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

2024-06-28

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共13篇)(共13篇)

1.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 篇一

经过这个星期熟读了企业文化,我才真正的了解和明白了。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以及企业文化的作用,每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成是顺驰的文化,队伍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是战略执行和公司发展的最终驱动力,是所有战略的基础。执行战略需要文化和氛围。 我们的行动纲领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清晰的表达了核心价值观,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期望的结果四者的整合,通过对纲领的贯彻实施,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

企业文化之魂-----核心价值观,使命般的激情,永不满足的挑战精神,创造奇迹的团队精神,使得每一个人充满激情,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希望创造奇迹的人是自己。这样才能超越自我。所有的一切都需一个高效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是决心和态度。我们要说到做到,而不是就口号没有行动,以结果为导向是高效执行力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应付过程,执行力是监督检查的保障。

2.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 篇二

牛是踏实向前的。它迈着坚实的步履, 豁出全身的力气, 呼哧地曳着五千年岁月的绳索, 拉动一只插在荒芜之中贫瘠之中的铁犁。在“井田制”的地里留下足窝, 穿过“均田制”的田埂, 更让人振奋不已的是翻过1978年“承包制”的山弯, 一步步走向丰收, 走向文明。传说牛受天庭的指派, 下凡传达人的生息安排。它的秉性是勤奋不懈的, 就把“三宿一餐”, 改成了“三餐一宿”, 想叫芸芸众生勤恳劳作, 好好的过日子。回去禀告时被玉皇大帝踢翻, 它的门牙就是那次撞掉的。牛从神界罢黜人间之后, 心甘情愿, 不辞劳苦, 肩起替庄稼人耕种的重任。“拓荒牛”是它的精神写照, 它双蹄腾空而起, 刮动力的旋风, 开拓求索。深圳把它作为市标, 显现改革开放的特区时代风貌。每每到了年初, 人们给牛披上锦绣, 高扬五彩的鞭, 赶着走街串户, 美其名曰“打春”, 它和春天一起面临大地。

牛的胸怀是宽广的。有副对联写得好, “有容德乃大, 无求品自高”。我觉得是对牛的写真。它站在田野上, 山川沟壑都装在胸中, 无论东西南北, 它浑圆的眼睛, 看到的是禾苗生长, 花穗吐芳, 五谷丰登。它背上驮着社稷, 驮着广天下的盛世。孟子讲“先立乎其大”, 要有“浩然之气”, 言做人要有大胸襟, 在实现自我价值时, 能站在众人一边, 为广大社会有作为和贡献。牛是面镜子, 那些盗天下为私有的, 或百般钻营而图谋不轨者, 应该看到自己的丑陋和狭小。传说生肖排行, 牛星夜兼程, 最先到达。然而老鼠乖巧, 距蹲它的角尖, 占去头位。牛能够“平静若水”般的对待生活, 对待命运。庄子讲鲲鹏不凭借外物而“逍遥”, 牛不亢不卑, 什么荣辱名利全然抛开, 实现一种现实生活的自由自在。它被称为“孺子牛”, 是一面旗帜。吃的是草, 挤出的是奶。它俯下身, 叫绳索勒进肉中, 让重轭压在脊梁, 即使累到在田畴, 仍挣扎着站起, 摇晃着向前。它那么坚韧、果敢, 坦然面对生存的困惑与苦难。那个齐景公曾经口衔绳子, 爬在地上叫儿子牵着学做牛, 显然有些附会做作。鲁迅决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与国民劣根性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掏出平生的心血, 投身民族伟大的文化建设。俯下身奋斗, 创造丰富的成果, 并且克己修身, 做德才兼备的栋梁。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美德, 应该承继下来, 发扬广大。

牛是善良的。李可染先生画过很多牛的作品, 各有形态, 各有神情, 各有情境, 但透过纸背, 高扬一种憨朴、淳善与美的精魂。无论耕耘在田野, 或者伫立在村头, 都是那般温之中, 驮着顽皮的牧童, 横一管悠扬的笛声, 煞是欢畅、惬意。当然跋涉在远途, 苍茫的傍晚是不倒的帆, 风雪夜中它的腹背犹如一堵火墙, 温暖受凉的心。牛郎织女的故事永远是美的, 牛是天地神人的沟通者、保护者。人们讲着一则真实的故事, 在缺水的西部, 有位汽车司机半路加水, 饥渴的母牛跑过来饮水, 它的嘴唇刚触到水桶边, 缩回去转身走了。正当人们纳闷时, 它带着小牛犊回来, 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把水喝完。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和慈善的品行。大地的春色是需要修剪的, 人间的温情美德是需要培养的。牛非人也, 但它恪守本色天性, 不会见利忘义, 不会戕害他物, 更不做恶, 不行坏, 不去干龌龊的勾当。它磊落、地道的活着。是善良的化身, 美的行者。形容为善, 心底是美, 时刻或者永远向善向美。美好的世界养育了它, 它开拓着美好的世界。

3.有关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新形势 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80-01

通常来说,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群众,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文化娱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城市群众文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在这段时间内在我国城市群众文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帮助社会经济发展,就必须对其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同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促进构建美丽家园[1]。

1、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1.1对群众文化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起到推动的作用

为了可以进一步对群众文化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强化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对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还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来进一步感受其文化的魅力,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其文化水平。

1.2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通常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换句话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精神文明工作的是群众文化的建设。总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顺利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2]。

2、目前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形式相对单一的群众文化建设

就目前而言,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的群众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大多数的群众文艺活动只是在一些较为重要的节日进行开展,其中所开展的这些群众文艺活动主要是以唱歌跳舞的节目为主,这样就容易出现形式相对单一的群众文化建设。

