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2024-08-05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共13篇)(共13篇)

1.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一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连玉朱

摘 要: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 人际关系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集中聚居的场所,是大学生们生活、学习、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作用。多年来的高校宿舍管理说明,和谐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凝聚人心,激发宿舍成员乐观、积极向上,调动认真学习的热情;反之,会使宿舍成员丧失进取心,影响到学业,乃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因此,探讨、研究建设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方法和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一个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宿舍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宿舍人际关系包括很多方面,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消极的:有的大学生惧怕和他人交往,不愿回宿舍,有些大学生心情由此抑郁,有些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有些大学生走向轻生或者发生恶性报复事件等等。分析其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1.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没有住校经历,没有与多人共居一室交往的经验。而宿舍聚居这种非常紧密的接触显然就会使大学生产生一些问题,许多大学生都会用一种以

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处理这些问题,如果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话,就会出现冲突,显然,自我中心思想的存在是宿舍人际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2.个体差异显著。同一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也就不同,因此也造成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首先,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不同,这是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使得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因为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3.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存在许多差异,这种不同文化背景、多差异的接触碰撞,往往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其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就是自傲和自卑心理,这两种心理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嫉妒和自负等更加消极的心理问题。嫉妒与自负在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发展。

4.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大学生们刚刚脱离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成为相对独立的自由人,在人情世故、为人处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技巧,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凭自己的感觉,往往以自我中心考虑问题,其结果是遇到矛盾、冲突时不能合理解决。所以,当宿舍发生矛盾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想解决矛盾,促进宿舍关系融洽,但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升级、恶化。

(二)外部因素

1.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力度不够。无论是人际交往经验的缺乏还是在人际交往认知上的不足及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缺乏,这些往往与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上的力度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主要偏重于对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而对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他们都是大学生了,应该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往往采取训斥、处罚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教育。

2.社会因素。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逐渐渗入到高校中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功利心态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些功利心态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优势,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受西方个人主义、金钱至上、贪图享乐和追求利益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部分学生思想麻痹,道德败坏,甚至出现了政治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等问题。

二、营造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高校应全方位、多途径地加强教育和管理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把宿舍办成卫生、文明、优雅、舒适、温馨、和谐的“大学生之家”。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这既能让学生感到充实而不觉得无聊,又能增强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意识,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具有健康文化氛围的宿舍环境是产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基础。

2.开设人际关系学讲座、课程,加强教育。高校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人际关系学的基本理论,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交往的艺术,人际冲突的原因以及人际冲突的应对策略等相关知识。纠正他们在人际关系认知上的偏差,培养他们尊重、坦诚、宽容、信任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掌握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技巧。

(二)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1.克服心理障碍,塑造良好个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舍友们平时要注意沟通和交流,懂得赞扬和微笑,以使宿舍关系温馨、融洽。同时,还应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诚实、热情、聪明、自信、能干等,这些品质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他人欣赏并为之钦佩。

2.坦诚互助、取长补短。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才会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互相帮助对于宿舍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能深化和完善自己。

3.互相尊重,宽以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事实上,每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人际交往是双向、互感、互惠的,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宽容是指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宽容相待是增进同学友谊的重要途径。

4.换位思考,学会感恩。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地参与他人的思想感情,意识到“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这样才能实现与别人的情感交流。这种积极地参与别人思想情感的能力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拉得很近,并容易化解许多矛盾和冲突。

5.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力图改变别人,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护寝室公共设施,做好寝室清洁;不试图占他人便宜;在听音乐时,注意时间、场合,顾及他人情绪,降低音量等。

6.注重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大学生们在学好规定功课的同时应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只要多读多想多交流,就会从中学习、领悟到许多高尚的思想,懂得更多的处事哲学,就会在人际交往中 “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 [J].江苏大学学报, 2006,(4).[2] 刘媛珍, 姚允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 [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 4 : 45-47.

2.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二

适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适应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作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1)心理适应能力的高低,不仅代表一个人的成熟程度,也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时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中极不寻常的时期,在这期间,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易产生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适应教育。(2)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每个个体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中关系中。(3)大学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

(1)期望值过高。一些大学生期望自己能够处理好所有的人际关系,想要追求完美。但实际上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会令人感到苦恼。加之,有时对别人的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行为都能被同学、朋友理解,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会造成心理上的失望。

(2)交往障碍。由于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自卑、交往能力、交往方法等自身问题,会产生讨厌人际交往的情绪,不愿意和人接触,喜欢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圈子内。

(3)寝室关系不良。进入大学,寝室生活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然而由于大家是来自全国各地,必然在生活习惯、语言、风俗等方面上有差异,加上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势必造成室友间的不和。根据调查统计,近60%的大学生都有“最不喜欢的室友”。

(4)异性交往适应不良。进入大学后,异性间的交往相较于高中时期宽松、自由、开放许多。异性之间的交往原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大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不敢、不愿、不能与异性交往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神秘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友谊与爱情,以及异性恐惧等。

2 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问题产生原因

(1)家庭生活的影响。由于中国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独苗,自然受到来自血亲(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亲)的关爱甚至是溺爱。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备受呵护的环境中,致使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与人相处时缺乏坦诚的心态以及存在理解偏激等等。以上问题,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2)校园环境的改变。在中学时期,校园管理是相对集中、严格的。而与中学相比,大学的校园管理是比较松散的,校园环境相对开放。进入大学校园,大家来自全国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习俗,与大学老师的接触相对变少,加上同学都各有各的兴趣、爱好,一时难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由于校园环境的变化,一些同学会出现焦虑不安、孤独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等社交适应不良状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时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中极不寻常的时期,在此阶段,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有些同学由于自卑、害羞、冷漠等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样容易自我封闭,难以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网。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与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人与人交往时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组合形成文件。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而由(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10页)于性格原因,与人很少接触的大学生,会因缺乏与人语言的交流,不能形成与人交往的经历,从而不能产生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不能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如此循环往复,这类学生会因自身性格问题,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3 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问题解决方法

3.1 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个性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人际吸引力的来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端正态度,谦虚谨慎,不傲慢自大,扬长避短,在人际交往中,培养一个良好的个性。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待人接物,不能只凭第一印象。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展开个人行为活动,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增强团结合作、友好竞争的意识,在“公平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下,与他人竞争。

3.2 开放自我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有一个合理开放的观念以及一个合理开放的行为方式。在大学校园里,想要获得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友谊,就要加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能封闭自己。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正是他人想要窥探的秘密。一般来说,只有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让别人了解自己基础上,自己才能了解他人的内心。假如一个人不能敞开心扉地与同学进行思想沟通、意见交换,那么就不能让他人对其进行了解。善于和同学交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时机,参加各种社团、班级等集体活动,往往能让人在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上会取得令人满意效果。

3.3 心理互换与相容

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无法理解他人的情况出现。但是当你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理解他人的想法与行为,进而对对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此外,每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立的看法和观点,交往的过程中,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对方,不能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强加于对方,让其改变。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的观点和选择,才能使心理达到互容。

3.4 加强班级建设

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问题,除了从内在的角度寻求方法外,还可从外部寻找方法。其中加强班级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进入了大学,班级的概念相对于中学来说弱化了许多,在此状况下,出现了一些游离于班级之外的“自由人”。这些人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这样不利于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通过加强班级的建设,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培养新生班级集体意识,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以此来优化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4 小结

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能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在校大学生,从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要有意识地从品格、性格、能力、学识、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也为今后生活与工作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②何文秋.大学生心里适应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6.

