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2024-11-13

中医内科实习小结(共11篇)

1.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篇一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病。

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如: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头痛,急性脊髓炎,麻醉意外性脑瘫,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咯血查因,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硬化,脾肿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这些疾病中我初步学会了怎样用药,初步懂的了其临床表现,能够基本掌握一般知识要领.实习了一段时间,我还学会了处理各种的人际关系。科室里面,医生和护士的关系,医生和医生之间的关系,医生和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下级医生和上级医生的关系。。最大的体会就是低调——别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三人行,必有我师’,上级医生当然不用说,护士老师也相当棒。今天又有一个闭式引流,我去给水封瓶装生理盐水。钳子很不好使,那个金属的盖子怎么也打不开,护士老师上来几下就开了,真是帅呆了;病人也非常值得尊敬,需要我们的关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疾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理论学习后的临床实践我才刚刚起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这段学习的日子,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些就是我第一次临床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也是我一生中的体会。

2.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篇二

1 高血压病

1.1 在药物治疗上增添一新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ARB) 类, 临床上常用的有科素亚、海捷亚等。此类新药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发挥降压作用, 可较血管紧张转换酶 (ACE) Ⅰ类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适应证与ACEⅠ类相同, 但不引起咳嗽副反应。ARB类降压作用平稳, 可与大多数降压药合用 (包括ACEⅠ类) 。因此, ARB类是较好的新一类降压药, 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

1.2 增加了一项降压目标

对普遍高血压患者 (包括老年人) , 应把血压降到140/90 mm Hg以下。对中青年患者 (<60岁)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 应使血压降至130/85 mm Hg以下。

1.3 作了较大修改的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截至第四版教材, 高血压诊断标准均为成人高血压为收缩压 (SBp) ≥160 mm 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5 mm Hg, 正常成人血压为SBp≤140 mm Hg, DBp≤90 mm Hg, 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的称为临界高血压。而在第五版以后, 明确指出我国采用当前国际上统一的标准, 即SBp≥140mmHg和 (或) DBp≥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临界高血压”这一概念已不再使用。提出了几个有关血压的新概念及高血压的分级 (以往是分期, 没有分级) [2], 见表1。并明确指出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必须是在非药物状态下, 安静状态下 (至少安坐30分钟以上) , 两次或两次以上非同日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

1.4 小结

为何作出上述修订, 教材上并没提到。笔者认为, 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线性关系。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值降低, 目的是更好地降低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 作出这样的修订显然更加科学, 更有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消化性溃疡

2.1 增添了消化性溃疡的几种特殊类型

在第三版只提到“球部溃疡”和“幽门溃疡”两种, 于第四版添加了“巨大溃疡”, 第五版又添加了3种: (1) 无症状性溃疡; (2)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3) 复合性溃疡[1~3]。

2.2 变动较大的内容是病因和治疗方面

从第五版开始, 将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认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并大笔墨地叙述其致病机理及相关临床实践证据。因此, 在治疗上也作了较大调整, 强调根除HP。药物上要常规加用两种抗生素, 疗程及治疗策略完全不一样[3]。第三版提到的治疗主要依赖抗酸药和抗胆碱药。第四版认为先要区分HP感染阳性还是阴性。如果阳性, 给制酸剂的同时选用一种抗生素。制酸药对十二指肠溃疡 (DU) 疗程的为4~6周, 对胃溃疡 (GU) 延长至8~12周。抗生素以两周为一疗程, 如第一疗程后仍有复发, 可加用一疗程。制酸剂与粘膜防护剂交替服用。如HP仍阳性, 再改用三联疗法, 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PPI) 或次枸橼酸胶体铋剂 (CBS) +阿莫西林+甲硝唑) 。对HP阴性者, 只用一种制酸药, DU疗程4~6周, GU为8~12周。反复发作者长期给维持量, 疗程至于一年者多用H2受体拮抗剂 (H2RA) 来维持。从第五版开始治疗方案截然不同。不管何种溃疡, 都使用一种PPI或一种胶体铋剂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或四环素) 、甲硝唑 (或替硝唑) 3种抗生素中的两种组成三联疗法 (见表2) 。

表2的剂量分两次服, 疗程7天。如对甲硝唑耐药, 可改用呋喃唑酮200 mg/d (分两次服) 。初次治疗失败, 可用PPI+胶体铋剂+两种抗菌药的四联疗法。治疗完成后4周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或14C—UBT) 。

2.3 小结

目前, 国际已对HP相关性溃疡的处理达成共识。即不论溃疡初发或复发, 不论活动或静止, 不论有无并发症史, 均应抗HP治疗。临床实践已证明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依据有: (1) 根除HP而无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的治疗方案可使溃疡有效愈合; (2) 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所谓难治性溃疡, 在有效根除HP治疗后得到痊愈; (3) 应用高疗效抗HP治疗一周, 随后不再给予抗溃疡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 溃疡的愈合率高于或等于应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药连续治疗4~6周的愈合率。

3 糖尿病

3.1 第三、四版教材主要在诊断标准和分型方面作了较大修改

糖尿病主要分两型, 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或称Ⅰ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或称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 如有糖尿病症状, 若随机血糖≥11.1 mmol/L和 (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7.8 mmol/L, 可诊断糖尿病。如随机血糖<7.8 mmol/L及FPG<5.6 mmol/L, 可排除糖尿病; (2) 如结果可疑 (血糖值在上述两者之间) , 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若2小时血浆葡萄糖 (2hPG) ≥11.1 mmol/L, 可诊断糖尿病, 如<7.8 mmol/L可排除糖尿病, 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 (3) 如无糖尿病症状, 除上述两项标准外, 尚需另加一项标准以确定诊断, 即口服葡萄糖后一小时血糖也≥11.1 mmol/L或另一次OGTT的2hPG≥11.1 mmol/L或另一次FPG≥7.8 mmol/L,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此相同[1~2]。

