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节奏训练

2024-09-02

钢琴节奏训练(15篇)

1.钢琴节奏训练 篇一

钢琴演奏的“节奏和速度”你教对了吗?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做一个有态度、有观点、有趣味的“音乐教育类综合微信公众平台”365天不间断为您推送有价值的内容欢迎关注公众账号与我们进行互动!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平常说的“拍子”是节拍而不是节奏,“节奏”和“节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节拍是在乐谱上固定的东西,表示音乐基本的强弱关系,用小节来划分,比如2/

4、3/4分别表示“强弱”、“强弱弱”等等。而节奏与人的生活、行为、动作、情感有更密切的联系,更富于韵律感,是需要用心灵去捕捉的。一首作品往往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它的性质和风格,如舞曲、摇篮曲、夜曲、船歌等等,它们都是各有特色的,需要用心去琢磨体会、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好乐曲的律动,才能使其更具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熟悉的事物,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在弹奏中表现出作品特有的节奏韵律和特色。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它们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它们不同的性质和风格。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这既要尊重乐谱本身的要求,还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不同的人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很可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速度,这是允许的,但应以符合乐曲的要求为前提。一首乐曲被某人弹成快板,而又被另一个人弹成慢板的情况是较为罕见的。有些作品乐谱上标出的速度是根本难以达到的,如车尔尼系列的练习曲,速度标记通常是极快的,一般专业老师都不容易达到,就更不能要求初学的学生按照这个标准去练习,只能作为教学的参考。有些学生在听了钢琴家的演奏后,单纯的模仿他们的演奏速度,但由于技术能力达不到,把曲子弹得非常慌乱,可说是一塌糊涂。因此要告诫学生,在听名家的演奏或录音磁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模仿,重要的是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有些比较快速的乐曲,要在学生技术能力达到时再弹,如果弹奏速度过快,即使弹得没什么错误也是不合格的。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演奏中常出现的一种毛病。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感觉上的原因。例如,有些学生弹到困难的地方就慢下来,弹到容易的地方又加快;而有时候一遇渐强就加快,一遇渐弱就放慢;弹激情的、快速的曲子越弹越赶,弹抒情性的、速度较慢的曲子就越弹越拖等等一系列问题。要克服这些毛病需从练琴方法上解决,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的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可以。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为标准来确定。另外,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在声音清楚、节奏稳定的基础上再逐渐加快速度。当弹奏速度较慢的乐曲时,内心的感觉要积极,要有向前的、流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越弹越拖了。在钢琴弹奏中不要平均地、单调地强调小节的重拍,这样会造成节奏机械、音乐凝滞、缺乏律动性。弹奏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按照乐句的气息走向、音乐走向去弹奏,而不要机械的只按小节弹奏。在这同时也要体现节拍固有的特点,例如:圆舞曲、进行曲要适当强调节拍重音,而弹奏旋律性乐句则要避免重音过多,以增强音乐的连贯性和律动感。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节拍器,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速度的好方法。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乐曲都适合节拍器的。一般说来,当进行基础练习和弹奏练习曲时,使用节拍器可以使节奏平稳、速度统一、声音均匀。特别是当学生需要用不同的速度练习时,节拍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弹奏鸣曲或复调作品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下节拍器。而有些抒情性、歌唱性较强的乐曲就只能用节拍器确定一下基本的速度,而不能自始至终都使用它。还有些乐曲速度变化较多,如汪立三的《兰花花》等,每个乐段在乐谱上都有不同的速度要求,只有使用节拍器才能找到正确的速度,才能把乐曲的性质表现出来。另外还要注意:使用节拍器也是有阶段性的,并不是整个练琴的过程中都适用节拍器,只有在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弹奏时,节拍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更应着重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节奏感和速度感,这才是获得良好音乐的基础。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应该说是钢琴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初学者尤其如此。这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体验音乐的习惯,影响着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体验音乐的深度,甚至影响到他们的音乐生涯的发展。编辑整理:谢静

◣MOUSA◢ 强烈建议朋友们添加Techer L 微信号:ABRSM2012 即可和Techer L 一对一探讨音乐教育,Techer L会在收费课直播前在朋友圈发放免费名额,还有更多的在线音乐课堂抵用券等你来拿!了解英皇考级,

2.钢琴节奏训练 篇二

一、钢琴弹奏中节奏在乐曲中的的重要性

钢琴的弹奏过程不但是一种艺术表演手段, 更是一种演奏者与音乐实现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能赋予音乐灵魂, 而节奏的掌握往往能给予钢琴乐曲强健有力的脉搏。演奏者所弹奏出的音乐, 在附带了自身的丰富情感的同时也夹杂了乐曲作者内心的共鸣。而良好的节奏掌握, 往往能够使整首钢琴弹奏的乐曲给人以震撼, 能够更加真实地向我们展现音乐作曲者的内心实际情感与思想, 从而通过音乐实现作者与演奏者、观众的交流。由此可见, 乐曲节奏的掌握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钢琴教学中节奏技巧的训练方法

(一) 单提节奏因素进行练习

在针对中职钢琴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将曲子当中的节奏因素单独提出来加以系统练习, 将音符当成组成节奏的节点, 再用过拍手或用节拍器敲击等方法, 准确无误地敲击出这些节点, 从而使学生有效地体验节奏训练过程中中所存在的趣味性与节奏的相关特征。

(二) 进行二对三的节奏性练习

中职学生对节奏的掌握技巧还缺乏一定的基础, 我们可以多对其进行二对三的节奏练习, 也就是双手进行配合拍打, 左手每打出两下, 右手同时排出三下, 紧接着双手进行交换。通过这种节奏性的锻炼, 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节奏的节点掌握能力。

(三) 通过速度训练增强节奏性的掌握能力

在利用速度进行节奏能力的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敲击桌面进行训练, 可以分别通过中速、快速、慢速等三种速度, 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速度性节奏训练, 进而使学生能够利用节奏的掌握, 均匀地打出2/4拍的强弱以及3/4拍和4/4拍的强弱, 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各拍子之间的强弱关系。

(四) 三拍子强弱弱的练习

在对学生进行三拍子的力度训练过程中, 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例如在第一拍的时候拍拍手, 在第二第三拍的时候跺跺脚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肢体上的节奏性, 再配以打击乐器的伴奏, 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拍子强弱弱的练习。

三、中职钢琴教学当中的力度训练

(一) 钢琴演奏过程中对于力度训练的意义

所谓的力度训练, 也就是钢琴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对于钢琴音量的控制训练, 演奏者对于音量的强弱程度、轻重程度的控制, 往往能够直接给演奏出来的乐曲赋予力量。钢琴的演奏力度往往在乐曲作品当中的表现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和谱写曲子时的内心感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演奏者通过对钢琴力度的控制, 不但使乐曲演奏的情趣变得更加丰富, 同时也能够将音乐曲谱本身的内涵更加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从而使整个钢琴的演奏过程变得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对于钢琴演奏而言, 演奏者力度上的变化往往能够使整个表演过程体现出不同的意境, 或如疾风骤雨、或如同万马奔腾, 能够向观众释放出强大的感情能量。同时, 通过演奏者力度的转变, 钢琴演奏也可以有效地表达出叹息、微笑、温暖、喜悦以及哭诉等乐曲作者本人极为复杂微妙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随着演奏者的力度转变, 钢琴的琴声往往还能够弹奏出高山流水、空灵缥缈的意境和感觉, 让欣赏的人能够在意境当中体会到如同身处大自然当中的奇妙变化。钢琴的演奏之所以能够千变万化,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演奏者对于力度的掌控, 这种掌握力度的能力和技巧能够使音乐的表现形式无限化的扩大, 再加上演奏者自己想象力的发挥, 使音乐能够充满无限的可能。

