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2024-07-30

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19篇)

1.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一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其次,实现“”的现实选择。我国经济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以上海为例,2006年每增加一张养老床位,必须投入5万到15万的资金成本。上海2006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5%,如果未来三年要提高到3%的话,就要净增加3万张左右的床位,以每张床位平均投入10万元计,那就意味着三年内需投入资金约30亿元,这显然是当前国力所不能承受的。在我国“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再次,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2007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其中级以上的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达到56.1%,与发达国家70%至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5%至8%左右。根据调查,我国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需要聊天解闷儿的占13.79%。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

最后,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对养老服务的形式、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更加具体化。因此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根据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07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现在万福年华居家养老服务以专业化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人性化服务,提倡以老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旨在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上门服务,围绕“生活帮助、卫生协助、精神慰藉、慢病护理、康复护理”为核心的一体化居家养老模式,让老人更加舒心的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让子女更放心。

2.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二

文章以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 结合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 从政府主体的角度入手, 针对数据和资料中显示的现实问题, 为保定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出可行性意见, 为提高老年人养老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一、政府大力宣传, 促进观念转变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保定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的了解总体程度还很低, 很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优越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制约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与社区、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共同合作, 利用条幅、标语、报纸、电视等媒介对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 从而增进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了解, 促进居家养老事业的推广和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 出台政策扶持

政策和制度的大力扶持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坚强后盾, 各级民政部门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管部门, 应该仔细领会中央下发的有关养老服务文件的精神, 细化解释中央政府出台的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 切实落实十部委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积极关注本区域整体性的社区服务需求, 制定适合本地区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和操作方案, 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运行中, 切实履行监督和评估职能。

三、政府分类补贴, 多元筹资机制

通过对保定市试点社区的访谈, 我们发现:政府对社区老年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 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 补贴方式缺乏系统性。为改变以上现状,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 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机制, 进行分类补贴

加大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专项投入, 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专职人员费用、社区为老服务项目运作经费方面, 政府应切实落实资金款项。各级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按照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等不同状况把老年人分成不同的类别, 分类补贴。同时针对社区服务的专项资金建立制度化的公共预算, 落实公示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

(二)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多渠道筹集社区养老服务资金

政府在增加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保障的财政支出的同时, 还要注意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 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多种形式收集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具体可参考一下方案。①市政一级, 通过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服务。②在街道和社区层面上, 广泛动员社区关系网络资源, 与社区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驻区单位、社区成员建立起良好的联谊机制, 积极募集社会捐助资金, 建立公开、便捷的社区服务资金捐赠平台。③设立专项福利彩票, 筹集服务资金。

四、政府统筹规划, 完善服务体系

(一) 提升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1.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

如表1所示, 老年人对服务人员提出的要求很高, 其中对护理 (58.5%) 、老年保健 (54.5%) 、以及急救 (43.7%) 的要求最多。可以将居家养老服务与4050人员再就业相结合, 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知识培训。此外, 在对服务人员, 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之外, 还应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 使其树立职业信仰, 明白自身职责之重大, 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去。

2. 组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

近年来,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精神的广泛传播, 社会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纳。在居家养老服务中,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开展工作, 在开展服务的相关机构和场所发挥决策和指导的作用。很多高校均已设立社会工作专业, 社区可以进行校园招聘吸纳人才, 或者使用系统招聘的方式进行招募。

(二) 促进服务机构高水平服务

1.完善服务机构的准入和淘汰机制

完善服务机构准入机制, 有利于在众多参差不齐的服务机构中, 遴选出一些真正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取得服务资格的机构, 要与其订立服务合同, 对服务机构的具体职能进行详细约定以法律条文对其服务的提供过程进行约束, 避免因权责不明确造成的民事纠纷, 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中居民的满意度。

2.完善针对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

调研发现, 目前, 保定市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尚未形成一个有效地监督机制。为更好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采取服务机构内部监督、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社区监督、群众监督与“第三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保障老年人能享受到高质量、高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

3. 政府政策激励发展特色养老服务

丰富多样的服务形式有利于老年人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服务方式。比如民政部门还可以选择发放老年服务消费券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补贴, 持券老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机构, 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服务机构中来, 从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效率。

(三) 倡导服务体系层次化1.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1.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保定市各社区中, 只有一小部分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 并且其服务内容也非常有限, 服务面较窄,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应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精神慰藉等诸多方面,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2.构筑层次化服务体系

保定市老年人在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经济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 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老年人, 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比如可以针对身体状况不同的老人提供多样的医疗保健服务套餐, 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文娱服务项目, 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开展不同的特色主题活动, 以满足各层次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四) 建立监督评估规范化体系

从问卷和访谈中了解到, 保定市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监督和评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 服务的保障程度大多依靠服务提供方的自觉自律, 服务质量的好坏存在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服务提供方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缺乏约束力, 居家养老服务在实际运作中缺乏规范性。针对以上现象, 政府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 对资金使用、机构运行、人员服务等进行监督。同时推行评估机制, 对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资格认证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 在科学、统一、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下进行评估, 以确保政府补贴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帮助的老人身上并确保服务提供方的服务质量。

(五) 动员社会力量合作式参与

在组建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团体的基础上, 政府还应当看到社区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 将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在保定市典型社区中, 放宽对民间组织的准入限制, 借助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民间志愿团体等社会力量, 为居家养老市场提供服务。另外, 可以将义工、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织起来, 开展经常性的文娱联欢和老年关怀活动, 满足老年人在养老物质需求之余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3.日本老年人为何青睐居家养老 篇三

笔者曾在日本一些地方城市做调查,发现由于当地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去生活,加之年轻夫妻不生或少生孩子的现象突出,导致当地老年人口比例攀升,年轻人寥寥无几,老年人比比皆是。

同时,由于购买力下降,一些原本繁华的商业街萧条冷落,经济不振,城市缺乏活力。养老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我们与当地日本人交谈时,养老话题频频出现,显示出日本人对于养老问题的异常关注。

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

战后以来,日本的养老政策经历了从家庭养老到机构养老,又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的转变。

传统日本社会,针对卧床不起老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进行照料和护理。在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家庭成员轮流照料和护理卧床不起的老人,还勉强可以做到。而战后,随着五六十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日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大家庭不断减少,核心家庭持续增加。家庭成员的减少使得家庭中对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难以为继。另外,传统大家庭中承担照顾和护理老年人的主要是女性,但随着女性高学历化以及女性就业率的不断升高,比起在家里照顾老人,女性似乎更愿意外出工作。

针对家庭出现的这一系列变化,日本政府开始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1963年制定了被称为“老人宪章”的《老年福利法》,强调国家应通过兴建福利设施,对家中养老有困难的老人进行养老护理,以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稳定。这一时期,日本一度模仿西方模式,投巨资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及风景优美环境中兴建养老院、养老公寓等福利设施。令政府始料不及的是,虽然养老设施所处自然环境优美,服务人性化,但由于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影响了子女对老人的探望。老人们远离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备感寂寞。有些养老设施收费较高,也阻碍了一些对养老护理有迫切需求的老年人入住。随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不断增长,兴建规模庞大的养老设施,无疑会加重社会负担,政府也很难承受。

日本老人更青睐居家养老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反思养老服务政策和养老理念。1982年制定《老人保健法》强调市町村是老年人保健实施的社会基础,老年护理服务开始由机构服务向居家服务转变。1989年开始推行“黄金计划”,以市町村为依托开展家庭看护服务。1994年的“新黄金计划”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市町村老年服务体系。2000年4月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改变了过去过多依赖政府的传统,与保险相结合,由政府、社会保险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费用,将护理制度从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转变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与此同时,政府重视民间的力量,鼓励地方公共团体、社会福利法人、志愿者、民间企业、非营利组织都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来。

比起入住养老院,日本老年人似乎更青睐于居家养老。有调查显示,有42.2%的男性、30.2%的女性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日本的居家养老是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由国家、社区、家庭分担的一种制度,服务多元灵活。为了让老年人在自己住惯的地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构建全社会支持的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服务,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和对其进行精神慰藉。

日本老年人的养老费用主要依靠养老保险,《护理保险法》规定年满40岁的公民必须加入并缴纳护理保险费,享受护理保险服务须等到65岁以后。但对于不满65岁且加入护理保险的中老年人,如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疾患等15种疾病,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参保人需依据身体状况而评定护理等级,如认定有护理必要,以护理保险给付的形式,本人承担1成,保险负担9成。老年人可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上门服务、日托服务、短托服务、长期照料等养老方式。

