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2024-09-08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共8篇)

1.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篇一

《蝶恋花 答李淑一》教学设计

一、揭题示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命”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蝶恋花 答李淑一》齐读课题:你发现课题与以往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说)

2、师:它是我们今天新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叫词。对词你有哪些了解?(生汇报)(师补充:词,有固定的格式,分为上阕和下阕,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所有的词都可以配乐歌唱,因此就有了词调,也叫词牌名。“蝶恋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答李淑一”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词牌有很多种,比如“菩萨蛮”、“清平乐”、“沁园春”、“浪淘沙”“卜算子”等,这些都是词牌名。

3、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这首词。

2、抓重点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二、品读感悟:

1、完成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1)自由读。(你觉得读正确、流利了,就停下来。)(2)听朗诵(3)齐读。

过渡:目标一完成的很好,请看目标二:

2、完成目标2:抓重点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1)同桌对读,借助的小资料尝试理解这首词的意思。(2)交流学习(是适当的补充)

(3)谁再流利地说说整首词的意思?(指名说)

过渡:孩子们,这首词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其实,每每一种情感的流露,都有其内在的原因,那么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4)师出示背景资料:

师:读了李淑一的词,你有什么感受?(悲伤、难过)如果你的朋友给你写这样的信,你会怎么做?(安慰她)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安慰李淑一的?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5)指名汇报:【预设:①从第一句中体会到:他们的灵魂飘到了天的最高处——天堂。②从第二、三句“嫦娥”“吴刚”热情招待中体会到神仙对烈士的崇敬,作者借神话来安慰李淑一,并表达他对英烈的赞美。③“忠魂”在这里仅仅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吗?(不是,指的是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的英烈的灵魂)④从第四句烈士的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激动的泪化作“倾盆雨”,体会到英烈的激动的心情。(出示多媒体)

师:其实这也是作者激动心情的体现。烈士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作者看来,烈士的死是——值得的。

(6)师: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这首词与“生命”有什么关系?【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小结:同学们,李淑一失去了丈夫,愁绪满怀、泪沾衣襟,毛泽东他失去的不仅是妻子杨开慧,他还失去了长子毛岸英,2个弟弟、1个堂妹、1个侄儿,同样是怀念亲人、怀念战友,毛泽东没有沉浸于悲痛之中,而是站在一个伟人的角度,对英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颂。过渡:理解了词意和作者表达的感情,老师相信大家会朗读得更好!(配伴奏朗诵)

师: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伟大的诗人,我们再来欣赏他的一些作品。

三、拓展延伸:

《清平乐 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虞美人 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四、作业:

找毛泽东的其它诗词进行欣赏。

2.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篇二

毛泽东

一、教学内容分析

1957年春节,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见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 惊梦》。毛泽东同年5月21日回信并写了一首《蝶恋花 答李淑一》为赠。正式发表时,题词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人抒发的革命情怀。

2、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3、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

三、教学重难点

1、展开想象,学习双关和引用神话的写法。

2、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导入

1、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2、师:同学们,课前让大家预习了毛泽东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通过预习大家对这首词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指学生介绍文中出现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杨开慧: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反动派杀害。李淑一: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老师。柳直荀:李淑一的丈夫,毛泽东的老战友1932年牺牲。杨开慧和李淑一是老同学、好朋友,经杨开慧介绍李淑

一、柳直荀二人结为夫妻。吴刚、嫦娥是两个神话中的人物。﹚

2、了解词的特点,“蝶恋花”是词牌名,一般分为上下两阕又叫上下两片,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3、抽查学生读书情况,学生评价朗读。

4、指学生汇报:杨

伏虎

答 重霄九 轻飏 忠魂 骄 等词的意思。(在孩子汇报到杨、柳二字时相机板书“一语双关”。)答:毛泽东该李淑一的回信。

杨柳:双关,既指杨开慧 柳直荀,也指他们的灵魂像杨花柳絮一样。报:传来了。伏虎:革命胜利。

重霄九:九重天的意思,古人认为九重天是天的最高处。轻飏:轻轻飞扬。

忠魂:杨 柳二人忠于党和革命的灵魂。

5、指导孩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说说这首词大概意思是什么?

(师评价,不完整的补充。)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蝶恋花 答李淑一》这首词,走进这首词、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豁达胸襟。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自悟重点字词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并有感情诵读。

2、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

3、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

4、让孩子对本文提出不懂问题。

孩子可能会提出:1、2、3、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什么?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答李淑一”是什么意思?

