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内容

2024-08-23

三国演义的内容(共8篇)

1.三国演义的内容 篇一

三国演义

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趁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取魏国政权,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三个人是“义绝”的关羽——义重如山,“智绝”的孔明——机智过人。“奸绝的”曹操——奸诈过人。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智慧的化身。从第三十七回诸葛亮出山,到一百零四回于五丈原病逝,他的预见和实现预见的计谋成为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他隐居茅庐,已预见天下可以三分;隆中对策,他提出联孙抗曹、进取益州的战略决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出山首建奇功,火烧博望坡,出奇制胜;又火烧新野,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前,他舌战群儒,结成孙刘联盟;继之智激周瑜、草船借箭,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又随之三气周瑜,牢固地占有荆州;这一系列的策略制定来源于他对客观形势的调查了解、分析和把握。在西城他敢于运用弄险的疑兵之计,是由于他深深了解司马懿的性格。他的众多的“神机妙算”都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有渊博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高超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他还从正统观念出发,择主而事,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忠诚为其效力,辅佐后主忠心不二,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这一切生动的描写,不仅使孔明成为封建社会忠臣贤相的典型,也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关羽:骁勇善战,神武过人,为蜀汉的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温酒斩华雄,写出他超群绝伦的武艺;单刀赴会,写出他的大智大勇;刮骨疗毒,写出他惊人的自制力。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获庞德,中原震动。曹操甚至因此而考虑迁都。关羽至此到达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可是,谁能想到,这赫赫的战绩却成为关羽最后的辉煌。正当关羽兵围樊城,曹仁苦苦支撑,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吴将吕蒙乘虚而人,白衣渡江,于是形势遂急转直下。吕蒙的军队袭荆州,下南郡,蜀将傅士仁、糜芳投降东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孟达后来还投降了曹魏。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身死人手。不仅如此,荆州一失,蜀汉从此被封锁在三峡以内。刘备为了替关羽复仇,发起伐吴之役。虢亭一战,火烧连营,蜀军溃不成军,刘备仅以身免。由此看来,关羽之死,荆州之失,竟成为蜀汉一路下滑的转折点。不难看出,蜀汉事业的衰落,关羽要负相当的责任。关羽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心胸狭隘,好听奉承。终于因为他的意气用事,轻敌麻痹,破坏了吴蜀联盟,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且给蜀汉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张飞:字翼德,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在三人当中也算最有钱的了,起初的经费都是由张飞筹备。万军当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当阳桥上呵退曹兵百万,与诸葛军师入川时颇会用计,智取严颜,诸葛亮也大加赞赏:三将军会用智谋乃主公一大幸事。可最终没有善始善终,闻知关羽身死,急于为兄报愁。贪杯误事,鞭打士卒,最终反被士卒所杀。

曹操: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陈琳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骂到他的祖宗三代,但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不仅没有杀他,还把他收于帐下;而对孔融、祢衡和杨修,或借刀杀之,或直接斩之。曹操阴险奸诈,猜忌多疑,却又表现出仁义道德,严于责己。他马踏麦田,便割发以代首;他觊觎帝位,却又不肯亲自篡汉;他只因误听了杀猪的“杀”字,便在疑忌恐惧中杀了好心相救的吕伯奢一家;他患“脑风”,华陀要为他开颅取风,他疑心谋害,便斩了一代名医„„如此等等,使一个奸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刘备: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无限忠于汉室。他听说黄巾造反,危及汉朝天下,就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聚集乡勇,积极镇压;当董卓擅权乱国时,他不顾兵微将寡,积极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当曹操野心暴露、把持朝政时,他见到汉献帝的玉带诏,就义无反顾地书名画押,誓灭曹贼;他对汉帝忠心耿耿,看到朝廷陵替、汉室衰微,就悲愤得心胆欲裂,甚至痛哭流涕,决心“伸大义于天下”,为重整汉家江山而拼杀;这一切都是表现他的“忠”。刘备少年早孤家贫,但事母极其孝顺,他贩屡织席以奉养老母;他在危难中得到谋士徐庶,当听说徐母身陷曹营,就毅然放走富有孝心的徐庶;这是在描写他的“孝”。刘备从不做损人利己之事,爱民如子,心系天下,关怀百姓,具有一片仁爱之心;在火烧新野之时,他事先把居民迁移他乡;在败走江陵时,仍不忍抛弃百姓,在曹兵杀来的危急情势下,还要携十万军众渡江;陶谦三让徐州,他坚决不受;刘表要把荆州让于他,他也不接纳;刘障懦弱,保不住益州,他因为与刘障是同宗,就不肯抢夺他的地盘。这些都在显示他的“仁”。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为刘备终生信守大义奠定了基础;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孔明按军令状欲斩关羽,刘备以结义之情为其开释;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不顾劝阻为其雪恨,以致兵败彝陵;他把赵云救护的阿斗掷之于地,因为这险些使他丧失一员爱将;这些情节都在刻画他的“义”。小说赋予刘备如此之多的美德,一是突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二是反映了人民在**中盼望出现圣君的幻想。

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是我国产生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未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艺术创作上也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1.《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开头有“话说„„”,结尾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都是口头讲说的痕迹。说书人讲故事一次一段,就成为后来小说的分回;一段有一标题,便是回目。最早讲故事有说有唱,所以章回体小说中常常夹入一些诗词韵语。这一形式,长期以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2.《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它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明白流畅,对读者掌握古代汉语有所帮助。它的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见侧出,摇曳多姿,波澜曲折,在写作上对读者也有一定的启发。它的结构宏伟,把百年左右中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环环紧扣。

3.《三国演义》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以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最为突出。

《三国演义》充分汲取了《左传》、《史记》等古代史书记述战争的成功经验,而又有所推进发展。这不仅在历史演义中是最杰出的,而且在全部古典小说中也是不多见的。《三国演义》写了那么多战争,读者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亦即写出了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在整个宏伟的长篇结构中,《三国演义》所写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显得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华北;赤壁之战,决定天下三分;彝陵之战,鼎足的局面开始向统一转化;这些关键性的重大战役,都是《三国演义》的描写重点。事物发展,总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有前因后果,因此,《三国演义》在重点描写的战争之间,又描写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战争作为铺垫或余波,轻重主次配合协调。如果全部作品从头到尾都是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那么,非但战争描写显得平板单调,读者也势必久而生厌,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所为。正如音乐之有休止,舞台之有沉默,画面之有空白,《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中同时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是符合艺术欣赏的要求和规律的。刘备跃马檀溪之后,惊魂未定,没想到眼前出现另一种境界,看见的是“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听到的是幽静村庄上“琴声甚美”(第三十五回)。赤壁鏖兵的战场上,正所谓“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却加入几段抒情插曲:久别重逢,饮酒作歌(第四十五回);荒山草舍,挑灯夜读(第四十七回);江平浪息,对月吟诗(第四十八回)。类似这样的描写,都不是同战争本身游离的,它们或是战争的前奏,或是战争的辅佐手段,或是战争的某一方面因素,而惊心动魄、紧张激烈的战争,却由此表现得具有旋律节奏,富于诗情画意,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4.《三国演义》刻画了众多人物,其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是“略貌取神”,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它往往借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或通过周围环境来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渲染。曹操奸诈,一举一动好像都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上天真而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是那样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借助烘托气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三国演义》运用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表现手法,如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仅仅通过“声如巨雷”的三次大喝,便使张飞威武勇猛的性格活灵活现。一喝,曹兵“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二喝,曹操“颇有退心”,“后军阵脚移动”;三喝,“喊声未绝”,曹操部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兵“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曹操本人“骤马望西奔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其实,张飞不过孤身一人“怒目横矛,立马桥上”而已。第五回写关羽斩华雄,完全没有正面展开战斗场面,也不直接描写关羽武艺如何高强,华雄如何被斩,只是从不同方面造成气势,用周围人物的反应来作衬托。华雄挑战,俞涉、潘凤先后出迎都被杀了,说明华雄是一名非同小可的武将。曹操敬酒,一是预祝关羽取胜,二是为关羽壮胆。然而关羽置酒不饮,说“某去便来”,见出关羽有手到擒拿的必胜信心。以下完全从各路诸侯所闻所见及其反应上来恣意渲染。先是写诸侯听到关外喊杀之声震动天地,可以想象战斗之激烈,战胜华雄决非轻而易举的事。这里,用诸侯的“失惊”,反衬关羽的镇定。然后写诸侯提心吊胆,正想派人打听,却见关羽已经纵马回营,斩了华雄首级。作品最后回到那一杯酒上,酒还是温热的,进一步点出斩华雄时间之短促,同时关羽喝酒时那种豪迈的神态,也可想而知了。这样着墨不多,而关羽勇猛善战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描写都没有多少细节的精雕细刻,大都依靠粗线条的勾勒,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物神态活现,形象栩栩如生。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重要内容

