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

2024-06-29

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共16篇)

1.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 篇一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学校值班,妈妈让我跟她去拔草。我一拔草呀,惊奇地发现在草丛里有好几只蜗牛在那里爬。我像发现宝贝似的一下子把蜗牛抓上来,脑中突然想出一个妙计—让他们赛跑。

我抓了三只先试试,我把他们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前边放了一片嫩叶做诱饵。不要我推,一只蜗牛就开始迅速地往前爬了,它真是绝顶聪明。第二只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先四处张望,突然,它好像也发现了前边的叶子,想吃到那片叶子,也拼命地往前爬。另一只却对这场比赛毫无兴趣,缩在壳里,好像还没有睡醒,仅露出了一只眼睛和嘴。过了一会儿,它们好像忘记了比赛,第一只小蜗牛开始往回爬,第二只往侧面爬。第三只还是在原地,但是它把头都露出来了,哎!这第三只蜗牛最慢,彻底失败了。我把第三只蜗牛放了下去,它被淘汰了。

我让另两只蜗牛重新开始比赛,这时我发现那只较小的蜗牛开始向那只较大的蜗牛的背上爬去,我对他们充满了兴趣,蹲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会儿的功夫小蜗牛骑到了大蜗牛的背上,大蜗牛像背着大石头似的,每爬一步,上边的蜗牛就向下沉一下,就像一个驼背的老爷爷,太有趣了!可不准欺负人,我把它们强行分开,放到了起点,那只小蜗牛开始向前爬,大蜗牛也不示弱,也往前爬,但是又在半路上停了下来,可能是因为刚才背小蜗牛太累了吧,小蜗牛胜利地爬到了叶子上,获得了第一名,小蜗牛真棒!

哈哈!这次比赛真是太精彩了!如果拍下来,它们的精彩表演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呢!草拔完了,我们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地把小蜗牛放在了花坛里让他们回家了。我想这场比赛也会令它们终生难忘吧!

观察小蜗牛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兴趣,你喜欢观察小动物吗?

2.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 篇二

一年级, 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 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突变。面临这一重大转折, 新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不适应。一是他们不适应以学习活动为主的小学生活, 学习的正规化和负担的加重, 比起那种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前期, 简直天翻地覆。二是他们不适应新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个要求那个要求的, 让他们顾此失彼。三是他们不能妥当处理好集体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小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容易闹情绪, 人际关系的处理让他们不知所措。众多的不适应, 再加上家长的过高期待, 容易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恐惧、退缩、郁闷情绪, 并导致过度焦虑, 直接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 进而产生学业不良或其他不良行为。因此, 教师应抓好幼、小过渡, 缩短儿童“断奶期”, 帮助其尽快自觉地适应学校生活——健康快乐一年级。

一、小准备, 大过渡, 给孩子一个入学准备期

许多孩子没有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一些刚入学的新生, 到了校门口或者教室门口会抱着妈妈哭;一些新生会找借口, 说这里痛, 那里不舒服, 不愿去学校;还有一些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玩弄文具, 忘带书本、作业的事情常有发生, 许多学生的爷爷奶奶便成了专业“快递员”……

对于已经习惯了幼儿园轻松随便生活方式的孩子, 对即将开始的小学学习普遍存在“既期待, 又害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上学后, 学习压力增大, 困难增多, 在心理上很难马上适应, 有的孩子甚至会感到厌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 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 做好了这些帮助孩子入学的“小准备”, 就能促成孩子的一年级“大过渡’。

1.心理准备——让孩子向往小学

家长可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 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 向孩子表示祝贺, 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家长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 也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 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 上学是一件无商量余地的必须做的事。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 家长要向孩子介绍一下小学的学科内容, 班级授课形式和老师的分工, 等等。

2.物质准备——让孩子拥有装备

在开学之前, 家长要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橡皮、铅笔刀、铅笔, 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书包不必太大, 实用、结实就行。最好是双肩包, 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同时, 还要手把手地教给孩子怎样使用这些学习用品, 例如铅笔怎样削, 文具盒怎么整理……

3.环境准备——让孩子拥有“家庭教师”

上学以后, 必须让孩子养成在家学习的好习惯。孩子放学后, 家长先笑脸相迎, 主动与孩子聊一聊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表扬孩子表现好的方面, 让孩子放松一下。接着让孩子坐在书桌前, 摊开教科书及作业本, 复习当天所学习的功课。游戏、看电视都得在做完功课以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使当天老师没有布置作业, 也要让孩子在书桌前看看书。如此每天在相同场所、相同时间实施, 渐渐地, 孩子就会养成放学后在家用功的习惯。

二、新体验, 大氛围, 给孩子一个心理适应期

对于新环境, 谁都应该有个心理适应期, 大人都是如此, 何况小孩。全新的体验, 需要时间, 更需要氛围。

1.“包装”教室环境, 让孩子恋上新家

一个布局合理, 既美观又舒适的校园环境, 是孩子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条件。为了避免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产生过大的反差, 给他们创设一个家园化的教室, 他们在情感上必然产生亲切感, 就会有一个“心理安全场”, 也会恋上这个“新家”。

我校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就让他们参与到班级布置当中, 当好班级“设计师”。 共同设计, 共同创作, 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 让教室真正成为孩子的温馨家园。因为是自己亲手设计, 亲身参与的, 所以孩子们倍感亲切, 对其中的规章制度也就不会排斥, 而会欣然接受。

2.“寻找”同伴阵营, 让孩子不再孤单

一年级孩子原本对新环境是充满好奇的, 为什么有的还不愿意上学呢?因为他们觉得原来的同伴分离了, 进入陌生环境, 没人一起玩, 缺少安全感, 缺少朋友。因此, 教师要重视“同伴关系”的建立, 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同伴群体, 让孩子觉得不再孤单。比如一个内向的孩子, 可以替他安排一个热情大方的同桌;一个不大爱发言的孩子, 可以替他安排一个口头表达力强的同桌;一个动作拖拉的孩子, 可以安排一个作业速度快的同桌。

