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24-07-07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共14篇)

1.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一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巫溪县尖山小学——管红霞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农村小学经济条件差,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不配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率低,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最基本的教辅材料(比如活动手册、学生卡片和教师卡片、教学挂图),而小学英语课堂就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动而真实的语言环境。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呢?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用教学用具,激发兴趣

在现有的条件下,我通过自制教具,运用实物等方法,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趣味性、形象性。

1.自制人物、动物头饰。在每册教材后面都附有主要人物和动物的图像,我在学期开始就要求学生动手将这些图像剪下制成头饰,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创设情景,操练语言。在表演对话时,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戴上头饰进行对话,不仅能使学生融入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而且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2.自制单词卡片。每个单元都有两课时是学习英语单词的,我课前就将这些生词制成卡片,在学习时既可用卡片进行游戏活动,又可巩固生词,节省时间,使教学真正达到方便、快捷、高效。利用卡片可进行的活动很多,如“开火车”、“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猜少了哪张”或“英汉反向说”游戏等(制卡片时,正面写英语,反面写汉语意思,若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英语,就让学生说汉语意思,反之,则相反)都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运用实物教学。实物是最具有直观性的,用实物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第一感性认识,加强记忆。如:在教到 My Classroom一课时,就可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让学生也介绍介绍自己教室里的实物,用英语说说这些实物的名称。在教到Do you like pears?一单元时,将水果搬上讲台,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使英语课堂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用英语来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的积极性。

二、实用简单笔画,美化教学

简笔画最适合于在黑板上表达,她可以在教学中充当“催化剂”的角色。有许多很难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他的加入下,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可以取得很好地效果。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4 my friends中第六课时学习window、watermelon、box、yo-yo几个单词时我用简笔画的形式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用简单的笔画形象地表现出这个单词的实际意思,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在学习“laugh”(笑)这个单词时,可能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老师在课堂中哈哈大笑起来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而且老师自己也比较尴尬,但用画简笔画“^_^”并向他们演示这个动作,就简单明了了。

实践证明,简笔画教学既可增强教学趣味性,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三、妙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但农村学生在发音、理解、认知方面也有一定的难度。

1.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字母教学。如果在字母教学时枯燥地领读、跟读,学生很容易厌烦。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有时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表示字母,发现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指导书写时,我教学生伸出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大拇指向内弯曲,就构成了“四线三格”,要求学生用右食指在“四线三格”上练写字母,并说出笔顺,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乐于使用。

2.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单词教学。如在教到sunny、warm、cold、snowy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动作表示出不同天气状况下人的不同动作,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再如,教run时可做跑的动作;教key时,可做用钥匙开门的动作;教kangaroo时,可学袋鼠向上跳的动作等等,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歌曲教学。如在教Let’s sing时,教师边教边做动作,边唱,边做动作,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歌谣、儿歌,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精用儿童游戏,巩固教学

游戏教学以它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做游戏时应照顾全体学生,使他们共同参与。如在教学巩固hen、sheep、cow、horse、goat、lamb几个单词时,请两名学生背对黑板,全班学生在下面做动作,谁反应最快、最先准确指到黑板上的单词三次即为胜利者,这个游戏的覆盖面广,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如还有一个叫“看口型,猜单词”的游戏,就是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本节课所学单词的口型,不发出声音,让其它同学猜出是什么单词,表演的学生还要判断正误。这个游戏使出口型的学生和其它学生对单词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巩固,能加深对单词的印象。

五、增加多种评价形式,带动积极性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简单的词汇和对话教学,部分同学会觉得枯燥。1.爬格子。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学中表现优秀者所在的那一组就会上前进一格,谁爬得最高就是获胜者。2.登山。可把全班分成2组,男女各一组,看谁先爬上顶峰。3.种小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学过程中谁回答的好就会得一棵树,看最后哪组的树最多等等。这些方法很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做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造性地通过自制教具、简笔画、肢体语言、游戏等各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充满青春与活力,引导学生学英语、用英语,在英语环境中茁壮成长。

2.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二

1.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短缺、专业不对口等诸多因素,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小学英语课不像传统的语文、数学课那样富有激情,受学生欢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兼职的,这些教师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不懂得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致使英语教学基本流于形式;二是英语教师普遍紧缺,基本功低下。在农村小学,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不足教师总数的15%,而且许多教师不懂得英语教学的重难点、方法,不懂得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三是农村英语教师外流严重。农村小学教师是很不受年轻人青睐的职业,因为农村没有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加之待遇微薄,整天面对艰苦的环境,承受很重的工作压力,致使一部分老师找关系进城,导致小学英语教学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四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农村小学一些校长不懂英语,不能将英语教学提到议事日程上,只重视语文、数学课的研讨交流,对英语课教学放任自流,不注重过程实效,只看结果。

2. 缺乏学习英语的氛围。

在农村,小学英语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学生大多都在十岁左右。研究表明,处于该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高的语言天赋,对他们来说,掌握一门新的语言是必要的。然而,农村小学英语每周每班只有两三节课,在课堂上同学们听到的是“汉语式”的英语,其他时间均听不到别人说英语,也没有英语趣味活动,学习英语的环境几乎不存在。加之多数家长认识不到位,个别还对小学开设英语课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习英语会影响汉语拼音的学习,还有的认为学习英语是在给学生加重负担。即使有的家长赞成开设英语,他们大多根本不懂英语,对学生无法进行指导。

3. 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落后。

教学环境差、设备落后是我国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状况,相关教学资料、教具配备不齐全,大多数农村小学只有一台录音机、一台电脑,没有别的教学硬件设施。英语是一种语言,要上好这门课程,需要有相关的配套设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给教师只配发了一本书,学校也没有必备的教学挂图和实物教具,教师上课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更不用说幻灯片等新型的教学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长此以往,学习英语就成了学生的负担。

4. 家庭教育的不利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诸多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学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辅导学生。当前,许多父母都在外打工赚钱,一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代管,这些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性格孤僻,在他们脸上没有那种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表情。有少部分家长,他们支持孩子学习英语,给孩子买点学习资料、磁带或复读机等,然而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强烈要求。

5. 教学评价单一。

按照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是不纳入考试的,以平时参与活动的表现和能力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价。但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基本上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水平。考试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可能会更有效地引起学生、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会影响到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热情。现在许多小学英语试题缺乏语境,单纯语法题太多、太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真正反映出小学英语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只会做几个选择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是目前英语学习的现状。许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为了追求考试分数,让学生机械抄练、死记硬背,只要能写到试卷上即可,既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又使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失去了开设英语课的原本意义。

