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精选14篇)
1.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一
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与服务读者调查
一、单选
1.您一般多长时间去图书馆
□平均一周一次
□平均一月一次
□平均一年一次
□从来没去过 2.您浏览图书馆主页的次数为
□平均一天一次
□平均一月一次
□平均一年一次
□从来没浏览过 3.您使用学术文献资源时,首选的是
□网络公共资源
□图书馆的纸质文献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其他 4.您了解图书馆纸制文献资源首先选择的方法是
□到图书馆各个书库查看
□利用馆藏目录查看
□向图书馆员咨询 □查看图书馆主页
□其他 5.您是否会登录图书馆主页上“个人信息”,并自主进行过图书的“网上续借”,“借阅查询”等? □使用过
□没使用过
□不会使用
□因为太麻烦而不用
□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6.图书馆已经开展了“文献传递”、“代查代检”的服务,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把您所需要的文献通过国内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传递到您手中。您知道吗?
□知道,但没用过
□用过
□刚知道,准备用
□不知道
7.您是否用过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政治、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图书或期刊? □知道,但没用过
□用过
□刚知道,准备用
□不知道 8.图书馆主页经常会有试用数据库,您知道吗?
□根本不知道
□好像见过,但从来没浏览过
□经常注意且使用
二、多选
9.您知道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哪几种
□书库借还书
□图书馆主页续借书
□文献传递
□ 代查代检
□馆际互借
□数据库宣传讲座
□虚拟咨询系统服务
□阅览室阅读
10.您想知道图书馆是否有一种自己需要的图书,您会选择哪种方法找到答案
□中国知网
□馆藏目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向馆员咨询
□到书库查找 11.您通过哪些数据库获取中文期刊论文?
□CNKI
□万方数据库
□Springer
□维普期刊
□Elsevier 12.您在哪些数据库中能查到学位论文?
□CNKI
□万方数据库
□维普期刊
□超星数字图书馆 □到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查找本校的硕博论文
13.您知道图书馆查找外文期刊的途径有哪些?
□CNKI
□CALIS
□CASHL
□Springer
□Elsevier
□NSTL 14.您在从事科研工作时,经常关注的文献类型有
□图书
□期刊
□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
□专利文献
15.当图书馆馆藏文献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时,您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自己购买
□到其它图书馆去借
□通过图书馆的“文献传递”获得资源
□通过同学或朋友从其他学校获取 16.您希望图书馆举办哪种讲座?
□数据库利用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如Endnote)□文字处理工具的使用
□其他
17.您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是否希望图书馆能够为您提供
□馆藏教学参考书目
□课题研究专题文献
□没有必要
2.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二
1.1OPAC的概念。OPAC系统, 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它通过与图书馆内部书刊管理系统联机, 实现用户检索图书、期刊的需要。现在OPA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图书、期刊的检索, 还可以实现网上续借图书、期刊以及网上荐购图书。
1.2利用OPAC用户参与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背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2]。国家图书馆学会明确提出各图书馆要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推动图书馆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用户信息获取渠道与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 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系统性与多层次性、全面性与精确性、及时性与个性化等特点, 用户有了参与、创造的需求, 不再仅仅是资源信息的获取者, 更是资源信息的提供者。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吸引用户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因此,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注重分析资源建设中用户参与的特征, 针对特征采取策略, 以促进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时效性, 从而促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在图书馆学界, 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大家似乎并不重视OPAC系统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积极影响。从现有研究来看, 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
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用户参与的特征
2.1与资源用户的合作性。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用户参与主要指图书馆根据资源建设的需要, 在不同的资源建设阶段采用恰当的用户参与模式吸引用户参与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 用户在为图书馆带来图书荐购建议的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为满足用户的资源需求提供了服务, 双方都获得了一定意义的价值;用户在与图书馆结成伙伴合作关系的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将用户视为准馆员或准顾问, 让用户通过各个层面参与资源建设。
2.2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随意性。用户在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中, 用户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是不稳定的, 有时候甚至是暂时的。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用户参与的暂时性与随意性, 通过创新机制、方法使这种不稳定的关系尽量稳定化。同时, 由于用户的个体差异性, 其组成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用户组合体呈现出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个体偏好、用户资源建设能力以及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这种不平衡在增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难度的同时也会给图书馆带来资源建设契机, 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2.3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互动性。用户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 与高校图书馆之间一般进行着知识和行为的交互。这种交互的互动主要是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门需要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 构建用户参与平台, 对用户参与的模式、途径等进行调整以增强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 发展更深的用户关系, 推动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知识的创新, 提高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效率。
三、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策略
3.1建造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门与用户沟通的桥梁。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大多数是直线职能式的层级组织结构, 不利于用户与文献资源建设部门的馆员沟通。要建造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相适应的沟通桥梁首先必须以用户需求为指导, 建立科学的用户参与机制来保证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此外, 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目标的实现, 常常涉及到图书馆各个业务部门, 如技术部门的用户参与网络平台开发、用户荐购图书数据库的构建, 文献资源建设部资源采购、资源有效揭示, 参考咨询部门设置学科联络员, 了解各个学科的资源需求。用户服务部门的用户参与知识获取、利用、整合等等, 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跨业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不仅仅是用户与文献资源建设部门的沟通。因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使用户与馆员建立起畅通无阻地沟通桥梁, 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 有效促进用户参与, 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知识利用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
3.2建立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制度及相关用户鼓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制度, 是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用户参与制度, 为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保障。首先, 为了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的程度, 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完善沟通交流机制, 了解用户参与的意图;其次, 图书馆应建立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以提高用户参与的技能, 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讲座, 在图书馆网站OPAC开辟读者荐购栏目等等。
另外, 并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其关键还在于高校图书馆是否能够很好地把握用户, 建立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持续吸引用户参与。为此, 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评价与奖励制度, 提高图书馆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3.3加强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过程和结果的监控。由于用户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等特征。为此, 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采取制定详细可行的用户参与的文献资源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帮助用户理解其角色及技能要求, 制定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和分析与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未知问题, 以有效监控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 促进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项目的成功。
四、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利用OPAC用户参与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实例
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始于1998年,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初具规模的图书馆局域网络, 2004年11月完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管理软件的更新和安装调试, 实现了中文、日文、英文图书和连续出版物自动化管理及馆藏文献的查询、预约、续借功能。2004年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实现Calis联机编目, 使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实现了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 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网站依托汇文系统平台, 升级了OPAC5.0系统, 用户可在网站上轻松浏览全国各地的出版社订单, 圈选自己所需的图书, 发给文献资源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网上订书及图书荐购。真正让用户通过图书馆OPAC参与到了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
结语
互联网时代, 用户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概念产生的源泉, 是图书馆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用户参与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应利用OPAC充分重视用户参与, 把握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特征, 提高用户参与资源建设绩效, 推动图书馆服务不断创新。
摘要:互联网时代, 用户参与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基础, 它具有互动性、随意性、合作性、体验性等特征。为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目标, 图书馆应利用好网站的OPAC系统, 设计用户参与资源建设制度、建立用户参与刺激机制以吸引和鼓励用户参与, 并通过实例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户参与,OPAC,文献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黎邦群.手机图书馆用户参与采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13) :89-95+109.