3.“构建”角色网络, 让孩子期待无限

孩子读一年级后, 上课下课, 作业、活动都有一些规则要求, 就是这些让他们不适应, 因为他们既想得到表扬, 又不想受约束。所以教师要给他们创造环境, 让他们有新的角色, 更有成就感。一年级的孩子, 荣誉感极强, 容易满足, 所以教师可以替他们构建角色网络, 让他们有事可忙, 有角色可当。还可以让他们身兼数职, 这种角色当不好, 还有另一种角色, 总有一种角色让他有满足感;今天做不好, 明天可以继续努力, 过段时间还可以转换角色, 让他不会失望。比如, 除了班干部, 可以设置诸如领读员、领操员、路队长、图书管理员、四人小组长等, 甚至可有报纸发放员、媒体管理员、课桌整洁检查员、学习用品准备督察员等。

规范的落实, 习惯的养成,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都是参差不齐的, 今天小张进步了, 也许明天他又退步了;这点要求小李一学就会了, 也许小张却屡教不会。这一切差异都是可能存在的, 所以老师还是要实施人性化大管理, 给孩子一个不断重复、变化、逆转的成长过程, 最后实现真正内化后的进步质变期。

1.会说话的时间表, 一份温馨小提示

进入小学, 首先作息时间变化了, 学生的脚步有些跟不上了。那么人性化管理, 就可以从时间表改革开始。

看似单调的时间表, 摇身一变, 成了一份多功能的“温馨提示”, 不仅起到了提醒学生时间的作用, 而且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到了每一个小环节, 虽然同样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但用上了充满个性化、人情味的语言, 学生感受到的就不是强制和冰冷, 而是亲切和温馨, 也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小小的一份“时间表”就像一位时刻在教室里不说话的老师, 无声地提醒着学生该怎么做, 要注意什么, 这对于入学新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像这样充满人性化的标语、提示还有很多, 这些温馨的话语, 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行为。

2.多样化的评价, 一张心情晴雨表

设计多样化的评价, 让孩子的心情天天阳光灿烂。一个好孩子, 不一定就是发言积极、专心听讲、作业认真, 评价应有更多的内容, 要时时处处让孩子有成就感。可以针对行为规范的要求, 采取“星级制”评价, 优秀的多得几颗星, 那么表现一般的也能得一颗星, 不会毫无期待。这样人性化管理, 各项行为规范就不再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孩子, 他们慢慢努力, 进步一点也是进步, 逐渐将这些规范内化为自我的要求, 他们的行为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3.在躁动中慢慢清醒 篇三

又到了岁末的时候,电影院照例用各式噱头招揽观众。虽然稍显老套,但“贺岁片”依然是一块闪亮诱人的金字招牌,让各路片商在争夺放映场次的硝烟中挤破了头。从1998年初,冯小刚导演凭一部“春晚小品”风格的《甲方乙方》赢得3000万票房,在低迷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掘到第一桶金开始,“商业”这个一直被电影艺术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双重鄙视的贬义定语,便逐渐成为左右中国主流电影发展的不二法门。

10年之后,当冯小刚以一部战争题材《集结号》再度进军“贺岁档”的时候,他所面对的已不再是昔日独孤求败的市场格局,而是狼烟四起、群雄争霸的混战场面。

“十年一觉光影梦”,当我们回头审视中国电影近10年来的变迁之道,会发现我们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虽然未来的图景尚未清晰,但喧嚣的市场动力早已迫不及待地躁动着要冲决向前。

“武侠大片”的盛与罚

中国电影商业化最主要的贡献,是让电影再度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并且逐步淡化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力。看电影不再是单位工会派发的“福利”,而是文化生活中一项体面、时尚的娱乐消费;拍摄电影也不再是政府主导的宣传工作,而是按照经济规律投资、运作和获得回报的企业行为。

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让电影回归市场”这一概念的置换对中国电影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它初步厘清了电影业混乱无序的游戏规则,构建出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商业模式,并且为电影市场的复苏和扩张打下了基础。

从1998年至今,中国电影人在商业电影的创作题材和市场定位上几经周折。虽然《甲方乙方》在票房上一鸣惊人,但后几年以市井路线继续走红贺岁档的冯小刚电影,并没有在中国电影业内掀起太大的波澜。还没有完全摆脱电影制片厂体制以及“重义轻利”传统的中国电影界,依然以精英视角俯视这位出身卑微的电影导演及其“京俗”口味的电影作品。

直到2000年台湾导演李安,凭借中国传统题材的武侠片《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在全球斩获了上亿美金的票房。这种在国际上“名利双收”的美好前景才牵动了张艺谋、陈凯歌、何平等中国几位一线导演的心思,他们的目光也跟随地锁定在具有海外市场潜力的古装武侠电影,于是更具有市场指标价值的中国商业大片纷纷出笼——“谋记”的《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凯歌版的《无极》,何平版的《天地英雄》,以及冯小刚不甘人后而打造的《夜宴》。

2002年~2006年,投资巨大、明星荟萃、极尽铺张绚烂、夸张和炒作之能事的武侠大片狂潮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的路线图。

从积极的角度评判,这一时期电影的市场化转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步入了快行道,国际通行的投资与制片体制和明星制度基本成型,大型电影拍摄基地和高等级的电影院线纷纷投入运营;民营公司拥有了进入电影产业的入场券,国内电影市场显露出惊人的消费潜力,而在电影管理机构和创作群体之间长期存在的“猫鼠之战”,也在票房至上的原则下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若从批判的立场而言,这些金玉其外的古装大片正暴露了中国电影在商业机制尚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可能出现的缺憾:虚无乖谬的史观、苍白空洞的叙事能力、庸俗甚至血腥的审美情趣、过度膨胀的商业欲望、不切实际的海外市场预期,以及对国内观众居高临下的藐视态度,都让这一波商业电影的弄潮儿或多或少付出了名誉的代价。

当我们回过头来总结这场喧嚣一时的“古装武打大片”风潮时,会发现,它们在开拓中国电影市场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其囿于视野和经验的局限性几乎同样引人注目。

票房促电影人强制性更新

随着“第五代”导演主导的武侠巨制时代落下帷幕,中小成本商业片的存活能力再度成为检验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块试金石。2006年的票房黑马《疯狂的石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也让青年导演宁浩成了投资者追捧的红人;但拥有很高美誉度的导演兼演员姜文却再度折戟沉沙,其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成为200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败笔”,其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也愈发微茫。

从某种意义上说,票房价值与盈利潜力越来越成为评判电影人生命力的硬性指标。对于新陈代谢过度缓慢、市场发育仍未充分的中国电影界而言,这倒不失为一种引入新鲜血液的强制性方式。