1.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人民痛苦,英雄并起。刘、关、张桃园结义共图大事。决心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为国家效力。

2.张飞怒鞭督邮

平黄巾后,刘备做安喜县尉。一日,督邮巡视安喜,对刘备呵斥傲慢,逼打县吏,并让门人赶打说情的老人。张飞知情后,大怒,将督邮扯出馆驿,用柳条猛打。

3.十常侍弄权

汉灵帝时,帝尊张让为“阿父”,张让和曹节等朋比为奸,号称“十常侍”。他们把持朝政,排斥忠良,使得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汉朝日渐衰落。

4.曹操献刀(刺杀董卓)

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西凉刺史董卓带兵入京,大肆诛杀,废了汉少帝,立了汉献帝,自封相国,独掌大权。司徒王允接袁绍信,召众官谋划杀董卓,曹操自告奋勇。第二天,曹操带宝刀欲董卓时,被董卓看见,曹操立刻说是献刀,并借试马逃出京城。

5.陈宫捉放曹操

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出洛阳后,在中牟县为陈宫所擒,曹操慷慨激昂,要为国家杀贼。陈宫相信他并认为他是义士,放了曹操,并追随曹操而去。

6.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曹操与陈宫出逃路经吕伯奢家,吕伯奢出门打酒,曹操听得吕家人在后院说先缚后杀,疑心大起,就拔剑杀了吕家八口人,出门后又杀死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弃了他独自走了。

7.温酒斩华雄

曹操逃回陈留,招兵买马,与十七镇诸侯会师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扼守汜水关,亲与吕布防守虎牢关。董卓大将华雄连斩诸侯军几员大将众将失色。关羽自告奋勇,曹操为之温酒,待关羽斩了斩华雄,其酒尚温。

8.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各诸侯,举袁绍为盟主,带各路兵马杀向洛阳,讨伐董贼。董卓派吕布领十五万兵驻守洛阳城外的虎牢关。袁绍派八路大军前去攻打。虎牢关下吕布连杀数位将领。这时,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关羽见张飞胜不了吕布,便舞动青龙偃月宝刀前去助战。三匹战马,丁字摆开,厮杀三十回合,仍胜不了吕布。刘备掣宝剑,骑马斜刺过来,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便朝刘备虚晃一戟,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回虎牢关。

9.董卓迁都

虎牢关战败后,董卓为保无虞,决定由洛阳迁都长安。他杀死或罢免反对者,劫掠洛阳富户,焚烧居民房屋、宗庙宫殿,挖掘官民坟冢,驱赶洛阳数百万人口,劫持天子后妃,往长安而去。

10.巧使连环计

董卓胁迫汉献帝建都长安后,依吕布为心腹,凶横暴虐,大臣都敢怒而不敢言。司徒王允用貂禅巧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的关系,用吕布除掉董卓。11.三让徐州

曹操亲领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出兵援救(孔融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救,公孙瓒借出赵云)。曹操因吕布袭取兖州、濮阳,回兵战吕布,被吕布所败。徐州太守陶谦几次要把徐州让给刘备管领,刘备坚辞不受。陶谦死后,刘备依照他的遗言,答应暂时管领徐州。

1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郭之乱后,天子得以回到洛阳,曹操听从建议,以洛阳荒废已久,不可修葺,许都宫室钱粮足可备用,请献帝迁都许都。天子不敢不从。曹操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13.小霸王孙策

孙坚的儿子孙策在死了父亲以后,继领兵马,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攻吴郡,克会稽,据有江东六郡,勇猛威武,人称“小霸王”。后来在西山射猎,遇刺殒命。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他的事业,重用周瑜和鲁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4.吕布辕门射戟

袁术派纪灵进攻刘备,吕布往救刘备,纪灵责其无信。吕布在辕门摆宴邀请两家,以辕门射中画戟,勒令双方讲和。

15.吕布白门楼殒命

曹操联结陈珪父子为内应,袭取了徐州、小沛,把吕布包围在下邳城中。吕布迷恋妻妾,虐待士卒,众将怨恨,将他捆起来献给曹操,吕布向刘备、曹操乞命,最终被勒死在白门楼下。

16.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专权,威压献帝,把刘备留在许昌。刘备知道曹操猜忌他,假装在家灌园种菜。一天,曹操请刘备入后园就青梅谈论当世英雄,曹操指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刘备大惊,借惊雷掩饰自己的惊慌失态。

可设题目:青梅煮酒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曹操专权,威压献帝。那时,董承受了献帝血诏,与刘备订立盟约,共讨曹操。

17.弥衡击鼓骂曹

曹操令弥衡为鼓吏,弥衡先穿旧衣,后裸体击鼓,骂曹操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

18.吉平下毒

董承与太医吉平密谋,乘曹操头风病发,暗下毒药。曹操接到密告,诱捕吉平,酷刑拷打,追究主使。吉平抵死不乘,触阶而亡。曹操杀尽董承等五家老小,又入宫缢死董贵妃,派兵把守宫廷,监视献帝君臣。

19.关公约三事

曹操攻克下邳,刘备、张飞被打散,关羽被围山上。曹操派张辽劝降,张辽以三宗罪劝之。为保护甘、糜二夫人,再助刘备匡扶汉室,关羽决定投降,但定三约:

1、只降汉室,不降曹操;

2、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

3、但知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20.白马坡(诛颜良斩文丑)

曹操出兵攻徐州,刘备败走,投奔袁绍,关羽被迫归附曹操,张飞逃入山中。兄弟失散,各不相顾。后来袁绍与曹操在白马坡交兵,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关羽单骑出阵,关羽手起一刀,即将颜良砍于马下,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

21.千里走单骑

曹操爱慕人才,一心要收服关羽,对他十分优厚。但是关羽不忘刘备,在得知刘备的行踪以后,立即挂印封金,离开许昌,前往投奔。曹操留他不住,便赠给锦袍、路费,亲自送行。关羽带着甘、糜二夫人,经过五处关隘,斩了六员拦路的曹将。在古城会了张飞,终于重新与刘备相见。

22.张飞古城见关羽

关羽护着二嫂在古城见到张飞,喜不自胜。张飞却举刀欲杀“背义归曹”的关羽。后来,关羽杀了追赶而来的蔡阳,张飞方信,入城后,听了二位夫人的诉说后,张飞大哭,参拜云长。

23.鲁肃定鼎足之策

孙策死后,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得鲁肃为助。鲁肃认为孙权欲为桓、文的想法不切实际,并说,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卒除。建议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据守长江,建号帝王,成就高祖之业。

