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精选9篇)
1.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 篇一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月出版
一、行业定义及其分类 ..................................................................... 4
1、根据结构特征 ....................................................................................................... 5
2、根据使用状态 ....................................................................................................... 5
二、发展现状 ................................................................................... 5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总体情况 ..................................................................... 5
2、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情况 ...................................................................................... 6
三、市场规模 ................................................................................... 6
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 6
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 8
四、行业特点 ................................................................................... 9
1、行业特点 ............................................................................................................... 9
(1)政策依赖性强 ......................................................................................... 9
(2)技术要求高 ............................................................................................. 9
(3)中小企业林立 ....................................................................................... 10
(4)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 10
五、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 10
1、行业监管体制 ..................................................................................................... 10
2、行业相关政策 ..................................................................................................... 12
六、行业进入壁垒 .......................................................................... 14
1、技术研发壁垒 ..................................................................................................... 14
2、销售渠道壁垒 ..................................................................................................... 15
3、市场进入壁垒 ..................................................................................................... 16
4、资金壁垒 ............................................................................................................. 16
七、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 16
1、有利因素 ............................................................................................................. 16
(1)分级诊疗政策的推动作用 .................................................................. 16
(2)居民医疗水平的提高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 ............................ 17
2、不利因素 ............................................................................................................. 17
(1)我国医疗器械的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 17
(2)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一般规模小、竞争力弱 ..................................... 17
八、行业基本风险 .......................................................................... 18
1、政策风险 ............................................................................................................. 18
2、市场竞争风险 ..................................................................................................... 18
3、新产品自研发到投放市场周期较长的风险 ................................................... 18
九、行业发展趋势 .......................................................................... 19
1、企业间并购整合愈加频繁 ................................................................................ 19
2、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 ................................................................................ 19
3、信息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 19
4、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化 ................................................................................ 19
5、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 20
一、行业定义及其分类
医疗器械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电子、化工、金属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等行业,下游衔接保险业、服务业、医药流通业及医疗卫生事业等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受上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同时,由于受产品、服务渠道等的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受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的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其使用目的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医疗器械分类如下:
2.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截止至2008年12月底, 对上海市静安区32家上报业务信息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 全部为中外合资以及私营诊所。
1.2 研究方法
采取普查法, 由静安区卫生局牵头组织采用实地走访、专题小组访谈和关键知情人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 结合各民营医疗机构的月度、季度以及年度业务和财务报表资料, 按照相关统计项目进行分析。
2结果
2.1 静安区民营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至2007年12月31日, 我区共有民营医疗机构48所。此次配合参与调查的民营医疗机构为32家, 其中按照类别可分为口腔诊所14家 (43.8%) , 体检医院6家 (18.8%) , 普通门诊5家 (15.6%) , 美容医院3家 (9.4%) , 综合性医院2家 (6.3%) , 专科医院1家 (3.1%) , 心理诊所1家 (3.1%) 。
2.2 金融危机对静安区民营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影响
从各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年度诊疗人数上看, 08年全年口腔、美容、体检以及心理咨询行业出现了门诊人数下滑的现象。季度报表同样显示私人门诊、美容医院、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2008年4季度都出现了业务下滑的现象 (见表1) 。
(单位:人次)
*部分医疗服务机构只有年报导致部分医疗机构无法得出季度报表
2.3 金融危机对静安区民营医疗机构收入影响
从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08年全年部分医疗服务行业出现了收入下降或者增幅下降的现象, 口腔、美容、体检行业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入降低;除综合性医院以外, 2008年第4季度本次统计的4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收入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比对照2008年与2007年行业内10家机构收入增幅上显示, 6家都出现了增幅下降的迹象 (见表2、3) 。
(单位:万元)
*部分医疗服务机构只有年报导致部分医疗机构无法得出季度报表
2.4 金融危机对静安区民营医疗服务机构支出的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除综合性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出现了支出较大增长外, 其余行业内的各机构均出现了支出下降或者增幅较少的现象 (见表4) 。
(单位:万元)
3讨论
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营医疗服务业对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由"办医院"向"管医院"转变;对于拓宽医疗卫生事业投资渠道, 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形成医疗服务公平竞争机制, 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上海市民营医疗服务业经过近些年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较强的专业队伍[3,4,5]。民营医疗机构为卫生事业发展与市民健康做出了贡献[6]。
上海市静安区作为上海市医疗资源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 民营医疗服务业也得到大力发展, 目前已形成一批社会认可度高, 拥有自主品牌、服务专业化、提供特色服务和高端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 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影响也正在逐步显现[7]。同时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 上海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承受着考验。金融危机对静安区医疗服务业的最大影响更多是通过间接途径发生, 一方面, 可支配收入减少将缩减客户对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 受制于医疗服务行业集团公司内部业务结构及业务组成等方面的影响, 静安区内的医疗服务企业的整体运作资金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势必会为企业的经营、人才流动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此次调查分析可见2008年全年口腔、美容、体检以及心理咨询行业出现了诊疗人数下滑的现象。2008年季度报表同样显示私人门诊、美容医院、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2008年4季度都出现了业务量下滑的现象。2008年全年部分医疗服务行业出现了收入下降或者增幅下降的现象;除综合性医院以外, 2008年第4季度本次统计的4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收入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比对照2008年与2007年行业内10家机构收入增幅上显示, 6家都出现了增幅下降的迹象。
综合分析可知上海市医疗服务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 从诊疗人数、医院收入绝对量以及医院收入的增幅上看, 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下滑或是增速减缓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马红漫.公平制度环境下的民营医院[J].中国中小企业, 2008, 2:48-49.
[2]射阳县人民政府.发展和规范民营医院的调查和建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7) ;93:59-61.
[3]闫东方, 陆栋定, 戴鲁南, 等.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9) ;5:216-217.
[4]戴鲁南, 吴燕鸣, 闫东方, 等.上海市民营医院卫生资源与服务现况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13) ;3:286-287.
[5]夏苏建, 徐卫东, 胡善联, 等.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现况及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5:261-263.
[6]邹冠炀.发展民营医院的公共产品理论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05:119-123.