(二) 提升力度控制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对于力度的提升,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对手指进行充分的练习。手指是演奏音乐的主要工具, 演奏者通过手指的有力、灵活以及便于控制等特性, 对钢琴乐曲的演奏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对中职学生手指的技巧练习来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触键以及调节力度等工作。2.手腕、手臂练习。想要有效地掌控弹奏的力度, 光依靠对手指的力度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对手腕以及手臂进行放松训练, 只有手腕手臂与手指有效配合, 才能够演奏出多变灵活的各种音色。

(三) 三连音的力量练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对节奏的三连音掌握不是很好, 直接影响乐曲的情绪和完整性。对于三连音的练习, 首先应该做到放松, 其次要注意对手的转动, 在力度上应该分别进行重、轻、更轻的有效训练, 再通过连贯的带弧线动作, 将三个音有效连接在一起, 并进行周而复始的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熟悉和掌握三连音的节奏用法。

(四) 学生右手4、5指的力量训练

学生右手的4、5指本身力量就弱, 因此也就需要进行这两根手指的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具体做法是手指从掌关节抬起来, 手指打开, 根据节奏强弱, 适当地使手指落到键底, 这就是手指的力量。为了能弹到键底, 指尖必须抓键, 然后马上弹跳起来, 这就是爆发力。简单地说, 即手指的力量集中到指尖上, 手指抬起来, 打开—落下—抓键—弹起来。练习手指4、5指的力量和爆发力 (建议用跳音来练习) 。跳音练习是体现手指力量和爆发力最好的方法, 即指尖在一刹那抓键而弹跳起来。体会硬碰硬、相互排斥的感觉, 感受键盘的弹性。因此, 手指抓键, 指尖才能结实, 弹到键底才能弹跳起来。

钢琴的弹奏技巧一般来说指的是表演者能够依照自身的思想和感情等, 通过钢琴, 以灵活且有力的手指弹奏动作而将内心情感对观众进行展现的一种技艺。钢琴的演奏在技巧方面往往更加重视一些艺术性以外的东西, 如手指弹奏的速度、节奏以及力量等;对于节奏和力度的训练, 往往能够使演奏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能够恰到好处地弹奏出乐曲的轻重缓急, 从而使整首曲子对观众产生强有力的震撼作用。

摘要:我国人民对于钢琴艺术的欣赏与追求程度越来越高, 国家对中职钢琴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了。十二五规划教材《钢琴》以及《拜厄》的推出, 使我国的中职钢琴教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对于我国的中职钢琴专业学生而言, 想要能够弹奏出具有优秀水平的钢琴乐曲, 首先就必须正确掌握钢琴演奏的相关技巧。钢琴的弹奏技巧训练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耐心才能够收到成效的过程, 钢琴学习者想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学会是不现实的。本文将专门针对我国中职学校的钢琴实际教学应用, 对钢琴的节奏与力度的训练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 并提出更为有效的技巧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钢琴教,学技巧训练,节奏感力度

参考文献

[1]杜泰航.论钢琴演奏技巧的多样性[J].钢琴艺术, 2013 (5) :28-30.

3.钢琴节奏训练 篇三

关键词:视唱练耳节奏教学 钢琴伴奏 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22-03

在高校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使用钢琴伴奏,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节奏有了更多途径,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对音乐艺术的整体把握等综合音乐能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新时代下钢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之,使用钢琴伴奏的节奏教学,为学生的节奏实际学习、培养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做出了有力支撑。

一、高校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使用钢琴伴奏符合学生心理,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可急于求成,尤其是音乐教育,是点点滴滴而成的音乐综合素养。其中节奏技能包括着单纯的节奏理论知识和节奏相关训练而逐步习得。同样,视唱练耳的节奏教学既包括节奏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教授,还包括学生音乐素质与音乐能力的综合培养。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之路的必修课程,需要教师有得当的方法,让学生一直保持着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钢琴伴奏的使用,它可以支撑整个音乐作品结构,结合钢琴伴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习者形成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音乐是具备情感的,是灵魂的表现,钢琴伴奏便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节奏练习的枯燥过程,提高节奏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音乐学习兴趣,实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之后的旋律学习奠定基础。在钢琴伴奏的形式选择上,要选符合学生节奏学习与培养分辨音乐要素能力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对于节奏的钢琴伴奏无比遵循节奏自身的律动,尽可能对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的经典练习曲目进行伴奏,如此能够避免对学生学习的过多干扰,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加强对节奏型的记忆能力。在视唱练耳节奏学习中体会过钢琴伴奏的特有魅力之后,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形成节奏学习的正确态度,进而摆脱机械、枯燥、乏味的节奏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态度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可见,钢琴伴奏加入到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是很正确的,它们之间有着很好的互融性,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钢琴伴奏与视唱练耳学习之间的关联,进而更加注重对二者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与学习心理。

二、高校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使用钢琴伴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为主教学观念

在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要遵从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要求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要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改变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新观念突破。学生的发展包括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在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的人本观念,实际上就是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接受程度,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主动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到节奏中的美感内涵。视唱练耳的审美教学表现为学生与视唱练耳曲目之间接触时所获得的心理愉悦感,这就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思维的必然结果,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高校音乐教学的本质上追求的就是以人为本,发展他们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程度,提高学生与教师的艺术修养。这不仅是音乐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反映,也是音乐教育美感的自由传达,让学生在合唱、独唱等各种音乐活动中获得最佳的直接体验。如瑞士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主张的“声势”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通过自身手动打击各类乐器,配合自身的体态变化,尤其是身体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如此可以让学生最大的集中注意力来接触到节奏,形成较为明确的音乐感知,这也是感知音乐节奏律的最佳方式。这种教学理念也是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使用钢琴伴奏与“以学生为主”教学观念的重要体现。

本质上,钢琴伴奏是对节奏的烘托与支撑,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切身感受来体会到具备画面感的音乐,让学生获得较好的愉悦感与审美体验,可以说,这是人类最为原始的审美条件反射,是对美好节奏的不自觉地追求与向往,通过此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理论技巧学习中跳出来,从试听、触觉、内心感受等综合方面来掌握与学习节奏,进而提升学习动机,有效实现节奏的学习与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视唱练耳节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节奏业务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现代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中提高他们的钢琴伴奏能力与综合音乐素养尤其重要。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表现为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水平的音乐技能与弹奏技巧、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和较多的演唱艺术实践等。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教师要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怕辛苦、积极进取、渴望知识等正能量意识传达给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做好教师的引导者角色。

