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2024-07-12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精选8篇)

1.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一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摘要: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怕学。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众多数学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应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观、兴趣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联系的客观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爱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学习观,兴趣,情境,教学方法

21世纪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的时代,现代数学将以技术化的方式更迅速地辐射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数学学习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是不够的,重要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是:知识的再发现,需要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来掌握,对数学领悟靠思维来体现。然而多数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怕学。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众多数学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中学学生的大致情况

通过近年的教学发现,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上课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听课,又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拟、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形成不想听课,不想学习的`倾向。此外,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把握不是太好,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性,造成解题思路的“乱”,“烦”和“怪”。加上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不懂的地方不敢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对学习数学存在越来越多的困难甚至讨厌。因此在教学教育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即使懂了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而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觉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拦路虎。

二、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山区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44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本地区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新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培养课前阅读教材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不习惯阅读教材,只是按教师的要求看教材,完成作业,对自己阅读教材总是深入不进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看不懂例题的解题过程等,一些学生对“读”这个字眼理解不够,对于教材不但要读,而且要细读、要精读、要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经过动脑细思,即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读完某一节后,要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加以整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还要进行必要的记忆,使读书成为由厚到薄、以精代多的过程。

3、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有信心是学好数学的预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假如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数学的切身感受,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应给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数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习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第一是要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第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首先是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其次是要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注意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师,能够利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一样可以在不好的条件下,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人才。

2.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二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中学

1 前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具有独特的逻辑性、精确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显然, 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 为学好其他的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 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只有有效地利用好教学方法, 才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 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对于一个中学教师而言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充满效率, 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做得到, 这涉及到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 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邮寄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对学生谦虚的调控能力, 而教学方法的把握能力则是最为关键的能力, 也是中学教师都必须努力进行提高之处。

2.1 教师应注重引导

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因此, 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过程中教授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思考与实践。而不应该只依照自己的讲课风格去讲课。同时, 在遇到很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要善于有耐心并有效的通过打比方等手段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去理解它们。还有,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很多, 不同的学生的基础能力也的不一样的, 老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心理上去观察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 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有目标的教学。

2.2 应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老师第为中心, 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愿意就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方针。尽管教育改革的步伐依然在推进, 但是由于老师和学生都面临这升学的压力, 教学活动仍然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圈子。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理念是动摇不了的!它的实现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教学的主体不仅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整个教学的活动多彩多姿,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效果。

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手段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手段开实施讲授。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 相互帮助, 最终共同解决问题;其次, 教师要有意识的跟着学生进行思考, 而不是生硬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进行理解这样即使是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故障学生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起码知道下次就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如果总是要求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 学生是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后,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有了问题就会有更多是思考余地, 问题多了思维活动也就多了, 同时, 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方法强调自学, 注重因材施教,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2.3 使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践

数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生活中的数学原理也无处不。在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你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 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教师在讲授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与日常的生活问题相互结合起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他们利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 培养他们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教师应注重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 但是在课下老师氧应该是学生的最好的朋友。因此, 老师与学生多进行互动与交流, 主动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并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 从而努力地有目标的去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 完善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分主题讨论等, 这样也可以使教学充满热情, 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也可以营造欢快的数学气氛。

3 结语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教学的理念在不断更新, 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即使是同一个问题, 其解决办法也有无数种, 关键是要找到最有效的那种。教学方法是“死”的, 但是人是活的,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绝对不可以去完全照搬, 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有目标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甚至也可以去有意识的去创建一个独有的教学方法体系。总之, 教学方法的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选取了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效果才会显著

参考文献

[1]盖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王子兴.《数学教育学导论》,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94-01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留足空间和时间。同时,作为教师,要学高为师,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能够有效的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重新梳理,能吃透教材,能建设性的利用好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便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1、新课改的理念是实现人本化的教育,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和归宿。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思想的转变。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努力探索,并理论指导实践,要多关注学生的“学”。由于教育制度和教学现实状况的限制,以往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至于教授的内容、方法、形式都是有教师直接决定的,学生只能是一味的跟随老师的步伐,在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和聆听,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发表意见或建议的机会,在此环境下,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扼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始探究如何最大化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理念中,有效的教学评价已经不在是分数,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中学的数学教学来说,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中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主动的受教,让学生敢于尝试,亲自动手,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甚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②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科学定位教师角色

