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 说课

2024-11-07

乡下人家 说课(精选14篇)

1.乡下人家 说课 篇一

《乡下人家》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田园风光的诗意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说教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味语言,感受乡村之美

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课文。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5、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诵读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读出自己的感悟来,在诵读实践中进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领会作者表达方法

回顾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交流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全班交流。

2、收集有关乡村的诗、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说特色

(一)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在“读”中感知、感悟。

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2.乡下人家 说课 篇二

房屋的东面, 山墙上有一个瓜架。 瓜藤顺着架子悠悠地爬上灰色的屋檐。 透过密密层层碧绿的叶, 还能找到几个青青的、 嫩嫩的小丝瓜。 瓜架下的草丛里开满了叫不出名字的花儿, 黄的、紫的、白的……虽然比不过公园里的漂亮精致,可那饱满的精气神儿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

房屋的西边, 几十枝绿油油的新竹。 矮的才从笋芽儿长成竹子的模样; 高的已超过房顶一大截。 那些刚刚从地里冒出的笋芽儿, 一层又一层的外套, 犹如一个个襁褓中的小娃娃。

房屋的南面, 有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乡下人家正围坐在树荫下吃着丰盛的农家小菜, 那样的其乐融融真叫人羡慕。 如果这时你走过去, 他们一定会热情地为你添上一副碗筷。

房屋的北面, 好大一片菜园, 种着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胡萝卜、白菜、南瓜、豆角……应有尽有, 餐餐吃环保又健康的蔬菜, 是乡下人家的骄傲。

走过十几级石阶, 可看见一个竹竿扎成的简易小码头,正对着轻轻荡漾的小溪。 两岸垂下的绿丝绦, 不时地抚摸着从绿色丛林穿过的小溪。 呀,一群洁白可爱的鸭子游了过来, 见了石阶上浣纱的女子,也不急不慌,优哉游哉地游着, 还不时拨起朵朵水花。 小溪里清晰可见的鱼虾,吸引了不少垂钓的人。 孩子们呢,哪怕是挨打,也要偷着下水摸鱼虾,过过瘾呢!

小溪两边全是水田,那可是乡下人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秋收后,留下自家一年的口粮,剩下的运往城里出售, 那也是全家最喜悦的时候。 果园里的柚子、 橘子也不甘落后,用香味勾住人们。

往水田边走不远, 就可以看见一座石拱桥。 拱桥的另一头又是一个村庄, 两村的人经常相互帮助、 相互走动,亲如一家。

村子里有一座学校,站在十几里开外都能听见孩子们悦耳的读书声和嬉戏玩耍的笑闹声。 那一张张可爱纯朴的小脸, 真能让人忘却烦恼、开怀大笑。

山美水美人更美! 乡村的每一处风景都很美, 乡下人家, 就像生活在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呢!

点评:

3.最美“乡下人家” 篇三

[关键词]校本研修 准备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22

在一次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苏老师上的一节研修课《乡下人家》引发了大家的反思。这节研修课有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一、精心准备

根据授课进度,我们四年级组的校本研修课是《乡下人家》。定好上课内容后,我们年级组的三位成员就开始了第一次的集体备课。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这篇美文时,我们主要抓住两点来展开: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学时,我们运用“批注式阅读法”,以读代(带)讲,通过想象画面、体味情感、自由交流等步骤展开教学。

二、大胆实践

1.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上课一开始,苏老师就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谈话导入:“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春天,我们来到田间,秧苗刚刚栽下,一片苍翠;到了秋天,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我们来到乡间的小路上,处处是祥和的景象。这些都是乡下人家常见的景色,美吗?”苏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图,牢牢吸引了学生和听课老师。接着苏老师趁热打铁,播放与课文情景同步的画面,苏老师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再次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领略乡下的美景。

学生们陶醉在美景中。于是,苏老师因势利导,课件出示文章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2.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这篇课文可谓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苏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法指导。例如,在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来学习。最后,教师出示幻灯片,直观演示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横线画出了优美的句子,用三角形标出了精彩的词语,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学习方法就叫做批注式阅读。”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的阅读法,这是以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批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个性化阅读活动。

3.运用以读代(带)讲的方式——感受乡下人家的美

在接下来的三到六自然段的学习中,苏老师采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法来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学生边读、边画、边写体会,进一步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鸡鸭觅食、院落晚霞、月夜睡梦等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还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品读感悟环节中,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是欣赏读、配乐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了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苏老师用课件出示一首小诗,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总结全文:“是的,无论是秋冬,还是春夏,无论是屋檐,还是绿荫树下,都有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看,长藤绿叶瓜架,雨后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觅食,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虫鸣人入梦乡。最美乡下人家!”

三、反思提升

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耕耘的《乡下人家》成功了。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进行了课后评价。

1. 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在学习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霞等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乡下风光的美景图,不仅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对学生朗读和进入情境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注重学法指导。教师通过在大屏幕上示范,直观演示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比较会读书,关键词语都找到了,许多学生还在重点句子和词语旁边写下了旁注,这说明学生已领悟了批注式阅读这种学习方法。

3.运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带)讲

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自己感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可以说,以读代讲、以读带讲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出情来,读出味来,读出意境来,读出语感来,整节语文课,书声琅琅,就这一点来说,教学成功了。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如“青瓜绿藤”的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教师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总体氛围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其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说明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些欠缺。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弱,今后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4.乡下人家说课1 篇四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21课《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方法。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

语文教育界前辈刘国正老师提出语文训练要讲求“实”与“活”。所谓“实”指教学体现务实态度,扎实教风,学生在不同阶段学有所得,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为“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课分为两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自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1、读文想像画面

“读一读,说一说”,感受文中的画面美。

(1)采取读、说、背的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合。

(三)布置作业,学法迁移:

为了进一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课后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一处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板书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群体作用。

5.乡下人家5分钟说课稿 篇五

1、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平凡事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如果把这句话浓缩成两个词,哪两个词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独特、迷人),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图呢?生汇报,随机出示图片。

二、合作探究,感悟美

1、在上节课

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读文段——划语句——说感受——感情读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看作者又是如何写其它景物的独特、迷人的?

