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17篇)
1.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一
“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区别?
“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区别吗?没懂!请大家帮帮忙 能否帮详细了解下!
满意答案
土木工程系主要为建筑与市政施工企业和设计、业主、监理等单位及各级管理部门培养从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结构设计、工程项目开发、工程建设监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坚持应用型的培养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结构建模能力、结构设计与计算能力、项目组织与实施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和项目规划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和道路与桥梁领域中设计、施工、管理、房地产、建筑监理、科学研究、软件开发、教育、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土木工程专业根据社会与市场需求设立建造管理类、结构设计类、岩土地下类、道路桥梁类、建筑材料类5个方向,形成与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等相适应的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学是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兼容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学科
培养目标
掌握建筑学学科基础理论、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建筑与环境、建筑历史与理论、环境行为与心理、城市与景观、经济法规专业知识、建筑结构、物理环境控制、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安全性等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具备综合分析与判断、表达能力。作为在城乡建设系统中的建筑设计、科研、管理部门从事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去向
该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建筑设计部门、各类建筑设计公司或管理单位,从事各类公共建筑设计、住宅与居住区规划设计、古建筑保护、及室内设计等工作。也可从事有关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完善答案
2.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二
1 专业发展基础
1.1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业之一, 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2009年6月, 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做大做强建筑业政策, 同时提出建筑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到2014年实现万亿元产值, 迈入全国前五名。
随着沈阳、抚顺、铁岭三城同城, 辽宁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时期, 建筑业的大发展必将为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 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也急需越来越多的专门人才出现, 特别是生产一线的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的宠儿。
1.2 人才需求旺盛
根据不完全统计, 2010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35万, 较去年同期增长14.1%,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16万人。预计在未来3年, 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咨询企业、建筑勘察设计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旺盛的社会需求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2.1 专业发展总体目标
坚持围绕辽宁建筑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建筑业需求、工作能力突出、职业态度认真负责、注重科学创新的技能型人才, 将专业建设成紧贴行业发展需求、深度校企合作、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省内一流专业。
2.2 专业建设目标
针对我省建筑业发展的需求, 凸显我院“行业依托”的办学特色, 以校企联合打造精品专业为指导思想。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 对接建筑行业, 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被社会认同的重点专业, 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使本专业尽快成为省内同类专业的领头羊。
3 专业发展规划内容
3.1 推进校企对接
3.1.1 建立校企合作体系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形成一套内容完整、制度明确、双方互惠的管理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 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确定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保证专业定位的准确性, 使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等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3.1.2 校企共建
与企业合作, 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每年开展一定数量的岗位和职业资格培训, 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利用专业和师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技术难题。开展订单式培养, 按照企业需求培养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学生, 为校企合作企业优先推荐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 探索系统培养
3.2.1 中高职联合办学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 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延续与衔接, 准确定位、明确重点, 建立递进式的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改革评价办法, 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每年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学生座谈, 考评方式改革等方式进行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3.2.2 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事的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组织性和逻辑性, 各个施工过程和工作程序都有着密切联系, 原有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建设主体,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进行科学合理的内容研究, 对课程重新编排、整合, 引进企业先进技术,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建立共享的教学资源, 以此带动其他专业课程改革。
3.3 强化实践育人
3.3.1 实践课程设置
合理设置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 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健立实践环节考评体系, 强化课堂教学与工程现场充分融合, 满足专业实践能力要求。
3.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原有的基础上, 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保证基地的实训内容与专业教学要求对接, 保证学生实训学时要求, 确保实训期间学生安全。
3.3.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满足专业群需要, 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管理规范、资源共享, 有真实岗位训练和现场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 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实验实训场地的开放度, 使专业师生能够更大程度的使用资源, 避免资源浪费, 最大程度的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
3.4 转变培养方式
3.4.1 转变教学模式
探索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和完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技能大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续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形成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开放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校企间合作, 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深化“工学结合”机制与内涵, 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资源, 按照建筑施工过程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采用分时分段、集中教学模式, 建设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增大实践教学比例, 建设校内外建筑施工性实训基地,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破解实践性教学时空障碍。
3.4.2 转变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化一期的成果, 将项目教学法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推进。信息化项目是辽宁省教育厅信息资源库建设项目, 目前已经结题。本专业在建筑施工技术信息资源库项目中是牵头部门, 通过信息化一期的建设, 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经验, 同时项目中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已经在学生中试用。
3.5 建设教学团队
3.5.1 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促进教师实践技能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 保证兼职教师水平, 并建立专兼职教师考评制度, 紧抓青年教师培养,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好的条件, 建立有效机制推进校企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3.5.2“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会利用培训、选派和实践等手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鼓励教师考取全国注册资格和行业上岗证, 力争在短期内使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水平达到精品专业“双师”标准。
3.5.3 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社会上和企业中选聘既有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第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技术合作,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客座教授, 建立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并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6 实施第三方评价
3.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校企合作 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基地,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需求特点,也在不断探索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及发展趋势。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向、校企合作方面做了诸多改革和尝试,积极促进了本专业的发展建设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1.当前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数量与素质的新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各种超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的建筑不断涌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对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当前4000多万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约为350万人,其中许多技术岗位是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只经过短期岗位培训的人员占据,人员素质不高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新发展。提高建筑业广大从业人员素质,特别是提高生产—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是建筑业发展进步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
