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2024-11-01

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精选6篇)

1.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篇一

苏州市张家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6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和苏州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为主线,以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围绕国家、省和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张家港实际,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强势推进

从总体上看,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四个显著特点,即专项整治与综合监管相结合,环节分工与整体整治相结合,突击性行动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全年全市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得到了市政府和苏州市局的充分肯定。

——人员机构设置全部到位。今年1月,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岗位配备4名工作人员,正式成立了食品综合监督科,承担全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督任务,并承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事务,进一步增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综合监督协调功能。

——食品安全宣传蓬勃开展。年初我局编辑、印刷了3万册《食品安全知识手册》,并发放到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在市“一报两台”设立食品安全知识固定宣传栏目,《张家港日报》从3月13日起每月二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市广播电台每周一次播放食品安全知识,我局每月编发一期《食品安全动态》印发给市领导及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扩大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

——食品监管责任得到强化。今年有计划、有步骤的制订、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一系列规范性制度、规定。共制定了《张家港市食品安全联络员工作制度》、《张家港市食品安全工作督察督办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12项,在5月份,市政府还下发《张家港市食品安全责任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11月份,又在全市各个镇、村、社区聘请了9名协管员和212名信息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专项整治有效得到开展。以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活动为切入点,先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酒类、饮料、瘦肉精、多宝鱼联合执法检查、肉类食品奶制品综合整治工作以及进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等,目前豆制品整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预计明年上半年取得阶段成果。

——食品抽检工作创新启动。5月,市食安会办公室起草下发了“关于在我市实施食品放心工程重点品种检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报市政府批复同意后,从5月起每月一次联合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实施食品重点品种检测评价,并将检测评价结果每月在市报、市电台、张家港在线新闻网站进行公布。被市民誉为张家港的“每月质量报告”。年内累计抽取各类重点品种食品样品954批,委托4家检测机构进行了检验。

二、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整治成效显著

今年我局的药械稽查工作坚持以法律法规为武器,加大执法力度,为不断整顿和规范药械市场秩序为目标,有效的震慑和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不法分子,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医药市场的规范和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一年来,累计出动稽查人员2100人次,检查单位650家次,查处各类案件51件,涉案金额47.95万元,没收违法药品、医疗器械货值合计15.95万元,罚没款120.4万元, 罚没款到帐150.18万元,继续保持了案件查处率100%、案件结案率100%、罚没款到帐率100%,零行政诉讼、零行政复议。

——专项整治有力开展。今年先后开展了隐形眼镜、护理液的专项检查;节前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检查;民营医疗机构药械质量的专项检查;开展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专项检查;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查处假冒“A型肉毒素”的专项检查;中药饮片质量专项检查;定制式义齿专项检查等,每项专项检查力求准备充分、计划周全、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在检查中都力求精、细、深,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群众举报处理快捷。我局向来高度重视群众的举报投诉和来信来访,对群众的来信来访热情接待,快速反应,做到件件有登记,件件有调查,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及时答复相关当事人。在处理过程中,对群众举报中反映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对可能存在的药械违法行为决不放过,以确保人民使用药械的安全有效。全年共接受群众举报32起,出动执法人员 120人次,并调解药品购销引起的纠纷多起,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抽样工作规范有序。今年累计出动抽样人员120余人次,检查被抽样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40家次,共抽取样品173批,完成省局指定性抽样3批,重复退样11批,实际完成药品抽样159批,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150批抽样任务,检出不合格药品9批,不合格率为5.66%。另外,我局出动执法人员配合省局对我市1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样,受省局委托,完成医疗器械产品抽样3批。今年我局还派送抽样人员到苏州参加学习培训,并前往南通、连云港等地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抽样操作程序和药品抽样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了药品抽样工作技能。

——地区协作良性互动。我局今年对各地药监部门来函协查的问题及时展开调查,对来人协查积极配合,先后出动稽查人员50多人次,回复来函14起、配合来我市相关药械单位调查取证4起、接待兄弟药监局来访8次、与卫生、公安等部门多次联合展开行动,共同整治和规范药械市场。

——重点案件查处有力。“齐二药”事件发生后,我局组织执法人员于2006年5月12日起开展了对辖区内销售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药品的专项检查。辖区内共发现有5家单位销售、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均按上级要求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张家港保税区华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购销丙二醇及二甘醇的情况进行了紧急核查,并及时向上级药监部门作了汇报,为药监部门查清王桂平销售假丙二醇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今年9月,群众投诉在某医院使用标示欧洲塞浦路斯麦道甘美大药厂生产的批号为C1112Q的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安可欣)后全身出现皮疹等明显不良反应,经比对同一批号的空瓶在药液颜色、标签色泽以及瓶盖数字上均存在差异。经口岸检验所成都市药品检验所核查,确认查获的头孢呋辛钠(安可欣)为假药,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作了专题汇报,省局也根据我局核实情况,专门下发了在全省范围内彻底清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安可欣)的文件。各地药监部门纷纷展开行动,查获了大量的涉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安可欣)。

三、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局的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为抓手,强化日常监管,推动“两网”建设,推行依法行政,提高对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水平。

——日常监管日益加强。对全部4家药品批发企业展开了专项检查,其中配合省局来人检查3家,完成了1家药品批发公司的GSP认证检查。对140余家药品售企业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其中对近20家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企业进行了复查,对经复查仍不符合GSP要求的3家药品经营企业移交稽查进行了查处。全年配合国家局、省局、苏州局检查和考核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9家,本局组织有关人员对近50家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

——行政许可规范快捷。今年共办理了68家新开药店的行政许可审批,同时办理了80家药店的变更申请,全年立项药品共计72家,其中通过GSP认证的检查药店38家,另有30家正处于申报之中。全年配合上级部门验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家,配合苏州局办理37家新开办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申报验收。

——整规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务院、省和苏州市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文件精神,我局也相应开展了整规工作,今年完成了所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其中配合省局和苏州局重点检查4家药品生产企业,完成了2家药品生产企业和单品种GMP认证检查,配合苏州局对4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主要设备变更后的现场检查,目前已完成重点检查阶段工作,全面检查工作也已全面推开。

——农村药品“两网”基本建成。今年在各镇聘请了1名协管员,在各村(社区)聘请了1名信息员,构建起了覆盖全面的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全市镇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配送,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也逐步展开,有效提高了药品质量,降低了药品价格,农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在线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全年各级医疗机构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200例,上报病例比去年上升67%。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对全市33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开展了创建规范药房的工作,目前正在全面展开规范药房的验收工作,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规范药房”的创建工作,使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再上了一个台阶。

——药品虚假广告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展了拒绝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宣传工作,全年和稽查科一起开展虚假广告检查3次,提请工商部门查处案件7起,工商部门处罚金额17万余元。

四、依法行政和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今年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为重点,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机关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今年又将体系进行了再深化;制定出台了《工作人员考勤、请销假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内部工作规范,全面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全面加强了档案管理,在档案室配备了专门的电脑,按照省一级的要求进行了档案的收集及整理工作。

——政务公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所有的行政执法制度均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进行公开,通过新闻媒体、局政务网站、局办公大厅等渠道向社会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审批内容、审批程序、审批结果等内容。开展了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活动,制定了职权目录和权利运行流程图。按上级要求梳理了行政执法依据,推行权力公开运行。

——执法人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共有30余人次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从而提高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对行政许可实行限时办结,及时告之、全程监督,巩固了依法办事的基础。

