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2024-11-21

《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1.《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统计复习

认识图形、统计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3~1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教师: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复习近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出示第13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出示第133页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

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133页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35页第4题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怎样比较100 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138页第14题

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2.《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1.基于生活试一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种图形,画画、剪剪、拼拼动手操作又是小学生所喜欢的。因此,认识图形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再次观察几何图形,或者通过操作深入了解图形特征。这样,学生已有的经验被调动,问题和困惑就有了暴露的机会。课堂上,一般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尝试。在时段上,可以在课的开始时就尝试,也可以看了教材后再尝试,当然还可以边看书边尝试。

2.暴露问题议一议

第一环节的活动,明确了学习内容,也暴露出学生的问题,而且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问题,可以成为对话的依据和资源。教师也可以在第一环节活动时发现一些问题,此时组织学生议一议,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一般可以组织先小组议,再全班一起开展对话。议论的次数可为多次,视课堂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特别是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对话讨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理清概念练一练

当学生对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后,他们往往会以为学会了,但其实还存在着相异构想,如果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还会暴露新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有关几何图形概念和性质的变式题,让学生应用已经获得的结论解决,加深理解,理清概念,提升方法。解题后的交流可以小组或全班形式开展,相互补充,不仅要做到互相纠错,而且还要寻找错误的原因,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课例]

《轴对称图形》(三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也是是本单元后续内容“三角形分类”的依据之一,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章“几何小实践”的内容之一。之前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平面图形的对称特征作了初步研究。当然,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这也是进一步掌握图形对称性的必要基础。本课的学习将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提炼、归纳图形的特征,其过程也给学生提供一次初步感受空间观念的机会。

◇学情分析

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直接经验来自学生幼儿时期的折纸体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机会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特征及美感。因此,大部分学生具备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知。尽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提炼并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其原因是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抽象能力还有待发展,甚至因为观察能力比较弱,有些学生还可能把平移、旋转等图形特征与轴对称图形混淆,会把两个形状一样的图形,简单地认做轴对称图形。当然,准确地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更是难点,特别是一些无法折叠的图形,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完成图形的翻折,这是直观通往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假以时日。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能够找到并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发展空间概念,以及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基于生活试一试

(1)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女同学和男同学比一比眼力,看图片,猜一猜是什么?比一比谁猜得准?

女生请看下图。

比赛:男女生轮流发表意见。

结果: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讨论:女生轻松胜出。由于给出的图形不公平,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申诉的需求,进而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即直线的两边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揭示了本堂课的知识点。

(2)动手

教师请学生动手剪出和之前呈现给女生这样左右对称的图形。

展示:请学生把作品到黑板上展示,并说说是怎样剪出来的。

提问:你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3)出示课题并提问展示教师剪的两个图形,看看有什么特点?

给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2.暴露问题议一议

给出一组易混淆的图形,引起学生因模糊经验而出现的争议,借此暴露学生自以为懂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验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3.理清概念练一练

小组合作完成:每组有一个信封,信封内有等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圆等各种图形,请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找出对称轴并写出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全班交流。

4.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名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请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现实生活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因此,对小学生而言,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是打开了进入数学世界的一扇门。学生有折纸的体验,有生活的经验,这些都成为第一环节“基于生活试一试”的基础。当然,“试一试”有很多形式,本节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引进兴奋、比试的情境。希望获得真相的迫切愿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直指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图形”则从观察到动手实践,让学生将对图形的初步印象,用自己的双手得出。不出所料,课堂上也有不少学生没有真正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奥妙”,不能借助对折直接剪出轴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既反映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什么,也暴露了学生没有真正学会的部分。同时,还说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图形本质特征的理解比较模糊,只是停留在表面。此时,我不急于指导,而是让学生到书中找找办法,或向同桌请教,听听同伴的办法。只有教师多听少讲,学生才会勤言善思。

第二环节“暴露问题议一议”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暴露,这是教学设计中对“学情分析”的回应。课堂上,当依次给出两个图形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可以用“炸开锅”形容。先是一双顺着的溜冰鞋,学生开始产生争议,“是”和“不是”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我则充当裁判,要求各方陈述理由。真理越辩越明,结论不言而喻。最终,判断错误的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对话和争论激起了自我思辨,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特征的理解。接着,出现的两条顺游的小鱼,再次使讨论出现高潮。不少学生变得谨慎了,在思考之后,是再次激烈的讨论。这次的对话让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或者对角对称等都可以被称为轴对称图形。这时,学生知道了确定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只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就可以了。但要否定它需要进行多次尝试,都找不到对称轴才可以确定。由此可见,后“茶馆式”教学课堂中的对话,不是让会的学生告诉不会的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将思考表达出来并能以理服人,在对话中提升思辨能力。

