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转型

2024-09-21

数字教育转型(共9篇)

1.数字教育转型 篇一

数字标牌企业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转型遵循的原则

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相应不同的战略管理重点。企业创立之时是导入战略的关键时期。成长期是检验原有战略正确与否的一个时期,也是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的一个关键时期,错过此战略优化时机,企业或许因为战略的冒进而快速成长,过早进入成熟期,或许因为战略的保守而停滞不前,错失发展壮大的时机。成熟期是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战略导入的重点是战略的持续和升级,最终目的是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延长成熟期时间长度,避免过早进入后熟期和衰老期。处于衰老期的企业,战略导入的重点是退却,可选择业务收缩、出让、公司终结等方式。对待处于衰老期的企业,企业领导者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留恋,不要死守,不要企望企业能“返老还童”,果断退却才是明智的选择。战略退却运作得好,能使企业有一个善终,实现投资残值回收最大化。

提前预知处理化解改革后有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不仅要能够减轻企业的转型成本,同时,还要能够减少转型的风险。笼络人心,缩短转型后的市场磨合期。企业在进行转型的时候,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原则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转型失败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企业在转型时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不少面临转型的企业将转型的焦点单纯地放在扩展产品线层面上,这样往往令企业在面临二次创业问题时,常会因长期对生产的过度重视,而延伸生产了诸多分支产品,却忽略了产品的生产研发能力,甚至出现零散不系统的产品自然发展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产品线过于分散,难以割舍,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无法集中。对此,企业在转型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核心定位,并将产品线在核心定位的基础上产业规模化。只有产业更集中,企业实力才能更具杀伤力。

原则二:以市场需求为先

数字标牌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飞速变化,用户对企业要求随之不断提高,曾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企业更不能再依赖纯粹的产品力来赢得市场,产品细分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企业在走向多元化、多分支的时候,必须掌握核心竞争力和专项突出的产品,以优势产品来赢得市场,带动企业系列产品线发展,同时,要处处将用户摆在优先位置,利用独有的突出的专项影响力稳踞市场地位。培养企业的核心产品,并不断的在营销更新的过程中,将其真正培养成市场上不败的品牌产品。

原则三:将创新落到实处

在企业转型期,企业多少带有些浮躁而激进的情绪。主要表现为,某些企业在各方面的资源实力尚未成熟就试图走国际路线,却没有具体的实践步骤,这些企业面临的最直接恶果就是过早的夭折在国际化的大浪淘沙中,要么过于谦卑,步步谨慎,既不敢投入,迈出战略性的步骤,要么过于沉迷投入,无计划,无方向,最后胎死腹中。正确面对企业转型后的操作思路,务实的操作态度,坚定的操作信念,既不过度一味的创新,也不固步自封,同时在策略和战略路线确定后,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和要求,是企业在转型路上能够一直走下去的基础。

原则四:优化资源整合很多企业在转型后会出现难以适应的现象,一时间,各种认证过了,人力资源组成也换了,可是企业看起来还是和原来没什么根本区别,肩上的压力反倒更大了,问题就在于此时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和供应的问题,而是一个庞杂的资源整合问题。从生产研发到市场操作再到合作机构,都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资源要求。无法想象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圈的企业,没有忠诚的经销商圈,没有更强的资金圈,没有过硬的研发圈,企业如何实现再跨越。这些也一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隐忧。

2.数字教育转型 篇二

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也是出版行业的一次大发展、大变革, 数字化出版一方面丰富了图书内容,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版的形式, 并延伸了出版空间, 扩大了消费群体需求。生活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人们, 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 曾经人们通常是手不释卷, 到了今天, 大多数人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查询阅读自己所需求的信息, 而且出版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最及时的反馈与评论。由于数字出版涵盖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 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 人们对数字出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1 数字出版的定义与特征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 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代表了整个数字出版的整体革命, 是全方位数字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是出版业的流程和工艺进行数字化;第二, 是我们便于记录二次信息的介质, 现在越来越多的存储介质比纸张更易于记录和读取数字化信息, 这种新介质叫做数字媒体;第三, 就是流通领域的革命, 包括我们的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我国出版行业无论是在出版形式还是在出版样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与社会的进步规律, 我们可以看出, 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它代表了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数字出版具有以下优势特征:首先, 数字出版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媒体性等;其次, 它降低了出版的成本, 大幅度减少了传统出版的许多中间环节, 与传统出版相比, 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节省了纸张, 使出版产业朝着低能耗、高环保的方向发展。国家已经把发展数字出版和多媒体技术列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传统出版业发展已经走进瓶颈期, 具体表现在:第一, 纸张图书的售出量明显呈现出下滑趋势;第二, 图书的人均购买量也逐年下降;第三, 图书出版业利润收益逐年呈现下降趋势;第四, 我国居民的阅读率逐年下降, 根据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为60.4%, 2001年下降至54.2%, 到了2005年竟然下降至48.7%, 取而代之的是国民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 浏览网页, 聊天, 玩游戏。到了最近几年, 人们多数以电子书代替纸张图书, 人们多数是利用大量的时间来浏览电子书来娱乐生活, 种种迹象表明:数字出版将成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出版业重量级成员的教育出版业, 在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冲击下, 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教育出版业应该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我国教育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 教育出版业主要负责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和发行, 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侧重性、实用性等特征, 存在固定的消费群体, 这些消费群体拥有巨大的购买力, 而且教育部门的研发能力很强, 因此, 图书的出版与更新速度也是非常之快, 一旦某一类图书打入市场, 就会获得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教育出版业在整个出版行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因为教育出版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受教育的国民群体的素质的培养, 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的出版经济是教育出版经济,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因为只有教育教辅类读物才拥有最广泛、最众多的读者, 只有教育类图书才会有最稳定的收益, 每一位国民都需要接受教育, 出版教育图书是传统教育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教育出版大约占据了整个图书市场的70%左右, 教辅图书则支撑了整个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但是现行的教育出版也存在一些问题, 正是由于教育类图书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 收益比较好, 才导致了各类出版社和民营企业竞相涌入教育出版市场, 这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出版物的质量, 以单纯的数量为目标肆意发行教育图书, 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流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近年来, 伴随着高考自主命题政策的实施, 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教育图书, 所以, 出版社的市场销售格局受到限制, 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日益把目光集中在互联网信息搜索上, 传统教育出版的发展正在迎接新的挑战,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型, 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