3.2 第五、六版教材关于糖尿病分型的主要修改点

(1) 取消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的医学术语; (2) 保留1、2型糖尿病的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 不用罗马数字; (3) 保留妊娠期糖尿病 (GDM) ; (4) 糖耐量减低 (IGT) 不作为一个亚型, 而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5) 取消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新的分类法建议主要将糖尿病分成四大类型, 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修改如下:FPG 3.9~6.0 mmol/L为正常, 6.1~6.9 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FG) , ≥7.0mmol/L考虑为糖尿病。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的摄入。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将IFG的界限修订为5.6~6.9 mmol/L。OGTT中2hPG<7.7 mmol/L为正常, 7.8~11.1 mmol/L为IGT, ≥11.1 mmol/L考虑为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FPG≥7.0 mmol/L或OGTT中2hPG≥11.1 mmol/L。症状不典型者, 需另一天复测核实。不主张作第三次OGTT。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3~4]。

3.3 小结

关于糖尿病的病因 (相关因素) 、发病机制和疾病发展史、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均与旧教材基本相同, 但内容写得更具体更详细。在诊断标准上, 旧版教材是依据1985年WHO糖尿病 (DM) 研究组工作会议而规定的。新版教材是以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提出的关于修改DM诊断和分类标准的建议为依据的。新的诊断标准将FPG≥7.8 mmol/L下调至FPG≥7.0 mmol/l。经过讨论, 1999年10月我国DM学会决定采纳新的诊断标准。

3结语

教材内容的更新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性质、饮食习惯等的不断改变。许多系统疾病的病种, 病原菌菌群都随之逐渐变化。如80年代之前, 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先心病、慢性肺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肌炎。90年代以来, 因物质丰富、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减少等以致体重超标、高脂血症逐渐增多, 高血压、冠心病跃居首位。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感染得到较好控制, 风心病的发病率则逐年下降。另外, 又逐渐出现一些新的病种, 如急诊科常在半夜收到一些在酒吧吃“摇头丸”或喝啤酒过多所至的麻醉药品中毒及酒精中毒的病例。在心血管内科则有更年期妇女主诉胸闷胸痛, 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酷似冠心病, 给予冠脉造影结果冠脉管壁光滑完整看不到有粥样硬化, 最后只能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可见, 医学教育不能一直使用同一版教材。否则, 所教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毕业刚到临床工作就发现所学的知识已经过时。应该实事求是大胆突破教科书的框架, 及时关注医学最新动向。不断学习、熟悉最新的教材内容及新的诊治方案, 在教学中不断地作出适时调整[5]。

参考文献

[1]李振宇.内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2]陈灏珠.《内科学》第四版简介[J].医学研究通讯, 2001, 30 (10) :27.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内科实习教学经验总结及问题浅谈 篇三

【关键词】内科学;临床实习;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61-02

自2008年起,作为平凉医学专科学院、甘肃省卫生学校临床实习医院,我院先后接受临床实习学生共300多人次。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我们严格按照医院教学规章制度和学校所发实习手册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就我们内科教学活动作一总结,对于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以利于今后不断改进。

1 教学经验总结

1.1 教学活动安排 分院内、教研室及教研组3种。院内每月讲课1次,定于月末;教研室每月1次讲课,定于月末周五上午十点,每月2次教学查房,2次教学病例讨论,分别为周三上午十点;教研组每月2次教学讲课,4次教学查房及4次教学病例讨论,时间由教研组自定。

1.2 学生入科教育 实习学生入科后,首先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为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进行入科教育,重点进行科室及业务简介,严格重申劳动纪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使得实习学生懂得临床医疗工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要主动热情,要以病人为中心,要有协作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1.3 临床教学活动实施 首先,要求实习生按时参加院内及教研室教学活动,实行严格的点到制度,与学生实习成绩挂钩;其次,教研组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如上述),具体由带教老师实施,科室主任进行监督,并与老师工作量、绩效工资、职称评审挂钩。

我消化内科具体教学工作除上述外,借助现代化医疗设备和教学设备,同时结合消化科特点进行。比如胃镜操作、特殊胃肠镜图片,典型病例等的讲授。

1.4 学生出科考核 从德、能、勤、纪、劳多方面考核。业务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出科室前至少书写完整病历2份,由带教老师认真批阅,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基础知识考试,基本操作考查,达标后才能出科。

经过4年的实践,通过实习学生消息回馈和学生所在学校的消息回馈,我院的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得到了实习学生和所在学校的一致好评,受到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表彰,今年,我院有幸成为了甘肃省中医学院临床实习医院,此点,就是我们成功的有力证据。

2 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方面

2.1.1 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特殊学科,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亲身的体验,许多问题无法理解和解决。认真的临床实习和终身学习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面临就业择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实习不安心,请假前去面试;部分学生准备考研,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对于临床实习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偏科,喜欢的科室多呆,不喜欢的少呆,甚者不去。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实习效果不明显,实习成绩不理想。

2.1.2 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部分学生以为考上大学就已经鲤鱼跃过了龙门,以后高枕无忧了,在学校期间就未能认真扎实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造成实习期间困难重重;

2.1.3 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不能紧密结合 部分学生虽然书本知识学的很扎实,但不能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解能力有限,动手能力较差。

2.2 教师方面

2.2.1 重临床,轻教学 带教老师既是临床医生,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加之社会压力大,部分带教老师只注重对病人的精心救治,不重视对带教学生的管理和教导,学生只是走马观花,人云亦云,没能达到实习目的。

2.2.2 重实践,轻理论 部分带教老师不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带教学生时以经验教学为主,教学质量不高。

2.3 教学资源方面 典型病例不足,以往病例和来自于媒体的资源缺乏实践性;部分患者不愿实习医师检查,认为主管医师不负责任;

2.4 教学时间安排与临床工作方面有时存在冲突 院内、教研室、教研组活动多,带教老师偏少,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医疗工作,双重工作有时难以解决,组织协调方面有一定不足。

3 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探讨

3.1 首先加强带教老师素质的培养 为人师表者首先要有师德,为医者要有医德,作为医生的老师,二者必须兼备;注重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重视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同时加强教学、科研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培训、学习、进修,不断的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达到提高临床教学工作的目的。

3.2 继续实行绩效考核办法 将已经实行的学生成绩与教师工作量、绩效工资、职称评审挂钩工作持续推行下去,使得每一位带教老师都做到认真负责,即对学生负责,又对自己负責,同时使得实习学生得益。

3.3 加强实习学生的劳动纪律管理 归根到底,学生还是学生,只要严格管理,还是能够收到效果的,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管理,促进临床教学工作;

3.4 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带教老师要细心、耐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多提问题。鼓励学生在基础操作上多下功夫,在病例讨论中踊跃发言,在讲课时自己多搜集资料,或者学生讲,老师听,等等。

