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精选10篇)
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篇一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北京林业大学排名】北京林业大学特色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录取分数
线
北京林业大学于1952年建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独立设置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我校,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学校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69年,学校被迫迁往云南,辗转十年,于1979年返京复校。1982年国务院批准我校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211工程”首批建设的41所高校之一,2000年2月直属教育部管理,同年6月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2月进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的22所高校行列。2001年1月由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2003年11月被国家列为“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5月通过教育部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05年被国家列为42所具有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高校之一。学校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1965年,董必武同志为学校题词。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北京林学院”校名。2002年学校50周年校庆时李鹏同志亲笔题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再造秀美山川培养人才”。近年来,李岚清、姜春云、陈慕华、贾庆林、钱其琛、何鲁丽、许嘉璐、陈至立、张思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周济、周生贤等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已经从单科性的林业院校发展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继续教育、留学生培养为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12个本科教学学院,40个本科专业,生源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2005年底在校本科生13257人,研究生2423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953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博士点,73个硕士点,还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学科点拥
有量处于农林院校前列。现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03年在全国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林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之首。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篇,位居全国林业高校之首。2004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610人。教师中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占61.2%。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5人。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执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教师有20多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30多人。教师中,有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突出贡献奖,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1人获全国或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6人被纳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9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12人获刘业经教授基金奖等。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台站、3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林业局定位观测站。有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全国林业进口教材中心等29个研究机构。2000年以来,科研总经费为1.8亿多元,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22项,科研经费1.6亿多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项;发表学术论文4100余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 420余篇。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名优花卉、地被植物等优良品种研发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毛白杨产业受到朱?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对三倍体毛白杨科研、推广示范等工作做了具体批示,并给予专项拨款。学校高度重视
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继1989年获得国家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之后,近年来,连续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和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2002年以来,我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和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有12人次获
得金奖。在北美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两队分别获Meritorious Winner奖、Honorable Mention奖。有3名学生获全国挑战杯铜奖,2名获首都挑战杯特等奖,9名获一等奖,37名获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1人获特等奖,24人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6人获全国二等奖。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2位两院院士(与林业行业相关的共有18位院士)以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等12名省部级领导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他们为中国林业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4年,我校教师关君蔚院士和校友王涛院士囊括首届“林业科技重奖”个人奖;以院士为主的8名教师和校友获得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占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校本部现有校园面积675亩,正在建设的鹫峰校区占地面积750亩,学校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0870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2295亩。截至2005年7月,学校校舍总面积66356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30421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平方米。教室面积53606平方米,生均3.35平方米。拥有单价800元以上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17352台件,价值16976万元,生均9597元。学校单价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90台件,价值6900万元。新建的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21.26万册,电子资源库16种,各类电子图书总计71.3万种。建成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学校主办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林学(英文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风景园林》等4种期刊,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唯一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农林类科技期刊,先
后荣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4年在全国林业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位居第三。此外,还有秘书处设在我校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和与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合办的《中国林业教育》。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我校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授予十余名外国学者为名誉教授,每年聘请百余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2000年以来,共举办了21次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2003年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草业科学(草坪方向)专业本科生,已有80名学生顺利进入学业。学校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干部管理学院等单位实行联合办学和科教合作,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拓宽了教学空间,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后勤和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北京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单项奖”、“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校团委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1996年通过了北京市“文明校园”评估,1999年被中国教育工会授予“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获得 “北京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工会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和全国“模范教职工之家”。2002年被首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5年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业和环境科学为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网站: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篇二
^q)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Beijing Power Equipment Group!義攀。顯纖.:翁·癒一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是国内大型空心电抗器提供商, 是电抗器国标制定的参与方, 是第一台特高压直流平波电抗器研制方。我厂研制生产各类型平波电抗器, 中低压串联、并联电抗器, 各类试验电抗器等。II III III I III 9 771007 3171 4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2-1800/TM邮发代号:28-184定价:5.00元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昊天大街12号102401010-69374970 (71、72) 010-69363084址码话真政询编电地邮咨传
3.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篇三
到达建筑大学的时候,新生们正忙着入住宿舍,有的人是自己扛着大包行李,有的人是父母帮着铺床叠被。一群妈妈们拿着塑料盆儿、塑料衣架往宿舍赶,爸爸们则抱着学校发的被褥给孩子们筑巢。一大拨穿着黄色T恤的高年级学长有组织地引导帮助新生。我们就在一些看上去比较有意思的人面前停下来。
Q:你多大啦?家是哪儿的?
李贞强:我19岁,家就在通州。
Q:你刚到学校是吧,你的专业是什么?
李贞强:我学土木工程。
Q:你为啥要选这个专业呢?
李贞强:我想这是我的兴趣吧。
Q:你的兴趣竟然是土木工程, 这个好像在课余时间不太有机会实践呢。
李贞强:我看一些相关的书。
Q:那我能问下你都看哪些书吗?
李贞强:我看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的作品,它是中国铁路之父,他对中国的现代化有很大的影响。
Q:你觉得大学和高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贞强:大学很大,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老师也会对你好多了!
Q:他是你的同学吗?
李贞强:是呀,他19岁,家也在通州。
Q:你跟他一起来报到,看看他的学校生活到底怎么样是吗?
何月:我们一起报到,我也是这里的新生!
Q:哦,同样的专业吗?
何月:不,我学建筑。
Q:你为啥选这个专业呢?
何月:爱好呀!
Q:哇哦!我觉得有点奇怪哦,在高中你们会念建筑相关的书籍吗?你喜欢北京什么建筑?
何月:鸟巢。
Q:那你知道鸟巢的设计师是谁吗?
何月:……不知道。
Q:据我所知,这是瑞士建筑师团队皮埃尔·德麦隆和赫尔佐格和中国设计师合作完成的。
何月:从来没听说过,好吧,老实说,最终决定上这个专业还是因为我的高考分数。
Q:哈哈,也许这是你们开学遇到的最唐突的问题。你们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何月:没有!
Q:你好!我能问你和你爸爸几个问题吗?
刘怡轩:好的。
Q:你多大了?老家在哪儿?学什么专业?
刘怡轩:我19岁, 就是北京人,专业是运输工程。
Q: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呢?
刘怡轩:因为分儿够了呀!
Q:那你对交通起码有点儿兴趣,对吧?你觉得北京最大的交通问题是什么?比如说,这么多汽车,我们该拿它们怎么办?你期望通过你的专业学习解决它吗?
刘怡轩:我就是想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
Q:那除了学习你有别的爱好吗?这个学校里有没有你想加入的社团?
刘怡轩:没有,我也不知道学校有什么社团。
Q:我能问你爸爸一个问题吗?他是个好学生吗?