1.钢琴伴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

目前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导者,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在教学活动中,钢琴这个辅助教学乐器不容忽视。尽管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课堂都采取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丰富的电子视听设备和音响系统等,但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不可泛滥,它们仅仅是教学的附属品,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设备,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便会丢失。而激发学生课堂上学习音乐并获得音乐感知的最佳手段就是教师直接的、手把手的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可以直接提高课堂的节奏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使用钢琴伴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在节奏教学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相关,这就对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和伴奏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演奏技巧、规范化的演奏方式,才可以将乐曲的本质情感加以传达。目前高校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多采取钢琴伴奏,而且教师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多样化的视唱歌曲或即兴编排,以便实现最佳的节奏教学效果。即兴伴奏中,对钢琴伴奏技能有着较高要求,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随机应变水平,另一方面也让教师获得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水平。每一个视唱乐曲都有着不同的节拍、音乐风格与节奏型,这就要求钢琴伴奏要合理而科学地选取伴奏织体,以便与整个节奏和曲目的风格一致。在弹奏之前,教师要对练习曲目的速度、拍子、乐句划分等谱面信息加以掌握,然后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业务素养,并配合相关的情感和伴奏织体,完美而有意义的呈现出试听音响效果。

nlc202309090116

2.钢琴伴奏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个好的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化音乐知识与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对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等学科内容有所了解,成为教学上的多面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综合音乐素养,加强对相关教学方法的注重,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与相关的学习行为。

首先,教师要提高音乐素养,优秀的音乐素养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我价值的基本需求。其中,节奏能力是音乐素养的基础性内容,对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的伴奏技能和钢琴伴奏速度的控制,准确掌握学生目前对节奏速度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把握好节奏特点,结合相关的伴奏织体,展现完美的课堂节奏教学效果。在节奏课堂中,良好的音乐素质除了适应教学节奏之外,还有有着对节奏速度与节奏强弱的良好处理能力。

其次,教师要加深艺术修养,良好的艺术修养包含着相关的美学观念、良好的音乐审美水平、丰富的音乐史知识储备。在了解了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所传达的情感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更好地演奏,让学生熟悉歌曲并内化为自身的音乐知觉,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视唱练耳节奏教学内容也要加强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横纵向联系。高校音乐教育要求教师有着高水平的审美评价能力与审美体验水平,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音乐美感,提高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同时从多样化的艺术视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节奏美审美价值观,提高学习的直接效果。当一首新的视唱乐曲被学生唱熟并熟练掌握之后,便需要加入钢琴伴奏,在钢琴伴奏的引导下,让课堂变成有滋有味的知识汲取过程。以进行曲来说,要展现进行曲中有力的节奏感和向前冲的感觉,需要将声音大小与速度快慢展现出来,我们以进行曲最常见的2/4拍子为例,此时会有附点音符出现,因为2/4拍子本身具备“强、弱”节拍特点。

最后,钢琴伴奏让教师的完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具备了丰富的各类学科知识、较高的音乐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等知识理论之后,才能够更加准确清晰地将乐曲思想传达给学生。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年级、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刻保持着与学生的直接沟通,在演奏时还要观察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目的就是做到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积极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语

钢琴伴奏作为视唱练耳节奏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使用钢琴伴奏的节奏教学,为学生的节奏实际学习、培养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实现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做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在视唱教学中钢琴的合理运用[J].黄河之声,2013,(12).

[2]彭辉,邓婿.视唱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性[J].音乐天地,2006,(03).

[3]胡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认知也理初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4]唐俊岩.节奏的基本训练方法之我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4.节奏训练课反思 篇四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节奏的理解、表现和乐感水平。在以往的节奏训练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读出或者拍打出歌曲中的节奏,尤其是那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于是使学生厌倦了枯燥单一的节奏训练,以至于丧失了对节奏训练的兴趣,甚至延伸到厌倦上音乐课,致使很多教学环节遭遇了冷淡。

自从研读了《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节奏训练”的新的`理念之后,我深有感悟。

为了使学生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再感觉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在生活中间找节奏”、“生活语言节奏训练”等新的方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节奏的探索、发现、创作与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与创编能力,并让学生感到:“其实节奏也不是那么难以对付的,节奏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比如:我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你早》之后的这节节奏训练时,我就这样尝试了对学生进行分步、分层的练习,结果真的感觉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取语言:

在课的一开始,我从问好入手,首先读出:

XXXXXXX‖,

小朋友呀大家好!

再让学生回答出:XXXXXXX‖,

黄老师呀您也好!

让他们在实际对话环境中感受节奏的存在。

2、探索节奏:让学生认真朗读这句话,从中发现包含在内的不同节奏:X、XX。

3、表现节奏:鼓励学生用这两种节奏进行任意组合,边拍边读自己组合的节奏。

4、即兴创作: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节奏组合任意创编一句话,以巩固所需掌握的节奏。结果发现学生通过创编与尝试,很快就掌握了“X、XX”这两种节奏。

比如:2/4XXXXXXX‖

动物园里真好玩。

3/4XXXXXXXXXX‖

我们爱唱歌,我们爱跳舞。

5.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节奏训练》 篇五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课题活动,我设计了一节节奏训练课。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肢体节奏,从简单的一种肢体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 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6.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篇六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7.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弹性节奏 篇七

关键词:钢琴演奏,弹性节奏,二度创作

弹性节奏(Rubato),也称为自由节拍,是指速度渐快渐慢,有伸缩弹性的节奏,其最早出现在歌剧里,是浪漫时期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法。受当时文学诗歌的影响,浪漫时期的音乐象散文诗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人类的多愁善感,带有强烈主观倾向和个人感情色彩。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情感的个性化与弹性节奏风格的深化,推动了新的音乐体裁的创立,“夜曲”、“随想曲”、 “幻想曲”“即兴曲”、“狂想曲”“叙事曲”、“谐谑曲” 等,都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得以确立的。

一、弹性节奏的风格特点

浪漫派音乐的展开线索往往缺乏必然的逻辑性,想象力极其丰富以至经常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捉摸不定的旋律、前后矛盾的节拍、自由延伸的曲式和性质暖昧的和声等。 而带有随意风格的乐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出现,巴洛克时期即兴演奏风靡一时,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所有的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赋予了创作者、表演者更大的自由度,体现出形式服从于情感渲泄的浪漫主义原则。所以一般情况下,适当的节奏变化对浪漫派作品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其情感的表达。弹性节奏不等同于随意节奏,弹性节奏是建立在良好的节奏意识及对全曲节奏律动的掌控基础之上的。弹性节奏在音乐中被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加入新的因素,其运用的原则是对的,但这只是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前提是演奏者要尽可能地从作曲家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从其背景、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人手,尽可能地去掌握复杂的细节,凭借自身的智慧和情感来演奏作品。肖邦的学生曾说过“肖邦演奏自己的同一首作品时,几乎没有一次是一样的,然而每次都完美无缺”。这是演奏者自己“个性” 的展现,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关于弹性节拍的一些原则,不应该成为束缚演奏者手脚的枷锁,要鼓励演奏者在大前提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去挖掘新的东西。

