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2024-08-11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精选8篇)

1.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篇一

引言

电网企业的资产分布广泛,具有管理链条长,设备生命周期长,实物变动与价值变动不一致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因此,加强电网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成为电网推行精益化管理的核心课题。

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内涵

传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简称LCC)展开,是以资产为主线实现其生命周期内所有成本的归集,包括购建费用、运行费用、检修维护费用、故障费用(亦称惩罚费用)、废弃费用等。而改进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是在传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的基础之上创新,对资产全生命管理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扩展,统筹兼顾资产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四者的关系,以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LCC)综合最优为目标,由统一明确的管理策略,贯穿资产生命周期各阶段、互相衔接的业务流程和层次清晰、科学、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以及适应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并以充分集成的信息系统为支撑所组成的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综上所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量资产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故障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以期最小化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并最优化资产整体经营效率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2. 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差距

电网企业目前的项目资产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顺序性,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和退役报废等各个阶段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 对电网的新建、扩建、技改和检修的统筹考虑、整体优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各阶段管理者往往关注本阶段的目标,对整体系统考虑不够,往往只能达到局部优化和阶段最优,却难以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如目前在资产规划的职责分工上,计划发展部主要负责基建及配网技改规划,生技部负责主网技改规划,整体上缺乏对资产的新增和技改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平衡;其次,目前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还不够规范,未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统筹优化,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部分制度和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设标准和运行标准不统一;此外,对于退出运行的设备尚未建立在一定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的机制,部分设备未到退役期,在尚未利用价值时即退出运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途径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工作。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对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进而从管理的全方位对之进行规划、设计和执行,才可确保其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本文重点从以下五种相辅相成的途径来推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实现:

(1)建立先进的管理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策略是突破传统的重设备管理、轻价值管理,重局部优化、轻系统优化,重职能管理、轻流程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先进的资产生命周期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和分层、分类管理体系,以“流程管理”代替传统的“职能管理”,并以全方位的评估考核,先进、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固化业务流程、采集业务信息、建立分析体系和决策模型,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最优的目标,

(2)构建协调各管理环节的业务流程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构建协调各个管理环节的业务流程,以核心流程贯穿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强调流程中的跨部门协作,完善跨部门交接的流程关键节点设计、相关职责以及交接控制点,形成流程之间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在整个资产全生命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将实现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3)优化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

由既有组织架构以职能驱动的“条块化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并建立制度加以保障。

(4)建立评估资产管理绩效的考核体系

为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持续改进,需建立全面的、兼顾先进性和可行性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以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关键绩效指标主要包括资产使用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的指标,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方面。

评估指标架构从策略目标出发、与业务流程挂钩、将战略目标逐级分解、通过分层设计形成一套具有“金字塔”结构的评估指标。

(5)构建运行高效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资产密集型电网企业电网资产数量大、品种多、业务量大,信息化系统具有数据精确、运行高效等特点,试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会出现大量的信息,各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处理信息的效率与准确性、实时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建立资产管理系统是企业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的实施以互通的流程实现无缝链接,以固化的流程强化责任,有助于实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过程控制、责任到人及节约、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提高数据准确性和降低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规范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借助信息系统的实施,各部门、各环节将被有机组织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系统,获得更大的整体功能。

然而,信息化只不过是一种为管理服务的手段与工具,要想真正使其发挥强大的功效,企业必须将科学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

4. 结论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在电网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在电网企业全面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方法创新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从而推进电网企业的成本节约和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翟南方,张安.现代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6月.

[2]靳希,陆哲敏.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电网黑启动设计规划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22(1):67-71.

2.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篇二

1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

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主要是从建筑规划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的。

科学的建筑规划可以对建筑节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建筑规划设计根据建筑物朝向、日常时间、散热能力、绿化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设计。例如减小外窗面积可以有效降低通过窗户所传送的热量;再如, 基于同一地区在夏季东西朝向所产生的空调负荷相对于南北朝向所产生的空调负荷要高出20%~60%, 建筑物应尽量按照南北朝向进行建设。

对一些环境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热岛效应, 从而改善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建筑耗能。建筑绿化分为环境绿化及结构绿化两类, 环境绿化对城市建筑物的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而绿化结构的调整可以抵挡部分太阳辐射并对热量进行吸收。