(指生读学习目标并提醒孩子以这两个学习目标为依托,结合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1、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品读诗词抓住关键字词,在旁边批注自己体会(可以从文中关键字、词入手。)并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结合文中“我的视角”丁丁说的话,研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前几分钟自己批注体会,后几分钟与小组交流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老师巡视帮助学困组。

三、学生汇报 交流体会

1、预设:连用两个‘失’字,表达了毛泽东对亲人深深地怀念。体会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来读诗。

(1)、补充毛泽东失去的六位亲人资料,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妻子杨开慧:1930年11月在长沙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

大弟毛泽民:1938年被党派到新疆工作,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次年9月27日被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

二弟毛泽潭: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同年4月在江西瑞金红林区被围困在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在掩护战友撤离时不幸牺牲。

堂妹毛泽建:衡山游击队队长,1929年8月在湖南衡山县马王庙英勇就义。长子毛岸英:1951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来到烽火连天的朝鲜,11月25日总部遭敌机轰炸。本已脱离危险的他又重回 作战室抢取军事地图,敌机扔下的凝固汽油弹吞噬了整个房子也吞噬了一个年仅28岁的生命。

侄儿毛楚雄:1946年8月10日,在随八路军谈判代表赴西安途中被胡宗南扣押,22日深夜押至城隍庙背后活埋在石坎下的小渠旁,年仅19岁。

此外,毛泽东的小儿子毛岸龙在母亲杨开慧牺牲后,流落街头,失散,再也没有找到。

(老师用情读资料引孩子入境。)

(2)、此时此刻你觉得毛泽东看到李淑一《菩萨蛮》中“征人何处觅?”这样的提问时心情会怎样,又会勾起他怎样的回忆呢?----课件 生汇报,此时引导孩子用一个词概括他此时的心情。

(感慨万千、悲痛万分)趁机引导:你们能用读表达出这种情感吗?-----生读------再读-------“我失骄杨君失柳”

2、预设

“骄”字孩子可能会说有(1)骄傲(2)英烈的英勇气概两种意思。孩子也可能会发现用“骄”形容杨开慧,我们形容女子时一般用“娇”感受到作者以妻子为骄傲。此时老师及时引导孩子又该怎么读呢?(昂扬的、骄傲的)------“我失骄杨君失柳”

老师总结: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只要是自己的体会就一定会是最独特的。这样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降低了难度。

3、预设

“捧”字,学生可能会说:表达了仙人对烈士的敬重。师:你能读出对烈士的敬重吗?生读,1读 2读 3读

师: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这种情感而是借神话中人物表达,这叫什么写法呢?(引用神话的写法)以前还学过那首诗文也用过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更生动,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前刘禹锡的《浪淘沙》)老师顺势指导写作:你的作文中也能适当运用这种手法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4、预设 “舒广袖”“忠魂舞”孩子能体会出仙人对烈士的热情欢迎。师追问:同学们发现文中同时出现寂寞,舞,它们矛盾吗?让孩子体会烈士的崇高精神无论到哪都受到欢迎。

5、预设 “倾盆雨”体会出得知革命胜利时喜极而泣的心情。师: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夸张的手法,更生动的写出了他们激动的心情)

师补充资料:杨开慧就义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如今得知革命胜利,想象一下流泪的会是谁?(杨开慧、柳直荀、李淑

一、毛泽东、亿万中国人民„„)

师:试着去读这种难以言表的喜悦、激动。

生读------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再读)

四、读写结合 升华感情

1、师过渡:现在再来看这首词就包含了多重的含义。同桌讨论:

对挚友李淑一来说是---------------

对失去的亲人来说是---------------对千万革命烈士来说是-------------对我们生者来说是-------------------你能把作者这种错综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吗?(自己练习-----生齐读)

2、师:这么错综复杂的感情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借用神话来表达,他究竟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对亲人的想念,对烈士的赞美。3、3、师:是啊!千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可以针对作品、作者、烈士、李淑一„„

<生展示>

五、整合归一 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李淑一的《菩萨蛮 惊梦》和毛泽东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 出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让生对对比发现不同,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