3.为医疗器械行业设置“安全阀” 篇三
2014年2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会议指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是百姓关注的三大民生话题。其中,作为构筑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小容量行业,医疗器械并没有基建、金融等行业那么吸引眼球,但市场规模从2001年179亿元到2013年突破2000亿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显示出巨大的成长潜力,有些机构甚至预测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有可能达到3400亿元。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的占比还很少。国内医疗器械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从大到数千万、小到几元钱的医疗器械设备和产品,因为质量问题引发了许多医疗纠纷:一些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常常“带病使用”,呼吸机、除颤起搏监护仪等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心外手术中体外循环机停转……
更让人痛心的是,寻租问题在这个行业蔓延,而且“灰色黑幕”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三个主要的经营环节之中。一向管理严格的外企,逐步成为行贿重灾区,而在医疗器械行业两成的利润被用来进行商业贿赂已经是行业里不争的潜规则。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将使得医疗器械的监管从注册、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实现全方面覆盖,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为庞大的消费群提供安全有效的器械,表明了国家彻底整治医疗器械行业混乱的决心。
“修订草案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高低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产品提高门槛,对低风险产品简化准入手续。”通过“有压有松”的方式,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既突出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又给予中低风险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完善的过渡期,将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首负责任,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监管,因此市场无序竞争严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运用“有收有放”的手段,一方面,强化过程监管和日常监管,突出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责任,对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幅度、加大处罚力度,用制度维护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秩序。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鼓励企业创新,开发更多优质产品,使医疗器械行业除了市场规模的正常成长之外,把握住进口替代化和升级改造这两大机遇,加快战略规划与整合,形成“高精尖”科研分工和集约化发展。
未来,深度城镇化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和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都将大幅增加,再加上医疗体系专项资金等,这些因素将推动医疗器械行业进一步高速发展,老百姓也将获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4.医疗行业开题报告 篇四
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附参考文献):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逐渐形成医疗产品销售全球化的格局。可以说,竞争的激烈和市场容量增长的缓慢,我国医疗行业的销售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CJ公司进入了缓慢增长期,且人员销售稳定性问题凸显。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行业的销售人员培训体系构建方面的工作零散而薄弱,没有科学规范的设计,在构建、实施中存在大量的低效率、低效益情况。通过CJ公司在出现销售人员流失率提高,费用高效果差,培训形式流于形式等问题的研究,关注医疗行业销售人员培训问题,研究医疗行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研究行业特点,结合企业战略文化,建立一套系统而科学的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员潜能。
研究意义
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我国这些医疗行业发展历史都很短、起点低,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并没有非常完善的针对医疗行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实用方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要快速、全面地推行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无异于“对久病之人下猛药”,这样不仅不可能使病人痊愈,甚至会把病人直接推向死亡或死亡的边缘。因此,通过培训的手段,慢慢用养、治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构建人力资源体系。医疗行业规模较小,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占有相对稀缺,初期投入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科学的培训体系是否能顺利构建是整个人力资源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过去二十年中,全球经济已经从产品为特征的经济过渡到了以服务为特征的经济。在旧的经济时代,医药企业的价值表现在物理的财产上;而新经济时代把知识财富作为了重点对象。然而,与此不协调的是整个医药企业的培训体系,医药销售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比任何时候都感觉短缺。任何医药企业都必须要不断地快速更新曾经视为“经典“的培训内容,而且要以最快的方式传递给销售人员,落后一步就意味着在竞争中丧失机会。而采用新的技术和建立新的销售人员培训体系就能够获得持续性成功。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药企业培训观念的不断更新,带来了基于网络的医药销售培训的蓬勃发展。与国外同类医药企业销售人员相比,中国医药企业销售人员培训发展相对落后。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医药企业对于知识要求更加强烈。对大多数的医药企业来说,销售人员培训时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培训结果难以真正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文,谈毅,方浩帆,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陶春海,中国医疗服务生产效率评价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3]吴冬梅,白玉苓,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4](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颜世富,培训与开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
[7]韩光军,销售人员培训与管理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
[8] 姚春澜我国中小企业销售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研究 天津大学
[9]高文举,培训管理。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0].赵曙明,罗伯特冯希斯(美),约翰.k克逊,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
[1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12]颜士梅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
[13]赵曙明,罗伯特冯希斯(美),约翰.}k克逊,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
[14]杨杰,组织培训。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年
[15]牛雄鹰,销售人员培训与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崔斌,论我国中小企业销售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代经理人,10
[17] 李海洁,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论文
[18] 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9] 张榕芬,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经济 ,-12-25
[20] 王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时代经贸(下旬刊) ,-05-20 期刊
[21] 薛红岩,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文化(学术版),-07-25 期刊
[22] 江荣华,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国集体经济 ,2009-10-25 期刊
[23] 杨树权,提高中小企业培训的有效性的策略。中国电力教育,2009-06-20 期刊
[24] 谢军,中小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
[25] 韦文,销售管理。华夏出版社,2003年
二、研究内容(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具体研究内容
通过案例公司的分析,研究如何从科学的培训规划开始,结合企业文化构来构建医疗行业培训体系。
1.明确企业培训意义
从公司战略和文化体系出发,塑造培训体系构建的流程,以及具体的执行计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培训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各项培训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而医疗行业的管理者和HR们恰恰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两点,从而在具体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各级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未能有效配合。
5.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 篇五
(2018.04.22)
一、行业发展概况
医疗器械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其产品的研发、制造涉及生物医学、制造工程学、材料科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医疗器械行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人体健康安全,颇受各国家或地区的重视。
1、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增长稳定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预计由 2015 年约 3,710 亿美元增长到 2022 年预计约 5,300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5.23%。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就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分布情况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早,居民的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及服务要求较高,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潜在市场广阔;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快,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中东及阿拉伯国家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对较少,医疗器械的进口需求较大,是全球医疗器械重要的新兴市场。
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人民群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的医 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之一。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从 2007 年的 535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3,7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3.97%,大幅超过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平均增速。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就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分布来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三大区域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其医疗器械总产值及销售额之和约占全国总量的 80%以上。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南京的微波、射频肿瘤消融治疗、苏州的眼科设备等均较为突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提升
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 2002 年的 7.30%增长至 2015 年的 10.50%,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稳步上升趋势。老年人口患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是医疗器械的重要使用群体,我国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
(2)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增长
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我国对医疗卫生的公共财政支出分别为 10,176.81 亿元、11,953.18 亿元和 13,158.77,增幅分别为 22.91%、17.46%和 10.09%。我国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医保体系的健全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制度覆盖率超过 95%,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推动了就诊人数的增长。2016 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79.3 亿人次,比 2015 年增加 2.4 亿人次,增长比例为 3.1%。
(4)医疗消费结构调整
医药和医疗器械是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板块。发达国家的医药和医疗器械销售额相近,但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仅约为医药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呈现“轻器械、重药品”的状况3。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力争到 2017 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 30%左右。药械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市场准入壁垒