2 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

2.1 围护结构设计, 建筑的维护结构应根据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来进行设计, 确保节能建筑的结构热工性能的各类评价指标满足相应的标准, 使建筑的热工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2.2 屋顶保温及隔热也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中之重。在温度较低的地区, 屋顶应设计相应的保温层用于防止室内热量的流失;而在气候炎热的地区, 屋顶应设计相应的隔热降温层用来抵挡辐射并阻止热量传播到室内。常用的保温技术主要是在屋顶的防水层下面添加导热性能较低的材料进行保温, 常见的材质有玻璃棉、珍珠岩等。

3 工程施工阶段的节能措施

工程施工阶段所产生的耗能是最大的, 它是一个将所有物质和材料转化为建筑的过程。

在施工阶段主要是通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方式来实现节能目的的。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关注建筑材料开发、运送及装配。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应制定严禁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材料的使用, 建立材料出入库台帐, 对每笔出入库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限制单笔材料领取数量, 同时考虑到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应尽量就地取材。在施工时应尽量选择有利于节省材料的技术, 并对废弃材料及设备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科学安排周转材料和设备的使用, 减少使用所花费的周期。尽可能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等, 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实现。

4 建筑运行及维护阶段的节能措施

在建筑运行及维护阶段应建立完整有效的建筑能源测量管理系统, 加强对建筑能源的管控、设备维护保养的管控及建筑能用的测量管控, 在确保建筑物良好功能及性能的条件之下, 利用测量分析来实现节能。建筑行政负责部门对建筑的采暖进行供热, 并对空调制冷制热的电量消耗数据进行收集与统计, 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方案, 并根据方案实施具体的细则。除此之外, 还应针对建筑能源的消耗情况建立相应的网络数据库, 为后续的管理及对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同时也可以为国家能源测量评价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经济评价方面, 通过对节能经济相关指标的评价, 对建筑节能数据的分析, 可以为建筑节能改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帮助将来的节能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节能经济指标主要包含两大块, 分别是运行及维护经费的降低、贴现投资。首先, 运行和维护经费的降低指通过建筑节能设计及环保材料的使用使设备运行所消耗的能源降低、耗能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的降低及管理人员劳动成本的降低;而投资回收期指的是节能投资和节能所产生收益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其中, 投资回收期时间越短, 说明节能措施所产生的积极性和效益也就越高, 对促进建筑节能的进行。

5 建筑拆除及报废阶段的节能措施

在节能建筑拆除或报废阶段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它产生废气和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在建筑物拆除和报废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对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充分再生利用, 危险垃圾则交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处理, 尽可能减少垃圾的排放, 以此来实现节能的目的。为此, 相关部门应做好建筑垃圾分类、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宣导和传达工作, 做好建筑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完全依照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加强建筑垃圾排放的监督力度。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工程施工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运行及维护阶段的节能措施、建筑拆除及报废阶段的节能措施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分别对建筑各个生命周期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

关键词:生命周期,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张毅, 姚甜玮.建筑节能管理读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郭艳红, 秦旋, 林格.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建筑科学, 2009, 25 (8) :9-15.

[3]张时幸.建筑节能—从建筑师做起[J].建筑科学, 2009, 25 (2) :8-10.

[4]燕德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363) :14-15.

3.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篇三

关键词:造价 节能 造价管理

1 前言

建筑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建筑能耗巨大,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在2000年末时,建筑能耗已占社会能耗总量的27.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居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建筑能耗将逐年上升,预测最终升至35%;如果不注重建筑节能,还将超过这个比例。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筑节能的重要时期,每年建成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m2,是所有发达国家新建建筑面积的总和,而其中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要实现在2020年新建建筑节能65%的目标,建筑节能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2工程造价对建筑节能的作用

(1)工程造价的保障性作用

工程造价能积极配合建筑节能,满足节能建筑的计价需要,为推广节能材料、采用节能工艺等奠定基础,有效保障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近些年来,各种新型节能材料、节能工艺层出不穷。如用灰砂砖、矿渣砖取代黏土砖,用空心砖取代实心砖,用真空玻璃替代普通玻璃,用预拌砂浆替代现场搅拌砂浆,用商品混凝土替代现场搅拌混凝土,采用节能器具、设备等,这都是建筑节能的具体体现。为满足节能项目的计价需要,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时补充相应计价依据,测算和发布工程造价信息。

