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力量

2024-06-12

抗日战争力量(14篇)

1.抗日战争力量 篇一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拥有5000灿烂历史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垂涎欲滴。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第一声炮声。然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残忍地实行“三光”政策。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胜利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正式向中国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六十六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青葱的参天大树,66年也可以让一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变成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六十六年前经历炮火洗礼的土地,今天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光彩。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考点点拨 篇二

1.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3)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例1.“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解析:本题以一段史料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同学们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等关键信息,就可以判断出材料描绘的是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本题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同学们对抗日战争史的理解、材料处理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正确解读题目材料,然后与教材知识相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再从中选取一个观点。观点必须正确且符合史实,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应史观进行分析、论证、说明。

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在此战役中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考点二 解放战争

1.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与国民党先后进行了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同时,在解放区也进行了经济斗争。

(1)政治斗争(1945.8—1946.6)。

①以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谈判是民主革命期间国共两党唯一的一次最高级别的谈判。

②参加1946年初国民党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一次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尝试。

(2)军事斗争,即三年内战(1946.6—1949.10)。

①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③战略决战: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④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3)经济斗争。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4)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6)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共的探索

(1)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2)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抗日战争)。

(3)从农村再到城市(解放战争)。

例3.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指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其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当时还不具备决战的条件,故可排除 B、C 两项。D 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排除。

3.抗日战争 篇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最伟大的事迹之一,它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自豪,但是还有一点要我们反省: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为什么会被日本欺负呢?日本的国土,比我们中国要小得多,人口也不过中国的三分之一,他们为什么要瞧不起我们呢?他们凭的是什么?他们凭的是武器装备的优良和国家的强盛与富饶,所以他们瞧不起中国,以至于那么多爱国者付出了生命和鲜血,他们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与和平利益呀!他们是伟大的,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发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抗日战争故事 篇四

日本侵华原因:日本出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中国资源和劳动力众多并且成本低廉,同时还打开了海外市场;日本进过明治维新后,虽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实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侵华。

抗日战争故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广西一个学生连在南宁莫陈村前线遭日军攻击后全部殉难,其中一名学生临死前在竹林中一竹干上刻上遗书:「终有一天将我们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富士山头」,日本的士兵崇敬烈士壮志,深受其豪气与爱国精神感动,将竹干锯下带回日本,设案供奉。五十五年,始由日人将竹林遗书原物呈献先台湾蒋公,国人始知学生军此一壮烈成仁事迹。

像常德会战~ 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

最惨的是淞沪会战~当时与日寇最战经验不足,采取死守方针~结果死伤30万国军

其中四行仓库战役~400名国军敢死队~掩护主力侧退~死守仓库!击毙日军数千人

一名童子军冒死潜入仓库送来了国旗~~可惜在插旗的时候,目标过大~壮烈牺牲~

而这座旗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天,在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边、街道上,数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见了四行仓库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在四周日军的‘太阳旗’包围中猎猎飘扬,显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夺目,人们脱帽、挥手致意,高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自忠将军~

他带头拿着砍刀杀入敌阵~只求一死~临死前写下遗书~我不死则国亡~我死则国生!日军一名士兵这样描述他的死:突然,从血泊中站起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他那威严的目光竟然使藤冈立即止步,惊愕地愣在那里。冲在后面的第三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打中了那军官的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拚尽全身力气猛然刺去,那军官的高大身躯终于轰然倒地。这时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

5.抗日战争 篇五

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我们一般将这场战争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因为战争时间约为八年,所以我们也把抗日战争称作八年抗战、或直接叫抗战,抗日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也就是77事变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以上呢就是抗日战争的主要经过

我们先了解一下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性格

今年3月3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1918年至1931年的日记 现在我们引用日记内容来给同学们介绍蒋介石的性格特征

从蒋介石的日记中总结了蒋性格上的五大毛病:“蒋介石在思想性格上有许多毛病,但是,又不断自我反省。每日、每周、每月都有反省记录。”少年时代的蒋介石非常淘气,青年时代的蒋介石则是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招妓、搞“三陪”(陪酒、陪打牌、陪宿)。

蒋介石性格上的五大坏毛病是好色、多疑、暴躁、任性、孤僻。蒋对这些毛病都有反省。比如他在街上看到了美女,当天的日记中就会出现这样的话:“见艳心动,记大过一次。”

蒋介石还是一个非常任性的人。孙中山派给他的任务,说不干就不干。比如孙中山想在福建建立革命根据地,派蒋介石去,没过几天,他就撂了挑子。访苏之后,蒋介石在船上写了游俄报告,本应马上到广州汇报工作,他却回到老家,后经孙中山和廖仲恺催促才到广州复命。

这样的性格会对蒋介石后来对日的做法有什么影响呢

许多人把东三省的沦陷怪罪于蒋介石,世间也广泛流传是蒋介石曾有一手谕给张学良,不让其抵抗。但张学良明确说过,“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可能要占领全中国,我想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借口扩大战事。我们采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最后不能杀不出血。杀到全中国来了,我们只能拼死一搏。”张学良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解释:“当时的中央不是蒋总统,是孙科。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承认那时判断错误。我下令不抵抗是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除了所谓“错估局势”,张学良还有不愿直说的原因,那就是东北军根本不是日本关东军的对手,如果抵抗就是全军覆没。包括张学良在内的中帼军阀们,都是靠部队多少而存在的,没有了东北军,就没有了张学良的地位。张学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因而下令不抵抗退回关内。

蒋介石不是不抗日是为抗日积蓄力量

东北失守之后,蒋介石不同意抗日的主张。但从蒋介石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是强烈的民族

主义份子。他真的不抗日吗?从台海两岸的史料都可以证实,蒋介石并不是不抗日,而是在抗日的战略时机上和张学良有严重分歧,蒋介石主张攘外必须安内这种政策主要出于两个考量: 一是当时中国虽结束了军阀割据,但政令难以统一,尤其是拱产谠不仅仍拥有军队,并割据陕北一方。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蒋对共产谠的本性有相当的了解,深知如果不铲除红军,它会利用抗日之机得以发展而后患无穷。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围剿哄军和共产谠,虽然前四次失败,但第五次获得成功,红军被迫进行所谓“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溃退。溃退到陕北的哄军仅剩下几万人,蒋介石多年的艰苦剿拱,终于有了眉目,他怎么让它功亏一篑呢。二是以当时中国的国力无法与日本匹敌,必须尽量争取时间,以储备力量。蒋中正深知两方的实力,如即此仓卒应战,只有自取败亡。蒋的策略是,尽量避免全面抗日的爆发,以争取时间组建更多师团,建造兵工企业,构筑能够对日作战的国家能力。这在国际上有先例,法国割两省给普鲁士,是由于实力悬殊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后来有实力再收回。1934年,蒋介石把为抗日而建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直属蒋直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大后方创建军工厂和重工业。但蒋中正为什么不把他的想法告诉群情激昂要求抗日的中国民众呢?因为如果作为当时中国领袖的蒋介石公开这种战略部署,等于告诉日本人,中国正卧薪尝胆,准备全面抗日,会刺激日本鹰派提前全面侵华。当时中国知识界对此保持清醒头脑的是胡适和他的弟子傅斯年等人,他们也赞同先做准备再抗战,但是其他国人不理解蒋介石

之后八年抗战卫国的历史事实已证明,蒋介石不仅坚定抗日,而且领导了整个抗战主要战场。其实在这场战争中206位将军战死疆场,陆军牺牲,失踪共321万1419人,海军舰艇全军覆没,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正是这群中帼军人保卫捍卫了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尊严!