1、在当代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非常的快,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新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会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强化自身的修养,学会学习。另外,作为教师,还要认清形势,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2、学会尊重学生,挖掘学生潜能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规定师生地位平等,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教材等辅助材料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地位,学生自身就是老师教学的资源,对此,老师要采取有效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贯彻新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1、对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来说,学习环境和学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老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在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已经不能按部就班,采用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了,必须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要敢于探索新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不能在墨守陈规。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始终树立学生是主角的思想,始终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果断的采取有力措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放低自身的地位。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要想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作为老师,必须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课堂设计,把备课落到实处,让备课精而又精,备知识、备教法、备学情,争取把复杂的化学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且尽可能的把数学中的知识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样就容易驾驭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备备学情,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要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以学生的视角去诠释知识,这样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优化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

2、学会尊重学生。恰当评价学生中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褒奖,他们十分看重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为此,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清楚的认清这一点,巧用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在纠正的同时要拥有宽阔的胸怀,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恰当的评价学生。在具体的评价中,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个性差异,要照顾到所有的同学,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精神上鼓励学生学习,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好互动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法外,还应该注重进行个体差异评价,这要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评价。

4.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四

摘 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要继续深入推进,必须抓住课堂,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者良好的心态,灵活引导;需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握好重难点,讲细讲实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词: 提高 农村 数学课堂 学习

一、农村中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目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具体表现是教师只单一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2、从时间分配上看,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出现还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的现象。

3、所提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提问的随意性大。

4、提问面较小,只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这样做会失去的信息反馈作用。

5、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比如提出问题后,老师没有给学生留出相应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而是着急的揭晓了答案,这样做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减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6、教学设计粗,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且以讲解式为主。

7、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课堂上存在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

8、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9、教师普遍关注自己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等等。

二、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课程实施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要继续深入推进,必须抓住课堂,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教者良好的心态,灵活引导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与人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积极探究数学的奥秘,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良好的心态

教师良好的心态对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课有三六九等上法,上好上坏我认为取决教者的心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感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若教师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教学心态,整天抱怨学生,那只会一直不停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影响到教者的工作,最终课越来越不好上,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很低。2.灵活引导

数学的课堂需要开放、和谐,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才是有价值的开放、和谐,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数学课引入的方法很多,如有些课的内容可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或者讲一些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史讲故法;数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学生通过实际操 1

作会发现是一个扇形,从而激发学生直观思维,引出新课题——实物直观法;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或者教师有意出示一种错误的解题过程,进行分析讲评时——讲评导入法。当然导课的方法还有很小多:直接导入法、温故引新法、新旧类比法、归纳导入法、一题多变法等等。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引导,用最有效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引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动作。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就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习学好也是教师教好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双赢,具体表现在:

1、教师威信的确立,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马卡连柯指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他的力量和价值”。教师威信的建立有诸多因素,如日常生活中教师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人格的尊重和信赖,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激,从而使得教师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能为学生积极自觉地接受,并在实际的行动中努力按照教师的要求做事。日久天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种建立在威望基础上的巨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力量。当然还有像组织教学的能力、纪律约束能力等等,都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期望和要求。在学生眼里,称职的教师应是讲课清晰风趣幽默有趣、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学生,并能给以学生尊重、信任、关心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树立相互尊重,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放下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与学生保持良师益友型的朋友关系。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1)多听学生意见,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以成绩的好差来评价学生(2)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心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即使学生的观点错了,也要运用语言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树立师生平等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3)、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确立主体地位,而不是以“高压政策”让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以“亲其师”而“信其道”来回报教师。

3、正确对待“德困生”、“学困生”,这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因素。这些学生由于学习不理想、纪律性差,长期受到排斥,殊不知,这不仅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扼杀学生的“闪光点”,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的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的,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在生活和学习中,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使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并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把握好重难点,讲细讲实

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重点,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即教学难点。重难点的处置,系一节课的好坏,这就要我们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每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教者找准教学重难点时,怎么把教学内容讲细讲实?我认为:

首先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不易接受的知识点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慢,声音加大,要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挤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领悟、理解和掌握,防止出现知识断层,造成认识缺陷、缺乏学习兴趣。而对于学生较易接受的知识点,则课堂教学的节奏应该加快,只要稍加点拨就行。学生课堂的反应或因节奏快跟不上而焦虑不安,或因节奏慢兴趣差而昏昏欲睡,不能一味的怪学生,这时,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主次不分或三言两语太快而造成学生疲乏,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的速度或节奏。