我院通过对珠海及其周边地区多家知名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调研,与数十位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总工、总监及人事经理进行座谈,了解到企业对能够适应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监督、造价计量等多个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大。企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时,在知识结构上应掌握专业知识,能识读施工图纸、能熟悉项目全过程并组织现场施工,能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即要求学生能“零距离”就业;在能力结构上,要善于学习总结,有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要善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强;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安心于生产一线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施工企业比较看重学生在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管理、CAD绘图、概预算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认为这些方面应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培养方向。
2.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上述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我院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基础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三部分。
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文化基础课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与廉洁修身、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人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觉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专业基础课包含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制图,建筑CAD设计基础等,此类课程的开设要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为后续岗位能力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我院开设此类课程一贯以够用、必须为原则,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40%左右。
专业素质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识图、建筑法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我院专业课程设置按照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并在各课程中安排部分实践课时,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格界限,学生在完成某一章节专业理论学习后,立即可以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亲身体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专业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及管理岗位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该类课程主要包括认知实践、计算机辅助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实践、工程实践及岗位实习等。我们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顶岗实践、工读结合、假期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尽早进入职业岗位角色,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我们还将“双证书”制度列入教学计划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安排与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密切相关的课程,引入了五大员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报考。这样,学生在毕业时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资格证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走校企合作之路。工程实训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实训基地须按照各个课程的实际内容要求,设置相应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训条件,满足学生操作实训、动态示范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年建设,我院现已建设完成土工、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实训室,并每年投资完善其设备,增设全站仪、激光定位仪等仪器及实验设备,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尽管如此,相对于学校的教学规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由于我校处于迁校后的发展时期,校内有部分校舍工程处于建设阶段,为实训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但由于建筑行业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长,校内的工地也不能完全满足实训要求,校企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学校地处珠海规划新城区,周边房地产开发项目众多。我们建立了忠信地产、藤荣实业、时代地产等校外实训基地,并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其长期承担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任务。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顶岗实训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训质量评价标准等。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参考企业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企业也择优录取学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校企合作形成了良好互动。
4.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施工等实践经验。因此高水平的主讲教师是优秀课程建设的保证之一,要为主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环境,不断地提高教育水平。
(1)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一改过去仅从毕业生招聘教师的局限,通过把专业教师送出去和把企业技术骨干请进来的方式,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针对任课教师的主要人员构成,我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一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校从教,安排他们在合作企业实习或兼职,直接从事工程实践,取得实际工程经验。我院每学期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实习,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二是从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引进中高级职称且具备教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着重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引导他们如何将具体工程实践经验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有针对性地聘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大型设计院或施工企业的专家或技术骨干给学生做专题报告,通过一些典型工程的案例,介绍其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措施,激发学生的興趣,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建筑科技的发展趋势。
(2)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我校目前已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1名,注册造价工程师1名,注册监理工程师1名。通过长期积累,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学历层次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了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抓住当前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机遇,在教学改革中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在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下,毕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受到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2]戴启昌.谈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4.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四
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需求进行了研究;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生的就业岗位分布、从业单位体制,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对学院专业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作 者:魏俊亚 李蔚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30038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生专业能力需求 调查报告
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求职信 篇五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眼见着,找工作的时间马上到来,这时候需要提前写好求职信了哦。那么如何写求职信才简练、明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求职信,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求职信1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叫xx,毕业于xxx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良好。我热爱建筑工程技术,在校期间,学习了cad制图、房屋建筑学、材料学、建筑制图、工程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钢结构、工程测量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施工技术。工程预算,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能里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我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足球等,让我认识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自己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期待您的反馈!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x月x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求职信2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专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小红,毕业于xxx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的推荐自己。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良好。我热爱建筑工程技术,在校期间,学习了cad制图、房屋建筑学、材料学、建筑制图、工程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钢结构、工程测量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施工技术。工程预算,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能里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追求“三明”(聪明、高明、开明)、“四人”(人格成熟、人性善良、人文深度、人情练达)的崇高境界,以智、仁、勇、精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我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足球等,让我认识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自己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xx年校五四表彰我获得了《三好生》荣誉称号、《优秀团员》荣誉表彰,xx年校实习期间获得了《优秀实习生》荣誉表彰、三次获得了校《二等奖学金》。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惧怀逸兴思斗志,欲上青天揽日月”
