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2025-02-04

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17篇)

1.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

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1994年7月毕业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本科学历, 并取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分配至公司工作 , 参与黄茅海跨海大桥的前期工作。1995年2月,由于市重点工程珠港大道建设的需要,借调至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负责珠港大道北段8公里路桥工程现场监理工作及承担相关技术资料的整理、管理及验收工作。由于工作的良好表现及较强的技术业务能力,98年8月, 随着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莲花大桥建设的展开,调至珠海市莲花大桥及横琴联检楼工程指挥部工作,作为以公路局总工林鉴主同志为首的莲花大桥三人技术小组成员,长驻工地现场,与另一工程师协助林鉴章同志处理莲花大桥及横琴联检楼的技术问题。对相关的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及解决方案, 组织并协调相关施工单位,监督工程监理及质量监督站工作,保证莲花大桥保质按期完成。

年下半年 , 主要参加黄茅海大桥前期工作。拟建中的黄茅海大桥从珠海港跨黄茅海到达台山,全长15公里,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这期间主要参与了“ 黄茅海大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编写及筹备工作, 并参与了相关项目的引资洽谈及水工模型试验等工作。

对这些工作的参与,通过不断的学习,并阅读有关路桥方面的科技书籍, 向路桥方面的技术人员及专家请教, 使我掌握了不少路桥

方面的技术知识,同时加深了我对大型项目相关前期工作的理解。

1995年2月,由于市重点工程珠港大道建设的需要,到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 珠港大道原名北疏港公路,全长26公里,为一级高速公路。本次到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主要是负责北段18K+000至26K+371 路段相关路桥的监理工作。该路段有大桥一座, 中小桥5座,涵洞15座,其中中小桥除一座22米一跨的预应力平板桥外 , 其余均为13米一跨的普通钢筋平板桥:大桥为20 米一跨的预应力平板桥 : 桩基础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涵洞包括板涵、箱涵及圆管涵。路面为贯入式沥青碎石过渡性路面。由于该路段地基为软土基础 , 加上因工期原因采取高填土路基 , 并且未作分层碾压。从95年11月11日至97年10月19日, 针对路基的下沉,进行了相关路段路基的下沉观测及分析试验,以便为珠港大道的后期土方施工及其他涉及软土地基的项目参考。19K+059大桥引道采用水泥喷粉桩的方法加固地基, 为了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指挥部专门聘请了广东工业大学的有关专家对喷粉桩进行了原状土试压块、动测、单桩承载、复合地基、抽芯等试验。作为实验小组的成员, 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进。除对该路段的路桥进行监理工作外,本人还承担了该路段的测量工作,与交通勘察设计院人员合作布设及恢复全 路段的坐标控制网及水准控制网 , 负责全路段的土方、路面验收工作 , 并承担工程量的计算任务,承担相关结算工作。与此同时, 作为指挥部技术资料管理的负责人 , 主管技术资料的审查及

管理 , 竣工资料的审查,并跟进全路段有关工程的预结算工作, 根据技术规范制定有关项目施工的验收检查项目、标准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 承担各项工作 , 使我在路桥方面的技术业务能力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工作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无论是内业能力还是外业能力均有较大的加强。各项技术工作均得到了领导、技术干部及同行们的认可。

因此 ,1998年8月, 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莲花大桥建设的正式展开,为加强对工程的技术管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及保证工程 按期完成, 指挥部成立了莲花大桥技术小组。本人被聘任为该三人技术小组成员 , 技术小组由市公路局总工程师同志担任组长 , 本人与公路局的另一位工程师作为组员长驻工地 , 协助同志处理莲花大桥的技术问题 , 协调现场各单位 , 包括监理、质监单位、各政 府部门的关系 , 对有关工程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及方案 , 与各部门有关 技术人员共同解决莲花大桥的技术问题。

莲花大桥总长1756.67(1907.39)米 , 由澳门与珠海共同兴建 , 其中珠海侧工程包括三跨引桥及A、B换向匝道, 分别长102 米 ,785.49 米 ,936.21 米。三跨引桥上部为预应力现浇箱梁 ,A、BE 道上部为 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弯箱梁。珠海侧工程共有墩台 84 个,一般为双柱墩设计。除两桥台采用27根垂直长度约50米的φ550 的PHC预应力混凝土打入管桩, 斜度采用1:7外,其余一般为8根斜度 1:8, 垂直长度约 50 米的φ600 的PHC 预应力混凝土打入

管桩。

莲花大桥桩基础采用φ600, 斜度为1:8 的PHC预应力混凝土 打入管桩基础, 这种设计应用在桥梁工程上比较少见,斜桩为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在打桩初期出现了不少坏桩现象, 并一度造成停工。在林鉴章同志的指导下,我们与施工单位、监理、质监、管桩厂等多方共同讨论研究,参考相关的技术资料及相关的施工经验 , 并通过大小应变等试验, 最终解决了坏桩率过大的问题, 改进了施工工艺 , 确定了准确的桩基检测手段。从而降低了坏桩率并根据检测结果 对成桩进行了补桩或补强等处理,保证大桥桩基础能达到设计要求。在莲花大桥,我主要是负责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 并协调现场各施工及管理监督部门的关系外。除此之外,还参与了例如承台、墩身、箱梁等部位重大缺陷的处理工作,与监理、质监一起监督诸如钢筋绑扎、焊接、混凝土浇注等工序的质量 , 参与箱梁门式脚手架基础稳定 性的讨论研究分析以及相关材料的实验等。在莲花大桥的工作 , 不仅 使领导及同行认同了我的技术业务能力 ,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技术业务水平, 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能独立地处理技术问题。

除负责莲花大桥的技术工作外,作为技术组成员,还必须承担横琴联检楼方面的技术工作。横琴联检楼首期工程包括联检楼主楼及连接联检楼与匝道桥的钱桥的管桩基础施工,南北下坡道的喷粉桩施工及相关的挡土墙、路基路面工程, 南北客运检查通道的结构、水电、装修、通讯等工程。联检楼各项工程之间的统筹安排的合理性显得特别重要,有好的安排方能使工程顺利有序地进行。通过联检楼方面的工作 , 我在土建方面的技术亦增长了不少。

在施工、管理工作中 , 通过大型重点项目工地施工现场的锻炼, 通过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学习问题, 使我巩固并加深了 路桥方面的基础知识, 加强了路桥方面的技术管理能力, 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 , 解决施工中的实际问题。在技术业务能力方面,我认为自己是称职的,通过多年的学习及工作锻炼 , 我认为自己能够达到作为一个工程师的资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2012广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政策指示,自201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年需要学习两门专业课和两门公修课,公需课不少于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42学时,继续教育学分直接和职称、聘任挂钩。

相关教育政策解读和报读指引请访问:

http://zgzyjs.gzedu.com/include/zhuanti.jsp

2.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二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 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 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 构建新的考试机制, 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 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 综合能力的下降, 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 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 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 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拓宽思路, 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 态度不明确, 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 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 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 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结合学生平时成绩, 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 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 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 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 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 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 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 也无法区别对待, 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 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 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 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 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 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4) 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 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 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 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 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 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 学生考试结束, 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 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 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 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 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 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 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 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 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 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 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 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 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 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 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 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 随机抽题功能, 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 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 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 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 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 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 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 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 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 题型可以丰富, 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 如条件充裕, 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 考试过程自动控制, 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 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 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 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