3.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工作思考 篇三

【关键词】寝室问题;人际关系;大学生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分类

良好融洽的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促使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交流启发,共同进步。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因寝室关系紧张而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在大学生自杀影响因素调查中,因人际关系紧张而走向歧途所占比例居高不下,有时甚至成为第一位的影响因素[1]。有研究表明,不少高校学生在寝室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扰,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2]。

目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团结向上型。寝室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求同存异,理性处理寝室出现的分歧,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并能够合力去争取寝室的集体荣誉。(2)冷漠共处型。寝室成员思想和情感较为独立,寝室氛围较为冷淡。能有一定的沟通和合作,但也容易出现意见分歧或矛盾,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多以不了了之告终。表面上能够和平相处,一般不出现大的矛盾和冲突。(3)冲突矛盾型。寝室成员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他人感受。易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可演化为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对峙情况,相互打压,无法忍让,最终可能产生严重的寝室矛盾或冲突,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二、引起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由学生自身原因产生

善良真诚、热情开朗、包容大度、生活习惯好的人,一般更容易被室友接受,形成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而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善嫉、生活习惯严重干扰他人的人则更易受到大家的排斥,成为寝室矛盾的焦点人物。不同学生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等各不相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也不同[3]。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较易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因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有时甚至可能加深或者激化矛盾。

(二)由客观原因引起

1.成长环境差异 .

这里的成长环境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存在差距,而不同家庭的结构与规模、家庭整体氛围、不同的教养方式等也会对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4]。

2.自我调节能力差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从高中进入大学,有些同学适应能力强,校园生活如鱼得水,各方面表现突出;而有些同学离开家乡和父母来到新的环境,适应困难,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变得默默无闻。善于自我调节的同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从而摆正心态,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而不善于自我调节的同学,则可能会因为自卑、孤独以及相互攀比,逐渐产生寝室分歧,甚至激化为寝室矛盾,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紧张。

3.教育管理欠缺。

教育是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家庭的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生活习惯、礼仪礼貌等。而学校的教育,则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友观、恋爱观、消费观等。但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使得家庭教育的成效被弱化。而学校尽管开设相关课程,但没有得足够重视,形式流于表面,未能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深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学生自身应对措施

1.加强自身休养,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寝室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域,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同理心,培养自身关怀室友、亲密友爱以及宽容别人的能力。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习惯,顾及他人感受,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2.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技能。

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误解和困惑是引起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往往是由其人际交往能力有限造成的。而同学往往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无法在交往的场合中恰当地表达自己而处于孤立被动的境况,又因为孤独无助而慢慢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及沟通的基本技能,如尊重、倾听、理解、谦虚、幽默等,逐步建立自身对人际交往的信心和勇气,并不断尝试和修正,将有助于他们习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改善寝室紧张的人际关系。

3.正确应对寝室人际冲突。

相见好,同住难,集体生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或摩擦。如何正确应对日常寝室人际冲突,往往成为解决寝室人际问题的关键。努力做到宽容和理解,退一步便能海阔天空。当然,宽容不是无底线的退让,有效的沟通是化解寝室矛盾的良方。学会换位思考,有问题协商解决,如果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妥善处理寝室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适时寻求老师和家人的帮助。

(二)高校与家庭合力育人

1.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寝室问题。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占领学生公寓这个阵地,大力宣传寝室文化的重要性,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以寝室为单位的文体活动,也可以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增强寝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

学生出现寝室问题后,辅导员是他们最先寻求指导和帮助的对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一个群体,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要发挥好辅导员们在学生寝室问题中的调和作用,帮助学生一起面对和处理遇到的问题。此外,辅导员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主动深入寝室,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同时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具体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交往原则,帮助他们提高处理寝室人际关系的能力。

3.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辅导。

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高校都专门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5]。高校应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各项功能,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体和团体咨询服务,针对大学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另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社会适应的知识,提高与同学交往的技巧。

4.充分发挥家校联动的作用。

目前高校基本承担了大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全盘责任,家庭的参与较少[6],或仅仅局限于一些被动问题的处理,尤其是个体问题学生事件出现时。但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主动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寝室环境,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丰,李化树.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2):81-83.

[2]宋娜,李辉,王海涛.大学生宿舍氛围现状调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4):102-104.

[3]李涔涔,张晨光. 高校大学生寝室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科教导刊,2013(8):233-234.

[4]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1):81-84.

[5]郜静,欧居湖.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2(10):318-320.

4.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调查问卷 篇四

年级专业班级性别

亲爱的同学:

你好!人际关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注意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人际交往问题的调查,想问你几个相关问题,了解下你的意见,谢谢你的积极配合!

1、你觉得在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很重要吗?□很重要□不是很重要□很不重要

2、你认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可多选)□志趣相投□真诚 □对自己有帮助 □信任 □沟通 □宽容□其他

3、你觉得你的人际交往如何?□很好□较好□一般□较差

4、你觉得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可多选)□说话□表情□动作□眼神□其它细节动作

5、你自己平时在人际交往时注意了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吗? □经常注意□偶尔□没想过

6、你觉得性格与人际交往有关吗? □无关□有关□一点点吧

7、你觉得你属于哪种类型? □理智型□情感型□意志型□中间型□其他

8、大学里你是和寝室的某个成员关系好还是和所有成员都很好?□某个成员□所有

9、那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室友之间的关系呢? □朋友知己□普通同学□家人□仅仅只是住在一起的人□其他

10、在你的交友圈中,你与同性朋友与异性朋友的关系□都很好□和同性朋友更好□和异性朋友更好□都很一般

11、你跟你父母的关系如何?□很好□良好□不怎么样

12、在你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人是 □家人□朋友□老师□其他信任的人

13、当陌生人主动与你交往时,你会□真心相待□小心谨慎□不理不睬

14、你愿意和陌生人主动交往吗?□会□不会

15、假如你曾主动找他人交流却遭拒,你与他人交往的热情会丧失吗? □不会 □会,原因: □不愿再去承受这种打击□看到别人烦,觉得自己是一个让人烦的人□自己找别人不行,那就等别人来找我吧□其他