期待您的`反馈!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xx年x月x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求职信3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书。我是一名来自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叫。
我是一名农民工的儿子,继承了父辈的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品格。做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知当今是知识、人才激励竞争的时代。我在大学期间不断的锐意进取、努力学习,并参加了自学考试来深造自己。并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毕业设计答辩已经通过,到目前需通过的科目剩下一门。同时我也非常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自己。
首先对于所学专业,我十分的专注和热爱。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努力掌握各门专业课程,并力求专业知识有一定广度和深度。同时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培养了我许多兴趣爱好。大学三年培养了我,使我有了更强的自学能力,同时使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无论时刻都不断学习。与此同时我也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先后参加了并认真的做了各种实习,并取得了不错的实习成绩。
在能力实践方面,我参加了院学生会广播站,在这里担任过新闻组播音员、广播站干事、负责人等职务。参与组织过舞蹈大赛,学校运动会播音等工作。担任过升旗仪式主持,院运动会开幕式解说。同时在这里培养了我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做事的态度,锻炼了我组织协调、做事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领导老师的肯定,荣获了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参加各种活动获得了“语言之星诗歌朗诵”二等奖,“唱红歌讲红故事”优胜奖。并在暑假期间在深圳百事可乐做过促销员,在深圳公司做过送货工。虽然不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但是使我增加了更多的社会经验,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谈判的能力。
如果贵公司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会以自己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坚韧的性格去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公司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祝贵公司事业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6.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六
1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今年来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 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 并逐渐的与世界接轨。当前建筑行业已经采取投标制的方式来进行招工, 并且有专门的监理人员和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负责, 使得建筑市场已经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 人才建设对于企业方面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求每一个岗位都能尽快地适应, 并且在组织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因此, 现阶段的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教育中应当积极的将理论知识教学转换成为实际的操作, 从而帮助从业人员能在实际的工作单重快速的适应社会需求, 并且成为一名专业性强的实用技术人员。
2 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对建筑工程的技术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建筑工程的技术性员工, 只有达到了专业性和技术性才能真正的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当中主要突出的就是技能方面的教育, 在课程的设置上却缺少关于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结构等来进行课程设计, 形成统一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应根据能力要求来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 并最终找到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践。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培养的目标一定要以先进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 并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 1 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 首先应当以培养岗位能力作为主要线路, 进一步的加大日常教育证的实践性课程比重。虽然短期的技术专业培训主旨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但同时也应当适当的融入文化课元素, 构成以文化课为基础, 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特色性教学课程体系, 从而促使从业人员能在未来投入工作岗位时得到实践性的应用。同时, 需要对当前市场环境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 对各个岗位中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解, 并根据敢为需求来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教育。
3. 2 加强专业性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已经成为了市场不可获取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拥有技术管理是从事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的相关工作要求[2]。在实际的教育中应当重视起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操作性知识的培养, 要求始终将实践放在首要位置上, 并充分的利用短期教育时间来进行基本的技能培训。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施工工艺、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检验等部分进行重点教育, 并且将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等列入到教育行列当中去。很多的从业人员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 但在他们的操作中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规范问题, 对此, 还需要在教育中重视起规范性教育, 明确的将操作规范传授给从业人员, 促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规范性操作, 促使专业能力更加强。
3. 3 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过程中, 专业素质的培养固然重要, 但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对此, 在教育当中应当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基础等课程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同时, 应当在授课的过程更正对从业人员适当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保证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不断的接触到这样的知识, 从而强化他们内心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 这样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素养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 并且是促进他们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内容。
3. 4 强化认证教育
所谓认证教育中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能够在工作当中做到持证上岗。对此, 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过程中应当安排他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参与到从业资格证考试当中去, 虽然一本证书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但却能给予一个人专业性的肯定。
3. 5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 在当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教育当中要想促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 那么一定要重视起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3]。对此, 可以让一些高校内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当中去, 以他们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强化技术人员对于工程建设的从新认识。其次, 应当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实践课程, 并且需要适当的要请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实践指导, 为学生的实践性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 6 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团队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部分。对此学校可以适当的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到工程的实践当中去, 强化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先进的技术掌握能力[4]。同时可以聘请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教学实践讲座, 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作为专业指导教师, 首先应当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 同时还要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有充分的把握, 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
4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 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起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以知识性教育为教学基础, 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 并且在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内容, 从而促使这部分工作人员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进步, 并且更加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摘要: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上, 同时还需要在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但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来说专业技术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理论知识培养方式导致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比较差, 很难在实践工作当中快速的找到技巧并投入当中去。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 希望为我国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沈洁颖.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 2012 (02) :80-82.