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他的性格特征

毛泽东 ,他所创造的业绩至今无人可以媲美,我看他的辉煌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 有如此大的成就他的性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无论是见到毛泽东的外国人,还是跟随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挑战意识和造反心理.没有挑战,没有斗争,没有惊涛骇浪中的搏击,他的生活便索然无味,他的心理便感到寂寞,惆怅甚至躁动不安.这种性格张扬的表象,是他喜欢乱云飞渡,喜欢黑云压城,喜欢紧张氛围,喜欢株马厉兵,这种个性中及富理想主义,并对理想主义十分当真,经常用理想的标准来寻现实社会,一旦发现世间诸多事情皆不如意,与理想有很大差距,便想打破现实中的平衡,打碎现实中的成规,打碎现实中的秩序,并希望在破坏中建立理想的秩序.所以毛泽东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庸,和谐,不争,守成,世故圆滑等种种心理与现象多不赞同,甚至有些厌恶.他一直认为:“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条忽乃人生所喜.”

毛泽东的性格是多元的,多色调的,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具体的特征或精确的语言来抽象地概括.对毛泽东的性格只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偏到全.毛泽东是一位学者,博古通今,又像一位农民,平易朴实,他做事严肃认真,经常严厉逼人,令人生畏,却右十分幽默风趣,含蓄,和蔼,平易近人;他城府很深,精明,寡言,也很坦率,外露,让人觉得简单的一目了然.他很谦虚豁达,也很高傲,敏感,他很浪漫,有很务实,讲求功利,他很细致严谨,明察秋毫,又很出粗犷洒脱,不修边幅,他很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又经常忧悲忧患,他既有成就伟业的耐心,又有当机立断,决不丧失机会的魄力,他渴望挑战,不守成规,提倡造反,又同情弱者.我们看看毛泽东的性格对他后来有什么影响

1、战略判断。

首先,毛泽东看到了中日战争势必演变成世界性抗日战争。其次,他英明预见到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他坚决批判了抗日“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并科学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阶段。

2、抗日方略

毛泽东的抗日方略具体表现有十条:a、全国军队的总动员。B、全国人民的总动员。C、改革政治机构。D、抗日的外交。E、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F、国防教育。G、抗日的财经政策。N、建立民族统一战线。O、建立扩大敌后根据地。T、正面战场与侧翼战场相结合。

3、战术分析

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一切行动立于主动,灵活使用兵力,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相结合,一切行动要有计划性。山地游击战和有条件的运动战。毛泽东的战术思想,不论在红军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充满了辩证法,永远值得人们认真学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法宝。

4、反对绥靖主义,建立国际抗日统一战线

五、结论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日理万机,从事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导工作,他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相比的,毛泽东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灵魂、发动机和指路明灯。

可以断言,一些西方中心论者低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中国人民以找到了毛泽东指明的胜利道路,如果没有国际友人的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只不过是延长而已,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他的英名和业绩,将与日月同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与蒋的比较

虽然国民党对抗日作出不少贡献但我还是认为毛泽东的策略比蒋介石好

蒋介石力量:完全违背了持久战的理论与实践,将数百万中国军人布置于各地死战硬战,用血肉横飞阻拦日军侵略步伐的行为,除了大量消耗中国有生力量外,不但让日本侵略军得以更稳健的龟进方式侵掠中国大地,而且,还阻遏了“持久战”的最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国小兵少武器精良的日本侵略军迅速分散于中国大地,拉长其战略纵深,从而暴露出更多破绽,为中国抗日力量获取到更多,更快地各个击破,有效消耗其力量,拖垮其战力、侵略信心的作战机会发生可能性。

仅仅是“打不过就跑”本身,并不是主动性的诱敌深入,或者积极的调动敌人,只是盲目地配合敌人进攻和占领。因此,蒋介石力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为负,至少也为消极。

毛泽东力量:抗日救亡主力,八年艰苦卓绝抗战的中流砥柱,真正的抗日英雄,民族领袖。无论如何,我对在整个抗日救亡战争过程中任何力量和任何人当中,那些反对、破坏、打击、消灭日本侵略者的中国人,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6.在抗日战争岁月里 篇六

参加抗日工作

我15岁时,也就是在乎型关战役后的1937年10月2日,我亲眼看到八路军经过我们村来到河北平山县。他们是一二0师三五九旅王震委派刘道生和陈宗尧率教导队,一个警卫连,一个火线剧社,共300多人,统称“救亡战地工作服务团”,来平山县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1938年,我参加了抗日工作。我参加工作后大部分时间是做地下工作。1943年,我被组织上调到晋察冀边区二分区盂平县敌区工作。在敌区工作确实危险,一次在距盂县城5里远的西吉村,盂县城日伪军到村里来指名抓我,老百姓为了保护我,让我上房躲藏,才得以脱险。距盂县城20里的牛村是日伪二区驻地,日军筑有碉堡。我们在牛村发展了两名党员,一个名叫流锁子,一个名叫郭成本(牛村小学教员),他们经常送出日军情报。他们俩一方面应付日本人和汉奸,一方面和我们联系做抗日工作。一天晚上,他俩接我到牛村村公所开会,共有20多人,让我给他们讲话。我一个20岁的青年,真没有什么水平,就给他们说了些日军残害中国人民,我们八路军英勇打击日军,日军必败的话。这次我在牛村住了3天,头一天住流锁子家,第二天住在村长“希二”家,第三天住在姓李的财主家(脸上有麻子)。在村长“希二”家的第二天早晨,一个汉奸找村长要应差的毛驴,猛推门进到我住的屋内,他看是个陌生人,没说话出门走了。事后他问村长我是什么人,村长说:“是我女婿子。”那天中午我在村长家吃饭,正巧遇上盂县城日伪县政府的财政科长麻时元也来到村长家吃饭,吃的是油丝饼,做的非常好。敌对两家吃一锅饭,里院给我端,外院给他送,各吃各的,互不干涉,村长这个人胆大心细,实在能沉住气,应对日本汉奸潇洒自如,接待抗日同志心诚志坚,民族感情至高无上。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我再未和他见面,至今仍怀念他。