2、学习要求:读课文3—6自然段,挑选一幅感兴趣的画面,画出描写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想像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生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一)生汇报:鸡鸭觅食

(1)生汇报:出示句子: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谈感受,理解照例。

(2)这是怎样的一只母鸡?这是怎样的一只雄鸡?找生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

(生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率领、大踏步)随机指导率的写法,先写中间,后写两边。“大踏步”是怎么个走法?找男同学上来走走看看,什么感受?(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斗志昂扬的将军,又如一个尽职尽责保护家人的丈夫。)带着你的骄傲与威风,再次朗读一下。

(3)师:有了这浓密的竹林,这空阔的场地,乡下人家自然总要要养几只鸡,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呀?比如,

(4)你能像作者这样说一说吗?课件出示仿写引导:

乡下人家也许还会养几只的。从它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

(5)生继续汇报:出示句子:“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6)引导理解:捣衣【课件出示图片】

师:即使声音再响,激起的水花再大,它们也,引读:“也从不吃惊。”想像还会遇到什么情况?用“即使??也??”可见这些鸭子怎样?(大胆、人与鸭为善、习惯成自然??)

师:多么自由多么快乐的一群鸭子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鸭子与人类就像朋友一样,和睦相处,真好!确实,出示课件引读??(鸡鸭喜觅食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汇报:夜落晚餐

(1)随生汇报出示句子

(2)听朗读想象画面,随意走向学生中间,亲切地问:你平时在哪儿吃饭?“假如你此时就坐在乡下人家里吃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生抬头望望屋前,低头看看脚边,再问另一个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农民们在谈论丰收)在这种环境下吃饭,你有什么感受?(自然、和谐)口中品这美食,眼中赏着美景,心中想着丰收,心情能不舒畅吗?文中有一个词形象的概括了这样的情景,是哪个词?

(3)出示图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吧。

(三)汇报:月夜睡梦

(1)秋天的夜晚,如果住在乡下人家你还能听到什么?

(2)什么是纺织娘?出示视频资料,听纺织娘仿佛在说什么?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3)指导朗读(这纺织娘的歌声,分明是一首丰收之歌,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们,连他们的梦也如此甜蜜,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份甜蜜吗?)配乐朗读。

(4)小结:夜晚的乡村没有城市间的灯红酒绿,没有城市的喧哗热闹,有的只是一片宁静,真是独特啊!难怪作者这样感慨到,引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1、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运用拟人手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白天、傍晚、深夜的时间顺序,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他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作业设计:

(1)冬天的乡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色呢?课后也请你抓住其中的一两种普通的事物写一写吧!

6.乡下人家 教案 篇六

祁玉琴2015.3.20.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乡村生活”。随着课文的描述,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在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课文读完了,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

思考: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

(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

(春夏秋冬)

思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

2、小组合作:

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为每一处景物总结出一个小标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雨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三、品读课文,欣赏画面。

1、学习第一幅画面——“屋前搭瓜架”

齐读第一自然

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别有风趣)

2、课件出示重点句帮助学生理解想象画面。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装饰”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对比的方法)。若是在门前竖两根大旗杆,让人不免觉得太单调,若是蹲一对石狮子又太威严,让人不由得拘谨、胆怯,难生亲近之意。这里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于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3、同桌合作学习2—6自然段。选择任意一个或两个画面,读一读,想一想,在你眼里这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第二幅画面

门前种鲜花

——

朴素独特(2)第三幅画面

雨后春笋冒

——

生机勃勃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第四幅画面

院里鸡觅食

——

温馨自然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第五幅画面

河中鸭嬉戏

——

和睦共处

(5)第六幅画面

院落吃晚饭

——

惬意和谐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6)第七幅画面

夜听催眠曲

——

宁静祥和

4、学习最后一段

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总结全文

——

中心句)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五、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

屋前搭瓜架

——

门前种鲜花

——

雨后春笋冒

——

院里鸡觅食

——

河中鸭嬉戏

——

院落吃晚饭

——

夜听催眠曲

——

迷人 别有风趣

朴素独特

生机勃勃

温馨自然

7.乡下人家 说课 篇七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 热爱家乡”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下人家屋檐瓜棚、场地花园、雨后竹笋、鸡鸭活动、共进晚餐、蝈蝈鸣蝉等独特、迷人的风景, 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课文插图整合了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从近到远, 从点到面展示出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风景和悠闲、快乐的田园生活, 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文看图, 感知田园风景的特点

1. 紧扣题眼, 把握中心。

(1) 齐读课题, 回答问题。课文围绕“乡下”会写些什么呢?请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齐读课文, 回答问题。读了这个自然段, 你觉得文本是紧扣哪些词语来写的? (时候、季节、独特、迷人)

2. 初读课文, 初步领悟表达顺序。

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白天、傍晚、夜间;春、夏、秋)

3. 观看插图, 感知田园风光特点。

请对照插图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前6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一道什么样的风景, (屋前种瓜、场地栽花、雨后竹笋、鸡群觅食、群鸭戏水、向晚用餐、秋月鸣蝉) 这些风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独特、迷人)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 整体把握文本中心, 采用扣词语、扣文本、扣插图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读一读、看一看、悟一悟、说一说的过程中, 初步感知出乡下人家田园风光的特点, 为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图文对照, 感悟田园风景的独特

