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共15篇)
1.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一
1 概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其产生的历史不过二、三十年,但它却已经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道理很简单,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偏重理性、刚性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论的缺陷日益突出,这在客观上要求出现新的管理理念以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新趋势。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作用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西方尤其是日本企业界,企业文化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企业文化逐步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要素。多项实践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为企业的业绩增强提供了全新工具,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和基本工具。但是,在我国企业界及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却严重滞后,近几年才刚刚起步。这对我国企业适应国际竞争规则,参与全球竞争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新经济时代,尤其是进入 WTO 后,研究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及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使我国企业跟上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潮流,这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学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有的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行为与理念脱离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行业的特殊性,企业竞争发展的氛围不浓,这样不可避免会有些松散思想存在,有的员工思想意识不够高度统一。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多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负责,虽然政工部门能将企业的思想、管理、目标等很好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但在具体落实时,企业文化却停留于精神层面,未能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这也就是文化落地难的表现。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脱离,观念中,我们定性地去认为,业绩不好,由业务部门负责,而思想问题,则由政工部门来解决,员工思想上的脱节,观念上的推诿,使得各部门间企业文化理念渐行渐远,思想政治工作也越做越难。因此,要发挥好企业文化在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必须要统一认识,全员参与,使文化根植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使理念熔入到每位员工的血液中,以理念改变管理,以管理规范行为,从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所有部门和谐发展。
2.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二
一、文体活动是促进企业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形式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而群众性又是工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 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 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 使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更加深入人心。文体活动能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宣传和体现, 更能深入人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示, 而且印象深刻、影响深远, 职工对企业的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是展现企业风貌、增强员工体质、活跃业余生活、激发员工挑战性、提升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
二、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1.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企业的凝聚力。良好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 弘扬和塑造的是企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一系列的文体活动由竞争进而迸发出职工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竞争意识, 并将这种不服输、不认输的意念转移到安全生产中去, 培养了进取精神, 团体项目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将赛场上的精诚团结释放到工作中, 增强了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
2.文体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比赛是各项文体活动的突出特点。员工们在参加各种竞赛时, 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 而规则、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 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国际知名人士指出:“文体是一种行动的教育, 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可见, 文体活动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 培养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等好作风, 还可以在活动中和他人比较,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赞扬对手的成功, 从而得到精神的升华。
三、文体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企业
1. 丰富活动内容, 融洽企业内部关系, 促其和谐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其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是散漫的、无序的;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来评价事物、处理问题。而组织强调更多的是集体主义观念和行为。如果一个组织缺乏整体观念, 集体意识时刻处于不稳定、松散的状态之中, 将会是一盘散沙。文体活动具有目的的统一性、动作的协调性、整体的合作性、信息的沟通性, 能够有效地带动参与者走出个人的思维范畴, 达成集体的共识。首先, 文体活动的集体性质, 要求每个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放弃狭隘的个人偏见, 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其次, 文体活动的集体规则和目标严格地限制、修改每位员工的个人认识, 规范员工的个人行为, 使员工服从集体目标, 达到统一和谐。再次, 文体活动能够弥补松散个体意识中凝聚力的不足。通过文体活动, 员工之间可以减少摩擦, 缓解矛盾, 产生信赖, 进而密切合作, 潜移默化地增强广大员工的向心力。群众文体活动具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融洽企业内部关系, 激发职工荣誉感的功能。因此, 应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参加者的广泛性, 积极培育“负重奋进, 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如举行拔河、“齐心协力”、集体跳绳、安全并足行、趣味篮球比赛、大合唱、拉歌比赛等团体项目的比赛, 可增强员工的协作观念, 为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环境起到良好的作用。
2. 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必须以增强员工素质为目标, 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应坚持小型活动不断线, 大型活动季季有。开展形式不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使员工在活动中忘记烦恼, 增进同事间的友谊, “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实践证明,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可增强员工体质, 使员工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心态和体魄, 促进职工体质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 企业无论是在艰难的创业时期, 还是在辉煌发展的顶尖时期, 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要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体活动, 有力地配合宣传企业文化精神, 提高员工素质, 改善人文生活环境。它与其他物质、精神文化共同构筑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群众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对于陶冶职工情操、振奋职工精神、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与其他物质、精神文化共同构筑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3.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三
【摘 要】群众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对于陶冶职工情操、振奋职工精神、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与其他物质、精神文化共同构筑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文体活动 企业文化 建设作用
群众性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发挥教育、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不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陶冶职工情操和提高职工品位,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文体活动是促进企业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形式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而群众性又是工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使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更加深入人心。文体活动能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宣传和体现,更能深入人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示,而且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刻骨铭心,职工对企业的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是展现企业风貌、增强员工体质、活跃业余生活、激发员工挑战性、提升企业凝聚力,增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
二、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一是职工文体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企业的凝聚力。良好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企业内部巨大的的凝聚力。一系列的文体活动由竞争进而迸发出职工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竞争意识,并将这种不服输、不认输的意念转移到安全生产中去,培养了进取精神,团体项目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赛场上的精诚团结释放到工作中,增强了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
二是文体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比赛是各项文体活动的突出特点。员工们在參加各种竞赛时,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容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国际知名人士指出:“文体是一种行动的教育,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可见,文体活动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培养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还可以在活动中和他人比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赞扬对手的成功从而得到精神的升华。
三、文体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企业
一是丰富活动内容,融洽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散漫的、无序的;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来评价事物、处理问题。而组织强调更多的是集体主义观念和行为。如果一个组织缺乏整体观念,集体意识时刻处于不稳定、松散的状态之中,将会是一盘散沙。文体活动具有目的的统一性、动作的协调性、整体的合作性、信息的沟通性,能够有效地带动参与者走出个人的思维范畴,达成集体的共识。首先,由于文体活动的集体性质,要求每个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放弃狭隘的个人偏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其次,文体活动的集体规则和目标强烈地限制、修改着每位员工的个人认识,规范员工的个人行为,使员工服从集体目标,达到统一和谐。再次,文体活动能够弥补松散个体意识中凝聚力的不足。通过文体活动,员工之间可以减少摩擦,缓解矛盾,产生信赖,进而密切合作,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向心力。群众文体活动,具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融洽企业内部关系,激发职工荣誉感的功能。因此,应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参加者的广泛性,积极培育“负重奋进,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厂每年举办拔河、齐心协力、集体跳绳、安全并足行、趣味篮球比赛、大合唱、拉歌比赛等团体项目的比赛,增强员工的协作观念。为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是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要“以人为本”,多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增强员工素质为目标,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始终坚持小型活动不断线,大型活动季季有。相继开展了形式不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家属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在活动中忘记烦劳事情,增强了同事间的友情,做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增强员工体质,使职工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心态和体魄,促进职工体质健康发展。