刘父:是的,可以这么说。
Q:您觉得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刘父:哪里有什么压力!我觉得压力太小了!他压根儿没觉着有什么压力!
Q:您在上大学的时候,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脑子里都想什么呢?
刘父:我老家是安徽的,那个时候就是想着要考到大城市的大学里来!
Q:你好!一个人?你多大啦?老家哪里的?
尚宏:我18岁,老家四川的。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算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儿,但是我不是一个人,我爸妈也来了,他们正在家长休息区等着呢。
Q:他们来看你的宿舍还成不成吗?
尚宏:是的,其实已经很好了:新的6层楼,一屋4人,还有空调。
Q:你的专业是什么?
尚宏:运输工程。
Q:你觉得大学和高中有什么区别吗?
尚宏:没啥区别,我很早就离开家上寄宿学校了,所以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Q:你预感到即将面临的学业压力了吗?
尚宏:我们需要压力!我不介意有压力!当然,对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压力有点儿大。
Q:你计划参加一些社团吗?
尚宏:比如说篮球相关的,我应该会参加。
Q:畅想下四年毕业后会怎么样吧!
尚宏:哦,有点远呀,我希望我能做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活儿,这个领域有很多变化,我想我不会回四川吧,也许不会一直在北京念,中间会出国留学一下吧。
Q:那么非洲怎么样?你会想去那里吗?很多中国公司在非洲有很多建筑项目。
尚宏:当然,为什么不去呢,只要是出国。说到出国,你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吗?我想时不时问你一些英语上的问题!
Q:你们都是志愿者,我猜你们不是新生!
尹依婷:没错,我20岁了,北京人,大三。
Q:你的专业是什么?
尹依婷:社工。
Q:志愿者工作是不是和社工专业相关呀?你为什么会做新生的志愿者呢?
尹依婷:志愿者岗位是学校一个协会提供的,学校所有的志愿者都是这个协会的会员。
Q:那肯定是很大的社团!你们志愿者都要做什么呢?
尹依婷:今天就是引导新生报到,让他们不要紧张。平时比如运动会呀,其他社会活动需要志愿者的时候我们都会去,还要配合团委的工作,比较忙。
张自信:还有一些比赛比如辩论赛,志愿者也要做赛场服务。
Q:你介绍下你自己吧?
张自信:我19岁,北京人、大二、工程管理专业,如果你还想问一些志愿者协会的事儿,问我就成,我就是组织者。
Q:你们对新生印象怎么样?觉得他们是不是特迷茫?
张自信:没有,我们这不正帮他们呢吗!
Q:不,我的意思是,他们对学校社团一无所知。
张自信:社团还要过一阵子才开始招新,他们现在要先适应一下大学生活。
我离开建筑大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必须承认,同学们的回答大部分都在意料之中,这不是他们不够出色,或者他们对未来没有想象力,而是当你结束了这么多年考试机器般的生活后,突然进入大学,要抬头畅想未来了,迷茫是难免的。
我们离开的时候,我经过了在大门口迎新的志愿者的时候,问了他们几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移动公司在高校支摊儿?让这些公司占据了学校这么多这么重要的位置不是有点儿奇怪吗?然而对这些同学们来说,没啥可奇怪的:外地的同学来北京需要新的手机号呀!那这些亮闪闪的自行车又怎么讲呢?也是没啥奇怪的:移动公司是为了奖励那些买了巨额套餐的同学,这也是服务竞争。这些貌似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我是刚入校的新生,我就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篇四
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不要忘了,创业有风险,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力,能够抓住机遇,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你的创业一定会成功的哟!
看完以上内容,再来看一下有关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问题吧
研考考:我是一个北中医2018级研究生,研究生生活已经过去半年,新一年的考研战已经敲响,来到北中医学习的半年来,遇到了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和...?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就业情况还是可以的考虑的
毕业去向:工作比例最大据统计,北京中医药大学届毕业生共计1930人,截止8月31日去向落实率达到97.25%,其中升学率为19.59%;出国率为3.01%;工作率为74.66%。就业地区:北京最多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在一线城市,其中在北京就业的学生最多。就业单位:集中于医药类单位及企业据统计,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主要集中于医药卫生类最后,学校里会有详细的创业优惠政策说明,可以在学校首页:www.bucm.edu.cn,或教务处网站:www.med66.com/yixuebai查找。
也可以打电话咨询:
5.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联通实习报告 篇五
在大三下半年这一学及其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终于迎来了大学本科生涯以来第一次实习——在北京大兴的北京联通培训基地。因为实习学习和操作的设备是实际上商用的设备,所以和以往在学校的实验有着很大的区别,很新颖,也很有意思,并且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认识到了实验室里和实验室外的巨大差别。
二.交换与宽带技术
我们的实习一共四天,每两天为一个主题。前两天的内容是“交换与宽带接入”,老师详尽的为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北京联通在北京地区的布网规划,并带我们参观了宽带接入的模拟展厅,让我们了解到了在实际布网的时候,北京联通是如何对老城区合同进行合理改造,以及如何在新住宅区应用新的布网方式与设备,其中包括电力猫等新颖且实用的设备让我们大开眼界。
图一.培训老师为我们介绍宽带网布网的基本概念
而宽带接入是指相对于窄带接入而言的,一般把速率超过1Mbps的接入成为宽带接入。而宽带接入本身又分为以下几种接入方式:1.同轴电缆接入:同轴电缆接入是基于有线电视光纤同轴混合网中同轴射频电缆的新型宽带接入技术。它通过频率分割的办法将高达1GHz的有线电视传输频谱分为上行和下行通道,从而实现高速接入。要实现这一技术,单向的有线电视网络需要进行双向改造。2.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接入是介于五类线的高速以太网接入技术。一般是以太光纤到楼栋,五类双绞线入户的方式实现高速接入。这本是局域网技术,但是由于其技术成熟,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小区应用成本也不算太高,因为这些年来发展较快,但是这种接入方法不能利用原有的资源,需要重新布线。3.数字用户环路接入:数字用户环路接入是基于普通电话双绞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输数据信号和语音信 号。由于传统的电话用户铜缆投资占电信网传输线总投资的70%-80%,DSL接入技术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开发的。可以细分为ADSL、VDSL、RDSL、HDSL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接入,这是一种不对称的宽带接入技术。4.光纤接入光纤接入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秀特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宽带接入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完善,光纤到户已逐步到位。5.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有别于前面几种接入方式,无线宽带技术是利用无线通讯作为传输媒介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本地多点分配业务多频道多点分配系统、无线局域网、移动通讯宽带接入技术、蓝牙以及其他等,另外,进来卫星宽带技术迅速发展,和前面的几种技术相比,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具有覆盖面广阔的特点。
三.移动通信
而后两天的主题是移动通信。因为正巧这一学期刚刚学习过移动通信这门课,加上近几年相关市场业界发展旺盛屡屡成为话题焦点,于是我们的兴趣愈发旺盛。老师先是给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知识,然后便带我们参观了联通正在使用的2G、3G乃至4G的基站设备如3026/3418等,并且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基站、天线设备的相关参数和联通在北京市内的基站布网情况,让我们打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并学习到很多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就解决方法。
图二.培训老师为我们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如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起来,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GSM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DAMPS也称IS-54,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3)IS-95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标准,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带,指定使用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先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主要体制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1999年11月5日,国际电联ITU-R TG8/1第18次会议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其中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写在了第三代无线接口规范建议的IMT-2000 CDMA TDD部分中。
4G通信关键技术:OFDM正交频率多重分割技术、MIMO多重输入与多重输出技术、SDR软体无线电技术、SA智慧型天线。
四.心得总结
进过这四天在北京联通的实习,收获颇丰,培训老师水平很高,我们听得也很起劲,老师所讲的也都是贴近实际的知识,和我们平日在课堂上听到的很不一样。
经过这四天我也接触到了很多的实际设备,这些都是现实商用的设备,对于我们专业上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接触到“真东西”后,才发现了平时学习的不足,让我知道以前所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更激发了我对通信行业的兴趣,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介绍,让我对通信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篇六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及方法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管理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概念:管理、霍桑试验、危机、企业文化、经验管理、权变理论、文化管理、团体、冲突、沟通、人际关系、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公共关系、企业伦理以及有关管理五大职能的概念等(10%)
2、基本理论及应用(60%)