24.官渡之战

袁绍率领70万大军和曹操战于官渡。袁军虽然强大,但由于袁绍庸懦无能,用人不当,加上内部不和,终于一败涂地。而曹操却善于运用计谋,火烧乌巢,分兵攻打,因而战胜了强敌,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25.曹操定四州

袁绍死后,曹操利用袁氏兄弟的矛盾,先后攻下冀、青、幽、并四州,并攻下乌桓、辽东等地,基本统一了北方,为曹氏基业打下了基础。

26.马跃檀溪

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受到厚待。刘表的后妻蔡夫人与内弟蔡瑁为立嗣而猜忌刘备,设计陷害,乘刘表患病,请刘备赴宴,准备伏兵暗杀。刘备得讯,匹马逃出西门,越过广阔数丈的檀溪,逃了性命,却不意遇到水镜先生,水境先生向他推荐伏龙、凤雏。

27.三顾茅庐

刘备求贤心切,三次亲到卧龙岗,敦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因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才答应效劳,同回新野。博望坡一战,孔明初使战略,火烧了曹兵十万人。

28.火烧博望坡

刘备在新野教演士卒,曹操视为大患,派大军进逼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博望坡安排关羽、张飞等设下埋伏,再用火攻,击败曹军。成就了初出茅庐第一功。

29.火烧新野

荆州刘表死后,蔡夫人与蔡瑁伪造遗嘱,立了次子刘琮继任荆州太守,曹操大军进攻荆州,蔡夫人献城投降。曹军进逼刘备,诸葛亮在新野西、南、北门设下埋伏,并在城内人家屋上安排硫磺等,用火攻,击败曹军。30.刘备携万民

火烧新野后,刘备迁新野百姓往樊城。曹操屯兵新野,准备攻打樊城。为保百姓,刘备带领新野、樊城百姓10万余人往江陵进发。

31.赵云单骑救主

曹操兵分8路,在当阳将刘备围住。赵云在乱军中找到小主人阿斗,将之包在怀里,杀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

32.长坂桥

当阳被围后,张飞带领20多骑兵到长坂桥,让士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在树林里来回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张飞骑马立在桥头,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吓死夏侯杰,吓退了曹操。

33.诸葛亮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训练水军,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和战不定。孔明乘机运用策略,与东吴君臣谈论天下大势,指出和战利害,终于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扭转不利的形势。

34.诸葛亮智激周瑜

曹操要攻打东吴。东吴周瑜和战未定。诸葛亮先以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全富贵,使周瑜大怒。然后以举大小乔二人可以退曹兵之计,再次激怒周瑜。使周瑜下决心劝孙权与曹操一战。

35.群英会

周瑜见曹军势大,不宜力敌,利用曹操说客蒋干,行使反间计;又使黄盖、阚泽诈降,诸葛亮更从旁助力,为赤壁大战打下胜利基础。

36.赤壁之战

周瑜定了破曹之计,令大将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曹操,乘东南风起的时候,用小船满载引火药物,突入曹军水寨,乘风放火,烧尽曹军船只。曹操弃军退走,沿路又被孙、刘两军袭击,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百人马逃回南郡。这一战,曹操手握大军,志骄气傲,以为可以一举踏平东吴。周瑜、诸葛亮乘此运用计谋,以劣势兵力击破了优势曹军,取得了空前的大捷。

37.三江口

三江口,周瑜存心要杀诸葛亮,便请诸葛亮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欲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诸葛亮说自己水、步、马、车战皆能,不似周瑜只会水战。周瑜知道后大怒。要自去断曹操粮道。诸葛亮劝以断粮道必被擒,应先决水战,挫动曹军锐气。

38.草船借箭

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39.周瑜打黄盖

周瑜利用蒋干让曹操杀了蔡瑁等人,又将计就计,利用蔡中、蔡和行反间计。老将黄盖愿意行苦肉计,让周瑜痛打自己,然后诈降曹操,为火烧曹军立下大功。

40.借东风

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在南屏山建起七星坛,祭来了东风。周瑜派人去斩诸葛亮首级。诸葛亮在赵云救护下,脱离了江东。

41.华容道

赤壁大败后,曹操率残军来到华容道,被关羽拦住去路。曹操无奈之下,上前求情。关羽为当初恩义,放走了曹操、张辽等人。

42.一气周瑜

周瑜率军攻打南郡,至南郡城下,却被诸葛亮假以兵符先夺取襄阳、南郡。周瑜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43.关羽义释黄忠(战长沙)

诸葛亮分遣诸将,进取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关羽在长沙城下大战黄忠,关羽用拖刀计,黄忠马失前蹄被捉。关羽义释黄忠,二人互生企慕。长沙太守韩玄疑黄忠通敌,将他推出处斩。魏延斩韩玄,救黄忠。献了城池。此后,黄忠闭门不出,关羽登门相请,他才出来投降。

44.甘露寺

孙权用周瑜之计,引刘备入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后来刘备用孔明计,在甘露寺被吴国太召见,成了东吴的女婿。

45.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夺回荆州,孙权用周瑜之计,引刘备入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刘备用诸葛亮三个锦囊,利用吴国太,智激孙夫人,打败追赶的吴兵,顺利回到荆州,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46.二气周瑜

刘备带孙夫人回去。孔明派兵迎接刘备,让关羽等人设下埋伏,截击周瑜,并让士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金疮迸发,不省人事。

47.三气周瑜

为要回荆州,周瑜再用计策,明取西川,暗奔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安排好四面埋伏截击。周瑜败回,气怒而死。

48.卧龙吊孝

周瑜死后,孔明带赵云冒险至柴桑吊丧,奠酒祭读祭文。并在走时结识了名士凤雏庞统。

49.曹操割须弃袍

曹操进兵潼关讨伐马超,马超带西凉兵大败曹兵,并入中军捉曹操。曹操逃命中,西凉兵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急忙脱下红袍,西凉兵又叫,长髯者是曹操,曹操急忙割断胡须。

50.反西凉

曹操诱杀西征将军马滕,马滕之子马超起兵报仇,在渭水两岸一再击败曹军。曹操在危败的时候,坚守正面,分兵迂回,稳定了局面,然后行使反间计,造成西凉将帅之间的矛盾,终于击破马超,扭转了军事上的颓势。

51.赵云夺阿斗

刘备远涉西川。孙权欲乘机夺取荆州,以密信骗取孙夫人带阿斗往东吴。赵云知道后,带兵追赶,并跳上孙夫人的船,夺回阿斗。

52.张松献地图

益州牧刘璋探知东川张鲁有进图西川之意,派张松到许都夜见曹操,请求救援。张松因曹操傲慢无礼,便到荆州会见刘备,献出西川地图,劝他进取西川。刘备借共御张鲁之名,提兵进川,袭取涪关,进兵雒城。魏延争功至败,幸亏黄忠的救援,转败为胜,夺了城外寨子。兵抵雒城城下。

53.落凤坡

庞统统兵前往雒城,至落凤坡,遭遇张任伏兵,庞统连人带马死于乱箭之中。时年36岁。

54.张飞义释严颜

张飞进军入川,至巴郡城下,守将严颜据城固守,张飞连日不得攻城,情急之下,施计捉住严颜。严颜拒不投降。张飞为严颜所折服,赞之为豪杰之士。严颜感其恩义,遂降。

55.取成都

雒城守将张任在落凤坡设下埋伏,乱箭射死庞统。刘备进攻受挫,不得不向诸葛亮求援。诸葛亮分兵两路西上,在雒城和刘备会师,设计擒杀了张任。刘璋只好与张鲁联盟,派马超抵御刘备。诸葛亮使反间计收降了马超。刘璋投降,刘备尽有两川之地。

56.单刀会

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57.管宁割席

华歆与管宁共读,华歆羡慕富贵,管宁遂割席与之绝交。

58.濡须之战

曹操平定了汉中,要先取吴,后灭蜀,统一中国。东吴在濡须口筑了船坞,凭险拒敌。曹操数次进攻,攻不下长江天险,只得议和退兵。从此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59.定军山