4.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四
-------以华为公司为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力量,并且致力于开发培养自己的企业文化。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共同的工作和集体活动过程中,因为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调整,或者企业创办者,领导者有意识的倡导和培育,从而是不同成员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有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趋同效应,企业多数成员这种共同的认知和行为倾向。
本文以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为例,从企业文化的几个正向功能作用阐述企业文化之与一个企业发展的意义。华为公司塑造“狼性”和“做实”的企业文化,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
先从导向作用来看。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和愿景,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很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组织文化不仅能明确组织的最高目标的长远目标,而且能把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一方面,组织所树立的远大目标,能够让组织成员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激发事业心和成功欲,另一方面,组织目标往往包含着一定的个人目标,组织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的某些目标,也能激发出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华为公司基本法》中写到“ 我们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华为的组织文化以创世界领先企业为最高纲领和长远目标,并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从而实现全员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的局面。
其次说到约束作用,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每名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能使信念在员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式,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文化形成对员工的“软规范”比制度更有效和持久。在华为,每个员工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是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时睡觉用。这种做法后来被华为人称作“垫子文化”。员工普遍主动加班,加班这种“软规范”已形成的响应机制存在员工心理上,而不再是强制行为。
再次是凝聚作用,企业的价值观被企业成员认同,通过感情纽带和和思想纽带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通过凝聚作用员工把个人和企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华为凝聚力的源泉,为华为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内在支持。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就是资本”假设,学雷锋的文化假设。在提出这些假设的同时,华为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体系保证了员工付出的合理回报,使得这种文化假设系统成为全体华为人共同认同的公司目标,并把自己的人身追求和公司目标相结合。这样使华为文化的凝聚作用得到发挥。
激励作用也是企业文化正向作用突出的一点,这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员工在获得文化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就得到开发,激励越大,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越大,企业文化的作用真是通过精神激励来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在华为,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被管理层十分看中,运用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给予员工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打造了华为一直强竞争力的营销团队。
相对而言辐射作用影响甚广,文化力不仅在企业内起作用,也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人们通过企业的标志,广告,建筑,产品,服饰,及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的行为,可以了解企业与众不同的特色和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从而认识了解和选择企业。华为主张,不做“花瓶文化”,华为的高层领导很少出现在商业杂志,各类广告,赞助活动也鲜见华为身影,在这种低调作风下,华为依然在业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是华为“狼文化”的辐射作用。
陶冶作用,企业通过高尚先进的理念培养人,教育人,从而实现陶冶员工的情操。华为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为员工和客户提供多种培训,培训内容因人而异,从管理到技术,从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到个人职业生涯培训,帮助员工自我提高,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真正做到文化陶冶员工。
创新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给员工提供了催人奋进,宽容失败的软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华为在技术方面倡导“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用我们卓越的技术和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5.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五
李旭龙
内容提要:任何企业都是有文化的,没有没有文化的组织,只有不同文化的组织。只是企业文化的优劣决定企业发展进程,或者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关键词: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发展 建立
一、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美国,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通过对从美国22个行业中挑选出来的207家公司的调研,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作用; 第二: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
上述结论足以说明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其实,任何企业都是有文化的,没有没有文化的组织,只有不同文化的组织。只是企业文化的优劣决定企业发展进程,或者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
5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企业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二、优秀企业文化的建立
我认为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处事风格、环境习俗、思维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的总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花旗银行认为,谋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而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
2、企业管理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
优秀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同时也催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朝向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的企业管
理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员工做什么、怎么做都应在企业相关制度中有明确规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制度落实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制度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得到制度保障。企业文化形成以后会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延续下来形成制度,逐渐成熟和发展。企业文化传统具有传承性,优良传统和不良因素都会传承下来,因而要注意保持和发扬好的传统,摈弃不良的习气。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互相推动,避开矛盾冲突,使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相得益彰,并力求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制度保障。
3、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立共同愿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企业“共同的愿景”,意思是说一个企业及其员工必须有一个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作为核心凝聚力使员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追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是很难参与市场角逐的,更难于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
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对目标的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概括、总结、提炼精神力量而得到确立,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会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特色,又比较实在。围绕这一目标,培养企业全体人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育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的逐步形成。
4、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和标准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适合自己”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诺基亚就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它们的成功是由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5、创新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
6.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六
主要内容:随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价格战”早已不能应对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有必要在非价格因素引导下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真正地从企业自身的实力出发,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将企业文化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摇篮,以创新机制创新为内在保障。
关键词: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非价格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核心竞争力”上。因为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通过过去企业打价格战得来的,而是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摸索的非价格因素进行有效集合而形成的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竞争力,那么其在激烈的商战中必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天下。
目前几乎所有经营成功的公司都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和模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将价格因素剔除在外。因为随着消费理性的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再将产品的价格因素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低价策略所带来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当利润空间由于降价的原因越来越小时,有的企业则会用产品质量来当“试验品”,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又从何谈企业信誉和企业竞争力呢?因此,这里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格因素无关,而是探讨非价格因素如何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的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在信息社会里,只有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
