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2024-11-27

中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精选8篇)

1.中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一

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物理教学培训学习引发的感想

乳源桂头中学赵良明2014-3-5

2月28日星期五在乳源中学召开了一次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分析会,在会上,教研室的华老师作了个有关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听完后引起我很多思考,特别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给初中物理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华老师的这次讲座讲得很好,让我受益良多,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在这里我也谈谈我个人的会后感想。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师的情绪和精神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沸点与压强关系时,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没有想过一定条件下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也会沸腾起来。这个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心理,教师通过个典型的实验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的位置上。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物理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

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五、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在设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且有坡度。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让学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体同学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从有效教学出发和学生的发展出发,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2.中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二

一、观语文课堂“高耗低效”之现象

(一) 目标过高, 曲高弦难和

【案例描述】一次调研课上, 一位教师执教《邮票齿孔的故事》, 第一课时目标:1.会认13个字, 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3.了解各国的邮票;4.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倡学生发明。且不谈教学目标在表述上是否科学和恰当, 仅在短暂的35分钟内, 就要实现这么多目标, 怎么可能呢?目标把握不准是导致教学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反思:很多教师目标意识不强, 备课时认为目标是可写可不写的东西, 接到公开课任务第一想到的是先从网上搜各种各样的教案, 把其中认为精彩的环节拼凑到一块, 而根本不是先制定恰当的目标, 再围绕教学目标去考虑适合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追求看点刻意挖掘教学内容之外的东西, 把一节课设计得密不透风, 致使目标出现多、繁、乱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 教师教得疲惫不堪, 学生学得稀里糊涂。这种忽略价值导向的目标定位, 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因此,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 我们要直面教材和生本,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目标, 不能过于求全, 随意拔高目标。

(二) 煽情过度, 沉醉忘归路

【案例描述】优质课比赛, 一位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课已进入了交流阶段, 课堂上播放起悠扬凄美的乐曲, 气氛让人压抑, 教师让父母在外的学生站起来, 然后来到一位父母离得最远的女学生面前。“孩子, 你想妈妈吗?”“想”, 孩子眼圈红了, “怎么想的?”孩子语塞, 说不出话来, “你是怎样表达想妈妈的情感的?”孩子沉浸在思念中, 仍然启而不发。“别激动, 你想妈妈时会做什么?”“打电话”, 孩子终于开口了, 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你能不能像余爷爷那样说一句话?”“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学生已泣不成声。“你终于体会到了思念之情。”教师满意地赞许道。教师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可教师也许从未想过, 这位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情感失控是多么让人揪心!思念是美好的, 但又是悲切的, 与父母远隔千里, 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多少孤独的煎熬。教师偏偏要把这个事实揭露出来, 而且穷追不舍, 这恰似在孩子受伤的心口上撒盐巴。

反思:我以前出课时也遇到过差不多的情境, 当时还觉得沾沾自喜, 你看孩子都激动地落泪了, 他有多么深刻的情感体验啊!但过后想想, 因为自己要制造这个煽情的效果, 给孩子带来的是多大的痛楚和伤害。我们非要把学生煽得泪流满面, 观课者唏嘘不已才算达到我们的目的吗?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 唯美的台词、矫揉造作的演技, 是可以让课堂越来越热闹, 越来越沸腾, 但学生的情感体验呢?学生的需要呢?这种“越俎代庖”的煽情强势, 只能使学生沦落为教师展示才华的“配角”。

二、行语文课堂“高效低耗”之办法

穿越语文教学的迷雾, 走出“高耗低效”现象, 这是语文教学的呼唤, 也是语文教学的理想追寻。如何使语文课堂“优质轻负、低耗高效”呢?

(一) 目标求“简”——冗繁削尽留清瘦

教学目标不应求多、求全, 而应求简、求准。目标过高, 教学难以达成;目标过低, 教学失去意义。准确、简明的教学目标是切实上好每一节课的基本条件。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把准学习起点, 准确处理教材, 恰当划分课时任务, 清楚自己每节课干什么, 要达到什么要求。只有找准目标, 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 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作者除了想让读者感受到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 更重要的是想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情感求“真”——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情感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 语文教学注重情感体验, 但不是虚假的情感, 而是清新自然、真实的情感。情感求“真”的课堂, 或许不完美, 但它释放出的是孩子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妈妈的帐单》教学片断:

师: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 感到羞愧万分”。这里的“读着读着”, 说明了什么?