五、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充分发挥党组、党支部组织功能及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贯穿于食品药品监管的全过程,为开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扎实进行各类主题教育。上半年开展了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下半年着重进行了《江泽民文选》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共进行各类专题学习10次,并进行学习考核。市纪委将今年6月定为“廉政宣教月”,我局开展了活动,并组织学习了《预防职务犯罪条例》。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也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突出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今年3月,在统筹考虑、全面考察的条件下,对中层干部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新提拔中层干部4名,科室轮岗1名。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颁布的《实施纲要》,并结合本局实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将任务进行分解,着力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根据省、苏州市的统一部署和我市的具体安排,我们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被列为2006政风行风重点评议部门,到10月份,行风评议工作已经全部结束。通过评议有效地解决了我局在政风行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全局的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积极做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根据部署,我局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张家港食品药品监管局治理药品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系统内工作人员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全局26名干部职工全部参加了自查自纠,未发现工作人员有违规违纪现象。

——努力深化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以“依法治药为人民,优质服务创一流”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年初被省文明委评为“江苏省文明行业”,2月被张家港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机关”,11月份又被苏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苏州市文明行业”。

在市委、市政府和苏州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一年来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张家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不少隐患,在如何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上需要作出新的探索;二是药品、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仍存在不少问题,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生产经营等问题时有发生;虚假广告问题仍比较突出;药品质量仍需进一步得到提高。三是食品药品技术监督和执法队伍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的方法和手段还不能满足监管任务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切实加以解决。

2.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篇二

关键词: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动态变化

1 前言

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学术研究乃至旅游管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被称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依据。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收入、增加就业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形成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本身是一种资源,适度、合理利用可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利用就可能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利用不足又会影响旅游资源潜力的发挥。因此,把握好环境容量 “利用度”非常重要,是旅游环境管理的重要问题。而旅游环境容量具有动态性,要实现旅游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就必须认识、掌握环境容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管理。以旅游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旅游业发展的合理规模并根据其动态变化调整旅游接待量;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规律,对限制旅游环境容量的因子进行调整、建设,扩大旅游容量,促进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只有掌握、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制定合理的接待量,才能结合旅游区发展目标与需求,提出旅游环境适度改造建设的合理措施,保障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必将成为旅游环境管理的焦点内容之一。

随着对旅游环境容量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不断深入,实证研究也不断丰富。赵红红于1983年首次将旅游容量问题引入我国,并对苏州园林的旅游容量进行了阐释[1];保继刚进行了旅游容量理论探索,并以颐和园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2]。此后,崔风军、骆培聪、解庆林等,刘庆友、郭静等分别对我国不同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3,4,5,6,7,8]。这些研究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不断深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促使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不断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深入,强化了旅游实践中对环境容量的重视程度,对旅游环境保护贡献很大。但是,我国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毕竟时间较短。从文献上看,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不少,但多为旅游环境容量的静态研究,对旅游环境容量的动态性考虑较少,为旅游环境管理提供的理论支撑较为有限。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旅游改革试点城市张家界的森林公园为例,对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探讨,使旅游管理能够根据旅游环境容量动态变化确定容量管理与建设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2 旅游环境容量及其特征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特定时间内某一地域的旅游地或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在不破坏生态平衡、达到旅游区环境质量要求并能满足游人最低游览愿望时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一般用游客数量来表示;旅游环境容量指旅游区的生态系统在保持其生产能力、适应性和再生能力等机能的同时,还能支持一个健康的旅游系统发展机制的能力,其大小与旅游地规模、旅游资源质量和数量、自然条件、基础服务设施、人口构成、传统观念、活动类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包括旅游区生物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的容量,前者表示一个旅游区可以容纳的旅游业资源利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最大限度,一旦超越其限度,就会导致该旅游区资源退化、游客满意度降低,对该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无法避免;另一方面,不应忽视旅游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容量。这个定义意味着容量由两部分组成: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具体内容涉及自然因素、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因素等方面。旅游环境容量具有静态性、动态性、客观性、可量性、易变性、可控性等特征,其中动态性是一个典型特征。旅游环境容量因自然条件、旅游开发程度、旅游活动类型、旅游者和从业者环境意识及旅游环境管理方式不同而发生动态变化。

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目的是确定旅游区合理的管理容量,或者说确定旅游环境管理容量的根本依据是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的管理容量是维护旅游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是在不影响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借鉴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值而制定的特定旅游区可接待旅游活动量的最大程度,它是一个决策性的概念。旅游环境的管理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确定旅游接待规模、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策略的基本准则。它以既定的管理目标强制约束旅游开发强度和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行为,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并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受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保护、改善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3 名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与环境管理状况

3.1 名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

中国是山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占世界第一位,山岳旅游资源遍布全国。由于山体地理位置不同、高度差异、地形起伏多样,故而形成气候复杂多变、动植物资源丰富、空气清新宜人,具有雄、奇、险、秀、幽等特色的美学观赏特征。名山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中占具极其重要的地位,旅游活动在国内大规模兴起后,山岳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在山岳型、峡谷型、河流型、海滨型、森林型、草原型、文物古迹型、城市型等风景名胜区中,山岳风景名胜区在数量上居于首位,成为最大的一个类型。名山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与河流型、海滨型、森林型、草原型、文物古迹型、城市型等风景名胜相比较,山岳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①山岳型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特征。由于山体起伏较大,风蚀、水蚀、冰蚀作用强,山体岩石裸露、土层浅薄,蓄水、保水能力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植被生长缓慢,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但是在旅游开发中,游道、必要设施等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在旅游经营过程中人为扰动、“三废”排放等必将加大旅游景区环境压力。②山体体积大、面积广,但平地少,可供游览的空间和地域往往狭窄,接待能力有限。而接待能力直接影响旅游景区收入,为了扩大接待面积,改造景区地形现象比较普遍。③消解污染的能力较差。随着山体增高,温度降低,消解污染的能力减弱。而在旅游开发初期对环境问题关注不够,治污设施建设滞后,不少景区出现了环境问题。④中国名山旅游资源大多处在比较偏僻的区域,当地居民传的统生活方式是靠山吃山。由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环境管理知识匮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加上在旅游开发初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盲目开发和建设现象突出,在开发中对旅游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很低,导致景观受到大量的外界扰动而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特征表明,只有高度重视山岳型景观的旅游环境管理,才能在有效开发的同时保持良性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持续发展,而了解、掌握山岳型景观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动态变化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

3.2 中国名山旅游区环境管理状况

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各旅游区对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但由于旅游环境容量涉及面广,相互影响以致关系错综复杂,准确核算难度较大。就目前而论,旅游环境的相关研究为旅游业提供的理论支撑非常有限,旅游环境管理还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不够深入,对可利用容量基数不清。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关键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系统内部生态联系。但现阶段由于大部分山岳景观区对生态系统内部机理的研究深度不够,对景区环境容量还不清楚。尽管很多景区都在进行研究,但进展较缓慢。如对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方面。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形成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给旅游区环境容量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的理论支撑非常有限。我国部分旅游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开始限量接待游客,如九寨沟每日限量接待游客1.2万人次,莫高窟每日限量接待游客0.2万人次,这都是在研究旅游环境容量定量基础上完成的,但是旅游环境容量具有动态性,不考虑其变化性,确定一个固定量作为长期管理容量很难保证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协调。因此,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特别是对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亟待加强。

4 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变化规律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系统,系统构成复杂,涉及旅游地资源条件、旅游设施状况及旅游者要求与当地居民接纳能力等方面,具体见图1。

4.1 名山旅游区自然环境容量变化规律

名山旅游区自然环境容量随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生变化:在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体系中,自然环境容量随着旅游发展而发生变化,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这些变化都会影响旅游接待量变化。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容量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环境的面积(旅游资源的空间容量)和环境的复杂性(生态容量)。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①山岳型景观能够容纳游客的面积大小;②客源市场的结构组成不同将使游客对公私空间的需求不同,因此参数值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也是旅游者心理容量动态变化的原因之一;③一种资源一旦可提供多种活动方式,其容量的计算也应随之改变。