[2]张义先, 李一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05) :42-46.
[3]陈红秋, 石泉彬, 蒋风昌.“工学结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 2012 (03) :50-55.
7.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实践教学
1 现状分析
1.1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到位
随着全国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推进,各高职院校均依照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适合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制度,政策跟进比较快,着实振奋人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如: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专业发展有先有后、教学硬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能及时补充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进度拖后。
1.2实践教学开展不够深入
在实践教学进行中,有些老师以为开展一次综合实训就是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或者到工地上参观两周就了事,其实这远远不够。实践教学是讲究层次性的,是一个长时期的推进,而不是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的。
造教师企业锻炼少,动手能力不足是实践教学开展不深入的另一个原因。很多高校老师都是从大学毕业然后到大学任教,没有企业锻炼经历,造成本人动手能力的严重匮乏,又加上教材知识的落后,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也就力不从心,甚至不敢深入。
1.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参与教学不够充分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校企合作是公认的正确方向,校企合作的成果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校在校企合作上流于形式,仅仅是签定一个合作协议了事,而企业根本不参与任何教学改革工作,实践教学也无法利用企业资源,高质量的开展顶岗实习工作。
2 构建措施
要科学的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深刻的明白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延伸课堂理论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向职业技能的转变。为此,学校、各教学系、各专业课教师以及广大高职学生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共同构建一个适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2.1学校政策层面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离不开学校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作为高职院校,要以深入教学改革为目标,一切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出台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科学构建的政策。并支持实践教学开展,在软件、硬件上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2.2教学单位层面
(1)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培养施工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具备哪些核心技能的人才才是企业需要的,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内容的来源。所以,各教学单位要组织本专业老师深入企业走访、调查,归结出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这才使得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有针对性。
随着专业调研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也促使我们第一时间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实践教学实质内容和各部分所占比重,如:如果就业市场上对于资料员的需求增加,我们就要考虑增设专门的资料管理实训课程和针对资料管理的顶岗实习,以扩大学生的就业岗位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科学合理的实训实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可行,是否能顺利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取决于制度是否先行。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开展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使得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名存实亡。比如: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毕业顶岗实习,专门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报告撰写细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配套制度,对顶岗实习中所有的参与者,即学生、辅导员、企业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等均有相关条文规范,并且详细的指出顶岗实习报告应包括哪些必要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认真对待,是不可能蒙混过关的。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绝不能一味靠校外基地,而要结合起来。一些能在校内完成的实训项目,如: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管理、工程测量等,要尽可能购置相关设备软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而对于一些综合实训项目,如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施工组织综合实训等,要尽可能到施工现场去进行,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和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如果一个实训基地施工不规范,设备不齐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是不可能配合好学校开展综合实训,也会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2.3任课教师层面
(1)注重培养自身动手能力。想要出色完成实践教学,首先要有出色的老师,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立体化,在实训中有效的针对真实工作环境展开实践教学,在施工现场教学时更好更快的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所以,专业教师应开展“双师”教师培训,如: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校给与一定政策支持;到先进兄弟院校培训、学习、进修等。
(2)编写适合课程实践教学的配套教材。现行的教材都普遍落后,其中的很多理论知识已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能固定于课本上,而要把眼界放开,更多的从工程实际出发,把最先进的东西带进课堂,并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编写出更适合实践教学的配套教材、实训手册等。
(3)改革考试考核方式。以往的考试全是书面做答,只是纯理论东西的考核,而且很多老师习惯于考前串讲,划重点等,使学生对于考试完全是一种应付心态,考试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加强技能考核所占的比重,一些课程甚至可以完全采取技能考核,如:AutoCAD、工程测量、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管理等。
2.4学生层面
作为学生本人,是我们教学改革服务的对象,但学生并不能是被动的,我们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积极性,凸显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如:经常与毕业生联系,进行就业回访,让他们从自身的成长历程出发,为实践教学开展出谋划策,对我们已经开展过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肖文涛,张西平.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贾云龙,委玉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性设计[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
杨昆,男,出生年月:1982年2月,籍贯:河南夏邑,职称职务:助教,研究方向:施工管理与教育教学,学历:本科,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刘双双,女,出生年月:1983年12月,籍贯:河南商丘,职称职务:助教,研究方向:施工管理与教育教学,学历:本科,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8.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八
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器必试而先知其利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我深信:只要我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只要给我一片土壤,我会用年轻的生命云耕耘,您不仅能看到我的成功,而且能够收获整个秋天。这就是我的自信和能力的承诺。
9.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九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范围十分广泛,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公司、装饰公司、建筑及装饰设计单位、房地产或装饰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咨询、施工、管理、监理等工作。具体如在设计院或建筑装饰设计公司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管理、监理、造价等岗位;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装饰项目管理、监理、招标、市场营销等岗位;装饰施工企业从事施工员、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材料员、预算员、工程监理等岗位;生产企业、销售可从事家具、橱柜设计与销售工作;展示展览公司从事会展空间设计;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公司可从事建筑绘图、效果图设计等。
10.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十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抗震结构》 课程改革 能力本位