3.5 正确处理医疗与教学的矛盾 作为医院,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只有病人得到了及时、妥善的救治,才有其他可言,所以,学生会理解医生的辛苦,学生吃住在医院,教学活动随时都可进行,点点滴滴的教育随时教学,可以在下班后,甚至夜班时间进行。只要学生用心,老师用意。

3.6 加强与学生所在医学院校的沟通 对于学生的心态、行为、学习情况、实习情况随时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做到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3.7 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和设备 医院从教学设备器材等硬件上不断改进,比如购进模拟人体;带教老师不断收集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呼吸内科实习小结 篇四

明天在呼吸内科仍有一天见习的时间,但按要求,需要学生先写小结再由老师写评语签字,所以只好提前一天写这份小结。这周是暑假里第一次来内科见习,与外科大不相同的是,内科查房时间要比外科长很多,查的也更加仔细。时常还要分析诊断是否有误,可能会是什么疾病,该如何鉴别诊断等问题。查房前,我并没有好好去熟悉本组的病例,以致查房时往往一头雾水,十分被动。贴化验单,为尽快完成任务,也往往是没头没脑地贴,没有仔细查看指标分析病情。在今后的见习甚至是实习的时候仍需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把自己假想成住院医,关注病人,分析病情,尽可能地通过实实在在的病例学到更多临床知识。在呼吸科,自然不能放过练习听诊的机会,听了几个病例,较典型较明显的还是可以听出来,要想有进一步提高仍需继续努力练习。每天下午上课,听老师分析科室里的病例,讲解相关知识,还是能获益不少。第一天因为感冒请假,没能听到黄主任的课,颇感遗憾。总体感觉在一个科室所待时间过短,并不能很好地动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多的东西仍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5.肾内科实习知识小结(最终版) 篇五

1.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定义

系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轻型者仅有焦虑不安,头痛,可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脉压增宽和心率减缓等颅内高压症状;中等程度者可有肌阵挛、震颤、定向力障碍、嗜睡等症状;重型者可表现为癫痫样发作、昏迷,甚至死亡。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被认为主要是因血液内潴留,代谢产物清除过快,脑脊液中溶质(以尿素为突出)浓度下降相对缓慢,形成浓度阶差,导致水分向颅内转移,产生以脑水肿、颅内高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此又称尿素转移假说。又因酸血症被迅速纠正,使血中PCO2相应上升,后者可迅速弥散入脑脊液,而HCO3-移动却相对缓慢,造成血中酸中毒被纠正的同时反而加重了脑中酸中毒,后者亦可加重脑水肿。此外,还有葡萄糖转移、渗透浓度等多项假说。临床上本综合征多见于刚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严重氮质血症与酸中毒者。本症应与高血压脑病、硬脑膜腔下血肿、脑血管意外、透析高钙血症及硬水综合征等鉴别。对发生者可用高渗溶液静注和对症治疗,严重者应停止透析并及时给予生命支持措施。

2.硝酸甘油针剂的使用方法

硝酸甘油制剂是一种通过扩张静脉、动脉血管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可以通过扩张静脉、动脉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供等减少心肌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脏对氧的供需矛盾来治疗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硝酸甘油针剂的使用常规就是从10ug/min开始输入,每5 min监测生命体征,如果血压、心率稳定则再增加剂量为20 ug/min,5 min后测生命体征仍然稳定再增加到30 ug/min,依次进行直达治疗剂量。

3.钾离子在人体的分布、吸收与排泄

在不同组织中钾含量分布有明显差异,肌肉70%,皮肤及皮下占10%,红细胞占6%~ 7%,骨骼占6%,脑组织占4% ~5% ;从细胞内外看,98% 在细胞内,胞外占2%。钾的摄人吸收与排泄:人体钾主要来源于食物,在一般膳食条件下每日可摄人3~5g钾,足 够代谢需要。其排泄途径有:经肾排泄占85%(每升尿排钾30~40mg),钾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近曲小管全部吸收,又在远曲小管分泌并与钠交换排出;经肠道排泄10% ;其余以汗液排出,每日排钾总量40~100mmol/L。

4.血液的组成及生成(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血尿床诊断思路

出现血尿一般都是泌尿系的血管受到损伤,故能引起泌尿系血管损伤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血尿。

(1)肾脏及尿路疾病

①炎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统结核、泌尿系统霉菌感染等。

②结石: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结石,当结石移动时划破尿路上皮,即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继发感染。大块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③肿瘤:泌尿系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或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泌尿道时均可引起血尿发生④外伤:是指暴力伤及泌尿系统

⑤药物刺激:如磺胺、酚、汞、铅、砷中毒,大量输注甘露醇、甘油等

⑥先天畸形:多囊肾,先天性肾小球基底膜超薄,肾炎。

胡桃夹现象,该病是血管先天畸形引起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挤

压,引起顽固性镜下血尿称胡桃夹现象。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而左肾静脉须穿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注入下腔静脉。正常时此角45°~60°,若先天性此角过小或被肠系膜脂肪、肿大淋巴结、腹膜充填均可引起胡桃夹现象。诊断主要靠CT、B超、肾静脉造影检查。治疗须手术矫正。

(2)全身性疾病

①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过敏性紫癫、血友病、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②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③感染性疾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丝虫病、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等④心血管病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栓塞、肾静脉血栓形成⑤内分泌代谢疾病:痛风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3)邻近器官疾病:子宫、阴道或直肠的肿瘤侵及尿路

6.年轻患者的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及病理特征

青少年的肾病综合征类型常见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病理特征:光镜下可见弥漫性肾小膜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是本病的特征,当系膜病变进展时,可出现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免疫荧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IgM沉积,伴或不伴有C3沉积;以IgG、C3沉积为主;仅C3沉积;免疫病理阴性。电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重症病例尚可见节段性系膜插入,肾小球基底膜基本正常。

7.血液净化疗法

血液净化是指用人工的方法清楚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有害物质,从而解除一些临床病症的致病原因,终止或减缓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一系列治疗方法。常用的两种方法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该两种方法均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某些患者,选择其中的某种方式可能更为合适。

8.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

(1)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有以下优点:

①腹膜透析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较小,即使在高龄的心脏病患者中,一般也不会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引起低血压或加重心脏缺血。