从表面上看, 出版业的数字化革命并没有给教育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威胁, 因为, 现在大多数的教育类图书仍是以纸张的形式发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子类图书更具发展潜力, 因为它具有低碳环保, 可循环使用, 覆盖面广, 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而高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使电子教材应用更加广泛, 国家政策也会向这种更为环保和便利的出版方式倾斜, 所以,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发展势不可挡, 教育出版业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水平。

面对这种形式, 我国教育图书的数字化出版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 教育形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我国的教育出版已经从提供广泛化、标准化的出版物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转变。

其次是出版社角色的转变, 由出版商变成服务商。从数字时代学生与教师的需求来看, 他们需求的内容不再仅仅是一个纸课本, 而是一套涵盖电子教材, 融合多媒体多个行业的个性化的教育解决方案, 所以, 此时的出版社重新定位自己由教育出版向教育服务转型, 是否能赢得客户,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客户服务的质量。

最后是产业规划方面的变化, 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化出版, 我国的教育出版商面临着如何整合资源、技术和资本的挑战。

3 教育出版如何实现数字化发展

我国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发展中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要想实现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 就必须明确这些基本问题, 从实际出发来探究解决策略。

首先, 出版物的内容资源有限, 数字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 然而, 单个出版社的信息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 要加强出版行业的内外联合, 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建立数字化出版服务平台, 形成数字化资源的聚合效应, 这样才能确保拥有足够信息量, 迈出数字化出版的第一步。在出版行业强强联合的条件下, 信息资源实现丰富化和最大化, 构建规模庞大的数据服务系统, 这样才能更加吸引消费者, 开拓了市场, 此外, 还要加强教育出版社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因为高校是教育类知识的源产地, 是教育出版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把高校研究出的学术成果进行整理并发展为数字产品在构建好的数字内容平台上出售,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建立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教育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法, 这些服务平台包括:学习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习资料数据库、课后测试系统等, 这样就将课上学习、课后作业和家庭辅导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是数字产品售出的货架, 要想实现教育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这一服务平台是基础。

其次, 打造教育图书的数字化精品内容。评价一个出版产品的优劣主要看它的内容质量的高低, 一本书版本形式再丰富多彩, 如果没有好的内容作支撑也不会吸引来消费者, 所以, 打造数字化精品内容是实现出版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 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 来合理改善数字产品, 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资源, 例如:多媒体教学资源、网上资料查询等等, 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这样的教育资源才能获得价值。

再次, 要提高数字化服务质量, 在数字化背景下, 让读者读上数字化图书并不是最终目的, 要想实现其长远发展, 就要提高服务质量, 教育图书出版服务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形成个性化服务, 针对不同的读者建立有侧重点的学习数据库和数字化题库等, 创造教育出版数字化服务方式。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 可以利用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展示教育资源, 让读者利用多种数字移动终端和载体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国家和社会如何促进教育出版数字化

未来5年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首先, 为了使教育出版数字化运作积极有效地进行, 国家应该加快制定适用于网络特性和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于不顾出版内容质量, 扰乱出版市场秩序的盗版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 严格规范数字化出版秩序。

其次, 要培养全体公民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彻底净化互联网环境, 从根本上消除数字版权的盗版问题。国家要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传媒手段, 加强版权保护宣传力度, 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到版权保护行动中来。在出版人方面, 要提高维权意识, 全体社会成员要齐心协力共同打击侵犯版权的不法行为。

再次, 要想有效维护版权, 就要掌握先进技术, 对数字产品进行权限设置、添加密码, 实行数字签名、认证措施等来保护数字出版时代的版权, 保护措施与共享措施相结合, 技术与法律互为补充;同时, 教育出版行业要相互联合起来, 共同对抗不法盗版者, 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系统的版权保护组织, 形成区域联盟或行业联盟。

最后, 在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 教育出版行业已经认识到, 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对接过程中, 人才匮乏成为主要问题, 成为影响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瓶颈, 表现在既懂数字技术又精通出版业务的人才少之又少, 这样就导致出版社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方案, 却无法自主研制并开发方案, 技术人员与出版人员无法实现畅通的交流, 无法进行有效编程。面对这种局面, 国家教育机构要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注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要培养出既精通网络信息技术, 又通晓出版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实现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顺利转变, 实现信息化技术切实为出版业的发展服务, 使出版业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带动下拥有更多的读者, 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结:本文首先解释并分析了数字化出版的定义与特征, 接着又分析了我国教育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最后从国家、社会和教育出版社三个层面提出了教育出版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和措施。从中可以看出, 教育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为在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 出版业不能与时代发展相分离, 虽然我国现在的数字出版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难题, 但是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所以, 各个教育出版社一定要注重自身经营方式和理念的革新, 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 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昨天的辉煌与明日的希望 (上) [J].教育出版, 编辑之友, 2010 (4) .

[2]黄永华.教育出版的现状、问题和思考[J].中国编辑, 2005 (3) .

[3]王凌.电子阅读催生书刊印刷嬗变[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6.18 (01) .

[4]蔡洪程.教育出版要走数字化创新之路[J].编辑之友, 2010 (4) .

[5]王熙俊.教育出版数字化:谋定而后动[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6.2 (08) .

[6]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传统出版涉足数字出版的三大模式[J].出版参考, 2009 (4) .

[7]吴绍阶.版权保护促进新闻出版产业科学发展[J].中国版权, 2009 (4) .

3.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篇三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在线教育;数字教材;教育资源数据库

【作者单位】赵晓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的教育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而占据了出版业半壁江山的教育出版,不得不面对互联网与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教育出版数字化等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传统的教育出版社凭借自身优势,纷纷施展拳脚,积极进行教育出版的数字化探索,转型之路日渐明朗。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鉴于技术壁垒高、风险大,缺乏试错、容错、纠错机制等原因,大部分出版社选择了“借船出版,合作共赢”的发展途径,其中亦不乏勇于创新,大胆自建平台者。无论是自我摸索,还是借船出海,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都可以根据数字资源的具体用途以及适用对象,归为数字教材出版、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以及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几种形式。

一、在线教育平台融合共建之路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全球的在线教育方兴未艾,而在我国,其火热程度不言而喻。2016年3月,百度发布了《2016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的在线教育规模高达1610亿元,可见“蛋糕”的分量之大。