刘尚文死里逃生

刘尚文同志是盂平县六区区委宣传委员,孟县来麻河驿村人,他曾经埋地雷炸死了日军队长。1943年秋日军将他抓获。那天拂晓,我在距区委住地窑了门5华里的围沟村听到窑子门方向枪声大作,我意识到日军来了,等日军走后我急回窑子门,得知刘尚文被抓走了。人们猜测这次刘尚文同志可能凶多吉少,日军将刘尚文带到盂平县土塔村一个打谷场里,准备要砍他的头,在洋刀上倒了点水,就从刘尚文的后顶部砍去,在此生死关头,刘尚文本能地顺刀往下急爬,日军满以为洋刀落,鲜血流,头已断,就用场上的谷草盖在他的身上,扬长而去。这个过程被躲藏在对面土坡上的土塔村村长看得一清二楚。日军走后,刘尚文觉得手还能动,腿还能伸,意识到没有死,推开谷草,手扶脑袋,跑到张家山。后来人们用担架把他抬回窑子门,然后转到后方医院。刘尚文体壮,脖子粗,刀伤大而深,经医治痊愈。几十年过去了,他离休后在榆次市住,我俩电话常谈往事,十分惬意。不幸,2002年冬天他去世了,我失去一位老战友,可悲可泣。

活捉日本天皇的表弟铃木川三郎

我太行二分区派遣到阳泉市做地下工作的曹春兰同志,人称二姑娘,20多岁,穿旗袍,她既是阳泉地下党分支部书记,又是往返太原的秘密交通员。1945年1月15日,她从太原带回一个重要情报:后天凌晨将有一列挂有两节专用车厢的火车开往北平,车上坐有日军高级将领。我太行二分区武工大队长赵亨德(平定县人)接到情报后,立即率领4000多人赶赴阳泉火车站附近的西庄村,埋伏在两个炮台碉堡之间的铁路两侧,把铁路道轨搬掉。果然,17日凌晨,挂有专用车厢的列车驶入伏击圈,霎时间火车脱轨,赵亨德指挥部队猛打猛冲,全部消灭了列车上120多名日本兵,活捉了日伪山西教育厅的顾问、日本天皇的表弟、少将军团长铃木川三郎。赵亨德同志用手枪击毙了两个日本兵,但他被日本兵砍了一刀,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铃木川三郎被押送到太行,后又转送到延安,全国解放后,铃木还来信表示感谢。

我曾在1945年春去阳泉和曹春兰接过头,她安排我在阳泉住了七八天。这次去阳泉是晋察冀二分区地下党交通员王万俊领上我去的。他有“良民证”,出入敌区方便。我们俩沿盂县城到阳泉的公路往阳泉走,走到老爷山公路上,对面来了100多名日军,押着数十辆马车到盂县,他们对我们盘查很细,王万俊沉着应对,告诉日军我们是做买卖的。一路上几次遇到敌情;我当时是23岁不到的年轻人,我沉住气,坐在路边脱袜子消磨时间,佯装什么都不知道,日本兵、日伪警备队就从我面前走过去,就这样到了阳泉。

抗日英雄韩增丰

韩增丰,字光宇,河北省平山县北部山区湾子村人,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四组八大队中队长,平井获支队长,四分区八区队长。他从1937年11月至1943年11月参加过大小战斗300余次。1938年春,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被敌人封锁,老百姓缺盐、煤油、火柴等物资。韩增丰侦察到距石家庄西不远的获鹿县于底镇有敌人的盐库,便率一个连和民兵,在一天晚上先捉了哨兵,然后消灭了镇上的伪军,缴步枪30多支,食盐10000多斤,1小时结束战斗。

1938年12月25日,驻平山温塘的日军进攻我洪子店。韩增丰乘日军温塘据点空虚的机会,率领游击队化装成给“皇军”送慰劳品的老百姓,推着十几辆装有猪肉、白菜,活鸡、干柴等东西的独轮车,到了日军据点。日军哨兵见是慰劳队,放松检查。进入据点后,日本兵高兴地到车前围观,韩增丰示意动手,霎时间,队员们一鼓作气,击毙敌人三四十人。韩增丰用驳壳枪打死两个日兵,缴获步枪14支,放火烧了岗楼,1小时后撤走。进攻洪子店的日军急调数十骑兵回援,结果扑了空。

1939年冬,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平山县宅北村召开紧急会议,解决部队的棉衣问题。大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敌人手中夺取,时任四分区八区队长的韩增丰当场保证10天内搞到棉衣。他回来后立即开会安排部署。在分析情报后,他率一个连及民兵从九里山出发急行军40里,出其不意,偷袭石家庄西郊日军飞机场,将成捆的棉衣、棉絮运走,当石家庄日军赶来增援时,他带领队伍已经撤回。

1941年2月,军区调韩增丰到晋东北广灵县抗日,经调查广灵县城有个东炮台,驻日军一个中队百余人,中队长“毛驴”奸淫烧杀,凶狠残暴。韩增丰利用广灵城郊营村一个财主家娶媳妇的机会,通过地方党组织做通了财主家的工作,让财主邀请东炮台日军赴喜宴。娶亲那天,韩增丰带几十名队员乔妆改扮加入宾朋中间。到中午时分,日军“毛驴”队长率领几十名日本兵赴宴,他们把枪架在院中,入席饮酒。韩增丰示意时机已到,他首先击毙“毛驴”队长,其余几个日本兵想取枪顽抗,可是枪早已被我军战士们拿到手中,全部消灭了日本兵。我另一部分战士一鼓作气,消灭了东炮台的日军,放火烧了炮台。

1941年秋,韩增丰在井陉县赵家岭一带驻防,井陉城日本指挥官送来一张请帖,邀请韩增丰到贾庄饭瞎吃饭。大家都劝他不能去,但他还是带了两名警卫员去赴宴了。贾庄的日军戒备森严,害怕我军乘机而入,韩增丰昂首走进饭馆。日军官笑脸相迎,举杯劝酒,韩增丰大义凛然说:“先谈后吃。”日军官劝他若投降,把井陉城交给他。韩增丰说:“我是中国人,誓死不做亡国奴,你别来这一套,是英雄咱们战场亡见。”说完站起身来走出饭馆,回到部队驻地。3天后,日军集中平山城、井陉城的日兵分三路包围赵庄岭驻地。韩增丰得到情报后,留小部队诱敌深入,他带大部队转到外围,日军攻进赵庄岭后,遭到韩增丰部队的包围,日军见状仓皇突围。经一天战斗,韩增丰部击毙日本兵300余人,俘日伪军七八十人,缴小炮6门,轻重机枪七八挺,步枪100多支,骡马100多匹。事后日本司令官写信给韩增丰,称他是“韩猛子”,“战术高明,中国人的英雄”。