(2)工程造价的引导性作用

工程造價是建设领域价值规律的载体,具有经济的属性。合理利用和发挥工程造价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以有效引导工程建设朝着节能建筑的方向发展。引导性作用是工程造价在节能建筑上的主动反映,是工程造价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高级体现。充分发挥和利用工程造价对建筑节能的引导性作用,可以改变当前仅靠法制与行政手段强制实施建筑节能工作的被动局面。

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引入

然而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工程造价的引导性作用,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丰富工程造价内涵。传统理论对工程造价有两种较为公认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工程投资费用,即完成一个建设项目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的总和;第二种含义是指建设项目发承包工程的发承包价格,即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合同价。不论第一种含义还是第二种含义,都将工程造价的内涵圈定在工程建设期及以前。实际上,工程建设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仍有源源不断的运营维护费用支出。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必须对建设项目使用期的运营维护费用、翻新(拆除)费用加以重视。将工程造价的涵义延伸到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在传统工程造价定义的基础上增加建筑物的未来费用,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Life CyclCost--LCC)含义,即一个建设项目从始至终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费用,包括建设、运营、维护、拆除等费用,具体见全生命周期造价分解树(图2)。

图2同时也表明了能源消耗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的影响,尤其是运行维护费用以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物,建筑节能与全生命周期造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有资料表明,增加建设造价的5%~10%,就能带来全生命周期造价50%~90%的降低,节约60%~90%的后期管理费用。由此可见,片面的追求低建设造价或低运营维护费用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在建设造价与运营维护费用间找到均衡,以达到全生命周期造价的最小,这正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目标。

4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应用与条件分析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

在项目建设前期的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造价进行整体规划,估算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拆除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全生命周期造价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在项目前期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选址、能源、材料、水和主要设备等的运营维护等因素,对建造成本、运营维护成本、拆除及翻新费用进行计算,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在项目建设期,通过招标条件、评标办法、合同的激励与约束等机制,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工程质量更加有保障。在项目使用期,按照建设项目的客观情况,合理确定运营维护的管理方式,分析、比较各种不同运营维护方式下的费用支出情况,选择其中最为经济的一种,实现全生命周期造价最低的目标。

研究表明,全面实施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实现从传统工程造价管理到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转变,至少需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条件:(1)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历史发展的逻辑因素;(2)工程造价管理以外的知识或思想形态状况的因素;(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既得利益格局的条件。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论研究、工程造价市场化水平、市场经济发育状况等来看,理论上已基本具备实施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条件。但笔者认为,实际条件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社会认可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但不愿主动实施;尚未建立全生命周期造价的规划模型;未建立规划模型与运营维护成本、拆除成本之间的关联;缺乏运营维护费用和翻新(拆除)费用估算依据等多个方面。

5 解决技术障碍,推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笔者认为,差距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工作加以改变,如:加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宣传教育、继续深化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着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信息数据的积累和编制全生命周期计价依据等。在这些措施和工作中,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全生命周期造价信息数据的积累至关重要。

(1)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项前沿性课题,必须要用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目前国内外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问题在于在这些研究成果尚未真正转化为应用技术。由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天津理工大学等有关单位共同承担的“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系统”已列入建设部十一五科技项目计划名录,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分阶段提出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出台,相信必将对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全生命周期造价信息的积累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信息的积累是开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基础,没有一定量的数据积累,就无法科学建立全生命工程造价数据模型,无法准确估算各个阶段的成本或费用,更不用提编制全生命周期计价依据。我国工程造价信息数据积累已有一定的基础,如建设前期以及建设期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预算等额,运营使用期的修缮定额、检修定额、维护指标和养护指标等。但相对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而言,工程造价数据积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建设项目使用期的运营维护费用数据、翻新(拆除)费用数据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实施。解除这一制约因素,必须以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海量全生命周期造价信息库。首先是数据标准工作,关键是数据标准研究和制定,解决哪些是有用的数据、哪些是重要数据、如何提取有用信息等问题,改变当前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大量宝贵的数据得不到有效存储、发掘与利用甚至被无形的浪费的局面;其次是数据收集工作,要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互联网络等先进的技术工作,建立广泛、有效的渠道,开展造价信息的收集、储存等基础性工作。然后才有条件研究并建立全生命周期造价模型,完善运营维护期计价依据。

6结束语

4.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篇四

—全生命周期管理助推“两化融合”