16、当你邂逅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彼此都忘记了对方的名字,你能让双方都不尴尬并且很能含蓄地知道对方名字吗?□是□否

17、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班级以外的人交上朋友的(可多选)□都是老乡,聚会是时交上的□一个协会的共事时认识的□经常碰面,不知不觉就交上朋友□通过朋友认识的 □参加某项活动认识的□其他方式

18、当你建立了稳固的朋友圈子后,你还愿意去结识新的朋友吗?□愿意□不愿意□看情况

19、你认为现在你身边有几个最好的朋友□1个□2个□3个□3个以上

20、你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别人交往而感到苦恼吗□经常会这样□有时会这样□从来不会

21、生活中与同学或朋友产生矛盾时,你认为主要来源于 □经济上的利益□感情问题□生活中小摩擦的累积□学习问题□做事意见相左

5.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五

编者按

【结束了紧张的军训,各地大学一年级新生陆续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大学四年都是人生中鲜明的坐标,四年中所有的记忆都将镌刻在生命的备忘录上。

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塑造完美的大学生活,这是每一个大学“新鲜人”的渴望。环境的变化、交往人群的变化以及学习目标的变化都使生活这道题增加了难度,如何解好这道题成为大学新生需要直面的现实。

怎样和周围同学和睦相处?渴望与爱情相遇,但怎样分辨友情与爱情,怎样处理爱与性的关系?无疑,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是成长中的大学生最为切近的两个命题。值此新学期之际,本刊特别策划“写给大学新生”系列报道,希望从现实、理论和实践诸层面提供思考,寻找答案。】

9月,大二女生张乐开始了新学年的生活,可是有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她:同宿舍的一位女同学总是跟大家对着干,人家睡觉她熬夜,并经常整出很大动静把大家吵醒,宿舍卫生从来不主动打扫,宿舍用电说好大家轮流买电也总是故意拖着不买。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一天同宿舍的其他两位同学不在时,张乐晚上去了趟卫生间,回来时竟被关在了门外,害得她大冬天的在宿舍外面冻了半天。一想到开学后又要面对这样一位“室友”,而且还将长达3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张乐感到很痛苦。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像张乐一样面临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最困扰大学生的是宿舍人际交往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希庆说。

一项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方面的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

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首要压力

“身为一名理科大三学生,最令我困扰的不是学业,不是考研,而是和自己宿舍同学的关系。真是令人感到很羞愧,20岁的人了,还孩子似的闹可笑的矛盾。可是,我无法化解它,这折磨人的桎梏。”某大学女生小汪3年来一直被尴尬的宿舍人际关系所困扰,最近甚至影响到学业。“宿舍里的气氛很不好,我就像呆在冰窖似的,很影响心情,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一想到我还要在那个“冰窖”呆一年多,整个人都要崩溃了。我还要考研,可现在根本看不进去书。”小汪痛苦地说,大学里一般本宿舍的关系最好,尤其是女生。“可我恰恰相反,和其他宿舍的人关系都很好,形影不离的好友也是外宿舍的。唯独和最重要的本宿舍的人水火不相容,甚至和其中一位频繁吵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一些机构和学校所做的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据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467位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个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分别占咨询人数的20.9%、19.3%和18.6%,其他依次是爱情心理(16.3%)、个性心理(13.1)、神经症性问题(9.4%)、职业心理(1.3%)和性心理(1.1%)。“从统计数据来看,人际交往问题是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刘希庆对记者说。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最大。”刘希庆说,“曾来找我咨询的一个学生在社团、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与别的宿舍同学关系也不错,就是处理不好与本宿舍同学的关系,搞得他很苦恼。”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刘希庆说。

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已经超过择业和学业的压力。

“像小汪这样的案例,我们在咨询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学生与其他宿舍的人关系处得很好,一到自己宿舍关系就处理不好;有的宿舍出现了几个人合起来孤立一个同学,甚至最后把这个同学赶出宿舍的情况。其实许多矛盾都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引发的,但解决不好、长期积累就会引发大问题,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冲突。”去年11月14日发生在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公寓的杀人案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刘希庆认为,这个被称为“第二起马家爵”事件的惨案为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刻也不能忽视。

“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刘希庆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大学生大多在学校寄宿,同室伙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一个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在融洽的宿舍中生活的同学,因人际关系和谐,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畅,学习专心,乐于交往与助人。反之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不融洽,甚至冲突、仇视,彼此勾心斗角,心理压力便会增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畏惧、敌对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严重阻碍心理健康发展。

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等原因使一些学生“合不来”

引发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实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大事,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或者一些生活小节问题引起的矛盾。”张乐说,“就拿开空调来说,有的同学家住南方,特别喜欢开空调,天气刚有点热就整宿地开空调,我睡在上铺,床铺上面就是空调,经常半夜被冻醒,时间长了真有点受不了,感觉自己像块“冻肉”。还有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扫卫生,还乱用别人东西。我们隔壁宿舍有个女生随便用人家东西,连饭盒也不例外,还不及时清洗,甚至将瓜子皮、水果皮往人家饭盒里丢,等这个北京同学回来后看到自己的饭盒成了这样,气得当面就把饭盒扔掉了。”张乐说,“我们宿舍一位东北的同学心直口快,死活看不惯这位室友,两人经常吵架,平时谁也不理谁,搞得宿舍关系非常紧张。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只好躲出去,尽量不在宿舍呆着。还有3年要同处一室,一想到宿舍里的火药味,就觉得不舒服。”

庞然是北京某名牌大学三年级学生,谈起宿舍同学关系也是有话要说:“我们宿舍有位女生从来不打水,饭也懒得打,总是使唤别人替她打。缺了什么东西也让同屋的同学代买,偶尔这样还能忍受,可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凭什么大家就该伺候她?我们经常找借口拒绝她。”

上学期,那个女生从家里养病一段时间回来后,发现经常被她使唤的宿舍同学不听使唤了,于是开始在宿舍里故意摔摔打打,不理人,甚至在同学间挑拨离间,搞得宿舍关系十分紧张,同宿舍的5个同学纷纷找辅导员要求调换宿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男生宿舍相比,女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女同学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也更高。

“尤其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二上学期,宿舍矛盾会集中爆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尹晓华说,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彼此还有些新鲜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互相都比较熟悉了,一些个性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等到了下半学期,冲突会集中爆发,室友间的吵架、冷战非常多。有的是一个宿舍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有的是两三个人与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有的是一个人与5个人之间的矛盾。