山岳型景区传统开发方式多为观光型旅游,开发初期(探索阶段)游客接待量均较少,游道、广场、观景点开发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随着景区知名度提升,游客大量涌入(发展阶段—稳固阶段),经济实力随之不断增强。为了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获得更大经济收益,开始改造地形、砍伐植被,人为扩大资源空间容量。在不考虑游客心理要求差异的条件下,旅游资源的空间容量不断扩大。如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批准成立,成立之初公园的知名度不高,1982—1988年时间内共接待游客191万人次,1988年因旅游立市,知名度不断扩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流量增长迅速,2002年公园年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2009年旅游接待量已经达到245.7449 万人次。为了满足接待量快速上扬的要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原金鞭溪游览线、黄石寨游览线的基础上又开发袁家界游览线,修建了大氧吧广场、六奇阁广场等,使资源空间容量不断扩大。当旅游地生命周期处于停滞阶段时,由于客流数量不再大幅增长,资源空间面积增长相应减缓,见图2。

生态容量大小决定与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的“供给量”随开发阶段变化、季节更迭、物种习性的改变而变化[9]。旅游开发初期阶段,景区人工建设设施占地面积小、游人数量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较原始状态,旅游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强,客流量能够保持在生态容量合理范围内。随着旅游区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明显增加,为了满足接待需要,扩大经济收入,旅游区设法扩大接待量,旅游设施迅速增多。由于设施建设、接待面积扩大,改变地形、砍伐植被等行为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大量游客进入,踏踩土壤、采摘植物、惊扰动物等问题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大,降低了其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旅游区物耗、能耗大大增加,“三废”排放量大幅增长,使旅游区生态环境压力迅速增加,生态容量降低,见图2。如果环境管理不到位、治污设施缺乏,极易导致旅游区环境问题出现。如张家界森林公园,1982—1989年期间景区人工设施少、游人接待量低、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完整,公园旅游生态环境自净能力强,客流量保持在生态容量合理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优越。1984年,在大庸县环保局组织进行的背景值调查时,森林公园绝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风貌。锣鼓塔、黄石寨、水绕四门等处的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琵琶湾、金鞭溪、谢家峪、水绕四门等地的水质优良,达到国家地面水(I类)标准。1990—2000年期间,随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知名度的提升,公园客流量明显增加,为了满足接待需要,扩大经济收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设施迅速增多,公园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张家界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表明,园区大气污染指数从1991年起到2000年连年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同时,金鞭溪水质也明显恶化,呈现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别是磷污染严重,2000年总磷含量已严重超标85%[10]。图3显示了1990—2001金鞭溪水质的主要环境指标监测总值的年度变化曲线与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曲线的关系,两条曲线呈现相似的波峰和波谷,说明旅游人数的增长直接导致了水环境监测指标总值的变化,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容量减小。2001年以后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水污染状态有所缓减。此外,随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迅猛发展,作为旅游副产品的旅游垃圾也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当今制约生态容量的敏感因子。按照景区内宾馆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用品、接待地垃圾500g/人计算,2008年旅游区接待游客229万人,产生垃圾114.5t。由于山区垃圾处理难度大,随着游人增多,垃圾产生量增大,也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名山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容量随季节波动:名山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容量随季节会发生动态变化,一般冬季容量小于其他季节。一方面,由于山岳型景观具有较大坡度,冬季时北方山岳坡面容易结冰,南方山岳由于降水多、湿度大而湿滑,人与人之间的登山距离需要扩大;再加上冬季白天短,接待时间缩短,单位面积接待人数降低,资源空间容量明显小于其他季节。名山旅游区生态容量也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冬季,由于温度降低,生态系统降解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导致纳污能力降低。资源空间容量与生态容量降低,导致自然环境容量明显降低。表1、表2反映出张家界森里公园资源空间容量的季节性变化。

4.2 名山旅游区社会环境容量变化规律

旅游环境的社会容量、文化容量主要包括当地居民的心理容量和旅游者心理容量。这两者的容量随游憩方式、游憩地布局、季节变化、游客经济文化背景、旅游地开发成熟度、设备质量的变化而发生着动态变化。

由于我国名山旅游区大多处在偏远区域,经济欠发达,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贡献极大,当地居民因旅游发展获得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当地居民对旅游持积极态度,心里容量较大,目前并没有成为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但是,由于游客迅速增长,特别是旺季、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景区,造成景区出现严重的拥挤现象,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质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外游客对旅游体验质量更加关注,对旅游环境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旅游空间的要求更大,特别是欧美旅游者对私人空间要求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心理容量有减小的趋势。

4.3 名山旅游区环境经济容量变化规律

旅游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对旅游的经济投入力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各区域的旅游接待能力,导致旅游环境经济容量的变化。旅游经济容量涉及内容很多,是旅游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其中住宿设施容量、餐饮设施容量、旅游交通设施容量、供水设施容量4个要素是影响旅游接待的关键因子。由于名山旅游区特殊的位置,在开发初期,住宿接待设施少,旅游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容量较小,成为限制旅游接待量的重要因子。

随着旅游发展,经济收入增长,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能力明显提升,加之国家与各省市对旅游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旅游环境的经济容量不断扩大,旅游区经济容量对旅游环境容量基本不构成限制。如张家界森林公园1982年开发旅游以来,经济容量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拥有星级饭店72家,床位数13808张;张家界火车站已与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了旅客列车,公路运输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5省市17个区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张家界荷花机场已开通了50多条国内外航线;张家界其他条件也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支持了旅游业的发展。

5 小结

综上分析,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容量、社会容量、经济容量都与旅游发展不同阶段有密切关系。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不同发展时期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不同,开发初期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交通容量制约了景区总容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客流量猛增、景区接待设施盲目扩大,生态环境容量负载严重,景区环境受到威胁。此外,容量变化还与季节、活动方式、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单一考虑某一因素很难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只有综合分析才能为管理容量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旅游区环境容量变化规律研究,掌握不同发展时期旅游环境容量变化及限制容量的主要因子,及时调整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方案,解决以往名山旅游区环境容量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对策,合理利用调控环境容量;对限制容量的因子,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生态建设,人为扩大旅游区承载能力;对客流量的不均衡分布采取“削峰填谷”策略,既不损失总客流量,又能平衡使用各季节环境容量。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要求,综合协调景区自然环境、人口、经济、设施的相互关系,制定旅游环境管理容量标准,做到重点区域重点保护、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切实维护景区环境质量,使景区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3)∶46-53.

[2]保继刚.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87,(2)∶32-38.

[3]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4)∶47-55.

[4]刘庆友.庐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78-82,94.

[5]石强,贺庆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4)∶143-147.

[6]骆培聪.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4-99.

[7]解庆林.桂林七星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广谣科学院学报,2000,(1)∶40-43.

[8]郭静.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4)∶262-263.

[9]严斧.旅游生态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8.

3.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篇三

《长三角》:张家港怎样来解决产需不平衡的矛盾,保证粮食供应?

