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14篇)
1.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一
关于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村民小组长是中国农村最小的“村官”,是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日益繁重,建设好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民小组长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峡江县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全县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展开了全面调查,并就如何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当前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下辖11个乡镇85个行政村,现有993个村民小组,均是沿袭人民公社时期以自然地形划分而来,每个村小组大小不一,大的有上百户,小的则仅有不到十户,目前全县共有村民小组长967名,在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县村民小组长队伍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
1、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当前的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来分析,男性多、年龄高、学历低、超稳定的特点,基本概括了当前小组长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967个村民小组长,其中党员385人,男性有950人,女性17人,分别占总数的98.24%和1.76%;从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的仅有77人,而50岁以上的有289人,年龄最大的有71岁,老龄人数占了较大比例;在文化层次上,仅有2人接受过大专教育,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有49人,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下学历(916人,占94.7%);从任职年限来看,平均7.9年,最长达40年。
一支年龄结构老化的队伍,其创新精神和闯劲势必不足。教育程度的低下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小组长的视野,不仅造成他们自身的职业层次低,也决定了在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数十年不变的超稳定状态毫无疑问则制约了队伍的活力,不少村民小组长都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长一直做到现在,过长的任期阻碍了队伍的更新,新鲜的血液难以补充。
2、工作意愿不强。
目前,由于生产生活基本以家庭个体存在,村内的领导与被领导意识淡化,而在取消了农业税之后,村民组长几乎是无酬工作。没有报酬,又会影响小家庭的生产创收,做工作的过程中牵涉到利益问题时还容易得罪人,这就使得许多的村民小组长存在心理障碍,工作态度很难积极起来。
在仁和镇新陂村的23个村小组长中,有2人明确表示不愿干,因为一年到头没有报酬,并且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挨家挨户沟通解释无效,还受到村民的误解。而其他的21名组长中,有一半以上是以“轮流坐庄”或者抓阄的形式任职的。其余就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长一直干下来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的村小组集体经济薄弱,平均年集体收入仅有1000元,是名副其实的“穷家难当”,导致许多事情办不成,村小组长在村民中没有威信,自然也就谈不上如何尽职尽责了。
3、工作能力有限。
总体来说,当前全县村民小组长队伍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导致他们在接受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时难免吃力,在传达各项涉农、惠农政策时也有困难。不少村民小组长不明确职责,不知道如何扮演这一角色,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特别是在对现行政策的理解、掌握社会动态的速度、处理纠纷的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等方面,难以较好地发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很多村民小组长只能从事上情下达的简单工作。
二、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选举制度不完善。
目前,全县村小组长的选举大致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些集体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富裕的村组,因为利益的诱惑会产生职位的吸引,出现“争着抢着当组长”的现象。事实上,每一个村民组内,基本都是以一个或者两个姓氏为主,这其中不可避免牵涉到一个宗族势力的问题。血缘关系决定了这是一个熟人的圈子,村民们也不是个体的,而是形成了各种势力的集结,于是会出现一些“抱团选举”的现象,这样选出来的村民组长往往就会是那些内部支持更多的“大族”,而其任职的目的却并不是出于公心,只是一种利益驱使。还有一种情况就正好相反,在那些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中,因为没有职位吸引,所以没人愿当,所以就年年选年年换,或者干脆就通过抓阄或者“轮流坐庄”的方式产生新一任组长。
选举制度的不完善,结果就造成一种是无论怎么选都高票获胜的超稳定局面,另一种则是年年选年年换的“走马灯”现象。而无论哪一种,对于工作都是十分不利的。
2、权利义务不对等。村民小组长不仅要协助乡村干部办理各种上面交办下来的事情,而且需要处理大量村民小组内的事务,尤其是在牵涉到村民利益问题时,处理稍有不妥,必遭群众责骂。而与之相对的,在村级组织中,村民小组长的声音却是十分微弱的,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权利也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无地位、无权力、无待遇而只有义务的尴尬状态下,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受打击。在巴邱镇的121个村组中,因为修建高速公路以及城区扩建,给许多村组增加了征地拆迁工作,其中如岭上、新田、四汾、柘源等村组,村民小组长都表示在征地过程中受到来自村民和上级的“夹板气”,多数时候都是“吃力不讨好”,如果不是凭良心在做事,压根就不想当这个村民组长。
4、管理制度不到位。
一是组织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村民小组长及其工作得不到高度重视,在对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的培养上,村民小组长也往往被遗忘,由于看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村民小组长缺乏相应的工作动力;二是权利职责不明。现有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对村民小组长职责和权利的明确规定,大部分村民小组长对工作并没有主动的认识,只是在被动完成上级布臵的任务。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导致管理松散,部分村民小组长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淡薄,经常出现遇事找不到人甚至任期内外出务工现象,严重影响工作开展;三是教育培养不够。相比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相当缺乏,村民小组长接受教育或业务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尤其是在非党员村民小组长中,十多年没进过课堂的人不在少数,这与现代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三、关于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严格选任标准,优化队伍结构。一是严格选配标准。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参照“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标准,切实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骨干充实到村民小组长的队伍中来,提高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党员和妇女所占比例,切实改善和优化结构,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要健全任期轮换制度,小组长的任期应当与村委会的任期同步,在村委会换届后应进行改选。要重视村民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打破传统宗族影响,积极探索从村民小组长中培养选拔村级干部的用人机制,及时交任务,压担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履职行为。一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传达县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二是当好村民致富带头人。组织引导村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双带”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三是当好民情民意代言人。注重加强与民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村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积极向村“两委”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四是当好促进和谐稳压器。负责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关注基层各类矛盾苗头,积极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做到“事不出村”,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五是当好公益事业服务员。牵头抓好本组道路建设、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等,配合村“两委”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六是中心工作协管员。积极协助做好防汛抗旱、水利兴修、土地征收、重点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认真管理好本组的资产、资源、资金,及时制止和汇报各类违法建设。
3、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内在动力。一是要落实报酬。村民小组长的报酬可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组成,基本报酬应由县财政统一按照标准实行专列专支,考核报酬办法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考核结算;二是要注重精神激励。乡镇、村每年可进行评比活动,表彰一批优秀村民小组长,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或相关会议,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增强整个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树立正气,推动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加强政治关爱。要建立“把党员推选为村民小组长、把村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的机制,把那些比较优秀的村民小组长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来加以重点培养,从而有效地激发村民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种相互竞争、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4、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日常管理。一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要将村民小组长培训列入镇村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突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村组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村民小组长的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二是建立“组账村管”制度。在“村财乡管”的基础上,推行“组账村管”。在保证组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组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基础上,对组级财务实行“统一资金结算、统一会计结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统一财务公开、统一支出报销程序”的管理。对于村民小组长来说,这既是对其的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三是建立考评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村民小组长考评办法,作为绩效补贴发放和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联系帮带制度。各乡镇(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成员分别联系2-5个村民小组长,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加强与村民小组长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2.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二