“这与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欠缺有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洪松认为,大学生从小一直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些单纯的生活环境中,经常是埋头于学业,没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人际交往。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别人着想。例如,有的学生戴着耳机却把电脑弄出很大声音,有的学生晚上睡得很晚,弄出很大声响影响别人休息,但如果别人吵他睡觉却不行。有些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室友的反感却浑然不知。等老师提醒时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让同学喜欢我?我对他们挺好的,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们,为什么他们对我还是不理不睬?许多大学生都会问到这些问题。尹晓华说,很多大学生渴望与室友处理好关系,但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经常会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在尹晓华辅导过的学生中,有的性格外向,有什么说什么,但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导致正面冲突;有的性格内向,有什么话憋在心里,既不跟老师说,也没有朋友可倾诉,独来独往,自我封闭,最终导致抑郁。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堪忧的另一个原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针对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只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的意志力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

小学要上市重点,中学要上省重点,大学要上国家重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事都一手包办,这种过度保护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素质不全面,有些大学生是大学的智商、小学的情商,这些都直接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

6.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六

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方法:使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中文版问题解决评价问卷对275名一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275名大学生中,52%存在健康危险性压力状况,55.3%存在抑郁症状.抑郁症状、压力感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总分及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262-.617).路径分析提示,问题解决评价与抑郁症状和压力感知存在因果关系,特别是,问题解决评价分别可以预测抑郁症状与压力感知水平.结论:大学生目前抑郁症状与压力感知水平较高,个体问题解决评价是重要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 者:骆宏 马剑虹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8 刊 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ISTIC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年,卷(期): 12(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大学生   抑郁   压力   问题解决  

7.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学生休息、住宿的地方,也是一个小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身心发展,而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将促进每个成员的健康成长、使他们不断积极进取。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构建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分析一下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调查,宿舍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呆在宿舍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以上,但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较错综复杂,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为学生彼此深入交往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宿舍成员之间的不和谐,深刻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消极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了舍友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外部因素

1.1.1 生长环境的差异。

(1) 地理环境的差异。现在的大多数大学,都是全国范围内招生,使得同宿舍的大学生有了地域和城乡差异。南北生活习惯的不同,性格的差异,使舍友们产生了矛盾。生长的不同地理环境使宿舍间成员人际关系发生了冲突。 (2) 家庭环境的差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幼生活环境较优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也愿意结交与自己家庭条件相同和相似的同学,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或困难的同学也愿意与自己条件相似或相同的同学交往。这样在同一个宿舍就形成了不同的团体,使人际关系交流受到了阻碍。 (3) 生活习惯的差异。大学生都已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些不好的习惯到了大学也很难改变。有的第一次住宿舍过集体生活,原来的作息时间被打乱了,很不习惯。还有的不讲究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更不注意,使同宿舍的很反感;还有的学生爱干净,不喜欢别人随意坐自己的床、用自己的东西,但有的又特爱随意动别人的东西,因一些琐碎的事发生冲突。诸如此类的摩擦频频发生,室友间的人际关系日益紧张。

1.1.2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已经影响着身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并且大学生们的诚信品质也受到了影响。

1.1.3 经济因素

贫富差距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生中属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封闭自己,在学生群体中沉默寡言,不愿意也无条件参加社交活动,无法与周围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影响了他们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1.2 内部因素

宿舍人际关系难相处,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人”的因素。

1.2.1 角色落差的心理

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一切都需要大学生们去适应。学习上,有些人从前可能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班级里的佼佼者。但到了大学,很可能就排在了后面。生活上,从一切由父母照顾变成了都要自己去处理和适应。同时,看到周边与自己同时入校的伙伴在学业、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一些骄人的成绩的时候,那种强烈的自我失落感就产生了。

1.2.2 嫉能妒贤心理

同一宿舍,不同的家庭背景,优越的家庭条件,有的是高干子女;有的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有的善解人意,人际关系处的非常好;有的组织能力较强,口才较好受到老师同学的喜欢等等,这就使得家庭困难,五音不全,没有一技之长,性格孤僻等舍友的妒忌,使得同宿舍的成员关系紧张。

2 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措施

2.1 高校应多方面加强教育和管理。

(1) 开设人际关系学讲座、课程。 (2)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

2.2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1) 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其改变别人,不如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力图改变别人。 (3) 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心相待。我们在交往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 (4) 克服心理障碍,塑造良好个性。舍友们平时要注意沟通和交流。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之,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们的又一个家,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会在这个家中成长,需要每个成员真诚待人,宽容处事,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 席波, 王翠丽, 徐立柱.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5) .

[2]樊富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刘莎, 阮阳.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校园心理, 2009 (1) .

[4]杜运伟.大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

8.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案例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寝室 人际关系

一、案例介绍

今年,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有一名2011级女同学小萍前后两次来到我办公室,以室友间关系不和为由要求调换寝室。一般而言,大学生文化修养较高,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同学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像小萍这样强烈要求调换寝室的却并非首例。据小萍讲,寝室同学因为无法接受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处事方式等,而对她进行排斥,平时室友间很少跟她交流。遭受“冷遇”的小萍无心参加寝室、班级的任何集体活动,慢慢开始走向边缘化,苦不堪言……

二、具体做法

1. 追本溯源,找出问题所在

首先,我分别对小萍和她寝室的每个同学都进行了谈话。仔细地了解到小萍的家庭背景,学习与生活状态,在寝室的各种行为习惯,最终找出了问题的所在。据同学反应,小萍平时不够注意个人卫生,对寝室卫生的维护也不够积极,例如常常吃过东西后包装袋随处乱丢。加之小萍的生活规划非常不合理,例如生活费用来购买大量零食而导致生活必需品短缺。这些都使得同学们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心里有些想法。但与此同时,小萍对这种情况的认识也有一定偏差,认为同学们的不够亲近就是排斥,因而也不与室友主动接触和沟通,导致了寝室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2. 对症下药,改善寝室关系

在找出病因后,我与小萍沟通了这些情况,让她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前提下,积极改正缺点,多为集体服务,主动尝试与室友沟通。也与寝室同学做了交流,建议她们多多相互宽容,主动帮助小萍改正问题。

3. 多方努力,维护寝室和谐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关注小萍寝室的情况,建议她们由室长带头经常组织一些聚餐等集体活动,多了解,多沟通,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共同建立和谐的寝室关系。

三、实际效果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萍很快融入了寝室这个特殊的家庭中,与大家一起建立并维持着和谐的寝室关系,再也没有要求调换寝室。小萍自身也变得开朗起来,能够积极地参加寝室和班级的各种集体活动。