二、弹性节奏在演奏中的要点

(一)总结和理解音乐的规律。把握正确的旋律规律是弹好浪漫时期歌唱性旋律的必备条件。弹性节奏是一种速度对比的关系,一首乐曲往往有一个基本的速度,但又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永远使用这个速度,总是在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比发展,形成节奏韵律,这同时也是多样统一法则的体现。根据以上原则,弹性节奏与贯穿整个作品的统一节奏、 各个乐段、乐句的节奏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 Rubato因素的运用应该是在整个作品总的时间( 时值) 内进行的,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基本的速度,而且改变是有限度的。 在使用伸缩节奏之前,应该用最严格的节奏速度练习,只有在对乐曲节奏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在个别地方逻辑性地发展节奏。

(二)正确了解乐曲的构造。首先要在整体上对乐曲结构、节奏韵律、音色变化、力度等方面进行掌控,要最大限度地领悟到乐曲整体节奏的运动感和内部韵律。一首乐曲的整体只有一个,在整体内部可以有最丰富的变化和最细微的差别,在具备掌控全曲结构变化能力的情况下,才有运用Rubato的自由。弹性节奏最基本的运用,在于散板节奏和标有速度改变记号以及某些表情记号、风格记号的地方,必须准确理解和处理谱面上的这些记号,不要在记号出现的地方马上改变速度,要有一个转换的过渡,之后还要懂得恢复到最初的速度。

(三)加强前期的学习。无论何时,脱离真实的弹奏音响是不可能对弹性节奏有完满的概念的,因为节奏偏离的大小程度无法用语言、文字或其他除了音响之外的形式来表达。究竟如何慢,如何快,又如何地衔接,这是一个相当具体的过程,只有通过真实的音响才能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 所以,必须尝试把内心的节奏感转变为具体的音响,在改变速度的同时不要随意改变力度。在生活中,我们能同时听到、 看到多位不同风格的钢琴家对同一首乐曲的演奏,这就给我们的钢琴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多听、多看,获得悟性; 通过模仿、借鉴得到灵感。逐步找到自己的艺术修养,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美]迪安艾尔德.钢琴家论演奏[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杜,1992.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A·阿列克赛耶夫.钢琴演奏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5][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6][苏]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8.节奏教学,科学训练是关键 篇八

节奏的训练需要耳、眼、脑、手、脚及身体等高度配合才能精准完成,小学高段学生学习音乐的重心应转到节奏的训练中来,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校重视、家长支持是保障

作为美育的主要载体之一——音乐教育,不单单指唱歌教学,还应包括音乐技能技巧教学。节奏训练是重中之重,音乐中节奏是骨架,旋律是血肉,节奏可以确定音乐的风格,但是节奏教学不能只是用拍手、拍腿,拍肩、拍头、拍桌子、跺脚等一些简单的方法,然而标准化的节奏训练器材是双响筒、碰鈴、沙锤、响板、木鱼、鼓、锣、镲、三角铁等等,通过学校对音乐设备的配备情况可以衡量出学校对综合学科的重视程度是否达标,能反映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水平。因此,学校应从整体大局发展出发,重视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使音乐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节奏训练的教学工作。

其实家长也必须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树立节奏、乐理比单纯的唱歌更重要的观念,因此,需要学校举办专题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学生学习全面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获得全面的文化修养。

二、科学训练是关键

音乐中的节奏教学不同于个别声乐辅导,为了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作品需要同样的思想情感,要有统一的感觉和表现。因此节奏训练要追求各声部之间节奏配合恰当、和谐。还有选择合适的学生,分析哪些学生适合什么节奏乐器,也就是说训练也要因材施教,要使每个训练的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同时又要有统一性,因此节奏的训练应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1.找方法

每组学生应该正确地控制好自己所训练的节奏型,不能被旁边不同的节奏型所影响,就是内心有一个坚定的节奏“目标”,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出发。

另外,还有不会被密密麻麻的曲谱看得眼花缭乱,可用下面几种方法解决曲谱的快速分辩:(1)色彩区分;(2)字体(粗细)区分;(3)字体大小或形状区分方法等。要对各个类型轮流训练,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切忌进行长时间单一节奏的训练,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手臂因麻木造成机械式的敲击,而不能融合到节奏的美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简短的音乐来进行配奏,中间做适当休息,避免学生进入高原期。

2.节奏与旋律结合

在节奏训练中,旋律也是不能忽视的,节奏与旋律是一对姐妹,也可以说就像我们的左右脚,互相依靠,但又互相制约。

音乐中节奏是骨架,需要支撑,旋律则是血肉,更需要支撑,所以在训练一段时间的节奏后,让学生用唱的方式来打节奏,直到达标。在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训练节奏的连贯性,不然学生会把完整、流畅的歌曲唱得七零八落,训练中,逐渐增加旋律难度或与他们的惯性思维相差甚远的速度来进行训练,让学生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

3.契合学生实际

由于小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前期训练要培养兴趣,从学生们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入手。唱长音和唱不同节奏型的歌词就是一种方法,学生的节奏时快时慢是与他们对歌曲不熟悉或高音、长音有关系的;节奏训练中基础好的学生需不断加入变化更多的节奏型。作品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浅到深,但不可贪大求高,远离学生的实际。这样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对节奏训练的兴趣。

4.老师做好领头羊

对于老师自身来说,老师更要对所训练的节奏内容了然于心,做到精准,老师都达不到熟悉旋律和节奏,以及对整个音乐风格的了解和把握,自然就不能够在学生训练中听得出哪小节出了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该类问题;老师更不能有糊里糊涂将就、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这样学生达不到训练标准,更容易把好学生都带进“沟”里,也就等于是白训练了,没起到促进作用,而起到了反作用,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地苦练基本功,做到能示范,能指导、能表述、进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多听多看一些优秀乐队的演出,听他们的配奏、看他们的表情,特别是节奏方面的学习,还要更加注重音乐理论学习,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另外还需要老师会创作一些节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实践培养成就感

学校应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演出,比如参加合唱比赛、文艺会演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就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适时适地训练是提高学习进度的保证

现在的视听设备十分丰富,比如电脑、电视、手机等,通过这些方式,对自己喜爱或熟悉的歌曲进行不同节奏型的配奏,特别是通过网络里的作曲软件和节奏大师等软件来进行节奏方面的学习,把自己不稳定的节奏从外到内做到精准,还可以用节拍器来规范自己的节奏感,以及请节奏感强的同学和老师帮助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就进行节奏训练,再通过不断揣摩,学生的节奏稳定性和机动性、灵活性就会大幅度增强。

综上所述,音乐学习中音乐的旋律性不能忽视,但音乐的节奏更不能忽视,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节奏是歌曲或乐曲的最根本的基础,没有标准的节奏作为音乐支撑,各奏各的快慢,各唱各的速度,时快时慢,乱成一锅粥,那音乐根本就没有美感可言。

9.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中,做好对节奏训练的研究,能够为更好的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目标带来支持。文章先对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予以探讨,之后对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训练;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节拍掌握、音乐乐感能力方面的提升,其对于实现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音乐作为艺术的基础表现形式,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开展目的,不只是对学生音乐技巧的掌握,更包含着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强化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的构成,感受到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进而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技巧,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想要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技巧,对节奏感的掌握就是音乐众多技巧中的一个。在学生演唱或演奏过程中,其必须要掌握歌曲的节奏感,才能够找准节拍,从而调整自己的气息运用,让自己的气息与歌曲的节奏相符,进而将歌曲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缺乏节奏感,那么就会在演唱或演奏时出现抢拍、慢拍、拖拍等情况,既影响了音乐的表达效果,又打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能够为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听两遍歌曲就能够哼出曲调甚至参照歌词唱出歌曲,有的学生则“干教不会”,这就是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知的差异,如果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好的节奏感,那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节奏感训练,让他们能够通过掌握节奏去掌握歌曲的特点,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聆听自然声音