一、理解合作的概念及意义
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个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张扬个性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人地位。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
二、挑选好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是老师的代言人和助手, 是一组的领头羊, 关系到小组兴衰荣辱。为此我在全班确定以下几条标准:态度积极, 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勇于负责;有一定有组织管理能力;集体荣誉感强。让学生推选出组长后备人选, 通过竞争的方式产生, 利用班会课上台演讲, 再经过全班民主测评, 得分高的任组长。作为平行班, 挑选组长时不能只看成绩, 要注重有责任与管理能力, 还要看小组长在学生中的威性。作为小组长要实行动态管理, 一个阶段后不理想的小组长要做调整。
三、科学分组, 做到公平公正均衡
我根据学生各科成绩、兴趣、爱好、甚至是性别、身高、性格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 我班72名学生, 按照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平均分成了九个小组。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学习的缩影。要注意个别组长看到他的组员学习、品格、清洁、纪律等方面不够理想时, 要求调换组员或不要某组员, 此时应找组长与组员谈心, 让组长与组员愉快相处。小组分好后, 让每个小组都设计本小组的名称、小组活动口、组徽、组牌、组旗等。如:刘爽所在的小组的组名字是“梦之翼”;口号是“梦想之翼, 展翅高飞, 海阔天高, 任我遨游”;组训是“德学并重”;组徽是展翅飞翔的“雄鹰”。孙洪容所在的小组名字是“格致”;口号是“做人德为先, 待人诚为先, 做事勤为先”;组训是“厚德载物, 格物致知”;组徽是“纯洁玉兰花”。
在小组内搞好明确的分工, 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 负起一定的责任。每一个小组做好了如下分工: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纪律、文明礼仪;生活组长抓教室、公地的清洁与保洁等。为了搞好小组的管理, 我尽量将同组的学生调整到一个寝室。组长可以全方位的了解管理本小组的学生, 强化小组的凝聚力。
每科选一名学科组长, 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 作为平行班在分组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科要有比较好的, 否则不利于该组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 成绩稍差的担任文科的组长。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事宜, 用以调动、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交流展示中应要分层, 实行一对一讨论, 然后分层解答疑问;在展示中, 一般由良和中的学生负责展示, 把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达出来, 由优的学生负责点评、拓展。
四、搞好评价, 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肯定的欲望, 都渴望一种超越别人的成就感, 内在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才是学生进步的真正动力。要评价一个学生是否进步, 要有一个考核的标准。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了以下考核标准:导学案的使用、课前的准备、课堂和参与度、课堂和自习的纪律、勤奋程度、作业的完成、课后复习、桌面整理、卫生状况、文明礼仪等。学习小组根据积分每周召开一学习小组会议, 对小组成员进行一次点评, 积分最后结果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我设立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纪律之星、进步之星、清洁之星、勤奋之星等。
除了分数之外, 老师要多使用赞美的语言、鼓励的眼神, 一个表示支持的肢体语言等。多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 赞美能赋予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 赞美的话并不费力, 却能成大事, 说句好话轻而易举, 只需要几秒钟, 但它的功效却是巨大的, 有的甚至能够让一个人收益终身。
虽然我们建立了评价的标准, 但作为平行班, 总有一些学生自暴自弃, 完全不配合你的评价, 反正我都是倒数, 做与不做都是一个样。对于成绩、纪律、清洁均较差的学生,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 要作用平时的时间多与学生谈心, 要让学生明白到校来目的, 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态度来学习, 我今后要做个怎样的人, 我一定要我的父母强, 更要体会父母的艰辛, 别人能做的事我也一定能做, 要细微之处真正关心学生, 不能动不动就呵斥, 要真正将老师的爱落到实细微处, 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评价的内容。
五、搞好培训,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我校现在试行的高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是全新的模式。作为班主任要和科任老师齐抓共管理, 形成一股合力。要切实解决学生在平时学习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 定期召开学习小组座谈会, 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 进行指导;扎实培养小组长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及团结、协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组织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寝室, 时时处处对教育学生给以方法的指导。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 语言简洁, 动作大方得体;黑板展示要认真, 字迹工整, 步骤规范。对学生的点评, 在结束时要求点评学生表述:“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谢谢”等。
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篇三
记得在一次区域教学交流中,一连四节课,我们的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活动后的讨论中,就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应怎样开展的一个讨论的题目。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存在的还有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的现象,教师们在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许多时候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于是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这似乎也成了公开课必备的点缀,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和“合”而不“作”,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小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小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的小组,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老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我认为……”,“我想……”,“我们小组认为……”。事实上,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个人的意见。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五彩斑阑,有“形”无“质”的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性呢?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
一、转变观念,教师要当好“指导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义的事;比我好的同学,我能得到他的帮助;比我差的同学,我能帮助他,自己也从中得到煅炼,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到逐步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比如,在低年级里,可让学生合抱一棵大树来感受这棵大树的粗壮,让学生合作抬动课桌让孩子们体会成功来自合作。中高年级老师则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老师本人也通过一番的认真观察,然后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交流之中。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这样,学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甜头,从“尝试——合作学习”逐步走向“养成——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后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作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二、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主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4.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四
◆ 徐俊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永流中学 255400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进中,我认真听各位老师讲课,参观杜郎口中学的实际做法,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润物无声——杜郎口中学精细化管理档案》一书,并积极探索、实践这种教与学的方法,现总结自己的几点尝试,以进一步完善。
一、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或“导学案”
在讲析课文之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把能自己学会的学会,或者通过两人对学、小组群学学会,既提高效率,又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印象深刻,寻根探源中理解知识,甚至把知识融会贯通,为教师点拨重难点做好知识理解铺垫。
例如,《孤独之旅》前置作业。
[自主学习]
1.了解《草房子》及其作者。
2.找出你新学到的生字,带拼音写会。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提示:可以按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梳理)