毋庸置疑,对于教育出版机构而言,在线教育是一块无比诱人的蛋糕,但与此同时,若想参与其中,所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鉴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不足,盈利模式相对不够成熟,短期难以营利的现实,大多教育出版机构选择在技术上以外包开发为主,内容以出版社自有资源为主,进军在线教育领域。教育出版社这一类合作形式的产品主要以传统教育出版物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为主。如山西教育出版社近年来虽然并未大张旗鼓地进入数字出版,但一直密切关注,跟进互联网增值服务,其与西安博创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的“导学号”产品,拓展了该社教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他们在纸质的教辅图书中加入数字代码,只要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导学号APP,将每一道题背后的数字输入其中,就能够快速地获取该题的详细解答信息。目前山西教育出版社与西安博创软件有限公司已经通过教辅图书《学业观察》达成了合作,效果显著。

相比之下,虽然高校出版社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如K12、语言教育等火热,但在这场互联网风暴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版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主要聚焦优势学科,重点布局在线教育平台。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智学苑”就是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典型代表。“智学苑”包括智能教学、高级智能教学、学习辅助、学习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充分整合了教材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资源,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帮助高校师生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此外,还有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数字教室”“南开教育云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医考在线”等。

二、细分专业领域的数字教材建设之路

数字教材的多媒体融合建设是教育出版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在K12以及职业教育、语言教育领域,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子课本,可以说是走在了数字教材出版的前列。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材出版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资源,在数字技术日渐成熟的当下,其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依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的电子书。电子书包含数字工具类、学习服务类、媒体延展类以及数字阅读类四大类,涵盖大众阅读、少儿教育、文化教育、语言学习等多个专业领域。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学习服务类电子书,编辑将原本厚重的纸质教材数字化,装入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里,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使用。该电子书不仅涵盖了纸质图书的完整内容,还特别强化了练习、模仿、对比等学习功能。此外,其媒体延展类电子书,不仅可以让使用者一边看一边听,还可以依照知识特点和阅读需求,将文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让使用者可以随文跟读,有助于他们独立学习。

在高等教育出版领域,数字教材的建设也非常受重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M+Book”,可以说是新型的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出版呈现方式。M+Book即Mobile Multi-Media Book,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的多媒体素材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可以实现泛在学习(U-Learning)。这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当读者拿到纸质出版物时,只要利用手机下载安装APP,然后扫描图书上的相关图文,就能够通过三维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灯光、材质、物理属性的原生三维格式等内容实现交互学习。除了AR与图像识别技术, M+BOOK还借鉴了游戏引擎,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完全支持交互式三维图像的展示。比如,在《电力机车制动机》中空气制动阀一章的阀体部分,读者通过扫描纸质图书上的图案,就能在手机屏幕上显示三维模型,还可以拆分、组合相关的零部件,360度查看其具体构造。

围绕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布局,进而抢夺细分专业领域的数字出版市场,这是目前教育出版遭遇数字化转型尴尬之后的破局之策。

三、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垂直差异化建设之路

在教育出版的转型道路上,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也是众多出版社选择的路径。教育资源数据库一般是依托数字化教材而产生的,属于专业的数据库,具有强大的语义分析、知识发现、内容重组等功能。在多年的教育出版发展中,出版社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分布于不同的领域,如何将它们用好、用活,走好差异化的道路,成为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时重点考虑的方向。

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同样是基于各大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寻找细分板块,从差异化方向切入。在高等教育出版领域,这类垂直差异化的数据库建设成果颇为突出。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专业数据库+解决方案”是其探索数字出版的重要方向,也是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转型成功的基石。上海交大社历时三年,开发了“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该库是一个数据库产品,此外还是可以向同类文献资源客户提供独立数据库的出版云平台系统。

nlc202309081713

在K12教育领域,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题库、教学微视频库以及助教资源库非常值得出版同仁借鉴。苏教社认为,当前的电子教材、数字化备课资源、微视频、题库等,普遍缺乏真正的优质资源,因此,他们也将自身定位为资源提供商。早在2010年,苏教社就做出了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部署,并非常注重资源建设工作的模式创新和质量管理,保证教育资源的优质性,以吸引和留住用户。2013年,苏教社又配套苏教版的9种教材,启动了专门辅助教师备课授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以及课件PPT等资源,总量达到了2800个课时。与此同时,苏教社为了配套教辅书数字化改造建立了教学微视频库,其微视频内容包括题目讲解、知识点讲解、知识拓展等。目前,苏教社的微视频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多个,在助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也提高了传统出版的市场竞争力。在题库的建设上,苏教社边建设、边使用、边销售,不断完善题库建设,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68万道题的建设,并完全能够实现商用。苏教社计划于2017年完成高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共100万道题目的入库建设,进而实现基础教育题库的全方位覆盖。在数据处理上,题库中成千上万道题目彼此间可以实现有效的关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迅速配置发布题目,还可以满足用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使用需求,如进行课时训练、单元测试、自考模拟等。

无论是借船出海寻求合作,还是发挥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数字教材,或是充分整合垂直领域的资源优势建设大型教育资源数据库,都只是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出版社想要成功转型,就必须开发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化产品。深入理解学生、老师及家长等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构建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教育服务系统,这才是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最务实有效的路。

[1] 谢敏.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实施难点及应对措施[J] .科技传播,2015(19) .

[2] 叶奕.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困境与出路[J] .出版参考,2013(17) .

[3] 李茹.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社的战略变革[J] .编辑之友,2014(12) .

[4] 王亮.数字时代国内教育出版的困境与出路[J] .出版广角,2011(3) .

[5] 李朋义.回顾与展望:数字时代的教育出版[J] .中国编辑, 2014(5) .

4.数字教育转型 篇四

http://(2012/5/14 07:19)

导读:2012年3月30日,工信部启动了全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并联合发改委等七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意见》。“宽带中国”战略的制定,对于我国宽带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5月11日,作为国家一级宽带运营商,广东联通举办了主题为“光网世界•沃宽天下”的宽带转型及战略合作发布会,全面实施宽带转型“十大工程”,引领全民全网宽带数字信息生活。

大投资大提速加快光速宽带网络建设

宽带网络是国家推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加快高速率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普及,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联通开展全省宽带规模运营,累计投资宽带网络建设50亿元,通过扩大光纤网络建设、投放无线Wi-Fi热点,逐步建设了一张覆盖广东全省的以有线为主、无线局域网做补充的高速宽带网络。

