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2024-08-22

教师学习培训笔记(11篇)

1.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一

注:笔记本的封面上写“2016-2017学

校本培训笔记本” 2016 下 学 期

时间:2016.9.12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 莫伟 与会:全体教职工

《渠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关于举办第七届“红烛杯”万名教师赛课活动的通知》

一、参赛对象

全县在职中小学幼儿教师(男55岁以下,女50岁以下)全员参加。

二、学科内容

三、组织实施

1、校、片、县三级赛课。

2、督查机制。

四、时间安排

1、学校赛课:9月20日-11月11日。

2、片区赛课:11月21日-11月25日。

3、县级赛课:11月28日-12月10日

五、奖项设置

六、激励机制

七、注意事项

时间:2016.9.19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王雪梅 与会:全体教职工

《关于报送学校2017-2019年三年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的通知》

一、制订学校目标的意义

二、学校目标的主要内容

1.办学理念。2.发展目标。3.办学特色。

三、制订学校目标的依据

1.《 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振兴渠县教育“三年提升行动”的决定》、《振兴渠县教育三年提升行动措施》、《全县学校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2、省、市、县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四、制定学校目标的几点要求

1.坚持民主集中,集思广益。

2.坚持实事求是,选准发展突破口。3.坚持整体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五、工作日程

时间:2016.10.8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瞿再勤 与会:全体教职工

《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实施振兴渠县教育三年提升行动的决定》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社会满意的基础教育系统,保持义务教育在全市的优势地位。

一年破难题 两年促均衡

三年树品牌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实施“三项改革”,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二)奋力完成“四大任务”,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突出抓好“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保障机制

时间:2016.10.17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王雪梅 与会:全体教职工

《中共渠县县委办公室、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振兴渠县教育三年提升

行动措施》的通知 》

一、推进体制创新 1.创新用人体制。2.创新管理体制。3.创新分配体制。

二、促进均衡发展

4.加快推进资源优质化。

5.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6.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三、实施素质教育 7.坚持立德树人。8.坚持质量立校。9.坚持全面发展。

四、打造“三名工程” 10.全面打造名教师。

11.全面打造名校长。12.全面打造名学校。

五、创优发展环境

13.切实履行教育职责。14.切实加大教育投入。15.切实维护教育稳定。

时间:2016.10.31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卢正旭 与会:全体教职工

《中共渠县县委办公室、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学校目标考核实施

意见》的通知 》

一、评价原则

1.激励导向原则。

2.分类考核原则。

3.注重过程原则。

4.考评并重原则。

二、学校分类

1.分类原则:办学条件和规模相当、近三年教育质量水平相近。2.学校分类:

学校划分为三类:一类学校40所,二类学校40所,三类学校40所。3.分类办法:

三、中小学目标考核内容

(一)专业评价内容

(二)社会评价内容

四、评价体系 1.评价方式。2.计分办法。

五、评价实施

1.评价方式:实施分类评价,由教科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组织实施。

2.评价时间:每年6—7月。评价期间为学,即上年9月—当年7月。

六、考核结果运用

时间:2016.11.14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肖良泽 与会:全体教职工

《渠县教育科技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

一、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凸显教学中心地位 1.建立教学常规管理督查制度

2.坚持开展校际教研联谊和红烛杯赛课活动制度 3.建立定期召开全县教学质量分析会制度

二、明确管理底线,强化教学教研常规管理 1.校级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2.备课的基本要求 3.上课的基本要求

4.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5.组织考试的基本要求

6.辅导与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7.不同岗位的听评课要求

8.名优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9.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10.教研组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大力推行课改,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时间:2016.11.28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莫伟 与会:全体教职工

《渠县渠南乡中心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挖掘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为抓手,在教师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上下功夫,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学校成立教学常规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王雪梅 副组长:卢正旭

成员:莫伟、文林、各教研组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

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

2、教学管理奖惩方案

3、教学常规评估细则

4、教师培训、学习制度

5、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6、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7、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8、教育教学质量反馈制度

时间:2016.12.12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李小波 与会:全体教职工 《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高尚的品德

二、渊博的知识

三、精通业务

四、注重形象

五、兴趣广泛

在我国教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良好形象,真正做到“倡师德、铸师魂、强素质、树形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许许多多的高素质人才!

时间:2016.12.26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张方斌 与会:全体教职工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一、激发兴趣

二、鼓励成功

三、寓教于乐

四、师生和谐

总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势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的营造,注重教学内容、讲究方式方法,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渗透心理教育,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017上学期

时间:2017.2.20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王雪梅 与会:全体教职工

《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1. 用微笑目光来流露你的关注。

2.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 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4. 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二、从老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创新

1.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2. 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

3. 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三、从教法的角度看,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

2. 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3. 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时间:2017.3.6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莫伟 与会:全体教职工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理念

二、“导学探究,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

“导学探究,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为:定向→导学→探究→建构→练习,五种基本的教学法。

三、“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四、“导学探究,当堂练习”模式实施的意义

时间:2017.3.20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李小波 与会:全体教职工

《如何当好班主任》

一、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二、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一视同仁,公平待生

四、对学生态度宽容

五、注意培养班干部

六、注重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时间:2017.4.3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卢正旭 与会:全体教职工

《 “四议”课堂提问设计》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富有情趣

二、课堂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

三、要注意课堂提问设计的灵活性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

时间:2017.4.24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莫伟 与会:全体教职工

《导入新课的艺术》

一、导入新课的原则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关联性 3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4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5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简洁明了

二、导入新课的主要功能 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引发学生集中注意,使其尽快进入求知状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做鼓动、引导和铺垫

三、导入新课的基本方法 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学 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3 设疑导入新课

时间:2017.5.8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卢正旭 与会:全体教职工

《如何写好课后小结》

1.记成功之举。

2.记失败之处。

3.记教学机智。

4.记学生见解。

5.记再教设计。

时间:2017.5.22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王雪梅 与会:全体教职工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教师应成为一个多面手。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师应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间:2017.6.5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莫伟 与会:全体教职工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时间:2017.6.19 地点:大会议室 主持:卢正旭 与会:全体教职工

《教师的“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二、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2.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二

一、研究在骨干教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策分析

在《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的选拔条件做了规定,这实际上代表了从政府层面对于骨干教师团队的要求和期望。除了基本要求以及相应的学历、职称、外语、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实践、发表论文、承担科研课题、获奖情况等外,还对骨干教师及学科教学带头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从描述中强调,骨干教师不仅仅需要教育教学效果好,还需要具有研究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理论基础,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上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师专长研究分析