音乐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就应该指导学生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此种方式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进行《鸟啾和蝉鸣》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鸟啾声音和蝉鸣声音的特点,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播放两种声音,让他们通过聆听去感知两种声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种声音进行模仿,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两种声音的记忆,为他们在进行歌曲学习时更好的掌握鸟啾和蝉鸣声音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科学选择教学辅助乐器

在音?费葑喙?程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就要做到针对歌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乐器来予以伴奏,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例如在进行《说唱脸谱》的教学中,歌曲中的主要乐器有大锣、小锣和铙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和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三种乐器拿到班级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演奏三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三种乐器的节奏特点,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多声部教学的模式开展

多声部教学模式是初中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多声部歌曲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在演唱多声部歌曲时,准确的找到歌曲节奏,完成对自己声部的演唱,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例如为了达到对学生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声部演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因为这个歌曲学生之间都会唱,所以他们基本不用熟悉歌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多声部歌唱模式,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二声部相互“窜频”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以指挥者的形象出现,让一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左手指挥,而二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右手指挥,以此来提高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独立节奏感,为他们完美的演绎这首多声部歌曲提供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科学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聆听、感知、训练等多种方法共同培养的方式,让学生从内心中去感受和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准确的节奏感,为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也为他们音乐素养的有效构成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0.钢琴节奏训练 篇十

摘 要 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把握都体现出极为敏锐的嗅觉。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注重节奏感的训练,从小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启蒙;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074-01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强弱、长短的现象,实质上节奏就是音乐的骨骼,人们之所以能够被音乐带动感染,原因就在于音乐的节奏与人的身体或者说是身体的某一部分之间发生了共振现象,令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使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变化,表现出来的就是人们对于歌曲产生共鸣。综上所述,正是节奏才赋予了音乐的巨大魅力,没有节奏的歌曲就不能称之为歌曲。奥地利著名的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的原始要素就是和谐的声音,它的本质是节奏。

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关于节奏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主导地位,因为小学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在这一时期以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学生无法理解且课程枯燥无味,偏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把握了音乐的节奏就能够轻松的完成音乐的哼唱,其视听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的到了提高。而设置节奏训练的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一些趣味的,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节奏,放大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敏锐程度,增强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把握。

节奏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他不可能直接体现在成绩单上,用数字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感,是感觉是感知,是需要长期训练积累,经过一个从量变逐渐达到质变的结果,当达到质变的点,学生就会显现出豁然开朗的表情。日常的节奏训练提供给学生的就是一个积累和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循循善诱,通过以打拍子例的节奏训练中唤起学生对于节奏的感知,把抽象的音乐用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感觉到音乐就存在于自己的手掌中,脚尖下,让学生认为音乐是可以捕捉和把握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训练在小?W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

从目前小学教学课程的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的整体情况来看,小学音乐教育仍处于劣势地位,虽然近些年来,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关注学生的音乐教育,但这仍然无法达到发掘学生音乐潜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学校设置英语课的课程少,课时短,这就造成学生平时接触音乐课程的时间短,机会少,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热情程度就会大大被削弱,态度也逐渐淡漠。

现在许多小学的音乐课会出现被其他老师占用的情况,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学校、老师、学生也对此习以为常,音乐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语数外主科的成绩重要。在这种形势下,要想讨论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把节奏训练加入到日常课程中更是无从提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还是要从改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开始,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重视起音乐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从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出发,小学的音乐教育内容相对单一,针对性和带入性不强,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

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内容

在音乐课程中,起步阶段是从简单地赏析,学唱开始的,学生在歌唱中体会声带的振动,了解和感受节奏。就节奏的特性来说,节奏是用来组织音乐的音响或音调要素,因此节奏并不能单独分离出来进行教学。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和声与音调,节奏本身并不存在。现代音乐教育节奏训练的教学理念,主要来源于德国当代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学家奥尔夫的研究理论,他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此来开展基础的音乐启蒙教育。

基于奥尔夫的教学体系,节奏训练可以分为,语言的节奏练习,也就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民谣、诗歌的方式来掌握节奏;声势练习,拍手,拍腿这些利用身体乐器击打来记录节奏,这种方式简单易于开展且行之有效;多声部及和声的节奏练习,这是在声势练习基础上,加入多声部和和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唱过程中进行学生分组论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加强学生记忆节奏;变奏节奏练习,就像歌曲可以改变成不同的版本,教师可以播放同一首歌不同的曲风,来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节奏训练的内容设计还是要依托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具体安排,选择适合的节奏练习方法,让学生们喜欢上音乐的课堂,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训练思路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主要还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形态和审美意识,对于学生的技巧并没有硬性的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思单纯,心无旁骛,对于音乐的感受要高于成年人,他们更容易被感染和带动,而且节奏训练的课程内容往往生动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必把教学的重心放到让学生必须掌握节奏,把节奏铭记于心,而是要给学生创造感受节奏,置身于音乐节奏的环境和氛围。

在实际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奥尔夫节奏训练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音乐的敏锐程度来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大致方向。老师也可以利用钢琴等乐器,弹唱等。节奏训练的形式可以不拘泥于只是唱歌,利用身体动作等形式也能丰富教学的内容,总而言之,实行节奏训练还是要中重视的态度,结合发散的思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音乐是同人类起源、进化、发展过程中一同成长起来的宝贵艺术,它能够打破地域差异、语言隔阂,传递文化和情感。因此,要重视小学的音乐教育,意识到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丰富音乐训练的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用清晰的思路实践出高效的训练方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1.钢琴节奏训练 篇十一

【关键词】 舞蹈训练;节奏;重要性

舞蹈表演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如果没有情感,舞蹈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一定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舞蹈训练过程中,除了对舞蹈技术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对舞蹈表现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舞蹈节奏感实现的,利用舞蹈节奏,打开学生的感官,然后进行通感教育,以此为切入点,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一、舞蹈训练中节奏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艺术,几乎每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每一个舞者也都有个性鲜明的节奏,舞者通过对节奏的掌控,表达对舞蹈以及音乐的感受。形成舞蹈风格的因素很多,其中节奏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舞蹈的魂。往往一个优秀的舞蹈,通过特定的节奏,将几个简单的动作演绎的淋漓精致。

(一)节奏能赋予舞者心灵以活力

舞蹈节奏是舞者表现自身情感的基础,正如“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所说,节奏是连接人身体、情感的桥梁。舞者通过对节奏的掌控,表现舞蹈独特的魅力,并深入人们心灵。在朝鲜舞表演中,通过缓慢均匀的“古格里”节奏,可以表现出含蓄而又深情的情感;再如安徽的花鼓,以打击乐器来实现对节奏的掌握,并且锣鼓节奏丰富多变,可以表现出抑扬顿挫的情感。舞蹈本身就是人身体的动作表现,将节奏融入到人身体动作中,达到身心合一的心灵境界。在舞蹈训练中,只有加强对节奏的训练,才能逐渐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并且以节奏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通感教育,使节奏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教化作用。

