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2024-07-10

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18篇)

1.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一

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

摘要:

张守富在《观念决定命运》一书中这样说:“一旦观念出了问题,不管你多么有知识,多么有能力都失去了意义。”“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是观念,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我们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和改变自己,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对其学习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身处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社会形势,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来指导大学学习和未来的学习生活。

关键字:大学、学习观、自主、创新、终身、全方位 正文:

进入大学以来,同学们普遍感觉到身上的压力小了,课余的时间多了,学习之外的选择也更自由了。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听到不少褒扬之声,说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全面地发展自己,但也有不少同学用“郁闷、空虚、枯燥”这几个词来形容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让他们得出对于大学生活褒贬不一的说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大学生活?

有专家调查显示,80%的同学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人逼你去学习,但是却有种无形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学习。上了大学了,同学们也都现实了,上大学的目标也很明确,有的直接将目标定在就业,也有想继续深造的。总之,大多数的学生都在为心中的目标鞭策着自己,鼓励着自己,这样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且有意义。然而却也存在有些同学奉行“大学学习很轻松,混混就有60分”的学习态度,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在60分,不挂科就行,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四年下来你的收获就只有年纪长了四岁而已。一位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告诉我们,“学习永远是首要的,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特别是今天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不多学点知识,根本没有出路。”

不同的学习观影响着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率。在现实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观,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只要有学习欲望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人学习方法一定好;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率就越高;勤必能补拙;只要智商高就能学好等。这些观点均或多或少存在偏颇,如:“只有要学习欲望就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诚然,学习是自觉的行为,不想学习,即使勉强坐在书桌前也不会见效。但是,有学习欲望和勤奋精神的人仅凭兴趣随意进行学习,往往也是效率极差的。有研究表明,当努力达不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成绩不会好;但当学习时间过多、负担过重、焦虑过甚时,会产生超限压抑,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只有努力适度,才能取得最佳成绩。如何掌握这个“度”就是科学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者应根据有关学习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所阐明的种种事实,努力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阅读方法;(2)记忆方法;(3)听课方法;(4)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5)应试方法;(6)引起学习欲望的方法:(7)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8)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等。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可帮助学习者进入有效而协调的学习状态。

那么我们应该建立怎么样的学习观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以下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观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纳入认知结构中。在教育的范围内,主体性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自省、自控、自觉、自为的特性,即使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但我国传统的教育环境则使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和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或许直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们才会真正发现,自主,自觉的学习多么重要。因为,一个人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能用到实践当中的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进一步学习。特别是在当今,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谁拥有知识并通过运用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税基能够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是的获取就要靠后天的学习,特别是要靠自主学习。

2、创新学习观 所谓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的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标点、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创新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让学生时常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友好相处、容纳他人观点的心理品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

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能够主动的学习已有的知识,而且还要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能创造的人。在学习工作中不做课本和经验的奴隶,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我们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3、终身学习观

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知识、人才将逐渐取代劳力和资本而成为社会的主要驱动力,社会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应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是指每一个人从出生到临终,在人生每一个发展阶段依其社会角色和生活需要,而终生不断进行学习活动的历程;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终身学习观的建立将对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开发的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大学里传授的知识相对于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具备只是发展的起点。、以前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客观现实是“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我们身边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是一个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社会。这不仅为人类的终身学习提供了社会背景,而且为其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终身学习观的确立,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4、全方位学习观

从时间上来说,我们要建立终身学习观;从空间上来说,我们要建立全方位学习观。全方位学习观的本质是人生中处处皆有学习。建立全方位的学习观要和个人成才的目标相一致,要与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协调,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来促进各方面的学习。知识的无限性和生命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学习者要正确处理好专与博之间的关系,学习的内容不能广无边际,要建立中心,学习的思想要精深,但是不能狭窄。

结束语: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大学学习观,从各方面提高个人素质,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学习人文领域的思想精神。我们要更新学习观念,摒弃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观念,学会学习和思考,掌握“点金术”;要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在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意识的增强,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2.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二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教育者主要是班主任,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着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班主任,应该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的师生观。

一、建立“以人为本”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尊严,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未来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民主。因此尊重人的个人价值是有助于民主社会进步的。对学生进行人本主义的教育,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班主任拥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其管理与教学工作中就会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任何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优秀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实现,必须通过教育、学习才有可能。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主观需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加学生竞争和创新的勇气。如果不考虑这些,那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就违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以及自身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建立师生统一主体观

现代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新一代人才。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去实现,因此,建立现代教育师生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统一主体观。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从教育角度看,班主任是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只有班主任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才有可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但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那就难以实现教育目标。因为,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班级教育活动中,离不开班主任,更不能忽略学生。因此,班主任的主体性应体现在其对学生教育的主导作用上,即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现实的发展的主体,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为学生主体的完善创造条件,使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这才是班主任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谁也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能动学习,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动性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因为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还不够完善,只有通过求助教师,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只有教师主体性得以实现才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由此可见,教育与受教育毕竟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师生之间存在着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合而成为活动的统一主体,达到“教学相长之境界”,形成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格局,这也正是现代教育需要建立的师生观之一。

三、建立民主平等观

民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效率的源泉。实现教育民主化,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师生关系的优化,它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民主平等观,即在教育过程中两者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形成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观,让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展现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自己发展的主体,他参与活动不是被动的、强制的,而是作为自主发展的活动主体,自觉主动参与的。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方能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四、建立师生互爱观

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接触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有了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应挚爱学生,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诸多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是班主任的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爱应面向全体,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等生,特别对思想后进的学生更要加倍爱护。

班主任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才能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于学生,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行为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作出充分评价,不能迁就、放纵学生的错误行为,要循循善诱,使他们的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

五、建立师生共同发展观

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单靠继承和掌握人类原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树立师生共同发展的观念。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诸方面素质的充分发展,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学习过程。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优等生固然会进步,后进生也不会一成不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班主任应积极创设机会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与此同时,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完成培养学生现代素质的目标,也必须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改进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来看待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做到发展自己的长处,借鉴他人的长处,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科学的教育管理知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创新的精神进行管理,教育效率来源于科学的教育管理。那种随自己情感好恶对管理工作做出决策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班主任不仅要自我管理,管理好班级,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3.罗伯建 树立正确的收藏观 篇三

罗伯健会长指出,收藏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收藏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分子,它的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前,收藏可能主要集中在国有收藏机构,民间的收藏几乎是零。然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崛起,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还有个人财富的快速增加,可以说,都为收藏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党和国家的政策对民间收藏的支持和鼓励。不仅如此,党和国家更是把民间收藏视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收藏,是史无前例的。