1. 读文知景, 了解田园风景独特。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七道风景, 每道风景所描写的景物名称、特点及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仿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 (读文填空, 交流汇报) 。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填空练习, 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初步把握乡下人家的7道风景及每道风景所描写的景物名称、特点及作者的感受。

2. 联系生活, 比较田园风光独特。

(1) 描述周围风光, 感悟田园风光独特。同学们, 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不同的风光, 你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风光描述出来, 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2) 比较城市风光, 领悟田园风光独特。同学们通过对周围风光的描述, 觉得乡下人家的风光确实独特。那么, 城市风光与乡下风光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 对照表格说一说 (看视频、对照表格评议) 。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周围风光和观看城市风光的视频, 让学生从直觉和心理方面感知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很独特。

三、品悟语言, 赏析田园风光的迷人

1. 赏析修辞语句, 体会田园风光迷人。

作者描写田园风光的独特, 主要用了两种修辞方法, 请一边浏览课文, 一边在文中勾画出来, 并在旁边写出修辞种类 (学生浏览、勾画、批注、交流) 。 (1) 出示对比修辞句, 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出示:“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1) “装饰”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具体指什么? (打扮、美化;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把乡下人家的屋前美化得自然、有趣。) (2) 乡下人家和高楼大厦屋前的装饰有什么不同? (从景物的名称、色彩等角度进行比较) (3) 作者喜爱乡下人家的装饰还是喜爱高楼大厦门前的装饰, 为什么? (乡下人家的装饰是自然有趣的, 高楼大厦的装饰是人为选择和雕琢的;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自然的喜爱之情) 。 (2) 出示拟人修辞句, 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出示“雨后竹笋”课件:“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 你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出什么? (竹笋生长离不开春雨的滋润, 说明雨水是万物生长之源。) (2) 你觉得文中“探”字能不能换成“冒、长”之类的字, 为什么? (不能换。“探”具体描写了竹笋破土而出的羞涩和活力。) (3) 你从这个拟人句中, 体会到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一幅春雨过后, 竹笋勃勃生长的图画,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润物, 万物长势迅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品悟优美词句, 体会田园风光迷人。

出示“场地栽花”课件:“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 交流这些花开放的季节, 想象各种花开放的颜色、姿态。 (2) 联系句子的意思, 说说“朴素、华丽”分别指什么? (“朴素”指乡村的各种花,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颜色和姿态各不相同, 显得自然、朴素;“华丽”是指乡村的各种花,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颜色和姿态显得优美、漂亮。) (3) 你从场地栽花的这道风景中, 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这是乡下人家姹紫嫣红的花景图, 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观看特定场景, 欣赏田园迷人风光。

出示“向晚用餐”课件:“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 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 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 读完这段话,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 (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田园生活画面, 描绘出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和谐, 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和向往乡下人家人与人之间生活和谐、愉悦的赞美之情。) (2) 从“若是”一词, 我不仅体会到作者_______, 还激起了我对_______。 (作者见证了乡下人家向晚共餐的情景:一边赏景, 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地享受生活;激起了读者对乡下人家向晚共餐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修辞手法、场景描写的优美语言进行品字析句, 不仅使学生对乡下人家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迷人知其所以然, 还能把学生带进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境界。

四、回归整体, 延伸田园风光的美景

1. 总结全文, 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采用由分到总的结构特点,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 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天鲜花轮放, 竹笋探头;夏天举行露天晚餐;秋天月明星稀, 秋虫啾啾等独特、迷人的画卷。课文用优美的语言, 描写了清新、自然、优美的画卷, 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你们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课后, 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道风景, 把描写它的句段抄在积累本上并配上图画。

2. 延伸拓展, 衔接阅读文本。

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是多么地自然、清新、优美!有一首《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诗, 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了田园风光的清新与生气。课后, 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 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感受?

8.破译《乡下人家》的表达密码 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

【教学预设】

细读文本,感受乡下人家独特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探究课文表达上的特色,进而开展语言实践尝试。

【教学过程】

一、梳理脉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

生:《乡下人家》。

师:如何读好这篇文章,老师给大家提三点建议: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什么;其次,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之后,还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板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难,要做到可不容易,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评:课的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读好一篇文章的方法,其中“写什么”是关于内容理解上的,“怎么写”是关于表达上的,“为什么写”是关于情感上的。使得本课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并以“敢不敢接受挑战”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用一句话概括《乡下人家》这课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生活。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风景。

师:谁能综合起来说?

生:乡下人家写的就是乡下人家的风景与生活。

师:是的,这就是精炼的概括。(板书:乡下风景、生活)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就需要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老师要你们具体地说一说,你在乡下人家看到了哪些风景?你能说吗?

生:我看到了乡下人家的瓜儿攀上架。

师:如果能用几个字概括就更好了。

生:瓜儿攀上架。

师:好,很简洁,继续说。

生:鲜花正开放,竹笋探出头

生:鸡鸭在觅食

生:纺织娘歌唱,庭院中晚餐

(评: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就已经完成的教学,所以老师在本环节中提升了训练要求:一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二是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道风景。通过这个环节,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梳理,还对学生的精确概括能力进行了训练,教学有层次,效果好。)

二、片段细读,体会表达特色

师:说的好,请看——(大屏幕中出示课文内容小标题:瓜儿上架 鲜花盛开 竹笋成林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同学们发现了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了吗?别急,认真观察一下。

生:黄老师,我发现了这些景物中,瓜儿上架、鲜花盛开、竹笋成林都是写植物的。

生:对对对,老师,我也发现了, 鸡鸭嬉戏、织娘歌唱写的是动物的,院里晚饭写的是人物的。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第一个秘密——从多方面来写乡下人家。(板书:多方面写)

师:课文哪儿写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总体评价?请大家拿笔把它划出来,齐声把它读出来——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这段在课文的结尾,同学们能发现课文写法上的另一个特点吗?