1. 洞察力。

斯腾伯格提出了“专家”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第三个不同的方面是洞察力:“专家不是仅仅解决手边的问题,他们经常重新定义问题,所以能够产生具有独创的,洞察力的解决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别人所做不到的。我们认为这些具有洞察力的解决部分表明了专家对问题性质的深入透视”。的确,拥有良好的洞察力是专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使得他们在完成重复性和常规性的任务和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时,能体现出自动化、本能的行为特征;而面对非常规的任务,专家往往能够“直觉”地分析那些任务中所包括的关键问题,能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或者自己创造出新的方法。

2. 思考能力。

专家教师并不仅仅依靠“直觉”,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是专家特征的一个关键因素。“反思”的重要性是舍恩关于专家知识理论的核心,专家常常“对行动反思”以及“在行动中反思”。同时,专家区别于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能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和非常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专家教师往往具有整体性思维、反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3. 知识。

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综合性且组织结构良好的。骨干教师不仅在知识的量上多于新手,而且在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专家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比普通教师的知识整合得更完整,从而能被更快更及时地提取出来,使得专家教师运用知识更加自动化和有效。同时,专家教师还具有大量的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4. 信念。

信念在专家教师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断地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面临挑战,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从而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三)骨干教师自我分析

在对北京市2007年小学数学部分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在谈到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回答最为集中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提升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科研、学习与提高上缺乏足够的指导。“双提”———提炼教学经验、提升研究水平无疑是骨干教师最渴望实现的目标。

进一步,访谈骨干教师平时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最为集中的是:听专家报告,向优秀教师或专家请教,读书或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选择得不多。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骨干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或者骨干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反思,同时也说明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增加同伴交流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性。

分析以上的访谈结果,我们不难看到,这些骨干教师“缺乏”的是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缺乏的是学科组织化的知识,缺乏的是结合实践反思和群体交流的深层次的研究。实际上,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对经验的反思与同伴智慧的碰撞的研究既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时,又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育知识。

二、骨干教师学习的“研究”特性的具体体现

(一)实践动力性研究

骨干教师从事的研究应该具有“实践动力性”,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骨干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因为是他们所面临的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

第二,满足于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或者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及重要难题,或者将将貌似正常的问题“问题化”,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自我发展。

第三,服务于“他人”的研究。这与骨干教师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密切相关,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应该能解决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在课程改革新时期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成果,以求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群体的作用。

(二)系统反思性研究

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存在的关键性之一在于前者具有有意识地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以便使从经验中获得的缄默知识显性化。而对于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是他们已经具有的优势,这些都决定了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是反思性研究。并且这种反思性研究不是零碎的,而是具有一定系统的。这种系统性一方面体现在骨干教师个体面对研究问题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系统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在骨干教师群体所从事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具有系统设计的,包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分析的,虽然骨干教师占有了比较丰富的反思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反思体验,但他们却常常感受不到反思对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反思缺乏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机会,系统反思需要研究者经历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揭示实践经验和困惑、反思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和获得新的方法、运用思考和不断学习新的思维,这些都是系统反思性研究的应有之义,也应该是骨干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对实践进行系统反思的研究中,教师的个人“知识和经验”会通过理性反思而获得合理性或者调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合理的个人“理论”。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不断丰富的洞察力,将使他们的专业敏感更加强烈。

(三)知识整合性研究

根据对专家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专家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是丰富的,并且知识结构是综合性且组织结构良好的,同时具有大量的缄默知识。而不少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比如知识结构过分单一和狭窄,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特别是学科教学知识。因此,骨干教师的研究既要利用他们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要促进知识的全面获取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即他们的研究应是知识整合性研究。知识整合性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反思和整合已有知识;补充缺乏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对学科知识的多元表征,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缄默流向明确又流回缄默,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实际上,骨干教师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过程中经历了如下的四个模式:从个人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共享的模式、从缄默知识到明确知识的显性模式、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融合模式、从明确知识到缄默知识的内在升华模式,这样知识从缄默流向明确又流回缄默,形成知识整合转换创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四)群体自组织研究

我们知道,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在骨干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凸显,因为他们从个体上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智慧,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反思质疑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流能够使他们之间形成“话语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不断收集彼此的知识、观点、经验,甚至是理论,在收集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自觉不自觉的分析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对高水平的互动能够给他们提供许多新的视角,为自己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能够使他们互相鼓励和支持,从而增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同时,这些骨干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需要共同面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共同合作,解决的成果又体现出了他们作为骨干群体的价值。因此,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具有群体自组织的特点。

具体来说,群体自组织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形成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拥有共同研究兴趣、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第二,要有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和机制。一方面,群体自组织需要一种自由开发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充分自主地进行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机制,体现研究共同体的核心理念。第三,自组织是共同研究和个性化研究的结合。大家在共同的研究兴趣下,个性化地开展研究。第四,自组织研究还需要体现出骨干教师研究的示范性。实际上,身份是关系,即身份不在个人之内,而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之中。骨干教师的研究的过程及其结果,不仅仅要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成长,极为重要的是促进骨干教师所形成的团队的进步,无论是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研究组织形式等都要符合骨干教师的“身份”。

三、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工作室的研究特性分析

(一)来源于实践的“基础性”研究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专题的提出,来源于对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深入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不能整体把握,不能很好地认识课程蕴含的思想和教育价值,即使是对于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一现象也明显存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仔细分析学员需求强烈的原因,还由于此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即每一位优秀老师都必须对所教课程有系统深刻地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生长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反思目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集体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限,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新课程背景下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缺乏资料的系统积累。而此研究将产生系统研究成果和资源,能为北京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做基础性的建设。

(二)突出系统反思和知识整合的“过程性”研究

如前所述,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是系统反思性研究,而系统反思性研究要求研究者经历研究的全过程。同时这种研究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科学研究,而应将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之一。具体来说,在工作室中,骨干教师的研究经历了如下的过程:明确问题——学习交流——反思实践——形成成果——应用再反思。而每次的活动,教师都处在“研究过程”的一个结点上,同时在研究中将学习、反思、实践等整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过程中,研究不再是培训的一个点缀品,也不再是和学习、实践相脱节的部分。

这里不妨列举明确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仅仅提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专题是不够的,必须经历一个不断揭示专题的内涵,不断明确研究的原则,不断细化研究的方向,最终确定清晰的研究问题的过程。为此,工作室成员共同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步形成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内涵的共识;明确研究原则的“小区原理”:既要有对“小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研究)的整体规划,但在“具体施工”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早日建立起“地标式的建筑”;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提出了五条可能的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了小组研究主题。