借势最新的“宽带中国”战略,2012年,广东联通开始启动以“光网世界•沃宽天下”为主题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在宽带接入模式上,广东联通在全省率先大力推进FTTH(光纤入户)建设,目标速率可达100M以上,使当前2M宽带速率50倍以上的宽带可直接到达办公室、书房与客厅,满足广大客户对宽带从低速向高速带宽的需求,特别是对视频超清电视及云游戏的需求。今年,公司计划宽带新建端口150万线,其中80%以上采用FTTH接入模式,20M端口新增占比85%以上。2011年底,广东联通宽带用户已突破250万户,市场份额接近20%,与过去不同的是,此次联通宽带提速计划将不仅局限于有线宽带网络,还将提供更多的方式,让客户获得更方便的宽带服务。据了解,联通的宽带战略顶层设计将包括以固定宽带网络为核心的“光速宽带”、以WLAN热点覆盖为核心的“无线宽带”,以及以优质3G网络WCDMA覆盖为核心的“移动宽带”三个方面,组成一个立体的、无缝高速宽带网络,打造“百兆光纤入户、极速3G广泛覆盖、WiFi热点无处不在”的全网宽带优势。市场化社会化开启多元合作建设模式

此次广东联通宽带战略转型发布会,最吸引现场嘉宾的,就是其提出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三化”宽带建设合作模式,这是十大工程的重头戏。

联通此举,彰显了广东联通以开放心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合作共赢之路,服务国家宽带战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宽带需求的努力。通过选择资金、资源、渠道等方面具有实力的合作方,有效聚集社会资源合作力量,进一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拓维方式多样化、合作模式规范化,快速扩大宽带市场覆盖。据介绍,联通“三化”合作的主要对象包括校园网及拥有现有宽带客户的二级宽带运营商,拥有驻地网的小区发展商或物业公司、厂企宿舍,广电、电力、海事部门等拥有专网的公司,还包括与设备生产厂家或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合作开发宽带小区。据介绍,联通将采取非常灵活的合作分成模式,根据投资比例及合作界面,分成模式可按合同年限、发展用户数区间、区域发展难易度来确定,特殊情况可以上下

浮动,合作方最高可分得收益的75%。超过合作年限仍未达到投资回报额度,可延长双方合作期限,而且合作开始后1-2年内的业务收入大部归合作商所有。

除了极富吸引力的分成比例,与广东联通合作还有保底收益。联通会根据合作年限按照一定的投资收益率计算每月的固定保底收益,同时为鼓励合作方开展业务,还会根据实际业务发展情况提取收益分成。

2012年,广东联通将不断创新双赢合作模式,搭台唱戏,欢迎所有致力于广东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共同参与,使宽带业务从“独唱”变为“大合唱”。除了宽带外,在重要地点的WIFI建设、3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2G业务农村承包经营、节能减排系统改造等各领域,都欢迎民营资本投资合作。广东联通将对合作项目实行名单制管理,按照协议保证合作伙伴保底收益,实施达量佣金激励,提供VIP服务支撑,还将协助合作伙伴在节能减排和农村信息化等项目上争取同享国家优惠和补贴。

新品牌强支撑实施宽带转型十大工程

“光网世界•沃宽天下”,相信不少客户都已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国联通此则极具磅礴气势的新广告,此次品牌转型,即属于联通宽带转型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正式宣告了联通宽带转型序幕的开启。“光网世界•沃宽天下”是联通对宽带业务“光进铜退”的发展趋势及宽带变革的预见,是对自身技术的无比自信,彰显了联通宽带高速、广泛、智能的优势。

不只是品牌转型,在日前的“光网世界•沃宽天下”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联通提出了震撼全场嘉宾的十大转型工程,包括前面所述的接入模式转型和宽带产品转型:由2M、4M低速产品向6M、10M、100M光纤产品转型;融合业务转型:发挥3G和全业务优势,实施固移产品融合,比如近期广州联通推出的“沃家庭”系列套餐,通过宽带、手机、固话的多种组合优惠,用户入网联通3G合约计划,即可以7-8折享受联通6M高速宽带,受到大量用户青睐。

营销模式、渠道网点和支撑体系转型,也是此次广东联通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在资源到达区域,联通将全面实施小区客户经理负责制,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响应能力。另外,广东联通还在实施“百商千店万点工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网点:一是全省培养100家以上的固网核心社会渠道,扶持核心渠道成为联通宽带营销服务的主力军;二是以宽带+3G融合业务为契机,在部分3G沃店推广宽带业务,开展3G渠道宽带复用,完成1000家社区沃店建设;三是鼓励移动便利性网点复用宽带,建立10000家宽带宣传和受理网点渠道建设作为宽带受理网点。除了实体渠道,广东联通还将全面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子化支撑系统,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便捷的网上服务平台,用户在网上就可以完成业务受理、转套餐、到期续费、网上缴费等多种功能。

内容精应用多提供海量宽带增值服务

服务模式的转型,将是用户满意度的最重要指标。据介绍,广东联通将建立宽带业务全流程服务规范,全面提高客户感知度,用户拨打统一的10010热线,就可以获取联通宽带的所有信息。

宽带经营,内容为王。除了享受超高速网络,广东联通还将大力推广宽带内容服务,变单

一的宽带为“高清视听、神眼、电脑保姆、体感游戏”等特色应用为一体的综合产品,同时强化门户网站“联通宽带,由你开心”(http:///)功能与推广,推动云加速频道等内容建设,向用户提供高清电影、电视节目点播、家居安防监控等娱乐和生活享受,让“数字生活”成为寻常百姓的寻常生活方式。2012年,广东联通将开启“沃宽天下•社区行”的主题活动,为小区、专业市场、校园、厂企园区提供高速宽带、神眼、高清视听、体感游戏等互动体验,为广大客户开启宽带上网欢乐之旅。

凭借全网宽带优势,广东联通还在企业信息化提速领域大展身手。例如,“神眼”视频监控产品在广东省已安装30000多个点,应用到电力抄表、运营车辆GPS、电梯监控、电子站牌等200个各种不同需求的中小型项目中,实现“监控无界限,管理零距离”。广东联通与南方医院共建华南最大远程医疗中心,为广东、云南、海南等200余家医院提供远程医疗会诊与医疗教学综合服务,实现“专家足不出户,会诊千里之外”的新型就医模式。

5.会计教育的转型发展探讨论文 篇五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会计教育转型就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助力供给侧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目的。针对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会计教育转型发展有以下对策与建议:转变观念,树立“价值增值”的理念;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完善管理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教育者需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会计教育