黄忠攻克天荡山后,带兵攻打定军山,黄忠利用和曹军交换俘虏的机会,逼到定军山下,占领了对山,并在敌人疲惫的时候,突袭曹兵,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大军来争,又被黄忠、赵云并力杀退。刘备得了许多地方,自立为汉中王。(赵云后被封为虎威将军)

60.杨修之死

阳平关之战中,曹操进退两难,遂以“鸡肋“为夜间口号。行军主薄杨修知道后,便准备归程,大将夏候惇也准备行装。曹操知道后,以”乱我军心“之罪斩了杨修。61.水淹七军

孙权因西蜀拒绝交还荆州,非常愤恨,与曹操结盟,共图荆州。关羽得讯,起兵突袭襄阳,杀败曹仁,乘胜进攻樊城。曹操忙派大将于禁、庞德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关羽设计掘开襄江,水淹曹军,斩庞德,擒于禁,威名大震。

62.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不能运动。名医华佗前来医治。关羽一面和马良下棋,一面伸右臂让华佗用刀刮骨,谈笑自若,全无痛苦之色。华佗赞他为“天神”。

63.吕蒙白衣渡江

东吴乘关羽攻打樊城,要夺取荆州。陆逊向吕蒙献计,让吕蒙称病以麻痹关羽,一面让士兵穿白衣扮作商人,攻下烽火台,进入荆州城。

64.关羽大意失荆州

吕蒙为夺取荆州,采用陆逊的计策,自己称病,并让无名陆逊代替自己守陆口,同时派人向关羽求两家和好。关羽上当,被吕蒙白衣渡江夺了荆州。

65.走麦城

荆州失守后。关羽得讯回救,被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麦城粮尽,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了孙权埋伏被孙权所擒,父子遇害。从此荆州归了东吴。

66.华佗之死

关羽死后,曹操患了头痛病,延华佗诊治,华佗要破脑除风,曹操疑是他蓄意谋害,追拷下狱。后来,华佗死于狱中。

67.七步诗

曹操病死,诸子争立,曹丕得华歆、贾诩等谋画,即位为魏王,视曹植等为后患,逼曹植七步赋诗,又逼他应声作诗。曹植以诗感之。曹丕后贬曹植为安乡侯。

68.张飞遇害

关羽被害后,刘备欲起兵东征,封张飞为车骑将军,张飞因兄弟被害,常鞭部下。帐下两员末将范僵、张达因未办齐白衣白甲被张飞鞭打,二人便乘张飞酒醉刺死张飞,投奔东吴。刘备遂决意东征。

67.战猇亭

刘备东征,令张苞、关兴为前锋,大败吴将潘璋等,夺得猇亭,关兴杀掉杀父仇人潘璋、马忠,祭奠关公。东吴惧怕,也送回张飞首级及杀张飞的范疆和张达。

69.书生拜大将(火烧连营、彝陵之战)

猇亭之战后,东吴震恐,孙权在阚泽的推荐下,筑坛拜书生陆逊为大都督。陆逊乘蜀兵疲敝之际,用火烧之计,烧蜀兵七百里连营。刘备兵败退入白帝城。

70.八卦阵(孔明巧布八卦阵)

火烧连营后,陆逊引兵往西追赶,进入诸葛亮入川前布设的石阵,无路可出,幸遇孔明岳父黄承彦引出生门。陆逊叹服孔明“真神人也”。遂下令班师。

71.白帝城托孤

彝陵之战后,刘备羞回成都,居白帝城。不久病危。于是请来诸葛亮,吩咐刘禅等子父事诸葛亮,并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

72.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备死后,司马懿向曹丕献计,曹丕命大都督曹真伐蜀,连结辽东、南蛮,五路进兵。孔明安居相府,指挥各处关隘,退了四路敌军;又派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吴、蜀重修旧好,共御曹魏。曹丕闻讯,出兵攻吴,被吴将徐盛用火攻杀败。

73.诸葛亮渡泸水(七擒七纵七擒孟获)

南方部落酋长孟获侵扰蜀境。诸葛亮亲领大军,渡过泸水,深入南方,大小数十战,七次擒获,才收服了孟获。从此以后,在蜀汉的年代里,南方边境上没有再起战争。

74.天水关

诸葛亮出师北伐,先锋赵云力斩魏军五将,进围南安郡。魏大都督夏侯楙据城固守,蜀军攻打不下。诸葛亮设计先取了安定郡,然后攻破南安,活捉夏侯楙,并力进攻天水郡;用反间计收降了智勇双全的姜维,攻下天水,提大军前出祁山,进逼中原。

75.孔明骂死王朗

攻下天水关后,孔明大军进逼中原,曹真派司徒王朗劝降。孔明骂王朗即将归于九泉何面目见二十四帝。王朗听罢,大叫一声,撞死马下。

76.擒孟达

魏将曹真,联络西羌,大举抗蜀,被孔明击败。魏主曹睿启用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带兵去救曹真。司马懿调齐人马,正要进兵,忽然接到新城太守孟达私通蜀国,定期起事的密报。他传令改变进军的路线,乘夜赶到新城,擒斩了孟达。

77.失街亭

司马懿领命出关破蜀。诸葛亮料司马懿必取街亭。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在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建议,屯军山上。司马懿围山用火攻,夺取了街亭。

78.空城计

司马懿夺取街亭后,乘胜追赶蜀兵。孔明让关兴、张苞各引三千士兵作为伏兵,又在身边无大将的情况下,大开四城门,令士兵扮成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见之,恐有伏兵,引军后退。孔明得以从容退兵。

79.斩马谡

诸葛亮用空城计智退魏军,回到汉中。诸葛亮为维持军纪,挥泪斩了街亭守将马谡。

80.八阵图

孔明四出祁山,夜劫曹营,击败曹兵,气死曹真。魏主下诏催司马懿出战。孔明在渭滨布下八卦阵,将魏兵骗过南岸,准备进取长安。司马懿散布谣言,后主听信宦官谗言将诸葛孔明召回。81.诸葛装神

诸葛亮改革军制,把汉中兵马分为两班,实行保养兵力,轮替出征。他令都护李严负责供应军粮,便率领大军,五出祁山,乔扮神鬼,迷惑了魏军,抢割了陇上小麦,争得了军事上的优势。(不料李严因军粮不济,恐诸葛亮问罪,竟捏造吴军图川的消息,向祁山大寨告急。诸葛亮用埋伏计射死魏军名将张郃,全军退回汉中,查明李严谎报军情,将他依法办罪,又访得李严的儿子李丰很有才干,毫不迟疑用为长史。他便重新练兵积粮,再等伐魏的机会)

82.木牛流马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解决运粮草等问题,命一千匠人制作木牛流马。并利用木牛流马大破魏军。

83.上方谷

司马懿追赶魏延来到上方谷,以为来到蜀兵屯粮之所,实际是中了诸葛亮的伏兵之计。蜀兵用火、地雷等烧得司马父子以为必死无疑。后来的一场大雨浇灭了大火。司马父子杀出谷外。

84.五丈原

蜀军六出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在五丈原,诸葛亮忧劳成病,临终与诸将诀别,并遣表刘禅,安排军国大事。诸葛亮既死,魏延抗命,杨仪、姜维定计斩之,蜀军全师而退。

85.六出祁山

蜀后主建兴四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任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采用马谡之离间计,令其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言,使司马懿被削职回乡。诸葛亮乘此机会,发兵汉中。蜀军一出祁山,直抵渭水,长安告急。马谡自告奋勇往守街亭。司马懿率兵围山,街亭失守,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回汉中。为正军法,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此后,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进展。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积劳成疾,吐血不止。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是年54岁。姜维遵照诸葛亮遗嘱,以木雕为诸葛亮像坐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司马懿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司马懿退兵。蜀汉全国举哀,葬诸葛亮于定军山。