生:老师,我知道,这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就是先分开写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再总的概括写。

师:大家说是这样吗?如果,老师把这一段话移到课文开头中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就就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文章的写法,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你知道吗?

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对,如果让你给文章开头写一句总写的,你会不会?

生:乡下人家的生活好美啊!

师:这是一句赞美。

生:乡下人家的景色迷人、风景如画。

师:这句话中景色迷人、风景如画两词点出了乡下人家的景物的特点,真好。

(评:以上教学,先是感受从材料的选择上:从植物、动物、人物多方面选材,再是先分述后总述的写法。特别是能由此生发开去,让学生体会写景文章常用的三种表达方法: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指向的是“体会表达方法”。)

师:看,这是乡下人家的一道风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读完后请后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醤)。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我用“美丽”来概括。

师:能用文中的一个词吗?

生:可爱。

生:别有风趣。

师:请大家再一次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生读完后)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屋边上的瓜架上结满了瓜。有青的,有红的,好可爱。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的人正在摘瓜。

生:我还看到了瓜儿在一天天长大,蜜蜂蝴蝶正围着它们嬉戏。

……

师:说的太好了,有形、有声、有色。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学会边读边想象其中描写的画面,这样会让我们对描写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如何学好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它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的。请大家细读这个片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它的独特与迷人写具体的。

生:作者抓住了瓜儿上架的动作来写,用上了好几个动作词。如攀、爬、落、结、挂等。

师:请大家把这几个词圈出来,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还用了对比的写法,把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拿来对比。写出了景物的可爱。

生:作者还抓住了景物的颜色来写。

(课件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一道景物。请大家读一读,你眼前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秋天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生:我仿佛听到了纺织娘的叫声,就像在唱歌一样。……

师:作者又是怎么写这道景的呢?

生: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纺织娘的歌声与催眠曲进行对比,写出了它的歌声很好听。

生:作者还抓住了纺织娘的声音来写。

生:这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

师:是的,刚才我们细读了课文中写到的两道风景,正是由于作者从多方面观察、描写,才让这两道景物这么的迷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美好的语言最能打动人了,就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一读乡下人家的这两道分景吧。

(师生合作,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读以上两节课文)

(评:以上两个片段是课文中写得最美的,语句浅显易懂,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过多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它写美的,这是教学中由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形式的转变。)

师:课文中作者是不是把每一道风景都写得这么细致生动呢?同学们请看这段描写——

(课件出示)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醥)药、风仙、鸡冠(gu"D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指名一生读后)这句话写得具体、生动吗?

生:不具体,这是概括写。

师:先请大家看看(课件出示图):这是芍药、这是风仙、这是鸡冠花,这又是大丽菊,如果你来写,你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出它们的美呢?

生:可以写一写颜色,还可以写一写样子。

生:我觉得还可以写一写它的香味。

生:我觉得还可以把它与别的花对比着写一写……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师:是不是还可以写得更好一点呢?大家想想后再举手告诉我。

生:可以细细地写一写鸭子是如何游戏的。

生:可以写一写它个觅食的样子,比如吃到什么,把它的动作写具体一些。

生:我觉得也要写一写鸭子的样子,还有它们的叫声等。……

师:想写一写吗?好,下面就让大家来写。你可以选一段话来写,也可以选一种花来写。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大家停下笔,没写完的也没关系。下面我们来交流。写花的请举手,请你读出你写得最生动的一个片段就行。

生: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随风舞动着,散花出淡淡的幽芳,让人禁不住想去亲吻她……

师:谁来评?

生:她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散花出淡淡的幽芳。

师:评得好。还有谁想读你认为自己写得精彩的一句?

生:大丽像女王头上带着的金光闪闪的皇冠,美丽极了……

师: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在哪里?

生:我用了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大丽菊的美丽,更生动了一些……

师:写鸭子戏水的同学,谁来读一读你的作品?

生:从远处传来几声嘎嘎的叫声,是谁在叫呢?哦,原来了几只羽毛雪白的鸭子。瞧,它们要吃食了,就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吃饱后,就在水中嬉戏起来,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把小溪弄得浑浊不清。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

师:写得好吗?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尤其是这一句: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更是写出人们对鸭子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这样一写,文章是不是生动多了,是不是具体多了?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想一想后回答我。

生:因为这样写才能有详写有略写。

生:因为这样写是为了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师:说的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们。是的,有详有略地写,会使文章表达上有变化,也可以可以给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

(评:这是本课教学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文本就是最好训练资源。教学中教师巧借文本中的训练资源,在上一环节的悟写法的基础上,由说怎么写到动手尝试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的训练。一句独具匠心的设问: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又把学生由练写拉回到体会表达中来,不留痕迹。)

三、体会“为什么写”

师:在作者眼里,不管是生动的描写,还是简洁的描述——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师引读)

乡下人家,(就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乡下人家,(就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乡下人家,(就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学到这,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乡下人家吧?