②腹膜透析患者以较少的降压药可获得更好的控制血压的效果;可以更安全、更好地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免疫系统的干扰相对少;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机会少;通过腹腔内投入胰岛素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和方便。

③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较血透少。

④腹透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逊于血液透析,但腹透能持续缓慢24小时在体内不断进行,因此清除总量不低,且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楚优于血液透析。

⑤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对于居住地远离透析中心和住在养老院的患者,腹膜透析较血液透析更为便利。腹透的医疗费用相对较低。

(2)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腹膜是一具有半渗透性能的生物膜,具有弥散、渗透、分泌和吸收功能。腹膜透析即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将配制的透析液灌入腹膜腔,根据腹膜两侧溶质浓度的不同,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弥散作用),而水分则从渗透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移动(渗透作用),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电解质被清除至透析液侧被排出体外。如此间歇或持续地更换透析液,可达到清除体内聚积的代谢物质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目的。

(3)腹膜透析指征:

①慢性肾脏疾病达到第5期时【估算的GFR﹤15ml/(min?1.73m2)】,一般就应该开始透析治

疗。对于合并顽固性液体潴留、反复发生高钾血症、与尿毒症有关的营养不良、尿毒症神经病变等患者,虽未达第5期,也应该实施肾脏替代治疗。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尿毒症患者应放宽透析指征,在GFR﹤15~20ml/min时就应该施行。②抢救重症药物中毒无血液灌流装置时。③急性肾衰竭非高分解代谢型等。

(4)腹膜透析的相对禁忌症

①腹腔内有新植入物者,或存在腹腔内脏外商,或腹部大手术早期,或结肠造瘘或粪瘘;②腹膜漏:腹腔内液体漏到皮下组织、阴道或直肠,增加感染危险,膈肌漏则可引起呼吸困难;③腹腔内恶性肿瘤,尤伴腹膜转移或腹膜癌病者;④有进展性肺部疾患或复发性气胸,或严重肺部病变伴肺功能不全者。⑤合并炎症性或缺血性肠病者,或反复发作的憩室炎患者,因肠道微生物穿过黏膜引发腹腔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故不宜腹透。⑥腹壁或皮肤有感染灶者,可能由于接触或穿过感染部位导致透析管出口处、隧道或腹腔感染;⑦腹腔存在机械缺陷者,如外科无法修补的腹部疝、腹裂等;⑧妊娠;⑨严重的腰骶椎间盘疾病患者。

存在下列情况时,也不宜进行腹透:①腹膜功能丧失或广泛腹腔粘连,使腹腔血流量显著降低,有效腹膜透析面积减少和通透性降低,可能导致腹膜透析不充分和腹膜透析失败。②严重营养不良者,伤口愈合困难,且不能耐受腹膜透析所致的蛋白质的丢失。③过度瘦小、不能忍受所需透析液量者;或身材过大不能获得充分透析者。④有精神、神经疾病的患者,精确运动较差,手、眼不能协调,或对透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正确判断和解决的患者,均不宜进行腹透治疗。

(5)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①机械性并发症

1)腹痛:发生原因有关注或排出液体速度过快,透析管放置过深,透析液高渗或温度过低、过高,或透析液PH过低,腹膜炎等。尤其需要排除腹膜腔内脏病变。

2)引流不畅:早期多为单向阻塞。若在发生腹膜炎之后则多为透析管移位或管腔被纤维蛋白、血凝块或脓栓等物阻塞或肠粘连等以前你。可分别采取更换体位、轻压腹部或稍移动导管方向。

3)血性透出液:常见于手术止血不彻底,或有损伤致少量渗血、导管头部损伤腹腔脏器表面血管乙级少量女性患者月经期。

4)透析液渗漏

②代谢并发症

1)水过多和肺水肿

2)高张性脱水及反应性低血糖

3)低蛋白血症:腹膜透析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丢失较多,因此每日饮食中至少供给生物效价高的蛋白质50~60g。

4)低钾血症:腹膜液不含钾,每日通过腹膜清除钾20mmol/L左右,因此,长期不能进食、呕吐和腹泻病例,非常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③腹膜炎:是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

9.肾穿刺适应证是什么?

(1)原发性肾脏病:a、急性肾炎综合征:当肾功能急剧恶化或疑急进性肾炎时应尽早穿刺;按急性肾炎治疗2~3月病情无好转时,也应行肾活检检查。b、原发性肾病综合征。c、无症状性血尿:异型红细胞血尿临床诊断不清时。d、无症状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1g/天,诊断不清时。

(2)继发性或遗传性肾脏病:当临床怀疑而无法确诊时;或临床已确诊,但肾脏病理对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时,应行肾穿刺。

(3)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无法确定其病因时应及时穿刺(包括慢性肾脏病人肾功能急剧恶化时)。

(4)移植肾:肾功能明显减退原因不明时;严重排异反应决定是否切除移植肾时;怀疑原有肾脏病在移植肾中复发时,均应行肾穿刺。

10.哪些患者不宜作肾穿刺?

1)绝对禁忌征有:

明显出血倾向;

重度高血压;

孤立肾;

终末期固缩肾;

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

2)相对禁忌征:

活动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脓肿或肾周围脓肿;

肾肿瘤或肾动脉瘤;

多囊肾或肾脏大囊肿;

肾脏位置过高(深吸气肾下极也不达十二肋下)或游走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过度肥胖;

重度腹水。

11.肾穿刺有哪些并发症?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误穿其它脏器。

12.什么情况下需行静脉肾盂造影?其禁忌有哪些?