86.三国归晋

司马昭病死,长子司马炎嗣位,废了魏帝,建立晋朝。司马炎用名将羊祜遗策,出兵征吴;吴主孙皓投降,三国归于一统。

2.三国演义的内容 篇二

建立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已在我国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被明确提出。笔者通过对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框架进行比较,旨在为我国审计机关绩效报告的编制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英国审计署自2003年开始发布《年度报告》,绩效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

绩效报告主要由引言、审计长致辞、审计署简介、审计工作的五种类型、审计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治理与风险管理、资源报告、可持续性报告、财务影响等构成。

1. 审计署简介。

简要介绍审计署的职责和作用、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经费来源、组织架构、审计战略和目标、审计工作类型、组织规模、审计绩效。

2. 审计工作类型。

主要介绍审计机关的业务类型,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洞察和调查、为国会决策提供支持、国际合作与交流。

3. 审计绩效。

着重阐述审计工作对节约公共资金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国会对审计鉴证报告的信任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审计机关在核心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审计机关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

4. 人力资源管理。

介绍审计署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情况、员工满意度、打造复合型审计组织的目标完成情况等。

5. 组织治理与风险管理。

阐述审计署的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情况。

6. 资源报告。

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通常称之为资源报告,主要由年度工作报告、会计主管责任声明、内部控制声明、财务报表及附注、审计报告五部分组成。

7. 可持续报告。

阐述审计署运营的可持续性等。

8. 财务影响。

包括审计署实现的财务效益、公共账目委员会的独立声明。

(二)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美国审计署自1986年开始,每年发布《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同时它也是一份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绩效报告主要由引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绩效信息、财务信息、监察长视角下审计署面临的挑战、附录等构成。

1. 引言。

主要包括审计长致辞,审计长和首席行政管理官、首席财务官对审计署绩效和财务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声明,审计组织的使命、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战略目标、绩效评价方法。

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简要介绍组织绩效与资源运用情况,包括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组织面临的挑战、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因素等。

3. 绩效信息。

本部分是绩效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组织实际绩效、下一年度绩效计划、项目绩效等内容。

4. 财务信息。

本部分详细阐述审计署的经费来源和运用情况,具体包括首席财务官致辞、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和附注及解释性信息、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咨询委员会的报告。

5. 监察长视角下审计署面临的挑战。

本部分内容为监察长认为审计署面临的挑战。

6. 附录。

本部分说明数据获取途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

澳大利亚审计署自2001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自身年度报告,绩效信息是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

1. 前言。审计长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重大问题与取得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

2. 审计署简介。介绍审计署的作用和愿景、组织架构、绩效评价流程、关键绩效指标。

3. 绩效报告。报告澳大利亚审计署两类审计项目的绩效:鉴证审计服务和绩效审计服务。

4. 管理与受托责任。揭示澳大利亚审计署的治理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5.财务报表。披露澳大利亚审计署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主要有综合收益表、资产负债表、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构成。

6.附录。披露员工的统计信息、绩效报告摘要、审计长和高级别人员的公开声明、联系方式等。

二、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一)英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英国审计署制定的绩效指标体系涵盖了审计工作的六个方面。

1. 公共资金的节约金额。

该指标通过审计工作实际节约资金与目标节约资金的比较,判断审计绩效。

2. 审计工作产生的积极变化。

它以案例的形式评价审计工作对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测量指标有公共账目委员会建议接受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署提供的改进建议中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工作对财务管理和控制方法产生影响的百分比。

3. 议会对审计署鉴证报告的信任度。

审计署为国会检查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如帮助公共账目委员会调查避税与西海岸城际列车特许权竞争的情况。测量指标为议会查阅审计署鉴证报告情况。

4.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

通过与高级别公务人员和审计委员会主席的独立访谈,获取他们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如帮助政府改进财务管理等。

5. 审计署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

它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反馈,评价审计署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影响。例如:审计署提出改进地方政府校舍维修财务管理的建议、帮助卫生部快速有效地编制报表等。

6. 审计署资源耗费的成本效益。

它是评价审计机关自身的成本效益,测量指标为节约的总成本金额、审计一线与职能部门耗费的资源比。

(二)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美国审计署使用一套量化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这些绩效指标涉及审计结果指标、顾客满意度指标、人力资源管理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四个重要方面。

1. 审计结果指标。

它包括财务收益、非财务收益、以前建议采纳情况和有建议的报告比例。财务收益从定量角度衡量美国审计署业绩,具体计算方法是估计的收益减去执行成本。非财务收益从定性角度计量美国审计署绩效。以前建议采纳情况,考虑审计建议的采纳有个周期和过程,以4年前的年度审计建议已落实数量占原提出数量的比例表示。有建议的审计文书比例,以含一个及以上审计建议的审计文书占审计文书总数量的比例表示。

2. 顾客满意度指标。

它度量美国审计署对国会的服务质量,包括当年向国会提供证词数和审计文书的及时性两个方面指标。

3. 人力资源管理指标。

主要包括招募员工计划完成率和留任率。此外,员工维度的指标还包括在员工发展、对发挥自身才能、对领导能力、对组织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指标。这些数据均通过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得到。

4. 内部管理指标。

内部行政管理服务为审计署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包括信息管理、房屋管理、知识服务、人力资本以及财务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和工作质量是测度内部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三)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绩效指标体系

澳大利亚审计署的绩效指标主要分为三类。

1. 产出指标。

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数量、其他类型鉴证报告数量、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报告审计数量;编制的绩效审计报告数量、出具的国防物资重大工程项目审阅报告数量、发布的良好实践指南数量、参加议会所属的各个专业委员会会议的次数或提交给他们的文书数量、年度开展审计项目的数量;参与促进公共部门审计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次数。

2. 关键绩效指标。

议会采用财务审计建议占全部财务审计建议的百分比、公共部门中认为审计署的产品和服务有价值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中认可绩效审计报告中建议的百分比、被调查的议员中认为审计署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改进公共部门管理的百分比。

3. 成本效益指标。

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的成本效益比、绩效审计的成本效益比。

三、评价和启示

纵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审计署绩效报告的内容构成和绩效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审计署绩效报告存在以下特征。

1.战略规划与年度绩效计划起提纲挈领和具体指引的作用。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均介绍了审计机关使命、战略规划、年度绩效计划、组织结构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组织使命引领者组织目标的制定,战略规划对年度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年度绩效计划成为联接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报告的桥梁。

2.绩效报告将审计活动的结果作为核心内容。长期以来,以投入产出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理念占主导地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绩效报告中,处于应用的初始阶段,仍不成熟、不完善。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共部门活动的产出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结果或与公共资源的使用绩效和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紧密相连,才应是最重要的绩效指标。对审计活动结果的愈加重视,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绩效评价回归本质的表现。将审计活动的结果作为重点,是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绩效报告的相通之处。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审计署将改进公共服务质量与审计建议采纳情况作为审计绩效的重要内容,美国审计署将审计活动产生的财务和非财务收益等作为审计绩效的重要指标。

3.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绩效报告的骨架。绩效指标体系对绩效测度进行明确化和具体化,是否拥有健全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否对审计绩效做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绩效指标体系应满足指标要素齐全适当、指标功能匹配、适应多方信息需要的要求,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进行解剖和分析,对照相应的绩效基准,对审计绩效进行综合评判。绩效指标在英美澳三国审计署的绩效报告中均被作为重要内容。