掌握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管理的作用、管理学的特性、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基本内容;了解熟悉管理思想发展史;掌握管理五大职能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沟通、团体、冲突、危机管理、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
3、会综合应运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管理问题。(30%)
三、考试的题型
7.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篇七
●协同创新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的再思考, 促使大学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 更加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大学发展重要理念之一;协同创新是高校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借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仅仅在实验室、在教室里难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 应该注重和重大工程结合, 和重大工程企业联合培养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
《大学》:宁校长, 您好!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要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您如何理解对高校协同创新和战略联盟的发展要求?
宁滨校长 (以下简称宁校长)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协同创新和建立战略联盟的理念以后, 我们非常振奋, 很受鼓舞, 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从国际上来看, 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世界各国都纷纷深度开发人力资源,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大学作为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 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要积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开展国家急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和研究, 开展涉及人类命运和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和战略问题研究;要面向学科前沿, 开展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研究。
新时期、新形势下, 我国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存在诸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原创性成果、科研主体分散、缺乏协同、重复研究、效率低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和管理制度不合理等弊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推进协同创新是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的有效举措之一。
从大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我认为协同创新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的重新思考, 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先进大学发展理念之一。因为我国大学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提高质量, 即有效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高校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做好协同创新无疑是可以有效改变这种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协同创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可以促使大学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 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当然, 仅仅在理念层面上认识协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要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要提高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来认识和强化。这就涉及到协同创新的体制建设和运行机制问题, 所以协同创新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学校发展理念出发, 落实到各项实践环节, 再从实践过程中加强监管和能力建设, 最终回归到大学制度建设上来, 这应该是下一步真正贯彻协同创新的一个较好思路。
《大学》:协同创新使高校与外界成为一个联合体, 当然这个联合体的功能是多样的, 可以进行人才培养, 或者科研攻关, 或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那么高校应如何对协同创新进行功能定位呢?
宁校长:高校的功能是多样的, 这就决定了高校与其他组织的联合功能也是多样化的。但高校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人才培养。像北京交通大学 (以下简称北交大) 这样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能够和企业联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理工科学生的培养, 关起门来难以培养出大师级的领军人物。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现在高铁发展很快, 如果仅仅在实验室、在教室里是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的, 必须要和重大工程结合, 跟大企业联合。如从企业聘用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来做兼职教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联合小组来形成联合导师制度。在学校以教师为主, 去企业实习和现场实践则以企业的聘任老师为主, 这两方面的师资有效结合起来, 也是一种协同创新。这样一种做法当前实际上并未形成制度。现在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践, 都把它作为负担, 特别是现在安全生产要求很高, 像交通和矿山类等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责任重大。我们经常听到企业的人事部门抱怨高校培养的学生不适合企业的需要, 但企业很少思考其自身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责任。
《大学》:从实践层面看, 协同创新是否对企业和社会参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宁校长:是的, 但是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困难, 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协同创新不仅仅是对大学提出的要求, 也是对全社会提出的要求, 特别是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协同创新光靠大学是难以完成的, 大学领导和企业领导双方有了合作意愿之后, 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否则难以形成一种机制和体制来解决整体的问题。解决单个问题可以靠觉悟, 可以靠经验, 但解决整体问题一定要靠制度和政策。
●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长期的科研积累是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不是单兵作战, 而是协同作战, 需要“政产学研用”各主体的密切配合;建立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保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核心技术的突破有赖高校的科研能力。
《大学》:协同创新的过程是什么?各协同方在不同阶段是怎样参与其间的?
宁校长:我想以北交大利用协同创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例子来具体阐释这个过程。我们最近研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CBTC系统 (以下简称城轨系统) , 它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效率的一个关键技术和装备。该项技术是国内首创, 填补了国内空白, 于2010年12月28日在北京亦庄线投入使用。在此之前, 我国近3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使用的此项技术和设备均是国外引进,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上是第四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单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该项技术的开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项技术从实验室的雏形到正式投入使用, 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最早是北京市科委立项, 之后是科技部立项, 最后是财政部立项给予支持, 教育部也给予支持, 国家前后投入数亿元。除了政府部门的支持, 我们还得到了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地铁建设公司等企业的支持。整个合作历时近十年, 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北交大为主, 主要是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实验室测试和仿真试验;第二阶段是现场实验, 有些设计在实验室仿真试验效果再好也还不够, 还必须到现场试验。这个阶段北交大就退到二线, 由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牵头, 因为它既有试验场地, 同时又对系统的运用和需求很清楚, 便于系统的试验和完善。这样做对系统尽快投入应用是必需的, 但对项目核心技术的开发者来说, 拿到一个项目自己不主持, 让别人主持, 课题组有人想不通, 这个突破其实很难, 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突破后, 先在北京地铁车辆场1.5公里试验线上完成了系统的现场测试和试验。接下来, 进入中试阶段, 由于正好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 我们来到大连地铁运营公司, 在大连轻轨线路上安装了9公里的中试线路, 经费来自财政部专项支持。每天晚上10点钟地铁运营停止以后, 整条线路为试验开放, 调度专门安排两列车进行运行测试, 试验期近一年, 在大连地铁运营公司的支持下, 我们顺利完成了系统中试测试。第三阶段是示范工程阶段, 由北京地铁建设公司牵头, 北交大配合, 在各方支持下, 克服种种困难, 如期完成了示范工程 (即中试) ——北京亦庄线工程。这就是一个协同创新,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主体, 发挥不同的优势。
《大学》:从技术开发到现场实验, 再到中试的完成, 是否意味着协同创新的结束?
