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论文化学与环境

2024-10-09

化学论文化学与环境(共12篇)(共12篇)

1.化学论文化学与环境 篇一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 1.(山东卷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B 解析: 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A 正确;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 2,属于无机物,B 错误;加热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 正确;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能将有毒的CO 和NO 转化为无毒的CO 2和N 2,D 正确。

2.(09天津卷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A 解析: 还原性的物质有抗氧化作用,A 项正确;B 项,糖类不属于高分子,错;C 项,煤气化属于化学变化,错;D 项,聚酯纤维属于有机物,错。

3.(09天津卷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O 2+HbCO ,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 的浓度达到HbO 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K=22(O(HbCO(CO(HbO c c c c ⋅⋅ B.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

C.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C 解析: 由反应方程式知,K 的表达式正确,A 对;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达220,可见其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正确。K=22(O(HbCO(CO(HbO c c c c ⋅⋅,由题意知,K=220,2(0.02(c HbCO c HbO =时,人受损,则C(CO/C(O 2=9×10-5,C 项错。D 项,当O 2浓度很大时,题中平衡将逆向移动,从而解救人,正确。

4.(09江苏卷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月1日起实施。下列做法不利于平安全的是

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B.在食品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答案:A 解析: A 项, 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塑料袋包装食品,要用只能用聚乙烯,故选A 项;B 项,碘单质有毒而且易升华,碘化钾有苦味而且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有毒的碘单质,碘酸钾是一种稳定易吸收的盐,故选择碘酸钾才作为最理想的添加剂,我们食用的食盐通常加的都是碘酸钾;

C 项,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好处首先是有利于食品保藏,防止食品腐烂变质。食品添加剂还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满足人们口感的要求。适当使用着色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保持、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是食品添加剂又一重要作用。国内外对食品添加剂都有严格规定和审批程序。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品种、范围、计量使用添加剂,安全才有保障。

D 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现代农药发展的一个方向。

5.(09江苏卷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 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点解2MgCl 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答案:D 解析:

A 项,明矾净水的原理是3233((3Al H O Al OH H +++=+胶体,利用3((Al OH 胶体的吸附性进行净水;B 项,是因为轮船主要用铁造外壳,铁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镀上比铁活泼的锌,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从而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氧化镁的熔点是2852℃,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电解2MgCl 饱和溶液,发生地化学反应为222222(MgCl H O Mg OH H Cl +=+↑+↑通电 ,不会产生金属镁,电解熔融的2MgCl 能制取单质镁,发生的反应22MgCl Mg Cl +↑通电

=。

6.(09广东理科基础22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 2,③错;陶瓷的成分是SiO 2,而不属于硅酸盐,④错。故A 项正确。

7.(09广东理科基础2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

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降低,故B项错。8.(09广东理科基础26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广东电力紧张问题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答案:A 解析: 火力发电,必须使用外界的能源,不节能,故A项不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太阳能,是节能的,B项符合;回收石膏,是充分利用原子的一种表现,C项符合;沼气为作燃气,是节能的,D项符合。

9.(09广东理科基础27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废酸与碱中和属于化学法,A项错;Cu2+不可能用SO42-沉降,B项错;活性碳无法吸收苯, C项错;Na2CO3+Ca(OH2CaCO3↓+2NaOH,是复分解法,属于化学法,D项正确。

10.(09广东化学2广东正在建设海洋强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产品的长途运输

C.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 D.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Mg、B等金属 答案:D 解析: 海水中含碘含的是碘离子(I—,要从海水中提取碘单质(I2必然会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所

以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赤潮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的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水中N、P元素增高造成水域的水富营养化而造成的,故C正确;由于岩石、大气、生物的相互作用,B不是金属元素,故D不正确。

11.(09广东化学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根据胶体的性质①正确;钢材是铁和碳的合金,②正确;“钡餐”是硫酸钡,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因为尽管硫酸钡是难溶物但溶于水的部分确实完全电离的③错;硅元素位于周期表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浓度增大.32.(09 上海理综五(本体 14 分铅是一种重金属,相对原子量为 207.铅和铅的化合物.有很多用途,如蓄电池等,但铅类化合物大多有毒,燃煤厂,金属冶炼厂等都有主要的铅污 染源.铅一旦进入人体会累积,对人脑,肾脏和造血功能有损害.为了了解环境中的铅污染 问题,小红他同学进行了如下的研究.48.小红查阅到右图资料,图中记录了离某公路不同距离 处种植的卷心菜中铅的含量.由改图推测:卷心菜内里 叶片的铅可能直接来于,造成卷心菜外围叶片含铅量不 同的重要原因.49.在阅读资料时,小红又发现,儿童从空气中吸入的铅 量是成人吸入量的 1.6~1.7 倍.为了探讨这个现象,她 展开了如下的研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1课题名称为:(2通过取样分析,得到了一下实验数据: 离地

面高度(m 铅的浓度(g / m 3 0.8 1.10 1.0 0.98 1.2 0.91 1.4 0.72 1.6 0.66 1.8 0.54 2.0 0.50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果是 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50.在走访调查中,小红观察到某乡镇颜料厂排出的废水带有颜色,经鉴定含有铅.为了测 定废水中铅的浓度,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步骤中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和玻璃棒.(2步骤中 a 操作称为,缺少此操作,测得结果(填“偏高”“偏低” , ,或“无影响”.51.通过研究,小红提出了一系列降低铅对环境污染的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恰当的事(A.使用无铅汽油 B.开发新的无铅燃料 C.倡导使用铅蓄电池作动力的电动车 D.燃煤电厂,金属冶炼厂的废气经除尘后排放.答案: 答案: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48.土壤(根系吸收;汽车尾气含铅,离公路距离不同,空气中含铅量不同 49.近地面不同高度空气含铅量的研究:离地面越低(高 ,含铅量越高(低;铅和铅化合 物密度大.50.烧杯;漏斗;烘干;偏高 51.C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2.化学论文化学与环境 篇二