(4) 成绩分析功能, 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 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 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 并按分数段排列, 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 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 可支持试题库管理, 方便录入、导出试题, 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 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 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 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 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 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 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 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 界面可设计人性化, 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 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 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 界面人性化, 方便可行。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首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观念、内容、形式、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构建考试模拟系统, 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 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从而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的考试应跟随现代科技的发展, 需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 分析专业考试模式改革。通过构建新的考试机制, 着力建设考试模拟系统, 从而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 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3.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三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当前互联网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可以充分利用远程开放式教学管理资源系统搭建在职人员培训平台,能够更好地解决传统在职培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培训时间短、效果差的问题,更好地通过网络实现对培训过程中导学、督学和助学的功能,充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

【关键词】网络远程培训 社会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TB22-4

远程培训又称之为网络培训,是一种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远程培训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资源共享及开放性、高质高效性等特点,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学生可以按个人的意愿或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进度以及学习方式。网络远程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在职员工需求设计出相关的培训内容,从而以菜单式授课形式给予了学员更多的学习自主选择权,更符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现针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如何开展基于互联网远程培训开展社会服务进行如下探讨。

一、开展远程培训对于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目前开展社会服务主要是在职企业人员的中短期继续教育培训,属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参训的人员多是企业的业务骨干或是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处于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如果平时脱产学习,必然会对工作有所影响。而且目前學校搬迁到地处远郊的新校区,给学员集中培训造成不便。相对于全日制在校学生来说,在职培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低,容易产生懈怠情绪,也给管理带来很多难题,需要采取网络管理这种更加灵活方便的形式加强相关教学与管理工作。

其次,作为继续教育培训中很多基础性的培训内容是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料自学的。网络远程培训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用再集中在某时某地面对面讲授知识,学员既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在网上同步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生活安排空余时间学习,只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习内容即可。学员通过在网络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短时间的集中面授交流,集中面授内容主要是针对工程测量仪器设备的技能操作培训,这样可以大大缩短集中培训时间,节约受训学员的学习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网络学习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直接教授者更多地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协助者,主要起到参谋和顾问作用,而学生则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新形势下开展远程培训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完善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

要想开展好远程培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平台作为基础。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就是利用目前学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为基础搭建起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课程管理、信息发布、在线学习、作业批改、在线测评、资源共享、教务管理、个性化服务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等功能,使得整个教学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性的、共享性的教学管理平台。在共同的学习系统平台上,学员与老师既可以在同一时间登陆平台进行在线视频和实时互动交流,也可以在课后通过平台了解相关课程的讲课录像、授课PPT等主要学习内容。学员对于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在线机器人搜索关键词寻找答案,或者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向授课老师询问有关技术问题。

(二)创新网络远程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1、对远程培训中基础性知识可以采取网络模块化学习和考核。早在2011,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年就将专业基础课程《地形测量》进行了考试模式改革,采用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2012年,《GPS测量技术》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已完成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这些课程资源都可以直接运用到网络远程培训平台中。老师可以将学习平台中的课程内容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分类,以知识点为核心构建学习模块,模块学习中包括课程要求、学习指南、PPT课件、授课视频、课程练习、模拟操作、案例分析和课程测试等内容都采取开放式学习操作。其主要考试模式可以借鉴当前重庆市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公需课考核方式,将每个操作步骤按照阶段性不同给予相应学分绩点,只要学员点击观看完相关内容就可以获得操作步骤学分,这样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根据各自实际工作情况针对性地安排空余时间有重点地学习有关内容,对于未能完成相关学分绩点的学员还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重新学习,以此达到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2、对远程培训中的专业性知识和技术难点可以采取微课形式重点讲解。目前远程培训中的绝大部分课程以教材的章节或以专题形式来安排。而所谓微课就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左右,是互联网时代为适应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成长特点而产生的新的教学形式,符合时下网络传播的特性,微、短、快的特点。微课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较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非常适合于工作之余的网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微课的授课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可以来源于测量人员工作时间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更加富有针对性。并且微课采用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资源还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熟悉度,提高学员利用日常空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的专业社会服务水平,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采取远程培训等方式拓宽原有企业在职学员培训方式和途径,提高在职学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社会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孟万化.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创新策略.继续教育,2003.

[2] 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

4.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四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办学优势

历史悠久

该专业是辽源职业技术学院1958年建校时所开设的四大专业之一,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程,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赋予了该专业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和踏实、严谨的科学品质,也赋予了它攻坚克难、勇于拼搏的进取性格,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行业人才缺口大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行业人才缺口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不断应用,专业的现代化工程测量人员极其缺少。

低成本学习

本专业学费为3300元/年,比读其他普通高校节省近1/3。同时,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3000元/年)、院长奖学金等,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受益面广。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专业进三年来投资150万元,更新了原有测量实训室。现测量实训室拥有GPS接收机、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同时,测量实训室对学生完全开放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课外的操作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

该专业拥有一支师资优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强大师资队伍,老中青三代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协作,“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实践式教学

该专业根据生产现场的工作内容组织教学、实习,使学生毕业后经过很短的实习既能独立工作。

技能培养

该专业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多元化,以工程测量专业课为核心,以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开采、城市规划等专业课为辅助,尽最大的能力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同时,在校期间学生可以考取高级工程测量员等相关技能证书。

带薪实习

该专业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相关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实习期间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获得相应的报酬。完善的就业服务

5.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五

核心课程:地形测量、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技术、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摄影测量基础、施工测量、工程变形观测、工程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形测量实习、控制测量与GPS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毕业综合实训与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工程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培养具有安心生产一线,工程意识强烈,理论基础适度,知识注重综合,专业针对性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

 

6.地质测量标准化专业总结 篇六

自2018年度一月份分开始,防治水专业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紧紧围绕雅店煤矿的安全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雅店煤业公司的目标精神,注重实效,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8年度开始,雅店煤矿成立了防治水领导小组,建立了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术部,按月组织安全标准化自查,并且按月度考核严格兑现。

现对2018年1-5月份专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地质、防治水、测量、防冲专业管理制度 在2017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掘进专业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操作规程、完善了矿井技术管理体系、技术部岗位责任制、防治水管理制度、地质工作概要、测量管理制度、防冲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提前编制各项措施及预报和说明书为采掘专业提供专业资料。

二、建立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制度,推进专业水平提升 地质测量专业在2018年度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生产达标的动态管理,各级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的人员入井必须对安全生

产标准化工作进行检查,并且将各级领导现场检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及文明生产问题纳入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对于因现场管理导致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每月由专业副总组织掘进专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至少一次,结合日常动态抽查,把查出问题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落实。通过检查,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三、矿井测量工作

本着为生产一线服务的宗旨,坚持复测复算制度,强化测量工作现场管理,重点加强巷道贯通、掘进巷道中腰线管理、工作面安装测量和地面建筑物变形观测等工作,测量精度均满足工程要求。

