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

2024-10-23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共9篇)

1.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 篇一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暴力和严重危害学校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和谐稳定,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工作方针,从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作为维护教育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做到全员动员、全面排查、全力化解,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镇基础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掌握本校内部各类矛盾纠纷的状况和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基本因素,找出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潜在的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消除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的发现能力、防范能力、化解能力,努力做到“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四)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

三、排查范围

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

四、方法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即日起至15日)。学校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彻底、全面。

(二)全面排查阶段(3月16日至4月30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发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对学校内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全面排查,做到排查工作全方位、全覆盖,确保不留盲点和死角;重点排查各种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涉众型矛盾纠纷、特殊学生群体情况以及个人极端事件的矛盾纠纷;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提前排查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密切注意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要关注校园周边的矛盾纠纷隐患,依靠群防群治力量,发挥各方积极性,及时、全面、动态地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全面掌握并合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发展、控制、处臵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化解矛盾、完善机制阶段(5月1日至6月30日)。中心学校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和分析,按照纠纷性质、对学校稳定的影响程度、激化的可能性,分门别类地逐一登记、建档,逐件调查处理,明确专人负责,规定化解时限。

五、工作要求

学校要扎扎实实抓好排查化解活动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作为确保学校安定稳定的重要措施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精心组织,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排查化解活动顺利进行。

(二)落实各项制度。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情况报告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信息要及时报告。二是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问题要实行首问负责、受理分流制度;实行挂钩领导包干制,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明确调处时限,防止反复。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过程中,要坚持边排查、边化解、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中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特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文艺演出、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致家长(同学)一封信及组织竞赛、测验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四)坚持统筹推进。一是将排查化解工作与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结合起来,推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要将排查化解工作与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机制结合起来,推动制定完善各类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构建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职责明晰、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衙口中心学校 2014年3月10日

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分析报告 篇二

一、总体分析

本月接待矛盾纠纷当事人2批,人次8次;排查矛盾纠纷8次,排查矛盾纠纷1起;调处纠纷12起,其中调解成功12起、直接调解4起。

二、分类分析

在本月调处的12件矛盾纠纷中,有征地拆迁纠纷1起,环境污染纠纷1起,婚姻家庭纠纷2件,有邻里纠纷3件,土地承包纠纷2起,合同纠纷1起,其他纠纷2起。

三、隐患分析

本月我镇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还是集中在婚姻家庭、邻里之间的具有农村矛盾纠纷特点的纠纷。各基层调解工作委员会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发挥调解信息员的作用,对于出现的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了社会平安、稳定。下一步,镇调处中心还将与个基层民调组织一道加大排处力度,对重点人群进行跟踪调处,以防止出现原有矛盾纠纷的激化和矛盾纠纷隐患的爆发。

四、个案分析

近日,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事件经过:2008年,滨江村骆庄组部分农户与村民李红军签订了农田承包合同,承包期到今年11月止。在李红军未知情的情况下,今年三月,出租此块田亩的农户与第三方王如莲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并收取了定金,欲在与李红军合同期满后将土地租给王如莲。现李红军合同期满,想续租,王如莲拿着合同欲让李红军撤出,两人相持不下,找到出租方,出租方也难于解释,又想把土地继续租给李红军,而王如莲也不肯让步,三方引发纠纷。

我镇调委会调解员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受理纠纷后,同三方代表进行了沟通,并讲解了《合同法》有关内容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李红军享有优先承租权对该纠纷,认为出租方在与李红军的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前欲与第三方王如莲签订合同一事未通知李红军,对此引起的纠纷出租方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调解员的细心劝导,最终三方达成调解协议:

1、李红军享有优先承租权;

2、出租方退还与王如莲签订合同时支付的定金,并按照合同要求给予王如莲单方违约金作为赔偿。

3、李红军给予王如莲500.00元作为补偿。

五、研判分析

基层矛盾纠纷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造成的。当自身与他人、集体、或政府发生矛盾时,群众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在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各基层调委会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积极探索成立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调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动争议、行政争议和医患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形成化解专业化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居)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2、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注重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调解资源,搞好 “公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3.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 篇三

**辖区有六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5302人,面积46平方公里。“107”国道、沪陕高速贯穿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南临淮河,北与平桥区的长台乡、平昌关镇接壤,有丰富的河沙资源,以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街位置优越,客流物流旺盛,生意兴隆。但多年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治安环境复杂,刑事治安案件频发,各类矛盾纠纷尤其复杂突出。加之开发建设,河沙资源纷争,艾兹病人闹事,**收费站引发的即发性矛盾纠纷,历史矛盾与现实矛盾交织,传统旧习与现代观念共存,发展建设机遇和困难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集中反映到社会治安方面来,维稳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总结回顾近年来我所受理、查处、调解、处置的治安安件、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按照分局党委安排部署,联系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探索 “两个提升”工作途径,针对基层派出所面临的大量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我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略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农村矛盾纠纷的规律和特点