二、对策

1.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改的质量。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搞好师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英语教师定期培训,让英语教师很快适应英语教学。二是进一步加大城乡英语教师交流的力度,让城里教师能给农村教师传经送宝,农村英语教师可在城里学到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专业。三是进一步鼓励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使英语教师队伍壮大起来,为小学英语教学夯实基础。四是学校领导要创新管理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将英语教学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热爱英语教学,必要时可在学校考核办法上向英语教师倾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工作中来。五是有关部门必须尽快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短缺、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为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英语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热情为目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创设情境。英语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和课外尽量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如可以借助学习用品,问路、上学、回家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和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再用图片、简笔画、实物等开展任务型教学,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又使学生容易记住,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2)健全制度。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不和老师见面怎么实践呢?因此,开足开齐课程是必要的,每天保证一节英语课,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机会说英语,不至于今天学的明天忘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针对农村封闭的条件,较狭窄的学习途径,教师要利用一切时间、机会,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玩、多演,在活动中接触语言信息。因此,教师要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如唱英语歌曲、英语角、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动画等活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在日常活动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认识到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从经费上予以倾斜,为农村小学添置相关的教学工具、实物,配备必要的英语活动器材,使学生听有工具,说有场所,读有资料,赛有舞台,彻底改变以往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教学模式。

4. 建立多元评价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仅靠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尊心的保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小学阶段一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必要时可以采用等级制的终结性评价办法。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形成性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主要以参与英语学习的态度、积极性为依据。教师评价可根据回答问题情况、课内外作业、参与活动的表现力来进行。其次,制定不同的形成性评价内容。起始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英语口语来评价,以发音质量、流利程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标准,高年级学生可以将口语测试和笔试结合起来评价。最后,创新形成性评价的办法,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5. 营造学习英语的社会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民心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祖国前途命运,政府要加大投资,支持教育,社会各界也要伸出援助之手,关注教育。学校、教师、家庭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学生多一些学习方面的关心、生活方面的体贴、情感方面的交流,本着对下一代负责任的态度,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三

现状之一:科学这门学科被忽视了。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领导没有能及时转变课程观念,还是只重视语数学科教学,忽视其他课程的教学。同时任教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对科学这门学科认识程度不够,致使科学这门学科停滞不前。

思考与对策: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 “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因此要加强学习和宣传新课标,树立全新科学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科学教师的培养。

现状之二:科学教材把握难了。

翻开科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出,图片占据了教材绝大多数的版面,叙述性的文字少得可怜。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上《铁钉生锈了》一课就是出事了大量的图片,就“生锈”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该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我们老师茫然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教师针对这样的教材更是一筹莫展了。知识点的隐藏使教师更加难以把握,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好多知识自己弄不明白,备起课来感到困难重重,不知道该怎样去讲,课堂上当学生提出质疑时不能给予正确答复,常会出现老师讲的模棱两可,学生听的稀里糊涂的现象。

思考与对策 :

我们把握科学教材,必须很好地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内在的联系,找准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切入点。《铁钉生锈了》这课看似大量的图片,却融入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多种常见易生锈的物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素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教学资源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删改和增减等处理,也就是开发教材。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来说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发教材并不是说可以任意处理教材,教材是开发课程资源的结果,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实际精心组织和选择材料的产物。因此,对教材的处理要吃透课程标准要求;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结合学生的原有基础准确处理教材。一句话,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其最终落脚点是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展。

现状之三:科学课难上了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结果又收不了场。我们老师头疼了。

思考与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能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从不同的方面提出有价值、能研究的问题。

比如:课始的一个实验、一个游戏、一个事物的导入旨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一连七八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没有脱离一个思路,那么继续让学生问下去,学生肯定是乱问瞎问了,这时我们的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必须进行适当的指导。

2、放开手脚,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舍不得让学生自己去花时间,总是把课堂时间占为己有。比如:准备了桃花,没有让学生去观察;准备了挂图,没有让学生去细看;要求小组讨论,学生还没有来得及都开口,便组织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把精心准备来的材料让学生用好用够?我想还得从老师身上找原因,习惯于主宰课堂的老师,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老师课前准备材料,必须经过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一个筛选、整合的过程,把真正有结构的材料展現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应有的功效,让学生“玩”得有兴趣、有意义。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和做演示实验得出,而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在体验的过程中,由他们自己探究得出。如我在执教《流动的的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水除了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外还有哪些性质,安排了让学生往盛满水的小塑料杯里装曲别针,用滴管在一角钱的硬币上滴水的实验,学生们兴趣盎然,在看到塑料杯里的水与硬币上的水鼓成了面包形状,还不流出来时十分兴奋、好奇。这时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是怎么一回事了。

3、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细节

细节是一种资源,细节是一种智慧,细节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败。科学课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它包括教师的提问、实验的指导、对生成问题的处理等等。我们的科学教师,从最初不知道该如何上课,到已经清楚不同类型的课,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再到现在开始琢磨教学细节,可以说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就拿填写实验记录单来说,这是实验课上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必须要做的一项,以前我们在这个环节的操作上,存在这样两种现象:((1)研究记录随意。主要表现为研究记录无序、不实事求是。(2)研究记录程序化。教师要求学生做研究记录,却很少对此作实质性评价,实验一结束记录单并无人问津。现在,教师能让学生依据记录单汇报实验现象,充分发挥记录单的作用,使记录不在是一种形式。此外,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教师也能够做到见微知著。

4、能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

在实施新课程初始,出于对教材的不理解,我们的教师在使用时,虽感到不“顺手”,但迫于没有经验,没有借鉴,不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改造。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师们逐渐积累了经验,能够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将本课内容做一些调整,往往会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现状之四:科学课难评价了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踊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思考与对策

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当课上一个环节、一个活动、一个实验结束后,我们学生脸上流露出的是不是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事实上只有少数学生具有这样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正是这些少数学生在课上和老师表演着双簧。大部分学生的表情是那么茫然和无可奈何。我曾粗略的统计:一节科学课学生回答问题的面是百分之三十,而课上学生真正参与探究实践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受益了。其他学生呢,仅是陪衬。我想这绝不是老师的初衷。

小学科学教学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无论是提问、交流和探讨,都应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时,应看教师是否实实在在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去动脑、动手、动嘴,是否实实在在地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否让大多数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精神。至于科学知识,应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重点看学生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建构新知识的情况,重点看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受和情感体验的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死记硬背了多少信息。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课改理念,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科学的生活化平台,潜心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案例,我们滞后的教学现状一定会快速更新。

【参考文献】

4.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四

开题报告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指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校名义上是街道办事处,然而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周边农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与老师教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习作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习作缺少实际的需要,缺乏明确的动机。朱自清先生早在1934年为叶圣陶、夏丐尊的《文心》所写的序言中就曾谈到国文教学的三大困难。其中之一是:“无论是读是写,学生不易感到实际的需要。”“学生读写都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至今这种情况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大人腔套话满篇。如学生写人,往往是“老三段”,先写外貌,再写事例,最后写感受;写好事就是“新三篇”,不是让座就是拾钱包或雨中送伞。语言呢,表达高兴之情爱写“我的心就象喝了蜜一样甜”;表达喜爱之情就写“我多么喜欢XXX啊!”教师要求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常听一些语文老师教学生:习作是很难写的。要把字写好,要把句子写通顺,要中心突出,要详略得当,要写具体,写生动,标点符号要正确......这么多的要求早已使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识字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起步晚。汉字难学。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效率低,学生不能做到尽早阅读,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更做不到习作的提早起步,练写增量。习作评改方式单一,耗时太多,效果不好。习作评改由老师一人担当,耗时多,不能做到及时反馈。以上这些问题,在实施课改以后,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每个年级是否有不同表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运用人本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习作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效果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方法等不同层次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找出有效的对策,改善我校习作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状况,提高小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知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研究依据