3.“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测试卷 篇三

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1和 3是同位角 B. 1和 5是同位角

C. 1和 2是同旁内角 D. 5和 6是内错角

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 1= 2;② 3= 6;③ 4+ 7= 1800;④ 5+ 3=1800.其中能判断a∥b的是 ( )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9 B.8 C.7 D.6

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它的内角和,则这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5.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 cm,6 cm,8 cm,10 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一把矩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E=125°,则∠DBC的度数为( )

A.55° B.65° C.75° D.125°

7.若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度数为 ( )

A.300 B.450 C.600 D.900

8.如图, DE∥BC,EF∥AB,图中与∠BFE互补的角共有 ( )

A.3 B.2 C.5 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如图所示,AB∥CD, ABE=660, D=540,则 E的度数为______.

10.如图,已知∠C=1000,若增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试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一块电脑主板的示意图,每一转角处都是直角,数据如图所示,则该主板的周长是_________.

12.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 ACB等于_________.

13.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度.

14.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了15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度.

15.若三角形的三边a、b、c分别是3 cm、(x 1)cm、6 cm,则x应满足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6.如图,在△ABC中, ABC和 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A=400,那么∠D=_________.

三、解答题(6小题,共52分)

17.(本题8分)如图所示,将方格纸中的图形向右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图形.

18. (本题8分)如图,某工人在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时,规定∠A=900,∠B=320, ∠C=210,在加工过程中,他量得 BDC=1480,就断定该零件不合格,你能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不合格的理由吗?

19.(本题8分)如图,AB∥CD,HP平分∠DHF,若∠AGH=800,求∠DHP的度数.

20.(本题8分)如图,AD∥BC,∠A=∠C,那么AB与DC平行吗?为什么?

21.(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BD AC,垂足为D, A=400,∠ABC=∠C,求∠DBC的度数.

22. (本题12分)有一位同学在数学竞赛辅导书上看到这样一道题:“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 且a、b、c的值满足等式|b+c 2a|+(b+c 5)2=0,求b的取值在什么范围?” 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参考答案

一、1. B 2. B 3. B 4. C 5. C 6. A 7. D 8.D

二、9. 120 10. ∠FEB=1000等,答案不唯一 11. 88mm 12. 900 13.1440 14. 2880

15. 4

三、 17.略 18. 若合格,应满足∠BDC=∠A+∠B+∠C=1430,而1480≠1430 19.500 20.略

4.《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0~14题。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米的含义,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会数出简单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

4、让学生感受几何初步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目录,看看目录中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是什么内容?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厘米和米这两个单元的知识。

二、认识多边形、回顾: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设问:怎样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要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2、完成教材第106页第10题。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第10题的主题图,指名说一说:

图中有哪几种多边形?每种多边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独立完成题中的统计图,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反思:填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要认真观察、仔细辨别,分清楚每种颜色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②要认真有序地点数图形,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完成后要即时检查一遍。

3、小组合作探讨:

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几边形?

记录结果并分组汇报,展示剪的过程。

三、厘米和米

、长度单位。

①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②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呢?

你能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出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

请学生对照学生尺上的刻度,看自己的估的准不准。

③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

④出示教材第106页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⑤练习:在○里填上>、<或=。

米○60厘米

70厘米○7米

0米○15厘米

00厘米○1米

2、长度测量。

①提问: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通常用什么做单位?常常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请学生举例说明。

②请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③看教材第106页第13题,请学生先估一估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3、认识线段

①线段有哪些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②先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量一量,互相检查看谁画得准。

反思画法:画线段需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长度要准确,线段要直,两个端点。

③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口答)

④小组合作探讨,分组汇报,展示画法。

过三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最多可以画几条线段?

过四个点呢?过五个点呢?