(一)依靠技术创新设置或跨越市场竞争的门槛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有较强的特性,并形成进入壁垒。美国的DVD解码芯片,日本企业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力要依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可以使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技术创新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推动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的重新组合,由此带动生产手段和生产结果的变化,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在市场的较量虽然是在产品的较量上,但实际上是在产品开发的较量上,因为任何企业的产品都有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谁新产品开发的早、开发得快、开发得好,谁就能获得市场的青睐。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保证其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性能、质量等方面制造差别化;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设备,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利用流通领域的能力,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可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任何一种差别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根据1999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46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调查评价,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竞争力、生产率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均排在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而能力竞争力排在第31位,资源竞争力排在第39位,企业文化竞争力居于一般水平,而在政府影响因素上的竞争力则处于第42位。这一切可看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成员,面对入世的挑战,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企业怎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可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 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其次,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第五,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的一条捷径。
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员可能会渐渐游离出去。而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不到大规模扩张的最后关头,往往不为人所察觉。对此引入人力资本管理概念是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企业应通过机制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二是如果很多员工和业务经理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
如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大到无可匹敌的地步,那么只要保持核心竞争力不每况愈下,即是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地准备取而代之。这样,可持续性则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不要闭门造车地衡量自己绝对的改进程度,而是要相对地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
具体来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明确集团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及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企业集团的协调力和资源整合力;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同时要有资源规划和经营计划。进行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企业经营计划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摇篮
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个性领导风格、管理模式、企业制度的综合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实现双赢。如果说技术与机制是硬性管理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软性的管理。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
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活动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不同社会地位和环境条件下的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就是创造它的主体的人的本质表现。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完全统一于企业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统一的,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本质的反映。它带有一切文化都具有的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独特性和一致性的特征,但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力量,是心灵的呼唤,代表着企业存在的意识,它是企业这个客观实体存在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与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企业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文化的复合体,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创新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创新机制使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制和相应的运行方式,它能不断地将知识、技术、物质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因而不断地促进知识的生产、积累、创造和应用,它能不断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加工,因而不断地刺激关键资源的增长,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一)建立企业的创新动力机制
首先,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其次,要求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是创新活动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搞好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再次,应当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制度。最后,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
(二)建立企业创新运行机制
企业创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决策、指挥、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其他的合理机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
(三)建立企业创新发展机制
7.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七
1、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在没有人性的工作条件下滥用年轻女工而被社会曝光后,引起了公众极大反响。在社会公众的压力下,该'公司为了挽救其社会形象,出台全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也称公司守则),随后美国的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如耐克、沃尔玛、迪斯尼公司等也纷纷效仿,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广泛兴起。
周三多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在承担法律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现在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和细胞,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合理的承担了其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才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功。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我党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是我党第一次完整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促进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企业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企业合理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有助于企业积极主动的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不是真空的,它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它除了是一个“经济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社会环境与企业的关系:社会环境是水,企业是船。水面风平浪静,才有利于企业这条船的航行;有了企业这条船才能更加显示出社会环境的生机与活力;社会环境是企业生长发展的重要条件,离开社会环境的水,企业这条船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在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能更好的进行生产开发、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并且企业通过严格的自律,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向市场提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各种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正确的法制导向
和谐社会倡导民主法制,相关法律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将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正确的法制导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部法律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创造了两个第一,首先是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法律角度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的国家;其次这部法律是从法律上强制性规定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部法律。在相关法律法制的健全和完善下,企业损害其他企业、消费者等的利益,损害自然环境的不道德行为等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必然不会为短期的经济利益所驱使,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里,企业的社会责任会不断的增强,进而有助于企业加速自觉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速度。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对企业而言,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的共同目标。但在如何盈利上却有正当与不正当、欺骗消费者与诚信经营、污染环境与不污染环境等不同的情况,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根木原因就在于企业的价值导向不同。如2004年2月到3月,川化公司违规技改并试生产,将氨氮含量超标数十倍的废水直接排入沱江,导致沱江流域严重污染。内江、资阳等沿江城市近百万群众饮水中断达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沱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需5年时间才能恢复事故前水平。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都是由于企业的价值导向出现了问题,它们片面追求经济利润的获取,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万通地产集团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打造的绿色社区标准指标体系,不仅充分展现了万通公司的社会责任与其投身公益活动积极性,而且在无形之中提升了万通地产的品牌竞争力。
现在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又富于秩序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活力,发挥一切资源的作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优势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发挥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合理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利人而且利己,不仅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辉.“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潜在影响——对SA8000标准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4(6)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国英.利益驱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与困惑[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5).