(一)政策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小学教育的方向。

2.新课标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作文要“有兴趣”,要“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写下来”,“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2.多元智力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题研究现状:指所研究的课题目前所呈现的状态

(二)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练习习作的现状

(1)学生习作兴趣不高,不愿意写习作

(2)学生习作内容贫乏,不知道写什么

(3)学生习作方法缺失,不清楚怎么写

2.教师教学习作的情况现状

(1)习作教学要求不明确

(2)习作教学指导不得力

(3)习作讲评修改不到位

(4)习作教学研究不重视

(三)对策研究:是对于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对策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四)习作教学的对策研究:对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对策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1.进一步明确“习作”年段目标

2.提倡“习作”与“阅读”同步走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有关知识,加强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将习作教学提前到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注重“前习作”指导。

3.习作指导应从内容入手

4.激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据资料可查,2011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习作》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习作,取得了优秀成果。2008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2011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习作》的课题研究。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2.国外对习作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习作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的教育对习作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美国从小学阶段起就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他们认为,写作包括复杂的多维度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掌握写作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必须从小开始进行训练。而且,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辅相成的。某一项能力的发展过分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他们提出了整体语言教学观,即在语言教学中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五、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一)主要观点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事业,取得丰富的学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习作”。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做到五点:

1.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首席自主性。立足学生,构建教学思路。

2.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淀情感。

3.建构开放型习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认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

5.开发整合习作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创意习作的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创新之处

1.将习作教学的环节前置,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素材,还学生习作教学于生活的本位,真正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让学生采生活之蜜,孕育写作的激情。

2.改变教学模式,还习作权利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在共同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会审题、选材,构建自己的习作思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习作的信心,提高习作的鉴赏水平。

3.让学生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再次对评讲后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实践,真正实现习作水平质的飞跃。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通过对我校习作教学中出现的“知识面窄、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层次不分,缺乏想象、有创意的表达,习作中尽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一瓶颈,进行深层的剖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农村特有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注意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理论水平,更新习作教学理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形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的材料,还习作教学于生活的本位,激发学生内在习作动机,孕育写习作的激情,让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习作思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习作的信心,提高习作的写作、鉴赏水平。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进行习作修改实践,提高学生习作品位,同时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中,真正实现自我需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实现习作水平质的飞跃。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5--6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习作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习作指导课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农村小学习作指导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为辅。

1.问卷调查法:采用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小学生习作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习作指导课教学个性心理表现,通过调查我校习作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学生习作存在问题,确定课题。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习作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分析研究我校习作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策略,在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改进,探索农村小学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策略。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小学习作指导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围绕现实中“教师难教,学生写不生动”这一现象,对照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对现行的人教版小语教材习作的编排体系,编排用意,各年级段习作教学特点及内在联系等习作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加强教师习作教学的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走出传统习作教学的误区。突出重点,抓习作教学研讨与实践的过程管理,及时总结反思归纳,加大习作教学观摩研讨及理论培训的力度,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自己的习作教学体系及特色。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7.05——2017.6)对我校学生习作情况进行调查,搜集相关理论资料,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探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制度、重难点确定、措施),同时也是课题申报阶段。

2.实施阶段(2017.6——2020.06)课题研究全面展开并达到较成熟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各自分工的领域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并密切合作,达成资源共享。

3.总结阶段(2020.05——2020.06)根据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采用实绩展览、公开课教学、论文集等形式,邀请上级主管门的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十、预期成果及分工

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2017.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申请书

申请书

颜明扬

2017.7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书面报告

陈立德

颜明扬

2018.3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系列论文

论文

孙淑兰

2018.12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期报告

书面报告

颜明扬

2019.3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张智蓉

2019.12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指导概要

课外积累

孙淑兰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优秀习作集

资料

李永娥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优秀教案集

教案集

吴红艳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工作报告

报告

颜明扬

陈立德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报告

颜明扬

陈立德

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2020.5

汇编习作案例、论文集

案例集

论文集

陈立德

2020.6

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

颜明扬

十一、课题组构成负责人姓名

陈立德

性别

民族

土家族

出生日期

1973年10月14日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职务

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小学教育

最后学历

专科

最后学位

任教学科

科学

工作单位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电子信箱

631556512@qq.com

通讯地址

黔江区冯家街道办桂花居委2组

邮政编码

409006

联系电话

79422159

***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颜明扬

1972.09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大专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孙淑兰

1974.10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大专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李永娥

1976.07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专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吴红艳

1985.11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本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1985.11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本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张智蓉

1983.04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本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序号

金额(元)

资料费

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材料的费用、搜集资料

1000

国内调研差旅费

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费用

2000

小型会议费

开题论证会、研讨会、成果鉴定会、专家评审会等费用

1000

计算机使用费

包括计算机购置费、录入费、软件设计费、上网费、维护费等

3000

印刷补助费

设备以及文具纸张等费用

1000

管理费

专家咨询、报告费

1000

其他

其它费用包括用于研究人员的奖励等

3000

以上7个科目

预算经费合计

12000元

预算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00元

5000元

5000元

其他经费来源

学校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课题

经费保障说明

本单位保证能够提供该课题完成所需的时间、经费和条件。

参考文献:

5.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五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因为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与城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农村的小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担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的挖掘学生内心的潜力,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所积攒下的经验,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英语现状改革心得课堂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尤其的强烈。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因为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注定与城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农村的小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担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的挖掘学生内心的潜力,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所积攒下的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谈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农村的教学资源匮乏。英语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录音机(配套磁带)等。由于农村小学规模小,因而确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标准是每所学校有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每间教室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cD机,录音机能保证供应每天各个年级的使用。由于农村各个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齐,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太过碌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开展。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评价指标。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考试的内容主要为教材内容。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本人经过几年的农村英语教学实践,针对以上现状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现状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英语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就如同幼儿学习母语。但是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英语环境对英语学习无足轻重。但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究其原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能让师生都沉浸在英语学习的乐趣中,在课堂上,适当的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在课堂以外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营造氛围,比如成立英语广播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班级活动;唱英语歌曲、短剧表演、诗歌朗诵和手抄报展览等等。

2、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动性,如何利用学生这一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这也是我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苦苦摸索的。“活”的太过或者“活”的不到位都会对课堂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过几年的教学,我现在每堂课课前都安排一定的课堂交际活动。让师生或生生互相对话交流,像做游戏一样。使学生“活”着进入英语课堂。在交际活动的时候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有趣精彩的活动。

3、利用简洁、明快、风趣、鼓励的言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老师应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这样一来无形中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课回答问题时,学生答对了,老师应鼓励;学生答错时,老师也不要责怪;而学生感到题目太难想放弃时,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勇敢一点。这样以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无后顾之忧,课堂发言会积极踊跃。