“九七”之后,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图存”,对中国电影的商业变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香港电影人代表富于市场经验和商业运作传统的电影制作力量。他们多年在国际电影市场开拓打拼的经验,以及在电影技术领域的优势,有助于让中国电影朝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影产业化模式进一步转型。

内地传统的电影制片厂员工体制被打破,演员或签约于经纪公司,或拥有个人的经营团队;而电影公司也竞相以明星的多寡及身价的高低作为谋求投资、估算票房和炒作市场的主要手段。

2007年岁末相继上映的“贺岁电影”中,由中影公司出品,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与周星驰自导自演的《长江七号》都是众望所归的重头戏,这也意味着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前景,正朝着整合华人电影资源、构造大中华电影圈的方向全力推进着。

4.慢慢长大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 篇四

孩提时代,亦如红茶,这般的甜蜜。

年幼的我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爸妈的掌上明珠,轻轻的捧在手心里呵护着,宠溺着,给予着最好的物质与环境。那时的我,是那样单纯干净,不需要理会世间的污秽,不需要担心考虑未来,如同误入凡间的精灵,瞪着调皮玩味的眼眸,快乐的生活着,无忧无虑。

就这样,我在孩提时代的甜蜜中慢慢地长大。

碧玉年华·亦如苦丁茶

午后,桌上摆着一杯苦丁茶,轻抿上一口,浓郁的味感沁入心脾,涩涩的,苦中却又渗着淡淡的甜。

碧玉年华,亦如苦丁茶,这般的苦中带甜。

初三的我即将步入高中,如今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整天都在学校与家两点一线间徘徊。一张张冰冷的试卷代替了我们的笑脸,成堆的练习题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如同一根缰绳,勒得我们快喘不过气来。然而,我却没有休息的机会,只能不停地埋头奋笔疾书,深怕被别人超越,生活也就没有了乐趣。索性,当听到满意的成绩的那一刻,心中才会涌上久违的欣慰与甜意。

就这样,我在碧玉年华的苦与甜的萦绕下慢慢地长大了。

成长是一杯茶水,需要我们慢慢品,细细饮,才能品出其甜蜜,饮出其苦涩。不管是甜,亦是苦,都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伴随着我成长。

5.慢慢长大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 篇五

小时候,走在乡间的泥土路上,心情无忧无虑,抚摸着稻田的麦穗,听着风吹,坐在漫无边际的公路上,看着飞驰的汽车一恍一恍地过去,我总很好奇,于是便随着它们一同奔跑。那时,我总觉得我会一直如此,那岁月便是漫长的,而我仍在岁月的漫漫中,享受着儿时的`年华。

再大点,我就到了楼宇群立的城市,漫步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消失的只有静静的风吹,甘甜的麦香。马路上来往的、喧嚣的鸣声,让无聊的街道上又增添了几分噪声,许许多多的人都低着头,举着手机走在路上,仿佛这个城市的天空没有那样的湛蓝。那时,我又感到了岁月的匆匆,不再是安逸度日的漫漫时光,却变成了无穷尽的汲取。

而如今,在我的学校,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伙伴,又经历了知识的濡养,我变得更加理性,并不是单纯的以物质的变化而影响心情,而是随外界的改变而努力适应,但心中放不下的,儿时的田野、泥泞路和那片湛蓝的天。于是,在某个假期,我回归乡间,可心却早已不知所终,看着儿时抚摸过的稻谷,似乎毫无感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却又找不到儿时的快乐。于是我躺在那田里,静静的思索着,这么多年来,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或许是经历改变了我,却又回首过去,岁月已逝。时光如水,流逝的便一去不复返了。

6.在学习中慢慢积累 篇六

多媒体Power Point计算机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熟练掌握Power Point课件的制作方法,有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辅助语文教学,高效地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因此,Power Point计算机课件制作技能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学习了PPT课程的学习。

其实说实话,对我们教师来说,PowerPoint课件是最早接触的,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作业,完全没有问题。不就是利用PowerPoint可以创建出非常漂亮的幻灯片文稿,顶多么插点图片,加点声音,要不来点影片的添加,设置不同的背景......可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很大的。我的第一次作业就被难住了,才发现原来PPT居然还可以画图,OMG,为什么我以前从来不知道。本想抱着偷懒的心随便敷衍一下的我,开始认真观看网上的教学视频,一步步跟着视频做作业,用了周六整整一天才完成了作业一,忐忑地等老师打分,得了70分,第一次作业给了我不小的打击,但是更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

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我通过对每个章节的仔细学习,才知道平时经常用的ppt有如此强大的教学课件制作功能,可以说我之前所掌握的知识ppt课件制作功能的冰山一角。多媒体以它更直观,更灵活,更易让学生理解的特点使它成为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的首选。而之前我只是对ppt课件的制作有一点认识,现在我可以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比如之前教课文《乡下孩子》时,我只是放了课文的文字内容在PPT课件模板上,让学生读读看看。其实跟读课本差不多,现在学了课件我可以很方便插入有助于教学的图片,在图片的旁边编辑相应的段落,使整个幻灯片图文并茂。“纺织娘”这段时,学生对纺织娘不熟悉。我在幻灯片的一边插入了纺织娘的图片,另一边出示这段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了解了纺织娘,头脑中有了纺织娘的样子。再引导学生“大声读、小声读、有节奏地读”,把纺织娘的叫声读成一首歌。感悟到纺织娘也能唱歌,是那么的有趣迷人,耳边好像响起了纺织娘的歌声,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从中明白作者非常喜欢听纺织娘的歌声,相信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更有助于学生动情诵读,增加了阅读教学中“读味”。

7.慢慢走,欣赏啊 篇七

在内心纠结、盘缠种种念头的时候, 哲学, 哪怕是浅显的哲理, 是可以安抚心灵, 予人沉思, 让人沉静的。剑桥出身的英国青年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 用轻松优雅的笔调, 游记式的体裁, 形象的譬喻, 深入浅出地解析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塞内加、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在伊壁鸠鲁看来, “在消除了匮乏的痛苦之后, 清茶淡饭与丰盛宴席带来的快感是相同的”;“很少有比思想更好的医治焦虑的良药了。把我们的焦虑写下来, 或者在谈话中说出来, 其主要内容就显露出来了。了解其实质之后, 我们即使不能消除那问题本身, 也可以退而求其次, 消除它的一些特点:迷茫、错位、惊愕”。