[合作探究]
4.阅读73页“杜小康洽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至结尾,回答下列问题:
(1)描写暴风雨的语句:
(2)描写芦荡的语句:
(3)描写鸭群的语句:
(4)描写杜小康(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
(5)此外,你还对本文哪一句(段)印象非常深刻?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和赏析。
学生在研究上述问题时,对本文要学习的内容已大致掌握,可能不够全面或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准确,但不用担心,还有组内交流与班内展示,还有学生与教师点评与补充。实践证明,“先学”之后的“后教”,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理解具体问题的深度等方面都优于直接讲解,当然前提是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自觉性)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且认真对待这一要求。
二、多问几个“你的理解是什么?”,并落实好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
1.初读课文后,“你读到了什么?”学生读到的可能是人物的形象,可能是故事的内容,也可能是自己的联想与启发,别看这些回答很散乱甚至很简单,但其实正在打开学生理解课文的入口,我一般会问5、6个同学,在每人回答之后,由他所说再追问题“噢,他怎么了?”“这个故事哪里打动你?”……我会根据学生自读理解的程度,以其回答为入口,纠偏补缺,并把课文内容大致串联一下,这个过程中,全体同学的思维也已卷入进来,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于比较长的文章更适用。
刚学习了鲁迅的《故乡》一课,就是采用的这个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后,先从学生头脑中筛选出人物,概括出故事情节,找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再进行字词、具体情节的分析。
2.对重点文段或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我会套用一句时尚的台词“元芳,你怎么看?”学生在哄堂大笑或会心一笑之后,会转入思考,可以是对其内容的解释,可以是对其修辞手法的看法,可以是对其某个字、词的评价,可以是对其在文中作用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其蕴含的深意的理解,把这些散乱的理解整理,总结分析此类问题的规律,形成方法。
例如,在《孤独之旅》中,“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学生各有各的理解:为自己找回了用以重振家业的鸭子而高兴的哭;为自己经受的苦难而哭;鸭子已成为他的精神依靠;“埋”看得出他和鸭子多么亲密无间……这正是学生对人物、对故事的理解,对文学作品的品读。在“学”——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定“教”——品读方法的指导,更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性。
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小组全员展示这种形式最能调动所有同学的参与意识
本学期上了两次阅读展示课,《人人皆可为国王》和《名人传》,基本要求是:全员展示、脱稿讲解。用时1节半,在评选“优秀小组”“讲解之星”“板书之星”“质疑之星”“进步之星”的激励下,很多小组和同学让我吃惊,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表现。胡罂霏、于静洁、胡翔凯、姚萍萍的表现自不必说,孙凯胜、魏继发、于春水、肖甜等同学的进步让同学们不由得为他们鼓掌。
上阅读展示课,有不少同学认真仔细阅读,用心准备,如对贝多芬的展示,细致到哪年哪月做什么、哪个人物说的这句话,对讲解的同学纠错补充,但部分同学还是存在上面说到的阅读与思考不深入的问题,展示只停留在人物简介等表面内容,不能深入具体情节和具体语句,对展示同学不能质疑纠错,因此,对名著阅读之前的指导很有必要,我想,在这方面可以像课文学习那样有适当的导读案,并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发动学生利用好业余时间养成每天阅读20分钟左右的阅读实践。
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通过课堂反复的实践才能真正落实于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真正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课改大潮中,我还要加快脚步来完善,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成为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蓬勃生机,让学生的生命充满乐趣与色彩。
5.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五
一、扣分:
1.迟到早退现象,个人所在小组扣1分。
2.值日生值日不到位(或未值日),经值日班长提醒仍不及时整改的,个人所在小组扣1分;若被年级学生会扣1分,个人所在小组扣2分。
3.中午午休及自习课随便讲话、下位,个人所在小组扣1分,严重者扣2分。
4.课堂不遵守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的,个人所在小组扣1分;有不服从老师管理当场顶撞老师的,个人所在小组扣2分。
5.不服从班级干部或值日班长管理的,个人所在小组扣1分,情节严重的扣2分。
6.值日班长到位不及时,工作不认真努力,导致班级管理混乱的,班级被年级扣分的,个人所在小组扣2分。个人班级公开检讨并向全体师生道歉。
7.小组所在区域读书声音太小或基本无声音的,扣该组1分;经提醒仍旧没声音的扣2分。
8.课间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个人所在小组扣1分,情节严重的扣2分。
9.损坏公物的,除按价赔偿外,个人所在小组扣2分。
10.作业不交、老师课堂检查背书、拼写单词不合格者,个人所在小组每人次扣1分;
11.一天累计小组上课无人参与发言的,小组扣1分。
12、考试在年级排名退步300名以内,扣1分/人;退步300名以上者扣2分/人;排名在年级1180之后的扣2分/人。(不重复扣分,两项均符合者,以最高分扣)
二、加分:
1、一日小组无任何违规违纪,表现良好,全组加2分;
2、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有序发言,每节课小组有两人及以上者参与课堂发言的,或小组课堂表现获得老师积极肯定的,每节课小组加1分。
3、每次考试进入年级前100名,+5分/人;前200~300名,+3分/人;前560名,+2分/人;其他取得进步者,进步350名及以上,+5分/人,200~349名,+3分/人;50~199名,+ 2分/人,50名以下者,+1分/人(不累计加分,以最高分加分)
4、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被班级选出展示者,小组+1分/人。
5、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并有优异表现者,所在小组酌情加1~5分,运动会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3分,第三名加2分,其他名次加1分;运动会支援者服务、拉拉队队员每人加1分;班级文娱晚会,积极参与者均可加1~2分。(其他情况参照上述加分)
6、小组参与主持班会,每次加3分(提前一周申请安排)
7、考试竞赛优胜学习小组,优胜者小组加5分;(小组间PK竞赛)
8、一周测评,当选为优秀值日班长的,全组加2分(一周内表现良好才加,否则不加)
9、一周测评,当选为最佳值日班长所在的小组加3分;
10、乐于助人,好人好事,个人先进事迹获校或年级表彰者,加5分/人;班级表彰加3分/人。(如拾金不昧、爱心大使、个人突出英雄事迹等)
三、考评考核办法:
1、所有小组每周从零积分开始,累计得分后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名。
2、一周统计汇总公布一次小组积分,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差的小组进行曝光;
3、每月一次月度优秀小组和组长(大小组长)评选,并进行座位调整,优秀学习小组(前5名),享有优先挑选座位权利;并计入档案,作位学期末和三好学生、优秀学干,学习标兵等各项荣誉称号评选的唯一依据。(各项先进只从优秀小组中产生)
6.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六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发表论文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7.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组合作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位爱鹦鹉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听人说进口的蛋黄饲料能帮它们补充蛋白质,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扒开它的嘴巴,然后对准喉咙灌进去。有一天鹦鹉挣脱了主人的手,饲料满地都是。这个人生气之余,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鹦鹉正在地上吃饲料,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它抗拒的不是蛋黄饲料,而是他的喂饲料的方式。
这则生动的例子,与我们教师教育学生颇有相似之处,我们以为自己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教给他们知识,一切都是为他们考虑,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有的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所以,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呢?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一种更能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正在反思之时,全国很多地方进行了教学新一轮课改,为走出高耗低效的应试泥淖,放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学校以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为核心,对课堂教学进行革命性变革,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理想课堂新范式”,并以此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在学校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发现本人任教的两个班911,912班,在七年级时,在学校中是较落后的班级,911(即711 班)数学全校最差,912(即712 班)中等,后来每一个学期期末考试,都一次比一次好,到九年级开学初考试,已经比其他班级好许多,912的优秀率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回首走过的路,发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功能是最大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像是隐形的翅膀,让这两个班的学生展翅飞翔。下面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 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和效果
2.1 小组形成——实
1)人员确定
选定组长: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因此组长的选定要求比较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当选:①管理能力强;②服务意识强;③学习成绩优;④组织纪律严;⑤同学关系好;⑥创意点子多。由全班同学通过民意测评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组长。
确定组员:组员确定有三方面的指标:①以“异质分组”为原则:组间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分组后形成的小组实力相近,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②以“自主选择”为方式:组长可以自主选择组员,组员也可以自主选择组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组成的团队更有凝聚力,合作质量也就更高了。③以“适当调整”为辅助:这一过程由教师和组长商量来完成,主要是针对男女比例、实力差距等问题进行调整,这样能保证组间同质。以学业成绩为主,兼顾各种能力特长,把班级同学分三批,记为A、B、C。分好后的每个小组中一般是2个A,2个B,2个C,即6人一组。
2)组建“组中组”
为落实班级同学的“一帮一”,一个也不落下。我们在6人组内再组建3人一起的小小组。落实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师傅,考核时师徒结对,小组捆绑。小组内有A1,B1,C1;A2,B2,C2 6位同学,我们把前3人定为一小组,后3人一小组。有时候有些活动的开展就由3 人组合的小小组为单位。特别在课堂学习中,有时6 人一起小组合作,有时3 人一起小小组合作,视具体活动需要灵活调整。
