所以写的语言都比较简单, 被称之为文言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言文, 去感受语言的艺术和智慧吧。
2.读题, 解题。 (“之”相当于“的”,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 读通课文
1. 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 我们就先来读读吧, 争取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同时指导学生把“诣”和“曰”的音读正确。
2. 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 要读出古文的韵味, 自己试着读一读, 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 请学生读课文, 检查字音
师:读得很不错!
(三) 理解课文大意
1. 自主理解课文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先试一试。
2. 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同桌合作, 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在梁国, 有一户姓杨的人家, 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 他非常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 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 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非常棒!)
4. 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四) 品读体会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 请你再细细地读, 静静的思考, 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 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现在开始。重点点拨: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 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 语言很风趣幽默。 (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 并立刻做出反应, 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 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 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3.分角色朗读、表演, 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4.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 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这孩子真聪明;孔君平无言以对;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5.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什么? (生:智慧)
师:对, 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小结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 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 思维之敏捷, 言语之巧妙, 让人回味无穷!其实,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同样的意思, 用不同的方式讲, 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 说话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板书“语言的艺术”)
7.启发学生根据姓氏模拟对话
(五) 熟读成诵
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 如果现在朗读课文, 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 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
(六) 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2.知识迁移: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 体现语言的艺术。
3.鼓励学生读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收集广告语、谚语、歇后语;观看小品、相声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阅读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丰富自己的语言, 提高说话的艺术。
七、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有效性在于我成功地处理了以下的两个教学环节。
1.读对、读好文言文
把课文读正确是理解的前提, 读好文言文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同样需要抑扬顿挫, 不过, 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好文言文。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反复诵读, 一遍一遍读, 读出情感, 读出韵味, 体现读的层次。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心里充满了好奇, 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 让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2.运用方法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的理解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文言文的语言凝练, 一些字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凭着字的今义去歪曲文本的原义。在教学中, 要体现理解文言文的学法指导。我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文言文:
(1) 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 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2) 扩展词语, 连词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 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 就译成了白话文。如:“甚聪慧”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为惜墨如金, 所以一般句子较短, 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语、宾语。如:“为设果”, 是谁为谁设果, 没有写明, 但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为“杨家小儿摆出水果, 招待客人孔君平。”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
10.《变形记》教学及反思 篇十
《变形记》是奥地利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暴露了西方社会家庭关系的虚伪性及其利己本质。小说这一主题,生动地通过格里高尔与家人关系的描写,逐层深刻地揭示出来,从而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理解这一主题并不难,关键是作者如何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步一步深刻地把生活幽暗处这个令人惊悸的真相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教学时,抓住格里高尔与家人矛盾的冲突点,层层剖析,小说的主题便水到渠成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揭开“哭”的面纱
“当亲人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时,比如车祸、残疾、破产等等,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谈开去。
“担心,忧虑,焦急。”
“伤心,难过,流泪。”
“悲痛欲绝,天都要蹋下来了”
“家总是被人们形容为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就是因为当暴风雨来临时,家人们能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格里高尔在父亲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情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而当他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后:他的父亲双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他的妹妹号啕大哭;格里高尔死了,家中的三个亲人都有点儿哭肿了眼睛。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我很煽情地强调当格里高尔遭遇不幸时,他家人悲痛欲绝的态度。学生们面面相觑,随即,大声地与我争论。
“这哭,不能真正表现出对亲人的关心与担忧。
“这哭,也不是亲人离开人世时的伤心与悲痛。”
“这是虚情假意的哭。”
“既然如此,那么,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时,他的亲人们为什么要哭呢?我们该怎样来理解这些哭的内涵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情节,品味每一次哭的深层内涵。
生: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就再也不能出去工作了,家庭的经济来源一下子被切断了。而他的父亲已经过了五年的舒适的生活,母亲身体又很不好,妹妹年纪又小,还在上学。父亲的“哭”是失去经济来源后,对生活绝望的“哭”,并不是出于对儿子的关心。
生:他的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是害怕“家丑”外扬。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居然用苹果砸他。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荡然无存,这“哭”怎么会是对儿子关心担扰的“哭”呢?这“哭”实际是他父亲极端自私的表现。
师:那么他妹妹的“哭”呢?格里高尔最喜欢妹妹,时时刻刻想着的是妹妹的快乐,甚至暗暗筹划送妹妹去音乐学院深造。当哥哥最初变形时,都是妹妹在做料理工作,如打扫房间,送饭等。难道她妹妹的“哭”也是虚情假意的?
生:先来看看妹妹的一番哭诉。“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他必须离开这儿”,并且狡猾地辩解“这只大甲虫并不是格里高尔,如果是的话,他就应该,自愿跑掉”,还无中生有的说“格里高尔会要你们俩(指父母亲)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领整幢寓所”。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诉,把妹妹内心的自私、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
生:妹妹这一番装腔作势的“哭”,只为达到一个目的,抛弃格里高尔。这是绝情的“哭”。
师:格里高尔是一个善良、正直、有责任心的优秀青年,他满怀着对家人的爱意悄悄地死去了,不再是“家丑”,也不再是累赘,总能唤起他家人一些美好的回忆。“哭肿了眼睛”,应该是亲人对格里高尔去世的伤痛欲绝的真实写照?
生:不对。这“哭”是虚情假意的“哭”,这“哭”无非是迫于世俗的压力,对外人的惺惺作态。看看文章的结局部分的描写,一家三口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的郊游。格里高尔的死,让全家人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啊!
学生们都笑了。
我紧接着再追问;那么,这“哭”对表现小说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生: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主题。
生:这“哭”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是金钱,是利益。
师小结:大家对小说的主旨把握得非常好。小说中格里高尔的“变形”是外在的,为不可知甚至是无法抗拒的力量所致,但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可他的家人形未变心却变了,自私、冷漠和残忍,反映了当时的人题,展现了一份脆弱而虚伪的亲情!呈现出一个势利而冷漠的社会!
教后拾零:
学生在阅读过程容易忽视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看似与文章的主旨无多大关联,它们的存在与否似乎也不会影响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解读。细节描写虽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细胞”,但也是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可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一部宏大的文学巨著,我们在解读时,常常千头万绪无从着手,而文章中一些往复出现的细节描写,恰恰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起到一个线索作用。抓住了这一细节描写,就等同于拿着一把打开文学作品的钥匙。在讲授《变形记》时,我紧紧抓住小说中三次“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讨论,思考三次“哭”的深层内涵,从而把握住作品的主题思想。
《吕氏春秋·察今》有云:“尝一脬(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晋书·王献之传》中曰:“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传达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这些小处着手,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更有效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总结及教学反思--(岑韵芝)】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学总结及反思11-02
小学英语考试总结及教学反思07-03
中职汽修教学反思总结06-11
教学工作总结反思09-22
教学培训工作反思总结11-03
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07-09
幼儿园教学反思总结12-19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总结12-19
高三英语教学期末总结与反思09-28
1102小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