4.完备的绩效数据收集方式和流程是绩效报告的关键。绩效数据的收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收集统计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和决定绩效评价结果。要做到方法科学、流程合理有据、时间及时有效,并非易事。美国审计署绩效报告在附录中,详细地说明了各个绩效指标数据的来源。例如,财务收益和非财务收益数据来源于业绩报告系统。该系统的业绩数据经由审计组填报、校对和核准后,审计政策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审阅后自动生成。带有审计建议的审计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库,该数据库每日更新;审计建议执行百分比数据来源于一是公开数据库,二是审计人员跟踪建议执行情况并更新的数据库。英国和澳大利亚仅在报告中说明了部分数据的获取方式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调查。

5.综合绩效报告是解除审计机关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文件。绩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已被引入到政府的公共部门。与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不同,政府只能靠全面披露政府绩效信息来解脱其公共受托责任。然而,绩效信息如何列报却一直存在争议。一是预算组织或研究者建议编制独立的绩效报告。美国政府财务官协会(GFOA)与全国州和地方预算顾问委员会(NACSLB)一致建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增加对绩效衡量的使用,而不仅是将其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二是财务会计组织或财务研究者,力主扩展财务报告范围,使其包含绩效信息。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在第1号概念公告中,将反映受托责任确定为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该机构还主张扩展财务报告的范围,使其包含服务努力和成就。我国学者李建发和张曾莲认为,建立政府绩效报告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各国审计机关的普遍做法是编制包含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在内的综合绩效报告。无论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年度报告》,还是美国审计署的《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都将绩效信息与财务信息并重,进行综合绩效报告的编制。绩效信息意在解除审计组织对其所用可得资源、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实现目标进行报告的责任。财务信息重在解除审计组织当期活动遵守了有关公共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公共决策责任,以及未来运营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英国中央政府部门的年度财务报告通常称之为资源报告

[2]Insight and investigations,在2013年4月以前称之为绩效改进工作(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ork)

[3]资料来源于美国审计署网站,美国审计署在1986-1998年发布《年度报告》,1999年开始发布《绩效与受托责任报告》

3.筷子的“三国演义” 篇三

中、日、韩三国都有使用筷子进食的文化,但由于历史和本土化的影响,筷子在三国之中不尽相同。

★中国的筷子

中国是筷子的鼻祖,相传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中国使用的筷子长而直,末端是钝的,我想,这是体现了汉民族普遍不具攻击性的特点吧。

中国人使用筷子很讲究,有礼仪上的讲究,也有禁忌上的讲究。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用嘴含住筷子,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等等,这是礼貌,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礼貌。

与筷子有关的民间禁忌也有很多,比如在用餐过程中桌面上不能摆放长短不一的筷子,造成“三长两短”的局面,这是很不吉利的,寓意着“死亡”;又如用筷子敲打碗盘,民间就有“敲碗敲筷子,讨吃一辈子”的说法,寓意着“贫穷”等。

★日本的筷子

日本人称筷子为“箸”,念作“はし”(hashi)。古时的中国人也称筷子为“箸”,可见,日本人使用筷子进食是师承古代中国的。筷子到了日本除了变成“箸”外,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筷子的样子变了。中国的筷子是长而直的,但日本的筷子比起中国的是要短一些的,从粗到细,到了末端就成尖的了。这跟大和民族的特性也很相似,他们很有攻击性。把筷子末端造成尖的,是跟大和民族的饮食文化有关。日本人靠海吃海,自古以来就以鱼类等海产为主要的肉类食材,鱼类多刺骨,尖的筷子有利于日本人挑刺骨。

其实,日本人关于筷子的禁忌更多。这不是源于迷信,而是日本人的繁文缛节太多了,连吃个饭的礼节也比别人多。据说日本有25种有关筷子的禁忌,除了与中国民间相同的禁忌之外,还有以下禁忌:像小朋友那样用手握着筷子;两根筷子交叉;拿起筷子举棋不定;用筷子插着取起食物;夹起食物时汁或汤不停滴在桌面上;把碗放到嘴边,用筷子把食物拨进嘴里;把筷子放进嘴塞食物;筷子拿在手里却不用,一手空拿筷子,另一手端起碗喝或吸食,这在日本会被视为是乡下人的举动;把筷子放进口里吮吸;前一口菜还没有吃完就抢着用筷子夹其他食物;用筷子拨动或移动碗碟;用筷子指人;用筷子敲碗碟催促别人;把筷子架在碗上;用筷子剔牙、咬筷子、用手甩落筷子上的汤汁;在碗或盘子的汤中洗筷子;用筷子向他人的筷子传递食物;筷子移到碟子前又不去夹菜;用嘴唇或舌头整平、理顺两根筷子;用筷子在盘子中翻来翻去挑食物等等。

★韩国的筷子

4.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介 篇四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线装本(广陵书社)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三国时期地图《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一书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又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真实的曹操是有不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薄云天”。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5.《三国演义》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 篇五

2、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

3、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19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21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5、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至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6、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7、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8、周瑜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9、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10、赵云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后人有诗赞赵云说: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6.三国争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六

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着,为中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那时候人们都很朴实,所以才会有演义的故事。现在的人都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不像过去那么朴实了。

作者把36计融入了进去,成功刻画近500个形象人物。

虽然有一些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写书,总得有一些虚构的事实好的。

诸葛亮聪明过人,但是有一些事情不是诸葛亮做的。而是作者有意加进去的,把诸葛亮都神化了。6出祁山,空城计,火山赤壁,华容道之类的等等等都是罗先生编的。

7.浅谈《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篇七

关于赵云, 《三国志、蜀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以下都是引用赵云的传记, 故称《赵云传》) 对其有明确的记载, 加上裴松之做注时所引用的《云别传》使赵云这个形象非常的丰满。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有几件大事大书特书, 就是上面说的长坂坡、截江救阿斗、被封五虎将还有就是失街亭一回唯独赵云那路大军没有失败。

首先说赵云的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事, 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写得最精彩, 也是赵云少有的精彩情节, 一人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战将五十余名, 砍倒大旗一面、夺槊两条, 而且还成功救出了阿斗, 可谓是战神。但是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或者说可疑。

这段历史明确地记载在《赵云传》当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 弃妻子南走, 云身抱弱子, 即后主也, 保护甘夫人, 即后主母也, 皆得免难。”语言只有寥寥几句, 就把这件事情交代得非常清楚了, 其中并没有提及七进七出的事, 现在也没有任何可靠的史料记载赵云有过七进七出。只能说这件事大体上是有的, 但七进七出大概是罗贯中杜撰的。

其次就是截江救阿斗, 这件事在陈寿写的《赵云传》当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反倒是在裴松之引用的《云别传》当中提及了一嘴:“权闻备西征, 大遣舟船迎妹, 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 云与张飞勒兵截江, 乃得后主还。”

这件事罗贯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 但是这个调整足可以塑造赵云这个人物了, 那就是赵云是和张飞一起率领水军拦截孙夫人的船把阿斗要回来的, 而并不是赵云自己得知消息追击在先, 而张飞率领水军截击在后, 但是这一改, 却把赵云智勇的形象刻画得淋漓极致。

再次就是赵云被封为五虎大将, 这个我想可能是个小小的误会。因为刘备根本就没有封过什么五虎大将, 要是有也是四虎大将, 即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被封为前、后、左、右四大将军, 根本也没有赵云什么事儿。

最后就是失街亭时候的赵云, 按《三国演义》上说是蜀国各路大军都遭到惨败, 唯独赵云那一路不但没有失败, 而且赵云还斩杀了魏国的先锋, 丝毫没有受到损害。回来后诸葛亮赏赐了赵云。但事情并非如此, 按《赵云传》上说:“云、芝兵弱敌强, 失利于箕谷, 然敛众固守, 不至大败。军退, 贬为镇军将军。”从这个记载来看赵云是失败了的, 但是他能把部队召集回来, 顽强守护没有遭到大的失败, 回来是被贬官了, 而不是赏赐。但罗贯中这么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 因为《云别传》是这样记载的:“亮曰:‘街亭军退, 兵将不复相录, 箕谷军退, 兵将初不相失, 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 军资什物, 略无所弃, 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 亮使分赐将士, 云曰:‘军事无利, 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 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可见这件事两部史书记载是有歧义的, 罗贯中为了赵云的形象采取的应该是《云别传》的说法, 但是也经过了一定的美化描写。作者本身倒是更倾向《赵云传》的说法。

以上四件事是赵云一生比较重要的事件, 其他的还有赵范让赵云娶寡嫂樊氏;成都劝刘备不要大加赏赐;被称为虎胆将军;劝刘备不要伐吴四件事。这四件事《三国演义》的描写和《赵云传》或者是《云别传》的记载基本上一致, 没有太大出入。

那么为什么要把赵云塑造成一个百战百胜、战功奇出的智勇将军呢?