孟波:张家港市与苏南其他县市一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了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即粮田面积的减少不可逆转,粮食消费总量的增加不可逆转。按张家港市总人口154万以及社会各方面用粮计算,全市年总需求112万吨(包括工业用粮),产需平衡缺口达85万吨。预测“十一五”末,我市粮食产需平衡缺口达100万吨。面对新情况,我们主要采取抓住本地粮源、建立域外基地、加强产销衔接、“紧靠”大企业等措施。

抓住本地粮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我们针对收购主体多元化、加工企业需求量大、粮农对出售粮食心理价位高等特点,发挥市粮食购销总公司主渠道作用,采取由总公司扎口,委托收购、代粮食加工企业订单收购等方式,多措并举抓好两季粮食收购。“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收购粮食55万吨,其中小麦37万吨,水稻18万吨,在苏州地区连年名列第一。

建立域外基地。2003年起,我们为确保粮食供应安全,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江苏省农垦新洋农场、盐城、宿豫、泰州等地建立优质粮源基地11万亩,超额完成了苏州市下达外建7万亩粮食基地的任务,通过与各基地互通信息、广交朋友,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市民提供绿色、环保、安全的优质大米。

加强产销衔接。粮油工业是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国主要粮油加工基地,去年粮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165亿元,加工原粮(稻谷、小麦)超65万吨。我们每年组织区域内大型企业到苏北粮食主产区采购粮食,今年4月与苏北粮食主产区签订粮食购销协议46.6万吨。南北产销衔接为本地粮食安全和工业用粮建立了稳定的粮源基础。

“紧靠”大企业。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订单”的合作模式,与中粮集团落实订单小麦3万亩,与省农垦新洋农场落实优质水稻1万亩,与苏州硒谷集团落实订单2000亩,合作开发富硒品牌营养大米。订单农业的落实,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全市稻麦产业升级,实现农企双赢,共同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设。

同时,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张家港市是典型的销区,粮食供应主要靠市场来调节。我们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确保平时储得实、急时用得上,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根据粮油短缺事件应急状态,建立与粮油加工企业联动机制,协调引导区域内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及粮油购销企业备足粮源供应市场。

《长三角》:张家港本地粮食生产情况如何?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孟波: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村土地流转后,商品粮人口和外来人口继续增多,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市稻谷自给率仅为55%。

连续几年,我市出台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07年在《张家港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转让土地农民补贴每亩300元。2008年出台《张家港市扶持土地规模经营示范户实施办法》,从当年至2011年,每年奖励补贴总金额300万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40元。文件还规定了粮食种子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等。《张家港市水稻价外补贴政策意见》中,还对15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出售的水稻,发放价外补贴8元/百斤。

《长三角》: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粮食生产。从张家港来看,怎样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粮食供应问题?

孟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管好储备、抓好收购、规范管理。我市地方储备规模为2.75万吨,其中:稻谷2万吨、小麦0.75万吨。我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承担市级储备粮吸储、轮换,市级储备粮管理全部实现本市收购、储存。粮食收购实行订单扎口管理,全市规模经营户稻谷收购全部实现订单收购。在小麦收购上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与中粮东海粮油合作,实行优质小麦订单收购;二是与各基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利益共享,减少收购企业竞争内耗,力保本地粮源不流失。2010年小麦收购总量达12万吨。

《长三角》:“民以食为天”,张家港如何做到既要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又要做好这项“民生工程”?特别是如何做好应急供应,使百姓心安?

孟波:2004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及省粮食行业协会与苏州市粮食局关于认真开展“放心粮油”工程的有关指示精神及《张家港市创建消费放心城市实施方案》、《张家港市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要求,建立完善放心粮油供应点、应急保供点。目前,全市创建“放心粮油店”8家,“放心粮油柜”36个。市面粉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粮食局指定为小麦粉标准样品制备企业。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市面粉食品有限公司两个单位被苏州市工商局推荐为“省级放心消费创建先进示范企业”。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被上海世博会指定为粮油加工供应企业。

今年开始,我局计划将“放心粮油点”与“应急保供点”相结合,实施《张家港市“放心粮油店”评审和管理办法》,2012年底前,高标准建成全市统一规范的“放心粮油店"28家,这些“放心粮油店”同时也是全市粮油“应急保供点”。

加强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我们去年设立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由粮食、工商、质监、物价、公安等部门参加,更好地对粮食收购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为应对粮油供应特发短缺事件发生,我们制订了《张家港市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了104个农村粮食信息调查点和10个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点,定期监测市场粮油供应价格、数量变化。

目前,全市粮油正常供应主要以大市场流通方式解决,我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有一个粮油专区,每年交易量6万吨左右,但远不能满足全市粮油供应的需要。我们已经规划了一个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在市场设立检测机构,粮油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交易,建成后粮食年交易量可达20万吨以上。

同时,建立成品粮储备体系,确保粮油供应安全。按照各地确保可供市场10天以上的成品粮油应急储备任务的精神,我市按总人口150万人、人均每天0.25公斤测算,落实10天成品应急储备粮需375万公斤。

近年来,我市投资1亿多元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地方储备粮库容3万吨(所建仓容取得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改建修缮仓容6万吨,新建了“润众”米业,为提高地方储备粮承储能力,打造科学合理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奠定了基础。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和土地流转的加速,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仓容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我们又申请财政资金1.6亿元准备新建沙洲中心粮库5万吨僳一期建4万吨)。目前项目选址、项目立项、房屋拆迁、建筑设计及审批等已经完成,预计今年6月初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底竣工。

《长三角》:请您再谈谈张家港在发展现代粮食产业中的一些做法。

孟波:现代粮食产业是张家港的特色产业。从强化布局调整、项目建设、粮食购销、经营管理入手,我市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我市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安全、营养、功能食品和绿色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多元化品种。目前,我市重点发展特种油脂和大豆深加工产品,拉长油脂、大豆加工产业链;同时依托科技创新,加快粮油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优势支柱产业,建成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粮油综合性加工基地。

4.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篇四

一、张家口市概况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紧临首都北京,西连山西大同,南接华北腹地,北靠内蒙古草原,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与中西部的重要通道。全市辖6区、10县、2个管理区、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2.17万。2016年年初,张家口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务院批准,主城区面积由868.96平方公里扩展到6377.81平方公里。全市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度左右,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无霜期短、日照充足是主要气候特征。全市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区域。境内桑干河、洋河、白河、黑河注入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已由国务院批准,并入围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通过不懈努力,张家口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在京津冀地区保持最好水平。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461.0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33030元,全部财政收入为239.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3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

到37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3.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2:37.2:44.6。

张家口市地形地貌多样,土地面积大,林草资源丰富,气候冷凉独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加之优越的地理区位,张家口发展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食品产业是全市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张家口农牧资源特色鲜明,是“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杏扁之乡”、“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华北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还是北京重要的“菜篮子”,每年供应北京绿色蔬菜达250多万吨,占到其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7至9月份甚至占到了40%以上。全市耕地1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3片、产品147个,2015年种植业总产值217.5亿元。全市有各类备案养殖场1184个,规模以上奶牛养殖场257家,无公害畜产品产地93个;定点屠宰企业75家,其中生猪定点屠宰场16家、屠宰点24家,牛羊鸡定点屠宰场33家、屠宰点2家。2015年养殖业总产值185.6亿元。全市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311家,其中乳制品生产企业11家;主要产品为乳制品、肉制品、酒类(白酒、葡萄酒、啤酒、黄酒)、调味品、方便食品、豆制品、冷冻饮品、速冻食品、饮料、水果制品、食糖、薯类食品、蔬菜制品、糕点、饼干、罐头、淀粉制品、炒货食品、食用植物油、粮食加工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23大类食品。全市有获证— 2 —

食品经营户13719户,其中食品添加剂销售单位18家;有获证餐饮服务单位4445家。

二、张家口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近三年来,张家口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期间,国家级抽检样品共733批次,合格率为98.1%,其中2014年合格率为96.41%,2015年合格率为100%,2016年合格率为99.1%,国抽结果显示本地生产的食品安全状况较好;全市19个县区全部完成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任务。

