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工作内容(共9篇)(共9篇)
1.药物分析工作内容 篇一
胶州人民医院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持续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遵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2012年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根据胶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胶卫医字【2012】12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工作
(一)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责任
1、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医院工作体系分工,进一步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的组织责任基础。
2、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标和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挥,由院长与各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层层落实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3、由分管药剂与临床管理的副院长会同药剂科与医务科研究确定具体分工,开展2011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认真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为医院制定整改措施提供客观依据。调查内容按胶州市印发的《2012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规定执行。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4、在感染科配备2~3名感染专业医师,责任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5、药剂科设立临床医学工作室,配备3名以上临床药师,指定其中一名药师从事抗菌药物临床药学工作。
6、争取在第二季内建成电子处方(医嘱)系统,电子处方(医嘱)点评系统,开发相应统计功能软件,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7、根据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关于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的规定,由临床科主任严格督导本科医师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强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概念,严格杜绝本科室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现象。
8、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流程,并重申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9、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规定,建立医院抗菌药物遴选制度,按规定严格控制医院抗菌药物采购品种、品规数量,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青岛市卫生局备案。
10、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要定期对医院 购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评估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对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
11、严格掌握超规定和特殊治疗需要情况下抗菌药物采购程序,严防抗菌药物采购违规。
(六)严格执行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
12、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达到以下标准: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2)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严细手术操作改善手术室环境条件,落实好预防手术过程感染的综合措施。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13、医务科组织对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进行监测与分析,对不适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实施干预。
14、药剂科应每月对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并向医院报告,由医院研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相关情况按要求向胶州市、青岛市卫生局报告。
(八)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
15、检验科(细菌室)每季度将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耐药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发布抗菌药物细菌耐药预警,按要求向胶州市、青岛市两级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细菌耐药情况信息。
16、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同医务科、院感科根据不同细菌耐药水平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第四条的规定,研究采取相应措施。
17、以临床科室为单位,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80%。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18、由医务科与药剂科组织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知识培训、考核。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
(十)加强抗菌药物处方点评
19、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每月一次组织感染专业医师和临床药师对抗敏药物处方(用药医嘱)实施专项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消化科、重症医学科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的病例,每名医师不少于50张处方,点评结果作为对科室和医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20、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6个月的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医嘱)权。
21、药师未按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医嘱)或者发现处方(医嘱)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为正当理由的,取消其6个月的药物调剂资格。
(十一)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制度
22、由药剂科负责每年一次向胶州市、青岛市两级卫生局报告非限制使用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半年一次报告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十二)完整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
23、医院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列入对科室、医师、药师的奖惩条件,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处理办法和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奖励力度,引导临床科室及其医师摒弃不合理用药的理念,营造合理用药氛围。
(1)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视情形依法依规的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等行政处分与相应经济处罚;超出医院处理权限的,交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处理。
(2)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院视情形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的行政处分与相应经济处罚。问题严重的,对科主任进行诫勉谈话;仍无改进的,予以相应组织处理。
二、活动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5月至6月)
根据市卫生局整治方案确定的活动内容,组织力量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认真开展调查,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各临床科室的自查整改报告务必于6月10日前报医务科。由药剂科负责完成调查报告,医务科负责完成自查整改报告,两报告于6月15日前报市卫生局。
(二)迎接督导检查阶段(2012年7月至9月)
在持续抓好整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连接胶州市、青岛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和重点抽查的准备工作,连接上级的督导检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0月)按照市卫生局的相关规定,对上级行政部门督导检查中提出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不断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水平,全面实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控制指标,形成基本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10月10日前形成医院的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市卫生局。
三、工作要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各级领导与全体医师、药师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提高对专项政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各级要加强对专项整治活动的领导,细化措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保证活动的顺利落实。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医院与各部门、各临床科室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各自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制定切实的应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和解决,保证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注重宣传,强化培训。要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加强对社会公众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强化对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说明告知,纠正社会公众与患者对抗菌药物作用的不正确认识,引导社会公众与患者理解、支持、配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医患纠纷。要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掌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医务人员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综合能力,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四)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专项整治全过程中,医院上下各方都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通过归纳提炼逐步完善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综合性措施,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坚决遏制“反弹”现象,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把医院建设成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示范基地。
2.药物分析工作内容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5月出院病历 (整治活动前) 和2012年1月-2012年5月、2013年1月-2013年5月出院病历 (整治活动后) 。
1.2 调查方法
采用定时段抽样法:截取我院HIS系统中每月11~20日所有出院病历, 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详细使用情况, 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 调查内容详见图1;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及使用强度通过我院HIS系统获得, 抗菌药物不包括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抗菌药物的雾化吸入、抗病毒药、五官科及妇产科等局部用药。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品种及分级构成比 (见表1)
注:氟康唑与阿奇霉素的注射剂为限制级、口服剂型为非限制级。
2.2 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见表2)
(n)
2.3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联用及使用级别构成比 (见表3)
(n)
2.4 治疗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 (见表4)
(n)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已成为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及难点。我院通过医务科、院感科及药剂科等多部门联动管理, 以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为契机, 使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更加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按照湖北省卫生厅的分级目录执行, 抗菌药物品种由专项整治前的54种减少为整治后的35种, 其中特殊级3个品种为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及氨曲南, 管理后非限级占比例较专项整治前提高了4.65%, 限制级下降了3.93%, 且低于国内相关报道[4]。抗菌药物总使用比例、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由专项整治前的79.01%、92.70%及103.7%降至专项整治后的63.29%、52.76%及74.50%, 呈明显下降趋势,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但离卫生部标准[1]还存在差距, 说明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现象依然存在, 这与调查结果相符, 主要表现为围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欠规范, 特别是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方针把握不严, 未按有关规定执行, 联合用药存在重复用药 (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 及拮抗用药 (如阿莫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 [2,3,4,5]。表4显示, 管理后我院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45.19%下降至36.13%、下降了9.16%;联用 (≥二联) 比例由49.64%降至26.68%、下降22.96%, 无四联用药;我院抗菌药物的分级以非限制级为主, 管理后由69.29%上升至82.89%, 上升了13.60%, 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无明显差异, 可见我院用药起点适中, 低价抗菌药物占据主流, 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病原学诊断是确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主要标准, 因此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病原学试验送检率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显示我院抗菌药物病原学试验送检率为56.7%, 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物病原学试验送检率分别为66.3%、83.3%, 均高于国内有关报道[6]。
以上数据分析不仅说明了我院采取多部门联动的专项整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同时也提示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医院应继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 促进合理用药, 减少细菌耐药现象, 节约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4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3]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鄂卫规[2012]3号[S].武汉:湖北省卫生厅, 2012.