其次,强化感知,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法,强化感知,突破重难点。因为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还有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最后,运用好板书,数学课的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板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缩影 ,也是口头教学语言的结晶。有条理的板书 ,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学生思维积极引路 ,再配合教学的其他手段 ,这样就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规范的板书可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格式及作图技巧 ,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所以,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板书,充分认识板书在数学课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具有制高性,需教者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去突破。

(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这一目标,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解题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读,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读是语文、英语的事,其实数学课本也是有很强的可读性。精心设计上课导语,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阅读兴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由“读会”向“会读”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2、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听也是为了学生的说打下基础。平时上课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用心用脑去听课,边听边想,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3、问,在教学中,学生肯定有质疑的地方,老师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4、练,当学生掌握数学有关概念、性质、公式等,我们就需通过练习对概念的理解,对公式的准确记忆,对性质的准确掌握。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保证运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头脑才能更加聪明,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并且达到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目的。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上四个方面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具有热爱农村数学教学、热爱学生的职业品质和精神境界;具有认真学习中学数学教法;具有注意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最新数学教育改革成果和先进教师经验的能力;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勇气。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数学教学的盲目性,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金雪莲:农村教育,一生叹息?——浅析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5期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3、曾大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 2009年10月

5.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篇五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苗安平

摘要:我们透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教学”或 “低效教学”的现状分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旨在利用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重构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一是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以教学思想引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二是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与实施,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地在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在教学实践中受教学任务和考试质量的牵引,还存在着许多与课程改革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效益差。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无效教学”或 “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跨越,进而实现从关注形式化的目标向关注实质性的目标过渡,从只关注知识目标向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的文化素养过渡,从关注考试目标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过渡,从关注短期的目标向关注学生未来的目标过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探寻

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目标研究不透。表现在: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简单罗列;二是对知识和方法要求掌握的程度不清,即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研究不透,表述不清;三是对学生能力要求空洞而不具体,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不善于将这些隐性目标显性化。

2、教学设计中缺乏问题情境设置。多数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任务,直奔主题,采用讲练结合,不够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善于应用数学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致使数学教学空洞无味,学生无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4、教学过程未体现学科本质。似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进行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小结解题步骤和方法,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价值和提炼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不充分,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5、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今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6、课堂教学效果检查未得到落实。课堂教学中更多体现完成教学内容性任务,一节数学课上完以后,学生实质上收获了多少,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程度如何、问题何在,教师基本上不太清楚,只感觉到还可以,或者不太满意等情况。问题在于未落实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查,未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也就不够清楚。

7、数学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在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为此,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二、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策略

1、何谓有效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下已是我们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何为有效教学?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2、有效教学的维度:一是看是否有效果,也就是说预期的目标与结果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和出现。教师的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比如你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没有,有没有学生起来响应你、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了,或学生起来应答了,说明你的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反应,无动于衷,你的这个教的行为就是无效果的。二是看是否有效率,教学专家认为,教学效率=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这个公式中,“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着眼点应该在分子上,提高分子的量来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不认真或讲得精彩不精彩。其次是将效率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时间上。学生有没有紧张的智力活动,已有经验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不可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只有在“最近发展区”里进行活动,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才有可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有效益,体现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有水平、有质量。最后是教学有效率应该体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它追求更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应用。

3、有效教学的特征和条件: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的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

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懂、听明白。有效教学的特征:一是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达成后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二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让学生享受智力活动的乐趣。三是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成复杂水平的理解。四是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直接的反馈。五是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所学的东西系统化。六是使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并能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产生进一步的愿望。

4、有效教学理念:一是有效强调对学习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意识。二是有效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追求“有效”需要教师时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样更有效”,它同时要求教师追求对现有教学时刻处于“不满意”审视状态,不断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三是有效改进教学设计为基础。追求教学效益,不单纯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调整,而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支持下整体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它需要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整体改进的观念。四是“有效”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加强教学活动监控,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益。五是“有效”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具体地说,它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与改进三个阶段,而第一个阶段都以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方式来支撑。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课堂数学教学有效性指什么?“有效教学”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上位概念,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既要具有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践行“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此,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中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所以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依据有效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切实把握高中数学教学思想,以教学思想引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第二,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数学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经验表明,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重复,重复经过变式得以发展。这里的变式也是用问题来驱动的,变式问题为数学学习提供了认知台阶。不断变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变异空间,有助于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建立实质性联系;循序渐进地解决一系列的变式问题,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模块。因此,问题教学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三,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映。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数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能主动提问,有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能体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建构过程及应用价值,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