首先, 虽然赵云的传记虽然只有三百余字加上裴松之引得注也不过千字, 陈寿对赵云很是青睐, 不仅把他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个人写入一个传记, 而且对陈寿对赵云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把他和黄忠比作刘邦手下的大将灌婴、夏侯婴。这就为以后《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奠定了史料的基础。

顺便说一下陈寿写的《三国志》是可靠的, 因为虽然蜀国没有修史的习惯, 但陈寿本人是蜀国人, 他的父亲是诸葛亮手下的官员, 他的老师是谯周, 所以他和蜀国的联系是紧密的。加之他写《三国志》的时候三国的历史刚刚结束50多年, 有些事是可以考证出来的。而且他写的《三国志》也有良史之称, 所以《三国志》所记载的大体上应该是事实本身。

其次自程朱理学以来, 以刘备为正统, 尊刘贬曹的思想日趋严重。但是从历史上看刘备蜀汉集团的文臣武将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无法和曹操的曹魏集团相比的, 甚至连东吴都有所不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对刘备的手下进行大幅度的美化, 到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更是达到了顶峰。赵云就是其中最佳美化对象之一。因为赵云和其他人相比就像是一张白纸, 虽然有历史记载, 但是却不像别人记载得那样详细, 他的记载很是寥寥, 顶多算是个梗概, 所以在大的历史不变的情况下给了作者更多的想象、创作和发挥的空间。

所以赵云被塑造成一个百战百胜、忠勇直谏、为蜀汉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形象。到了现代人的眼中, 他的完美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他的形象甚至超过了武圣关羽的形象。更创造了在《三国演义》中斩杀大将最多的头衔, 有名字的就达27人。

8.移动巨头的“三国演义” 篇八

这是一个崭新的战场,传统的互联网边界已经荡然无存,阿里巴巴不再只做电商,腾讯不再只做社交,百度不再只做搜索,新一轮的BAT战争,注定将在互联网行业出现世界大战级的爆发,无人能够幸免,无人想做输家。

移动互联的大门背后,遍地黄金。1800年前的三国演义,正在重新上演。

意外爆发

仅仅几年前,无线互联网还是一个快要被玩坏了的概念。爱立信中国区负责人张醒生描绘的无线互联网,还是一派手机短信满天飞的蛮荒景象。在经过无数次缺乏新意的重复之后,这个词成功地让听者充耳不闻了。

但最近两年,事情起了变化。人们不知不觉中习惯了用手机上网搜索、聊天、购物、玩游戏、看视频,花在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古人描述手不释卷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恰好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手机和各种Pad的使用频率。

正如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所言,“无线互联网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互联网服务无处不在,用最方便、最低廉的方法让互联网全面融入生活,Always online.”

回顾无线互联网的神奇崛起会发现,微信的时间曲线几乎与之重合。这连它的开发者腾讯也感到意外。

如同企鹅通常做的一样,一开始,微信只不过是一个克隆版。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是加拿大移动IM服务提供商的“Kik Interactive”。2010年10月,Kik推出两个星期内席卷了100万用户,这款基于移动设备的社交工具,吸引了腾讯的视线。当时的硬件背景是,随着智能手机硬件功能的提高,尤以Iphone 3GS的发布为代表,引发了一场移动端应用的开发浪潮。腾讯也在寻觅走出PC占领移动端的社交工具。

Kik推出仅3个月后,微信1.0神速面世,相比Kik,只多了发送照片的功能。如果仅此而已,微信可能走不到今天。何况在微信之前已经有另一个克隆品前辈,小米公司推出的米聊。米聊稍早于微信,一开始也笼络了大批用户。所以微信推出时,已经有一个对手挡在路上,要想成功,必要有过人之处。

微信的成功秘诀是几次漂亮的改版,而每一次改版,都有让用户惊喜的地方,用户黏性随之增强。

首先是微信2.1,实现了和QQ互通,用户可将QQ好友添加到微信中来。QQ通讯录是腾讯的王牌,15年积淀的熟人社交网络,相当于一味即刻见效的春药。有人这样形容,“相比起移植人人社交体系的米聊,微信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打通QQ之后,微信的用户数马上就勃起了。”

微信2.5,可以查找附近的人,后来进一步推出“摇一摇”,增加趣味和刺激的同时,帮用户拓展社交网络,这项LBS(实时地理位置)功能,迅速成为男女约会的利器。

微信4.0推出了用户像册,好友可以添加评论,这使其社交功能更加形象化。

微信5.0,推出公众号和微信支付以及微信游戏。公众号相当于一个自媒体平台,可以让用户选择并触碰信息发布者,在媒体功能之外,兼具微信营销的无限潜力。

而通过微信支付,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在线支付不断拓展。通过微信支付,腾讯实现了社交IM与电商的闭环。

2011年初发布后,微信以极简的设计风格,强大的用户黏性,丰富的社交和媒体功能,成为移动端的IM霸主,第二年即累积了2亿用户。2013年结束时,微信用户超过6亿,其中包括1亿海外用户。微信海外版WeChat的推出,被视为腾讯出海战略的重要一步。

腾讯市值已突破1200亿美元,高过麦当劳、波音,但腾讯还从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证明自己。凭借微信,腾讯拿到了无线互联网的船票,这张船票还有可能在无线互联网时代为腾讯赢得世界尊重。

这张船票,阿里巴巴求之而未得的。

边界消失

大概没有什么比微信更能刺激马云的。不光因为微信在无线互联网上难以置信的成功,马云更深层次的焦虑是,微信打破了互联网的公司的业务边界,改写了游戏规则,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扮演了游戏规则制订者的角色。微信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预测:PC互联网时代默认的互联网默认边界将不复存在。

在PC互联网时代,BAT三足鼎立的格局牢不可破,腾讯做社交、百度做搜索、阿里做电商,边界清晰无比,任何跨界之举,最后都被证明是失败和图劳。

过去10年,腾讯与阿里在PC端只有过一次交锋。腾讯成立拍拍网购时,跟淘宝有过小规模的同业竞争。

在淘宝面前,拍拍迅速败下阵来,它体量太小。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睥睨天下,就是因为其巨型体量,以及阿里对商家的强大控制力。在阿里人看来,跟天猫开打的京东不是一个重量级,苏宁的体量也不够,更别提像门外汉一样的拍拍和QQ网购了。

阿里与百度也曾有过边界纠纷。

阿里为防止百度从淘宝抓取数据,2009年与百度决裂,屏蔽了百度搜索,淘宝网中的所有页面、内容都无法进入百度的搜索结果,阿里巴巴以这种决然之举避免受制于人,并开始做自己的搜索引擎。但到目前为止,阿里云搜索仅仅定位于为淘宝客户提供商品和商家搜索,有着小王国式的清晰边界,并未向百度宣战。