(三)坚持群体自组织的“主动性”的研究

1. 建立工作室,形成学习共同体。

工作室与以往培训的主要不同是在共同的研究兴趣下,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化的研究。因此,工作室的建立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此,本工作室非常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明确了本工作室的两个核心词: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自组织。并且明确了研修目标。

2. 进行前测,更加了解自我。

为了更好地相互了解,使得整个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前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本情况;教学科研读书基本情况;骨干教师的作用与困惑;对整体把握的认识。

3. 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加深对整体把握的认识。

在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工作室的成员又学习了2006、2007年骨干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工作室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向。在对五个研究方向已有成果的继续梳理下,工作室成员确定了研究课题,分小组开展了课题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群体自组织除了是工作室确定的理念外,还需要机制保证。为此,工作室确定了调研成员需求机制、成员参与策划工作室运作的机制、成员个性化指导机制、成员交流互动机制、成员成果及时转化机制、成员建议及时反馈机制。

摘要:文章提出了研究在骨干教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出骨干教师学习过程中的“研究”特性:实践动力性研究、系统反思性研究、知识整合性研究、群体自组织研究。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北京市小学数学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中专题研究工作室为例,探讨了专题研究工作室的定位及培训过程中的“研究”特性。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习,研究特性,专题研究工作室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2]李志厚.西方国家教师学习研究动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8).

3.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三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与发展

教师学习需要有多样化的方式和策略。教师学习的好环境是向教师提供大量机会,让他们进行研究和探索、试验、讨论和评价教与学的效果,教师教育是要发展教师系统和敏感地探索学的本质和教的效果的能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必需教师积极参与和配合。顾泠沅认为,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进修模式要实现从接受式向参与式发展。教师可以依不同需求而获得不同的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1]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不能让教师正确理解由学生的多样化而带来的教学的复杂性。强调专业发展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要让他们形成关于内容、教学法和学习者的新观点。教师发展是没有一定终点的,所以谈不上完成。教师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全力以赴,以达到自我实现之目的。

二、目前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参加过的业务培训中理论学习多,实践指导意义差,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现象明显的教师占近80%。这主要反映的是目前许多教师培训因追求全面而忽略了针对性;因重视理论学习而怠慢了实践指导。

梁国平、杨驰在反思教师培训现状时,除指出以上问题外,还指出了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和培训资源问题。他们认为,在培训中,培训者与受培训者地位僵硬。对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受培训教师大多比较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学习不主动、无创意。[2]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广大中学教师而言,高校培训及类似的培训在普及性和实用性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教师的内部学习动机远未被激发出来,对自己职业理想不明确,为之付出努力的劲头也就不足。而从根本上讲,教师应当对自己的学习主动负责,当教师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时,培训才能跃上一个新台阶。其实中小学教师很多都具有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见多识广,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应被作为财富挖掘,当做一项教育资源在教师培训中派上用场。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在国家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大规模的统一培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师发展的个别化问题?在社会规范与个人发展要求之间,能不能找到一种“链接”方式,以促进教师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本校教师的情况,笔者对本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分析问卷结果发现,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上都参加过岗前培训、计算机、校内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0岁以下的有65%的教师参加过双师考证。学校有硕士学历的5人,在读硕士5人。84%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计算机的培训。在问及是否主动参与时,数据显示的是教师的极大不情愿,“教师岗前三门课”40%主动参与,“职称外语”30%主动参与,“现代教育技术”87%主动参与,“校内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5%主动参与,而“硕士以上学位”100%主动参与,“双师考证”88%主动参与,“计算机”90%主动参与。90%以上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在进行的。有74%的教师认为目前中专教育的压力很大,学校收获较大的师资建设举措是“双师素质”。

其中对教师培训有何建议一项里,有大部分教师对2007年7月份进行的继续教育模式持十分赞赏的态度。因为这次继续教育不再是去请专家学者来作报告,而是根据专业分成若干小组,对这一学年的工作进行讨论、反思,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都觉得收效很大。有一位教师这样写道:“老是抱怨中专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继续教育也是盲目地参加,校长安排听什么就听什么。学校的发展似乎与自己无关。这次继续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以后应多多开展类似的继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去听专家的报告,专家的研究不一定都适合我们学校的发展。”

学习怎样教学以及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专家指导以实现技能发展,而且需要得到专门的知识及道德和态度的提升。

四、教师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

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以及发展内容从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超越,使得西方学者对教师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尤其是个体或小组模式(Individual or Small Group Models),并相继提出了“基于案例的专业发展(Case-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自主发展(Self-directed Develop-

ment)”、“合作发展(Co-operative Development)”、“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以及“教师叙述(Teachers’ Narratives)”等发展模式。

这些模式对于教师的发展都是行之有效的,而它们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在教师发展中教师群体的作用、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印证了Fullan (1991) 之言:“当教师真的需要帮助时,最有效的帮助来自同事,其次是管理者和专业人员。”

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是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模式。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有关管理者、培训机构及学校领导,对教师学习群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机制和作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给予已有的教师学习群体以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在对教师教育的环境进行设计时,把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本质当做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将教师发展中的学习群体当做一个单位来考虑,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群体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关注教师发展要关注教师学习的特点,把教师的社会交往互动、教师个人的经验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融入到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是最有效的。教师培训,更多地强调了培训中的互动和信息的多向交流。教师学习群体从根本上就是“教师本位”的,它是教师之间在面临共同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情境下,通过交往互动,实现经验共享,自主发展的教师持续学习模式。在此,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自然地得到了体现。

教师自己组织的教师学习群体能够营造宽松、安全、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让教师更真切地感受与别的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共同努力的体验;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视角有意识地融合起来,加速自己在教学认知上的发展,获得教学效能感;可以使教师相互交锋不同意见,产生思想火花,生成新的知识;可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组织多个教师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在不断的讨论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进步,从而达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大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顾泠沅,王洁.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1).

