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修订

2024-10-06

色彩构成教案修订(共8篇)

1.色彩构成教案修订 篇一

《色彩构成》教案

涞源职教中心

武光远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自学)【知识要点】 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 孟塞尔色立体 ★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绘画创作和设计中熟练地利用色立体上的颜色标号进行设计。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绘画创作和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1.色彩的分类 2.色彩的基本属性 3.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 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2.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3.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熟练运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绘画创作和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具体内容: 千变万化的色彩带来了形色各异的世间万象。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充满了细微的差别,但正是这些差别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在本章中讲述了有关色彩分类的方法及知识,并对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色彩搭配的理论,并在实际需要中加以合理的利用,美化生活。

第一节 色 相 环

第二节 同 种 色

第三节 类 似 色

第四节 对 比 色

第五节

补 色

1、色相环

当牛顿把太阳光分解以后的光带尾相接,将红、橙、黄、绿、蓝、紫六色依次排列成环状,即为六色色相环,也称牛顿色环。以后发展成12色色相环和24色色相环。

在色相环上距离小的色,对比较弱;角度越大,对比越强。15。左右为邻近色对比,45。左右为类似色对比,120。左右为对比色,180。左右为互补色对比。

2、同种色

同种色是同一色相因其明度不同而区别的各色关系。如浅红、红、深红,再如粉绿、草绿、翠绿橄榄绿、深绿及各种绿灰色等,同属于绿灰色。

3、类似色

类似色也称相邻色。在色相环中相邻的各色关系,如:红、红橙、橙、黄等,再如黄与绿,绿与蓝绿等统称为类似色。

4、对比色

对比色也称相对色,即原色和不包含这一原色成分的各色关系。如:红和黄绿、绿、蓝绿等。

5、补色

补色也称互补色,是指在色

相环中绝对相等的各色关系。如:

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

补色是色彩对比现象中最突出的。

从颜色的混合来讲,凡两种互补色混合产生黑色;

从物理学来讲,两种互补色光相混合,就会产生白光。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⒈ 色彩的视知觉现象。⒉ 色彩的情感与思维。【能力目标】

⒈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适应、色彩的稳定性、色彩的易见度、色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错视现象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⒉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绘画和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色彩的视知觉现象的理解。以及怎样能熟练、正确地运用色彩表现方法表现相关联的视觉现象。

色 彩 的 感 觉

本章概要

第一节 温度感 第二节 涨缩感 第三节 距离感 第四节 重量感 第五节 兴奋感

第一节 温 度 感

A、温度感既色彩的冷暖感觉,通常称之为色性。色性的产生主要在于人的心理因素,在于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和认识,积累了生活的经验,由色彩产生了一定的联想。如由红联想到火与寒冬的太阳,能感到温暖;由蓝色联想到海洋与冰雪的阴影,产生了寒冷感等。

由蓝色联想到海洋与冰雪的阴影,产生了寒冷感等。

B、色彩的调子,主要就是按冷暖区分为两大类,一般来说,在光谱中近于 4

红端色的颜色为暖色。如:红、橙等。

自然界中的暖色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枫叶、日出、日落等 接近紫端区的颜色则为冷色如:蓝、紫等。绿是冷暖的中性色

C、色彩的温度感与明度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明度高的 为暖色,明度低的为冷色。

橙蓝红明度不同而温度感不同

D、在具体色彩环境中,各色的冷暖感觉并非是绝对的。

例如黄色与蓝色互比,黄是暖色;而与红、橙互比,黄又偏冷了

第二节 胀缩感

A、明度的不同是形成色彩胀缩感的主要原因。明度强的色彩具有膨胀感;同一色相在明度增强时显得膨胀。

明度强的色彩具有膨胀感

B、色彩的冷暖与涨缩感也有一定的联系。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具有收缩感。

C、色彩的涨缩感又与各色穿透大气的能力不同有关:穿透能力强的色光,色彩观感强,觉得它膨胀,否则,便觉得它收缩。

第三节 距离感

A、明度高的色彩,易产生近感;明度低的,易产生远感。六种标准色的距离感按由近而远的顺序排列是:黄、橙、红、绿、蓝、紫。红为近色,绿为远色,但暗红与明绿相比则明绿进为近色,暗红退为远色了。