[2]刘勇.用户参与: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12 (04) :41-45.
3.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 篇三
关键词:图书馆 地方文献
搜集与整理这些地方文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几千年来,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各自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地方文献,蕴藏着十分厚重和与众不同的文献价值。
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理、研究地方文献,将其准确、系统的提供给用户,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又是为所在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地区文化研究及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地方文献收藏存在的问题
当代图书馆在收藏与利用地方文献领域,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单纯的认为是地方馆的工作,或者将此看作是馆内某一业务部室的事,缺乏宏观指导和总体规划。由此,便产生了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影响了地方文献的总量入藏;由于采集渠道不畅,又导致了入藏的种类不全,不仅副本少,而且该入藏的也没有及时采集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有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存在“四无”现象,即收集无目标、工作无机构、办事无专人、馆内无专藏。另外由于具有综合文化知识基础的专业人员少,对地方文献信息的二次加工效率不高,更有的馆根本没有展开这项工作。这就严重制约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导致了信息服务工作的被动,服务功能发育不全,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体系。[1]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读者对图书馆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的能力缺乏信任。
二、地方文献的收集原则
1、持久性原则
地方文献的采集和收集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文献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系统性。不少图书馆能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与几代图书馆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工作强调持久性原则,解决机构设置和专人管理问题,从人员的配置到经费的投入,从文献的采集到读者的使用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始终如一,长久坚持,代代相传,使馆藏地方文献形成规模、系统。
2、重点性原则
地方文献历史悠久,内容广泛,载体多样。主要有地方史志、家谱族谱、名人著述、报刊典籍等,从中确定收藏重点很重要。必须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把握特色。切忌巨细无遗,面面俱到,造成泛而不专,滥而不精。若条件许可,在全面收藏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是最好不过。[2]
3、主动性原则
地方文献收集工作有相当的难度,仅靠采购、社会捐赠等远远不够,必须深入基层,主动访求。不少公共馆、高校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主动地与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和知名人士,广泛联系,密切接触,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收集文献而付出的资金和辛劳给予适当估价,支付一定的成本,对那些无偿征集的善本等地方文献,则及时给捐赠者颁发收集证书或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4、价值性原则
应以其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来决定地方文献的取舍。地方文献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实物的,均传承着不同区域的文化脉络。不同地域的文献史料记录着各个区域的历史、人文、地理、民俗、掌故……丰富、厚重,又差异巨大。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文献的价值才得以体现,也因此具有吸引开发者的魅力。[3]
三、促进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1、转变认识与提升水平相互促进
有人将地方文献的作用归纳为“存史、资政、励志、造福”,是非常准确的中央强调发展区域经济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为地方文献工作带来了无限活力与生机,也将提高地方文献整体在图书馆内部的地位。转变认识,提高开发利用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水平,是一项关乎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工作。
2、集中采购与主动访购同时并举
馆藏地方文献建设应采用集中采购与主动访购并举的办法。可根据新华书店汇集的各出版社订单查询决定,也可参加全国性、地区性的书市现场采集,还可根据集中一段时间到相关地市县或乡、镇、村采集那些非正式出版的包括印刷的、手寫的书刊、文献汇编资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社会文化发达或少数民族地区,活跃着一批扎根民间、潜心钻研地方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士,他们长年致力于搜集整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掌握着不少民族、地方文献精品,甚至形成了小规模的家庭藏书室,可有目的地进行访购。
3、重视收集与整理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作流程。一是要有制度保障,机构、人员、经费能保证到位;二是要争取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通过行政途径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三是主动出击,多方防求。
4、寻觅史籍与采撷今文双管齐下
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工作中要注意防止重古轻今。有些馆在地方文献搜集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历史文献,而忽视了当代大量地方文献。我们应该尽力搜集抢救几近湮灭的地方历史文献,也要注意不让当代生产的地方文献再蹈覆辙。
5、人员培养与网络开发齐头并进
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需要科学管理,应抓住人员管理这个核心。要以人为本,培养一支有知识、能吃苦、肯钻研的骨干队伍。诚如骆伟先生所言,图书馆从事地方文献工作者,应熟悉该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掌握著名人物和著述,了解重大事件和掌故,具备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技术和懂得人际交流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等等。因此,加强对人员的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其素质,优化馆员知识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科学管理可以引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耗散结构论等方法论原理,这都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的水平。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图书馆必须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加强馆际联系,建立文献采集协作网络。进而实现联合编目,共建联合书目数据库,实现书目数据资源共享。逐渐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网上地方文献检索系统,方便所有用户利用各图书馆的资源,通过网络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宏.关于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80—82
[2]骆伟.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论[J].图书馆论坛,2005,25(2):1—4
4.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四
1.2 缺乏统一的协作机构。由于缺乏统一的协作机构,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缺乏馆际间的协作。因此,各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方面各自为阵,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方面造成文献分布的不合理,收集中容易造成文献的重复采购或文献的漏藏现象。另一方面上加重了资金缺乏和浪费的程度,降低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方面,由于缺乏馆际问的协作,缺乏自动化的传输手段,对读者的服务只限于一馆馆藏。
1.3 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落后。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者是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图书馆工作不受重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图书馆成了安排老、弱、病、残和照顾关系户的地方。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图书馆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被充实到图书馆工作的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但是,由于老职工队伍中部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的接受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文献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4 资金不足。资金不足严重的影响着地方文献建设。随着地方文献出版量的逐年的增加,突出了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新书目录采购地方文献,只能满足部分地方文献的人藏。对于没有上新书目录、或者是通过其它渠道出版的地方文献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由于资金缺乏,不能经常派出专人到各地专门收集。使部分有价值的地方文献遗散在社会上。
5.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五
