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感人事迹

2024-08-21

共产党员感人事迹(共7篇)

1.共产党员感人事迹 篇一

失联党员找到了“家”

近年来,由经济发展转型,我镇有部分企业破产、兼并、改制多,由于过去党组织对党员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以及党员自身没及时向组织报告去向等原因,造成部分党员与党组织失去失联。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镇党委指派专人,开展“地毯式”寻找“失联党员”专项清理工作。各社区、村支部积极配合,通过原有通讯方式,访问互联网,建立微信联系群,从医保、计生等信息中找有价值线索。负责寻找“失联党员”专项工作的杨康贵党委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带领工作组多次走访邻居、亲朋,访问计生信息网和登录人口信息平台寻找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组织人员查清失联原因,做好组织关系对接,该转移关系的转移关系,该清欠补缴党费补缴党费,按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将党员纳入党组织正常管理范畴。争取做到“联系一个”、“掌握一个”、“管理一个”,确保每个“失联”党员不掉队,让他们重新回到温暖的“家”。

当工作组通过各种方式多方查找与退休老党员陈华龙取得联系后,他惊讶不已说:“真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党组织依然记得我,这让我觉得很温暖”。陈华龙是原是华正集团的职工,1995年单位企业破产,长期在外务工,党组织关系一直下落不明,是该支部失联的6名党员之一。在我们与他取得联系后,及时办理了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后,他立马拿着介绍信到户籍所在党组织报到,并一次性补交齐所欠缺的党费。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陈日华表示“如果没有这次党员排查,我可能还没有找到党组织,这回我们终于回家了,塘溪社区党组织就是我们的家,要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生活、各类活动,发挥一个党员一盏灯的作用。”主动要求协助工作组寻找原华正集团党支部另外失联5名党员,在他的协助之下我们顺利与其他5名失联党员取得联系,重新做好了党员登记,纳入组织的管理。

一个月以来党委向失联党员发出“回家”的召唤:联系一个、掌握一个、管理一个,确保每个失联的党员不离队、不掉队、找得到党员队伍温暖的“家”。向“失联”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以重新唤起“失联”党员对党的感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共产党员感人事迹 篇二

他是村里唯一用煤油灯照明的,为的是省下电费好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35年如一日,他倾力捐资助学,总计捐资30余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

他是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省、市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奖提名人。他就是江西省铜鼓县罗坊镇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 他的名字叫蒋国珍。

他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赤诚情怀谱写了一篇捐资助学的动人乐章。

1930年出生的蒋国珍,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新干县城关区政府、新干县公安局、南昌地委宣传部、铜鼓县政府和铜鼓县三都小学工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被平反,1983年,在罗坊镇六元小学教书的他因病提前退休。虽22年含冤受屈,但是,蒋国珍同志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对党的忠诚和入党的坚定信念从没改变。1995年,65岁高龄的蒋国珍交了入党申请书,1997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35年如一日,捐款30余万元,倾力资助贫困学生

1979年,他把自己平反后领到的22年补发工资9600元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以来, 35年如一日,他倾力奉献教育事业,用于捐助贫困学生。为了抠出更多的钱来资助、奖励学生,蒋国珍在吃穿住行等方面严格控制自己。他住的是一间全村最旧的老平房,(2010年因房屋倒塌才被安排在下山桥小学居住), 每日靠红薯煮稀饭维持生计,只吃两顿。最奢侈的生活是偶尔到集镇上买一点无人问津、几毛钱一斤的牛肝打打牙祭。30多年来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一条洗脸巾要分成两截使用,一床被子几十年来从没更新过,硬得像块铁,从家里到集镇,有大约十里路程,可他从来不坐公交车。他是村里唯一用煤油灯照明的,为了不浪费电费,他还将上级部门给他送的电视机送了人,多年以来,他坚持让自己每天的开支不超过一元。为积攒更多的钱资助学生,他还种水稻、红薯、 芝麻等,他家里有一个地窖,里面全藏着他种的红薯,红薯稀饭就是他的主食,多余的农产品他拿到集市上去卖,每年有好几百元的收入。 有人粗略做过统计,他这30多年来用来捐资助学的钱,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已达30万元以上。寒门学子李爱平一家三兄妹因他的资助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捐资助学,关爱学子,蒋国珍一直在路上

蒋国珍在捐资助学的同时,将触角延伸到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中去。自2008年以来,罗坊镇在中小学校园内广泛开展“新三好少年” 评选活动,奖励面不断扩大,蒋国珍每年用于奖励“新三好少年”的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他还捐钱,将新三好少年的典型事迹编辑成《星光大道》,在各个学校广泛宣传, 在罗坊镇校园里掀起了人人争当“新三好少年”的热潮。

为进一步弘扬、传承蒋国珍同志捐资助学、大爱无疆的无私精神, 2011年,罗坊镇党委和政府自筹资金10余万元,将各大新闻媒体对蒋国珍同志的宣传报道,市教育局组织的关于学习蒋国珍同志的征文中的部分精华编印成《无我的追求》, 分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蒋国珍、人人争标兵”的活动,还成立了蒋国珍爱心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贫困家庭学子送去一份份关爱和温暖, 让他们求学之梦得于延续,为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铺平道路。

3.共产党员感人事迹 篇三

【一线抗疫群英谱】ICU病房里的“90后”医护人员:青春闪亮最前线

抢救危重症患者的ICU(重症医学科)病房,是抗疫“火线中的火线”,是“最靠前的前线”。

在这里,有一大批“90后”青年医生和护士冲锋在前。面对疫情大考,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展现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武汉儿童医院医生张茂荣: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3月17日上午10时许,张茂荣(图①。宋桂来摄)又一次来到鹏鹏(化名)床前,仔细查看各项体征数据。鹏鹏8岁,罹患白血病,不久前又因感染新冠肺炎转入武汉儿童医院。“经过我们的治疗,鹏鹏这几天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很快就能下呼吸机了。”张茂荣说。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张茂荣的微信签名。“1月初,我还在消化科上班,后来病房改造后开始接诊新冠肺炎疑似患者。3月初,之前待过的重症医学科缺人,我就过来支援。”

一线查房、观察病情、处理医嘱,张茂荣和同事一起认真执行科室主任、上级医生的治疗方案。“白班上下午都要进病房,最长一次待了七八个小时。”张茂荣告诉记者,夜班从下午5点开始,等交接完回到酒店,有时已是第二天中午。

ICU病区里,最多时有17个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一个多月。在他们的努力下,现在病房里只有6个孩子。“有些幼儿患者话还不会说,我们了解病情除了问家长,最主要靠检查。”张茂荣说,有的患者入院之前病情就比较严重,更加大了治疗难度。

“疫情刚开始时,我确实有些紧张,毕竟谁都不了解这种病毒。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丰富,慢慢就不紧张了。”张茂荣说,这次疫情让他的职业荣誉和责任“指数”飙升,同时对志愿者、快递小哥等群体更增添了深深的敬意。

ICU里的患者,家属不能陪护,张茂荣就通过电话、微信和他们保持联系。“我们会约好时间,告诉家长孩子的病情进展。”张茂荣说,“对于每一名患者,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

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吴永然:

“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看到张强(化名)跟家人视频聊天时开心的样子,吴永然(图②。康清铕摄)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张强曾是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吴永然和同事的协力抢救下,才转危为安。“他几天前撤了呼吸机,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吴永然说。

今年29岁的吴永然,是武汉协和医院综合ICU医生。疫情暴发后,他就向科室请战。1月29日下午,接到通知赶往金银潭医院支援。

“与我以前接触的患者相比,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难度要高一些。而且,我们在病房都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不管是操作还是治疗,都不如以前顺手。”吴永然说。

金银潭医院南五楼病区,患者最多时有27人,白班上午8点到下午5点、夜班下午5点半到次日早晨8点。最近这40多天,吴永然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变得得心应手。“我们是一个临时组建的科室,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岗位,但经过磨合后,现在都能熟练配合完成各种诊疗流程。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