B、色彩的距离感与纯度也有关系。纯度高的为近色,纯度低的为远色。C、色彩的距离感又受色性的影响。暖色较有前进感,冷色较有后退感。如白与淡黄色相比,虽白色明度高,但淡黄较白为暖,因而感觉淡黄为近色,白为远色了。

D、色彩的面积大小,对于色彩的距离感也起作用。一般说来,大面积的颜色具有前进感,小面积的颜色具有后退感。

第四节 重量感

色彩的重量感与色彩的明度有直接的关系。明度愈低的色彩,愈具有重感,明度愈高的色彩,愈具有轻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

我们从色彩得到的重量感,是质感与色感的复合感觉。例如两个体积、重量 5

相等的皮箱(如图)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然后用手提、目测两种方法判断木箱的重量。结果发现,仅凭目测难以对重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可是利用目测木箱的颜色却能够得到:轻重感,浅色密度小,有一种向外扩散的运动现象,给人质量轻的感觉深色密度大,给人一种内聚感,从而产生份量重的感觉。

明亮的色彩显得轻,幽暗的色彩显得重。淡蓝、绿色使人感觉轻,黑 色、红色使人感觉重。人们为了使“压路机”更具沉重感,铸铁碾滚外观仍保持了黑 的本色。电熨斗为熨平衣服,自身需显示一定的重量感,因此往往在熨斗部分多用火红色。以淡绿色代替黑色作为包装箱的装饰色,可使装卸工人感到轻松些,工效也会有所提高。

第五节 兴奋感

A、有兴奋感的色彩,刺激人的感官,使人兴奋,引起注意。色彩的兴奋沉静感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其中以纯度的影响为最大。色相方面,红、橙色具有兴奋感,蓝青色具有沉静感。

色彩的兴奋程度与明度强弱有关;明度最高的白色,兴奋感最强。明度较高的黄、橙、红各色,都是兴奋色,明度最低的黑色各色都是沉静色。

B、暖色具有兴奋感,以红橙为最;冷色具有沉静感,以蓝色为最。冷色具有沉静感,以蓝色为最。

在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强对比色调具有兴奋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沉静感。色相种类多显得活泼热闹,少则令人有寂寞感。色相少则令人有寂寞感。

第四单元色彩构成 【知识要点】 ⒈ 色彩的对比构成。⒉ 色彩的调和构成。⒊ 色彩的调性构成。⒋ 色彩的采集重构。【能力目标】。

⒈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构成的几种类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绘画和设计中。

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调和构成的几种类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绘画和设计中。

⒊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调性构成的几种类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绘画和设计中。

⒋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色彩的采集重构的特点,能熟练地把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类型的理论运用于创作和设计。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创作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的理解把握,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第五单元色彩构成在绘画创作和设计中的功能 【知识要点】

1.静物写生中的色彩功能 2.风景写生中的色彩功能 3.人物写生中的色彩功能

4.绘画创作中的色彩功能(国画、油画、水粉、水彩)⒈ 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⒉ 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⒊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色彩功能。⒋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⒌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静物写生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风景写生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人物写生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 7

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⒈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⒊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⒌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功能作用,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理解色彩在不同类型的绘画和设计中的功能作用,准确地把握每一种设计种类中对色彩运用的要求和特点,以便于在设计中做到灵活运用。

2.第2章 色彩的构成要素(教案) 篇二

本章要点:

·了解光源色的传播形式及状态 ·了解色彩的种类及形成规律 ·掌握光的概念与特性 ·重点掌握色彩的属性

第一节 光与色

光是色彩之源。在《圣经•创世纪》的第一章里这样写道: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创造了光,让这个世界明亮起来,上帝也就创造了色彩。

(图片: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浅海多彩的鱼、深海鱼类的生物光,太奇特和神秘了。)人类的色彩创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以一种我们所无法描述的丰富色彩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赞美上帝造物的同时也创造了色彩的美妙。我们生活在光和色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光和色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我们既能看见色彩也能感受到光的存在。然而,人们只注意色和光所呈现的结果,忽略了光和色的成因。

如今,人类代替了上帝,用双手创造着更为鲜明和谐的色彩,使得色彩成为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作为设计者必须分析和研究色和光的物理性质,分析和研究光、色彩的关系及视觉效果。

一、光的概念与特性

(对于色彩的来源——不同领域的人们进行着各自不同的研究,因为色彩对于不同领域的研究着眼点不同。但是基本的事实是,色彩是光的产物,并非物体本身所固有)