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就必须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馆。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从书刊市场上认真采选购进本地需要的书刊等资料外,还应眼睛向内,认真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这是建设好具有地方特色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使图书馆办得具有生机活力、成为本地区文献信息交流中心的一个关键问题。1收集、整理、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是抢救和保存文化遗产、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需要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办刊办报,修志立传,著书立说,产生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这些文献有的是正式出版物,但多数是未经正式出版又非秘密的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的称这部分为“灰色文献”)。这些文献散藏于各个单位的档案柜或个人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流散、丢失,有的被卖到废品回收站。如见之于新闻报端的珍贵美术摄影作品被识货人高价从废品站买回来:“两件毛泽东墨宝从废纸中得救”(1997年7月29日第三版《中国社会报》等。因此抢救保存这部分文化遗产的责任就历史地落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身上。1.2公共图书馆应设专门厅室和精干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把它列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这样还可以在目前图书馆经费紧张、不足的情况,用较少的钱获取较多的文献资料,或者不花钱也能获得文献资料,为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3通过募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献的活动,可以增加我们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各单位和有关人员的交往,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利用图书馆,关心、支持图书馆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同时也促使我们改变工作作风,更广泛地了解我们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2地方文献就是记述地方情况,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大致可包括以下几方面:2.1政治方面。地方上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宗教派别斗争、阶级斗争、抵御外侮的民族斗争的详细记录、专著;反映人事、组织、制度的历史沿革,人口变迁、地方行政的地方志;反映英雄,模范、优秀人物的传记;反映本地历史名人的记事、年谱、家谱、族谱等等。2.2经济方面。经济发展的历史概况,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建设成果的资料或专著;反映当地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乡镇企业的企业名录;工业、农业、林果、畜牧水产及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工艺品的产品名录;专利发明人及专利产品技术目录等。2.3文化方面。文物古迹,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料及介绍;山川名胜、民间传说、神话、文化名人的作品;名医、特方、名药、科技成果、传统及现代的文体项目,盛事,乡上教材、名师名校;各部门、行业的方志、名志、名人传记、文史资料、回忆录等。2.4社会方面。风俗民情,反映社会新风貌、新道德的好人好事,新闻要事,奇闻趣事;社会治安概况,各类典型案件始未;社团组织或有关人士对当地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考证、评论、建议,解决的方案及结果等。3地方文献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存在3.1正式出版物。由出版社、期刊社,报社出版的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的图书、期刊、报纸;经国家出版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期刊和报纸,包括本地区的单位、组织或个人编著出版的书、报、刊,也包括外地单位或个人编写出版的反映本地区内容的书、报、刊资料。3.2非正式出版物。经当地出版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出版的,不在市场上流通的图书期刊和报纸资料等,即内部图书报刊资料。多数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学校、人民团体为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宣传辅导、学术科技成果交流而编印的。3.3报告、提案、公告和简报类。有保存收藏价值的工作报告、形势报告、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题报告、统计报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重要价值的提案、议案;政府或其它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的公告,重要通知、简报、信息交流等。3.4广告宣传品类。宣传企业产品、服务项目、介绍企业、事业单位概况,招生、招工、招商,招标竞标,宣传名医、新药等的小册子,折叠页或单页的广告、宣传品。3.5会议资料类。工作研讨会、学术交流会、报告会、各类的学会、协会沙龙、年会,交流会、演讲会等的会议资料。主要有论文、讲话稿、演讲词、讨论纪要、决议和会议通知等。3.6多种载体材料的文献、信息资料。主要有音像制品,软件、光盘、机读缩微资料、电子出版物等。4收集地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方式、渠道公共图书馆是全民性的公益事业,它基本上是无偿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因此,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应是无偿的,或基本上无偿的。其征集的基本渠道主要有:4.1依靠本地的党和政府的领导,广泛开展捐献、募集地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活动。必要时图书馆应与上级领导邀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参与,以奉献、光荣和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为基调。4.2依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呈缴的方式取得,或代为出版行政部门设立样书库的形式收集地方文献资料。4.3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参加有关部门或组织、单位举办的各类涉及产生地方文献信息资料的会议、活动,及时收集文献资料。4.4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了解当地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出版文献资料的信息,及时联系收集文献资料。4.5对于成本费较高的文献资料,可以经过协商付予一定的成本费,或以互利的方式收集。文献的收集可根据开发利用及本身价值情况,要有一定量的夏本。5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古人云:“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根据人们重乡土观念和地域属性意识,普遍具有关心自己家乡事情的心理,有了解自己熟悉的地方(主要是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的地方)的人和事的意愿。地方文献信息反映的是该地区的人和事,就是身边或近邻发生的人和事,因其自然,地理,社会情况等环境条件近似,具有可比性,经验容易学到,教训容易借鉴。所以这些文献信息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5.1为各级领导提供信息,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如三级(省,市、县)地方志和多种专业志、部门志、乡镇村志,全面地记述了一个地区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各方面的情况,是各级领导了解所辖地区各种情况的最佳途径。如果再加上亲自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就会使领导的决策更接近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5.2为企业做好咨询服务,提供多种市场经济信息。通过当地的企业名录、产品名录,专利产品技术目录及科技、管理人员名录等可以为企业提供多种咨询服务,促使产品结构合理和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促进产品、技术就近流通,避免产品、技术因无效的位移而产生的巨大浪费。如有的企业到外地或国外买回本地的产品、技术,或买回同类的产品、技术还不如本地的先进,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图书馆要当好这个信息聚散的中介。5.3为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著名作家浩然扎根三河,培养了一批为农民写书的新人,其新作在《苍生文学》等刊物上刊登,将这些新作和反映他们的事迹收集利用起来,推动整个廊坊文学事业的发展,不是很有意义吗?大厂回族自治县农民剧作家赵德平为农民写戏演戏,创作了大量的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农民生活变革主旋律的戏剧和小品,如《嫁不出去的姑娘》、《啼笑皆非》、《男妇女主任》、《水墙》等。在全国很多剧团陷入困境的状况下,他把一个县级小剧团搞得生机盎然。他的这些作品和反映他业绩的作品,应是我们收集的重点。5.4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爱祖国首先要爱家乡,爱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通过地方文献这种实实在在的真实的家乡具体的记录,就可以了解家乡各方面的历史及现状的整个概况,如义和团廊坊大捷、冀中军民“五·一”反扫荡这些震惊中外的近、现代史上反抗外侮,英勇悲壮的史实,是教育广大青少年最生动、具体、形象的教材。通过这种教育,激励青少年早日成才报效祖国。5.5对外宣传的窗口。不仅是本地人了解当地综合情况的窗口,也是改革开放对外宣传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外地客人先从理性上了解该地区的窗口。如辽宁省凌源市图书馆举办地方文献展览,有近万人参观,有众多的在外地工作或海外赤子回来参观向家乡父老汇报,扩大了宣传,使地方文献收集成倍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展览成为本地与外地连接的桥梁,为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从收集到利用是个系统工程,收集务求全面、真实;加工整理务求检索方便快速;开发服务务求准确实用全方位。收集整理着眼于服务,与用挂上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梳理,及时剔除虚假过时无用的信息资料,形成以不断收集整理加工为手段,以利用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良性循环,并不断加深开发层次,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和领域,使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成为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处〕图书情报通讯1998.(1)
6.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六