“已经成功撤了ECMO,但是呼吸机还在,仍然不能大意。”现在,吴永然正参与管理两位上了ECMO的危重症病人,十分忙碌。

每进一次病房,吴永然都要待三四个小时。口罩勒出的痕迹,让妈妈很担心。“来支援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他们后来看到我脸上有印子,就猜出来了。”吴永然说,妈妈虽然有时会担心得偷偷流眼泪,但仍然支持他上一线治病救人。

“虽然我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危重症患者治疗,但这次的挑战要大很多。治疗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也感觉有些沮丧,但是我都挺过来了。”吴永然告诉记者,这次战疫也是一次成长的淬炼,“心态和理念都更成熟了”。

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

“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从1月3日至今,今年26岁的武汉市肺科医院护士朱静(图③)已经在ICU病房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

3月16日下午1点,刚从ICU出来的朱静神情有些疲惫。前一天晚上,ICU病房新转进来一名危重症患者,患者情况很不好,朱静忙前忙后一直到深夜1点半才回宾馆。17日一大早7点不到,她又起床到医院上了个早班。天气越来越热,下班时,她浑身早已被汗湿透,“腿都有点站不住了”。

最近,武汉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病人越来越多,但朱静所在医院的重症病房收治的病人却增多了——都是其他医院转过来的危重症患者。朱静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即使经过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朱静仍然要保持冷静、专注,“我们看护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直面生死,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2月10日是朱静的生日。那天凌晨,她正在值夜班,一名61岁的患者转入ICU,开始使用无创通气,给氧浓度已达70%,如果无创通气出现问题,随时都有插管危险。但该患者刚进入ICU很不适应,与同事交班后,朱静就第一时间到这名患者床前,安抚情绪,耐心讲解无创面罩的使用方法。凌晨4点,这名患者突然又激动起来,情绪起伏,身体挣扎,还伴着咳嗽,导致无创面罩无法戴稳。

听到呼吸机漏气报警,朱静急忙赶到床边,一边调整扶正面罩,一边安慰患者。普通人玩手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都受不了,但朱静硬是用手扶着无创面罩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患者情绪稳定。

在ICU,除了治疗护理,患者的生活护理也全部由护士完成。每天要为患者擦洗身体,处理大小便、吸痰、翻身……朱静毫无怨言。尽管今年才26岁,朱静已经在ICU工作了5年,她说,在她们科室,像她这样的“90后”有20个,“我们已经长大了,要担起更多责任!”

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陈奕:

“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3月16日中午下班时,听说病房里的百岁老人王婆婆下午就要出院了,武汉市第三医院“90后”ICU护士陈奕(图④)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为了照顾王婆婆,陈奕可没少费心思。入住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以来,王婆婆没人陪伴,心情不好,陈奕就每天陪她说话;担心王婆婆年纪太大嚼不动饭菜,她每天还特地为王婆婆做热稀饭,端到她面前,喂到口中,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从1月4日起,陈奕就在ICU病房工作,她先是被抽调到金银潭医院。3月2日,与同事换岗后,她又回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继续在ICU服务。

2月11日,36岁的张先生因患新冠肺炎入住金银潭医院ICU病房治疗。由于呼吸困难,医生为他采取了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一次巡查时,我发现他饭也没吃多少,水也没喝多少。”陈奕说,后来询问才知道,原来张先生是怕吃饭喝水多了要上厕所,这样会麻烦护士。

“我就是您的家人,您有需要就叫我,有呼必应,您一定要吃饭。”为了让患者吃饭,陈奕循循善诱。“刚开始,他不太配合。饭热好了,送到嘴边的时候,他直接让开了。”陈奕说。陈奕于是就先从水开始喂起,慢慢地,张先生接受了,也开始愿意吃饭了。

第二天,张先生由于呼吸困难,上了无创呼吸机。陈奕在给张先生喂食饭菜时,为了避免他吃饭时出现呼吸困难,张先生每吃一口饭,陈奕就把无创呼吸面罩扣上给他吸氧缓解一下,“一顿饭最少吃了两个小时”。

“重症患者通常心理压力都很大,需要护理人员真正走进他们心里,从内心深处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陈奕说,“对待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耐心细心爱心。”

【一线抗疫群英谱】驻鄂部队抗疫运力支援队的“〇〇后”官兵:奋斗的青春分外美

在武汉,可以看见一支墨绿色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支车队就是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负责武汉物资的运输保障。在这支队伍里,有一群“00后”战士,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诠释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

“我年轻,让我多干点!”这是执行运力支援任务以来,挂在马鑫龙嘴上说得最多的话。作为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今年不到20周岁的马鑫龙已经和战友们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了一个半月。

当得知连队需要抽组人员去武汉前线执行运力支援任务时,马鑫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战士,现在正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年轻,让我上!”

运力支援队主要负责武汉市主干供应线的运输保障,任务艰巨又繁重,但无论苦活累活,马鑫龙都会抢着干。

2月15日,马鑫龙和班长沈永超开车到达某超市卸载点,正在卸货时,突然下起大雪,气温骤降。看着马鑫龙还在冒着风雪一趟趟搬物资,沈永超命令道:“马鑫龙,让我们来,你去车上歇一歇!”“不用了班长,我可以坚持!”马鑫龙说,卸载物资快一点,武汉人民就早一点领到物资。

截至目前,马鑫龙所在的运输小分队,已经跑遍了武汉近100个点位,运送物资300余吨,行驶里程达1万多公里。在马鑫龙看来,能够为武汉市民多送一份物资,就是为抗击疫情多贡献一分力量。

“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身边的党员不畏艰险,勇于担责,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3月8日,“00后”战士刘文康利用任务间隙,在驾驶室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每次到达运输网点,还没等超市工作人员赶来,刘文康就钻进后车厢开始卸载物资,刘文康说:“多干一点是一点,能为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骄傲!”

一天深夜2点,运力支援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星夜援建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改造方舱医院。刘文康二话没说钻进驾驶室,立即投入战斗。从装载地点到方舱医院,大概有80公里的距离,因为运输物资的数量较多,需要往返好多次,又是夜间驾驶,对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和驾驶技能都是不小的考验。

“班长,我穿着这身军装,年龄再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党员们都在往前冲,我也绝对不能落下。”刘文康主动向班长提出担任驾驶员的请求。看到刘文康坚定的眼神,班长同意了刘文康的请求。

“小伙子,你真棒,多亏有了你们的火线支援,我们的心里终于踏实了。”当方舱医院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刘文康还不到20岁时,纷纷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孩子你长大了,老爸相信你一定会完成好任务,平安归来……”每天晚上执行完任务,下士徐锐都会用手机微信和父亲开启视频通话,父亲的鼓舞,让徐锐更加充满斗志。

徐锐出生于军人世家,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爸爸曾在海军服役。从小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徐锐,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决心。

2017年9月,徐锐作为大学生士兵光荣地来到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成了一名汽车兵。凭借平时刻苦的训练,他已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骨干驾驶员。

“小时候听爷爷说,抗美援朝战争时运输队员们冒着漫天炮火也要将保障物资送到前线,如今我成为一名汽车兵,战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我会用使命铸就荣光!”徐锐在他的战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队员的眼中,哪里有险情,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徐锐的身影。徐锐总是跟身边的战友说,我们每个人都多干一点,就能早一天取得胜利。

“每当我们在路上行驶,看到地方车辆向我们鸣笛、市民为我们点赞,我都会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徐锐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杜斌:打赢湖北保卫战

我坚守到最后

今天(3月16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

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不辞辛苦

做好保障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保洁消毒、治安巡逻、配送分发盒饭等工作才得以有序运转。他们,便是共有400余人的雷神山医院物业团队。

2月16日,作为有着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ICU病房我不进谁进!”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团队4名成员承担起2间ICU病房和护士站等区域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除了正常保洁,杨玲还要负责1间ICU病房里仪器设备、病床的消毒杀菌工作。“每个患者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号垃圾桶,平均一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发生前,陈伟伟是一名专职网约车司机。1月27日晚上11点,看到朋友圈里招募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他打了一个咨询电话,两天之后就报上了名。“就如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驻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30名组员便负责32个病区的医疗垃圾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陈伟伟和同伴每天要负责100袋垃圾的清运。随着收治患者人数增加,这个数字不断攀升,600袋、1000袋……任务最重的一天,陈伟伟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宿舍只睡了3个多小时又继续工作。