[4]张淑敏, 朱熠, 娜依兰, 等.2008-2010年应用抗菌药物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1 (6) :1198-11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
3.药物分析工作内容 篇三
关键词:《药物分析与检测》 重构
1 《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简介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高职院校制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高级药物检验工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为今后从事药品检验、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
2 重构前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药物分析与检验》课程基本上都是压缩版的本科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结构没有改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通过系统地学习与研究各类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方法及其差异性,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药物的结构特点,建立药物的各种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药物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能力,或配合生产工艺研究创新质量控制方法、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等能力。使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往往感觉学习理论深、学不懂,同时,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上即根据药物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以及对药物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这显然有违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
3 课程内容的重构
3.1 课程对应岗位的调研 我们课程组对检验岗位、岗位任务及药物检验工职业标准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如下:①主要的检验岗位如下:a生产企业的标准岗位。b各级药品检验所的检验岗位。c经营企业质量验收岗位。②岗位任务如下:按照质量标准,完成检品的检验任务。③根据岗位任务确定了应具备的工作能力:a 药品质量标准解读能力。b试药选用与试液准备能力。c检验仪器的选用与使用操作能力。d规范填写检验记录。e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报告结果的能力。f解决质量问题和检验异常情况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完成药物分析与检验任务能力为宗旨,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药物检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用任务引领课程授课内容的模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①与行业企业合作,制订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配套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密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团队。④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3 重构后的课程主要内容 依据药物分析工作过程的要求,结合教学目的,我们课程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六个技能模块,即模块一:药品质量标准、模块二:药物性状观测、模块三:药物的鉴别、模块四:药物的检查、模块五:药物的含量测定、模块六: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综合训练。然后在这六个技能模块中采用12个具体任务进行实施。12个具体工作任务是:①查阅使用药典;②苯甲酸质量分析方案的拟订;③葡萄糖口服液的比旋度的测定。④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检测;⑤布洛芬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⑥纯度检查:葡萄糖中氯化物、铁盐检查。⑦常规检查: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均匀度检查;⑧维生素B1片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⑨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⑩亚硝酸钠法测定磺胺类药物含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检测;■复方氢氧化铝片的质量分析与检测。
4 重构后的课程教学组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内容的选取本着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具体任务的学习都结合药物检验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按照药物检验工作过程即:实验前期准备(药品质量标准查找并制定分析方案)、药物的性状观测、药物的鉴别、药物的检查和含量测定为主线,以药物检验工作的完成及解决质量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宗旨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同时利用实训周进行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检测能力的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以实验课的形式外,还采用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给各学习小组布置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拟订分析方案和方法,通过同学们课堂讲解、相互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考核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5 小结
《药物分析与检测》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繁杂的工作过程,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药典中各种类型药物的鉴别、检查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等,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利用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不仅有利于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模块教学中以具体药物的分析与检测进行项目驱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也可以避免以往章节过多、学生头绪不清、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参考文献:
[1]高红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2]赵永明,赵丽艳.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
4.实施基本药物工作总结 篇四
实施基本药物工作总结
自2012年我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我院领导及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新一轮医改工作的重点,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了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好、组织好、实施好,我院积极转变观念,决心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抓住卫生改革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卫生院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切实维护当地群众健康公平可及,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目标
为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和药剂科主任为副组长的医疗改革领导小组,全面把握国家政策和我省工作目标、任务,吃透精神,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
二、建立规范的基本药物采购及配备使用机制
1、目前我院共有基本药物320种,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要求,全部按规定对520种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采购,采购流程合理,并按照规定价格销售。
2、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等要求,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对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及时有专人反馈信息,并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上报,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安全。
3、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进行培训,规范医
务人员正确使用基本药物,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利用集市发放宣传单及在大厅悬挂显示屏加强对基本药物的宣传工作,努力向病人宣传使用基本药物的意义及优点,使绝大多数群众了解了基本药物销售政策,感到药品价格明显降低,对基本药物制度非常满意。
目前我院正朝着保证基本药物的足额供应、合理使用,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减轻群众费用负担,全面实行基本药物这一目标紧张有序的向前推进。
5.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知识分析 篇五
摘 要:本次课程主要讲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常用的方法,杂质与安全检查,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酶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脂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核酸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糖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生物药物的现代分析方法与检验技术。
关键词:发展前景分析检验方法安全应用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是研究开发的主要方面,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趋成熟,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⑴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天然来源少和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物活性物质;⑵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研制新型蛋白质类药物;⑶大分子物质活性片段的制取和化学修饰;⑷发展大分子药物的新剂型。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基本任务和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物药物基本分析检验方法,培养学生重视生物药物质量的观念,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常用的方法,杂质与安全检查,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酶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脂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核酸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糖类药物的分析与检验,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生物药物的现代分析方法与检验技术。