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发生的时间、对象、范围场所、规律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不同的手段措施及时排查及时化解,及时疏导引导,及时平息事态,严防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演变为刑案,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甚至发展为大规模暴力冲突事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异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规律和特点:

(一)从时间上看,农闲季节冬闲季节,节日,耕种收获季节多发各类矛盾纠纷。**辖区2008年在这个时段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发案量占全年60%以上。

(二)从对象上看,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业工人,农村从事各种涉农行业人群中,易发各类矛盾纠纷。

(三)从起因上看,宅基土地林地界限不清,权责不明,村组及主管部门解决不力或久拖不决,积怨矛盾越积越深,进而引发各类案事件。邻里之间,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之间,日常生产、生活中动态发生的各类小摩擦、小矛盾解决不及时,不公道,都能引发大的矛盾纠纷,引发案事件。家庭内部矛盾,家庭成员相处不和谐引发的各类案事件在农村地区亦占较大比例。例如:**王庄村六里庄组村民董某与王某,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矛盾,三翻五次找村委会、土地部门解决没得到结果,2008年两家打了两架,今年三月再次发生打斗,派出所颇费周折受理查处后,双方还是不满意,要上访告状,强烈要求处理好他们的土地纠纷。

(四)官僚主义作风,行政不作为,部门间推诿扯皮,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大量存在,是新时期引发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的又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2009年2月,**居委会居民余某以卫生院门前道路占用其耕地为由,多次到办事处有关部门反映,无人过问,多次拨打市长热线,上访告状,并堆土堵住通道长达十余天。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根本改观任重道远。

(五)效率低下,执行能力不强,农村干部对各类矛盾纠纷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毫无疑问更加剧了各类矛盾滋生演化,矛盾双方不会依法维权,怕打官司麻烦,法律知识匮乏,种种原因交织一起,加之好事者推波促澜,是激化矛盾纠纷的又一重要诱因。

二、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勤排查,早化解。紧紧依靠乡村基层组织,广布情报信息员,及时获取相关情报信息,要在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上很下功夫。

(二)依托乡镇群众工作站,在乡镇党委、综治部门统一领导、组织下,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面力量,尤其是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力量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为上的理念,定期研判定期讲评,定期排查化解,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和作,形成大调解大排查工作格局。

(三)公安机关要立足本职,对受理的治安案件提高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压缩矛盾纠纷演变空间,彰显治安处罚力度,弘扬公平正义,提高执行能力,节约办案成本,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加大对农村地区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法律素质,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用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减少滋生消极腐败堕落的低级生活情趣,从思想根源上减少发生矛盾纠纷的因素。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各类矛盾,在发展中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创造美满和谐辛福的生活.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关于交通中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

生态渔业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4.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 篇四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报告

县政法委:

***地税局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五莲地税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关于平安建设的一系列号召,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和“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把组织税收收入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断提高群防群治意识,完善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实现了“刑事发案率”和上访案件为零“的工作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领导

县地税局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多次召开会议强调社会稳定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将此纳入县局目标管理考核中,规定各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了以***副局长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主任***、等同志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各分局(所)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内外合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健全机制

县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新的形式和任务,1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任务,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矛盾纠纷趋势和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局与各单位签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书,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好局面。

三、强化教育

为提高干部职工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意识,首先抓好了经常性教育,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五个必讲:一是每逢节假日必讲,二是每逢非常时期必讲,三是每逢职工大会必讲,四是每逢综治工作重点转移必讲,五是发现综治工作不良苗头必讲,真正做到了警钟常鸣、未雨绸缪。

四、精心组织

在具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县局认真排查,全面分析,依法治理,钝化矛盾。

(一)完善工作制度。县局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形成制度,健全机制,常抓不懈。工作中,每周对各征管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警惕,并将排查和梳理出的情况及时上报县局主要领导。

(二)积极开展纠纷调处。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深入

到纳税人中,密切关注地方教育附加税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营业税税收起征点调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等税收政策出台后可能会产生的社会矛盾,使纳税人认识到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和调控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实地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掌握具体的矛盾纠纷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坚持“五个明确”,即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8月份,***宿舍楼某住户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影响了其他住户的生活,群众反映较大,意见也较多。经过我们认真分析,走访群众,了解原因所在,专门抽调两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专门开展纠纷调处,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及时的化解了矛盾,效果明显,目前这两户住户关系和睦,职工宿舍区营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规范、安全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干部职工都非常满意。