4.幼儿园教师培训笔记 篇四

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性途径

一、职业规划,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可以说,教师个人成长意识的觉醒是专业发展的开始和源头。当我们洞悉了成长的秘密,有了成长的意愿,就应该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沿着适合自己的路径,通向一个“最好的自己”。有这样一句谚语:“人生就像是一块田地,你不去种花,它就会长草。”对于教师来说,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我们可能在某一个方面做得很好。当你把自己的长处与特色发挥到极致时,你就做到了一个“最好的自己”。

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我们需要进行“终点思考”。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这样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终点思考”。他说:“你可以先想好70岁你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了以后,你就会知道你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再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要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就要学会“终点思考”,要有成名成家的梦想,制订一个“个人成长方案”,并按照这个方案执著前行。

德国诗人胡腾有一句诗:“心灵觉醒了,活着便是件快乐的事。”我觉得这句诗太美了!在此我想套用一下:“教师的成长意识觉醒了,教书育人便是件快乐的事。”因为,只有个人成长意识觉醒了,才会有教育理念的重新启蒙,所有上面这些外在路径的终端,才会指向专业发展的根本——教师的内隐理论和个人的教育哲学:以研究的心态做教师,不满足于一般的“授课”,在自己的心中对于“什么是有灵魂的教育、什么教育能指向一个更好的或更幸福的未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等问题,有一个基础的判断。在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高远的职业规划。

这些路径的背后,其实还有柴米油盐的困扰、名利浮躁的羁绊、惰性心理的作祟,等等,也因有了这些,成长便充满了挑战,成长的过程更难以复制。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李镇西你是学不会的。”我们成为不了李镇西,但当我们窥探到了成长的秘密,怀着一种虔诚的教育情怀,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中历练、坚守,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阅读,为教育生命加温

如果教师并不感到自己是与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伟大教育家的精神息息相通的,那是怎么也算不得一个优秀的教师。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

在教育生涯中,一些老师总会在不知不觉间迷失自己:迷失于格式化地写教案、上课、改作业、写评语„„然而,这是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呢?教育生命的贫乏庸碌、无聊无味,最深刻的根源是对书籍的漠不关心。人不再阅读之日,就是他的思维停止之时。

但是,我国教育界读书的情况并不理想。有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的读书时间很少,即使有一点读书时间也主要是阅读教参和教辅,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教育

经典著作,甚至连世界上曾有哪些教育名家也没有听说过。应该说,这种情况是令人遗憾的。

当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不是几个专家的“突发奇想”,而是历史上中外教育思想的积淀和整合。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发展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作、主要的教育理论贡献,我们应有一定的了解,否则,新理念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就可能被降格为支离破碎的“教条”和“规则”。从事教育的人,如果不了解教育的历史,那是不可想象的。几年前,中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型伟先生曾针对教育改革中的“浮肿病”和“多动症”现象发表了一篇题为《要学点教育史》的文章。他强调:“如果没有传承,那就没有什么创新可言。”何为“浮肿病”和“多动症”?就是今天出现个“某某模式”,明天出现个“某某经验”,如果没有思想和理论的精神之基,这些模式和经验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而参与其中的老师,如果对于教育史上重要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主要代表著作一无所知,那只能做墙上的芦苇,随着花样翻新的“某某教育”、“某某模式”而飘忽不定。所以,我非常赞同吕型伟先生的观点:不了解教育的历史,不知道教育史上的巨人是谁以及他们的肩膀在哪里,就无法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谈创新。

三、专业写作,让思想走得更远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比千千万万的一些普通老师高明多少。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

写作,尤其是专业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习惯于将教师的写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记录自己生活和心情的写作,我们估且称之为文学写作;一种是记录自己工作和反思的写作,我们称之为专业写作。许多名师正是用专业写作铺就了成长乃至成名之路。当然,成名只是成长的一个副产品。

目前,教师专业写作存在下面一些问题:一是写作群体小,教师对于专业写作有畏难情绪。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缺少时间与精力去做类似科学工作者的实证研究,而个人经验和活生生的教育事件不被“科学研究”所认可,所以教师觉得“无话可说”。二是选题宏大,热衷于“去情境式”的研究,没有特殊性和偶然性的“事件”出现,以求“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样的文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开展创新教育》等等。我可以说,这样的文章,报刊社的编辑只看题目就不想再往下看了。三是文章中看不到“人”,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被排除在外。即便是非常明确地研究“人”的文章,如《后进生的转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从头到尾都看不到一个具体的人,看不到教育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有被标上序号的“规律”。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将自己的专业写作定好位,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言说方式。其实,专业写作并不神秘。我之所以习惯用“专业写作”的提法,而不说“写论文”,就是想消除老师们的畏难情绪。

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思路。一些教师上课效果很好,但却说不清楚为什么好,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缺乏教学设计意识。为什么要布置这样的作业?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是怎样的?把这些记录下来后,时间一长,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有了根基。

二、课堂教学片段。这种片断最好隐含某种教育冲突,包含相关的教育道理。课堂教学中总是隐含着大量的冲突,教师可重点关注偶然事件、突发事件和生成性的东西,并反思其原因。比如,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学内容和环节与课前的预设有出入、某个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等等,教师在记录这些事件时,要显示事件发生的细节,借以阐明教育效果好或者不好的原因。

三、生活叙事。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教师的日常生活常常充满感动,比如,某个学生在教师节时送给自己一个有意义的礼物,某个学生向自己吐露心声,校本教研时自己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同事的一致赞赏,等等。

四、传记体叙事。教师对自已的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进行整体梳理、叙述,可以挖掘出前行的动力和发展的轨迹,从而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明确努力的方向

培训学习笔记

幼儿园音乐教育(学习笔记)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

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

5.远程教育培训学习笔记 篇五

(二)创新是小学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实施新课程,小学语文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一)小学语文姓 “语”,更姓 “人”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语文学科这一特性出发,我们不难看出,语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为 “人”服务,即求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且是语文素养与儿童内心的充分和谐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小语姓 “语”,更姓 “人”。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是 “倒三角”意识。多年来,小语教学第一位的是知识,其次是能力,再次是由语文学习所进行的思想教育。现在恰恰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将这个 “三角形”倒过来,即第一位的是人的一般发展,其次是语文能力,最后是知识。二是多元智能意识。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智能类型是多样的,而且不同的智能在不同的学生个性中表现不尽相同。多元智能观充分尊重了儿童的差异,科学地解释了儿童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有利地支持了语文教学以人为本。三是 “人文合一”意识。阅读,我们要引导儿童用心体验。作文,要引导儿童先积淀生活。说到底,儿童的语文学习当以 “励其心志”为最高境界,这也是小语姓 “人”的重要依据。

(二)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主导贵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 “场”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总的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追求。但是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越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关键就是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展的 “场”。一是开放的 “场”,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推动儿童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二是活动的 “场”,即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只有如此,中国儿童所欠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才可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三是情境的 “场”。一段时间以来,情境教学也红火过,也失落过。但细细品味,情境教学最为合理的要素,并不完全是情境本身,而是围绕情境形成了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材等相互作用的 “场”,从而极大地刺激儿童的学习兴趣,推动儿童的发展。如,异班级交流日记,异班级是情境,但它同时构成了两个班级学生互相刺激、相互作用的 “场”。再如,学习《赤壁之战》、《长征》时,适时播放有关《三国演义》、《长征》的电视剧片段,也构成了学生与教材及电视作品互相作用的 “场”。因此,情境 “场”的创设、选择是一门很高的学问,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