在我国经济拉内需,促增长的过程中,需求侧三驾马车逐渐出现疲软现象。继而供给侧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供给侧改革是调整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优化供给侧各要素的配置,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促进经济新的增长。围绕“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实施改革,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目的,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受到学界和实务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赵逸群认为会计通过信息载体、价值增值、资本管理助力供给侧改革,并提出财务内控要求可以实现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综合性会计人才进行业务创新可以补短板,而生态会计能够助力企业去产能[1]。苗娟认为搭建财务信息枢纽能够实现“去产能”、发挥管理会计职能可以实现“去库存”、优化资本结构能够实现“去杠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可以降成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能够实现“补短板”[2]。总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实现“三去一降一补”,就需要聚集财务“供给侧”改革,即由传统的核算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在提高传统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参与业务管理与创新,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会计是基于人们对生产剩余物品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可以说,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管理。但是随着会计计数与核算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重视会计的核算与反映职能。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伴随铁路业的迅速发展,以铁路公司为代表的成本会计方法问世,并在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和钢铁公司广泛使用。随后,被誉为管理之父的泰勒开创了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会计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为核算对像,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目的对外报送的会计信息,方便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而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显然,两种会计是有差别的。但是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层以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再综合考虑非财务信息而做出的管理与决策行为。可以说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发展基础,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也是在经济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过程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与经济发展如出一辙,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的局面[3]。一方面处于供给侧的会计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处于需求侧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出现招工难、用工荒、劳动力成本高等现象,影响企业降本增效。事实上,翻阅各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除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外,也有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税法等相关课程。但为什么会出现供需脱节呢?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质量与企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不适应、不匹配,可称之为知识结构性过剩。

1.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短视性

我国对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并且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及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类型,将高等教育重新划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技能型大学[4];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包括了职业中专、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等五个层次[5];完善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供给侧出发强调提高学生供给质量满足需求侧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操作性要求较高,于是各高校开设了基础会计实训、中级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而实训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没有离开填制凭证、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运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流程训练。但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技能的重复性训练。事实上,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企业纷纷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健全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财务信息的时时传递与共享。到那时的会计核算工作就能够完全被计算机所替代,而现在的会计核算人员将成为把票据扫描到系统中的体力劳动者。因此,这样的训练尽管提高了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但未能突出学生管理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可持续性发展。2.“双证毕业”的片面性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双证”毕业,即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学历证书,也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将来就业寻找敲门砖。为此,学生们拼命考取各类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证、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汽车驾驶证等。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同学又忙于考取注册会计师。学生陷入到“应试”学习中,在疲于应付资格证书的考试中忽视了那些看似与资格证不相关、却是企业十分重视的管理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创新思维、业务创新、价值创新能力等。3.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切入点的局限性尽管高校的会计专业开设了相应的管理会计课程,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切入点都是以会计核算的角度,强调计算过程,关注计算结果,而不是以创新管理的角度,更不关注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办法。如成本会计,学生只重视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与结果,却不怎么关心产品成本是否过高,过高的原因是什么?不去关心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与差异成本法的分析与应用等内容。三、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1.传统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传统管理会计只是作为一门管理会计课程而开设,侧重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本量利分析、预测、决策、存货管理、预算管理等。当前管理会计是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实施全面的创新管理,承担企业领导者、组织者、顾问、决策者等多重角色,给企业创造价值。

2.管理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跟进不及时

财务会计核算的实践性课程开发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具有重复性特点,能够通过熟练而生巧。而管理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实践性课程开发还不十分成熟,管理会计案例不够充实。并且管理会计的课程都具有创新性,是通过拓展创新思维进行能力培训。因此,该类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影响了管理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3.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注册管理会计师的官方认证考试,而是参加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的认证考试,具有一定的难度。相反,财务会计专业人才评价已经相当成熟与完备。学生像进阶一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考取初级会计师证。此外,还可以报考注册会计师(CPA)考试。这对于从小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来说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也不利于管理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会计教育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会计教育转型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在10月27日我国财政部就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7号,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为依托,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推进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推进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会计人才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1.转变观念,树立“价值增值”的理念会计是基于管理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与反映,其基本职能是管理。因此,“供给侧”改革下管理会计教育就是综合会计的管理功能而进行创新的一种新型发展[6]。会计人才应当树立“价值增值”的理念,将会计职能嵌入企业业务前端,进行管理创新。2.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6月22日国家财政部颁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10号)。该指引明确了管理会计应用四要素,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其中工具方法是指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记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主要应用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涉及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滚动预算管理、作业预算管理、零基预算管理、弹性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标杆管理、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资本成本分析、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单位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矩阵模型等具体工具方法。“供给侧”改革下管理会计教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从供给端入手,优化需求端。因此,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依据构建两个模块化课程体系。一是基础模块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财政金融、管理学、财务会计、经济法和税法;一是管理会计模块课程,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公司战略管理等课程。3.完善管理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管理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思维定势,学会逻辑思维、质疑和灵活思考。故管理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不同于财务会计的实训内容与形式。构建递进式三模块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第一模块为课程实践模块,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案例与课程实训软件。如财务管理实训软件随课程内容训练学生的管理思维。第二模块为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如创业者ERP沙盘对抗项目、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等,通过游戏与对抗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次实践的内容与情境都是不一样的,恰恰满足了管理会计实践所需要的变化性的实践内容。第三模块为专业社会实践模块。学生既可以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真刀真枪上阵厮杀,也可以跟着自己导师进入企业中演练。

4.“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个典型的供需关系。教师作为供给侧一方仍需进行结构性改革,如知识的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方式的结构性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的结构性改革等。从供给端入手,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管理会计实践经验,更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拉升教师的“双能力”水平,从而优化需求端。“双能力”水平是指一方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与考核,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另一方面有较高的实践水平,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去,指导学生为企业解决相关管理会计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价值。

5.完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促进专业人才快速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第一是根据《指导意见》,将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纳入到继续教育课程中;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执业考试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知识的比重,从而引起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也快速提升会计人才向管理会计人才的转型发展;进行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管理会计人才考取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资格证书,使管理会计人才快速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水平。第二是我国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中国的注册管理师的资格认证,推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结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会计人才向管理会计人才的转型发展的同时,管理会计人才又助力供给侧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目的。同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校会计教育向管理会计教育的转型发展的同时,高校会计教育的转型发展从供给侧入手优化了需求侧,为会计人才市场提供了优质劳动力,促进供给侧改革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逸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6(29):55-56.

[2]苗娟.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会计职能发挥[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6):40-42.

[3]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15-21.

[4]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3):4-7.

[5]鲁武霞.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8):59-60.

[6]曾泽玮.关于“供给侧”改革下管理会计教育的若干思考[J].赤峰学院,2016(8):119-120.