1、井下施工测量:1-5月井下敷设基本控制导线和延伸经纬仪导线5500余米。完成了1102胶带输送机巷、1102回风顺槽、1煤轨道巷、1417运顺、回顺、4煤轨道下山,4煤胶带下山、4煤回风下山、1417两处立交等掘进巷道的中、腰线标定工作。下发各类通知单。

2、贯通测量:组织完成井下1煤轨道下山与1煤回风大巷贯通1处,贯通精度均满足施工要求。

3、内业工作:根据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坚持复测、复算制度。认真检查设计图纸,及时计算、整理测量数据,完善各种测量台账,加强与其它各专业组信息交流;对重要贯通测量工程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确定测量方法,制订贯通方案,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隐患排查工作,人尽其责,专人负责;加强新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学习,积极向其它兄弟矿井学习,取长补短、查缺补漏,杜绝了测量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意识

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有效途经,是安全生产的制胜法宝。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作为日常培训教育的重点来抓,地质、测量、防治水、防冲专业通过每周四的职工业务学习和专业对口技术培训等形式来强化专业培训教育,从不同层面加强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特别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更有效的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促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的现场执行力。

五、加强内业管理,确保软件资料达标

加强地质、测量、防治水、防冲专业内业资料的完善,特别

是地质说明书的下发,各种图纸、巷道探放水设计、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设计变更的更新管理,各种专业例会的召开、记录及落实,按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整理存档,做好迎检工作。

六、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制度

坚持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做到月度考核月度兑现。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实情况、达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按照制度规定奖罚兑现,从而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

七、今后的工作重点

现在距雅店煤业公司2018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年底达到一级标准化矿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继续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现场落实力度,提升整体执行力,力争完成公司下达的目标。

7.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七

1 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1 构建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进行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回访, 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 确保课程开发与生产实际接轨。针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 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确定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三级能力递进的教学项目和教学进程。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设计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求设计专业拓展课程, 根据职业素质培养要求设计公共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 构建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1.2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和两个育人环境, 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 (行业) 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同步。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在企业专家和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下,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测量中级工、制图员等职业岗位资格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标准, 完善“双证书”制度, 真正做到双证融通, 确保人才培养满足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1.3 实行“2+1”教学组织形式

(1) 第一学年的第1、2学期, 学生在校学习公共和专业基础课, 并完成以专业基础课为基础的单项技能训练。

(2) 第二学年的第1学期, 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专业课, 进行专业课为基础的专项技能训练, 第2学期到施工现场进行跟岗实训。

(3) 第三学年的第1学期学生主要学习职业拓展课程和岗位综合实训课程, 进行职业资格考试, 第2学期分散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并完成毕业设计。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1 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逐级提升的规律, 校企合作系统设计由课程训练项目、岗位综合训练项目、顶岗实习项目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分层次递进实施, 持续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课程训练项目。

第一学年课程训练项目主要进行以专业基础课为基础的单项技能训练, 如地形测量、GPS应用等;

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专业课为基础的专项技能训练, 如: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第二学期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就业意愿, 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在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下完成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 实现“毕业能就业、上岗能顶岗”。

第三学年将按照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设计岗位综合训练, 以典型工程任务为载体, 依据真实工作流程, 完成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2.2 建立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为学生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

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将引进企业的管理理念, 引进企业文化, 用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管理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养成良好工程素养, 将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与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交叉并行, 真正实现产学研融合。

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将引企入校, 引进企业的设备和技术, 建设与企业相同的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创设真实的施工生产情境, 或将实训基地建设在施工企业, 与企业共同分享测绘设备与技术, 真正建立“实训教学、企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一体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3 编写特色教材

在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 切实加强工学结合优质课程建设。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 每门课程成立开发小组, 每个小组至少有1名是企业技术人员, 并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教材。特色教材建设要以课程开发小组为主体, 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开展编写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作用, 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及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技术直接融入教材。

4 构建信息化平台, 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教学信息化系统建设。创建教学、培训、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性、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提升专业竞争力。建设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资源等内容的共享教学资源库, 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施继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 2005, 4 (2) :96-99.

[2]马驰.SWOT视角下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3 (27) :127-127.

8.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字】边疆民族地区 核心员工 工作嵌入 测量维度

企业中具有高绩效、高产出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成长的支柱,但因核心员工自身优势和特殊性,其流动性也大,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人才短缺,核心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的打击是无法预估的,去也如何留住和吸引核心员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重视。

1.工作嵌入理论

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主要以Mitchell和Lee为代表,是Mitchell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阻碍员工的离职(或留职 )的影响因素。它避开了传统的离职理论(如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从工作外的非情感角度入手来研究阻止离职的影响因素。Mitchell的3*2矩阵维度构成了工作嵌入的核心内容(组织联结、组织牺牲、组织匹配、社区联结、社区匹配、社区牺牲)。Maertz 、Campion 、Griffeth、Hom 和 Gaertner等又对工作嵌入理论做了分析和归纳,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一是基本上都对工作嵌入的核心概念(牺牲-Sacrifice、匹配-Fit和联系-Links)进行了介绍;二是关于工作嵌入的理论来源各家说法不一,主要分为“嵌入性理论”、 “嵌入格””(embedded figures)和“场理论”(field theory)两种;三是考察工作嵌入与其他要素的关联性。但考虑到该理论是从国外引进,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管理实践也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2.核心员工

核心员工是企业中处于关键位置,掌握关键资源的人才,主要分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业务人才,对企业来说他们是难以替换或者说是替换成本很高的特殊职业群体。核心员工往往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是企业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他们倾向于灵活、自由和自主的工作环境,但因其特殊优势和外部市场的机会出现,他们的流动性也是较高的。边疆民族地球往往处于经济落后的内陆地区,本身就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对东部发达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弱,留住本地人才的优势也较弱,因此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尤其是处于东南亚关系门户的“桥头堡”—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土化影响因素

以往我国对工作嵌入的相关研究,其测量量表都是以Mitchell的40项目量表和Lee的34项目量表为主要依据,以工作嵌入2x3维度为分析框架,但该量表项目和维度测量是在西方文化背景基础上得出的,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以及成就需要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国的人情、面子、集体主义等。现有工作嵌入理论的具体测量已经不再适合预测分析我国企业员工离职心理动态,尤其是在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多种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背景更加特殊化和独立化,对工作嵌入测量维度的适应性需要多作讨论。

3.1环境和谐维度

云南省作为西部落后地区,教育和各种公共设施不是很完善,人才的引進和保留一直都比较困难,又因为该省是民族聚居区域,各种民族文化背景相互融合,但是因为某些特殊文化背景理念,外来人员的民族认同感和跨文化感知还比较脆弱,与当地员工的沟通交流上面多少会存在曲解,而核心员工自身认同感很强,一旦出现沟通问题,就会影响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嵌入度也会受到影响,离职的可能性也大。

3.2家庭依赖维度

黄丽(2009)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知识型员工工作嵌入是由环境和谐、单位支持、生活依赖和职业发展组成的四维结构,与国外学者的六维结构有所差异,其中生活依赖主要是对家庭和亲人朋友的依赖。中国人传统概念中家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公司所在地离居住地的距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入职。核心员工年龄阶段往往处于已婚有子女时期,而且在前期也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家庭居住环境、子女教育、关照父母的可能性以及朋友同事人际圈等是核心员工考虑离职或者转换工作地的主要考虑因素。

