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篇一
一、看拼音写句子。(8分)
1.ji7 jie z4i yu4n zi li zh^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4 le l3 ba hu1 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h4o zh#u qi2o sh@ y0 zu^ 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8 W6n m0ng de sh0 g%ng qi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12分)
滴()幸()浑()
摘()辛()挥()
宁()拔()己()
宇()拨()已()
三、同音字组词。(18分)
艰()部()带()
坚()步()代()
心()提()狠()
欣()题()很()
历()有()由()
厉()友()尤()
四、多音字组词。(8分)
五、照样子写词语。(12分)
例:一(只)大雁
一()小城 一()飞机 一()空地 一()铃响
一()比赛 一()钥匙 一()信箱 一()战斗
一()长竹竿 一()能手 一()丝带 一()乒乓球台
六、把下面的句子换成带“把”字和“被”字的句子,使意思不变。(6分)
1.解放军歼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人打死了狐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吃了一条大青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修改病句。(6分)
1.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和李小明拾金不昧的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只有学好了文化,才能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认真阅读短文,在题的后面选出最恰当的答案,并画上“√”
(6分)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它拥有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厦,最大的港口。
美国人为纽约的一切而感到骄傲,但美中不足的是,纽约是美国最肮脏的都市。
据最近发表的数字估计,纽约全市烟囱每年冒出的黑烟,含二氧化硫近六十万吨;全市七百五十万居民制造的垃圾,达二千九百六十万磅;一百五十万辆汽车,平均每辆每年自己制造的毒气,是它们平均体重的五倍。
“纽约市空气污染研究小组”评论,目前纽约处理空气的方法,比目前到太空时代可以使用的技术,落后了五十年。
1.美国人为纽约市感到骄傲的是:
(1)全市有七百五十万居民。
(2)有一百五十万辆汽车。
(3)拥有最高的摩天大厦和最大的港口。
(4)每天有二千九百六十万磅垃圾。
(5)每天在毒气中生活。
2.纽约人每年:
(1)住摩天大厦。
(2)坐最好的汽车。
(3)有垃圾七百五十万吨。
(4)落后五十年。
(5)生活在最肮脏的都市。
(6)制造的毒气是他们汽车平均体重的五倍。
九、作文:(24分)
以《家里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小学语文第七册期末试卷
(十)答案
一、1.姐姐在院子里种下了喇叭花籽。
2.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点滴 摘下 幸福 辛苦 浑身 指挥
宁可 宇宙 提拔 拨动 自己 已经
三、艰苦 坚定 部队 步伐 带领 代表
心脏 欣欣向荣 提水 题目 狠毒 很好
历史 厉害 没有 朋友 由于 尤其
四、1.节省 省悟 3.音乐 欢乐
2.好坏 爱好 4.划船 计划五、一(座)小城 一(架)飞机 一(块)空地 一(声)铃响
一(场)比赛 一(把)钥匙 一(个)信箱 一(场)战斗
一(根)长竹竿 一(个)能手 一(条)丝带 一(张)乒乓球台
六、1.解放军把敌人歼灭了。敌人被解放军歼灭了。
2.猎人把狐狸打死了。狐狸被猎人打死了。
3.蚂蚁把一条大青虫吃了。一条大青虫被蚂蚁吃了。
七、1.删去“傍晚”。
2.删去“和”改为“尤其表扬了”。
3.在“建设”后面加“祖国”。
八、1.(3)2.(5)
九、略
2.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篇二
一、表达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
第7课《虎门销烟》课后设计了一道写话题目: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抒写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想。
教例: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凝视着这位民族英雄,心潮澎湃。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眺望着远方,充满了坚定,充满了力量,让敌人胆寒。(师:写得很有气势!)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沉思,在担忧,在下最后的决心,(师:你前面已经说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这会儿又犹豫啦?想一想虎门销烟的意义?)哦,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神定气闲地指挥着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师:恰当地引用课文的语句,不错!)他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重任,(师:“柔弱”一般用于女子或孩子。建议改为“他用自己的双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那个伟大的壮举,将那个光辉的名字铭刻于心——林则徐!