教师总结:作者痛失亲人、战友,却能化悲痛哀悼为昂扬赞美。我们读他的文章读出的是面对悲痛时豁达的胸襟、面对困难时乐观的态度这便是我们一代领袖----毛泽东。

2、回顾课时目标,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了。

3、拓展延伸,课下搜集更多毛泽东诗词准备上一节毛泽东诗词赏析课。《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六盘山》《浪淘沙·北戴河》

板书设计

杨开慧

杨花

化沉痛哀悼

(一语双关)

柳直荀

柳絮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毛泽东

吴刚 捧

(引用神话)

嫦娥 舞 为昂扬赞美

飞 倾盆雨(夸张)

3.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篇三

这首词,上片写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忠魂到月宫去,受到仙人吴刚的殷勤款待。下片写仙人嫦娥为两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来表示欢迎。两位烈士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欢喜得掉下泪来。这首词,表达出作者对两位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也写出了两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片:“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骄杨”,指杨开慧烈士,她忠于革命、勇于牺牲是值得骄傲的。作者写两位烈士的忠魂轻轻飘扬笔直升上九重天去。重霄九,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指天的极高处。作者想象只有圣洁的月宫才适合于接待两位烈士的忠魂,这是对烈士崇敬的表现。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问讯”兼有问好和讯问的意思,是一种有礼貌的讯问,(据萧涤非先生说,见前《水调歌头·游泳》的“应”字注。如杜甫《重过何氏》:“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吴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他是汉朝西河人,跟仙人学修仙,犯了错误,被罚在月宫里砍桂树。桂树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头刚举起,桂树被砍伤的地方立即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由于吴刚跟桂树的关系,所以说他用桂花酒来待客,也想象吴刚已经从罚砍桂树的劳役中释放出来,成为月宫的接待贵宾的人员。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也以桂酒为仙人饮料。

下片“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姮娥,后羿妻。汉文帝名恒,汉人改姮为嫦,因称嫦娥。唐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嫦娥在月宫里夜夜看到碧海青天的单调景物,不免要感到寂寞,所以说:“寂寞嫦娥。”用“寂寞”两字,指嫦娥对忠魂的到来,有很欢迎的意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六《舞曲歌辞》五《霓裳辞》:“一曰《霓裳羽衣曲》。”《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所以说嫦娥舒展宽大的袖子舞蹈,来表示欢迎。不在月宫里舞蹈,却说在“万里长空”里舞,这是同下文的“泪飞化作倾盆雨”有关。倘在月宫里舞蹈,泪飞就不会如“倾盆雨”落到人间了。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从“且为忠魂舞”里点明忠魂,忠指忠于革命。由于烈士忠于革命,所以在天上还关心人间,关心革命,这就紧接“忽报人间曾伏虎”,忠魂忽然听见报道,说人间曾经降伏凶暴的虎狼,即指彻底打垮反动派。两位烈士便欢喜得掉下泪来,眼泪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出了对两位烈士的纪念。作者不是用个人的怀念来纪念烈士,是用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两位烈士为革命而献身,对他们来说,最伟大最宝贵的莫过于他们为之牺牲的革命事业了。把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消息告慰烈士,这是对烈士的最好纪念。再说,这首词结合美的神话来写,云阶月地的月宫是圣洁的,吴刚、嫦娥的神话是美好的,嫦娥的舞蹈更给人以美的想象,用这样圣洁的月宫和美好的仙人来接待烈士的忠魂,表达出作者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使这首词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在民间文学里也有,如《孔雀东南飞》的末了就写:“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再如梁山伯祝英台的悲剧,末了的化蝶也是。这些都是人民对具有忠贞爱情者的美好的祝愿。这首词是革命的文艺,具有更崇高的革命精神,所以具有的浪漫色彩,也更高于民间文学的祝愿。

4.《蝶恋花》教学反思 篇四

上这一课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从几个角度去赏析一首词,

一是通过抓关键词、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二是赏析词句创作的艺术特色,

三是赏析关键句或是经典名句。对于刚刚系统地学习诗词赏析的学生来说,首要的就是教给他们诗词的一般阅读方法。

所以我并没有把这首词讲得多深,只是点到为止,也没有纠缠于某些细节,例如在赏析“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一句的艺术特色时,我重在描述诗句的内容,强调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也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我并没有提示学生这句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隐喻这一手法并非广东高考考纲里所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之一,另一方面,这个句子也可以说是用了通感的手法,把春愁这种看不见的情绪当作从天际开始生长蔓延至眼前的可以看到的东西来写。像这种有多种理解或有争议的知识点完全可以避开。平时在完成诗歌鉴赏题的时候,我也是教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点到为止,不宜做过多的延伸或毫无根据的猜想,否则就会因为想太多而“节外生枝”。