《抗震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该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针对知识的讲解。由于“学科本位”的痕迹过重,使授课者(教师)和接受者(学生)都感觉此课程枯燥、抽象。面临职业教育提倡的“能力本位”教学法,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已不再适应和满足职业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本课程改革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课程目标、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对《抗震结构》课程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涵
“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土木基层岗位群,培养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预算、质量控制、资料管理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该专业的总体目标,本课程改革的内涵应基于对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课程目标: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构造措施,使学生了解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掌握抗震的概念设计和各种结构体系下的抗震构造措施,服务于识图、质量控制等能力要求。
二、《抗震结构》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结合所用教材、课程特点,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该课程设置应以“适度、够用”为标尺,但也不能忽略高职教育的过渡和转型,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就教材而言,目前有两种倾向:对知识体系过多的删减,忽视了该课程的系统性;或者过度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材偏难、偏深。由于该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还应具有对建筑工程技术所涉及到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课程中相关知识提升的特点。所以,对于教材只能是建立一个大体的框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以“适度、够用”为准则,对教学内容整合集成、系统优化。围绕建筑工程技术所涉及的能力和技能,对一些章节和知识给与删减,对于某些章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抗震构造要求给予补充,切实做到少而精,概念和原理融会贯通,“弱计算原理,强构造知识”。课程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建立起有关抗震的基本知识后,重点从全方位树立起“抗震概念设计”理念,突出对构造的理解和应用,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施工、质检、监理或者适当的设计工作岗位中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程改革,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能力本位模式,这种模式转变的实质是以由传统的“教程”向“学程”转化,即职业能力的课程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可利用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目前该课程涉及四个层次的学生:普大三年制、两年制、五年一贯制和3+2形式。学生的特点各有不同,呈现多元化,基础和所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应把握他们的共性,结合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力求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在教学中采用“破坏试验的课件演示”,以直观的破坏现象,培养和拉近他们对抗震知识的理解和对课程的兴趣。
(2)引用工程案例,建立问题中心范型,促进师生互动
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过程中,采用问题中心的范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该课程中许多知识体系是在震害反馈和总结中建立的,因此在课程讲授中,应用一定的工程范例,在分析和总结中,使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同学们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总结、评价、咨询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某个问题的学习。
3.以考核综合知识和能力为主导,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也要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与课程的实施方法相辅相成,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拓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能力和兴趣的目的。
(1)课内外结合,建立小课题,指导撰写小论文,开展创新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中某几个重要的知识能力点,设立几个小课题,让学生们撰写论文,通过让他们查资料,深入实践,促动对该知识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避免以往仅仅通过一个试卷的考核,在某种程度难以体现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仅仅是对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和重复。
(2)开展课堂讨论,给予总结评价
这部分的考核主要针对“引用工程案例”,以问题中心范型,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采用的方法,通过讨论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考核
试卷考核中,主要在于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某些强制性规范条文以及构造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三种方式,来全面综合地考察、评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反馈和指导教学。
4.走综合化课程,完善综合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是目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针对此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改变以各种结构材料自成体系的模式,建立了以工程结构基本构件为主线,基础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组织相关的师资编写相应的教材。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抗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基本构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以工程结构基本构件为主线,基础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贯穿“整体(宏观)——局部(细观)——综合”的思维方法。如梁、柱、墙、板的设计、抗震构造、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学习,迁移到整个结构体系的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等的学习。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模块式教学的相关支持。
5.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具有实践能力是成为高职学院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我的学习提高,这是内因,二是学院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加强校企结合,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从事实践,到相关企业、实体挂职顶岗,不断的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实践知识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以上仅仅是从一个小的方面,通过《抗震结构》这门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来体现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但是无论从那个视角切入,课程改革必须以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核心,落实能力本位,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十一
一、实践教学现状
在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 如旧的办学模式、人才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 尤其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安排出现了偏差, 使高职毕业生在理论上“缺乏理论”, 在技能上“缺乏应用”, 学生的就业空间将越来越小。究其原因, 一是课程体系陈旧, 脱离工程实际, 实践实习课程少,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 认识实习效果不好, 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 与课程的衔接不紧凑, 针对性不强;三是教材滞后或没有合适的实训教材, 学生的实训凭指导老师安排布置;四是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不到从事工程实际的要求。
二、按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 构建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 职业能力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学生主要是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等工作, 毕业学生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合格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 基本的人文科学素质之外, 更为重要的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上应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图、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建筑施工管理和资料编制归档等基本知识;在能力结构上, 具有相应的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网络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较强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基础能力, 同时具有识图建筑工程图、进行施工测量、进行计算机应用、分析问题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管理等专业基本技能。