各国家或地区一般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与使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以防范医疗风险。我国按照风险程度将医疗器械分为三个类别,对于生产、经营风险较高的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严格的许可与监管制度。此外,高值医用耗材一般需要经过招投标进行集中采购,产品中标后方可销售至医院。国外主要市场对进口医疗器械同样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产品进入其市场需首先满足市场准入要求。医疗器械产品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许可,需要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监管政策的理解等方面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市场进入壁垒较高。
2、品牌壁垒
医疗器械品牌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其质量水平,使用者在做选择时,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产品较受青睐,品牌形象已成为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知名的医疗器械品牌往往需要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投入,行业新进企业一般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行业品牌壁垒较高。
3、市场渠道壁垒
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具有市场区域广、专业性高、客户分散等特点,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在经销模式下,公司需要建立起稳定且庞大的经销商体系以覆盖更多的市场区域。同时,经销商除需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营销能力外,还需具备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协助医务工作者解决产品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经销商基本已经和先期进入的企业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经销渠道。
4、研发与人才壁垒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临床需求的多样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计理念,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人性化、性能优的产品。而稳定的生产工艺及突出的研发能力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同时,专业的人才团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行业研发与人才壁垒较高。
三、市场供求情况及变动原因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城镇化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居民卫生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药械市场结构的调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方面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制度,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医疗器械较之其他消费品,价格弹性低、需求稳定,不易受突发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公司所处行业的产销率情况良好,是一个具有良好增长前景的朝阳产业。
四、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利润水平的变动受到行业发展水平、企业研发实力、产品性能、品牌知名度、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以及企业自身经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研发实力强、行业知名度高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及较高的利润水平,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利润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在科技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呈下降趋势,因此推进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将成为优势企业保持较高利润水平的重要措施。从长期来看,在医保制度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投入持续增长、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人 7 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医疗器械行业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将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于 2011 年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将“微创手术及介入治疗设备”及“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新型诊疗设备”列入第 28 项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目录下,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务院于 2013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国务院于 2015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指出优先办理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将部分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职责由国家药监局下放至省级药监局。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政策支持,有效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
(2)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健全、完善的监管制度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2000 年 1 月,国务院颁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并先后多次修订,推动了行业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等一系列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规范、有序、高效发展,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团队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3)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近年来我国医疗市场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伴随着消化道、呼吸道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的高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显著提升。上述变化导致近年来我国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次数不断增加,推动了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4)进口替代带动行业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自主研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民族企业。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虽与国外著名企业之间仍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差距,但差距正逐渐缩小。国内生产企业相较于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优势明显,产品定价相对较低,在技术水平差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国产医疗器械正加速替代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份额,并逐渐渗透到高端市场。
(5)政策推动耗材一次性使用
201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50 号)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或者未按照规定销毁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违反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该政策的推行将推动医院采购数量增加,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2、不利因素
(1)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国内生产企业虽经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国外大型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研发投入相对较小,行业趋势性产品及创新型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国内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人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企业的人力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2014 年、2015 年及 2016 年我国制造业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 35,653 元、38,948 元和 42,115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8.69%。全国各省市亦连续出台最低工资标准,2014 年、2015 年及 2016 年,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 1,480 元、1,630 元和 1,770 元,2015 年和 2016 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0.14%和 8.59%。人力成本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六、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与上下游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司所处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零部件制造等行业,下游是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机构。
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零部件制造等行业,上游行业的生产工艺水平、生产能力直接影响到原材料供应的质量及规模,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生物医学材料行业能够为公司提供所需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医用包装材料,主要包括硅胶、医用包装袋等原材料; 金属材料行业能为公司提供所需的镍钛丝、钢丝绳等原材料;医疗器械零配件行业能够为公司提供所需的钳头、弹簧管、注塑件等产品零部件。随着行业上游生产工艺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性能更好、更安全的原材料及零配件的成功研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6.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 篇六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述2
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2
第二节最近3-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3
二、成长速度4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6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9
五、风险性11
六、行业周期12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14
八、当前行业发展所属周期阶段的判断17
第三节关联产业发展分析20
第二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22
第一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指标分析22
第二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指标国际比较分析
第三节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4
一、市场规模现状24
二、需求结构分析26
三、重点需求客户29
四、市场前景展望31
第四节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供给分析33
一、生产规模现状33
二、产能规模分布35
三、市场价格走势36
四、重点厂商分布38
第二部分 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章应用领域及行业供需分析44
第一节需求分析44
一、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市场44
二、医疗器械行业客户结构46
三、医疗器械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49
第二节供给分析52
第三节供求平衡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53
一、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预测53
二、医疗器械行业的供应预测55
三、供求平衡分析56 3 23
四、供求平衡预测58第四节市场价格走势分析62第四章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分析64第一节行业集中度64
第二节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65第三节行业进入壁垒和驱动因素66第四节上下游行业影响及趋势分析67第五章区域市场情况深度研究69
第一节长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69第二节珠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70第三节环渤海区域市场情况分析71
第四节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市场大区发展状况及竞争力研究7
2一、华北大区市场分析7
2二、华中大区市场分析7
4三、华南大区市场分析77
四、华东大区市场分析79
五、东北大区市场分析80
六、西南大区市场分析82
七、西北大区市场分析85
第五节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模式分析88第六章2014-2018年需求预测分析90
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领域2014-2018年需求量预测90
第二节2014-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功能预测91第三节2014-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市场格局预测第三部分 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七章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分析95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9
5一、现有企业间竞争9
5二、潜在进入者分析96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98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0
1五、客户议价能力103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10
5一、市场集中度分析10
5二、企业集中度分析107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108第三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1
1一、生产要素11
1二、需求条件112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14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17