“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交流电波等,其中波长最短的是宇宙射线,最长的是交流电波。在电磁波内,波长只有在380nm-780nm之间人们才能看见物体和色彩,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做可见光。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完成了一个著名实验:他将阳光从细缝引入暗室,让光通过三棱镜,光就产生了折射,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并分别折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光谱色带。(图片)牛顿通过三棱镜把白光分成彩虹印证了这一点:物体通过反射与吸收辐射来呈现颜色。所以,当我们眼睛看到这个世界时,总会觉得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颜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有色。)

阳光或接近于阳光的灯光,都是由不同波长和频率的色光组成的,这些色光按照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光谱。光谱最初被认为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组成,1 后来由于蓝色光始终未能测定其确切的波长界限差值,有人提出光谱应由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组成。

在物理学中,含红、橙、黄、绿、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光谱中最明显的色相是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光,(红绿灯)。

二、光源色与光的传播

能够发出电磁波的物体称为光源。光源可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自然光源包括阳光、月光、星光等。人工光源包括灯光、火光等。(图片:水立方)

由于光源自身能量分布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光,这种色光称之为光源色。如太阳发白色光,白炽灯发黄色光,荧光灯发蓝色光等。(图片:P17 2-10)

由于投射到物体上的光源色不同,物体的自身特性、表面质感、周围环境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形成了各种物体在颜色上的丰富变化。光传播到人的眼睛中,对色彩的感觉形成下列状态:

1.直射

光源直接传入人的视觉中,视觉所反映的是光源色。

物体的色彩依据光源的不同,看到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在白炽灯下看到的草莓感觉很美味,在钠光灯下看到的草莓就感觉好像不好吃了。光源产生了变化,看上去会有所不同。所以,饮食场所、办公场所、休息场所都要有与其性质相称的光源。(图-光源色)

2.反射

光源照射物体时,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反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了物体表面的色彩,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固有色。

(固有色的呈现规律)现在我们知道,自然界根本不存在固定不变的色彩,我们看到了绿色的物体,这是因为物体吸收了其他色彩的辐射,而反射出绿色。绘画颜料也是同样的道理,绿色的颜料所以看上去是绿色,是因为颜料吸收了除绿色之外的所有辐射,只剩下绿色呈现出来。这就意味着物体的色彩随光的变化而变化。(图片:P16,2-6)而光源色不断 2 变化,物体的反射与空间的距离,人类的视觉特征,都在不断的创造着色彩,改变着色彩。

比如一件红毛衣,它为什么看起来是红色的呢?那是因为当毛衣被阳光照到时,其他有色光被毛衣吸收,剩下红色的光被反射出来,我们只能看到红光,所以毛衣是红色的。(图-反射)

3.透射

当光源照射透明物体时,光线透过物体传入人的视觉中的透射光,反映在视觉中形成的物体的穿透色彩。

(图-透过色)假如你手中有一个装着橙汁的玻璃杯,我们现在要来探讨为什么看到的橙汁是橙黄色的?玻璃杯具有透明性,所以光源能透过它,当光投射到玻璃杯时,除橙 黄以外的其他波长的光都被橙汁吸收了,只有橙黄的光波透过玻璃杯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在视网膜上产生了橙黄色,所以我们看到的橙汁是橙黄色的。4.散射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源受到物体的干涉而产生散射光,反映在人的视觉中对物体表面色彩的纯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片:色彩的自然)色彩的产生离不开光,光源——物体——眼睛——大脑发生关系的色叫做色彩。色彩受光照强度、角度的影响,强光下的色彩会提高明度,色相和纯度同时也发生变化;弱光下的色彩会降低明度,色相和纯度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节 色彩的种类及属性

在丰富的色彩世界里,其丰富的程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丰富的色彩是由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组成的。而有彩色系里的每一种色彩又具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古人把黑白称为色,赤黄青称为彩,合称色彩。

一、色彩的种类

美丽的色彩世界是无法用色彩来表现的,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它给予人类无限的遐想,赋予了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然而,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却是由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系列组成的。

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包括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混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也称黑白系列。无彩色系里没有色相与纯度,也就是说其色相、纯度都等于零,只有明度上的变化。

2.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包括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通过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可形成的众多种类的色彩。(图:色彩的分类-为什么黑白成为时尚的经典)

二、色彩的属性

任何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属性,在色彩学中也称之为色彩的三要素。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共存关系,三种属性中任何