(三)从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出发,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积累,减少头绪,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象,切实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6.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六

(要诀4∽6)

培训时间: 2013年 1 月 18 日 上午 共4学时 培训教材名称:《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 培训内容:思想是课堂教学的风骨

——教师快速成长要诀4:思想

一、没有思想的教师能走多远

教育思想的进步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前提,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而教师每前进一步,也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

二、什么是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业已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三、当前教师课堂应树立的几种新课程教育思想

(一)从“教知识”到“促发展”。

(二)从“讲成功”到“学成功”。

(三)从“尊重教材”到“超越教材”

(四)从“关注知识”到 “关注情知”

四、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迷失的培养目标

2、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3、把聪明孩子教愚笨了

4、扼杀性格和异化了教师教学个性

五、积淀教育思想的方法

(一)书本的理论学习

(二)听学术报告

(三)向优秀教师学习

(四)自我感悟 培训内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教师快速成长要诀5:研究

一、研究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1、有研究才有效率(案例一)见P106

2、有研究才能成长(案例二)见P107

二、重视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草根式”的小型化研究。是教师以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

2、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3、实——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

4、快——短周期,快出果

(三)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1、误区:

※太大——贪大求洋,越搞越复杂。※太远——舍近求远,得不偿失。※太空——只见文字材料,不见实际效果 ※太细——量化,追求纯而又纯,浪费时间。※太浅——虎头蛇尾,浅尝辄止。

2、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只要具备六个字即可: ——想做,可做,能做。培训时间: 2013年 1 月 18 日 下午 共4学时 培训教材名称:《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 培训内容:怎样才能使教学反思更有效

——教师快速成长要诀6:反思

一、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反思

1、反思是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

2、反思总结能帮助教师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

3、反思总结让自己获得教学经验的真经。

二、当前教学反思的误区

1、学校客观因素造成的误区(1)、学校要求的过多过频。(2)、学校强制多于自主。(3)、学校缺少指导和引领。

2、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区(1)、认识不足敷衍应付。(2)、教学反思不到位。

三、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后回过头来思索自己过去做过或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

四、教学反思“六部曲”

1、我遇到了什么事情

2、我怎样解决这件事

3、为什么要这样做

4、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

5、我的做法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

6、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什么是教学后记

——是指教师上完一节课,及时把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写成 3 书面材料,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学后记又称“课后小结”、“教学笔记”、“课后备课”。

六、教学后记的内容

1、记教学成功之处

2、记教学失误之处

3、记教学实录

4、记教材教法处理

5、记新的收获

6、记学生的建议

7、记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问题

8、记瞬间灵感

七、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

1、及时

2、精要

3、升华

4、持久

八、教育叙事研究

1、围绕中心,突出主题

2、写自己的故事要真实

3、叙事应有情节

4、叙事应有情节

5、长短适宜,有情感体验 ▼▼▼阅读链接:

7.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七

一、提供学员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

在我国, 教师培训一般都是由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是行政命令式的, 大都不是出于教师的主动要求。这也容易导致参培教师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一方面, 突然从讲台走上听众席, 由教师成为学员, 部分教师也对这一角色的转变很不适应, 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学员往往表现为对培训教师、培训内容指手画脚, 凭自己的好恶随意“点评”。但是一旦让他们由“观众”成为“演员”, 他们往往就会积极参与, 毫无保留地谈自己教育教学的成就与体会, 在公众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 这也是由成人的独立人格和需要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所决定的。如果能考虑到成人学习的这一心理特征, 适当地提供学员展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舞台, 就会产生良好的培训效果。

例如我在给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讲“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专题时, 考虑到教导主任一般在教学上都是一把好手, 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属于“教育, 我们有话要说”的一类。所以, 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 我在培训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正式培训前, 我先给所有参培学员几个热点问题, 请他们认真思考, 要求他们将思考的结果发送至我的邮箱, 我还告知他们, 到时市教育频道记者到场, 全程录像, 要做一档关于素质教育热点问题的电视节目。收到学员的邮件后, 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学员的思考。后来在培训现场, 我由主讲人成了主持人, 学员由听众成了嘉宾, 我有意让不同观点的学员进行思想的碰撞, 并见机进行适当点评。学员讨论非常激烈, 发言异常精彩, 大家对素质教育方面的几个热点问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二、满足学员一线教学实际的需要

需要的现实性和动机的强烈性, 是成人学习心理的又一特点。但在培训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尽管培训专家授课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 但由于内容脱离教师的一线教学实际, 忽视了教师职业角色的现实需要, 培训的实效性其实很不理想。常常被一线教师笑称为:“说起来头头是道, 听起来纷纷叫好, 干起来没有门道, 回头看有些胡闹。”这种问题应该是在我们培训中引起重视, 我们应该为促进参培教师的业务能力而服务。

在给新教师培训班讲《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设计解读》专题时, 我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实际需要, 特别注重体验环节的安排。比如在培训中, 我想让学员围绕一个相同的教学内容, 各自进行教学设计。学员设计完毕后, 我连续播放了几个关于这一教学内容的名师课堂教学片段, 引导他们品味分析, 然后再让学员各自比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并从中选择大家都认为比较精彩的设计, 集体修改, 最后再请设计者借班上课, 检验实际效果。通过这样的环节培训教学, 让学员真正掌握了一些教学设计技巧, 提升了他们的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教学实际需要。

三、利用学员丰富且具个性的经验

参培教师有些已参加工作多年, 往往都已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有些还极为丰富且具个性。这些经验都会影响教师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会影响到他们对培训内容的认识和评价乃至兴奋度。如果在培训中能对学员的经验适当加以利用, 就能激发起学员参培的内驱力, 提高学员的培训参与度, 从而提升培训课堂的效率。

在给骨干教师培训“有效教学”这一专题时, 我精心剪辑了几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每播放一个片段后, 就让学员围绕几个思考题分组讨论, 解读教学片段的精彩之处。我也会随机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之中, 由于参培教师好多已经是各校的骨干教师, 在“有效教学”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 必然会激活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并使他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相互影响, 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与学员双方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培训一定要关注参培学员的心理特点, 激发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真切体验到培训学习的乐趣和幸福, 实实在在地学有所获。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师培训真正发挥它的独特功效,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为教育的发展服务。