四、案例分析

虽然小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她的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但这并不是导致大学生寝室问题的唯一因素。归纳起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性格不合引发的矛盾。由于生活背景和个人气质的不同,使得同学之间产生性格的差异。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同学在相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磨合和体谅,所以,如果没有互相的忍让和理解,性格的差异将可能是导致寝室同学产生矛盾的主要因素。

2. 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不和。不同的成长环境给学生们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由此引发与他人的生活习惯不协调。有些学生自打小开始就不注重卫生,根本就不在乎环境的干净与否,有些学生就很爱干净整洁,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打扫卫生的同学心里就会不平衡,同时,也就对不注重卫生的同学失去好感,久而久之,寝室人际关系矛盾问题就会由于生活习惯不一而产生,并不断被激化。

3.作息时间不同造成的冲突。进入大学以后,不再像中学时期那样受约束了。因而,在寝室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很多时候,寝室内部矛盾就会因为作息时间不一致而日渐产生 ,如果不加以及时调解的话,则矛盾很可能不断加深。

4. 宿舍卫生问题引发矛盾。许多同学在家都不太做家务,来到寝室,卫生都是大家轮流打扫。有的同学比较懒惰,不愿意打扫或者打扫得不干净,这样其他的同学可能就会不满意,而产生冲突和矛盾。

其次,还有贫富差距、学习态度等问题也是导致寝室关系不和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由于经历过与同学们相同的问题和时期,我们的阅历更为丰富,处事方式更为成熟,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在问题发生后处理问题,更应该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在交往中,除了肯定自己的优点,更要善于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只有学会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才能客观公正的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2. 多多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大学生宿舍普遍存在集体意识淡薄的问题,因此,适当开展寝室文化交流,寝室美化大赛等活动,帮助他们之间加强沟通,建立友谊,培养集体意识等。

3. 开展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

9.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九

1、毕业生报到证有何作用

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国家教育部直接印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报到证为毕业生到工作单位报到的唯一凭证;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的依据,也是人事部门核定干部身份的及参加工作时间的重要依据;是工作变动、参加社会保险、退休时核定工作年限等的有力证据;是人事档案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户口转移以及档案转递的书面依据。其作用为:

(1)证明持证者是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毕业生;(2)就业的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办理档案和户口关系的迁移;(3)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凭报到证办理有关税费的减免;

(4)待就业毕业生凭报到证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代理手续。(5)接收毕业生的单位凭报到证接收并安排毕业生工作,接收毕业生的档案、户籍、办理工资、保险等手续。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它部门印制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毕业生对报到证要妥善保管,不论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就业报到证分为上下两联,上联为“就业报到证”(粉联),下联为“就业通知书”。“就业报到证”是到单位报到的凭证,“就业通知书”要由接收单位装入人事档案封存,作为核定干部身份的及参加工作时间的重要依据。

2、报到证由哪个部门开具

报到证一般都是由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统一开具的。

3、开具报到证的时间

毕业生一般在6月中下旬,确切时间以省厅通知为准。

4、何时发放报到证

在毕业生办理完离校手续时,学校发给毕业生报到证。

5、毕业生何时报到

有具体接收单位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报到时间一般是从报到证开具之日起顺延一个月,但各用人单位一般会有自己的要求,因此毕业生应事先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报到证上的报到去向为生源省(外省生源)或地市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报到日期一般为两年。具体报到期限以报到证注明的期限为准。

6、报到证就业单位栏的相关问题

(1)就业管理部门以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所签单位为依据签发就业单位。

(2)未落实具体就业单位的,出国的,自主创业的,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等无主管部门和不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招聘(包括没有取得入编指数的在京、津、沪、穗等地工作的)的员工,如在人事部门办理了人事代理,则就业单位为该人事部门或人才服务机构。

未签订就业协议书(包括就业手续不全、灵活就业或合同就业)毕业生报到证“就业单位栏”为原籍省或地市人事部门,两年内毕业生可持《报到证》和所签的就业协议按照有关程序重新由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改签(改派)手续。报到证“就业单位栏”为具体就业单位的,原则上不予以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参照后页《

三、关于改派的问题》。

7、报到证、干部身份、工龄、职称相关问题

国家主要按三种身份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农民、工人、干部。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国家干部身份。报到证是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干部身份的作用:

(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条件(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除外);(2)单位之间,城市之间人才流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比如北京的落户政策基本是人才引进,必要条件之一是要具备干部身份;

(3)职称评定的前提条件;

(4)干部提拔的基本材料,干部提升时,必须具备干部身份;

(5)计算干部工龄的起始点,工龄从拥有干部身份开始计算。(工龄与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有关);

(6)拥有干部身份,可获得相应养老保险金。

二、关于户籍、档案和党组织关系的问题

1、户籍

毕业时应当把户口迁出,具体可迁到就业单位、考取学校或者原籍。户口一般不在学校存放。如有特殊情况最多可在学校存放两年,在学校存放期间为临时户籍,不能办理身份证挂失、临时身份证、补办身份证以及相关户籍证明。如需办理上述手续,须先将户籍迁移到单位或者原籍,在当地办理。为了保证自身需求,建议毕业生将户口迁出,以减少日后的麻烦(如丢失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无法来校办理身份证迁移)。

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户籍原则上迁回原籍(不改变城镇户籍身份)。

2、毕业生就业后户籍如何转移

毕业生的档案和户口一般凭报到证或录取通知书进行转移。户口也可凭拟转入地派出所开具的《户口准迁证》办理。需要注意的是:领到《户口迁移证》后,毕业生应仔细核对并妥善保管,不要折皱污损,更不能丢失,有错漏不能自行涂改,否则作废,须及时交回校户籍科进行更改。《户口迁移证》有效期为1个月,必须在有效期内完成户口迁移手续。

3、人事档案

研究生毕业离校时人事档案须迁出,学校不代为存放。落实就业单位或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档案迁出到就业单位或考取博士的学校(或单位)。离校时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托管于有档案保管资质的人事档案保管单位(即办理人事代理),如省级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市级人才交流中心。若在短期内(2至3个月内)能落实就业单位的也可以临时由学生本人妥善保管。档案一旦丢失是无法补办的。档案只能由人事管理部门拆阅,本人不得自行拆开档案袋。

4、党组织关系

毕业生的中共党组织关系在毕业时都要迁出。签署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将组织关系直接转移到工作单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人才交流中心、父母所在地、生源地等单位的党组织,此类毕业生本人要提早确定党组织关系落实单位,并通过支部报学院党委,便于办理转移手续。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的凭证,学院党委将在毕业生离校前将介绍信发给各位党员。