五、政府的作用119
第四节医疗器械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121
2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1
21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12
3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12
4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126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129第五节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
32一、2014年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分析1
32二、2014年国内外医疗器械竞争分析13
4三、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分析137
四、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分析139
第八章主要生产企业的排名与产业结构分析142第一节行业企业排名分析142第二节产业结构分析143
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的分析1
43二、各细分市场领先企业排名144
三、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146
四、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149
第三节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1
52一、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152
二、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154第四节产业结构发展预测158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政府产业指导政策分析(投资政策、外资政策、限制性政策)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161
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163第九章前十大领先企业分析166
第一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一 分析166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166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169
三、主要市场定位171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17
2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174第二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二 分析178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178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18
1三、主要市场定位183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18
4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186第三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三 分析190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190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19
3三、主要市场定位195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196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198
158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02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20
5三、主要市场定位207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08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10
第五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五 分析21
4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14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217
三、主要市场定位219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20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22第六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六 分析226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26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31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
32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34
第七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七 分析238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38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43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4
4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46第八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八 分析250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50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55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56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58第九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九 分析26
2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62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67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68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70第十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十 分析27
4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74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79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80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82
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关键趋势与投资方向推荐
229 241 253 265 277
第一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规模分析288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288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290
第二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产销分析29
4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294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297
第三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300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300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302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30
5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07
第十一章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310第一节市场整合成长趋势310
第二节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311第三节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312第四节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313
第五节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314第六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SWOT分析315
第十二章2014-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317第一节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317第二节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318第三节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319第四节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320第五节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
321一、渠道构成321二、销售贡献比率32
3三、覆盖率324
四、销售渠道效果326
五、价值流程结构329
第十三章业内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33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33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34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7.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医疗器械,商业贿赂,垄断,买方市场,人情文化
1医疗器械领域商业贿赂产生的制度基础——垄断机制
垄断是医疗器械行业产生商业贿赂的基本根源。对于医疗器械销售而言, 我国的三甲公立医院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为了从垄断者手中获得订单, 必然导致价格脱离市场规律, 产生商业贿赂。我国的公立医院拥有在交易中绝对的话语权, 双方面对的失衡的市场, 通过商业贿赂来获得非正当利益的行为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2医疗器械行业商业贿赂产生的主观动机——物质需求
参与竞争的供应商为了在垄断的市场中取得比其他经营者更多的优势, 商业贿赂成为必然的选项。供应商愿意冒着犯罪的风险, 直接或暗中行贿, 或者唆使雇员在业务活动中, 以各种方式贿赂相关人员, 就是为了实现销售, 以便获得更多利润。可见, 物质需求是从事商业贿赂者的主观动机。
3医疗器械行业商业贿赂产生的市场条件——供求失衡
医疗器械行业的商业贿赂与供求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完全是买方市场。再加上国外大量的医疗器械公司涌入, 占据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大部分市场, 而我国众多重复的、低水平的同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为了企业生存, 千方百计的销售产品, 采用了合法与非法渠道。商业贿赂就是在同质化严重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滋生出来的。
4医疗器械行业商业贿赂的催化剂——打击不够
在实际的对医疗器械商业贿赂的查办中, 行受贿两方的打击力度都很小。通过了解, 医疗系统内部以及医疗系统的管理方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不愿意”也“不能”将已经查出的问题“扩大化”, 更不能“公开化, 透明化”。其结果必然是“轻拿轻放”。同时, 医疗器械的商业贿赂有种种花样, 隐蔽性更强, 为了查办的需要, 往往会把行贿人变为“证人”, 对于行贿人一般不予追究。在一定的范围内, 变相的“鼓励”了行贿幕后人通过新招人员继续实施贿赂行为。
5医疗器械行业商业贿赂的法律基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立法角度来说, 我国法律中没有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 而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中的相关条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各自表述, 不能对商业贿赂形成系统性的法律规定, 这也是导致医疗器械这种垄断性行业的商业贿赂眼中的一大原因。
6医疗器械行业商业贿赂的“低犯罪成本”——执法主体多元
在执法方面说, 执法的单位 (主体) 有很多部门, 公安机关、检察院、审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有纪检部门都涉及其中。这种多头管理的现状必定决定了其执法结果的混乱性, 必然导致不同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上存在分歧, 执法的力度和尺度上不一致, 并且加大了执法的成本。而执法的范围和权限方面如何界定、如何执行等等都成为实际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同时还可能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而且在已经查出的案件中, 往往存在用处罚代替刑罚的问题。
7医疗器械行业商业贿赂的文化氛围——人情文化
从社会文化氛围来说, 医疗器械行业的商业贿赂, 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情文化的产物。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同样也拥有悠久的人情文化, 不论你处于中国社会的那个阶层, 人情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和代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商业贿赂可以说就是这种文化的外延。在“人情文化”的作用下, 一旦成交, “不送”和“不收”对双方而言都是“说不过去”的, 就使得医疗器械行业中行贿受贿成为一种业内认可的“潜规则”。
8结语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滋生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商业贿赂, 也使得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进入临床, 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由于商业贿赂的存在抬高了医疗器械的销售价格, 使患者承担了更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完善各项制度, 斩断各项诱因, 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芳晓.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审计研究, 2011, (3) .
[2]吴金艳, 邓伟生, 谢敬东.新时期医药商业贿赂的特点及治理对策探讨[J].中国药事, 2012, 26 (1) .
8.医疗行业的公共信任资本 篇八
一个社会,把生命交给谁?把孩子交给谁?把公道交给谁?当然是那些社会公共信任资本最丰厚的人,即群体良心和正义的代表。正是这些人的长期努力,才形成了医疗、教育、司法的公共信任资本,也才有其良性运作的基础。
然而,这种资本积累很不容易,时间漫长,损害或摧毁却非常容易。曾经的中国医疗,科技水平不如现在,但却有丰厚的社会公共信任资本。那时候的各地人民医院、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医院,百姓是多么的信任。那时候的解放军医院、武警医院,老百姓甚至“迷信”。如今,这种格外的高度信任已不存在了,有时候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都没有了。不少好医生和想当医生的青年人十分困惑:我们只想救治病人,可患者和家属就是不相信我们,医生出现群体性焦虑,十分不解,“为什么我们拼命来拯救患者的生命,越努力,患者和家属越发不信任呢?”