3.3个体成长维度

核心员工是组织中处于关键节点地位的在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技能方面具有低替代性的知识型员工,高人力资本价值、高成就动机需要以及高工作投资等决定他们对投资回报要求也高,组织提供的各种激励因素,如个人成长与发展,薪酬福利,事业环境公平感知、业务成就等相应的要满足核心员工的心理需求才能留住人才。结合知识型员工个人特点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提出知识型员工主要激励因素有四个,按影响程度大小分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权、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因此核心员工个体成长得到满足,其工作嵌入度就会越大,留下的可能性也较大。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Holtom, Lee.Why people stay: Using Job 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

基金项目: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一般项目(2014YJY08)

9.测量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篇九

初到公司我直接分配到即将开工的*****项目,由于工程尚未开工驻留在****项目配合分户验收工作。

3月份同项目经理、总工、技术员等到现场进行现场高程控制永久桩进行选点同时定出桩点位置。并陪同测绘单位一起到现场定永久高程桩。根据甲方会议指示,要求对现场约三万三千平米的原始场地进行原始地貌观测,并计算出现场所存的土方量。在技术员、电气工长、水工长等人的配合下完成此项工作,经报验甲方、监理通过后对场地进行平整,为日后各楼测量定位做好准备。

建筑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不断在现场检查、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在现场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我们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员清高的姿态,从工程的实干中不断丰富自己所学才能,使自己的现场综合处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工程尚未开工之前,为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有特殊情况从未回家休息过。由我和临水、临电、资料、作为首批人员正式搬到***工地现场入住。为保工程的顺利开工做好前期的临水、临电、资料、测量等工作。我们每天到工地进行巡视,奔波在甲方和监理之间。并利用休息的时间编制各自的方案。**现场各楼桩位复测、引桩、做控制线、槽边线等工作并上报监理、甲方验收通过。

值得庆祝的日子,****区工程正式开工了。测量工作中要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懂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已懂的东西更要精益求精,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

踏实地的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工后我负责3-12#等7项住宅及2#地下车库工程主体及二次结构中的引测轴线、控制线、及验线、报验等测量工作。工程前期土方开挖测量主要根据交底中的比例撒好槽边线、引测高程标高等工作。一切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贯穿始终,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方能起到技术先行的作风。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是难以预测的,工程西侧与304所交接处土方开挖时出现的问题,也是让项目各口工作人员、项目各层领导、甚至公司各级领导最为关注和担心的就是本工程西侧与304所相邻的西边坡问题了。西侧边坡地上有高压电杆,地下有304所生活污水管道,槽边相邻四个化粪池。由于污水管道接口处缝隙大常年累月的漏水导致管道下方的土质松软,在开挖到西侧时管道中的水大量流入基槽中,导致西侧边坡由南到北大面积的塌方。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测量人员来说,首先考虑到的是地上高压线干的垂直度,西边坡和304所周边楼房的沉降和位移,这些不利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周边的居民关系。我及时把我的想法上报了项目领导,并对西侧边坡及电杆、周边建筑物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每天进行观测,上报监理、甲方观测成果报表。每天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以确保的工程的顺利进行。直到西边坡相邻的各楼和车库工程完成,肥槽回填好,脱离险情后才停止观测。

10.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篇十

技 术 总 结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2011年09月27日

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

1:500地形测量及数字化成图

技术总结一、一般情况

为准确掌握习水县土城镇志诚砖厂土地利用现状,习水县赤遵高速公路指挥部委托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完成土城镇志诚砖厂1:500地形图测绘。总面积约9455.50m2。由于本区位置与标准分带的中央子午线距较远,为控制变形量,本次地形图测绘工作平面坐标采用东经105°为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采用参考椭球面。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作业主要的技术依据如下:

1、CJJ8-85《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12、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

3、GB/T 1761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简称《规范》2 测区内及附近原有II等级控制点3点,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坐标和高程值分别为:

x=3130339.052y=597209.500H=311.419

x=3130599.999y=596887.286H=299.482

x=3129296.230y=597735.986H=340.397

三点标石、觇标保存完好,观测前以标石中心反投到觇标中心。同时,为保证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加测二点的边长,以保证点位使用正确,结果认为以上三点可靠,可作为本次地形测量的起算数据

二、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高程以(II级点)的高程值作为高程起算据。首级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点与I级导线点重合,未另行埋设水准标石。水准测量采用南方S82-RTK进行观测。

水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平差后度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0.2mm,满足规程要求。

三、作业内容

1、对业主所指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并绘制地形图

2、对该项目区进行控制测量并埋设控制点

3、对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进行皮尺丈量

四、地形图的数字化

1:500地形图的数字化参照《规范》

1、《规范》2执行。根据《设计》要求,1:500地形图由现场测绘而后在计算机内直接绘制而成,五、成果资料的整理和上交

1、本工程技术总结报告1份。

2、1:500地形图3份及电子光盘1张。

3、测区内能见建筑物及构筑物勘仗成果汇总表

遵义宏昇土地资源有限公司

11.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实习;外业;内业

基金项目:采矿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黔学位合字ZDXK[2015]9号,贵州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642;TU42-4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设立在矿业工程系地质工程教研室,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地质学与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地球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能在地矿系统、矿山企业、国土、市政、水利、交通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煤田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估及治理施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①矿物岩石理论及手标本鉴定能力;②构造地质学理论及野外地质构造分析能力;③岩土力学理论及岩土体受力分析能力;④测绘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⑤工程制图理论及手工绘图能力。其中,学生具备的“测绘基本理论及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的能力,是学生在第四学期学习3学分、54学时的《工程测量》课程后,并在学期末进行2周的测量實习后所具备的。

目前,我校不仅地质工程专业开设有测量学课程,还有土木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等开设有与专业相关的测量学课程,并设置有测量实习实践环节。

因此,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不能仍按照数十年前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实习。我们急需拓展新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测量实习的实习方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及扎实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形式,把握新机遇。

一、测量实习基本要求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测量实习,一般安排在相应课程的开设学期的学期末,为期2周,2个学分。通过2周的测量实习分组进行测量,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能够使用基本的测量仪器(卷尺、罗盘、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相应项目测量的能力,如:①使用卷尺进行距离丈量;②使用罗盘进行定向;③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路线的测量;④使用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

(2)具备使用新型测量仪器(全站仪、GPS)进行测量的能力:①能够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放线;②能够使用GPS进行连续点测量、面积测量。

(3)具备测量时边测量、边计算、边绘图的能力,测量时的基本计算、绘图及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的能力。

(4)新形势下,对学生必然有新的要求,学生还应具备外业测量完成后内业使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的能力。

(5)除了专业内容方面的能力,通过测量实习学生还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同组同学进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测量实习主要内容

测量实习为期2周,共14天。针对新形势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将测量实习设置为五个阶段的内容,见下表。

1.第一阶段,水准测量阶段

水准测量阶段,主要是使用水准仪进行四等、等外水准测量及水准路线测量工作,为期2天,设置3~4个测量项目,主要是通过本阶段的实习考查学生对书本关于水准测量这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准路线测量同时还要使用卷尺进行距离测量,对于困难测距的地区,可使用水准仪进行视距测量的工作,测量项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