收藏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需要,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收藏就无从谈起。收藏的意义,一是在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二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三是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民族的道德修养。这些对个人,对社会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紫砂集把玩、实用和收藏于一身,对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近年来紫砂行情不断走高,许多藏壶的人都抱着升值、赚钱的想法收藏紫砂壶。收藏界可以说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不提倡。罗伯健觉得无论做壶、爱壶、藏壶的人都不应盲目随大流,而应提高对紫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要对制壶工艺师的特点、制作方法等进行深入了解,学会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和理解紫砂市场和器物。不能光抱着升值、赚钱的想法,而是要学会品味紫砂壶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韵味,享受紫砂带来的无穷乐趣,这样的收藏才更有意义。

4.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的作文 篇四

你懂得挫折的含义吗?如何正确的认识挫折呢?这里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当前,我们青少年中,有许多人心理耐力很差,经不住一点点挫折和磨难,有时难免做出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为。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是否对我们有好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挫折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性。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它是我们人生的组成部分。“天佑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不可避免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们都是在逆境中磨砺过来的。人类所取得的文明成果,无不是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挫折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关键是我们怎么认识与对待它了。挫折时生硬的客观事实,但每个人面对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每个人最后的.成果是不同的。

要认识到,挫折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挫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应当承认,挫折是一笔财富。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敢于向任何挫折挑战,就能化挫折为力量,它将成为我们进步的阶石、成功的七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其次,要认真到挫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会给人以打击,带来失败和痛苦。但另一方面也能使人奋起、成熟。

大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性金属盐的时候,经过了几个月紧张危机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却获得了最终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能够很好的正式挫折,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获得了成功。

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事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的确,平静、安逸、舒服的生活,往往会使人安于现状;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考验,变得更坚强。

要坚信:“逆境能够成就人生”的道理。

最后,要善于换角度看待挫折。有的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就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你或许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在其他方面你依然幸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的确,我们要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面对挫折,将它看作自己的成功之路的必备品,就会感受到温暖和愉快。

5.教育管理 -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篇五

教材,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等印刷材料,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他多媒体教材等。这是目前受到普遍肯定的教材观念。这一界定极大地丰富了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赋予了教材概念以时代色彩,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说法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之体现。请看两个课例:

课例一: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江会书老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本地一家百货商场的录像,把学生带进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物品分类练习时,又结合当地实际,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农产品。整堂课中,对教科书中的插图等内容一直未涉及。对此,人教社课程研究所杨刚给予肯定。他认为,江老师引入新课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环境中;选择这些学生熟悉的农产品让学生分类,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起了应用数学的意识。杨刚认为,教材提供知识,是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在教学实际中,在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变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例二:某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整时”,准备在课件中设计一段动画,反映一个学生一天的活动内容,以便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教科书上以图片的形式描述了一学生7时刷牙,8时上学,10时课间操等内容。但在设计课件时,由于制作能力限制,很难做出跟教科书上图片一致的动画内容。于是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中截取了几段:有大头儿子7时起床,9时逛商场,4时踢足球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就结合课件中的动画进行了“整时”的认识教学。对此,一些同志在评课时争执不休,争论的焦点就是抛开教科书的内容设计课件是不是一个遗憾。联系上一课例中专家的点评,不难发现,这样争论的纯属多余。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都是课程资源。学生原有的经验是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相联系,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认识钟表”这一目标来讲,教科书设计的图片是符合上述要求的课程资源,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截取的生活片断,同样能在课堂上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笔者听课时就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在观看这段动画时发出了愉快的笑声。)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只是其中之一。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去讨论该不该抛开教科书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用课程标准来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教师和教材二者之间,教师必须处于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应该主要依据什么去开展教学活动呢?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发生关系的媒介。课程标准的`功能就在于对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问题进行规范和设定,根据社会的期望以及学生身心的特征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以更好地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课程标准是国家和学校管理课程,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师的行动指南。教师要真正实施新课程,必须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熟记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领域,知道应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如何进行评价,这才是真正理解新课程,才是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教材只是为了统一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规范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一些实施课程的媒介,仅此而已。开展新课改,不能迷信教材,不要有了教材就完全根据教材去教学,没有教材就不知所措。教材只是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基本的、书面化的材料性规定,优点是标准、规范,但缺点也随之而来:它固定、僵化,用不好就约束了教师的创造性,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造成那种“新教材就是新课程标准”偏狭观念,严重违背课改初衷。一句话,对实现课程目标最关键的,还是课程标准有关的规定。

参考书目:

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DD<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6.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六

汉语的词汇,常常有妙不可言的含义和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成熟”本义是自然界的果实或谷物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它移用到人身上,却又变成了估价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等等完善程度的一个专用词。然而,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算“不成熟”?并没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标准。受知识、文化、品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理都有杆秤,一笔良心帐而已。某单位有一科长,工作能力强,业务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创新求效,在群众中与较好的威信。但在“三讲”征求其意见建议时,他对上级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后来,在讨论提拔其副处级时,上级领导便以其还“不成熟”为由,投了反对票。他提升的事也泡了汤。“不成熟”三个字看来很轻,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偏偏魔力很大。其力量在于它的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概念在某些人眼里的模糊。倘若解释“不成熟”的表现,某些领导也未必能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说清楚。不过,在他们心中那杆秤上,不为尊者讳,爱给领导提意见,甚至不讲原则,便认作“犯潮”;有话不直接说不拐弯抹角,有时甚至发牢骚的人,便被认作是“口无遮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表现都被列入“不成熟”之列。可这标准决不能公开,只能隐藏在心中,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这双“不成熟”的小鞋,给你穿上,并拉紧鞋带。其个中滋味不难想象。与“不成熟”相反,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一批所谓的“成熟”的人,说话八面玲珑,办事不得罪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心理;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露心迹;阿谀奉承,阴奉阳违;欺上瞒下,假公济私……。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所谓的“成熟”并不是克己奉公,事业为重、开拓进取、德才兼备等方面真正的“成熟”,而是圆滑世故的代名词。值得忧虑的是,这种“成熟”的人往往颇得领导的赏识,譬如李真、马德等腐败之流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在他们心中不送钱,难当官,就是不“成熟”。选拔干部时,对那些“不成熟”的人,常常“杂音”很多,其结局自然不妙,只能只认倒霉;对那些所谓“成熟”的人,却往往是顺顺当当通过,很少有异议。其奥妙在于不得罪领导,热衷于投其所好,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打“太极拳”。这样的“成熟”距党中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了。“不成熟”谬论,在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中由来已久,否则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起初踏踏实实作过事的人而后却“变节”的贪官们。究其原因是由于所谓的“成熟”导致的“带病提职”、“带病上岗”。圆滑世故之人存在并不可怕,但视此于“成熟”,并当作选闲任能的标准就可怕了。到头来,只能扭曲人的灵魂,贻误和败坏党的事业,阻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试想,一旦让这种歪风邪气盛行,让那些本来具有进取之心和优良品德的人向他们看齐,其结果,本来正确的作人标准就会丧失,正直的人慢慢也会学会世故,学会所谓的“长心眼”,以违心地磨掉“棱角”向所谓的“成熟”方面“修养”,热衷于拍马、拉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势必沦落为腐败之风的奴仆。这样的“成熟”是当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不需要的。扼杀诚信和正义感的“成熟”观,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必须予以铲除。能否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成熟”观,不能不说是检验“保先”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7.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七