有着每天1亿多无线活跃用户的百度,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最少危机感,只要把守住搜索金矿,基本不越雷池。但腾讯却一刻也没闲着,微信如同一股春风,吹醒了企鹅的扩张意识。腾讯已经不满足于主要盈利来自虚拟产品的布局。

腾讯通过入股易迅,弥补了拍拍和QQ商城的短板,给淘宝和天猫贡献了一个对手。他还效仿老对手马云,试图进入保险和银行业,这些传统的金融产业素由国有企业把持。腾讯对电商、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跨界,意味着腾讯和阿里的业务边界已经全然模糊。

在PC互联网时代,双方最大的差别是:阿里拥有一个PC时代的淘宝生态,腾讯有一个QQ用户群生态,一个偏重2B(面向商户),一个偏2C(面向消费者)。

但在无线互联网时代,这种差别正在渐渐消失,旧的疆界已被宣布作废,双方都插足对方界内,一场为重新勘界而进行的大战一触即发。微信支付就是导火索。

2013年夏,微信支付上线后,便捷及安全性媲美阿里引以为傲的支付宝,这冲击了马云的心理底线。电商(淘宝)、金融(支付宝)原是阿里巴巴的地盘,而腾讯通过微信,闯进了阿里王国,这是国王所不能容忍的。

“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在阿里巴巴中层动员会上,马云丝毫不掩饰他的焦虑。“腾讯正在凭借微信不断挑衅阿里的边界,不管是出于防御还是主动出击,阿里都该有所行动了。”

如果把腾讯说成唯一的跨界入侵者,显然有失公允。因为阿里也在对腾讯做同样的事情。阿里的旺信,可看成是QQ的电商克隆版。2013年9月发布的来往,可看成微信的翻版。阿里早在2年前就已着手准备来往。遗憾的是,来往的产品路径是先PC后无线,比起直推移动端的微信慢半拍。

来往和微信的较量开始还比较幽默。来往的LOGO神似微信,只在中间“多一点”,以示调戏。为了不比来往“差一点”,微信最新LOGO又比来往“多一点”。

接下来,双方图穷匕现。来往先是屏蔽了淘宝商户的微信来源,随后,微信屏蔽了来往,进而,整个淘宝网屏蔽了微信。阿里旗下产品纷纷开始跟微信断绝关系。阿里刚入股的新浪微博,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功能。

并购大战

放在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背景上看,来往和微信两个IM(即时通讯工具)之间的互相屏蔽,只能叫做摩擦。新一轮的TA之争之所以首先在IM上发生冲突,只不过因为腾讯和阿里都发现,IM正在成为移动化电商最好用的一个工具。

巨头和土豪们对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判断和布局,有着惊人的一致,看一下2013年无线互联网并购案,立刻就能嗅到大战的味道。

2013年堪称巨头们并购最活跃的一年,以交易额排名前10的并购中,BAT占据8席,每一笔并购背后,都有抢夺无线互联网入口的明显意图。

阿里在2013年有4笔并购,分别是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4.6亿美元入股海尔电器,2.94亿美元入股高德,2亿美元投股天弘基金。

新浪微博是可以对抗微信的另一个社交移动入口,入股海尔电器表面上是共同享用面向三四线城市的日日顺物流,深层次则隐含着阿里对三四线城市移动化电商需求的野心。高德地图为阿里的移动化战略提供了强大的LBS(定位服务)支持,天弘基金则为余额宝这一极具创新精神的金融类应用提供了温馨的后花园。

在单笔并购金额而论,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排名第一。百度通过这笔交易,共收购网龙拥有的91无线57.41%的股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的10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据互联网分析人士刘兴亮透露,2007年网龙收购91无线时只花了10万元人民币。

91无线号称国内用户最多的智能终端管理工具,也是一个跨终端、跨平台的内容分发平台。2012年91无线业务营收达2.8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阿里和百度都有意收购91无线,从结果看,应该是百度出价更高。互联网分析人士认为,百度在无线互联网上布局晚,颇遭诟病,觉醒后又过于急切,财大气粗,肯出高价,91无线本是优质无线入口,跟百度的业务有很多互补之处,用资本买移动入口,看起来略贵,还是值得。

百度花1.6亿美元控股团购网站糯米网,被视为对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这一无线互联网电商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比之下,百度花3.7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PPS,则深具提前布局4G意味。中国无线互联网正在迈入4G时代,无线网络带宽提速20~30倍,公认为最先爆发的将是无线视频网站。百度之前收购的爱奇艺网站与PPS业务合并后,全平台用户规模、时长将达到行业第一,届时,百度爱奇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电视台。从对网络视频的介入程度看,百度已经布署重兵,准备守住互联网电视和手机视频入口,跟阿里魔盒、小米盒子、乐视TV展开一番恶战。

腾讯2013年只有一笔并购,以4.48亿美元成为搜狗第二大股东。腾讯总裁刘炽平最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腾讯做了7年的搜索,效果差强人意,搜搜的服务器数量是搜狗的三倍,但市场份额不到搜狗一半,说明已经出现大公司病的某些症状。

但是最终促使腾讯高层决定放弃控股立场入股搜狗的原因,与360有关。

在搜索领域,百度稳占半壁江山,360推出的PC和手机浏览器占据了20%的份额,如果360合并搜狗将占据30%,三分天下,搜搜将出局。所以权衡市场变化,腾讯决定与搜狗合作,以打击360。刘炽平的潜台词是,腾讯无论如何不会放弃搜索引擎,因为在无线上的搜索将是新的游戏规则,由于百度巨人转身缓慢,周鸿掉、王小川都看到了做手机搜索的机会,腾讯自然不能放弃这个离电商最近的金矿。

海啸降临

无线互联网犹如一场由海底升起的海啸,以席卷一切旧秩序之势,汹涌而至。每天在互联网上捕捉商机的互联网从业者最先感受到最近两年的巨变。虽然他们“不知道无线互联网时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马云语)”。

数字说明一切,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继续维持在10%左右,但智能手机却是翻番增长,如今用户已超6亿。从PC到无线,变化来得如此突然,旧的互联网门户模式已经被颠覆。腾讯社交在PC端的下降和移动端的增长非常明显。腾讯网的PC用户和阅读量略有下降,但移动端却在非常快地增长。这说明移动端是一个新的增量,手机游戏亦然,韩国的KaKaoTalk无线游戏一个季度的流水已近2亿美元,这是巨大的新增市场,足以说明无线互联网的颠覆性。

即使在刘炽平看来,无线互联网的变化也很难预测,因为变化是突然的、新增的、全新的,所以需要用无线互联网思维去思考。

所以,把中国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部归功于微信并不客观。近两年,移动终端的硬件同样瞬息万变,手机屏幕高清化,中端机CPU标配从2核到4核再到8核,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软件和硬件的完美契合,造就了生猛、与众不同的中国无线互联网发展模式。

甚至可以说,中国无线互联网已经走出了一直模仿从未超越的魔咒。拿微信的原型Kik来说,它的运营商就没有像现在的微信一样,紧密结合用户的电子商务和O2O需求,使之成为一款超越IM的吸金利器。

雷军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新一代IT企业家代表,他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移动终端生产和营销模式,并迅速取得了成功。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不同的行业正在出现另一个雷军。周鸿掉也是一个颠覆者,他将杀毒软件从天经地义的收费变成了免费,并迅速看到了无线互联网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巨大空白,使360软件成为占据无线入口的第一批土豪。

阿里人经常引为自豪的是,在大趋势的判断上,阿里巴巴还没有犯过大错。

无线互联网对马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他把上万员工的阿里巴巴重新塑造成一个创业型的公司,25个事业部,超扁平的管理架构,马云像个赌徒一样,赌All in 无线。

上一篇:中山王鼎铭文释文对照下一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