6.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的阅读答案 篇六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的价值要求。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在社会世界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7.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行动指南 篇七

根据凯捷咨询公司的研究,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有望将盈利能力提高26%、估值提高12%、收入-资产比提高9%。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部署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办公等解决方案, 但更多是利用新兴技术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而鲜少有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蓝图。

因此, 如何转型是个大问题。数字化转型将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企业用户需要重新思考企业文化、战略、经营流程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 甚至包括与伙伴的合作。最近, BMC与全球领先智库PSFK联手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战略手册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ybook) 》, 针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四大机遇, 详细介绍了抓住这些机遇的具体方法与挑战。

机遇一:加速应用创新

为了跟上市场的变化, 各行各业都在改变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和发布方式。在传统模式下, 数据收集、设计、制造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要预先对更新、测试、发布进行规划,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而采用敏捷设计、制造与发布, 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 能够快速撤回不成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 不影响关键服务和系统的持续运行。为建立更加敏捷的工作流程, 企业必须实现更紧密的团队协作, 以及无缝的系统集成, 而且还需要能够实时监控协作与集成的效果。

具体战略

团队协作——简化内部交流和项目管理, 让各团队能够有效分享知识、反馈信息及资源。敏捷开发——流程灵活, 更看重产品和平台的连续更新与细化, 而不是预先规划的检修。

主要挑战

将新应用及平台集成到传统系统和大型机中。消除系统更新和改进方法中不够灵活的地方。平衡发布速度和产品质量。简化孤立团队之间的协作。兼顾每个部门业绩衡量标准的不同。确保关键系统在更新期间的连续运行。无缝撤回不完善的新产品, 不对客户体验造成影响。

机遇二:用大数据增强洞察力

大家都希望用大数据武装自己, 但只有弄懂了数据的含义, 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竞争力。事实上, 每个企业都拥有相当多客户、竞争对手以及内部运营的数据, 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流程, 去挖掘数据的真正含义, 才能快速做出明智的决策、促进创新, 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计划。

具体战略

客户分析——有助于了解客户, 提升客户体验、客户保有率及销售收入。经营审计——分析内部流程, 以简化经营、提高绩效, 并发现新的创新方向。

主要挑战

选对需要分析的数据。问对问题。收集、保存数据, 并保护数据安全。向主要决策制定者分发分析结果。将信息转化为行动。不断用最新信息更新数据库。

机遇三:提供下一代工作空间

技术消费化趋势和移动设备的增多, 导致如今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流动性远大于从前, 工作空间的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作将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必须建立能够适应这种新型工作方式的环境和文化。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政策在这里尤为重要, 利用它们员工即可高效应对职场中的各种复杂情况。

具体战略

员工生产力工具——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员工提供能够释放工作潜能所需的信息、网络连接和资源。移动办公——为员工配备一套安全的技术和工具, 让他们无论在什么地点工作都富有成效。

主要挑战

争夺最优秀的人才。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都能实现无缝协作及联系。挖掘企业内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敏感数据的收集满足严格的信息安全标准。找到可以跨设备和平台运行的软件解决方案。管理整个企业的数据需求。培训员工, 让他们了解并学会使用新系统和执行新政策。尽管员工在不同地点分散工作, 但是要培养可持续的公司文化。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取得更好的业务成果。

机遇四:适应业务发展的安全保障

企业在加速创新、缩短产品周期的同时, 也面临更多安全风险与威胁。

随着更多应用实现互联互通, 黑客成功侵入一个系统就能非法访问所有相连系统;员工与合作伙伴所获得的远程访问权限, 也让企业必须应对系统后门可能增多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看, 至关重要的是简化安全流程, 持续不断地对所有系统进行推敲、测试和升级。

通过自动化工具以及更好的协议配置, 可以让公司显著缩短发现和修补漏洞的时间差,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遭遇非法入侵和数据丢失的可能。

具体战略

主动防御式安全系统——建立持续不断地预测、识别和修补漏洞的安全系统, 消除安全威胁。

自动化工具利用——利用自动化工具替代手工工作, 可以减少差错, 提高响应频率和速度。

主要挑战

通过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差错, 降低遭受非法入侵的风险。及时监控、识别和修补系统漏洞。开发能够与产品发布、更新保持同步的安全协议。实现流程各个组件的自动化, 以提高响应速度。在遭受非法入侵后重获消费者信赖、恢复品牌价值。

从五个方面为数字化转型做准备

企业运营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为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8.数字背后的转型时机 篇八

PMI着陆

2011年10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4%的数字为两年多以来的最低点,环比上月下降0.8%。资料显示,PMI之前的阶段低点为2009年2月,数值不到50%。

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PMI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以外,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比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回落到46.2%。

本月20个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9个行业达到50%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从产品类型看,中间品、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原材料与能源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低于50%。

针对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10月份PMI指数回落,预示未来经济增速将继续降低。3季度出口和投资都出现了增速下降,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受其影响,经济增速总体呈降低态势。未来出口和投资增速预计将继续下降,PMI指数中购进价格指数的大幅下降,一方面显示企业成本压力降低,另一方面也可能预示未来受价格预期影响,企业去库存活动将增加。受需求因素影响,预计未来经济增速将继续平缓下降。”

新订单指数回落。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专用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等10个行业低于50%。从产品类型来看,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中间品类企业位于50%;原材料与能源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低于50%。

生产指数由升转降。本月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3个行业高于50%;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7个行业低于50%。分产品类型来看,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高于50%;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低于50%。

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现回落。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9个行业高于5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均低于50%。从产品类型来看,生活消费品类企业高于50%;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低于50%。

本月进口指数为47.0%,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7个行业高于5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3个行业低于50%。

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46.2%,比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8个行业高于50%,其余12个行业均低于50%。分区域来看,东、中部低于50%;西部略高于50%。分产品类型来看,生活消费品类企业略高于50%,为51.1%;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低于50%。

GDP规模俱乐部

日前,全国29个省市区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已公布的数据,12省份GDP总量已经超过万亿。从GDP增速来看,北京以8%的增速,在上半年垫底之后,继续维持最后一名。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增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根据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长9.4%。在目前已经公布的29个省市区中,除北京外,其余28个均跑赢全国水平。

从具体数据看,前三季度,重庆与天津GDP增速最快,均达到了16.5%。在已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区中,中西部地区表现抢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比超过60%。其中,重庆的GDP增速排名第一,而湖北、四川、贵州等省的GDP增速都在14%以上。

GDP增速最低的三个省份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分别为北京8%,浙江9.5%,广东10.1%。其中,只有北京的GDP增速比全国水平低,在29个省份中排名最后。