生1:小彼得读得时间长。

生2:小彼得读了很多遍。

师: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 心中汹涌澎湃, 思绪万千, 肯定也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什么呢?

这时学生思路很活跃, 积极发言, 气氛非常热烈。

生1:他读着读着, 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 妈妈们都准备好精美的礼物送给他。

生2:他读着读着, 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深更半夜, 寒风呼啸, 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 妈妈顾不得穿衣, 抱起小彼得向医院走去。

生3:他读着读着, 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 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

在交流的时候, 教师随机进行点拨, 让学生明白母爱是无价的, 大爱无痕, 并以此为铺垫问学生: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 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先让学生想内容, 然后师生共同表演……

如果前面的情感铺垫不够真实, 学生的情绪不够投入, 这样的表演环节就会成为一大败笔, 让人觉得肤浅可笑。而这节课教师倾注真情, 学生学得投入, 表演环节让人觉得就是情之所至, 感人至深。

3.中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追求高效教学

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传递给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我认为教师首先应热爱并且尊重学生。对于一些非常胆小,怕开口讲英语的学生,教师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化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与赏识,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为实现课堂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保持有效、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促进高效教学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源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时机,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主动性就自然增强,学习态度和方法也会主动改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势必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便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上学期我所带的补习文科班的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英语成绩太差而在去年的高考中失利。经过了解,我知道他们对英语学习已毫无兴趣可言,且心生畏惧近乎放弃,对自己严重缺乏信心。所以,我决定先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简单而又有趣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其中。最初,他们不肯开口说,我对他们不断鼓励,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不吝表扬,他们就一定会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后来,我欣喜地发现在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表扬下,他们有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眼神。从此,个个变得主动了,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完成认真了,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他们都喜欢问为什么了,成绩也明显提高了。由此看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整个教学中的主角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一个基础条件、必备条件。

三、细化课堂教学模式,不唯模式,分层、分型、分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教学

1.分组、分目标教学

农村中学班大、人多,一般都在五六十人,教室非常拥挤。在“导学案教学”的促使下,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施行“分组圆桌式”座位布局,再把学生按考试成绩优、良、差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要求组内互助互补,形成合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可以由组员晋升为组长甚至是班级考核组成员,且进行“个人单积分”和“小组总积分”的“双积分制”,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考核、评优。这样使学生更能明确学习的目标——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学习小组,在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培养了集体荣

誉感。

2.分课型教学,培养自主能力

根据每堂课侧重点不同,分课型进行教学。例如: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以及习题课等。课堂上,尽量避免满堂灌。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教师的“主讲”变为教师“主导”,让学生明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远比学习知识的本身更为重要,“以师之渔渔己之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对学生及时、适度、多样地进行评价,能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積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效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展示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的评价,使之迅速体验成功,获取自信。教师应努力营造教学氛围的和谐性,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用微笑、点头和一句简单的评价像甘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化作一股股前进的动力!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我们要做到不忽视,并委婉地指出并且鼓励他继续努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来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目的。

总之,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农村英语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它能让教师在辛苦的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也能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到所需的知识,而且使师生间的配合与情感都更上一层楼。我们相信,只要找对方法途径,共同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打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4.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四

曹琳香

随着人们对教育优质资源的需求意识增强,农民工子弟进城入学的日益剧增,时下城区学校大班额的产生便成了必然,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要完全消除大班额还有一个相对的过程,大班额已经形成,我们又不能消极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照样要抓好,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要负责,怎么办呢?下面总结一下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 一.做好组织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专心致志地听教师授课,那么,教学效果当然会好。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认真听课呢?老师在讲课时,不要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一边讲课一边要用你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学生,看看他们有没有认真听课,不失时机地去表扬那些听课认真的学生,让他们能更专心地听讲,及时地点醒那些不认真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关注着他,从而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时不可能总是去表扬或提醒学生。那怎么办呢?俗话说的好,群众的力量是最大的,我运用得多的是“学生表扬法”和“学生批评法”。当老师疲倦了或在板书时,可以请一个表现好的小老师去管管纪律,表扬表现好的,批评不认真的。小老师不要固定是谁,只要是表现好的学生,都可以当。这样的做法有三个功效:1.可以及时点醒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2.可以让老师背着学生也能知道他们的表现。3.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当小老师,所以他们会尽力表现好来争取当小老师的资格。长期坚持用这种方法,班级纪律就会越来越好,老师上课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学习效率就会高。