学生们在学完柳永的《蝶恋花》后意犹未尽,此时再让他们学习晏殊的《蝶恋花》就正好是提供了一个比较阅读和鉴赏的`好机会,学生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解读这首词,大多能够正确理解晏词的意思,老师所要做的,就只是略作点拨和引导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5.蝶恋花教学案 篇五

课题:《蝶恋花》

编写人:黄志秀

审核人:刘其胜

教学目标:

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会本词的写作特色。学习重难点:

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二、关于作者:

见《非常学案》P31。

三、诵读全词,研习文本:

1、起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4、“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五、小结,验标

验标练习

课题《蝶恋花》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槛.菊(jiàn)

调.运(diào)悬崖勒.马(lè)

惊魂甫.定(pǔ)

B、不谙.(ān)

喟.然(wèi)

并行不悖.(bèi)酩酊.大醉(dǐng)

C、彩笺.(jiān)

拙.劣(zhuō)似.是而非(sì)

数.见不鲜(shù)

D、晏殊.(shū)

纤.(xiān)巧

凋.(diāo)碧树

蒙.头转向(mēng)

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

B、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C、欲寄彩笺兼尺素..

尺素:指书信

D、罗幕..

轻寒,燕子双飞去

罗幕:张开的幕布

3、对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伤离怀远之作,不仅具有婉约派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派词作少见的境界寥廓高远的特点。

B、首句中“愁”“泣”二字将自然之物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透露出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C、“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吹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D、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全词表现出了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这一特点。

4、默写:

(1)、,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

(3)、众里寻他千百度。

以上三句王国维曾经用来说明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②句写的是第 境界,意思是要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答案: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①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③“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回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

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的孤独、有情。

验标练习:

1、D

2、D

3、D(上阕与下阕特点颠倒)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6.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思路:词眼离别苦,时空颠倒,无理极妙。师: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由黄金屋,生:书中自有颜如玉,师: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 生:不知道

师: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讲述晏殊的传奇经历,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师:“太平宰相”晏殊,他和所有人一样,也有着这样无奈的人生困惑。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师生共同朗读《蝶恋花》)

师:读了这首词后,我们似乎看到词的背后站着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 生:一个很美丽的女子,想自己的丈夫。

生:是个女子,想的不一定是丈夫,可能是情人。

师:反正有一点达成共识,词中的主人公是女的。她在想人,为何不是男的? 生:整首词基调比较感伤,哭哭啼啼的,情绪很忧伤,是男的不太适合。

师:在古代的乱世,有从军征伐,在所谓的盛世,有徭役摊派,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词最初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师:哪里可以看出女子的感伤和愁苦?

生: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秋菊笼罩在愁烟中,烟是不会愁的,兰花好像在哭泣,不是兰花在哭泣,而是女子在哭泣。师:感时花溅泪啊。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啊?庭院中种着兰花,菊花,生:很敏感,很高雅,有品位。自己就是空谷幽兰,无人欣赏。生:这里的景物能渲染气氛、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师:能懂艺术,感情很细腻的女子。那整首词的词眼是哪三个字? 生:离别苦

师:离别对女子的伤害尤其大,女子天生就是生活在感性之中,生活中这么多的忧愁叠加在一起,让人神志有些恍惚,时空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整首词在时空方面很有自己的特点。能不能把词中的时空的词语补充完整?

生:槛菊愁烟兰泣露,前面加上早上的庭院,有露水,有寒烟,时间是早上。师:你说的很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有吗? 生:明月不谙离别苦,是晚上,师:哪一天晚上,地点是

生:昨晚,地点就是女子的闺房,看到了月亮。整夜照着。师:由早上的庭院回忆昨晚的闺房。还有吗? 生: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天晚上的高楼所感到的,师:昨晚是明显的,是高楼吗? 生:也是女子的卧室,闺房。

7.李淑华的事迹材料 篇七

平泉县松树台乡庙沟村距离村级公路6公里,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偏远山区,整个行政村分为7个自然村,农户都居住在山脚下,全村有妇女人口489人,妇女劳动力291人。今年46岁的李淑华既是广大妇女的带头人,又是本村发展农业产业的先导者。