“陈伟伟快来收垃圾,A16病区垃圾堆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不管谁呼叫,陈伟伟都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谁都怕病毒,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处理,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管家、党员李炫汐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1993年出生的李炫汐,负责雷神山医院的设备维修、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刚开始,医院2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李炫汐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120多个电话。

为了制定精准的物业工作流程,李炫汐一次又一次进入隔离区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量。李炫汐说,“危险的确是有的,可武汉养育了我,这个时候我要回报这个英雄的城市。”

【一线抗疫群英谱】中部战区总医院全力抗击疫情:挺身而出

护佑健康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4.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篇四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2、女警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

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遇难。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3、11岁少年背着3岁妹妹逃生

在北川,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这名少年叫吉万,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个小时。

4、女护士奋力救援后流产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

5、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

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一名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让人欲哭无泪。

6、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

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6个月大)。从5月12日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17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7、痛失14为亲人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失去15位亲人,却没有时间伤心,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8、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也许是这位母亲感动了上苍,女婴含乳得以生还。

9、武警亲手刨出老父遗体,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队长张秋红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他亲手刨出老父和嫂子的遗体,来不及哭泣,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10、11岁小女孩跳下六楼逃生脱险后返身救老师

康洁是汶川县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6楼上课,意识到危险,她立即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居然只有腿被划伤。”康洁对此也感到不可思议。脱险后,康洁冒险跨进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逐渐体力不支的她跑出废墟求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个老师。”

被救出的“救人英雄”

被埋废墟50个小时后,13岁的何翠青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生还。5月20日,记者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看到了这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地震幸存者。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坚强女孩原来是一位救人英雄:地震发生时,本来已经跑出寝室的何翠青,因想叫醒午睡的同学又返回寝室,使自己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而被埋废墟。

何翠青是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学生。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学校一幢3层的宿舍楼发生坍塌,正在午休的400多名学生被埋废墟。

地震发生时,何翠青正在睡午觉,她们寝室共19名学生,当天几名学生刚好不在。“当地面晃动时,我已经起床走出了寝室来到走廊。当意识到地震发生时,我就开始跑,突然想到寝室里还有许多同学,我就返回寝室去喊她们。”何翠青说,“地震刚开始时,一些同学还以为是有人在捣蛋摇床,我进来后大喊‘地震了!地震了’,许多同学才赶紧起床往外跑。”

在何翠青喊人的同时,学生寝室就开始倒塌。她和另外4名女孩一起被压在废墟底下。她说,下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也无法动弹。刚开始4个人还能够互相说话,互相鼓励,都说要好好活下去,并且轮流呼救以保存体力。她说:“但后来能够说话呼救的学生越来越少,不知过了多久,只剩下自己还能说话。”

在灾难发生47个多小时后,14日14时左右,现场救援人员听到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们加紧行动并于当日16时58分将何翠青救出。当天晚上,她被紧急送到广元市中心医院急救,由于被埋时间太长,何翠青右小腿已发生坏死被迫截肢。

记者问何翠青后悔不后悔返回寝室救人,这位救人小英雄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地震中15岁的英雄

一个在地震中受伤的15岁孩子能做什么?

“我把她藏在我的肚子下面。”“我使劲掐他,我们还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甯加驰说。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2班的学生,15岁。

12日汶川大地震中,甯加驰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埋在他身边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地震后,甯加驰被掩埋,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被死死地压着,头也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紧紧压住,无法呼吸。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擦破一块皮以后,他终于将头侧了过来,鼻子可以自由呼吸空气了。

还来不及平静一下,一个惊恐的声音从甯加驰右边传来。“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学曾婧。“那你到我肚皮底下来嘛。”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甯加驰伸出能活动的右手,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躺在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

刚被掩埋时,甯加驰的头靠在一个男同学的屁股上,这个男同学就是祝祥。其身体的上半部分被压住,动弹不得,但是还能和甯加驰说话。

为了麻醉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恐惧,甯加驰和祝祥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聊着聊着,祝祥逐渐迷糊起来,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竟毫无声息了。甯加驰赶紧掐了祝祥一把,祝祥有点反应了。

90后英雄:令人感动的解放军小战士

19日上午9时28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设在绵阳安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进行了一台紧急手术。成都军区某装甲部队士兵严情勇年仅18岁,带病在山区背送病员三天三夜后晕倒。主刀的两位主任大吃一惊,就差一点点,这个年轻战士的生命就不保了。

昨天上午,长征医院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更是将这位小战士认作干儿子,希望自己只比他小三天的女儿能向这位小哥哥学习。

连续入山抢救灾民

安县的高川镇被发现道路毁坏,灾民无法出来后,指挥部立即调配昆明的一支陆军抢险部队赶赴现场,下死命令,要求尽力营救灾民。这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士兵说,他15日晨抵达高川镇抢险。高川镇整条山路都毁了,坍方的泥石流从高川镇所在的山脚下延伸到村民聚居的山顶处,单程需要7至8个小时。战士们采用接力的办法。严情勇负责的一段山路,背着食品爬上山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他一度连续往返20余趟,中间没有休息过。

16日,他突然觉得腹痛,由于救灾任务重,他也没当会事,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扛着包行进救援,第二天当他背着50公斤粮食进山时,阵痛加剧,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异常难受,可他没有吭声,只是把腰带紧了紧,死死扎住痛处。

第三天,他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外行进,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捂着肚子晕了过去。

晚一刻可能就没救了

看到严情勇倒下,战友们立即围了过来,灾民拿出战士们背进山里的水,轻轻撒在他的头上,队长立即决定将其转到灾区医院。

救护车疾驶,他被送进安县上海二军大长征医院的急救帐篷,普外科主任陈学运教授、江道政教授紧急为他会诊,由于疝气引起大网膜穿孔,小肠已流进阴囊造成肿大,变成了嵌顿性腹股沟疝,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肠坏死,危及生命。

两位教授亲自主刀。一个小时后,小严的肠复位了,可是由于时间太久,大网膜已经坏死部分,只能切除,进行高位结扎。江教授说,手术很成功,对以后的生活不会有影响,这种病完全是因为过度劳累和负重造成的,肠子穿孔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况小严肠穿孔三天还在来回负重奔波,那是何等痛苦啊。

坚韧精神感动护士

护士长王静华是一个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小严被推下手术台后,她带着护士们为他清理全身,更换衣物,看着他十个磨烂的脚趾和背脊上严重的压痕,还有为了止痛用武装带紧紧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本文由范文论文网搜集整理,大家都哭了。这才多大的孩子啊!医疗队最小的护士是1985年出生的,可这个战士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这么小的年纪为了救人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大家为他换上全套干净的衣服,可是他太累,没有被惊醒。

看到记者要采访,王护士长拉着记者去看小严的行军背包,进入灾区时刚发的新背包,这时已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除尘土外,所有地方都磨了一遍,背包的盖子已被顶破,他们为了给灾民多送点物资,每天都拼命往里塞。

护理总长:叫我军医妈妈

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每隔10分钟都要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沾湿小严干涩起泡的嘴唇,用母亲般的目光看着熟睡的小严。她说小严是幸运的,他坚强的意志和军人的使命救了他,肠穿孔这种突发疾病最忌讳的就是在发病时吃东西、喝水,小严的背囊里全是水和食品,可他愣是没有动,全部送进山里给灾民了,发病的这三天,小严几乎没有进食,这也为抢救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杨总长说,小严的事震撼了大家,一线的战士们是那么可爱,值得敬佩。小严一醒来,她就要认这个贵州籍的小战士为干儿子,让他叫自己一声“军医妈妈”,也希望自己比小严小三天的女儿能和这位小哥哥结对,向他学习。