一、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地方文献是一种重要的、亟待开发的文献资源,它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振兴,就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现状、人口构成等“地情”制定一系列符合本地区现实状况的、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这种规划和决策依赖于各种各类的信息作保证,而地方文献则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区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单从社会科学来讲,在各地“七・五”社会科学规划中,至少有70%的课题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科学研究的这种求实致用,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问题为重点的发展趋势,使科学工作者对地方文献资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地方文献所记述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料,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利用各种方法,对地方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有系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揭示与报道,使各种地方文献能充分利用,以发挥其自身的情报价值,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是图书馆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的形式和内涵同过去相比,已有很大区别。现在,地方文献不仅在当地出版发行,也在国内其它省份甚至在国外出版发行,突破了“地方出版物”这种传统概念。地方文献不仅有了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等不同类型,也有了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新成员;载体不仅有印刷型的书籍,也有了缩微品、录音、录像、机读磁带等品种。更大量的地方文献不是以书籍的形式出现,而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杂志上,散见于各种会议文件中,甚至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性宣传品里,用更快速度、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因此,文献的揭示已不能再停留在书刊表面,必须深入到书刊的 篇章或知识单元里,去对文献进行多层次开发,把文献加工成有效信息,广、快、精、准地向读者提供多层次服务。
二、开发地方文献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编制完善的馆藏地方文献目录
编制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是读者检索利用地方文献最直接、最常用的工具。要编制完善的地方文献目录,首先要求收录详尽,凡是本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都要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应有遗漏。其次要坚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使之日臻完善。第三,要组织多套目录,方便读者从不同角度检索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目录应包括分类、书名、著者、地名字顺和主题目录。而书名字顺目录和著者字顺目录能满足读者从书名和著者途径查找文献的检索要求。考虑到使用地方文献的读者常用到“地情”资料,故应设立地名字顺目录。此外,还应建立一套与分类目录相辅相成的主题目录。
在编制本单位馆藏目录的基础上,应力求编制地方文献馆藏联合目录,便于互通有无,充分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地方文献,实现情报资源共享。
2、重视地方文献专题资料的加工与编辑
有针对性地把散布在各种文献中的零星信息,加以汇聚,经过提炼、加工,编辑成专题资料及时提供给读者,就能将静态的地方文献变成动态的有效信息,就能方便读者检索,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价值和作用。
专题情报资料包括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和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等三次文献。加速书目索引、文摘的编制工作,加快其文献报道速度和加深书目索引文摘的揭示程度,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今后,图书馆还需进一步弄清读者对地方文献需求状况的特点,深入开展地方文献研究,编写出更多针对性强、信息容量大的专题目录、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等,提高地方文献工作者提供情报信息的能力。
3、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尽快实现地方文献检索自动化
随着地方文献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增加,手工检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许多图书馆的地方文献由于人力和其它因素所限,仅有书名、分类、著者目录,面对于报刊杂志等零散的大量地方文献,根本无法做有关的题录。因而许多极有价值的地方文献未被人们所认识,更谈不上利用。至于根据各地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对地方文献进行研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书目文献服务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检索自动化,以利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目前,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于1986--1990年研制了“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计算机检索系统”,此系统在用现代化技术深度开发文献方面具有开创意义,又如:广东省馆于1986--1987年建立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具有人机对话方式。如有机内标引词管理、文献标引管理、输出文献通报、发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该系统还收录了广东省1980年各种刊物发表的有关文献题录一万余篇,并为读者提供了分类、篇名、著著、主题等多途径检索。象武大、广东省馆对自动化检索技术设备的利用,是值得学习的。
三、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尚未得到应有的良好效果,要改变地方文献利用率很低的状况,必须更新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服务新领域。
1、转变传统观念 增强情报意识
过去地方文献“重藏轻用”“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头脑。一般说来,查系统的历史资料较易,而查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资料却较困难。这是因为,历史上的地方文献,已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然而,现实的地方文献正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我们心须大力加强对现实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并及时予以揭示、报道,为本地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信息。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地方文献中重社会科学文献、轻自然科学文献现象十分普遍,产生这种观念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如:历史上科技文献量较少,而自然科学文献中许多带有理论性的著作并不涉及地方内容,但我门仍不能忽视有些自然科学中某些学科的文献。如涉及到生物、植物、医学、工农业、地质、气象、环境等都带有地方内容特色,要开发地方文献资料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也必须把有关的地方的科技文献资料开发出来。“一切为了读者”这是开发地方文献的出发点。现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活动,一是重视情报信息,二是重视用户研究。图书馆应开展对地方文献用户的研究,其中包括对馆藏利用反馈信息的研究,结合本地特点,建立一个不断同外界保持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以增强本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情报功能,从而适应商品经济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
2、深入服务层次 开拓服务新领域
地方文献工作往往容易将重点放在对文献搜集和整理上,但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同其它文献一样呈现出分布广、类型多样、内容相互交叉、文献量急剧增长的趋势。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应由传统的“文献服务型”,转变为“文献资源开发型”和“综合情报信息型”,加强地方情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提供“广、快、精、准、新”的有效信息。开展多种服务形式,如可举办“地方文献专题书展”、“利用地方文献服务效果展览”,还可开设“地方文献专题阅览室”,并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等等,使单一的服务方式变成全方位的服务方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里,科技成果也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因而产生了“技术市场”。既然是市场,就有市场情报、信息。我们可利用自身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料,以一定载体形式向读者报道,向用户提供,使地方文献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加强用户培训 增强地方文献的社会需要
图书馆收藏、整理和开发文献资源的目的是提供读者利用,然而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却很多,其中读者的需要是一个很重要因素。有的读者尽管愈来愈需要各种地方文献资料,却不能向图书馆提出有针对性的情报要求。要使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得到深度挖掘,还需加强用户培训工作,开展对用户的定题服务。如可为读者兴办定期或不定期的“文献检索讲座”,并经常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情况及编制的书目、索引向读者作介绍。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是相当重要、大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源。只要我们加强对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认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开拓服务新领域,是能在振兴地方经济中完成“媒介”任务的。
参考文献
1、韦仕 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和利用 《图书与情报》 1986年第3期
2、桑健 关于文献情报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黑龙江图书馆》 1989年第1期
7.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价 篇七
1. 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文献,它是人类传递知识情报的重要手段,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直接对象。因此,全面掌握文献的概念和特征,才能有效挖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
1.1 文献资源的概念
文献资源的概念和其他概念一样,是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文献资源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同时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我们可以把文献资源理解为: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者是知识通过某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展现固化。它不仅包括各种图书和期刊,而且包括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各种类型的出版物,甚至包括用声告、图像及其他手段记录知识的全部现代出版物文献资源的特征。