静脉肾盂造影即将有机碘注入静脉内,经肾排泄。造影剂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系统,最后排入肾盏、肾盂使之显影。此方法不但可显示肾盏、肾盂及输尿管、膀胱的解剖形态,而且可了解两肾的排泄功能。当临床怀疑肾脏感染性疾病(如肾结核、慢性肾盂肾炎)损伤肾脏,使肾盂、肾盏破坏变形甚至导致肾功能下降,应行静脉肾盂造影。另外,因外科性血尿疑泌尿系结石、肿瘤时应行此项检查。

肾功能严重受损,及严重的肝脏、心血管疾患为本法的禁忌症,应慎重。

13.为什么血尿病人需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尿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判断血尿的来源,对明确病因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从形态上观察尿中红细胞,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1)均一型:尿红细胞外形、大小基本正常,提示血尿是非肾小球疾病引起,多见于肾肿瘤、肾结核、肾外伤及泌尿系结石,又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外科性血尿。

(2)多形型: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多样,或呈面包圈状,或呈葫芦状,大小不等,有破碎的红细胞,提示血尿是肾小球疾病引起,多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及继发性肾炎,又称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内科性血尿(80%以上异形)。

6.内科轮转小结 篇六

内分泌科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和甲亢了。糖尿病分一型和二型,一型以胰岛B细胞缺乏为特征,胰岛素分泌不足。二型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为主要特征,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和双胍类有效,最常见的还是二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根据每天五个点的血糖值我学会了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长效甘精胰岛素,短效门冬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和50R,还有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患者有时候血糖波动很大,和饮食运动有很大关系,最头疼的就是不忌口。

甲亢的发病率也很高,T3T4升高,TSH下降,高代谢状态,多汗,体重下降明显。主要药物就是甲巯咪唑,作用于甲状腺的酶类,控制T3T4的释放。一般都有心动过速症状,使用普萘洛尔控制心率。

痛风也是常见疾病,高尿酸和嘌呤代谢异常,主要药物就是别嘌醇片,痛风患者关节有红肿变化,按压疼痛明显。肾功能尿酸水平升高明显。饮食方面注意海鲜和动物内脏的摄入,肉类的摄入也要减少。

其实内分泌是个最婆妈的科,病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特别是吃喝,也是查房的重点,中国是个糖尿病的大国,也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还有很多研究和任务要去完成,愿所有患者都能控制好血糖,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呼吸科

在呼吸科查房过程中,上级医师会对某些疾病的要点进行讲解。有新病人时,他们会认真修正我所写的病历,第二天查房时还会讲解一下他们的诊断思路,这让我从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呼吸科碰到的病种较多,有气胸、胸腔积液、copd、哮喘、肺炎等,通过书写病历病程和体格检查,对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慢慢地学会开医嘱了,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心内科

心内科最起码要知道心衰的概念,怎么诊断心衰,心衰怎么治疗,常用那些药,知道高血压,怎么劝导病人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我还记得我出科时候就说就写的,即劝导病人服药的重要性:忘记吃饭了也不能把药给忘记了。同事在这几个月当中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知道怎么辨别,关键发生室速时,怎么除颤。查房的进程中,上级医生会对某些疾病重点进行讲解,分析他们对疾病的诊断思路及与相干疾病的辨别与辨别诊断。让我独自结束当日病程记录,对付新病人的病历,上级医生会当真帮我指出此中存在的不对和漏失落的处所,严厉的教导,渐渐让我进步本身的临床脑筋。

神经内科

7.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篇七

1 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带教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内容不足

在中医院校, 神经病学内容隶属于西医内科学, 即使是最新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西医内科学》 (第九版) , 也只纳入了“急性脑血管意外”、“癫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个病种, 教学内容严重不足。

1.2 学生中西医基础知识薄弱

神经病学疾病的诊断正确与否, 依赖于对神经系统解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而中医院校的本科生由于神经系统解剖知识与技能缺乏, 使他们对神经病学中特有的定位诊断方式难以掌握, 而对于神经系统中医方面的临床思辨常局限于书本上的固定分型, 殊不知临床证型千变万化、病性错综复杂。另外, 学生辨证常习惯“从舌脉”辨证、套证型, 而忽视了对患者症状的辨析。

1.3 以教师为主体和以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临床带教方式不适合神经内科

既往传统的带教、考核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 如在入科考核、教学查房、小讲课、出科考核中, 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掌握, 即使是临床带教, 也是以带教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 再加上现在医学生普遍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所以在实习毕业考核或者在规培医生入神经内科接受培训时发现, 他们连神经内科最基本的体检技能和定位能力都没有掌握, 更不要谈神经内科的诊断思维能力了, 如体检无顺序、手法姿势错误、对阳性体征视而不见以及对临床意义不理解等。正是由于存在着上述的种种原因, 自2014年始, 龙华医院神经内科本科实习带教从既往的以带教教师为主体、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实习生为主体、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为主的带教模式。

2 分阶段考核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2.1 准备阶段

在入科第1天的入科宣教中, 告知实习生1个月内的考核内容, 分发考核表、评判标准, 师生共同确定考核时间, 严格遵守, 不可更改。

2.2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是床边问诊、神经内科体检、中医的辨证分析3个部分。 (1) 问诊考核以提炼主诉、围绕主诉进行现病史的询问为主, 并注意是否涵盖了中医症状特点; (2) 神经内科体检内容以表格的形式逐项列出并逐项记录, 包括十二对颅神经、四肢肌力、四肢肌张力、深浅感觉、腱反射、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共济运动。科室的公共电脑里存档了一套标准的神经内科体检视频录像, 以便学生自行学习; (3) 中医临床辨证技能考核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的要求, 在学生完成问诊、体检后, 针对患者疾病病因、病位 (涉及的相关脏腑) 、病性、病情、病机、治法、代表方、药物逐项记录完成。

考核记录以表格的形式出现, 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不要遗漏体检的项目, 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检顺序和中医辨证思维习惯。

2.3 考核方式

由学生自行挑选自己所管床位的患者, 要求患者的诊断是明确的, 病情相对简单。带教教师对实习生逐个进行考核, 其余学生在旁观摩, 并让观摩的学生注意被考核学生在问诊、体检过程中有无遗漏、错误之处, 考核结束后, 学生之间需互相指出错误之处, 使学生对临床技能做到手到、眼到、心到。

考核分别在入科的第一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完成, 3次考核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 入科初期以熟悉为主, 入科中期以熟练为标准, 出科前要求准确、正确。

2.4 讲评

所有学生完成床边考核后, 带教教师对学生的问诊、体检以及考核卷中的体检、中医辨证记录进行统一评阅。指出问诊中的不足之处, 纠正学生在体检过程中的手法错误, 同时对每位实习生考评卷的体检记录和中医辨证记录逐条进行分析、讲解, 整个过程以师生问答形式展开。