作文素材

一、救援篇: 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

1、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不这些子弟兵24小时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废墟中,手刨肩顶,忍受饥饿与寒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作战,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万遍地呼喊着“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

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这一幕,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执行维护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百姓凡是知道这排牙印来由的,无不唏嘘感叹。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约三厘米长的胸针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时间,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

但李武就像没有感觉一样,继续安慰着小姑娘,脚下还是一步不退。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有的当场就哭出声来。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

小姑娘凝视着李武汗流满颊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随着老大爷向后退去„„后来战士们掩埋遗体时,就再也没有过群众冲撞警戒的情况。

李武后来告诉笔者,“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亲人,能不伤痛吗,只要我的伤痛,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3、特殊的新婚仪式

我们牵手为连理,这个日子,我们郑重地分配这甜蜜。一分给你,一分给受难的同胞兄弟。当我们的热血流进了亲人的脉管,这甜蜜,就有了新的意义。——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献血屋内,刚举行完婚礼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硕斐携手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奉献爱心。

4、爱心汇聚成河

“广州日报,灾情最先报!买一份报,一元献爱心。”昨日7时开始,本报发行公司上千名投递员分赴全市各区义卖报纸,形成了一股红色暖流,无论是老板、职员、学生、保安、民工等各个阶层的市民,纷纷踊跃解囊,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一个上午,两轮义卖,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报纸就全部售罄,各义卖点临时增加了至少三次报纸,都满足不了市民的热情。全天报纸销售比平常增加20%。

捐款数十万日元的两名日本低收入者,他们都是原在华日本遗孤的后代,其父母于战后是在善良的中国人照料下才得以幸存并返回日本的。他们表示,中国于自己有恩,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中国也是我们的故乡。故乡遭灾了,我们心痛”,他们这样说自己的心情。

5、铁女子张泉灵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张泉灵总是勇于接受挑战。几天前,她还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做全程直播报道。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她马不停蹄地直奔四川,奔赴正在打通的都江堰至汶川县公路的第一现场,并向观众发回了最新消息。虽然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但祖国需要她,她便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奔赴灾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张泉灵仍坚持在第一线,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进行报道。正是有了数不清的“张泉灵”们,祖国人民才能及早了解到灾区人们的情况。

6、发怒的温总理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国家总理温家宝一向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然而,在抗震救灾中,平日里温和的温总理却发怒了,这一下,让看过这条新闻的人无不为之吃惊。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由于连绵的大雨导致救援行动受阻,在废墟下的民众急需救助,心系民众、心急如焚的温总理面对空降部队的领导说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已看着办”的话语是自然而然的。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地震灾区的惨烈,震憾了一个国家总理的心灵,受难的百姓让他泪流满面,他嘶哑的声音响彻在灾区的万山丛中。因为在废墟下,在狂风暴雨中,在漫漫长夜里,还有无数人民群众在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

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之外,还要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毕竟前者属于政治职责,后者属于专业领域。

温家宝亲临一线,四处疲于奔命地指挥、调度、慰问。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总理的到场除了提高应变效率、争取黄金时间、督促地方官员、现场拍板解决问题之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慰问百姓,更是灾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总理这个职位,自周恩来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形象,“周总理”三个字既是一代中国人对周恩来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继任者的道德标尺和衡量比照。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说,“中国的总理难为”,“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7、国际大家庭

大难面前,愿爱心永恒!此时,中国灾难不断,困难重重,急需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和支持,请不要让国内四溅的口水和各种污言秽语淹没了国外更多人的热心和善意。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真诚之意,友好之情,和平之愿,大度之怀,文明之风,会使中国多方受益,早日走出困境。

二、亲情篇:一定记住我爱你

1、父母的爱: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

2、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3、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缔造生命的奇迹。“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昨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妻子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我大腿被石头砸中,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丈夫平静地说,“老婆,这里很危险,你快下去,好好活下去„„”听到丈夫的话语,朱芙蓉感到一丝不祥:“老公啊,你一定要坚强。我和孩子那么爱你,我们谁都离不开谁。”言毕,夫妻二人失声痛哭„„

为防止废墟再次坍塌造成人员损伤,街道办工作人员赶来劝朱芙蓉离开现场。“老婆!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住!”谭刚义保证。上午10时30分许,武警官兵用手将谭刚义从废墟中刨了出来,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20小时。

4、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5.感人事迹 篇五

我是经营一部的片区管理员王金晶,我于2014年10月入职朔州再生能源热力有限公司首站,在2015年4月调入经营一部,刚到经营部的我在经理和同事耐心的指导下慢慢适应了经营部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经营部的工作任务,从中发现,在收费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真情感化用户,拉近与用户的情感距离,得到用户们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保证热费的收缴。

我公司为了缓解冬季集中收费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推行全年收费,从2015年6月10日开展提前交费送礼品活动,收取2015-2016采暖期采暖费;在这个活动推出的时候,很多用户反响很大,身为片管的我,无数次给用户解释为了方便用户,冬天在银行缴纳采暖费不排队拥挤,推行全年收费活动,一遍两遍三遍的给用户解释,用户从一开始的不相信,是不是骗子,到最后相信我们并缴纳采暖费。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我负责的鹏森站里大单位鹏森大酒店,我第一次去宣传提前收费活动内容及奖励政策时,鹏森大酒店的负责人说这离供暖时间还早不交;第二次又去做宣传,负责人说你们这奖励政策力度太小了,我耐心的解答我们是为了用户方便,对方回答说我们不交的了;第三次又去做宣传,负责人说你们不用来了,我们暂时不交;但是就这样也没打败我的信心,第四次去的时候,我说这次来,我们不说交采暖费的事情,我是做个用户调查回访,在谈话中了解到鹏森大酒店去年供暖还算可以,没什么大的问题,我说今年供暖如有什么问题,您可以拨打我的电话,我随时为您上门服务,负责人笑嘻嘻的说好的,没问题;就这样,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活动期间,鹏森大酒店最终交了2015-2016的采暖费。

“只要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身为片管,首先要站在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真正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意识,焕发出工作热情,才会取得效果。只有我们在与用户沟通时用真情打动用户,用具体的行动感化用户,李主席常说把用户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来对待,拉近与用户的情感距离,真正做到让用户把我们片管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用户不用催就会主动交费了。

6.感人事迹 篇六

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高铁成的先进事迹,我感到无比的震撼与感动。面对大火,三进三出,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我们一直在寻找身边的英雄,却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其实都很平凡。英雄在哪里?当在遇到危难或灾害的时刻,那些敢奋不顾身或沉着冷静的为大家考虑的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也许他们平时很平凡,但他们在危难灾害面前是那么的勇敢,这些人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这些人我们应该向其致敬,他们是我们的民族当今真正的英雄。英雄的壮举充分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时刻把忠诚于党的根本要求镌刻于心。军人的忠诚是一个国家不朽的魂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高铁成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展现了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塑造了当代青年勇于担当的光辉形象,赋予了时代前行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真情为民的高尚情操。他见义勇为、临危不惧,三进火海、身负重伤仍与大火搏斗,竭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军爱民的英雄之歌。高铁成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舍己救人、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热血延续他人生命,用义举呼唤人间真情。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操,尊重、珍惜他人生命,视他人生命高于一切,为挽救他人生命可以付出一切。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助人为乐、孝老敬亲”的大爱情怀,释放善意,接力爱心,将大爱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把民族传统美德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工作追求,敢做主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树一流目标、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笑对人生、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以乐观的心态和过人的胆识应对困难、迎接挑战。

高铁成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着我,要把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就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工作,专心致志地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好。

一是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高铁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这个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要像他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又必须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不可惧,可信不可疑。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可亲才可信,可信所讲的道理才有说服力。这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

二是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高铁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和荣誉的时候,还能够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为国家、为人民踏实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别人看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我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要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开拓进取,努力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求真务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要养成无私奉献,临危不惧的大爱情怀。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无私奉献则是一种纯洁无瑕的至高精神境界。无私奉献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奉献。无私奉献超越平凡但又寓于平凡。高铁成面对生死考验,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别人。他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