生物药物广泛用作医疗用品,特别是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某些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上起着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随着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的发展,生物药物正日益渗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1)、治疗药物 肿瘤、爱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2)、预防药物传染性强的疾病,疫苗、菌苗、类毒素。(3)、诊断药物 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免疫诊断、酶诊断、放射性诊断、基因诊断试剂。(4)、其它 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用材料。
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主要包括生化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生物制品等。生物药物分析”主要包括对生物药物进行分析的理论和实验技术。而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主要包括生化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生物制品等。
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1)、样品审查。(2)、取样。(3)、鉴别。(4)、检查。(5)、含量测定。(6)、记录。(7)、检验报告。
酶分析法是一种生物药物分析方法。酶分析法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以酶为分析对象,根据需要对生物药物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酶和生物药物样品所含的酶进行酶的含量或酶活力的测定,称为酶分析法;第二,利用酶的特点,以酶作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用于测定生物药物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于俭测的物质,如底物、辅酶、抑制剂和激动剂(活化剂)或辅助因子含量的方法称为酶法分析。
优势:酶是一种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的生物催化剂。酶法分析具有特异性强,干扰少,操作简便,样品和试剂用量少,测定快速精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各种物质(药物、激
素、蛋白质、微生物等)的分析方法。
应用:在药物分析中,免疫分析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在实验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学中测定生物利用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等生物药剂学中的重要数据,以便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解、代谢和排泄情况;(2)在药物的临床检测中,对治疗指数小、超过安全剂量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最佳治疗浓度和毒性反应浓度有交叉的药物血液浓度进行监测;(3)在药物生产中从发酵液或细胞培养液中快速测定有效组分的含量,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4)对药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量有害杂质进行评价。高效液相色谱: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生物检定法:利用某些生物对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的特殊需要,或对某些物质(如激素、植物激素、抗生素、药物等)的特殊反应来定性、定量测定这些物质的方法
生物测定今后的方向是:发展更敏感的短期实验方法和能测定综合因素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方法组成系列检测系统;研究其他生物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何推演到人;研究外界物质进入机体后如何代谢,进入细胞后起什么作用,如何影响遗传物质,化学结构与毒性有什么关系;探索“三致”的机理等,以为人类战胜癌症、遗传性疾病和衰老提供科学依据。
杂质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健康有害的物质。一般杂质及其检查方法:
(一)、氯化物检查法。
(二)、硫酸盐检查法。
(三)、铁盐检查法。
(四)、重金属检查法。
(五)、其他检查法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类药品检验:氨基酸类药品检验:酸碱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定氮法,碘量法或溴量法等。多肽类药品检验: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效价测定法。
基因工程药物检测: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要求:产品的鉴别、纯度、活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常用的鉴定方法:电泳方法: SDS-PAGE、等电聚焦、免疫电泳;免疫学方法: 放射免疫(RIA)、酶联免疫(ELISA)
参考文献
[1] 白文玲;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 200
[2]徐景峰.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6):12-14.[3] 徒永华;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对蛋白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药物分析就业情景 篇六
就业前景,始终是各位在校的莘莘学子们最为关注,也最为切实的问题之一。辛苦攻读十数年,很多人可以说就是希望有一个光明的就业前景。
我们真诚地邀请药分版的广大会员说出你们心中对药分专业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不论是发展方向还是收入情况,包括个人就业期望,都可在此畅所欲言。药分专业的会员和非药分专业的会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热切地盼望已经进入职场的药分区会员能将你们的切身感受和宝贵经验写下来,给你们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经验。
[jaminlew]: 总的来说药物分析在分析化学里面是算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现在公司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多,虽然说大部分公司可能只是想要一个质检员或者分析员,完全用不上硕士以上水平的,但是起码人家还是愿意找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充充门面,所以,药分的毕业生找工作还是不用愁的,但是工资能有多少,就不用抱太大的乐观了,这个……还得要看个人发展和你的能力了。
看看分析化学的其他方向,电分析,生化分析,等等,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呢,因为现在生物方面的公司太少了,造成市场需求基本没有!没办法,等再过若干年,生物制药发展起来了也需前景就明朗了~~
药分里面,个人觉得又有区别,很明显色谱的工作最好找了!因为现在的制药公司那家不是用色谱进行分析的?色谱现在就是药物分析最成熟应用最广的手段!如果你是学色谱的,前景就一定是很光明的!我们实验室的,就做色谱的最吃香了,为啥?因为做其他方向的都来巴结你,希望能在你的文章里面挂个第二第三作者,以后找工作就有用了!而且毕业前大家也都来了解一下色谱,要你教他们,以将来应付求职时候的诘难,嘿嘿,这个时候,免费的午餐就可以不少捞了~
色谱里面,个人觉得,又以液相色谱最好,尤其是液质联用的,现在在求职场上是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做中药的,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了!所以做液相的同志可以先开心一下!
说了这么多色谱的好话,现在还说说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就是色谱太成熟了,不好发文章!当然这里特指发高档次的文章,比如说Anal Chem,J Chromatogra A等等,发IF一点几二点几的还是很容易的。在方法上创新是很难了,只能从体系上着手,或者从柱子上动脑筋。不过如果大家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为了找工作,这个不好的地方可以忽略不计了。
最后,以我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说明药物分析的前景。
一个师兄,博士,电分析化学,本来不做药物的做纳米的,文章有一篇3.9的,另有若干<3的,找工作貌似很轻松,面试了一家卷烟厂,一家五百强化工厂,最后去了一个科研所座环境分析去了。注:面试都是对方公司出飞机票飞来回哦~~
另一个师兄,博士,液相色谱,搞中药的,文章JCA一篇,若干<3的,Waters要他去,给月薪2万,他没去!若干制药公司强烈要求他去,均被拒绝!最后去了一家大学,深受重视,现在已经有房了!可见做液相是多么的好啊~~~~关键一点是,他的实际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还有文章!
所以我个人觉得药物分析还是前景不错的我本人是做CE的,也做过两篇药物分析的文章,感觉在做药物分析这方面CE
还是不上HPLC,关键是重现性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作药分的同志,一定要好好把握有横向课题的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加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有百利而无一害阿!
[phnphn]: 药物分析成为就业热点, 入门容易!
由于制药行业的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入门容易,并且近几年北美制药行业增长强劲,所以目前的一个很大的就业热点是Pharmaceutical
Analyst!这无疑给华人技术移民提供了另一种职业选择,因为大多数新移民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深厚的化学根底,理性的逻辑思维,可以快速的接受培训进入新领域,这都是我们华人移民进入药物分析行业的突出优势。
一般来说,Pharmaceutical Analyst 起步工资约在37000 到45000之间,奖金和各种补贴,保险的金额亦相当可观, 而且只要你一旦找到一份固定药物分析工作,应该不必担心被辞退。
药物分析成为找工热点,还有另外两点原因:其一,制药公司是集研究、生产、分析、销售于一体的稳定实体企业,制药行业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柱产业,在加拿大400 多家制药公司当中,每年至少需要3000多名药物分析人员。其二,随着北美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对药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chenwei6669]: 药物分析在医药化工行业中是算就业前景比较好的,特别随着医药化工行业的兴起,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一带,化工企业很多,而且很多公司需要质检或分析员,但是工资不是很乐观,除非在大的企业或科研机构,如果你的分析能力强的话,是非常吃香的,特别是从事色谱分析方向的,而且待遇也很好,工作环境舒适.但电分析,生化类的却不是很乐观.这是由在中国的生物行业不景气造成的.但是总而言之,药分专业是很不错的.[wandering]: 我是做药物分析的,基本就是做药物研发过程中的HPLC,对于这方面我算是比较了解,其实现在中国的医药行业对分析人才需要的确实满多,但是就质检而言,HPLC用的就比较呆,主要集中在含量和有关物质,用于研发相对来说就比较活,但是做分析比较吃亏不讨好,容易出故障,问题层出不穷,特别耗时,特别是化药,这些是自己工作中体会到的[pengyao0616]: 对药物分析专业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感觉这个专业属于药学各科里比较吸引女生的专业,我们学校药分的plmm可不少呢,我想首先是因为这个专业工作环境比较好,然后文章相对比较好发,毕业压力小一点,最后就是进药检所得几率大一些,我们学校药分毕业的人不少都在药检所,进入公务员系统工作比较稳定,呵呵。
至于前景,我觉得随着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的不断壮大,质量控制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药分人才肯定会越来越吃香的,不过所谓修行在个人,不管干什么,都要有些真本事,所以现在努力读书,努力科研,前途一定是光明的[jy1977]: 据我所知药物分析是按照前苏联的专业划分建立的。前景也要看从业人员的技能结构了。是适合女生的工作。
无论国外国内,药代现在是热点,质谱是热点。硕士毕业在上海RMB4000+/
月,博士毕业8000+/月,博士毕业美国USD80000+/年。
做QA/QC在南方可以拿到3000+/月,外企6000+/月。
当然药分硕士毕业也有在北京拿2000+/月
[wlldaling]: 我是药分硕士,今年毕业,刚经历过找工作,体会较深。目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前景最好的是药物化学,就是合成专业,其次就是药分。我的同学中毕业后大多从事药物质量研究和生物样品分析,或销售仪器。单位有研发公司,CRO公司,知名外企,药检所,国企等。工资水平:上海 4500-5000元/每月;北京 3000-4000元/每月;其他城市因城市消费水平而异。
[chenwei6669]: 总体来说,是不错的,看看美国和日本,美国化学会中有约35%左右的会员是分析化学相关的,仅次于有机化学专业。要知道我国的发展正式在基本沿着他们社会进步的途径,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关于收入,应该说在中间的样子。不高不低.而且药物分析也可以转行从事外贸,国际认证等行业的工作.特别在药企,很吃香!