摘要:本文从成人学习心理特点的角度, 论述了提高教师培训效益的三点措施:①提供学员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②满足学员一线教学实际的需要;③利用学员丰富且具个性的经验。

关键词:成人学习,心理特点,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孙世路.成人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2]励学琴.教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基于在线学习的教师培训改进 篇八

【摘要】E-Learning即为在线学习,是近些年来新兴起的学习方式,指计算机互联网或者通过手机或无线网络,在一个网络虚拟教室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它集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所构成的电子环境中进行学习。其中E-Learning“在线的概念”分为三个部分,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的学习内容,促进学习的监管环境(自我监控和机器监控以及管理者的监控)以及由学习者与管理专家共同打造的网络化社区。

【关键词】在线  培训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73-02

由于“在线”灵活、便捷的特点,培训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来进行学习收看,减少了空间距离对学习的阻碍。学习与专家共同建造的网络化学习社区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学习者的困惑。受到了工作繁忙而又渴望学习的人的认可,在线学习表现出惊人的需求。随着用户的增加,在線学习的规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的视频学习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催生了更符合于学习者直接学习的方式,在线学习平台的模式多样化为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继续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

一、在线学习作为教师学习平台的优势

1.在线学习的多样性

在线学习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虚拟课堂,这是在网上模拟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是继承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形式,对地域没有要求,但对时间有要求。录像点播平台,把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把录像文件放在网上供学生点播。多媒体互动课程学习平台,这类平台上的课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合理运用各种素材,学员的学习记录都能很好的保存下来,有利于学习的跟踪。

2.在线学习的重复性

在线学习可以反复学习,学员根据学习的需要,重听或重学部分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充分巩固学习效果。对于重难点内容,通过反复学习,反复思考,来帮助彻底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了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学过就忘的问题”。

3.在线学习是自我驱动性的自主式学习

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自我决定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时间,这就促使学习者确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在线学习从时空上解放了学员,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可以使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4.在线学习是个性化学习

在线学习能很好的实现个性化学习,学员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背景、个人喜好、学习风格来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按需学习,按效学习,按兴趣学习,是一种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二、在线学习的不足

1.在线学习需要强烈的学习愿望支撑

E-Learning学习带有自控性质,但需要学习者具有强大学习愿望,如果课程设计不合理,内容呈现得无趣,学习者的学习愿望不是很强烈时,容易造成学习者的兴趣转移。此外,有的学习者由于不具有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网络学习技术的支持,也会造成学习困难,而产生厌学畏难的心理。

2.反馈不及时导致的学习热情减退

在线学习中,专家和学习者不一定都同时在线,容易出现彼此反馈不及时的情况,使学习者的热情减退;再者,交流反馈时输入信息时耗时耗力,会消耗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在反馈时,由于缺少指导性,也会使学习者对与专家的互动失望。每个学习者需求不同,指导难以聚焦,容易出现指导乏力的状况。

3.由知到行的转化缺少专家的参与

目前,尤以公开课为主的在线学习,还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对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疏于知识与繁复的教学生活的联系,缺少了接受培训的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忽视了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线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由于目前发展还不成熟,具有如上的优点和缺点,随着观念的转化和虚拟技术的成熟,它的缺点会被克服,被转化。但是,一种学习方式,只有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使它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受到学习者的喜欢,完成时代交给互联网的使命。

三、如何优化在线学习为教师培训服务

1.以课程理念重新设计视频

关于课程设计的意识,为了避免在线学习中视频学习占用过多的课程内容,枯燥冗长,应重新设计视频的意义,把握课程本身的,理解文本和视频互动意义。所以在视频录制结束后,在剪辑上线前,还需要对课程进行描述,设计课程展示界面,描述关键词,制作课程介绍,设计作业任务书,明确课程模板,并设计翻转教学流程。

2.开展任务导向的学习

传统的在线学习中,听视频占整个课程的80%以上;而在新的SPOC时代,听视频仅占全部学习的30—40%,更多是做练习。通过提前预设的课程作业,要求学员按时完成相关的作业内容,提交到SPOC平台上,由辅导人员进行指导,根据辅导员提交的修订意见进行初次作业的修订。

3.重点与难点的翻转教学

对于教师这个群体而言,他本身就是教者,对于学习过程设计的挑剔与学习效率的关注,所以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教师需求的重点与难点,并帮助其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翻转课堂的实施,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翻转教学的实施,不一定是由资深讲师进行,经过训练的助教在翻转课堂上,助教引导学员对某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就结果达成一致。而整体的教学过程既可以通过现场交流方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实现交互式交流。

4.引导学习的过程性、多元性评价

对于教师学习的管理,激励着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科学地设计考评过程,学员的考评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测,在学员学习前进行;第二部分为知识测评,在学员学习课程并参加翻转教学后进行;第三部分为认证评审,学员按照认证要求,在线提交完成的作业,由专业的评审团队进行在线评审,通过评审后,方可获得证书。

9.教师党员学习笔记 篇九

加强学习,努力做学习型党员

一、要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1、终身学习理念

2、全程学习的理念

3、系统学习的理念

4、组织学习的理念

二、要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首先,党员要增强忧患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和毅力。

其次,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再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任务。

当下,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做到坚持学与思结合,学与用结合,学与时结合,学与效率结合,学与创新结合。

三、要切实改进学风

对于一个党员干部来说,能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此,一要认真学习二要进行民主讨论

三要积极探索 四要求真务实

四、要塑造良好的形象

10.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十

摘 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风格的研究逐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从学习者角度研究如何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理论中,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师培训课程中,常常假设教师作为吸纳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教师作为学员具有自身独特而稳定的学习风格。本文旨在吸取已有对学生学习风格研究的成果,立足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参与培训活动的特点,探讨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提出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路径,供同行参考评鉴。

关键词 学习风格 教师 教科研 培训课程

一、当前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教师培训,是一种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培训”“继续教育”是每位教师必须参与的专业发展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有33.3%的教师在寒暑假参加过集中培训。但从培训效果来说,大部分的集中培训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泛泛而谈。根据现代教育报和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调查”的结果,四成教师坦言集中培训效果不如意[1]。以大班式讲座、教科研知识和理念为主要内容及专家一言堂式的培训仍然是教科研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立足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接受教育的方式往往会影响其进行教学设计工作的方式。传统“专家讲、教师听”的灌输式教科研培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目前教科研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培训缺乏整体设计,各个项目、课题中心组各自为政