4、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创设师生情感 “ 互动 ” 的教学模式。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课要从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训练型。在课堂上教师减少讲解内容,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接近真实情景的交际。只要教师充分意识到交际法的价值,就一定能上活、上好课。

5、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课除了经常使用的小黑板、挂图等辅助设备,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课堂增色。多媒体信息技术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总之,在农村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旧的教学方式已不合时宜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洋学问”,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自己动脑筋,怎么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真正的运用到课堂第一线中,加大步伐推动课改进程。摒弃现实教学中那些不合适的东西,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杨雪萍.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6.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六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农村基层教育抓起。2003 年我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9.47 % ,这意味着半数以上少年儿童的基础教育要在农村完成。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教育的奠基工程,只有基础牢固了,楼房才会建得高大、雄伟。那么,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对某镇农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倍受关注的农村弱势群体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多数人看来,教师是一个令人感到幸福、满足的职业:“工作稳定,环境单纯,假期多”。然而,在社会变革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小学教师已成为一个饱含清苦酸楚、面临生存窘况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关注、改善其生存、生活状态,无疑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大的期待和寄托。

一、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整体素质不高。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结构不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以某普通乡镇小学为例,骨干教师缺乏:市级骨干教师仅占教师总数4.6%;年龄结构老化:46岁以上教师占48.3%,31-45岁教师占23.3%,30岁以下教师占28.4%;学历层次不高:大专以上

教师(均为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学历)占20.9%,中专学历占76.7%,其中近半数为民师毕业,高中及以下学历占2.4%;学科、专业单一:语文、数学专任教师占绝大多数,其他学科专任教师几乎没有。全乡教师中仅有2人是体育专业毕业,其余均为普师和幼师专业毕业。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专业教师十分紧缺。

工作负担重。只要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小学教师的身影”,是山区教师工作环境艰苦的写照。目前在农村中心小学教师课时数普遍为16-20节/周,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大都在20节以上,大多数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课,边远教学点实行包班上课,有的要负责两个班。此外,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日活动有时占用双休日。大部分教师反映自己每日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多余的教学工作量自然分摊到其他教师身上。

专业化发展不足。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的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不管有没有“一桶水”,一用数十年。历史原因造成了中、老年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继续教育的不足又导致了其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的落后,有些中老年教师实际上只是识字的农民,知识更新程度慢,信息技术素养差,教学、科研等业务素质低,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究其因:一是培训目标被歪曲。尽管教师有自我提高发展的愿望,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成了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为不影响晋职加薪,教师参训率达到了100%。

但买一本书,参加一次考试,一年花费百元到数百元不等(完全由教师承担),教师的反应是“费时费力还费银子”,“权力部门的变相创收”,挫伤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职能部门难作为。进修学校和教研室,承担教师日常培训任务,但职能严重弱化,力量不足,深居简出,下基层开展培训活动要由学校或教师承担活动经费,农村教师认为这种培训机会少,有也是坐而论道的多,敢于“下水”示范的少,指导性不强。三是学习渠道单一。专业培训、网络学习、报告讲座以及学术会议,一般教师难于企及,平时学习渠道以自学、同行交流为主。节省费用、工学矛盾相对缓解的学历提高于是成为一枝独秀。在调查中,30岁以下教师参加自考或函授的占100%,有的还同时兼顾等级考试,但普遍存在学非所教,都为职称、文凭而学。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受内部流动体制(如城乡)不畅以及外地、其他行业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吸引,大多数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有“跳槽”的想法。某乡镇小学五年间通过停薪留职、外出打工、转业的教师流失率达5.2%,流失教师基本上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这对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考公务员、考研以脱离农村教师岗位成为新趋势。

农村社会尊重和关心教师不够。一是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天秤向财富倾斜,经济地位决定了社会地位。在农村,知识水平不高的打工人员收入超过教师成为普遍现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难于富教师”,道出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尴尬境地。收入的相对低廉,影响教师地位的提高。二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农民重教程度密切相关。

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和活力,普遍存在管理简单指标化,不尊重教育规律。改革浪潮此起彼伏,考试指挥棒依然权威,一边是喊素质要减负,一边是保质量,“减负减负,后果自负”,让教师在传统与改革的困惑中无所适从。既要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要应付各类考试、竞赛,肩负着多重压力。面临来自社会、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压力,在与奖惩、待遇、职称、提升、下岗、分流挂钩的竞争性管理制度下,校长与教师以及教师间的关系普遍紧张,教师感到人际压力沉重;“分是学生命根,考是老师的法宝”,也导致师生关系仍以权威式为主,平等合作和放任型比例很小,师生难融洽。

二、建议: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将此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工作中不在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等;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等,开发校本课程等。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

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要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的能力,使农村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特别要使农村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农村儿童。要通过教育和其它有效措施,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扎根农村小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比如大幅度提高工资、实行轮换制、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专门的进修机会、举办专门的培训班等,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一潭死水。要大力推进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考虑采取四点措施。一是招聘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聘用一批素质高、年纪轻的代课教师缓解一下当前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四是改革教师内退制度,将农村教师的内退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

7.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七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对体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部分农村中小学中, 学校领导和教师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严重, 为了提高升学率, 学校则随意变更教学计划, 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 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则对体育的意义认识不清, 认为孩子上体育课就是玩耍, 体育课可上可不上, 一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则认为, 孩子上体育课是“不务正业”。为了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好“主课”, 家长则有意限制孩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2.体育场地狭小, 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部分农村中小学没有正规的操场且运动场地狭小, 一些学校仅有一个简陋的篮球场和一两个乒乓球台。因办学经费有限, 部分学校只能因陋就简, 配备一些价低质次的体育器材, 损坏的体育器材也无法及时得到维修, 有些学校连一块像样的跳高垫都没有, 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等体育器材了。体育场地狭小和体育器材严重短缺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中, 专职体育教师非常匮乏, 体育教学一般多由其他学科教师负责, 体育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即便是专职体育教师也缺少进修及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 其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 程式化教学现象严重, 不少教师不会备课, 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无从谈起, 部分教师无法顺利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面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教学内容, 则感到力不从心。

二、对策

1.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对体育教学功能的认识: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其能够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正确处理“主课”与“副课”的关系, 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体育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保证体育教学课时, 促进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 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2.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为学校配备满足体育教学所需的体育教学用品和器材;学校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寻求社会捐助等方式来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 大胆探索, 自力更生自制教具, 采用新型教学手段, 拓展体育教学空间, 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锻炼, 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4.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8.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八

一、现状分析

1、英语语言环境

在农村,人群相对稳定,生活圈子相对狭小,知识和信息的流通也十分有限,农村的学生几乎每天听到的都是汉语,更不用说用简单的英语来交流,而学校每周只有有限的三节课,每节课仅四十分钟,除此之外,学生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而英语口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立足于多听、多说,因此,农村的英语语言环境,限制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

2、家庭教育中的“小学英语非主课”意识

大多数的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会说英语,有些甚至没接触过英语,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英语学习的辅导。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学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最基础的课程就行了。因此,对孩子英语学习的督促不够,当孩子在英语上取得进步时,父母也缺少鼓励,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口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