上门护理服务是由家庭访问护理员到服务对象家中,提供身体和生活上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如为老年人提供洗浴、如厕、进食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护理服务,以及从事咨询、看护、康复训练等服务。目前,日本各地都设有大大小小的日间照护服务中心。有专车负责白天将需要护理的老人接来,晚上再送回家。笔者曾参观过几家日间照护服务中心,了解到前来接受服务的老人多为 65岁以上行动不便、具有某种身体障碍或者精神障碍、难以进行日常生活的老年人。老人们在服务中心接受各种服务,包括吃饭、洗澡、陪伴、进行康复训练。

近年来,一种小规模多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护理服务很受欢迎,是将上门护理、日间照护中心与短期入住的短托组合在一起,规定每天来接受服务的人员在15名以下,住宿人员在9名以下,每天利用设施的登记者在25名以下。这些设施大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圈内,规模小,不需要购进很多设备,有些是普通民宅改造而成的,有客厅、厨房、餐厅、浴室,也有短期可入住的单人间,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随着失智老年人的增多,针对失智老人的集体公寓,托老所、小规模特别养护老人院等发展很快,尤其是人性化的养老护理服务令人称道。

一些设施为了减缓痴呆症老年人病情的进展,利用空地开辟小菜园,让老年人亲近泥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体会收获的乐趣。为了让老年人体现自我价值,也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在一家日间照护服务中心看到一位老婆婆正开心地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收拾桌子。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老婆婆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但很喜欢在厨房里帮忙,他们就分派她一些简单工作。

在家庭中养老的老年人,家人对其长年进行看护难免会产生郁闷、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因工作原因或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对老年人护理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短托,即短期入住社区的养老设施,原则上1~3个月。家人可以借此机会处理自己的工作或私事,也可以出去旅游,换换心情。由于这些养老设施贴近社区,老年人的子女、孙子、孙女会前来看望,一些养老机构里开辟了咖啡角,让老年人和家人相聚时有个放松的环境。一些养老机构还设置了玩具一角,为让老年人的孙子、孙女来看望时有得玩。他们还负责给社区的孩子们修理玩具,目的是为了加强和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在一些传统节日,养老护理设施也会搞开放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为养老设施注入一些新鲜空气。

养老不仅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预计到2020年,日本7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到老年人口比重的一半以上。

在日本,针对那些健康的、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主要是延长其自立和自理能力阶段,延缓其进入需要护理、需要支援的状态。对于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已下降的高龄老人则尽可能及早发现,根据其身体状况,对其进行日间服务、访问护理等,使老年人在不脱离家庭和社区的情况下安度晚年。

4.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篇四

甲方:XX街居家养老服务部 乙方:

乙方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经报街、区相关业务行政部门同意后,经协商一致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双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应如实向甲方告知服务对象的病史及身体健康现状,甲方及时做好记录并建立个人档案。

2、甲方有权依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论与乙方确定和核准服务内容,在服务内容范围内为乙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3、甲方向乙方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乙方应向甲方如实反映服务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并签名确认。

4、乙方发现甲方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差、缺勤、不足时的,有权向甲方提出意见,甲方应跟踪核实,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告知乙方。

5、乙方提供必要的服务条件与设施设备,甲方根据提供的服务设备和条件,为乙方提供适切的服务。

6、乙方发现服务费用和服务时间有误的,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诉,要求核查,甲方应尽力配合进行整改。

7、乙方在服务过程中提出超出甲方服务范围以外的要求,甲方有权拒绝服务。

8、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现服务对象有意外发生,双方必须遵守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服务员要做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9、乙方如发现由于服务员不规范服务,造成服务对象发生意外的,乙方有权进行申诉。

10、服务过程中发生任何纠纷或摩擦,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尽量减少双方的摩擦,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再续服务。

11、经双方确认,甲方为乙方提供的服务内容为:□生活照料 □康复护理 □精神慰藉 □个人陪护 □关怀辅导 □社交康乐 □其它。

12、乙方如需变更服务内容的,须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及时做好人员安排,持续为乙方提供适切服务。

二、其他相关事宜

1、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在本协议履行中,如双方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将争议提交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结果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5.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篇五

1、老人需要注意的饮食特征是:食物多样、热量适当、脂肪适量、容易消化、含铁钙丰富、戒烟戒酒。老人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宜淡、宜早、宜少、宜缓、宜软、宜温。

2、老人衣着应穿脱方便、宽松柔软、勤洗勤换,天气变化时应及时增减衣服。

3、协助老年人完成穿衣、脱衣、上厕所、翻身、刷牙、洗脸、洗脚、擦洗身体等动作,保证老年人无不适现象。

4、定期清洗、更换床单和衣物,能帮助老年人洗烫并整理衣物,并对不同材质衣物和鞋类进行分类清洗与保养。

5、定时打扫室内外卫生,做到清洁、干净。

6、提醒老人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睡眠时间。

7、需要吃药的老人,按医嘱及时提醒,饭后或饭前进行辅助喂药。

8、为老年人提供代写、代读、代购等服务。

9、耐心倾听,能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谈心、交流。尊重并保护老年人隐私。

6.居家养老服务指南 篇六

1、什么是居家养老服务?

答: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

2、居家养老服务有哪些方式?

答: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目前有两种: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还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

3、哪些人可以申请居家养老服务?

答: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是指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本区户籍居家老年人,包括服务补贴对象和自费对象。

4、申请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答:

1、具有本区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2、具有本区城镇户籍需要生活照料的80周岁及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中,本人月养老金低于本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是2007年全市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1232元)的老人。

5、政府服务补贴的标准是什么?

答:服务补贴由养老服务补贴和专项护理补贴两部分组成。养老服务补贴标准为人均300元/月;专项护理补贴标准,根据评估照料等级,中度每人100元/月、重度每人200元/人。因此,具体到申请对象:

1、具有本区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经评估生活照料等

为轻度的,月人均给予3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照料等级为中度每人每月400(300+100)元,重度每人每月500(300+200)元;

2、具有本区城镇户籍需要生活照料的80周岁及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中,本人月养老金低于本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是2007年全市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为1232元)的老人,在本人承担50%居家养老服务费用的前提下,政府相应给予补贴50%。即:经评估生活照料等级为轻度的,每人每月给予15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生活照料等级为中度者给予中度每人每月200元和重度每人每月250元补贴。

6、补贴是通过什么形式体现? 答: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的。因此给符合条件的老人予以服务补贴不是直接给老人经济补助,而是采用服务券的形式予以兑现。

7、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答: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正拓展成为“6个助”,即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

8、服务内容如何与服务等级对应? 答: 轻度

1、打扫房间:扫场地、室内地面,擦玻璃窗、墙壁、平顶上灰尘、马桶、桌椅、灶面等;

2、洗涤衣物:洗衣服、袜子、鞋子、毛巾、床单、被套、蚊帐等;

3、精神慰藉:和老人聊天、谈心,为老人读报等;

4、如有需要,帮助老人就医服药。中度

1、打扫房间:扫场地、室内地面,擦玻璃窗、墙壁、平顶上灰尘、马桶、桌椅、灶面等;

2、洗涤衣物:洗衣服、袜子、鞋子、毛巾、床单、被套、蚊帐等;

3、上门做餐:根据需要,为老人制作合适的饭菜;

4、个人卫生:为老人洗脸、手、脚,擦身洗澡,剪头发等;

5、精神慰藉:和老人聊天、谈心,为老人读报等;

6、如有需要,帮助老人就医服药。重度

1、打扫房间:扫场地、室内地面,擦玻璃窗、墙壁、平顶上灰尘、马桶、桌椅、灶面等;

2、洗涤衣物:洗衣服、袜子、鞋子、毛巾、床单、被套、蚊帐等;

3、上门做餐:根据需要,为老人制作合适的饭菜;

4、个人卫生:为老人洗脸、手、脚,擦身洗澡,剪头发等;

5、代为购物:为老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其他必需品;

6、生活护理:为卧床的老人翻身、喂饭、喂药,帮助老人如厕,确保老人体表清洁,无褥疮发生;

7、精神慰藉:和老人聊天、谈心,为老人读报等;

8、如有需要,陪送老人就医看病。

9、应如何申请居家养老服务?

答:目前,每个镇都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事人或家属可到老人户口所在地的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居家养老服务咨询。根据服务需求和服务对象条件,申请分为两类:(1)自费服务申请

当事人或家属到老人户口所在地的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约定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费用。(2)补贴服务申请

当事人或家属向老人户口所在地的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材料。

10、提出申请之后要经过哪些程序就能获得居家养老服务?