从已经公布的29个省份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已经有12个省份提前迈入“万亿俱乐部”。虽然广东的GDP增速排名倒数第三,但其GDP总量以36953.15亿排名全国第一,其后是江苏和山东。

尽管2011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为8%,除上海、北京两地将GDP增速定为8%外,其他各省2011年GDP增长目标均高于8%。此前,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已经过了追求增长速度的阶段,增速8%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北京经济质量很高。

此外,在29个省市区的数据中,有23个省份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幅相比2010年同期GDP增幅紧急“刹车”,其中海南GDP增幅降至10.6%,降幅达到7%,其次是宁夏,降幅为4.1%。

转型时机

万亿俱乐部的扩充与经济软着陆的趋势并行,制造业PMI与中国的种种红利时代的远去相伴,时下的中国经济,仍然是寻找“真正的增长”和“艰难转型的突破”。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近年来,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速度加快,“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存在一些误解。”

在11月11日的财新峰会上吴敬琏表示,“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这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主线。”

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大服务,各种各类的服务活动,在经济活动总量中的比重。他认为,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突出特点,“这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变得很明显的趋势,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总成本中间加工制造的成本比重降低,而交易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

吴敬琏表示,发达国家的社会总成本中,交易成本的比重在一半以上,这个道理从经济学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加工制造的成本降低、效率的提高靠分工,分工越来越细、分工的各个分支、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就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来越高。而服务业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尤其是其中的信息成本。所以服务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发达经济中从事服务活动的劳动力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服务活动是渗透在社会经济的各领域的,可是在统计上有困难,对于其在社会总体经济活动中占什么分量没有办法完全统计,只能统计独立的服务业。于是就有服务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这样一个指标。

“这就造成了误导,当人们不知道原理的时候,他以为发展服务提高服务的比重就是发展服务业。现在一看统计报表,不管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领导都看这个地方的服务业是31%、32%还是40%,只看这个指标,他们忽视了一条,服务业的作用不光是在独立的服务业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制造业中的服务内容。”

吴敬琏称,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定要提高服务活动比重的时候,讲的主要是两块,一块包括独立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另外一块包括制造业、农业等产业中的服务活动,后者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以为所谓提高服务活动的比重,用来降低整个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就是发展独立的服务业,甚至有许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希望将制造业内涵的服务活动,比如设计、研发、销售、售后等服务独立出来。“其实在我们这样的发展阶段,有时服务活动和制造活动搁在一块儿是更加有效、更加能够降低成本。

吴敬琏认为,一方面要重视制造业,同时也要强调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而转型提升的核心问题是要把其产业链向服务领域延伸,“也就是台湾宏基创始人施政荣1992年提出来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这个微笑曲线的两端在传统上说都是服务业,前端是研发、设计,后端是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包括商业性服务和金融服务等。而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大量的是在一个产业链的低端,是‘微笑曲线’的最低部分。”

9.数字教育转型 篇九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成人教育以其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孕育、培植了终身教育思想,其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等特点,与终身教育有很高的相似度,是所有教育形式中最能与终身教育理念契合的一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成人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需要。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社会转型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却显露出诸多不适应,道路越走越窄,地位越来越低,声誉越来越差。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内生性的特点。文凭至上、学历导向的价值观是其根本原因。成人高等教育该何去何从?是在烈火中灭亡,还是象凤凰涅磐,在困境和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实现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思考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型”

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当时人们对于学历的需求问题。但是,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各种办学形式的兴起,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生源缺乏、质量下滑、发展不力,社会对这张“学历”的关注度在减弱。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历为主,定位不明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大都采取与普通高校相近的教育形态,必须通过全国或地区组织的统一考试才能录取入学,通过业余时间实行“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将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可见,成人高等教育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和认同的学历教育概念,成为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追随者,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在普教大规模的扩招声中几乎被淹没。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被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条腿”,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第一,教育功能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是职前一次性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则具有职后教育和职前教育的双重功能。第二,教育机制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控制得比较严格,而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时一般采用指导性计划,招生人数相对控制得比较松,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完全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举办学校的条件而确定。第三,外部结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外部结构有学生、家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而成人高等教育除了具有以上因素外,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培训机构、群众团体等。可见,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的对象更广泛、功能更灵活、结构更丰富。而成人高等教育似乎只看到学历教育这—领域,面对一棵树,失去了身后的一片森林,不但发展受到限制,还引发了矛盾的出现并危及自身的生存,抹杀了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而,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可被替代、被兼并、被涵盖甚至可被取消的各种说法不绝于耳。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挑战,似乎出现了合法性危机。

(二)对象单一,生源缺乏

生源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和基本前提。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受到很多限制。其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是有门槛的,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选拔,才能享有教育的机会。那么,一些年龄偏大和知识欠缺而又迫切希望获得教育机会的成人被挡在了门外。其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各种教育形式的兴起,生源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一块蛋糕分到成人高等教育这儿已经所剩无几了。据统计,1986-期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为1800万人,录取550万人,录取率为30.6%。到,报考人数为286.99万人,录取193.03万人,录取率为67.26%。到,报考人数为292万人,录取220万人,录取率为75%。生源明显减少,尽管成人高考分数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平均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足30分,但还是出现一些成人高校招生计划多于报考人数的无奈局面。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缺乏、对象单一,加上市场的激烈竞争,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生存的困境。

(三)经济效益至上,质量下滑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但是部分高校对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把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作为学校的“正规军”,而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视为“编外军”,视为一种创收的途径,不断地要求成人教育扩大招生数量,而不注重成人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教学管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有普通高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有脱产、业余、函授教育;有自学考试、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各种成人教育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评判孰好孰劣。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主要依靠学校自律,而各成教办学机构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分歧较大,把握不够。从深层次看,原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追求功利,把学历、文凭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追求,单纯为创收、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办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千方百计“偷工减料”、压缩教学成本。办学目的商业化倾向明显,致使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社会信誉。

(四)地位堪忧,发展不力

成人高等教育虽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都有特定的教育对象和任务,在教育结构体系中有自己的专属地位,并得到《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国家专门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障,它们的合法性得到认可。然而,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却一直备受质疑。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任务多重,与其他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的关系,人们很难在传统教育体系结构中准确、清晰地界定它的位置,成人高等教育也长期迷失在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和期盼国家专门立法确认的困境中。二是政府职能机构对成人高教重视不够,对成人高教管理缺乏思考,对高校成人教育地位没有准确定位,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更没有相应的立法。到目前为止,虽然在我国的《教育法》及相关法律中,原则上确认了成人受教育的权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为成人高等教育建构的法律支持体系一直是相对疲软和滞后的。在函授、夜大课堂上,成人学生的出勤率低,旷课的理由大部分是工作忙,单位不让请假;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了多年的人,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外出学习或进修的机会,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意识不强,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成人学习的权利,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保障。