党员要按照党组织要求参加党员活动。特别是以预备党员身份离校的毕业生党员,迁移到新的党组织后须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提交思想汇报,预备期满向党组织提交转正申请。

调整就业单位的党员,组织关系直接从党组织关系所在地按党员管理程序转至新的就业单位。

三、关于改派的问题

改派是指毕业生毕业离校后在择业期内,因故需要变更就业报到证所列报到单位的行为。审批和办理毕业生改派手续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按照上级政策要求,严格限制改派,原则上只允许改派一次。对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特殊情况予以改派。毕业时间超过一年不再受理有关改派手续,如再需调整就业单位,按社会从业人员有关规定办理(办理调动);对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毕业时派回生源地的毕业生,在择业期内(二年),可办理改派手续,逾期按社会从业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办理改派手续的程序:

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报到证派回生源所在地的在择业期内签署就业单位的按以下三种 情况办理:

1.签署就业单位为省内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需毕业生本人持就业协议书、报到证到所在就业单位所属的市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办理改签手续。

2.签署就业单位为省内省直企(事)业单位的,需将就业协议书、报到证交给就业单位,由就业单位人事录用部门去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理改签手续。

3.签署就业单位为省外辖区企(事)业单位或就业单位为中直单位的,需将就业协议书、报到证提交学校,由学校到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集中办理改签手续。

毕业时已落实就业单位(报到证已派遣到该单位)并在毕业一年内需要变更就业单位改签报到证的,持原就业单位解约函、与改派目标就业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原就业报到证和毕业证书到学院申请办理改派手续,学工办派人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集中办理改派手续。

办理省级人才及市级人才代理的按已落实就业单位对待。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

1.已签约但未在学校备案的协议书,可否要求换发

教育部明确规定,学校在制定毕业生建议就业方案时,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一道,维护《全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毕业生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双方就已构成契约关系(不论是否在学校备案),毕业生如因故要终止与原签约单位的协议,必须办理违约手续,并承担相应后果。

已签约但未在学校备案的协议,在未与已签订单位解除协议前学校不予换发协议书。2.申请出国(出境)的学生户口和档案办理

毕业生要求办理出国(出境)不参加就业的,由毕业生本人联系本地人才交流中心或者其它地方,办理人才代理,签订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签约单位落实接收户口、档案的管理。

3、人事代理的好处

10.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十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以相互交往为手段,以自我暴露为标志,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距离的远近。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指大学生与之有关的一切人际联系,狭义的人际关系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关系。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

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就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里矛盾,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缺乏和他人充分交往的能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怀疑他人等。常见的表现有以下5种。

1.自我中心

一部分大学生总希望周围的人围着自己转,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能从别人的角度认识事物,对待事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对于自我的过度关注造成了大学生一系列的交往问题。因此,大学生要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不仅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客观认识他人。通过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凭借各种正确的参考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自卑

自卑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这种大学生缺乏自信,做事胆怯,优柔寡断。也有部分学生以自己的盛气凌人的架势掩饰心中的脆弱。大学生自卑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家庭背景、学习等,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要努力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正确认知自己,还要认识到人无完人,学会积极与人交往,增强自信。

3.嫉妒

嫉妒是对条件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交织的复合情绪。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超过别人,但是一些大学生对于超过自己的人不服气,自己能力确实又赶不上,无能为力,只能报复别人,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但是这种心理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厌恶,使交往变得困难。这些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修养,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用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消减这一心理。

4.猜疑

猜疑就是对别人不信任的一种情感体验,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对别人总是不信任,不肯讲真话。抱着怀疑的态度与人交往,势必导致多疑的心理障碍。多疑心理可以表现为自我暗示、缺乏自信等。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要加强锻炼、做到心胸开阔,如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培养豁达乐观的人格、消除对他人的偏见等。

5.孤僻

一些大学生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这些大学生总是不愿意和别人交谈,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出现寡言少语的现象。如果大学生想改表这种情况,就要努力让自己融入集体中,其次还要克服自负、自尊或自傲的心态,积极与他人交往。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促进个性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积极、主动、良好的交往觀是大学生健康交往的基础,大学生应培养主动交往的勇气,坦诚自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平等交往,达到团结同学、自我发展的目标。

2.遵循交往原则

2.1诚实守信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训练,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储备各种交往品质,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诚实是做人之本,诚实就是要说真话,办实事。守信就是讲信用。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际关系好的人,一般都是诚实守信的人,如果你要和别人交往,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使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2.2宽容

宽容是一个人乐观、自信、胸怀宽广的表现。由于个性差异,大学生交往时,彼此难免产生矛盾,因此,大学生在交往中要保持胸怀宽广,不要斤斤计较。另外,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3平等

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交往者的良好心态能够确保交往的顺利进行。交往过程中,交往者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当自己受到挫折时,能够克服挫折,冷静对待,并信任对方。

2.4求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等都有不同,在人际交往中,要看到彼此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切忌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去衡量别人。

3.提高交往技能

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应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3.1主动交往

很多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有的性格内向,不乐于与人攀谈,这样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得朋友,建立朋友关系。有的人不愿意与别人交往,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话题,大学生可以寻找双方共同的话题来讨论,避免冷场。如社会新闻、体育赛事等,又有可能从彼此的谈话中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方。

3.2学会倾听

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对于交谈的双方,积极倾听会向对方说明你是一个值得谈话的人,无形中提高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增加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

3.3善于赞美和表扬

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它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适时的赞美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真诚地赞美对方,但是不要夸大,要真诚,让对方感觉你是出自真心。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跳板,步入社会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为尽快适应,就不免频繁地与陌生人接触,怎样与陌生人交往是大学生必须学会的。社会中的人形形色色,你对他又一无所知,要尽快的认清他的品质,如何做到这一点,大学生应在学校和社会中不断实践,从而获得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敏,张凤.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辅导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秀阁.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人际交往,法律制度,网络时代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认识到了“交往”在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与动机。然而, 在实际交往中, 由于存在观念冲突、价值观扭曲、诚信缺失、认知偏差、个性和习惯差异、竞争压力和利益争夺等问题, 加之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和人际交往策略, 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紧张关系, 甚至以致影响其心理健康。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冲突。校园冲突是指由于利益关系、观点不一、个性差异等引发的人际交往对象之间的紧张状态和对抗过程。常见的冲突来源, 一是沟通方面。大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解释的差异, 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分歧, 以致因彼此的误会而发生冲突。二是个性方面。大学生中彼此性格差异过大时也会产生冲突。这些差异感到难以合作。三是利益冲突。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 因此很少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但学校中有限资源的分配、各种荣誉的争取等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冲突。四是恋爱冲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生理上已发育成熟, 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 但其恋爱多以感性为主, 缺少理性分析。恋爱双方有可能在交往过程中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感情不和, 进而引发冲突。另一种情况是, 双方同时追求一个恋爱对象, 因为争风吃醋而产生冲突。[1]