7.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七

关键词:物业企业,居家养老,意义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 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早在2000年中国就已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 这个进程仅仅经过了十八年, 而一些发达国家一般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各方面都没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 中国的老龄化已经提前来临。并且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攀升, 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 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1.94亿, 老龄化水平14.3%,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 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龄化的提早出现和过快的增长, 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严峻的现实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底, 中国共有养老床位500万张, 每千名老人拥有25张, 养老床位数量远远不足, 并且一些养老机构条件相对较差, 很难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床位利用率较低。供给不足, 条件较差等原因造成适合的养老机构床位不能满足需求, 不仅如此养老服务人员也极为短缺, 养老问题正面临严峻考验。适度增加养老机构和改善养老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养老压力, 但养老服务的巨大缺口却不能完全解决。

中国的养老服务经历了最初的传统式家庭养老, 即由子女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发展到社会机构养老, 到目前的多种形式养老。由于社会资源有限, 养老机构费用相对较高, 及中国的传统观念影响等因素, 老人和子女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 社区为依托, 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起居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老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享受晚年生活。但由于中国家庭小型化, 家庭结构的“四二一”组成形式, 使很多居家老人不能获得来自子女的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由家庭成员提供逐步转向社会化服务。目前成熟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养老服务管理不规范, 费用不清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服务时间很难保证。随着需要提供养老服务人员数量的激增, 原本社区等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 亟需大量的社会力量支持并参与养老工作。如成立单独的社会养老服务部门, 社会服务成本较高, 并且老人分散在各个小区, 服务的便捷性也受到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小区自身的优势来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同时减少养老成本支出是居家养老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物业企业服务于各小区, 对小区的环境和人员较为熟悉, 对小区的设备有一定的管理和使用权, 并且拥有保安、保洁、维修等专业的服务队伍, 具有提供养老服务的优越条件, 如若积极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物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 社会养老资源的不足也凸显出来, 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居家养老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由谁来提供全面、及时、周到细致的服务。物业企业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员, 承担着为小区居民服务的工作, 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和较充足的各方面服务人员, 有能力承担这份工作。 在现有人员和设备的基础上, 在政府支持, 社区监督协调下, 推动形成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创建物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全新养老模式, 在养老服务上开辟一条新路, 对构建多种养老服务方式并存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降低养老成本, 减少社会养老压力

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可以降低社会养老成本的支出,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养老压力, 弥补了社会养老机构的不足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由于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就在物业小区中开展, 有很多服务的便利条件, 如物业对小区环境的管理权, 对小区设备设施的使用权, 以及较为充足的保安、保洁、维修等服务人员, 来承担养老服务。物业企业可在原有服务人员的基础上, 通过员工培训和适当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来提供养老服务, 不需要成立单独的养老服务机构, 节省了人员管理成本。此外物业企业还可与社区联系, 充分利用资源, 招收一些社区低保群体或下岗人员,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这样不仅能解决这部分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3.物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体现其社会价值

物业企业承担为小区业主服务的职能, 改善了小区环境, 提高了业主的生活品质,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小区全体业主。服务是物业的本职工作, 服务品质如何, 业主是否满意是评价一个物业企业最直接的标准。但人们很少把物业的工作和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联系起来, 认为物业更多的是谋求自己的利益, 不为业主考虑, 物业的很多工作不被业主认可, 甚至一些业主对物业怀有不满情绪, 不配合物业的工作。物业企业要树立其良好形象, 一方面需提高服务品质, 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社会工作, 承担社会责任。物业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 更多的属于公益事业, 而不属于物业的盈利项目, 这项工作需要物业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企业的优秀与否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上, 还体现在企业是否有担当, 能否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养老服务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不是仅靠政府或是某些养老机构能够完成的,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物业作为服务性行业, 能为养老服务尽心尽力,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努力, 可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

4.改善物业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 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物业管理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虽然早已被人们熟知, 但真正被人们认可和理解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尽管其中不乏个别楼盘销售火爆是由于物业服务质量好的原因, 但多数人对物业仍存在很多不良的看法。对物业服务不满意, 对物业人员有抵触情绪, 使得小区物业的很多工作难以开展, 也经常会造成许多矛盾纠纷, 使物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影响了小区的和谐稳定。改变物业管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一方面物业应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意识, 为业主提供最优的服务。另一方面物业还应在基础服务上不断拓展, 让小区业主充分认识到物业的价值。为小区的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是物业近距离接触业主, 改善物业和业主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物业参与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家庭子女上班忙, 没时间照顾老人, 或者子女不在身边, 不能经常关注老人生活的问题。让这些家庭的老人有了最近距离的来自物业人员的贴心照顾。物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就是小区, 可以随时为小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而且物业人员为小区业主所熟识, 避免了外来陌生服务人员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放心、贴心、随时随地的便捷养老服务, 会让业主慢慢转变对物业的传统看法, 也会让业主逐步接纳物业作为自己的生活管家。物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可以改善业主和物业企业的关系, 促进物业工作更好的开展, 让业主能够积极配合物业工作,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融洽的物业和业主之间关系, 能够提升物业的服务质量, 促进整个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5.拓展物业服务范围, 促进物业转型升级

物业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 传统的单一的物业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多种需求。物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针对小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是物业业务拓展的主要方面。养老服务是目前物业企业依据自身条件能够并应该进行拓展的一项重要的服务项目。 养老服务关系到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方便舒适, 也关系到小区环境的安全。大量外来人员不定时地进入小区进行各种服务, 势必会增加小区的管理难度。由物业企业承担养老服务工作, 可以减少管理的难度, 还能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尽管养老服务不是盈利项目, 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规模化的养老服务, 仍可增加物业企业和员工的服务收入, 加之政府支持, 社区协作, 可促进物业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养老服务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 还可通过企业参与养老事业, 彰显出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风范。养老服务给物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物业企业通过为小区老年人提供高标准的便捷贴心服务, 能够提升物业服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改善业主和物业的关系, 从而加快物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鸿根.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策研究[J].上海房地, 2013, (2) .

[2]杨艳雪, 崔婷婷.发展中国居家养老物业服务的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 2010, (8) .

[3]吴翠萍, 罗丹.家庭结构变迁中的养老方式转型升级[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2) .

8.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八

一、当前华盛二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华盛二小区是华北油田会战初期建设的居民住宅老区,居住楼房48幢,居住户2321户,人口总数5879人, 60岁以上老年人1920人,占总人口数的33%,空巢老人27人、独居老人有21人,其中病残老人9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问题,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但此项工作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居家养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服务内容单一,满足不了老同志需求

目前油田矿区老年人的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增多,真正能上门的服务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

(二)缺少专业服务人员

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社区志愿者,缺乏专业服务知识,只能从事一般的买菜送药,收拾家务等,难以提供多元化

服务。

(三)服务队伍规模小

服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矿区离退休职工人数逐年递增,老龄化越来越重,影响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是离退休老同志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阵地。我们以义务奉献为主导,社区义工有偿服务为辅助,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服务,让社区绝大部分老同志在家就能实现养老,我们充分考虑老同志的实际特点、客观需要,着眼细处开展工作。

(一)整合资源,区片划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服务参与组织全面,整合社区内外各方资源,发动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建设社区养老体系。

1.健全志愿服务和帮扶机制。结合老同志服务的需求,我们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措施。本着自愿奉献的宗旨,组织志愿者参与养老志愿服务。通过摸底调查,建立了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病残老人信息库,收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联系方式、服务需求项目等资料,做到一户一档、经常联系、定期走访和动态管理。并建立各项帮扶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机制,制订了相关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职责》、《帮扶救助工作管理制度》、《区片联络员职责》等。用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的放矢。

2.网格管理,区片划分。结合“一个支部一区片、组团服务促和谐”党建活动,成立10支志愿服务队伍,将社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按区片划分,充分利用区片党员、志愿者承包负责,为其解决基本困难,逐步形成了“一网一片一卡”服务模式:细小服务不出门,一般服务不出片、重点服务不出小区的便捷式社区服务运行机制。“一网式”服务:为社区27位空巢老人和21位独居老人,绘制了动态网格服务图,就是根据10个区片党支部的划分,把48位老人分别承包给各个支部,定期上门服务、电话问询、重点巡查;“一片式”服务:在本区片内处理问题、责任到人、全程跟踪、落实解决。“一卡式”服务:需要重点帮扶的以“多帮一”的方式提供服务,将“应急救援”帮扶队伍成员中的区片支部书记、帮扶联络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职务等信息,制作成“连心卡”,发放到特殊家庭,方便居民群众随时联系,接受帮扶。