3)座位调整
为方便合作和互助,几乎所有小组合作教室的座位都改为6人围坐。又因为要保证基础弱的同学有人帮助,组内的座位定为以下方式:
这样的座位安排,落实了小小组内A1负责帮助和监督B1,B1 负责帮助和监督C1,另一小小组同理。而A1 与A2 是一定是班级中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然而一段时间的围坐后发现一些缺陷,主要是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面对面很容易受对面同学的干扰,特别是在自习等时间段常有同组内同学聊天,纪律难以管理;一般作业必须独立思考才有效,围坐很容易互相询问,使学生丧失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有偷懒着,“坐享其成”;教室内的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在一面,围坐总会使一部分同学长时间背对和侧对黑板或屏幕。经过事实证明,我们发现如图的“蝴蝶形”座位较合理。课堂中需要小组合作时,每组的前排3 位同学向后转,这样6 人(或小小组的3 人)的空间距离更近,其他时间统一面朝讲台坐。
4)适时变动
为唤醒学生潜能,我们规定期中考试后,按照考核情况,对A、B、C进行重分,组长及成员都会发生变动,对晋级的人员和优秀组长进行表彰,以此激发班级每一位同学的上进心。这样也可避免班级同学之间因组间竞争而带来的隔阂。
2.2小组建设——强
1)小组领导的培养
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小组组建的前两周多次不定期的集中培训,教他们一些管理能力,也常常让他们在一起谈谈各组的工作开展情况,相互评论各组工作的优缺点,有好的管理方法互相学习。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具体小组的个性问题进行指导。
2)小组任务的分工
每一小组根据个人各项、特长等对每一位组员进行角色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抢答人(任务完成时举手示意的人)、记录员、发言人、时控员、噪音控制员、纪律监督员。人人有责,使小组中的每个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更多的任务。
3)小组文化的建设
设组名。写组训。定组规。做组牌。创建小组吉祥物。拍合家欢。组内成员一起选景于校园中某处,做出可爱的动作拍合家照。然后把照片张贴在教室内的墙壁上。
2.3小组合作——广
老师要多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保证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就一定会越合作越和谐。
1)课堂学习时的小组合作
教学新范式的实施使课堂发生了改变,自主学习由小组组织、在小组发生的。小组的组织作用、氛围作用、激励作用、帮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的课堂中,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或游戏、小组合作的练习训练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
比如上八下数学5.2平行四边形时的学生活动如下:
a.先自主纠错(分析错因,自纠学案,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b.组内讨论(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特别是定义的应用;讨论要明确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及背后承载的能力,总结题目的规律、方法和易错点,注重一题多解。)
目标:人人参与,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 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未解决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c.高效展示
目标:展示同学要语言简练准确,声音洪亮,面朝同学,自然大方,注意和台下同学的互动,让下面同学能跟上自己的思路。点出思路(步骤、易错点),突出重难点的讲解,总结规律方法用彩笔。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关键内容做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
d.整理落实(要求:整理巩固错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收导学案:各组的C同学的试卷,下课后迅速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上交。)
2)作业订正检查的小组合作
作业订正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增长点,落实人人作业订正可谓是“轻负高质”的举措。检查时各小小组内A检查B,B检查C。然后同组内2 个A互查,在检查的同时,A帮助B,B又帮助C,而两个A相对学习能力较强,互查互帮。真正落实一帮一,效果很好。
3)课外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年龄相近的同伴很少,渴望同伴交流互助。特别在假期间,显得尤为孤独。班级小组可以在假期内开展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聚集在同学家里进行各项学习任务的落实,一起讨论,相互督促,相互帮助。
2.4小组评价——巧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评价对小组之间的合作或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巧妙的评价使学生常常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1)课堂每个阶段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具体操作:合作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时是不是所有成员参与,每1人没参与扣1分,合作学习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每人每次扣1分;合作学习时噪声控制情况,声音太响,影响其他人学习每次扣1分;在其他组展示或质疑点评或老师讲解时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学会尊重别人等,倾听不认真者或不尊重者每人每次扣1分。展示是指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一学习任务自主学完后的成果展示,可能是解答某一问题,也可能分析思路,由老师的预设任务而定。这一过程中我规定每组上来展示的学生层次不同,得分不同。如果是C层学生来展示得3 分,B层学生来展示得2 分,A层学生来展示得1 分。这样的目的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时优秀学生教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为小组多获得分数。
质疑或点评是指其他同学倾听后对展示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相关的进一步的问题,这一步骤中每提一次有效问题加1分。如果提出有效问题展示组的同学无法解决,其他组的同学就有机会来回答,同样按A/B/C分别加3/2/1计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还可额外再加分,由老师和每组一位的评委同学共同打分而定。每节课前三名的小组每个人在班级日考核中各+1,有值日班长记录。
2)巧用班级考核制度
班级考核制度的建立和修订都是学生自己参与的,所有的班级成员都认可。所以在班级考核制度中多设与小组有关的考核,同学们会更用心的经营他们的小组。例如在我们的班规中有这条:“作业5 分加好,该次作业加一分;单元测试确定优秀分,以班级前三分之一的同学的分数为优秀分的线,上优秀分的同学小组考核为本组加5分;每位同学的分数相加即为该小组总分,小组总分名列前三名的该组加6 分”。大大促进同组同学间的互相帮助。
3)巧用多元评价
学生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上课、作业、课外问问题,学习进步,帮助同伴等各方各面都要进行评价。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4)巧用奖励和表彰
个人奖励:勤奋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助人模范……每2 周一次,颁发对应的奖状。小组奖励:“明星小组”、“最佳合作组”等,每月一次,按小组考核总分及合作得分来确定。每次发奖状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2.5 实施成效——好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数明显减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两年的实践,学生当上主人,学生学业幸福了。“我学会了梳理,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合作,收获了友谊;我脸上的笑容多了,阳光多了;我发现,新的课堂给我提供了更快、更全面的成长平台,比起一个人冲刺,和同学们一起跑,可以跑得更快!”我们班的同学张从语说。
3 实践后的反思
8.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初中;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目前初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1.小组划分不合理
小组的划分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另外,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做,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和小组内弱势个体的发展,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我们一般不允许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们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同伴,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则常常选择一些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不利于小组活动。
2.小组展示存在的问题
2.1照本宣科
少数同学可能不善言辞木讷,可能没来的及预习缺少充分准备,也可能小组没有探究讨论互相交流,造成了站在讲台上,象征性的把课本内容读一遍,没有作相关阐述,也没有添加任何自己的理解,这并没达到展示的效果。
2.2 小组合作缺乏充分
各小组成员都是混搭的,有好有差,个别成绩好的同学保守,成绩差的能力又有限,导致小组合作不够,有时竟出现了组长分配任务困难的现象。还有个别小组把上台展示当做必须对付的差事,为了应付,买好几本相关资料,轮到本组展示时,也不讨论把资料直接抄在黑板上,缺少加工整理,不甚理解,照着读一遍完事,缺少探究、合作与理解。
3.是小组交流的要求还不够明确
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
初中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1.小组成员责任要明确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首先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组员的作用,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前途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对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3.小组规模的确定
小组内人数的多少是小组同学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数太多,一方面会使小组每个成员所分配的任务有限,可能达不到训练的强度和效果,每个人所得到的发展也不充分;另一方面,规模过大的小组会给部分懒惰的学生提供逃避责任的空间,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小组团结氛围的形成。小组内人数过少,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小组的合力也就有限。
合作小组应该有多大的规模比较好?一般是4-6人,最理想的是4人小组。理由是:
①学生难以应付大于4人的合作组。
②4人小组变成2人一对,可以最大范围实现学生的互动,并可以很快恢复为4人小组。
③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④一对学生互相讨论后,可以向组内另一对学生汇报结果。
4.小组评价
评价是最好的管理,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小组评价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充分深入的前置性学习、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指导小组高效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中积极互赖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05(06)