经纬仪测量阶段,主要是使用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进行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视距测量工作,为期2天,设置2~3个测量项目,主要是通过实习考查学生对于书本这一章的掌握情况,用实践检验理论。

导线测量外业测量有四个步骤:①踏勘选点,②测角度,③测边长,④测定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内业计算、数据处理有五个步骤: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③坐标增量计算;④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⑤坐标计算。这个测量项目包括了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还有复杂的数据计算。学生若熟练掌握了这个项目,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是使用经纬仪测量未知点的高程,因此经纬仪也是一个可以集测角度、测距离、测高程与一身的仪器,通过导线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这2个项目的实践,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3.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

地形图测绘是对地物、地貌的碎部点进行测绘,是测定出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照比例尺缩小绘制与图纸上的过程,包括测量和绘图两个步骤。

我们的实习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而全站仪作为一种现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发展迅速的新型仪器,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应作为测量实习的重点。

全站仪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将电子经纬仪与电子测距技术、测距仪相结合产生的既能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又能测量倾斜距离、水平距离的新型测量仪器。另外,全站仪内有数据存储系统,可通过传输端口,将野外测量得到的数据直接导出到电脑上,配以成图软件的使用,可进行数字化成图。

本阶段的实习,包括外业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内业数字化成图两方面的内容。

使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步骤是:先进行控制测量,2天;再进行碎部测量,3天,边测边绘,完成地形图。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在校园内进行分组测量,不同的小组测绘学校不同的区域,最后所有小组的地形图拼接到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学校地形图。

测量时,每个小组选定自己的测区,在测区内选定控制点。先进行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1天,高程控制测量1天,测量的同时,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共3天,以已经测好的控制点为依据作为测站点,测量出测区内所有地物、地貌的碎部点,边测边记录数据边绘制地形图,最后完成地形图的整饰与检查工作。该阶段实习时间为5天。

4. 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利用分布在太空中的GPS卫星达到测量定位地面点位置的一种新型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高灵活度、高效率的特点。GPS作为一种新型仪器,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通过第四阶段的实习,学生学会使用GPS测量系统,熟悉GPS系统组成,熟悉GPS实验物品及各部件作用,掌握各部件连接方法,理解GPS工作原理,握电子手簿无线蓝牙连接方法。实验步骤为:①架设基站,打开基站GPS接收机和电台。②配置手簿。③配置流动站。④点校正。⑤进行连续点测量。⑥面积测量。⑦数字化成图。共3天。

5. 第五阶段,内业工作阶段

實习的前四个阶段为外业测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内业工作。第一阶段水准测量的内业工作主要是通过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最终计算得到未知点的高程;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导线测量主要是计算导线点的坐标,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是运用高差公式、三角函数公式计算未知点的高程,视距测量是通过竖直角和上丝、下丝读数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第一部分的内业工作与外业工作相结合,实行边测边绘,第二部分内业工作是回到室内的工作,就是使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内业工作主要是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进行数字化成图。

三、结束语

新的就业形势下、新的工程实践中,对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测量实习的实习项目进行改变,加入新的内容。将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水准测量阶段,2天;第二阶段,经纬仪测量阶段,2天;第三阶段,全站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阶段,5天;第四阶段,GPS测量阶段,3天;第五阶段,内业工作阶段,2天。

新设计的这五个阶段中,传统仪器传统项目的实习压缩到4天(前两个阶段),着重训练学生使用新型测量仪器进行实用性强的测量项目,加重全站仪和GPS这些新型测量仪器的使用,运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接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井祥.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99-103.

[2] 白成军,吴葱,张海伶.本科非测绘专业测量实习科研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2(4):103-106.

[3] 袁修孝.问题教学法在摄影测量学中的尝试[J].测绘通报,2010(10):75-77.

[4] 王旭华,孙义友,杭宇等.Matlab在测量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9(12):71-73.

[5] 秦菊芳.测量实习中的学生素质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2):110-111.

[6] 周德辉.在测量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2):87-89.

作者简介:

余芳芳(1987—),女,硕士,讲师,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从事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2.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二

当前, 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培养了一部分测量专业本科生, 但由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其设计、科研能力强而施工能力弱的特点, 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另外, 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不愿意到施工一线, 即使在施工一线, 或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不能很快适应施工一线的需要, 或不安心施工一线的工作;而高专高职生则比较安心于施工一线工作, 且动手能力强, 上手快, 能够满足施工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标准。这已在施工一线的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与优化情况

1. 专业设置。

工程测量专业为全日制三年专科, 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 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测绘工作。

2. 优化情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我系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我系专业教师和学工办辅导员每年对我系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 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多种情况, 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跟踪调查。根据近三年学生反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我系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修订教学方案, 增减课程。 (2) 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工作, 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施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 (3) 联系用人单位, 让学生走到施工现场, 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就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 (4) 对文化素质课进一步加强, 如应用文写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有较强的工程测绘及测设能力, 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如下:

1. 基本知识。

(1)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 具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 (3) 具有道路、桥梁、隧道、土建等行业施工知识。 (4) 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测量专业知识。

2. 基本技能。

(1) 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 特别要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 (2)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3. 基本能力。

(1) 具有较强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能力。 (2) 具有较强的施工控制网外业布设能力和内业计算能力。 (3) 具有较强的对道路、桥梁、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 (4) 具有从事数字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 (5) 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 基本素质。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 (2)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3) 具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 (4) 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 (5) 热爱工程施工建设一线工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 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

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 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 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围绕能力培养核心, 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又可划分为基本素质系列课、工程背景系列课、专业理论系列课, 所对应设置的课程如下: (1) 基本素质系列课, 开设课程有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英语、高等应用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AUTO-CAD; (2) 工程背景系列课, 开设课程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概论、道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3) 专业理论系列课, 开设课程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图; (4) 实践教学系列课, 包括以下几部分:地形测量技术实训、控制测量技术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实训、岗前实训及答辩。

2.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

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 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 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 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 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 让他们主动学习, 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 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六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 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五、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 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实训任务, 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 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 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 现已建立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他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 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 (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 。

2. 毕业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健全。

工程测量专业从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顶岗实训, 学生在此期间要完成实训报告, 在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 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 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 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 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 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 提出修改意见, 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 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 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 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 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 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课间实训及综合实训中。 (1) 课间实训。每门专业课程均以该课程的核心能力作为任务设计的主线, 可以将一门课程设计为一项大任务, 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 穿插在每个章、节中, 每次课间实训任务及技能目标明确具体。 (2) 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 布置综合实训任务, 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 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 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 注重过程考核。

对测量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 我们十分注重过程考核, 而不是以一张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平时的单元小考、课间实训操作考核、学生团队意识考核等组成。教学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成绩考核单独进行。这样做, 提高了教学实习在测量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地位, 强化了实践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 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 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 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 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实践表明, 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 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 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摘要:本文从培养校企高度融合的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出发,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建设,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 以及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 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 提出了校企高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42.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03.

[3]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3) :112.

[4]赵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 2013, (1) .

[5]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8) .

[6]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2.