(二)节奏能够增加舞蹈的色彩

进行舞蹈训练,实际上是对身体动作的训练,在训练中加强对节奏的把握,能给整个舞蹈动作添加丰富的色彩。节奏的训练,讲究“强弱快慢”,通过不同强度、不同速率的节奏,表现出舞蹈动作的快慢与协调性能。舞蹈节奏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节奏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生命的特质;人体节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节奏应用与舞蹈中,就会形成独特的风格。动律是舞蹈中重要的元素,掌握舞蹈动律实质上就是掌握舞蹈动作的运动规律。动律是以节奏为基础,并加以延伸,将舞蹈动作融入到连贯的韵律中。如,维吾尔族舞蹈中,其节奏往往是四四拍带着休止符的跳跃,整个舞蹈动作更好表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的开朗与豪放,并将其幽默的名族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汉族这个民族以和平为主,崇尚对称、中和之美,所以汉族舞蹈中运用四四拍时,绝大多数都是平均拍子,充分表现出汉族人民淳朴、善良的性格。古典舞对舞蹈气息十分重视,在舞蹈动作过程中,重视对呼吸的掌握,所以常常表现为缓慢而悠远的舞姿;现代舞更加强调舞蹈动作的质感,这一质感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节奏变化来实现。

(三)节奏能烘托舞蹈气氛

节奏能够对舞蹈起到很强的气氛烘托作用,通过不同节奏的舞蹈,可以向观众展示出不同的氛围,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舞蹈表演中,气氛的烘托也是其表现力体现的重要部分,而节奏作为烘托气氛、渲染舞蹈氛围的主要元素,在舞蹈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舞蹈节奏的掌握,就能利用节奏烘托出的不同分为,掌握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变化。一般来说,欢快的舞蹈节奏,其动作一般比较轻快,会产生热闹、喜庆的气氛;而悲壮的节奏,舞蹈动作也必然是悲壮、沉重的,会烘托出深沉、凝重的氛围。

(四)节奏能够帮助舞蹈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

不同的舞蹈风格,一定具有其独特的节奏,而舞蹈剧情中的不同性格的人物,需要用不同的节奏来进行塑造与刻画。舞蹈不仅仅是动作的变化,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现代舞中,常常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为整个舞蹈打下框架,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节完美的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节奏的掌控与变化来实现,不同的节奏下,刻画的人物性格也不相同。如在大型舞剧《猫》表演过程中,每一只猫舞蹈动作的节奏都不相同,这样就能表现出每一只猫独特的性格,这也正是这一舞剧魅力所在。在舞蹈训练中,需要加强对节奏刻画人物性格加以重视。

二、在舞蹈训练中培养节奏感建议

节奏在舞蹈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舞蹈教育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1.在舞蹈节奏训练中,首先需要增强学生对节奏的识别能力。每一中舞蹈节奏是不相同的,不同节奏下的舞蹈动作以及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对节奏识别能力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舞蹈产生的背景、舞蹈发展历史等情感上的描述,根据舞蹈年代的不同进行舞蹈节奏的区分。教师还可以通过“同相不同节奏”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的节奏识别能力,也就是同一首歌歌曲的相同舞步,利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出来,根据效果的不同,实现对节奏的识别。

2.培养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运用不同节奏的能力。不同舞蹈风格,需要采用相应的节奏来展现,节奏快慢、长短不同,产生的舞蹈效果也就不一样。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同一个舞蹈,利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动作指导,帮助学生利用节奏变化,掌握动作的协调性,避免存在违和感的舞蹈动作。

3.舞蹈训练中加强对节奏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创造节奏的能力,在对节奏识别能力加强以及能够运用不同节奏后,就需要创造节奏,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舞蹈节奏,形成一种舞蹈风格。对创造节奏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熟悉各种节奏后,安排学生自己编排舞蹈,自己创建节奏,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将节奏完美的融入到动作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负者指导工作,并不参与到舞蹈的编排中。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在音乐响起后,即兴起舞,这样也是培养学生舞蹈节奏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结语

节奏是舞蹈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舞蹈训练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一个舞蹈表演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蹈音符都是节奏的具体体现,不同的舞蹈节奏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节奏不仅可以烘托舞蹈气氛、增加舞蹈的色彩、赋予舞蹈以情感,还可以刻画舞蹈人物性格。因此,在舞蹈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节奏的识别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舞蹈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李晓鸥.论“节奏”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24(5):108~109

②徐娟.浅谈“节奏”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地位[J].艺术研究.2013,33(10):126~127

③田小玉.舞蹈训练中音乐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201~202

④曲诗蒙.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课程设置及应用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24(4):471~472

12.体育舞蹈节奏训练谈 篇十二

我国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艺术反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第1 1 0页) 艺术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舞蹈艺术亦是如此。自然状态的生活动作相对的讲是自由的、散乱的。而舞蹈动作区别于自然状态的生活动作的主要标志就是节奏性。“我们说, 是舞蹈就有节奏, 没有节奏就没有舞蹈。”*节奏性不仅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 也是舞蹈的基本艺术特征。舞蹈节奏应看作是大自然的节奏、人的生命节奏和情绪节奏的特殊形式下的审美反应。体育舞蹈节奏即是规范化了的、美化了的、艺术的节奏。它指的是节拍的变化、时值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 以及根据作品要求相互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体育舞蹈的节奏感尤为突出, 每一种舞蹈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点。例如:高贵典雅的华尔兹, 要求动作流畅、婉转起伏, 舞姿恬静飘逸, 优美柔和。探戈要求动作刚劲, 或动或静、或快或慢、错落有致, 而且音乐节奏清晰, 铿锵有力。伦巴则因其音乐缠绵、浪漫和柔媚, 舞步运动中胯部富有魅力的律动和躯干中段随之的延展, 在抑扬的韵律下展示了女性婀娜多姿的舞姿。斗牛则英勇威武、斗志昂扬。只有了解他们的节奏特点, 风格特色, 才能深刻体会到各个舞种独特的美。因此, 体育舞蹈的节奏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节奏的学习和训练是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节奏训练课, 也称作视唱练耳课, 是在课堂上通过节奏模打、旋律模唱、综合节奏创编

等形式, 达到节奏感训练、乐感形成的课程。在进行该课程学习的同时, 又必须首先学习基本乐理知识。有了相对系统的音乐概念、理论基础, 才可以进行节奏训练的课程。通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 提高综合音乐素质, 使脑、口、手、脚等身体各个器官达到相互协调、配合自如的目的。这是体育舞蹈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习, 使其个人具有节奏感的概念, 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乐感, 进而通过好的乐感, 达到能够表现优美的舞感, 可以进行音乐思维, 懂得艺术构思, 真正进入到体育的世界, 享受艺术之美。

二、节奏训练课的适应对象及组合方式

1.以高校体育艺术专业学生为例, 节奏训练课大多采取集体课的方式。人数不宜太多, 四十人以内为适。教具一般用一架钢琴就可以, 也可有多种音乐教具和现代化视听设备, 教师可同时指导较多学生。