1.2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主要分为三类:印刷版文献资源、缩微型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其中印刷版文献资源,具有出版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便于携带、保存及阅读的特点,不过它占用空间较大,在检索与传递方面比较笨重;而后面两种资源具有存储量大、占地小,不过阅读不方便,利用率也相对较低。依赖网络的数字资源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对网络设施的依赖性较大、检索与传递速度快、更新及时的特点。
2. 文献资源的建设规划
2.1 文献资源的建设原则
面对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新局面,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学科特色、经费投入、读者特点和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开发和利用各种文献资源。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应根据需要和任务,制订一定时期内馆藏发展的规划,使文献资源建设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保持学利专业文献在内容上的历史连续性和学科的完整性,特别是对反映其一专业发展过程的连续出版物要不间断地收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和需求变化,根据资源利用情况,及时合理调整资金投向,尽快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文献资源建设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应围绕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努力探索一条从总量控制入手提高馆藏管理水平的途径。
2.2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规划
可以将高校图书馆文献自己的发展规划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其中,长期规划一般为五年,内含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等,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最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大政方针。长期和短期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长期规划需要短期规划逐步体现,另一方面短期规划必须从长期规划出发,围绕长期计划开展。
3. 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的评价标准
3.1 馆藏文献资源的评价标准
文献资源评价就是在学科、类型、文种、深度上对文献进行采集、入藏、使用及物理状态等进行评价,一般包括馆藏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评价。
馆藏数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文献资源的保障率,即每位读者占有图书馆馆藏的平均值;读者满足率,即读者在实际使用中获得的文献数量与他实际需要的文献数量之比;文献资源覆盖率,即馆藏文献占本校各学科领域文献的比值;专业文献与非专业文献的数量比例;馆藏文献增长量,对馆藏文献增长量的评价,就是评价增长的数量是否科学、合理。
馆藏质量的评价,主要是看其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否符合学校教学及科研的需求。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献资源的结构,包括文种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时间及范围结构;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主要是从馆藏利用率和其产生的价值两方面来看;文献资源的知识信息含量,即高校图书馆保证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收藏学术价值高、内容新颖的核心文献。
3.2 数字资源的评价标准
本文研究的数字资源是指网络型文献资源中基于数字图书馆馆藏建设、由出版商或数据库商家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包括数据库、全文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
在调查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搜集整理有关数字资源评价指标的基础之上,根据工作实际,采用四级数字资源评价指标,即:目标层指标,该项指标主要围绕数字资源评价目的如“采购评价”等;准则指标,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类分别确立数字资源评价基本内容框架。如资源内容评价、服务质量评价等;要素指标,在总结、归纳、分析、抽象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确立对数字资源评价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要素与因子;方案指标,根据数字资源价值和质量的评价,确定质量好价值高、质量好价值低、质量差价值高、质量差价值低等四个方案,供学术委员会参考,以确定是否购买和续订。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提出了文献资源的建设原则和发展规划, 以及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戴龙基等.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和谟广.高职图书馆馆藏文献质量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07 (1) .
8.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八
通过网络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文献检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
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9.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九
为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2008年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于11月13-14日在烟台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烟台大学图书馆承办。省内4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部主任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别由烟台大学图书馆张廷广副馆长、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胡保革副馆长和山东大学图书馆姜宝良副馆长主持。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教授和山东省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王姗姗研究馆员分别致辞。江林昌副校长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然后分析了做人和做学问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新形势下图书馆职能的转变等;王姗姗副秘书长则对近几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取得的进步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随着高等学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文献资源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在这样的形势下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分为会议报告和参观考察两个阶段,有7位代表就文献资源建设相关专题进行了大会发言。
山东大学图书馆姜宝良副馆长首先做了题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个基础性工作——解读<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的报告,分别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方案编制指南、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编制指南、馆藏复选指南、馆藏评价指南、文献资源发展协作指南和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共8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使大家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了清晰地了解。
山东大学图书馆文献中心刘学燕副主任在《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问题分析——以山东大学图书招标采购为例》的报告中,就文献招标采购的优势、文献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明标”问题、招标背景下图书馆与发行商之间的关系、文献招标采购的对策等进行了阐述,特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这几年对图书采购招标的认识和体会,为今后各馆的图书招标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商琳馆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困境同在——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的报告中,分析了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目前的形势下存在的困难和困境,进而从人员队伍、经费、馆际合作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希望全省高校图书馆一盘棋,在这大好形势下,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要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共同发展。
山东省高校图工委办公室隋移山主任做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电子资源优势——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访实践》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使用详实的统计数据来阐述了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形势下,电子资源越来越起着印刷型文献所起不到的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海洋文献部主任宋业垚老师则结合实际工作做了题为《探索特色海洋文献资源建设之路》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海洋特色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库建设,努力打造国内收藏涉海中文图书文献最全的特藏书库,在此基础上又建设了海洋教育科技文献数据库,包括导航库、学位论文库、图书库、期刊库、教材教参库等,同时还承建了“中国数字科技馆”子项目——数字海洋生物博物馆,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建设了一个虚拟的博物馆,使人耳目一新。
潍坊学院图书馆李秋之副馆长介绍了《潍坊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工作,该图书馆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分别建成和正在建设《多种媒体音乐作品检索系统》和《北海(潍坊)文化特色数据库》,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烟台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于纯良主任做了《数据库的采购、使用与维护——结合我馆数字资源部的实际工作谈具体做法》的经验介绍,从数据库的采购原则、采购策略、采购方法、采购步骤,到为了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而采取的各种培训措施,最后又简单介绍了数据库的维护方法。