区县教科所的教科研工作者很大一部分工作的目标在于服务、引领、指导基层学校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支持基层学校教师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科研基本能力。基层教师的教科研培训需要以教科研素养为框架,整体设计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教师教科研培训工作除了区县教科所之外,还包括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师训部,基层学校教科研领导还参加专门为中层以上干部开设的相关教科研课程及项目。除此之外,国家级、市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项目,各个学会理事会的研究课题中心组都为教师提供了接受教科研培训的机会。由于很多种类型的培训活动都是“签到——听会——回家——忘记”的模式和流程,教师无法分辨所参与的培训活动是针对教育科研素养哪一个方面的问题而设计,参会的目的不清晰,培训活动后往往又全身心投入到惯常的模式化思维、模式化行动的工作中,培训中得到的一点思维的火花很快就被忽略了,无法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2.培训流程安排模式化,缺乏创新型的学员参与式培训

教师如何才能积极有效参与教科研培训,这需要培训设计者有预先的周密安排。正如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之前,提前就要将一堂课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一样,教师培训的流程安排也需要提前做好设计。常规的教科研培训设计往往都是这样的:

首先,主管领导讲话,强调本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性,介绍主讲者的背景、成果、称号等等;

其次,主讲者用各种PPT演示文稿,告诉教师,教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次,互动环节,领导问,各位老师有问题吗?偶尔一两位老师能够表达对专家的仰慕,或是提出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请专家解答,常常都是学员教师一片安静;

最后,主管领导宣布培训成果启迪了教师的研究智慧,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然后培训活动顺利结束。

这样的培训流程已经模式化,学员教师难以主动而积极参加,也难以有时间互动交流,学员教师仅仅是以听众的身份来“被培训”,不能说这样安排互动环节的培训就是参与式的培训。

3.培训效果评价标准模糊,学员不知因何而来,不知所学何物

学员参与教科研培训是有期待有目标的,而且常常希望从中得到具体有针对性的教科研课题指导,但作为培训设计者,要照顾多个层面的需求,难以为每位从事教科研的教师提供细致而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员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活动,为的是领悟教科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的课题研究实践还应当回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评价教科研培训活动的效果,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观察和评测学员教师实践中的教科研行动,帮助学员教师认识到自己参加培训所为何来、所学何物。

二、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必要性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2]。学习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独特性。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基础上,学习风格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故学习风格因人而异。其二,稳定性。学习风格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尽管有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个体会变得更善于分析、深思熟虑、内向慎重,但个体学习风格的特点在同龄人中所保持的相对地位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三,兼有活动和个性两重功能。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与个性特征本身的不同之点,在于它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它们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发生作用,而充当这一媒介的是学习风格。学习风格以其活动的功能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又以其个性的功能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及其成效。学习风格这两种功能总是同步发挥作用的[3]。

教师能够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源自对自身学习风格的认可与发挥。以往的教科研培训活动,常常忽视学员教师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以“教”的责任优先,学员教师是否“学”有所得往往不在组织者的考虑范畴之内,而学员教师长期以来接受这样的培训活动熏陶,容易“忘记”自己有主动学习的责任。倘若教科研课程设计者,从学员教师“学”的角度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经验并评价课程效果,是不是更加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呢?

基于学习风格来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正是立足学员教师的作为学习者“学”的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员教师所适合的学习策略,一方面通过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并作出研究与改进,也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三、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原则

在实践操作层面,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必须遵循一般的课程设计基本原则,例如课程目标要清晰具体、课程内容选择关注核心的教科研素养组成要素、教学经验的组织适合学员教师的教学研究背景、效果评价要和课程的目标能够依存。作为基于学习风格而设计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还应当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适当性原则

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是以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在考虑学员教师学习风格的层面上,可以选取学习风格中某一要素上信效度都比较高的量表,提前对教师的学习风格展开测试,利用收集的数据做参考,主讲者安排学员的分组、小组分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效果的测量评价工作。这样既能够照顾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又锚定教科研培训课程的既定方向,达到“教”与“学”的平衡互利。

2.系统性原则

教科研培训课程是一系列培训课程的组合,有着内在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而绝不是各种教科研方法、课题开题讲座、研究报告辅导等培训活动的“拼盘”。但在学习风格要素的维度上,这一系列培训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各种学习风格之间的“混搭风”,学员教师有多样化的学习背景、多学科教育科学研究背景。因此,为学员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学习风格“套餐”,学员教师从课程中获得的“营养”才能更加丰富。

3.真实性原则

学员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课程的目的是提升教科研素养,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使用所学过的理念、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设计中,选取的教科研案例、提供的研究报告、给出的研究范式都是基于真实的研究,这样一方面开阔学员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视野,另一方面也引导学员教师在实践中基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开展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工作,用真实的研究数据和材料论证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四、基于学习风格设计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路径

结合本区县对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设计的实践经验,针对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总结出以下设计基于学员教师学习风格的教科研培训课程可以参考的路径:

第一,选取可靠的学习风格量表,对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进行测量。

第二,制定课程的基本框架或者纲要,明确课程结束后学员教师的主要学习结果,对课堂探讨的学习内容及主要针对的学习风格进行设计。

第三,规划并开发详细的课程内容,以教科研素养的基本框架为主题,设定学习效果评价的要求,开发学习材料,准备讨论资源,有目的地针对各种学习风格组织学习经验。

第四,实施课程内容,采取积极的、以学员教师的学习风格为核心的教学活动,请学员教师评价自己的学习风格与课程实施的契合度,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

第五,开发并完善基于学习风格的教师教科研培训课程的评估系统,从学员教师的表现——撰写教科研相关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来评量课程的优劣之处,以推进基于学习风格的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完善。

困难和问题正是引导我们走向研究的火种,我们将进一步改进课程设计的多个环节,力图以先进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师教科研培训工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而继续努力。

————————

参考文献

[1] 教师培训怎样叫好又叫座[N].现代教育报,2013-6-2.