四、全课小结。

五、补充长度单位选择变式练习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口答)

操场跑道长100();

小红的鞋子长约20();

妈妈的裤子长约1();

数学课本厚大约1();

企鹅身高约50();

小红的鞋子长20();

教室长8();

长颈鹿高约4();

教室里门高约2();

教室黑板的宽约1();

算术本长约19();

一棵大树高约16();

教室里讲台高约();

小学生一拃长约12();

一栋大楼高约19();

一个热水瓶高约55();

一块橡皮厚约1();

茶杯高约12();

旗杆高约15();

一本字典厚约3();

小红的身高是1()24()。

六、补充其它相关变式练习。

①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排列:

6厘米、1米、60厘米、6米、95厘米

②数出下面每个图形中的线段有多少条。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③1米比27厘米长()厘米,60厘米比78厘米短()。

④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可以从学生尺的刻度()画到刻度()。

如果从刻度4画到刻度8,这条线段长是()厘米。

⑤一根长78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10米,第二次剪去18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⑥小明搭了一个三角形、小亮搭了一个正方形,小军搭了一个六边形,三人总共用去的小棒最少有多少根?

⑦我们已经认识的四边形有()、()和()。

⑧把一个五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

⑨用一根15厘米长的彩带围成一个三条边都行相等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每条边长多少厘米?

⑩扎一个花环需要3米长的彩带,做8个这样的花环需要多长的彩带?一捆彩带有18米,可以扎几个这样的花环?

5.《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认识图形》 教材 第11——13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教学难点: 认识并能正确拼摆图形。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有不同的形状,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图形。二, 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 认识四边形

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 你们知道吗 猜猜看 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师: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 指名学生说.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 “四边形”.师:那什么叫四边形?

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吧!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师示范 摸一条边,并说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请同学们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反馈:你是怎么数的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咱们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一数.(2)那正方形呢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好吗? 电脑演示.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2, 练一练

(1)问: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多媒体呈现)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3,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1)认一认

师:工人叔叔在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咱们看看,它们有几条边 是几边形呢(多媒体出示书上的五边形)学生回答后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2)说一说

师: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呢 ?(学生猜:六边形)电脑出示两个六边形.全体跟着电脑数。(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然后再交流。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师:把小棒收起,推至桌角.三, 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分一分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能)

多媒体出示第3题。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2, 折一折

师:同学们分得真清楚,老师还会变魔术呢,老师可以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变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所有新朋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变魔术吗?(想)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老师一起折。(引导学生边折边说出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师示范,是几边形 再依次折,是几边形 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3,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拿出你们手中的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投影出示学生的画法。再电脑演示。4,剪一剪

师: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 猜猜看.(多媒体呈现)想好了,就说一说吧。.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图形?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 谁来说一说.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共同认识了图形家族里的新朋友,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图形是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有用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很多„„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

本节课我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本节课我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我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分图形活动和折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1、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课教学将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的形式,通过课堂延伸,丰富学生见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本课教学实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三定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引导者,是研究问题的合作者。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遗憾之处:

1、同桌合作有些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可能是孩子们年龄小,合作的意识还不够,也是我自己在组织上的欠缺,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有所改进。

6.《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5、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1、认长方、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4、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包括认识角、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欣赏与设计几个部分。学生在一年级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单元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地认识角和平行四边形,并利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下面对本单元教学提出几点建议。2 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认识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例如,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再摸一摸,使学生对角有整体把握。再如,通过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发现他们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精心组织,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4 组织数学活动,在运动变化中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

在组织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资料。例如:把长方形彩纸在信封里推一推、拉一拉,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挪动用硬纸条做的活动角的边,比较锐角、直角和钝角;借助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之变成平形四边形的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6 在“欣赏与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美丽的图案,请学生欣赏,组织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可以说一说图案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还可以说说是怎样组合的,能用在什么地方。在完成“试一试”的图案设计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书中不同的、自己最喜欢的漂亮图案。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7-1 认识角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级和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重难点:

直观认识角、锐角和钝角。教 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出示64页图

1、说一说:生: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角?

2、你在生活中在哪见过角? 折一折:

1)拿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再摸一摸。2)问:折的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一比:介绍角的名称。

顶点 记作: 4)练一练:下面图形中有哪些角?用铅笔画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二、做一做

师演示:把角的两边张口变大。问:你发现什么?

问:如果把角的两边加长呢?

三、比一比

1、说说怎么比的?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四、找一找:找出图中的角。

五、比一比

1、介绍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说说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三种角。

六、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么量的?

七、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顶点 记作:

读作:角1

读作:角1

7-2 练习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角的指示。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 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问:说说关于角的知识

二 练习

1、独立完成后订正,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独立完成后订正。

3、独立完成后订正

4、独立完成后订正,说说怎么数的。

5、学生说说

6、学生说一说。

三、数学游戏:说说想法。

7-3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公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演剧图形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特征。

教 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

1、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图形中的名称。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

2、做一做 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3、填一填

4、想一想

二、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先折,说说怎么想的?