用近乎口语的文笔抒写心事, 这种围炉谈话式的文字, 拉近了哲学与凡人的距离。著名的“帝王哲学家”、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 在他的不朽著作《沉思录》里, 娓娓道出他对人生的感悟:“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烦恼, 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尊重那宇宙中最好的东西, 这就是利用和指引所有事物的东西。同样, 也要尊重你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它具有跟上面所说的同样的性质”。哲思是静美的。在《周国平小语》中, 这位睿智的中国哲学学者这样劝慰自己, “有时候, 我们需要站到云雾上来俯视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们, 这样, 我们对己对人都不会太苛求了”;“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 但是, 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 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说到失去, 想起了在茶馆与朋友聊天时听到的一个故事。很多炒股的人, 成天趴在电脑前, 眼睛紧紧盯着K线图, 精神高度紧张, 一年下来, 进进出出的, 赚不了几个钱甚至赔钱。而有位股民身患重病, 进医院躺了大半年, 股市抛到了脑后。出院后他又休养了一段时间, 这才想起打理他的股票, 一看, 居然翻了几番。他醍醐灌顶, 如得真经。

这就是了: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是心动。生活中, 有比发财更美妙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比如亲情, 比如健康, 比如一份恬淡的思绪, 比如对整个世界的“阅读”。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自传《我的最后一口气》, 最后是这样的:

只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我要离开时, 还有那么多事情还在继续, 好像长篇小说连载了一半突然中断一样。过去几十年来, 这个世界变化这么大, 发生过这么多事情, 我死了以后, 将看不到这个世界继续变化, 继续发生别的事情, 这将会是一大遗憾。坦白说, 我虽然很讨厌新闻界, 但我死了以后, 每隔十年我会从坟墓里爬出来, 出去买些报纸, 夹着这些报纸, 知道这个世界这些年来到底发生了哪些灾难, 而我此刻正躺在我的棺材里, 既安全又舒适。

多么达观可爱的老头, 文字中充满了对尘世的依恋。

古往今来, 多少诗人慨叹, 生活是多么美好, 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本期《视听界》, 我们策划、推出了一个话题“关注电视市场的‘蓝海’——生活服务类节目”, 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奥运背景下, 在央视可能一台独大的阶段性市场中, 关注生活, 贴近生活, 做优做活生活服务类节目, 是地方电视媒体重要的竞争策略之一。读完这些文章, 居然发现, 生活中有那么多可资入镜的画面, 那么多可资共享的体验。在和平年代, 让人们生活得更加雅致更加幸福, 当是电视人不懈的追求。我同时也想到, 当着电视人瞄准了大众的生活和精神诉求, 去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地制作各类节目时, 是否忽略了对自己的健康、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神的关爱。传媒人生活节奏忙乱, 工作繁重, 心理压力大, 时常处在急匆匆赶路的状态, 甚至透支生命, 容易疏忽了自己的心声, 情绪之弦总是紧绷, 以至于内心干枯、艰涩, 如同缺少丰沛雨水的旱地。“慢慢走, 欣赏啊”, 是矗立在阿尔卑斯山口的警示牌。这里风景秀美, 但弯多路险。一度, 路过的司机匆匆赶路, 交通事故频仍。当地人立此警示, 平凡朴实的一句话语, 在提醒过往司机的同时, 也给了路人一份从容人生的感动和感悟, 从此事故大为减少。

是的, 慢慢走, 慢生活, 谢绝一些不必要的应酬, 给自己留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吧, 去春天的绿地踏青, 与天真的孩童玩耍, 看天空云卷云舒, 观庭前花开花落, 或者放一碟幽幽的背景音乐, 在家中安静地读书。如此这般之后, 对工作, 对生活, 或许, 你会有新的发现, 新的领悟。还记得海子的那首诗么: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8.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 篇八

但是文章最后就我国是否要保留中口径机枪得出的结论是我军有轻量的12.7mm机枪,可以携行跟进小分队作战,所以7.62mm一级中型机枪可以去掉。这个结论本人不能苟同。

我军是否能去掉中口径机枪而仅装备大口径机枪,我认为是不行的。大口径机枪的质量是决定能否装备到步兵分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弹的质量。这里假设一个极端的事例,如130mm火炮就是减重到4个人可以扛着走也不能装备到步兵分队,因为仅一个炮弹就40kg左右,再加上药筒两个人勉强能搬走,一个步兵班可以装备一门炮外加4枚弹,一旦开火,一两分钟后这个步兵班的战斗力就等于零。这里再以一挺中口径机枪配600发弹为准分析弹药质量的影响。每发7.62mm枪弹质量约23g,600发弹质量约为14kg,枪加上弹药两个人可以方便携行。如加上三脚架,一挺中口径机枪可由3人携行。而12.7mm大口径机枪大幅减重后的质量为26.3kg,加上它较大的体积,行军时仅枪身及枪架没有3个人伺候是不行的,每发12.7mm枪弹质量约125g,600发弹质量75kg,如一个人负荷19kg则需要4名士兵,包括弹药在内至少要由6名士兵携行。我国单兵负荷标准为20~25kg,实际上按中国人的体形,要求兼顾负重和行动的灵活性负荷不能超过15kg。

所以步兵小分队行动,中口径机枪至少配置2名士兵,而12.7mm大口径机枪至少要配置6名士兵,造成大口径机枪伴随小分队行动占用编制太多。

在战术行动中,12.7mm大口径机枪不同状态下的转换时间相对较长,跟随步兵小分队行动时不能在行进中保持射击状态。大口径机枪一般要预设射击阵地,不能像中口径机枪那样在任何地形下可随时展开射击。

再有,大口径机枪取代中口径机枪装备步兵分队,则与其他步兵轻武器的火力衔接性与融合性不好。12.7mm大口径机枪的最佳射击距离是1000m以上,如果在此距离上射击,步兵分队的其他直射武器基本上达不到射击效果。步兵分队轻武器的射击一般在二三百米以内进行,如果这时大口径机枪才开始射击,由于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射击特征如焰、烟等,则相当容易遭到对方各种步兵轻武器的打击,加上转移不易,后果则是战场生存率低。而中口径机枪就可以跟其他轻武器在射程和火力上很好地配合。要知道中口径机枪本身就是在战争的实践中诞生、完善和发展的。