第16课《李时珍夜宿山寺》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笔题: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以“李时珍,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第12课《开天辟地》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样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学生读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提示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特别是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语段。
二、理解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那个原来看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看了他的作品,非常震惊。那个外国学生究竟为什么震惊?他会想些什么?这是课文留下的一个空白,而深入地理解这个外国学生的认识变化,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由此,可以围绕“震惊”设计一个补白的理解性写话训练:那个外国学生震惊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写一写他心里的想法。
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出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
教例:(学生朗读)国王指着调达斥责道:“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什么叫恩将仇报?你就是这样的小人!卑鄙无耻!来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军棍,发配边疆终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赎罪吧!(师插话:这国王原来信佛教!)公公,(师:什么?)公公是国王身边的太监。(师插话:哦!这里还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从今往后就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级珍稀保护动物,任何人都不得伤害!”
三、转述性的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第20课《珍珠鸟》从“我”的视角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为角色,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述人称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叙述语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
第19课《诚实与信任》一文中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你从两个人的“电话”中知道了什么?请你用第三人称简要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教例:(学生朗读)我从电话中知道了那个男人。(师:哪个男人?)那个陌生男人。(师:哪个陌生男人?)就是那个小红车的主人。(师:这就明白了!)他已经换上了新的反光镜,谢绝了我的费用,(师:赔人家的钱,叫……)赔款。(师:准确!)谢绝了我的赔款,并感谢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字条,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四、迁移性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
第1课《老师,您好!》一诗中,用“春蚕、甘露”比喻老师,形象地凸显老师的无私与辛劳。老师还好在哪里?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认识议一议,然后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两个恰当的比喻,体现出老师这个职业的可敬与可爱。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当然,句式不能满足于学生写的一两个比喻,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首小诗,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第2课《但愿人长久》一文中,重点描写了苏轼在
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尤其是将苏轼心中的所思所想,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述于文字中。阅读教学要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课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为了什么事?当时心里会有哪些想法?请你将当时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借月抒情的写法。这样的迁移性练笔着眼于“移情”。
第4课《秋天》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不妨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写另外一个季节。提示学生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模仿诗歌的写法写一两段话。这时候的练笔就是模仿写诗,而各种修辞手法、句式都在这样的模仿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有利于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5课《天安门广场》一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景物。我们可以借鉴“移步换景”的观察与描写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者班级,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各种景物。这样的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
五、想象性的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第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当然,如果转换视角,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小练笔,请学生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他会想些什么?这道练笔题目更贴近课文,也更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他的勇敢而富有同情心。
第3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描绘个人心中的画面。
第24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其实,学完《元日》后,也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
六、延展性的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写成一段话。这样的延展性练笔其实是读书摘记。
第18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读后,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不止这些,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写下来。这样的练笔或许像做专题“论文”,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第23课《春联》,也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读写练习题:请你收集有关春联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文章。可能这样的练笔不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但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练笔。如第14课《一路花香》一文,可以设计表达性的练笔:你读了这个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也可以设计想象性的练笔:请你想象这两只水罐在一起时的情景,它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然后写下来。所以,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
3.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 篇三
铺前中心小学郑芳
一、基本情况分析:(成绩与问题)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的特点是钻研教材深入透彻,喜欢读书学习,上课教法灵活,教学内容丰富,善于渗透情感和思想教育,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一直获得学校教学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热情很高。问题是现在对小学教材不熟,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能力层次也不摸底,加上班主任工作可能占用大量时间,影响教学。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在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扩展知识,发展思维,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富强献身的精神。使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用语文。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达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工作目标:
1、尽快了解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和小学教材情况,作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2、通过读书、听课等学习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尽快熟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读书和专门训练,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4、协调好班主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两项工作都做好。语文教学具体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常用汉字270个,认识90个。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学习积累词语。
3、能熟练地运用铅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钢笔写字,努力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中段落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后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学习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读通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每学年能背诵30篇左右的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5、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
6、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 1
清楚。学写通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读写例话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主要工作:
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熟悉教材重点难点基本知识结构和教学基本内容。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艺术。构建“生命的、诗意的、人文的、开放”的语文课堂。
利用课题研究契机,把课题研究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多反思多研究,把问题当成课题,着重培养学生语文习惯和自学能力,促进语文教学。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分清层次找对原因,进行单独辅导和训练。对语文基础好的学生,着重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做好指导和监督。在写字方面,专门对习惯不好的几位同学进行教育和训练。协助教研组长做好几次语文活动,在本班随机开展灵活的语文活动。
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包括相关文章、资料、图片、课件等,扩充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视野,夯实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化素养。逐步形成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料库。认真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基本的教学内容,发挥自己爱写的优势和朗读的爱好,积极撰写反思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和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的作文训练,开始尝试编写班级文集。
教学措施:
1、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2、教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
3、授课时,努力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5、建立小组,采用竞争方式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6、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7、开展相关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建立“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9、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情况,学校与家庭共同合作,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0、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先进经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问题。
四、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4.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篇四
执教者:昔阳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雾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中入境,读中悟境。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
2.巧设情境,激发情感。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教师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美及其成因。2.能力目标: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了解雾凇景观的奇美及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难点: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出示多媒体)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2.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诗读一下好吗?