2.2缺乏必要投入的群众文化建设

就目前而言,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通常容易出现群众文化建设的缺乏必要投入的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期的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容易使得部分文化馆不能及时购入相应的硬件设施,这样就无法发挥文化馆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大量闲置的文化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顺利进行[3]。

2.3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群众文化建设

就目前而言,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退休的老年人是当前我国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主力军。在实际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鲜有年轻人参与进来,更不用说具有专业性的人才参与进行。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专业的群众文化建设,这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

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通常来说,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众文化发展的快慢。在进行实际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参与群众活动人员的活动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对群众文化进行主要组织和管理的人员应该由具备相关专业性的人员胜任,这样将有利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所以说,具有专业性的人员必须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来,尽可能的发挥去才能,为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2群众文化理念应该始终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发展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确保能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应该对群众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其次,充分意识到群众文化的骨干是文化干部队伍,一个良好的文化干部队伍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群众文化的有效持续发展;再次,对业余文艺爱好者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肯定,同时需要对群众文化业余队伍人才进行进一步的培养;最后,应该充分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者素质的高低,正因如此,应该不断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组织以及其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3.3切实发挥地方群众文化的优势

在进行实际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其地方群众文化资源的地位进行充分的重要,通常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群众文化的资源,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建设。地方群众文化资源会对本地区的广大群众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对其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通常来说,从内心来说就会更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当然对于非本地区的群众而言,考虑到该地区的群众文化有机结合了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相关的人文资源,这样也就较为容易的接受了本地区的群众文化,这样也就进一步促使了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完美结合。

3.4为了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形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不管是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其相关的文化基础设施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当然,除了快速的发展以外,不能忽略了群众文化生活本身不能等同于群众文化物质基础设施,参与性是群众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正因如此,在进行实际群众文化演出活动时,必须表现出足够的亲民性,与以往在剧院和银幕上演出不同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样的群众文化演出中实现零距离地接触,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真正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互动环节,通常也说这样的互动环节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收,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此外,在进行实际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应的一些创新活动,任何类型艺术形式的生命源泉是创新,当然,群众文化活动也是这样的。

4、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在物质生活方面,人民群众得到了将大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就更加需要关注其精神生活方面的享受,正因如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需求,所以,在新时期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群众文化建设的步伐,与国际大都市文化接轨。

参考文献:

[1]石岩.浅析城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年11期

[2]江续兵.谈基层群众文化现状[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4.关于征集企业文化有关内容模版 篇四

我企业是贵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营专科企业,以微创外科技术为特色,效益良好,原地址在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业街1号,因省会“三年大变样工程”将原院址拆除,致使企业无法经营,经多方选址,最终确定的新院址位于新华区石获北路96号,该地域无企业,我企业的迁址恰恰填补该项空白,能够更好的为当地群众提供产品服务。

一、选址依据:

新院址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境内,周围有许多居民小区和自然村,居民人口数量大,常住人口多, 该区域市场经济繁荣,客商云集,流动人口也较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商贸兴旺,市场繁荣,社会发展,经济发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产品和健康需求越来越高。但我企业新选院址周围无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品机构,产品资源匮乏,我企业的迁入恰恰填补该项目空白,并且我院收费较低,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多,始终坚持以“患者至上、技术至上、服务至上、信誉至上”为宗旨,致力于周边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保障。

二、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况:

新院址紧邻石获北路,为和平路西延路段,系石家庄市景观大道,北面有风景秀美的植物园,空气清新怡人,交通便利,方便患者就医和转诊。周边公共设施齐全,有公交76路、旅游1路直达,周围有超市,企业水、电、暖等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企业环境舒适安静,适合患者就医和健康恢复。

企业内的环境设计布局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装饰设计既从医学需要的角度,充分考虑产品服务主体需求,也充分从医生和患者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各个层面考虑,充分落实到每一个实施细节。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创造和谐的氛围,帮助患者解除不良心理反应,促进其及早康复。

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新院址周围无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严 格的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四、选址占地和建筑面积:

新院址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能够完全适合产品要求。

一、征集内容:院训、宗旨、价值观、目标、愿景。

1.企业的院训——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持续发展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的宗旨与信条。如:“厚德仁医

严谨求实

奉献创新

和谐发展”。

2.企业的宗旨——即企业使命,主要告诉人们是干什么的,这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

3.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是企业及员工做人与做事的最高准则。

4.企业的目标——就是企业发展的定位,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根据。5.企业的愿景——即企业希望创造的未来的景象,企业发展方向、未来要建成什么规模、层次和标准,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的目标理想。

二、征集活动的要求

1.对企业院训、愿景、宗旨、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的提炼必须从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出发,突出本院的个性色彩、体现出企业服务人民大众、贴近民心的原则,并以此为原则逐条作出恰倒好处的文字概括与描述。

2.文字精炼、语言通俗、简洁明了、压韵、爽口宜人,每项内容要求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使整个企业的精神文化的文字描述符合企业的实际,振奋人心,企业的办院宗旨、理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听起来悦耳、读起来顺口、品味起来,耐人寻味,意义深远。

3.各科室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全员参与,通过征集活动的开展,促进广大职工对企业愿景、宗旨、理念、企业精神的思考,并对照企业和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反思,以实际行动打造企业的文化品牌。

三、开展征集活动时间与方式

1.从即日起至 12 月30

日。所征集的稿件于12月30日前送到院办。2.职工根据企业院训、宗旨、价值观、目标、愿景的征集要求,逐条全部进行描述概括,也可以为描述概括其中一项或几项。

3.投稿者须注明姓名、科室。

4.被征集的作品均须未涉及直接抄袭。

附:

海尔集团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海尔管理模式:OEC管理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海尔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

海尔质量观: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

海尔服务观: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目标:2l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