我要以高铁成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我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恪尽职守,严谨治学,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为克服困难坚韧不屈,乐观向上,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吴斌司机先进事迹材料参考

内容预览:要么猛打方向盘避开,但是容易引发翻车等事故。吴师傅没有避开,而是直接迎了上去,出事后,还很稳地把车停下,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让乘客下车,我觉得吴师傅的车技和职业素质都是一流的。这也是专业司机和普通司机最大的不同。

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

为表彰杭州司机吴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昨(6月2日)晚,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公告,授予吴斌同志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荣誉称号。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作出批示:吴斌同志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向“平民英雄”致敬。

平民英雄吴斌感人先进事迹详情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跑杭州—无锡线路。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载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碎挡风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

监控画面记录下了当时突发的一幕,时间共1分16秒:被击中时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看上去很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疼痛让车缓缓减速,稳稳地停下车,打起双闪灯,拉好手刹,最后他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打开车门,疏散旅客。他回头还对受到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做完这一切,吴斌瘫坐在了座位上。

66岁的孙先生当时就坐在吴斌驾驶的大客车上。他说,车刚开出半小时,跑在高速上,行驶在最里侧的快车道上。“当时,突然听到驾驶室传来一声巨响,坐在前排的乘客,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孙先生说,紧接着大客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后,车门也打开了。“看吴师傅时,身上都是血,斜倒在座位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看上去十分痛苦。”

同在车上的乘客周先生说,大家看到,车的挡风玻璃上有一个洞。有人把吴斌的衣服解开后,发现他满身是血,胃部还有一个三角形的洞。

参与抢救的医生发现,这块从天而降、数斤重的铁片,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了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抢救输血达1万多毫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吴斌还坚持把车停好,值得敬佩。”乘客韩先生说,若不是吴斌的敬业,很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韩先生事发时坐在车子的倒数第三排。他回忆说,吴斌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打110和120,你们不要乱走。”说完,他无力地倒在了座位上。

24名乘客无一受伤,而年仅48岁的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6月1日不幸去世。

家人眼中的吴斌

夫妻俩结婚18年还跟热恋中一样

昨天上午9点多,我们再次赶到吴斌的家里。吴斌的姐姐吴冰心和妻子汪丽珍一起去殡仪馆了。家里负责接待的是汪丽珍的妹妹汪丽敏,还有汪丽珍的表妹张女士。吴斌的女儿悦悦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怔怔地盯着某处。

房子大概六七十平方米,西侧是客厅,东侧南北两间是卧室。南面的卧室从中间用铝合金玻璃门隔开,装了副窗帘。

汪丽敏说,姐姐姐夫住在中间,悦悦住在南面这个房间。4个房间里,只有悦悦的房间和客厅里装了空调,去年,姐夫还特地给悦悦买了一台电脑。房子是18年前结婚的时候装修的,装修很简单,只是粉刷了一下墙壁和天花板,天花板上隐约还能看出水泥的痕迹。

吴斌的房间里布置得很简单,一张床,床头摆了个小风扇,旁边沿墙的一排是衣柜。衣柜里挂的衣服只有三种:工作服、运动装和少数几件已经穿旧了的休闲装。

“姐夫出事后,遗体抬回家里,我们找衣服给他穿,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件新衣服,衣柜里都是已经穿旧了的衣服。”汪丽敏说,昨天晚上,姐姐从包里取出两张电影票(招商银行的兑奖券,折合30元一张的电影票)给她说,本来约好了5月29日晚上一起去看电影的,结果人就这么没了,也去不成了,还要这电影票做什么,看了心里难受。

汪丽敏说,姐姐和姐夫经过朋友介绍,然后恋爱的,那时她还在读高中,结婚到现在18年了,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一起住,不管是他们夫妻还是和公公婆婆,都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

“他们俩到现在都还像在热恋中一样,每年情人节,姐姐总能收到姐夫送的鲜花和巧克力;每年过生日,姐夫都要带她出去好好吃一顿;有时,他们也会手牵着手去西湖边散步,一个月去看一两场电影……”汪丽敏说,因为忙于工作,结婚18年,姐夫从没带姐姐去旅游,一直感到很愧疚。

站在一旁的表弟梅山开说,他一直想和表哥好好聊聊,但是都没机会。

几年前,梅山开来杭州办事,住在吴斌家。表兄弟难得见面,他一直想和吴斌聊聊天,但是表哥太忙了,每天早上很早出门,半夜很晚回家。在这里住了十几天,愣是没见过表哥一面。

你说,他是不是去天堂了?

他是不是做天使去了?

可是我怎么办呢?

吴斌去世后,妻子汪丽珍强忍着心中悲痛,压抑着不哭。但是面容憔悴得让妹妹和时刻陪在她身边的表妹忐忑不安。

表妹张女士说,虽然是表妹,但是她和表姐的关系很好。

“昨天晚上10点多,她拉着我问:你说,他是不是去天堂了?我说,是啊,他肯定去天堂了。她接着问我:他是不是去做天使了?那我怎么办呢?”说到这里,张女士突然情绪失控,弯下身,号啕大哭。

张女士边哭边说:表姐的眼泪已经哭干了,都哭不出来了。我觉得她整个人已经伤心到极点了,快要崩溃了。她跟我说,在无锡的医院里,她抓着斌哥的手臂说:你要撑住啊,你答应我要陪我一辈子的。

“斌哥的嘴唇动了动,但是说不出话来。表姐说,她知道,她知道他放心不下自己和女儿,他舍不得走……”张女士说,表姐难过的是,以为吴斌能撑过去,哪知,最后竟然还是离开了我们。

我们找姐妹俩要吴斌生前的照片,没想到他们翻出来夫妻俩最近的合影竟是10年前拍的,在西湖边,夫妻俩紧紧地依偎着,一脸幸福。

汪丽珍说,半个月前,夫妻俩开始筹划旅游,“他知道我喜欢丽江,打算带我去玉龙雪山、去丽江古镇转转,他说一定很浪漫,算是弥补我们的蜜月旅行……”

汪丽珍最后悔的,是没有带女儿见爸爸最后一面。

昨天中午,车上4名乘客前来吊唁

送上挽联,称吴斌是最佳司机

昨天中午12点多,有5个男子持花圈赶来吊唁。挽联上写着最佳司机吴斌的字样。

持花圈的男子叫韩维春,在无锡工作,事发当天,他和3个同事一起坐车来杭州办事。

“今天早上,我们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就商量了一下,一定要来一趟,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韩维春说,和他们4个人一同前来的是他们在杭州办事处的同事。听说吴斌的感人一幕,同事也坚持要来送吴斌最后一程。

同行的孙师傅说,他们不知道吴斌住在这里,就到处打电话,能问的全问过了,110、114、电视台、单位,最后总算问到了吴斌家里的住址。

车上最后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

韩维春说:我们几个人都坐在后面几排,我自己坐在倒数第三排。车子当时走在靠近最里侧的快车道,速度大概100码左右。

我们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车子很稳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坐在第一排,也就是司机座位后面的一个女乘客打电话报警,我们才知道出事了。车上的24个乘客陆续下车。吴师傅脸色蜡黄,满头都是汗珠,胸口插了一块铁片。

我们几个乘客帮忙把吴师傅架到后面的座位上坐下,然后等救护车来。大概等了半个小时左右,120救护车才赶到,把吴师傅送去医院进行抢救。

说真的,我也是一个司机。遇到这种情况,普通司机首先想到的是躲避飞来的异物,要么趴下,要么猛打方向盘避开,但是容易引发翻车等事故。吴师傅没有避开,而是直接迎了上去,出事后,还很稳地把车停下,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让乘客下车,我觉得吴师傅的车技和职业素质都是一流的。这也是专业司机和普通司机最大的不同。