不幸的是,1943年11月,韩增丰在行唐县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晋察冀四分区召开追悼大会,追认他为分区战斗英雄,将他原籍湾子村改名为光字村。建国后,又将他的遗骨移葬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责编卢成)

7.抗日战争的故事 篇七

1944年7与,远征军强渡怒江.收复了滇西的大片土地.开始著名的松山大反攻.日军困兽犹斗.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坚固的明岗暗堡.发誓拼个鱼死网破.十多天过去,双方杀的天昏地暗,只见一队队的伤员抬下来,又见一支支的部队拉上去,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

7月27日清晨.坚守待命的116师36团2营1连接到紧急命令,要求这个连尽快抓紧时间吃饭,饭后许素奔赴火线,投入最后的生死决战,随着命令送过来,还有一批慰劳食品,猪肉,粉条,蘑菇,竹笋,高粱面......这个连队是随大部队从东北一路后撤,一直退到大西南来的,官兵清一色都是东北人,这些具有东北风味的食品,无疑让人一下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下炊事班可忙开了,当第一甑高粱窝窝头刚刚出笼,一个小个子兵冒着被蒸气烫伤的危险,抢先抓起一个窝窝头,放在鼻尖闻个不停,深情的祢吸来自黑土地的气息.....突然,“啪——————”一记响亮的耳光迎面甩开.打得小个子兵摔倒在地,窝窝头却仍稳稳的护在胸前.完好无损.这重重的一记耳光.只有连长才打得那么脆,这么狠,这么无情!顿时,一大群围在甑子边上的士兵不敢动了.一双双眼睛望着连长.目光中三分畏惧,七分愤怒.连长姓刘,嘴巴特别大,一顿能吃一个烧鸡,十几个矛头,弟兄们都叫他刘大嘴.眼看刘大嘴还想动手.火夫头老崔.赶紧站出来说丘脑感:“;连长.他还是个孩子......”这个小个子兵是部队从东北溃退时收留的,当时他还是个满脸稚气的学生,饿的奄奄一息.是老崔救活了他.刘大嘴还是狠狠的踢了小个子兵一脚.鹰一样的眼神咄咄逼人.骂道:“吃吃吃.就知道吃.他吗的,还有没有王法?”一个大个子兵忍无可忍.挺身而出.像是挑衅.又抓起一个窝窝头:“弟兄们,马上就要送命了,还怕个球!这生死决战,肯定有去无回,死定了!好几年没闻到高粱面的香味了.先吃饱了再说,死了也不能当个饿死鬼!”这大哥子兵的话说的在理,士兵们一听,纷纷动手,争抢窝窝头.“放回去!”刘大嘴一声怒喉.拨出了手枪.众人吓的连连后退.却见他朝天放了一枪.大喝一声:“全体集合!”

8.抗日战争事迹材料 篇八

早在皖南事变以前,已有新四军北上抗日先遣部队来到小成秀的家乡,发动群众抗击日军的侵略。小成秀的父亲是一位亦农亦教的私塾先生,看着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旧中国,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父亲毅然投身革命。那时的小成秀只有13岁,受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也开始加入到抗日工作中,常做些通知开会、送信站岗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记得父亲第一次将一张小字条交到小成秀的手上,对她千叮万嘱,让她一定把信亲手交到区里的高伯伯手中,如果遇到敌人,要镇定、沉着,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能让信落到敌人手里!小成秀想了想,把信藏在身上破棉袄的棉花里,又操起一只草篮子和一把小镰刀,这才准备出门,父亲一直在旁边观察着小成秀,这时赞许地对她说:“好!还真会动脑筋。”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树木还光秃秃的,一眼望过去,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小成秀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快要走到时,忽然发现一队日本鬼子正向着她这边走来!她顿时大吃一惊,一颗小心脏几乎跳出了胸膛!如果继续往前走,肯定要迎面遭遇鬼子,但这时如果向后撤,鬼子一定也看到她了,肯定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小成秀急中生智,就地弯下腰来,一边割草一边往野地深处撤,一边偷偷地关注着鬼子的动静,心里盘算着如果被鬼子注意到该怎么说,幸好鬼子并没在意一个在野地里割草的小孩子,咋咋呼呼地向南走了过去。

等鬼子一走远,小成秀便迅速走上大路,飞奔到区里将信交到了高伯伯手里,高伯伯接到小丫头的信,都有点不相信,他说:“你这个小鬼丫头真灵光,鬼子刚走你就把信送到了?好样的!”临走时高伯伯让小成秀不要把送信的事对外人说,一定要严守秘密,小成秀一边答应着,心里想:我早记住了,父亲已经不知道和我说过多少遍了。

1943年,小成秀家乡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鬼子为了进一步围剿我抗日根据地,从江南地区运来大批毛竹,在公路和河道两边,构筑了一条绵延数百里的竹篱笆,将整个如皋地区围了起来,每隔三五里路就修建一座碉堡,碉堡之间设立“检问所”,盘查过往行人,对我们的抗日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小成秀父亲已担任银杏乡乡长,上级要求他们焚烧竹篱笆,为抗日工作扫清障碍。

父亲给小成秀的任务是征集煤油。当时煤油还是很珍贵的东西,叫“洋油”,有钱也不容易买到。小成秀设法借到一只煤油箱,先把自己家的煤油一股脑全倒了进去,再到每家去讨取。老百姓听说是用煤油烧竹篱笆,都非常乐意捐献,许多人家甚至将仅剩的煤油灯里的油都捐献了出来。

到了上级约定火烧竹篱笆的那天晚上,小成秀和参加行动的人员,带着煤油和大捆的稻草,在军分区和县、区武装的保护下,来到他们负责的银杏乡境内范公堤的一段竹篱笆前,到达指定地点后,看到邻乡的行动人员也已到达,他们将稻草铺在篱笆上,再浇上煤油,只等着远处亮起火光信号,立即将稻草点燃!火借风势,很快燃起了冲天大火,蔓延百里的竹篱笆这时就像一条燃烧的火龙,他们兴奋的高喊:“打倒日本鬼子!我们胜利了!”深夜里,龟缩在据点里的鬼子不知道外面有多少武装,也不敢出来,只能躲在碉堡里漫无目的地打了几枪了事。当时日本鬼子从江南把毛竹运来很不容易,所以火烧竹篱笆之后,鬼子没有能力再构筑竹篱笆,他们的行动为加快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1年,为了抵御日寇的扫荡、清乡,上级党组织要求他们进行地形改造,就是将原来的交通要道挖断、将桥拆掉,阻止敌人的清乡行动。但是这样一来,自己队伍的行动也受到了影响,于是就采用架设临时桥的办法解决。可是建临时桥需要大量的木头,新四军经费有限,再加上任务急,时间紧,无法在短时间内采购到大量木头,在这种情况下,惟一的办法就是拆房取木。于是小成秀父亲召集家里人开会,要先拆自家房子,父亲说,“我是共产党干部,只有自己带头,老百姓的工作才好做。”