3.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想不想再来欣赏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的美景呢?
4.图片欣赏。
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雾凇的美
过渡: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那课文是怎样将这种美表现出来的呢?请大家自己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体现雾凇美丽的词语或句子。并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美?(依照学习情况,相机出示第一、三自然段)
A:第一自然段
(1)交流汇报: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凇呢?(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3)个性朗读
3.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B:第三自然段
(1)交流汇报。“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相机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出示第三自然段,配乐)
(3)多美的奇观啊!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好吗?(齐读第三节)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了解雾凇的成因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惊叹不已。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1.归纳出示思考题----“我会想”:(1)雾凇是怎样形成的?(2)为何只有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呢?
2.小组合作。以“四人小小旅行团”的角色定位,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多渠道解决前面发现的两个问题。
3.全班交流。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进行研读:“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出示这段话)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A.严寒季节;B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查找地形图、气象资料以及研读课文等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明确:“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出示这段话)
(3)小结:水从丰满水库里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丰富的热能使松花江水临寒不冻,巨大的温差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过于饱和的水汽。
(4)这就是吉林雾凇的独特之处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奇景吧。(齐读)(5)指导朗读,体会雾凇形成的过程。
过渡:(难怪看雾凇还讲究“夜看雾,晨看挂”,夜幕降临,漫步松花江畔,你会看到怎样的雾?)
A、交流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a.指读:(评价过渡:松花江上的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滚滚而来,)
b.谁还想读(评价过渡: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全都笼罩在白雾中)
c.谁还想再读(评价过渡:这蒸腾缭绕的白雾是壮观,是奇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d.齐读。
B、温度越来越低,雾气越来越浓,这蒸腾的雾气——
引读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导朗读:
a、多奇妙呀,谁来读?(指导朗读好“慢慢地” “轻轻地”“一层又一层”)b、齐读。
过渡:(这宛若白银的雾凇正在慢慢地、轻轻地、不知不觉地形成。多么神奇的变化呀!)
C、这松针、柳枝都变了,变成──变成──变成──(出示这一句话)让我们凝视这一过程,体会它的变化
课件出示:(配图)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回到句子: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配乐朗读)a.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指读)b.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
过渡:(真是太让人惊叹了!让我们请“小小旅行团”的小导游把这雾凇的美毫无保留地向小小旅行家们做个美丽的介绍吧!)
(四)、交流抒怀,激活体验 1.口语交际训练----“我来说”
评价过渡:小导游表现真不错,吉林雾凇会因为你们这些小导游更加闻名于世的。
2.图片欣赏。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奇美的景观吧。
(五)、个性实践,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这千姿百态的雾凇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我们,用它的洁白晶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呢?(学生回答读诗歌,画画,唱歌,朗读课文„„)
2.那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雾凇的喜爱吧!
3.“妙笔生花”: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小论文、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探究成果,表现景观独特的美。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
5.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通过学习本组教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三、单元教学目标 积累语言: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要求准确听写)
3.能正确读出 “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
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学习读书:
1、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3、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练习写作: 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写课文提纲。
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4、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流程: 模块一 预习
教学流程:
导读,激发学习兴趣——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认识生字生词,书写生字生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板块一:导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她气势非凡,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放映录象,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同学们,你们去过广东新会吗?(没有)那里的景色可美丽了。瞧,这就是广东新会天马村湖心岛上迷人的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的尽情欣赏吧!(看课件,在音乐中欣赏鸟的天堂风光)。
看天上绚丽的火烧云,播放火烧云画面。知道火烧云是怎么回事吗?想更多地了解它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文章。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从课件中初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景物。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2.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4.朗读质疑,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板块三:认识字词,书写字词。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2.读字组词。3.理解词语。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小组内交流解疑——班级交流解疑——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重点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神奇景象,神奇在哪里。
板块一:交流解疑
1.先小组内讨论解决,再全班交流讨论。
2.解疑时,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
板块二:研读感悟
四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
《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
《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
《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
【设计意图: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祖国美景的惊叹与自豪。】
模块三 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默读课文,解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四种自然景象神奇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诵。
板块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3.品读佳句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D、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这此句子,这些气势,真的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呀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妙句“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列数字,作比较。“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3、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
引生体会“大”“不可计数”“卧”。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绚丽多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4.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板块二:赏析与背诵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读熟背诵。
【设计说明:通过抓关键词语、典型句式、说明方法、描写顺序等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作者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描述了一幅幅美丽又神奇的。】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板块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板块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模块五 检测
教学流程:
学习语文园地一——基础检测——交流收获
板块一:语文园地一 1.我的发现
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反馈。(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2.日积月累
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然后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3.趣味语文
对联和回文佳句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然后师生小结,再读。
板块二:基础检测
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 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3.背诵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以及课文段落。
板块三: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2.学了本组课文,你还想去读一些什么书?为什么?