(一)统一加强的食药监管体制基本建立。市政府独立设立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市政府食安办合并,负责食品药品各环节监管工作,市农牧局、林业局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其他单位按照食安委职责分工落实食品监管职责。大部分县区食药、工商、质监“三合一”成立食品和市场监管局,与县区政府食安办合并,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任务,涿鹿、宣化等少数县区食药监管机构单独运行。基层食药监管得到加强,全市232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食药监管办公室,按乡镇或区域设立了165个乡镇食药监管派出机构;村级配备协管员4679名,并落实了每月100-200元补助。全市食药监管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机构”、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各级监管机构实现了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依法履行日常监管、监督抽验责任,做到

了监管全覆盖。目前,全市食品监管人员占辖区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三点零九。

(二)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指导标准,全市基层监管机构配备了办公用房,执法人员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执法装备和检测设备。各县区按照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的要求,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六有”要求,开展乡镇所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各级监管部门全面加强了人员培训,市食药局依托当地高校对全系统食品监管人员进行了大培训,县区局立足岗位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组织业务培训,食品监管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年培训时间达到50小时以上,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网格化监管,依托各地监管对象分布和地域特点,合理配置监管力量,严格层级管理,细化监管职责,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片区网格和行政村(社区)网格,全市建立了19个一级网格、311个二级网格、4272个三级网格,形成了“县区局+乡镇(街道)监管所+行政村(社区)协管员”的网格监管模式,重点区还建立了网格化监管电子地图。

(三)监管执法得到全面加强。各级监管部门每年初认真制定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计划,以排查问题为导向,以消除隐患为核心,以查办案件为重点,全面落实现场检查责任。对各类监— 4 —

管对象合规性检查、有因检查和飞行检查达到2次以上,对辖区内持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量化分级或安全风险分类管理,按照风险分类等级确定各类监管对象检查频次,对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巡查4次以上。针对食品安全工作运行情况,适时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每年都要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日行动”、学校食堂开学前“大扫除”、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节日食品安全、暑期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冻品、散装酒、豆芽、粽子、鲜食玉米以及食品安全“清源”行动、“净流”行动、“扫雷”行动、“利剑”行动、保健食品“打四非”等专项整治行动,整改隐患1600多项。切实加大了监督抽检工作,圆满完成了国抽省抽任务,针对我市重点区域、重点食品特别是地产食品安全状况,认真制定监督抽验计划,严格按照有关抽验要求开展抽检工作。2015年、2016年全市分别完成食品抽验17304批次、19898批次,按当年常住人口计算均超过了每千人4份。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召回问题食品,应召回食品召回率达到100%。按照《河北省卫生计生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全市19个县区全部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样点,2015年、2016年分别采集样品770份、745份,监测任务超额完成;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要求,哨点医院覆盖全市各县区,2015年、2016年分别上报食源性病例878例、1425例。全面加强稽

查执法与刑事案件查办,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线案件,强化部门联动、追根溯源、行刑衔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两年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案件立案625起、罚没362万元,刑事立案9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6名,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全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层层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了专门应急队伍,加强培训演练,印发应急操作手册2500册,在经开区、崇礼区组织开展了两次应急演练,并设立了15人组成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专家库,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四)企业主体责任得到全面强化。一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张家口市诚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等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市食安办等9部门下发了推进实施方案,完善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在金融、土地、许可等多领域对食品安全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监管部门全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做到了一户一档,信息全面准确,动态更新。依托省局食药安全信用平台,开发了张家口市食药安全信用信息收集和管理平台,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的量化分值管理和动态分级评定。培树了以河北省食品安全道德诚信模范“豆浆姐”刘雪婷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标兵。二是落实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市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设置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负首要责任、食品安全主管人员负— 6 —

直接责任、从业人员负岗位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具有自建或自控奶源,做到了出厂产品批批检。各级监管部门采取以岗位培训、以会代训、专家辅导、集体约谈教育等不同形式,对14000余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对内部从业人员进行了全覆盖式的食品安全培训,人均年培训时间达到40小时以上。三是为企业主体责任拉清单。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分环节制订了主体责任落实“清单式”内部巡查台账,其中普通食品生产企业9类51项、保健食品企业11类89项,普通食品流通企业6类34项、特殊场所4类9项、特殊食品10项,餐饮服务单位19个环节89项巡查内容。督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负总责,主管(总监)、管理员和班组长等关键岗位负责人依据职责,逐级巡查,签字留痕,强化责任。监管部门采取日常监管查、年终考评促等措施,将其与分级管理、示范企业评选等挂钩。

(五)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积极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全面加强12331投诉举报中心机构、队伍、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有奖举报管理办法,2015年、2016年全市共受理投诉举报案线索793个,做到了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各级监管部门深入开展“部门开放日”活动,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

和企业、群众代表召开恳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市食药监局聘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等担任食药安全特邀社会监督员,加强监管执法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各县区在行政村(社区)构建了由包村(居)干部、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公安干警、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和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志愿者)组成的“六员联防”体系,全面加强社会监督。全市各类协会商会在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积极组织开展沟通协调、培训教育、信息咨询、专业服务、自律监督等活动,调配市场资源,规范市场行为,尚德守法、诚信经营意识明显增强。

三、创建试点工作概况

(一)张家口市创建工作主要措施

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把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瞄准冬奥标准,高位推动,精心组织,着力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新跨越,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新名片。

1.加强组织领导。创建伊始就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把创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地产食品质量放心、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等10项工程,细化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期间,市委、市— 8 —

政府定期组织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加大保障力度。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深入一线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多次组织食药、农牧、卫计、公安等创建责任部门,对各县区创建工作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的安全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拉练观摩、督促进度。各级各部门围绕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加强监督抽验检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社会共治等方面,细化措施,创新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各级监管部门全面落实“四有两责”要求,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极大加强。

2.强化投入保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各级政府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2015年、2016年市财政分别安排食品安全监管经费2492万元和3218.5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42.51%和29.15%,分别高于同期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535.78和22.6个百分点;两年来各县区财政安排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1.3亿元,较好保障了监管工作需要。市县两级财政都安排了创建专项资金,市财政分期安排8300万元用于市食药检验中心实验用房、专业检验设备购置,安排2000万元用于基层派出机构建设、食品集中交易市场标准化改造等创建工程;各县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执法装备、检测设备购置、信息化平台建设、“三小”业态治理以及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市场投入,在实施食品产业改造提升项目的同时,重点实施了一批创建工程,如

投资5亿元在万全区建成了张家口新合作农产品物流园、投资3.8亿元在经开区改建了察哈尔农贸中心、投资1000多万元在宣化区新建了双盛农贸市场。

3.严格责任考核。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部门考核量化指标体系,权重达到3%,对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市县乡村逐级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实行四级联创,层层明确任务、传导压力,推进落实。市创建办将创建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建立周总结、月调度、季通报工作机制,挂图作战、台账督导、逐项问效,构建起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创建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先后3次联合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市编办组成督导组对各县区食药机构改革和创建目标任务落实进行督导考核。

4.强化宣传教育。坚持现代方式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开展了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创建宣传活动。市级在市电视台、市日报晚报、市广播电台开设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专栏,各新闻网站、微信短信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宣传创建活动、食安知识、监管动态,市食药监局开设了创建官方微信公众号“食药安全你我他”,依托张家口新闻网微信平台开展了问卷调查、答题抢红包等宣传活动;各县区在各类媒体也开设了宣传专栏,积极组织了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七进”宣传活— 10 —