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化学因素异常 (环境化学元素含量过剩, 或不足, 或比例失调) , 不仅会引起地方病 (地方氟中毒、地方甲状腺肿、硒中毒、钼痛风、铅神经痛、砷黑脚病等) , 而且在某些传染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的发生和流行中起很重要作用。

2 环境化学因素

自然界存在92种化学元素, 在生物体内已发现70多种。其中氢、氮、氧、碳、磷、氯、硫、钠、钾、钙、镁等元素, 占构成人或高等动物机体元素的99%以上。这些需要量大而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含量又多的元素, 称为大量元素。其余几十种元素在体内含量总共还不到1%, 称为微量元素。目前已知, 人和高等动物必需元素共25种, 其中包括全部大量元素和14种微量元素 (铁、铬、铜、锌、钒、锰、镍、锡、氟、碘、硅、硒、硼、钴) , 叫做生命元素。

某些生命元素, 特别是微量元素, 具有抑制生物毒素的毒性, 促进机体内的抗体形成和吞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因而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 矿物质缺乏和疾病感染有关。铁缺乏对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原生动物侵袭有增效作用, 缺钾对肾盂肾炎有增效作用, 缺钴对肠蠕虫病也有增效作用, 硒不足将提高机体对心血管病、癌症、关节炎、白内障等疾病的易感性。因此, 某些生命元素缺乏的地方, 传染病容易流行。

龋齿不仅损坏咀嚼器官、妨碍消化功能, 而且对许多疾病和寿命都有重要影响。龋齿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 并且具有明显的高发区流行病的特征。虽然龋齿是一种食物性细菌病, 但是与牙齿本身的抗腐性 (即酸不溶性) 的关系极大。环境化学因素在牙齿的抗腐蚀性中起很大作用。目前已知, 抗龋元素有氟、磷、钼、钒、钙、硼、锂等, 致龋或促龋元素有硒、锰、镉、铅、铜等。在抗龋元素缺乏或致龋元素过剩的地区, 龋齿患者十分普遍。例如, 俄罗斯低洼多林景观, 水土中钙、钴、碘、钼、氟、硼、磷等多种元素缺乏, 几乎无人不患龋齿, 牙齿严重损坏、脱落的未老先衰者, 屡见不鲜。

癌症中的大多数也是与环境因素有关的, 某些元素和化合物 (铬、镍、硒、镉、钼、砷、亚硝酸盐等) 的过剩和缺乏具有致癌或促癌的作用。由于地表水易受致癌物和促癌物的污染, 所以饮用地表水的居民癌症死亡率比饮用地下水的高。环境癌的高发地区, 生物化学环境有异常。例如, 我国食道癌高发地区之一的太行山南段, 饮用水和粮食中钼含量较低而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钼少而亚硝酸盐多是合成致癌物亚硝酸胺类和玉米易感染致癌的霉菌的重要条件因素。

据报道, 水土化学元素异常与心血管病有关系。水的分子式很简单, 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由于水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溶剂, 天然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物质: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所以, 水对人类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水本身, 而且也在于水中所含有的物质。水的卫生性质过酸或过碱, 过硬或过软, 矿物质过多或过少, 或者含有有害物质, 都可以造成水质不良。水质的优劣因地而异, 因水源而异。

在城市里, 一个水源提供给千家万户使用, 水质最为关键。因此, 都市化以后, 某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人们便从饮水中寻找原因。心血管病就是一例。

20世纪70、80年代, 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共报道了上百座城市的饮用水硬度与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等) 和脑血管病死亡率之间有统计学上的负相关, 也就是说, 软水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 而硬水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低。

为什么软水与心血管病关系如此密切呢?

水的硬度是水质的一种指标。它主要表示水中钙盐和镁盐的总量, 通常采用1L水中钙盐和镁盐的含量相当于10mg氧化钙表示水硬度的1度, 总硬度小于8度的水层属于软水。因此, 软水和硬水在钙、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 以及生理病理的作用等方面, 都有较大的差异。

软水对心血管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 软水缺乏对心肌代谢有益的钙和镁。钙、镁缺乏可以促进钠在体内潴留, 从而导致动脉压上升;其二, 硬水含钙、镁量较多, 可以减少肠道对某些有害元素 (氟、铅、镉、锶、钡、铜、汞等) 的吸收, 而软水则相反;其三, 硬水在自来水管 (铁管) 内壁上形成一层碳酸钙沉淀, 保护水管不被腐蚀, 而酸性 (pH<6.5) 的软水对自来水管腐蚀性强, 水管中许多有害元素被溶解, 其中已知水中镉含量过多是一种致高血压的因素。在自来水管中过夜的酸性软水, 有害元素的含量更高。实验证明, 含镉量为1.5×10-2mg/l的酸性软水在白铁水管内过夜, 镉的含量可增加到1.63×10-2mg/l。如果持续饮用这种水, 镉全部被吸收并保存于肾内, 3年后肾中镉含量就增加1倍, 10年后就可能患高血压病。

土壤微量元素与血管病死亡率的关系也很明显。欧洲心血管病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 环境因素差异最明显的是土壤微量元素。如芬兰东北部广泛分布微量元素缺乏的灰化土, 心脏局部缺血死亡率为欧洲最高的;而地中海沿岸诸国 (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 以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的褐色土占优势, 心血管病死亡率是欧洲最低的。

受大气污染而形成酸雨 (pH<5.6, 其中硫酸占60%~100%) 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如早期的北欧和北美东部) , 在酸雨长期作用下, 土壤发生酸化, 硫酸盐含量增加, 有效性硒含量降低, 加上硫和硒两种元素的生理拮抗作用, 从而导致农作物和饲草的含硒量普遍下降。硒是重要的营养微量元素, 具有保护细胞膜, 促进抗体形成, 拮抗一些金属元素和生物毒素对机体的毒害等功能。因此, 有人认为酸雨导致食物链中硒缺乏可能是某些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 环境化学因素是影响疾病发生和流行不可忽视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71-474.