[4]刘新民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互利共赢——对新公司法第五条的探析[J].陵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6)
8.试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逐步由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市场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已经成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保持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源,越来越受到现代管理者的重视。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同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两者并存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并相互补充完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传统的价格和规模竞争,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能否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才是最终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资本。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凝聚和约束功能
良好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员工的团体意识,在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像一根纽带,把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员工的心理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让员工有更好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价值而努力。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辐射作用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企业在传播媒介和对外交往中都映射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二者是一种表象和本质的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与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优秀企业文化的表现,是企业成功的标志。
(四)企业文化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对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公司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就是他们都有一套比较被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支撑着企业,激励着企业员工。
(五)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和可持续的发展。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企业文化也要适应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同仁堂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同仁堂一贯坚持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建立起了其文化质量观。21世纪的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透过同仁堂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不难理解究竟是什么使同仁堂跨越三个世纪仍保持青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把优势的文化传承下来,继承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使优秀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
三、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建构企业文化呢?
(一)首先,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企业管理要采用人本管理的模式,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企业精神凝聚人,用机制去激励人,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通过多种管理手段把员工培养成有技能、有责任心、有理想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育共同价值的观念
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由于资历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相同等原因,企业的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念千差万别。企业要通过教育、倡导和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企业员工摒弃传统落后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三)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的模范作用
一个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精神是分不开的,它实际上就是领导人领导风格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企业领袖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群体规范的代表,他们是企业精神的伟大实践者,为员工树立楷模,并成为员工效仿的对象。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员工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下来,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效仿领导的行为方式。所以企业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当领路人的角色,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纪金.企业文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2]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3]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九
姓名:
班级:
院系:生命科学与环境学院
当今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各行业竞争激烈。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想要在职场中脱颖而出,需未雨绸缪。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因此,具备优秀的创业能力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一、创业提供就业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大学生创业成为可能
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为现代化社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契机。这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一次新的机遇。创造的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创造力人人都有,问题在于你能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克服思维定式,使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大学生有自己特有的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诚然,有了创造力、想象力,还需留心观察,细心体验,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创业带动就业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次情况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应此创业乃成为了一种新的“就业”途径。
创业是迅速积累财富的有效途径,且创业大多与自己愿望相结合,创业道路上充满挑战,会给人一种实现自我的满足感。
创业活动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具有很强综合性的活动。而具备优秀的创业能力是具有创造性特征的能力,它是与社会性和实践性紧密相连的。创业能力随着创业实践活动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增强。
决策能力、指挥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创业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就业与创业。
10.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十
建设的研究
调
研
报
告
库车县龟兹种业公司
关于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
研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力决定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职工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推动构建和谐企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只有用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以及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不断推进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形成一下看法,仅供学习参考。
一、正确认识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职工文化建设氛围。
工会以职工为本,就是要求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确立:坚持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就是要以实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就是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一切服务职工。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核心内涵,也是工会组织本质、本职、本性、本能、本分、本色等工会自身内在质的规定性,对工会组织社会活动的根本要求。科学分析“以职工为本”与工会基本属性、基本职责、根本作用、地位作为、自身建设、干部素质的本质联系,深切领悟到,“以职工为本”就是工会组织的“立会之本”、“立命之本”、“立业之本”、“立位之本”、“立家之本”和工会干部的“立身之本”。
二、立足企业生产实际,采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模式,扎实推进企业文化的创建。
运用职工文化坚持开展形势任务责任教育,调动了广大职工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近几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企业广泛开展“讲形势、讲任务、讲目标、讲责任、讲贡献”活动,充分运用形势报告会、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在企业与职工之间架设了新的沟通桥梁,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作贡献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运用职工文化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快了职工知识化进程。深入开展了职工自学成才活动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职工知识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举办一次职工技术运动会,通过全员参赛、全工种培训、全岗位练兵,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进行奖励,对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提议人和一线工人先进操作法的创造者进行1000至3000元的奖励。在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公司工会适时地提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并得到了全体的职工一致认可。
三、方式灵活,善于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它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生动、更活跃、更贴近企业实际。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同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推行“一岗双责”制,公司一把手,既是支部委员,又是行政或主要负责人,他们坚持“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原则和“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思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党建工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通过“争先创优”、争创“工人先锋号”、“学习型班组”等活动,及时选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奖励小发明、小创造,使职工能把学习纳入到工作中、溶入到工作中,营造爱学习、好学习的氛围,真正构建起一种人人潜心学习,共同追求进步的浓厚文化氛围。繁荣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文化变成生产力,职工的职业技能就是企业的生产力。