最后,王姗姗副秘书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小结,认为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她代表省高校图工委和与会代表对烟台大学给予这次研讨会的支持和烟大 2 图书馆为本次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十
1.1增加了经费投入, 改变了文献采访模式。各个高校接到通知后, 都在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评估, 学校也对图书馆专项评估工作十分重视, 各个高校几乎都在接到评估通知之后加大了图书馆经费的投入, 图书购置费几乎是以前的两倍多。2010年由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牵头, 将图书采购工作纳入吉林省政府采购, 从此改变了以往各个高校各自为政的采购形式, 由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确定中标资格书商, 再由各个高校图书馆与书商洽谈购书事宜。加强了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1.2减轻了各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负担, 使之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过去图书馆的编目部门是图书采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根据图书馆专项评估指标体系规定, 要求在校生人均均藏书占有量达100册以上, 各高校图书馆为达到评估要求, 基本都在集中的时间购买大量的图书, 大大增加了编目工作的工作量。因此, 各馆开始尝试编目业务外包工作, 由书商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编目服务。也就是说, 中标的书商要为图书馆提供从采购、验收及物理加工、建立馆藏书目数据, 以及图书典藏上架的一整套服务。
1.3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升级。近年来, 在高校图书馆借评估带动下, 很多馆引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或对本馆已有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完成本馆的采、分、编、点、流等各项具体业务。目前吉林省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江苏汇文软件公司提供的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在“十二五”图书馆专项评估期间, 很多高校图书馆又升级了该软件。以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就将当时的汇文4.0版本升级到了5.0版本。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加大了自动化建设的投入, 高校图书馆利用这个机会或是引进或是完善了自身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
二、吉林省教育厅的图书馆专项评估给高校图书馆造成的压力
2.1图书到货率降低。由于经费的增加, 购书需求急剧扩大, 很多高校在短时期内图书购置量迅速增长, 这使得一些书商措手不及, 所以很多图书到货率会受到影响, 普遍图书到货率低。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图书品种不足的情况下, 盲目扩大复本量, 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图书复本都要40-50册, 这样也会导致出版社暂时缺货, 无法及时供应而导致订购图书到货率偏低。
2.2馆藏文献质量下降。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长, 书籍也成翻增长的势头, 给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甚至出现馆藏文献质量不断下降的现象。一是由于购书量急剧增加, 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为了达到评估指标要求,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采购以牺牲藏书质量的方式, 来弥补藏书数量的不足, 在图书采购的过程中, 失去了采访部门的本来的职责, 仅以不断满足数量的要求为标准, 没能进行筛选, 致使很多书籍的采购都变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为了满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图书馆的旧书、破损书剔除工作不断拖延, 大量的过时的书籍、没有利用价值的书籍, 占居了图书馆大量的藏书空间, 使读者想借的书借不到, 现有的书, 读者又不需要, 影响了读者的利用率。
2.3书目数据质量下降。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依托于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在图书馆基本实现自动化的今天,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的基础, 也使高校图书馆馆际间进行联机联网、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一般图书馆为了满足评估的要求, 会集中购进大量书籍, 在编目人员不变的情况下, 致使工作量大量增加, 而导致编目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编目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文献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导致标引过程中出现分类不明的现象发生。二是编目人员没有对书目数据进行认真校对, 或者对由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进行校验, 而出现错误, 增加了日后返工的概率。
三、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确立符合评估指标的文献资源建设目标, 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时代的需要, 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生均藏书100册及以上 (电子版按1:1计算) 那么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必须考虑数字化信息内容。但同时绝不意味着不需要丰富的实体馆藏。应该在保持纸质型文献稳定增长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电子资源比例。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纸质型文献不可能完全被取代, 仍然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建设内容。高校图书馆要确立纸质版图书与电子版图书稳定增长的概念, 逐步丰富自身馆藏体系。
3.2加大配置新办专业文献资源的力度。随着高校的扩招幅度大大增加, 专业设置不断增多, 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 自2006年以来, 长春师范大学所拥有的本科专业已经集中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 在2011年又成立了工程学院, 开设了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纯工学专业。学校逐渐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 多学科协调发展。为了保证各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图书馆虽然采取了一些倾斜政策, 但是因为文献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因为受到文献经费的制约, 新开专业的文献资源保障情况仍不理想。以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在2008年对全校的文献资源购置计划做出了调整, 但是至今为止, 工科专业图书占馆藏比例还是偏低。
3.3加强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图书馆专项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要有“长期积累, 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就师范类高校图书馆而言, 其馆藏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省内很多高校图书馆近几年来也在一直打造自身的特色馆藏, 以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就有中国东北边疆历史研究资料信息中心馆藏特色资源, 该中心主要为读者提供东北边疆历史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查询服务。中心主要收录了有关高句丽、渤海、中朝韩关系及中俄东段边界沿革史以及中国东北史、东北民族史等方面的文献20000余册, 中文论文30000余篇, 并建成8个专题数据库, 在数量与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藏书:《四库全书》、《燕行录》、《宋集珍本丛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东北边疆档案选辑》、《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满文原档》、《满族说部》等。此外, 中心还藏有大量域外汉文史部典籍的复印本和电子版, 其中大尺寸韩国藏本《李朝实录》、《高丽史》、《备边司誊录》、《承政院日记》以及日本藏本《古事记》、《本朝六国史》、《本朝通鉴》和《大日本史》都属国内鲜见,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每年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也十分注意保持它的连续性。
3.4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和部门, 要真正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必须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广泛征询学校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广大用户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和相关意见。让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师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作指导。例如, 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都会组织几次全院各分院系教师到图书卖场现场采选图书,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被选图书的质量。对于新增专业和院系, 图书馆也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创造了单独选书的机会。各分院系都派出了相关专业的教师, 老师们也都十分认真负责地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把关。同时, 文献资源建设部将平时所订购的《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部分出版社的订单定期发给全院各分院系, 让广大教师了解近期的新书, 并让他们将应该购置的新书进行圈画, 反馈给文献资源建设部。由此可见,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当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让广大教师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结语
吉林省教育厅的图书馆专项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对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和藏书质量的一次检验, 更是高校图书馆谋求发展良好机遇。一方面要把评估指标规定的标准作为建设目标, 以评促建, 加快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馆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1]孙士宏.高校评估给图书馆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7 (5) .