宁校长:协同创新到此还没有结束。中试之后, 就面临谁来用的问题, 谁愿意第一个吃这个“螃蟹”, 这一使用主体仍然是协同创新的参与者。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市的支持。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赵凤桐同志, 经过多方调研和沟通, 果敢决策在北京市亦庄线作为示范工程应用这项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正是这个决策使这项技术具备应用的可能。因为一项新技术没有应用就永远不具备招标的资格。在具体操作中, 运用了国家的首台套政策 (即作为新研发的关键技术, 经过必要的程序, 可以直接进入市场) , 这里主要是指核心技术, 不是指整个系统, 系统还是要参与招标的, 只是在招标系统里指定运用这项核心技术, 这样这项新的核心技术就具备应用的可能。在示范工程中, 由北京地铁建设公司牵头, 北交大和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都作为配合单位退居二线。为了确保安全, 聘请了英国劳氏公司对系统和工程进行第三方独立安全认证。这是国内首次按国际惯例对同类工程进行第三方独立安全认证, 对确保系统和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从开通使用到现在已近一年, 同国外系统相比, 故障率非常低。同时, 在北京市和国家支持下, 建立了专门的CBTC工程中心, 对这项新技术进行技术支持。利用中心的平台可以对系统进行技术升级, 可以对现场数据进行仿真分析, 提供诊断和维护支持, 使系统可持续发展。实际上, 回顾这个项目十多年的整个过程, 我们曾跟多个政府部门和多个企业打交道,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协同, 这项核心技术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即使技术成功, 也很难走向市场。一项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从实验室里的雏形到成熟地走向市场, 需要高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同时, 政府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除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外, 更重要的是政策的支持, 特别是对于一项具有风险性的创新技术来讲, 从它的成长和完善到进入市场, 更是如此。我们这个项目的成功是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面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大学》:在协同创新的整个链条中, 似乎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主体在发挥主要作用。那么, 有没有一种主体或力量始终在起主导作用, 以凝聚并保障各主体的合作向心力呢?
宁校长:有。我认为在这个项目中, 北交大就自始至终是主要推动力量, 因为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大学研发者手里, 其他力量都是从不同方面予以配合;但是其他主体不协同参与, 仅靠大学自身是不能将技术完善并进一步转化走向市场的。所以团队成员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胸怀, 有战略的思考, 同时要舍得放弃一些利益, 使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在协同创新中受益, 这样的协同创新才能走得长远。在前面的例子中, 从技术上来讲, 北交大的贡献是第一位的, 但是没有北京地铁建设部门和运营部门的帮助, 没有国家各部门的支持, 也很难深入下去。所以, 在申报奖项阶段, 考虑到各主体都分担了风险, 那么在荣誉面前, 也要分享, 这样才是长久之计。所以, 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是协同创新必须处理好的关键机制之一。
《大学》:经历过这样的协同创新过程, 您认为, 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宁校长:我们这个项目成功之后, 国家各部门的有关领导都很关心, 希望我能总结一下, 写个报告, 作为一种模式进行推广。从模式这个层面来总结有点困难, 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触。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 回过头来看, 有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 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有多年的科研积累。我作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实际上也是这个团队中的普通一员, 我在上大学时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团队从形成、发展、壮大到成熟, 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目前, 我们这个团队, 学校范围内大概有五六十人, 包括企业在内有三百人左右的规模, 是团队的努力和多年的积累把这个技术从实验室里的雏形逐步发展完善, 最终走向了市场。
第二, 有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这个工程得到了北京市、科技部、财政部和教育部等很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北京市科委多次立项支持这个项目。此外, 还得利于和我们长期合作的两家公司——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和北京地铁建设公司。我们有多年友好合作的历史, 也帮他们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第三, 建立分工明确、协同作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规则。协同创新依靠的不是单兵作战, 而是协同作战。在合作的不同阶段, 主体是不一样的。第一阶段是北交大为主, 第二阶段是地铁运营公司, 第三阶段是地铁建设公司。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主体来负责, 这意味着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如果北交大自己独立进行这个研究, 这个系统可能永远停留在实验室里。没有利益, 企业为什么要和你合作?高校不能只看到被分掉的利益, 更应该看到被分担的风险和优势互补。任何参与的企业, 其实也承担着风险, 也做着重要贡献。只有在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原则下, 协同创新才能成为可能。
《大学》:协同创新是否意味着不仅要利益共享, 更要风险共担?
宁校长:是的。实际上, 城轨CBTC系统是非常典型的有较大风险的核心技术创新, 它的成功有赖于政府部门、测试企业、运营公司等一系列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因为, 创新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活动, 要有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不少创新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但却给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创新的风险存在于理论研究、实验、测试和应用等一系列的过程, 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 这就需要每一个参与的主体都有风险意识, 都要敢于承担或分担风险, 并善于科学有效降低风险。如果谁都不愿承担风险, 技术就不可能取得突破。如果没有人使用, 这套系统就永远放在实验室里, 我们的核心技术就会永远受制于人。
《大学》:有风险分担机制吗?
宁校长:风险的分担是一个制度建设过程。对特殊装备研发、试验、制造和使用, 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风险分担制度, 不能让创新主体承担无限责任, 否则就无人去从事这类创新了。通过这个项目的实践, 我们正在思考如何合理建立这种机制。我们去医院看病, 都想找好大夫, 但很少思考好大夫是如何产生的?好大夫是从实践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一套制度保障实习大夫的成长, 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找实习大夫看病, 那何来好大夫?所以, 一定要建立制度, 保障创新、保护创新。
《大学》:面对这样的风险与责任, 协同创新是否更加考验科学研究者的研究意识和心态以及国家或高校的研究氛围?