生:是为了表达乡下人家的美。

生:是为了赞美乡下人家。

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热爱。

(评:有了前面的学习,老师在此自然教学时化繁为简,抽取文章中几句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在老师的引读中,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用意不表自知。)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学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这么写。

生:我知道了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有详有略地写。

生:写作文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

师: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向往着乡下那如诗如画般的生活,请看,这是古人写下的一些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依次出示诗句,学生深情朗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一句诗就是一道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就是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师:同学们,老师做个调查,老家在乡下或者在乡下住过的请举手,哟,这么多呀。你们喜欢乡下吗?

生:喜欢。

师:在你们老家,一定也有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法,写下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评:虽然是总结,因为有了古代诗人写乡下生活诗句的介入而显得富有韵味。)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课的教学,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过度的分析与理解,而是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作家是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造句行文的,进而通过练笔尝试的方式,学习表达。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经历了一次感受、体会、实践、领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习与运用语言”。

9.《乡下人家》课堂练习 篇九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瓜架

()南瓜

()桌椅

()尾巴

()旗杆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4.燕子

螳螂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

天高地阔()

和谐()

独特()

2.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子?用“_____”

画出来,请你也说说原因。

3.想象:

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

()地呼吸

()的晚景

()地欣赏

()的夕阳

()地爱抚

()的炊烟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一边……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七、思维创新大拓展:你眼中的乡村景致又是什么样子的?

用一段话写下来。

(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搭)瓜架

(种)南瓜

(修)桌椅

(耸)尾巴

(竖)旗杆

(进)梦乡

二、1.鲜花

2.地瓜

3.老鹰

4.燕子

5.星星

6.时间

三、1.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2.神奇十足的雄鸡挺着胸脯,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四、1.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五、1.和谐

海阔天空

和睦

独到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因为这段话描绘了非常美的乡下傍晚之景,使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

3.寒冬腊月

时候,飞雪蒙蒙,一片银装素裹,远处的了了炊烟直升天际。

4.如明镜般的湖水

长满野草的小山丘

六、1.(清新)的空气

(美美)地呼吸

(美丽)的晚景

(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

(轻轻)地爱抚

(袅袅)的炊烟

(悠闲)地啃着草

2.(1)阔别已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一边……一边……

明明一边走路,一边哼着小曲。

仿佛……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4.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

七、每天清早,空气清新,树枝上的小鸟在愉悦地歌唱,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还有一股甜甜的薄荷味;到处绿树成荫,来到一条小溪边,清澈见底的河水,溪底是各种各样的雨花石,还有小鱼在欢快地做游戏呢!……勤劳的农民伯伯早已在辛苦地工作了;可爱的小朋友们笑着、闹着,在捉蝴蝶,两旁的树丛中,蛐蛐、蝈蝈唱着动听的歌儿,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课外阅读:

类文阅读

乡下的村庄

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

峻)

拔的小山。山呈“箕”

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整个村庄被半月

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保持着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一座座房屋错落有(制

致),院与院之间或相互(衔

衍)接,或留有夹墙,但户与户之间,绝对单门独院。

阳光灿烂,天气和暖。门角的土地平整,阶前的菜园已收获一空。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

和睦相处,不(遇

逾)半步。那些树木,枝杆圆润饱满,枝条伸展,苞蕾微鼓,正

轻。

可以想象,若有一日枝头盛开,它们的花朵,足以把一座小院点亮,一朵花开,就是一片

无限的春光。

这些懂得生活的人们,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点种着自已喜欢的树木、庄稼。

乡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的汗珠一样,和成一股乡村的气息。

夜晚的村庄,月

明星

稀。

各家的院里院外,门楼上,都悬挂着一对新年的大红灯笼,既装饰了门面,照亮了街道,又能让人感受到村庄的温暖、祥和、喜庆。

村庄朴素的本性,就在于夜晚的柔美,白天的安宁。

(选自《时文精粹

色中的栀子花香》

煤炭工业出版社)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2.“风水宝地”的意思是。

下面的词语与“风水宝地”的“宝”

字意思不同的是()。

A.国宝

B.宝藏

C.宝石

D.宝刀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把村庄比喻成,把小山比喻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

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村庄、院落。

5.短文通过对描写了哪些事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竣

2.风水好的地方。

A

3.拥着的珍宝

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

形象地描绘出小山的“箕”

状和村庄与村后小山所

处的地理位置,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

4.拟人

干净利落,整齐有序。

5.短文描写了院里院外的树木、夜晚村庄的灯笼。

10.乡下人家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通过细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学习作者描写和乡下人家景物的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能够通过细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学习作者描写和乡下人家景物的方法。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陈醉云的散文《乡下人家》,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美丽的画面,都有哪些画面呢?

指生说。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学习这一课。

二、默读课文,梳理中心。

1、默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的风景有什么特点?找出书中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指导读。

3、用“不论„„不论„„都„„”说话。

4、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作用,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5、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和我们以往学习的一样吗?

过渡: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你快速地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写法。

学生汇报,适时点拨。

(一)第一自然段。

1、什么是“别有风趣”?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作者心中会想些什么?

2、看图: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给人什么感觉?门前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什么感觉?对比:门前翠绿的瓜藤上结满了青、红的瓜,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引导朗读:拿瓜藤和石狮子比较,并和门前竖着大旗杆比较。此时,瓜藤给你一种什么什么样的感觉?(特别有趣、可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屋前墙上爬满了青青的瓜藤,长满了绿绿的叶子,上面还挂着许多青色的、红色的瓜,仿佛那是一块红绿相间的花布披了满墙。从春天到秋天,乡下人家门前墙上的景物发生着变化,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乡下人家的风景真是别有风趣,可爱。)

4、点拨:对屋前瓜架的描写作者运用的是什么写法?(作比较)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乡下人家不光屋前的风景奇特、迷人,房前屋后的风光也十分诱人。在第二自然段中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能够看出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

1、理解花的句子,体会花的独特。

①什么是时令?什么是顺序开放?