大学生除了相互交往之外, 还有许多社会人际交往。大学生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诚信缺失导致的交往问题。由于社会中诚信缺失, 各种形式的欺诈层出不穷, 大学生没有涉世经验, 心理不成熟, 往往受到欺骗, 一旦发现被骗后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进而改变价值观和交往观。另外, 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大学生也容易出现诚信缺失问题, 进而影响到他们之间人际交往的和谐;二是利己主义, 实用主义价值观引发的交往问题。当前, 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深入变革的时期, 各种社会思潮和多样的价值观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已成为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信条, 从而在其交往中出现了损人利己、只顾享乐而不负责任等现象,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和谐, 甚至引发恶性案件。三是法律观念缺失引发的交往问题。目前, 一些大学生法律观念不强, 法律信仰缺失, 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法律防范意识, 也没有运用法律应对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原因分析

1. 社会经济因素与法律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交往观。首先, 市场经济理论是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的, 即相信每个人会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而经由自由交易, 有限资源即可在最低成本下产生最大效益, 整体的公共福祉也自然达成。换句话说, 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个人的经济决策总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 当人们在利己心的驱动下从事经济活动时, 国民财富和社会利益将同时获得增长。[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竞争原则、利益原则无时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交往观出现世俗化倾向。这种世俗化倾向表现为, 以追求现世具体功利为目的, 以感官的愉悦为满足, 以短期利益为目标。20世纪末, 中国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行列, 本土物欲主义价值观得到了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持与催化。同时, 信仰层面的“真空”也使得物欲主义乘虚而入, 甚嚣尘上。大学生表现得更加务实。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 大学生自我本位的思想高涨。[3]这种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到大学生的交往观, 他们在交往中往往自我本位思想严重, 包容性和责任感较弱。其次,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还受到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影响。我国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例如, 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 人际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利益关系, 以及由腐败和关系社会滋生的社会不公等问题, 都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交往观。再次, 制度因素也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尤其是法律制度。目前, 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 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谋取非法利益, 如诚信等问题。目前, 我们对诚信的法律保护还比较欠缺。诚信者受损, 欺诈者得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使得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苍白无力, 从而动摇了大学生的传统道德和交往观。

2. 教育问题

首先, 学校教育方面。片面注重智育, 忽视德育。学校以教学传授知识为中心, 片面强调升学率, 轻视德育教育, 放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德育的教学内容往往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 忽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当代青少年的强烈冲击, 仍然满足于大而空的说教, 德育工作常常在内容上搞“假、大、空”, 形式上搞“一刀切”, 方法上搞“满堂灌”,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4]这样的德育教育不能吸引学生, 也不能完成其培养学生道德的使命。

其次, 家庭教育方面。现在, 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他们容易自我本位, 缺乏包容和合作精神。包容精神、合作精神、换位思考, 这些与人交往的良好品质离不开在家庭教育的培养。但是, 由于一些家长教育理念错误, 一味地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求孩子全力以赴地学习, 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导致一些大学生自私自利、自我本位、无独立生活能力等,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

3. 网络时代冲击

知识经济催生了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在其列。一方面, 网络使大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下接收、传播信息和知识, 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可以说, 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一面。网络具有虚拟、互动、快捷和实用等特点, 网络的这些特点增强了大学生交往的宽度与深度。网络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只要相互之间有交往的意愿, 网络就可以为其提供宽阔的平台, 实现交谈、互动和信息共享。网络在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 身份虚拟问题。身份虚拟给交往带来一系列的风险, 如网络欺诈、隐私暴露等。同时, 身份虚拟也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存在责任感减弱、网络不文明行为增多, 以及借助网络发泄私愤等问题。另一方面, 网络交往的扩张, 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交往的深度与广度。从更深入的层面讲, 这也是现代技术以及现代性带给人们的冲击。大学生中, 网络成隐者为数不少, 他们沉迷于网络而忽视现实生活。有的大学生是网络游戏成瘾, 有的大学生则用网络的交往代替现实人际交往, 用幻想身份代替现实身份。研究显示, 网络成瘾者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而网络的虚拟性使他们能够找到现实生活中缺乏的自信, 进而排斥与现实的人交往, 对其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网络的虚拟身份和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网恋在大学生中悄然兴起, 冲击了传统的恋爱方式。我们不否认网恋是恋爱的方式之一,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恋爱选择。但是, 网络毕竟不能代替现实, 一味地沉溺于网恋, 幻想爱情, 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有弊无利。

参考文献

[1]罗素.“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王毓莹.公司章程自治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5.

12.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篇十二

近年来,公务员面试中,人际关系类题目出现越来越复杂化的趋势,一道题目中通常融合了几种人际关系,这无疑增加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一、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处理

1、对领导要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公职人员必须恪守的一条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作为公职人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听从领导的调遣。

2、对领导要学习。“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领导的很多知识、经验乃至于如何做人,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赢得领导对我们的认可,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3、对领导要多沟通、多汇报。公职人员与领导通过沟通与协调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沟通时,要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从整体利益出发,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或自我反思,主动检讨。

二、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处理

1、交流沟通,谦虚真诚。有句话说“交流无线沟通永恒”。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沟通不到位,有了矛盾,只有及时交流沟通,才能把误解消除与无形;在交往中,要谦虚谨慎,真诚待人,没有消除不了的误会,没有打动不了的心灵,

2、宽容大度,求同存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社会分工不段细化的今天,待人待机,都要求大同存小异,既能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才能构筑和谐团结的同事关系。

3、积极主动,寻求帮助。与同事相处,良好的态度与努力固然是前提,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同事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时,有时光凭自己的力量不一定能解决,这时候我们就要主动的寻求外力的帮助。

三、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处理

1、公正真诚。作为上级领导,除具备相应的能力外,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人处事要正,不偏心;真诚对待下属,以德服人。

2、民主集中。虚心听取下属意见,用商量的语气向下属布置工作,帮助下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集中才能提高执行力。

3、批评教育。要善于批评,人无完人,对下级的缺点进行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批评教育必须讲究方法,注重分寸。

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处理

1、摆正关系,明确角色。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我们要树立民本意识,落实民本思想。

2、转变职能,改善服务。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13.党组织关系问题 篇十三

一、毕业生党员自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出之日起,一定在有效期内亲自将组织关系介绍信按照规定及时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并请接收单位在一个月内将组织关系介绍信第三联填写好后邮寄或传真至我校党委组织部。