微创外科

5.有关饮食的文化 篇五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姓名: 刘瑞

通讯地址:城市规划12 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关键词: 中西方 饮食文化 差异;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行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

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有:其一,饮食观念、味道和营养。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饮食的,饮食只是一种手段,而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然而,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民以食为天”。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还用它维持健康,即“药补不如食补”;同时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词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词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词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

其二,烹饪用料的选择。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吃大块肉、整块鸡等。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烹调时,在用料上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可能在中国人看来都是极好的原料。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动物类。其三,用餐方式。这是中西饮食文化中最明显的差异表现,也是中方文化中的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方面的差异在饮食上的表现。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 1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论文

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从制,各人自付各人账。其四,用餐礼仪。这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

意思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

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1.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

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中外饮食文化论文黄河流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二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2)西方文化。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产生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在论及西方文化之成因、起源时,本文取狭义之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

希腊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她的源头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独特的气候和

地理环境,形成了希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特有的文明。从起源意义上说,由于这种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的地中海,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财富,进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在征服自 2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论文

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理性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西方文化还是一种“罪感文化”,它沿袭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这与以人为中心的世俗的世界观看起来相矛盾,事实上又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前者鼓励人的创造性,大胆地向自然索取;后者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以上帝的惩罚来制约人的恣意妄为。

2.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饮食观念是人们在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深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不同的哲学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将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而它们决定了各自饮食观念的不同。第三,在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由于宇宙模式的不同,中国强调整体功能,西方强调形式结构。中国的整体功能是包含了未知部分的整体功能。它的整体性质的显现是靠整体之气灌注于各部分之中的结果。各部分的实体结构是相对次要的,而整体灌注在这一实体结构中的“气”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在西方人看来,个性和个体的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崇尚个性突出,于是生活中以特为贵,烹饪上以独为美。

刀叉与筷子、圆桌与条桌等各不相同,在菜式和道数上双方虽然都有程式,但一分一合,互相对立,由此产生的宴请礼仪、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大不相同。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加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体现在饮食上。

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中西方饮食文化便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起来。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论文

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小孩刚出生,要吃;到了满月,要吃;过一周岁,要吃;等到了结婚,也要吃;人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最后去地了,仍要吃,叫做“自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

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映文化。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

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H 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

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为重要的“使命”。

3.研究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文化人类学意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现象众多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其分析研究,可以培养人们积极地接受西方的饮食文化,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要注意西方的礼仪规范,从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其次,可以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因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之初,往往会感受到文化冲突的力量。通过对饮食差异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理解或误解。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学生姓名

刘瑞

302120800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

宋丽军老师

2011年5月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论文

6.有关茶文化的对联 篇六

下联:寻酒客来心不冷。

上联:买茶人去路还香;

下联:邀月客来花已瘦。

上联:买茶人去路还香;

下联:邀酒客来花已瘦。

上联:此地千古茶国;

下联:何时从来酒家。

上联:此地千古茶国;

下联:何处一时月天。

上联:买茶人去路还香;

下联:赊酒客来风已绿。

上联:天南地北汇宾客;

下联:精品芳华尽其中。

上联:此地千古茶国;

下联:何处一朝酒家。

上联:寻味君子知味来;

下联:伴香雅士携香去。

横批:天地精华茶庄

上联:扫来竹叶烹茶叶;

下联:挖得松根煮菜根。

上联:此地千古茶国;

7.有关村落小康文化发展的探索 篇七

一、突破三道屏障

1、突破文化观念落后这道屏障。村落小康文化比村级经济相对落后, 原因在观念落后。重经济轻文化, 把经济与文化割裂开来危害甚大。

2、突破文化政策滞后这道屏障。文化政策的完善同样存在滞后现象。一些不合理的规定, 如果有的地方要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经费完全自负, 这样就迫使文化馆、文化站单头顾经营, 而忽略对村落小康文化的辅导, 这些应予以纠正。

3、突破文化人才缺乏这道屏障。为什么想俱乐部等村落小康文化机构办起来容易巩固难,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级缺少文化艺术人才。宣传窗、黑板报没人出, 文化活动没人组织, 如此, 村落小康文化机构不散也得散。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新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一致, 必须坚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要求的先进文化为指导。因为, 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 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所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文化, 经济发展是根本, 政治稳定是保障, 而群众文化是关键。

2、推进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是构建小康文化发展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要求文化政策的完善同样存在滞后现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 以城乡的发展阶段, 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并继续发生历史性的巨变。

3、搞好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是培养社会主义小康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新农村小康文化发展, 农民是社会主体, 是基本木力量。培养一大批文化型农民, 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保证。但是, 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还很低, 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级以下文化程度占4.2亿, 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下, 直接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农村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关键是要靠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 而这又需要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才能实现。因此, 加强小康文化发展建设, 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不仅是小康文化发展的基本任务, 而且是推进小康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4、小康文化发展建设的途径思考: (1) 注重大型活动的推动作用, 营造氛围。要通过举办旅游节、运动会、广场文化周等大型文化活动, 吸引农民参与, 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乡镇文艺宣传队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农村赶集, 定期举行文体活动、劳动技能比赛。 (2) 注重城乡文化互动, 取长补短。送文化下乡引文化进城, 是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 (3) 注重村落文化带动, 统筹兼顾。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 扩大农民的人际交往, 实现身心和谐, 增强农民的幸福感。

三、依托三大优势

1、依托集镇的文艺优势。用集镇文化的优势来带动村落小康文化的发展, 是村落小康文化建设上台阶的关键。县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应当有计划的把先进的现代理论、信息、知识、技能输送到村里去, 促进村落小康文化上台阶。

2、依托村级经济的物质优势。近年来, 大多数村村级集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为村落小康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创造了物质条件。村里的能人、大款也是村级经济物质优势的一部分, 要充分利用他们爱家乡、爱村庄的热情, 引导他们向文化建设捐资, 或者启发他们办文化娱乐项目。