二.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去掌握知识的技能,有效地促使这些方面的素质发展。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宫殿的入门向导。因此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不是很容易的事,首先,我觉得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优化师生、生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自由充分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其次,授课老师必须精心备课,设计好思考讨论题,让每个学生都勤于思考。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检查、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和针对性指导等工作,学生主要进行回答问题、提出疑问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活动。这样,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上课时注意授课的形式要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能积极参加到你的教学中来。例如,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课文成语、写作文片段、介绍名胜古迹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时,我首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从第一个学生开始请他来当小老师默写这个生字,教学这个生字。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这个活动,这节课没当小老师的学生下节课再当,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真是一举多得啊!三.及时面批作业

5.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 篇五

[作者] 龙剑梅

[内容]

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非一种始于今日的新的教学手段,但它又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联系各门课程的具体实际,在传统提问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而力求创新与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真正为教学改革服务,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现实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验,认为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上,尚存不少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一是提问如何切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在遵循教学普遍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和掌握每门不同课程的特殊规律即特殊性,克服各门课程提问千篇 一律的弊端,使学生不厌烦于那种每门课程等齐划一的提问方式;二是提问如何从每个教学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大范围的履盖面广泛适合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个性要求与求知欲望,克服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的课堂缺陷;三是提问如何真正具有新见,又不离纲离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情绪活跃精神饱满的课堂教学环境,避免枯燥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交流渠道;四是提问时教师如何恰到好处,把握时机,唤起注意,在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中掌握一个能从学生所需出发又能体现教师创造性的“度”,即适度性原则,克服无的放矢,漫无目标,多而泛但收效甚微的毛病,等等。鉴此,本文拟从实践者的角度,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作一分析论述。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提问正是一种课堂语言的运用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巧妙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创设课堂情景,引人入胜的一种语言技巧,是谓提问的教师“主导论”作为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听说读写能力的语文教学,其课堂提问较之其他学科,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且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提问的形式多半以问话、对答的形式出现,其间即包含着提高学生语言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语言素质的任务。善于说和听正是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学生答问的言语表达看,一则可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语言素养;二则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因而,可从传统的单一信息传输中解脱出来,扭转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局面,通过问、答或口答或笔答或小组讨论集中答等形式,变为双向、多向交流。可以说,课堂提问这一形式直接与语文课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在教学中,教师有意为学生设置必要的疑问,能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既有从教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也可疏通从学生到教师的信息通路,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过程,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可见,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必须恰当运用语言,以解决问题为归宿或目的,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敏捷思考,迅速答问,引发创造性。第一,提问作为解疑析难的教学手段,必须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其本身便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第二,正因其建立在教材语言基础上,又不囿于现陈的语言知识,须作适当延伸扩展,那么更多的是教师语言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具体在:如何提问,提什么问,对哪些学生在什么时候提问最恰当,采取什么方式等。第三,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创造性,体现他们运用语言的主体原则,培养积极主动的语言学习习惯。因而第四,提问时教师必须在语言设计与运用上精心思索,巧妙安排,有效到位,注意其启发和引导功能。只有富于新鲜感和吸引力,才会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入预定的情境中,使学生与教师在思维与语言运行上同步一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nbs

6.《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六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真正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一直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材的使用,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及练习的设计,谈谈几点看法:

一、领会意图,用教材教——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支撑点

1、尊重教材。意味着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做到“深人浅出”,没有对教材的“深人”,也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浅出”。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教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非常简单,平庸的教师常把简单的内容教得非常复杂。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对教材的研究深度存在差距。

2、超越教材。尊重教材不等于唯教材。用教材教,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学习化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意识、思想、方法、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

二、妙设情境——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助推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但是,所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价值,既关注生活现实,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要尊重语文的本质,三、巧设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要精心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兴趣、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巧设练习——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在有限的课堂练习中,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的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迎来灿烂的阳光。

7.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七

一、转变思想是前提

由于“教师教、学生学”已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所以一下子要改变这种模式, 总有许多不适应。思想决定行动,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革, 相信学生,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 要彻底改变原来语文课堂的“满堂灌”“满堂问”,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问”。