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我们曾经长期推行趋利的医改政策,政府本应承担的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责任被放弃,并直接转嫁给医院及医生,医生甚至只有牺牲善良才能获得正当生存权益,并鼓励打擦边球以及突破底线发财致富。有人毫不掩饰地告诉患者,我看病开药就是要完成经济指标。让人听了心惊胆颤。还有第一天坐门诊的青年医生,为了完成经济指标,给挂错号的穷病人乱开药,后来想纠正,病人说钱已花光了,青年医生突然觉得“坐诊有坐台的感觉”。趋利的医改政策促使更是逼迫医院及医生逐渐脱离医疗的正道!当年不少领导也看到这趋势不对,但都低估了这“无形之手”摧枯拉朽的力量,人们当时已无可奈何。
其次,当有的医院及医生“迈出五十步”时,敢于“迈出一百步”的莆田医疗系出现了。他们没接受过基本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医疗的底线,用完全做买卖的方式对待患者,“你有病,病很重。我有药,药很贵”,目标是将“客户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至于治病救人有时只是一个招牌,老百姓分不清哪个白大褂是要害人的坏医生。全国多少医院多少科室拿出去承包?数字惊人!收获的是金钱,代价是疯狂耗损中国医疗行业的公共信任资本。
再次,莆田系医疗的市场行为更极端的是与百度合作,用金钱迎合百度“血腥原始积累”的欲望,百度的医疗竞价排名成了莆田系医疗疯狂掠夺的风光之地,老百姓生病了,上百度一搜索,最先看到的都是莆田系医疗机构。于是中国相当多的百姓长期落入百度与莆田系医疗编织的“天罗地网”,被诱导、被欺骗、被敲诈。无病变有病、小病成大病,甚至人财两空。人们有些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了。
综上所述,二十多年了,由于这三个主要因素,医疗行业公共信任资本的严重损失,让当下刚进入或进入不久的医生困惑,“为什么患者这么不信任我们?”想想过去的医疗,也看看身边残存的不良。只有从自己做起,以心换心,以情动人,信任会很快重建,公共信任资本也会逐渐积累,并懂得格外珍惜。
9.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 篇九
前言
大数据及AI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包括、辅助决策、健康/慢病管理、机构智能化管理、基因数据等。预计2019年,辅助决策类中的影像辅助诊断将首先落地,主要因为其90%的准确率,可以快速为医生提供丰富的细节信息。其他应用场景,医疗机构的智能化管理,将在各省市区域信息平台及三大健康医疗数据集团推动下进行。全科辅助决策、健康/慢病管理、人工智能新药研发等,大多处于产品研发中期。针对这三个领域,企业仍需投入大量技术人才,以缩短流程路径,提升产品准确率。
一、大数据在健康医疗行业中应用价值
1.健康医疗行业面临的困境
1.1全球医疗困境
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发展中国家医疗市场的扩张、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将推动支出增长。2017-2021年全球医疗支出预计将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长,而2012-2016年的增速仅为1.3%。
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变化的饮食习惯以及日益增加的肥胖度加剧了慢性病的上升趋势,特别是癌症、心脏病和糖尿病,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约有1.14亿,而全球患者人数预计将从目前的4.15亿增加至2040年的6.42亿。
传统研发(R&D)成本上升,产品上市速度慢,2004年至2014年药物开发成本增加了145%。
劳动力不足,在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下,熟练和半熟练医疗保健工作者将大幅减少。1.2中国特色困境 人口老龄化加剧。
供需结构失衡,金准人工智能专家统计2016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1人。2015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量在OECD统计的国家中排名处于25-30之间。同时,我国医生执业环境较差,促使进入医疗系统的优秀人才逐年趋少。
医疗资源发展失衡,据金准人工智能专家了解,2010-2015年三级医院诊疗人次及住院人次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6%和21.9%,而基层医院仅为3.8%和0.5%。传统就医模式使得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导致就医体验差及优质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我国仍把推行分级诊疗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医保透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7》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将出现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可有效弥补医保不足。在成本支出方面,健康险利用市场规律帮助医院合理控费,同时,还可增加社会保障的收入来源,减轻国家医保基金的负担。提升医保控费能力,探索创新支付机制迫在眉睫。
因此,改善现有就医模式,推行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分级诊疗推行需建立在信息、资源及利益互通上。2015年,国家卫计委提出分级诊疗制度将在2020年全面确立,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分诊诊疗等。新模式的搭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1)信息不流通,各医疗机构间多为信息孤岛,患者信息无法进行快速共享流通;2)资源不流通,优质医生多集中在各大省会的顶级医院,且三甲医院医生精力有限,每年可支援的基层医疗更是有限;3)利益不互通,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以促进患者在院间的流通。
2.大数据助力我国医疗生态全面升级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从体系搭建、机构运作、临床研发、诊断治疗、生活方式五个方面带来变革性的改善。由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强监管性,大数据若要在行业内实现其价值,需由国家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战略方针,从而引导医院、药企、民办资本、保险等机构企业构建项目,相互合作,最终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就医习惯的改变,降低从个人到国家的医疗费用。麦肯锡曾在2013年预测,在美国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有望减少3000-4500亿美元/年的医疗费用。
2.1健康医疗大数据宏观利好
宏观环境利好条件满足,静待细分市场突围。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已进入了初步利好阶段,国家作为政策引导方,已出台了50余条“纲要”或“意见”,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为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且头部资本已进入市场。下一步,各方需静待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融合,共同探索具备商业化或临床价值的大数据产品。
2.2健康医疗大数据政策利好 政策引导,明确健康医疗大数据战略意义。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构建综合健康服务应用。随后,国务院、卫计委相继发布了多项政策,以促进各省市政府将健康医疗大数据提升至战略层面。
政策引导,顶层设计推动大数据项目前行。2018年科技部官网发布了14个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精准医学研究”等生物医学领域的5大专项,累计共拨 经费总概算12亿元。其中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密切有关的项目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4.5亿元,“精准医学研究”1.3亿元,“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0.9亿元。此外,2月科技部发布了“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2018年申报指南。
2.3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本利好