3、依托传统的民间艺术优势。农村民间艺术多姿多彩, 积淀丰富, 农民对他十分喜爱, 是建设有特色的村落小康文化的重要内容。要用好这一优势, 首先要重视调查挖掘工作, 其次要鼓励老农民、老民间艺人传、帮、带。依托传统的民间艺术优势, 还应该包括依托传统的民俗习惯, 如庙会、灯会、节日, 让农民自己办文化。

四、开发三项工程

1、开发农村社区网络工程。从纵向看, 村落小康文化要形成综合性的村落文化中心, 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向上要与发挥指导、示范、培训、协调职能的集镇文化站进行沟通;向下要与企业、家庭、村校等前沿文化阵地进行沟通, 一次构成三级文化网络。从横向看, 若干相关的村构成一个文化社区, 村与村之间建立较为固定的文化联系, 由此发展特色文化区域或文化带。

2、开发特色文化系统工程。特色文化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就是要开发一定数量的特色文化村、一定数量的村落特色群众文化艺术队伍。同时, 也要开发一大批有特色的农村文化艺术家庭。特色文化系统工程的建设措施, 应包括辅导、培训、交流、推广、研究等各个环节, 有规划、有投入、有步骤, 渐进发展。

3、开发村落小康文化希望工程。村落小康文化的前途和希望在少年儿童, 农村少年儿童理应得到和城镇少年儿童一样的艺术熏陶的机会。如何使农村少年儿童已是普及教育进一步深化, 加速形成村落小康文化跨世纪后备队伍, 是村落小康文化希望工程的核心任务。

五、实现三个飞跃

1、实现村落小康文化建设认识上的飞跃。村老小康文化建设要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村落小康文化建设要渗透每个农村家庭, 村落小康文化要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2、实现村落小康文化生活面貌上的飞跃。村落小康文化要在重塑新民风和新民俗上发挥显著作用。农村文化生活面貌质的变化, 可具体体现在文化建设现代化、文化活动多样化、文化队伍特色化、文化建设社会化等。

3、实现村落小康文化成果上的飞跃。在一定的行政辖区内, 要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群众艺术创作群体, 每年要有一批创作新成果。要有几项在乡镇内外或县市有影响的大活动。要掌握几项企业迫切需要的文化服务能力, 每年都有几项直接或间接为村办企业或个体企业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服务工程。

摘要:村落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一样, 是我国小康文化建设的基础, 文化政策的完善同样存在滞后现象突破三道屏障, 突破文化观念落后这道屏障。村落小康文化比村级经济相对落后, 原因在观念落后, 突破文化政策滞后这道屏障, 突破文化人才缺乏这道屏障,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政策的完善同样存在滞后现象:搞好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是培养社会主义小康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康文化发展建设的途径思考:依托三大优势, 依托集镇的文艺优势, 依托村级经济的物质优势, 依托传统的民间艺术优势, 开发三项工程, 实现三个飞跃, 终上所述希望本文能对有关村落小康文化的发展有所帮助。

8.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英美文学 文学评论 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是英美语言被英美民众艺术化使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英美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性的反映,是英美文化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了解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表达功能的交流工具,在英美文学中,被用来表达英美人民的情感和思想,其风格也具有多元化。但是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化载体语言差异、历史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1.英美文学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作品是文学评论的对象,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属于狭义的文学评论,而广义的文学评论则是对所有和文学有关的思想、人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文学评论建立在文学作品分析的基础之上,文学评论高于文学分析,分析是具体的,而评论则是广泛而深刻的。英美文学评论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类,它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现象对英美文学进行研究、探讨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揭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指导英美文学的创造。英美文学评论其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议论,借此来提升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欣赏和阅读的水平,正确接收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同样英美文学评论也有别于一般的作品分析。由上文可知,文学作品分析比较重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属性进行分析思考,而英美文学评论则重视对文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文学艺术表现和外在表现进行思考评论。

2.英美文学评论中的文化差异

人类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差异,文学作品是一种借助语言表达展现文化内涵的方式,英美文学作品多以诗歌、戏剧的方式出现,它不仅代表了作者的思绪,更体现出了民族的情感,但因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导致英美文学之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

2.1历史传统的差异。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激进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其具有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美国没有像英国一样带有较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其次,美国为了争取独立而形成的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这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没有任何包袱。所以,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很多作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是保持着一种较激进的态度,有的甚至还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点。然而,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历史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英国文学评论之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还是倾向于保守的一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明、文化的发展进步,在英国文学评论中这种人本主义观点,逐渐地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和质疑。

2.2载体语言的差异。美国是一个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新生国家,在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其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和民主的文化意识等都是新生的,所以美式英语也是其中新生的事物之一。新生事物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去创新,当然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就必定会带有创新和一定的叛逆的特质。由于美国的民主革命较为成功,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所以文学评论家在语言的使用上不会像英国的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带有创造性,对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会比较张扬个性,并且也不会有顾忌的现象。美国文学评论在语言使用上的创新性,离不开美国民主、自由、个性张扬的氛围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文化精神。英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英语是正宗的英国民族文化发展载体,它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使得其在英国文学作品使用中具有很好的表现性。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小心翼翼。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对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有一种由衷的尊敬和崇拜,害怕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当而亵渎了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这使得英国文学评论缺少张狂特质和个性自由。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影响,其中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对其影响最为深刻。虽然美国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但是其自身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样欧洲大陆文学评论尤其是英国文学评论对美国文学评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评论还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评论,不然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评论这一说法了。英国文学评论在不断地挣扎和犹豫,就像英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一样,虽然有所创新,但主要的还是传承传统,而美国文学评论更多的是创新,这也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格特点。本文分析两国文学作品的差异性,由此得出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化差异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有关冰雪文化的手抄报 篇九