小成秀全家10口人赖以生存的唯一住所,现在说要拆掉,祖父气的胡子一翘一翘的,母亲看着6个孩子,在一旁暗暗流泪。看到这个情景,小成秀帮着父亲劝说家人:“爹和我都为抗日做事,他还是干部,日本鬼子打过来,抓不到我们也会把房子烧掉,与其让鬼子烧,不如现在拆了还能派上用场。”

9.抗日战争时期的孩子剧团 篇九

在难民收容所里组织孩子剧团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首先轰炸了闸北、沪东一带。当时党组织派吴新稼在沪东临青学校教书。临青学校是由我党领导的,师生的政治觉悟都较高,校内校外的抗日救亡工作都开展得较好。在日寇轰炸下,学校被迫停办,有些师生同群众一起逃到沪西英租界。有些穷学生无亲友可投,就住到英租界一所设在恩派亚电影院的难民收容所里。他们失去了父母,亲人和师长,但不消极,不悲伤。他们把仇恨集中在日本侵略者身上,在收容所里井井有条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为难民宣传抗战形势,鼓励大家不要害怕敌人,不做亡国奴,要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吴新稼特地到收容所去看他们。孩子们住在影院楼上最后几排座位上。那里光线幽暗,他们白天坐在地上,伏在椅子上读书写字,晚上就在地上或椅子上睡觉,生活这样艰苦,而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吴新稼把看望他们的情况很快向党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当时国难教育社党组织负责人之一的王洞若和其他领导方与严、陆维特听汇报后,十分重视,还把孩子们的文稿、日记要去看。他们看到这些小学、初中程度的孩子写出这样思想进步、文字顺畅的文章和日记很高兴。方、陆二同志还亲自给他们作了修改,并不断向文教界热情宣传孩子们的事迹。孩子们知道有许多“先生”关怀他们,很受鼓舞,学习、工作更加积极了。王洞若、方与严、陆维特的住处离收容所都不远。后来吴新稼就带孩子们直接去见他们,请他们修改文稿、日记,再借些书籍、杂志回去看。

王洞若认为,这些孩子很可爱,很有培养前途,可以把他们进一步组织起来,并决定由吴新稼直接去领导他们。经过大会小会讨论几次以后,决定组织一个“孩子剧团”,设干事会为领导机构,拟定了剧团宣言、剧团团歌和公约等。这一切,都请王洞若审定。

1937年9月3日,在恩派亚电影院难民收容所的二楼上召开了孩子剧团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孩子有30多人。大会通过了宣言、团歌和公约,选出许立明、傅承谟、张宗元、罗真理、张莺等为干事,吴新稼为干事长。从此,由我地下党领导的孩子剧团成立了。

孩子剧团在它的诞生地上海只活动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里,克服了服装、道具和演技方面的种种困难,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仁丹胡子》和《捉汉奸》等抗日剧,在上海人民心中留下了较深印象。

从上海到武汉

1937年11月初,上海沦陷,日寇追捕抗日分子。地下党员大都准备撤到延安或南方游击区去。王洞若要吴新稼也撤退。孩子剧团只好解散了。但是孩子们不愿解散,愿意继续在一起进行抗日救亡工作,表示不怕任何困难和危险。王、方等同志一再研究,认为这些孩子政治觉悟高,能吃苦耐劳,有培养前途,放弃不管是可惜的,让他们留在上海,还会遭受日寇、汉奸的迫害。最后决定孩子剧团也由长江西上去武汉,到武汉会合后,再商议以后的办法。

王洞若亲自选定19人,加上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介绍来的三人,共22人。其中大多数十四五岁,最小的只有8岁,吴新稼这个干事长年龄最大,当时是19岁。这就是孩子剧团出发时的阵容。选定路线是坐英国轮船到南通,再取道镇江、南京去武汉。地下党给孩子剧团筹集了300多元的路费。

从11月18日开始,孩子们分五批,化装成难民或者假托别人的子女,乘英轮离上海到南通。在南通集合后,正设法西上时,南通的群众和驻在那里的东北军一再要求孩子剧团为他们演出,盛情实在难却。当时估计国民党军队凭着长江南岸著名“江阴要塞”总能坚守个把月。于是住下来,在南通和天生港演出四五天,受到热烈欢迎。

想不到就在这几天里,长江南岸的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日本侵略军已经进抵江阴,从南通到南京的长江轮船已经停止航行。剧团只得由南通取道泰州到达扬州,想不到抵扬州后,日寇已经在进攻南京,只得再次改变计划向北绕行。剧团刚坐上木船,就被国民党的散兵赶上岸来。他们声称要封江,把木船扣押了,剧团只好步行北上。此时苏北已届严冬,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这些孩子虽然出身穷苦,可是一直生长在南方大城市,没有长途步行过,更没有经受过北方冬天的严寒,再加上路上还有散兵骚扰、盗贼出没,有时还要冒着敌人飞机的袭扰。只靠孩子们的两条腿能够安全到达武汉么?可是孩子们都很坦然,毫不畏惧。他们一个个穿戴好,把道具捆扎好,挑的挑、抬的抬,逆着朔风,顽强地前进了。这一路,经过了跋山涉水,好不容易走到了位于陇海铁路线上的运河车站。一位好心的铁路站长让他们坐进一辆装行李的车厢。这样,他们就乘着火车经过徐州,到达郑州。在郑州,经过休整、治病,剧团决定公演三天。

1938年1月初,当剧团乘坐的火车驶进汉口大智门车站时,就看见陆维特同志正在站台上等剧团全体人员。经过一个多月,奔走几千里,总算又见到党的领导了。陆维特把剧团带到汉口洪益巷培心小学里住下。

令人难忘的欢迎会

孩子剧团到达武汉后,很快就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重视。许多学校、机关和文化团体纷纷为孩子们召开座谈会和欢迎会。但是最使孩子们难忘的是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举行的欢迎会。这个欢迎会是由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战士吴志坚、张海清、彭桂生等主持的。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邓颖超、叶挺和郭沫若等都参加了。欢迎会是在一间大房子里举行的,几张长桌和许多板凳摆放整齐。桌上放了糖果、点心、瓜子和茶杯,墙上贴了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长征小战士从办事处门口把孩子们引到房里,一个个安排好,接着又是倒茶,又是请吃糖果,又是问长问短。邓颖超同志更是忙碌,一会儿安排小战士做这做那,一会儿让孩子们吃这吃那。大家都乐呵呵地像回到了家里。