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原色彩其他要素的变化。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不同相貌。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产生的。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形成了色相环上的变化规律。

色相环分为六色色相环、十二色色相环和二十四色色相环,这种按一定秩序排列的色相环也称纯色色环。

2.明度

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光度、深浅度。色彩的明度来自光波中振幅的大小。色彩明度的形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变化,因光源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二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由同一色相加上不同比例的黑、白、灰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三是在光源色相同情况下,各种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在无彩色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灰色。靠近白色的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称暗灰色。

在有彩色系中,因为每个色相的波长不同,视觉感受的明暗程度也不同。最明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图:光通过三棱镜2)

一般来说,色彩的明度变化也会影响纯度的变化,在明度变化的同时纯度相应得提高 4 或降低。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彩度、饱和度等。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越明确,反之则越弱。在色彩中,红、橙、黄、绿、青、紫纯度最高;黑、白、灰没有纯度。色彩的纯度、明度不能成正比,纯度高不等于明度高,明度的变化往往同纯度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人的视觉生理条件所决定的。美国色彩学家蒙赛尔根据色彩体系的研究,总结了色彩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青紫色;纯度最高的是红色,最低的是青绿色。各色相间的明度、纯度数值如下:

在色彩构成的学习中,掌握和表现色彩属性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处理好了这种关系,就能使简单变得丰富,使平凡变得高尚,使色彩美的张力得到充分发挥。否则,再鲜艳、再丰富的颜色,也会是烦琐的、庸俗的、令人生厌的。正如狄德罗所说的:“美与丑的关系俱生、俱变、俱长、俱灭。”这说明了美的本质和产生的前提,美的色彩是离不开属性之间关系的组合与创造的。

三、色调

色调是指整体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色调是通过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间的变化关系形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 用,就可以称为某种色调。从色彩的色相上来分,有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等;从色彩的明度来分,有明色调(高调)、暗色调(低调)、灰色调(中调)等;从色彩的纯度上来分,有纯色加白或加黑的清色调、纯色加灰的浊色调;从色彩的特性上来分,有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等。

色调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感情、趣味和心理要求,也体现了色彩造型能力的强弱,好的色调,是在局部色彩及其属性关系中构成一种有机联系的整体。;

课题思考:

1.为什么要了解光源色的传播形式及状态? 2.在色彩学习中为什么离不开光? 3.色彩的属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4.色彩属性在设计中的作用?

习题:

1.明度推移构成思考与练习

选择一种单色,通过逐渐加入黑色和白色的方法,形成明度渐变的系列,再利用这一系列组成自己理想的画面。2.色相推移思考与练习

以色相环上的色彩秩序为依据,作色相推移练习。例如,在色环上任选一绿色,从绿色开始,可以向左或向右逐渐变化色相,就是说,可以由绿——黄绿——黄……这样的方向逐渐变化,也可以由绿——蓝绿——蓝——蓝紫这样的方向逐渐变化,形成色相渐变的系列,再用这一系列构成一幅理想的画面。3.纯度推移思考与练习

先选择一个纯度色相,再调出一个与该色相明度相等的中性灰色,通过在纯色中不断加入该灰色的方法,逐渐降低纯色的纯度,形成纯度变化系列,再以此系列组合一个理想的画面。

目的

通过该作业理解色彩三要素的性质,并对每一要素的变化过程获得感性的印象,为以后的对比、调和及结构练习打下基础。

要求

①等级过渡要均匀。

②作业1不少于10个明度等级,作业2不少于1/4色环过渡,作业3不少于5个纯度等级。

③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尽量发挥创造性,使画面秩序、优美、存特征。参考内容

3.色彩构成论文 篇三

学习了色彩构成这门课,了解了更多关于色彩方面的知识,体会到了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色彩混合给人的美感也不同。在课上,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各种图片和建筑实例让我们深深领略到了色彩的魅力。下面就从学习的伊始来讲讲这门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色彩原理

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1.色彩的分类与特性

我国古代把黑、白、玄(偏红的黑)称为色,把青、黄、赤称为彩,合称色彩。现代色彩学,也可以说是西洋色彩学也把色彩分为两大类:无色彩系和有彩色系。无色彩系是指黑与白。有彩色系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也称为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

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2)纯度。

纯度是指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称之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颜色中以三原色红黄蓝为纯度最高色,而接近黑白灰的色为低纯度色。3)明度。