3.亲情服务形成特色。本着帮扶不出楼的原则,就近承包管理,平均3-5名离退休党员承包一户,积极开展特色上门服务,并与离退休党支部协作,开展“四门”服务行动:“敲门行动”,上门了解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生活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串门行动”,组织离退休党员经常串门,促进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信息交流;“心门行动”,谈心交流,愉悦居家老人心情;“守门行动”,加强值班巡逻,为老人守好门,护好院。

(二)强化志愿服务,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途径

我站于2011年成立了“金阳光志愿者”服务站,针对社区孤寡空巢老人以及病残等群体,建立起新型的帮扶模式和长效机制,目前注册的有职工、离退休党员、驻矿单位、中小学生等义务志愿者达300余人,以“一帮一,多帮一”空巢老人志愿帮扶结对48对。

1.志愿服务献真情。我们在小区内开展了各项便民服务活动,将小区内医院、商店、饭店等驻矿单位登记造册,建立联系,随时提供服务。站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带领工作人员组织区片支部书记入户走访空巢家庭、困难党员、特困家庭,帮助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陪老年人聊天、辅助就医、开展精神慰藉等,定期为老年人开展服务。对身患重病、“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同志,送服务上门、送关怀到家,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2.志愿服务暖空巢。每逢重大节日,站领导都会带领工作人员组成慰问小组对空巢老人家庭上门走访,老人生日、老人住院进行问候走访,把组织的关爱及时送到老同志家中。在春节、端午、“七一”、中秋、重阳节期间,对辖区内空巢老人等开展普遍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在每年中秋、国庆、重阳三节来临之际,我们倾力关注弱势群体,联合中小学校40余名学生志愿者举办“关爱空巢老人”文艺演出活动。当学生志愿者载歌载舞地祝福老人们:“慢慢地老去,健康地活着!”,并端上月饼请老人品尝时,楼宇间欢歌笑语飞扬,吃着月饼的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温馨和谐的社区大家庭的美好画面呈现眼前,“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温暖了空巢老人的心。

3.志愿服务树形象。第七区片党支部书记田志英,是华盛服务处优秀党员、“敬老爱亲”明星,在党员教育活动中,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落实,在社区服务工作中,积极带领区片服务团队的全体党员和志愿者对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实行包干到户,定期入户走访,帮助特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田志英和她自己家楼上的一户空巢老人结了帮扶对子,她经常到老人家里帮他们收拾屋子,打扫房间、择菜做饭,有时老人家里换纱窗和灯管,她就上爱人一起帮忙。她和还老人约好,经常送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放在老人家门前,以便让老人随用随拿。有一次,这家老太太摔伤骨折了,不能下床,田志英更是忙里忙外,照顾他们就像是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人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田志英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志愿服务烛照他人,在小区熠熠生辉。

(三)发挥义务工作者协会作用,构建联动帮扶模式

1.通过二社区“金阳光“志愿者服务站,解决生活中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小难题。我们的志愿者由原来的青年志愿者定期慰问向居民。邻里互助志愿者日常关爱转形。小区初步形成了年轻的帮老的、身体健康的帮患病的居民邻里联动帮扶的框架。社区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帮老人买菜、购物、看病陪护、理发、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小难题。

2.通过社区义工解决生活中有特殊需要的居家养老的难题。对于有需要中午或晚上做饭、打扫房间、保健陪护等特殊需求的老人。基本上是短期行为,所以一般与本小区的家政服务站联系,坚持“用熟不用生”的原则,尽量找小区的有当义工的居民,这样不仅安全,而且也解决了困难居民的问题,达到了双赢。

3.通过与地方政府劳动力市场联姻,解决特殊人群居家养老的大难题。对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病后康复治疗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我们通过任丘劳动力市场寻求更为理想的义工。通过劳动力市场,既能解决老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又解除了老人子女担心不安全的“后顾之忧”。

4.“金阳光”志愿者服务站与小区的服务商签订协议,把社会服务商纳入社区服务的行列。分别与油建医院、和泰饭店、创兴超市、油建粮油店、小小理发店等商户签订协议,免费为小区的空巢老人送货上门,保证物美价廉、服务贴心。医院半年免费为老人入户体检、和泰饭店每年为老人过生日送去长寿面,年前还请儿女回不来的“空巢老人”吃年夜饭。使老人享受到更加便捷、专业、精细的居家养老、健康关怀和便利生活服务。

9.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内容 篇九

一、日常生活服务

室内的清洁卫生、洗涤衣服、烹饪做饭、配餐送餐、代购蔬菜食品和其他物品等。

二、卫生保健服务

免费测量血压、日常生活保健、健康咨询指导,并对年老体弱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上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由社区医疗服务站负责)。

三、精神慰藉服务

上门与老人谈心聊天、为老人读书读报等进行感情交流,对有心理慰籍需求的老人,提供心理沟通安慰服务。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健身活动。

四、家政服务

10.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 篇十

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更好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社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特制订天后宫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如

下: 一

基本形式

按照七个坚持的原则,以街道牵头,社区负责承办的方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使区内老人既不需离开家,生活又能得到照顾,先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努力为老人提供最理想的养老选择。

二、运作规划

社区拟设立一个居家养老联络站,并指派专人负责居家养老计划的筹划,定期安排走访慰问活动。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再添置完善设施,建立社区养老平台,精心为老人提供有偿及无偿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工作及职责:与周边商家签订送餐,家政服务等有偿服务,联系好社区医院对无法出门的老年人实行上门诊治,动员志愿者,义务为孤寡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服务项目包括精神慰藉,心里咨询,法律咨询等。并依托社区原有设施,室内健身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多媒体字,康复保健、文化娱乐、心里慰藉等功能室,以及入户、送餐、陪护等服务。

服务原则

1、无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年满70周岁城镇“三无”(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且身边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以及百岁老人等。

2、低偿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指子女不在本辖区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未享受民政各种救助的8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和有一定经济来源但生活仍很困难的老年人。

3、有偿服务对象。有一定经济能力、需要上门照料等服务的老年人,以自

费的形式购买服务。

4、志愿服务对象。由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社区老年人,重点是孤寡老人、高龄空巢老人,病残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四、服务内容

以老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同时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服

务内容可先易后难,逐步拓展。

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

者、邻里和志愿者的作用,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别照料的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康复治理、心理卫生、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五、服务方式

日间照料。社区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

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上门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老人,重点是年龄超过70周岁的老人、身患残疾的残障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体弱老人。

志愿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整合义工、志愿者等社会人力资源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精神慰藉、法律

援助、政策宣传等服务。邻里互助。以社区老年服务社为纽带,在邻里之间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

等等。

六、政府购买服务

(一)享受条件

70周岁以上且被政府列入低保(或边缘户)救助对象的空巢老人可享受政

府购买的服务。

(二)享受标准

无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20小时的上门服务;低偿服务对象每人每月可享受10小时的的上门服务。无偿、低偿服务对象的服务费用由政府按每小时

8元的标准负担。

(三)实现方式

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统一凭“居家养老服务券”免费享受每月10-20小时的上门服务;政府按月将服务券发放给无偿(或低偿)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使用该券支付上门服务人员服务费;服务人员凭该券到街道结算兑现服务费用。该券由市民政局统一格式、各区民政局自行印制和组织发放,服务券可在同一转结

使用。

七、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符合无偿、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由其本人或代理人向所在社区提出申请,填写《安庆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评审表》。申请时需提交《安庆市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3张2寸免冠照片;同时交验申请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和低保证(符合低偿服务对象条件的老人出具由原工作单位或劳动部门开具的低收入证明)等原件。2.初评。社区要及时受理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申请,严格按照享受条件进行初评并签署社区意见,然后将有关材料上报所在街道。3.审核、审批。所在街道负责组织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的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在社区公示并签署街道评审意见,对《申请评审表》进行编号后报送

11.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呼援;老人;意义

国内已渐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养老已成为急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计划生育、子女工作、现代化生活方式等导致老人独居、空巢问题愈加严峻。本文通过分析老人面临的各种社会现状,阐述推广呼援服务对城乡居家养老的意义。

1 社会现状

1.1 老人数量增多 “十一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0年达到了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1

1.2 社会资源有限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社会专门为老人提供的特别服务因增长速度慢而造成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加上经费有限,导致老年人服务普及率较低。