关键词:医院,竞争,人才

1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流动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 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医院担心人才培养成功后远走高飞, 不愿意培养自己的人才, 这种消极心态, 实际上是对人才缺乏信任。与此相对应的, 必然是人才对医院缺乏忠诚。医院应该把眼光放远些, 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只有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 才能够吸引人才, 培养出能够留下来的优秀人才。

2 引入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法

2.1 人才效益性的认识

医院人才培养首先要深刻认识投资与效益的关系。不难理解, 医院人才的知识转化可给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效益的产生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的特点, 正是由于效益间接性与长期性的原因, 加上医院管理者任期制影响, 一些医院往往对人才培养存在短期效益的思想与行为, 采取医院人才的“拿来主义” (主要靠引进人才) 、“实用主义” (缺什么人才才引进或培养什么人才, 什么时候缺, 什么时候引进或培养) 。人才培养缺乏规划性、目标与延续性。这必然影响了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医院远期目标的实现。所以医院人才培养应有规划性与目标性,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并长期开展工作, 这样才能培养出医院所需要的人才, 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才培养的效益性。

2.2 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

医院人才培养的原则之一应该是实行全员性培养。全员培养中应注意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点的培养, 即指重点人才的培养, 其做法一般是从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人员选择重点人才苗子, 并且要选择与医院价值观相一致的重点人才, 并特别培养他们认同医院的愿景和价值观, 没有深入的愿景和价值观的认同, 所培养的人才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成为竞争对手的核心人才。然后是定目标, 给任务, 加压力, 重投资, 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科带头人, 培养目的是使其较好掌握新技术, 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 使医院保持某方面的先进性。

3 明确管理者人才培养的职责

发展得好的医院通常把人才培养看成“一把手工程”, 第一负责人亲自带头培养他人, 参加培训, 言传身教。而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也是如此, 如通用电气的韦尔奇、百事可乐的董事长都是经常亲自担任高层管理者培训的教员, 甚至亲自拟定教学大纲。

在一个管理完善的医院中, 培养工作的参与角色很多, 通常包括:医院最高领导、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各科室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内部讲师、员工。他们各自的培养角色是非常清楚的。某医院就将各科室主任的培养责任定位为:批准科室的年度培训计划;培养重要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提供各种必需的资源支持;担任内部讲师。

为了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很多企业甚至将人才培养作为领导的重要职责和重要考核指标。宝洁每年的经理人员考核中都包括人才培养一项指标, 如果这项评价不合格, 那整个年度考核必将是不合格的。华为和IBM则干脆规定, 没有培养出接班人的经理人员不能晋升。医院这个行业虽然特殊, 但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8.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八

关键词:官兵 正确观点

“酒色财气网”,更确切的说,是部分官兵关于“酒色财气网”的错误认识,是部队发生事故案件的主要原因。安全工作出了问题影响军心士气,甚至造成非战斗减员,不利于官兵战斗精神的培养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必要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酒色财气网”观。

1 “酒色财气网”是低级趣味

世人对待“酒色财气网”,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否定的态度,有诗为证,“酒是断肠毒药,色是剐骨钢刀,财是要命阎王,气是惹祸根苗,网是泄密之钥”;另一种是肯定的态度,作诗曰“酒无不成礼仪,色无路静人稀,财无不成世界,气无反被人欺、网无寂寞空虚”。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不应提倡“酒色财气网”,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说,“酒色财气网”是低级趣味。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是由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哪个是用“酒色财气网”取得革命胜利的。相反,“酒色财气网”成事不足,败事却有余,真是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网毒神魄。

2 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酒色财气网”观

加强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浸润官兵的心灵,使官兵树立正确的“酒色财气网”观,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预防事故案件的发生。

一是树立正确的饮酒观。酒,只是一种礼仪。我们宴请嘉宾,酒在礼仪上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讲“无酒不成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喝酒不是越多越好,酒极则乱,乐极生悲,部队发生车辆事故、打架斗殴、暴力侵犯等问题大都因为责任者酒后乱性所致,酒醒后追悔莫及、无地自容;二是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作为军人在交友婚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做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否则便可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三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马克思主义认为,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服务,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茶花女》书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到最后只可能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四是树立正确的“气”观。在这里“气“,一是指人躁动、暴躁的情绪;二是指哥们义气。个别官兵在处理问题时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导致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军民关系出现了一些大的问题和案件;有时个别官兵为了狭隘的哥们义气、老乡观念,更不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近日,某单位四名战士就是因为哥们义气,携枪带弹逃离部队,结果三人被击毙,一人被捉,给部队和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真是气急败丧、身陷囹囫;五是树立正确的“网”观。这里的“网”特指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网络的益处在于学习新知、阅读新闻、聊天交友、娱乐等。但网络新闻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网上的一些资料也不是很全面、很系统,不如专业的书籍。“网”的弊处主要在于泄密,经常上网和打電话的官兵在不经意间便泄露了军事秘密。另外官兵不免会受到网络上暴力、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思想影响。我们看待网络,它只能是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偶尔消谴放松的工具,切不可过多在网上消磨,更不能沉迷于其中,致使意乱情迷、自投罗网。

9.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九

领导干部如能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能正确运用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履行好自身所承担的管理职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误入歧途。对领导干部而言,帷一正确的权力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树立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关键在于从内心深处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在此我谈一下我对这三观的理解,一、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谈,是因为他们密不可分,一体共生。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即对自己所有的权力和所处的地位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要能够帮助权力主体正确解决两个问题,一要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二要解决好做事与做官的问题。

归纳起来,我认为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内容:

1、权力和地位来自人民。政党和政府的组成,源于人们对公共利益的共同追求,因为现代社会,单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全维护、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利益的,例如权益受到侵犯要求受到补偿,创办事业希望得到诸多帮助,个人均难以实现,这时,众多的个人就组成政党和政府,由政党或政府帮助其实现这种利益。公民个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拿出来组成公共权力,并选择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来掌握这个权力,赋予他相应较高的地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道理所在。任何执政党的领导、任何政府的公务人员只有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个道理,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权力源于人民的观念,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2、有权力就必须有责任。权力是个好东西,它贴在谁的身上,谁的身价就增值了。我们看人,人都是一样平等的,这是人的本身。如果要分出等级和不同来,那大多是因为权力。职务越高拥有权力越大,可支配资源就越多,掌握的信息就越丰富,号令所及范围越广,在社会上地位就越高。