四、以加强职工安全生产为根本点,着力搭建好职工安全意识提升的平台
和谐、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是企业形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繁荣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通过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知识,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将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机制应用于安全生产活动中,推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和各类职业病的发病率。建立监督控制体系,促进隐患整改,为职工构建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企业。
五、以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搭建好职工文体活动开展的舞台
文体活动是推动职工文化在职工中生根开花的最好载体。工会作为群众性的组织,要适时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如:“三八”巾帼展风采、“五一”技能大比武、“七一”重温入党誓词、“十一”演讲比赛,以此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职工之间的沟通,活跃职工的业余生活,进一步提高职工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工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开展金秋助学、单亲困难女职工帮扶等活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协助企业关爱职工,关注职工的成长,不断增强职工归属感,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缔造者、推动者、受益者。建立“心理疏导室”,为职工相互交流、沟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建立“企业荣誉室”,让每名新进职工都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史,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牢固树立“企兴我兴,企荣我荣”的思想。
六、丰富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对策:
1、强化思想认识的提高,抓好职工队伍的思想教育,培养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尤为重要。要结合实际和企业发展需要,强化“四种意识”的培养。
2、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求职工牢记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使干部职工清楚地认识到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基本的服务,在思想上树立只有把服务工作做好,才能让企业和谐发展。
3、在学习上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对待每项工作要精益求精,全盘考虑,突出项目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和节约性,保障工作项目的零安全风险。
11.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 企业文化;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理念的改革,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大力发扬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还保障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国有企业得到重视。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很重要的。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总体的管理理念汇聚的文化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如今企业管理中应制定相应的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作为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标杆,提高员工的自制力,服从企业管理条例。同时企业的主体是为企业贡献的员工,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的發展有引导作用,并且间接的体现企业的文化涵养,培养员工企业文化意识,采用精神激励法,使员工从心底里赞同企业的文化理念,共同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而努力奋斗,在电力企业这样的国有企业中,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建设企业文化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1.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及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对企业的道德及行为进行规范化,来提高对员工的约束力,使员工在具体的准则下严格要求自己,创造自我价值,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先进的文化使人进步,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在职员工的心理素质,尽早建设企业文化帮助员工加强行为约束,为个人及企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使规范化的工作作风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发挥凝聚作用
企业全体员工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可以使大家分散的力量得到聚合,拧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扩大了力量所带来的效果,建设企业公共的文化,使企业发挥凝聚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在不断进行发展更新,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坚定的文化信念,将员工自然的凝聚到一起,发挥巨大的凝聚效应,价值观也会向着相同的方向建立,员工的意志力在不断磨砺中更加强大,使企业全体人员的力量更加凝聚。
3.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的形象是靠企业所有员工及领导者共同树立的,在企业中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只有在工作中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从心底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为企业形象抹黑。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电力企业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电力企业的形象也保持的很不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继续发扬电力企业的优秀之处,将企业的形象加以维系,并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塑造出更加符合民心的企业形象,让国有企业提升在人民群众中的关注度,建设企业文化可树立更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1.企业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发展是以员工为主体,一切工作安排都应该更加的人性化,让员工的个人价值可以得到发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杰出的贡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应该落实在所有企业的管理中,为企业发展带去朝气,为枯燥的工作提供一份愉悦的心情,员工肩膀上多了一些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担当,这份责任感会使企业更具有凝聚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2.企业高层要发挥模范作用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决策人,应该是企业中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那个人,把自己的正确决策带给企业员工,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决策对企业总体上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部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文化素质,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所以企业高层要有更高的道德行为标准,为企业员工树立榜样,并带领他们向前发展。
3.渗透式进行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企业开展的工作任务,不能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采取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让员工慢慢了解企业的新文化,对新的企业文化产生好奇心,然后自主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将道德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履行,在企业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企业文化,让员工一点点注意到企业文化精神,将企业文化建设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渐渐的员工会按照日常接触到习惯做好分内的工作。
4.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有着属于国有企业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这对建设企业文化带来基础保证,将优良的传统加以提高,进一步加大素质文化教育力度,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培养综合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位职员身上,需要对员工进行思想工作,加快思想素质的提升速度,使员工的政治觉悟达到企业标准,满足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减少文化建设时个人因素的阻碍,实现企业文化持续发展。
四、结术语
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到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它可以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带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化员工的行为作风,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为实现企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玉婷.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魅力中国,2014(19):78-78.
12.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十二
国企改革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 国企改革推动了国企企业文化的发展, 使企业文化更加适应于新形势下的价值观、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具有激励、凝聚员工的作用, 同时还提供了目标与导向, 对于促进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企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回顾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研究其发展趋势, 国企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当代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势相适应, 因势利导。从国企发展的长远角度看, 企业文化建设应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去推进。
1.20世纪80年代国企文化的模糊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出现, 但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认为计划经济才是最适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再加上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直至1978年, 国有企业依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 以各种指标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之后, 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国企的经营模式开始由传统转向科学。然而, 在改革的过程中国企仍然无法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陋俗, 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 而这些因素的改善尚且需要随着国企的发展逐步完成。在这个时期里, 国企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传统文化, 也有适当的改革创新, 但是员工依然缺乏自主意识, 不能主动了解工作的意义, 没有创新的想法, 只是机械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2.20世纪90年代国企制度的完善阶段