[2]陈祖培.中国控制碘缺乏病的对策[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12.

[3]格鹏飞.甘肃地方病[M].兰州:甘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6.

[4]周爱儒, 黄如彬.医学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

3.小议化学实验与环境保护 篇三

关键词:化学实验环保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常常被人们忽视,其实,实验室排放物往往是严重的污染源。而目前这一领域尚处于法律监控盲区。对化学实验的补充、改进,从而减少、制止污染物产生、排放。体现了当今中学化学实验的发展方向。可以这么说当今中学化学实验的进行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中学化学实验中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虽然只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但点点滴滴的累计,其危害也不可忽视的。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造成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如何处理呢?从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的第一课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药品的取用规范,节约药品,不要撒在讲桌上,点燃酒精灯用过的火柴要放入垃圾桶中,点燃镁带后的白色固体要回收,不乱丢乱放等等,给学生作出表率。在分组实验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固体的回收;制取氢气后锌粒的回收等等,都要预先给学生讲清楚,尽管回收处理比较麻烦,远没有乱丢乱倒方便,如果贪图方便,实验室的地下水道的污染物积少成多,就会造成实验室长期的危害和隐患。例如,积累在下水管中锌粒如果遇到大量的酸有可能造成氢气的爆炸,后果可想而知。再如,在CO还原CUO的实验中考虑到CO的毒性,要进行尾气处理,如何进行尾气处理,可以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讨论,CO转化为CO2,以此降低CO的毒性,同学们通过讨论,最后提出各种方案,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把多余的CO气体用酒精灯点燃;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用气球收集后引爆;有的同学认为在CO转化为CO2后,可以把CO2继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样会使污染治理更彻底,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最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了环保的教育目的。从长远利益看,如果贪图方便,图省力的不良习惯养成,将来就会产生一些不守法规、污染环境的新一代,就会危害国家和人民。

二、改进化学实验及仪器装备,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各种形式的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本身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该在化学实验中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污染环境。这也是近十年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趋势之一,有人称之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近年来,我国在以实验为主的绿色化学方面的活动也逐渐活跃。可见绿色化学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不久的将来,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不但是科学文献,也将进入教科书,渗透到我们的化学实验中。这种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要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学生最早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是在中学阶段,这就需要将绿。

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我们以中学化学的实验为例,来认识当今的实验绿色化。例如实验“分子不断的运动”以前是用大试管里放滴有酚酞的滤纸,试管口放沾有浓氨水的棉花团。做实验时浓氨水的挥发导致实验室里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使空气受到污染。现在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这样实验效果更好也不污染环境。做到了一举两得。

三、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微型化学实验是80年代在西方高校兴起的一种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验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化学实验的研究就应针对常规实验的不足,着眼于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的需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减少试剂用量的做法逐渐被认可。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一种能弥补以上缺点的实验方法。微型化学是实验操作技术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一问世就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微小型的仪器,尽可能的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以减少试剂在器皿的附着量;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来减少实验中的“三废”。微型化学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表现,这种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正逐渐成为化学工作者的共识。在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尽可能小剂量实验”呢?请使用微型实验仪器。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言在今后的化学教学领域中微型实验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4.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篇四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公众时环境问题日益关心,防污、治污,提倡绿色已成为当今的主题.绿色化学的着眼点就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合成过程和生产工艺对环境友好,这是治本、治根、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 者:周丽虹 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21 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 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年,卷(期):20xx 20(6) 分类号:X3 关键词: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污染

5.浅谈绿色化学与环境问题 篇五

文章针对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飞跃进步,工农业迅速发展,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笔者提出绿色化学作为一种新的环保理念,其教育和普及在保护环境上具有重大意义.

作 者:梁洁青 王颖 Liang Jieqing Wang Ying 作者单位:梁洁青,Liang Jieqing(太原警官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王颖,Wang Ying(太原市环保局,山西,太原,030002)

6.环境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篇六

再次,邀请一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作为环境化学大型开放实验的指导教师,依据教师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提出较小的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给出初步实验方案—指导教师的修改和完善等步骤进一步掌握该课题的实验原理,进而确定优化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与所需设备仪器试剂清单,并准备所需仪器、设备、玻璃器皿、试剂。3.2灵活安排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验课知识内容如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规程等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使得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十分无趣,对学生学习和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可花费一点时间将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做成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或趣味视频,尤其是关键的实验环节和实验步骤,如此可以增强实验课的趣味性[3]。例如在讲授碘量法测定溶解氧含量的实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原理进行形象讲解,并用flash动画缓慢逼真的展示滴定终点时由淡黄色-蓝色-无色的颜色变化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过程的理解加深,使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提高。

另外,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面地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考核,不能仅仅通过审阅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后给出实验成绩,还应结合考勤情况,实验态度和回答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价。实验成绩的考核要体现公正公平性,要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同时应该对具有突出的实验表现和出众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给予一定分数的奖励,并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中。3.3开放实验室资源,拓宽学生的实验时间与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安排环境化学开放型实验,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与集中式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课程安排和课外时间为基础,与实验室预约确定具体的实验开放时间,这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独立阅读文献,独立完成实验方案,不断的摸索实验并优化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使学生参与并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对学生自愿组成的实验小组团队,确定每组学生一般在4~6人,如此的小组团队合作和协同分配能力最高,允许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但必须保证每一小组的实验任务都是本小组成员完成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团队操作实验的能力,也保证了每一小组实验成员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规程步骤[3,4]。对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项目,有时需要在不同的实验室协调完成,这需要各位实验指导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研究室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研究生也可参与指导实验项目,一方面能提高研究生的协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可能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更加灵活,可以更加迅速的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以理论课程和学科前沿研究为基础,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充分查阅相关环境化学类的专业期刊和文献,积极主动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科技能力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充分开放实验室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后之余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研究项目[5]。同时实验室将定期向学生开放大型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大型仪器的原理、使用操作规程,这样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环境化学的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环境化学实验体系的已经初步建成,已初步形成在理论中进行实验教学,以实验课程完善消化理论课程。一方面注重验证性实验的实验操作规程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科研项目,设置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鼓励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环境化学研究领域动态及前沿知识,对研究环境化学问题,这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叶兴南,郑志坚,等.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可持续建设模式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1):127-129.