但在现代政治社会,有权力必有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要付出的也越多。权力地位和职业责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拥有权力的人,就获得某种地位,同时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从事相应的职业活动,并为这些职业活动产生的结果承担责任。权力即责任,地位即职位,有这种认识,才谈得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

3、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既然权力是公众赋予的,是公共权力,那么掌握和运用这个权力就必须为公众,就必须经受监督,这正像在体育运动中必须有裁判一样,公共权力受监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是公共权力,监督他的自然就是公众,而公众的范围十分广泛,拥有这项权利的上下级、相关人员,需要你使用这个权力的人民群众以及平时关心你这个权力的人们都有权监督。因此,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行风监督、新闻媒体曝光、上级行文通报等都是因地制宜的监督方式。只有充分认识权力地位的公众性和制约性,才能自觉接受监督,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

二、我对利益观的理解:

如果要给利益观下个定义的话,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利益”。通俗地说,利益其实就是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观就是一个人对好处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 正确的利益观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这里所说的整体利益,就是指党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利益则不单指党员干部本人,还包括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属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的观念,私心不能太重。

2、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不仅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且不能只顾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具有无条件服从全局利益的大局观念。

3、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有些事情从眼前看是有益的,但从长远看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不为眼前利益所惑,树立为长远利益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4.甘于清贫的无私奉献观念。在“先富与后富”等利益关系面前,不仅要把群众摆在前面,还应当时刻不忘人民公仆的本色,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甘于吃眼前亏,这样才能称得上干部。突出一个“谋”字,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5、自律基础上的遵纪守法观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都必须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来进行,党员干部更应该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即使在谋取正当利益的时候,也要严格自律,在致富的道路上模范地遵纪守法。

10.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十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以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为重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办法,从提高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标准,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清醒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从发展大势中寻求就业创业契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近五年,学校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一、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播撒职业种子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把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活动着重开发和训练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如主动、守时、沟通、合作、负责、危机意识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场商数,为成功就业播下种子。

二、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夯实就业基础 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学生每学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学业生涯设计手册》。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规划好自己的课内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高认知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来。我校从2001年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从2006年开始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到今年已组织了四届,共有1万5千多人次参加过比赛活动,在广东省第3、4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共选送了6名学生参赛,共有3名学生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1 人获得优胜奖,1人获得激励奖;在广东省第5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选送的2名学生都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其中1名学生获得高职高专组总冠军。

“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并帮助实施,同时通过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并通过广东轻工行业领军人物论坛、成功企业家演绎精彩职业人生、校友报告会、杰出人物访谈、专业风采show、face to face(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制订一份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对提高大学生对自我、社会、企业和职业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家、校、企”联动,转变就业观念

“工作要稳定、高薪、舒服,要留大城市”,这是大部分毕业生和其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是影响就业的最大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此,我校采取家校企联动,一方面通过给家长通报目前的就业形势、其子女就业的优劣势等情况,引导家长先降低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第一课堂渗透式职业观念教育,试行通过评选良师益友活动,促进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渗入职业观念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调整就业期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学校还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不仅在就业指导课上讲,各毕业生班还组织了由就业工作副主任亲自主讲的主题班会以及校友座谈会。针对学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村镇工作的情况,我们专门组织学生代表走访一些落户在村镇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举办“走进企业 体验职场”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来自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企业对年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评价和期望等,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通过学生代表向其他同学作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

五、推进职业指导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从2001年开始列入教学计划后,通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表示满意。课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实行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2006年课程由原来的“就业指导”更名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了从原来关注提高学生就业率向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过渡。

课程建设走出了固有的理论教学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的就业教育理念。课堂(内)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职业发展理论的同时学会及时更新观念,学会选择与决策。社会实践以职业生涯目标人物访谈、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及人才标准调查(这两个调查都是课程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组织分享会)、学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找出自己与社会的差距,并找到缩短差距的办法,同时付诸行动,使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同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自觉培养就业竞争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课外活动主要以五个板块(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迈向成功)的就业辅导系列活动为主轴,辅以校友沙龙、就业征文、就业演讲等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使学生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

由于课程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明显。不仅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匪浅,老师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分别以 “找准定位易谋职位 高职高专轻松就业”;“校企合作,双赢共进”;“高职毕业生继续走俏”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六、逐步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学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学校都提倡大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即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先在本职岗位上发展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积累创业资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目前学校创业教育主要有几种形式:

1、课程教学。学校开设了创业的选修课程,2009年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里加入了2个学时的创业教育。

2、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学校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政策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解答创业疑问;还邀请正在创业的校友通过沙龙的方式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创业的苦辣酸甜。

3、创业大赛。学校举办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普及创业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

4、跳蚤市场。这是一个周末的学生创业体验市场,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资本创业体验平台。

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缺少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等。这些都较大的约束了学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一方面积极联系创业企业家,邀请他们加入学校的创业教育,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校也努力打造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学校设计学院的创意工厂已经基本完成规划建设,由老师带着学生做设计项目,通过做项目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思想政治演练中心的二期工程——就业创业研练中心也进入建设期,建设完成后将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就业创业研练环境。

11.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观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体正在发生着变化。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优势和独特作用。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学生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与以往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多不同

1、 背景不同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网络背景下,其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不仅应当体现在现实的社会行为中,同样应该体现在网络行为中。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區别和联系:区别一在于网络道德的自主自律性。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隐身的,所以道德自律就愈发显得重要。这样,也只有将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提升到道德信念的层次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规范和约束网民的网络行为。区别之二则是其多元兼容性。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不同种族、不同国界、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摩擦、冲突。所以必须教育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道德的特点,教育其把握网络交际的规律和尺度。

2、观念不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在八九十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国家为他们付出很多,所以从学生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的理想。而现在的大学生更独立、更有个性,知识更丰富,但就业压力加大,使得价值观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开始树立起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逐步全面,要教育我们的大学生不但要强调自我价值,还要注重社会价值;不但要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更要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要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科学的现代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教育必须在立足于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大学阶段是人生起航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影响巨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教学管理工作密切配合,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合力的形成;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服务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全面充分地发展。

学生是老师交往的对象,做一名大学教师,首先必须形成正确的学生观,然后,倾入热情,善思善行,才能教育好学生。

首先,要想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好务,了解学生是第一步。要深刻意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其次,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需尊重他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发现他们的潜力并且引用适当地方法去开发他们的潜能。要相信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且每个人都有成为优秀人物的潜质。学生是不完美的个体,需理解他们。现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年龄跨度是从18岁到22岁。年轻美丽,充满活力,但是没有经历太多的社会实践,所以做人做事说话等都存在不够完美的地方,因此,作为过来人的教师,应包容和理解他们。