[2]梁正华.论高校改革中图书馆采访思路的变革[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7 (3) .
11.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十一
1 馆藏地方文献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图书馆自19创建至今,已有78年的历史。现在,全馆藏书达180万册(不包括报刊),馆藏地方文献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见表1~4)。
表1 地方文献(普通图书部分)入藏表
政治
法律
经济
文化
教育
文学艺术
历史
地理
工业
科技
农业
合计
1949年以前
235
100
11
46
174
64
64
694
1949年以后
446
170
1046
1128
476
331
379
3986
小计
681
278
1057
1174
652
395
443
4680
比例
15%
6%
22%
25%
14%
8%
9%
表2 地方文献(古籍部分)入藏
类 别
地方志
历代名人著作及研究
其它文献
合计
数量(种)
602
739
611
1952
比例
31%
38%
31%
表3 地方文献(报刊部分)入藏表
类别
入藏时间
期 刊
报 纸
种数
比例
种数
比例
1949年以前
453
54%
173
60%
1949年以后
374
46%
114
40%
合计
824
287
表4 各类型地方文献与馆藏比例表
文献类型
该类地方文献与馆藏比例(种)
馆藏该类文献总数(种)
占该类馆藏总量比例
普通图书
4680
205440
2.2%
古籍线装书
1952
27182
7.0%
期刊
824
12336
6.7%
报纸
287
1099
26.0%
12.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十二
关键词:图书馆,开放存取,文献资源,开发利用
一、开放存取的含义与发展
1、开放存取的含义
开放存取全称为Open Access, 简称OA, 一般被翻译为“开放存取”, 是一种在科学领域, 学术信息免费共享的理念与出版机制, 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方法, 起源于新的学术期刊出版形式, 逐步发展成为新形式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开放存取资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免费性, 用户只要遵循相应的协议, 就可任意复制、打印或下载这些资源。开放存取运动提供了免费、开放的学术信息自由存取的环境, 它是对传统的文献利用方式, 即读者付费, 作者收益的一种逆转。用户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在任何地点;对用户免费、无限制地使用和共享是开放存取资源与传统资源的主要区别;唯一条件就是互联网络的接入。即“开放存取”就是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无限制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文献, 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检索以及获取在线全文信息, 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 从而实现科技文献的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传播, 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 提升科学研究的共享程度, 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 也有人提出“开放存取=学术共产主义”的观点。它对于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 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各国平等、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技文化和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2、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
继2008年美国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科学公共图书馆和文化自由学生组织共同宣布2008年10月14日为第一个国际“开放存取日”成功之后, 为适应全球旨在促进开放存取学术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趣, 2009年再次联合其他机构, 共同发起第一个开放存取周活动, 2009年的10月19-23日将作为第一个国际“开放存取周”被载入史册。这个目前一年一次的活动, 从过去的一天扩展到一整周, 甚至一整年, 是借此机会增加国际教育领域和公众对开放存取研究成果的认知和理解, 包括了解和支持不同研究基金机构的存取政策。开放存取周活动的基础缘于2008年参与庆祝“开放存取日”27个国家的120所大学。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学术出版和大学资源联盟、科学公共图书馆和自由文化学生联盟, 将邀请一些有助于在2009年向全球推广传播开放存取活动的核心参与者, 包括图书馆电子信息网、开放存取学术信息资料库和开放存取目录。2009年的活动主要强调当地教育资源为当地公众服务。荷兰高等教育部门则宣布2009年为“开放存取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2009年4月2日报道, 瑞典隆德大学通过了2009年度预算, 拟投入150万瑞典克朗 (约合19万美元) 用作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费, 以鼓励并帮助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这是目前为止一所大学在支持开放存取期刊出版上投入数目最大的基金之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签署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为标志, 表明了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获取的立场和决心。
二、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文献资源的意义
1、时代发展的必然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基于网络的电子文献正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存取文献资源, 是需要通过网络到提供该资源网站的服务器上进行免费下载, 并借助于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特定的电子文献阅读软件进行阅读的电子文献。在相关的图书馆规程中, 将“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 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 作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首。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 也将电子图书资源作为与纸质图书资源同等重要的文献资源对待。这些都说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变了那种纸质文献资源一统天下的局面, 网络虚拟文献资源, 尤其是开放存取文献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和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文献资源类型。
2、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的转变
以前, 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大都是已商品化文献资源为对象的, 而这种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政策的实施受到垄断出版模式的强大制约, 图书馆在高价的出版物面前往往实现不了既定的资源发展目标。所以, 对于许多资金相对短缺的图书馆来说, 单纯依靠投入大量资金全部购买版权文献资源并非明智之举, 而开放存取则可使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得大量的免费全文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图书馆来说, 开放存取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在使用开放存取文献资源时, 不需要再考虑传统资源使用时遇到的许可权限问题, 消除了学术信息资源存取过程中的障碍。为此, 在国内外开放存取运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 图书馆应对馆藏文献资源发展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 力争在版权资源和开放资源的种类、学科、内容、建设规模等方面找到协调与平衡点。而在这其中, 如何充分利用优质的互联网开放存取文献信息资源, 为用户和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已成为图书馆加强馆藏数字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文献资源体系
为便于了解图书馆开放存取文献资源建设体系, 特列出表格供相关图书馆和用户参考。
参考文献
[1]、田峰.论高校图书馆OA资源建设与有效利用[J].图书馆学刊, 2009 (2) :84-85.
[2]、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820.[EB/OL].[2009-7-2].
[3]、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titleid=119518.[EB/OL].[2009-7-2].
[4]、曹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3) :99.
[5]、孙波, 黄颖.开放存取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9 (5) :27-29, 41.