(二)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有明确的针对性, 其培养目标就是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职业人才。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按工作过程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理论够用为度, 培养职业技能来设置。设置原则应遵循以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获取“双证”为标准, 以产学合作为途径。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 既有基本技能训练, 又有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 又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实践教学对应课程。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由基本操作技能, 到专业技术应用技能, 最后形成综合实践技能, 循序渐进有机结合, 能体现由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 从基础到专业, 力求使学生逐步掌握能适应建筑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 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性, 构成一个有宽度 (实践教学内容丰富) 、有厚度 (包括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 的结构, 系统性、可操作性强。
(三) 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
实践教学体系, 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 (即专项技术应用能力) 训练和综合技能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训练三个模块和职业资格认证模块组成。其中基本技能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形成基本实践能力, 主要有专业专业认识实习、建筑制图综合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和土工实训等;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 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如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施工实训、施工现场管理、资料编制与归档、工种技能实训等;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用于训练综合技能, 如毕业模拟施工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三、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一)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主要通过理论课程的课内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如通过参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实验等方式关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 来实现, 达到训练基本技能, 掌握基本方法的目的。
(二) 注重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校内系列实训实习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 还就包括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 (如收集和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的训练, 重点强调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按职业资格证要求的基本技能为主, 做到基础过关、技能过硬、灵活运用。
(三)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 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 在实践内容上坚持由浅入深方式进行, 主要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和参加模拟建筑工程施工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相结合。
(四) 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要围绕其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的典型工作任务, 据职业特征分解为若干学习领域和学习情景, 完成实践教学。
(五) 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 毕业可直接上岗, 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 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一) 师生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我们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 组织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自行设计和施工, 修建了能容纳近100人进行施工技术实训、施工工种实训和模拟建筑工程施工实训的建筑实训中心, 与建筑材料实训室、土工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地质实训室等实训室场相配套, 形成了功能相对完善, 设施齐全, 在市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二) 通过产学合作,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是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二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缩短工作适应期。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 熟悉建筑行业先进的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 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 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强化实践能力, 也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三是校外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准备了条件,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三) 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 学校应以产教结合为桥梁,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进修。2、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 挂职锻炼,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3、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 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4、从先进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校讲座, 充实教学一线。5、从行业聘请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院作专职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1]杨令芝彭湘华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新西部》杂志社2008年6期;[2]史忠建高职教育育人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刘小平陈淑娟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国建设教育》2007
摘要:本文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行业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按高职教育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 对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令芝彭湘华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新西部》杂志社2008年6期;
[2]史忠建高职教育育人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篇十二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 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 道、路桥、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 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建筑业企业培养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掌握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建筑设计等建筑业企业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等。主要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质检员、安全员、材料检测实验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等为就业岗位群。
三就业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造就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建筑学和实践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计较机基础技术,具有在掌握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认识法规,掌握现代建筑办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要领,具备建筑办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建筑办理人材。成为在建筑办理领域
从事全过程设计、施工和建筑监理复合型人材。
1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篇十三
一、论文参考题目
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2、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
3、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
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6、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
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
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0、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
11、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研究
12、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方法
13、论建筑与人文化的协调统一
14、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15、底层商场的设计处理方法
16、电梯轿箱基础与框架独立柱基的设计处理方法研究
17、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18、框架结构中楼梯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研究