三、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办学体系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准确的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把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统一起来,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目标。教育学生要树立证确的荣辱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尊师重教、爱国守法的良好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理念,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应当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中定位,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和深化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要做到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一方面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平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注意采用更加民主的方式,做到平等相待、换位思考、民主参与。另一方面要依法制定大学章程,按章程规定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章程和规章制度管理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应树立正确的语文知识教育观 篇十二

语文知识, 作为运用语文文字规律的理论概括, 它是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与提高听说读写水平的工具。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代宗师、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认为其作用有四个方面:一.“可以使学生由不自觉达到自觉, 即使说复杂的话也能百分之百的准确, 不犯语法错误。”二.“听与读方面可以排除障碍, 深解内容。三.“表达不致有混杂不纯的弊病。”四.“可以寻出语言约定俗成的结构与文章的通则来, 听话读文就不会错解误会。”张志公先生也曾多角度考察语文知识的必要性:一.从语文教育史的角度肯定教学语文知识是一种进步。二.从教育心理学角度, 说明越是基础教育阶段, 越需要语言学理论指导。三.从发挥教育功能的角度, 指出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与提高语文能力。

如上所述, 可见语文知识教育意义之重大, 但许久以来, 由于语文知识教育不得法, 效果不佳, 人们对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 偏激者甚至提出了语文学习不要语文知识的观点。然而, 没有知识又怎么谈得上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呢?无论是语文学习的实践, 还是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 都证明知识与能力、智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前提, 也是智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比如, 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阅读技能知识, 可以提高学生现代的阅读能力, 古代汉语知识的学习, 无疑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提高语言素养。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法兰西学院在就世界教育问题提出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固基础知识, 因为基础知识是取得其他一切知识的先决条件, 也是获得新知识的支柱。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各种情况的智力和开阔的思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信息时代, 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不必再多作阐述, 但如果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作用, 对其不加分析地试图在课堂上得到同等程度的对待, 那是不明智的做法。就中学生而言, 在中学阶段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包括原理知识、语文运用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知识。对这些知识, 是不是要全部系统地教, 大量地教, 显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这时, 区别语文知识类型以明确学习重点是很重要的。关于语文知识的类型, 章熊先生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常识型知识, 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 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 重要的作家作品, 文学鉴赏常识、文学发展常识。这类知识一般与能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积累到一定程度, 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能起促进作用。二是理论型知识, 即通行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容, 如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篇章。这类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语言现象形成理性认识, 可以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三是技能型知识, 指对言语操作技巧的原理阐述和指导, 如怎样审题立意、布局谋篇, 怎样准确理解语句含义等。这类知识处于薄弱环节, 教学中不必在概念上作严格的推求, 重在反复实践, 化为习惯。根据各类语文知识的内容作用, 再结合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的实际, 不难看出, 语文运用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知识的学习, 是语文学习的重心所在。

明确了语文知识的类型、语文学习的重点后, 教学中, 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选择恰当的语文知识教育方法、途径进行施教了。

(一) 教学常识型知识, 重在指导学生巧记、积累, 整理归类。

常识型知识虽然与能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积累到一定程度, 对学生分析判断、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能起促进作用。对于越学越多的常识,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住它们。比如教师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提醒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及时复习, 内容多的, 可化整为零逐个记忆, 积少成多。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要善于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下来每接触到一项新信息时可以将它放到相应的类别中去, 这样, 每项信息都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学生回忆时就可以用各类别的标题作为提取信息的线索。有关研究发现, 如果把信息组织成块或者把信息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类别, 就能使信息保持得更长久些。

(二) 教学理论型知识, 既要结合课文实例, “见子打子”, 又要体现语文知识的合理结构。

中学生虽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学习纯粹理论的东西也会因其枯燥乏味甚至艰涩难懂而失去兴趣,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 讲授理论型的语文知识, 要结合语言实际, 不要从概念到概念, 从理论到理论,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知识, “要从实际的听说阅读中多的提出实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 讲知识要在课文内讲, 结合例句讲, 比较具体, “能触类旁通”, “死死板板地教, 确乎不如随时遇见一点教一点的好”, 这种讲知识的方式他名之曰“见子打子”。显然, 他认为不能为求系统而系统, 系统的知识不成于教学的开头, 而是在教学最后自然形成的, 关键在“只要教的得其法”。

然而, 也不能让一点一点的理论知识散乱无章地处于分离状态。不善于归纳、概括、抽象, 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思维能力的低下。因此, 零碎讲授理论型语文知识到一定阶段时, 教师要善于适时归纳概括, 令其条理化、系统化, 成为带有普遍性, 适用性的规律、概念。先前学习的零散知识一旦综合、抽象上为能起固定作用的概念、规律, 则以后学习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就容易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这些观念将为学习和记忆新内容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从而使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 又巩固了旧知识。如学生学习句群的类型时, 可先让学生复习复句的关系类型, 告诉学生, 句群中句与句的关系与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基本一样, 这样,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句群的类型有并列句群、选择句群、递进句群、转折句群、因果句群等等。

再说, 既然是理论知识, 就必定有它的体系结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懂得了基本原理, 不仅会使该学科的知识更易于为学生理解, 而且还有助于实现有效的迁移。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建立语文学科知识的合理结构, 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魏书生老师画的“语文知识树”使中学语文知识呈现出结构化、系统化的特点, 大大便利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三) 技能型知识的教学要精要, 好懂, 有用, 重在加强训练, 化为习惯, 形成能力。

章熊先生认为, 技能型知识不必在概念上过多的阐述, 严格的推求。的确, 技能型知识因其实践性、操作性较强, 故在讲授上更应体现教学大纲提出的语文知识教学要精要, 好懂, 有用的原则。精要, 首先是指教学内容要精要, 挑选那些最关键的教给学生, 让学生有打开其他知识大门的钥匙就可以了。其次是教师的讲解要精要, 即要言不烦, 切忌滔滔不绝、毫无意义地啰嗦重复。好懂是指讲授要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尽量避免孤立地讲解抽象原理、概念, 而要结合课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概括规律, 提高认识。有用, 就是语文知识的讲授、学习要能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为此, 所讲的内容要有实用性, 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使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

为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 必须加强训练。语文知识的学习, 目的在于运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 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 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 所学的知识就能保持较高水平的熟练性、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 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听、读、写的练习中, 养成了习惯, 自然也就有了能力。

张志公先生讲过:“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这就指出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独立的, 又是从属的;虽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 但只有与能力培养、智力发展联系起来才有意文。故教学中, 树立正确的语文知识教育观既是必要的, 又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

[2]董菊初.试论张志公语文知识教育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7 (1) .

[3]李锋.语文教学新论[M].陕西:陕西教育出版社, 1987.

[4]章熊.语文教学沉思录 (四) [J].中学语文教学, 1997 (4) .

[5]布鲁纳.教育原理[M].文化出版社, 1982.