看图理解。

②理解“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

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里的“朴素”与“华丽”是一对反义词,它们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

么写?

在门前的空地上,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开放,每一个季节里,屋前都弥

漫着淡淡的幽香,在城市里有这样的风景吗?这就是乡村人家的花,她与别处的花不同,它有着小家碧玉的淡雅的美,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③朗读:表现出乡村人家花的独特。

2、理解笋的句子,体会笋的生命力。

过渡:乡下人家的花是独特的、迷人的,乡下人家屋后的笋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①看图,说。

几场春雨过后,这里一簇,那里一群鲜嫩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看图片,请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理解“探”,换词理解。

句子中的“探”是一个动词,如果现在我把它换成另一个动词“长”,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人们什么时候探出头来?探的速度怎样?

③想象:把自己当成刚刚探出头得笋:

假如现在你就是一只刚刚探出头的鲜嫩的笋,你看见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④体会:笋生命力的顽强。

那么多小小的娇嫩的笋,但是他们的生命力是那样地顽强,他们借着少量春雨的滋润,顶着重重阻碍从土里探出头来,此时,你想说什么?

⑤朗读。

⑥点拨:写法。

在这里作者看到眼前的笋简直就是一个个小娃娃,所以他就用上了一种什么很特别的描写方法?在文章中其它地方你们还见过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吗?找来读一读。

学生找,师指导朗读:

a、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他们也从不吃惊。”

b、“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c、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四、小练笔。

过渡:乡下人家屋前的瓜藤颜色鲜艳,可爱至极;乡下人家房前的花顺序开放;乡下人家屋后的笋成群地探出头来。作者为什么要拿起笔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记录下来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校园,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努力去发现它的美丽、迷人!请看大屏幕。

1、欣赏校园图和音乐。

2、根据要求写作。

3、指名读,评。师指明努力方向。

五、课后作业:

1、自学

仿照着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本课中的三到六自然段。

2、积累。

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写到摘抄本上,并记住。

3、阅读。

找一些描写风景的文章仔细地读一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屋前瓜藤图对比写法

鲜花轮绽图拟人写法

屋后春笋图乡下人家(独特、迷人)

鸡鸭觅食图分------总

门前晚饭图

11.乡下人家最新教案 篇十一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12.乡下人家教案 篇十二

广汉市七一学校

刘晓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课件。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前播放歌曲

课前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大家感受一下这首歌歌词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

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大街小巷,看到街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奔驰的汽车,这些现代化的东西点缀着城市,让城市有了现代美,可是,在作者陈醉云的眼中,(一边说一边点击(图配音乐)):乡下那长长的石桥,绿树掩映下的古朴的农居,雨水滴落水塘的样子,小路旁盛开的野花,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带领孩子觅食的慈爱的母鸡,院子里高唱的雄鸡,池塘里那戏水的鸭子,却让乡下人家有了另一番不同的美,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陈醉云老爷爷一同走进乡下人家,完成我们的乡村之旅吧!

齐读课题:21 乡下人家

二 整体感知课文,抓中心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吧,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那些美丽的画面,并试着用合适的语言把每幅图概括出来。

生说师点击画面,把六幅图全部展示出来

师: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乡下人家六幅独特、迷人的画面,他们分别是:(读六幅图的名称)作者欣赏到这些美丽的乡村景色,内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请大家把这句话从课文中找出来,画上双横线。

生找后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谁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老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了你把“不论”“不论”“都”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出来,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说理由„„

板书:独特

迷人

三 品赏美文

1、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让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幅图画,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描写这幅图,而你又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的独特、迷人,画上“——”,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交流

(一)瓜藤攀檐图

(1)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画面?

预设:1:生找一段第一句:房屋小但却种着瓜。

2:生找第二句,说到“一个个”的体会时,3: 若生说到第三句青、红的瓜…….时,出示句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独特、迷人?

师:看来,你仅从瓜架的色彩上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独特、迷人。读一读吧。

师:青、红、碧绿的颜色把瓜架打扮得五彩缤纷,别有一番风趣,当然比那…….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小结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1认真读课文.2勾画相关的句子(喜欢这一幅图的原因)。请同学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讨论其他几幅图画。

(二)鲜花绽放图

请同学说说喜欢这幅画面的原因?生可能会直接读句子,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鲜花的句子

师:说说你具体从哪个词感受到鲜花的独特、迷人? 预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农家风光的独特

师: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我们来欣赏欣赏。(看图片)。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点红)

再读读看,你还读懂了什么?

师出示花图,一边放一边说:瞧:每年的3-5月,芍药开花了;6-8月凤仙绽开了笑脸;7-10月,鸡冠花开始点缀门前的场地;8-10月,大丽菊开

始怒放,放完后师说“这些花儿,一种还没谢,另一种又开了,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说它们怎样开放?

生答:……你能读一读吗?

师:所以在乡下,每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花儿绽开笑脸,闻到它那馥郁的芳香,鲜花轮绽,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请同学们读出老师没有读出的部分。生读:

师: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三)

雨后春笋图

师:出示图,生可以边看图边说原因,说后师出示句子,让他读一读,如果他没有说出“探”字,师可以引导说:“你觉得这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把春笋当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笋娃娃的可爱?

师:春笋探出头来,看到这

…….会说些什么呢?(根据前面学过的图来调整)

教师评价:这句话道出了春笋的心里话,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感受。看来,引读——(乡下人家,果真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鸡鸭觅食图

乡下人家不仅景色美,而且很多小动物在这里自由的生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当我们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时,肯定会瞧见些什么?生:…..当然,我们还会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干什么呢?