欢迎会开始了。小战士们表演了在中央苏区和长征中跳过的水手舞等精彩节目,孩子剧团也演唱了几首歌,都受到热烈欢迎,特别是《团歌》和《流浪儿》的演唱,反应最强烈。《团歌》歌词中有“看我们一群小光棍,看我们一群小主人,我们生长在苦难里,我们生长在炮火下……孩子们站起来,站起来,在抗战的大时代,创造出我们的新世界。”《流浪儿》是《莲花落》曲调填写的,歌中唱道:“我们都是没家归的流浪儿,流落街头没饭吃!没饭吃!日本鬼子炸毁了我们的家,爸爸妈妈都被杀!都被杀!”歌声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周恩来同志悄悄走出门外,用手帕擦眼泪,过了一会又进来。郭沫若同志激动地说:“今天是我回国后真正最快乐的一天!”他表扬了孩子们以后说:“我不能再说了,再说我要流泪了。”许多领导同志都是又高兴又激动地讲了话。最后孩子们请周副主席讲话。周恩来同志高兴地站起来说:“好!我讲!”他先对长征小战士们说:“你们是参加了长征的,是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可是你们是和我们这些大人一道跑过来的,是我们这些大人保护着你们、抱着你们过来的。可是剧团的孩子呢,他们是一个大人也没有,完全是靠自己团结起来,在敌人的炮火下,在汉奸、流氓的迫害下,跑了几千里来到武汉的。你们要向他们学习哟!”接着,他称赞了孩子剧团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说:“我送你们‘救国、革命、创造’三种精神好吗?你们要一手打倒帝国主义,一手创造新中国!”孩子们热烈地鼓掌欢呼:“好!好!”

欢迎会结束后,大家到楼顶平台上照了几张相片,其中一张是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孩子们合影。可惜当时周恩来同志太忙,没有参加照相。最后,邓颖超、张晓梅同志安排卡车送孩子们回去。

粉碎国民党的“收编”阴谋

正当孩子们工作得热火朝天、各地少年儿童们纷纷向孩子剧团学习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对剧团活动十分仇视,终于命令武汉市党部出面“收编”孩子剧团。人人都明白,这哪里是收编,这分明是阴谋,是借收编之名,行扼杀之实。

这时,邓颖超又一次到儿童剧团来探望,吴新稼团长就把“收编”的事告诉她。她坚定地说:“不能去!要是到市党部去,还不知把你们折磨成什么样子呢。想办法应付他们,推辞掉!”那时,我党正努力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因此,不愿被“收编”,也不能公开对抗。根据邓颖超同志的意见,每当他们来催促时,就以工作太忙、病人多、孩子们想回上海等等为借口,应付着、拖延着。国民党纠缠了两个多月,也奈何剧团不得。

最后他们来硬的了。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市党部派来一个秘书,板着脸喊叫:“吴团长,昨天开了会,决定收编你们。明天上午8点钟接你们去市党部。你们好好准备一下!”说完就走,也不等回话。这是强迫收编啊!只有大半天的时间了,怎么办?剧团立即召开了干事会,要大家不要惊慌,工作暂时停止,把外出的人员找回来,等吴团长去找党的领导想办法。吴团长坐着江轮从汉中到武昌,又从武昌折回汉口,找到王洞若、阳翰生、郭沫若等同志请指示,他们都想不出好办法。郭沫若同志说:“你们还是到办事处去吧!”吴立即赶到办事处,见到邓颖超、秦邦宪、叶挺等同志。他们说:“还是等周恩来同志回来吧!”周恩来同志回来后,吴团长向他详细汇报了这些情况后,他站着沉思了一会,果断地对吴说:“你们去石灰窑,那里离武汉较近,有抗战演剧队一队、二队在那里,可以照顾你们。市党部8点钟派车来接,去石灰窑的船五六点钟开,来得及躲开他们。你们在那里安排好,一个月左右再回来。”吴团长得到这个指示后,立即回团告诉大家。当夜3时,剧团离开培心小学,5时多就坐上轮船了。

过了一个月左右,吴新稼去见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他们说:“好了!你们的问题解决了,你去见郭沫若先生吧。”吴新稼去到郭沫若家中。郭沫若高兴地说:“你们可以回来了,你把孩子们带回来吧!”吴新稼立即回石灰窑把大家带回汉口,仍旧住在培心小学里。一两天后,辛汉文同志穿着国民党上校军官服到孩子剧团来。他拿着陈诚写的条子,上面写着:“由沪来汉之孩子剧团着由本部收编。”吴立即跟着辛汉文到武昌,进入当时国共合作的代表机关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从此,孩子剧团在厅长郭沫若的关爱下,开始了新的战斗。

事后大家才知道,1938年2月间国民党强迫收编孩子剧团的时候,也是国民党被迫同意我党提出的改组军事委员会的时候。当时双方决定:由陈诚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任副部长;第一厅、第二厅厅长由国民党人担任,第三厅厅长由郭沫若担任。这个协议在两个月间就达成了,可是军事委员会的实际改组不可能在两个月间完毕。周恩来综观全局,料定孩子剧团只要躲过一个月左右,等军事委员会改组完毕,就可以名正言顺进入郭沫若主持的第三厅了。至于陈诚写的那个手札,是郭沫若要陈诚写的,因为第三厅管宣传工作,陈诚不便拒绝郭若沫这个要求。辛汉文穿起军装,又拿着陈诚的手札,不过是为了防止市党部来捣乱。就这样,国民党强收编孩子剧团的阴谋被完全粉碎了。

从此,孩子剧团随第三厅到衡山、长沙、桂林和四川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剧团正式编制为60人,由于时进时出,几年中约有100多人参加过孩子剧团。剧团先后演出过儿童独幕话剧《帮助我们的游击队》、儿童哑剧《不愿做奴隶的孩子们》和《炮火下》、《捉汉奸》、《复仇》、《法西斯丧钟响了》等抗战剧,受到公众的好评。“皖南事变”后,剧团在戏剧家石凌鹤的帮助下排演了《乐团进行曲》,揭露国统区儿童教养院虐待儿童的内幕。1942年,石凌鹤为剧团编写了六幕儿童话剧《猴儿大王》,由于剧情是反对投降、倒退、分裂和独裁政策的,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查禁。经过剧团的多次斗争、交涉,终于删去少量台词之后公演了。