李淑华自1991年就担任庙沟村的妇代会主任,1997年通过村级两委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她的娘家居住在平泉镇,由于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娘家的亲属都先后富裕起来了。她嫁到婆家后每年都是春种秋收,十几年如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农活,耕种着人均不到一亩的贫瘠土地,每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自从她当上村妇代会主任后,如何使本村广大群众富裕起来,成为了她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种植结构和养殖规模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从1991年她就组织本村妇女到外地参观学习养殖技术,自己带头发展起了养殖业,到了1996年,庙沟村已经成了松树台乡小有名气的养殖专业村,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观,就养殖业一项就人均增收100多元。

到了1998年,食用菌种植业在我乡部分村发展起来了,一

开始都是小规模的试种植,李淑华觉得种植食用菌适合本村的实际,本村的农户自己都有大面积的刺槐林,能就地解决种植食用菌的原料,这个致富项目又适合农村妇女从事,关键问题是缺乏技术,她就组织本村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妇女30多人到柳溪乡、卧龙镇进行参观学习,使本村妇女学到了种植技术。

干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风险,由于食用菌种植业在松树台乡刚刚兴起,广大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风险意识差,群众都看干部、看党员,1999年作为党员和村干部的李淑华决定自己先走一步,给群众带个头。她在丈夫极力反对的情况下,自己率先在自家自留地上建起了大棚,种植滑子菇1500盘,由于技术管理到位,当年就盈利了3000多元,在她的带动下,到2000年,她们居民组的农户有50%种植了食用菌,由于她及时为新菇农解决技术问题和市场信息,到2004年,全村50多户农户种植了食用菌,种植量达到了10万多盘,食用菌种植户都收到了良好效益,全村食用菌项目增收

2005年,由于市场价格下滑,食用菌种植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当年种植的新菇农,有的连本钱都没挣回,还赔了很多钱。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妇女带头人的李淑华觉得首先自己要挺住,自己虽然也赔了2000多元,但是要给群众带好头,使食用菌种植业在庙沟村扎根。到了入冬她就备齐料,准备扩大规模,同时做广大菇农的工作,并组织技术培训,使广大菇农了解市场,进一步掌握抵御自然灾害地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协调金融部门

对缺少资金的农户提供小额免抵押贷款10万余元。2006年她种植滑子菇4000盘,盈利了3万元。在李淑华的带动下,全村的种植户由1999年的12户发展到85户,种植量达到35万盘,到2007年她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滑子菇6000盘,当年纯收入5万多元。2008年,她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量达到

1.5万盘。由于技术培训到位,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2007年全村食用菌种植户达到了100户,种植量达到了45万盘,并建起了两个占地30亩以上的种植小区,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庙沟村致富的支柱产业。

虽然广大农户都富裕起来了,但单一产业发展并不适合现代农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多项产业共同发展,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07年11月2日,她又组织本村妇女10人到黄土梁子镇参观柴鸡山林放养技术,利用本村的山场资源发展规模养鸡,既发展了本村的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2008年末,她和村书记主任一起,带领本村5户农户,在本村建起了肉鸡养殖小区一处。该小区占地50亩,鸡舍6个,仅一个棚年出栏肉鸡就达到25000只,纯收入达10余万元,通过他们细心学习技术,认真经营,到现在每个棚已经出栏肉鸡10000余只,纯收入已达40000余元,前景非常可观。

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区,有了像李淑华这样的带头人,群众不敢搞的产业,她就带头干,需要资金,她就和村里一块想办法,使全村近三分之一的有劳动能力的妇女都成了致富能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村里闲事少了,忙碌的人多了,人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全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好评。自从她担任该村的妇代会主任以来,她一直被县妇联评为优秀妇联干部,在2008年被评为市级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荣誉称号。相信庙沟村在有像李淑华这样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明天会更美好。

二00九年九月十三日

技术骨干事迹材料

——松树台乡中心村崔桂红

崔桂红,今年36岁,是松树台乡中心村第五居民组的一名普通妇女,自从嫁到这个村,每年是春种秋收,十几年如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农活,每年的收入只能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生活的其他支出都尽量压缩,从来就没想过奢侈品的消费,尽管这样,生活还是捉襟见肘。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种植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食用菌产业在松树台乡逐渐发展起来。