有关冰大雪文化的手抄报1

有关冰大雪文化的手抄报2

有关冰大雪文化的手抄报3

篇一:有关冰大雪文化的作文

飘飘然,飘飘然,大雪飘入凡人间也。寒假里,大大雪小大雪,不知下了多少场,可是每一场都是不重样的。

大大雪,壮哉壮哉!纷飞不停,似孩童一般嬉笑追逐。我在窗前,定睛看着一片较大的大雪花,可眼睛一花,它又不知飘去哪里了,再怎样寻觅也找不到了。它一定是害羞了,去找自己的伙伴,不想让我再看了。

小大雪,柔也柔也!似蝴蝶时隐时现的翅儿,似仙子柔美无比的舞蹈。我用手,捧起一片要落地的大雪,我想让它躺在我的手里。可是,我的手太热,竟将它融化成了水。我有些惋惜。这大雪水,是神圣的,它得天地自然之幽气,汇人间德善于一体。

没有大雪的衬托,冰也就没有生命了。你看,大雪停了,大地上全是碎冰,屋檐悬挂着冰凌,可是怎么看,如何想,它都没有生命,是硬邦邦的。但你再看,大雪在下时,它变得柔和了,仿佛在与大雪花儿共舞。它虽不能动,但有无数大雪花飞舞于它的身旁,它也可以动了。

冰与大雪都是纯洁的事物,所以,走路时千万当心地上的积大雪,不要去踩它。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会给世界带来美,它的灵气是永不会消失的,它是上帝赐给人间的一对伴侣。

篇二:有关冰大雪文化的作文

说起老家的冬天,那就不能不提起那满眼的冰大雪。那冰大雪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满足感——是的,没有大雪,那还能叫冬天吗?当大雪精灵飘然而至时,她们如羽毛般漫天飞舞,落在树上,房屋上,菜地上,河流上,更落在每个东北人的心上:又一个冬天来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地上就积了一层。这时,孩子们就会欢叫着,冲出家门,跳跃奔跑在大雪地里,似乎这美丽的冬天就是属于我们这些孩子的。小时侯,我总是和小伙伴一起堆大雪人,打大雪仗,那时力气小,堆一天也还是一堆大雪,可我们仍会在大雪里疯玩一天。渐渐长大了,有时我会静静地坐在窗台边,默默地看着大雪簌簌地下着,看着大雪慢慢地将山川大地装点成银色;有时也会走出屋子,仰起头感受大雪花落在脸上的那种凉沁沁的感觉,伸出双手去接着那晶莹透剔的大雪花,看着她在我手心慢慢融化。老家的大雪啊,那才叫够味!

说起老家的冬天,还不能不提起那酸菜猪肉汤。取来酸菜,搞一点肥猪肉(那瘦肉我们是不要的,肥肉也不吃,只是借味),放一点调料,一锅北方最有特色的菜就做好了。若是从前,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喝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酸菜汤,那才叫舒坦。现在哪,如果是在老家,我想我们一家在这个冬天,一定是坐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吃着妈妈做的酸菜汤,看着窗外美丽的大雪景,聊着我们喜爱的话题呢!

可这南方的冬天,一没大雪,二没那酸菜汤,再加上屋里又不供暖,坐在屋里瑟瑟发抖。

10.有关啦啦队文化的文献综述 篇十

啦啦队运动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现代体育运动,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的一项体育运动。分为传统啦啦队和竞技啦啦队,传统啦啦队是以为自己喜爱的运动队加油助威为目的,是啦啦队产生的原动力。竞技啦啦队是以获得比赛优胜为目的。是当今啦啦队发展的主流,可分技巧啦啦队和舞蹈啦啦队。啦啦队的概念

啦啦队原名cheerleading。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啦啦队来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他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仪式中有族人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能凯旋而归。它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队运动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个发展变化为啦啦队运动不断增加了新的内涵,于是便有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关于啦啦队的概念各个领域各个专家都有不同说法,最初对啦啦队相关的代名词很多,有“啦啦队”“啦啦操”、“啦啦队操”、“啦啦舞”等各种名词,而实质要表达的都是同一理念。只是有的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解释,有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规定啦啦队的定义。

徐中秋(中国大学生体操、艺术体操协会秘书长)认为:“啦啦队是以团队的 形式展现,并结合以舞蹈、口号、舞伴特技、技巧、桥抛、叠罗汉、跳跃等动作技术,配合音乐、服装、队形变化以及标示物品(如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要素,并遵守比赛规则中对性别、认识、时间限制、安全规则等规定进行比赛的运动,称为“啦啦队”。在《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2009版)中的定义:“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要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活动”。还有学者认为“啦啦队运动是一项集体操,融合了健美操、舞蹈、音乐,各种技巧动作于一体,通过队形变换以及队员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主场队员加油助威,是渲染赛场气氛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是团队精神的高度体现。”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拥有啦啦队项目的国家大约有23个,而且大多盛行于欧洲、北美、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和2000年后的中国大陆,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作为这个项目开展最好的国家,拥有相当多的协会、组织与各类表演、比赛的公司。就如美国是啦啦队的发源地,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大约就有430万啦啦队队员,每年拥有不同级别、不同协会举办的不同形式的啦啦队赛事、啦啦队夏令营和各种活动,相关的网站、音乐制作公司、服装、道具厂家也从中获益颇多。啦啦队项目作为一个庞大产业的同时,又作为大、中、小学的重要体育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使他们在其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和挑战空间,可以说在美国无人不知cheerleading这个项目,而且人们只要听说这个词,就会竖起大拇指,因为身为啦啦队队员就应该是一个品学兼优,技艺高超,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之,在美国啦啦队运动有着很高的声誉,各大洲的大,中小学都有自己的啦啦队,学校实行为啦啦队的队员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措施鼓励学生加入啦啦队运动。再比如啦啦队比较发达的日本,最早的啦啦队是1962年成立的上智大学队,1987年日本成立啦啦队协会,1988年举办全日啦啦队锦标赛。1990年以后日本啦啦队发展迅速,相续成立萁面自由学园高等学校队,梅花女子大学队东京高等学校队,关西外国语大学队,木自学园队,日本女子体育大学队等强队,还成功举办第一届啦啦队世界锦标赛的国家,并且还是第一、二届的冠军得主。日本啦啦队是在引进美国啦啦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为全女生啦啦队,最大的特色是动作整齐划一。至于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对啦啦队的研究基本上已经由啦啦队本身的发展历史,缘由,现状等转化到与啦啦队运动有关的医学和生理生化等方面。例如,研究啦啦队与运动损伤:啦啦队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健康饮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