[kl128]: 就我接触的药分专业的同事来说,尽管目前待遇不错,但是,岗位不同酸甜苦辣也各异,个人将其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纯粹熟练工种型,这类的药分人才主要集中生产企业,因为生产的品种相对少,检测方法成熟,这类工作基本没有任何挑战性,熟练即可。二,模仿探索性,这类人才组要集中于研发企业,因为国内研究基本靠仿,所以,能找到相关文献,摸索一下方法,作到稳定性,重复性,均确性,灵敏性好即可,这类人员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技术创新型,这类人才主要集中于高等研究机构,从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是药分人才的高端,要求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础。
[yoyoyo]: 药物分析,只要是制药企业都需要的,但是发展潜力没有做合成的好。学校里药分的硕士博士,找工作时几乎都是冲着铁饭碗去的(高校/研究所/药检所。。)
本科毕业生作QC,那是相当的辛苦
[朱之夭夭]: 我主要是做生物药物分析的,个人感觉色谱及各种联用分析技术在生物
药物分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方法更准确简便了,HPLC和CE 及免疫分析已成为主流了,所以从事HPLC的人特别吃香,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从这行爬上去了,比较而言,我对我们这行有信心!
7.药物分析工作内容 篇七
关键词:药物成本,动态效率,社会成本,社会角度
一、引言
为完成这项使命, ISPOR成本-效果分析中药物成本测量的良好研究规范工作组通过从多个角度对诸多问题进行考虑来解决这一复杂课题。在药物经济学领域中, 历来经常推荐使用“社会角度”, 有人认为社会角度是实践中最重要的评价角度。我们这个小组负责对社会角度下药物成本测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这些问题可能比人们已意识到的更为复杂。我们已于2008年发布了一份报告草案, 并得到了来自DCFT成员及广大ISPOR成员的评论, 这些评论使我们获益良多。
自美国公共卫生署健康与医疗成本-效果专家组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Panel on CostEffectivenes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PCEHM) 发布权威的CEA技术水平建议以来, 至今已过去10年有余[1]。为改进可比性和一致性, 专家组建议所有的研究至少应包括一项遵循一系列统一原则和方法的“参考案例”分析。该参考案例的核心是采用社会角度。从大量文献中寻找社会角度的简明定义并非易事。最清晰的定义可能仍是来自PCEHM的版本 (p.61) :……全面的社会角度存在重要的方法学新问题。它意味着全部成本和全部效果均应被纳入, 无论哪一方支付了成本或哪一方获得了效果……它意味着对社会而言各种有价值的资源均应被计入;因此患者的时间成本 (误工时间, 损失的闲暇时间) 应被纳入……它意味着机会成本是较为适宜的计算方法……, 并且意味着公众是健康产出偏好的合适来源。
自报告发布以来, 尽管许多已公开发表的CEA均声明采用了社会角度, 但实际上即使存在, 也是极少数研究能够满足以上所有条件。通常, 声明采用社会角度的即表示已试图计算与生产力损失相关的间接成本, 鲜有研究尝试了评估资源的真实机会成本, 而不是使用药物及其他投入要素的市场价格。假定对于多种资源 (如医师诊疗及住院) 而言, 市场价格反映机会成本这一假设是合理的, 但当涉及到专利药品的机会成本计算时, 市场价格与真实机会成本之间的差异仍可能是CEA研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正如过去10年中实证研究文献的读者所知, 绝大多数CEA中使用的药物价格是基于平均零售价 (AWPs) (在美国) 或基于政府协议价格 (在欧洲) 而制定的。前者不仅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支付价格 (如, 忽略了折扣和回扣) , 还可能由于以专利保护为目的的垄断定价政策所导致的隐匿性企业加价, 而显著高估社会机会成本。后者可能与真实的机会成本有关, 也可能与真实的机会成本无关。
这就引出了我们即将在下文中讨论的三个问题: (1) 如何定义“社会角度”中的“社会”? (2) 社会角度下进行的CEA将扮演何种角色? (3) 假如药物经济学领域打算审慎采纳社会角度的参考案例这一建议, 具体将如何操作?