10.对抗日战争的感悟 篇十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曲满浸悲伤与凄怆的哀歌。其间,中国人民饱尝了法西斯势力的非人侵略和残暴的强盗行径。中国国土不全,主权不满,经济、政治、文化,无不遭到严重的摧残。然而中华儿女怎能让侵略者肆意乱为,他们时刻在做着抵抗和反击,抗日战争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其间,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不仅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开始发动侵华战争,短短四个月,便肆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中国共产党立刻号召人民武装反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了与日本侵略军艰苦卓绝的局部抗战。随后,全国工人、学生和各界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然而此时,国民党方面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指导思想,对共产党进行了残酷迫害。危机时期,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扣留蒋介石,控制西安,协助中共中央实现了“逼蒋抗日”的方针,而后国内和平初步实现,进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并在世界的东方吹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号角。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9月,蒋介石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作了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因为国内形势在此时相当复杂,所以国共两党也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方面从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一条片面抗战路线,坚持国民党***,反对发动人民大众和全民族的人民战争。共产党则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实现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但国共都有抗日目标,都愿维护民族利益,故而也形成了以国民党正面御敌,共产党敌后扰敌的两个战场。在此期间,国民党先后进行了平津、晋北、淞沪、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些战役中许多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士兵为国殒身,表现了强烈的抗战和爱国热情。共产党在敌后全面侵扰,炸机场、毁弹药,使敌军力量不断减弱。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屡屡胜利更体现了共产党军队的灵活与英勇。在抗日战争进行中我党屡次面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干扰和阻拦,但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和我党具有远瞻性的先进分子的不懈努力下,我党的思想和目标才得以统一。但国民党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屈辱卖国行径随即暴露,他们大肆制造反共摩擦、支持和鼓舞反共活动,使我党处境危噩。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时局的好转,促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与国民党反共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我们认识到了共产党最大的敌人不是国民党,而是日本侵略者。虽然敌后战场中国军民死伤惨重,但依旧坚持联合抗日的政策,给了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从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不断趋好。苏联已转入全面反攻,给德军以重创。英法联军登陆西西里岛,击败意大利。1944年,英美联军又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反法形势一片大

好,中国各解放区也依次拉开反攻,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此时,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经济、政治、军事问题相继而至。在国统区内,民怨高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悄然而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争取民主的斗争。他们反对专制,宣扬民主,力讨国民党損民权、违民意的种种行径。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而国民党却不予理睬,依旧坚持反共政策,并鼓动美国介入支持国民党反共。于是,中国内战危机进一步加深。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然而,作为战胜国,中国却没有得到战胜国可以得到的好处。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大连港、旅顺、千岛群岛几经易手,但终不为中国所有。中国与苏联共营的两条铁路的所属权也都转到了苏联。中国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忽视和侵扰。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令世界赞颂。抗日战争无疑使中国承受了难以计量的破坏,八年的炮火对本来就贫穷落后的中国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但是,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提炼,百年受辱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抗战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正是这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国何以取得抗战的胜利,两个不可忽视的通则就是团结协作和坚持必胜的信念。团结才能生力量,合作才能出智慧。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将维护团结合作视为关乎民族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许多事实表明,团结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受到各种挑战。从统一战线内部来

说,国共摩擦不断,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常有发生。从外部环境来看,日本帝国主义的分裂破坏、亲日派和汉奸的引诱唆使、投降主义的思想影响,都是对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的挑衅。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实践看,帝国主义和一切敌对势力,害怕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团结。精神团结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可靠保障。坚定必胜信念在抗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日本气势汹汹,以“闪电战”的方式侵入我国领土时,各种混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信念等方面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比较典型的倾向有两种,其一是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即“速胜论”;其二是亡国的悲观论调,即中国“必亡论”。前者易使人产生轻敌思想,后者易使人产生妥协倾向。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就会解除人们的精神武装,使战争遭受失败。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毛泽东从分析抗日战争双方特点入手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然遭到最后的失败,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这一必胜信念在中国军民心中扎下了深根,伴随着抗战中每一个前进的脚步不断击溃敌人。他统一了全党和全国革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人民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和力量保证。

然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结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高兴和欣喜,更多的则是教训和经验。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之所以屡屡受挫、难以控制局面,是因为其没有争取到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屡次迁就国民党,致使战争中共产党军队伤亡惨重。第二,要认识到切实组建和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它关系

到中国抗战力量能不能结合起来,以最强的实力给与侵略者以反击。然而,国民党的独断和唯我意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屡遭破坏,使中国军民饱受战争折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实现。第三,要注重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必须全面的联合和发动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第四,要积极的借助和利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大力争取国际援助,尽量孤立日本,加速抗战胜利的进程。

抗日战争结束至今已六十余年,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旧深远。首先,我们要全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他人肆意践踏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第二,在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家间问题和分歧时,我们要尽量在平等基础上以对话、磋商和谈判的方式进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搞好团结,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中起来,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第四,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发扬抗战时期不畏艰难坎坷,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回眸抗日战争,也许我们眼里饱含泪水。但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段中华民族史的伤痕,更是激励和促进我们民族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支撑整个中国浴火重生、栉风沐雨而依旧巍峨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竭动力!

11.泰州抗日战争的感想 篇十一

回顾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泰州地区在其中也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那个年代也曾涌现出一大批的革命英雄烈士,深深的影响了我们下一代。

1940年1月15日,日军山崎部队由汉奸许大寿带引,在炮火掩护下,从龙窝口南首登陆,侵占口岸,炮击刁铺,与友军李明扬驻刁铺丁聚堂部队形成对峙。对峙期间,日军轰炸机多次对刁家铺、寺巷口、泰州城进行轰炸,造成房屋被毁,军民伤亡。之后陈毅以日军偷袭口岸制造惨案为契机,于1939年12月进泰州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二李”联手抗日。此次会谈使李明扬增强了民族感。但是可惜的是虽然在陈毅的带领和我军的坚持下赢得了几场战争的胜利。不久后日伪军乘虚侵占黄桥。2月13日,泰州鲁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7000余人,在“曲线救国”的遮掩下,宣布投敌。2月15日,刁家铺、寺巷口一线沦陷,李长江被汪伪委任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明扬坚持民族气节率部1000余人,撤离泰州,至里下河一带继续抗日。对李长江的倒行逆施,新四军军部发出讨伐令,粟裕率一、二、三旅于2月17日西进,经过三天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从东西两侧向泰州进攻。21日,新四军主动撤出,泰州复陷敌手。随后,颜秀五的伪24师占领刁家铺,蔡鑫元的伪19师占领永安洲,并在马甸、徐家桥安下据点。同时修筑兴龙公路(泰兴至龙窝口),对我抗日游击区进行分割封锁。我区敌后抗日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为了应对当时的斗争形势,大家在发展党组织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普遍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各种群众组织,如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为了改善农民生活,提高抗战情绪,我区于1941年秋,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同时扩大统一战线动员一切爱国人士抗日救国。从1941年2月李长江投敌、泰州沦陷至1944年11月,我区军民与日伪进行了近四年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抗日斗争的大好形势。我区除口岸龙窝驻有等待受降的日军部队和龟缩据点的伪军外,全境获得光复。

当然不仅是我们地区看日战争的胜利,革命英雄们也带给了当时的人们精神的鼓舞,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根思。他也是出生于贫苦的家庭,也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当他的家人被资本主义家杀害时他就打算为他的家人报仇。正是因为他的不放弃、勇敢的精神,他参加了新四军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次作战中,他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大功一次,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现在乡还是以他的姓名命名的,这着实是无上的荣誉啊!