[2]赵晶瑾,陈春强,蒙冕武.浅谈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广州化工,,(1):180-181.

[3]郭绍芬,张广娜,徐树建,等.科研项目支撑下环境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改革和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6):48-50.

[4]邓红梅,宋刚,吴翠琴,等.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43(14):252-252.

[5]刘蕾.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研、学、用”模式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4,(25):144-145.

7.有机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 篇七

1 有机化学的定义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又称为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的学科, 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机化学学科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例如:人口和健康问题、材料应用、能源、信息技术等, 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动力, 利用有机化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国际性核心问题。

2 有机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2.1 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也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随着合成技术的成熟发展,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他们每天以惊人的速度排放在人们生活的环境当中。目前环境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有金属有机污染物, ;烃污染物;含氮、磷有机污染物;含氧、硫有机污染物;含卤素有机污染物、天然产物污染物。

2.2 有机化学的应用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有机化学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而且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环境问题与化工行业有关, 但是有机化学的合理应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将煤中的元素原子100%转化成对人类有益的有机产物, 减少了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也在环保的基础上提高了利用率;有机化学研究出残留时间段、药效更专一的农药可以减轻对土地的污染等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 科学家们就提出了“绿色有机化学”的概念, 旨在建设绿色的合成工艺环境, 在增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3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 直观、生动、活泼的表达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高思想意识。例如在学习烃类化合物时, 融入石油炼制有关能源危机的知识, 介绍汽车尾气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讲解烯烃时, 介绍由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造成的白色污染;卤代烃学习中, 介绍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冰箱和空调的使用的大量制冷剂氟利昂;教学芳香烃类时介绍目前多环芳烃类的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酮类化合物的教学中, 介绍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甲醛等。这样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并且可以增强环保的意识以及对化合物结构的掌握。

3.2 在有机化合物实验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和方法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 规范化学实验的方法, 减少化学品的用量, 有效处理实验结束后产生的废弃物, 以达到尽量避免污染环境的目的[3]。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 这样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在化学实验中, 教师必须教授正确的实验方法, 指导减少实验中有机化学品的用量。要尽量遵循少利用资源, 少产生废物的原则, 尽量利用新方法和新技术, 来预防和减少化学的污染。

3.2.1 设计绿色化实验

所谓绿色化实验, 就是指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试剂的选用上进行最优选。可以选择毒性小、污染低、现象明显的项目, 对于部分必须要进行的实验进行试验路线的改革, 采用污染小的原料进行[4]。开展有机化学教学的教师应不断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多方面化学知识, 掌握新的化学工艺和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 将这些新鲜的化学环保知识与课程结合起来, 设置一些创新性的绿色实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甲醇羰基合成法是制备醋酸的最佳合成路线, 具有反应的高选择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 现已代替了传统的乙烯氧化合成法路线。该合成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

3.2.2 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是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微型化实验具有反应时间段、现象明显、节省实验用品和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 使用微型仪器, 既减少了药品量也缩短了时间更减少了三废的排放。一氧化碳催化偶联合成草酸是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亚硝酸酯偶联反应生成草酸二酯和氧化氮, 草酸二酯水解得草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氯化氮部分氧化为二氧化氮。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生成三氧化二氮, 三氧化二氨与醇酯化反应生成亚硝酸酯, 亚硝酸酯能够循环使用, 这种微型化的实验具有极好的环保效果。

3.2.3 设置连续化的实验内容

可以设计有关联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将部分实验的产物或者废弃物应用到另一个实验当中, 减少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量[5]。这样既能避免各个实验孤立起来, 也可以增强实验过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使学生在掌握实验过程的同时增强了环保的意识, 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苯胺的生产以前主要采用铁粉还原硝基苯的工艺路线, 这种路线的主要缺点是设备腐蚀严重、操作维护费用高、生产过程产生大量铁泥、废渣和废水, 其中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硝基苯和苯胺, 现在主要采用硝基苯经活性铜催化氢化制备, 可进行连续生产污染小, 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 避免了实验资源的浪费, 两种合成方法介绍如图所示。

4 结语

综上所述, 应严格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特征, 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有机化合物, 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并应用设计绿色化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的微型化、设置连续化的实验内容等方式, 充分发挥有机化学的环保作用, 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能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一个长久的、广泛的需要重视的问题, 将有机化学教学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项问题。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有机化合物的应用、生产方式、结构理论与性能等内容, 同工业发展有很大的联系, 对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及有机化学教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永, 王志玲.浅谈有机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07:243.

[2]陈丹青.环境保护意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2:65.

[3]冯寿淳.重视环境保护探讨绿色有机化学实验[J].广州化工, 2014, 42 (10) :235-236.

[4]宋乾收, 缪程平.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化工时刊, 2012, 26 (04) :67.