英语口语教学作为一种向生活开放的活动类课型,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教学资源方面有一定的需求量,它往往要借助各种媒体、各种道具、各种道具、各种生活物品,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充足的教学资源,势必使教师开展起口语教学来缩手缩脚,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一些英语教师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待于我们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去发现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4、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的词汇量贫乏

(2)学生有一定的表达障碍

二、对策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农村的英语口语教学尽管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这只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作为对学生负责任的英语教师,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的为其寻求改进与发展的对策。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要重视兴趣的激发。而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

2、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新课标强调: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训练;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如下方法来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1)通过班级英语角的建设,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

英语教师可与班主任老师协调,在班级黑板报或宣传栏里,争得一席之地创办英语角内容可以是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的英语儿歌、绕口令等,也可以是一些英语谜语、英语日常用语,供学生朗读。可将“英语角”交给专人负责,每一天、每一周都会有新内容与同学们见面。

(2)开展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从实践中我认识到,我们在上好口语课的同时,在课外也要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一点在农村学校尤为重要。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和使用语言,而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课外活动,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结合农村实际,组织富有农村特色的口语交际课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机动灵活地处理教材,组织好有农村特色的口语交际课。

3、以听促说,诵读齐抓,“四位一体化”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听是说的先导,天生的聋子是哑巴,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学说前都要有听的先导。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开口说之前的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被输入大量有声、有文字的英语信息,虽然不开口说,但内心却在进行积极的酝酿,听安排的好,学生的发音器官就会越来越活跃,产生开口说的动机和愿望。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着课文录音磁带,模仿标准语音、语调,让学生收看英语节目,听英语完成练习等,由听到说,以听促说。当然,学生因个人气质、性格不同,参与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农村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给予及时、耐心的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激励其多开口说。

读是说的基础,读不仅仅是为了把所学的东西背下来,而且也是观察和模仿的过程,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范文、精彩段落和习惯用语,这样不但可以积累大量语言材料,扩大视野,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有了大量的朗读、背诵基础,说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4、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是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来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学习别人口语教学中好的方法、好的理论,善于在课后及时全面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以及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善于检讨得失,权衡利弊,总结经验,以便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能够引领得当,更富成效,这是改进和调整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性和入门阶段的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更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任重道远。以上对农村小学口语教学的对策,只是我们在自己口语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以及一些设想。当然,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不断探索,总结出真正促进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来。

9.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剖析及对策 篇九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上人们交流的通用语言,英语教育也成为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这门课程,但是整体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等等,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难题。所以,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提升农村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剖析;对策

语言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而学习语言是为了使自己在表达时能够更加准确、委婉,掌握说话的技巧。英语作为全世界第一大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我们国家还将其纳入了小学教学的必备课程。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与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出入,同时也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这个差距还被进一步拉大。

一、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状况

1、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从目前来看,根据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面临英语教师非常稀缺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位英语老师要同时带五、六个班级的情况,甚至有时候这几个班级还来自于不同的年级,这就给英语老师增加了一定的教学负担。由于他们教授的年级不同,因此需要准备不同的教材,内容非常繁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改善。

另一个匮乏的原因就是,很多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学历水平并不高,学历达标率非常低,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都难以达到正常英语教师的标准,具有本科学历的英语教师少之又少。甚至还有一些农村小学招聘不到英语教师,把其他学科的教师转岗到英语学科,这部分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语言功底也不够扎实,严重缺乏英语教学经验,再加上方言的影响,使得学生很难学到纯正的英语。

2、教学设施不完善:

英语学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听、说、读、写,之所以将听放在第一位,就意味着当我们能听懂英语,才会学着模仿它的语音语调,才会使说出来的英语更加纯正。听自然离不开听力设备,包括磁带、语音室、微机室等,但是由于政府对农村小学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经费去引进这些设备,更不用说修建语音室。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连最基本的设备录音机都没有。由于设备的不完善,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他们仅仅只有一本教科书,连背单词的卡片也没有。学习语言本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而教师仅仅按照课本宣读,让他们死记硬背这些语法、单词,会导致一些孩子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教师不愿意上课,学生也不愿意学习的恶性循环。

3、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因此地方政府对于小学英语的教学并不是很重视。(1)学校并没有去聘用那些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使得师资力量严重匮乏。(2)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在英语课时的安排上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学校每周只安排一节英语课。在英语课程开设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很多小学都只在三年级以上才开设英语课程,这已经错过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阶段。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觉得没有什么用处,随后又停课了,可见,他们对待英语具有极强的随意性。(3)农村小学在班级人数的设置方面并不合理,甚至有些班级的人数超过了100人,这使得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并不能面面俱到的进行辅导和讲解,也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另外,家长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严重不足。根据调查,我们发现90%的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中文就可以,学习英语没有用处,因此忽视了英语的重要性,也不关心孩子英语学习的成绩。而剩余的10%家长中,有7%的家长会定期询问孩子的英语学习状况,甚至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考核,另外3%的家长会给孩子报辅导班,让他们学习真正的英语知识。

二、解决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及策略

1、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农村小学应该加大对英语老师的培训力度,即使很难招聘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不应让教授其他课程的教师转岗。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师资力量:(1)农村各小学之间可以联合创办英语教师培训学校,定期对英语老师进行指导训练,使他们掌握英语教学的技巧,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2)农村小学可以对外开放招聘一些优秀应届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既能够招聘到优秀的教师,毕业生们也可以积累到教学经验,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3)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教师交流制度,让一些资历丰富、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到这些农村小学,为这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讲解。在和他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逐渐学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他们快速高效的记忆单词等等。

2、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仅仅依靠一本英语教材就想学好英语是完全不可能的,学校必须加大对英语学习的支持力度:(1)大力完善硬件设施,为学生配备最基本的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语音室等。只有在这些设备的辅助下,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英语学习才能充满乐趣。(2)学校不仅要引进教材,最好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分给每个班级,让他们了解外国文化,从而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3)学校可以每周组织学生看一次英语电影,然后让他们写观后感,阐述电影大致讲了什么内容,力争做到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小学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还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力争使现代教学与农村小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提升英语学科的地位:

学校以及家长要加大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1)学校应对英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要确保学生每周的英语课时在4~5次,并且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尽早,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2)学校应设立英语考试制度,只有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才会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如果时间充足,教师还可以进行每周一测,对学生一周所学习的单词,背诵的情况有个确切的掌握。(3)学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虽然学习英语是孩子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没有用处,所以对孩子的英语成绩也漠不关心,学校有义务让家长了解学好英语的意义所在。(4)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比赛,比如单词记忆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形势非常严峻,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但是我们不应因此而放弃。农村人口占据着我国总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也关系着我们国家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坚定步伐,着手改善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使之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但只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进,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杨怀东.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4):106-108.[2]王红霞.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来自永宁县的调查[J].宁夏教育科研, 2009(1).[3]习鸿燕, 常焕辉.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湖南农机, 2007(3):56-57.[4]李涛, 田晓红.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山东省农村小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144-145.作者简介:

10.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

引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项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活动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对学生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虽然在锻炼,但效果不显著,自由活动式的比较多,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组织无目的,形式主义多等等。现就农村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使阳光体育真正起到锻炼的目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1、研究的目的