[2]洪家平.走出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5(32)
[3]丁际群.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归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4]马建桂,王檬檬,高华.合作学习 教改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继续教育.2007(09)
9.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 篇九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1.1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精美,图画生动细致,丰富有趣,书中具有大量的可用于情境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提前拟定学习目标,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布置任务,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学具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深刻认识,明确学习任务,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找出教室中各个文具的形状。注意要求学生汇报学习成果,鼓励接受程度弱、学习进度缓慢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先发表意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接受程度高、总结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供给前面学生施展的空间,锻炼中部学习,带动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最后,教师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完成度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对落后的小组进行鼓励。
1.2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注视发言者,与发言者进行目光交流,发言者注视倾听者,倾听的学生认真听讲,相互尊重,有利于提高小组内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表达,培养学生对问题与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准确、清晰、有条理的描述。表达对发言者的评价,赞同表达出对对方的赞赏,不同意则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促进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积极动脑,在提出不同见解时,迅速自我调整思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交流技巧,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应用
2.1 科学分工,明确任务
在小学一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力、知识运用、能力意识有限,需要教师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提高协调合作能力、促进小组中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元、角、分的教学时,教师提出买八角的邮票可怎样付钱的问题,教材中给出各种面值的纸币若干。小组中进行分工,一部分充当收银,一部分付钱,进行计算找零等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交流不同的方法,有思维转换快的同学启发带动思维较慢的同学,缩小彼此差异,弥补教师对不同学生指导的不足。
2.2 明确任务,有序进行
教师应该明确学习任务,规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对小组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学习小组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探索研究等活动,避免学生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的局面。选择有合作必要的知识点,讨论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度,注重实效性,要求全体参与其中。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提前要求学生准备三角板,小组展开讨论,三角形是不是能够拼成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其他图形,三角形与之前学习过的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三角形面积的求导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及时指导,提高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进行巡视,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及时出声引导。小学一年级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养成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中足够细心,有毅力恒心训练学习协调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调控全局的能力,抓紧时机,创造合作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深入观察学生讨论进度,监控学生合作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进度,帮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组内凝聚力,教师评价时注重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并重的原则,科学分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小组合作学习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教师不仅仅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思维想法,同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者,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效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更顺利的交流,使教学活动能够更轻松高效的进行。
3、总结
10.理论学习小组管理与考评细则 篇十
一、考核对象:各班级理论学习小组
二、小组管理内容:
1、各班级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建档成册,推选一名组长,原则上组长由党组织成员担任,各小组要吸纳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科学发展观学习骨干参与建设。
2、理论学习小组人数以10-15人为宜,组长不变,组员可以定期更换人员,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理论研讨当中。
3、各小组要在指导老师和理论学习研究分会的指导下,以主题班会、专家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组织小组成员开展以科学发展观、最新时事热点、院校周年大事等主题的研讨会,组长带头组织小组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研讨等活动(一学期两次),并在每次活动后撰写活动心得,作为学期考评重要依据。年终考核分数占学院“优秀班级”考核的10%(自今年起实施)。心得发至邮箱llxxyjh2009@163.com,并附上参与小组讨论学习名单。
4、各小组要积极配合和参与理论分会工作,支持分会活动,各小组活动参与度将作为先进班级考评的重要指标。
三、考评细则:
(一)、基本项目(60分)
1、组织健全,有组长及十名组员。(10分)
A理论学习小组有十名及以上组员,并设组长一名,副组长1-2名。(10分)B理论学习小组有十名及以上组员,有组长但无副组长。(8分)
C理论学习小组组员不足十名或未设立组长。(5分)
2、每两个月定期举行理论学习讨论,做好详细会议记录,并及时递交记录及学习心得。(15×2分,一学期两次)
A按时举行理论学习,记录详细活动过程,写好学习心得并及时递交。(10分)B按时举行理论学习,记录详细活动过程,写好学习心得未及时递交。(8分)C按时举行理论学习,但未记录详细活动过程或写学习心得(5分)
3、组长接到分会通知应按时参加相关主题会议。(10分)
A准时参加分会会议并将相关活动事项通知给组员。(10分)
B参加会议但迟到15分钟或未及时将有关事项通知组员。(8分)
C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会议。(5分)
4、总结暨申报材料。(10分)
A、全面详细地反映理论学习小组全年工作情况,能总结经验并提出今后工作方
向,且书面材料详实,附活动照片。(10分)
B、全面反映理论学习小组全年工作情况,能总结经验并提出今后工作方向,但
书面材料单调,内容简单。(5-8 分)
C、不能全面详细地反映党章学习小组全年工作情况,材料马虎。(1-5分)
(二)、激励项目
1、积极参加“党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及经管分会举办的其他活动,以班为单位
酌情加1-3分,在活动中获奖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级别再分别加4、3、2、1分,若选送到学校再获奖,在原奖项基础上加2分。
2、积极向学院党建视窗、报刊等投稿一篇加1分,若经筛选录用后加3分,并
颁发荣誉证书,此奖项与学院优秀奖并列,在综合素质考评中可以按优秀奖待遇加分。
3、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气氛浓厚,活动参与度高,研究出一些理论成果,得到学
院老师或相关领导赞许的,视具体情况加3-10分。
4、积极为全院的理论学习工作建言献策,酌情加3-5分。
四、奖惩办法
1、在每学期末,理论学习研究会经管分会将对各个理论学习小组及组长进行考评,统计各组分数,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名,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依据。
2、对于长期不举行理论学习讨论,不按时递交学习心得,参加活动积极性低的理论学习小组,上级组织要帮助其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找其小组组长谈话。
注意事项:
1、理论学习研究会经管分会组成的考评组,每学期会对各班级理论小组相关工
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抽查情况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2、各小组可相互监督,可对其他小组不当行为检举举报。
1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施模式
“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动性学习。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它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在课堂中,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探索、创造等多种展示才干的时间和舞台,尽可能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启发他们,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合作教学实施方案
(一)重视合作小组的建设、目标的制定
小组如何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影响。分组的方法和依据灵活多变,一般来说分组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成员人数以4—6人为宜,太多太少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还得制定一个很好的目标,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地制定出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让小组成员共同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真正起到“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把握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要围绕教材难点上重点,创设能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启迪思维,培养探索能力。此外,在学生有疑惑或发生争执时展开合作学习,这样是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及时解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同时也逐步学会运用方法学习。