12.抗日战争中的“全民财政” 篇十二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日开战之初两国的财经状况。中国此时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就业占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占到80%以上,而日本已经进入工业国行列,农业就业占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只有46%左右。1937年虽然中国的GDP为2960.43亿元,比日本的1630.17亿元高出55%,但是从人均GDP看,日本达到2315元,是中国580元的4倍(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以1990年国际元折算)。再从财政状况看,日本1937年财政收入为2914470千円(日本货币单位),折合成美元为145723.5万美元;中国为559百万元法币,折合成美元为16770万元;日本是中国的8.7倍。如果从人均财政收入看,日本是中国的60多倍。日本财政收入高于支出,结余205313千円,而中国财政赤字达到1532百万元,是当年财政收入的2.7倍。从军费支出看,中国1937年的军费支出虽然占到总支出的66.4%,但是日本是中国的4倍。

从晚清甲午之战以来,中国和日本的财力就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况。1895年清廷甲午之战失败,签署《马关条约》,对日赔款高达2万万两白银,此后又有所谓3千万两“赎辽费”。2.3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3倍,清政府竭尽国力还债还不够,只能向外国大借外债,而列强苛刻的贷款条件给中国系上了更坚实的绳索,中国一步步走向民穷财尽的境地,陷入濒临灭亡的边缘。中国巨额的赔款则大大充实了日本财政,赔偿金的80%作为了军备扩充资金,不仅缓解了军费支出的压力,而且极大充实了日本军事力量,到1937年,日本陆军人数是中国的2倍,军舰吨位是中国的30倍,战斗机数量是中国的9倍。中国的赔款也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了国力。

日本此后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的每一次侵略都意味着中国财力的减少和日本财力的增加。从战前十年看,日本财政收入始终高于支出,结余最高的年份达到477535千円,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30%。而中国财政赤字却持续攀升,从1927年的7350万元增长到1937年的6亿元,增长了7倍多。

战争爆发后,中国大片国土先后陷入敌手,特别是东南富庶地区的陷落对财政影响巨大。日本财力持续增长,得以“以战养战”,而中国大后方都是原来经济落后地区,财源几近枯竭。在战争期间,日本人均GDP除了战争的最后一年略有下降外,是逐年上涨的,前两年的涨幅还达到5.79%、14.97%,此后才逐步变缓。中国则是持续下滑。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战争期间,日本财政收入始终大于支出,结余占支出的比重最高达到12%,最低也在5%以上,而中国却是赤字绝对额持续攀升,赤字占支出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最高的年份甚至接近90%。

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财经状况,中国又是通过什么维持战时财政,最终赢得持久战的胜利的呢?应该是“全民抗战”下的“全民财政”,是广大人民竭尽全力赢粮景从,延续了抗战财政的生命力。百年来的民族屈辱激发起了最大民气,将维系国族血脉作为了自己的当然使命。

从抗战伊始,广大人民就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用各种方式竭力支持抗战。人民捐献成了抗战财政的重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收到的各界捐款为3.6万元,1938年为197.4万元,1939年为60.4万元,1940年为550.6万元。而边区这四年的财政收入分别是52.6万元、90.8万元、660.3万元、973.1万元,当时边区的税收收入不过几万元,各界捐款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从抗日将士的回忆中经常能感受到人民为抗战捐献的热情,在开赴战场的每一站都是人山人海,鼓掌欢送,高呼口号为之壮行,慰劳将士的饼干、糖果、罐头食品、香烟等物,络绎不绝。在中华大地,一次次掀起捐献慰军热潮。1943年的四川“献金运动”遍及全川,献金高达6亿。一群乞丐将各人多年讨来的2250元捐献了出来,内迁的国立十七中学的学生绝食一天捐款1万元,沪县全县师生把绝食两天的伙食钱捐献出来,这一幕幕场景令人感动。当时的《大公报》社论写道:“他们的献金是自动的,无条件的,拿出钱来而不要任何报偿,不似纳税之出于义务,购债之多少带有投资意味,他们在无条件地出钱或变卖衣物之后,精神上引为无上安慰,深感献金报国的无上光荣。民心之可爱,民心之可用,在这次献金运动中充分表现出来。”

后方广大民族地区也一再掀起捐献救国的高潮。新疆人民于1938年10月17日成立抗战捐献委员会,为了让前线官兵穿上过冬衣服,在全疆范围内募捐23万元,送往抗日前线。1943年开展的“一县一机运动”,全疆共捐飞机144架。新疆各地捐献也都很踊跃,若羌县各界群众集体1938年捐献300只羊、80头牛、32峰骆驼、1万余两银子、50余两黄金。柯坪县各族人民在1938年捐银2498两,1939年又捐了60万两银子。广大文艺工作者也多次发起义演,将收入捐献前线。以走高空钢丝谋生的阿西木阿吉的全部演出收入除了留下一点生活费外,其余的都捐献给了前线。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共愤,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也纷纷为抗战捐献,形成了同仇敌忾、共同御敌的全民族抗战局面。抗战爆发后,各国华侨纷纷成立“筹款总会”、“救济总会”等组织抗日捐款。1939年国民政府全年战费18亿元,而当年华侨的捐款和侨汇就有13.3亿元。抗战后期,国家财政日益紧促,侨胞们更发起“月捐运动”,把每月收入的1/4固定寄回国内,让捐款成为国家经常性收入。据国民政府财政部资料统计,抗战8年,华侨捐款共达13.2亿元,购买救国公债11亿元。国民政府第一期发行救国公债5亿元,海颓劝腿瞎毫税胧陨稀1940年,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收到海外侨胞捐款30余万元。

除了捐献金钱财物,中国人民还为抗战无偿供给了大量劳力,参与修筑工事、运送物资、修建机场。1938年,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将海外侨胞和各国人民支援中国的抗战物质运回国,中国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开辟了滇缅公路。公路沿线地形极为复杂,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工程极为艰巨,20万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昼夜奋战,劈山凿岩,硬是用纯人力开凿了3292孔涵洞,架起了536座桥梁,仅八个月就开通了这条全长960多公里的公路,创造了世界修路史上的奇迹。在日军占领越南后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抗战期间,广大的民营企业家也无私地投入到抗战中,毁家纾国。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物资屯集宜昌,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主动承担起这一运送物资的重任,集中全部船只昼夜抢运,在日机狂轰滥炸下,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10余万吨屯集物资和大量各类人员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中,民生公司被炸沉船舶16艘,牺牲员工百余人,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正是这种全民投入和巨大牺牲,弥补了战时国家财力的不足,为赢得这场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不屈的精神为抗日战争注入了无限的力量,凝聚起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七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启迪后人具有很大意义。中华民族只要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必然能实现民族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纪念胜利,就是要激发民心,自强不息。

13.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篇十三

董存瑞: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八女投江:“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14.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篇十四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小英雄——嘎子,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

 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

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上一篇:人大财务管理复习下一篇:卫生监督所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