动,每个县区年平均举办面向群众的科普宣传活动12次以上。教育部门以省教育厅审定的《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为教材,将食品安全知识列入课堂教育,并聘请专家学者、执法人员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专题教育、案例剖析等教育活动。全市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宣传周活动,除设立道路宣传广告牌、公交车体广告外,先后印制发放宣传海报、展架、横幅、宣传单页、知识手册、挂历、年画、购物袋等900余万份。“全民参与,社会共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助力打造国际奥运新城”口号在全社会耳熟能详,被许多市民设为手机铃声,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较开展创建前提升了17个百分点。

(二)省级层面推进创建工作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创建试点工作。自我省被纳入国家首批试点省份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有关工作部署,听取我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加快推进工作措施。2015年10月份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此项试点工作列入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中抓好的重点工作》电子台账管理范围,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加大督办力度,进一步强化了试点市政府主体作用和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同

时,经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协调,积极争取,2015年省委将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列入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定量指标体系;“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列入八大民生工程之一;2015、2016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都对组织开展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作出专门安排部署。

2.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1)结合实际,修改完善创建工作方案。我省本着“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原则,制发了《河北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执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七大任务。为科学评价我省创建试点工作成效,做好省级初评推荐工作,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7版)》,制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河北省实施细则(试行)》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河北省评价细则(试行)》(冀食安委〔2016〕2号)。

(2)加大投入,做好创建试点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省级层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创建试点工作需要。2015年、2016年省级财政分别给予每个试点市创建专— 12 —

项支持资金1100万元。

(3)强化督导,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推进力度。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食安办)坚持每季度对试点市的创建工作进行调度,指导各试点市突出创建实效,努力探索一套符合国家要求、具有河北特色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模式、新机制、新举措,辐射带动各级各层面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对首批15个试点城市进行中期绩效评估后,省食安办及时组织召开了由试点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参加的调度会议,通报了有关情况,并要求各试点市查漏补缺,整改提升。同时,为全面了解三个市的创建成效,省食安办会同省卫计委、省农业厅、省公安厅、省质监局及第三方评估专家,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组织开展了省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报省政府、通报三个试点市党委政府,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查漏补缺,更加有力地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4)搭建八大平台,助力试点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全省共有174个县(市、区,含部分高新区、开发区)分三批参加了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经综合评价,确认171个县(市、区)完成了创建任务,提升了县域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开展食品集中生产区整治提升。在全省14个食品生产集中区域开展了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园区化、标准化生产,着力防控

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三是开展“明厨亮灶”。采取“透明厨房”、“视频厨房”、“隔断厨房”、“网络厨房”四种模式,在全部餐饮服务单位推行“明厨亮灶”改造提升,2016年底已基本完成。四是开展网格化监管。通过试点带动、整体推进,在全省逐步构建起“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健全了组织协调、督导考核、信息互通、宣教培训等制度,全省共建立县级网格201个,乡镇级网格2523个,村级网格52626个,进入三级网格的基层协管员达58184人。五是开展检验检测能力提升。2014年初在全系统开展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年活动”,督促没有资质的市级检验检测机构取得资质,有资质的扩项;整合县级检验检测资源,搞好规划,分步实施。六是推进智能化监管。省级投资3600万元,开发建设了“智慧食药监”信息化系统平台和食品药品电子监管追溯系统。截至2015年底,全省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原料乳粉、预包装熟肉制品、保健食品、酒类等四类产品基本实现电子可追溯。七是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2014年9月省食安办、省金融办、河北保监局联合印发了《河北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冀食安办〔2014〕65号),并于同年9月组织石家庄、张家口、唐山、秦皇岛、邢台市开展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16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11个设区市。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政府、保险承保机构、保险经纪机— 14 —

构、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16年全省投保单位共1464家,比2015年末增加了49.5%;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26.62万元,比2015年末增加了31.1%;保障金额达26.59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了57.5%;全省累计理赔3起,理赔金额926.85元。八是搭建社会共治新载体。省食药监局研发了“药安食美”社会共治平台手机软件,截至2016年底,“药安食美”手机APP平台上传检验报告255.5万份、监测信息53.2万条、曝光信息3.3万条,访问量494.6万次,开启了公众掌上监督新模式。

四、张家口市创建取得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张家口市创建工作成效

1.“党政同责”要求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民心工程,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冬奥会、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政治任务,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市政府将创建食安城市列入“四城同创”,多次专题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对食安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督导调度;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点任务,按季督导考核。市政府还将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列入2015年全市十大民生实事,明确时限,限期完成。创建以来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全市食药安全工作会议,市食安委、市创建办先后12次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市政府办公室先后专门下发17个文件,安排落实创建

专项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编制完成了分别作为全市冬奥会系列规划和全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的《张家口市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规划》和《张家口市食药安全“十三五”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全市食药安全工作由过去的监管部门找党委政府汇报请示、年底“交账”,转变为党委政府主导推动、按月“要账”,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动力。

2.监管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市食安办先后制定完善了食品安全全程监管、责任追究、工作约谈、联席会议、风险会商、隐患排查、应急处置、舆情监测、行刑衔接、信息发布、有奖举报等工作制度,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食安办综合协调、督导检查、会商分析,各级监管部门强化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监管制度。按照“放管服”要求,改进许可管理制度,辖区依法应获许可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持证率达到100%。严格落实监管执法公示制度,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悬挂了监管信息公示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良好行为规范,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了网格化监管制度,做到了分区划片,责任到人。完善了量化分级管理、巡查检查、隐患排查整治等各项日常监管制度,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针对监管实际,在全省率先制— 16 —

定了餐饮食品摊贩、学生小饭桌、农村婚丧嫁娶集体聚餐、鲜奶吧及城市居民楼底商不能发证餐饮单位等食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对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推行了“两证一书一着装”监管措施,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完善了食品安全责任约谈、“黑名单”管理制度,先后对35家失信企业进行了约谈。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市食安委制发了《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明确实施范围、条件和监管内容,落实各方责任。市食安办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建立完善了行刑衔接机制,明确了行刑衔接工作的部门责任、移交条件、工作要求等相关事项,较好解决了“有案不报、报案不接”等问题。市食安办联合教育、民政、农牧、卫计、公安等部门建立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共享、突发事件处置、联合执法和联合培训等局际联动机制,以沟通信息、排查隐患为基础,及时会商情况、研判风险,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局际联动工作机制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养老福利机构食堂、军供站食堂、小型食品业态等方面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监管制度不明、监督检查不力等问题。

3.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把食品产业列为全市主导产业,规划了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制定了重点产业发展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引导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以来,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累计投资360多亿元,建成了张北伊利、— 17 —

旗帜乳业、张家口新合作农产品物流园等一大批重点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6年,市本级财政累计支持各类食品产业发展补贴资金1.48亿元。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0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42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全市农牧林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化组织+农户”的运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4%。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07家,拥有中国长城葡萄酒等一批支柱企业和名牌产品。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食品生产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市场主体投资,新建了双盛、天秀等一批食品集中经营市场,吸纳食品流动小摊点退路入市、退街进厅,集中规范经营。目前全市进入各类农贸市场入场经营户占全市“三小”食品经营户总数的70%以上,其中桥东、桥西、经开、宣化等主城区占到80%以上,比创建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加大了食品集中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市财政两年安排专项2000余万元,主城区大型食品集中交易市场都建立了快检室,配备了必要的快检设备、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在显著位置悬挂电子显示屏,及时公布食品安全有关信息。

4.打造了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亮点。在全面开展创建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示范引领工程,每个县区打造2-3个,其中主城区打造4-5个食品安全示范工程,由点及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 18 —