(三)保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或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急者让好几个好学生回答,就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因此,只有保证合作时间才能保证合作质量,否则可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时,一要敢学、会说。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声音响亮,条理清楚,用简练的语言在组里表达出来。二要善听、会听。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综合归纳组员提出的不同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三要讨论、交流。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位学生在表达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又倾听了他人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相互讨论、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适宜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
(一)遇到疑难问题或认识模糊的问题
如教《捞铁牛》让学生讲捞铁牛的过程时,学生年龄小,说的不完整、不全面、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补充。
(二)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有些可以由个人单独完成,而有相当多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更好。如《天都峰》我和老爷爷第一次对话,为什么要互相发问呢?
(三)共同完成一项较大的实践活动任务
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四)遇到创造性的问题
创造性的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现成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应当事先让每个学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把个人的发散性思维扩大到整个小组的发散性思维,最后通过班级汇报达到全班的发散性思维。如学习了《四季》模仿诗歌的形式,小组合作填写老师的句式练习。
(五)开展合作评估
在评估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评、互帮、互勉。这样既能扩大评价的参与面,又能及时反馈,使学生及时改进。这对于加强过程性评价、日常评价有很大的好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开展互帮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小组同学间互教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以往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帮助一些困难学生跟上学习的步伐,但却常常苦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个人不能关照太多的学生。在教学改革中,有不少教师善于利用学生当“小老师”,同学间互帮互学,这样的合作对各方面都有好处,被帮助的和帮助人的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参与面广,补缺补漏及时,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根据合作学习理论,我们创拟了记事性记叙文合作学习训练模式(见图表):
第一步:教师首先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动力,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步:学生先自主地去学习,在自读中寻找问题、理解问题,若有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带领学生做进一步分析。
第三步:根据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教师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合作解疑,互相质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
第四步:组间交流,展开竞争。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组作交流,组间再质疑展开竞争。教师给予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帮助解疑。
第五步:通过组内与组内、组间与组间的交流,教师做出相应的归纳总结,随即展开升华。
12.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十二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快车道的今天,一批批地方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必将为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提供强大的支撑。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2号文)两个重要文件,强调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毋庸质疑,高校实验室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促进学生知识、思维、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正如左铁镛教授[1]所总结的: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社会服务的窗口”,是“学校的半边天”,其地位是无法替代的。
事实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建好、管好、用好实验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既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高校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性课题。对此,已有很多学者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者曾作过有益的探究与实践[1,2,3,4]。笔者在此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些初步设想。
2.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若干普遍性问题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上沿袭着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校、系、室(教研室)三级管理,最终落实的层面是教研室;在建制上是按学科分类设置的,有的实验室甚至是按课程独立设置的;在运行机制方面,把实验室看作是配合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附属物”(课堂理论的验证工具),实验室仅仅是为理论课服务的,实行由教研室专管专用。
应该看到,这种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以往的高等教育水平下,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学科之间的日益渗透、交叉与融合,特别是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单纯的“继承型”向“综合型与创新型”的转变,高等学校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比重明显加大;二是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格局被彻底打破:许多原先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教学已开始独立设课,一些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被综合的、设计性的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所取代,一个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正在形成。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不能顺应现代实验教学体系的需要,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以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搞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传统的实验室设置造成实验室功能单一、小而全,专业界线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完成一些综合性、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也不利于学科之间的日益渗透、交叉与融合。另外,各院系在管理上存在自我封闭性,不能做到实验室真正面向全校开放。因此,实验室难以有效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影响到“综合型与创新型”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不能有效发挥实验设备资源的作用,难以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学校的实验资源被教学院系所“分割”,往往是各自为政,教研室也似乎成了实验室之间的一座座人为的“隔离墙”,基本上是谁拥有管理权谁才享有真正的使用权。这种封闭式、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弊端重重。首先,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由于局部利益的驱动,各院系在这种分散型的传统管理模式之下恶性竞争,盲目上项目,一些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实验室重复建设,结果造成实验设备的使用率都不高的情况。甚至在有的高校,由于人为的“隔离墙”,实验设备资源无法共享,一些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实验室因所承担的实验教学工作量不均,在有的院系长期闲置不用,而在别的院系却经常不够用。其次,由于实验室功能的单一性,有些原本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实验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这也无形降低了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如此种种,使得实验室建设水平低下,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实现实验室效益的最大化。
2.3 不能适应实验室现代管理的需要,制约着实验室自身的发展水平。
高水平的实验室固然需要精良的实验设备作为硬件支撑,但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作为软环境。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三级管理,管理层过于繁琐,受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低下,并且在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方面也难以科学地统筹安排,通常是以“平均分配”的办法解决问题,不利于突出重点,把某些受益面广的重要实验室做大做强。另外,由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被分割得过细、过小,一方面所需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对较多,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无形地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难以统筹安排,结果是大家整天各忙各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只能局限于一些表层化的管理,造成实验员们的业务水平难以提高,实验技术专长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实验室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撑。所有这些与“低耗高效”的现代管理理念是不相适应的,也严重制约着实验室自身的发展水平。