明度指颜色的亮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明度,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期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黑白之间可以形成许多明度台阶,普通使用的明度标准大都为9级左右。2.色彩混合 1)三原色。红、黄、蓝三色称为三原色,其他颜色都可以由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色光混合变亮,称之谓加色混合。颜料混合变暗,称之谓减色混合。2)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

品红+黄=红;青+黄=绿;青+品红=蓝;品红+青+黄=黑。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恰是减色混合的三间色,而减色混合的三原色又恰是加色混合的三间色。3)空间混合。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可得到红紫、紫、青紫;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 3.色彩对比 1)色相对比。

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对比效果,称色相对比。色相的强弱对比

构成色调。色相对比又包括邻近色相对比,如红与橙红、绿与黄绿等,类似色相对比,如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对比色相对比,如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黄橙/青绿/紫等,互补色相对比,如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明度对比。两种不同明暗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而产生的对比反应,称之为明度对比。其对比效果会使明色变得更亮,暗色变的更暗,由于光线是色彩的主要来源,因此明度的对比相比其他色彩对比要来的强烈。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2)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3)冷暖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4.色彩推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5、色彩构图

色彩构图,狭义上讲就是色彩布局。各种色彩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必须是有机的组合。它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有秩序、有节律地彼此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色彩构图的必然法则,表现色彩的多样变化主要靠色彩的对比,使变化和多样的色彩达到统一,要靠色彩的调和。它主要包括色彩的均衡、色彩的呼应、色彩的主从、色彩的层次、点缀色、色彩的衬托等方面。二,代表作品分析

这个片段我主要节选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任务的描述

首次任务中我的作业是彩度推移,我选择了一张用以表现夜晚的图片,月光洒进窗台,把室内的一片地方照亮,周围则是无尽的黑暗。在这张图面上,很好的利用了彩度的推移。即使用淡蓝色这样一种冷色调来表示受光照的部分,使得被月光照射的部分明亮却很寒冷。良好的烘托了画面的气氛,也很好的表达了月光的质地。通过不断地加入相同明度的灰,使得它能够很好的表现月光的晕染效果,知道最后接近无彩色的灰,则用来表示屋内最暗的部分。室内的窗帘,花瓶和一位孤独的妇人,在淡蓝色和灰黑色的配合下展现出一种寂寥的景象。这副作品的构图和立意我自己都很满意,但是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我的用笔不佳,还有对水粉颜料的不熟悉,导致我的画被老师评价为“略印象派”,这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也促进了我进一步的学习。

最后一次的作品,我的任务是色面积的变化,在这张图里面,我选择了一处街景的简化图作为原型。把两边的房子,街道上的露天咖啡座和阳伞作为设计的三个基本图形,不断地把他们肢解,破碎,重复,缩小,重叠,将背景用灰色填满,来烘托暖色的房屋墙面和墨绿色的茶座和阳伞。最后用黑色来填充窗户的部分,使得整个画面很有层次,冷暖鲜明。也很符合要求。评图的时候老师对此也是给了不错的评价。虽然在色面积的理解上我们同学多少出现了一点偏差。但是总的来说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三,学习体悟

在学习《色彩构成》之后,我学会了从更多方位去欣赏一幅作品。曾经只能很空洞的感觉一幅作品好不好看,合不合乎透视原理,像不像。现在渐渐开始去品味其中的意境,通过色彩的时候用去分析,去了解作品中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情感。来探究到底是什么使得画作变得美丽。同时我也在建筑表面的用色上获得了一点启示。开始思考到底用什么样的材质,使用其什么样的天然色彩来烘托我想要的那种气氛,或者来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4.色彩构成学习心得 篇四

结束了4周的色彩构成学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做了几张不太尽如人意的色彩构成作业。不过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内心愉悦的事。人类的色彩感觉是一种天性他都有自身的色彩感觉。我个人认为:色彩构成课的初衷是为了挖掘埋藏我们内心深处亟待释放色彩感觉。这几周的色彩构成课就起到了这一作用。

正如教材上所说:“色彩构成包含了许多理性的成分,如果把它们是为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就会丧失想象,走进死胡同,使作品丧失生命力。”绘画的发展也是如此:由起初的宫廷绘画,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由室内走向室外风景。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绘画也好,设计也好,乃至人类社会也好,都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内心的抒发,是感觉的纸上再现,它在不同的时代有自身的特征。色彩构成的三要素则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颜色会反映人们心中绝不直观能表达出的想法,心情或者说是人文观念。