吴斌出事前的24小时

在吴斌的手机里,我们翻到的最后一次通话记录是5月28日傍晚6:56,电话是打给妻子汪丽珍的。

汪丽珍说,吴斌打电话给她说,临时加班,得晚点回来。她在电话中叮嘱他注意安全。直到晚上11点多,吴斌回到家中。汪丽珍早已睡了。

第二天一早,吴斌起床出门了。不想,这次竟成了永别……

中午12点,考虑到去云南旅行,汪丽珍出去买了满满一袋零食回家,袋里装的都是吴斌喜欢吃的,她还打算下午整理行李箱,晚上和丈夫一起去看电影。

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将东西搁下,电话响了。

丈夫单位的领导让她赶紧去趟无锡,虽然没具体说,但沉重的语气,汪丽珍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7.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篇七

我花了很多时间想,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名字能够涵盖今天的报告,最后想了很多很多的题目,最后我锁定是“灾情就是命令”。

13日深夜11:35我们接到了出发的命令,第二天早上7:00出发,坐上了浙江省卫生厅组织的包机直接到成都,我们是12点到达成都。就开始了我们艰难的心理危机干预。我们向南坝挺进,平常5个多小时的路,足足走了16小时半,整个晚上都是上车、下车。一次,我们的车刚过,后面就哗一下,烟雾腾腾,很大的塌方就下来了,我回过头去看,如果这个塌方下来,刚好是我们经过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一辆救护车被一块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块砸中了车头,油箱、水箱都被砸破,我们只好中途把这辆车废弃在路边,继续往前走,因为灾区太需要我们了,指挥长坚决命令:不顾一切往前走。

我这次去过才知道,地震是如此的厉害,整个地都猛烈向上抬,高度可以达到4.5厘米,伴随着地震,比打雷还要猛烈的来自地底下的轰轰声,极其恐怖!我们经历了一次6.8级余震,那天我刚好在广场上,给灾民做心理干预,地震来时,地面往上鼓,足足持续了有20多秒钟,广场上的老百姓因为刚刚经历了8级地震,所以他们以为8级地震又来了,当场都恐惧地哭,你抱着我,我抱着你。

我们到现场后,看到有那么多的受灾群众,而我们的心理危机干预队只有10个人。我们这支队伍是专业队伍,团队中有三位是全国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曾经参加过云娜台风、桑美台风、东南亚海啸、云南地震的心理危机干预。出发前一个星期,我们才从山东4.28铁路事故的危机干预中回到杭州。到现场以后,我们迅速对灾民展开心理评估,我们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急需心理干预,通过心理评估以后,我们震惊地发现,至少有25%的人已经患有达到诊断标准的急性应激障碍;而像恐惧、焦虑、抑郁、情感麻木的群众达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那么多。

第一次用上了EMDR技术

这是我第一次把EMDR(快速眼动信息再加工)技术,大量应用到心理创伤治疗上。很多当地人在地震过程中,曾亲眼目睹血淋淋的画面。不用回忆,这些画面也会在头脑中闪回,如果不能有效地去除,后续的心理危机干预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这一次我大胆起用了EMDR。

这种技术现在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特别是在美国。当年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美国士兵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美国的心理学家就大量应用EMDR技术,粉碎了他们在伊拉克战场带回来的创伤性的画面,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在国内,这是第一次大量把EMDR用于粉碎灾后创伤性记忆。我还在四川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新浪网上有一个很大的争论,说我把这个技术用在了一个12岁的小孩身上。有专家提出来,对小孩是否也适用EMDR?因为它的前提是要把伤口撕开,这似否太残忍了。但大概一星期后,网上的意见基本上统一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很多心理专家都参与讨论,最后明确认为:EMDR用于小孩子闯入性记忆粉碎是有效的,是可以的。

我们用的第二个治疗方法,叫CISD,即把有相同心理问题的人集中在一起,走完这个程序后,问题就会慢慢获得解决,也就是团体辅导。

5月12日下午2时28发生大地震,我们13日上午就接到国家卫生部和浙江省卫生厅指令,要求我们迅速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队伍,等候命令。13日这一天我心情非常焦急,因为心理危机干预在事件后的第一个星期,尤其是头三天,是黄金时间,一个月内是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最好时间。

这就是总理接见过的那个小女孩(图1),12岁,我去的时候有4家媒体在采访,一遍一遍要求她说,你外婆是怎么死的,你弟弟是怎么死的,你同学是怎么死的?她一边流眼泪一边说,很可怜。

我是在绵阳社会福利院碰到她的,她跟5个孤儿在一起,当时她也被暂时认定为孤儿。

我来到她的帐篷里,话都没说,她就哭了。她父母亲远在两座大山以外的农村,为了让她在镇上读书,她的外婆带着这个女孩子和她弟弟,三个人在学校边上租了一个房子生活。地震发生了,女孩和班上8个学生跑了出来,其他全部被压进废墟。她跟老师一起挖啊,最要好两个同学被压死了,是她自己亲手挖出来的。后来班主任也被挖出来,也死了,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有人告诉她说,校长也挖出来了,也死了。她哭着哭着想起来:外婆怎样了?她拼命跑回家去,外婆和弟弟全都死了。

这次干预非常困难,女孩患的是复合型心理创伤,她的同学,还有老师、校长、外婆、弟弟的死,对她刺激非常大。我决定先处理她头脑中血淋淋的场面,她说脑子里整天是两个好朋友的影子。我用了大概30分钟时间,用EMDR非常成功地粉碎了她脑中那两个血淋淋的场面,直到她看不清楚,她说已经看不到了,很模糊,只有一个轮廓了,这样就把闯入性的创伤性记忆画面抹去了。

女孩子很想弟弟,说“天天晚上做梦,弟弟抱着我在哭”,我说你真的很想,你试着给弟弟写信,你弟弟会知道,这个小女孩大声说:“写信有什么用了!弟弟已经死了呀!”干预非常难进行。后来我让她试着把弟弟的小汽车抱在怀里,当作是弟弟,可以跟弟弟说话。

后来女孩主动问我说,现在翻大山是不是非常危险?说你为什么说这个话?她说她爸爸妈妈正在翻大山,他们正在找我,我就意识到,这个女孩子处理她弟弟的死的时候,已经快被击跨,再处理她的爸爸妈妈的问题,她会承受不住。所以我跟她说:一定不会。你爸爸妈妈是农村里长大的,这两座山他们已经走过很多次,不会有危险,她有些宽慰地说:是。我是回到杭州以后才知道,她的父母亲真的活着!到福利院把她领回去了。我心里稍微轻松了一点。我足足花了7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她的情绪,我出来以后,总体上她的情绪是稳定的。

我想,接下去我们去回访,我一定要再去找到她,我要知道,她对弟弟的死有没有处理完,如果没有处理完,孩子长大以后,她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孤独男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一个真正的孤儿小郭(图2),很遗憾现在已经失访了,因为第二天我再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被转移到上一级的安置点去了。

那天我到安置点去,从第一个帐篷走到第四个帐篷,其他孩子都在外面玩,唯独他一个人在帐篷里坐着,我一进去,他就很惊恐地看着我,我说你不要怕,叔叔是心理学的老师,我来帮助你。我说完以后,孩子就一头扎在我怀里哭,用四川话跟我说,我想我妈妈。

在讲述的过程中,小郭不自觉地把手伸我到的袖子里面,紧紧握着我的手,就说想妈妈。

他地震时在学校睡午觉,突然之间床开始摇晃,他以为又是同学跟他在玩,眼睛睁开一看,其他的同学还在睡觉,没有人在摇床,他马上意识到地震了!他从床上跳下来,跟同学们说:快跑,地震了!没几分钟,整个楼塌下来,他很多同学都被压死。小郭出来找到维修工人,“快去救我们的同学!”可是挖出来学生都是血淋淋的,他们班里没有一个活的,全部压死。

小郭的爸爸两年前患肺癌去世,妈妈带着他一个人过,他跑回家去找妈妈,妈妈也被压死了。

在帐篷里,我注意到,小郭使劲地想把手伸到我的衣袖里面去,我的衬衫袖扣本来扣住的,注意到这个细节后我把扣子解开,他就把手深深地伸进去,紧紧抓住我的手,一边反反复复问我一句话: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就问他,我说妈妈说了什么?他说,每天我在家里吃完中饭都要回到学校里去睡午觉,妈妈都会说:放学了马上回来,不准在外面贪玩。唯独就是这一天,妈妈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你要让妈妈放心。