平。重点打造了怀安宏都食品公司生猪屠宰、怀来长城葡萄酒、张北伊利乳业、宣化宣农蔬菜种植合作社、涿鹿红庙农庄蔬菜种植合作社等食品标杆企业。以主城区为突破口,从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小型食品业态划片集中经营或退路进厅经营示范街(点)、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等方面,打造了宣化区双盛农贸市场、桥东区工业街集贸市场、桥西区北方蔬菜批发公司、经开区察哈尔农贸中心、崇礼区冰雪新区清洁厨房一条街等18个示范项目;围绕提升基层食药监管派出机构能力建设,打造了桥西区大境门所、光中路所,经开区姚家房所、南站所等10个示范所。全市“三小”食品业态全部实行“两证一书一着装”管理,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备案登记证、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统一着装开展经营,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

5.技术支撑能力大幅提升。整合全市食品检测检验资源,加大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实施了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市农畜产品检验中心检验能力建设项目,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市农畜产品检验中心为主,以张北等4个县级区域性检验中心为辅,以其他县区局及其乡镇派出机构快检为补充,以辖区内及临近地区社会检验机构为第三方检验平台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综合检测技术能力跃居全省各地市前列。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完成了资质扩项,检验项目参数达到1095项,标准方法参数达到2120个,购置了6106.21㎡实验用房,正在— 19 —

进行内部装修。张北、怀来、蔚县、宣化4个区域设置的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具备了常见食品微生物、农兽药残留指标的实验室能力,其他各县区食品和市场监管局都设置了县级食品检验中心,建成了标准化食品快检室,具备应对常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检能力。

6.信息化监管得到积极推进。市智慧食药监指挥中心完成建设任务,已有600余家重点企业相关数据进入了平台,已与河北科学院签署了《张家口市食药安全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利用省食药监局平台和资源,研发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单兵执法、应急管理、社会共治等9大模块软件系统,今年可投入运行。崇礼区着眼保障冬奥食品安全,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县级智慧监管指挥平台,建立了网格化监管电子地图,实现了对监管人员日常监管的实时调度、对生产经营单位日常运行的实时监控、对监管工作信息的实时传输。全市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及11家乳制品企业全部实现了产品质量电子追溯。目前全市蔬菜标准园发展到411个,具备“二维码”全程追溯的企业、合作社达到61家。在永辉等3家大型连锁超市开展了电子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完成了“明厨亮灶”工程,主城区189家学校食堂全部建成了“网络厨房”。

(二)张家口市创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张家口市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 20 —

的工作,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取得了显著的创建成效。但是由于张家口市改革开放晚,经济基础差,历史欠账多,还存在着县乡监管机构执法装备、车辆和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建设不达标、餐厨废弃物管理体系未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五、省级初评评分结果及说明

(一)初评工作情况简介

为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首批试点城市省级初评推荐工作,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7日制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河北省实施细则(试行)》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河北省评价细则(试行)》(冀食安委〔2016〕2号),省食安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自评和省级初评工作的通知》(冀食安办〔2016〕69号),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省级初评推荐工作计划》、《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河北省初评现场查验实施方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河北省初评试卷抽测实施方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河北省初评工作资料审核工作规则》、《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河北省初评工作暗访工作规则》及各类工作记录表格,做到了对试点市自评工作及省级初评工作全过程的严格管控、规范管理,特别是对部分评价指标采取了暗访(涉及2个三级评价指标)、试卷抽测(涉及2个三级评价指标)、文件和数据真实性现场复核(涉及32个三级

评价指标)、省直部门根据日常工作掌握情况打分(涉及6个三级评价指标)、背靠背抽取被查企业(含人员、监管机构及设备、检验机构及设备等)名单(由资料审查组依据试点市上报资料随机抽取、封存)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确保了被抽查样本的客观代表性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张家口市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于2017年1月18日向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出了参加省级初评申请,省食安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第三方调查机构采取资料审核、实地核查、委托第三方民意调查等方式,对张家口市创建成效进行了省级初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一是省食药监局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于2017年1月15日至21日对参与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试点市的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张家口市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以上。二是省食安办会同省食药监局、省农业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及第三方评估专家于2017年1月23日至24日对张家口市上报的参加省级初评申请文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评估报告、自评结果表及自评依据材料进行了审查,并抽取了现场查验和现场复核、暗访的样本。三是省食安办会同省食药监局、省农业厅、省公安厅、省卫计委、省质监局、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及评估专家组成7个(含暗访组)省级初评现场评价工作组,于2017年2月10日至12日(暗访时间2月11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验(明查、— 22 —

暗访)、试卷抽测等方式,对张家口市有关创建工作成效进行了现场评价。四是2017年2月12日至16日,省级初评工作组汇总了第三方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资料审查、现场评价等评价得分,张家口市省级初评得分达到90分以上。五是报经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意,2017年2月23日至3月8日以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名义将省级初评结果、张家口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及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在省级和张家口市主要新闻媒体、网络进行了社会公示。

(二)群众满意度调查情况简介

省食药监局会同第三方调查机构河北纪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民评网”运营方)及有关方面专家制定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河北省试点城市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并采用手机电子问卷调查为主、入户调查为辅的方式,于2017年1月15日至1月21日,面向张家口市社会公众进行了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张家口市所辖19个县(市、区)。其中,以张家口市手机号码库为抽样框,采用手机电子问卷访问方式,完成有效问卷1454份;选取两个建成区,采用随机入户调查方式,完成有效问卷100份。样本覆盖了问卷中提及的全部居住地类别、职业身份、年龄段、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实现了行政区域、人群职业、城乡结构的合理分布和样本间距分布,调查汇总数据对张家口市有较好的代表性。

1.调查过程及结果。此次群众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调查机构采取手机电子问卷调查为主、入户调查为辅的方式,于2017年1月15日至1月21日,面向石家庄市、唐山市、张家口市三个设区市社会公众,主要围绕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公众对食品安全变化的感知、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问题反映等内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手机电子问卷调查;于2017年1月18日,面向张家口市桥东区、桥西区100位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在张家口市选取两个建成区,其中经济较发达建成区一个、较落后建成区一个,每区随机选取5个街道、每个街道采用随机入户调查方式完成问卷10份,合计完成100份;调查问卷同手机电子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张家口市当地群众食品安全综合满意度达70%以上。

2.调查结果在初评中应用。一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河北省评价细则(试行)》规定,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低于70%为否决项评价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将创建工作知晓率和支持率较高设定为基本项评价指标,分值权重2分。三是将此调查分析报告抄送张家口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请其对照群众反映的当地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监管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三)社会公示情况简介

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河北省实施细则(试行)》(冀食安委〔2016〕2号),制定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河北省初评结果社会公示实施方案》,明确了受理意见、建议的处理方法和公示结果应用。为做好意见建议受理、办理工作,省食安办(省食药监局)制定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河北省初评结果社会公示意见(案件线索)转办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河北省初评结果社会公示意见建议来电(来函)记录表》。

按照方案要求,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对综合评定得分达到90分以上且没有否决项的石家庄、张家口、唐山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及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省级初评结果通过省食药监局官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和石家庄、张家口、唐山市食药监局官网及石家庄日报、张家口日报、唐山劳动日报进行了公示(公示时间为2017年2月23日至3月8日),听取社会意见。经省食药监局统计,社会公示期间未接到与现场评价结果有关的意见或建议来电,未收到有关信函,社会公示结果不影响张家口市省级初评结果。

六、初评结论和推荐意见

根据日常评价、资料审核、现场查验(明查、暗访、试卷抽测、资料复核)、第三方机构群众满意度调查和社会公示意见处理、反馈结果,张家口市综合评定得分达到90分以上,且近三

年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以上,达到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现推荐该市参加“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层面公示评议。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张家口市下一步工作安排