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保持自己的感觉,适当的追求某种自己喜欢的风格,适当的模仿前人,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不应抛弃自己的感觉,强迫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不喜欢的风格。就算是他人认为你的作品一无是处。自己已有的风格还是不要随意改变。就好像被社会和生活抛弃的凡·高,即使在当时社会人们无法接受他的画作,但是现的人们却争相收藏。

色彩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的基础科,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理论,技巧,是色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也是我们将个人的色彩感觉以及内心抒发出来所必须掌握。

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有了滋生的色彩感觉,我们接下来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和观察。人生处处皆学问。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不善于利用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尤其是在短

期作业,缺乏随即方案。这就是在后期我所急需培养和改进的地方。

我们还要学会利用自然,这也是我要加强另一方面。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色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丹霞落日、绿杨红杏、紫蝶黄蜂······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事物才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

其次,多与同学老师交流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现在就养成这一习惯,我们就离将来的成功更进一步。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四年的学习。

姓名:吴昕窈

5.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象形文字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懂得截取美的形象进行构 成排列,并运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搭配作色彩构成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线条分割块面然后剪贴的方法表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动手设计、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象形文字的线条分割块面。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构成的规律、法则并运用色彩知识拼贴一幅画面既统一又有变化作品。

三、教具准备:

教具:色彩挂图资料、彩色纸和彩色卡纸等。学具:剪刀、胶水或固体胶、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里。色彩构成了大千世界、图案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运用也很广泛,那它有什么规律和法则呢?图案又与我们古老的文字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

2、象形文字素材的来源与运用:

取自于:人体、动物、天地、植物、物体等。用之于:家具、服饰、包装、装潢等。

3、作品欣赏:

A、图案作品欣赏并提问: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我们古老的象形文字绘制成图案作品?

B、美术书P4-5象形文字图案作品欣赏: 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作品欣赏:马、牛、女等。

小结:无论是象形文字制作的图案作品还是其它内容的图案作品都是以线条进行块面分割的,然后用色彩构成的规律与法则去表现的。

4、色彩构成

A.色彩构成的定义: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一定的法则组合,构成新的图案,就叫作色彩构成。(含色相渐变、明度渐变、纯度渐变)B。复习色彩知识:色相、明度、纯度

5、作业练习:(参照教材P4上“马”的图案,做色彩构成练习)(1)、分析欣赏教材P4上象形文字“马”的色彩图案。

字形的变化:笔画的拉长、缩短、弯曲使画面撑满

字的色彩:冷色调、色相蓝和绿的渐变。(引导学生观察色相渐变)(2)、象形文字与色彩构成图案的重复制作方法:

要求:

1、截取的基本形要饱满,外形简洁,基本形排列要有规律。

2、。

3、不超过四种颜色。制作精致,画面整洁。

1、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基本形(格子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选一个甲骨文或金文,按照线条分割画面的方法将字的笔划拉长、缩短或弯曲,使画面撑满。

2、其次,选用三种有色纸剪裁文字,按色彩的关系确定一种排列方式整齐地拼贴成一幅作品。

教师强调:

1、画面与色纸固定整齐牢固,剪纸细心到位。

2、制作过程注意有序,避免剪完之后,桌面碎纸一片,难于寻找,浪费时间。

3、拼贴注意色彩组合选择,使用固体胶。

五、教师小结:

6.色彩构成实训计划及总结 篇六

本课程教学的实训计划适用于河南财经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的本科学生。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色彩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能力,具备色彩设计地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实训目的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的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实训学时:38

实训方式:学生课题设计,教师辅导讲评

实训课题:

1、色彩对比

2、色彩的冷暖对比

3、色彩的情感表现

4、色彩主题设计

7.色彩构成教案修订 篇七

一、色彩与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

运用好色彩搭配,会对运用对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运动对象在同样产品中更加显著,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注意,并且会对该对象产生好感。搭配好色彩的对象显得更加特别和突出,如此也就加深了人们对其的印象,即使时间久了,人们脑海中只要想起该产品,就会想到搭配效果极好的色彩,或看到色彩,就会联想到该产品[1]。该产品的购买力就会增强。之所以说色彩构成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影响,这也是经过无数个现实验证的,比如蓝天白云环境要远远比灰蒙蒙的天气环境带给人的舒适度要好一些。所以如果色彩搭配不好,使运用对象永远都是黑暗灰沉调,会带给人压抑、痛苦、沉闷的感觉,而如果将一些积极的红绿橘等色调巧妙搭配在一起,会使运动对象更加活泼一些,人在看了之后,心理也会放松。另外无论是什么对象,在运用了色彩后,人们可以通过色彩就可以理解该对象所要传达出的观念或理念,这使得运用对象在人对其的认知交流上没有国界,不分地域。比如交通指示灯对于色彩的使用,不用文字,直接以颜色显示所要代表的意思,简洁又适应。由此可见,色彩以及色彩搭配与生活机密相连。

二、色彩和视觉、心理的关系

在色彩中,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这也是根据色彩对人视觉和心理产生的影响区分的,像蓝色就属于冷色调,在天气闷热的环境中见到蓝色,或想到蓝色,就会给人心理带来降温的凉爽感,并且冷色调容易使人冷静,情感运用相对要远小于理智,人的情绪也会被安抚下来,相对的脉搏和身体行动都要缓慢得多。而红色就属于暖色调,这种在寒冷的冬季运用比较多,还代表喜庆,所以一般将红色作为春节的主色调。另外这种暖色调,比较容易带动人的情感,使人心情保持亢奋状态,所以脉搏和血压等都会变得急促一些,会使人保持积极性[2]。由此可见,色彩不仅会对人心理产生影响,还会对生理产生影响。所以在工业设计中,更要注重色彩以及色彩搭配的运用。

三、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一)色彩组合要清楚、合理

在工业设计中运用色彩,主要是利用色彩特点鲜明,给人印象和感觉深刻的优势来提高产品的格调,也是利用色彩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在将几种色彩组合在一起时,设计师应该关注的是构成后的混合色彩在搭配上协调,要清楚合理,不会产生搭配矛盾,产品才会有被修饰的感觉,否则产品的整体感官将会下降。在色彩组合中,无论是简单的色彩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色彩构成,只要坚持清楚明了,组合得当的原则,工业产品始终都是有格调的,会带给人较好的视觉心理感受。在现实中,有很多工业产品遵循了此原则,如可口可乐的红白配,加多宝的红黄配,都会带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红色的利用,更是会加大人们对产品购买的积极性。

(二)形象色的运用

在工业设计中,作为产品外包装,在对其进行色彩构成设计时,往往不仅需要满足人的感观,更重要的是利用色彩传递一种信息,关于产品的特点以及使用等方面的信息,将这些具有含义的色彩构成在一起,会更加有利于人们从外观上快速了解产品,在没有见到实质性产品时,形象色的运用就是人们购买欲望产生的依据[3]。在人们运用形象色进行商品内容判断时,虽然是一种情感上的感性反应,但这些反应都是建立在理智上与实际中对该形象色的印象的基础上,所以形象色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对商品进行联想反应。如果工业产品能利用好形象色,将会促进人的.购买欲。比如食品中的暖色调将会调动人们展开想象,使人产生美味感觉,冷色调将会使人想到洁净,觉得使用的产品是安全的。

(三)产品色彩运用要永远保持先进性

一个时代,一个特点,人们对于产品色彩搭配的要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不同时代的产品代表着该时代人们对于色彩的直观感受,所以工业设计中,产品色彩运用要永远保持先进和潮流,以刺激该时代人们的感官,促进产品销售。现时代已经不流行刻画形状,淡色设计层次的色彩搭配方式了,而是简单的色彩搭配。在色彩搭配中,往往会采用主色调与配色调共存的搭配模式,比如百事可乐中的红白蓝。这样的标准色系与现时代人们的审美以及心理对色彩的感官相适应,能促进人们的购买欲望[4]。

(四)对产品色彩运用进行创新

在工业设计中,还要考虑色彩搭配与时代流行或人们的感官心理需求,只有如此,产品色彩才会更加符合人们的眼缘,受人们青睐,所以设计师在追赶潮流的同时,还要对色彩搭配的方向进行关注和控制,以便能及时设计出新鲜的色彩搭配,使产品能敢为人先,做第一个挑动人视觉心理的物,如此该产品才会畅销,引发人们对于色彩搭配的新狂潮。

四、结语

色彩构成通过改变人的视觉心理来对工业设计走向等方面产生影响,又通过工业设计产品来对人的视觉心理形成新的刺激,总之色彩构成很重要,需要设计师绞尽脑汁,来促使色彩构成与工业设计相适应,与人的感官心理等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陈和生,王苑欣.工业设计中色彩构成与视觉心理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30(07):306.