8.浅谈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篇八

摘 要:绿色化学也被称作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解决了化工产业在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为了避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和开发从本质上减少污染的清洁产品,即绿色化学。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展望

一、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一门能够保护地球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化学技术和方法来避免给环境造成污染、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副产品和废物。并考虑节能和节省资源。它消除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是控制化工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绿色化学代表的是一种理念和愿望,它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趋于实际应用,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健康和能源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绿色化学从其现在代表的意义来看,暂时还可用环境友好化学、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等词汇来进行描述。虽然绿色化学与环境化学、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词汇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概念。

二、我国发展绿色化学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传统化学工业许多废水、废气与废渣仍未经严格处理就外排,导致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变得十分严重。并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健康。从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经济水平和社会的要求来看,我国化学工业已经无法再承担使用和产生有危害物质的费用,我们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绿色化学还可以变废为宝,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从而尽量做到不再产生和处理废物与副产品,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判断绿色化学正是实现污染防止的基础和重要工作。

三、绿色化学的内容

绿色化学包括:

(一)使用绿色可再生的资源

以无毒、无害和可再生资源为化工生产的原料。

(二)绿色化学反应

它涵盖了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工艺和“原子经济”反应。

(三)对环境友好产品

主要是废物的零排放和易于降解为无毒代谢物。

(四)无危害的催化剂

最注重的是生物催化剂和酶催化剂,可以减少副产品和环境污染。

(五)新的合成技术

包括有机电合成以及不对称合成。

(六)采用无副作用溶剂

其中固态反应无溶剂,如若有溶剂则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四、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绿色化学与环保的联系

1.资源再生和使用

我们都清楚存在于自然界的资源非常有限,然而中国毋庸置疑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白色污染”和石油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所以是否能回收循环使用各种化学物品,非常之重要。对于资源在再生与使用就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再者就是降低塑料制品的用量,提高塑料的稳定性,倡导塑料包的再利用,回收废气塑料再生产成其他的可用产品。

2.减量

为了推进绿色化学的发展,提高转化率,就必须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还要减少废气、废水和副产品的排放。

3.拒绝使用非绿色产品

每个消费者都自主杜绝使用高塑料、无法回收、再生产和重复使用的化学产品,然而每个工作者都自觉在化学过程中拒绝使用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材料,这将是减少污染的有效办法。

在我们化工行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环境保护逐渐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关注,而与此密切联系的绿色化学化工也随之得到推广,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社区安全和环境问题不断与绿色化学接触的情况来看,绿色化学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接下了来的环境保护阶段中绿色化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绿色化学的目标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的可持续方法来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有害物质内在的危害性来达到目的,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预防污染,来达到从源头阻止污染的目标。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度是目前为国际化学界所公认的,它的提出主要是让化学化工清楚对资源利用、化工生产和化学反应的要求,以及提倡降低污染源以及污染的危害。它也反映了近年来在绿色化学领域中所开展的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内容,同时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绿色化学的方向。

五、结论与展望

绿色化学是一种战略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策略。随着全球工业化,城市和人口的不断发展扩大,对化学化工的要求将更加严格,而绿色化学的出现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绿色化工技术和科技产品的逐渐完善,将能够达到资源再生变废为宝的目标,使我国的化学化工业实现可循环经济。

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它在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忽视。这些环境事件大多与化学工业相关联,如曾经在全球引起人们关注的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事件,当然这并不只是化工行业的错误,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为了应对化学工业所面临的挑战,消除人们对化学工业的误解,提倡绿色化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方针。

9.化学论文化学与环境 篇九

一、说教材

本节为初四专题复习课,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已有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及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回顾、交流、探究、总结等方式,完成本节知识的建构,感悟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消除学生头脑中化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从而进一步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搞好教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难点: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评价设计:

1、通过知识回顾,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交流讨论,完成本节知识构建,感悟化学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如下:

先以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入课题,第一组图片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深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而第二组图片则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担心甚至是巨大的恐惧。在感性上给学生强烈的震撼,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那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的现状如何呢?大屏幕展示:

1、水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方法。

2、处理被盐酸污染的污水有哪些方案,哪种最合理?

3、赤潮和水华是怎样形成的?

4、生活中你能为保护水资源做点什么?通过介绍水资源的紧缺、污染之严重及水处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水、节水的自觉性,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师生共同探讨大气污染及防治。大屏幕展示:

1、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2、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大气的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通过对人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让大家感受到大气污染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强化大家的环保意识。

尽管水和大气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我们毕竟要付出代价,发展绿色化学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污染。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屏幕展示:

1、什么是绿色化学,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什么?

2、我们学过的哪种反应一定符合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当今社会塑料制品的使用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生对环境污染及防治有了一定的认识,完成导学案第一题巩固双基。

通过复习,学生对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但环境保护不是口号,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环保做点什么?比如实验中、生活中„„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实验时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

[生2]:实验完的废液应倒入指定容器,处理后再排放。

[生3]:实验室制CO2收集满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多余的CO2排放到大气中。

通过达标练习,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解决生活中的污染问题,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巩固提高的综合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小论文。将活动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用小论文形式表达出来,可训练学生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反思

在教材前面的《我们周围的空气》、《燃烧与燃料》及《金属》几章节中,学生已经学到一些环境污染及保护的知识,学生也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和个人的平时生活,了解了许多环境方面的知识。本节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及个人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回顾、交流、总结等来完成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感悟化学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基本达到,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及课下作业、平时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明显提高。一些同学养成了随手关灯、不乱扔纸屑及其他垃圾,节省纸张的习惯,还发动身边其他人如父母,让他们少开车、少抽烟,还给生活小区提了不少可行性建议。

所选习题都落脚于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去做,觉得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人文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欣赏。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纷纷表示,这节课收获很大。

在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能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10.化学论文化学与环境 篇十

院学科、专业及实验室建设现状

环境工程学院目前设有高分子材料工程、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含精细化工和工业分析两个方向)、环境工程,共有五个本科专业六个专业方向。设有材料学、制浆造纸工程、化学工艺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四个硕士点(含十八个研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二零零一年通过了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整体条件省级评估。现有普通教育本科生各类成教学生千余人。高分子材料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分别被列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材料学是学校具备博士点基化学实验室为省优质实验室,化工原理课程为校优质课程。