19、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20、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14.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十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在建筑工程现场一线技术管理的职业岗位, 主要由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试验员、计量员八个岗位集合而成的岗位群, 这个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包括若干个方面, 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来实现, 如下表所示:
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技能需求入手, 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行动领域, 并将其转换到学习领域, 从而系统架构起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 实现两个“一致”, 即教学项目与施工项目的一致, 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
2.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突出岗位能力训练, 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 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打破学科体系结构, 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技术基础模块、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和职业方向选修模块, 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作用。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土建施工图绘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与建筑构造、建筑结构与抗震、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按照职业技能发展规律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其中土建施工图绘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按照一体化课程组织教学实施, 配套安排四个实训, 其中岗位实训分别为8周, 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锻炼职业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同时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 配套安排土建高级绘图员训练和毕业综合训练, 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完整的职业锻炼, 实现专业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
2.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现“双证融通”
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 紧密围绕落实“双证书”教学的这一目标,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构建“中级工+高级工+行业上岗证书”贯穿始终的新型课程体系, 通过第一学年的专业教学, 使学生具备土建施工图绘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与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 经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取得“制图员”中级证书。在第二学年, 通过开设建筑结构与抗震、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高级制图员取证实训等培养锻炼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课程, 取得“制图员”高级证书。在两个学年的教学活动中穿插开展16周的企业实践活动, 学生进入第五学期, 在经过建筑设备、建筑类专业英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基础、工程监理概论、建筑经济管理等技能课程的培养锻炼, 学生可以根据求职去向选择参加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材料员、试验员、计量员等行业上岗证书的取证考试, 从而完成“双证书”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专业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总结提炼、修改完善, 经过实践专家参与、专业教师队伍集思广益构建而成, 在课程体系中按照“可执行”原则安排相关教学实践环节, 能在校内开展的技能训练 (教学条件满足) 在校内安排进行, 如制图识图训练、工程造价训练等, 不能在校内完成的训练 (校内教学条件不满足) 将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 (施工现场) 完成。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三个学习领域的课程 (土建施工图绘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 每一个学习领域就是一个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分别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内容就是体验一个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 学习所需的大量素材均来自于工程实际, 充分体现了课程体系贴近工程实际的构建思想, 保证了学生实际工作经历的积累和工作技能的提升, 实现了专业与岗位对接, 课程与技能对接。
2.4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符合“职业成长规律”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遵循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 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融相交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通过3年的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育, 从一个高中毕业生逐渐成长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施工现场一线管理岗位的技术管理人员, 在实践教学安排方面, 学生将经过一体化教学活动之外的31周工程实践锻炼。
3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立
“工学交替”模式的合作教育贯穿于大学3年整个教学过程中, 第一学年的“工学交替”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能动性、认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主。第二学年的“工学交替”突出工作岗位与专业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操作技能为主。最后的毕业实训 (顶岗实训) , 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主。通过这种理论、实践, 再理论、再实践的工、学交替, 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满足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 [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15.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故障树评价理论;课程模块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中高职衔接,综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等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因此,新时期中高职教育科学合理地衔接与实施系统化人才培养策略势在必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方面,其中学习课程是该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优选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高职衔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是高职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地方区域特色,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时地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和管理人才,同时也得到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资助。而当前中高职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中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的升华,纯粹的学历教育模式,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培养目标、考试制度衔接方面呈现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学生厌学、学习效果差、办学理念和方向不明确等突出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时间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中职教育是为建设市场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主要为技术工人,偏重于专业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为培养懂技术、会操作、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应有学历层次、知识层次、社会价值的差别。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体系已成为中高职教育合理衔接重要突破口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当前,由于中高职院校合作不够,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不畅。例如在“3+2”培养模式中,中高职教育在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等专业知识方面与原来重复,严重影响来自中职学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实践操作技能为职业终端,中职学校在建筑工艺、材料、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因此“3+2”的培养模式难免不了重复。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结构综合评价的凸显因素