总之,在啦啦队发达的国家他们已经将啦啦队不单看做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而是将啦啦队运动融入了生活,融入到教学,甚至还融入了市场运作,如为大型比赛进行有偿表演,在各大表演和比赛中企业广告冠名等,都为该项运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3.1 美国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

啦啦队是美国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萌发、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如今,如同NBA球赛一样,啦啦队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每年全国有大小50多场赛事,拥有成熟的训练和竞赛体制以及完善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培训制度。美国如今有400多万名啦啦队队员为各种赛事加油。国际全明星啦啦队联盟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组织,目前有62个国家加入这个组织。国际全明星啦啦队锦标赛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2004年开始允许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参加,当时仅有3个国家参加,到2007年世锦赛上已发展到27个国家60支队伍共8000多名运动员参加,参赛人数仅次于奥运会。

3.2 中国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

啦啦队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孙铁民、李惠娟的《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啦啦队的发展状况,指出啦啦队在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除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外,其它地区舞蹈啦啦队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舞蹈啦啦队的现状是:培训少,专业评判人员少,裁判队伍少,其业务水平还需不断加强。王雁北对2005年河南省动感啦啦队比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当前啦啦队在河南省以及大部分地区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啦啦队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做简单介绍,啦啦队运动还处于领会时期,由于受师资水平制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编能力;运动员完成动作质量不高,动作不规范,缺乏活力与激情,尤其是力量和速度素质较差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今后的啦啦操训练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李静、李艳霞在《浅谈我国竞技啦啦队的发展及其前景》中通过啦啦队的运动特点指出传统的竞技体操、技巧运动将为竞技啦啦队提供群众基础,通过国际赛事增多,比赛模式国际化指出竞技啦啦队的重要性,最后表明竞技啦啦队将会成为体育运动领域的一朵奇葩。王丽娟分析国外竞技啦啦队发展 的现状和我国体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专业训练的必要 性,并从我国现有的条件,如已有的实践经验、人才储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分 析竞技啦啦队发展的可行性。还有许多研究通过综合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相关人士的调查,得出我国啦啦队运动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影响范围逐步扩大,但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别较大,缺乏系统的训练,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教练等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一些相应的发展对策。

总之,这些研究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发展情况所发掘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啦啦队的进一步发展。

3.3 中美啦啦队运动现状的对比分析

党琳燕在《浅析中美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中美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我国啦啦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如: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培养优秀教练员、完善训练体制、增加科研投入等,为我国更好的开展啦啦队运动提供依据。卢晨曦在《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中从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体育文化的异同对中美啦啦队文化的影响。中美啦啦队文化的差异

啦啦队运动自2001年正式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推广与普及,已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比赛模式。啦啦队虽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啦啦队运动虽然具有超越国界、地域的特点。但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啦啦队文化的差异。

刘晓怡从电影《美少女啦啦队》看中美啦啦队文化的差异中阐述了中美“整体荣誉”与“个体利益”的文化差异导致美啦啦队水平较高,相比之中国传统文化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以崇尚礼仪、宽厚、平和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特点。构成了注重“健身性、教育性、表演性”的啦啦队文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啦啦队员的创造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我国啦啦队整体水平的提高。龚卉在《世界啦啦队锦标赛中美技巧啦啦队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从编排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美国技巧啦啦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上已经形成一整套自己特定的风格模式;中国技巧啦啦队开展时间不长,在成套编排上与美国技巧啦啦队还有较大的距离,还处于对美国技巧啦啦队的模仿与学习上。但是中国技巧啦啦队在编排与音乐运用上能加入富有中国风格的特色元素,在模仿的同时不忘运用自己的特长优势,表现出独具一格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两国文化的差异。卢晨曦在《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中强调都包含着啦啦队运动带来的参与性、集体荣誉、个人荣誉以及团队精神锻炼身体、培养精神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但侧重点不同。中国更重视锻炼身体、培养精神等;美国偏向于参与性、个人荣誉等。另外,在服装选择上,美国多以黑等深色为主,中国多以红等鲜艳色为主;在口号的编排与运用上,美国的口号多以自己学校的名字及其所欲表达的愿望和宗旨为主,配合许多道具,大量运用击掌的方式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增加口号的节奏感和感染力。我国大部分的竞技啦啦队在口号设计上没有抓住节奏,因此听起来就显得很乱、不利落,缺乏整齐性和力度感。还有些队伍把口号直接录制到音乐中,在比赛时只用对口型,让观众听起来觉得死板,没有自信,丧失了啦啦队必备的激情。徐宝丰在《啦啦操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将啦啦操运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给啦啦操运动注入新的活力,是我国啦啦操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综上,我所看到的整体上从文化层面研究啦啦队的论文还不是太多,尤其是将从中美两国进行对比,分析的层面也都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两国的啦啦队文化差异我认为应从竞技啦啦队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着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小结