2018年Q1大数据投融资事件35起,行业热潮正式开启。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将IT桔子中披露的医疗健康投融资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发现2014年起健康医疗类大数据投融资事件增多,2016年最多共66起,2017年略有下降。2018年,健康医疗大数据仅在Q1便发生了35起投融资事件,其中12件来自医疗信息化建设,多为利用AI、语义识别、数据模型,挖掘诊疗信息,连接院内院外平台等类别的企业。受人工智能热潮影响,2017年辅助决策类共发生17次投融资事件,2018Q1共5起,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资本进入该领域。
2.4健康医疗大数据社会结构
老龄化及不良习惯诱导身体不适,提升人均就医次数至5.8。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1.4%,出生率12.43%(2016年出生率12.95%),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以2013年为基础,65岁以上人群两周就诊率26.4%,且在现代生活习惯的影响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诊疗人次仍将持续上升,医疗体系也将面临巨大压力。
2.5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利好
采集技术成熟促使数据爆发性增长,数据价值急需被挖掘。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范围非常广,如底层数据采集中包括信息化、物联网、5G技术,处理分析中包括深度学习、认知计算、区块链、生物信息学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据IBM统计,全球大健康数据正以每年48%的速度增长,在2020年数据量将超过2300Exabytes。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估2020年,全球健康物联网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61万台。院内数据方面,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在2016年统计,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在70-80%之间,且集中于三级医疗机构,大量健康医疗数据的积累为算法搭建提供了基础。在处理分析方面,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需要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以便搭建有效模型。
二、大数据在健康医疗行业中发展概况
1.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类及应用
本篇报告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分为三大类,院外数据、院内数据以及基因数据。院外数据包括健康档案、智能硬件体征及环境监测/检测,院内数据包括就医行为、临床诊疗等,基因数据包括外显子、全基因等。在具体场景应用方面,多为不同种类的数据相互交叉结合应用,如预防预警,需要结合智能硬件监测、诊疗用药历史等数据才能为用户提供及时的预警监测。
2.多项细分场景同时探索,辅助诊断将首先迎来商业化 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以数据规模为基础,且在政策和资本鼓励下,部分应用场景进入市场启动期,如健康管理、辅助决策(全科辅助决策、影像病理辅助诊断等)、医疗智能化等。下一阶段,随着企业大数据/AI技术长期的应用实践探索,产品不断更新完善,预估2-5年的内,产品将首先在B端客户中进行推广;随后,伴随软件友好度和准确度的上升,在B端客户使用的影响下,C端市场将展开竞争。
3.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概述
始于用户,终于用户。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的上游是数据供应商(医疗机构等)或存储计算服务(云服务商。中游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多为具有影像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义分析等核心技术的技术型企业。该类企业可为聚集了大量健康医疗相关数据的机构提供数据处理服务,在分析及可视化后赋予数据价值。下游为应用场景,分为B端和C端。B端包括医院、药企、政府、保险、PBM等企业,其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就医费用。
3.1健康医疗大数据上游现状
数据已成规模,院内数据在样本质量与规模中胜出。
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上游所提供数据的质量与样本量将决定,中游企业是否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模型训练。整体来看,院内、院外及基因数据供应方均面临三个问题,质量、样本量及安全。1)院内数据在质量和规模上最具竞争力。各省市TOP级的三级医疗机构多存有高质量的诊疗数据,且已具备一定规模。医院外联系统中多存有大量就医行为数据,然而这类数据的应用将依赖政策指导,且面临隐私安全等文图。2)基因数据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已具备一定规模和质量,且多由中游企业自建数据库自行采集,或者通过与实验室合作的方式获取。3)健康类数据多由智能硬件或在线医疗企业采集,该类数据增长快速,但是维度多且缺乏整合,质量参差不一。
3.2健康医疗大数据中游现状
北京大数据先行,上海、广东、浙江紧随。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就IT桔子中正在进行融资的103家创业公司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该现象受医疗资源、政府态度、医生接受度三方面影响。1)北上广深拥有多家TOP级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且信息化程度高,因此企业能够获得可观的高质量数据样本;2)初期阶段,医疗大数据技术的探索多由地方政府拨款支持,如2018年2月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大数据研究院共同筹备建立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因此地方性政策支持变得尤为重要;3)一线城市的医生对新技术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在产品上市后相对较易试运行。
3.3院外数据之应用场景
大数据及AI技术,提升企业用户服务规模及能力平安好医生IPO报告中公布,2017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在线咨询量达到23.8千万次。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可触达的用户规模将越来越大,而仅靠医生或相关从业人员在后台回答问题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量。因此,企业需依赖大数据或AI等技术优化问诊、健康/慢病管理等产品的功能,从而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最终提升付费率。
此外,对于不断扩张的企业,大数据及AI技术辅助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得在付费率低的情况下(好医生IPO披露2017年付费转化率为2.7%),也可以形成稳定的营收与较高的利润率。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随着企业AI智能分诊、AI健康管理路径等模型成熟且全面应用后,院外数据的应用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3.4院外数据的商业路径 核心能力提升用户健康,延伸能力创造商业价值。能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主要分类两类。一类是偏健康数据收集类企业,针对健康或慢病人群提供饮食、运动等个性化健康方案。另一类是偏轻问诊类,提供智能分诊、轻问诊、预约、转诊等服务。目前,C端服务盈利能力有限,部分企业依托其健康管理或问诊能力,为企业端客户服务。如妙健康依托其多维度健康数据及平台搭建能力,为雇主提供内部员工的健康管理服务,为疾控慢病中心搭建健康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如平安好医生结合其终端智能应用,为用户提供智能分诊,为医生提供辅助决策等服务,辅助政府搭建区域信息化。