1.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设置和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最主要产品和社会服务。高职课程着重专业技能顶岗实践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现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三维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绘制与会审能力,能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織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的合理构建是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落脚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与专业职业能力。本文从课程衔接层次结构和课程体系模块结构框架两方面来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框架的合理构建。在中职教育中首先应设置通过教学基本要求,满足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即必修基础课程和必修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课程,以满足继续深造等个性化需求的拓展课程,即扩展课程。踏入高职后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有必修的提升基础课程,如建筑英语、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基础课程和建筑工程技术后续专业课程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它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和扩展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而后者是为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升学开设的,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经济、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IM技术应用等课程,这样不仅避免了中高职教育中的重复学习,还能使所学课程更加巩固。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目标和要求,结合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实施经验,来设计和布置该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并按照“全方位、多模块、重技能、按岗位”的指导思想,将所修课程分解成多个模块,再将各个模块按职业方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模块课程总体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职业方向和专技岗位,以培养掌握现代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完成一定的服务功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并在所修课程方面实现有机交叉和综合运用,合理搭配及有力衔接。
2.课程体系评价的凸显要素
用故障树法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要素的研究文献不多见。鉴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抽象连贯的教学系统,由相互关联的多因素组成(即文中的主干课程),符合故障树法应用的条件,笔者就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凸显课程的故障树法计算流程如下:
(1)收集资料,熟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结构及组成,详细了解课程构架元素组成,绘出不同类型课程结构图;
(2)课程调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评价,确定其与课程构架的逻辑关系;
(3)认真分析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归纳总结其与课程构架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
(4)确定故障树的顶上事件,以课程体系评价中的凸显要素为顶上事件,对设计课程、课程内容和非重复性课程组成的元素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关键组成部分;
(5)确定目标值,求解课程要元素发生的概率(频率),作为授课课程的目标值;
(6)根据课程组成元素的逻辑关系,绘制故障分析树;
(7)通过逻辑计算,确定各课程组成要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
(8)统计确定课程组成凸显要素的发生概率,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图2中,BC为基础课程,PBC为专业基础课程,PC为专业课程,HSC为普高基础课,HVC为高职基础课,BAC为基本基础课,EAC为扩展基础课,TC为理论基础课,AC为应用基础课,BAC为基本应用基础课,EAC为扩展应用基础课,TPBC为理论性专业基础课,PPBC为实践性专业基础课,TPC为理论性专业课,PPC为实践性专业课,BBC为基本理论专业课,EBC为扩展性理论专业课,BPBC为基本实践性专业基础课,EPBC为应用实践性专业基础课,ATPC为提升性的理论专业课,UATPC为非提升性的理论专业课,xi(i=1,2,3……,N)为故障树分析方法中的基本事件,N为总的课程数量。
根据故障树中各事件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到:
该最小割集合反映了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凸显课程中各组成事件的发生概率,即重要程度,其中BAC、PPBC、TPBC、BPBC、UATPC和EPBC是中高职课程体系评价的主体,这与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相吻合,该评价方法对主干课程和凸显课程提供指导。
四、結语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的课程衔接框架的构建体现了课程的比例关系与搭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和主线,体现了课程体系构建的职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关键所在。通过故障树评价理论,提出了课程体系的凸显要素,并实现了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
[2]吴承霞,白丽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中高职衔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
[3]颜彩飞,舒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甘肃科技,2015,31(18).
[4]文雷达.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5]陈宝智.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 2013032)。
16.建筑工程技术实习生专业简历 篇十六
户口所在: 茂名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64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54 kg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工程监理, 施工员, 测绘/测量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珠海,东莞
工作经历
广州市啄木鸟验房监理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11-08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建筑与工程
担任职位: 验房员
工作描述: 每天跟着带我的工程师学习检查施工质量,这一个月里我学习了墙面工程中得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度、空鼓等得测量,天花工程中得空鼓、露筋等得测量和检查,门洞中的门洞高度、门垛宽度等的测量,门窗工程中的.床边大小头等的测量···
离职原因: 由于公司的工作太简单太舒服,我学不了什么
毕业院校: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技术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10-11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员 1005A1037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我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技术,我参加土建施工员证考试并通过了,会看一些简单的图纸,精通AutoCAD、熟悉PKPM、广联达等软件!
详细个人自传
17.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荐信 篇十七
在眼下市场经济活跃,人们的进取心不断增强的社会,自荐信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我们时常通过写自荐信达成我推销的目的。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自荐信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荐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x大学xx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界毕业生,我叫刘明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我很荣幸能够向您做自我推荐。
来自江西的我,生就开朗,幽默,生活中更是能吃苦耐劳,敢于拼搏。xx年暑假我只身迈进了南昌明亮鞋业有限公司,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打工生涯!在短暂的暑期里,不仅炼就了我吃苦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我更懂得了掌握知识的重要性。xx年寒假在建筑工地上实习,不仅让我习惯了工地上的生活,也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班上的两年班干工作中,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关心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团结本班同学,积极为班级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院学生会权益部的两年工作中,视同学们的利益为己任,关心同学们的权益问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饮食与学习的环境。我也深信凭借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将一定能融入贵公司的大集体中,并能将工作做好!
伴着青春的激情与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三年的大学之旅,大学生活造就了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而社会实践则使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突破。
尊敬的领导,年轻人的实力只有通过真正实践才能得以发挥。相信我的加入定会给贵公司增添一股新的力量。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不管我是否得到您的欣赏,但请您能给我一个答复,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xxx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做什么07-17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08-29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2-0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求职简历12-14
建筑学专业技术总结01-16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提升论文07-23
申报建筑专业工程技术资格专业名称参照表09-01
中职称建筑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9-1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自荐书06-1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自荐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