正确的结论应该是:在我国中口径机枪一样需"慢慢走"而不能撤装。

最后说一点,轻武器的质量并不是越轻越好,兵器的研制中过分突出某一项性能必然要牺牲其他一些性能,如机枪质量越轻枪弹的散布就越大。外军不考虑大口径机枪的减重主要是战术思想不同而造成的,外军的大口径机枪一般都采用车载和机载,根本就没有靠人力长距离驮运的战术要求。

9.在痛苦中我们慢慢长大作文 篇九

7岁时,一不小心我的头被门撞了。从此我眼皮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痕;次年,我因为贪玩不小心嘴边被玻璃尖刺中,我的脸上又刻下了一道疤。

这两次受伤,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应该小心,否则,要受到惩罚。

9岁时,我在回家的路上。不幸之神再一次降落在我身上:一条狗突然从草丛中窜出,咬伤我的手,我哭喊着跑回家。爸爸怕我得狂犬病,把我送到医生那里打了狂犬疫苗。可后来,我手上又留下了伤痕。

被狗咬后又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意外。

10岁那年,我上五年级,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叫我阅读课文。一向口吃的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变得更口吃了。才读了一两句,就吞吞吐吐,老师批评了我。责备我学习态度不端正,当时,我觉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因为我口吃是天生的。当时,我真的很生气,只好自认倒霉。

这件事过后,我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战胜口吃的毛病。

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我最难忘的那次,那是两年前——随着“嘭”的一声刺耳的法槌声响,“现在开庭!”我崩溃了。这次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灾难——父母离婚!我被迫和父亲生活,可我整天都生活得不快乐。当我快要疯时,是母亲把我从绝望中拉了回来,使我的心灵有了一丝安慰,我多么怀念从前的生活。

父母离婚前,我的生活是美好的。温馨的家庭培养了我的快乐,乐观向上的性格。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和妈妈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就这样矛盾越激越深。最后,他们提出了离婚,我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就这样,慢慢地,我从一个快乐的男孩变成了一个性格孤僻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父母的苦心,不再责怪他们。

屡受痛苦的我,陷入了沉思……

10.我在慢慢长大【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我长大了》-----第一课时《我在慢慢长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的生活照片,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并为此感到高兴。

2、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逐步养成探究的好习惯及学习探索的方法。①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 ②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③学习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

学具准备:

教师:幻灯片、一个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白纸、调查表等。

学生:

1、从小时候到现在的照片;收集自己成长历程的资料,如自己不同年龄段的体重、鞋号(可以回家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等。

2、胶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课前组织。

今天,老师要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你们愿不愿意配合老师把这节课学好呀?但老师在课前要提个要求:第一,上课时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第二,回答问题时做到:积极踊跃,声音宏亮(出示后,可让一个学生读一下,然后齐读一下)。你们能不能做到?

二、观察生活照。

1、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生活照片,问: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

问:这是老师“五一节”期间,在“林海生态博览园”和一些老师照的,你们能从中找出老师吗?

2、老师今天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小同学,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同学。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

3、教师:照片可以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使我们想起许多以前发生的事。

4、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照片,先在小组内互相看看,简单介绍一下。

教师:介绍时,要说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在一起照的”。

5、学生趣味盎然的在四人小组内展示、介绍自己的照片(教师可适当让几个学生上讲台前展示自己的照片)。

注: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如真棒、真帅、长得像个公主等。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6、教师问: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照片,你发现照片有什么变化吗?

7、教师引导学生:从身高、体重、衣服、帽子、脚印、……这些方面,认识到自己确确实实在长大(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我们在渐渐长大)。(在慢慢长大)

8、谈话:看了照片,我们发现这个同学在慢慢的长大,我想我们在坐的所有小朋友也是一样,都在慢慢的长大,你们说是不是呀?(板书课题:第四单元第1课《我在慢慢长大》)

三、感受成长快乐。

1、教师:刚才我们一块看了一个同学的照片,也看了自己的照片,照片记录下小朋友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如:身高、体重、衣服、帽子、脚丫等等,都有变化。同学们看着,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的生活,真快乐呀!可是,只有照片才能证明我们长大吗?还有什么东西和方法也可以证明我们在渐渐长大?

2、生述:还可以从学到的知识看出,我在长大;还可以从穿的鞋子的大小看出来;还可以从行为习惯;理想……

3、教师:同学们想的很全面,从各个方面说出了也体现出了自己在长大,现在,你们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学到很多知识了,懂事了,还能干很多事情了,你们高兴不高兴呀?

4、教师:刚才同学们展示的照片,调查的身高、体重等等,都是自己的成长资料,老师问一下:怎样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成长资料?怎样才能将这些收获保存的时间更长、记得更牢呢?

5、学生分组讨论办法。

6、各小组汇报办法(办展览、写故事、制成小相册等)

四、课堂延伸:制作小相册。

1、教师提出要求:①小组分工合作,也可自己做,把照片按照一定的顺序制成小相册,展示给大家看。②要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制作的又快又美观,提前制作完的同学可报数。③相册下可加上“妈妈您辛苦了”、“美好的回忆”等充满爱意话语。④制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2、学生制作相册,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展示,(提前做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相册粘在黑板上)学生参观,互相借鉴经验。

五、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我在慢慢长大》,你有收获吗?说说看。学生:有,我知道了自己在慢慢长大;我学会了制作小相册;我学会了分类整理自己的照片;我……

教师:大家回家后,把你制作的小相册放到爸爸妈妈能看见的地方,给他们一个惊喜。

11.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 篇十一

在我和丛文爱上彼此后,我们给迟来的爱情举办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仪式。

“被爱”惯了,婚后竟不知如何去爱

2008年8月18日,30岁的我和丛文步入了婚姻殿堂。从相亲到结婚,我们只用了3个月时间,我们已经被社会舆论与各自父母遇到了将近崩溃的边缘。我们不约而同地拒绝搞婚礼庆典,选择了去海南三亚旅游。

所谓的洞房花烛夜,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尴尬的。我洗了澡躺在床上,丛文洗完后,穿戴整齐地从浴室里出来。看着床上的我,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最后鼓足勇气钻进了被窝。没有两情相悦的激情澎湃。我感觉新婚之夜就像两个网友间的一夜情。一切平静下来后,望着那个依然陌生的背影,我脑海里蓦然闪出一句话:“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好在,肌肤之亲还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那7天我们玩得还算愉快。