宁校长:是的。这么多年来, 不管是看资料、开研讨会、听报告, 还是实地考察、出国访问等场合, 我从来没有放弃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 要与世界保持同步, 知道这项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同时要思考, 这项技术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没有切实的需要。如果没有这些判断, 你做的研究就不是最前沿、最有用的。有了理论研究这个重要基础, 才能去跟人家谈协同创新, 不然什么科研积累都没有, 协同从何谈起?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 我觉得大学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调整好心态, 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 这是高校进行协同创新的基础。
当然, 创新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 不能要求所有的创新都成功, 即使失败也能为我们积累数据, 也是一种科研积累。北交大有多项创新计划, 最后只有几项成功了, 我认为这就很不错了。同时, 还要善待那些不成功的项目, 否则以后大家都不愿做这些事情。不能急功近利地只允许成功, 不包容失败。所以, 大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的管理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政策环境, 让研究者脚踏实地地潜心研究。
其实, 每个行业都知道自己行业最薄弱的研究在哪。我们国家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对国外具有依赖性, 这种依赖性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对这一点, 我们是有清醒认识的。但是, 怎么把这个认识转化为行动, 考验着高校管理者的水平。科研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研究者的全身心投入, 更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保障。
●将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是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的出发点;高校不应该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 而要以间接的方式参与市场, 分享协同创新的收益;协同创新不仅给高校带来经济收益和学术荣誉, 更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大学自由探索的精神并行不悖, 大学的发展要注重学术生态建设。
《大学》:您认为, 协同创新可以走多远?它怎样突破“研究–转化–研究”的传统创新路线?
宁校长:那就是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之后, 进一步市场化、产业化, 将成果利益的蛋糕做大。仍然以我们的城轨项目为例。从北京市场来看, 就新建线路和维护两个方面, 每年近10个亿的产值。从这项核心技术我们还将派生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 除了服务北京还要辐射全国。北京地铁线路总计338公里, 其中我们建造的昌平线和亦庄线两条线加起来不到50公里, 即不到1/6。北京市“十二五”末计划建成660公里, 按1/6的市场分额计算, 应有100公里线路, 那么该系统至少还能在两三条线路得到应用。一旦线路扩建, 目前这个系统也许会随之暴露一些问题, 因为系统本身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这时技术服务就要跟上, 但是大学不能来干这事, 必须要由企业来承担。所以要组建一个企业, 前期参与的企业和部门都应该参与到利益分配中。因为对方之所以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 既是对高校的信任, 也是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现在全国已经有36座城市在申请建立城市轨道交通, 到“十二五”末, 国家要建将近3000公里的城市地铁, 市场潜力很大。我们算笔账, 这个系统每公里基本上是1000万的造价, 一般一条线路都在十几公里左右, 那么一条线路的建设经费高达1亿多。如果一年承担五六条线路, 不算维护费用, 就已经十多个亿了。所以, 这是一个产值前景非常好的项目。当然, 这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大学》:协同创新是要让高校走向市场吗?
宁校长:大学不应该直接走向市场。以前, 大学在发展定位上曾经不是很明确, 曾以主体身份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例如, 高校办产业、教授办企业, 成功的不多, 结果市场不但没有做大, 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是学校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一直认为, 大学不应该直接参与市场活动, 因为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要使研究走向市场, 得到应用, 不是靠大学直接去运营。因为大学擅长研究, 不一定擅长市场化。市场要靠企业去运营, 所以要协同合作。虽然大学不直接参与市场, 但可以以成果转化或股份制的形式间接地从市场中受益。我们国家“产学研”结合得不是很好, 就是没有处理好学校与企业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 总想局部利益最大化, 这是不可能的。学校与企业应该寻找共同的交集, 相互信任合作, 使效益最大化, 否则双方都形成不了规模, 也缺乏竞争力。所以, 我认为目前的“产学研”还是缺乏一种制度性保障, 缺乏一种内在提升, 说到底就是需要协同机制和体制建设。
虽然大学不直接走向市场, 但可以以间接的方式参与市场, 这需要在机制和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例如, 城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在研究阶段北交大是主体, 但要使这项技术市场化, 靠的不是我们, 而是努力地寻求合作的企业。真正进入市场以后, 学校要退出来, 只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参与技术支持, 获得回报。当然, 这里也许有其它模式, 需要进一步地去探索。
《大学》:除了学术荣誉和经济利益, 协同创新还可以给高校带来什么?
宁校长:协同创新项目成功之后, 可以孵化一系列的成果。当然, 在这中间, 高校更看重的是人才的培养。实际上, 在项目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不但培养了自己的研究人员, 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同时还带出了一大批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现在很多企业和高校都抢着要我们的毕业生, 因为他们要想进入这个市场, 就必须要有这方面的专门的研究人才。将来我们还打算走向国际市场, 与国际同行进行竞争, 这对我们现在的研究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收获。
《大学》:您认为, 旨在重大研究、多方合作的协同创新, 与大学追求自由探索和个人学术自由会产生矛盾吗?
宁校长:不会产生矛盾。我主张大学的发展要注重学术生态建设。协同创新不是高校创新的唯一模式。爱因斯坦没跟任何人协作不也提出了著名的近代物理理论吗?所以, 大学的精神是自由探索, 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 搞数学研究的学者, 一支笔、一张纸再加上计算机可能就够了, 不需要和任何人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只是科学探索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有些重大攻关项目和应用技术项目可能比较适用, 但它不是所有研究领域的通用模式。所以, 在大学里, 千万不要只强调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而忽略了其他模式。作为大学校长, 我现在就很注意这一点。像一些大工程项目, 协同是需要的, 因为这样的工程项目不是一两个人能够为之的;对于一些基础性研究和理论探索, 一般是不适用的。当然, 这也不是绝对的, 需要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 具体分析。
●协同创新不适用所有的高校, 更不适用所有的学科;协同创新只是科学探索的一种模式, 适用于一些大工程、应用类研究, 并不是所有学科的通用模式;大学要加强协同创新的意识, 但不要盲目跟风, 抛弃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强行进行协同创新;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 高等教育的管理要注重学校生态的平衡。
《大学》:协同创新适合于所有学校吗?
宁校长:不能这么说, 任何事情都有度, 都不能绝对化。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需要, 切勿跟风。我主张, 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 高等教育的管理要注重学校生态的平衡。我刚才讲过, 一些应用技术可以这样做, 一些大的科学工程也可以这样做, 但对一些理论研究则未必。
《大学》:它是不是更适用于行业特色型学校?
宁校长:不见得, 我举的例子是北交大这种行业性的学校, 这样一个核心技术的开发过程需要协同创新来完成。但一些综合性大学, 涉及到大科学工程, 它也需要协同创新。比如最近教育部支持北大、清华联合研究的生命科学研究院, 就是在基础学科领域的协同创新。所以, 协同创新和行业没有必然联系, 要根据所要做的事情和所要完成的目标、特点和规律来选择创新的机制与方式。
《大学》:您的意思是大学需要具备协同创新的意识, 但不必抛开自己的办学特色、优势和需要强行进行协同创新?