第四,反思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理性和批判的意识,不仅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滋生地,教师要在这个大平台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使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

2、精心研究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与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教学思想和方法,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设计的教学预案。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上课前准备的备课——教案设计。

首先,研究教材和学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一是备教材,备课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切实避免对一般学生就教教材,而对优生就脱离教材的现象,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把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数学学习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二是备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在于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一堂课学生要有所发展,首先要明白学生的起点在何处,有哪些已有的知识,有哪些已会的技能。可见,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忽视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无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实施有意的影响;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确定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标具有显性和隐性目标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或《课标》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隐性目标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处理好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或《课标》,领会《大纲》和《课标》精神,制订好显性目标;二是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词——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或灵活应用、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的使用要准确,便于测控。只有确定了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达到掌握学习目标。高中数学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学习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和进步的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全体学生,突出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有效提高和进步。为此,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交流、常总结”的方法.(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但不能降低要求.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对于较浅的典型问题要注意引申推广。(3)勤交流。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4)常总结。良好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方法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引导学生小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经常总结归纳,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四,精心研究和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数学课教学策略总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是有一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思维价值;三是有一组递进性的课堂练习,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四是有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结,体现数学的规律性;五是有一个和谐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体现数学学习民主性。现对高中数学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提出五步教学策略:(1)新课教学(探究归纳教学):第一步是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这一主题(内容)?这是教学的起点,实现对学生的激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步是回答如何研究该主题(内容)?这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让学生感知研究的过程,体会研究该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是回答主题(内容)的学科本质、过程方法、及学科反映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就是要总结并进一步阐明主题(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本质,强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观;第四步是回答如何运用该主题(内容)、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步就是要通过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解决问题的步骤;第五步反馈练习。另外对于新授课,我们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设计3-5种不同的课型,避免强化疲劳。如讲练型、问题探究归纳、自学辅导答疑、合作学习交流等,任何方式连续使用3次就会产生疲劳,6次产生高度疲劳,这些课型交替使用,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改变,避免重复性强化疲劳,以提高教学效率。(2)复习课教学的程序(分析演绎教学):第一步是理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构;第二步是把握知识的学科本质;第三步是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第四步是展现规范的答题示例;第五步是反馈练习。(3)讲评课的基本程序(点评校正教学):第一步是明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典型错误是哪些?);第二步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第三步是设计纠正错误的具体措施;第四步是具体进行简洁的讲评(引导分析思路,展现思维过程,指明学生思维障碍);第五步是反馈讲评实效(配以类似问题学生现场练习)。

第五,设计问题教学情境,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了问题,学习数学也就没有了乐趣。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学生已有经验,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经验,教师需要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体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表明文字、符号、数据转化为图文效率提高60%-120%,图文和情境并用效率提高到300%。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解决真正的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情境有兴趣型,探究型,体验型等方式,问题情境可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问题要有意义,目的性要强,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二是问题直观而符合学科特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能领悟数学本质。三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跳一跳,够得到”,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遵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四是问题入手较易,设计有递度,开放性强,探究空间较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五是体问题能提供数学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假如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2×0.1)×2=O.1×2(毫米)=107374.1824(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又如:余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如下问题:

问题1.正弦定理给出了三角形边角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是怎样证明的?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解三角形问题?

问题2.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夹角,怎样求第三边? 问题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Ⅰ)若A900,b3,c4,则a?(Ⅱ)若A600,b3,c4,则a?(Ⅲ)若A1500,b3,c4,则a?

问题4.一般地,在ABC中,已知b、c和A.怎样求a?

问题5.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你能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表述你的发现吗?能给出证明吗? 问题6.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何求它的三个角? 问题7.在上述结论的证明方法中,何种证法更简洁?