从1994年至今, 随着国有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 自主管理模式已占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和自主管理的双重要求下, 国企面临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的双重任务, 企业文化也渐渐呈现出灵活度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员工之间互相配合, 有个性又有责任感的员工大量涌现。企业的价值观也随着企业文化渐渐转变, 既保证整体效益, 又尊重个体利益, 鼓励创新思维。至20世纪末, 国有企业已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企的文化建设也逐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结合。
3.21世纪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阶段
进入21世纪后,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成为了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整体, 各国的文化也发生了交融和碰撞。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会体现在其管理思想中, 中国传统管理理念喜欢用情义道德来约束员工,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 更注重将集体和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西方国家的管理注重法制, 相较于中国式管理而言, 更看重所在组织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利益。国有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清楚的了解自身文化,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 去粗取精, 实现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面貌,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企业活力, 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外在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 必须遵循文化建设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原则, 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实现国企改革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深化国企改革的良性循环。
1. 独具特色的国企文化, 能够增强企业生命力, 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其自身历史发展、地域环境、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 不能片面的理解成“墙上挂着, 嘴里喊着”的口号。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 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保持基业长青, 除了盯紧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 更要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通过文化规范员工行为, 凝聚员工发展共识, 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 有认同感的国企文化, 能够凝聚人心,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提高企业凝聚力, 其根源在于员工对于一致性文化的认同感, 是自动趋向而不是被动灌输。首先, 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盲目, 要经常检验效果, 不断调整方向, 使其上能适应企业发展、体现企业形象;下能顺应民意、凝聚人心。其次, 企业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带头践行企业的价值规范, 格于言行利之于众, 实现对员工最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再次,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自身发展实际, 能够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上, 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人性化的国企文化, 能够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 提高工作效率
文化建设在于给人们精神上的熏陶, 充分发挥人们的潜能, 通过企业制度将人的欲望迁移和凝聚到实现企业目标上来, 所以恰当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员工都具有个人思想, 因此国企在进行制度建设的时候, 要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让制度更具人性化。企业可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文化培训, 多角度地引导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消除抵触情绪, 主动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国企文化改革, 增强综合实力的途径
1. 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柔性化, 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执行
柔性文化的终极体现是以人为本, 在企业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中, 企业管理制度是与员工日常工作联系最密切的, 制度本身除了要有明确的规范作用之外, 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柔性的制度文化能让员工从被动服从变成主动执行, 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拓展和人员潜能的开发, 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干劲, 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立足当前, 放眼长远, 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国有企业若想做强做优做大, 并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力地位, 就必须放眼未来, 把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将企业的现实状况与外部经济环境相结合, 以思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作为辅助, 打造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国际环境的文化氛围。要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 广泛引进西方文化, 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为深化国企改革奠定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
3. 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国企文化
随着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愈发频繁, 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也逐渐显现, 特别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企文化建设过程中, 处理好文化差异是一项重要课题。国有企业应该以独特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等作为依托, 整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 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融合国外的先进思想理念,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的国企文化, 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前,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积极转型的重要时期, 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此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深化改革、做强做大、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应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密切联系国企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 不断提高国企竞争力, 使国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摘要:国有企业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经济支柱。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企时刻面临着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挑战与竞争, 因此通过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 是保障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在力量。成功的企业文化突出企业自身特色, 认同感强, 能在凝聚员工的同时激发其责任感与创造力, 从而提升国企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增强国企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改革,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青, 陈永忠.企业文化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2.
[2]张德.企业文化建设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文魁, 袁东明.中囯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13.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十三
一、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每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促进民族的繁荣,文化的落后制约民族的进步。民族文化的兴盛,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推动民族走向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衰落,则会削弱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缔造、捍卫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水乳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中华文化形成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鲜明特征。秦汉雄风、盛唐气象,作为各民族共同铸就的文化辉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历久而弥新。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中原文化有很强的向心性,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也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统一始终是主流。国家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是世界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基础。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我国种桑养蚕技术和四大发明主要经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到西方,葡萄、黄瓜等农作物和琵琶、杂技等艺术主要通过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张骞的驼队与郑和的云帆,不仅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也将域外优秀文化引入中国,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文