宁校长:对, 不能过分拔高和强调协同创新的地位。大学有那么多学科, 有些学科是不需要协同创新的。协同创新是更加强调合作和优势互补的一种实践活动, 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把不同的创新主体联系到一起, 为实现共同的创新目标而努力。符合这样的规律、机制的就适用, 不符合的就不要采用。
《大学》:怎样在高校管理中处理好协同创新的位置?
宁校长:应该说鼓励协同创新是高校制度建设一个组成部分, 但绝对不是高校的全部工作。例如评价制度, 对协同创新的老师应该有一套单独的考核指标, 这套指标并不针对全部的教师, 不能为了协同创新而把整个制度都改变了。因为如果大家都搞协同创新, 理论研究怎么办?教学怎么办?所以,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 大学不同学科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其评价体系是差异性、多样化的。理科和工科不一样, 管理学科、人文学科和理工科又不一样, 从事国家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项目跟从事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更不一样。对从事协同创新的研究人员, 重点考核其研究成果是否被使用, 是否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而不考虑论文发表数量。比如我们研制的CBTC系统不是为了发表论文, 而是把这项国家需要的技术问题解决好, 给国家创造财富, 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摆脱对他们的技术依赖;相反, 那些搞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就要考核其论文发表情况。
所以, 现在北交大的学术委员会已经分成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两类。过去只有一类, 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是按理工科的标准进行, 结果人文学院的外语老师十多年都没有评上教授, 这是不合理的。现在我们要推行协同创新, 从事国家重大协同创新项目的老师和从事纯粹理论研究的老师评价方式要不一样, 理论研究更看重SCI等期刊论文的数量和水平, 但是从事协同创新的老师就不能用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考核。所以, 需要加强评价的分类指导, 不能“一刀切”, 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保障不同领域教师的利益和积极性。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建立是各高校根据发展需要自愿、自发的结合, 不同于以往行政性的联合;行业特色大学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办好行业特色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联盟是就11所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通行的解决路径;联盟内的高校可以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大学》:前不久成立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是否意味着行业型高校之间要进行协同创新?
宁校长:应该说有这样的考虑, 但不是全部。“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筹建是欧洲行业大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但国内外大学发展的背景不尽相同, 应该说欧洲行业大学的行业特色已经淡化了, 而我们现在恰恰还处在行业大学要凸显行业特色的发展阶段。巴黎高科联合的目的是壮大规模, 因为这些行业大学规模都很小, 一般是几千人的学校, 以研究生为主, 他们联合起来可以共享一些资源, 做更多的事情。
和“巴黎高科”相比, 我们联合的目的不是为了求规模。由于在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 行业院校都与原来的行业行政脱钩, 而脱钩之后得到的行业支持整体变少了。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 行业性大学所起的作用是综合性大学无法代替的, 办好行业特色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联合是为了解决一些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比如说行业面临安全和发展战略等共性问题。同时也为提高话语权, 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成立了“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可以说, 各自的发展需求促成了我们的联合, 这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行业大学跟行业密切联系是一种自发的, 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联合, 跟过去行政性的联合不一样。
《大学》:行业特色高校涉及的行业领域千差万别, 有哪些共同性的问题需要以联盟的方式来解决呢?
宁校长:尽管是不同的行业, 但是各高校都在开展人才培养。比如, 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而言, 不同行业的卓越工程师基础应该是一样的。联盟成立以后, 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例如北交大请了欧洲一个好的大学教师, 不只是北交大学生可以听课, 联盟的其他学校学生也都能来听, 而且很多基础课还有交叉和共通的地方。除了共享教师, 我们还可以共享课程。比如“机械控制原理”, 矿大的学生和北交大的学生都要掌握, 虽然他们在不同的行业, 但“控制”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大学》:联盟的大学之间如何实现各自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宁校长:我们已经考虑在北京地区这9所学校的学生能够互选课程, 互修学分。除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将来还想一起组织一些学生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使过去比较闭塞的行业文化变成一种比较开放的共享文化。这也是我们现在计划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学联盟更像是校校间的协同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国家“973”项目的申请。过去, 一个首席科学家需要联合科学院和其他院校一起来申请某一个学科项目。现在这个联盟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我可以针对行业中的某一类问题去申请课题, 共同研究。所以, 下一步我们要召开联盟的11所高校的科研处长会议, 一起研讨我们行业面临哪些共性问题, 这些共性问题是学校之间的交集。当然, 有的可能11所都有, 有的只是几所存在。那么, 我们就可以从这里产生“973”的项目、国家攻关项目, 联合申报项目, 这样做起来要比1所大学或几所大学独自研究更有价值, 同时研究的力量也更大。如果运转顺利, 这11所大学之间的优势互补加起来不是等于11了, 会大于11。
《大学》:作为一种组织形式, 校校联盟跟企业联盟之间有什么区别?
宁校长:校校联盟和企业联盟是有根本区别的。首先, 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是追求利润的, 能否形成联盟, 取决于市场合作的需要, 但企业间的联盟容易形成技术壁垒, 造成行业垄断, 这是不允许的。与企业不同, 大学是一种公益性组织, 虽然大学之间也存在竞赛, 但都以培养学生为目的, 以追求科学真理为宗旨。所以, 从组织的根本性质上讲, 学校联盟和企业联盟有根本性的区别。其次, 大学远离市场, 使大学之间形成联盟更容易一些, 因为不存在经济利益的分割问题, 学校间的合作多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合作, 所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不同。
《大学》:有没有这种可能, 联盟组织的声音或者力量越来越大, 但联盟里高校个体则越来越小?
宁校长:这是联盟的核心问题。我认为, 只有整体利益越来越大, 分给每个个体的利益比自己单独干要好, 联盟才能长久存在, 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会不会在某一方面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我觉得也许有可能。如果某个高校在联盟里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边缘化, 话语权越来越小, 那么他肯定选择退出。我们希望的结果是“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 在这一块损失一点, 其他方面得到的多一点, 总体上要受益。
《大学》:大学联盟的建立会不会形成新的保护主义?