3 效果

经过1年12批40位本科实习生的带教我们发现, 以分阶段考核临床技能方式开展临床带教后, 每批学生前后3次临床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准确度逐渐提高, 问诊的条理性也逐渐清晰。另外, 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 既能通过体检发现异常, 又能指出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在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面, 学生逐渐摒弃了既往仅凭舌脉辨证的陋习, 而是按照望、闻、问、切的顺序提供辨证依据。这说明学生通过分阶段、多次的考核, 已经逐步形成了神经内科的临床思维和中医辨证思维能力。

4 讨论

4.1 分阶段考核的意义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在每个科室仅有1个月的实习时间, 在这短短的1个月时间内, 是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课堂理论知识, 还是借助临床真实的病例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提高, 这是我们临床带教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 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 完成一次中、西医诊断思维的实训, 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更扎实;另外, 虽然考核方式是同一种, 但是在不同阶段, 以不同的标准去要求, 实习生的收获和临床感悟是不同的, 所以分阶段考核可以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反复强化的临床教学效果。

4.2 列表式的考评记录卷有利于养成医学生规范的医学思维

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去。然而经过多年的临床带教我们发现, 因为种种原因, 现在的临床实习生最欠缺的就是临床技能, 即问诊技能、体检技能以及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技能。所以, 我们将这3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设计成列表式, 目的是培养学生无论在体检方面还是在中医的辨证诊断思维方面, 逐步养成规范的临床思维习惯。

4.3 集中考核、现场讲评、反馈有利于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 并及时纠正错误

一组学生在同一天内进行考核, 其余学生在旁观摩, 并相互指出不足, 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观察到他人不足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带教教师现场对每位实习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讲评、反馈, 使学生的错误及时得以纠正, 并得到正确的指导。

4.4 事先告知式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入科后要经历3次考核, 入科第一天宣教时, 师生共同制订了考核的时间、考核的形式、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标准, 所以学生为了能圆满完成考核任务, 都能主动学习。

4.5 考核案例的挑选有利于加强医患交流

我们的3次考核是以实习生所管床位的患者为对象, 由学生自己决定, 所以他们必须要直接和患者去交流, 希望能得到患者的配合。在这半年的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 学生每次去完成考核时, 患者都非常配合, 甚至在被考核学生表现出紧张慌乱时, 患者都会出言安慰。更让我们感动的是, 每次考试结束我们集体向患者表示感谢时, 他们也会向我们表示感谢, 感谢我们能全面地给他进行一次体检。所以我们在每次考核讲评结束时, 都希望学生能对患者心存感激, 没有他们, 我们的医学技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在实习期间, 实习生对自己所管床位的患者十分关心, 无意中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

8.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带教总结体会 篇八

【摘要】临床实习是每一个医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并结合的过程,更是临床实习是实习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心血管内科是内科学中的重中之重、并且专科性强,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临床工作中对实习医生带教的几点体会,从而更好地完成心血管内科实习,打牢临床基础,为将来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实习医生 问题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8-01

内科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中心血管内科是的重点和难点,但实习时间比较短,大多教学医院都只有3-4周,而此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临床内科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对掌握疾病的诊治有很大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员。本文根据自己担任教学秘书时的几年带教经验,总结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具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实习生方面

首先,理论知识不扎实和参差不齐:内科学的内容多、范围广,要让同学们在短短的一年内掌握所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同时,成绩的好坏以及学习的认真程度决定了每个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同。其次,目标不明确: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犹豫于考研和工作的抉择中,想两手抓往往两手都抓不好,从而忽视了实习的重要性。再次,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同学学习被动、求知欲望不强,不主动观察病人,学习也常常是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也一定程度上打击老师的带教积极性,更有少部分同学直接选择性放弃实习。第四,心态未摆正:部分学生往往认为实习就是“打杂”,总是干琐碎的事情觉得没意思,导致小事不想做,大事或重要事做不了[1]。

2.管理层面和带教老师方面

首先,管理层面、也就是临床部与带教老师,即上、下级在针对实习同学的要求和纪律上,不能形成“默契”,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关系背景,给带教老师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专业的特殊性和医疗环境的影响:由于心内科常常病情重且变化快、以及近来医疗环境相对紧张,导致实习同学在科室缺少沟通、操作的机会,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积极性。再次,带教老师不规范和工作繁忙: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带教方法参差不齐,以及工作量繁重,没有足够精力对实习生进行比较规范的指导[2];最后,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技巧,部分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进而不能很好的带动实习同学的积极性。

二、如何改进上述问题

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是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过程,更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合格医学人员的方法。但近年来对实习医生的感觉是一届比一届差,所以改进临床实习治疗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改进方法如下: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古人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3]。”医德的培养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潮流,它是判断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先决条件。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在带教过程中,除了学习《执业医师法》等相关卫生法规,提高实习医生的法律意识,依法行医和执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外,带教老师还要以身作则,注意平时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2]。

2.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在实习生管理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并按其执行,尤其是临床部与带教老师之间要达成一致,不能出现带教老师按纪律严格要求学生,而学生通过所谓的“关系”而减免对他的纪律约束,让相应纪律形同虚设,必须避免此现象的出现。

3.实习同学自身要有紧迫感,要知道毕业后自己的身份就是医生了,面对的是生命,所以必须利用好实习这一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4.目标明确:尤其在考研和就业上,就个人的经验而言,两者并不冲突,考研中西医综合是大头,如果西医综合能考到200分左右,那考研根本就没有难度!目前西综更侧重于临床,所以在内科实习中,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病例分析题帮助极大。

5.摆正心态: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习过程就是一点一滴积累临床经验、现在的每一位医生,都是你们这样过来的,甚至过得比你们都苦。所以,实习同学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主动,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6.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老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活课本,同时带教教师及时了解新动态和指南不仅是对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带教过程中与时俱进,提高对本学科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指导科研有很大帮助[4]。

7.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的普遍现象是初到临床时有较高的热情,但随时间这种积极性明显降低,所以这时老师需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首先,实习生无临床经验,对知识仅限于书本,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临床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可通过病例分析,帮助学生捋顺临床思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然后应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诊断[5]。其次,方法上可通过教学查房、操作培训、小讲座、出科考试等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我在教学中还增加了小讲座互动,通过分组指定知识点,让各组在出科前进行相互PK,让同学们主动参与进来,既增加了各组的协作能力,调动了积极性,增加了医学生的自信,促进去主动学习,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

三、总结

综上所诉,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重要过程[7]。带教老师相当于将来医生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决定一个实习医生的走向,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医学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更需要实习生、带教老师和临床部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震,周琦,张宇.我国医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6):76-77.