11.当代企业危机处理的有关原则 篇十一

关键词:危机;危机处理

一、危机与危机处理

(一)危机的概念

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对于企业来说,一旦有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出现,导致其面临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和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使企业形象严重受损,重则危及生存,企业的公关活动处于危急状态。危机具有突发性、紧迫性、舆论关注性、破坏性、普遍性等特点。

(二)危机处理的含义

在危机爆发之后,企业应该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对策,这是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导致了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处理不当会使企业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乌有,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反之,处理得当可使危机变为转机,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危机管理大师诺曼·奥古斯丁对此是这样评价的,他说: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处理的精髓。

因此危机处理的含义应是:当危机已经发生,企业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去应对危机,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与相关公众协调沟通,修正企业形象,改善企业的公关关系状态的过程。

二、企业危机处理的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

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根据危机的特点,危机事件有极强的爆发性和扩散性,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充斥着谣言和猜测。企业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企业如何处理是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媒体、公众及政府都密切注视企业发出的第一份声明,对于企业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因此企业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断行动, 迅速调查、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及时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因为越早发现危机并迅速反应控制事态,越有利于危机的妥善解决和降低各方利益损失,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

(二)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爆发后,不回避,不推诿,沉着应对,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公众和媒体等利益相关者。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己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1982年美国强生公司发生了“泰诺”中毒事件。得到消息后,强生公司当即决定,不惜损失1亿美元的代价,全部收回市场上所有的此种止痛片,并花50万美元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强生处理这一危机的做法成功地向公众传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强生还因此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颁发的银钻奖。原本一场“灭顶之灾”竟然奇迹般的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这归功于强生在危机管理中始终将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信条。

(三)真诚沟通原则

这里的真诚是指诚信、诚意、诚恳。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应建立立体化的沟通与传播渠道,应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1、诚信。指真诚守信用,企业应站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立场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社会责任。2008年9月11日三鹿毒奶粉事件全面曝光后,相继有22家民族奶粉企业在此次事件中落马,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已经成为网上讨论的热点,而三鹿,作为民族奶粉业的第4大企业,也在一片群众的叫骂声中粉墨登场,紧接着的是三鹿老总田文华遭刑拘,相关高官被罢免,一系列事件将此次“奶粉门”事件推向了高潮,由于奶粉事件赔款损失较大,将三鹿推向破产的深渊。由三鹿奶粉的诚信危机事件说开去,作为国内的龙头企业,该如何看待“诚信”二字,在将企业推向社会的时候,有没有将“诚实守信”4个字高悬于头顶;有没有在做好做大品牌的同时,找寻企业诚信经营与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诚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来自心灵的践约,是行动宣言。只有“以诚信为本”,企业才能生存;只有“以诚信打动人”,企业才能发展;只有“以诚信作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企业才能真正的走在行业的前列,才能真正的融入这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来。

2、诚意。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企业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以奔驰汽车安全风波为例:2007年6月5日,洛阳王先生驾驶德国原装进口奔驰S350在连霍高速公路385公里处与一辆“东风”货车追尾相撞,该车前部及顶部严重损坏,但该车配置的8个气囊均没有弹出,乘坐该车的车主和女儿受伤。其后车主就安全气囊问题多次与奔驰郑州经销商及奔驰公司中国总部交涉,据当事人称,奔驰公司方面回应“车没撞到位,没达到安全气囊开启的条件”,交涉未果。12月16日,王先生将自己面目全非的奔驰轿车拖到郑州市区以北的黄河岸边,面对母亲河誓言“今生只用国货”,一时间威震全球的奔驰被推到了“火山口”。奔驰公司凭借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势与霸气,一再否认旗下汽车的安全问题而拒绝赔偿,这种无视消费者的霸道作法,是一种短视的随时被危机公关所自焚的做法。

3、诚恳。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又如SK-II化妆品被查出含有违禁成分以后,经历了“拒绝承认-拒绝下架-接受退货,在华暂时停售-日方出面解释”的崎岖路程。期间宝洁公司在危机爆发初期坚持不撤柜、不召回,而后热线电话无人接听、退货人员玩消失导致了失控局面。如今,该产品虽已恢复销售。在消费者心里,该产品已经大打折扣。

(四)统一口径,内外结合原则

重视危机公关中的内部公关,并以此为基础应对外部危机,两者结合于一体以创造有利于危机的外部环境,同时统一观点,保证对外口径一致,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五)重视权威原则

在很多情况下,权威的意见往往对企业危机处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既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又要做到坚持原则,在企业本身并无错误或遭人陷害的时候,就需要利用政府部门或者社会权威部门为企业的清白进行辩护。具体来说,危机公关权威有两种:一是权威机构,如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消费者协会;二是权威人士,如公关专家,行业专家。

参考文献:

1、涂光晋.公共关系案例[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2、徐飙.现代公关实务技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燕玲.企业危机处理策略研究[J].经济,2008(6).

4、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游昌桥.危机公关的原则[EB/OL].http://www.mie168.com/htmlcontent.asp,2007-05-10.