1.3 政策支持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证民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说明了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问题。

1.4 老人面对的困境 老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弱,同时也是多种慢性病的多发人群;环境及自身因素可以导致老人的心理各出现种不良情绪,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当发生意外时,常因得不到及时的援助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2 呼援服务对城乡居家养老的意义

2.1 服务概况 呼援系统由服务中心、用户家中的主机及其随身携带的遥控器组成。主机和遥控器只有一个按键,无须记号码,工作人员为用户安装健康通时已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住址、病史、紧急联系人信息等,当用户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时,一键遥控拨号即可与24小时运作的服务中心联系,接线员立即通过值班電脑上弹出的用户资料(包括地址、既往病历、生活习惯等),了解用户的情况,及时与“120”及其家人取得联系,给予用户相应的处理方案,即使用户处于昏迷等无法言语的状态,通过服务中心同样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护。

2.2 服务流程 见下图。

3 结 语

经济的发展迅速,老年人问题越发受到关注与重视。由于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特征的特殊性,其身心都需要特别照护。呼援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服务多元化、操作简单、24小时服务等特性,符合老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2.浅谈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之药学服务 篇十二

1 居家养老药学服务现状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 由于老龄化趋势加快, 居家老人的健康问题、用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 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慢性病高发。一人多病、错误联合用药, 不合理用药现象非常严重, 这些都导致居家老人用药依从性差。居家养老老人在合理用药、药物咨询、健康保健咨询等方面都有强烈需求。对于老年人这样特殊的用药群体, 应该积极开展药学服务, 指导其合理用药, 将患病用药带来的健康损害降到最低, 提高生命质量。

当前在发达国家, 药师特别是社区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形式多样。药师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药房、药店的调剂工作, 到社区告知患者用药、进行药物审查。由此, 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医疗成本降低, 特别适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我国的药学服务起步晚, 尚没有成熟的模式。但是,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医疗改革, 在新医改大潮中, 药学服务必将逐步完善、推广、发展,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药学服务方式

2.1 居家养老老人的用药指导

社区医院、药店的药师进行用药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非常重要。一项调查研究发现, 接受用药指导后, 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控制到正常范围。药师是提供所有与药物有关服务的最佳人选。用药指导方式主要有社区医院药房、药店的及时指导和社区宣传。及时指导是开展药学服务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患者在药房取药时, 药师解答患者咨询的问题、作用要交待。

社区宣传, 即通过组织讲座、派发宣传单、用药咨询、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展开。包括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用药方面的指导、介绍常见慢性病预防治疗知识, 使社区老人获得所需的药物相关知识, 进而使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得到提高, 改善其生活质量。

2.1.1 组织讲座

社区医院、药店的药师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知识讲座。可以使居家养老老人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药品使用注意事项。通过这项活动, 老年人在加强对疾病、药品的认识的同时, 还可以纠正不良的用药习惯。

2.1.2 派发宣传单、宣传手册

在社区派发有关药物使用的宣传单、宣传手册也是较为很好的方法。加拿大的Yuksel等人曾经做过测试, 针对性的在社区药房发放关于骨质疏松患者用药指导的小册子, 并进行了对照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是否添加维生素D和钙片上, 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明显不同, 但遗憾的是两组患者依从性都不好。

2.2 智能药学服务

在“互联网+”背景下, 建立智能药学服务平台, 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远程化的药学服务。例如:依托微信平台, 建立“社区药学服务咨询”微信公众平台, 将合理用药信息定期发布到微信上, 同时将特殊药品使用短片 (如哮喘雾化吸入器的使用) 发放到公众平台上, 供老人随时查看。居家老人也可在微信平台上留言, 进行药物相关问题的咨询, 药师在线进行解答, 进行药学服务。

此外, 建立慢性病诊疗信息网络平台, 不仅服务于居家养老的老人, 所有慢性病患者均可获益。建立患者慢性病电子病历、药历, 使患者医院、社区诊疗过程信息共享;在网络平台上普及健康知识、进行各类慢性疾病用药宣教;在网络平台上, 患者记录服药次数和数量、自我检测结果、饮食、运动, 社区医院、药店的药师通过平台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该平台上医疗信息共享避免了患者的重复检查, 既节省了患者的医药费, 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在方便患者掌握全面的医疗信息的同时, 使更多的慢性病患者获得所需的药学服务。

3 展望

近年来,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党中央发布重要决策:“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 积极推行新医改政策。在这场新医改的大潮中, 药学服务必定会不断地完善、发展,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将不断地推广, 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健康、促进合理有效用药中的作用。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执行者, 素质有待提高, 队伍有待壮大, 以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社区药师要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 全力促进药学服务发展, 以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为目标, 更好地服务于居家养老老人。

摘要: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 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快,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健康问题、用药安全等问题非常突出, 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是个社会难题。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其中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不可少。目前, 我国正处新医改时期, 药学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文重点探讨适合于老年人的药学服务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药师,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潘鹏玉, 甄健存.国外社区药师药学服务干预模式概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12 (35) :23.

[2]孙建勋, 周秋霞, 岳淑梅.我国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状况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药学杂志, 2016, 1 (51) :155-158.

[3]Lloyd-Williams F.The effect of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health education leaflet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pharmacies[J].Patient Educ Couns, 2003, 49 (1) :27-33.

[4]Yuksel N, Majumdar SR, Biggs C, et al.Community pharmacist-initiated screening program for osteoporos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steoporos Int, 2010, 21 (3) :391-398.

[5]桂彦, 李刚, 李先飞, 等.我院药师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房, 2015, 26 (35) :5015-5016.

13.让居家养老服务更具特色 篇十三

据报道,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6%。今年浏阳将借助省、市创建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平台,重点做好张坊、官渡、高坪、大瑶、文家市、大围山、金刚等7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未富先老,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就我市目前的养老模式来看,还是依托家庭养老为基础,这次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必然加速我市的养老服务的进程,以满足社会需求。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堪重负,养老机构又一“床”难求,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养老方式。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能减轻子女压力,使子女既能尽孝,又可以腾出精力干事业。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适合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传统观念,并可充分利用老人自有资源和社会的各种养老资源,具有方便高效、成本低廉等特点,同时还能起到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就业与再就业等一举多得的效果,有利于解决全市老年人的民生问题,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居家养老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14.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十四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XXXX人民政府从2011年开始,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与志愿相结合的服务体系,较好地构建起居家养老工作格局。经过X年的培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对象从最初的XX余人扩大到现在XXX余人,助老服务员从最初的X人增至现在的XX人,基本满足了社区内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一、主要工作

截至到今年7月,XXX XXX个社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共计278人(其中困难老人XXX人,低收入高龄老人XXX人,自行购买服务老人XXX人,全额买单XX人),服务时间共计XXXXX小时,政府服务金额XXXX元。XXXX的居家养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成立了工作机构。XX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工作,把它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了XXX居家养老工作实施办法,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老龄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劳动、妇联、残联和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根据各自分工,制订了工作目标和职责。各个社区相应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由居委会主任任站长,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任副站长,下设家政、医疗、法律等若干服务组。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居家养老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2、制度完善,服务规范有序。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XXX党委、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为了使服务规范化,镇党委、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主要有《XXX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管理制度》、《为老服务员工作制度》、《为老服务员行为规范》、《为老服务考核奖惩办法》等,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与老年人争议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对居家养老工作每周召开碰头会,每季工作点评,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评选星级服务员及优秀服务站,以点带面,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全镇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对社区老年人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子女供养能力、居住环境等进行评估,提出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等养老服务建议,通过征求本人或家庭同意后,建立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档案。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从关爱老年人出发,以真诚与沟通为联接点,采取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满足了广大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

3、运作方式灵活,服务形式多样。一是定点服务。镇党委、政府与县老龄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支持,各社区通过与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服务室、物业保洁公司、便民服务网点签订协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定期或不定期地由专业组织、社区单位以优惠价格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就餐、按摩、理发、体检、咨询、洗浴等服务。二是建立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利用现有的老年活动室、社区图书室、书画室等各类辖区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强化功能设置,开辟阅览、书法、娱乐、健身等精神文化项目,提供洗衣、理发、就餐、保健等生活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生活照料和活动场所。三是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老年人经济情况和需要照料程度进行评估,服务人员根据评估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各类优质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六个社区共建立健康档案XXXX份,签订为老服务协议XX余份,为老人义诊XX余次,发放“爱心卡”XXX余张,调处矛盾纠纷XX余次,结成XX个爱心对子。