13.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十三
4.1 第一种方式
对民族地方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纸质文献可采用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KD3.0(标准版用户)系统,通过扫描将纸制文档变成图像存放到计算机里,并借助OCR识别系统,把图像还原成文字,然后再进行编辑、排版、标引等深加工,从而将大量的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
4.2 第二种方式
由于民族地方文献形式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为保持碑文、木刻、图片、手稿、族系家谱等版本原貌,应通过扫描,以图像存贮方式作为原版显示,并录入必要的检索标引字段,作为建库的知识点,从而达到高质高效地完成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数字化。虽然这种方式要占用较大的存贮空间,但保留住民族文献的原貌风格,能真实反映出地方文献的特色。
4.3 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
14.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篇十四
关键词:网络环境,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队伍当中的一支新兴的力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校的专业设置向多学科发展, 再加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读者获取多元化知识的阅读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这样就出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与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 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 研究如何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图书馆文献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馆藏结构不合理, 文献资源整体水平偏低;电子资源量少质差, 利用率低;读者阅读意识淡漠, 文献检索能力低;图书馆服务方式落后, 文献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这些都阻碍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众所周知, 图书馆的书籍只有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独立学院图书馆要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馆藏文献资源结构, 丰富电子资源, 以适应学校新建学科建设的发展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陆续成立了许多新的院系。为了满足这些新建院系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要及时调整馆藏结构, 适时购进相关图书, 这样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 也可以进一步丰富馆藏。同时,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购书、全面满足读者的需求, 只能是在立足于本馆文献资源的基础上, 发挥馆藏特色。因此, 对于馆藏文献资源既要保持本校传统专业文献资源的优势, 也要对馆藏构成中的陈旧过时文献资料适当加以调整, 用各学科专业的前沿书刊取而代之。图书馆应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藏书结构, 在保证重点学科的专业书刊收藏的同时, 对学术价值、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合理选购。再者, 还要根据学校办学发展方向, 有所侧重地购进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所需的文献资源, 使本馆的文献资源质量更符合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方面需求。此外, 还要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将瞄准数字化文献、文献资源共享、跟踪学科专业的前沿等方向发展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化信息资源等, 这些都将成为图书馆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高校图书馆除了保证一定数量的印刷型文献入藏以外, 必须重视和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根据本校学科专业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积极引进和购买各种高质量的数据库。同时, 还应根据馆藏特点, 加强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不断充实和丰富网上信息资源。
二、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提高馆藏文献的再开发和利用
图书馆是藏书之所, 所收藏的图书都是为了让读者利用的, 要使馆藏资源更有针对性, 就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针对读者的反馈信息有选择地购进文献, 这有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也有助于馆藏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及时准确地做好新购入文献的宣传工作, 通过新书展示目录、书评、新书刊通告等形式及时地向读者推荐本馆新近购置的文献资源, 引导读者了解新的文献, 有针对性地引导读者利用, 从而有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提高。对于高年级的同学, 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 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 教会他们查找和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并重点专门介绍本馆各种数据库和网上常用信息网站的检索途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让其充分利用我们的馆藏资源。另外, 还要开展深层次的导读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把导读工作深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导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 他们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借阅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帮助学生改变原来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逐步养成自主学习钻研的习惯, 学会利用图书馆, 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技巧, 锻炼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专业研究, 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对于库存文献资源, 应进一步挖掘其利用价值。要根据读者的借阅频率及时补充和更新相关书籍, 合理掌握剔旧的尺度和原则, 对于内容严重过时、借阅率长期低下的呆滞文献资料应及时下架;而对于时段性借阅较强的文献资料, 如开学初或毕业设计前借阅量大, 应根据其时段的需求对架位进行适当的调整;像我们这样的既设有样本书库、又有复本书库的图书馆应该加强各书库的协调, 重点保证一线书库的文献资源利用。此外, 要充分发挥样本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 切忌重藏轻用。对于复本书室的文献资源也应根据读者的借阅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 适时地将复本书库的文献资源充实到基藏书库, 做到物尽其用。
三、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传统高校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图书馆过渡,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封闭状态。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各工作环节应用现代化技术, 摆脱了传统手工借阅的繁琐手段,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加快了文献的流通频率, 促进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方便了读者的借阅, 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到图书馆网页, 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网上阅读及预约借阅的开展, 各种电子资源和特色数据库的购进使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从图书馆预约借阅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有质的提高和飞跃。通过现代化文献利用情况分析技术和软件, 及时了解和掌握文献利用情况, 为文献资源的采访方向和馆藏结构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同时, 具备良好网络环境及技术支持的高校图书馆除联合建立公共文献资源数据库之外, 还要逐步建立揭示馆藏内容的文摘数据库, 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 在更高层次上满足读者需求。
四、拓展服务手段与加快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并行
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及服务层次的多元化, 图书馆网页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手段。高校图书馆网页, 是校园网上信息量最大, 读者点击率最高的页面。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界面友好、链接完善、便于操作的图书馆网页, 并把国内外图书馆热门网点与网页链接起来, 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是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制作网页时, 应以宣传、介绍和利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为特色, 并注意网页内容的更新, 使更多、更新的文献信息, 通过网络更快、更好地提供给读者, 使电子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另外, 各馆可根据本馆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联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文献利用服务平台建设, 增加读者对各馆文献资源情况的了解。高校图书馆都有各自的馆藏特色, 应该杜绝因为求全而造成文献资源的重复引进, 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地域相邻、相近的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保持本馆特色的基础上, 通过馆际协调采购等措施, 调整文献资源结构和规模。同时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心的统一带动下, 抓好网络化建设, 加强网上协作开发, 尽快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建立网络图书馆, 在更多层次上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五、加强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任务理应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中心。图书馆应该主动与教务处、科研处和各教研室联系, 随时了解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动向, 为他们及时提供有用的文献信息。而要做好文献收藏和信息提供工作, 就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 如经常深入教研室或召开教师座谈会, 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和倾听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在科研工作方面, 要主动与科研处联系, 每年在科研课题申报前, 协助检索查新、筛选课题, 使科研课题申报水平逐年提高;对一些重点科研课题, 应给予定题跟踪服务, 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以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图书馆只有把业务工作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参谋部和信息中心, 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要求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
馆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馆员在读者和文献资源之间的关联作用对文献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馆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充分发现、挖掘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 把其中的精华推荐给读者。馆员的专业素质应包括:掌握和运用本专业技术的能力, 对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及合理的知识结构, 尤其要有与高校特色专业相关的学科背景。现代化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专业技能, 包括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并进行一般性的维护, 能利用网络系统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还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图书馆员在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方面, 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开拓创新能力。有了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 有利于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开发, 进一步发掘文献资源的潜力。
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 再加上现代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律,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我们要迎接挑战, 不断创新, 争取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花.关于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思[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6)
[2]王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图书馆学刊, 2005 (1)
[3].黎刚.关于提高文献信息利用率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
【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推荐阅读:
新型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管理08-2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07-20
全民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08-23
图书馆文献保护制度08-27
关于深圳检验检疫局推进深圳港电子口岸建设实施的通知10-06
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07-10
图书室资源利用情况及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06-13
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论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