6.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指导朗读
8、齐读这一段
9、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
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
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
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7.小学语文第七册期中检测试卷 篇七
zīwèi shìhòu fùgài yǐncáng hénjī
()()()()()
2.给带点字选择合适的音节,填在()里。
fēngfèng kōngkòng yǒngyǔn shēngshèng
缝()隙 空()隙 允()许 不可胜()数
3.在()里
填上—个合适的字。
美()的愿望 美()的花儿 美()的生活
美()的画画 美()的女子 美()的诗句
4.在()里填土: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思()绿树成()不容()疑 屏息()
视
()卧不安 山崩地()()天卷地 局()不安
二、阅读
1.默写已学过的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话。
2.找出下面句子中写错的字和用错的词,画,上“ ”改在()
里。
(1)这次军训,教官们对我们要求很严肃。()
(2)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朴。()
(3)世间万物,丰富多采,美不剩收,而且有着千丝万楼的连系。()
3.按要求写句
(1)小鸟叫着。(改写成拟人句)
(2)他跑得很快。(改写成比喻句)
(3)黄山景色很美。(改写成反问句)
4.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不识庐山真面目。
(2),柳暗花明又——村。
(3)雾锁山头山锁雾。
5.读下面的话,按要求作答。
(1)学了《火烧云》,我知道了这种云的特点是,课文“ ”这句话写得好 为。
(2)骄傲是愚蠢的邻居,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
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从上面几句格言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说说你的看法。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送东西
猴妈妈让小猴给外婆送一只乌龟煲(bāo)汤补身子。半路上,小猴口渴了,丢下乌龟到溪边喝水。喝完水回来,乌龟无影无踪了。小猴只好哭着跑回家。猴妈妈教导小猴说:“你应该搬块石头把乌龟压住。”
第二天,妈妈让小猴给外婆送豆腐。走到半路上,小猴又要喝水了,为了不让豆腐跑掉,就搬了块石头压在豆腐上,结果豆腐压成渣了。小猴回家后,猴妈妈埋怨(yuàn)道:“豆腐怎么能压呢?你应该找个阴凉的地方,把它浸在水里,这样豆腐就不会坏,还可以保鲜!”
第三天,小猴给外婆送泥鳅……
最后,小猴想了很久也想不通:前两次他到底错在哪里了?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外婆收到豆腐了吗?。是从 这句话中知道的。
(2)展开想象续写。
第三次,小猴给外婆送泥鳅……
(3)你认为小猴错在哪里?
(4)如果你是文中的那只小猴,怎么送乌龟,才能让外婆高兴?