小孩子朦朦胧胧觉得妈妈好像是知道这一天要发生事情,但是他就是不明白,只是一遍一遍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当时我听了以后,我也很震撼,这个小孩子,把妈妈最后这两句话记住了,但是我想这不是一个坏事情,妈妈这两句话对他来说,也许有激励作用。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帮助他把创伤性的画面都粉碎,但我没打算粉碎他妈妈留下的那两句话。

我非常遗憾当时没有把他的联系地址留下,结果我第二天再去找他的时候,这个孩子不见了,被转移了。我真的在这里祝福他,希望他今后能够非常健康地成长,像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我祝福他!悲伤的母亲:让我替女儿死

这是一个悲伤至极的阿姨(图3),她的女儿在这次地震中死了,她女儿不是南坝小学的老师,是学校借调来教英语的。她妈妈悲痛地一遍遍说,家里面变卖了很多东西,供她女儿把本科读出来,工作

才一年,结婚才三个月。

这位老师真的很伟大,当时我听了眼泪都下来了。

地震发生的时候她在教室里,她带了8个同学,从四楼跑到二楼,结果在二楼拐弯的地方整个教学楼塌下来,她跟八个孩子全部被埋在里面,找到她的时候,她两只手紧紧抓着两个孩子的手,8个孩子都面向老师的方向互相抱着。

当地政府决定把她和8名学生埋在一起,但老师的妈妈不同意。这个妈妈抱着我们说:我一定要替女儿去死掉。她认为自己去死掉了,女儿就可以活了,这是她反复说的一句话。而且几天来她已经自杀好几次,她无法接受女儿死去的现实。

我们花了很多很多力气,最终把她的心理调整过来了。后来我们告诉她,你女儿死后跟学生在一起,这不是很好吗?如果你现在要去死掉,你女儿她会怎么想?怎么看?你女儿会安心吗?你女儿一定不安心。后来她慢慢也想通了。

我前后去了她那里两次,她渐渐地恢复过来了,离开的时候我知道,她已经离开南坝,回家割麦子去了。给她做干预的是我们团队的技术骨干傅素芬,也是卫生部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自责的校长:忘不掉学生的脸

这是平通镇小学的王校长(图4)。给她做辅导的是我团队的梁医生,平通镇从南坝镇下去还要两个小时,路途非常艰难。整个平通几乎被夷为平地,地上是厚厚一层石灰。我们先是给老师做心理干预,老师都说,你们去帮帮我们的校长。

校长把自己禁闭在帐篷里面,为什么?她自责。“我的学校死了那么多学生,我作为校长,我有责任。”校舍倒塌的瞬间,她的儿子就在附近一个学校读初二,而且她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儿子也被埋进去了,但她央求大家救救学生。不少人帮助学校救孩子,第一天就挖出来46个学生,不过都死去了。

心理干预处理得很困难,我还用EMDR技术。处理前,我知道一定要先帮助她找到安全岛,就是她平时呆在那里感觉最安全的地方。

我说你心中有这样的地方吗,她说我有的,我们学校有一条溪,溪后面是山,我经常跑到溪那里去,溪里面水很清新,鱼在那里游动,我非常喜欢,我常坐在那个地方。

我说这个好啊,你现在把眼睛闭起来,你回到你的溪沟边上去,如果你到了那里,你把右手举起来,我足足等了她一分钟,但她把眼睛睁开后,说真的很抱歉,我找不到这个地方,我脑子里都是灰蒙蒙的场面,都是教学楼塌下来那一刹那,我再也找不到那个小溪,流动的水。

情急之中,我改换了一个方法,我先给她推进神经肌肉放松程序,足足花了一刻钟的时间把整个的程序走完,就开始处理她的创伤性画面,她的创伤性画面就是学生挖出来以后,一排排的,学生的脸都是青紫色的,她不停地说,这些学生的脸怎么都是青紫色的?好像在问我,又好像在自言自语。

这个老师我花了很大的力气给她做治疗,第二天我要求回访,指挥部命令开紧急会,我就委托另外一个专家去回访。回访后来告诉我,昨天晚上校长睡得很好,第二天早上开始,她就在外面开始指挥学校的老师,做灾后重建的工作,嗓门也很大。学生要搭帐篷,要开设帐篷学校,她在指挥。这个老师是走出来了,这个干预还是很成功的。

1、老师身体断成两截仍紧握两学生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2、女警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

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遇难。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3、11岁少年背着3岁妹妹逃生

在北川,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这名少年叫吉万,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个小时。

4、女护士奋力救援后流产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

5、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

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一名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让人欲哭无泪。

6、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 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6个月大)。从5月12日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17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7、痛失14为亲人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失去15位亲人,却没有时间伤心,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8、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也许是这位母亲感动了上苍,女婴含乳得以生还。

9、武警亲手刨出老父遗体,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队长张秋红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他亲手刨出老父和嫂子的遗体,来不及哭泣,噙泪坚持指挥救援。10、11岁小女孩跳下六楼逃生脱险后返身救老师 康洁是汶川县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6楼上课,意识到危险,她立即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居然只有腿被划伤。”康洁对此也感到不可思议。脱险后,康洁冒险跨进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逐渐体力不支的她跑出废墟求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个老师。”

被救出的“救人英雄”

被埋废墟50个小时后,13岁的何翠青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生还。5月20日,记者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看到了这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地震幸存者。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坚强女孩原来是一位救人英雄:地震发生时,本来已经跑出寝室的何翠青,因想叫醒午睡的同学又返回寝室,使自己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而被埋废墟。何翠青是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学生。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学校一幢3层的宿舍楼发生坍塌,正在午休的400多名学生被埋废墟。

地震发生时,何翠青正在睡午觉,她们寝室共19名学生,当天几名学生刚好不在。“当地面晃动时,我已经起床走出了寝室来到走廊。当意识到地震发生时,我就开始跑,突然想到寝室里还有许多同学,我就返回寝室去喊她们。”何翠青说,“地震刚开始时,一些同学还以为是有人在捣蛋摇床,我进来后大喊‘地震了!地震了’,许多同学才赶紧起床往外跑。”

在何翠青喊人的同时,学生寝室就开始倒塌。她和另外4名女孩一起被压在废墟底下。她说,下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也无法动弹。刚开始4个人还能够互相说话,互相鼓励,都说要好好活下去,并且轮流呼救以保存体力。她说:“但后来能够说话呼救的学生越来越少,不知过了多久,只剩下自己还能说话。” 在灾难发生47个多小时后,14日14时左右,现场救援人员听到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们加紧行动并于当日16时58分将何翠青救出。当天晚上,她被紧急送到广元市中心医院急救,由于被埋时间太长,何翠青右小腿已发生坏死被迫截肢。

记者问何翠青后悔不后悔返回寝室救人,这位救人小英雄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地震中15岁的英雄

一个在地震中受伤的15岁孩子能做什么? “我把她藏在我的肚子下面。”“我使劲掐他,我们还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甯加驰说。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2班的学生,15岁。

12日汶川大地震中,甯加驰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埋在他身边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地震后,甯加驰被掩埋,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被死死地压着,头也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紧紧压住,无法呼吸。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擦破一块皮以后,他终于将头侧了过来,鼻子可以自由呼吸空气了。还来不及平静一下,一个惊恐的声音从甯加驰右边传来。“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学曾婧。“那你到我肚皮底下来嘛。”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甯加驰伸出能活动的右手,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躺在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

刚被掩埋时,甯加驰的头靠在一个男同学的屁股上,这个男同学就是祝祥。其身体的上半部分被压住,动弹不得,但是还能和甯加驰说话。

为了麻醉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恐惧,甯加驰和祝祥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聊着聊着,祝祥逐渐迷糊起来,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竟毫无声息了。甯加驰赶紧掐了祝祥一把,祝祥有点反应了。