结束蜜月回到庸常的生活中。我们并不觉得结婚后与单身时有太大区别:周六周日做家务,有时结伴去父母家;一方有应酬,会客气地给对方发个短信通知一声;有了大病小情。也会关心地为对方求医问药:遇到各种节日,会很精心地为对方挑选礼物……对于各自的私人空间。我们也极为尊重,甚至不曾追问彼此过去的情事。对于这种状态,我们是相当满意的——既结束了单身孤旅,也依然有着身心的自由。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那件事发生时我们才彻底明白:没有爱的婚姻真的是不道德的。

婚后6个月,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我的第一感觉是,婚结就结了,但不能因为孩子让自己失去自由、自取束缚。在这一点上。我与丛文不谋而合。

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做流产手术。那天与我同时等在手术室外的还有一位怀孕四个多月的准妈妈,她的子宫内长了肿瘤,已经严重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不得不做引产手术。上手术台前,那位准妈妈还在一直哭求医生:“让我生下这个孩子吧,只要孩子可以活下来,我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换……”

在那个准妈妈悲切的哭声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冷酷,母性也在那一瞬间萌发。尽管我腹中的孩子并不是爱的结晶,但至少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与我骨肉相连的生命啊!可是,冰冷的器械已在我身体里翻江倒海,我的眼泪终于决堤了。无爱的婚姻不仅是不道德的,甚至是可以谋财害命的!

一个小时后,我内心凄惶地走出手术室,身后传来那个准妈妈高高低低的哭喊声,她丈夫在手术室门口站着,满脸是泪。丛文正在看手机电子书,气定神闲,仿佛我做流产手术只是进了一趟卫生间。我委屈、难过、愤怒,除了流泪,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丛文这才意识到我的情绪,作为回报,他能想到的就是在打车回家的路上,给我买了一台最新款、价格不菲的诺基亚手机。

回到家里,我把手机狠狠地摔在床上,对丛文大喊:“我要跟你这个冷血动物离婚!”他愣在那里,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这是我们相敬如宾的婚姻生活里惟一的一次战争,且火力如此之猛,让他十分震惊。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丛文几次试图和解未果,便没有了声息,只是每天按时给我做一日三餐,并把水果、零食送到房间来。我仍然无法原谅他的冷血,一副发誓要离婚的架势。

三天后,闻讯赶来的婆婆看到我房间里堆积的食物。大骂丛文:“你知不知道这小月子比真正坐月子还重要,侍候不好是会终身落下病根儿的。”丛文替自己辩解:“我怎么会知道?”“你怎么就不该知道!祸是你惹的,然后让她承担后果。你不是整天上什么网吗,你不是说那个网无所不能吗。你不是说随便一搜就什么都知道了吗?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冷血的东西,那孩子可是你们的骨肉啊,说不要就不要了。我要是像你这么随便,你现在还能在这个世界上人五人六地活着吗?”

婆婆转身望着苍白憔悴的我,声泪俱下:“妈来晚了。让你受苦了。傻孩子,他混蛋。你怎么不知道给妈打个电话呢?”看着婆婆的眼泪,我倔强的内心一下子柔软了下来。看着婆婆手脚不停地为我做饭,命令丛文做这做那,我突然感觉到,这个曾被我视为陌生人的老太太跟我有关——原来,陌生人之间也会产生如此温暖而感人的亲情。再看被训得体无完肤的丛文,在百度上恶补了有关小产的常识后,整个人都有些蔫了。在丛文诚惶诚恐的态度里,我第一次真正关注起他的品质——这小子的心地还算善良。

正是那温暖的感觉,让我醒悟:婚姻对于我和丛文来说,不应是抵挡剩男剩女尴尬的外衣;在孤独的世界里,我们要找一个心手相牵的人,慢慢变老。

那天晚上,我和丛文突然变成了两个乖孩子,静静地坐在婆婆身边,听她讲那些过去的事情一从她与公公的相识到如今白头偕老。虽然没有电视剧浪漫,但绝对精彩感人。这是我和丛文第一次受到的正宗的爱的教育。

婆婆走后,我和丛文结束了冷战,开始认真地反思婚姻。

原来,爱是可以种植的

我们决定让对方爱上自己。既然做过离婚的最坏打算,何不做一次相爱的最大努力呢?

那天晚饭后,我和丛文没有像往常那样一个玩电脑一个看电视,而是各拿出一张纸。在上面详细罗列出各自的爱好。在网络游戏、看电影、运动这三项上。我们志趣相投。我们制订了一张夫唱妇随的“业余爱好表”:周一晚上一起玩网络游戏;每隔一周的周二晚上去看电影,因为周二影院的票价打五折;每周双休日除了回家探望父母,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做户外运动。

第一天晚上玩游戏,我根本不是丛文的对手。10分钟后,忍无可忍的他开始对我恶语相向,“笨蛋”“弱智”之类的词冒了出来。

周二看电影时,丛文想看《阿凡达》,我想看《花木兰》。我们各自去了不同的放映厅,看了自己想看的电影。可想而知,从影院出来后我们的心情并不愉悦。

在参加羽毛球QQ群的大赛中,我脱颖而出。丛文在第一场就败下阵来,我嘲笑他头脑发达、四肢简单。我和一名网友组成混双取得冠军,聚餐时大家向我频频举杯。我从余光中注意到丛文闷闷不乐。为了加重他的不快,我故意逞能多喝了几杯。回到家,丛文粗暴地把我俩从QQ群里退了出来。若是以往,我会同他较真。但那天,我听之任之,心里有一些得意:嫉妒是爱意的初级阶段。

接下来的日子,我制造了许多让丛文吃醋的机会,比如搭男同事的车回家,接收一些神秘短信,饭局突然多起来……还有,我突然对自己大方起来,经常买衣服买化妆品。还总在上班出门前认真地征求丛文的意见:“这件新衣服怎么样,”眼看丛文就要爆发了,我心中自得。

一天黄昏,我在单位的QQ上给丛文留言:“我和刘丹无论在业务上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旗鼓相当,可是关键时刻,人家够媚,于是

上位。难道,女人间世界就得靠这个吗?我想不通。为了那个职位,我努力了那么久。”

很快,我收到了丛文的回复:“我请你去吃哈根达斯,把所有的不快都吃光。”我虽然已经开始流口水,但还是矫情了一下:“算了吧。不升职已经是损失,还要拿咱家的钱去挥霍。太不划算了。”

15分钟后,他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大声说:“走,老婆。我请你去吃哈根达斯。”不顾同事诧异的目光,他强行把我拉走。在公司楼下,我责备他做事太粗鲁,他却大声而愉悦地说:“我就是要让你们同事看到,没被戴绿帽子的男人就是这么理直气壮!”