二、如因单位变动或其他原因需换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须在组织关系有效期内将原组织关系介绍信及新的工作单位报到证明交到本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由本单位指定的专人到校党委组织部重新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三、毕业生党员要按期、按规定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不按期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的组织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也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因此,对于因个人原因不及时转移或换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本人要写出书面检讨,组织将给以严肃的批评和教育。毕业生党员凡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不转迁党员正式组织关系,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对于正式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对于预备党员,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四、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不得交他人保存,不得由他人代为转移,不得遗失。如果遇到问题或不慎丢失,要在有效期内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身份证原件以及原所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证明,经校党委组织部审核后,予以重新办理。

联系电话:0371—63558618

中共河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组织部2008年7月

我特别提醒注意:组织关系转移要逐级进行。

例:

郑州市委组织部:张三(男/女),22 岁,汉 族,中共(正式/预备)党员,身份证号:***425由河南农业大学去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请接转。党费交至2008年6月。

就需要先到郑州市委组织部(郑州市中原路233号市委南院5楼,在火车站乘102路公交车到市委站下车)接转,换开新的介绍信。为:郑州市人事局机关党委:张三(男/女),22 岁,汉 族,中共(正式/预备)党员,身份证号:***425由河南农业大学去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请接转。党费交至2008年6月。

持新的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新的台头单位办理接转手续。依次逐级进行,直至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组织收存为止,才算办理完毕接转手续。

1、党员组织关系的种类和样式有哪些?

党员组织关系分为正式党员组织关系和临时党员组织关系两种。根据规定凡调离原单位或外出6个月以上的党员都要开具正式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凡不离开原工作学习单位外出学习或工作3个月以上不足6个月的党员要开具临时党员组织关系(《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或《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凡不离开原工作学习单位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在3个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毕业离校的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一般应开具正式党员组织关系(《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2、毕业生党员离校时怎样办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毕业生党员离校时在办理毕业手续的同时,原则上需将党员组织关系一并开出,学院党组织一般不再保留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具体办理步骤如下:对于工作或学习单位已落实的毕业生党员:

(1)我校转移至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系统(如铁路系统、军队武警、新疆建设兵团等等)单位的学生党员:先去学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务秘书处开具抬头为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落款为校党委组织部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再凭此介绍信到校党委组织部开具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的组织关系介绍信,然后凭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处的介绍信到所去单位党组织的组织部门(不是人事部门)进行接转。

(2)我校转移至驻宁省属以上高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的学生党员:先去学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务秘书处开具抬头为该高校党委组织部名称、落款为校党委组织部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再凭此介绍信到该高校党委组织部进行接转。

(3)我校转移至省内有关单位(驻宁省属以上高校除外)的学生党员:先去学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务秘书处开具抬头为该单位所属的县(市、区、省)委组织部、落款为校党委组织部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再凭此介绍信到该县(市、区、省)委组织部进行接转。

(4)去我校各单位工作或学习的本校毕业生党员:先去学院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务秘书处开具抬头为该单位党组织,如党工委、机关(学院)党委、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名称、落款为校党委组织部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再凭此介绍信到上述所去党组织进行接转。

(5)毕业后仍在原来学院工作或学习的党员不需办理组织关系的转移。对于毕业后去向待定的毕业生党员:

暂时落实不了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转至单位党组织不详的应由毕业生党员本人查明)

或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特殊情况也可经个人申请,学院批准后暂存在各学院党组织,但保留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暂存在本学院党组织的待就业毕业生党员,应正常参加学院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定期书面汇报思想。毕业生党员就业单位落实后或组织关系暂存满2年的,应及时将组织关系按规定转出。

3、组织关系暂留学校的毕业生党员如何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组织关系暂留学校的毕业生党员应按规定定期向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要定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确实有困难的,须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党组织批准,可以书面形式汇报思想情况,其所在的党组织负责做好有关记录。预备党员必须每季度向学院党组织书面汇报自已的思想、学习及工作情况,并配合党组织及时做好预备期满的转正工作;正式党员每年的六月底和十二月底前必须上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

4、党员组织关系信的有效时间是多长?

《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出后有效时间最长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开出后有效时间一般为3至6个月。这两种组织关系都要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去所去单位党组织办理接转手续。

5、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应该怎样转接和携带?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须由党员本人转接或携带,因故不能自己转接、携带的,经学院党组织批准,指定其他党员转接、携带,或由本人所在的党支部负责转接,也可通过党内交通或机要邮政转递。负责转接的党支部或党员必须认真负责,不得错转、延误和丢失。

6、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仍没有找到工作单位,怎么办理转正手续?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时,仍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应向保存本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提出书面的转正申请,向党组织实事求是地汇报自己在预备期内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要求党组织讨论自己的转正问题。在转正过程中需要调用建党材料的,应由所在党组织出面向保管档案材料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或学校调档(预备党员个人的建党材料),转正手续完成及时归还。

7、党员丢失组织关系介绍信怎么办?

党员应妥善保管自己携带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切勿丢失。一旦遗失,党员应立即向开出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组织报告,经查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并经本人向党组织检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后,方可由原党组织予以补办,并立即通知接受单位的党组织,原介绍信作废。对丢失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党组织将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给党造成损失的,还要视情节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8、党员在转接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超过了介绍信规定的有效期,开出的介绍信应怎样处理?

党员在转接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应在介绍信有效期内办理接转手续,特殊情况不能办理转接手续的,应在介绍信有效期内交回原党组织,原党组织根据情况重开或改派。无正当理由,不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应给予严肃批评和教育,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自行作废。其中超过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的,按自行脱党处理。在介绍信有效期内未办理接转手续而组织关系介绍信又未退回学校者,视为自动脱离党组织。

9、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错或单位改派的应该如何处理?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错或单位改派的,需将原介绍信在有效期内交回原党组织,重新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10、党员出国,党员组织关系应如何处理?

党员系公派出国留学、讲学和研究的,由原单位党组织保留。根据具体情况可开具党员证明信,由本人交派出部门或出国留学人员集中培训部。

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如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在回国之前,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党组织。回国后,经党组织必要的了解,可以恢复组织生活。是预备党员的,在国外学习期间表现良好,可按期转正。

因私请假出国探亲的党员,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党员出国、出境期间要委托他人代交党费,并定期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汇报情况。

对出国定居的党员,在出境后,即停止其党籍,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对经批准出境定居的预备党员,不再办理转正手续,不保留预备党员资格;对本人提出退党的,可按党章的有关规定处理。

11、毕业生党员应该如何看待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党员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地方或单位党

上一篇:小升初面试英语口语部分典型句型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