学生充满活力的集中表现就是室外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大多数学生走出教室,让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以便更好地进入下一节的学习。他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沐浴阳光,尽情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各个学校开展这项运动水平不同,进展不一,尤其是农村小学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对我们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却发现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存在问题多,困难多。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的原则,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终身体育的观念牢牢留在心里,学生身心健康得到真正发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在我校发放88份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为本校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师生积极配合,结果有效收回:88份,回收率为100%。发放问卷目的是获得真实的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的现状。

2.2实地查看法

在师生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跟随师生一起活动,了解他们的锻炼情况,组织情况及最终的效果。时间为一学年。

2.3跨校交谈法

把本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以文字形式发送给本辖区其他学校的体育教师,了解兄弟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及效果,咨询关于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典型性的解决措施。

2.4微信调查法

通过现在便利的信息网络,把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情况发送给家长,询问家长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看法及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师生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反馈: 3.1.1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通过调查发现,不到10%的学生认为本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很好,他们认为的好是因为在阳光体育活动这一时段,可以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彻底放松;大约36%的学生认为活动开展的不太好,因为组织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尽到责任,学生活动中比较乱,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大约45%的师生感觉阳光体育可有可无,虽然活动了,但效果不显著,没感觉身体素质有多大提高,也没学到什么技能;其他师生认为干脆去掉阳光体育,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搞好语文数学及英语。

3.1.2实地查看调查情况说明

通过一学年的观看,学生对经常性开展的活动已经毫无兴趣,如广播体操、跑步,队形等的训练,动作不到位,跑步不整齐。个别教师不能跟随学生一起活动,学生自由

散漫,活动以自由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时间追逐嬉闹,说闲话,天气热或者冷时,在外活动的人数大大减少。很少见到到在活动时间进行技能指导训练等。

3.1.3跨校情况交流说明

与兄弟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发现许多方面都存在共性,如:一项新的运动,新鲜感一旦消失,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应付的表现;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总在给其他工作让路等。

3.1.4微信征求意见调查情况说明

许多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很支持,对微信内容进行了回复,但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上好体育课就行,阳光体育活动可有可无,毕竟现在的社会文凭还是很重要的,只要是考试的科目就要加强,小学抓好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教学就行。

3.2限制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的原因: 3.2.1体育活动场设备设施配备的不齐全。

体育活动场设备设施配备的不齐全,是影响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活动场地面积太小,活动期间队与队之间有冲撞。

3.2.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

现在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吃苦,天冷了不想活动,天热了也不想活动。

3.2.3师资力量薄弱。

无或少专职体育教师,尤其在农村。

3.2.4活动课程单一的设置模式与陈旧教学内容影响了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3.2.5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所有活动都得为统考科目让路,这一思想意识存在于许多领导、教师、家长的心里。

3.2.6安全弦绷得太紧,也影响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只要参与了体育活动就可能会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安全第一的意识影响下,不活动就不会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学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 从调查中发现球类、民间类、趣味类的体育锻炼项目,喜欢球类的学生占38%,球类中学生最喜欢篮球、足球和乒乓球,这三类活动下课就能玩,上课可以立即结束。趣味类的游戏充满挑战和欢乐,因此学生也很喜欢,他们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自己执行,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一样玩得尽兴。而民间类在广大农村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踢毽子、扔沙包、跳绳,一是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二是归属性,这类体育锻炼项目属于农村孩子的游戏。其他活动学生少有喜欢。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4.1.1基础设施不齐全,专业教师匮乏。

农村小学用在体育设施的费用往往无法得到保障,无法配备专职专业的体育教师,使得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很一般,虽然学生的参与锻炼的兴趣很浓,热情很高,但由于体育器材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没法参与其中。

4.1.2没有革新思想,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路上,只追求升学率。

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功课紧张挤占体育锻炼时间。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学生基本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4.1.3学校领导层不重视,有计划不落实。

学校领导将开展学生体育工作停留在计划中,在管理上不注重落实,或是没有做细致地安排,只布置,不检查。由于领导在认识上的不足,在教学中,体育课和其它一些基础科目成为了升学考试科目挤占、挪用的重点对象。

4.1.4宣传不到位,没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现实严峻的就业问题,使许多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成绩就可以万事大吉,所以对智育的重视往往超过德育等其他教育,所以就有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不支持,继而产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加上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使阳光体育越办越难办。

4.2建议

4.2.1学校领导层要提高认识,从自身做起,带头执行阳光体育各项制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认真组织,加强宣传,确定目标,责任到人,在师生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4.2.2确定目标,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到实处,学生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4.2.3 配齐配强师资及体育器材

要尽可能的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场地器材问题解决了,随之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体育教师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4.2.4学校教育要做到“五育”并重。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2.5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内容要从农村生活实际中选取。

在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有着大量的体育运动素材可以供教学选取,例如:学生玩的一些自编游戏,女生喜欢的有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跳格子,男生喜欢的有奔跑追逐、骑马打仗、斗鸡、爬树等。学生有自己玩的规则,不需要裁判,大家都能遵守。这一类游戏,有历史流传下来的,也有学生自己发明的,学生玩的是那么的高兴,他们的身心在游戏中获得了无比的愉悦。如果将这些活动引入体育课、活动课内,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2.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把传统的体育运动,如滚铁环、抽陀螺、打沙包等与现代的广场舞、健美操、街舞带进校园,让学生去选择,以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4.2.7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1.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情况分析总结发现,小学生个体习作差异性较大,存在的问题较多。另外,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同城市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制约更使得小学语文习作问题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作内容的单一化

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写作素材的约束。实际上,农村的小学生在素材来源上一点不比城市的少,甚至还有所超越,农村学生的不足就在于缺乏素材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这就导致他们的素材积累量较少。导致很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不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从而描述空洞简单,再加上平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没有将身边点滴小事积累起来,同时也没有养成在习作中使用所积累的精美词句的习惯。另外,部分学生即使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不懂如何选择材料,或不知道怎么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素材,从而造成习作内容单一,或者出现杂乱堆叠的现象。如写一篇《我的朋友》的习作,素材单一现象尤为严重,多次出现“借伞”“互相帮助”或者“我的朋友性格怎样,爱好什么”等常见材料,不仅不会让读者觉得感动,反而会觉得苍白无力。

(二)童真童趣的欠缺

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后,他们基本上都能“写出”所谓的好的作文,但这样的习作在教师批改写评语时都颇感为难,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些优秀写作大部分都有抄袭或者胡编乱造的现象。一开始写好人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还有就是扶盲人过马路等等,不仅不贴合农村实际,而且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发育期的极端,这应该是小学生最应该具有童真童趣的一个阶段,虽然此阶段的他们在表达上可能显得有些稚嫩,和成人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对问题思考上相比,缺少深度、广度,但是如果稍加一定的引导是可以将珍贵的童真童趣保留和表现出来的。