[2]马荻.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工业设计,,(10):175+177.

[3]胡雨霞,石海林.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设计,2016,(09):128-129.

8.色彩构成招贴设计论文 篇八

招贴设计色彩构成的另外一种主要对比模式就是色相对比。色相指各类色彩所呈现出的相貌称谓,科学解释为色彩所表现出的质的形态,它是区别各种色彩最准确、最基本的标准。色相对比在招贴设计中随处可见,它能够增强受众对于视觉色彩的判断能力,提高招贴设计的信息传播效率。例如,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就通过红、黄、蓝等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主体设计,高度的色相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活泼、跃动的现代感。蓝色体现了科技与理性,红色和黄色则辅助画面的表现力共同增加了招贴的识别度,成功地实现了设计初衷。

二、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调和

通常情况下,招贴作品中有色彩对比就有色彩调和。狭义的色彩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通过一定规律有机地组织、排列在一起的艺术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色彩调和指通过各个局部色彩的和谐布局实现主观上的整体统一,进而通过色彩组合或排列激发人们心灵感受的美学表现手法。通过以上各门类的色彩调和概念,我们可知,要做好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调和就要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以不同人群的心理考量为出发点进行搭配和融合。一般来说参与色彩调和的颜色差别都不大,和色彩对比不同,色彩调和的色彩之间一般都有较多的共同元素,或是基于一定的明度组合,或是基于一定的纯度组合,又或是基于一定的色度组合,总之能够进行色彩调和的色彩都能给受众带来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存有共性的色彩加以配置,就形成了画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色彩调和关系。在色彩调和关系中,客体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二者和谐共生,同样能够呈现出色彩对比所拥有的视觉冲击力效果。色彩调和除了要注意美学规律以及心理学规律外,还要符合招贴的主题和目的。例如,如果招贴设计的传达对象是老年人,那么在进行色彩调和时,就要尽量展示出色彩的柔和配比效果,这样方能符合老年受众群的心理状态。同样,若是针对年轻人的招贴设计,则可以尽量采用色彩调和相对较弱的方式来突出画面的冲击力。一般来讲,色彩调和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同一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色调和。同一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间的明度、色相、纯度等要素至少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配比组合。这种调和方式多用于文化主题传达等较为平和的招贴主题。近似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相相近的色彩进行配比的调和方式,这种调和画面柔和,更多用于表现温馨、舒适的招贴内容。对比色调和类似于色彩对比,它是将色彩元素差别较大的对比色通过一定比例关系组合起来的组合方式,更多适用于警示效果较强的招贴设计。

三、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心理效应

色彩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将招贴设计的主题情感传达给受众,再经过受众自身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加工,触发其兴奋、压抑、悲伤等一系列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这一作用过程又被称为色彩心理效应。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商品诉求或文化观念,针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点,对色彩进行组合,进而实现色彩的心理效应。具体来讲色彩构成的心理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色彩联想和色彩象征。

1.色彩联想

色彩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触发一系列有关色彩的抽象或具象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为色彩联想。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色彩联想既包括大脑思维出现的具体的画面,还包括由色彩引起的抽象的感知,如情绪变化、心态反应等。例如,在招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用红与黄的色彩构成来表现喜庆意味,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的场面或是欢乐的节庆;用绿与蓝的色彩构成表现清爽或希望,激发受众联想到森林、海洋或是萌芽等物象。对于色彩构成的心理联想效应而言,它不但取决于色彩构成本身,还取决于受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先天因素以及风俗习惯、生理状况、教育程度、情绪倾向等后天因素。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设计师同样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努力设计出符合受众特点的色彩构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色彩联想,发挥其实际意义。当然,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联想效应时,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多重涵义要多加注意。同一色彩既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红色可以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吉庆的场面,但也可能会使受众感官紧张,进而引发不良情绪。又如,在运用蓝色进行色彩构成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注意到蓝色所传达出的理智、冷静的情绪,还要注意其可能引起忧郁、悲伤的心理反应。

2.色彩象征

上一篇: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倡议书下一篇:年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