教学中如此形成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的问题链,用问题导引学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适当的困难,体验探究的过程。

第六,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和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变式训练,是指教师通过对已学习的数学问题进行改变——变式,让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改变后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和“反三归一”的数学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 2930

学目标。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变式有多种形式,如“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变式的常用方法有“变式设问”、“变更题目”、“变位思考”、“正误辨析”等。在设计高中数学变式训练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控制难度;既要体现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又要以把问题控制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又要控制变式问题的数量;既要让学生体验问题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又要把握好时间和告知结论的时机。高中课堂教学设计变式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效率。另外设计数学课堂效果检测,把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检测性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一个评价,是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便于我们把握教学情况,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效果检测,可采用方式两种,一是针对每一个教学问题的检测(课中),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检测,检测以后,发现教学问题,实施信息反馈教学,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设计教学检测题时,一是要突出重点,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二是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又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检测评价功能,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水平;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设计练习检测要有新颖性,发挥练习检测的动态生成效果,真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方法有所感悟。

3、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激情讲解,体现学科本质和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现行数学课本虽然简洁精炼,严谨科学,但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语言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用词干瘪而不丰富,声调平直而无节奏,学生听起来更加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就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接受。所以数学教师上课也应充满激情,语言亲切和蔼,语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要有徐疾起伏,这样才会给人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感染之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时,努力揭示和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提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数学学科的本质就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数学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解决任何一个教学问题后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提炼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方向和目标明确,信心较足,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第二,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质疑的前提是教师要善于置疑,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认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要经历三个段,即推动、引导、自主,一是教师设计好数学问题,推动学生实践和探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三是学生自己去研究、合作、交流以达到解决问题。实现这一策略,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他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课堂中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启迪;当学生发生争议时——倾听、提醒;当学生探究出现错误时——纠正、调整;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激励。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滋生地,教师要在这个大平台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使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如何结合教学过程的行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

(1)适当留有“空白”。课堂探究中,学生往往因自身的主观直觉,或受思维慣性的影响,而生成他们自认为正确,而实质上偏离正确知识的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应该采用延迟评价或暂停教学的方式,给课堂留下冷场空白,为学生提供利于反思的空间,自觉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往往能意识洞察到原先观点的缺失之处。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的思维经常进行反思,反而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作用。

(2)适时制造“逆境”。顺境使人顺应现实,逆境使人反思现实。无数事实证明,逆境对于人成才有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在课堂上往往会因为学生思考的片面性,或审题时的点到为止,使学生出现偏离正确的方向或不能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此时教师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人为的制造一些“逆境”,让学生进行思辩,在学习反思中增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深度。

(3)鼓励学生“猜想”。数学知识之间总是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或内涵相似性,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反思以前学习过的类似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同时要重视学生获得猜想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获得猜想的个性化思考过程,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充分的个性化的体验,有更加合情的推断。

第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变“人灌”为“机灌”,一是展示数学运动变化过程,如有关立体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二是展示学生问题,如学生练习与检测题的解答,便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等。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和归宿,用之恰当,用之有效。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4).

[2] 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07(12).

[3] 张晓青.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网上查阅),青岛十五中,2008(12).

6.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篇六

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 数学 班级: 083数学教育(3)班 学科:数学教学论测量目标: 讲解技能 课题: 乘除法关系 角色扮演者: 何XX指导老师: 马老师 时间: 年 09 月 08 日 教学目标 通过已学的乘除法关系,启发性导入整除的定义 时间分配(min) 教师的.授课行为 授课技能 学生的学习行为 备注 00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组织教学技能 预备状态、集中精力、开始学习 0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导入技能 01 下面我们就来计算几道除法,说说你的发现。 提问技能 回忆思考 注意力集中 02 6÷2= 39÷2= 250÷50= 15÷12= 160÷1= 25÷7= 0÷9= 76÷21= 板书技能 思考、探究 01 确认 回答: 左边一列算式的计算结果中商是整数,余数都为0。右边一列算式的余数都不为0。 01 对,像6÷2=3,0÷9=0……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余数是0,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导入技能 学生联想,注意力集中,引起学生兴趣 02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整除,现在我们就来练习巩固一下:注意看清楚谁被谁整除(填能或者不能) 72( )被12整除 12( )被72整除 12( )整除72 强化技能 知识系统化 实践应用 01 确认 回答: 能;不能;能 01 对,看来大家这节课都很认真听,并且都掌握、理解了整除的定义。 结束技能

7.中学数学解题步骤教学方法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中学数学,解题,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长时间受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影响, 学生或多或少养成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满足于感性认识或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 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阶段, 注意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规范解题步骤训练,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 经常发现许多已经升入高中的学生, 在练习数学解题时常常出现证题逻辑顺序颠倒、因果关系出现错位、证题条件不够充分等毛病, 还会看到一部分学生在做较复杂的计算题时, 准确性很差, 屡次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影响了数学的学习.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不够准确之外, 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 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及学习习惯.为了解决这些毛病,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首先, 要狠抓解题步骤的规范化训练.我们知道只有从解题步骤、格式的规范化入手, 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才能克服学生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毛病.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及严格要求, 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增强思维能力.