13.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篇十三

1.测区概况:

1、本测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重庆交通大学校园内,其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气候炎热潮湿,控制测量的共选点23个,顺时针编号由6-1到6-23,其中有一个支点I-1。标石保存完好。6-

5、6-4为已知点,其高程及坐标已经给出,要求根据实习数据及已知点算出各点高程和坐标。(6-5(61412.325、64145.348、)6-4(61454.835、64155.697)、6-5点高程272.483,6-11点高程265.161

2、该地形属于山地,其坡度起伏较大。其中6-1—6-

4、6-10—6-

11、6-12—6-15的坡度较缓,其余路段的坡度都相对较陡,其中由6-17到6-23的高差为最大,测量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水准测量时水准路线要分为很多段。几个支点的坡度也相对较陡。

3、同时6-17至6-21的部分在进行轻轨施工,对测量的干扰较大。同时,此地段高差大、坡度陡。对测量的要求较高,测量难度很大。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布设为三个闭和环(6-1、2、3、4、5、6、7、21、22、23、1,6-8、7、9、10、11、18、17、19、20、21,6-11、12、13、14、15、16、17、18、11);

2、控制网略图(在图中标出各角的角度,各边的距离):见附图

3、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本平面控制网为四级精密导线测量,施测技术依据城市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施测仪器包括PENTAX R-325NX全站仪(包括脚架)一台、棱镜(包括脚架和基座)两个。施测的主要技术为全站仪及棱镜的:对中、粗平、瞄准、精平、读数。在测量的时候在棱镜与全站仪之间只要要连续两秒没有障碍物信号就可以返回。可以在全站仪上直接读出读数可以读出:水平角、竖直角、初测高差、水平距离。在一个测站上经过四个测回的测量校验数据是否合格。如果超限就需要多测测回或重测。

4、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测量经过不断的检验及重新测量,各项主要技术要求已经达到标准,各测回水平角平均值都在20秒范围之内。不过由于一些点的不稳导致竖直角的变动比较大,不过经过校正都已在限差范围之内。质量合格。(观测成果见附表)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相同。

2、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本高程控制网为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施测技术依据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仪器包括DSZ2型精密水准仪(带脚架)一台、精密水准尺一副、尺垫两只、30m卷尺一把、自备水准尺扶杆四只。施测的时候首先将水准仪整平,然后先读后尺,再读前尺。水准仪的读数方法:先读后尺黄面的基准读数、再读辅助读数。然后换面读基本分划的上下丝读数。在读黄面的时候,读数前都要用微调螺旋将契形十字丝严格卡住整数位,然后再在测微器里读数。更总要的是立尺人员要将尺子立直,通常用扶杆将其固定,减少水准尺晃动所带来的误差。

3、观测成果质量分析:本次测量质量合格。最大视线长度都没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不超过一米,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出三米,下丝读数都在30c基辅分划读数差没有超过0.4mm,一测站两次高差之差也在0.6mm内。(观测成果见附表)4.实习体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在进行测量之前,对路线和测区进行勘察是必要的,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此外,由于学校实习的小组较多,路上人和车辆过多,影响了工作的进度,此时小组之间协调和把握时机趁没人和没车的时候快速读数,人出入多的生活区选人少的时段进行测量。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实习过程中,我大部分时间是担任着测量员的工作,因此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每当周围有人或车经过时,应该将手握成空心拳头来抓仪器的一条脚架,但手并不应该接触到脚架,这样随时作好了保护仪器的准备,也不对仪器的对中整平及读数早成影响。

3、因充分利用多人检核这一工具来避免在计算和测量之中的错误,从而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次数。

4.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

实习中遇到的经验教训:实习中的每一个注意点都有其实际意义,忽视每一点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导线点的布设的位置对实际测量时的进度有很大的影,比如在路口经常有车来往,避免布点;实验仪器的整平对中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观测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不然容易返工。

14.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四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生命线,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质量。介绍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针对岗位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匮乏,岗位设计少,资料不匹配、实训中心利用不合理等等问题,提出应在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和确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专业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实践教学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生命线,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作为以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必须设计并实施能够符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系统,通过相关实践实训项目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的目的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施工工艺,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全面系统地设计。土木工程行业尤其是铁道建筑大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决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定的培养方向,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确定了

建筑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工艺技能,确定了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的方向,即按照一线建筑工程技术作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来设置。

一、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除了已经走在国内兄弟院校前列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多数院校(尤其是北方的高职院校)都没有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导去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很多高职院校设计实践教学系统或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迫于教学质量评估检查、示范院校建设的压力,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教育特色进行与既定学习领域下与课程体系匹配的实践教学系统设计,加上实践教学系统设计初期考虑的实践实训岗位过少,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足,因而预期的实践培养效果差强人意。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

(一)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

土木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基础设施的保障,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技术应用性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其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施上都在设计实践教学,其建设方案和实现功能各有千秋。而实践教学设计是与学院发展战略、专业

课程体系相匹配的一体化进程,高职院校在规划实践教学系统教学目标及实施功能上,应在全面缜密的系统分析后进行统筹决策,明确定位。

(二)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不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决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或多或少的差异,它制约着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规划,决定了实践环节不同的作业模块和系统功能。因此,在确定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之前首先要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任何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要求重点锁定某一培养方向和某些工作岗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线建筑工程技术作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来设置。

(三)基于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 1.培养具有一线工程岗位经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确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所以实践教学实施环节的师资力量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繁重加上师资力量缺乏,具有一线工程岗位经验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想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具有资深工程经验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重中之重。

2.编写因地制宜的实践实训指导材料

实践教学相关的软件、硬件设施的完备并不意味着满足了既定的岗位要求,与岗位要求匹配的实践课程教材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很多,但与岗位技能要求匹配的实践教材或实训资料还很少。所以,一方面可以借鉴同行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明确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要求和能力(技能)要求下,一丝不苟地编写出符合岗位实践要求的教学指导材料。

3.适当配合实践教学学时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即在正式课堂教学以外,适当配合实践教学学时,理论和实践并重,教学做合一。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例如在《砌体结构施工》中,可以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建筑施工工艺和流程。

4.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某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在工程生产实践中教学,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教学。例如施工组织设计的教学可以深入工程实际理实一体教学,也可以在实训室中软件模拟实际生产来教学。这类应用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未来工作中可以用到的施工工艺和组织流程,这样以实践教学为主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展应用型或者科研型竞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可以在实践教学完毕后开

展一些技术应用竞赛或技术辩论赛。例如Aucocad制图竞赛,利用广联达软件让学生小组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制定施工组织进度,工程通病知识辩论赛等等。

如果设计得好,这类竞赛对学生的学习和技术研讨非常有益,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施工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实现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的目标。

6.搭建基于实训中心的技术研讨和科研平台

类似于施工生产企业的QC活动,实训中心也作为师生进行技术研究的平台,为科研活动服务;也可以作为常见工程通病、施工缺陷、技术争端等技术研讨平台。

教师是学校的科研主体,实训中心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是为教师的科研服务。教师在进行施工工艺模拟仿真软件、混凝土泵送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研究时,可以把土工实验室、力学实验室、仿真机房作为研究平台。学生可以对案例研究中的数据输入系统进行模拟、优化,将结果和企业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师生共同探讨,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施工提供合理化或者改进建议。同时实验实训室也能为教师提供研究课题,进行振型分析、应力分析、结构监测、材料监测等等。