那天,我们很开心。我夸张地感慨:“在这个公司升职无望,可能就意味着职场上被判了死刑。”丛文颇有英雄气概地说:“工作事小。失身事大。你没工作,我可以养你。别说养你。就是你再为咱家添个下一代。我也养得起。”这话令我很感动。

与曾经不爱的人慢慢相爱

那天像往常一样,我们隔着半米的距离散步回家。我往丛文身上靠了靠,轻轻把自己的手放在了他的手心里。他握住了我的手。在与这个男人结婚7个月后,我真正有了心动的感觉。我调皮地问:“我能不能当众吻你?”他回答:“没人会阻拦你吻自己的老公。”那是我们第一次自发地亲密,我们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老天给了我们一个更加亲密的机会。丛文患有痔疮,已发展到不得不做手术的地步。住院后。丛文表示术后要请护工照顾他。那天出了手术室,他没有看到护工,而是看到我。当我小心翼翼地为他擦身换衣、端屎端尿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活儿还是交给护工做吧。”我笑着对他说:“这可是咱家的隐私,怎么能交给别人呢。”

7天后,丛文出院,他认真地对我说:“晓炎,咱俩也算是患难夫妻了吧?”我笑着点头。从此,再做家务或者帮我打个洗脚水什么的,他不再有任何怨言。

我们渐渐找到了老夫老妻的感觉,可是我们有时会遗憾地认为,跟那些自由相爱的夫妻相比,我们的婚恋少了些许浪漫,少了些许共同的回忆。直到那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灵感。

2009年“五一”,我和丛文参加了他表弟的婚礼。婚礼说不上奢华,但非常温馨。当新娘父亲把女儿的手交到新郎手上,新郎新娘在《婚礼进行曲》中携手前行时,丛文忽然抓住我的手说:“晓炎,咱们再结一次婚吧,给爱情一个名正言顺的仪式。”那一刻,我真想当众拥抱丛文。

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这件事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雷人”的消息——结婚快一年了,居然才想到举办婚礼。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我和丛文态度坚决。

我们的婚礼还算“环保”,我们请来彼此的父母还有各自最好的朋友,只收祝福不收礼金。每一位来宾都发了言,且事先被要求讲述一段与新娘或新郎有关的故事。在那些或可笑或难忘的故事里,我和丛文第一次真切地了解了对方。

丛文母亲的发言最让我们落泪,她说:“作为从小就被父母当作中心的独生子女。在被爱方面,他们拥有得太多,但在爱人方面,他们知之甚少。尽管他们已在去年成为夫妻,但没有夫妻间的关切体贴以及相依为命的感觉。他们先结婚后典礼,固然出位,可是如果没有爱,他们会如此别出心裁吗?如果没有爱,他们会给爱情一个如此不同凡响的仪式吗?今天,我要对我的儿子说一声,恭喜你。终于找到了你的爱情。我更要感谢晓炎,感谢你用智慧赢得了爱情。孩子,我衷心地祝福你们……”

那天。笑声与掌声如潮:那天,感动与激动相伴。丛文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最勇敢的事,就是和曾经不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

12.慢慢教,欣赏啊 篇十二

研课时,我抛出了“放慢语文的脚步”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碰撞。诚然,语文具有农业耕作的某些特征,是一个慢慢滋养和孕育的过程,语文教学不能拔苗助长,而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化育之境。记得几年前读南京师范大学魏南江教授的《语文教学散论》,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语文的深情阐述让我印象颇深:“语文学习是‘农业’,不是‘工业’,靠的是精耕细作。语文学习是‘小火煨汤’,不是‘大火炒菜’,靠的是慢功浸染。语文学习是‘小口抿茶’,不是‘大碗喝酒’,靠的是琢磨品味。”

而今语文教学的现状却并非像魏教授描述的那样,而是明显地打上了“工业文明”的烙印,搭上了“信息社会”的快车。教师和学生围绕着“应试”这根指挥棒进行着“激素速成”式的语文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语文课堂“去语文化”现象日益严重,师生不能沉潜于文本中涵泳、琢磨、品味、沉吟。课堂在热闹中喧嚣,却不能在沉静中生长。语文教师把语文越教越小,考什么教什么,只在那可怜的考点上“做道场”,只在那枯燥的题目里“翻筋斗”。有些教师奉解题方法为至宝,陷入了技术主义的怪圈,结果导致语文课成了知识的肢解和技法的荟萃。语文俨然一个迷路的孩子,在荆棘丛生的地方乱跑,而“他”的家人其实就在周围,却不能施以援手及时相救。

教师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欣赏和品悟语文之美,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读一读清代人周容的《小港渡者》,我们或许会找到答案:“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读着读着,我们的心豁然敞亮,渡者的深意让我们顿悟一个质朴的道理:躁急之人,嗅不到从容的花香;功利之心,品不出人生的真味。作为语文人,我们应该大悟其道:教语文,学语文,需从容而渐进,方能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13.妈妈我在成长中慢慢懂你了作文 篇十三

你总是在厨房里忙碌,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你总是为我们的家庭而奔波,无论你有多苦﹑多累。你像一本读不懂的书,虽然我每天在你的身旁,可是我依然看不透你的心。

人生如画,而你总是画卷中那个温馨的港湾。至今我还犹记在那个漫雪纷飞的冬天,我骑着自行车在刺骨的寒风中,虽然戴着一副手套,但是没有充满爱意的手套依旧抵不过寒风袭来,这时,我便想起脖子外传来的阵阵暖流,这是你亲手为我织的围巾,它很美,真的很美!它载着你对我的那浓得化不开的爱,想到这里,我的心﹑身仿佛置于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总是那么温暖!可惜我还不懂你。