1、长输管道工程的两化融合探索成果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通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国内能源领域“三巨头”一直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方式来创新管理模式的方法。“十二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加强对两化融合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围绕调结构、促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两化融合。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融入到生产、流通、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向持续提升整合信息系统的跨越,重点开展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的应用集成建设,在决策支持、业务协同、生产调度指挥等方面加强应用;同时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采油、钻井、炼化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流程管控和优化上加强两化融合。

在管道运维及工程建设层面,榆济管道公司考虑逐步利用高新技术融入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过程中,提出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包括:管道全生命周期实体数据结构优化、二三维可视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最新技术,建设标准统一、关系清晰、数据一致、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管线管理

/ 8

平台,以及全生命周期所有数据保存完整的数字化管道模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期望实现资源优化、项目管控、现场操作、调度指挥、风险预测、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数字化管理的目标。榆济管道公司基于整体规划,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建设期向运营期深入融合的思路,开展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试点工作。

2、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2.1方案介绍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实现管道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两个纬度的全面提升。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资产策略和表现评估为龙头,涵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处置全过程,并以实体、价值和信息融合为基础,统筹协调资产的可靠性、使用寿命、使用效率和周期成本等各项要素,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综合价值最大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范围涵盖管道资产的规划、前期(可研、专评、核准)、定义(设计)、实施(施工建设)、验收、运维和报废的全过程。

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PBS和WBS标准化应用,确保不同阶段的数据实体在统一平台上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项目管理。

整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是复杂的信息系统大集成。

/ 8

整体框架中包含管道各阶段、关键业务的各层面信息化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系统。管理贯穿管道的各个生命周期,提供统一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存储管理数据和技术数据。实现工程建设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的数据融合。工程建设阶段实现数据的顺利递延,支持在生产运营期对数据回流,为后续项目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ERP等企业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交互接口,保证整体项目数据在企业管理流程中可进行闭环流转。

2.2系统设计架构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由“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组成。

 一套数据标准:统一、规范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移交规定,明确数字化移交内容。

 一个管理平台:强化、延伸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入库管理。

 一个数据库:建立统一标准,源头收集全生命周期数据,3 / 8

实现共享、移交。2.2.1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描述和定义管道实物资产的分解结构和实物的数据范围、格式及内容。由管道建设和运营相关单位参与审查、发布和更新的全过程,形成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和移交规定。数据标准的核心意义有:

1、规范工作内容

规范管道全生命周期分解结构,明确各业务环节最小颗粒度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2、明确数据范围

明确管道全生命周期各业务环节移交的数据范围。包括结构化数据规定和非结构化的文件清单。

3、统一编码规则

统一设备编码,保证设备数据递延和可追溯。

规范系统级项目编码,确保信息可与其他企业系统顺利集成交互。

4、明确移交职责

明确各单位在业务环节中承担的数据移交职责,划清工作界面。

/ 8

2.2.2管理平台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对管道工程的前期、定义、实施、验收、运维五个阶段业务进行重点管控。确保不同阶段在统一平台上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是天然气分公司、榆济管道公司、地方管理处、基层场站等机构的信息平台。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提供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三方面的管理内容。其中项目管理覆盖内容为范围管理、过程管理、运维管理等业务领域。

管理平台提供分析统计功能,便于各级项目管理者能直观、快速、准确了解当前项目进展情况。同时提供对外部接口,实现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2.2.3数据库

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接收规划数据,管理前期、定义、实施、验收、运维五个阶段业务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包括总承包、设计、采办等建设期各业务数据;移交并回流运维期完整性管理数据库数据。实现管道工程不同阶段信息的集成共享、递延传承和丰富完善,为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奠定坚实数据基础。2.3预期效果

1、对传统管理平台进行全面深化、延伸和完善,满足管道企业运营业务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要求。

/ 8

 形成数据移交标准,按照核心管理要素制定数据标准,数据范围明确、可递延,移交职责清晰,提高数据移交效率。 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强化数据过程中产生即入库,及时反映工程进展;通过数据源头收集的机制,确保数据更准确,避免不准确导致的数据重复录入线性。