实训中心只有成为师生主要的技术研讨和科研平台,才能真正提高实训中心的投资效益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软硬件的作用。

三、发展方向

15.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五

1 各种地质现象与氡异常的研究

在各种动力作用下, 氡、地下水、气体等流体主要沿各种岩石孔隙和裂隙运动。如果地下地质体的分布是均匀的、连续的, 那么在地表所测的氧值应符合一定的规律性, 不存在异常区, 当地下发生地质变化时, 地质体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这时岩石中氡的聚集条件和运移条件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地表形成氧异常。由于氡是一种惰性气体, 在迁移过程中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从地面探测到的氧值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 这也是氡被人们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自从测氡被引入地质领域, 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探测采空区和地下自燃火区的范围、勘查地面可能出现的开采塌陷和地面滑坡等方面的应用均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在应力的作用下, 地下水也可携带放射性物质向裂隙带运移, 再加上裂隙带岩石破碎, 增大了岩石的射气系数, 使断裂带成为放射性核素的富集区。大多数情况下, 断裂倾角比较陡, 有较好的延伸性, 是使地下水和气体向上运移的良好通道, 致使断层带上方形成比周围岩石高得多的氡异常。如果断层切割深度比较大, 还可与岩浆、地热相联系, 形成综合的放射性异常。由于断层是走向稳定的线性构造, 在剖面上, 氡异常表现为窄的单异常峰, 当存在派生或伴生构造时, 表现为一个主异常峰与若干次异常峰;在剖面上, 氡异常表现为延伸方向与断层一致的条带。岩溶陷落柱内岩石破碎, 裂隙发育, 使陷落柱成为一个大集气杯, 加上裂隙间的连通性较柱外正常地层好, 因此在柱体内外顶部的地表附近形成较大的氧气浓度差异。不同类型的岩溶陷落柱。在地表产生的氧异常是不同的。

2 要把工作做到标准化和信息化

地测工作标准化是质量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测工作标准化必须以为生产服务为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减少安全隐患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地测标准化建设中, 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观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指标准化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两个基本点, 一个是指标准化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标准规定的各项条款”;另一个是指标准化必须着眼于生产, 决不能搞形式上的标准化或脱离生产的标准化。这就要求地质测量人员必须树立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习惯, 必须摒弃应付检查或检查前突击的工作作风, 坚持日常自检自查, 对检查出的问题, 当即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对重复发生的同一性质的问题, 要追查原因, 组织讨论, 严肃处理责任者。这一制约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了标准化方面的漏洞, 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3 地质测量应用于实际中

采用最新无反射棱镜技术和伺服马达技术, 全自动完成断面测量、围岩变形测量、炮孔定位、容积测量等多项工作, 做到一机多用、功能强大、品质卓越、经济实用。全站仪具备利用坐标进行工作的能力。对工作中的一些三维坐标的放样, 就可以利用Auto CAD建立数字化模型, 先用编程计算器在计算机Auto CAD平台上进行模拟检验, 经检验程序正确后, 再将之用于外业放样。对于露天点线, 我们就可以尽量直接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 将所需放样点的施工坐标输入全站仪, 正确操作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所需点位了。现在讨论的重点是针对地下工程中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点位放样。利用全站仪结合编程计算器, 在现场进行三维的施工坐标的测量, 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从而放出所需的红线点, 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在数字科技飞速提高的时代, 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为建筑工程而服务, 渐渐专为造福人民, 为国家社会提供高技术的便利, 包括工程静态, 动态几何, 还有物理量的测定, 为其注入更多新的概念, 使其更为广泛的被使用。着实做到了作业内外一体化, 数据搜集自动化, 系统的智能化。在数字化测绘技术提高的同时, 发挥了其连续, 动态, 实时, 精准可靠, 快速, 简便的众多特点。

地质测量新技术采用自动的编程, 实行计算机操作, 将反射棱镜技术和伺服马达技术结合一体, 对于断面测量、围岩变形测量、容积测量等一系列操作, 可以全自动来完成。实现了一个机器可以完成多项任务的强大功能。在三维坐标的放样的工作中, 可以先进行数学建模和编程计算机的模拟检验, 过关后即可外业工作。而在露天的点线工作中, 需要利用全站仪将数据处理得出所需的正确点位。因此, 在地质测量的工作中, 全站仪是必不可少的, 它占据着整体工程的重要部分。利用它会对整个工程起到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过多或少的技术问题和操作问题, 所以需要员工仔细作业, 认真把握好每一项程序, 将失误率降到最低。同时工程企业也应聘用有责任心的员工, 并对员工进行上岗知识培训, 由于测量技术要求准确率极高的数据, 因此若有数据差错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要让员工严格进行作业, 减少出现工程失误率, 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和安全培训教育, 使整个工程能够严格控制并发展。使员工掌握每一项工序的细节以及容易出现误差的地方, 做到实时控制并预防差错的出现。企业也应该对员工负责, 为员工上安全保险, 科学管理, 安排合理休息。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效率, 为建筑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结束语

为了提高新型地质测量技术, 对于地质测量的方法的研究需要加强更多的精力, 这样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减轻劳动力的付出, 加快作业效率与工程进度, 这样地质测量工作才能够更广泛更深入的进行。地质测量同样要求务职人员工作细致认真, 将地质测量工作做到标准、全面、零失误。地质测量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技术是高端前沿的, 作用是巨大的, 与科学是完全融合的。因此应大力开展地质测量技术建设, 无论对工业工程还是企业, 都会有利无害, 这种技术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以及测绘单位的竞争实力, 大量提倡这种技术的应用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白晓东.全站仪在数字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0 (14) .[1]白晓东.全站仪在数字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0 (14) .

16.测量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中职 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建议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27-02

一、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1.缺乏完善的教材内容

目前,中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工程测量的教材,其所包含的内容有角度测量、定线直线、距离丈量以及施工测量等,并且所使用的仪器也是比较老旧的水准仪以及经纬仪。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大多数工程测量大多使用的都是全站仪、测量型GPS等高精度、现代化测量仪器,并且测量水准的也用的现代化的自动安平测量仪器。这些先进的测量仪器在传统的专业教材上是没有涉及的。同时由于传统教材上的内容大多为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实践教学方面的实例,因而使得工程测量教学与现代化工程测量脱节,并且这种偏于理论化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不仅缺乏趣味性,甚至还会让学生们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不能学习和掌握到有用的知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得到加强。因此必须加快完善教材上的内容,不断引进先进的教材,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工程测量的专业技能。

2.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

中职生的教育目标是要将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但是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与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工程建设中生活方面以及学习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中职生踏出校园走向社会后,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从而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地位和优势。而目前的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非常的落后,大多数老师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以及方式影响下,就更加不会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使得学到的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由于理论知识比较冗长和枯燥,这也使得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学情绪,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相反还会使得教学的效果大大的降低。