师:是呀,多么慈爱的母鸡,多么威武的雄鸡。我们又信步来到小河边,那么…..小结:看到这样的画面,作者由衷地感叹道:(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院落晚餐图

师出示图,然后问:说说乡下人家吃饭有什么独特之处?

生说后师再引:天边飘着……空中飞着……地上……作伴,这真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啊!

文中那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这独特迷人的院落晚餐图呢?让我们和着音乐来读一读吧,欣赏欣赏作者笔下的田园风景画。

师: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啊,所以我们不禁感叹:引读——(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月夜睡梦图

师:城市里的夜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师:是的,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可是乡下秋天的夜晚月明人静,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已经休息了,只有寄住在屋前瓜架上的纺织娘在轻轻地唱歌“织、织、织、…….”师一边读一边示意学生跟读。所以作者发自内心的说:(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四

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陈醉云爷爷来到乡下,欣赏到了六幅独特、迷人的画面。来到了乡村,我们既看到了屋前可爱的瓜架,门前遍地的鲜花,屋后富有勃勃生机的竹林,又见识了鸡鸭成群的欢乐场面,还享受了夏日独特的晚餐,听到了纺织娘的催眠曲,而且,我们还从陈爷爷的描写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在描写瓜藤、鲜花、竹笋时,采用了先说房前再说屋后的空间顺序,在描写各个季节的鲜花,夏日晚餐,秋日睡梦时所采用的时间顺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让自己的习作更具体,更有序。

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六 拓展练习:

同学们快快用笔写写你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板书设计;

乡 下 人 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瓜藤攀檐图 鲜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对于郊区的孩子来说,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孩子们跟随作者一道进行了一次乡村之旅,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学习到了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分类描写

13.《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十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炼别人感悟语言的方法。孩子们掌握了“发挥想象”、“进行对比”、“引用诗句”、“联系课外书”等丰富多彩的谈体会的方式。这对学生感悟文本、提升语言水平有着莫大的益处!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收集了几篇有关乡村生活的名家作品,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优秀文章中去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去倾听,去分享朗读高手的技巧,比如“入情入境”等绝妙的方式。另外,我还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指名读、比赛读、范读等,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在课堂上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引导孩子把自己当成课文的主角,去思考会做什么,说什么;再比如,我常让孩子们闭眼倾听,想象画面。这些环节都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堂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适当地点拨、引导,旨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能力、语言水平、朗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时间有限,个别环节稍显仓促,应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展示的机会。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文,读后让我久久回味。字斟句酌越品越有味,一种桃园风光般的仙境,滋润着我们这些大乡的儿女!故乡的情悄然涌上心头!

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14.乡下人家话题作文 篇十四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后开辟一个菜园。种着萝卜、土豆、南瓜等。每当春天,各种蔬菜都开了花,五颜六色,把菜园点缀得无比美丽。每当蔬菜成熟了,大人们就会把蔬菜摘回家,现炒现吃,非常新鲜。这可比城市农贸市场里买的有农药的蔬菜安全环保多了。

还有些人家,在门前种几棵梨树。每当春天,雪白的梨花就散发出了迷人的香味,吸引来了许多小蜜蜂。那香味,绝不比那著名的法国香水差。秋天,梨树上结出了很多的梨,虽然个人不是很大,但味道却很不错。我们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让大人们爬上去,给我们摘梨吃。有些人家还在屋后种几株花,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十分有意思。

鸡鸭,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的。早晨,鸡鸭都扯着嗓子,把人们从睡梦中拉出来,并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找食吃。还有些不乖的鸭子,跑到花丛中,要让人们花很多劲才找到他们。

大多数人家还养了猫狗。一走进他们的家门,狗就狂吠起来,像是在说:“你是谁,为什么到我主人家来?”直到主人一声喝:“别叫,这是客人。”它才停止狂吠,并摇着尾巴,来到客人旁边,等客人蹲下来抚摸它后,它才摇摇尾巴跑走了。

夏天的晚上,青蛙在屋旁的池塘里开演唱会,他们时而扯着嗓子大声唱,又时而忽然嘎然而止。如果有人走过去,无论青蛙们唱到多么热烈的情节,都会不约而同地嘎然而止。只要你一走开,它们又开始唱起来,像是和你躲猫猫似的。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话题作文2

静幽幽,是山的气息;叮咚咚,是水的话语。只要走进乡下生活,就能体会到农家的朴实与纯洁。一曲小溪穿村而过,清澈见底,缓缓驶向远方。几只鱼虾无忧无虑,相亲相爱,什么事也不过问,只是快活地嬉戏水中。在长满水草的岸边,有一件绿油油的衣裳,每一根细线都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只要你用一只手缓缓摸过,就会觉得软绵绵的,似乎有人在这温馨的草地上蒙上了一层轻纱。茅草屋虽朴实、虽自然、虽简陋,但有一棵老桑树陪伴着它。那棵老桑树在门前亭亭玉立,别具一格,你只要看看这棵老桑树的年轮,八成就可看出了这屋子的年岁了。荷池里的荷花、荷叶、莲蓬等,那可是不一般了。