13.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十三

马塘镇教育联络组

工 作 回 顾

三月份:镇教办举行“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师德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全镇各中小学、成人学校校长,各幼儿园园长以及教办全体成员参加活动。会上宣读了全镇开展主题教育的学习培训计划和活动实施方案。教办主任杨建同志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全镇各校(园)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而有创意地开展“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师德主题教育,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讲责任、讲奉献、讲敬业、讲争先的态度真抓实干,促使全镇教职员工的师德师风在主题教育月活动中得到提升。

四月份:镇教办结合“学习优秀教师群体”主题活动,组织全镇教职工开展“大爱铸师魂”主题演讲展示活动,全镇中层以上人员和班主任参加活动。各校选派代表精心准备,结合实际案例很好地诠释了新时期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家深受感动与启发,纷纷表示要爱我所做、做我所爱,以良好的职业形象,让孩子们拥有快乐,以专业的职业态度,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五月份:镇教办召开了“5〃10”思廉日暨学校工作交流会。杨建主任要求各校以践行为民宗旨、培养务实作风、树立清廉形象为重点对全体行政人员进行思廉教育;以认真教育教学、严禁体罚及变相体罚、严禁有偿家教、拒收家长礼物为重点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廉教育;最后对期中前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下阶段工作。教办成员及各学校校长参加了会议,各校校长交流了期中前各学校主要工作、成绩及后阶段打算。

六月份:镇教办组织身边的典型“找、树、学、比”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全镇共评选出陈玉华等15名教师为“身边的典型”,镇教办将这15名教师的先进事迹编印成册印发至各校,要求各校认真组织学习,全体教师比照自查。此活动使全镇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效促进了全镇教师的师德提升,师能提高。

九月份:

9月8日,镇联络组召开庆祝第29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会上共表彰各类先进教师133人,邢光华等四位同志作了“我的足迹、我的梦想”的主题演讲,镇教育联络组组长薛标同志总结了上学年的工作,就新学年的工作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项工作,提出四点希望。他希望全镇教职员工:

一、重勤廉,善管理,发挥号召力;

二、勤学习、讲科学,提高战斗力;

三、讲奉献、善协作,增强凝聚力;

四、敢创新、求突破,扩大影响力。会上镇教育联络组还与镇属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

9月15日上午,镇教育联络组召开了联络组全体人员会议,会上传达了县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会议精神,讨论制定了《马塘镇“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师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方案》提出:

(一)切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能力。

(二)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科学从教的水平。

(三)积极营造勤廉氛围,全面规范教师廉洁从教的行为。

(四)努力弘扬职业理想,全面提升教师幸福从教的指数。会上对2013-2014学年师德主题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

9月15日下午,镇教育联络组召开了全镇中小学、成人中心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会议,会上分别传达了李局长和冯局长在全县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宣读了《马塘镇“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师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各单位交流了师德师风现状和双节期间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的打算。最后薛标组长要求:认识要进一步提高;责任要进一步落实;方法要创新,成效要明显,既要立竿见影,又要持之以恒。

十月份:

10月11日镇教育联络组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会上,宣讲了县“十佳师德典型”、潮桥初中教师季琴同志的先进事迹,对“双节双拒”活动进行了总结,对“算好廉政帐”主题教育月活动进行了动员。此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

10月19日,镇教育联络组在潮桥校外教育辅导中心站举行“老少共话中国梦”主题教育,离退休老同志、各校校外辅导站负责人、现职教师代表和学生共80多人参加活动。4名“五老”、4名现职教师、4名学生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进行了演讲。老同志、现职教师和学生描绘的“中国梦”愿景各具特色。老同志们回顾往昔,新旧社会前后对比,深感生活得到改善,当今社会越来越好,衷心感谢共产党,表示一定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现职教师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表示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坚持依法从教、科学从教、廉洁从教、幸福从教,不断提升师德,提高师能;学生们则希望民族振兴,祖国强大,科技进步,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不断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表示一定将自己的梦融入到“中国梦”之中,认真学习,将来长大报效国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携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十一月份:

11月12日,镇教育联络组借座潮桥初中召开食堂管理工作现场会,会上出台了《马塘镇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薛标组长作了重要讲话,他从分清形势、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规范财务、严肃纪律,加强领导、严格监管,抓好责任、务求落实五个方面,要求全镇各校及全体食堂管理人员从新时期大局观念出发,牢记责任心、绷紧安全弦、把好管理关、做好良心事,努力办好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同、政府认可的师生食堂。此活动使各校进一步明确了依法从教的义务与职责,切实提高了各校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学生,依法从教。

11月24日,镇教育联络组借座邱陞中学召开“树立正确的从教观”现场推进会。会上,陈建军校长以“希望从这里开始”为题,汇报了邱陞中学“树立正确的从教观”主题教育开展情况,邱陞中学钱国山等三位教师代表作了“我的从教观”主题演讲,最后薛标组长要求各校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而有创意地开展“树立正确的从教观”主题教育,他讲了四点意见:

一、观念决定方向;

二、态度决定高度;

三、管理决定成败;

四、思路决定出路。

今 后 打 算

(一)切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能力。1.切实开展专题教育,提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2014年1月份在马丰小学召开 “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师德主题教育专题活动总结大会。

2.组织学习新《党章》,增强党员教师的党性意识。2013年12月份镇教育党总支组织开展学习新《党章》心得体会征文评比活动。

(二)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科学从教的水平。

3.改善课堂生态,深入实施“高效课堂完善提升年”行动。2014年3月份组织中小学各学科优秀课申报展评活动。

4.注重内外兼修,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2013年12月份在马丰小学召开师生读书观摩推进会;2014年4月份组织小学和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以及组织镇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汇报活动。

(三)积极营造勤廉氛围,全面规范教师廉洁从教的行为。5.进行自我剖析,加大自查自纠与整改力度。2013年12月份和2014年6月份分别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6.加强勤廉教育,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2014年5月份举行青年教师“我的成长经历”专题汇报会。

(四)努力弘扬职业理想,全面提升教师幸福从教的指数。7.坚守师德规范,提升从教幸福感与荣誉感。2014年6月份全镇开展“我的教育追求”主题征文及师德演讲活动。

14.如何树立正确良好的学习态度 篇十四

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

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2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状况的学习方法,用心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潜力强,学习成绩优良。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群众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用心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

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3

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忙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群众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状况。乐于参加群众活动,能够为实现群众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4

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潜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5

进入高中这三年,我刻苦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学习成绩优异,各项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遇到挫折,不气馁,在困难前不低头,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帮忙同学。愿意在同学需要我的时候伸出援手,我活泼开朗,大方得体,善于交流,总是用心参加各项活动。我遵守学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6

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高中三年的生活就快要结束了。在高中三年来,我收获了很多。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成绩优异,品德兼优,尊敬老师,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劳动,能很好的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我能用心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严格要求自己,不懂的问题问老师。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发展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对自己学习态度的评价7