宁校长:我认为不会, 因为现在的联合并不依赖行政力量, 而是高校自发、自愿式的结合。这种联盟形式如果阻碍高校的各自发展, 肯定会自动消亡的, 因为联合对各高校没有强制的约束力。事实上, 我们国家不管从行业发展, 还是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 缺少的正是这种自发组织的协会。靠行政的联盟不管是否愿意都要在一起, 而大学自发的联盟是大家共同发展的意愿使彼此走到了一起, 是为了寻求共同的问题解决路径, 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发自愿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从发展的机制来说, 与以往的行政方式大相径庭, 运行效果自然也就泾渭分明了。
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篇八
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建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内地学教育的排头兵和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在2005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数万名毕业生中,不仅有一批高级管理专家,而且涌现出2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0余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有的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2003年3月,我校校友温家宝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完整。现有教职工123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28名,博士生导师2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今年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共有35个,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成为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安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安全工程、石油工程、测绘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全。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中外驰名的“北京猿人之家”周口店和著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建有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9.北京化工大学 篇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招生工作,保证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相关规定,结合学校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北京化工大学。上级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办学目标: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第三条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本科生,颁发相应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毕业证书学校名称为北京化工大学。
第四条 学校分东校区和北校区:东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北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环东路15号。
第五条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录取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北京化工大学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确定招生规模和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录取工作的重大事宜。
第七条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录取
第八条 录取体制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
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九条 招生计划
北京化工大学根据教育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做好招生工作、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历年报考生源分布情况、学科专业设置、各省生源在校生的学业表现和社会需求等情况制定分省分专业计划。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计划、选测科目及相关专业报考要求,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计划包括普通招生计划、特殊类型招生计划和预留计划三部分。普通招生计划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外发布;特殊类型招生计划用于录取相应类别的考生,这部分计划包括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自主选拔录取“圆梦计划”招生计划、保送生招生计划、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计划;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十条 提档比例
北京化工大学根据各省生源情况和招生计划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当地招生计划数105%以内,最高不超过120%。
第十一条 院校志愿
1.北京化工大学鼓励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且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依次录取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该生源地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成绩。我校将预留在京招生计划的3%左右名额,用于录取北京生源第二志愿的高分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要求高出我校在京调档线40分以上,且考生保证服从专业调剂。对产品设计专业招生计划数为0的招生省份,只录取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化工大学的艺术类考生。
2.凡获得北京化工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含自主选拔录取“圆梦计划”)、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须在本科一批次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化工大学;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省份,考生须在院校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化工大学;对于单独设置特殊类招生批次志愿投档方式的省份,考生须在该批次志愿填报北京化工大学,方能享受学校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录取与加分
1.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标准、高考成绩满足北京化工大学录取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将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对于享受教育部政策加分的考生,按照加分后成绩提档,以实考分数录入相关专业。我校对省级优秀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及具有体育特长等按教育部规定享受加分的考生,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2.北京化工大学在内蒙古自治区执行“分数清”录取原则。
3.北京化工大学要求江苏省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测科目等级为AB+(含AB+)以上。对进档考生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方式,结合考生的专业志愿,择优录取。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依据等级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等级顺序依次为A+A+、A+A、AA、A+B+、AB+。选测科目等级达到A+A+的考生,在录取专业时,享受在实考分数基础上加3分录入相关专业的优惠政策。已被我校认定的自主选拔录取考生须达到AB等级以上(含AB)。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考生须达到江苏省对该类考生的相关等级要求。
4.获得北京化工大学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考生、艺术特长生及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考生,须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示。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还需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专业测试。保送生及其他特殊类型考生的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以学校与考生签订的协议书为准。
对于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获得A档资格考生应达到当地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我校审查、录取;获得B档资格考生,应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下20分(江苏省为10分)以内,但不低于本科一批次控制分数线,由我校审查、录取。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调档线界定为我校在当地已公布的本科统招计划数形成的调档线测算值。
对于获得自主选拔录取“圆梦计划”资格的考生,获得A档资格考生应达到当地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我校审查、录取;获得B档资格考生,应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下30分(江苏省为15分)以内,但不低于本科一批次控制分数线,由我校审查、录取。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调档线界定为我校在当地已公布的本科统招计划数形成的调档线测算值。
第十三条 录取期间的调整计划使用原则和方法
录取期间,若有招生计划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仍有剩余计划,我校将该批次招生计划调回至预留计划,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
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十四条 定向招生
若在北京化工大学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定向招生计划时,可在学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若仍无法完成定向招生计划,则调剂到其他地区招收定向生,或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第十五条 扶贫专项计划招生
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我校扶贫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生,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专业录取
1.学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分布安排专业,在考生填报的前3个专业之间设定志愿级差。分数级差的确定以调档线上所有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最大为原则,一般情况下第一、二专业志愿级差最高不超过3分,以后逐级分差不超过上一级。同等条件下参考考生相关科目成绩。
2.根据北京化工大学专业设置及培养要求,报考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当地英语口语加试并成绩合格。我校文理兼收专业及产品设计专业,双语课程使用英文教材。
3.凡报考北京化工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考生,除符合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1)身体健康,热爱体育事业,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两眼裸眼视力均不得低于4.7,年龄不超过22周岁(1992年9月1日以后出生),未婚;(2)教练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指市级以上优秀运动队的队员)可放宽到28周岁(1986年9月1日以后出生),婚否不限;(3)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肝功能不正常者,不予录取;(4)考生须通过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体育考试。
录取时,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均要求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体育类本科控制分数线。我校根据进档考生高考成绩、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等情况,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4.凡报考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考生,除符合报考普通高
等学校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1)除内蒙古自治区和重庆市考生外,考生须获得我校艺术类专业校考考试合格证和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艺术类统考合格证。(2)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原则上要求达到60分(150分制)或该科目总分的40%,其余单科成绩不做要求。
录取时,我校根据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考试成绩相加合成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不分文理,一起排队),参考英语成绩,择优录取。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重庆市的考生,取得本自治区或直辖市艺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后,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达到本自治区或直辖市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英语成绩原则上要求达到60分(150分制)或该科目总分的40%,其余单科成绩不做要求。录取时,我校将按照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不分文理,一起排队),参考英语成绩,择优录取。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属于教育部批准纳入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参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次录取,录取分数线不低于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该专业不设专业志愿级差,仅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理工类考生,录取时依据考生高考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该专业学生入学后不能转专业。
第十七条往届生和男女生比例
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录取;各专业录取均无男女比例限制。第十八条 入学后复查
1.新生入校后,我校统一进行新生复查工作。凡复查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2.定向录取新生,须在入学前与定向单位签订协议,注册前须与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就业协议书》。拒绝与定向单位及学校签订协议书者,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章 收费标准
第十九条 根据国家规定,2014年我校本科生各专业学费标准为:产品设计专业每学年10000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国内期间学费每学年50000元,国外期间按照外方大学国际生收费标准执行,其它专业每学年5000元;如果国家调整201
4年学费标准,将按新标准执行。住宿费标准:每学年1200元。
第五章 优秀生选拔
第二十条 入学新生可自愿参加综合性的能力测试,成绩优异的新生可成为优秀生。以下两类新生可免试推荐为优秀生候选对象:
1.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的学科竞赛获奖学生;2.对于招生计划大于10人的省份,高考成绩(含加分)为我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化工大学的理工类最高分新生。优秀生可以自主选择本科专业;可享受第一学期优秀生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生资格的本科生可优先被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并优先被推荐进入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
第六章 奖助学金
第二十一条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助学金机制。对于品学兼优学生,学校设有不同层次、类型和级别的奖学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设有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缓学杂费、校外机构资助等措施组成的相互补充、较为完善的经济资助体系。新生入学时设有“绿色通道”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由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科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4435706,64436198,64453226
传真电话:(010)64414824
招生网站:http://
电子邮箱: zsb@mail.buct.edu.cn