其次, 要狠抓计算能力的训练, 强化认真习惯的培养.学生计算准确性差的问题, 不仅是由于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问题, 而且也是由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应该首先从态度抓起,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 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强化检查.学生做题快不快、准不准确, 要靠强化检查和评比这个手段来实现.还要鼓励学生, 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的原因, 还是不良习惯促成的原因,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查找, 进行分类, 及时纠正, 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长此以往, 对学生学习认真习惯的养成, 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

二、“课堂展示”的训练,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好胜、表现欲强的特点.所以, 高中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热情很高, 显得课堂气氛格外热烈.这是一件好事, 但这并不是说, 谁回答问题快、敢于发问, 就一定能学好数学.我们发现, 高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较简单、直观问题的思考, 学生的思考缺乏深层次的思维.在教学中, “课堂展示”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思维习惯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导案尽量给予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能分析的教师决不分析, 学生能解释的教师决不解释, 充分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部分高中学生对教师仍有强烈的依赖感, 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思维机械地服从于教师的指挥,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思考意识, 一旦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习了.所以在高中阶段, 应尽快实现“扶着学生走———领着学生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的目的.为此, 在教学中应做到“导———帮———放”三大步骤.导:即教师引导学生会阅读数学教材.教师通过学导案, 和学生一起分析每章节教学目标, 每个问题包含了几层意思, 层次之间的知识结构是什么等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初步掌握阅读数学教材的要领.帮: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实践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 已掌握了某些要领, 再结合教师的引导, 学生尝试着去分析、去探索, 从而得出结论.因此, 教师要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 事先编好阅读提纲, 使学生边看书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从而掌握和理解教材.放:即通过以上两步的训练之后,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为正确解题奠定了基础, 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此时教师可以不搞过多的限制、过细的辅导, 尽量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这里所谓的“放”绝不是放手不管, 而是有条件、有目的的放, 是让学生自己放开思路, 大胆实践, 是针对那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而言的, 是对自学能力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加强检查, 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 经过反复的长时间的训练, 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养成, 从而摆脱学习上依赖教师这个“拐棍”, 学会自己走路,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能力和不断探索问题的精神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 尤其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更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尝试和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德堂.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 2010, 2 (11) :155-157.

[2]仲秀英.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 2010, 19 (5) :35-36.

8.中学数学方法思想及其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     化归

数学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科目,然而如今数学教学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数学课堂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虽然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很努力学习数学,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数学教学出现这种问题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数学教学者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由此造成数学学习的枯燥。因此,在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是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分析和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创新思维对理科科目特别是数学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技能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用数学思想渗入数学教学,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数学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了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逆向思维、数形结合思想、整体变换思想等。下面,就对上述部分教学思想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思想亦可在狭义上称为化归思想。化归思想就是将待解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A经过某种转化手段,转化为有固定解决模式的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B,通过解决问题B来解决问题A的方法。三角函数、几何变换、因式分解、解析几何、微积分,乃至古代数学的尺规作图等数学理论无不渗透着转化的思想。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化归的实质就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问题,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使问题得以解决。常见的转化方式有:一般特殊转化、等价转化、复杂/简单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

二、分类讨论思想

每个数学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每一种数学方法的使用也往往有其适用范围。在我们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确定的,有些问题的结论在解题中不能以统一的形式进行研究,还有些问题的已知量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给出的,字母取值的不同也会影响问题的结果。那么,何为分类讨论思想?由上述几类问题可知,分类讨论解题的实质,是将整体问题化为部分问题来解决,以增加题设条件。分类讨论的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讨论的方法是逐类进行,还必须要注意综合讨论的结果,以使解题步骤完整。因此,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无法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而需要一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

用分类讨论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一方面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恰当的分类可避免丢值漏解,从而提高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提高周密严谨的数学素养。所以当我们所研究的各种对象之间过于复杂或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时,就可以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解决,即对问题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或对所涉及的范围进行分割,然后分别研究和求解。

三、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形结合可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被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我们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維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上一篇:工作请假检讨书下一篇:蜗牛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