二、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动力

成人高等教育在生存危机下,迎来了新一轮机遇。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成人教育需求: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员结构的变化,新兴行业劳动就业岗位的出现,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等,都必须通过成人教育得以完成。可见,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未走到尽头,而且前途光明,动力十足。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人”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潜在市场

我国社会已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即由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而引起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化。中国开始从一个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社会的就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就业结构,农民工在就业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上,就业岗位稀缺。再加上城乡结构的转变,20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1.8%,在5.4283亿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其中约有1.2亿农民工。到末全国总人口为13.2亿人,城镇人口有6.06亿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7%。无论是就业结构还是城乡结构的变化,都可归结为“人”的变化。如何使这些“人”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生存环境的变迁,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发挥新的社会作用,这一问题成为社会转型对中国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发展的潜动力。

(二)新兴行业的劳动就业岗位为人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新兴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诞生了。新的行业产生了人们更为喜欢和理想的职业,新的技术对生产组织和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参加继续教育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其一,一次性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需要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职业能力。其二,统计,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5.17%左右,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比其他低收入国家的6.7%也低出很多。w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很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即是优先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其三,据有关预测,未来社会一个人一生中将从事至少四种不同职业,这种职业的变化更加大了人们为了胜任新职业而进行的知识更新和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面对不断增加的新兴技术、新兴行业及新的就业机会,成人自然会产生通过学习以保障或争取到让自己称心的岗位的意愿,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追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成为社会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成人高等教育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三)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民素质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实任务

综合国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规模、地理空间、人口规模等显性的实力,也包含政府工作效率、外交能力、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以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隐性实力。因此,综合国力竞争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总体实力的竞争,其本质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成为一个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以期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和智力优势。而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投入少、周期短、学有针对性、用有及时性、见效快、产出显等特点,它必将受到各国政府的特别青睐。因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将成为未来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承担和努力完成的一个现实任务。

(四)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精神生活的渴求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在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闲暇时间增加了,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将成为富裕了的人们另一个普遍追寻的生活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提升。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它除了满足生产劳动和成人谋职、谋生的需要外,还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情趣爱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成人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因此,丰富多彩的成人闲暇教育和老年教育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尚。它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来不断满足和提升人们对的精神生活的渴求。因为,成人教育以其多样性和多维性的学习特点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满足了人们“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目标,也为成人高等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路径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丰富实践见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和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同时,作为构建创新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形态以及发展模式也应当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因此,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定位的研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延伸教育渠道、拓宽教育对象、重视教育质量等,才能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

(一)转变教育观念:从追求学历到追求学力

学力和学历有着本质的区别。学历仅仅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基本标志,而学力是反映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根本要件。“学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为满足人们对学历、文凭的追捧,表现出明显的普教化倾向。1992年《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颁布,推动了成人教育向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转变。进入21世纪,社会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终身教育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多样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高等教育以各种符合条件的在职和非在职成人为对象,不仅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注重成人全面素质的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不同时段出现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历取向类型、职业取向类型、学力取向类型。而实现从学历取向到学力取向的转变,从追求学历教育到追求学力教育,才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关键。《美国教育战略》指出:“今天,一个人如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为了谋生,而且为创造生活。”而且未来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的总量呈几何极数增长,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学会学习,具备学习的能力。

(二)延伸教育渠道:从单一办学到合作办学

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办学主体方面,形成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政府与企业直接举办各种成人教育,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各界以及私人、社区也都积极参与举办成人教育。在美国,国家办学占24%,社会学术团体办学占20%,私人办学占6%,工矿企业办学占50%。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体已由政府一家变为多种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且配置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变为以市场调节和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分散管理。这一变化必然要求改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亦即成人高等教育从主要由国家包办、集中管理、单一办学的成人教育体制,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学、互为补充、竞争共存的多元办学体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同企业、私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了合作,这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成人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校外教育的开始。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继续探究和开拓校外教育途径,主动深入广大的社区、企业、农村,共同促进社区成人教育、现代企业成人教育、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成人有针对性、适切性地参与学习。这将是学校与合作方双赢的选择,也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途径。

(三)拓宽教育对象:从学历补偿者到学习志愿者

随着学历教育的萎缩,高校应当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在推进终身学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个体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量还很大,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着大量的潜在生源。拓宽教育对象的关键是敢于改革创新入学制度和挖掘生源市场。首先,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通过改革,减少成人接受教育的障碍,逐步取消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考生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际工作绩效和实际工作能力或者参加普通高考的成绩进入成人高校学习,宽进严出。其次,大力开拓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新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成人高等教育非常薄弱。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三农”合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对发展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再次,从单纯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转变,落实非学历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如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教育、执业素质和水平提升教育、职工转岗培训教育、新农民培训教育、新市民培训教育、老年教育、闲暇教育等校外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最后,还可推出“带薪休假制度”、“教育开放制”和“学分银行制”,为成人接受教育提供多种便利方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原局长、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所说: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继续着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时,应以最好的方式提供知识。1990年,德国联邦议会发表了名为《未来的教育政策:教育》的总结报告书,报告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向人人开放,无论男女均享有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继续接受教育的均等机会。[8]今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动要求学习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参与终身教育的愿望将越来越强烈,这些必将大大拓宽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

(四)重视教育质量:从经济效益到品牌效益

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品牌是成人高等教育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人高等教育要做到不被其他教育类型所取代,就要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发挥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知识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要求必然高涨。要想办出特色,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第一,改革评价机制。在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程序上转变观念,由专家评价、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扩大到社会层面,如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从而建立起上下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第二,规范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管理队伍及师资的逐步专业化。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要适应社会需求,使教师和学生保持教与学的活力。第三,建立弹性的学分制管理模式。采纳开放入学制、自由出入制、学分互换制,使课程安排灵活多样,改革考试方法,实行生活经验学分等,允许学员在一定限度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便成人学员参与学习。第四,设置终身学员制。承诺本校毕业的成教学生可以终身享受本校学生待遇,回炉继续学习享有优惠政策。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其才智得到不断的开发,个人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如此之高,教学质量保障是前提。

上一篇:英国小说《简爱》收获下一篇:2024年上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