2.课时安排每周两节课, (每课时五十分钟) , 有条件的话可以分两次上, 教学计划设置为两个学期以上, 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

3.教学内容。可选择高校音乐专业相同教材, 例如:《单声部视唱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节奏训练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视唱练耳节奏训练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彭世端编著。针对不同专业, 学习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音乐专业学生, 不论是主修声乐、器乐, 都必须完整的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可根据需要对后面较难部分略作删节。

三、上课程序

1.开始上课。可由一段体育舞蹈伴奏音乐导入, 请学生分辨音乐类型, 适合哪个舞种, 从听觉上感受音乐风格特点, 每节课更换不同的伴奏音乐, 首先对耳朵进行刺激。

2.回上周布置的作业。回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以抽查为主, 也可每一位同学都做汇报, 依时间而定, 找出共同的难点, 寻找解决方法, 克服问题。主要以打节奏、唱旋律为主, 可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由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教师总结, 有益于课堂气氛调节。

3.讲述、互动及布置新作业。讲述新知识、新的节奏型, 一定要反复示范, 标准读谱, 速度可由慢而快,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作出反应, 不要一味加大难度, 唱高难度节奏、旋律, 应结合学习的舞种特点, 针对性的选择视唱曲, 进行节奏模唱等等。互动环节最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例如:作“节奏接龙”练习。即第一位学生出一小节节奏, 第二位学生出第二小节, 但首先要记住第一位同学的节奏, 第三位同学也要首先记住前两位同学的节奏, 再编出第三小节, 依次类推, 直至小组结束。该练习可充分锻炼节奏的记忆力, 节奏感知力和提高综合素质。“铃木教学法”就十分强调听觉模仿在音乐教学中的重大意义。因此, 教师对新作业的示范非常重要, 对于新作业, 可作部分示范, 留一部分让学生独立完成。

4.适时的插入综合性音乐教学内容。在集体课上课程序中, 这一环节作用很大, 但若省略该环节, 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无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 丰富学生音乐情感, 构成音乐联觉, 扩大知识面, 提高学习兴趣, 各种潜能充分调动, 更容易发掘学生的艺术才能。例如:拉丁舞的多元混合型文化;标准舞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爵士舞的节奏特点;舞蹈音乐风格;流行舞舞曲欣赏等等。

5.结束上课。下课前进行课堂小结, 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出希望和要求, 期待下一节课的进步。

通过开设行之有效的体育舞蹈节奏训练课, 是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必修课, 是体育舞蹈艺术发展提高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 除了形神兼修以外, 文化艺术素养才是勇攀艺术高峰的坚实基础, 支撑起体育舞蹈艺术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高椿生.舞蹈艺术审美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3].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13.钢琴教学中的放松训练论文 篇十三

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而放松训练是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每一个学生从学琴伊始就被老师告知要放松再放松,但具体怎么做到,却是每个学琴之人备受困扰的问题。那么,何谓放松?前苏联钢琴家尼古拉耶夫对演奏者手的状态曾这样描述:“手不应该像木棒那样僵硬,也不能像烂布那样松软,它应该像弹簧那样有弹性。”

放松,是指身体的自然放松,即从肩关节到手腕都完全放松。触键时,指尖能够撑住整个臂部的重量,腕和肘能灵活地向其他方向移动。演奏者能够感觉到肩、腕、肘以及整个手臂轻松自如,弹出的曲子坚实而有力,在快速弹奏时做到均匀、灵活、清晰。所以,钢琴演奏中的放松,是运动中的放松,是积极的放松,是松而不懈。这是掌握钢琴弹奏技术的重要基础。

一、关于手型的问题。

笔者接触过许多学生,在学琴伊始,就被告知手型很重要,一定要将手指第一指关节勾回来使指尖正对琴键,手心是空的,像手中握着一个鸡蛋的感觉,手掌在弹奏时起支撑作用。很多学生为了保持这样的手型,给整个手掌绷住了力量,手型是做出来了,但整个手掌是僵硬的。用这样的手型弹奏钢琴,是毫无音色可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刻意强调手型的问题。告诉他们让手掌自然放松置于琴上,当手掌处于自然状态时,手型也很漂亮,此时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很好听,乐句也会很连贯。

二、笔者认为演奏时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问题也应值得认真对待。

大多时候,一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弹奏时的放松,却很少注意到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问题。学生弹奏时,手掌很放松,抬指时也很自然,但随着手指的落键,却将力量紧紧地绷在了手掌的掌面和小臂上,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放松”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是抬指时放松,落键后却不知道将力量从手掌面和小臂上解放出来,手指还是紧张的。手指落键之后,指尖部位的肌肉及手臂都应处于放松的弹性状态,而非僵硬地死压琴键。指尖恰到好处地把琴键保持在键盘底部,弹出的音色就优美。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一点在钢琴教学中很重要,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尤其是对初学的学生。

放松与紧张,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如何让学生体会放松?笔者认为,一是要进行琴下的练习。让学生坐在琴凳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告诉学生不要用任何力,老师用手托住学生的左手腕或右手腕,慢速向上抬起,越慢越好,如果感到学生的手臂很轻,说明学生没有放松,老师可以让学生托住老师的手腕,慢慢向上抬起,并启发学生越往上抬感觉老师的手臂越重,抬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把手立即离开,这时老师的手腕会迅速落在大腿上,这种迅速落下的状态说明手臂是放松的。通过多次托腕、上抬、离腕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手臂、手腕的放松。二是进行琴上的放松练习。学生在离琴状态下,手臂获得了很好的放松后,进入琴上放松训练。在琴上放松训练时,不用要求学生的手型,如果一开始要求学生的手型,会造成手的紧张。学生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教师将学生的左手或右手自然放在琴上,通过反复练习,做到放松。然后教师用手托住学生的手腕,向上抬起,抬到一定的高度突然离开,学生的手迅速落在琴键上,许多琴键同时下键,琴声饱满圆润。如果手臂紧张,收回缓慢落下,琴声发虚,不饱满;如果手腕加力则琴声发硬。教师可以用三种触键法弹奏,比较不同的音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触键法、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琴上的放松。

笔者认为“聆听”对于放松训练是有帮助的。法国钢琴家齐格勒总结成功的钢琴演奏时说:“许多富于才能的人所学习的钢琴奏法秘诀,绝对不是只靠手指的练习,而是借着‘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具备符合调节演奏效果的能力。”她的教学理念是靠听觉,“唯有用耳朵去调整,动作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齐格勒的主张非常正确。动作的放松,首先在于心态、神情,强调肢体,但不能忘记了声音、音乐本身。若全然放弃依靠耳朵,“以心聆听”去调整肢体的放松,也很难奏效。

放松训练要始终贯穿于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不论何时,这项训练都应进行,正确的放松是弹出好作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4.学习钢琴需要几个阶段的训练 篇十四