张家口市被授牌命名后将继续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将创建标准细则作为日常工作的抓手和考量工作成效的依据,持续保持并提升创建水平,做到组织保障力度、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力度、监督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力度、推进社会共治力度不减,保持荣誉,维护荣誉,提升荣誉,让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在冬奥城市张家口永放光芒。围绕保障冬奥会食品安全,重点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五个体系”,实施“三项工程”。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以崇礼区、桥东区、桥西区、经开区、宣化区及赛区周边张北、赤城、沽源等区域为重点,强化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市县乡三级机构、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的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体系,重点提升崇礼区、主城区及周边县区90多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建设水平。加强与北京的协同合作,在技术装备、信息沟通、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方面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全环节— 26 —

食品安全监管。

2.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围绕确保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统一指挥、运转有序、反应迅速、保障有力,提前2-3年成立张家口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指挥中心,中心下设专项工作组。积极与北京有关部门合作,确立完备的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化制度体系和操作规程。建立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指挥平台。一线监管执法人员在配备快检设备的同时,配备执法记录仪等监管执法装备。

3.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成立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提升应急管理处置能力。制定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应急预案、分环节应急预案,成立专门应急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全面提升快速响应、应急处置和综合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与风险监控。

4.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控体系。对现有食药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冬奥会食药安全信息化监控平台,全天候实时全面掌控奥运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建立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数据库,纳入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日常巡查检查及检验检测数据、冬奥会食品药品供应企业或单位自检数据。建立健全冬奥会食品安全监控信息化平台,全面覆盖主城区、赛区及赛区周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以崇礼区及赛区周边为重点区域,以供奥食品(食材)药械

为重点品种,建立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追溯数据中心,对各类食品药品的安全追溯信息进行归集、查询、分析、评估、跟踪、预警。

5.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为满足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的需要,建立由冬奥会场馆内外的实验室检测体系、冬奥会场馆内及周边快速检测体系、冬奥会食品备选供应基地和冬奥会食品药品供应企业自检体系组成的冬奥会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体系,承担食品药品检测工作。

6.实施食品业态综合治理提升工程。一是规模以上企业规范提升。重点打造一批国际化示范企业,为确定冬奥会食品供应单位奠定基础。二是食品交易市场改造和“三小”食品业态整治提升。重点加大崇礼区、主城区及赛区周边等区域的集中整治力度,引导生产经营者进入集中区域,新建标准化交易市场、统一配置经营设施等措施。崇礼区规划新建5个标准化市场,其他区县规划新建10家集中交易标准化市场,使流动摊贩退路进市、退路进厅。三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建设,对主城区餐厨废弃物实行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置,力争2017年底前建成餐厨废弃物一体化处置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7.实施冬奥会食品药品供应单位选育工程。根据冬奥会食品药品保障需要和相应食品安全标准,提前选择确定冬奥会食品— 28 —

(食材)供应基地、供应单位、药品药械供应单位,实行备案管理。制定严格的冬奥会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物流配送单位的资质、操作规程、工作规范;签订奥运食品药品安保责任书,指导制定规范规程及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组织开展培训并投入运行,确保冬奥会食品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

8.实施食品安全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在配备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及改善办公业务条件的同时,对全市2600多名食药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监管人员素质,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推进食品安全专职检查员队伍建设,建立起与保障冬奥会食品安全相适应的基层监管执法机构,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勤于职守、廉洁高效的监管队伍。

(二)省级下一步工作督导措施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果品质量、粮食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各级公安机关食品犯罪专业侦查力量。力争2017年底前完成国家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配备项目。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食品安全协管员报酬保障机制。推进食品安全重大信息直报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装备配备建设。加快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

二是持续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双安双创”)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开展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各级各类创建活动,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三是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通过日常督导和集中督导相结合方式进行,日常督导通报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对张家口市的食品安全在各环节和各项工作加大督导力度,加大飞行检查和监督抽检频次,每季度进行通报;省食安办组织相关部门年中和年末对重点工作进行集中督导,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暗访,确保张家口市创建工作成效。

5.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篇五

员工安全教育试卷

部门班组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2、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员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正式颁布实施时间为。

4、四种安全色红、黄、蓝、绿中,表示禁止、停止的颜色是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颜色是色。

5、乙炔为易燃易爆,乙炔气瓶瓶体的颜色为色,氧气瓶瓶体为色。

6、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

7、人本原理就是在生产生活中把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的指导思想。

8、使用中的气瓶应存放,与明火等热源的距离不少于米,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米。

9、“三违”是指、、。据统计80%-90%以上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三违”造成的。

10、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

1、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A.上风向B.下风向C.无一定位置D.喜欢站哪就站哪

2、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

A.有电B.无电C.可能有电D.也可能无电

3、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则容易引起()

A.中暑B.心脏病C.感冒D.高血压

4、急救触电者,首先应立刻断开近处电源,如触电距电源开关处太远,要用()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进行救护。

A.绝缘物B.手C.金属物D.随手拿物

5、《劳动法》规定,从事()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作业资格。

A.露天作业B.水上作业C.特种作业D.机床作业

6、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在动力开关处挂上()的警示牌。

A.“注意安全”B.“有电,危险”

C.“有人工作,严禁合闸”D.“正在维修,小心危险”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正确的括号内打“√”,在错误的括号内打“×”)

1.《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2.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

3.企业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如果高压电气发生火灾,可用泡沫灭火器扑救,但不可用水扑救。()

5.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6.使用梯子时,应有防滑措施,踏步应牢固无裂纹。()

7.搬动风扇、照明灯和移动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应首先切断电源。()

8.穿脚趾及脚跟外露的凉鞋、拖鞋进入作业场所。()

9.站在旋转工件或可能飞出物体部位的正前方进行操作、检查、清扫设备。()

10.行人应当在人行通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通道的靠路边行走。()

四、简答题(24分)

1、根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职工在享有安全生产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的几项义务是什么?(12分)

6.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 篇六

对厨师使用的各种刀具要严格进行管理,严格按要求使用和放置刀具,不用时应将刀具放在固定位置,不准随意拿刀具吓唬他人,或用刀具指对他人,收档后应将刀具放在固定位置存放,厨师不准随意把刀带出厨房。

(1)厨师个人的专用刀具,不用时应放在固定位置保管好,不准随意借给他人使用,严禁随处乱放,否则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刀具持有人负责。

(2)厨房的各种设备均由专人负责管理,他人不得随意乱动,定期检查厨房的各种设施设备,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3)每天下班前要逐一检查油路,阀门,气路,燃气开关,电源开关的安全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报修,严禁私自进行处理。

(4)禁止使用湿抹布擦拭电源开关,严禁私自接电源,不准带故障使用设备.下班后要做好电源和门窗的关闭检查工作。

(5)厨房如果发现被盗现象,值班人员或发现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并及时报上级进行处理,并及时协助领导了解情况。

(6)掌握厨房和餐厅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安放位置与使用方法,经常对电源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发现超负荷用电及电线老化现象要及时报修,并向上级汇报。

(7)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拔打火警电话并简要说明起火位置,部门,尽量设法进行灭火,并根据火情组织引导客人进行安全撤离现场。

(8)使用酒精炉时不要往正在燃烧的酒精炉内添加酒精,酒精应放在不接触火源地方。

(9)在正常作业期间,厨房各出口的门不得上锁,保持畅通。

(10)对于厨房的抽油烟机及管罩,要定期进行清理,在清洗厨房时,不要将水喷洒到电开关处,防止电器短路引起火灾。

(11)热油炸开时,注意控制油温,防止油锅着火。

(12)厨房晚班下班前应细致检查,熄灭火种,关严各油,气阀门,无漏油,漏气现象。

(13)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清除工作台上的各种油污,定期对抽油烟机进行清洁。

(14)严禁员工在工作时吸烟。

上一篇:贵阳建设全国生态下一篇:五年级百花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