此外,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使得实验室管理职能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层次偏低。这些都是目前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途径
为了适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初步设想。
3.1 健全实验室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设置大体上存在两种情况:或者是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教务处)下设实验室管理科,或者是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资处或设备处)下设实验室管理科,负责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从实际履行管理职能的情况看,前者往往是偏向于对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而后者常常是侧重于对实验设备的资产管理。显然,这种现状不利于实验室健康、长足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半边天”作用。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化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学校中层管理机构,可叫做实验室管理处或实验室管理中心),由其全面履行学校实验室管理的综合职能,这样更有利于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使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益,还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成立一个由各有关教学单位分管实验室工作或者分管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家型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授予其一定的工作职责,以充分发挥其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参谋作用。
3.2 实行实验室建设的项目化管理,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实行实验室建设的项目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把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使用方向,促进投资效益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确保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从而达到改善实验室的装备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目的。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就是要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程序和要求,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通过科学的立项论证与评审、严格的合格验收与效益评价等管理措施,对实验室建设施行有效的管理。这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和科学的项目程序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建设资金投向的盲目性,从而减少投资浪费现象,以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3.3 将实验室建设与产学研紧密结合,创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新模式。
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般高校(相对于重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出现“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高校应抓住机遇,以“产、学、研”为切入点,积极促成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实现企业成为学校实验室建设资金的补充来源,学校实验室成为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和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这种共建共享,实为双赢。
3.4 改革实验室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新型管理模式。
其基本原则是:改革实验室传统的校、系、室(教研室)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实行对于共享性强的实验室(特别是一些基础实验室)由学校直接管理(一级管理),对于专业性较强而共享程度不高的实验室(特别是一些专业实验室)可建在系一级,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实验室不再交由教研室管理。这是一种新型的“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灵活管理模式。既能较好地满足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又有利于做大做强全校共享性的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3.5 对分散的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传统三级管理体制下产生的实验室分布过于细小而分散的状况,可在全院范围内统一进行共享性资源的优化整合,即把不同专业学科实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室整合在一起,重新搭配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功能的共享型教学平台,并建立由学校直接管理、相关专业共用的机制。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实验室的整合,并不等于简单地将实验室合并到一起,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优化配置达到“1+1>2”的收效。因此,整合要在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需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有实验设备的潜力,按照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建立不同水准的实验平台,努力做好实验室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利用。
实验室的资源整合,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设备重复购置,从而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操作层面上资源整合的科学性要求高,也会遇到来自原来实际持有控制权单位的阻力,因而工作难度较大。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工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一般适宜于先搞试点,例如可先对全校的计算机资源进行整合,组建成一个大型的多功能计算机实验中心,待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再展开其它方面实验资源的整合。
3.6 着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实现设备资源利用最大化。
实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是衡量实验室投资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部分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高校除了建立实验资源的校内共享机制外,还应着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在确保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功能,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优势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真正运作起来,减少闲置浪费现象。实验室不仅要对全校师生开放,而且要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应适度面向社会对企业开放,让学校资源与企业共享,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窗口。
3.7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水平。
高校的实验队伍包括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即实验员)。单就实验员队伍而论,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实验员根本不具备有效管理实验室的能力,只能够做些开门锁门、摆设仪器之类的事务性工作,根本不会使用和维护所管理的实验设备,更缺乏实验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功能开发的能力。实验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甚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工作。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从整体上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素质,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水平。具体有以下途径:一是对现有实验员进行在岗培训或给予脱产进修,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二是适量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和管理人才,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少数实验员进行岗位调整;三是聘请部分有经验的实验教师作为兼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
此外,对于由学校直接管理(集中管理)的实验室,要具有一定规模,便于人员岗位工作的统筹安排,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合理安排每个实验员的工作,用其长避其短,以达到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对实验室实行集中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的优越性。
4. 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也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科学规划与具体实施、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有机结合。搞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实验室建设应坚持“资源共享,物尽其用”的方针,努力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实验室管理应在理顺管理体制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制度创新[3]为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好、管好、用好实验室,才能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断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半边天”作用。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若干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些初步设想。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普遍性问题,加强和改进,途径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3.