瞧,那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冲出了荷叶的呵护,迎着夏日的阳光,昂首怒放;花瓣已经饱经风霜的磨炼,终于成年了;还有些花骨朵,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不敢露出头,仍受着荷叶的呵护;荷叶不论大小、不论成年未成年,都已经成了各个家庭甚至家族的首长。茅草屋底下有一对老夫妇,那个老头一边饮着酒,一边捋了捋花白的胡子,一脸散漫的模样引起老妇人的幽怨:“我们老了,也该享享福了。”一面又向那个老头倒酒。远处的山连绵不断,不禁意间,一种朦胧的.感觉像轻纱般掩盖在我的心头,是我浮想联翩。他俩的三个儿子也正各做各的一份事。大儿子抡起锄头锄着杂草,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也过去了,他仍然抡着锄头干活。他头上戴着斗笠,脸上身上挂着一粒粒的汗珠,时不时豆大的汗珠顺着双颊流了下来。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只见他一手抓住鸡笼,一手灵巧地穿梭。他心想,这下可好了,咱家的鸡终于有地方可安窝了,以后咱家的鸡也不用四处寻找了。最可爱的要数憨厚可掬的小儿子,他痴迷地掰着莲蓬一粒一粒地往嘴里送,但一想,要是我全吃了,家人还有什么可吃的?于是便懂事地掰了一些,送给爹娘。乡下人家这么朴实、安宁的境界怎能不让我流连忘返呢?

乡下人家话题作文3

乡下,虽然不如城市里繁华,但是却别有一凡情趣。凡是在乡下住过的人,总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一丝难忘的印记。

乡下,总会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穿过小溪,经过树林,通向村里,就像孩子在本子上画的一条曲线。你在这里向远处望去,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稻田和绿草如茵的草地。微风过后,送来阵阵的夹杂泥草清香味和甜甜花香味。闭上眼,你就会想到,过不多久,这儿就会成黄澄澄谷穗和瓜果飘香的海洋。走进乡村的院子里,会看到公鸡趾高气扬,踱着方步,俨然是一派主人神气十足的样子。小鸡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各找各的食物。只要一只发现小虫、蚯蚓之类的东西,其它的就会争先恐后来抢,好像并不知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鸭子们这时也会在旁边嘎嘎的叫几声,嘲笑小鸡们不懂礼貌的行为。乡下人家会在自家门前种几株月季花,花开时节,香气阵阵,会引来蝶飞燕舞,为小院增添不少情趣。

乡下人家的生活节奏是迟缓,却充满了无限乐趣。

早晨,大人们会早早起来,到田地里转转,扶一扶倒下禾苗,拔一拔地里杂草,然后点上一支香烟,美美吸几口,盘算今年收成,这时黝黑脸上荡起幸福的笑容,这是庄家人特有的笑容。晚上,华灯初上,大人们也不会闲着,把麻搓成线,为今年的收成做着准备,这时范成大的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是最好注释。忙完之后,纺织娘会唱起催眠曲,让那辛苦勤劳的人们甜蜜进入梦乡。

最快乐要算孩子们,他们除了上学外,还可以捉泥鳅,放牛,偷瓜,摘果实,还会捉鸡。其中最有趣是捉鸡,一到晚上,鸡们还恋恋不舍迷恋外面风景,不愿会窝。这是孩子们大显伸手时候,他们先悄悄地跟踪鸡,然后,用手猛然一抓它的翅膀,就乖乖地把它捉住了。可是,一不留神,鸡就会从手里溜走,边跑边扑打着翅膀,向外跑去。如果你见了,肯定就会哈哈大笑。

这就是乡下人家,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乡下人家话题作文4

每次走进乡下,就会闻到那只属于乡村的,浓浓的、淳朴的味道。

一幢幢泥屋之间,有的仅隔一条小径,有的仅是一墙之隔,有的探出头来就能清清楚楚地瞧见对面人家在干什么。乡亲之间毫无顾忌、猜疑。半掩着大门,怕的只是人家的鸡呀、狗呀的会进来。富庶些的人家,就在门口浇一大块水泥地,平坦、好走,也方便晾晒。邻里之间,瓜谷、豆子、山粉常在这儿占有一席之地,整日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晒着,也不怕人吃了、用了。和谐、信任,成了乡下别有风味的一道景色。

乡下的每户人家,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青翠欲滴的竹子,少则几十竿,多则百余枝。无竹令人俗,有了大片大片使人心旷神怡的翠竹,乡村更添了几分清新的味道。春雨过后,一个个小竹笋傻傻憨憨地探出小脑袋来,有的不足半厘米,有的已有一人高,惹得人手痒痒了,猛地一拔,摔你一个大跟头。

有些勤快些的,家里养着各种动物。最厉害的一户人家,养了百余头猪、十几只鸡鸭、一只浑身卷毛的小狗、一池塘的鱼儿和螺蛳。空闲时,来到池塘边,找个伴儿,把自制的钓鱼竿系上鱼线,躲在树阴下,在鱼钩上串上一截蚯蚓。顷刻间,一条条贪嘴的鲤鱼、鲫鱼被甩上岸。小鱼放进桶里,大鱼网在袋子里,浸在水中。当一个弯钩垂钓姜太公,静等鱼儿上钩,倒也是一种享受。

乡下人家,因为没有上班的约束,生活方式也大不相同。有的窗户朝东,迎着第一缕霞光起床劳作;有的在清洌的桔花香味中直睡到日上三竿;有的懒汉甚至会睡到人家吃中饭才款款起床。大家起床时间不同,睡觉时间更是千差万别。有的爱在最后一缕夕阳消逝之时便入梦,有的爱看完咿咿呀呀的京剧再睡觉,有的爱打牌打到深夜一两点才回家。就因为各人的作息时间都不同,所以村中狭窄昏暗的小径上总有几个人在穿梭。使这乡村之夜虽宁静却不失去半点生机。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看门人的儿子阅读下一篇:如此学生相声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