二、存在问题

XXX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经费投入难以保障。虽然县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运转有一定的补贴,但因经费有限,多数服务站的用房紧

张,社区只能将老年活动室改为兼容式服务站,服务设施不齐全,正常运行难以得到保证。全镇居家养老服务六个社区情况比较好,四个农村村滞后。

2、服务人员参差不齐。全镇目前还没有一支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已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虽然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但人数较少,且多为下岗、失业人员,无论是从专业素质上,还是从时间精力上都难以保证老人对居家养老提出的服务需求。因待遇较低,各服务站甚至无法聘请到相应数量的工作人员。使得整个为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始终在较低水平上徘徊。

3、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一是社会尊老敬老氛围有所淡化。近些年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优良传统受到冲击,个别人的道德已经没有了底线,欺老虐老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认可度不高。鄙视、轻视、不尊重服务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服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三是社会组织参与意识不强。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个性化较多,服务成本较高,没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不太愿意长期做。

三、对策建议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确保有机制养老、有钱养老、有地养老和有人养老。

1、行政推动,健全老人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

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行政推动,确保老人医保全覆盖。政府应对经济确实有困难的老人进行统筹安排,在尊重事实、面对实际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其基本医疗保障,逐步解决其大病统筹,确保“老有所医”得到全覆盖。二是积极推进,力争新农保工作扩面增效。新农保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但其发放标准应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三是完善高龄老人尊老金的发放制度。尊老金的发放,体现了一个地区对高龄老人的特别关爱,应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其发放标准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应对独身子女已伤残或死亡的老年父母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制度,保障这部分人老有所养,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关心、政府关怀。

2、政策激励,鼓励多元资金投向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又来自社区(村)、政府,也可来自其他社会组织,因而需要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中一些基本养老服务应由政府负责投资,特别是一些公益性的服务及其设施。二是一些选择性服务,如老人的家政服务、日托照料、配(送)餐、娱乐服务等可鼓励社会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实行产业化。三是政府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精神奖励等,鼓励有能力、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为居家养老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居

家养老投入不足的问题。

3、合理规划,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好农村现有资源,发挥其功能,是现阶段做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条捷径。一是依托乡镇敬老院,扩大服务范围,使其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配餐、日间照料等服务,作为农村居家养老工作的试点,引领农村居家养老工作的发展,来满足现阶段有迫切需要服务农村老人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村卫生服务站的医疗、床位等资源,为有康复护理需求的农村老人提供一个服务平台。三是利用农村已建成的各类体育、文化设施、场所,给老人提供一个锻炼、学习、休闲的场所。如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所、图书馆(室)等可在特定的时间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利用好闲置资产,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近些年来,由于区划的调整,农村诸如学校、幼儿园、原村办公室等存在闲置的现象,充分发挥这类资产的作用,来解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缺乏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4、整合力量,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组织。各级政府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中抽调有工作热情、乐于奉献的人员组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培训等。特别是社区(村)一级,可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居家养老管理服务工作,利用他们情况

熟、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5、多方联动,培养一批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员。建立一支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一是劳动保障和民政部门要加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慈善情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鼓励 “4050”人员和志愿者参加专业培训,共同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居民群众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二是社区(村)可组织有劳动能力老人组建志愿者队伍,为其他老人提供洗衣做饭、清洁卫生、代购物品、帮助户外活动等服务,为精神寂寞的老年人提供聊天谈心、心理疏导、读书读报、信息咨询等服务。也可从低保人群中选择有劳动能力的人与老人结对帮扶,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既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解决低保人群的收入问题。三是要倡导“邻里相守、邻里相帮、邻里互助、邻里相望”这种既务实又可行的办法,解决广大老人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大力倡导乡亲邻里中党员干部以“一帮一”的形式,为高龄或生活不能自理及残疾老人义务助老。大力支持邻里乡亲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青壮年充当志愿者,开展“一站式”的为老服务。大力鼓励左邻右舍采取“一助一”的方式为老人服务。

6、科学引导,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弘扬孝道文化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加大孝道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新闻媒体应积极宣传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和先进典型,社会各界应大力弘扬“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以乡镇为单位评选敬老养老先进家庭,在学校开展尊老敬老教育。对不尽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反面典型予以道德鞭笞、曝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养老光荣,歧视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法”的强烈氛围,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15.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十五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其目的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职责。

据嘉兴市老年人口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末嘉兴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1.26万人,占总人口的23.34%,老龄化程度浙江省最高。随着嘉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如何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从2006年嘉兴市首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南杨社区建立,到2011年嘉兴市《浙江省嘉兴市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试行)》颁布实施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嘉兴市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以居家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以信息为辅助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研究嘉兴市如何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1 嘉兴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嘉兴市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的基本状况,课题组深入市区内各类社区,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方式,以60岁以上参加居家养老的老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养老护理员为调查对象。在样本选取时,选择了30多个社区,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基数性、代表性和多元化。从发展历程来看,选择了嘉兴市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南杨社区,2015年刚建成的云都社区、文星社区等。选取的样本社区特点来看,既有市中心新老社区,又有城郊区新老社区,还兼顾拆迁或刚建的社区。从区域分布来看,覆盖了南湖区、秀洲区、经济开发新区。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达到93.33%。并对30多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了访谈。

1.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从年龄分布上看,60-69岁占53%;70-79岁占34%,80岁以上占13%。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85%,而初中以下的占8%,高中以上的占7%。从健康状况来看,身体状况良好占57%,健康的占30%,身体状况较差的占13%,其中多数老人患高血压等常见疾病,需要医疗照顾。从居住情况来看,和配偶单独居住占受访总人数的46%,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占42%,丧偶但与子女共住的占9%,丧偶且独自居住的占3%。可见,空巢老人所占比例达到49%。从生活费来源来看,被调查老人的生活费主要来自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红利及租金,靠子女赡养占的比例较小。调查显示老人的生活费主要是自给自足,少量来自子女、社会救助等。

在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对30多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护理员进行了访谈。

1.2 调查数据分析

(一)养老意愿

在对老人养老方式意愿的调查中,发现选择传统的机构养老比例较低,只占9%,而高达91%的被调查对象愿意与子女住或者单独居住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说明老人们对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生活环境,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亦可以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的居家养老方式认同度高。

(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生活服务项目

据调查,被调查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常生活服务内容较为丰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包括:棋牌类、乒乓球室及跑步机等简单健身器材、舞蹈室、阅览室、电视及录像、就餐等。被调查者中,75%的老人表示参与过棋牌类活动,参与过体育健身活动和唱歌跳舞等文艺娱乐活动的老人占45%,读书看报等活动的老人也已超过35%。(见图1)

但在饮食方面,访谈的社区中有67%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备等原因未开设餐厅。多数社区是给少数几个需要提供餐饮服务的老人订餐,主要是在快餐店订餐。在提供餐饮的社区中,只有南杨社区配有专门的餐饮营养师外,一般社区均没有专职的针对老年人饮食及生理特点而配餐的营养师。(见图2)

(三)医疗保健及护理

所调查的社区均有针对老人的每年一次的身体检查,在一些节日或街道组织的公益活动期间,一些从事医务工作者的志愿者也会在一些街道组织的公益活动中免费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防治,或为老年人量血压。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没有配备较为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没有针对心脑血管患者的防预保健知识的培训,也缺乏针对老年人中风或偏瘫的康复设备及康复治疗。

(四)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

据社区实地调查及访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设有聊天室或心理咨询室,却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一般是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或养老护理员负责心理咨询工作,只能是与老年人聊聊天,让他们发发牢骚而已。

(五)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

对于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中心提供的服务选项中,91%的老人希望能够提供送医送药上门服务,94%的老人希望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73%的老人希望有人能够陪伴聊天等。同时,对于家政服务、日间照料、提供餐饮的提供需求也超过了六成(如图3)。

2 嘉兴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2.1 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内容简单,服务质量水平有待提升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嘉兴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提供的生活服务内容并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首先,在助餐服务方面,67%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能提供餐饮服务,对需要餐饮的老人往往是在快餐店订餐,缺乏必要的保鲜、保温设备,未能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所需营养来配餐,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餐饮需求。在提供餐饮的社区里,也没有专业的营养师来来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特点进行营养搭配。其次,在其他服务方面,90%以上的养老服务中心没有洗衣、沐浴等方面的服务,95%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没有送医送药服务以及没有代购物品、代付各类公共事业费用、提供家电维修等服务。可见,目前嘉兴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日常生活服务内容相对简单,内容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调查发现,对于社区组织的老年人棋牌大赛、字画大赛,深受老年人喜爱。说明老年人也希望个人价值能够得以实现,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社区,缺少老年人互帮互助等活动,并且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有限。不能让老年人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价值,“老有所为”难以实现。