[2]侯龙清,杨凤,徐红梅.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及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27,(1):91-93.
[3]黄沃才,关则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1-13.
13.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十三
一、科学理论武装。按照科学理论武装的要求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党员师生头脑、指导实践。要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等形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党员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当前特别是要深入总结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的经验,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把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具有世界眼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同时也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新的起点上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教育成果。在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必须树立开放的理念、包容的心胸、开拓的视野,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熟的管理方式,参与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善于把握规律。建设学习型高校党组织,一方面要适应高校办学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师生生活方式的变化,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模式,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高校党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办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在学习中不断加深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四、富有创新精神。建设学习型高校党组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党的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好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通过实施党建创新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网络技术开展党员教育、干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建论坛等,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切实增强党的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与此同时,还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深入探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党建工作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及时总结高校党的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为高校改革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高校作为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领域,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但面对知识更新大大加快的新形势,如果不加强学习,同样也会落后于时代。因此,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首先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本领恐慌”意识,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倡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团队学习、相互学习的理念,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融入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习优势、智能优势;树立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理念,以兴趣领着学,带着问题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二,探索与组织特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与其他领域相比,高校的党员构成和党组织设置方式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为党员队伍受教育程度较高,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党组织设置较为灵活多样,这就内在要求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改造,形成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特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讲坛、论坛等阵地,营造深入思考、相互探讨的氛围;推行“开放式学习”,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手段,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学习中的作用;倡导“全面性学习”,既抓住学习重点又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
论,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本专业和本职工作所必须的新知识、新技能。
其三,建立与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制度。近年来,高校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了许多好的制度。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要在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长效化、规范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及督查,把对学习的考核结果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形成符合高校党组织特点和党员实际的学习考核机制,从而确保学习型党组织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4.关于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思考 篇十四
摘要:会议是建设管理的重要平台,而监理例会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监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对建设各方共同做好各自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监理例会,思想认识,落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使项目监理例会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成效,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例会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专门做了些思考。在这里,谈一些体会。
一般来说,监理例会的重要性是由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有关具体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决定的。如同其他会议一样,按照对将来有关工程各方面工作顺利进展的影响,例会开完后的效果可以是分好坏的。比如:有的例会开的简要,主题明确,很有成效;而有的例会开的拖沓、冗长,泛泛而谈,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自然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与会人员看待会议的态度和关注度不同。为此,个人想就如何开好监理例会,谈几点体会:
一、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并养成准备思维、积累思维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所谓监理例会就是要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计量与支付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具体的实践方法,各单位部门均应对会议所达成的决议遵照执行。如果能够将监理例会开好的话,这样就可以促进工程各方面能够向更好更快地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当然,光有思想上的重视是不够的,关于开好例会,还需要各方与会人员在会议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个人站在监理的角度来观察,项目总监或代表、监理工程师在会议召开之前,应提前一天或半天专门安排一段时间来思考关于当前工程进展上的问题,准备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并且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既要对上周以来(或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做一个简要小结,又要对未来的工作做适当的统筹安排,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样才可以做到比较深刻地理解会议的内容,从而能够让会议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为了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必须要注重日常工作的积累,所谓就应该有个积累思维的运用。也就是说,需要各方特别是施工方负责人要养成积累思维的习惯,要在日常具体工作的细节掌控上多下功夫,并对工程的方方面面有比较的了解。特别是对上个月或一周以来,工程上出现了哪些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问题有所发现,同时养成冷静、敏锐、洞察力的品质。根据我的理解,这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相当有益的。关于这点,项目监理人员可用专门的会议准备记录本记录下来,平时思考工程上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想到了哪些好的主意,好的创意,均可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一定要养成记日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监理人员,很愿意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负责人就共同关心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另外还可以加强感情的交流,增进友谊。如果大家能够经常在一起交流,那样可能就会获得有关建设工程的多方面意见了,这样也可以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利于日常具体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积极主动地掌控会议的执行过程,力求全面、有效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监理主持人应控制好会议的方向与节奏,不要出现“跑题”和“偏差”的情况发生。对于一时难以达成一致的问题,也不要纠缠不休,总监或总监代表可要求召开专题会议或待条件成熟时再加以解决。对于有关单位个别人的“一言谈”或“长篇大论”,总监或代表应该随时加以提醒或制止,以免使会议冗长、浪费时间。
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度的,监理例会也是不例外。因此在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主持人应该做到,重要讲话要有说服力、有条理、有节奏,并掌握主动性和灵活性。监理主持人作为第一个发言人。首先,要讲好“开场白”。开场白不仅要体现监理例会的形式,更要体现本周例会所要讲内容的实效性。发言内容可简要回顾自上次例会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上次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就目前工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等。总之,发言既要做到力求简洁,又要积极务实、实事求是。其次,可以安排施工单位发言,主要讲施工进度的落实安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等;然后主持人可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代表发言,就施工单位的发言提出意见,提出工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展开总监提出议题等等。最后,由建设单位发言,主要答复应由建设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对工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之间进行一些讨论,达成一些共识。待整个会议结束时,主持人总结发言,形成本次会议的决议,在形成决议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落实各项内容的完成时间和具体负责单位或者负责人。
三、统一思想和行动,力争协调解决问题
由于参加工地例会的人员以及有关会议的内容也较广较深,一次例会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何况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是与会人 员所能解决的。因此,监理主持例会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对一件事物(安全、质量、进度等)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一定的目标提出一定的见解和建议。所以监理主持人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实践特色,“抓大放小”。关于质量、安全比较严重的问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来,严格要求相关单位部门落实整改,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细小琐碎甚至鸡毛蒜皮般的事情,在会上没必要提出。关于这点,专业监理工程师可以在平时多加以观察,随时加以解决。力求在会上没有小问题可以提出,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会议的时间有限。
另外,我们也要深刻理解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总监或代表在主持会议时应时刻牢记这一点,要有意识地引导与会各方坦诚相见,平等对待,相互理解,集思广益,力求找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促成各方友好协调,最终达成共识。
当然主持人也要有激情带动与会人员的热情,这样就会相互感染情绪,激情可以增强勇气、信心和力量,要利用积极的情绪转化成行动,多提建议,鼓舞人心,多加激励和赞扬。重视每个人的提议,并对提问的人有所回复,从而有取得实效。
四、狠抓落实,关键功夫在会外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11-07
关于抓学习 强素质 提能力的思考11-19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06-15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11-25
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和思考06-23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6-16
关于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10
关于乡镇惩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18
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