[2]张晶,陈春红,郭靖,孟欢.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生带教方法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1514-1515.

[3]王新霞.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10):74-75.

[4]胡文胜.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06):39-40.

[5]管睿,惠宁,徐明娟.如何在临床带教中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05):934-935.

[6]陆耀红,张锋,李萍,王道珍,邹扬.临床思维训练软件用于内科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8):75-76.

9.《中医基础理论》小结 篇九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11.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2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那个表的内容必须全部牢记!)

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6.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

8.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9.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10.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11.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12.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13.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故其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4.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15.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16.心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17.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18.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19.心为阳脏、火脏。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3 1.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与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方面。

3.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5.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6.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为运化精微,一为运化水液。

7.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8.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9.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③调畅情志活动;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10.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11.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12.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13.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14.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15.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16.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7.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18.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19.脾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20.五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器官,也称为“形体”。具体联系是: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21.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22.“五志”分属于五脏。即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五志虽分属于五脏,而统领五志者为心。

23.五脏化五液。具体联系是: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4

1.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水谷,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特性,故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2.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的决断作用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等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间的协调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喜润恶燥。所谓喜润恶燥,是指胃中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中津液充足,方能维持其受纳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

4.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盛和化物,二是分别清浊。

5.“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6.有的医家称三焦为分布于胸腹腔、包容五脏六腑之“大府”,并因其大而称为“孤府”。

7.三焦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三焦的生理功能是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

9.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活动,主管精神意识和主管感觉运动。但中医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因而就将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尤其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这是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畅情志、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

10.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11.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与妊娠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12.在五脏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13.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4.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15.人体之气是通过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故称: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16.气的功能:①推动与调控作用;②温煦与凉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中介作用。

17.人体之气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传递信息的载体。

18.宗气,又名大气。宗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积聚于胸中(心肺),故称胸中为“气海”,又名“膻中”。

19.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温养心脉,以维持其运行气血的功能。称为贯心脉以行气血。二是温养肺和呼吸道,以维持其呼吸和发声的功能。称为出喉咙而司呼吸。

20.卫气的功能有三:即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即是对卫气功能的概括。

21.一般地说,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着滋润作用的,总称为津;性状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着濡养作用的,总称为液。

22.津液代谢过程,以脾、肺、肾三脏的功能为主。而肾对脾与肺在津液代谢方面的功能又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说肾主水,即能主持水液代谢。

23.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滋润和濡养作用;②化生血液,调节血液浓度;③运输废物。

24.中医学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属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称为“五神脏”。

25.气与血的关系,通常概括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包括: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为气母。

26.气与津液之间关系,包括: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④津能生气;⑤津能载气。

27.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8.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29.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30.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则从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阴经。从而形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

3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①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

②头面部位:则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③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

④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32.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和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手足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手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手足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手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相为表里的经脉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如手太阴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属大肠而络肺;足少阴属肾络膀胱,足太阳属膀胱络肾等。

33.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其次序是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并依次为:经鼻翼旁流注于足阳明胃经,经足大趾端流注于足太阴脾经,经心中流注于手少阴心经,经小指端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经目内眦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经足小趾端流注于足少阴肾经,经胸中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经无名指端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经目外眦流注于足少阳胆经,经足大趾流注于足厥阴肝经,经肺中则流注于手太阴肺经,完成一个循环。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5 1.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

①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正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而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予以补充。

③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奇恒之腑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2.督脉称“阳脉之海”。任脉称“任主胞胎”。冲脉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3.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4.十二经别,是从十二正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内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经别的特点:一是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二是其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三是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一并注入阳经,成为一“合”,共为“六合”。

5.经别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别络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6.经筋的特点:其循行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布散于胸背而终于头身。多呈向心性循行。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7.经络的生理功能:

①沟通联系作用;②运输渗灌作用;③感应传导作用;④调节机能平衡。

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

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

1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③暑多挟湿。

1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湿性重浊;②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③湿性黏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13.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耗气伤津;③火易生风动血;④火易致肿疡。

14.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15.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16.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①直接伤及内脏;②影响脏腑气机;③多发为情志病证;④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17.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8.“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19.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一是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或夜间痛甚;二是肿块,外伤于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痛;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成癥积,按之痞块,固定不移;三是出血,血色多呈紫暗,并伴有血块;四是色紫暗,久瘀可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等症;五是肌肤甲错,或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20.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2.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①环境;②体质;③精神状态。

23.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如“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

24.合病与并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

25.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26.实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邪抗争,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而有余的证候表现。

27.虚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气、血、津液等的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邪斗争难以出现较为剧烈的反应,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证候表现。

28.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表现: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胖嫩而苔润,脉虚而细弱等正气不足病证;同时又可见腹胀满(但时有和缓轻减),腹痛(但喜按)等假实之症。再如老年或大病、久病,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便秘。

29.真实假虚,即“大实有羸状”。“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表现:如热结肠胃,里热炽盛,可见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潮热,谵语等实热之症;同时因阳气被郁,不能四布,又可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之假象。再如小儿食积所出现的腹泻;妇科瘀血内阻出现的崩漏下血等。

30.正虚邪恋:指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或由于正气难复,无力驱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

31.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过强,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过程。

32.阳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证。

33.阴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病证。

34.阳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35.阴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制约阳热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相对亢盛的虚热病证。

36.阴盛格阳

①概念: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②特点:阴寒内盛为疾病的本质,由于格阳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热之象,即为真寒假热证。

③表现:如极度衰弱之虚寒证,在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踡卧,脉微欲绝阳虚阴盛基础上,突然出现面色泛红,烦热,口渴,言语过多,脉大而无根等假热之象,即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并向阴阳离决发展之危重病证。

37.阳盛格阴

①概念: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②特点:阳盛于内,实热炽盛,为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实际是阳气不能外达),可表现出某些假寒之象,即为真热假寒证。

③表现:如外感热病,邪热炽盛,可见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症,病势发展较重之时,又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即是阳盛格阴危重病证。

38.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①体质因素;②病邪因素;③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④生活因素。

39.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防止传变(如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

40.正治指采用与其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又称“逆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

41.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又称“从治”。但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