2.2 缺少对老年人医疗保健培训,康复护理设施和服务不到位

一般来说,老年人身体状况很不稳定,心脑血管病突发比例高,所以疾病预防与康复应该是居家养老服务所必须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但目前,服务中心对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康复等服务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是缺乏老年病预防知识及措施的宣传培训和实践,不能结合老年人常见病进行预防知识讲座,更缺乏针对老年人突发疾病的救助及自救的实践操作和演练,往往使得老年人突发病症时因急救不及时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二是87%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能提供专业的老年人疾病预防及康复服务。虽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设有健身房,但健身设施比较简单,缺少为中风、边瘫的老年人服务的康复设施及服务。三是95%社区只有一个养老护理员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没有懂专业医疗护理知识的人员。而一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养老服务中心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于老年人日常突发疾病的防治,及抢救治疗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使得突发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治。四是健康体检时间间隔长。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对于老年人而言时间较长,而且检查的内容简单,不利于老年人的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2.3 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缺乏对于老年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

尽管所调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般都设有谈心室或聊天室,但陪同聊天的主要是养老护理员或者是社区工作者,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等相关的培训,不具备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仅仅是陪同聊聊天,解解闷而已,很难起到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子女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生活压力十分大,因此难免会忽略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所以家庭方面对老年人的心理慰藉及陪同也是缺失的。

2.4 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低

据调查,嘉兴市95%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有1—3位养老护理员,主要是40岁左右的拆迁进城的农民、提前退休的女工、外地打工者,她们大多数仅有初中文化程度,主要从事普通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照料,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服务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月薪2000至3000元,大多数人的年收入不足3万元。薪资水平与其他行业同等学历、资历的同龄人相比,并无优势。而且养老护理工作又累又脏,很难吸引有专业护理知识的年轻人参与。

此外,目前嘉兴市95%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护理人员,因此很难提供专业的服务,不足以满足老年人对生活服务质量水平的要求。

3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丰富日常生活服务项目,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首先,日常饮食方面,必须配备专业的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特点注意营养,合理配餐。健康的配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所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按老人的要求,营养配餐,每周有不同的食谱,根据老年人特点,让老年人吃的绿色、健康、科学。对于订餐或送餐上门应及时,必须有必要的保温、保鲜设备。

其次,组织多样化娱乐项目,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需求。要丰富娱乐项目,使娱乐项目多样化,例如:组织老年棋牌大赛、老年书法大赛、老年手工大赛、老年摄影大赛、老年志愿者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生活,满足老年人对休闲娱乐的需要,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欢度晚年。

再次,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仅限于衣食温饱,在文娱、精神、心理、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也有着多元化的需求。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3.2 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一是要提供老年疾病预防服务。要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预防方案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老年人掌握预防老年病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基础性的防治,经常对老人进行卫生常识提示。同时,建立医疗志愿者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组织医疗志愿者到养老中心举行有关老年疾病的预防、自救和救助的知识讲座,并现场演示操作,让老年人学会紧急情况下自救或互助救助。二是提供医疗照顾服务。遵照医嘱及时提醒和监督老年人按时服药,或陪同就医、代为配药。协助开展医疗辅助性工作,如测量血压、体温等。三是提供康复辅助服务。协助中风、偏瘫的老年人正确使用康复、保健仪器器材,指导老年人正确执行医嘱,防止被动运动、辅助运动康复过程中的损伤。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业医疗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可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两中心的联动机制。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医院的力量,将社区卫生服务养老与社区养老有机结合,用一个系统解决养老的健康与医疗的需求。规模较大的护理型养老服务中心可以独立设置医务室。规模小的生活服务型的社区可与周边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大力引进非营利医疗机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慢性病以及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配备保健及护理服务。

3.3 加强心理疏导及精神慰藉,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对于老年人的关心不仅仅限于身体健康及衣食住行,更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是生理疾病及心理疾病多发期,精神生活的低潮期。特别是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心理上往往产生巨大的落差,心里空落落的,所以给予老年人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完善精神支持服务。养老护理员要预先了解老年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坚持舒缓心情、排遣孤独原则,与老年人多谈心、交流、读报,并保持良性互动,科学合理进行心理疏导。其次,要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和基本沟通技巧,能够观察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并通过心理干预手段调整老年人心理状态。对于社区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的现状,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及志愿者下社区,给予老年人精神关怀,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心理问题。此外,要多鼓励老年人参与到关爱他人的活动中,以此满足其社会参与的需求,支持老年人参与力所不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充分发挥余热,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的积极性,实现个人价值。

3.4 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的数量,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奉献精神强的人才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保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引进专业护理人才,充实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一是让每个提供餐饮服务的居家养老中心最少配备一名能够在餐饮搭配、营养保健等营养师。二是配备专业的护理专业老年护理的护理师,负责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及康复治疗。三是配备心理咨询师,保证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四是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充实嘉兴学院护理专业、以及心理咨询老师作为志愿者,为社区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考试取得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初、中、高级护理员和技师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

摘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嘉兴市已基本上建立起以居家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还存在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内容简单,医疗、康复护理设施服务不到位,对老年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不够关注,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和专业水平低等问题。要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必须充实日常生活服务内容,完善医疗保健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及精神慰藉,充实养老护理员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以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养老需求。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庄彬斌,周述荣.长三角地区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4,(04).

[2]刘新萍.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3]王诗宗.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04).

16.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十六

摘 要: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老年人对服务需求项目的增加和细化,服务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急需提高。尤其是目前,农民工作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需要通过培训和激励政策提高。本文在分析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农民工

引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养老服务的需求出现井喷式的增加,如何养老成为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由于机构养老的局限性,更多的老人及其家庭选择了社区居家养老方式。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指出:家庭与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因此,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为依托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重要趋势。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在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工已成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随着服务需求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的变化,服务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成为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将来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趋势来看,劳动力短缺将越来越明显,如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重视对农民工的培养和政策支持,将很难吸引足够的农民工从事养老服务,并成为制约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构成

养老服务人员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通过社区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服务。居家服务人员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实现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的人力资源保证。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专职服务人员,是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专职服务的人员;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人员,主要有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主要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则的制定、服务项目的设置、资金和人员管理工作;第三类人员是志愿者,他们自愿、无偿地向老年人提供经常性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极高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未来养老的主流方式,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要想进一步发展,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极其重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素质对整个服务体系的影响至关重要,他们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直接决定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加强这类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功的关键。目前,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不仅影响了社区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急需建立相关的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满足产业的发展要求。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程度低,老年人的满意度低。由于居家专业服务人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或者城市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水平都比较低,更多只能从事基本的生活照料工作。很难胜任一些专业服务。尤其是对老人的专业护理方面,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很难满足老人的医疗护理等高层次的护理需求。尤其是随着服务的细化和专业化,服务人员现有的技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可度比较低,社会声望、工资水平不高,缺少社会的认同感和职业的成就感,服务态度差,缺乏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医疗保健与紧急救护站是大家极为社区老人需要的,生活照料、休闲娱乐、老年学习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等表明当前老人的已经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而且是包括精神上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加趋于多元化。本课题组对河北省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仅25.20%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感到满意,17.07%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养老项目没有满意,13.82%的老年人表示不满意。这清晰的表明了老年人对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

(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完备。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一些职业技术学院陆续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但是专业培养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职业定位不清晰,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范和设置,学校很难对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做出明确的界定。其次,专业培养计划不统一,缺乏统一指导。由于养老服务刚刚起步,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培养计划和专业教材,所以培养计划不统一,各学校自己选教材,缺少统一规划。第三,缺乏有经验和高素质的师资。由于是新兴专业,师资队伍需要整合和建设,拥有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很难在短期得到良好配置。另外,在职培训不足。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很少,大多是服务人员是从家政服务市场流动过来的,很少经过基本的职业训练。

(三)人员流失率高,人员不稳定。由于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度低,服务人员的从业意愿低,尤其是女性农民工,职业选择一般会服从配偶的工作流动和子女照顾的影响,流动频繁。大大增加了组织的用工成本。另外,养老服务人员面向的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甚至是失能的老年人,职业满意度也比较低,心存抱怨或者缺乏耐心。同时,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农民身份,各种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这些人员很难连续从事这一工作。