(三)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我们这些地方,学校处在地势偏僻,显得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没有网络,老师们不能及时了解外面世界的变化,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在习作的命题上,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这里的学生虽然每天都在体验和感受生活,也在享受着生活带来的乐趣,但是缺乏提炼,缺少对真实生活的体会和完美的表达,写出来的习作就变得毫无新意可言。同时,也很难写出优秀的习作,而且教师不带学生去深入体验挖掘生活,仅仅留下习作的题目让学生去写,学生们会求助于优秀作文选或者同步作文,从而出现抄袭或者空话套话现象。

第二,在训练上,很多教师在习作课上重点训练写作能力,为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技巧,这种训练假如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减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阻碍因素。

最后,在评讲和评价上,讲评还处在一种可上可下的较随意的状态中,而且批改习作时选择的语言方式相对单一,并且主观意愿较强,评价标准过高。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对策

反思我们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认真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育,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从更新教学理念方面改革,更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一)培养学生习作“三“习惯

首先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习作的兴趣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的生活丰富,那么视野也就随之开阔,从而习作自然就会触类旁通。所以,教师就需要有计划地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联系生活,比如“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唱歌跳舞、踢足球打篮球、养花养小动物等活动,让学生在痛痛快快的“玩”中获得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其次是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扩大阅读面”,而且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和内容正在走向多元化。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还要合理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内容,不一定选择文学名著或是优秀作文选,也可以是杂志或者报纸等平面媒体。总之,只要书籍的内容健康,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读物。

最后是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习作是一种由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写不出已构思好的材料,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和教会学生储备语言材料,将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的词汇累积起来。

三、结语

我国农村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基层一线的教师不断分析和总结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探索加以解决,从而保证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洪卫.提高温岭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有效途径[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陈艳玲.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12.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二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以及教师访谈等方法,笔者发现,当前农村学校在经典诵读实施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状况。

1.教师对经典诵读认识不够。在经典诵读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去背诵,对于经典作品的讲解只是简单地翻译而已,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教师则不太在意。

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我们知道诵读与背诵是不同的,诵读并不等同于背诵,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哪怕暂时背会了,过后也会很快忘记,这显然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积极性。

3.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不够。单纯以背诵的方式进行经典诵读,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不够。小学生本身自我约束性就不强,如果课堂教学方法枯燥,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则会降低诵读兴趣。

二、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对策

要想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学环节设计得好,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着重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以及认知参与三个方面切入,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1.心与心交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我们知道,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儿童时期是人生情感真实细腻的时期,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纯洁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情感是真实的。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学生的心灵,教师就要唤醒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2.以赛促学,实现学生的行为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经典诵读与开展竞赛或诗文表演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以及表现的欲望。比如,在教授《春日》这首诗时,让学生找出或者说出有关赞美春天的诗句,说得最多的学生能获得一份小礼物。如此一来,学生纷纷举手背诵诗句。另外,教师还可以将音乐和经典诗文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调动起来,结合诗歌的主题选择那些与诗歌有联系的音乐,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伴奏去诵读诗文。

3.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认知参与。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课堂学习要实现师生全面互动,即学习过程的交际化,这是将传统的教师向学生单项分析指导变为师生共学互动的双向交流。所以,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当遇到可以编排成课本剧的诗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排,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例如,在教授李白的《赠汪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学生表演得很认真,李白站在船头挥着手向汪伦告别,表演汪伦的学生流着眼泪,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唱着送别的歌。这种表演使学生对诗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并顺利进入到诗境,感受诗意,使学生在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染,并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符合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1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10-03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承上启下阶段,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农村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农村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观念陈旧,束缚学生个性

教师未打破传统的习作指导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作文课沿袭着“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出现“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简化教学模式。有的教师一上习作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等。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表达,结果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少见创造的火花、生活的灵性、个性的佳作。有的老师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动,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就拿几篇范文,让学生背诵,考试时直接套用。还有的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将习作作为课后作业,简单提出习作要求,对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打个分数,加以简单评改,圈出一些错别字,附上一两句评语等。

(二)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匮乏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较少。诸如班级图书角、全班共读等方式,老师很少尝试。学生回到家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忙农活或者看电视,也极少去看课外书。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的机会少,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丰富。长此以往,农村学生自然而然知识面窄,写作语言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所以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不注意引导学生看电视时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结果学生习作语言平淡,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习作内容陈旧空洞,无新意。

(三)习作评改不当,效果事倍功半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的教师把文章篇幅的长短、字迹书写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作文质量的标准,至于习作重点等要求却忽视了。有的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去评价习作成败得失,而是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学生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教师如此评改作文,学生如何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对老师的批语不感兴趣,仅看一下作文分数,就把作文本收入书包,是何原因呢?一是教师写的评语千篇一律,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完整,中心突出”等。二是习作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教师都已订正,学生无需改正,下次作文“照错不误”。尽管我们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批阅作文,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样,教师忽视学生修改习作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提高。

二、提高农村习作教学的有效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改进农村习作教学,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因势利导,鼓励自由表达

针对农村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写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孩子的见识不少,而且知道得挺多,并非真正没有习作材料,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因势利导”。因此,老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从作文命题、选择材料、表达形式等方面拓展学生思路,让他们在习作中产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教师安排学生习作时应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多让学生自命文题,多给学生构思和表达的自由。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结合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写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还可以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才可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二)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必须要求学生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探究。农村的孩子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都市的繁华见得也不多,很少体验都市的生活。然而,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板车推得多,他们的祖辈乃至父母,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他们熟悉黄牛、公鸡、鸭子、狗、猫、西瓜、松树等动植物。因此,他们熟悉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他们熟悉动物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植物的形状和作用。我们老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父母一起干农活,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生在领悟劳动的艰辛、体会生活的多彩后,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针对孩子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如:结合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体会一年四季的特点及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开展扶老助残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课余爱好,交流家务劳动的心得,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然后写下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写,拓宽了学生的观察空间,增加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使习作训练充满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可以避免作文课的单调、枯燥,使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三)有效引领,加强写法指导

1.用好教材,渗透习作指导。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并不是孤立的行为,它与阅读教学、生活启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到作文要想生动、详细,除了多用好词、多写好句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事物写活。人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表达、独特的视角等都值得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以致用,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2.巧用范文,培养独创精神。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要不要提供范文,学界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范文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想和语言,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事实上模仿是人类学习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著名作家和诗人都曾经历过模仿的阶段。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范文的选择要讲究,范文的体裁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挑选范文,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体现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手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

3.广泛阅读,积累习作素材。书读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写文章了。要想习作内容充实,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从书中汲取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学习写作知识,从课内课外的读书中,培养观察、分析、想象、体验等能力,把遣词造句等基本功迁移到习作中。

在农村小学,由于受教学条件及家庭经济能力的制约,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相对缺少,要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的难度较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家中一般都有一两本课外书。这些书如果学生自己看,那么受益的只是一个人;如果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中的藏书拿到学校,大家交换着读,就能更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此,教师可以开辟并利用“图书角”这个重要渠道,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每月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请学生们谈谈读书后的体会,并且把自己印象深刻或感受比较强烈的内容写出来,做到读写结合。