为便于讨论, 我们接受PCEHM“真实社会角度”的定义, 简言之即满足以下三个关键条件: (1) 涵盖生产力获得及损失 (即, 间接或时间成本) ; (2) 用机会成本来度量药物及其他投入要素的成本; (3) 使用集体偏好估计健康状态效用值。
由于此文关注的焦点是成本, 因此我们在这里仅考虑前两种情况。同时, 鉴于忽略了不相关的体格检查或反映收入损失的效用值, 因此在这里将不就社会角度下的不一致性进行重点讨论[2]。
这里的关键点是, 处于专利保护中的品牌药价格通常远高于短期的社会机会成本, “真实的社会角度”极少得以应用且相关性有限。我们推荐一种参考案例分析的新方法, 与真实的社会角度或应用更为广泛的支付者角度相比, 该方法将明确使用一种称为“有限的社会角度”或称为“卫生系统角度”的评价角度。
我们首先探讨“社会角度”这一术语的来源, 随后对其作为一种与实证或行为方法恰恰相反的经济评价方法, 即规范方法的角色, 进行评价。然后, 依次对三个相关概念展开讨论:垄断定价的经济学, 短期和长期角度下的药物研发 (R&D) , 公共产品的全球性而非区域性创新。最后, 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系列具体而详细的推荐意见。
二、术语“社会角度”的来源及使用
据我们所知, 目前尚无人研究“社会角度”这一术语的历史及概念。它确实很可能已经在卫生技术评估、结果研究和/或药物经济学这些领域出现, 其应用范围也主要局限于这些领域。
回顾以往传统的成本-效果分析文献, 并未发现与这一术语相匹配的内容。在古典经济学和公共金融学尤其是环境经济学中, 差别通常存在于“私人”和“社会”之间的成本及收益。
可能有人认为“Societal”是“Social”的变型, 后者来源于卫生技术的经济学评估。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在选择评价角度时能够在支付者角度和政府角度二者中进行选择, 尤其是当支付者与政府不是指同一方时。或者是由于卫生服务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 “Social”这一术语的使用容易引起歧义。该术语的全面检索和历史将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但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围。
同样有趣的是, 这一术语并非仅持续且广泛深入地应用于药物经济学教材当中。我们在医学文献的检索中发现了少量针对该问题的方法学探讨。实际上, ISPOR术语用书[3]中并没有“Perspective”的明确条目, 也没有对社会角度的定义。在书中:生产力损失被视为一种间接成本 (p.5) ;定义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pp.52-53) ;也涉及到了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的“累加社会福利比较”。甚至连著名的Drummond等人[4]制定的标准参照方法手册也没有对社会角度进行定义或清晰界定。在第9页, 作者提及:“分析角度可能包含任一或所有……社区或社会角度”。在第18页, 他们的分析人员表示应采用“更为广泛的社会角度”。之后还提到:简言之, 我们认为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考虑使用社会角度进行卫生技术评估, 尽管有时分析上的困难会阻碍我们以货币形式对全部成本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计量与评估 (第87页) [4]。
有趣的是, 他们对“视角 (Viewpoint) ”的使用比“角度 (Perspective) ”更为频繁, 并且并没有详细探讨哪种情况下应使用药物的机会成本而非市场价格。
针对这一问题, PCEHM的讨论可能仍然是最为深刻和全面的, 其中Luce等人对“研发成本和其他首仿成本”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严格地讲, 如果决策的目的是判断是否提供某项干预措施, 那么研发成本应当被纳入。即, 如果该干预措施尚不存在, 那么从适当的长期角度来看, 预期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配送及给药成本均应包括在内 (p.195) [5]。
但如果该干预措施已存在并已被应用, 他们则建议应剔除研发成本。他们认为:对于药物而言, 某一药品生产和配送的边际成本通常显著低于市场价格, 尤其是该药品仍然处于专利保护期内的情况下…… (p.195) [5]。
最终, 他们进行了一场实用主义的争论, 即计量成本这一行为本身的代价将会十分高昂, 药物分级必须达到“收支平衡”, 现存的交易价格 (如平均零售价格) 是“评估药物资源消耗的有用方式” (p.195) 。在实践中, 研究者已经遵照了上述建议, 并因此从社会角度的严格定义中解脱出来。
三、为什么使用“社会角度”:修正市场机制的规范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领域中进行的各种CEA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以下两种: (1) 源于福利经济学及效用理论的激励[6,7]; (2) 超福利主义方法[8]。两者的主要区别很难辨识, 但根据ISPOR术语用书可知, 后者注重健康收益最大化, 而前者则强调广义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中另一个可能有用的区别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实证或行为经济学是描述性的, 旨在解释、预测以及帮助理解;规范经济学则是非解释性的, 宗旨是确定应该做什么。
显然, 社会角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然而人们有理由提出以下疑问:是否有人在实践中应用了这种评价角度?例如, 即使是像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 (NHS) 那样的国家层面的支付者也表示, 主要采用支付者角度。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学家可能提出充分的理由证明, 一个功能完好的自由市场可以近似估计社会角度下的研究结果。那么, 进行这些分析的社会价值又是什么呢?此时, 我们想到了两种相关争论。第一, 从类似英国体系的角度来看, 人们可能会认为决策者至少应当了解他们的支付导向性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社会最优原则。第二, 实际上与多数国家市场一样, 美国健康市场充斥着由于税收、保险补助金、行业垄断联盟等导致的种种价格扭曲现象, 需要借助外部标准来思考公共政策决策和改革。
但是在这种扭曲的体制之下, 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是, 它可以通过测量机会成本, 为临床及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标准, 而这一标准能够帮助他们从这些扭曲的市场现象中做出判断。因此, 通过定义“做事情的正确方法” (如临床治疗指南) 作为实践标准、社会规范甚至法律准则, 能够产生一种独立的力量, 用以在扭曲的市场中平衡支付者、医师及患者追求各自的狭义利益。
先前的讨论不仅仅适用于药品效用或药品价格, 还包括医师和医院治疗在内, 药品的所有相关因素均会受到“次优”世界固有的市场扭曲的影响。但鉴于本报告的目的, 我们将关注点聚焦于药品价格和长期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
四、基于社会角度的垄断药品定价
根据PCEHM所述, 参考案例中社会角度下药品成本的测量不应基于价格或获得成本, 而应当仅基于药品生产及配送的边际成本。对此, 目前有两点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基于微观经济理论的古典观察法, 认为生产者剩余、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累积差异是社会的收益而非损失[9,10]。第二种观点基于以下建议, 即测量健康相关干预措施的社会成本时应排除转移支付。
(一) 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的增加
图1说明了在均衡价格超过生产和配送的社会边际成本 (MSC) 的市场中的交易收益 (为方便起见, 图1假定MSC固定不变并忽略税收的影响) 。人们可能期望不论生产厂商是垄断者还是以产品差别化为特征的寡头垄断市场下的竞争者, 价格与MSC之间的这种关系也适用于专利保护的药品。
图1上方的三角区域代表“消费者剩余” (CS) , 可视为对每个消费者而言, 产品价值与为获得该产品所须支付的价格之间的累计差异。假设采用社会角度, 此时CS代表产品的边际社会收益 (MSB) 与均衡价格 (假设等于总获得成本、净折扣和回扣) 之间的累计差异。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制药业, MSB是所有相关方如患者、患者家庭和雇主获得的所有边际收益之和。
图1下方的矩形区域表示在该药品的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另一部分社会福利。该区域代表“生产者剩余” (PS) , 可视为该药品均衡价格 (即, 每单位的销售收入) 与生产和配送的边际社会成本 (MSC) 之间的累计差异。该药品的交易总收益——药品生产、配送和消费过程中增加的所有社会福利, 等于其MSB和MSC之间的累计差异。等于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之和CS+PS) 。
(CS表示消费者剩余, PS表示生产者剩余)
(二) 社会角度下的药品成本
适用于其他领域的交易收益同样也适用于药品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 当对药物干预进行评估时, 生产者剩余及其代表的社会收益的增加均被大大地忽视了。我们认为, 原因在于药品价格或获得成本与其生产和配送的边际成本之间即使存在差异, 也是微乎其微的。大体上对社会而言, 某一药品的单位成本被认为高于或等于其均衡价格[即, 最终获得成本 (扣除折扣) 和回扣]。然而在专利药品市场上, 均衡价格不被认为等于边际成本。因此, 当使用价格或获得成本而非边际成本进行一项社会经济评价时, 则该评价暗含了这样一个假设, 即生产者剩余是社会的一种损失——这种观点与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是不一致的。
(三) 从社会经济评价中扣除转移支付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 生产者剩余是一种社会收益的事实可能相当直接地解释了为什么价格或获得成本不能很好地测量药品的边际社会成本。然而, 这种观点对于非经济学家而言则可能是不太清晰和/或不太令人信服的。鉴于此, 我们提出了第二种观点, 即基于从社会角度下的经济学评价中排除转移支付。