三、习作
识字与写字
3.美好美丽美满美观美貌美妙
阅读
5.(1)颜色极多,变化极快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因为这句话写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
6.(2)根据文章结尾的意思,应写出送泥鳅的好方法。
8.小学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题2 篇八
càn lànmǐn jié lǎn duòjūn yúncóng róngbú pò()()()()()()
二、用给加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画舫. 愉.快堤.岸空隙.住宅.凝.视鸟瞰.所向披靡.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似乎—()非常——()著名——()
宏伟——()颤动——()责备——()
2、反义词:美丽—()高兴——()普通——()
沉重——()危险——()热情——()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只有„„才„„
1、叔叔()会玩电脑,()会修电脑。
2、()下一番苦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3、今天早晨()下着大雨,()我们班同学没
有一个迟到的。
4、()小林关心集体,()老师表扬了他。
五、按要求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改成反问句)
2、老张同志得了高血压,却仍陆续做着繁重的工作。(修
改病句)
3、小刚写作业。(扩句)
4、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缩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作家丰子恺写白鹅的高傲是从姿态、这四方面介绍的。
3、《游山西村》里的诗句“
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的情形。
4、默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七、知识积累。
1、启示健康成长的名言:莫以善小而不为。
2、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3、八、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
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
2、“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描写的名胜是()
A 山东济南大明湖B北京颐和园月波楼C 江苏苏
州沧浪亭
3、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优秀,看不起别人时,你会告诉他()
A有志者事竟成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阅读理解。从背后归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
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
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短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简要概括出来。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2)“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第二个“光”指的是。这句话赞美了老师。
9.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篇九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观察图上的骏马,说说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鸿”。
2、简介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为近代乡村画家,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家。10多岁到上海,后勤工俭学赴法国学画,师从达仰。经过勤奋刻苦的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
3、导入:你想知道徐悲鸿年轻时学画的故事吗?想知道他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徐悲鸿奋发努力学习绘画的刘课文。
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4、指导读准“励”字,了解“励志”的意思: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②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错误
后鼻音:徐悲鸿鞠躬
③读谁下列多音字:
冲着向前冲看重重新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成绩 改变 错误 不知疲倦
优异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①指导读好下列长句,读出停顿:
年轻的画题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指导书写生字。
租、绩、误:左窄右宽。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看重重新冲着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 精读品味:
(一)、学习“受辱立志”:
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是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环境中去学画也不能成才。
生:学到死也没有用。……
5、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读书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用“心”读好这句话。)
指生读,读出坚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谈谈你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气的人。就是不怕困难的人。是有志气、有恒心的中国人。……
(二)、学习“勤学苦练”:
1、徐悲鸿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把文中写徐悲鸿怎么做的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来。
2交流: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以前的.他努力吗?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b、生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什么叫“潜心临摹”?临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用“心”读好这句话。)
3、大家齐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总分)
其实前一个自然段还是承上启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学习“轰动世界”:
1、徐悲鸿的努力有没有白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2、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你下了苦功,黄天不负有心人,你肯定会成功的。……
3、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
(出示: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指生读,读出愧疚的心理。
(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4、师:这样的“尾声”你满意吗?
三、用“心”对话:
徐悲鸿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有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为我们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10.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 篇十
主备人陈怀德
20.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两首古诗都是千古传颂,快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 五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
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难点: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惆怅、惜别之情。
教学方法: 师:范读、讲解法。生:读、议相结合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带、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会第一古诗的字词。
2、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略
一、板书课题,解题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播放古诗朗读磁带。
2、指名学生读。
3、多种形式读。
三、讲解古诗。
1学习第一句“故人西辞黄河楼。”
“故人”:指老朋友孟浩。“西辞”:辞别。句意:
2、学习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顺流直下。句意:在春光灿漫的三月,老朋友要顺流直下到扬州去.我和老朋友在黄鹤楼上辞别了
3、利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自学后两句诗。(1)学生 分小组讨论。(2)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4、师生共同小结。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体会意境。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
6、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11.语文 - 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 篇十一
文章内容过多,并涉及不容易显示内容过多。单击此处打开或右键另存为下载
以下为简介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2、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及文章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1、通过课文讲了几件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多加一句话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著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的:
一、理解6句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秋游活动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成语故事的好处。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谚语是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学习谚语很有意义。
2、学生熟读成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第一句告诉我们记录胜过记忆,要以记录帮助记忆;第二句强调要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三句把知识比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第四句告诫我们练本领不能间断;第五句用珠宝与知识对比,希望我们不要做外表好看而知识贫乏的.人;第六句指出一个人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真本领。这几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
3、搜集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谚语
4、补充一些谚语让学生读背。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要求学生课后找谚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闻鸡起舞”讲的是祖逖立志为国家效力,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最后得到老百姓拥戴的事情。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
先让学生细心观察插图,从小朋友采集标本、登山、摘果子三幅画面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和秋游的乐趣,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秋游活动,说说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3、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的想法好。
5、.总结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是记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拓宽选材思路。
B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告诉别人的事。除了教材提示的游览风景名胜、参加公益活动、学会某种本领之外,还有书海泛舟、科学探秘、实验制作、接待远方来客、走亲戚、看电影、网络见闻、农事活动、小种植、小饲养等等。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5、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6、爸爸和书
教学目的:
一、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教育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训练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的部分,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黄继光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十一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继光在枪林弹火中顽强战斗的大无畏精神。给课文分段的依据,怎样分析段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8、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教学难点:什么是壮丽的青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一课时。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成语。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本文叙述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具体叙述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好的愿望结束。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地名》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框架07-24
小学语文第七册的期末试卷10-22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08-09
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08-3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简析07-30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08-15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北师大版)10-21
2、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北师大版)07-13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1-3)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