3.缺乏充足的教学资源

在目前的中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工程测量仪器还非常的老旧,并且种类也非常的少。比如用于测量水准的还是比较老旧的水准仪,测量经纬的还是以往光学经纬仪或者是电子经纬仪。而现代化的全站仪以及测量水准的新式自动安平测量仪却很缺乏。在这样教学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即使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4.缺少实践教学的环节

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们掌握过硬的理论基础知识,更是要让学生们掌握过硬的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让学生们在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以后,就可以到工民建工程去做直线定线测量、施工放样以及工程竣工测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堂都没有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使得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并且大多数的学生即使在进行了理论教学以后,也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实践,而使得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也会慢慢的淡忘。

二、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建议及措施

1.完善教材内容,增强适用性

传统的工程测量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将教材的内容加以完善,从而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因此相关的专家以及专业的老师需要根据目前的专业发展的情况,对工程测量的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缺少的内容加以完善和修改,从而编制能够适应现代中职学生教育目标的特色教材。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教材内容的先进性,还能够培养中职生先进的专业技能。而在编制教材的内容时,还可以结合工程测量的实际,以及现代化的先进的工程测量的技术,促使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够有效的联系起来。另外在教材内容编制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的案例以及相关的图片等,从而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兴趣和积极性。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要加强中职工程测量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最新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是项目教学,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一般应用最多的就是项目教学,它主要是能够有效的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还能改变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比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践操作技能、配合协调能力等。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发挥出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则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分析,进而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在项目教学中,老师还需要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来制定有效的计划方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学会交流与合作,进而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

3.补充教学资源,增强实践经验

要想提升中职工程测量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补充教学资源,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因为学生如果想要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学校就必须引进足够的教学设备。学校在购置教学设备时,还需要根据目前工程测量发展以及教学的实习情况来进行购置,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设备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同时这些教学设备还必须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且学生在学习仪器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时,还必须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在这样充足的教学资源下,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增强实践技能的目的。

4.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实践技能

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工程测量的基地,从而促使老师和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另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户外进行实地测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任务分配,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法以及教材的内容,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补充教学资源,才能促使工程测量教学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同时也能够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以及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朝林. 中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甘肃教育,2013,No.49620:20-21.

[2]宗兴达.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理论与实践教学初探[J]. 现代职业教育,2016,No.3202:82-83.

[3]赵盘珠.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03:60.

[4]许建洪,向蕾. 基于技能大赛的中职《工程测量》教学改革[J]. 科技视界,2014,No.8902:49+101.

[5]李媛媛.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职业,2014,No.35033:36.

17.电子测量与技术课程总结 篇十七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测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测量。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按照测量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电子测量分为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随机量测量四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电子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三类。并且测量总是在不同的基准下进行。因此,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主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2.阻抗测量包含哪些;电阻、电容、电感阻抗的测量,电阻阻抗测量方法:伏;3.误差的特点和性质;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随机误差的特点是:不易发觉,不好分析,难于修正,;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产生之后应舍弃不用。这里着重分析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它负责提供电子测量所需的各种电信号,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入到被测器件、设备上,用其他测量仪器观察、测量被测者的输出响应,以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等作用。这种提供测试用电信号的装置统称为信号发生器。

关键词: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技术指标用途

电子测量分类: 1. 示波器:

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主要就是将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显示在屏幕上的显示观测设备。能测量从直流到数百兆赫兹的高频信号。其基本结构由加热器、阴极、控制栅、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垂直偏转板、水平偏转板组成。由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束根据测量信号轰击荧光屏发光产生相应波形。在屏幕上就可以根据横轴、纵轴的刻度直接观察输入信号。1)带宽、2)采样速率、3)信息数量、4)内存深度等。这些同样也是决定不同型号的示波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数字示波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带宽度、最高采样速率、存储带宽、波形刷新率以及读出速度等几方面。通用示波器主要由Y系统、X系统、主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Y系统是被测信号的输入通道,它对被测信号进行衰减,放大并产生内触发信号。X信号系统的作用是产生和放大扫描锯齿波信号,它是由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和水平放大器组成。主机系统由示波管、电源、显示电路、Z轴电路、校准信号发生器等组成。2.信号发生器:

主要性能参数有:1)有效频率范围、2)频率准确度、3)频率稳定度、4)频谱纯度等。但是按照不同的测量频率,其测量仪器也是不同的。比如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高频信号发生器、信号合成发生器以及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A、首先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主要包括主振器、缓冲放大器、电平调节器、功率放大器、输出衰减器、阻抗变换器和输出指示器等部分。并且每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1)主振器:主振器是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核心部分,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它决定了信号发生器的有效频率范围和频率稳定度。2)缓冲放大器:缓冲放大器兼有缓冲和电压放大的作用。

3)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用来对电平调节器送来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之达到额定的功率输出,驱动低阻抗负载。通常采用电压跟随器或BTL电路等。4)输出衰减器:输出不同电压。

5)阻抗变换器:阻抗变换器用于匹配不同阻抗的负载,以便在负载上获得最大 输出功率。

6)输出指示:输出指示用来指示输出端输出电压的幅度,或对外部信号电压进 行测量,可能是指针式电压表、数码LED或LCD。

B、其次高频信号发生器其主要电路组成有:振荡器、缓冲级、调制级、输出级、内调制振荡器、频率调制器、监测指示电路等。

1)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振荡信号,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大都由它决定。2)缓冲级:主要起隔离放大的作用,用来隔离调制级对主振级可能产生的不良 影响,以保证主振级工作稳定,并将主振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电平。3)调制级:主要完成对主振信号的调制。

4)内调制振荡器: 供给符合调制级要求的音频正弦调制信号。5)输出级: 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输出微调、输出衰减器等组成。6)监测指示电路:监测指示输出信号的载波电平和调制系数。

C、再次合成信号发生器其方式有:1)直接合成法:分为模拟直接合成法和数字直接合成法。

模拟直接合成法:采用基准频率通过谐波发生器,产生一系列谐波频率,然后用混频、倍频和分频进行频率的算术运算,最终得到所需的频率; 数字直接合成法:利用ROM和DAC结合,通过控制电路,从ROM单元中读出数据,进行数/模转换,得到一定频率的输出波形。

2)间接合成法则通过锁相技术进行频率的算术运算,最后得到所需的频率。

D、最后是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电路组成及功能有:1)利用各种电路通过函数变换实现波形之间的转换,即以某种波形为第一波形,然后利用第一波形导出其他波形。近来较为流行的方案是先产生三角波,然后产生方波和正弦波等。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输出波形:通常输出波形有正弦波、方波、脉冲和三角波等波形,有的还具有锯齿波、斜波、TTL同步输出及单次脉冲输出等。

(2)频率范围: 函数发生器的整个工作频率范围一般分为若干频段。

(3)输出电压:对正弦信号,一般指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通常可达10Up-p以上; 对脉冲数字信号, 则包括TTL和CMOS输出电平。

(4)波形特性:不同波形有不同的表示法。正弦波的特性一般用非线性失真系数表示,一般要求小于等于3%; 三角波的特性用非线性系数表示,一般要求小于等于2%;方波的特性参数是上升时间,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 ns。(5)输出阻抗等相关参数。

3.结论:

上一篇:下半年黑龙江企业安全员考试试题下一篇:教练员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