二、导学案是灵魂

高效课堂不是把课本交给学生, 教师就什么也不用管了, 任由学生发展, 而是要教师在课下下更大的工夫, 依据本课的特点, 围绕课程的三维目标, 设计本节课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依据, 是总纲, 是本节课的灵魂。在导学案中包括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当堂达标、课后反思等。通过导学案, 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达标等环节的调控, 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依据不同的课本内容, 设计不同的流程, 非固定格式。另外, 导学案在编写时, 要依据课本内容, 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要由低到高, 螺旋状上升。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呈阶梯式推进。不同的学生在用导学案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适合自己做的习题。这样能有效避免优等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好”的现象。作业中设置的练习题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 要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 要突出一到两个重点训练, 着实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就是, 导学案内容要适量, 以一节课内刚好完成为最恰当。

三、高效是最终目标

语文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还是省时高效, 在有限的课时内, 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曾记得在语文教学专家魏书生一场专题报告会上, 魏老师讲他的学生的学习方法。魏老师是专家, 所以整天要到全国各地讲学, 大部分时间不在校内。他的学生就在班内自学, 学生采用横向学习的方式, 一至两周内就把一册书全部的生字词学完, 接下来的几周分别学习古诗词、课文内容, 然后就是互相出题, 每人出一份试卷, 通过互相答题,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当时虽然没有高效课堂的提法, 但魏老师的教学方法确实是高效的。我们在运用高效课堂时, 也有部分采用了魏老师的方法, 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凭已掌握的知识去预习新知识,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去读、去说、去写……这样, 在“放”中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师只是做好一个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课本上的内容, 当堂完成, 无课外作业, 真正地做到了省时高效。

四、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关键

完成导学案的编写, 上课时教师并不是万事大吉了,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随时把握学情, 灵活进行调控, 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 只讲学生的疑点,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也就是做到二度备课, 灵活应对。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 开拓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敢于说, 敢于讲, 敢于做课堂的主人。

8.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 篇八

一、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的,教师需要适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的语段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荷塘的恬静迷人、诗情画意,可采用多媒体设计出曲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荷花,凝碧的波痕,悠扬柔美的背景音乐,及深情地朗诵,有画面,有音乐,有朗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之中,脸上洋溢着欢快,陶醉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跟读的声音越来越大。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使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可见,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情境。课堂上,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博爱之心。有时学生一个小小的错误,教师不是严厉批评,而是善意提醒,可能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地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学生的错误就成为活跃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民主交流。真正的理想课堂,应该是这样和谐、其乐融融的课堂。

课堂气氛的调节,需要教师特意创设情境,同时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如,用形象通俗的熟语、声情并茂的朗读、风趣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当然,熟练的教学机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等,也极为重要。

二、合作探究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前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同时养成团结互助、合作竞争等优良品质。合作探究过程中,那些激情争论和有创意的亮点,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欢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教学《雷雨》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周朴园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性格特点,可以放手让学生依据文本反复体会文本语言、动作、神态及内心独白,让学生结合文本形成个人观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表演。学生讨论热烈,兴头十足,课堂学习环境极佳。

三、精彩留给学生

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有“教”的设计,也要有“学”的设计。“教”只是为学生“学”提供一个平台,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是用预设教案去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环节,而是灵活地处理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的环节充分展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一句时,学生对如何理解“惊心动魄的伟大”的陈述对象的问题,意见出现分歧。对历来众说纷纭的这句话,在很多教学设计中,设想把这句话的几种不同理解依次给学生说一说,让他们课后分析探讨。但此时学生积极踊跃,好些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如果让他们课后去分析探讨,必然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放弃下一环节的内容教学,把时间让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精彩表现常常出人意料,他们争相讨论,学生状态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最后,经过一番分析商讨,达成一致,保留了这两种观点:

(1)这一句中的“惊心动魄的伟大” 是赞颂刘和珍等的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惊心动魄”指她们的行为、精神震撼人心。

(2)“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指骇人听闻的罪行,借以讽刺军阀政府的残暴和血腥。

教学中,学生争相发表看法,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课堂上洋溢着激情盎然的热烈气氛。这堂课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精彩得以展现,这是值得的。

四、适时表扬与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对学生及时表扬、鼓励,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而言,当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学习的斗志就会立马提高。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要常常以温馨的微笑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你说的太精彩了”,“你的看法真有见地”,“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等。以此达到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目的,这些发自内心的评价,必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勇气和斗志,从而让精彩在语文课堂中竞相迸发。

上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500字下一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检察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