数据到行为干预仍需过程,企业付费是首选。大部分移动医疗公司在经历了4-5年数据沉淀后,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样本,然而如何通过技术将其转化为可被解读的报告仍需时间。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的支付方主要集中在B端,包括医院、药企、药店、保险、政府等多类企业;且在主要支付方中,药企、保险已形成了一定的支付习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收费方式有多种,包括项目制、Saas服务收费、软件租赁费、增值服务费等;前三种为现阶段主要的收费方式,而增值服务费将随着大数据及AI应用场景的增多而增加。
3.5院内数据之应用场景
大数据技术应用广泛,以提升诊疗及管理效率为主。在研发成本、运营成本的不断提升下,医疗机构、药企、药店、保险等机构或企业均急需一套解决方案,以便在降低临床研发、运营管理、营销成本的同时提升顾客满意度,最终增加营收。该类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挖掘已有信息,为医疗机构、药企提供有效的改善运营、提升服务效率的解决方案。目前,提供相关业务的企业主要来自三种,1)创业型,多为AI技术公司,如推想、羽医甘蓝、博识医疗语音等技术型企业;2)信息化/互联网等企业新业务拓展,如东软医疗的区域信息化、微医的微医云业务等;3)政府主导的健康医疗大数据集团,如中电集团将在程度规划、建设和运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开展健康医疗领域的数据汇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应用生态建设。
3.6院内数据的商业路径
依托技术与数据,收费模式玩法多。就院内数据付费方来看,药企、体检的付费意愿及能力最强;医院、保险、药店等机构企业的付费意愿较弱,需要时间进行市场培育。此外,在商业化道路上,医学影像类公司也可以针对器械、美容等高端机构进行产品研发,满足其高端用户的服务及心理需求。现阶段,针对不同客户常见收费方式有三种,1)软件租赁或解决方案,企业为医院机构或政府(省市卫计委)搭建系统或软件服务(语音录入、电子病历搜索等),获取一定技术服务费或软件租赁费。2)数据分析收入,企业为体检机构提供影像识别服务,提高影像读取效率;或利用机器学习为药企提供服务,以便提高药物发现的“命中”几率。3)产品绑定,将成熟模型与健康医疗器械绑定,辅助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大数据企业将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或资源。4)按使用次数收费,未来AI技术在获得三类器械认证后,患者可在就医时实现按次付费。
细分之辅助决策
辅助诊断替代医生重复性工作,减少近八成工作量。辅助决策类企业采用的技术多为认知计算、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针对科室或疾病领域的不同,其领域也不同,包括影像辅助诊断、病理辅助诊断及全科辅助决策等。其中全科辅助决策准确率85%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影像和病理辅助诊断的准确率超过90%,其产品正在落地中。现阶段,各企业主认为辅助诊断的价值在于为医生提供病灶性状描述、自动生成报告、精准定位病灶,降低漏检风险。1)针对三甲医院医生,辅助诊断将替代医生重复性工作,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或者在短时间内监测患者的肿瘤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该类解决方案单价较高,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均有。2)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系统将直接给出结果,快速有效的进行肿瘤的初筛,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效率及质量,释放医疗资源。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解决方案价格相对低一些,未来可能以按次收费为主。3)全科辅助决策,将帮助大型三级医院或在线医疗公司实现快速分诊,提升效率。其价格将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
细分之辅助诊断
降低数据标注成本,构建临床应用流程。行业发展初期,企业的主要困境集中在产品研发落地阶段。在研发落地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丰富数据库,发现CornerCase。目前,大多企业进行数据标注主要来源以下三种形式,人工标注、机器标注以及医院已有结构化数据。1)人工标注为主流方式,该方式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标注数据,但也面临着高成本的问题。原因是,数据标注人员多为医生或具备临床经验的执业医生或医学生,该类人员收费较高每人每天在百元以上,且一张图标注时长多达半小时。2)机器标注,体素科技提出了AFT*标注法,将主动学习和迁移学习整合成单一框架。在肠镜检查帧分类、息肉监测和肺帅塞检测中表明该类标注成本至少可以减少一半。3)已有结构化数据,医院本身会存储一定量的结构数据,然而该部分数据仍要在处理筛选后才可使用。此外,针对新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缺乏相应的上线流程,因此,企业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建立可复制的临床流程与标准,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应用场景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是关键所在。
基因数据的快速发展
临床与消费基因需求增长,促使数据分析产业前行。金准人工智能专家整理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数据分析市场规模发展迅速,2012年市场规模不超过2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接近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2.7%。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分析认为,随着高通量测序设备的广泛应用,基因数据量也呈倍数增长。数据量的增长,也使得基因测序的工作重心从繁重的人工测序转到了中游的数据分析上。下游临床应用及消费基因的成熟,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客观的支付方。因此在应用终端的推动下,中游数据分析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现阶段生物信息公司业务往往大而杂,而专注某一医疗领域的生物信息公司(如精准癌症)少之又少。国内市场专注基因组数据分析的生物信息公司并不多,该领域值得期待。
三、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1.平安好医生:探索AI应用落地,提升服务效率与能力
平安好医生创建于2014年8月,自成立之初便开始布局AI+医疗项目。目前,好医生涉及的主要项目包括“AI助手”、“现代华佗计划”、“家庭医生”和“一分钟诊所”,“AI助手”主要应用于线上辅助问诊环节,“现代华佗计划”致力于中医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家庭医生”运用智能问诊等技术,运用于家庭端医疗健康管理,“一分钟诊所”除智能问诊外、还推出智能诊断、智能药方,协助医生问诊。平安好医生已于2018年5月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股票代码01833.HK,融资11亿美元。
平安好医生依托其AI+医疗技术,能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及能力,以便覆盖更多的患者用户和B端客户。C端用户可在其移动APP、家庭智能终端等平台,接入平安好医生的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消费医疗及健康商城业务。针对B端客户,平安好医生可为其定制系统,并嵌入到机构或企业平台软件中。如,好医生将智能问诊系统接入三级医院信息化软件中,帮助其实现院内快速分诊;如为企业雇主开通PC端口,为其员工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以提升雇主的竞争力。未来,好医生将在AI技术领域持续投入,不断寻求和领先研究机构、大学及企业的合作机会,以实现在AI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2.妙健康:基于健康行为大数据+AI的健康管理模式
企业简介:妙健康隶属于三胞集团,全称为北京妙医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为集健康数据收集、健康行为干预、健康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至今已完成4.5亿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阳光融汇资本、中信资本、农银无锡基金、江中中医药基金等。