-2-化建设和民族工作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这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要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并纳入发展全局,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各展所长、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文化和谐是民族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体现。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实现各民族文化的普遍繁荣与和谐共处。各民族文化愈加繁荣,民族之间的关系就会愈加融洽,社会建设的根基就会愈加深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就会愈加完善。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切实抓紧抓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同国内其他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两个共同”,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处理民族问题经验的科学结论,是民族工作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力量,实现“两个共同”,必须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灿烂文明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维系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纽带。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当前,文化的价值日益被社会所认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潜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实践证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少数民族文化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大有发展、大有可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而且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重要贡献。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抵御境外不良文化和腐朽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现实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各种文化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舞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也在抓紧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其文化的对外扩张和渗透服务。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边疆地区历来是各种文化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交融、碰撞的敏感地区,是境外文化渗透的前沿地带。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企图把我国民族地区作为“西化”、“分化”的突破口,这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和边境稳定构成了威胁。因此,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抵御西方的不良文化和腐朽文化渗透,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维护文化安全和国家利益,成为愈来愈紧迫的重大任务。
-3-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水平与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对历史、对后人、对中华民族负责的态度,扎实认真地做好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
三、采取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先进文化也必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伟大时代。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开创我国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把握方向,坚持正确导向,为民族地区和全国各地的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要注意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国外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推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先进文化内容与民族特点、民族形式的有机统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
14.环保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篇十四
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已经属于一种文化范畴。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工业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工业废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存,破坏着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早在1976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文献《人类环境宣言》,以此为标志,环境保护由局部走向世界。
环保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形成竞争力
通过环保文化建设,落实环保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环保文化不仅仅是企业污染控制和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更强调环保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即强调节约,强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有数据显示,当今许多从事生产制造工作的企业都具有制造副产品的能力和设备,并且副产品的盈利在全年企业总盈利中占10%到15%。这些企业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环保节能,通过对主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料进行回收再加工生产副产品,减少废物排放达到环保目的并且增加企业收益,创造双赢。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额外收益,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适应市场
进行环保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由于物质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社会人群即消费者对消费标的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起初质量要求发展到当今的“环保”要求,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需求,企业纷纷引入环保文化的概念。在食品上追求绿色,天然;在生活用品上讲究低污染,低辐射;在交通工具上讲究低消耗,低排放;归根结底都属于环保的范畴。由此可见,进行环境文化建设,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关系到某些企业的存亡
进行环保文化建设,关系到某些特殊企业的生死存亡。
人们对环保的态度是倡导,政府对环保的态度在某些企业方面则是硬性规定,特别是一些高危高污染生产企业,或者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企业。例如石化,火电,化肥加工,食品生产等,国家在环保方面都有相关规定和硬性指标,企业无法达到这些环保要求,面临的就只有停业,甚至倒闭。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外沿在逐渐扩大,许多企业厂址所处的“郊区”变“城区”,厂址附近的居民对噪声污染等环保问题自然不会放过。因此,这些本身行业性质特殊或者所处地域特殊的企业,环保文化建设的好坏,已经直接决定其生死存亡。
形成凝聚力
通过环保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员工的企业自豪感,形成凝聚力。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员工归结是社会的人,当今世界上每一块土地每一角落都在强调环保,环保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在被国家倡导,被社会倡导。企业通过环保文化建设,引入环保文化概念,倡导环保意识,支持环保事业都能在社会中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员工自然会为企业自豪,从而形成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人,社会的企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在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时,同样能受益与环保文化的积极作用。环保文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双赢创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以环保为基点
以环境保护为基点的大环保理念
——以环境保护、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发展系统 ——是围绕人与生产主体的系统化建设
——从环保角度出发,以实现企业“安全健康、环保节能”目标的文化建设体系 ——通过环保理念的确立和企业绿色形象的展示来实现文化的传播、落地
环保文化是含义深广的概念,包含了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生产、恢复自然绿色的本性,也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安全健康和节能降耗的持续发展理念。
环保文化把思想教育、制度管理、设施配备、环境塑造、环保思想与人本理念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完整、立体化的体系。通过整体的作用,整合各个渠道,规范操作,从而达到实现安全环保的目的。
环保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出来,作用于人的思想,使管理化为无形。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为自觉地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果的积累,其价值会越发显现出来。
环保文化体系
从环保角度,针对“安全、健康、环保、节能”问题的文化体系整合; 1.多方资源的整合;
2.系统化的作用,多通路、多媒体的导入; 3.信息化、科学化的运营和输导网络,时时与员工互动;
4.用深入、切实的理念做为思想指导,以人的思想和能动性为主体;
5.以系统化的(视觉)形象宣传做为基础,塑造鲜明、具体、网状的提醒警示、氛围营造。以绩效为导向,构造一个持续作用的、互动的培训、推广、管理体系,实现文化有效落地
项目实施 项目调研
在这一阶段,项目组要对企业现有的环保管理体系、环保管理设施、环保作业环境、人的思维理念、公司总体的环保战略等进行全方面的调研,目的在于寻找问题,寻找不完善之处,了解项目基础,了解项目的植入环境。
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的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
一、理念价值系统 模块
二、变革管理系统 模块
三、发展动力系统 模块
四、形象传播系统 项目导入(渠道建设)
项目的导入是整个项目的重要部分。只有成功导入,才能确保整个绿色管理文化系统发挥作用。
项目的导入要深植整个企业文化里,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项目的不同要素将向企业组织结构中各个角色传递——上致决策层、管理层,下致广大员工。
对广大员工采取多通路、多媒体的导入,是整个项目的重点所在: 渠道整合:
1)通过深入到各岗位中的、系统的、具体的、形象化的理念宣传渗透; 2)通过营造整合一致的(视觉)文化环境熏陶; 3)通过系统的管理和激励措施进行贯彻和引导;
4)通过知识竞赛、系列培训、楷模标杆作用等来深化意识; 5)通过建立相关网络平台、数据库等,达到长期维系和互动。实施步骤: 环保手册制作 制定培训计划 系统认知深化 考核评估 宣广交流
视觉形象系统推进计划 项目评估和鉴定
届时我们将邀请行业专家、相关领导组成专家组,对项目的建设和导入进行鉴定,并根据专家意见做相应调整。
环保文化与整体企业文化的融合
环保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应尊重企业原有文化,但同时,环保文化的系统构建也是对企业文化的充实和完善。
环保文化来源于企业文化,同时也作用与企业文化。设计系列融合方案: 内容包括: ü理念的融合 ü管理的融合 ü形象应用的融合 定位
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已经属于一种文化范畴。工业废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生存,破坏着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一、环保文化包含了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生产、恢复自然绿色的本性,也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安全健康和节能降耗的持续发展理念。
二、环保文化把思想教育、制度管理、设施配备、环境塑造、环保思想与人本理念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完整、立体化的体系。通过整体的作用,整合各个渠道,规范操作,从而达到实现安全环保的目的。
三、环保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出来,作用于人的思想,使管理化为无形。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为自觉地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果的积累,其价值会越发显现出来。
历史文化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以后,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唤起全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于1973年1月。
2、国际环境情报网联合国于1973年1月建立该情报网。
3、绿色和平组织 1970年由工程师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于加拿大。
4、绿党西方的绿党,主要是在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首先在原联邦德国出现,并于1980年1月成为政党。目前,在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等国都已成立了绿党。
5、西欧保护生态青年组织该组织于1988年9月成立于比利时的列日,由法国、英国、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等西欧国家的保护生态青年组织组成。