15.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十五

关键词:青年;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96-03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总会有优秀的中华儿女力挽狂澜,为了祖国的独立、昌盛而苦苦求索。在今年抵制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歪曲报道、参加四川抗震救灾等一系列事件中,这种爱国主义的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然而,这些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拓展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是我们今天不能回避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准确把握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内涵

顾名思义,爱国主义是指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人们长期在共同的地域生活,形成了共同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产生了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本质上讲,这种爱国主义的感情是人们相互联系和交往过程中的一种社会产物。爱国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仅仅具有吃饭、喝水、休息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的社会属性。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之中,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了爱国主义主体的本质,也决定了其所处的国家和社会的性质。因此,讲爱国主义,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和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与“国家”密切相关,谈到爱国主义,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国”的具体所指。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制度,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制度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在我国古代“家天下”的社会中,爱国主义是与忠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尽忠于某姓王朝或某个皇帝。人类进入资产阶级时代后,爱国主义就表现为忠实于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国家,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狭隘利益,甚至不惜对其他地区的人民采取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爱国主义则表现为仁人志士们为了改变祖国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不懈斗争。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祖国的行径而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可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口号,也不是恒定不变的情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的,最终体现在为了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上。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第一,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要求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表现为通过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也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广大青年奋进前行的基石,也是爱国的真正动力和源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爱国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当代中华儿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二,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要求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主动担当起对祖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近现代历史已经多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国家间的平等和民族间的尊重就无从谈起。只有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坚强后盾,才谈得上民族的尊严。因此,今天讲爱国主义,就需要我们把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贡献自己的一切。每个人的能力有差异,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各不相同,但爱国主义绝不是只停留于人们大脑中的抽象情感,而是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青年人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对祖国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倡导理性爱国,避免坠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1]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有激情才有爱国的动力,有理性才能把握爱国的正确方向。我们处于一个开放的世界,闭关锁国只能作茧自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趋频繁。我们反对民族自卑情绪和崇洋媚外心态,但也决不能盲目排斥一切外来的东西。夜郎自大的骄傲情绪不是爱国,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激进行为更不是爱国。入世后,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充分认识爱国主义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是抵制西方和国内敌对势力不良思想影响的根本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而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从而把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纳入到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视域。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爱国主义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对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爱国主义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通过提升社会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爱国主义的行动,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极大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反映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历史经验表明,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资源,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不息、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仅仅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的国际竞争日益表现为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秀传统,一直是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纽带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可以团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的群众,是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民族群众的共同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艰辛、充满创造,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进入新世纪,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元化,爱国主义在凝聚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利益人群力量方面的作用就更加凸显。

爱国主义可以有效抵制西方反华势力和国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是维护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的宝贵资源。每当民族尊严受到践踏、国家利益遭到损害,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总会被激发出来,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2008年可谓我国的多事之秋,南方罕见的冰雪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这一系列事件一次次地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所指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国各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3]爱国主义是我们抵制西方反华势力“西化”图谋和国内敌对势力分裂祖国行径的有力武器,是国家、民族在危难时刻转危为安的宝贵资源。

三、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空前复杂的境遇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青年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重大变化,从而既给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其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我国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利益深刻变化,导致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多元化必然会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我国社会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如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严重等等,导致青年在接受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其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和平演变策略,导致部分青年的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变色,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在一夜之间坍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此走向低潮,这直接导致部分青年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高呼“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并加紧对我国青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青年一代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丧失信心。其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导致部分青年国家主权观念淡漠。经济全球化是资产阶级时代来临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经济全球化难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世界似乎在日益“趋同”。加之西方国家大肆鼓吹全球化观念,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资本无国界”等弱化国家观念的论调,部分青年深受其害,民族虚无主义抬头。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的社会实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胡锦涛同志曾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4]这是对我们在新时期如何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的精辟概括。

第一,在新时期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在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统一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青年,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在新时期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必须使青年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教育,使其认识到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要反对夜郎自大的唯我独尊,也要反对民族自卑、崇洋媚外等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其次,要让广大青年深刻认识近代中国从屈辱中崛起的辉煌历史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既要从横向上寻找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后,要用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避免坠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强调培养广大青年的民族精神,但绝不是盲目排斥一切外来的东西。

第三,在新时期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必须使青年认清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2]因此,我们在看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同国家的文化也势必带有深深的民族烙印。我们必须紧抓机遇,扩大开放,利用当前总体稳定的国际局势大力发展,同时也必须坚决反对敌对势力打着全球化的幌子贩卖其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趋同论”、“地球人”、“普适价值”、“资本无国界”等弱化国家观念的论调。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和尊严的象征。只有全面、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才能认清这些论调的真面目。

第四,在新时期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必须不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的发展和创新。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层次性:其一,认知层次。加强对青年的国情教育和历史教育可以用“灌输”的方法,通过课堂教育等使广大青年对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以及近代的屈辱、现代的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其二,认同和情感层次。与认知层次不同,培养青年对祖国的认同和情感不能依靠单纯的说教和强塞硬灌。青年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培养青年对祖国的认同和情感,要让其在自身生活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其三,参与层次。使广大青年把爱国主义的热情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落脚点。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停留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应该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主人翁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此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代青年思维活跃、信息源多、视野开阔,这也为我们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社会主义的语境,在方式方法上也应该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突出时代特色。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掘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内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8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2008-06-30.

16.高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篇十六

学习“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潮激荡碰撞,社会生活里也由此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蚀了一些人的灵魂,损害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为重庆邮政的建设发展作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认为应把“八荣八耻”作为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予以抓紧抓好,以促进领导部队伍的健康成长,为各项邮政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领导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这对于我们党来说既是个老话题,也是个不断为实践赋予新内容的新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执政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于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考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努力实践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率先实践“三个代表”,1廉洁从业,勤政为民,践行“八荣八耻”,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人民群众的好公仆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学习“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践行“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世界观的问题解决不好,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有一条重要标准,就是观察你对权力观的态度,看你是不是走上领导岗位,有了行使权力的条件和机会,就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听不进不同意见。凡是有这类行为的人,群众都不会原谅,更不会团结在你身边去努力工作。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以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勤政为民,无私奉献,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

二、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力观和利益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利益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于人民利益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在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内都有一定权力,在资源与利益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属于强势群体。但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

必须抱有公仆意识,始终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在各种利益面前不争、不抢、不伸手。尤其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时,更要发扬风格,自己甘当公仆。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如果只从本单位、本部门局部考虑问题,对大局利益全然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利益,那完全是狭隘的、自私的、错误的,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不仅有损于我们事业的发展,也有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防止和克服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始终站在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处理问题。

三、增强自我能力,自觉接受监督。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也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关键。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加强对世界观的改造,增强自律意识。要牢记“两个务必”,经常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时时警钟长鸣,处处防微杜渐。在对待权力观问题上,更要慎重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只有这样,在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才能确保不变形、不扭曲、不失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组织上关心和爱护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的同时,还要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实践证明,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有利于防止领导干部犯错误,是对领导干部最大的爱护和最好的保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拿出应有的气度和胸怀,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