三、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对策

(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该从政府层面制定养老服人员的战略性人才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总体规划,同时根据岗位的任职资格进行系统规划,将培育工作分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其次,根据养老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关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达到相应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最后,作为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上岗人员进行动态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行规范服务。

(二)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激励机制。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工作量大、收入水平低情况,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并完善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根据他们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年限等指标就,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及晋升制度,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建立职业认证制度、加大职业宣传力度等,消除社会歧视,提高他们对于从事此职业的吸引力。

(三)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发展。我国老年服务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关的教育和职业认证工作还不是很健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养老护理员定位为技术工作,并要求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所以,为了保证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应该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推行,首先树立职业的专业权威性,解决目前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另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通过职业认证考试后,进入社区提供服务的人将具有专门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最终能够提高职业的社会声望。

参考文献:

[1] 陈涛,肖云.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培育的障碍与对策[J].社会保障研究,2013,3:49~55

17.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 篇十七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乙方为XX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机构,现就有关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按照《关于购买居家养老专业社工服务项目的方案》的相关内容对XX、XX社区内的老年人开展社工服务,时间为一年。

第二条 以区民政局、XX街道、区慈善会三家联合制定的《关于购买居家养老专业社工服务项目的方案》作为协议的附件。

第三条 购买服务经费30万元由甲方支付,甲方于协议签订之日10日内先行支付20万元的购买服务经费,余款在甲方验收评估项目后支付。

第四条 甲方负责协调组织XX和XX社区协助、支持乙方开展居家养老专业社工服务工作,并在协议终止前的1-2个月对该项社工服务进行验收评估。

第五条 乙方在履行协议期间,需每2个月向甲方汇报该项社工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

第六条 乙方必须保证协议期内该项社工服务的延续性,不得擅自延缓和终止提供该项社工服务。否则,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追回购买服务的款项。

第七条 本协议有效期一年,从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乙方可在协议期满前两个月向甲方提出续签申请。

第八条 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第九条 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XX区老年福利协会 乙方(盖章):老年社会服务中心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18.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十八

金中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智能居家养老系统是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为基本服务内容,能实时、快捷、有效帮助广大老人解决居家养老过程中各种问题,让广大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关怀。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和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区别

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与一般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智能”上,通过生理参数检测仪量血压、血糖、血氧、脉搏等信息,全面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而且,每位老人都会有一张“身份卡”,足不出户,通过刷卡,就可以进入个人健康档案,此后所做的健康检查内容,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建议,及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优势

24小时专业监护和长时间动态掌握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一段时间老人的综合健康数据和指标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诊断,还能让老人子女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价值体现

1、为主管机关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2、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服务档案;

3、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强大的服务体系;

4、以老人用户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

5、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功能概述 远程健康监测

含血压、血氧、血糖、脂肪、体重、心率等方面的远程监测、异常报警、健康数据集成分析、报表上报、远程医疗处理等功能。实现对老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库。使政府老龄主管部门可动态的查看和统计老年的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健康评估

平台对设备终端上传到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检测结果,给出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

平台实时监控数据,使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也能得到实时监控,一旦血糖有异常,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自动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能知道老人的病史、家庭地址、亲属联系方式,便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通知老人及其家属,使得老人可以得到最快的救助。远程医疗

系统跟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等设备对接之后,将测量的老人心率、血压、血糖数据上传到平台,平台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连续几周内此类数据与设定的老人的正常值波动超过一定比率,系统会直接将该老人的异常信息在平台上弹出来,同步传输送给互联网医疗机构,系统可以设定为差别在某个值范围内传送给给哪个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收到这些资料后,可以根据收费多少,决定对其进行普通预约门诊、专家诊断、远程医疗建议级别的处理。紧急救援

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各种紧急救援服务。包括通知物业保安、老人子女、居委会以及卫生医疗机构、120等等。中心坐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尽快的根据老人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记录,全方位的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从而保障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

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电话转接完成。从而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专业的服务对接。当呼叫中心接受到老人来电时,自动根据来电号码关联到老人信息,弹出窗口显示老人信息;根据坐席人员与老人沟通,可以进行新建工单,然后进行派单,服务工单派发后,系统会以方式通知服务人员或服务商家联系人。精神关怀

19.日本居家养老服务的论文 篇十九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 我国两种主要养老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机构养老存在供给不足、机构功能单一、管理模式落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传统家庭养老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及人口流动使其失去基础, 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居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新养老方式被提出来。

该方式主要是指社会和政府, 依托社区资源为社区60周岁以上居住在家中的老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这些服务一般涉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方式主要包括日托服务和上门照料服务。

目前,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这需要来自政策、组织、资金层面的支持。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机制不健全。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存在地域性不平衡, 大部分地区起步晚, 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服务体系不完整, 缺少用于具体指导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配套文件, 社区在操作中缺乏依据。居家养老服务业机构的审批和设置缺乏标准和评估监督机构。

2.服务队伍规模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 社区服务人员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服务知识, 兼数职于一身, 数量不足, 服务技能差, 导致工作缺乏连贯性。志愿者业余人员多, 存在年龄偏大, 多头指挥的现象。

3、服务方式内容单一。

呈现服务对象少、服务项目少的状况。服务方式之一日托服务的主要载体日间照料中心对象是一般普通老人, 但不具备开展条件。方式之二上门照料服务依托社区非专业工作人员行使, 覆盖面窄, 仅限非常小一部分困难老人在使用。

4.服务资金稀缺。

居家养老服务站前期投资成立后, 后续运作资金来自社区经费, 但社区没有额外其他收入, 主要靠政府下拨, 资金匮乏。居家养老活动开展依赖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各社区因场地和经济情况设施配备不同, 尚未健全的社区在场地申请、评估、建设、使用, 完善场地建设过程中耗时长。

三、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健全, 责任难以落实。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仅由个别部门主导, 其他部门之间未能建立起全方位成形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 没有工作归属关系, 工作角色模糊, 整合效应差。各个社区无规定、政策、法律的辅助, 维持简单日常工作安排。

2.宣传不到位, 社会旧观念作怪。

新政策推出初期可通过宣传教育贯彻, 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而居家养老的推行多停留在开展活动和树立典型, 未普及大众。社区老人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不足, 志愿者机制仍未成形。另外, 社区支持能力不足, 老人不主动反映需求, 服务停留在上级安排层面, 没有实际性突破。

3.服务体系不完整, 社区服务无后劲。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服务体系组织上, 政府行政主导, 而社区能力、家庭支持、社会参与退居从属地位, 社区发展完全依赖政府引导;其次, 在服务内容上, 社区整合比较难, 无法完全调用所有已具备的社区资源充实四大服务内容;再次, 在服务运行上, 服务体系技术尚未引进, 服务质量监督评估也仅停留在文件层面。

4.资金投入不足, 工作难以为继。

一方面,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 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投入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中, 况且居家养老服务涉及诸多部门,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另一方面, 个人和社会经济能力有限, 不能有效捐助公益事业;最后, 社区基本经济收入层次也影响衡量社区服务质量。

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对策建议

1.政策保证。

首先, 政府部门在编制土地规划时对居家服务用地进行统筹和计划, 采取不同的供地方式, 适当减免土地使用税, 简化审批手续;其次, 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设置、管理、服务和退出机制设定标准, 根据不同种类组织给予不同的优惠条件,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再次, 设立奖励制度, 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管理者给予嘉奖, 后期予以制度化推行;最后, 确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 要求符合老人的经济能力, 又要兼顾提供者的经济利益。

2.组织支持。

居家养老工作的推进有赖于各个实施主体和服务客体的共同推动。第一, 根据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性质进行认证和支持, 如对营利性机构的调研考证和对非营利性机构进行小额资金支持;第二, 在志愿者队伍上由政府和社区进行政策性引导, 拓展社会各个层面和不同背景社会力量参与;第三, 选拔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 建设社区专业工作人员队伍, 实行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制定行业规范, 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 实行最低工资保障, 保障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金;第四, 社区贯彻各项政策, 整合社区资源, 进行日常工作运行, 建立社区良好环境。

3.资金保障。

主要从扩大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两方面入手。前者在于政府要建立起居家养老资金预算制度, 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 逐年提高投入的比例, 公开财务花费情况, 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 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后者通过社会捐助、福利彩票、服务缴费、多元化主体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

摘要:本文主要就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并从法律、组织、资金三个角度为促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晓茵, 李洁明, 张钟汝.老年利益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最新5·10母亲节送男友妈妈祝福语下一篇:朱自清散文读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