学习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 慢速训练:没经过调整的学生大多心态浮躁,以上琴就想弹出完整的乐曲,恰恰这种心态会成为学习的障碍,心态急躁弹琴就不细心,就容易出现错误;急躁容易在弹琴时肌肉紧张,使弹琴的动作不自然,造成肌肉僵硬,反而弹不出快的速度;急躁心态就不静,就很难形成弹琴的良好状态。所以在初学弹琴时,首先注意的就是慢速的问题,是学琴的基础。另外在学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容易出现浮躁的现象,自认为已经具有一定的程度了,人就容易变得轻浮,这时的主要特点也是慢不下来,慢速练习应该一直贯穿学琴的始终。只不过随着程度的提高,用于慢速练习的时间可以减少。慢速练习时形成弹琴状态的基础,学生出问题的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慢速练习。

2.大声数拍子:慢速练习有一个弱点就是速度慢下来的同时,学生容易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那么大声、兴奋的书拍子可以避免以上的问题发生。同时由于节奏在学琴初期比较难掌握,不象音符和指法那么直观,经常是节奏错了也不知道。而数拍子可以达到节奏基本上不错,而且因为数拍子可以有效的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

慢速和数拍子就象是空调器一样,用来调节学生练琴时的情绪状态,过于兴奋就用慢速来调节;过于懒散就用大声数拍来调节。3.动作标准:通过连、断、跳的动作训练可以达到掌握基本演奏方法的目的,统一的动作标准一方面可以时弹琴的声音取得一致,另一方面可以达到调节和控制情绪的作用。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每一天的情绪都不一样,情绪的变化就会影响弹琴的效果。比如:情绪兴奋时人的动作就会加大,弹琴时也会如此,而情绪低落时人的动作就会减小,同样也影响到弹琴的动作。如果不对学生的弹奏动作进行标准的训练,那么学生由于情绪的影响就会出现动作飘忽不定,从而使弹奏的声音也不停的变化。所以动作标准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摆脱情绪的影响,达到稳定声音的效果。

4.手腕稳定:表面上看手腕稳定是一个技术练习,就是手腕不动。实际上手腕稳定的练习时最重要的。首先手腕的稳定可以使手指独立的运动,从而取得快速演奏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演奏状态的问题,专业的演奏状态就是极投入和认真的状态,学生要想达到手腕的不动就需要平心静气,注意力集中,而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手腕稳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认真、投入的演奏状态。手腕稳得练习是最重要的,通过稳定不仅可以取得技术的能力,同时也为音乐训练打基础,当学生以极其认真的神态弹琴时手腕稳的目的就达到了。

5.音乐语汇:既然音乐是一种语言,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所弹奏的乐曲以语言的方式讲解,让学生明确每一个乐句、每一个音符的语气和情绪,并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内容在弹奏中加入各种语气和情绪。这种练习是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并对音乐内在的表现方式十分了解,否则是无法对学生进行语汇训练的。

6.语气训练:音乐是一种语言,而语气就相当于音乐感,语气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把弹琴变为说话一样,要有明确的说话对象,每一个音符都说得很明确、很清楚。这是音乐训练的第一步。

7.综合演奏能力:动作标准的训练会使学生在弹琴是具有一定的技术痕迹,会对自如的音乐表现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音乐感训练时一定要放弃所有的技术动作,一切以音乐为目的,手臂的动作仅仅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手段,不能成为障碍。这是学生会根据音乐的需要自由的加入一些手臂、手腕的协调动作。并开始把演奏乐曲当作是一种自由的情绪发泄。

在余下的事情就是等待真正的、无法形容的音乐来打动她。通过以上的训练过程可以看到,技术只是阶段性的需要,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抛开技术痕迹,否则就会影响弹琴。既然如此,不练技术行不行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15.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篇十五

在音乐中,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节奏是音乐演奏技术的灵魂,是学习各门音乐学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能正确的掌握节奏,即使技巧熟练,理解深入也不一定就能完全的掌握音乐风格,充分发挥音乐表现内容。由此可见,不同的节拍、节奏、节奏型可以直接影响到音乐的风格,表现及完整性。准确把握作品中的节奏,是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节奏与节拍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强弱层次,先后次序的不同,不同的节拍,节奏特点不相同,那么所要表现的乐曲风格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如二拍子的节奏型,强弱分明,对照整齐,多用来变现坚定有力,气势雄伟的进行风格;三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节奏感强,富有舞曲动感,多用来表现优美,高雅,华丽的舞曲风格;四拍子节奏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使人听起来强弱有序,节奏平稳,富有歌唱性,多用于表现悠扬,婉转的抒情风格。因此,只有先准确掌握乐曲节拍与节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的风格。

以肖邦的《圆舞曲》op.69NO.2为例,这是一首优美的三拍子舞曲。全曲左走贯穿始终的是典型的圆舞曲节奏型,听起来庄重、稳定,富于律动感,让人听起来就想有翩翩起舞的欲望,乐曲主题旋律部分的节奏特点为:所有乐句都是第三拍子弱起。连贯的线条使人听起来流畅,悠扬,婉转,动听,高潮部分的乐句以较活跃的附点节奏为重要节奏型,线条清晰,有起伏,层次鲜明,富有舞曲动感,听起来犹如两人在舞池中忘我的旋转。

再如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又叫“波兰舞曲”,它是一种比较威武,庄严,缓慢且具有贵族气息的中速三拍子舞曲,通常是强拍开始,第一拍子后半拍往往是同音反复,乐句大多结束在第三拍子上,这种节奏性刚劲有力,坚定,体现了波兰民族坚强,果敢的性格。节奏影响音乐风格,音乐风格突出了多变的节奏只有准确的掌握乐曲中节奏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风格,由此可见,节奏是决定音乐风格的前提条件。

在任何一门音乐分支的学科中,节奏的学习至关重要,节奏掌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整首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就以我们非常熟悉的钢琴曲《共产儿童团简易变奏曲》为例,这是一首形象生动,情绪鲜明的变奏曲,这首乐曲中,曲作者以变奏的形式,通过不停地转换节奏型来充分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列如:主题部分是豪迈的进行曲风格,节奏型较为简单,节奏果断、坚定,听起来好似由小喇叭高亢嘹亮地奏出,表现出少年儿童团员们愉快的心情和坚定的斗争信念。变奏二部分,节奏加密,右手以前八后十六为主要节奏型,和弦背景亦出现连续八分音符和弦,让人听起来平稳,坚定,就如同少年儿童团员布阵准备投入紧张战斗的气氛。变奏三部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听起来紧促,活跃,就犹如儿童团员们紧张跑步,进入阵地准备伏击敌人时的紧张情绪。通过以上对乐曲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到节奏型的转换对音乐表现力及情绪的影响,只有准确把握各变奏部分的节奏型,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内容,如果面对一首音乐作品不能准确的掌握其节奏的变化,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掌握其情绪的发展,那么这首作品也将变得混乱不堪失去光彩,所以说,准确的掌握节奏是增强音乐表现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说音乐是声乐的艺术,那么节奏就是声音艺术的灵魂,若没有正确的节奏,音乐就失去基本的框架,就会缺乏逻辑和特色,更别说使人感动了,所以说,要使音乐有生命和活力,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节奏,进行良好的节奏训练。

参考文献

[1]《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08年第8期.

[2]《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01期.

[3]《散文选刊.理论版》2010年第7期.

上一篇:2022校园广播站工作计划下一篇:幼儿园等级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