5.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 篇五

按照县综治委的工作部署,我镇充分发挥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的作用,组织各村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及群众志愿者队伍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等工作形式,对辖区7个行政村换届选举前的有关矛盾纠纷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各村换届选举前的动态和情况,为确保村两委平稳换届提供决策参考。现将前期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7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一共69人,其中村党(总)支部委员41人,村委会委员36人,交叉任职8人,书记、主任都不是“一肩挑”。2015年xx村党总支书记被免职,xx村党总支书记考录公务员,经过组织调整,这2个行政村的副书记兼主任被任命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全镇村两委成员中,女干部12人,占13%;少数民族干部45人,占66%;35岁以下的有6人,占9%;35岁至60岁的有59名,占86%;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0名,占58%;大专及以上的有8人,占12%。

全镇各村级组织运行良好,工作开展顺利,村“两委”班子成员能自觉服从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干部队伍整体稳定。有少数村干部工作有所懈怠,积极性、主动性不

高,责任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陈旧。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村存在宗族宗派、拉票贿选等苗头性问题。

港坡村一直都是我镇换届选举的重点难点村,该村由于历史因素,村民心中依然存在着宗族社会残留意识,有一部分村民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宗族和派别,不同家族、派别之间的矛盾在选举时极易集中暴露出来,表现为各自为政,互相攻击,扰乱选民人心,排挤和打压竞争者,易造成选民意见难以集中。

(二)换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农村矛盾问题。农村各种矛盾千头万绪,涉及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在换届选举期间容易成为农村矛盾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段,除了反映换届选举的问题之外,还包括征地补偿、干部作风、村级集体财产管理、村级利益分配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村干部存在私心,处事不公,办事不明,在一些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上处理不妥善;有的是因为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人心不稳,村风不正,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有的是竞选对手互相“拆台”、“抹黑”,故意制造矛盾和事端,意图影响选举结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换届选举中会集中暴露出来,影响换届选举。

(三)部分选民的思想状态不够稳定。

个别村选民素质不平衡,部分选民素质不高。部分村民对换届选举在一定程度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认识、对换届选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迷惑,产生拉票、贿选的可能。部分村民小村小片思想严重。村民对原村干部占新村干部的比例如何,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否属于原村看得很重,村民出于本位主义,极力支持原村干部继续参选,这就出现各选各的、自己人选自己人,导致村两委班子选举一边倒、原小村干部选不上或班子产生难分工等问题。

(四)部分村民反映委托选举操作难。

每个村都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的选民、老弱人员不能参加选举。为了保证村级换届参选率,根据选举办法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票,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操作比较难,委托票难界定的问题。别有用心的人可能利用委托选票进行贿选,即“花钱买票”,这就使委托选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严肃换届纪律,妥善处置宗族宗派、拉票贿选等问题。

加强对各村换届选举的工作指导,摸清各派的底子,找准关键人物,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说服教育,使他们屏弃狭隘的思想观念,从本村的长远发展出发,选好本村的带

头人。积极协调县级纪检、司法、公安等部门介入换届选举工作,纪检部门对换届选举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按照规定程序动作进行选举;司法部门对选举过程中的涉法问题提供司法解释服务;公安部门负责维护选举秩序,配合纪检部门严厉打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犯罪现象。

(二)稳定大局,解决换届选举期间集中爆发的农村矛盾。前期调查工作结束后,继续对各村进行细致排查,摸清农村长期积聚下来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和症结,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稳定群众情绪。同时,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和处理工作,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此外,积极配合做好村级离任审计工作,对各村账务、财物进行严格审计把关,并进行张榜公布,待审计过关、群众无异议后再行换届,以此增加农村工作透明度,从而保证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对群众关心的“选举的公开、公正、公平”问题进行了重点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重要意义和法律依据,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调动群众参选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换届选举平稳顺利有序推进。

在选前和选中,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重点村,排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选举期间的治安秩序。同时,向各村派驻换届选举监督组,对换届选举中出现的贿选拉票、扰乱破坏选举秩序等现象,及时介入,严格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候选人资格,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维护广大选民的民主权利。