(四)创新修改讲评的方式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和权威,给学生作文打分数,写评语,改错字,这样的习作评改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作用不大。其实,习作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感情体验、思想认识再次整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学生对作文进行自主评改,才能有效提高作文能力。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评改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读自改、互读互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习作评改方式。这样既能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评价作文,提高品评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怎样更好地写作,也使老师从繁重的作文评改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习作评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自读自改习作。自主评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或者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首先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其次是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学生经过这样的评改训练,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指导,发现和促进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

2.学生互读互改习作。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可采取同桌互相评改、不同水平学生一对一交换批改、好友交换互相评改、小组合作互相评改等互改方式。可以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也可以和作者口头交流;还可以在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执笔,组员共同倾听、评改,或作者执笔听取意见修改。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评改意见,使学生共同提高评改能力。待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评改完后,就让学生现场展示评改成果,包括说说作文内容、作文的精彩片段、学生自认为评改得最称心的地方以及学生自认为最贴切或最精彩的评语等。在这个环节中,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肯定学生习作评改的进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协作评改习作功的成就感。

3.教师评改。在学生自我修改、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应以“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逐步引领学生学会评改习作,提升习作水平。在学生自改、互改后,教师更应该注重后期的评改工作。习作经过学生的两次评改转到了教师手中,此时教师应侧重于对自改互评后仍有问题的习作进行评改,个别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修改,并针对学生的修改态度和修改后的习作再次进行评分,肯定学生评改的过程,激发学生评改的兴趣。

我们发现,习作完成后,老师和同学们先进行“大改”,即从立意和选材方面进行评点修改;然后全班学生自改、互改,以及教师个别指导学生进行“小改”,即文字方面的修改,效果特别显著。笔者所在课题组按以上修改讲评方式给数千名学生上课,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14.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十四

—朱仓乡小学德育教学状况自省

人才培养德育为首,品生(品社)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仅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教学质量令人担扰,农村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一、农村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现状及原因

1.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农村部分学校领导忽视对品生(品社)这门课程的教学,把该课程作为副科,在学校平常教学评价上,一般不对该学科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查,经常是在县级以上教学部门即将对其进行检查时才忙于突击督促检查,学校却不能正常开课,有的甚至把品生、品社的课程名称都分不清,虽然课程表上按国家课程标准排齐排足了课时,可是教师在上课时却挂着“羊头卖狗肉”,学校检查发现了也不管不问,存在严重不按课程表上课的现象,教学进度严重滞后,听说上级要检查了,就进行突然“袭击”,一节课灌输原本应该上多节的内容,甚至有的教师一节课能“突击”上六节课的内容,相当于一节上了近半个学期的内容,如此效率上课,学生能接受的了吗?能把学生逼成神童吗?这种行为极其严重的背离了教学目标要求,违背了师德准则。为应对学科教学质量考查,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根本不是出于让学生理解内化。将备课要求简单,目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都进行精品备课,可品生、品社等多数的学科却没有老师备一节精品课。

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正在逐渐缺失,忽视了对学生榜样师范的作用,课堂上对学生讲的头头是道,可在课下老师们随地吐痰、衣衫不整、自行车随意摆放等随意而又习以为常的动作,却在侵蚀者学生的心灵。

2.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教师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动力,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中,严重缺乏对学校教干和教师的奖励考核评估机制,导致多数小学校长总认为只要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可得过且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也在文件上摆在重要的育人发展战略位置,可在事实上,学校的校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最常规学生品德教育工作,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正常进行,甚至近有近半数学校一个学期也很难得有一次,学生品德等的考评检查措施几乎不落实,素质教育报告手册都让学生填写,甚至有的学校接连几个学期不填不发;有的学校在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时,不注重学生平时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只注重语文、数学两科的分数;教师上课只是一味的说教,照本宣科,不组织学生去践行,去体会,去感悟。

在教师层面上,由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品生、品社课几乎没有专职教师任教,多以语文、数学教师挂靠的形式担任教学任务,传统的以语数教学为主的教师评价机制,使得品生、品社教学效果评价分值比例根本不足语文数学分值的一半,为了追求量化评估高分,部分教师更是只偏重于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片面追求这两门学科的高分数,甚至把品德与生活课拿来补语文和数学,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有的虽然由教干专职担任,可是他们往往是出于满足带两节课模糊上级任课节数的要求而担任教学,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教干工作绩效量化的特殊性(学科教学质量一般不纳入教干量化,即使纳入所占比重也较小),还常会导致开课不正常。这样,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使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在学生层面上,品生、品社课程在各校一般作为考查科目,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作一个印象性的评价。即使有的学校在学期末也进行了书面的考核,但是评估分数比重却占得很小,甚至不足语、数学科分值比重的20%,教师们在错误的教学评估机制引导下,严重忽视品生、品社学科教学。当然书面的评价代替不了学生真实的道德水平,只能代表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水平。可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开始实施阶段尚未制定一个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现行对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对学生品德评价的公正性。

3.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目前,虽然各校在硬件配备方面堪称达标,可学校领导及教师素质一时难以提高,由于上级各种检查、达标等活动接踵而至,让农村小学教干教师难以应对,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一些工作上教唆学生共同配合造假哄骗上级,明明学校教师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事,教学生用谎言庇护教师。例如,明明品生、品社等所谓的常识学科开课不正常,老师却偏偏教学生如何向检查人员撒谎;有的教师经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却以“爱”的名义,不允许学生反映,还必须说没有等。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它与社会各方面相互依存的。因此,来自社会和家庭一些消极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例如,在校内教师教育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但学生出了校门后,在社会见到的是打架骂人现象及家庭暴力;在校老师教育学生要诚实,而部分学生家长却让孩子说谎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究竟听谁的呢?这使受教育的小学生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外部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是非不清、黑白不明。这就是目前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小学生品德教育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要加强对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教研组,把品德课的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作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措施,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正确处理好该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关系,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及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

2.开展好培训活动,树立正确人才观

举办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让家长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溺爱,不无理袒护,不鼓励孩子好占小便宜,给孩子施以正面教育,做好表率,严格要求孩子。

经常对教师课堂授课水平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掌握教学业务技能,提高敬业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人才观。

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学生优劣,而应首先考察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作为第一依据。大力开展“小雷锋”,“文明之星”等的评价活动,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素质,特别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应多鼓励发展优秀道德品质个性,唤起学习自信心及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型人才。

3.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授课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充分运用好板报、手抄报、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专栏等阵地,大力表彰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弘扬正气,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注重实践,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网络作用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利用好当地的德育资源,组织学生瞻仰烈士墓,缅怀革命前辈,经常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孝亲敬老”和“感恩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网络,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掌握其思想动态及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授课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三结合”教育方案,建立家校联系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司法人员及老红军、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等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有计划地把学生带到工厂、社区、农村去,感受城镇建设、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价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学习竞争。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观察记录、成长档案袋、访谈、调查问卷和开卷考试等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各级教育部门,应经常不通知的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品生品社课教学真实情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引导教育发展。

学校要建立对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品生、品社课在教师综合量化评估中的分值比例。

上一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前景认识下一篇:面对嘲笑我流泪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