6.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该协会是由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科学工作者及自然保护专家联合组成。
7、大自然保护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951年成立于美国。承载作用
一、环保文化不仅仅是企业污染控制和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更强调环保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即强调节约,强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二、企业所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环保节能,通过对主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料进行回收再加工生产副产品,减少废物排放达到环保目的并且增加企业收益,创造双赢。
进行环境文化建设,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
三、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人,社会的企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在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时,同样能受益与环保文化的积极作用。
15.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十五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管理属性,挑战,未来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地把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使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使企业生产获得最大效率。企业整体信息化包涵着会计信息化,它将企业的会计流程和其他业务流程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继而根据会计管理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统一实现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连接。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等一系列过程中,电子技术作为媒介被充分利用,这是信息化现阶段会计应用的表现。主要为替代在以前手工劳作的操作条件下,由人类大脑对会计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同时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都被计算机技术取而代之。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 互动性
会计信息化的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在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与其他单位及个人、以及企业自己内部组织机构、员工之间的互动。各类会计制度和监督企业资金的方法,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都由政府拟定,并且都对企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当然,政府的判断和决策,也同样受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企业可以组织更多的交流与沟通,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会计管理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公司创造一个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创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给予帮助和支撑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相互了解与监督,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者等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互利协作的关系,最终实现各自的目标。
2. 实时性
为了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讯息使用者能够做出精确的判断,企业使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将信息实时公开,同时也创造了一个高效,功能强大的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在这样的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不仅可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企业的财务报告也是公开透明的,股东、政府当局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在网络上监察。从而为分析企业财务形式和预测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正确决策的确定。
3. 共享性
企业内部的信息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外部单位共享,还能够分享自身以外的各种信息,这两点都共同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性。通过电子数据,会计信息需求的供给和无障碍的使用,这也反映了极大的信息共享性。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1. 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减小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它通过对当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使得生产、运营的效率不断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准也突飞猛进,达到了增加企业经营利益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企业信息化根本上是一个观念、体系、和机制上的集体翻新的进程。企业信息化建立产生和发展的这按部就班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基础和条件是,企业原有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整体格局、和利益趋势等很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其管理进行改进,不仅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也促进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最优化,为企业管理迈向国际化提供了高效对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1)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企业信息化的巨额的投资、一流精湛的技术、纷繁复杂的利益,都决定着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有很大困难、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所以企业要想排除一切障碍,利用信息系统,其首要条件必须是有真正的信息需求,和对当前战略性工作、还有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不是三分钟热血。
(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企业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高新技术的充分利用,为了与之配合,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招纳和培养,在软件开发和应用阶段都使用自己的技术人才,从项目设立开发、中期投入、到后续的使用维护,以及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更新。同时,企业还要设立相应的领导管理职务,训练出一支高素质的IT队伍。
(3)技术和管理基础
在一个混乱的企业管理中,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并且信息化不单单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的管理问题更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和意识,同时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稳定合理、内部运行机构的高效有素,也是要求极高的。目前外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是以高度的工业基础为基础的,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需要企业同时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但拥有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对实行信息化的企业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内容
(1)互联网基础应用建设,企业实行系统建设,企业间的互相关联建设,和网络社区的建设这四个阶段,是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具体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经过配合和接连各种系统软硬件来筹建业务运行的IT基础阶段;第二阶段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公开透明化,通过ERP、OA、CAD、CIMS等系统,将企业内部每个孤立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第三阶段的建立是为了拉近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外部个体间的相互联系,可以通过电子商务、CRM等系统操作;第四阶段企业可以采取整体操控、分步实施的方案,最终建立起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
(2)企业在信息化创建中,管理决策信息系统是核心焦点。对一个整体企业来讲,它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不可能做到十分全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规模、设施等实际情况,得有所侧重。在其中,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管理决策信息体系,它是企业信息化体系整体的主干。也有企业信息化分为三个系列,即生产信息系统,营销信息系统,决策和管理信息系统,该系列还包括多个系统和子系统。
四、会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 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美国首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创建规划和“数字地球”的观念后,世界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经济的迅速增长,这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人类已经走进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时期,目前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与材料和能源站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普遍的渗透性、无形价值和独一无二的先进性的特征日益突出,正与传统产业逐渐结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驱动力,促进企业发展,而信息化水平也成为了检测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现阶段信息产业可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是世界内的佼佼者。因此,世界各地社区商业界都把加快建设信息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 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信息化包括许多组成部分,此中会计管理信息化是非常需要重视的内容。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是多方面的,拥有多样化,智能化等特点,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有重要影响:
(1)可以提高准确度和企业管理信息的及时性;
(2)能够合理化办事章程和管理机制;
(3)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4)提供一个快速的、多功能的、高效率的讯息交流平台,从而有助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明磊.从ER 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08).
[2]冯仁德,邵传毅,刘海英.实施适宜的ER P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2(09).
[3]隋丽冰.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4]2001年度华东地区ER P市场联合调查活动报告[J].计算机周刊,2001(52).
【音乐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对制度的作用06-14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10-16
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作用探讨论文11-14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9-02
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营口热电)09-21
企业文化对外的作用10-03
体验式培训对企业的作用-张婧09-18
企业文化与道德的作用06-12
浅谈企业文化的作用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