[2] 谭顶良.学习风格的要素及其测定[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

[3] 王华容,谭顶良.近十年西方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作者:刘颖(1974-),女,河北三河人,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教科研部一级教师,博士;肖宝军(1954-),男,北京通州人,原北京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11.教师学习培训笔记 篇十一

一、诺尔斯成人学习思想的哲学依据

成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 在其成人学习思想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诺尔斯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的成果, 并以此作为成人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在诸多哲学思潮中, 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哲学思潮对诺尔斯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进步主义是在自然主义、实用主义以及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潮则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其表现即是认为生活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部经验, 充分肯定教育与生活融合的必要性, 反对教育与生活的区隔。显然, 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汲取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元素[1]。诺尔斯认为, 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 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所在, 努力利用“经验”这个课程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值得提及的是, 诺尔斯还对人本主义哲学进行了研究。人本主义坚持人的地位与价值, 认为人性具有善良的本质, 尊重个性的自由及其独特性。在“自我“的问题上承认个体存在的“中心地位”, 强调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要为他人负责。人本主义思潮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但这不妨碍诺尔斯吸收其中的一些观点作为他的成人教育学的理论基石。例如, 罗杰斯、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需要层次等理论成果即对诺尔斯发生过重大影响。

二、诺尔斯成人学习思想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究其实质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 其内容指向个体充分、自由与全面的发展。在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中, 包含着丰富的成人学习思想, 是“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与科学”[2]。

1.成人学习以经验为基础。

诺尔斯关于“成人”的理解不囿于年龄的范畴。他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对成人进行界定, 将成人视为特殊的学习者, 并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诺尔斯提出, 成人教育的低效性往往始于将适用于一般意义的学习者的教育方式原封不动地“迁移”到成人学习者身上, 对成人学习者的独特品性未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与儿童学习者相比较, 后者的经验更多的是间接经验, 而成人的经验更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与多样性。成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重视经验的运用, 同时十分重视经验对“自我身份”的意义, 如果成人在接受学习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受到贬低, 他们会认为受到贬低的不只是经验, 而是自己的人格, 这必然会导致他们抵触这种学习。因此, 经验不仅是成人学习的目的, 也是成人学习的条件。

2.成人学习以自我指导为特征。

诺尔斯受到人本主义的影响, 对成人学习过程中“自我概念”的主导作用给予关注。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人格进行调节的心理系统。基于这样的认识, 他认为成人的自我概念是自我指导型而非依赖型, 成人希望别人认识到他具有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能力。儿童学习者具有明显的依赖型的特征, 儿童习惯于顺从教师所规约的内容及其安排, 但成人趋向于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不能认同强加于自己的观念与行为。然而, 在实际的培训学习中, 成人又往往显现出依赖型人格的特征, 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影响。

3.成人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取向。

个体意识到的主观需求是成人学习的驱力所在, 成人对于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的答案是明确的, 他们不限于关心学习的内容, 更关心学习对于工作、生活的价值, 这与儿童学习者形成鲜明对比。成人“重新”参加教育活动, 并试图把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立即运用到现实中, 这是成人学习具有功利性的结果。在这里, 教育是一个提高能力以应付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的过程[3], 所以, 成人学习属于问题驱动。成人学习强调“实用”的价值, 要求所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为达成预先设定的任务目标而付出努力。

4.成人学习以成人教师为依托。

成人学习的自我指导并不排斥成人教师存在的事实。诺尔斯常把成人教师称为“成人教育工作者”, 是“负有某种帮助成人学习责任的人”。成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帮助学习者诊断具体的学习需求;通过创造条件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者共同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帮助学习者评价学习活动的结果[4]。由于成人教育的特定属性, 成人教师的角色更多地表现为成人学习者的引导者、促进者与帮助者。成人教师与成人学习者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 他们建构了平等的关系。

三、对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诺尔斯的成人学习思想蕴涵于成人教育学中, 深刻地揭示了成人学习的主要特点与规律。他对普遍存在的采用教授儿童的办法对待成人学习者的做法表示不满, 在借鉴其他学科领域已有成果的前提下, 注重成人学习的独特品性, 提出系统化的成人学习思想。虽然他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 但对于成人教育培训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实现转型的过程中, 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因而, 诺尔斯成人学习思想可以为高师院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1.评估教师的学习需要。

在教师培训的话语体系中, “需要”是指现有状态与期待状态之间的差距, 教师培训的目的就在于缩小这个差距。教师学习是指向内部驱动的, 他们不愿意接受外部力量所强加的学习任务, 不愿意成为教育的“被压迫者”, 但是他们仍然有着学习的需要, 这是因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会不断发现现有知识与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挑战。然而, 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是培训缺乏针对性, 不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工作的现实问题, 使教师对培训敬而远之。评估教师需要的前提是确定教师期望的目标以及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以问题解决为评估上述需要的主要依据。从现实性来看, 把握教师的观念层面的需要与实践的需要是具有同等意义的。一方面, 在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选择、学习计划的制订等各个环节上, 均应围绕着教师的学习需要开展工作;另一方面, 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可以将教师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以便于教师相互启发, 分享学习成果。

2.改进培训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性, 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 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培训的教学方式要切合教师作为成人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都会随着经验的增长而不断丰富与深化, 因此, 重视教师已有的经验, 以培训的形式改善教师的经验结构与内容, 使教师的经验真正发挥培训资源的价值, 否则, 教师会认为“这不仅仅是拒绝他们的经验, 而是拒绝把他们看作人”[5]。第二, 培训者与接受培训的教师构建一种对话与交流的新型关系, 因为包括教师在内的成人学习者是以自我指导的学习为宗旨的, 而且教师与其他成人相比, 具备更强的自我指导素质, 培训者如以“真理当然占有者”自居, 必然会给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建构理性的培训文化。

任何制度都离不开文化的化育, 因此对教师培训实效性的追寻绝不是简单地依赖制度进行规约的。培训文化是在长期的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人员共享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 以及相互影响的环境氛围。良好培训文化的形成对培训价值观、培训的信仰以及培训的伦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构理性的培训文化就是使培训者在观念层面认识到转变培训方式的必要性, 努力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培训氛围, 促进培训授受双方分享资源、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生成个性。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必须始终追问成人教育的本质, 追问教师学习者的独特品性, 明确教师培训的目的、任务及其规律, 在物质的、行为的、制度的以及精神的层级形成显性或隐性的文化环境, 从而有利于教师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

摘要:诺尔斯作为美国成人教育学的建立者, 成人学习思想是其成人教育学主要的内容之一。诺尔斯认为, 成人学习者有着与儿童不同的学习特点, 因此, 通过提示成人学习的规律, 可以有效地指导成人教育的实践。诺尔斯的成人学习思想对于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诺尔斯,成人学习思想,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赵红亚.迈向学习社会:美国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319.

[2]M.S.Knowles.Self Directed Learning:A Guide for Lean-ers and Teachers[M].Chicago:Follett Publishing Co, 1975:19.

[3][美]诺尔斯.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蔺延梓,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57.

[4]赵红亚.试论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2) :41-42.

上一篇:感人的作文400字左右下一篇:志愿者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