长补短,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学习“八荣八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面前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廉洁从业,勤政为民,践行“八荣八耻”,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人民群众的好公仆,积极投身邮政改革发展中,为邮政改革发展出谋献策。

重庆市邮政递送局副局长:陈和平

17.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篇十七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贾桂春

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让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育要从机械的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要从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移,让学生从学知识到学会学习,立足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实践证明,主动性学习方式更容易构建和谐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而摒弃课堂消极情绪,为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添砖加瓦。我校近年来创建的“2+1”课堂模式就是以此为目标,即30分钟授课,15分种学生活动,从表面上是时间的安排,其实不然,“2+1”课堂模式实际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时间的适当延长,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大大提高,以我所带的生物课为例,长期以来,人们把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简单的认知活动,只“传道授业”“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的缺陷,它把知识从整个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长期进入枯燥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它既忽视了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的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那么,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更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吗?

对两种教学方式分析如下:

一、教学形式分析:学生被动学习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线,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形式整体感觉单调,枯燥。学生主动学习式教学在老师的组织与协调下,课堂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主线。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通过实践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堂形式整体活跃而充满主动性,整个课堂充满协作精神,培养了人的.素质,具有浓浓的和谐氛围。

二、教学效果分析:学生被动学习式教学结果使学生了解了一些生物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接受了一些生物学事实。有些知识通过老师的灌输与加强记忆后,应试能力在短期内有快速提高,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有关配子的随机结合有一定的理解。学生主动学习式教学结果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生物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自我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主动探讨知识的能力和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有关配子的随机结合有更深刻的理解,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方面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18.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篇十八

“大语文教育”观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将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狭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考试内容又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把学生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只教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对考查的内容重点讲,其他内容粗讲或干脆不讲,加上考试手段的单一,使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重知识,轻能力;重基础,轻写作。许多学生学习了九年语文不会写一个“合同书”、一个“民事诉状”,甚至连个人总结都写不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我们现实生活不相适应,怎能不令人对语文教学表示担忧呢?

实施“大语文教育”则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它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学可语文的渠道,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活动都是学语文的好机会,如交谈、致辞、开会、打电话、看电视、看书报、写信……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用报纸作学习语文的第二教材

首先,报纸有利于架设从小语文教育到大语文教育的桥梁,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要形成一种内存的语文素质,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训练,还要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到社会生活的海洋中去学语文,而报纸是反映社会、报道生活的,恰好能负担起从“应试语文”到“生活语文”的转化任务。报纸肩负着传播政治、经济、文体、科教、军事等信息的重任。学生通过读报,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一种实际语文交际能力。同时,报纸上还有许多如商品广告、新科技介绍、合同实施与纠纷的处理等内容日新月异的实用文体,既补充了教科书的不足,又为中学生出校后未来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不少语文知识和社会见识。因此,选用报纸作为教材,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报纸可以活跃写作思维,是拓宽语文教学视野的有效方法。

不少中学生为作文无话可说而苦恼。这与他们思维单一、生活面窄、接触社会实践少等关系极大,而报纸却能引来时代活水,每天都用新立意、新的角度、事实、人物、问题、标题,报道改革开放火热的生活,传递地球上每个角落的重要信息,这些都能引起中学生极大的兴趣。

报纸是一本难得的社会百科全书,也是指导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资料库。它能使中学生眼光跳出教科书,阅读和思考的视野变得更开阔,大大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的联系。如果经常读写点新闻,中学生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因此选用报纸作为中学语文第二教材,能帮助中学生思维由单一变为多元,给沉闷的作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

再次,报纸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学生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理想园地。

因为报纸的读者是各个文化层面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以,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新闻的语言要求口语化、大众化,做到朴实无华,这种有个性的群众语言,为改变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文。

选用报纸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教材,能找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新天地,更有助于完成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把电视艺术引入语文教学,让电视成为学语文的一种手段

当今,电视是我们在家庭中所能接触的信息的重要媒介,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生活内容之一。一般的电视节目既接近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每一类节目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看新闻联播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可以通过电视散文领略散文优美的语言、清新的风格;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世界音乐大师的风采;可以通过欣赏由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加深我们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即使看那些令人“厌烦”的广告,也能使你有不小的收获。如:我曾经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采录自己最喜爱的广告,多少不限。第二天,课堂上可热闹了,同学们争相公布自己采录的广告,其中不少广告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有夸张,有双关,有对偶,有顶真等等,生动活泼,形象简明,趣味盎然。同学们很快明白了我布置这作业的意图,书籍之外,有广阔的语文天地,有丰富的语文营养,时时等待同学们去开发、去吸收。

三、积极创设情境,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积极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与幻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探求新知、培养关于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的能力。如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帮助教师制作教学道具,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讲授情节较强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讲授议论文时,可以根据论题设计一些辩论等。

适当地开放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真正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动脑、动手、观察、操作中才能得到发展,思维的流畅、变通也只有在不断地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

四、利用学习其他学科的机会学习语文

由于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学习其他各科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语文的学习——“各科语文学习”。其具体内容包括:①从其他各科课本中选参读教材作为例子,指导从中学习语文的方法。②从各科课本中选编语文练习题。③把各科的表述性作业吸收为说写教学内容。④把各科上课听讲、答问吸收为听说训练内容。⑤通过其他各科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以为语文所用。⑥比较异同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⑦为起促进作用,在考试中加入此类内容。

五、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到社会中学语文

由于语文科与社会的联系极为紧密,因此,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时时处处都用到语文活动,都可以随时随地吸收到新鲜的东西来丰富语文的内函,来充实语文的内容。当然,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你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有心人。比如你随便在街上走,那墙上张贴的海报、感谢信、表扬信、倡议书、招领启事、通告甚至讣告等等,切不可认为与己无关而视而不见,多看几遍何愁不懂应用文格式,他们可是指导你写应用文的“老师”。

2要体会生活的语文底蕴。比如你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店,营业员笑盈盈地来一句“同学,您要点什么?”这句问话切合顾客的需要,叫人听了心里热乎乎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仔细体会它正应了语言要简明得体的要求,值得仿效。

3及时记录。比如你走到卖鼠药的摊头旁,摊主拉着手风琴,在摇头晃脑地吟唱,你驻足听那么几句唱词,竟是一首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大众化诗歌,那么你就不妨掏出纸笔记下几句唱词。

4要注意模仿。比如你很愿意听一位老太太讲述童年的往事。她表达清楚,极有层次,摹人栩栩如生,简直是在作口头作文。相信听老太太说过这么几回,你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有所长进的。

上一篇:自我反思剖析报告下一篇:公司全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