12.有关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一、提高认识, 加强对群众性文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 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此,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将群众性文化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着力解决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群众文化活动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活动方案,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 把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走到群众中去, 去倾听百姓的想法、意见等, 把政府的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机制等建立在广大群众中, 确保文化政策有活力;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形成群众性文化工作的合力, 努力形成齐抓共办的局面, 精心组织, 采取措施, 创造条件, 确保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广泛地开展。

二、深化改革, 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是重中之重,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文化部门都要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强化对人才的培训。定期开展关于文化理论的培训课程, 如分专业、分层次的艺术研修班、文艺专题研讨、高层次的名家讲座等, 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文艺创作人才创造学习、观摩、深入生活等条件, 提高他们的文化理论知识水平, 扩大他们的视野, 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二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 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志愿者制度, 把舞蹈、唱歌、戏曲、书画、剪纸等业余文化队伍组织起来, 发挥民间艺人和社区群众文艺骨干的作用, 对在各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 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 邀请文体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培训, 共同推进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因地制宜, 加大扶持, 引导社会力量共建文化工程

资金是文化建设的保障。群众文化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充分挖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文化, 共同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对此, 上级部门可出台政策及资金扶持, 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或捐助群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财政落实专项资金, 设立文化设施维护管理基金, 专款专用, 确保市、县、镇、村级文化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经费保障, 从而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确保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位、管理到位、使用到位;二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采取社区文化共建、文化资源共享, 与社区共建单位共同享受文化资源, 这样既可使各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又可以使政府节约大量的资金。为群众文化阵地正常开放, 为使群众获得参与、共享文化的权利提供物质保证。

四、以人为本, 加强创新, 打造文艺精品

群众文化是以公益性、社会化为主的文化, 其作品创作需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准则, 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从而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小型多样的文艺精品。

1. 善于从群众中、从生活中发现好的能加工成精品的作品。

我们要不断地从馆办刊物上, 从各种文艺演出中, 特别是从活跃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中发现各种适合群众的、精湛生动、鲜活感人的优秀文艺作品, 一旦发现就抓住不放!帮助他们加工提高, 使之逐渐成为能用鲜活的语言阐述深刻道理, 能用感人的细节表达真挚情感, 能用精美的画面展现丰富的生活内涵,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好作品, 扶持有我们地区特色文化, 有重要积累意义的文艺项目。

2. 要从“三贴近”的要求出发, 摸准时代脉搏, 深入实际

生活, 接触平民百姓积累创作素材, 寻找创作灵感, 创新表现方法。我们群众艺术馆的干部, 要经常地深入群众, 深入改革的前沿, 了解、体验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风貌;了解、体验我们的党风建设、道德建设的成绩和变化;了解、体验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真正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创作一批表现对现实的冷静思考, 展示改革开放的宏伟画卷, 讴歌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表现改革者、建设者形象, 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的作品, 以此来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

此外, 完善群众文艺创作的奖励机制, 推动多出优秀作品, 多出优秀人才, 也是打造文艺精品的一项举措。再有, 要注意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 创新我们的作品和节目。

五、扶持联建, 努力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利用城市文化、广电、出版、教育、体育等优质资源, 对农村形成多时空、全方位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渗透力和覆盖范围。建立对农村文化的援助机制, 积极引导机关、团体、城市居民等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捐助, 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结对共建活动, 重点支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活动, 鼓励农户或民营经济组织兴办、组建文化大院、文化室等相关文化产业, 积极开展自教自乐的群众业余文化活动, 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引导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和生产更多反映农村现实生活、为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以及城乡联动的各种文化节庆活动, 帮助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和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 促进城市文化多下乡、常下乡, 为农民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 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出的几点粗浅建议。方法还有很多, 只要有关单位、部门协调配合, 上下联动, 群众文化工作者不懈努力, 勇于奉献, 就一定能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营造出一片繁荣的群众文化阵地来。

参考文献

[1]胡守勇.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 2010 (06) .

[2]汪齐权.与时俱进拓展群众文化工作新思路[J].文化时空, 2003 (11) .

[3]刘珊.浅谈如何发现和培养群众文化人才[J].群文天地, 2011 (14) .

[4]安宏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7) .

13.有关传承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篇十三

亲爱的同学们:

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想成才,必先成人。在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一名优秀的一中人,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够的,只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

道德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以德育人也是一中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宗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中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目标,成长为一名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为一中争光,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

今天,我们举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并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在家庭,开展“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活动。要主动分担家务,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每日为父母做件事,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小礼物,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用好每一分钱,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家庭中提倡父母与孩子互相学习,共同阅读经典名著、参加健身益智活动、欣赏高雅艺术,共同进步,积极建设学习型家庭,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学校,参加“和谐校园,温馨教室”活动。要尊敬师长,微笑待人,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节日联欢、补习功课、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按规则办事,爱护公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关心集体,集体的事一起干,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建设“温馨教室”活动,面向所有师生,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班级舆论氛围;倡导师生间、同学间关系的和谐、互动,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在社会,参与“志愿奉献,爱心传递”活动。接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要献出一份爱心和真情。我们要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龄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为自己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一位“爱心天使”;

我们要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做“社区义工”;我们要广泛参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习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礼貌待人接物,做“文明使者”。在各项活动中,增强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同学们,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做一个品德高尚、品行端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既是我们自身的目标和理想,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对我们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实现国家振兴、民族腾飞的希望。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让道德的茶香在家里尽情弥漫,使我们的品性得到陶冶、人生得到涵养。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让道德的清风在校园里飘荡,飘过如歌的岁月,飘过成长的时光。

让我们与道德相伴,让道德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化成奔腾不息的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恒久流淌。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有关传承传统文化的倡议书二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有关传承传统文化的倡议书三

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有关传承传统文化的倡议书四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深。五千年来,国学经典对于文化的承载绵延不绝、流传至今。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处身立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提倡,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力宣传和践行,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一时间,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弟子规》,与古人居;学习《德道经》,与老子谋。让我们行动起来,诵读经典美文,实践道德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为繁荣校园文化而诵读!为振兴中华而诵读!

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师生加入到学习国学经典的行列中来,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倡议:

1、请同学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任何地方进行诵读,诵读弟子规、孝经、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中华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在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感悟国学精粹,陶冶道德情操。

2、要求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经。

上一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下一篇:敬老院社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