 围绕管道实体本体结构进行技术数据和管理数据组织。建立数据关系,实现衔接和递延。

 数据移交:依赖集中数据库进行数据流转和阶段移交 实现数据集中存储,降低移交成本,缩短周期

2、围绕“实物”分解结构和“业务”分解结构,持续积累管道“本体数据”和“过程数据”,为管道生产运行提交规范、完整、准确的管道资产数据。

3、实现项目规划、前期、定义、实施、验收、运维阶段信息的集成共享与递延,推动管道后评价及运行、维护数据向采办、设计和规划的数据回流,促进项目规划、投资及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

4、全面应用和推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有效提升管道资产管理能力,对管道安全运行、平稳调控,科学应急维抢修和完整性管理将带来极大促进。

3、总结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基于中石化集团信息规划要求,6 / 8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管道工程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是“两化融合”的良好实践。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在以下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推动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以设计为源头,强调数字化移交,推动数字化设计的业务创新。同时将管道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应用于实际,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

2、促进流程升级与改造

全生命周期管理思路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有着巨大差距。原来孤立的、小范围的业务流程势必无法满足新管理办法的要求,这势必会推动业务流程的升级和改造,将原来短路径的流程升级为可通过某些重要环节关联形成贯穿项目管理整个过程的新流程。

3、实现跨业务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设计、施工、运维等业务通过技术数据贯穿到统一平台。通过统一数据库,将资产数据在管道建设前期、规划、定义、实施、验收、运维等阶段逐步递延,并不断补充。同时将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的业务通过数据移交进行融合,实现跨业务集成。

4、推动精细化管理

/ 8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推动PBS和WBS标准化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推动管道运维的精细化管理。

5.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篇五

我国目前施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西方被广为采用,并得到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崇.它特别注重建设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决策,两者相比,后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由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发展是必然趋势.

作 者:董士波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F27 关键词:工程造价   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过程工程造管理  

6.电网资产全周期成本管理的探讨 篇六

【关键词】电网资产,全周期,成本管理。

电网的建设、改造、运维任务愈加繁重,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的很多问题,如设备寿命短、使用效率低、技改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等逐渐显现。全周期成本管理,实质上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

全周期成本管理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一、成本管理的工作比较薄弱。

1。电力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局限性。项目成本控制只关注建设期成本。现有的成本控制多是建设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的建设期或建设期的某一阶段。

项目成本控制对象是工程造价,对项目运行成本不够重视。从寿命周期的角度说,相当于对建设阶段成本控制,但其成本控制内容又小于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对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整寿命期成本的影响考虑较少。割裂了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内在联系。这就可能造成某一阶段成本控制的效果明显,却造成其他阶段成本增加,使得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成本较高。

2。电网资产成本管理的现状。基于资产“分段式”管理,使各部门有不同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各阶段管理信息无法共享,反馈评估机制不健全,工作衔接不够有效,业务流程设计不够精细,制度、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或冲突,资产管理欠缺“全过程”评估,更注重某个时间点或某段时期的成效,造成资产管理目标不完全统一、造成各阶段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成本增加。

(1)基础台账的数据不准确,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不能及时反馈修正,缺乏长时间的基础数据积累;(2)数据信息化水平不高,无法实现现场数据的直接采集、统计和分析,信息管理亟待加强;(3)财务管理精益化程度不高,没有实现帐卡物的联动,缺乏基于全资产、全寿命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二、全周期成本管理。

全周期成本管理以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1。电网资产全周期成本的组成。电网资产全周期成本指的是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一次投资成本,指在电网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2)运行成本,指电网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维护保养费、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3)中断供电损失成本,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

(4)报废成本,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以及电力通道。

2。全周期成本管理方式。开展资产全周期成本管理是管理上的一次变革,在管理方式、工作机制、考核办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需要在电网资产管理的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更新理念。深入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快各级电网协调发展,规划理念不断创新,设计标准持续优化,采购成本大幅降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推进生产系统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长远规划、科学设计:做好负荷预测,延长规划周期,制定10年~20年的长期规划,优化技术经济评估办法,完善规划滚动更新机制;提高“两型一化”和“三通一标”的指导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工程设计方案。

合理采购、严格入网: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差异化设计招标方案,修订评标细则,加大设备监造工作力度,严格控制入网设备质量,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和制度。同时,应避免设备厂家过多、型号复杂,给运行维护带来不便,导致后期运行检修成本的增加。

资产退役及报废管理:清理设备基础数据和台账,要建立统一的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完善技术评估办法,完善报废资产处置流程等相关规定,根据资产的状态和利用价值,在更大范围内安排退役资产的转让、置换和重新使用,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和主要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为通过科学决策实现整体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统一的资产电子标签系统,集成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实现帐、卡、物的一致和联动,实现资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共享。