3、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说发现了什么?

4、学生先自己数,再到黑板上数。

5、学生自己拼。

三、小结 四、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

7-4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教 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能拉动的长方形

1、问:这是什么图形?

2、师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介绍:这是平行四边形。

3、出示各种平行四边形。

4、小结: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说一说你在哪见过平行四边形?

6、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7、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

二、欣赏与设计 出示各种漂亮的图案

1、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

三、小结:

四 板书

平行四边形

7.《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由于部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没有详细了解各册所分布的知识点,使空间与图形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而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空间与图形知识,没有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从而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少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的基础作用,不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三)教学条件有限

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工具有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利用静态的平面图,让学生认识、了解图形,很难发散学生的思维,很难让学生具有空间印象。同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仅没有空间概念,而且也缺乏想象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有限,从而影响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开展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通过演示和操作,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然后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课桌、铅笔盒的长度和宽度,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宽度的区别,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或者折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二)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认识不同的图形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图片中所展示的图形形状,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示抽象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离不开观察、感知、操作等的支持,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物体分类”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具盒、篮球、积木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几何体,形成一定的几何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而言之,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措施[J].考试周刊,2014(17):96-97.

8.《认识图形》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1. 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 ).

2. 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7∶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8,4 B. 4,9,6 C. 15,20,8 D. 9,15,8

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2°,则它的底角为( ).

A. 42° B. 69°

C. 69°或84° D. 42°或69°

5. 如图,已知:a⊥b,b∥c,∠1=130°,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6. 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二、 填空题

7. 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 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

8. 如图,在△ABC中,∠A=80°,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CD=150°,则∠B=______.

9. 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为130°,则顶角为______.

10. 如图,周同学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_______(填“左”或“右”)转______°.

11. 三角形一个外角平分线平行三角形一边,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

12. 如图,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于点E、F. EG平分∠AEF,EG⊥FG于点G,若∠BEM=50°,则∠CFG=______°.

13. 在同一平面内有a1,a2,…,a100共100条直线,如果a1∥a2,a2⊥a3,a3∥a4,a4⊥a5,a5∥a6,…,那么a1与a1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a1与a99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14. 如图,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______.(只填序号)

三、 解答题

15. 如图,AD⊥BC于D,EG⊥BC于G,∠E=∠1,那么AD平分∠BAC吗?试说明理由.

16. 如图,△ABC中任意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0+5,y0+3). 将△ABC作同样的平移得到△A1B1C1.

求:(1) A1、B1、C1的坐标;

(2) △A1B1C1的面积.

17. 已知:如图,∠PBC和∠QCB的平分线交于点O,EF经过点O且平行于BC,分别与PB,QC交于点E,F.

(1) 如图(1),若∠PBC=50°,∠QCB=60°,求∠BOC的度数;

(2) 若∠PBC=α,∠QCB=β,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直接写出结果)

(3) 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PBC的平分线和∠QCB的邻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图形,并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要有推理过程).

18. 如图,直线BD分别交AE,CF于B和D,∠1+∠2=180°,∠DAE=∠BCF,DA平分∠BDF.

(1) AE与FC会平行吗?说明理由.

(2) AD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

(3) BC平分∠DBE吗?为什么.

19. 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 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 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 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3) 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

参考答案

1. B 2. B 3. A 4. D 5. B 6. C 7. 25° 8. 70°

9. 50°或80° 10. 右80 11. 等腰三角形 12. 65

13. 平行 垂直 14. 1,3,4

15. 平分 理由略

16. (1) A1(3,6),B1(1,2),C1(7,3) (2) 12

17. (1) 125° (2) 180°-(α+β) (3) 90°-(α+β)

18. 略

19. 解:(1) 不成立,结论是∠BPD=∠B+∠D. 延长BP交CD于点E,∵AB∥CD. ∴∠B=∠BED. 又∠BPD=∠BED+∠D,∴∠BPD=∠B+∠D. (2) 结论:∠BPD=∠BQD+∠B+∠D. (3) 由(2)的结论得:∠AGB=∠A+∠B+∠E. 又∵∠AGB=∠CGF且∠CGF+∠C+∠D+∠F=360°,∴∠A+∠B+∠C+∠D+∠E+∠F=360°.

上一篇:跆拳道招生广告下一篇:美丽中国演讲稿