正如其他研究者所言, 转移支付不应作为成本项计入社会经济学评价。请参考Luce等人[5]在PCEHM文集中发表的健康干预成本-效果分析的相关文章:包括货币再分配在内的所得转移, 对于社会而言不是真正的成本, 不应包括在成本-效果比中。货币交换自身未必表示资源已被消耗……由于对成本-效果分析的受众而言, 干预的再分配作用往往十分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分析人员应对重大转移进行追踪与报告。在描述转移成本时需要特别强调在分析中不应将其计入真正的社会资源成本中 (pp.138–140) [5]。
以上观点与我们的论证以及Harberger在其1971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所提到的应用福利经济学著名的第三假设一致:当评价某一特定活动 (计划、项目或者政策) 的净收益或成本时, 各相关部门 (如, 国家) 的成本和收益通常应该累计加入, 而无论这些增加的成本和收益由哪一方获得[11]。
然而, 当涉及到药品的评价时, 许多分析者未能认识到, 药品的成本大多体现于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
正如上文所引Luce等人的叙述, 转移对于经济评价的使用者而言十分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 追踪这些转移的分配作用可能是有用的。例如, 转移的流向通常是由边际利润相对较低的公司到边际利润相对较高的公司, 因此有人认为专利保护带来的超额利润导致了行业中的不公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对于承担新药研发高风险的企业吸引投资而言, 向持有专利保护期内药品的制药企业大量转移是十分必要的 (新药一旦过了保护期, 其价格将会变得低廉) 。无论如何, 当从“真正的”社会角度进行经济学评价时, 这些转移不应作为成本项计入分析。
例如, Mansley和Abbott[12]已阐明如何判断药品的短期边际成本, 并认为社会边际成本约为总获得成本的40%~60%。因此, 从“真正的”社会角度而言,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CEA都可能高估了新药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
五、社会角度和长期分析:静态与动态效率
此前的讨论引出了如何处理伴随大多数成功专利药品的超额利润的问题。Philipson和Jena[13]认为, 以抗艾滋病药为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AIDS) 治疗药物的制造商获得了其创新药所创造的总剩余价值中很小的一部分 (5%) 作为生产者剩余。由于我们假设投资是这些激励的一种作用, 这种以产生知识产权的专利以及与增量健康价值粗略对应的偿付为基础的创新激励机制, 显然对全球的研发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并最终影响创新。
对于市场上某一特定的产品, 其研发的沉没成本已经被分担, 因此社会视角是短期的, 在社会角度下进行的成本-效果分析需要使用短期边际成本。但是Philipson和Jena认为, 这样实际上只能看到“静态效率”而非“动态效率”, “动态效率”即同时考虑到研发的成本和收益。
在专利有时间限制的世界中, 药品价格不仅体现了创新的成本, 还体现了对创新的激励。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不考虑对研发所耗费资源的影响呢?
支付者和患者需要支付既定的价格, 并在既定的预算范围内使其健康或福利状况最优化, 这在市场体系或集中的政府采购中是合理的。一项成本-效果分析体现了在适当社会角度下的参考案例分析其效用是有限的。的确, 多数支付者可能均不恰当地使用了AWP (Average Wholesale Price, 平均批发价) 进行分析。只有当个案会影响到临床指南或护理标准时, 正确进行的参考案例才会发挥作用, 从而促使支付者在决策制定时考虑这一因素。
设想美国有一个功能健全的、基于市场的医疗保险体系 (例如Enthoven[14]的管理竞争或Emanuel和Fuchs[15]的付款凭单制度) 。换言之, 即假设医疗保险覆盖到每一个人, 且卫生保健市场能够有效运转, 支付者从自身角度出发, 才能够就消费者真正需要何种药物为药厂提供良好的信号。那么还有必要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吗?这样做是否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可以调节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专利体系造成了市场失灵。
因此, 社会角度下的参考案例也可能被视为纠正垄断定价造成的福利损失的方法。通过强制制定一个不基于市场价格的社会基准, 保险覆盖决策能够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医疗保险。这样可以提高基于竞争均衡水平的消耗量, 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利润。
从社会角度进行的分析是否必须解决动态 (即, 长期) 效果问题?例如, 研发的沉没成本已被分担, 而用于决策的正确的社会分析就应该忽略这部分成本。但是, 在由中央政府决定医保范围和药价 (例如澳大利亚) 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考虑到激励研发及生物医学创新对提高社会成员未来健康水平的长期影响。
虽然已超出本文的讨论范围, 但还是要提及一个问题, 即当药品价格由于专利和医保体系而发生严重“扭曲”时, 应考虑该体系下社会角度的有效性问题。这样的扭曲最终会影响投资总额的大小和类型, 以及医药创新。
非洲和巴西抗艾滋病药物的例子说明, 药物研发对全人类的健康与幸福有着长期的影响, 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更加彰显了它的作用。我们不得不质疑现行的专利制度能否使全球化研发数量最优化。Kremer[16]、Hay[17]和其他学者提出了专利买断或根据价值定价的替代机制, 以促进更高的动态效率。
六、国家的社会角度与全球的社会角度
通常, 信息 (包括药物在体内如何生效的相关知识) 可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产品。全世界人民都可能从药物创新中获益。贯穿本文始末, 我们未特别说明“社会”指的是全世界还是包括利益相关人员和参与药物生产、配送的相关各方在内的某个具体国家。考虑另一种可能的替代情况, 例如制药商在所定义的“社会”之外 (例如, 在所关注的国家之外) :那么对生产者剩余和转移支付的考虑则变得更为复杂。
例如设想一种情况, “社会”指国家X, 分析者正在对一种用于X国但产自Y国的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 上文提到的转移可能会很小。虽然一些税收收入仍会流入X国政府, 并且一些转移支付会流向居住在X国的国际投资者, 但大部分转移支付会流入Y国, 而Y国则在被关注的“社会”之外。此问题迫使人们更仔细地考虑他们的“社会角度”代表什么, 这一问题在医疗保健经济评估领域已公开发表的指南中并不是十分明了。
其他投入和药物的机会成本、对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患者的偏好会随着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显然在不同国家中从国家的社会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建议。
当考虑研发 (R&D) 的成本和动态效率的成本时, 全球性社会角度似乎更有意义。全球性长期社会角度对研发更为合适的一个原因是, 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歧视 (即, 差别定价) 中, 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得生物医药创新的聚集性 (全球性) 意愿支付。这将由于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而减少搭便车的情况, 并且随着更多信息的出现, 我们的境况会变得更好[18]。
例如,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专利买断或奖励体系才有一些意义;但是, 由于所付出的努力已转变为扩张“自由贸易”及世界贸易组织下的专利制度, 全球性奖励 (被忽视的疾病除外) 似乎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改革本土国家的定价和补偿体系以促进更加持久和透明的价值与创新, 却是值得去做的。
七、社会角度相关的结论与建议
本文试图阐明品牌药物的卫生技术评估和成本-效果评价中“社会”角度这一概念的恰当定义与用法。然而由于这一术语被广泛误解和误用, 本文也提出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许多实质性问题和争议。此外, 关注静态效率、不考虑动态效率的现行做法, 使决策者们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 即他们的短期决策对生物医药研发存在着长期的影响,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尤为如此。
考虑到几乎存在于所有国家中的卫生保健保险和配送的次优世界固有的严重扭曲, 澄清和界定包含不同做法的参考案例可能会更有意义。的确, 定义或介绍新的术语, 比如“限制”或“有限”的社会角度, 或“扩展的”支付者角度, 使目前的实践与我们关注领域中的指南相一致或许更有意义。另外考虑到“社会角度”和“支付者角度”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因此重新关注“卫生系统角度”这一术语或许是更好的做法。也就是说, 这种观点包括了使用公共事业的集体偏好时的支付者角度再加上间接成本。参考案例中不会使用真实的机会成本, 但对于希望强调这一点的人, 可以增加一个明确的补充讨论或定性描述。依赖于静态成本-效果分析评估的补偿政策将需要考虑其对于本国及全球的长期影响。
为支持这种观点, 我们建议ISPOR良好研究规范专门工作组——用于成本效果分析的药品成本 (DCTF) 全组在形成建议时对以下潜在要点予以考虑:
(1) 增强对下述问题的意识, 即已发表的成本-效果研究很少能够产生真正在社会视角下的“参考案例”, 尤其是由于对药物成本的高估。
(2) 考虑提议包括“限制的”或“有限的”社会视角这一概念的参考案例, 该概念定义为满足社会视角必需的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即, 纳入间接成本和使用集体偏好。或者, 与支付者角度或真实的社会角度相比, 重新定义其为“卫生系统角度”可能更为容易和清晰。
(3) 坚持认为当分析者未采用真正的社会角度时, 他们不会声称采用了这样的角度。
(4) 建议分析者注意在对已上市药品进行社会成本效果分析时, 使用一定比例 (如40%~60%) 的药品净获得成本 (即扣除折扣和回扣的成本) 可以适当替代机会成本, 但对当前决策者而言, 有限的社会角度或卫生体系角度是更为相关和有用的。
(5) 区分用于解释或预测行为的积极的 (或“实证的”) 成本效果分析和支持特定目的或处方决策的规范性成本效果分析。
(6) 强调支付者视角是一个有效的规范性方法, 即就支付者应怎样做提出建议。
(7) 鼓励在ISPOR内部就定价和报销的作用以及对研发的激励进行更多的讨论。
(8) 突出静态与动态效率的问题。