主要包括如下四种: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42.塞因塞用: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纳呆和脘腹胀满病证、年老或久病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43.通因通用: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其治疗可分别采用消导泻下、清热泻下、活血祛瘀,以及清利膀胱湿热等方法,即属“通因通用”之运用。

44.急则治标:如病因明确的剧痛,应先止痛;如肝病基础上的臌胀腹水,则肝血瘀阻为本,腹水为标,则当先治标病腹水;又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不论何种原因所形成,均应紧急止血以治标,待血止再缓治其本。

45.“阳中求阴”,即在补阴时应适当配用补阳药。

46.“阴中求阳”,即在补阳时应适当配用补阴药。

47.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10.肿瘤内科护士工作小结 篇十

作者:xxx 肿瘤科的病人敏感而脆弱,他们面对的是生命的即将凋逝。存感于心的只剩恐惧和害怕,而此时,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关爱和疏导,导致其失意,连看世界的色彩都已完全消退,他们只看到世界的灰暗,生命的变幻无常。如果稍不留心他们会用最决绝的方式来结束他们的痛苦。而身为肿瘤科的医生和护士,只有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还要加倍的小心和以更多的心理护理,为他们解除内心的包袱,以轻松的心态配合治疗。

服务源于用心,精于技艺。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只有精益求精的护理人员,才会有优质的护理服务。故此,我们肿瘤科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我们肿瘤科护理人员上下齐心,认真学习“三基”知识,护士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基础培训,以专人表演的形式将各种应急预案加强护士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以考试的形式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事业,护士长在每月的护理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学习的新内容,而且要以ppt的形式展现,以讲解的形式交流;组织典型病例典型事件开展讲解和讨论,使低年资护士能尽快适应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为推动低年资护士成长,科室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由专人负责,为低年资护士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降低了科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虽然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要花费不少精力,占用不少时间,但培训和学习提高了我们的素质,加强了临床事件处理能力,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科护理人员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没有丝毫怨言,大家的心都想的一样:为了更优质的服务,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愿意!

在科室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工作态度要端正,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

11.中医内科实习小结 篇十一

关键词:消化内科实习教学;Problern-Based Learning;传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6-02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近年国际上较新的一种教学方式,PBL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1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根本区别[1,2]。我院消化内科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尝试使用PBL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对照,以探讨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年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将实习学生按来我科先后次序随机分为PBL教学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每组36人,两组学生在性别组成、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二、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法对照组”的教学过程。所有学生均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同一教师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进行课堂授课。

2.“PBL教学法实验组”的教学过程。

(1)问题的设计。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消化内科教学的要求。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是当前我国消化内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消化系统的某个病种为主题,教师设计出需学习的问题。这些问题均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教学实施过程辅导教师阶段性选取真实的典型病例,采用PBL教学法的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阶段教学,展开临床病例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过程如下:①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可设计如下案例:青年男性患者,既往有反复上腹痛史,此次大量饮酒后上腹痛加重,随后解不成形柏油样黑便,量多,每日约5次,伴头晕、乏力。查体:贫血貌,血压90/60mmHg,剑突下轻压痛。血常规:HB70g/L,粪隐血:(++++),提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几疾病的原因。②建立假设:学生归纳出必须掌握的有关问题后,根据初步收集病史,体格检查,适当的辅助检查结果,通过此案例导入“消化性溃疡”的概念、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指导教师予以一定的帮助,包括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参考文献,某一症状出现常涉及多种疾病,有必要查询相关资料明确各相关疾病的特点,进行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种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鉴别诊断。③论证假设:通过小组讨论,让实习生以住院医生的身份询问病史、查体、提出需要哪些相关辅助检查如急诊胃镜检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论证假设的第一步,其后则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进一步证实原来提出的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具体实施后产生的效应,验证原有假设,修正假设。④小组围绕病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诊断及治疗意见。⑤讲评:教师就学生们讨论的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点评,并就重点诊断和治疗,内镜检查技能予以强调,做出总结如下:患者青年男性,既往有反复上腹痛史,此次大量饮酒后上腹痛加重,随后解不成形柏油样黑便,HB 70g/L,粪隐血:(++++),首先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并发症,急诊胃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3)评价指标。考试成绩;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测试和综合能力考核(理论测试部分由科室题库随机命题以消除倾向性;实习结束后学生填写不记名问卷调查表,对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4级评分。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三、结果

1.考试成绩。PBL教学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如表1所示。

2.实习后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后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组学生获得良好以上学生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四、讨论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4]。《消化内科学》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临床医学理论课,以往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把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运用于《消化内科学》的教学中。目前,我国大多医学院消化内科的教学仍按章节系统纵向讲解,这样虽然保留了各章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但各章节内容较为独立、分散,没有形成很好的横向联系。而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症状错综复杂,往往同一临床表现可涉及几种不同疾病;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少内容未能在课堂上讲授,需要学生课后自学;与其他系统病症相比,消化内科疾病具有更形象化的特点(如体征、内镜下表现等),但教材中往往是用长篇的文字对疾病进行描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困难。本研究的对象是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的学生,在我们实行的PBL教学方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病历及患者疾病的临床特征,主动的提出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所有同学展开自由而完全的讨论,最后提出一种或数种诊断和治疗意见。PBL教学法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应用PBL教学法时,应注意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通过PBL教学,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讨论,广泛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反映,这样的学习既锻炼了自学能力,发挥了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受到一致好评;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上,实验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上均强于传统教学组,而这正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关键。实验组项目能力的提高与以往的研究和对PBL教学法的认识也是相符的[5]。书写的病历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病历书写较完整,查房记录重点较突出;诊断准确性较高,鉴别诊断较全面,诊疗措施完善,突出表现在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组PBL教学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实习后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组学生获得良好以上学生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

总之,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在讨论中可以随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在我科的应用体现出它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在此意义上,PBL教学法提高了医院临床教学质量。值得在今后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Rendas AB,Fonseca M,Pinto PR.Toward meaningful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using concept map5 in a PBL pathophysioIogy course.Adv PhysioI Educ.2006,30(1):23-29.

[2]Barrows H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68):3-11.

[3]Bosse HM,Huwendiek S,Skelin S,Kirschfink M,Nikendei C.Interactive film scenes for tutor train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dealing with difficult situations.BMC Med Educ.2010,(10):52.

[4]王红勇.临床实习中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上一篇:朝花夕拾小学生读后感100字左右下一篇:社区消夏晚会活动方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