有约3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化工院、生工院、机械工程院的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本院五个学、研究工作,配有HAAKE转矩流变仪,DTA-TG联用热分析仪、电子拉力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仪器,实验设备总值300余万元。

验中心目前下设分析化学实验室(8个分室)、化工原理实验室(4个分室)、物理化学实验室(3个分室)、精细化)、造纸实验室(7个分室)、橡塑实验室(14个分室)、造纸研究室(2个分室)、环境工程实验室(1个分室)高级职称3人。

院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及3~5年的建设目标

导思想

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思想,将实验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实验内容由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综合实验、创新设计实验等多种模式一条龙的实验体系,并使实验室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使各层次学生均可想开展实验研究,鼓励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参加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将实验目的由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上来。

理,提高设备利用率,解决新专业实验基地,吸引人才回校工作,改变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各专业实验室相对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设目标

标是达到2006年本科评估中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以现有实验设施为基础,以改善实验环境及加大科研设备投入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造和完善基础实验的条件和内容,提高师资水平,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实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增加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的开出比例。

放性实验室,使各层次学生均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想开展实验研究,鼓励本科生及研究生积极参加教师和研究生的到提高和锻炼。

标是在5年时间内,使学院的实验教学水平达到省内综合性大学的先进水平。建成“省级膜分离技术清洁生产示范中心”及“环境友好材料及技术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加工实验室”、“有机合成实验室”。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建成1-2人开放性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室及实验中心,坚持对全校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开放,坚持主动管理、对外开放的原则,对校内其它研究生和本科生来本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积极鼓励国内外其它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进来技术合作。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做到学科内外共享、各研究方向共享、科研与教学共享、教师与本科学生、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5年的建设,使得我院实验室:

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

实验室采用开放机制,可以对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需求。大国内学术交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

成我院每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8~10篇及培养研究生提供保障。

验室总体布局

楼二楼东边为轻化工程及环境工程实验室及研究室。用于轻化工程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基地,以及教师楼二楼西边主要为材料工程实验室及研究室。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基地,以基地。

楼为环境与化工实验室及研究室。用于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基地,以及教师与硕士生的楼五楼为基础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主要承担基础实验教学任务。今后逐步。

楼西边部分房间为化工原理实验室,用于化工和生工两个学院多数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基地。

廊为材料工程实验示范中心。

实验室发展目标

础实验室

验室标准化改造,增加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的开出比例。

料工程实验室

工程实验室建成国内有影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为我校及湖北省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提行信息功能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究,争取获得高水平的研究和开发成果,完善材料按照国内一流水平及国际水准配备完善、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专业的领先水平。按照国内配备完善、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达到国内同类型专业的领先水平。

化工程实验室

批80年代购进的设备及检测仪器,对制浆造纸实验设备及仪器进行更新换代,将本实验室建成在中南地区具有鲜明大科研任务的研究与发展基地。

得率制浆研究基地,为我省“林纸一体化”制浆造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研究平台。

际先进而通用的纸和纸板性能测试实验仪器设备,引进瑞典L&W公司的卧式抗张强度测定仪、撕裂度仪、PPS表面粗糙仪、浆料疏解器等测试仪器,提高了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境与化学工程实验室

分离工程开放实验室,包括:膜的制备设备、膜分离装置及检测设备。使其成为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一流的膜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一批立足国内学术界所承认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将环境工程学科膜技术研究作为特色,做大做强,使全国的品牌专业。为我校今后环境工程学硕士点的申报和建设提供软、硬件基础。

学合成实验室

机、无机、高分子化学合成及功能材料化学制备及修饰等科研及教学基地,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实验教学和研究务,为材料、轻化工、环境等专业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现发展目标的资金预算安排

度投资总额为70万元(实际完成设备投资65万元,环境改造投资5万元,完成了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标准改造)。度投资总额为199.5万元,计划用于设备投资和环境改造。资金将以重点学科重点投入为原则,并完成材料工程、轻工程等实验室的环境改造。

验室队伍建设

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水平的研究平台,采取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相结合,鼓励竞争与合作并重,建立开放流动机制,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层次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引进研究生学历教师充实实验室管理队伍,加强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

位量化指标,实行竞争上岗和综合考核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实验中心教师的积极性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中心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建优秀人才培养基地

国内外学术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使研究生有机会参与重大项目的研究,在研究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水平,使实验室成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

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人负责,建立中、大型仪器使用档案,提高仪器的管理水平、实验服务水平和仪器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本科教学和学院、学校内部科研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人员、仪器、实验室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与科技开发外服务的内容和收费标准并报请学院批准执行,积极推行大、中型仪器的有偿使用、实验室及其设施的有偿使用和中

成以教学带动开发和对外服务,用开发和对外服务促进教学的机制,促进实验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1.中学化学微实验与环境保护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品 绿色化学 微型实验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75-02

绿色化学理念,要求人与环境能够和谐、持续性地发展。要减少中学化学实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必须“以预防污染”为主而不是以“治理污染”为主。广大化学工作人员和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形成共识并付诸行动,保护环境,开展绿色化学教学。