岁月如流,而你总是站在原处等待着我。人生在于不断尝试,我尝试了,真的,并且我拿出了巨大的勇气跨出了这一步,当然,不可能都是成功的,但是当我失败的时,我沮丧、生气甚至哭泣,可是,你总是用那慈祥的微笑、温暖的双手抚摸和安慰我,当我向你倾诉我心中的话,你用一汪春水般的话语来告诉我,化解我心中的不解。你,总是那么温柔!但是我还不懂你。

小时候的我,总是不懂你。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开始逐渐地学会了解你、懂你。

终于走进了你这本叫做母亲的书,细读品味,你不像绕口令那样拗口,也不像文言文那样难懂,更不像大白话那样无聊。你就是一本耐读、精彩的书。

我懂你的欢喜。当我考虑一个好成绩时,你的表情虽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是我从你眼中看到了一丝欣慰;当你疲惫地干家务活时,我在旁边帮助你,你看了我一眼,那么深沉,又那么明亮!当我在长辈面前得到赞许和肯定时,我也看到你嘴角的一抹微笑,虽然你不说,但是我懂你。有时候,一个眼神,便懂你。

我懂你的悲伤。当老师请家长来的时候,你的眼神不禁透露出一丝伤感,一丝失望,我知道,你会批评我,但是,我也知道你是为我好。

你的笑,你的怒,你的爱,你的……是的,我成长了,我在成长中慢慢地懂你,可是,亲爱的你,无论我是否成长,我都永远是你的好女儿。

14.小学美术教学中慢慢 篇十四

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是在大学。那时偶然中发现了龙应台以深情款款的语言写出了平凡的人生。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的往上抽长……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喜欢这种行云流水中透着生活的真实。读完这本书,我一直想从这本书中得出一些启迪自己思想的文字,可是默默思考了两个晚上,都还只停留在:生活,要慢慢品味;教育,要慢慢着手;人生,要慢慢地行走。可是,转念又想,我的人生经历尚浅,还无法得出属于自己的深刻。

工作一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打开了这本书,细细感受作家笔下对人、对事的描写。

我喜欢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学习作家语言的过程。工作这一年,很少再读这类情感浓厚的文字,怕触动自己的感性。

工作这一年,也历练了自己,理性的思维占据了上风。也因为如此,当我再次打开这本书时,我不再迷恋作者笔下的情感,而是迷恋这种情感表现的方法,也为自己如何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打开一些思路。

写作内容,要”积累“。龙应台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对事多了一份经历和认知。经过一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总体上有了一些进步,但班级那些作文写的好的同学平时特别喜欢看书,而那些平时对作文比较头疼的同学虽然也看书,但是不会积累运用。所以班级”智慧小屋“那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只要有时间,学生都可以自行翻阅,为的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写作方法,要”创新“。有的时候大昂我们看到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时,我们总会忍不住看一眼,看完还会想一想作文的不同之处在哪,我想,那些作文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有别于我们平时看到的文字。有的是因为语言文字,有的是因为格式编排,有的是因为写作手法。但现阶段三年级写作教学,我觉得还是着眼于语言文字。品读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并运用。

写作效果,要”坚持"。我告诉学生:写作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遇到让自己心仪的事情,让文字记录它,这是一件美的事。多年后,我们都会忘了当初的情景,但文字帮我们记录了彼时彼景。每个星期的日记,不管长短,最重要的是记录真实的心声。

读完《孩子,你慢慢来》,我被作家笔下描写的一段段场景所吸引。文字承载了这样的美,中国的文字在作家笔下多了一份诗意,一份意境。如果有可能,以后我会寻找这样的文字,让学生也来读一读,多积累。

15.鲜花慢慢开 篇十五

成功的脚步是平缓而坚实的,就如鲜花的开放一样,先是青涩的不显眼的小骨朵儿,再慢慢长大,慢慢绽开,最后才鲜美无比。

成功需要每天坚持,不急不躁。有些人心态不好,总奢望快速成功,最好是一步到位,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这样的人终归失败。欲速则不达,速度太快,反而会出很多差错,最终导致全盘皆输。猛兽捕食前一定是安心静静的潜伏和等待,待猎物一步一步靠近到自己可以捕杀的范围的时候,再抓住机会,瞬间爆发,捕获猎物。只要相信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幸福就会来到!

在结局还没有明朗之前,所有的悬念和折磨都是徒劳的和无益的,因为结果早在事情一开始便已有所昭示。真心付出过,就一定会有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现今这个讲求速食的浮躁社会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不懈的人,总会走出一段辉煌,看到一片绚丽的风景。

16.慢慢长大教学设计 篇十六

2、感知长大的变化,知道自己在慢慢长大。

3、在判断、观察、对比中知道自己的身体、学习、生活能力都在变化。

【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小时候的衣服、物品。

2、幼儿不同时期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穿自己小时候的衣服,感受自己身体上的变化

1、自己动手试穿衣服。

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你们来试试、穿穿,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讨论:为什么穿不上了?

师:这些是你们自己的衣服,为什么你们会穿不上呢?

小结:这些你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你们都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了。

二、判断、观察、对比中发现自己的变化。

1、幼儿观看照片,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

师:这里有些小朋友的照片,让我们找一找这些照片里都有谁?他们有什么变化?

(1)让幼儿观看小时候身体的照片,再比较现在自己的身高、体重,知道自己在渐渐长大。

(2)让幼儿通关观看小时候没有牙齿头上光秃秃的照片,再比较摸摸自己的头发,感受自己的变化。

(3)师:看看我们身体上还有哪些变化呢?(同伴间相互讨论)

2、观看视频,让幼儿知道自己学习、生活能力的变化

(1)师:我们的好朋友巧虎也有话想对我们说,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2)师:视频上的小朋友会做什么事了?

(3)师:那你们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小结:我们小时候什么事都要找爸爸、妈妈帮忙,现在,我们长大了,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走路、和伙伴一起搭积木,还会画画、玩油泥……学会了许多本领。

三、绘画活动《不同的自己》

1、激起兴趣:

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老师小时候和现在的样子,我用画画的形式告诉了大家,你们能不能也画出来呢?

2、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简笔画的形式,不涂色,能画出明显的不同之处。

3、教师与幼儿一同欣赏《不同的自己》

上一篇:东莞理工学院金工实习报告下一篇:公司作风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