2016

6.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篇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银行业所面临的矛盾纠纷亦随之多样化、复杂化。这些矛盾纠纷蕴含的信息可以折射出农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高浓缩的影像。准确预测和把握新经济形势下的各类矛盾冲突,积极应对影响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营的变化因素,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是银行业实现全面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农行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近年来我省农行各地区及部门矛盾纠纷案件的统计排查,笔者认为现阶段我行面临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同纠纷矛盾增多。为实现自身业务拓展的需要,吸收存款与增放贷款是必经之径。尤其是增放贷款,仍旧是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日益增长的信贷数额与客户的违约风险又呈现出亦步亦趋的态势。一是银行与机构客户之间的矛盾继续增长。从2007-2009年的环球金融危机到2011年至今漫无休止的欧债危机,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并不乐观,这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国内企业经营效益的下滑乃至破产,这直接削弱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致使借贷合同违约率增加。二是个人借贷合同纠纷的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盲目炒作房地产市场失误、证券投资亏损、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收入下降或失业等个人清偿能力不足进而造成借贷违约。数据显示,在农行矛盾纠纷案件中,个人借贷纠纷案件占86%以上。

(二)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在服务质量引发的纠纷中,理财产品收益纠纷首当其冲。有些职员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提高自身绩效收益,在向客户宣传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及时的揭示产品风险或者直接回避客户的风险提问,以至于产品到期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甚至是负收益,从而形成了银行与客户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在银行的服务体系中,工作效率低、职员服务态度差、业务程序处理不规范、硬件设施不完善等也是导致银行与客户纠纷的重要因素。

(三)同业竞争引发的纠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地区、商业性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间的竞争格局也是愈演愈烈。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和信贷优惠方案,抢夺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的情况十分严重。固然良性竞争带来的利处不胜枚举,但是恶性竞争的弊端危害更大。例如有些银行采用法律规定的存贷款范围之外利率吸引客户、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违规手段,从而引发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更甚于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伴随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助银行和电子银行的推广,农行服务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宽,客户与银行的矛盾纠纷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存贷业务的范围内。矛盾纠纷形成了主体的多样化,性质的复杂化,关系的交织化的特点。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矛盾纠纷调处体制不完善。一是没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层层相扣、步步落实的工作格局,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主要由基层人员主导,无法引起有关领导的足够重视。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无专业化队伍。调解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各自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消极应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使得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无专人管、专人抓。

(二)调处人员缺乏足够的协调能力。作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层调处人员的协调权限、方式、效率都十分有限。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调处人员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导致许多问题无法有效、及时的解决,从而

积少成多、由小变大。

(三)部分客户的法制观念薄弱。客户在与农行的交易中发生利益冲突时,片面的认为是银行方面推脱责任,心态失衡,维权意识强烈法律意识淡薄,妄图用吵闹、威胁、暴力等形式迫使银行人员屈服,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使矛盾扩大化,致使调处人员无法与客户正常沟通实现纠纷排解。

三、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见和建议

(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抓苗头,主动排查,超前防范,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详细情况和动态,做到未动预知,异动先知。首先是要准确把握客户对服务需求的总体趋向。积极构建全方位覆盖排查网络,运用日常管理、服务、调查、摸排以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新手段、新途径,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了解客户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及时捕捉和把握客户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苗头倾向。其次是要细致了解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开展全面排查行动,理清矛盾纠纷的重点业务、区域和群体,加以重点防控。以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为重点,详查基本情况、诱发原因、性质类型、表现形式、危害程度、化解难度和潜在趋势,作出分析判断。最后要注重专项排查,准确了解各种矛盾纠纷的特殊情形。对一些容易反复出现的矛盾纠纷,要采取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在查明来龙去脉、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予以解决,失去条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相关解释说服疏导或救助工作。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矛盾排调工作网络问题。第一,要实现调解工作的制度化保障,成立专门的调解部门,出台全面完善的制度、规章,要求各部门个人员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予以支持,不得回避或消极应对,使调解工作能够有效的施行;第二,实行矛盾纠纷排调奖励制度。提高矛盾排查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纠纷排查时效和调处难易程度,对及时遏制矛盾纠纷隐患、重大纠纷事件的报告等进行奖励;同时设立调解案件奖励,按矛盾双方对矛盾调处的满意度进行奖励,对成效显著的调解员和调解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三,完善矛盾排调总结制度,建立每月矛盾排调例会,使调解人员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在例会上对各类型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从而不断完善调解员的协调处理能力。

(三)强化对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领导是关键,机制是保证。要把健全、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作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关键来抓,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对因工作失职、决策失误、处置失当等原因造成矛盾激化、影响恶劣的,实行“一票否决”,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维护稳定、调处矛盾、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落实包案调处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对所有矛盾纠纷,都具体落实到基层调解员身上,提升工作效率和调处水平。再通过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积极参与行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履行矛盾纠纷化解职能,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做好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职员的队伍建设。不管是高管人员、专职调解员还是基层业务人员,都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顽强,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广泛

7.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篇七

为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我单位秩序稳定,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范围:

1、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

2、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

3、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苗头、隐患;

一、定期排查制度

1、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在规定期限内,认真妥善地处置化解职责范围内的各种矛盾纠纷。

2、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

3、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报表制度。

4、对排查出的重点问题,如因涉及社会治安引发的问题,要求做到及时上报。

5、经过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台帐制度

(1)对排查出的影响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2)对每一件矛盾纠纷,定责任人、定处置措施、定处置期限。

(3)问题已经解决的要及时销账,到期未能解决的领导小组要跟踪督办。

三、工作协调制度

(1)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认真分析,梳理归类。

(2)领导小组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应及时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协调会议。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置”的原则,落实到有关处室和责任人,并提出处置期限。每次协调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

四、定期报告制度

各部门要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情况定期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按照协调会议议定的要求由有关处室限期处置。本部门解决不了的,由矿领导协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对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随时上报,经排查没有发现问题,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

五、情况通报制度

(1)领导小组定时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2)领导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分类指导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六、考核奖惩制度

8.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篇八

1、学校要加强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学校各层次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的管理人员成立排查小组,确保排查效果。

2、学校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实行月查制度。

3、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后左右,天上地下;校园内外无遗漏”。

(1)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包括校舍状况、实验教学设施、消防设施、体育设施、水电设施、学校车辆等。

(2)查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3)查学校德育工作和法制安全教育。

(4)查学校周边治安秩序。

(5)查安全制度建设。

(6)查组织领导。

矛盾纠纷排查要做到“内外兼治,上下并查;事无俱细,防患于未然”。一是各层面全方位排查。二是关注重点人群。三是落实帮扶人员。四是确保纠纷彻底解决。

9.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 篇九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内容: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和消除不安全、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一、指导思想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各处室、系部、班级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各负其责:各处室、系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归口调处的原则,对口排查调处本部门主管领域的矛盾纠纷、各系部和班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排查调处各内部的矛盾纠纷。

(三)积极防范:贯彻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和立足于“抓早、抓小”的工作方针。

(四)依法调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办事,坚持当调则调,该判就判,调判结合,解决问题。

(五)综合治理: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和综合措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组织调解的积极作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新情况新特点的工作体制和手段方式;构建覆盖全学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确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各类校园矛盾纠纷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或刑事犯罪案件,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四、具体实施

(一)学校组织成立专门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定期排查校园内各类矛盾纠纷,建立领导小组——各处室组——各系部——各班级之间信息双向反馈的畅通渠道。学校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二)排查工作。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遵守预防为主、发现调处为次的原则,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方法,以团结、安全、稳定为出发点。

排查范围包括各处室、各系部、各班级各种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纠纷,重点是利益关系复杂、矛盾纠纷活跃的部门、系部和群体。

排查分学校排查、系部排查、班级排查三类。处室排查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处室组织排查本辖区区域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纠纷。系部排查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系部组织排查本部门主管领域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班级排查按“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由各班级主动排查内部存在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纠纷。

排查方式主要有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

日常排查是各处室、各系部和各班级在日常工作中,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经常性排查活动。日常排查掌握的重大情况应及时向学校保卫处反馈。

定期排查是各处室、各系部和各班级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对本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汇总上报的活动。

专项排查是针对特定领域存在影响学校稳定的倾向性突出问题开展的排查活动。专项排查由各处室、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或根据学校部署要求具体组织落实。

特别防护期排查是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的预防性全面排查活动。

(三)调处工作

调处工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和按照政策办事,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确保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

调处工作施行各处室、系部和班级责任制。校园问题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处,处室内部问题由分管校领导负责调处,系部、班级内部问题由系部领导及班主任负责调处。

调处学校矛盾纠纷,针对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仲裁等方法。及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涉及人数、主要诉求、重点人员和当前动态等情况;掌握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制定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的处置预案,并明确答复口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劝导,同时对重点人员组织落实重点教育管理措施;组织落实工作措施或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不推诿,谁先知道谁负责,重大问题上报校办公会研究处理。

(四)报送和登记

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台帐和报告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件按诱因、发生地点、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主要诉求、事态发展预测、组织调处工作情况等要素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其中重大问题(个案)应逐级上报备案,并及时补报最新情况,实行动态化跟踪管理。凡学校举行重大集体活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治安事件和学生非正常伤亡事件,要做到报告及时,信息畅通,对未按要求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奖惩。

无论是定期排查,还是问题的发生及处理都要及时、真实地做好登记、记载并做好归档工作。每月对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汇总,填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表,供各级领导和学校检验。

(五)责任追究

上一篇:如何拥有强烈的自信心下一篇: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