何为绿色化学呢?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教育改革,其必然趋势是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而环境保护的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是人与环境能够和谐、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经常讲凡事“从娃娃抓起”,也就是先入为主的思想,同样,环境保护意识也应该从小培养。中学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这就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尤其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学化学实验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如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准备工作、实验操作过程、善后工作等,这些都应以绿色化学新理念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慢慢形成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并影响其周围的人和后代。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对中学化学实验装置不断地加以改进,对实验方法不断地创新,优化实验设计,以达到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控制排污量,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中学化学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占有重要地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常规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超过100个,大多为多年沿用而未作改进,部分实验设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它们仅仅是为了教学需要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未能将实验中涉及的有害物质在实验方法上进行科学、合理地改进。在如此众多的实验中,其中涉及到的化学药品不计其数,而全国各地的中学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学生在做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再说,化学实验很多情况下总会有新的物质生成(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这些产物中不乏有毒或有害物质,点点滴滴的累计,其危害不容忽视。如果使整个实验设计朝着微型化方向发展,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微型实验“多、快、好、省、少”的自身优势和教学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优势和作用。微型实验是在创新思维、环保观念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是更为成功的教学实践。它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微”字——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它能有效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间,而且安全可靠。

全国各地每年都会举办实验创新大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学化学实验装置也不断地加以改进,努力挖掘微型实验,以减少、制止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新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又注重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良好。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绿色化学新理念为指导思想,对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并成功实践的例子。2008年9月,该实验设计在广西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 11 月该实验设计在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中也荣获一等奖。

硝酸是高中化学大纲教材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三节介绍的一种氮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教材用如下图1-1演示实验展示稀硝酸的强氧化性。

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现象不明显,无法证明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气体。因为反应试管中存在空气,生成的NO气体会立即与空气中的O2 反应而变成红棕色的NO2 气体,所以学生看到的是红棕色气体,而不是无色气体。

2.环保设计不科学。有毒气体NO气体为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NaOH溶液直接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会造成空气污染。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经过反复实践,最后提出以下创新改进方案:

1.将实验改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使学生能看到无色的NO气体:

3Cu+8HNO3 =3Cu(NO3)2 +2NO↑+4H2O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NO气体的性质实验:

(1)NO不溶于水 。

(2)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O2 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 ,其反应为:

2NO+O2=2NO2

(3)NO2 尾气处理 。NO2 为酸性氧化物,可用碱液吸收,原理如下:

2NO2 +NaOH=NaNO3 +NaNO2 + H2O

为此,改进装置设计如图1-2进行实验(仪器和药品见标注)。实验如下: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及其还原产物为NO。

2.验证NO极易被空气氧化成NO2 。

3.验证NO难溶于水的性质。

(二)实验仪器

50ml注射器 输液针 流量调节器 烧杯 铁架台(带铁夹) 镊子 木块

(三)实验药品

铜片 5 mol/L的稀硝酸 NaOH 溶液 棉花

(四)实验步骤

1.如改进装置图1-2所示,预先在注射器中放两小块铜片,将活塞(下端经过处理,即用黑色油性笔染色,以利于观察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推到底部。

2.吸入6mL 5mol/L硝酸,套上输液针,排净残留的空气,确保本实验是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调节流量为零,然后将输液针下端插入NaOH溶液中进行液封。

3.待产生一定量气体(约5mL)后,将流量调到最大,让所产生气体的压力在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的同时,也可以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全部排入烧杯中,使反应自动停止。将垫在烧杯下方的木块取出,使输液针下端与NaOH溶液脱离,然后吸入约2倍NO体积的空气。

3.待产生一定量气体(约5mL)后,将流量调到最大,让所产生气体的压力在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的同时,也可以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全部排入烧杯中,使反应自动停止。将垫在烧杯下方的木块取出,使输液针下端与NaOH溶液脱离,然后吸入约2倍NO体积的空气。

4.在烧杯底部重新垫上木块,使输液针下端插入NaOH溶液中,将注射器中的NO2 气体全部缓缓压入NaOH溶液中吸收,实行尾气处理。

纵观整个实验,有以下四大优点:

1.实验器材的选用有创新,且简单易得,操作简便、流畅。

本实验所用仪器非常简单。下面是尾气吸收装置:NaOH溶液;上面是气体发生装置—— 50mL 注射器,预先已放入铜片,活塞下端也经过了处理,即用黑色油性笔染色,有利于观察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上运动。注射器下面连着输液针(事先套上一个流量调节器,通过移动滑轮,可以调节流量,让产生的气体将反应液压出,从而使反应自动停止),针尖处插入一小团棉花,用来吸收排空时可能排出的少量酸液。

本套装置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其中流量调节器的使用为一大创新——有利于控制反应的进行:将流量调为零时,生成的气体能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将流量调到最大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成的气体在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的同时,也能将反应液缓缓压入烧杯中,使反应自动停止,从而证明NO难溶于水。

2.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验证实验目的。实验中,既能得到无色气体,又能清楚地看到无色NO遇空气变红棕色的过程,显而易见验证了NO极易被空气氧化成NO2,同时也验证了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及其还原产物为NO。

3.实验方案环保,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即实验过程中没有向空气排放有毒气体,而是用NaOH溶液完全吸收NO2,避免空气受到污染。

4.实验的可行性强,易于推广。本套装置可以微型化处理(即使用更小的如 5mL 的注射器和更少的药品),有利于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总之,关注环境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不断地进行环保宣传和环境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应走持续性发展道路的战略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在中学化学实验的改革过程中,要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武装头脑,必须做到“预防污染”为主,而不是“治理污染”为主。这种预防化学污染的绿色化学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和重视,我们广大化学工作人员和中学化学教师更应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义务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共识并付诸行动。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不只是载入科学文献,也将选入中学化学教材,走进我们的生活,保护环境必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呼声。

【作者简介】练志娥(1977— ),女,广西桂林人,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理学学士。