10.北京大学 篇十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898 as the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Being the first nation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 it was not only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but also the highest executive organ of educ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In May 1912, it changed its name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famous educationist and enlightenment thinker Yan Fu took up its first presidency.Mr.Cai Yuanpei, who was appointed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in Dec, 1916, implemented the scholarly principle of “Diversity, accommodation/inclusiveness, and freedom of thought” and helped transform Peking University into the best university in China in term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cultural influence.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000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After the nationwide readjustment/restructuring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1952, Peking University became a research-le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omprising departments of bo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此句按原文译则为:After…, Peking University became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focusing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bo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这样译完全译出了中文的意思,但英文显得滑稽:哪一所高校不以教学和研究为主呢?所以译文中强调了research-led)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while emphasiz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basic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applied, interdisciplinary and emerging sciences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by the country in its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April, 2000,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as merged into Peking University.Peking University has become a new type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such diverse branches of learning as natural sciences,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sciences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medicine and linguistic studies,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fostering talents, conducting scientific studies and serving the country’s modernization drive.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四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七人),12人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Peking University has all along maintained its traditions of “being patriotic, seeking progress, and embracing democracy and science”(“patriotism, progress, democracy and science”)and the spirit of “diligence, prudence/precision, factualism and innovation” in its scholarly pursuit.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Peking University has nurtured generations of talented people, making indispens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country’s prosperity.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mong the alumni of Peking University, 4 people have won the China’s National Top Priz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 people have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in the research of nuclear bombs, atomic bombs and man-made satellites.Nearly 500 people have been elected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In summary, teachers and graduates of Peking University have made foundation-laying and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in natur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edicine, engineering, national defense, and culture.北京大学现有普通本科学生14240人、硕士生8498人、博士生4234人,共有45个院系、271个研究所(中心)、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附属和教学医院;102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21个硕士点、199个博士点;81个全国重点学科、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数目,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现有藏书703万余册。
Peking University has an enrolment of 14, 240 undergraduates, 8,498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s and 4,234 doctoral candidates.It has 45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271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research centers, 16 national key laboratories, and 18 affiliated and teaching hospitals to its name.The University runs 102 specialti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4 specialties for Second Bachelor’s Degree candidates, 221 specialties for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s and 199 for doctoral candidates.It also has 81 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and 35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Peking University has more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s, doctoral tutors, and Cheung Kong Scholars than any other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It also boas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and laboratories among Chinese universities.With 7.03 million holdings, the library of Peking University is the largest of its kind in Asia.北京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在教学管理上,逐步推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提高了选修课的比例,建设了素质教育通选课,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修读辅修专业或双学士学位,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推荐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拥有17.5个国家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more solid grounding, less emphasis on specialty, individualized/tailored instructions and a diverse range of specialization in senior grades”, the University has vigorously carried out teaching reforms, practicing general education in lower grades and a wide-range specialized education in senior grad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creativity,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for further study.In terms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Peking University has steadily pursued the credit system based on optional courses.Under this system, the University has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optional courses and established general courses for the purpose of quality education.It also encourages students to select courses of other specialties, work on a minor specialty or get a second Bachelor’s degree.Those who get required credits are allowed to graduate early and model graduates are recommended to graduate school without taking part in entrance-exams to postgraduate programs.Peking University has 17.5 n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staff training bases, ensuring a steady supply of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随着教学科研经费的增加,北京大学的硬件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崭新的现代化理科教学楼群、亚洲高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和即将建成的文科教学楼群是北大新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群与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式建筑相映生辉,使美丽的燕园既古朴幽雅又不失现代气息。学生住宿条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校园网已经通达每一间学生宿舍,学生可以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去遨游知识的海洋,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With the increase in funds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 has seen great improvement in its teaching facilities.The brand-new modern Science Building complex, the biggest university library building in Asia and the Liberal Arts Building complex soon to be completed, are the new landmarks of Peking University, forming a pleasant contrast with the age-old royal garden-style buildings on campus, and giving the beautiful Yanyuan a look both modern and ancient.Accommodation for students has also been improved.With access to the university network, students can surf the web in a more relaxed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北京大学是国际性、开放性的大学,置身于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现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四千余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每年都有外国元首与政府首脑访问北大。2003年,耶鲁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莱顿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负责人访问我校,9位诺贝尔奖得主登上我校讲台,6位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莅临我校发表演讲。
Peking University is an open institution with a global vision.There are more than 4,000 overseas students from nearly one hundred countries studying here.Every year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from other countries pay visits to the University.The year 2003 saw presidents of Harvard, Tokyo University, Waseda University, among others, come to visit our university, 9 Nobel laureates and 6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give speeches on our campus.北大是校园文化最活跃的高校,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近百个,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社团已发展成为北大的品牌社团,其影响力走向社会。每年一度的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创业大赛、“挑战杯”学术论文竞赛、十佳歌手大奖赛、未名诗会已经成为北大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学校每年数百场高水平的公开演讲、学术报告更是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学科前沿、感受多元文化的阵地。
With about one hundred registered student societies, Peking University boasts the most vibrant campus culture.The influence of such famous student societies in Peking University as the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of Peking University, Loving Heart Society of PKU is going beyond the campus and being felt by the general public.Cultural festival, science festival, sports meet, pioneering competition, “Challenge Cup” thesis competition, Prize Contest for Ten Best Singers and Weiminghu Lake Poem Society have provided an excellent stage for students at Peking University to display their brilliance.And the several hundred high-level public speeches and academic lectures have given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a great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disciplinary frontiers and experience diverse cultures.“北大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不仅代表着优秀与才华,更代表着勤奋和责任。北大的传统渗透到每个北大人的血液里,鞭策每一个北大人不懈努力,为今日之北大与明日之中国而奋斗不息。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推荐阅读:
北京市通州区电力公司08-19
华北07-26
华北科技学院辅导员曹阳10-01
述职报告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1-05
华北科技学院创建安全科技特色的探讨06-15
华北地区贫困助学金申请书07-01
电力企业如何玩转电力市场?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