业务模式:妙健康已通过自身的优势在移动健康管理领域拓展出多种新型的B2B2C模式,如:健康管理+保险、健康管理+运营商、健康管理+新零售、健康管理+员工福利等,并已与中国联通、华为、阳光保险等诸多国际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大数据布局:在数据采集方面,妙健康通过健康数据及服务开放平台“妙+”接入多维度数据;在数据分析方面,妙健康通过自建数据AI团队(公司规模200人,研发团队占比60%)及外部合作(阿里云等)两种方式提升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水平。在终端应用方面,妙健康以移动端APP作为入口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探索以健康行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3.蓝信康:数据提升健康,数据驱动智能
企业简介:蓝信康隶属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旗下的互联网服务品牌。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致力为B端企业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和会员管理的SaaS解决方案。2016年3月,蓝信康获得永太科技和盈科资本联合投资的2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业务模式:蓝信康结合智能硬件、云端算法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合作客户的会员、健康和用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B端客户(药店、医院、药企等)提供慢病管理、会员管理、健康咨询和专业培训等一系列服务。
4.金蝶医疗: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共享互联
企业简介:金蝶医疗作为科技创新企业,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有3000家医院与医疗卫生机构选择金蝶医疗“数字化医院”、“移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HRP”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500家医院已与金蝶医疗共建“移动互联网医院”。金蝶医疗旨在构建医疗健康科技服务平台,助力医院适应医疗新业态,与中国医疗机构一起构建中国医疗服务新模式。
项目简介:2017年,金蝶医疗为佛山市打造了区域电子病历共享信息平台,辅助提升当地诊疗水平,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质量。该平台系统搭建包括区域电子病历库标准体系、区域级卫生数据库(居民电子病历数据库、健康档案库)的共享使用,主要服务人群是医生、医院、患者/居民。目前,平台上已有3家试点医院正正式接入。
5.阿里、百度、腾讯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差异化布局
BAT企业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布局中略有差异。阿里着力产业链中游,以构建云服务、AI技术为重点;腾讯以应用端为主,构建多个线上医疗服务入口的同时承接了多项线下服务相关项目;百度在2017年医疗战略调整后,将重心放在AI技术应用的新药研发领域上。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2018年,阿里将寻求多领域的B端应用落地的合作方(区域医疗、基因、辅助诊断等)。腾讯在承接多个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等B端应用项目后,将寻求更多技术合作方来共同搭建完成。
5.1阿里:云为支点,布局医疗智能化,服务企业端客户
阿里系中涉及健康医疗领域的主要有阿里健康、阿里云。2014年,阿里健康推出APP,为C端用户提供在线购药、问诊等服务,2016年天猫医药馆并入,期间投资布局围绕医药流通进行;2015年推出云医院平台;2017年推出DoctorYou,通过B-B-C的模式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医生培训等服务。阿里云,主要针对B端客户(医疗机构、基因测序)提供云计算服务及智能化的运营管理软件服务。
5.2腾讯: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方深入合作,探索大数据价值
2013年,腾讯依托其流量优势,上线了微信智慧医院,2017年3.0版本中加入了AI导诊等技术。期间,腾讯针对其线上问诊服务,与近10家在线医疗企业进行了合作,且同时期与多家健康医疗APP合作,力图打造从数据监测到健康医疗服务的闭环生态。2017、2018年,腾讯将医疗市场拓展至线下,与多地政府、医院合作,探索大数据、深度学习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及区域信息化领域内应用场景的探索。
五、大数据应用在健康医疗中遇到的挑战及趋势 1.法规滞后减缓行业发展速度,市场应用仍需培育
2.AI技术填补大数据到信息转化路径的空白,完善产品价值
健康医疗数据多具有非结构化特性,以往的数据分析软件多针对结构化数据进行研发应用。人工智能(自然语义处理、卷积神经技术、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开启了健康医疗的“大数据时代”,为如影像类的非结构化数据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发展初期,企业端客户市场远大于用户端。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端客户的购买需求、支付意愿和能力远大于用户端,因此企业端客户是健康医疗大数据企业主要支付方。医院药企是最早的支付方,如湘雅,2014年围绕数据互联互通、区域信息、精细化管理进行系统搭建。2016年,21家医院的肿瘤专家与IBMWatson进行合作获得个性化服务。药企,如默沙东,2015年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药品研发中。随后,在2016、2017年,更多的药企、体检机构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先后进入市场。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在市场初步探索后,政府、医院、药企、体检等企业将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主要支付方。
发展中期,用户端付费将带来更多可能性。随着行业发展,产品、用户教育及上下游产业的逐渐成熟,服务于用户端的企业将迎来无限商机。如,影像识别、基因测序在经过临床验证后,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将列入医保或健康险的可报销项目。健康慢病管理场景下,用户线上进行的建议、干预、上下转诊等健康或轻医疗服务的收费模式也将更加灵活多变,形成以按次、按会员、按年卡等多种收费形式。
长期来看,协同竞争者将成为赢家。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在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诊前、诊中、诊后环节打通的场景下,单家企业或机构的服务供给能力有限。只有依赖多方角色协同合作,配合提供健康医疗服务,才能满足用户需求。未来健康医疗产业中的胜出方,不单再是个体,而是不同领域的企业共同合作完成的生态体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核心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及发现投资优秀合作伙伴的能力。该体系的核心产业包括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医生、健康医疗服务提供方,辅助产业包括数据采集方(智能硬件等、区域信息平台)、运营商、物流服务、云服务等。
总结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假设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应用应用落地,市场规模将达到55.86亿元人民币,其收费模式将包括软硬件解决方案、软件搭载、按次收取等多种方式。
【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医疗器械行业自查报告06-17
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报告07-08
医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10-31
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如何06-09
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07-16
医疗行业工作总结08-25
医疗信息化行业01-19
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分析09-03
三维全景医疗行业网络营销应用07-24
【医疗行业】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