(9) 强调专利药品的价格实际上是对创新的奖励和激励。
8.护理工作中药物治疗的慎独精神 篇八
操作不规范:药物是通过护士的技术操作得以在病人体内发挥作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药效发挥。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大,往往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方法上、操作顺序、药物配伍、抗生素的应用等,怎样省时方便怎样配制,不考虑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作用强度、血药浓度、药物的半衰期,提前加药,随意连瓶。如有些抗生素须每日2次,护士诱导病人“如果仍用这瓶可以少1针减轻皮肤痛苦”。病人怕麻烦,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方法和时间,将两瓶药连在一起输。这样既不考虑病人的遵医行为,又违反了操作原则,既影响治疗效果,又违背了病人利益。又如加药过程中,图省时方便,输液瓶塞少消毒1次,反复穿刺输液瓶瓶塞,无形中造成更多的药液微粒污染。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不注意药物配伍,1付注射器一并抽完,认为只要不产生沉淀、不变色即可,影响药物疗效。
浪费药液:粉剂药物溶解不充分,抽吸不完全,加药时心不在焉,针头和注射器衔接不紧,造成药物外漏。换液瓶时不注意上下组的药物配伍,药液在药管内或茂菲氏滴管里沉淀、变色,立即更换输液器造成药液浪费,医用材料浪费。输液排气时操作方法不当,导致排出药液较多,造成药液浪费,引起患者不满,影响其他护理操作的实施。
劑量不准确:随着医学发展,许多价格昂贵的小包装的药物出现,如常见的生物制剂、新型的广谱抗生素,溶解不充分,抽吸不完全,选用注射器不合理,小儿用药剂量小,粉剂溶解时溶媒剂量不准确,影响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
不遵循用药原则,缺乏用药安全意识:药物在体内充分发挥疗效有赖于正确给药途径、剂量、时间、方法、注意事项等。有的护士缺乏责任心,不考虑药品的安全有效应用,往往影响药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如安定应用:小儿注射安定剂量小,作用快,若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液稀释都会浑浊,并不影响药物疗效,但外观上给家属以误解,认为药物沉淀影响病情,我们用1ml注射器吸所用剂量,这样既不影响外观,又用量准确及时,使药物发挥作用控制病情。又如青霉素皮试,皮试液要求现用现配,剂量是否准确,注射部位是否正确,判断结果是否正确,都影响用药。又如掌握药物滴速,甘露醇滴速慢达不到降低颅压的作用,阿奇霉素滴速过快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机械地执行医嘱,忽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有的护士机械地执行医嘱,忽视了患者对用药指导和药理的知识宣教,致使服用退热药物未让患者多饮水,体温下降不理想。口服止咳糖浆后用水冲淡口腔中的药物残留,使止咳糖浆对呼吸道起不到安抚作用;铁剂与茶同服;制酸类药物饭后服用,使药物疗效不能正常发挥。
以上药物治疗中的种种问题,绝大多数是由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并非技术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这就应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以职业道德衡量自己的操作行为,加强工作中的慎独精神。
加强慎独精神,提高用药质量
护理工作中护士占主动权,病人对护士的约束力低。在药物治疗和护理中,用药是否恰当,操作是否规范,观察是否精心,判断是否准确,别人很难监督,病人很难了解,这就决定护士慎独意识和慎独行为,提高护理工作中药物质量的重要意义。
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德修养:慎独是一种较高的医德境界,道德和科学相统一,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护理技术与病人的生命安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医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养成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即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积极主动地救治病人。
注意业务学习,培养全面能力:护士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规范的治疗护理技术,既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也是优良医德产生的基础。因此,护士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练习,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药物治疗和护理中更规范和准确。
9.我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汇报 篇九
(2011年6月13日)
按照上级医改精神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县医改工作已全面启动并顺利推进,为了确保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6月20日前所有政府办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要求如期实现。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最近省、市医改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011年5月31日,省医改办组织召开湖南省第三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县市区工作会议;6月7日,市医改办组织召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一)省医改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认为,全力推进医改工作,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任务和重大责任,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纵深推进医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会议强调,要深入领会全国医改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克强副总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两条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一要确保及时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6月20日以前全面按时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药物。不允许延期启动或只启动辖区内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省里将明查暗访,全省通报;二要确保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湘卫药政发[2011]4号文件明确了以省为单位增补的198个基本药物品种,全省可用的品种达到505个。三要确保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省里已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制定了新的采购办法,严格实行“招采结合、量价挂钩、统一支付、统一配送”。四是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报销政策到位。所有药物必须实行零差率销售,并且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药品目录,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五是确保补偿政策落实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市州和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将医改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会议指出,推进医改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新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管理体制、院长竞争上岗制和全员聘用制。二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扩大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强化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各县区卫生局要成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确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更加有效运行。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宣传和基本药物制度政策与知识的培训,及时调查研究,强化督导评估。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将医改目标任务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验收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二)市医改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传达了省医改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对全市第三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五个县区准备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各县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要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各县区近段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各项工作,确保6月20日以前启动实施。