在运设备精益运行:推广在线监测、设备评价和状态检修,建立健全以状态为基础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依据设备状态优化检修策略,合理检修周期,减少设备陪修、过修,减少检修维护工作量,实现在运设备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统一的备品备件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以旧换新、设备轮换、资产置换、设备翻新等相关办法,实现备品备件的信息共享和统一调用,使备品备件在公司系统范围内实现跨地区、跨区域优化配置,实现备品备件全寿命周期使用效率最大化。

3。全周期成本与安全和效能之间的关系。全周期成本管理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全周期成本管理是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电网企业属于基础服务行业和公用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运行阶段的要求在资产形成前期决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考虑,大大降低了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前期阶段造成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资产运行过程中基于全周期成本管理理念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有助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全周期成本管理是提升资产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举措。

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中,故障引起的损失占较大比重,全周期成本管理在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充分考虑可靠性因素,将故障成本作为一种惩罚性成本折算进全寿命周期成本,全面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有助于从源头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电网建设的高峰期,资产规模大、增长快,在资产管理模式上,要改变过去“分段”管理的情况,采用流程管理模式统一各部门工作目标,优化各阶段业务管理策略,以实现资产管理全过程最优。传统的电网成本管理模式只重视一次投资成本,不重视运行成本;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等新的观念。管理思想是灵魂,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是条件。首先,管理组织合理化。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其次,管理手段程序化。充分应用网络信息系统,不但可替代繁杂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安定,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篇七

1 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众所周知, 在建筑节能评价设计中, 评价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般在选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常会选取最小的变量去反映最全面的信息, 并保证信息具有完整性与可解构性。

一般在建立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评价指标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 并在了解地区间经济差异性的基础上, 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从当前先进的建筑指标体系来看, 不论是英国的BREEAM评估体系, 还是加拿大的GBTOOL评价系统, 都是在充分了解专家建议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优化。因此,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可以适当引入专家筛选法的相关内容, 不断丰富评价指标, 最终获得易于了解、掌握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1.2 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指标体系解读

从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来看, 全生命周期建筑节能指标基本涵盖了建筑项目中环境、资金、能源等全部问题, 从时间方面来讲, 其涵盖了从建筑开始到建筑报废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到建筑节能评价的组成部分, 并以明显的层次体系来表明相关问题。表1记录了建筑工程项目中规划设计指标的基本内容与权重。

由表1可知, 在一级指标下, 还存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这些指标对一级指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细化, 并基本反映了该工程项目的要求。而除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外, 相关人员还要考虑:建筑单体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建筑报废阶段的相关问题, 并以表1的结构为标准, 对其进行细化处理, 保证结构能真实反映整个建筑节能质量控制要求。

2 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就是以应用模糊变换原理为基础, 并在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指导下, 正确认识到相关要素对所评价事物的影响, 一般在评价过程中, 主要建立一级评价模型或多级评价模型。与一级评价模型相比, 多级评价模型能进一步降低人为因素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 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

2.1 建立评价集

结合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的相关内容确定因素子集。

而在评价过程中, 也可以将指标对目标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例如, 在建筑节能评价中, 可建立评价集:Y={优秀 (节能效果) , 良好, 一般, 不合格}等。

2.2 确定指标权重

在评价过程中, 要将确定因素重要程度α作为工作重点。在设计过程中, 可根据本体系的特点, 依靠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一般情况下, 主要是通过分析各种复杂因素, 并确定其相互关系, 在分解不同因素之后, 将这些要素划分为不同层次, 按照不同支配关系, 将其划分为多个矩阵;再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 在众多因素中确定相对重要的因素。在判断重要因素合理性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的方法, 确定要素是否满足一次性检验的要求。

以子集U的评价为例, 在评价过程中, 随机抽取两个元素ui, ug (i, g代表任意常数) , 采用1~9标度法, 判断ui对ug的重要性, 经两两比较后得到矩阵P, 并根据矩阵P确定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2.3 确定模糊矩阵

设评判集V的集合表现形式为:

再确定第二因素子集Ui, 其表现形式为:

在上述两个子集的过程中, 确定模糊矩阵, 其基本结构为:

在此过程中, 确定模糊映射方法:邀请建筑节能专家或研究小组, 以打分的方式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例如, 在评价建筑选址过程中, 约53.2%的成员认为该选址方案优秀, 约20%的成员认为该方案良好, 13.6%的成员认为该方案合格, 约13.2%的成员认为该方案不合格, 据此可以判断该方案各等级隶属度为: (0.532, 0.20, 0.136, 0.132) , 以此类推, 分别得到不同项目的等级隶属度。

2.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结合第二因素子集Ui的表现形式, 采用M= (+, °) 模型, 可得到公式:

在上述公式中, i=1, 2, 3, …;j=1, 2, 3, …, n。

在该模型中, 所有因素均受到权重代销的影响, 此时将每个元素u作为1个因素, 就可以通过bij的计算公式确定其评价等级隶属度。

若在建筑节能评价过程中, 发现所要分化的因素过多, 导致权重分配效果不明显, 则可以在原有因素层的基础上, 将其提升 (例如, 将三级指标提升为二级指标) ;再按照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总体而言, 多级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主要是由最底层开始, 逐渐向上开始模糊运算, 最终得到评价集。

2.5 实例分析

结合我国南方某城市建筑节能设计的多级模糊评价内容, 其主要应用方法为:

1) 建立评价集。根据本工程的实际要求, 确定评价集U={优秀, 良好, 一般, 不合格}。

2) 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工程指标体系的基本特点,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指标权重, 再按照德尔菲法判断矩阵, 其基本流程为:成立专家小组→向所有专家提出问题→专家根据材料提出意见→综合处理专家意见→确定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

3) 效果评定。经计算得出, 在该项目的评价中, “良好”的隶属度最大, 其结果虽略低于受众评价指标, 但依然处于合理控制范围内。因此, 判定该建筑节能效果为良好。

3 结语

主要讨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 在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目标的过程中, 需要正确认识到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再结合全生命周期的相关内容, 对其评价指标进行优化, 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伟, 蔡振秀, 吴栋梁.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模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12, 10 (12) :46-51.

[2]曹春辉, 席酉民, 张晓军, 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对不确定性的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 2011 (11) :157-163.

[3]万振华, 郭艳红, 李升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节能措施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11, 27 (6) :56-59.

[4]周文静.可持续全寿命周期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8.IT管理步入全生命周期时代 篇八

IT管理须增容

目前,众多CIO们对企业IT管理的普遍认识误区在于,只要把开发、测试等环节控制好,系统一旦投入使用,他们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惠普软件战略客户部销售总监陈傲寒却并不这么认为。“其实IT应用的生命周期不只是从系统开发到系统上线。”陈傲寒表示,IT应用的生命周期已经扩容,除了开发到上线的传统周期外,还应包括在开发之前对需求的管理、资源的分配等前期阶段,以及在系统上线之后保证系统的平滑升级和修改等后期阶段。

与此同时,IT应用与业务同步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过去CIO对IT系统的关注主要聚焦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上。可是,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不能保证业务的顺畅。如果IT应用不能支持业务运转,IT系统的作用也就无法显现了。“IT交付能力和业务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IT系统开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陈傲寒表示,CIO对IT系统生命周期的管理,必须全面增容,覆盖战略、应用和运维三个阶段。对此,惠普软件推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管理解决方案,以应对新应用的需求产生时期、应用的开发测试时期和应用交付运维时期遇到的难题。

全面管理三步走

首先在战略阶段,惠普软件提供了项目和组合管理、财务管理和分析、企业架构三大解决方案,通过业务需求、组合优先级分类、财务计划和架构治理等控制手段,为IT管理者提供IT需求和内部资源的统一视图,进行有效的业务需求、计划和项目管理,优化财务和人力资源计划,保证IT应用在战略阶段能够和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其次在应用阶段,惠普软件提供了功能测试、性能验证和安全测试解决方案,通过需求管理、质量和安全验证等控制手段,保证应用的需求与最初的业务需求相符,并且根据这些需求对应用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测试,在应用上线之前消除缺陷。

最后在运维阶段,惠普软件则提供了业务服务管理、业务服务自动化和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通过端到端的业务服务监控状态、统一的服务台、变更控制和映像管理、版本管理和变更执行、法规遵从和安全审计等控制手段,实现IT运维的可监视、自动化和可管理。

上一篇:关爱福利院儿童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