12.农业院校环境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篇十二

一、建设师资队伍

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理论功底深、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特色, 我们组建了一支有环境科学、土壤学和化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授课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对年轻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自觉履行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 向青年教师传授知识、教学经验和方法, 并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青年教师。在观摩学习、交流过程中, 努力做到环境化学与土壤学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 使学生全面掌握污染物在各个圈层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如讲授含硫化合物在大气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除一般教材涉及的大气硫化物种类、来源及硫酸烟雾形成机理外, 还增添土壤学相关知识, 进一步阐明土壤中硫的含量、形态及其转化与循环过程。为贯彻“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环境化学和土壤学方面相关的科研工作, 共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 公开发表SCI收录的科研论文百余篇。科研活动探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并将其作为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 更为生动具体, 学生更易接受。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教研效果, 课程组成员承担了环境化学校级优质课程的建设, 参编了环境化学教材一部, 努力打造精品课程。逐步形成梯队合理、思维活跃、勇于进取、团结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土壤学背景, 运用土壤学相关理论深化对环境化学知识点的理解。污染物在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间迁移、转化和循环, 在讲述前两圈层内污染物的化学行为时, 将土壤圈作为环境的关键带联系在一起。在分析影响酸雨的形成因素时, 阐明大气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比较不同城市大气颗粒物对酸雨的影响, 考虑到不同区域扬尘的化学组成与相应土壤组成的基本特点, 补充说明我国南北土壤组成及性质差异, 强化土壤学与环境化学知识的融合。在水环境中,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影响和决定变价元素或污染物的形态、迁移和转化过程, 以土壤锰氧化物、铁氧化物及层状硅酸盐矿物对有毒金属离子Pb、Cr和As等形态及其转化过程的影响作具体案例进行说明。这些相关内容, 课程组教师已在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可娓娓道来, 丰富了授课内容, 也能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文献调研也是扩充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之外, 在课堂或课后适当补充土壤学相关知识, 扩展学生视野。补充内容涉及环境化学热点和前沿, 也超出一般土壤学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有的需要查阅新近文献才能完成。环境化学中提及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一般认为矿物燃料燃烧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而往往忽视了土壤中碳的贡献, 不同农业利用土壤中碳素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大气中CO2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可能加剧温室效应。为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布置课后文献调研, 了解有关土壤碳形态、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如植被、气候、施肥和土地利用类型等) 。这些课程改革使环境化学与土壤学得到有机结合, 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强化学生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最新科研进展也是我们关注的教学内容, 多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述。为了说明环境化学研究新进展, 结合教师专业背景, 我们就污染土壤的电化学修复和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作为专题进行授课。虽然教材对相关内容有所介绍[1], 为详细说明相关进展, 任课教师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 进行全面阐述。如污染土壤电化学修复专题中提及土壤颗粒类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更是加深了对土壤基本特性的认识。专题报告主题不多, 所占学时少, 却能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科研动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另外, 专题文献报告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如为了用实例说明并区分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生长代谢还是共代谢, 安排学生课后查阅有关土壤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文献, 并适时安排学生报告所阅读文献。文献调研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树立对待科研论文的正确态度。

三、完善实验实习

实验课是环境化学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较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实验内容, 环境化学实验偏重于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所以实验项目应由验证型向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转变。现有环境化学实验教材较多关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测定或者某些工艺过程的模拟, 与《环境监测》、《仪器分析》和《污染控制化学》等实验课有部分重复或雷同之嫌。为了深化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的认识, 也结合土壤学相关知识, 除常规环境化学实验外, 还新设计并安排了三个实验, 分别为土壤对重金属离子铅的等温吸附实验、氧化锰对Cr (III) 氧化量的测定和铁 (III) —草酸盐配合物对橙黄II的光降解动力学。在实验目的上, 我们更偏重于探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前两个实验让学生深化对土壤吸附氧化重金属离子机理的认识, 明确作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锰氧化物影响变价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与迁移转化过程, 了解土壤对有毒金属离子热力学吸附氧化研究的原理和一般方法, 掌握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离子浓度、制作吸附等温线等方法。后一个实验可认识光解动力学基本方法及其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 熟悉有机污染物的消除方法。上述实验内容既属于环境化学教学范畴, 又深化了土壤学知识, 更体现出农业院校的教学特色。为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走进实验室独立开展科研活动。课程组教师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土壤环境化学领域, 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土壤环境化学相关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学生自愿组团, 在老师指导下, 课余时间独立开展科研活动。该活动可得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资助, 也可用指导教师科研经费支出。课程组教师已指导3项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 10余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且前者结题验收均被评为优秀。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并参与部分研究生实验工作, 作为共同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科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化学的热情, 体会到土壤学的奥妙, 也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潜能, 还可为高素质研究生储备有生力量。为让学生早日走向社会, 认识自然环境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工厂企业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我们与多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安排实践基地。很多污染控制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环境化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环境化学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解决环境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活动, 学生现场认识了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的来源及处理过程。如在株洲化工厂学生参观生产车间, 了解单个生产车间及整个化工企业清洁生产过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细节, 明确环境化学理论与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在校内还建有人工湿地实习基地, 让学生真实认识到水体自净化过程及水资源的重要性。这些活动丰富了环境化学教学内容, 开阔了学生视野, 也增强了学习动力。环境化学教学和实验内容非常丰富, 要在有限学时内对环境化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又要尽量少与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生态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内容重复, 且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验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教师队伍、授课内容和实验实习上合理安排, 结合农业院校现有资源配置和相关知识背景及课程体系, 建设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环境化学课程, 系统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实践也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期为促进环境化学教学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同时还望对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摘要: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针对农业院校具有土壤学科背景, 为有效结合环境化学与土壤学相关理论知识, 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实验实习等方面开展了实践与探索, 试图建设彰显有农业院校特色的环境化学课程。

关键词:环境化学,农业院校,土壤学,教学改革,教学建设

参考文献

[1]景丽洁, 王建刚, 魏薇, 等.21世纪环境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 2009, (24) :31-34.

[2]王丽梅, 孟昭福, 张增强, 等.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7) :82-84.

[3]滕丽华, 林建原, 夏静芬, 等.环境化学实验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理科教育, 2010, (91) :89-92.

上一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下一篇:2016学校党支部年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