90后英雄:令人感动的解放军小战士

19日上午9时28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设在绵阳安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进行了一台紧急手术。成都军区某装甲部队士兵严情勇年仅18岁,带病在山区背送病员三天三夜后晕倒。

主刀的两位主任大吃一惊,就差一点点,这个年轻战士的生命就不保了。昨天上午,长征医院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更是将这位小战士认作干儿子,希望自己只比他小三天的女儿能向这位小哥哥学习。

连续入山抢救灾民

安县的高川镇被发现道路毁坏,灾民无法出来后,指挥部立即调配昆明的一支陆军抢险部队赶赴现场,下死命令,要求尽力营救灾民。这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士兵说,他15日晨抵达高川镇抢险。高川镇整条山路都毁了,坍方的泥石流从高川镇所在的山脚下延伸到村民聚居的山顶处,单程需要7至8个小时。战士们采用接力的办法。严情勇负责的一段山路,背着食品爬上山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他一度连续往返20余趟,中间没有休息过。16日,他突然觉得腹痛,由于救灾任务重,他也没当会事,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扛着包行进救援,第二天当他背着50公斤粮食进山时,阵痛加剧,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异常难受,可他没有吭声,只是把腰带紧了紧,死死扎住痛处。第三天,他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外行进,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捂着肚子晕了过去。晚一刻可能就没救了

看到严情勇倒下,战友们立即围了过来,灾民拿出战士们背进山里的水,轻轻撒在他的头上,队长立即决定将其转到灾区医院。

救护车疾驶,他被送进安县上海二军大长征医院的急救帐篷,普外科主任陈学运教授、江道政教授紧急为他会诊,由于疝气引起大网膜穿孔,小肠已流进阴囊造成肿大,变成了嵌顿性腹股沟疝,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肠坏死,危及生命。两位教授亲自主刀。一个小时后,小严的肠复位了,可是由于时间太久,大网膜已经坏死部分,只能切除,进行高位结扎。江教授说,手术很成功,对以后的生活不会有影响,这种病完全是因为过度劳累和负重造成的,肠子穿孔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况小严肠穿孔三天还在来回负重奔波,那是何等痛苦啊。

坚韧精神感动护士

护士长王静华是一个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小严被推下手术台后,她带着护士们为他清理全身,更换衣物,看着他十个磨烂的脚趾和背脊上严重的压痕,还有为了止痛用武装带紧紧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本文由范文论文网搜集整理,大家都哭了。这才多大的孩子啊!医疗队最小的护士是1985年出生的,可这个战士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这么小的年纪为了救人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大家为他换上全套干净的衣服,可是他太累,没有被惊醒。

看到记者要采访,王护士长拉着记者去看小严的行军背包,进入灾区时刚发的新背包,这时已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除尘土外,所有地方都磨了一遍,背包的盖子已被顶破,他们为了给灾民多送点物资,每天都拼命往里塞。

护理总长:叫我军医妈妈

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每隔10分钟都要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沾湿小严干涩起泡的嘴唇,用母亲般的目光看着熟睡的小严。她说小严是幸运的,他坚强的意志和军人的使命救了他,肠穿孔这种突发疾病最忌讳的就是在发病时吃东西、喝水,小严的背囊里全是水和食品,可他愣是没有动,全部送进山里给灾民了,发病的这三天,小严几乎没有进食,这也为抢救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杨总长说,小严的事震撼了大家,一线的战士们是那么可爱,值得敬佩。小严一醒来,她就要认这个贵州籍的小战士为干儿子,让他叫自己一声“军医妈妈”,也希望自己比小严小三天的女儿能和这位小哥哥结对,向他学习。

作文素材

一、救援篇: 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

1、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不这些子弟兵24小时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废墟中,手刨肩顶,忍受饥饿与寒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作战,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万遍地呼喊着“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

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这一幕,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执行维护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百姓凡是知道这排牙印来由的,无不唏嘘感叹。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约三厘米长的胸针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时间,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

但李武就像没有感觉一样,继续安慰着小姑娘,脚下还是一步不退。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有的当场就哭出声来。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

小姑娘凝视着李武汗流满颊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随着老大爷向后退去„„后来战士们掩埋遗体时,就再也没有过群众冲撞警戒的情况。

李武后来告诉笔者,“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亲人,能不伤痛吗,只要我的伤痛,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3、特殊的新婚仪式

我们牵手为连理,这个日子,我们郑重地分配这甜蜜。一分给你,一分给受难的同胞兄弟。当我们的热血流进了亲人的脉管,这甜蜜,就有了新的意义。——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献血屋内,刚举行完婚礼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硕斐携手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奉献爱心。

4、爱心汇聚成河

“广州日报,灾情最先报!买一份报,一元献爱心。”昨日7时开始,本报发行公司上千名投递员分赴全市各区义卖报纸,形成了一股红色暖流,无论是老板、职员、学生、保安、民工等各个阶层的市民,纷纷踊跃解囊,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一个上午,两轮义卖,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报纸就全部售罄,各义卖点临时增加了至少三次报纸,都满足不了市民的热情。全天报纸销售比平常增加20%。捐款数十万日元的两名日本低收入者,他们都是原在华日本遗孤的后代,其父母于战后是在善良的中国人照料下才得以幸存并返回日本的。他们表示,中国于自己有恩,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中国也是我们的故乡。故乡遭灾了,我们心痛”,他们这样说自己的心情。

5、铁女子张泉灵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张泉灵总是勇于接受挑战。几天前,她还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做全程直播报道。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她马不停蹄地直奔四川,奔赴正在打通的都江堰至汶川县公路的第一现场,并向观众发回了最新消息。虽然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但祖国需要她,她便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奔赴灾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张泉灵仍坚持在第一线,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进行报道。正是有了数不清的“张泉灵”们,祖国人民才能及早了解到灾区人们的情况。

6、发怒的温总理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国家总理温家宝一向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然而,在抗震救灾中,平日里温和的温总理却发怒了,这一下,让看过这条新闻的人无不为之吃惊。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由于连绵的大雨导致救援行动受阻,在废墟下的民众急需救助,心系民众、心急如焚的温总理面对空降部队的领导说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已看着办”的话语是自然而然的。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地震灾区的惨烈,震憾了一个国家总理的心灵,受难的百姓让他泪流满面,他嘶哑的声音响彻在灾区的万山丛中。因为在废墟下,在狂风暴雨中,在漫漫长夜里,还有无数人民群众在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

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之外,还要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毕竟前者属于政治职责,后者属于专业领域。

温家宝亲临一线,四处疲于奔命地指挥、调度、慰问。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总理的到场除了提高应变效率、争取黄金时间、督促地方官员、现场拍板解决问题之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慰问百姓,更是灾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总理这个职位,自周恩来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形象,“周总理”三个字既是一代中国人对周恩来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继任者的道德标尺和衡量比照。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说,“中国的总理难为”,“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7、国际大家庭

大难面前,愿爱心永恒!此时,中国灾难不断,困难重重,急需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和支持,请不要让国内四溅的口水和各种污言秽语淹没了国外更多人的热心和善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真诚之意,友好之情,和平之愿,大度之怀,文明之风,会使中国多方受益,早日走出困境。

二、亲情篇:一定记住我爱你

1、父母的爱: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

2、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3、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缔造生命的奇迹。“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昨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妻子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我大腿被石头砸中,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丈夫平静地说,“老婆,这里很危险,你快下去,好好活下去„„”听到丈夫的话语,朱芙蓉感到一丝不祥:“老公啊,你一定要坚强。我和孩子那么爱你,我们谁都离不开谁。”言毕,夫妻二人失声痛哭„„ 为防止废墟再次坍塌造成人员损伤,街道办工作人员赶来劝朱芙蓉离开现场。“老婆!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住!”谭刚义保证。上午10时30分许,武警官兵用手将谭刚义从废墟中刨了出来,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20小时。

4、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上一篇:亲情永不下岗作文850字下一篇:四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