2003年中心村是我乡食用菌产业的白点村,群众还是以种植大田玉米为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还没调动起来,从思想上还没有足够的认识。2004年崔桂红利用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种植了5000袋香菇,由于自己的技术知识有限,种植香菇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管理没到位,当年赔了3000多元,面对挫折,崔桂红没有灰心,她一边看科技书,掌握书本上的种植技术知识,一边倒其他乡镇实地学习种植经验。2005年他又种植了5000盘滑子菇,由于懂技术,管理到位,坏盘率降到了最低,出菇量提高,可是这一年由于食用菌价格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一年刚刚争回了本钱,白白忙活了一年。2006年初,崔桂红一家拿不定主意了,是继续种植食用菌,还是把棚转租给别人,经过和丈夫商量,通过对多年市场行情的分析,决定继续种植食用菌,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这一年她建了6个2000盘的滑子菇种植棚,种植滑子菇12000盘,由于懂技术、会管理,又赶上市场价格回升,还完借款,扣除本钱,当年盈利6万元。2007年,崔桂红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带动周围的妇女共同发展食用菌,她种植了15000盘滑子菇,当年盈利10万元,她不但自己富了,还无偿为本村和周围村的妇女提供技术,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中心村村由两年前的食用菌种植白点村发展到种植量达到30万盘,成为食用菌种植重点村。

8.李淑芬语文网络教学发言稿 篇八

锦江小学 李淑芬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锦江小学语文教师李淑芬。我教语文课时间不长,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机会跟专家和同行交流。

看了董老师的这节识字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堂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果好。我想这与董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首先,课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富于变化,是吸引学生的;其次,我想多媒体的作用,在本节课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记忆效率明显提高了。在识字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无疑为传统的识字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节课中,有这样几个环节通过多媒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统计人数

新课伊始,董老师请两个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内姓各个姓的人数,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老师操作课件,大屏幕显示汇报结果,然后请同学们看着屏幕算出班级各个姓氏的总人数。这一过程,如果没有课件,让一年级的小学生凭空听汇报,组长汇报的结果就不会在他头脑中留下太长的记忆,但是有了多媒体,学生看起来更直观,算起来也更准确,班级内姓哪些姓的人数比较多,通过屏幕的显示也就一目了然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班级内确实是姓“刘、张、李”等姓氏的人比较多。

二、告别父母

在学习完本节课要求认会的汉字之后,有这样一个过渡的环节,老师说: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旅游了,有的同学的父母来为我们送行了,我们要出发了,快跟爸爸妈妈再见吧!看看是姓哪些姓的同学的父母来为我们送行了?我们大声读出来好吗?接着,课件就生动地显示出一座大楼内的几扇窗户,从各个窗户中分别飞出“刘、张、杨、孙、陈、赵”这六个字,学生看见哪个字就大声读出来。看了之后,我感觉多媒体课件帮助老师把整堂课贯穿于一个去郊游的情景之中,并再现了刚刚学过的六个要求认会的汉字,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记忆,真是一举两得。

三、到王小丫家串门

当年,《开心辞典》节目比较受观众的欢迎,收视率很高,王小丫也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位主持人。董老师在这一

环节设计就特别巧妙,利用这个节目的形式向同学们提出与“王”字有关的三个问题,当问题提出时,我看得很清楚,学生们都鸦雀无声,仔细聆听,都想快速回答出王小丫提出的问题。试想一下:此环节如果没有利用多媒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兴趣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最主要的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给王字加一笔念什么?”这个问题,当学生回答出“主”和“玉”时,课件重点显示这两个字后加上的一点,没想到答案的学生看了屏幕后也茅塞顿开。

四、指导书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教学要加强写字指导。我们在教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汉字写美观,这就要求学生把汉字的每一笔写在田字格中适当的位置上。董老师在指导写独体字时,就运用了课件,重点闪动“马”的主笔“竖折折钩”和“王”的主笔“竖”,使学生通过观察一目了然,这样要比老师在黑板上写三两遍的效果还要好。

总之,董老师本节课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科学的桥梁,发挥着一般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有利于克服识字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识字量的增多,为更好地解决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帮助。

在今后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我要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同时提高自己计算机应用水平,制作简便易行的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课件,对写字教学起到恰当的辅助作用。

上一篇:机修车间班组安全职责下一篇:描写冬天下雪的文章美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