二要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区要统一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价格公示牌或电子显示屏,建立固定的宣传栏。要通过政府公告、媒体宣传、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公开承诺等多种形式,营造宣传氛围,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度和信赖度,争取社会各界理解、配合和支持,形成合力。三要加强人员培训。各县区卫生局、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并抓好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四要加强督导检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阶段财政投入补偿机制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补助水平、启动后“五个确保”落实情况、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并积极引导、协调解决。6月底或7月初,省政府、省医改领导小组将深入各县区开展明查暗访,并按计分排位全省通报。
二、我县前段医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机构。为确保医改工作的快速启动和顺利推进,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和县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医改领导小组。按照县医改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从政府办、发改、卫生、财政、纪委、审计、编办、劳动、人事、物价、药监等部门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了医改办。对全县医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协调。
(二)组织学习考察。为学习借鉴医改工作先进县市的经验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医改工作,5月16日至18日,我县组织医改学习考察团,赴武冈、宁乡两地学习取经,学习了两地在医改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三)制订实施方案。根据县医改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医改办制定了《衡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县纪委制定了《衡阳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纪律规定》。根据对基层卫生院财务、药品、编制的清理核查结果,医改办正在起草制订《衡阳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衡阳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方案》。
(四)开展业务培训。医改办分别于5月24日和5月30日组织基层卫生院院长、人事专干、财务会计及医改办抽调的工作人员进行基层卫生院财务、药品、编制清理核查工作培训。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基层卫生院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对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和业务知识进行培训,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计划于6月14日至15日开展集中培训,各基层卫生院随后组织开展院内培训。
(五)药品清仓核库。5月25日至31日,县政协副主席肖绍展亲自挂帅,县医改办副主任刘汉顺具体牵头组织,以县物价局为主,从县医改办、物价局、卫生局抽调工作人员分为5个清查小组,对28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库存药品的进价、实际销售价格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摸底,核实全县28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库存药品进价总额为7274707.83元,销售价格总额为12888510.09元,其中基本药物进价总额为3491215.97元,销售价格总额为6688283.56元;非基本药物进价总额为3783491.86元,销售价格总额为6200226.53元。
(六)财务清理核查。5月31至6月11日,县人大副主任周铁生亲自挂帅,县医改办副主任谭爱平具体牵头组织,以县财政局为主,从医改办、发改、财政、审计、卫生、劳动等部门抽调人员分7个组,对全县28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2008-2010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清理核查。结果数据正在统计中。
(七)编制清理核查。6月8日至11日,县委宣传部长凌英亲自挂帅,医改办副主任陈惠华具体牵头组织,以县编办为主,从医改办、编办、人事、劳动、卫生等单位共抽调16人分4个组,对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进行了清理,数据正在审核统计中。
(八)广泛宣传发动。为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率和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度,医改办加大了对医改工作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统一制作了价格公示牌、宣传栏、承诺书,拟定了统一的医改宣传标语和横幅内容,拟印制政府通告和宣传单,并正在与县电视台、县党政门户网站联系开辟宣传专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医改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三、提请会议研究决策的事项
(一)确定财政投入补偿办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医改工作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以药养医”的格局被打破,基层医务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十分重要。建议迅速出台财政补偿方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鉴于目前财政对医改的投入方案还没有研究出台,建议暂时采取财政预拨的方式,从7月份开始,每月月初预拨医改经费到卫生局,由卫生局统筹下拨到基层医院,以保证基层卫生院的大局稳定和正常运转,直至财政投入方案正式出台。
(二)研究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建议县编委尽快核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出台编制文件。
(三)成立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为改革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依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湘卫规财发[2011]6号文件《关于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通知》精神,建议设立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定编9人,为卫生局内设全额副科级事业单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的要求,实现财务管理、预算编制、账户设置、报账制度、收付方式、采购资金支付办理、收费票据管理、财务公开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审计监管等十项工作管理统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研究解决基层卫生院退休人员社保问题。我县基层卫生院现有退休人员648人,这一部分人在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保所参保,过去退休工资采取的是“差额缴纳、差额拨付”的方式,即把单位应缴的养老保险费与社保所应拨付的养老保险金进行收支两抵后的差额拨付给其所在单位。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省内其它县市均将退休人员纳入社保部门统发退休金,建议从7月份开始,将我县乡镇卫生院退休人员退休费纳入社保统发,并免除卫生院24%的单位缴费部分。在下一次专题会议上,再研究确定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发放问题。
(五)审定动员会和启动仪式组织方案。1.动员大会。经医改领导小组研究,拟于6月18日上午9点在夏明翰文化宫召开衡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动员大会,参会人员为县四大家在职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分管卫生的领导,县直部办委局、行社总公司主要负责人,乡镇卫生院院长、县级医疗单位主要负责人、卫生局股级以上干部和医改办全体工作人员。拟由王县长主持会议,会议安排四项议程:白县长作大会报告,纪委白书记宣读纪律规定,金兰镇中心卫生院和岘山乡卫生院院长作表态发言,县委肖书记作重要讲话。
【药物分析工作内容】推荐阅读:
药物分析点10-01
药物分析就业方向07-19
药物分析实验室设计08-02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作业-2018年10-10
药物管理工作会议07-19
某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06-17
2022年德州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08-15
药物设计论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